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全」思想要不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洋、全」思想要不得
淮陰拖拉機修配廠革委會
1971年11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上級要我們廠生產一種農機配件:尤特茲—45後橋殼體。當時有人認定:要生產這樣的配件,非要「大、洋」設備不可。結果,任務拖了幾年也沒完成。去年,黨總支和革委會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辦企業路線指引下,放手發動群眾,打破洋框框,堅持土法上馬,土洋結合,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完成了後橋殼體的製造任務。

有「大、洋、全」思想的人,必然胸無大志,不敢革命。不僅對陳舊的設備看不慣,不肯用;對「洋」設備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不適用,也不敢向它開刀。我們廠有幾台「小、舊」機床,過去被認為「太土」,丟在一邊快生鏽了;文化大革命中,工人們批判了「貪大求洋」的思想,把它「解放」出來,經過修復改制後,成為生產農機配件的重要設備。有一台價值幾萬元的高級搪磨機床,買回來後不適用。因為它是「洋」的,一直不敢向它開刀;在深入開展斗、批、改階段中,工人們也對這台「洋」機床進行了改造,使它真正成為一台有用的床子。

不徹底批判「大、洋、全」思想,就不能正確處理工業生產中的協作問題。比如,對於比自己大的企業,一味依賴,認為唯有它才行,如果那個單位對協作任務一時承擔不了,寧願完不成計劃,也要把協作件放在那裡等待;對於比自己小的企業則瞧不起,總認為:「我這個部件重要,質量要求高,你幹不了。」有時,甚至從本位主義出發,借協作為名,不擇手段,損人利己,達到實現自己「大、洋、全」的目的。所以,「大、洋、全」思想是資產階級思想的一種表現。照它辦事,不但生產少慢差費,而且必然把企業引向資本主義邪路上去。

毛主席教導我們:「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階級鬥爭的長期性,決定了生產技術領域中兩條路線鬥爭的長期性。對於「大、洋、全」思想,要經常批、反覆批、不斷批,才能真正把它肅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