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志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云南志略
作者:李京 
王叔武 辑校

云南志略序虞集[编辑]

京师西南行万里为云南。云南之地,方广盖万里。

在宪宗时,世祖帅师伐而取之,守者弗能定。既即位,奠海内,使省臣赛典赤往,抚以威惠,沿其俗,而道之以善利,镇以亲王贵人者四十年。

方是时,治平日臻,士大夫多才能,乐事朝廷,不乐外宦。天子闵远人之失政也,常简法增秩,优以命吏。而为吏者,多徼幸器名,亡治术,亡惠安遐荒之心;禽兽其人,而渔食之,亡以宣布德泽称旨意。甚者,启事造衅,以毒害贼杀其人。其人故暴悍,素不知教,冤愤窃发,势则使然。不然,舍生乐死,夫岂其情也哉?嗟夫!昔者箪壶迎徯之民,日以老死且尽;生者格于贪吏虐率,以自远于恩化。其吏士之见知者,亡所建白;而驭于中者,又不识察其情状。一隅之地,常以为中国忧,而论治者卒未穷其故,不亦悲夫!

河间李侯京枢庭奉使宣慰乌蛮。乌蛮,云南一部也。始下车,未及有所施,会群蛮不靖,巡行调发馈给镇抚,周履云南,悉其见闻为《志略》四卷,因报政上之。集尝按而读之,考其土产风气服食之宜、人物材力之愚智勇怯、山川形势之厄塞要害,而世祖皇帝之神威圣略,概可想见,未尝不俯伏而感叹也。

其《志》曰,张乔斩奸猾长吏九十馀人,而三十六部尽降;诸葛孔明用其豪杰,而财赋足以给军国;史万岁贪赂,随服随叛;梁毗一金不取,酋长感悦;李知古以重赋僇尸,张虔陀以淫虐致乱,死者至二十馀万,中国卒不能有之。此于事至较著明白者也,其术不甚简易乎?有志之士尚有所鉴观焉。至读其纪行诸诗,必有悲其立志者矣。

云南志略序元明善[编辑]

昔在世祖以帝之贵介弟,帅偏师入西南夷,而伐取之。既践大位,犹曰:“朕固乐其风土,曩非历数在躬,当于彼请分器焉”。由是言之,似亦善也。及读李君《云南志略》,乃复如此。

虽然,彼亦人尔,其好安恶危,趋利避害,与常情同,无庸征于古远。我朝曾出平章政事赛典赤都护诸部,今没去三十馀年,其民慕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居尝考其设施,是不过顺其性俗,利而道之,底于安耳。

自时厥后,盗兵者有之,陆梁者有之。亦尝考其致此之由,盖其人多犷悍,不闲礼教,牧之以椎剥渔猎之人,啸呼蚁聚,激忿肆毒,又何暇顾防范哉。

呜呼!斯民也,吾圣祖汗马之所臣;斯土也,吾圣祖之所及执事者。可不究其所以治乱而极之乎?今读李君之书,深悲李君之志,岂徒谓其井疆俗产而已。

云南志略自序[编辑]

盖尝览乐史《寰宇记》、樊绰《云南志》及郭松年《南诏纪行》,窃疑多载怪诞不经之说。大德五年春,奉命宣慰乌蛮。比到任,值缅事无成,诸蛮拒命,屡被省檄措办军储事,乌蛮、六诏、金齿、白夷,二年之间奔走几遍。于是山川地理、土产、风俗,颇得其详。始悟前人记载之失,盖道听涂说,非身所经历也。因以所见,参考众说,编集为《云南志略》四卷。

至若世祖皇帝汗马之劳,大帅兀良吉歹血战之功,平章赛典赤宽仁之政,与夫帅府、行省之废置沿革,自有《云南事迹总录》在,兹不复云。

云南总叙[编辑]

云南通中国史[编辑]

