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酒谱 (说郛本)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酒谱
作者:窦苹 
本作品收录于《说郛
影印本:

酒谱

酒之源一[编辑]

世言酒之所自者,其说有三。其一曰仪狄始作酒,与禹同时。又曰尧酒千锺。则酒作于尧,非禹之世也。其二曰《神农本草》著酒之性味,《黄帝内经》亦言酒之致病,则非始于仪狄也。其三曰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予以谓是三者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夫仪狄之名,不见于经,而独出于《世本》。《世本》非信书也,其言曰:仪狄始作酒醪,以变五味,少康始作秫酒。其后赵邠卿之徒遂曰: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绝旨酒,而疏仪狄,曰:后世其有以酒败国者乎。夫禹之勤俭,固尝恶旨酒,而乐谠言,附之以前所云则赘矣。或者又曰非仪狄也,乃杜康也。魏武帝乐府亦曰:何以消忧,惟有杜康。予谓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国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为氏者,士会亦其后也。或者康以善酿得名于世乎,是未可知也,谓酒始于康果非也。尧酒千锺,其言本出于《孔丛子》,盖委巷之说,孔文举遂征之,以责曹公,固已不取矣。《本草》虽传自炎帝氏,亦有近世之物始附见者,不观其辨药所生出,皆以二汉郡国名其地,则知不必皆炎帝之书也。《内经》言天地生育,五材休王,人之寿夭系焉,信三坟之书也。然考其文章,知卒成是书者,六国秦汉之际也,故言酒不可据以为炎帝之始造也。酒三星在女御之侧,后世为天官者或考焉。予谓星丽乎天,虽自混元之判则有之,然事作乎下而应乎上,推其验于某星,此随世之变而著之也。如宦者、坟墓、弧矢、河鼓皆太古所无,而先有是星,推之可以知其类。然则酒果谁始乎,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故圣人不绝人之所同好,用于郊庙享燕,以为礼之常,亦安知其始于谁乎。古者食饮必祭先酒,亦未尝言所祭者为谁,兹可见矣。〈夏书〉述大禹之戒歌,辞曰:酣酒嗜味。《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夏书〉所记当时之事,而《孟子》所言追道在昔之事。圣贤之书,言可信者,无先于此,虽然酒未必此始造也,若断以必然之论,则诞谩而无以取信于世矣。

酒之名二[编辑]

《春秋运斗枢》曰:酒之言乳也,所以柔身扶老也。许慎《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释名》曰:酒,酉也,酿之米曲,酉绎而成也,其味美,亦言踧踖也,能否皆强相踧持也。予谓古之所以名是物,以声相命取别而已,犹今方言在在各殊,形之于文则其字曰滋,味必皆有意谓也。举吴楚之音而语于齐人,不知者十有八九,妄者欲探古名物造声之意,以示博闻,则予笑之矣。

《说文》曰:赊,酒母也。醴,一宿成也。醪,滓汁酒也。酎,三重酒也。醨,薄酒也。醑,厚酒也。昔人谓酒为欢伯,其义见《易秋》。盖其可爱,无贵贱贤不肖,华夏夷戎共甘而乐之,故其称谓亦广。造作谓之酿,亦曰酝。卖之为沽者。当肆之曰垆。酿之再者曰𨠜。𥂖酒曰酾。酒之酒曰酾醥。白酒曰醝。厚酒曰醑。甚白曰醙。相饮曰配。相强曰浮。饮尽曰釂。使酒曰酗。甚乱曰醟。饮而面赤曰酡。病酒曰酲。主人进酒于客曰酬。客酌主人曰酢。酌而无酬酢曰醮。合钱共饮曰醵。赐民共饮曰酺。不醉而怒曰奰。美酒曰醁。其言广博不可殚举。

