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丫頭」登上了講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丫頭」登上了講台
廣東懷集縣革委會通訊組
1969年3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廣東懷集縣松香廠女工何桂珍,在舊社會是個受盡剝削和壓迫的丫頭。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偉大號召下,她同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一起進駐懷城鎮第一小學。第三天,她就登上講台,給四年級三班的同學上了一堂生動的毛澤東思想課。

上課鈴響了,何桂珍跨進課室,翻開紅光閃閃的《毛主席語錄》,懷着對毛主席無限深厚的感情,高聲朗讀: 「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有的同學提議把這段語錄寫在黑板上。於是,她全神貫注地,一筆一筆地寫在黑板上。這時,有些同學大聲議論,有的同學忍不住大聲發笑。她轉過身來問:「同學們,大家在議論什麼呀!」一個學生大膽地回答:「同學們講何老師不象以前上課的老師寫起字來又快又好,大家講你寫字太慢了,有的大,有的小。」何桂珍聽了,激動地對孩子們說:「對,同學們,我不象以前給你們上課的老師,我是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學校讀過書的工人。」

「為什麼不讀書呢?」一群天真的孩子很不理解地等着回答。何桂珍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解放前,我家很窮,讀不起書;解放後,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統治下,我也進不了學校的大門。」說到這裡,她眼裡含着淚水給同學們講了一段故事:

「解放前,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有一個小姑娘,她家七口人,住在一間又小又窄的小屋裡,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連粥水都喝不上。小姑娘跟着她的哥哥穿街過寨到處乞食,哪能讀書?後來她爺爺尋短見,自盡了。她爸爸忍痛把她的一個哥哥、一個姐姐賣給地主,一個妹妹送給了人家。那時她自己才八歲,比你們現在還小呵!也被賣到外地,給一個有錢人家當丫頭。一家人搞得東奔西散。她八歲就當丫頭,真是受盡折磨,每天睡半夜起三更,手腳忙個不停,還經常被狠毒的東家財主打得遍體鱗傷。……」

同學們靜靜地聽着,一個個眼睛瞪得圓圓的,一個個小拳頭捏得緊緊的,充滿着對舊社會的仇恨。這時,何桂珍抹乾了淚水,指着黑板上的毛主席語錄,繼續說:「同學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我們窮人,就是用這三件主要武器戰勝了敵人,解放了全中國,把小丫頭一家從火坑中救了出來。現在,一家人團聚了,她當了工人,過着幸福的生活。」

小同學問:「那個丫頭是誰呀?」何桂珍興奮地說:「她參加了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她現在正在給你們上毛澤東思想課,這就是你們嫌她寫字太慢又寫得歪歪扭扭的工人。」接着她問:「同學們,在舊社會我們工人、貧下中農能夠上學讀書嗎?」「不能!」同學們響亮地齊聲回答。她又說:「對,今天你們能夠讀書,是毛主席領導得好。可是,劉少奇想復辟資本主義,培養資產階級接班人。我們一千個、一萬個不答應。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永遠忠於毛主席。」何老師領着全班同學認真地齊聲朗讀寫在黑板上的毛主席語錄,同學們望着黑板上寫的那些字,感到十分親切,一點也不嫌寫得不好看了。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親切地圍着何老師,有的自我批評說:「我們不該笑何老師的字寫得不好。」有的說:「何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階級教育課。」有的同學表示決心:「我們要永遠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大家紛紛要求何老師以後多給他們上毛澤東思想課。何老師說:「這堂課還沒有上完,下次再給你們講好嗎?」「好!」同學們齊聲回答,高興地讓何老師去忙別的事情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