云南上世无可稽考。按《华阳国志》,楚威王遣庄𫏋略地巴黔,伐夜郞,植牂牁,西至滇池。会秦夺楚黔中地,不得归,遂留王滇池。云南通中国自此始。

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元狩元年,使吕越人等求身毒国。至滇,滇王留使者四岁。使者还言:“滇,大国。”滇,今中庆是也。元鼎五年,发巴蜀罪人及八校尉兵伐之,南人震恐,请置吏,遂立越巂郡。后讽滇王入朝,不听。元封二年,发巴蜀兵征之,滇王降,以滇为益州〔郡〕。地节二年复叛,以金城司马陈立为牂牁太守,平之。明帝永平元年,诸部悉反,以安汉张翕讨之,渡澜沧江,置永昌郡,以广汉郑纯为永昌太守。元初四年,越巂反,诸部皆应之。诏益州刺史张乔讨之。叛酋封离等诣乔,陈叛乱之由,乞降。乔厚加慰纳,奏长吏奸猾侵犯蛮夷者九十馀人,皆斩之。三十六部闻之,悉来内附。

蜀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闻孟获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凡七纵七擒。获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部悉平。亮即其渠帅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部人,则当留兵,留兵则粮加。以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必成祸患。今吾欲不留兵,不运粮,纪网粗定,夷汉粗安。”于是悉收豪杰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牛马,以给军国之用。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晋武帝以天水李毅为南蛮校尉,统五十八部。毅卒,宁州夷叛,救援苦未至。毅女秀,明达有父风。众推秀领宁州事,婴城固守。城中粮尽,掘鼠而食。伺夷稍怠,辄出击之,终得保完。今有庙在晋宁州。

爨人之名始此[编辑]

帝时,以爨深为兴古太守。今曲靖也。爨人之名始此。

齐永平中,以陈显达为益州都督。显达一目,夷人慢之。达遣使责其租税,獠帅曰:“两目刺史尚不能调,况一目耶?”遂杀其使。显达分遣将帅,声言出猎,夜往袭之,无少长尽杀之。蛮夷震服。

梁〔武〕帝大同三年,武陵王纪都督益州。先是蜀乱,建宁、越巂之地累朝不能有。至纪,开越巂,通建宁,贡献方物十倍前人,以〔爨〕瓒为〔南〕宁州刺史。

隋开皇中,以史万岁南征,蛮夷皆降。师还,复叛。蜀王秀奏万岁贪赂,至生边患。万岁以罪废。乃以梁毗为西宁州刺史。诸酋相率以金遗毗,毗置金座侧,对之恸哭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残;何为今将此来,要杀我耶?”一无所取,蛮酋大悦。

唐武德元年,以爨弘达为州刺史。开元中,以鬼主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

云南建国称王始此[编辑]

初,蛮酋张氏名仁果,时当汉末,居蒙舍川,在诸部之南,故曰南诏。诏,汉语国君也。传三十三王,至乐进求,为蒙氏所灭。

蒙氏名细奴罗。城蒙舍之龙于图而都之,国号大,自称奇王。云南建国称王始此,唐贞观三年也。在位二十一年。

子罗晟立,是为兴宗王。始用三军。景云元年,御史李知古请兵伐南诏,南诏臣服。知古增置郡县而重赋之,诸部皆叛,杀知古,以其尸祭天。罗晟在位三十七年。

子晟罗皮立,是为太宗王。始得意于六诏。蒙氏居蒙舍川,号蒙舍诏;施望欠据石和城,号施浪诏;丰咩〔据〕邓赕川,号邓赕诏;丰时据浪穹,号浪穹诏;波冲据越川,号末些诏;辅源罗据越巂,号蒙巂诏;是为六诏。开元二年,遣其相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屠像,云南始有佛书。在位三十七年。

子皮罗阁立,赂〔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朝廷从之,封大酋帅、越国公、云南王,赐名归义,尽有云南之地。自是以后,不可复制。在位五〔十〕年。

禅其子阁罗凤,是为武王。改元建锺。云南改元始此。阁罗凤妻女尝谒都督张陀,陀皆通之,且多求乞。阁罗凤不胜其忿,遂发兵反,攻陷姚州,杀陀。唐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八万讨之。蒙使行成,勿许。及战,仲通大败,仅以身免。阁罗凤乃结吐蕃,刻石于龙尾关,明其不得已叛唐之意。天宝十三载,剑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致讨,阁罗凤诱之,全军以没。唐益发兵,竟不克,前后使者二十馀万人。在位二十年,禅其子凤伽异,自号“主父”,居太和城。

凤伽异立,〔是为悼惠王。改元长寿。徙都鄯阐。在位十一年。

子异牟寻立,〕是为孝桓王。改元建龙。制清平官已下十司,给服禄。徙都苴咩城。封点苍山为中岳。遣乌蛮鬼主梦冲苴来朝,复臣于唐。与剑南节度使韦皋连兵讨吐蕃,大破之,取铁桥等一十五城。在位三十年。