《周官》酒人,掌酒之政令,辨五齐、三酒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沈齐。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此盖当时厚薄之差,而经无其说,传、注悉度而解之,未必得其真,故曰之言也略。《西京杂记》有漂玉酒,而著其说。枚乘赋云:尊盈漂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云梁人作𦼥蔗酒,名金浆,不释漂玉之义。然此赋亦非乘之辞,后人假附之耳。《舆地志》云:村人取若下水以酿而极美,故世传若下酒。张恊作〈七命〉云:荆州乌程,豫章竹叶。乌于九州属扬州,而言荆州未详。西汉尤重上尊酒,以赐近臣。注云:糯米为上尊,稷为中尊,粟为下尊。颜籀曰:此说非是,酒以醇醴,乃分上中下之名,非因米也。稷粟同物而分为二,大缪矣。《抱朴子》所为玄鬯者,醇酒也。

皮日休诗云:明朝有酒充君信,𢸙酒三缾寄夜航。𢸙酒,江外酒名,亦见《沈约文集》。

张籍诗云:酿酒爱乾和。即今人不入水酒也,并汾间以为贵品,名之曰干酢音诈酒。

宋之问诗云: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宜城在襄阳,古之罗国也。酒之名最古,于今不废,唐人言酒之美者,有郢之富水,荥阳土窟,富春石冻春、剑南烧春,河东乾和,蒲东桃博,岭南灵溪、博罗,宜城九醒,浔阳溢水,京城西市空、虾蟆陵,其事见《国史谱》。又有浮蚁、榴花诸美酒,杂见于传记者甚众。

酒之事三[编辑]

《诗》云:有酒湑我,无酒酤我。而孔子不食酤酒者,盖孔子当乱世,恶奸伪之害己,故疑而不食也。

《韩非子》云:宋人酤酒,悬帜甚高。酒市有旗,始见于此,或谓之帘。近世文士有赋之者,中有警策之辞云:无小无大,一尺之布可缝。或素或青,十室之邑必有。

古之善饮者,多至石馀,由唐已来,遂无其人。盖自隋室更置度量,而斗石倍大尔。

纣为长夜之饮而失其日,问于百官,皆莫知。问于其子,子曰:国君饮而失日,其国危矣,国人不知,而我独知之,我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

魏正始中,郑公糓避暑历城之北林,取大莲叶置砚格上,贮酒三升,以簪通其柄,屈茎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筒。

晋阮修每以百钱挂杖头,遇店即酣畅。

山简在荆襄,每饮于习家池。人歌曰:日暮竟醉归,倒着白接䍦。

扬雄嗜酒而贫,好事者或载酒饮之。

陶潜贫而嗜酒,人亦多就饮之,既醉而去,曾不吝情。尝以九日无酒,独于花中徘徊,俄见白衣人,乃王弘遣人送酒也,遂尽醉而罢。

《魏氏春秋》云:阮籍以步兵营人善酿,厨多美酒,求为步兵校尉。

唐王无功以美酒之故,求为大乐丞。丞乃贱职,自无功居之后,遂为清流。

北齐李元中,大率尝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每言宁无食,不可无酒。

今人元日饮屠苏酒,云可以辞瘟气,亦曰蓝尾酒。或以年高最后饮之,故有尾之义尔。

王莽以腊日献椒酒于平帝,其屠苏之渐乎。

元魏太武赐崔浩漂醪十斛。

唐宪宗赐李绛酴釄、桑落,唐之上尊也,良酲令掌供之。

汉高祖为布衣时,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西汉已来,腊日饮椒酒。见《四民月令》

天汉三年,初榷酒酤。元始五年,官卖酒每升四钱。酒价始此。

任昉尝谓刘杳曰:酒有千日,当是虚言。杳曰:桂阳程乡有千日酒,饮之至家而醉,亦其例。昉大惊,乃自出杨元凤所撰《置郡事》,检之而信。又尝有人遗昉𣑆酒者,刘杳为辨其𣑆字之误,𣑆音阵,木名,其汁可以为酒。

