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庄《卅年存稿》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陈伯庄《卅年存稿》序
作者:胡适

  我的老朋友陈伯庄先生从他最近三十年来发表的文字之中选出了半数,印成一部《卅年存稿》,要我写一篇序。我看了他的全部校样,很高兴的写这篇短序。

  伯庄和我都是四十九年前(1910)考取了留美官费同船出国的。那时候他叫陈延寿,只有十七岁,我那时还不满十九岁。今年3月1日,我同当年同船出洋而现在都在台北的六个老朋友——杨锡仁,赵元任,周象贤,程远帆,伯庄和我——在锡仁家里聚餐一次,我们都觉得我们都还没有老,都还能够在自己选择的园地里工作。

  伯庄在我们六人里,年纪最小,他的园地最大,工作也最辛苦。

  他本是学工程的,渐渐转到经济学和管理方面,又扩大到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方面。他是“完成粤汉铁路委员会”的委员长;粤汉铁路的株韶段的完成,他是有功的。

  他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极热诚信徒,他从民国二十年起开始认真研究经济问题,到了民国三十年至三十二年之间,先后发表了他对于“创建民生主义的经济制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的结果,共有五篇文章,题作《经建五论》,——现在收在《存稿》的乙集里。这五篇论文,理论而外,内容亦极充实,对于中国基本经济状况的检讨,所有论据,悉为作者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晶,即在今日还是值得细读的。

  从民国二十一年以后,他是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委员及交通组长。他在那时期还在交通大学研究所主持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工作。民国廿八年他曾到苏俄作苏联经济制度的实地访问。卅二年发表的“苏联经济制度”就是他实地访问的报告。

  抗战胜利之后,从卅四年十月到卅八年一月,他是京沪区铁路局长。当时他和他的堂兄弟陈地球(名延炯,历任各大铁路局长)是全国闻名的两个最好最有成绩的铁路局长,是大家公认的两个最可以作模范的公务员。

  他们弟兄都深信:民生主义需要发达国家资本,发达国家资本需要国有国营事业能够办得好。他们做铁路局长,都曾尽最大的努力把国营事业办的好。

  伯庄近来曾写一篇《京沪三年》,——也收在《存稿》里——这是一个理想的实验纪录,我读了曾很受感动。

  伯庄的兴趣本来是很广泛的。他还爱写旧诗,爱读文艺美术的书。《存稿》里收有他谈文艺的文字(丁集),和他的诗草(戊集)。他的诗往往可以发挥他一生负责任苦干的人生观。他的朋友胡位炎寄诗有“辛苦穷年终是妄”一句,伯庄答诗说:

  ……万物各有性,甘带或胜蜜。

    穷年辛苦人,栖栖颇自适。……

    古有大禹者,其妄更莫敌。……

    天地平成易,此恨究莫释。

我很欢喜这种见解。宋人朱希真有两句词:

    谁闲如老子,不肯作神仙。

我曾套这两句,改作我自己深夜工作时的口号:

    有谁忙似我,不肯作神仙。

  我想伯庄不会反对这两句口号吧?

  伯庄六十岁前后,忽然改行了。他在香港过了几年很苦的生活,但他每次写信给我,总是说他研究哲学的新兴趣。他从杜威的哲学入手,而以自然主义为宗。近年来他的园地更扩大了,他的兴趣包括各种“人的科学”。他费了大力,得了几个同志朋友,得到了亚洲基金会的一点资助,创办了一种《现代学术季刊》。最近他还想进一步做翻译现代学术名著的大计画。他的翻译计画包括现代的哲学,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方法论等等。伯庄现在是我们的哲学家了。

  这部《存稿》的甲集收有他的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在这篇长文的第四节,他翻译了我们的老师杜威先生的一段“最足以代表这主义之感召力的文字”,如下:

    不论我们怎样微弱,我们要效忠于我们所属的自然,必须坚持我们的期望与理想,将其变为理智,并依据自然所可能的途径与手段加以修正。当我们尽了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力量无保留地投入世变漩涡之后,即使我们被牺牲,我们仍可相信我们是和世间的善同运共命的。我们知道这样的尽心尽力是使得更好更善可以实现的各条件中之一个条件。而且就我们本身而论,只有这一点点,只有这一个条件是我们能力所能及的。人们所以自任自期的,如超过此,便成稚妄;如不及此,则为有忝所生的懦怯,为自绝于天的逃兵。这样的自私,无异于要求一切皆能遂愿的妄诞。可是,笃实无妄地依此愿望来自任自期,便要发动我们想像能力之全部,而在行动上又要征调我们一切技能,和动员我们所有的勇气。

这是陈伯庄先生向我们介绍他自己信仰的“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

  1959,5,31 胡适在南港

  (收入陈伯庄著:《卅年存稿》,1959年8月香港出版,为陈伯庄自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