子寻阁券立,是为孝惠王。改元应道。在位二年。

子券龙晟立,是为幽王。改元龙兴。淫虐不道,弄栋节度使王苴颠弑之。在位五年。

弟券利立,是为靖王。改元全义。在位八年。

弟券丰佑立,是为昭成王。改元保和,又改天启。唐太和三年,蛮有学书子弟在成都,得蜀之虚实。遣清平官蒙苴颠大〔举〕入寇,取邛、戎、巂三州,遂入成都,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南归。在位三十六年。

子世隆立,始僭帝号,改元建极。遣清平官董成入朝于唐,受敌国礼而还。九年,遣杨酋庆归所俘三千人,唐杀酋庆。十年,世隆自将侵蜀,遂破成都。自是,大渡河以南尽属蒙矣。在位十八年,殂于越巂。谥景庄。

子法尧立,改元贞明。嬖昆仑女,失道,竖人杨定、赵登弑之。在位二十年。

子舜化立,改元中兴。在位三年。布燮郑买嗣篡之,国灭。

蒙氏自细奴罗至舜化共十三主,合二百四十七年,即唐光〔化〕二年也。

买嗣,唐西泸令郑回之后。阁罗凤陷巂州,得回,以〔为〕清平官,迁侍中。至买嗣,渐盛,竟至于篡。买嗣易名昶,国号大长和,改元安国。在位九年。

子仁旻立。凡五改元,曰孝治、天瑞、安和、贞佑、初。在位十八年,侍中赵善政篡之。

善政立,国号兴元,改元应天。历二年,剑川节度使杨真杀之。

真国号义宁。改元曰光圣,曰皇兴,曰大明,曰鼎新,曰建国。凡九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之,时晋天福年〔也〕。

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保隆之子。国号大理,改元文德,都苴咩城。在位八年,号太祖先帝。宋太祖建隆三年,王全斌克蜀,欲因取云南。太祖止之曰:“德化所及,蛮夷自服,何在用兵。”于是开边之衅息矣。

子思英立,改元文经。在位一年,逊位为僧。

思平母弟胄立,改元主治。在位五年,殂,谥文武先皇。

子思聪立。改元明德,又改广、圣德。在位十七年。

〔素顺立,改元明政。在位十七年。〕

英立。改元广明,又改明应、明圣、〔明〕治、明统。在位二十五年。

子素廉立。改元明启。在位十三年。

素英之孙素隆立,改元明通。在位五年,禅位为僧。

素廉之子素真立,改元正治,在位十六年。

素英孙素兴立,改元圣明。在位三年。

思平五世孙思廉立,改元保安、太安、正安、正德、保德。在位三十年。

子廉义立,改元上德。在位七年,遇弑。

思平五世孙晖寿立,改元上明,在位一年。

思廉之孙政明立,改元保定、建安、天祐。在位十六年,逊位于鄯阐岳牧高泰昇

昇泰〔立〕,改元上治,国号大中。历二年,殂。子孙不敢继,复归段氏。

政明之子政淳立,改元天授、明开、大政、文安。在位十三年。

子政严立,改元日改、文治、永嘉、天保、广运。在位四十年。

子政兴立,改元宝、龙兴、盛明、建德。在位二十六年。

子政智立,改元利、盛德、嘉会、元亨、安定。在位二十九年。

子智廉立,改元凤历、元寿。在位六年。

子智祥立,改元天开、天辅、仁寿。在位三十四年。

子祥兴立,改元道隆。在位十六年。

子兴智立,改元天定,是岁壬子。越明年,钦遇我世祖皇帝由吐蕃、丽江入,兴智举国出奔,至鄯阐,被擒。

段氏至思平至兴智共二十二主,合三百一十六年。

国朝平云南[编辑]

甲寅春,大驾东还,命大将兀良吉〔歹〕专行征伐,三十七部及金齿、交趾举皆内附,云南悉平。兀良吉歹回师之后,委任非人,政令屡变;天庭高远,不相闻知。边鄙之民往往复叛。