《春秋说题辞》曰:为酒据阴乃动。麦阴也,黍阳也,先渍麹而投黍,是阳得阴而沸乃成。

《淮南子》云:酒感东方木水风之气而成。其言荒忽,不足考信,故不悉载。

《楚辞》云:奠桂酒兮椒浆。然则古之造酒皆以椒桂。

《吕氏春秋》云:孟冬命有司,秫稻必齐,麹糵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无或差忒,大酋监之。

唐薄白公以户小,饮薄酒。

五代时,有张逸人尝题崔氏酒垆云: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自是酤者愈众。

卞彬喜饮,以瓠壶、瓠勺烧皮为肴。

陶潜为彭泽令,公田皆令种黍。酒熟,以头上葛巾漉之。

唐阳城为谏议,每俸入,度其经用之馀,尽送酒家。

《西京杂记》汉人采菊花并茎叶,酿之以黍米,至来年九月九日熟,而就饮,谓之菊花酒。

酒之功四[编辑]

勾践思刷会稽之耻,欲士之致死力,得酒则流之于江,与之同醉。

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醪惟一锺。蹇叔劝之曰:虽一米,可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

孔文举云:赵之走卒,东迎其主,非卮酒无以办。卮之事,《史记》及《汉书》皆不载,惟见于《楚汉春秋》。

王莽时,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小吏,犯微法,令枉杀之。母家业素丰财,乃多酿酒,少年来沽,必倍售之,终岁,多不取其直,久之,家稍乏。诸少年议偿之,母泣曰:所以厚诸君者,以令不道,枉杀吾子,托君复仇耳,岂望报乎。少年义之,相与聚诛令,后其众为赤眉。

晋时,荆州公厨有齐中酒、厅事酒、猥酒,优劣三品。刘弘作牧,始命合为一,不得分别。人伏其平。

河东人刘白堕善酿,六月,以瓮酒曝于日中,经旬,味不动而愈香美,使人久醉。朝士千里相馈,号曰寉觞,一名骑驴酒。永熙中,南青州刺史毛洪宾赍酒之蕃,路逢盗劫之,皆醉,因执之,乃名擒奸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拔剑,惟思白堕春醪。见《洛阳伽蓝记》

温克五[编辑]

《礼》云: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三爵而油油以退。

扬子云曰:侍坐于君子,有湎则观礼。

于定国饮酒一石,治狱益精明。

晋何充善饮而温克。

魏邴原别传曰:原旧能饮酒,自行役八九年间,酒不向口。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颕川则亲陈仲弓,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归,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乎。于是饮酒,终日不醉。

郑玄别传:马季长以英儒著名,玄往从参考异同,时与卢子干相善,在门下七年,以母老归养。玄饯之,会三百馀人,皆离席奉觞。度玄所饮三百馀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孔融好饮而能文,常云: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患矣。

裴均在襄阳合燕,有裴弘泰后至,责之,谢曰:愿赦罪。而取在席之器,满酌而纳其器,合坐壮之。又有一银海,受酒一斗馀,亦釂而抱海去。均以为必腐胁而死,使觇之,见纱帽箕踞。秤银海,计二百两。

李白每大醉为文,未尝差误,与醒者语,无不屈服,人目为醉圣。

乐天在河南,自称为醉尹。

皮日休称曰醉士。

开元中,天下康乐。自招应县至都门,官道之左右,当路市酒,钱量数饮之。亦有施者,为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亦古人衢尊之义也。

文王元宝贤而好施,每大雪,自坊口扫雪,立于坊前,迎宾就家,具酒煖寒。

梁谢𬤝不妄交,有时独醉,曰:入我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宋沈文季为吴兴太守,饮酒五斗,妻王亦饮一斗,竟日对饮,视事不废。

五代之乱,干戈日寻,而郑云叟隐于华山,与罗隐终日怡然对饮。有酒诗二十章,好事绘为图,以相贶遗。

乱德六[编辑]

