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和成牧师小传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黄和成牧师小传
1925年
刊于《闽南基督教大议会年录》1925年第6期。原文无标点。

黄君和成,字陈情,福州闽县人也。原籍陈,因十四岁时被邻棍拐卖于南安黄为螟蛉子,字陈情者,示不忘本也。公十六岁偕黄氏诸叔父到厦学艺,十九岁随季叔皈依基督圣教,真道意义,颇有心得,由然勇往直前,信心弥笃。虽即备受窘逐,而志愈坚,每夕奔赴竹树脚基督教堂,研经学道。其仲叔窘迫尤甚,恒于夜间视公回店,坚闭店门,拒而不纳。公居困境全无灰心,幸蒙  上主大开觉路,经罗啻、打马字二牧荐,在宣为霖、杜嘉德牧师处服役三年,其中备受杜嘉德牧师之训诲策励,于是献身为主服劳者,基于此焉。至廿七岁任竹树堂会执事。打马字牧师视公有志向学,遂即荐入福音大学攻书。公时行年廿九,在校一年,每逢圣日,即派赴湖江、洪山诸会堂主讲。翌年,乃任兑山传道职。越两年,复迁任同安。时,同安有西教士赁旅馆以讲道,奈因地方黑暗,民气强悍,以致被迫他去。公由然承其乏,仍寓该处而继续宣讲。纵日遭无理之侮辱,而公亦不与之较,惟以含笑置之。后以旅居非计,欲赁民房为讲堂,无如邑人坚拒不允,幸由会友假设书塾为词,始得赁铜鱼馆之后河仔为讲堂。经月,邑人愤,集无赖逐夜轮辩,少屈,即悻悻欲用武,屡至鸡鸣,犹不之去,意欲激厌而出境也。然公不以为扰,反喜为有机可造,端赖祈祷而胜魔。嗣后纷嚣稍止,慕道者渐众。历两年馀,改派平和辖之柴头埔。未几又分设大湖讲堂,与林文曲君同事,并任琯溪传道两载。旋因漳城东坂后圣会乏人主领,公奉派挈眷驻漳,犹常偕汲澧澜牧师前往漳泉布道设教。竹杖芒鞋,一日百里不为难。未几东坂后成立堂会,聘有牧师,而公年四十四矣,乃改任石码圣会。时,西牧勗公准备以膺牧职。公翌年经大会考试进名,四十六岁乃就厦门新街牧师之任,在码起程,会友送至江干,泪如雨下,非公之德惠及人,曷能臻此?公初抵新街,会友只八十馀人耳,思欲振兴教会,由然巡家布道,不遗馀力,因而肺病丛生,以致未尽克职。公深恐素餐尸位,故提出辞职书。时,栗山大牧师不甘黄公辞职,愿代理会正,且给资斧,俾往鼓领养疴。阅两月回厦续任,病亦寻愈。于是教会大有蒸蒸日上之势。至六十九岁因老辞退,大会许其尽程。虽然会务卸肩,而继续乏人,于心忐忑。迨其长子植庭绍箕厥职,于焉稍慰。公精神䦆铄,转弱为强,实有神佑之明证。年逾古稀,而事主犹诚,每早亲率会友共守晨更。遇有忧患疾病者,代祷时恒至流涕;见有进教者,辄狂喜而颂 主恩。公秉性鲠直,而心慈祥,一生为 主效劳,不让摩西之称职。年届八三,重逢七五禧年之胜会,猗欤休哉!公于七五之前,脑病疾作,几濒于危,人皆谓以脑病终焉;罔料而反强健如常,以达其所注重之七五。洎乎翌年四月初旬,偶染流行病,淹滞床第,八日不起,乃召诸子而嘱焉,各将其生平之结症,一一垂训。会友而探问者,亦以热诚事主勗之。至十五日夜间十二点时溘然长逝,享八十四岁。德配李氏,温淑虚恭,甚称相得。长子植庭,继绍牧师,次子宜甫,季子大辟,俱习医学,均任长老。内外曾孙,计四十馀人,四代同堂同劳罕匹。出殡之日执绋有千馀人,可谓福寿全归,荣哀俱备。公固死矣,而其生平之忠诚善范,终恐后世无述,爰揭一二,以垂千秋之景仰。

这部作品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或者以法人、非法人单位名义但非作者个人名义发表,1996年1月1日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法人、非法人单位作品发表起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