迨至至元甲戌,以平章政事赛赤行省云南。下车之日,立州县,均赋役;兴水利,置屯田;擢廉能,黜污滥;明赏罚,恤孤贫。秉政六年,民情丕变,旧政一新,而民不知扰。及薨之日,遥近闻知,如丧父母。于时公于内廷眷顾甚重,凡属职除授及南方便宜,无不兪允。而公亦开诚布公,宽大廉简。故能上下感戴,声名洋溢。后之继者,虽有善政,莫能及也。

呜呼!云南于古蜑獠之域。秦、汉以来,虽略通道,然不过发一将军、遣一使者,以镇遏其相残,慰喩其祁恳而已。所任得人,则乞怜效顺;任非其人,则相率以叛。羁縻苟且,以曁于唐,王师屡覆,而南诏始盛矣。天宝以后,值中原多故,〔力〕不暇及。五季扰乱,而郑、赵、杨氏亦复攘据。宋兴,介于辽、夏,未遑远略。故蒙、段二姓与唐、宋相终始。天运勃兴,文轨混一,钦惟世祖皇帝天戈一指,尽六诏之地皆为郡县。迄今吏治文化侔于中州,非圣化溥博,何以臻此。而其地风物未至记录,实为缺典。今撮其古今兴废、其人物、山川、草木,类为一编,甚惧未能周知悉览。然其大略,亦足以提挈一方之要领云。

诸夷风俗[编辑]

白人,有姓氏。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道,今叙州属县是也。故中庆、楚威、大理、永昌皆僰人,今转为白人矣。唐和中,蒙氏取邛、戎、巂三州,遂入成都,掠子女工技数万人南归,云南有纂组文绣自此始。白人语:着衣曰衣衣,吃饭曰咽羹茹,樵采曰折薪,帛曰,酒曰尊,鞍曰悼泥,墙曰砖垣。如此之类甚多,则白人之为僰人,明矣。

男女首戴次工,制如中原渔人之蒲笠,差大,编竹为之,覆以黑毡。亲旧虽久别,无拜跪,唯取次工以为。男子披毡,椎髻。妇人不施脂粉,酥泽其发,以青纱分编,绕首盘系,裹以攒顶黑巾;耳金镮,象牙缠纒臂;衣绣方幅,以半身细毡为上服。处子孀妇出入无禁。少年子弟号曰妙子,暮夜游行,或吹芦笙,或作歌曲,声韵之中皆寄情意,情通私耦,然后成婚。居屋多为回檐,如殿制。食贵生,如猪、牛、鸡、鱼皆生之,和以蒜泥而食。每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驱禳。

佛教甚盛。戒律精严者名得道,俗甚重之。有家室者名师僧,教童子,多读佛书,少知六经者;段氏而上,选官置吏皆出此。民俗,家无贫富皆有佛堂,旦夕击鼓礼,少长手不释念珠,一岁之中,斋戒几半。诸种蛮夷刚愎嗜杀,骨肉之间一言不合,则白刃相剸;不知事神佛,若枭獍然。惟白人事佛甚谨,故杀心差少。由是言之,佛法之设,其于异俗亦自有益。

其俊秀者颇能书,有晋人笔意。蛮文云:“保和中,遣张志成学书于唐。”故云南尊王羲之,不知尊孔、孟。我朝收附后,分置省府,诏所在立文庙,蛮为汉佛。

市井谓之街子,午前聚集,抵暮而罢。交易用子,俗呼为,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

人死,尸,束缚令坐,棺如方柜。击铜鼓送丧,以剪发为孝,哭声如歌而不哀。既焚,盛骨而葬。

冬夏无〔寒〕暑,四时花木不绝。多水田,谓五亩为一双。山水明秀,亚于江南。麻、麦、蔬、果颇同中国。

其称呼国主曰缥信,太子曰绰,诸王曰信,相国曰布燮,文字之职曰清平官。其贵人被服,近年虽略从汉制,其他亦自如也。

罗罗,即乌蛮也。

男子髻,摘去须髯,或髡其发。左右配双刀,喜鬭好杀,父子昆弟之间,一言不相下,则兵刃相接,以轻死为勇。马贵折尾,鞍无,剜木为蹬,状如鱼口,微容足指。妇女披发,衣布衣,贵者锦缘,贱者被羊皮。乘马则并足横坐。室女耳穿大环,剪发齐眉,裙不过膝。男女无贵贱皆披毡,跣足,手面经年不洗。