小说云:纣为糟丘酒池,一鼔而牛饮者三千人,池可运舟。

《冲虚经》云:子产之兄曰穆,其宝聚酒千锺,积麹成封,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日荒于酒,绝不知世道之安危也。

《史记》纣及齐威王,《晋书》王道子、秦苻坚、王悦皆为长夜饮。

楚恭王与晋师战于鄢而败,方将复战,召大司马子反谋之。子反饮酒醉,不能见。王叹曰:天败我也。乃班师而戮子反。

郑良宵为窟室而昼夜饮,郑人杀之。

《三辅决录》汉武帝自以功大,更广秦之酒池肉树,以赐羌人,而酒可浮舟。

《魏志》徐邈,字景山,为尚书郎。时禁酒,邈私沉醉。赵达问以曹事,邈曰:酒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怒。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此醉言尔。

《三十国春秋》曰:阮孚为散骑常侍,终日酣纵,尝以金貂换酒,为友所弹。

裴楷别传曰:石崇与楷、孙绰宴酣,而绰慢节过度,崇欲表之。楷曰:季舒酒狂,四海所知,足下饮人狂药,而责人正礼乎。

宋孔𫖮使酒仗气,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为凌忽。

汉末政在奄宦,有献西凉州葡萄酒十斛于张让者,立拜凉州刺史。

元魏时,汝南王悦兄怿为元乂所枉杀,悦略无复仇之意,复以桑落酒遗乂,遂拜侍中。

《韩子》云:齐桓公醉而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因请发仓廪赈穷三日,民歌曰:何不更遗冠乎。

晋阮咸每与宗人共集,以大盆盛酒,不用杯勺,围坐相间更饮。群豕来饮其酒,咸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晋文王欲为武帝求婚于阮籍,醉不得言者六十日,乃止。

胡母辅之等方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异日,阮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乃脱头露顶,于狗窦中叫辅之。遽呼入饮,不舍昼夜。

唐进士刘遇、刘参、郭保衡、王仲、张道隐,每春选妓三五人,乘犊小车,裸袒园中,叫笑自若,曰颠饮。

元魏时,崔儦每一醉八日。

三国时,郑泉愿得美酒满一百斛船,甘脆置两头,反复辄饮之,惫即往啖肴膳,酒有斗升减即益之。将终,谓同志曰:必葬我陶家侧,庶百年化为土,或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

晋人周𫖮过江,积年恒日饮酒,惟三日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毕卓为吏部,比舍郎酿酒熟,卓夜盗饮。

刘伶尝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

诫失七[编辑]

《周书.酒诰》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彛酒。

管辂别传曰:诸葛景与辂别,诫以二事,言:卿性乐酒,量虽温克,然不可保宁。当节之。辂曰:酒不可尽,吾欲持才以愚,何患之有也。

晋祖台之与王荆州书:愿君屏爵弃卮,焚罍毁榼,殛仪狄于羽山,放杜康于三危,古人系重离必有赠言,仆之与君其能已乎。

《宋书》曰:王悦,卷从弟也,诏为天门太守。悦恃酒辄醉,及醒则俨然端肃。卷谓悦曰:酒虽悦性,亦所伤生。

萧子显《齐书》臧荣绪,东莞人也,以酒乱言,常为诫。

《世说》晋元帝过江,犹饮酒。王茂弘与帝友旧,流涕谏帝。许之,即酌一杯,从是遂断。

《梁典》曰:刘韶,平原人也,年二十便断酒肉。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曰:昔者帝令仪狄作酒而美之,进于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周官》萍氏掌几酒。谓之萍,古无其说。按《本草》述水萍之功云:能胜酒。萍之意其取于此乎。

陶侃饮酒,必自制其量。人或以为言,侃曰:少时尝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尽量耳。

桓公与管仲饮,掘新井而柴焉,十日斋戒,召管仲。管仲至,公执尊觞三行,管仲趋出。公怒曰:寡人斋戒以饮仲父,以为脱于罪矣。对曰:吾闻湛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是以走出。公拜送之。

