跳至內容

《高亞洲冰、雪和環境專題》卷首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高亞洲冰、雪和環境專題》卷首語
作者:劉時銀
2018年12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中國科學數據
劉時銀. 《高亞洲冰、雪和環境專題》卷首語[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9-28). DOI: 10.11922/csdata.2018.0096.zh.


北至阿爾泰山,南至喜馬拉雅、喀喇崑崙,東至橫斷山,西至興都庫什山,範圍廣大的中低緯度地區,發育了以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天山、祁連山、崑崙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為代表的高大山地和高原,習慣上將這一獨特區域稱為高亞洲,英文為High Mountain Asia(HMA),或High Asia等。高亞洲發育了中低緯度地區最廣泛的陸地冰凍圈系統,包括冰川、積雪、河冰、湖冰等,是本地區重要的水資源形成區,是亞洲的水塔。近數十年來,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冰雪萎縮、凍土退化、部分地區湖泊擴張,與之關聯的水資源季節、年際和年代際變化,洪水(含突發性洪水)與泥石流災害、凍融破壞等,給本地區帶來了系列環境問題,特別是給以陸上絲綢之路大通道為代表的重要地區的生態環境、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因而受到廣泛重視,開展了多種尺度和規模的觀測和研究,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為進一步發掘這些寶貴數據的科學價值,在《中國科學數據》第2卷第2期《青藏高原冰、雪和環境專刊》的基礎上,整編和發布《高亞洲地區冰、雪和環境專題》,進一步推動冰凍圈數據的發布和共享,擴大數據應用。

本專題遴選了12篇數據論文,其中8篇冰川相關,4篇湖泊和冰湖相關。冰川類數據包括:1952–2009年青藏高原東南部貢嘎山海螺溝流域冰川物質平衡數據集[1]和該冰川的表磧厚度反演數據集[2],1971–2014年慕士塔格–公格爾地區冰川高程變化數據集[3] 、崗日嘎布山(1980–2014年)[4][5]、阿尼瑪卿山(2000–2013年[6]三地區的冰川冰量變化數據集,以及東帕米爾高原克拉牙依拉克冰川2015年躍動前後表面運動速度和高程變化數據集[7],2015–2017年中巴公路沿線山地冰川表面運動速度數據集[8]。湖泊和冰湖數據包括:2015年中國西部冰湖編目數據集[9],2000–2014年中國西北地區面積≥10 km2湖泊邊界數據集[10],以及2000–2018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徵數據集[11]和青海湖流域9類MODIS產品數據集(2000–2015年)[12]。本專刊12個類別的數據發布,豐富了高亞洲(含青藏高原)研究的基礎數據,為深化高亞洲地區冰川、積雪、環境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本底數據。

感謝《中國科學數據》期刊對冰凍圈類別數據發布與共享的推動和支持,感謝本專刊特邀編委的支持和指導,特別感謝各數據論文作者的悉心整理和專刊秘書的嚴謹工作,專題得以面世是期刊編輯部、特邀編委、審稿人、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相信有關高亞洲冰雪與環境領域的數據發布和共享將會呈擴大趨勢,優質的數據開放與共享,必將進一步推動高亞洲冰雪變化及其影響的研究,從而提升對於本地區氣候變化影響的認識水平,並更好地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編輯]

  1. 張勇, 劉時銀, 劉巧. 1952–2009年青藏高原東南部貢嘎山海螺溝流域冰川物質平衡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9-04). DOI: 10.11922/csdata.2018.0042.zh.
  2. 張勇, 劉時銀, 王欣. 2009年貢嘎山海螺溝冰川表磧空間分布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6-26). DOI: 10.11922/csdata.2018.0022.zh.
  3. 張震, 劉時銀, 魏俊鋒. 1971–2014年慕士塔格–公格爾地區冰川高程變化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5-28). DOI: 10.11922/csdata.2018.0010.zh.
  4. 吳坤鵬, 劉時銀, 郭萬欽. 1980–2015年崗日嘎布地區冰川分布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6-05). DOI: 10.11922/csdata.2018.0013.zh.
  5. 吳坤鵬, 劉時銀, 蔣宗立, 魏俊鋒. 1980–2014年崗日嘎布地區冰川高程變化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10-30). DOI: 10.11922/csdata.2018.0011.zh.
  6. 蔣宗立, 劉時銀, 郭萬欽. 2000–2013年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山冰川區數字高程模型及表面高程變化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9-10). DOI: 10.11922/csdata.2018.0046.zh.
  7. 張震, 劉時銀, 魏俊鋒. 2015年東帕米爾高原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躍動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2018-10-31). DOI: 10.11922/csdata.2018.0009.zh.
  8. 王磊, 蔣宗立, 劉時銀, 張震. 2015–2017年中巴公路沿線山地冰川表面運動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10-30). DOI: 10.11922/csdata.2018.0006.zh.
  9. 楊成德, 王欣, 魏俊鋒, 劉時銀. 2015年中國西部冰湖編目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6-28). DOI: 10.11922/csdata.2018.0038.zh.
  10. 張大弘, 李曉鋒, 姚曉軍. 2000–2014年中國西北地區面積≥10 km2湖泊邊界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07-18). DOI: 10.11922/csdata.2018.0041.zh.
  11. 祁苗苗, 姚曉軍, 李曉鋒, 高永鵬. 2000–2018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徵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11-23). DOI: 10.11922/csdata.2018.0045.zh.
  12. 朴英超, 鄭若冰, 何文通, 等. 青海湖流域遙感影像數據集[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18, 3(4). (2018-10-18). DOI: 10.11922/csdata.2018.0003.zh.


本作品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協議下發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