夫妇之礼,昼不相见,夜同寝。子生十岁,不得见其父。妻妾不相妒忌。虽贵,床无褥,松铺地,惟一毡一席而已。嫁娶尚舅家,无可匹者,方许别娶。有疾不识医药,惟用男巫,号曰大奚婆,以鸡骨占吉凶;酋长左右斯须不可阙,事无巨细皆决之。凡娶妇必先与大奚婆通,次则诸房昆弟皆舞之,谓之和睦;后方与其夫成婚。昆弟有一人不如此者,则为不义,反相为恶。正妻曰耐德,非耐德所生,不得继父之位。若耐德无子,或有子未及娶而死者,则为娶妻,诸人皆得乱,有所生,则为已死之男女。酋长无继嗣,则立妻女为酋长,妇女无女侍,惟男子十数奉左右,皆私之。

酋长死,以豹皮裹尸而焚,葬其骨于山,非骨肉莫知其处。葬毕,用七宝偶人,藏之高楼,盗取邻近贵人之首以祭。如不得,则不能祭。祭祀时,亲戚毕至,宰祭牛羊动以千数,少者不下数百。每岁以腊月春节,竖长竿横设一木,左右各座一人,以互相起落为戏。

多养义士,名苴可,厚赡之。遇战鬭,视死如归。善造坚甲利刃,有价值数十马者。标枪劲弩,置毒矢末,霑血立死。

自顺元、曲靖、乌蒙、乌撒、越巂,皆此类也。

按:今陆凉州有《爨使君碑》,载爨氏出楚令尹子文之后,受姓班氏,(西)汉末食河南邑,因以为氏,为镇蛮校尉宁州刺史。晋成帝以爨深为兴古太守,自后爨瓒、爨震相继不绝。唐开元初,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理石城郡,即今曲靖也。爨人之名原此。然今目白人为白爨,罗罗为黑爨,字复讹为寸矣。

大德六年冬,京从脱脱平章平越巂之叛,亲见射死一人,有尾长三寸许。询之土人,谓此等间或有之,年老往往化为虎云。

金齿百夷,记识无文字,刻木为约。酋长死,非其子孙自立者,众共击之。

文身,去髭须鬓眉睫,以赤白土傅面,彩缯束发,衣赤黑衣,蹑绣履,带镜,呼痛之声曰“阿也韦”,绝类中国优人。不事稼穑,唯护小儿。天宝中,随爨归王入朝于唐,今之爨弄实原于此。妇女去眉睫,不施脂粉,发分两髻,衣文锦衣,联缀珂贝为饰。尽力农事,勤苦不辍。及产,方得少暇。既产,即抱子浴于江,归付其父,动作如故。至于鸡亦雌卵则雄伏也。

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滨江,一日十浴,父母昆弟惭耻不拘。有疾不服药,惟以姜盐注鼻中。槟榔、蛤灰、茯蒥叶奉宾客。少马多羊。

无统〔纪〕。略有仇隙,互相戕贼。遇破敌,斩首置于楼下,军校毕集,结束甚武,髻插雉尾,手执兵戈,绕俘馘而舞,仍杀鸡祭之,使巫祝之曰:“尔酋长,人民速来归我!”祭毕,论功名,明赏罚,饮酒作乐而罢。攻城破栅,不杀其主,全家逐去,不然,囚之至死。

嫁娶不分宗族,不重处女,淫乱同狗彘。女子红帕首,馀发下垂。未嫁而死,所通之男人持一幡相送,幡至百者为绝每。父母哭曰:“女爱者众,何期夭耶!”

交易五日一集,旦则妇人为市,日中男子为市,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地多桑柘,四时皆蚕。

金里两齿,谓之金齿蛮;漆其齿者,谓之漆齿蛮;文其面者,谓之绣面蛮;绣其足者,谓之花脚蛮;彩缯分撮其发者,谓之花角蛮。西南之蛮,夷最盛。北接吐蕃,南抵交趾,风俗大概相同。

末些蛮,在大理北,与吐蕃接界,临金沙江。地凉,多羊、马及麝香、名铁。依江附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

〔男子〕善战喜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少不如意,鸣钲相仇杀,两家妇人中间和解之,乃罢。妇人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毛绳为裙,裸霜不以为耻。既嫁,易之。淫乱无禁忌。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