又云:桓公饮大夫酒,管仲后至,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弃半酒。公曰:礼乎。曰:臣闻酒入舌,出则言失者弃身,臣计弃身不如弃酒。公大笑曰:仲父就坐。

《北梦琐言》陆扆在夷陵,有士子入谒,因命之饮。曰:天性不饮。扆白已减半矣。言当寡过也。

萧齐刘玄明政事为天下最,或问政术。答曰:作县令,但食一升饭,而不饮酒,此第一策也。

长孙登好宾客,虽不饮酒,而好观人酣饮,谈论古今,或继以火,常恐客去,畜异馔以留之。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醉,而自矜。优真曰:昔纣饮酒,七日七夜不醉,君勉之则及矣。襄子曰:吾几亡乎。对曰:纣遇周武所以亡,今天下尽纣,何遽亡,然亦危矣。

释氏之教,尤以酒为戒,故四分律云:饮酒有十过失,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不明,四见嗔相,五坏田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鬭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减少,十身坏命,终堕诸恶道。

《韩诗外传》饮之礼,跣而上坐之宴,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已,谓之醧。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沈。闺门不出,谓之湎。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沈,不可以湎。

《魏略》曰:太祖禁酒。人或私饮,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典论》云:汉灵帝末,有司湎酒,斗直千钱。

《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远成都,以鹔鹴裘就人阳昌换酒,与文君为欢。

宋明帝文章志云:王忱每醉,连日不醒,自号上顿。时人以大饮为上顿,自忱始也。

《益部传》曰:杨子拒妻刘泰瑾,贞懿达礼。子元宗醉归舍,刘十日不见。诸弟谢过,乃责之曰:汝沈荒不敬,何以帅先诸弟。

神异八[编辑]

张华有九酝酒,每醉,即令人传止之。尝有故人来与共饮,忘敕左右,至明,华寤视之,腹以穿酒流床下。

王子年《拾遗记》张华为酒,煮三薇以渍曲,糵出西羌,麹出北胡,以酿酒得美醇鬯。久含令人齿动,若大醉不摇荡,使人肝肠烂,俗谓消肠酒。或云:酒可为长宵之乐,两说声同而事异也。

崔豹《古今注》云:汉魏弘为阌乡啬夫,夜宿一津,逢故人,四顾荒郊,无酒可沽,因以钱投水中,尽夕酣畅,因名沈酿川。

义宁初,有一县丞甚俊而文,晩乃嗜酒,日必数升,病甚,酒臭数里,旬日卒。

张茂先《博物志》云:昔人有名玄石,从中山酒家,与之千日酒,而忘语其节。归日沈暝,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棺敛葬之。酒家经千日,忽悟而往吿之,发其冢,适醒。

《尸子》曰:赤县洲者,是为昆仑之墟,其卤而浮为蓬芽,上生红草,食其一实,醉三百年。

王充《论衡》云:须曼都好道,去家三年而返,曰仙人将我上天,饮我流霞一杯,数月不饥。

道书谓露为天酒。见东方朔《神异经》

刘向《列女传》曰: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圆丘,酣玄碧之酒。

石虎于大极殿起楼,高四十丈,上有铜龙,腹空着数百斛酒。使一人于楼上漱酒,风至,望之如雾,名曰粘雨台,用以洒尘。事见《拾遗记》

魏贾𤨿,有奴善别水,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不过七八升,经宿色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香味妙绝。曾以三十斛上魏帝。

李肇云:郑人以荥水酿酒,近邑之水重于远郊之水数倍。

尧登山,山涌一泉,味如九酝,色如玉浆,号曰醒泉。

南岳夫人传曰:夫人贶王子乔琼苏渌酒。

《十洲记》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数升令人长生。

《东方朔别传》云:武帝幸甘泉,尝平阪道中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悉具。朔曰:此怪气必秦狱处积忧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后以酒置属车为此也。