俗甚俭约,饮食疏薄,一岁之粮,圆已半实粮也。贫家盐外不知别味。有力者尊敬官长,每岁冬月宰杀牛羊,竞相邀客,请无虚日;一客不至,则为深耻。

人死,则用竹箦舁至山下,无棺椁,贵贱皆焚一所,不收其骨;非命死者,则别焚之。其馀颇与乌蛮同。

土獠蛮,叙州南、乌蒙北皆是。

男子及十四、五,属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猪、羊同室而居。无匕筋,手抟饭而食。足蹈高橇,上下山坂如奔鹿。妇人跣足、高髻,桦皮为冠,耳坠大双环,衣黑布,带锁牌以为饰。出入林麓,望之宛如猿猱。人死,则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颠崖之上,以先堕者为吉。

山田薄少,刀耕火种。所收稻谷,悬于竹棚之下,日旋捣而食,常以采荔枝、贩茶为业云。

野蛮,在传以西,散居岩谷。无衣服,以木皮蔽体,形〔貌〕丑恶。男少女多,一夫有十数妻。持木弓以御侵暴。不事农亩,入山林采草木及动物而食。无器皿,以芭蕉叶藉之。

斡泥蛮,在临安西南五百里,巢居山林。〔治生〕极,家有积,以一百二十索为一窖,藏之地中。将死,则嘱子曰:“我平日藏若干,汝可取几处,馀者勿动,我来生用之。”其愚如此。

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澜沧江以西。性勇健,专为盗贼,骑马不用鞍。跣足,衣短甲,膝皆露。善用枪弩。首插雉尾,驰突如飞。

佚文辑录[编辑]

(山川)[编辑]

抚仙湖,在河阳县。又名罗伽湖,亦名青鱼戏月湖。周回二百里。东南流,合南盘江。《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七十引。

(异龙湖),湖有九曲,各有其名。在石平州东南。周围一百五十里。中有三岛:一小岛名孟继龙,上有蛇虫,人不可居。昔蛮酋以有罪者流此;一岛旧立酋寨,名小末束;其大岛名和龙,汉人名曰水城,和泥蛮酋立于其上,寨四周皆巨浸,前一径仅容匹马。天历镇兵之变,各处皆为贼兵所陷,独石平守镇朱宝、副千户李亨祐率骁骑五十馀人,夜至建水宣慰司,掩袭伪官,复入司所夺印符以归。相此岛旧有垒堑可保,遂引众据之。后建水、新兴三军来合。贼率军攻势益盛,战舟三百馀艘。众心汹汹,有议欲降者。亨祐对众歃血盟曰:“我等势促,此方汉人皆为此曹所杀,战亦死,降亦死,当以死报国。有言降者斩。”众皆踊跃。贼舟将至城下,众欲迎敌。亨祐曰:“毋急也。”兵渐逼,发炮击贼,连陷数十艘。从兵进攻,斩首三百馀级。中食将不继,富民王帑出粟千馀石以给众。城被围七十日,大军至,汉民得保者数万人。《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七十引。

从滇池至越巂,道经金沙江,计程一千三百里。《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三引。

(建昌路)西临吐蕃,乃汉、夷冲要之路。《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后乙集《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建昌路形胜》条引。

《益州记》、《水经》倶以泸水在永昌不韦县,《寰宇记》以为在巂州会川县。因出使越巂,考泸水源。盖建昌会川驿有孟获城,又有泸沽州,孔明渡泸,由巂州入益,即滇池,此名渡泸为有验。今水出吐蕃,过建昌、会川,合金沙江,夹岸多高岩丛苇,故下渡如经瓯釜,炎热雍郁,多感瘴疠,至今犹然。故以金沙江为泸水,误矣。《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八引。

(物产)[编辑]

(莎罗树),出金齿及元江地面。树大者高三、五丈,叶似木槿,花初开黄色,结子变白。一年正月、四月开花结子,以三月、八月采之。破其壳,〔中〕如柳绵,纺为线,白氎,兜罗锦皆此为之。即汉地之木绵也。《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六引。亦略见《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卷中《平缅路风土》条。

石瓜树,生瓜,坚实如石,善治心痛。出茫部路。《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六引。

(芭蕉子树),初生子,不可食。移树于有水处栽,所结子方可食之。正、二月开花,红色,如牛心。结子三、五寸,如皂荚样。七月取其子,以瓶盛覆,架于火棚上,使熟。剥肤而食,其甘如饴。采时去其树,明年复其故。四、五月又花,冬月依前采之。秋食惹瘴。《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六引。