异域九[编辑]

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庾辞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

《古今注》云:乌孙国有青田核,莫知其树与花,其实大如五六升匏,空之,盛水而成酒。刘章曾得二焉,集宾设之,可供二十人,一核才尽,一核复成,久置则味苦矣。

波斯国有三勒浆,类酒。谓庵摩勒、毗梨勒也。

诃陵国人以柳花、柳子为酒,饮之亦醉。

大宛国多以葡萄酿酒,多者藏至万石,虽数十年亦不败。

扶南传曰:顿孙国有安石榴,取汁,停盆中数月成美酒。真腊国人不饮酒,比之淫,惟与妻饮于房中,避尊长见。

房千里《投荒录》云:南方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候陂水竭,寘壶其中,密固其上。候女将嫁,决水取之供客,谓之女酒。味绝美,居常不可致也。

扶南有椰浆,又有蔗及土瓜根酒,色微赤尔。

性味十[编辑]

《本草》云: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虫,恶气。注:陶隐居云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性热,独冠群物。饮之令人神昏体弊,是其毒也。昔有三人,晨犯雾露而行,空腹者死,食粥者病,饮酒者无疾,明酒御寒邪过于谷气矣。酒虽能胜寒邪,通和诸气,茍过则成大疾。传曰:惟酒可以忘忧,无如病何。内经十八卷,其首论后世人多夭促,不及上古之寿,则由今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其为害如此。凡酒气独胜而谷气劣,脾不能化,则发于四肢而为热厥,甚则为酒醉而风入之,则为漏风无所不至。凡人醉而卧黍穰中必成癞,醉而饮茶必发膀光气,食醎多则必成消中。

皇甫松《醉乡日月》记云:松脂蠲百疾,每糯米一斛,松脂十四两,别以糯米二升煮如粥,稍冷,着小麦麹一片半,每片重二三两,火曝干捣为末,搅作酵。五日以来,候起,办炊饭来须薄之。更以麹二十片,火焙干作末,用水六斗五升,酵及麹末饭等一时搅和,入瓮,瓮煖和如常,春冬四日,秋夏三日成。

又云:酒之酸者,可变使甘。酒半斗,黑锡一斤炙令极热,投中,半日可去之矣。

《南史》记虞宗有鲭鲊,云可以醒酒。而不著其造作之法。

魏文帝诏曰:且说葡萄解酒宿酲,淹露汁多除烦解热,善醉易醒。

礼乐志云:柘浆析朝酲。言甘蔗汁治酒病也。

《开元遗事》云:兴庆池南有草数丛,叶紫而茎赤,有醉者摘叶臭之立醒,故谓之醉醒草。

《五代史》云:李德裕平泉有醒酒石,尤为珍物,醉则踞之。

饮器十一[编辑]

上古污尊而坏,饮未有杯壶制也。

《汉书》云:舜祀宗庙用玉斚,其饮器欤。

周书诗云:兕觥其觩。

周王制,一升曰爵,二升曰斛,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一斗曰壶。别名有盏、斚、尊、杯不一其号。或曰小玉杯谓之盏,又曰酒微浊曰盏,俗书曰盏,尔由六国以来多云制卮,形制未详。

刘向《说苑》云:魏文侯与大夫饮,曰不尽者浮以大白。《汉书》或谓举盏以白釂,非也。

丰杆、杜举皆因器以为戒者。

汉世多以鸱夷贮酒,扬雄为之赞,曰:鸱夷滑稽,腹中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沽,常为国器,托于属车。