无花果树,不甚大。生树末,状如青李。生食无味。蜜煎甚佳。《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三十七引。

(乌撒路),节气如上都,宜牧养,出名马、牛羊。《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卷中《乌撒路风土》引。

诸夷多水田,谓五亩为一双。朱孟震《续玉笥死话》引。

(纪行诸诗)[编辑]

留别都城诸公

苍留双阙郁岧峣,曾侍鹓鸾趁早朝。往事已随尘滚滚,虚名赢得发萧萧。长林丰草空相忆,瘴雨蛮烟苦见招。借问都门门外柳,为谁留著最长条。《元文类》卷六、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四。

过安西遇礼部主事郭文卿携歌饯行

马上逢元日,天涯见故人。雪华官舍酒,烟树霸陵春。欲写春光好,还惊柳色新。明朝重回首,梦里过三秦。《永乐大典》卷八千六百二十八引。

过七星关

七星关上一回头,遥望乡关路阻修。欲倚云南攀北斗,不辞鞍马过南州。两崖斩壁连天起,一水漂花出洞流。闻道清时无瘴疠,行人经此不须愁。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七引。

过牂牁江

归欤何日此真归?惭愧山林与愿违。垂老八千馀里谪,回头四十九年非。穷变野水黄云渡,梦里田家白板扉;珍重沙禽频见下,也应知我久忘机。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七引。

初到滇池

嫩寒初褪雨初晴,人逐东风马足轻。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离我亦惊。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四引。

行次乌蒙

行色晚凄凄,沿江路转迷。炊烟云出岫,僧衲稻分畦。返照明鸦背,荒山入马蹄,羁怀类惊鹊,远树不成栖。

巴塞逾荒服,穷愁寄不毛。云生岚气重,月白瘴烟高。风土人情异,关山马足劳。故园何日到,三叹首频搔。《寰宇通志》卷六十九引。

过金沙江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岸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来从滇池至越巂,畏途一千三百里。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惶宁夜无寝。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尽臣妾,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可邻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二、万历《云南通志》卷四、《滇略》卷八引。

越巂元日

鸡人唱罢晓沉沉,仙杖遥分翠殿深,三岛楼台龙虎气,五云丝竹凤鸾音。普天率土皆臣妾,航海梯山总照临。今日南荒瞻北阙,不胜惆怅泪沾襟。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七引

雪山歌

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积琼几千叠,足盘厚地背摩天,衡、华真成两丘垤。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稍休;安得乘风凌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万历《云南通志》卷四、《滇略》卷二、《滇史》卷五引。

元日大理

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饮水嚼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邻。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捻寒梅一泫然。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嘉靖《大理府志》卷二、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九引。

点苍临眺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翡翠罘罳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虎头妙墨龙眠手,百生绡画不成。嘉靖《大理府志》卷二、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九引。

天镜阁

槛外千峰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嵯峨。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芳草沧州春思晚,野云孤鹤客怀多。共谁一夜山堂月,洞口参差长薜萝。嘉靖《大理府志》卷二、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九引。

滇池重九

今日真成我重九,谁言风俗怆吾真。可无白酒招佳客,犹赖黄花似故人。终老柴扉聊自使,三年瘴海未全贫。不须更上高城望,野树寒鸦恨更新。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七、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四引。

孟定德常元日题马龙站壁

十月长安雪满台,天南试验纪初来。无情山路惊魂失,有限官符着急催。金马雨晴滇海阔,碧鸡云敛瘴烟开。谁邻万死投荒地,幸得生残念已灰。《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四百二十六引。

大理南行德常作

地隔西南过不毛,万重山外点苍高。玉门东觐恩超辈,河尾营西笑我曹。戍役有缘惟报效,边城无敢较勤劳。方今幸际太平日,闲读羲经与吕韬。《永乐大典》卷八千六百二十八、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引。

存疑:

翠盆叠崿

谷响人言溪路长,溪源未到觉泉香。三盆叠落净于拭,岩根泻玉进成浆。潭心丽石明翠羽,精英仿佛碧钗股。即非玉女洗头盆,且饮仙人石锺乳。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九引。

瀑泉丸石

翠壁千寻挂玉泉,盆涡激石几千年。当时跃浪如龙马,砥砺磨磐变却圆。匹练卷将高五尺,须臾坠落潭花白。如今任运自推移,等闲占断蛟龙宅。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九引。

本元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