《南史》有虾头杯。盖海中巨鰕,其头甲为杯也。

《十洲记》云:周穆王时,有杯名曰常满。

自晋以来,酒器又多云枪,故《南史》有银酒枪。枪或作铛。

陈喧好饮,自云:何水曹眼不识杯枪,吾口不离瓢杓。李白云:舒洲杓,力士铛。《北史》记孟信与老人饮,以铁铛温酒。然枪者本温酒器也,今遂通以为蒸饪之具云。

宋何点隐于武丘山,竟陵王子陵遗以嵇叔夜之杯,徐景山之酒枪。

松陵唱和又有瘿木杯诗,盖木节为之。

老杜诗云:醉倒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饮杯也,见《江淹集》。

唐人尤尚莲子杯,白公诗中屡称之。

乐天又云:榼木来方泻,蒙茶到始煎。

李太白有山尊诗云:尊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今世豪饮,多以焦叶梨花相强,未知出于谁氏。

诃陵国以鲎鱼壳为酒尊,事见松陵唱和,诗云:用合对江螺。

唐韩文公赠崔斯立诗云:“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黄金涂物象,雕镌妙工倕,乃令千锺鲸,么么征螽斯,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弥,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绵绵相缪结,状似环城陴,四隅天吞树,擢艶皆猗猗。”云云。盖皆有兴喻,故历言其状如此,今好事者多按其文作之,名为韩杯。

西属有酒杯藤,大如臂,叶似葛,花实如梧桐,花坚可酌,实大如杯,味如豆蔲香美。土人持酒来藤下,摘花酌酒,乃实消酒,国人宝之,不传中土。事见张骞出关志。

酒令十二[编辑]

《诗.雅》云: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又云: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然则饮之立监史也,所以已乱而傋酒祸也,后世因之有酒令焉。

魏文侯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其酒令之渐欤。

汉初始闻朱虚侯以军法行酒。

逸诗云:羽觞随波流。后世浮波疏泉之始也。

唐柳子厚有〈序饮〉一篇,始见其以洄溯迟驶为罚爵之差,皆酒令之变也。又有藏钩之戏,或云起于钩弋,夫人有国色而手拳,武帝自披之乃伸,后人慕之而为此戏。

白公诗云:徐动碧芽筹。又云:转花移酒海。今之世,酒令其类尤多,有捕醉仙者,为偶人转之,以指席者。有流杯者,有揔数者,有密书一字使诵,持勾以抵之者,不可殚名。昔五代王章史肇之燕有手势令,此皆富贵逸居之所宜,若幽人贤士既无丝竹金石之玩,惟啸咏文史可以助欢,故曰: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新吟胜管弦。今略志其美而近者于左:

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湟水渡头十万羊,未济小畜。

马援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李耳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江革隔江见鲁般般橹,李元园里唤蔡释释菜。

拆字为反切者:矢引矧,欠金钦。

名字相反切者:干谨字巨引,尹珍字道真,孙程字稚卿。

古人名姓点画绝省者:宇文士及,尔朱天光,子州友父,公父文伯,王子比干,王士平,吕太一,王子中,王太丘,江子一,于方,卜已,方干,王元,丁乂,江乙,文丘,卜式,王丘。

字画之繁者:苏继颜,谢灵运,韩麒麟,李继鸾,边归谠,栾黡,鳞鱹,萧鸾。

音声同者:高敖曹,田延年,刘幽求。

字画类者:田甲,李季。

台字去吉,增点成室。居字去古,增点成户。

火炎昆冈,山出器车,土圭封国。

百金之士千万,五刑之属三千。

荡荡乎,民无能名。欣欣焉,人乐其性。

公子牟,身在江湖,心游魏阙。郑子真,耕于岩石,名动京师。

前徒倒戈以北,长者扶义而东。

运天德以君世,散皇明而烛幽。

今人多以文句首末二字相联,谓之粘头续尾。尝有客云:维其时矣,自谓文句必无矣字。居首者欲以见窘于答者不知“矣、焉、也者,决辞也。”出柳子厚文。遂浮以大白。

白公〈东南行〉云: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注云: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法未详,盖元白一时之事尔。

《国史谱》称郑弘庆始创“平、素、精、看”四字令,未详其法。

总论[编辑]

予行天下几大半,见酒之苦薄者无新涂以是独醒者。弥岁因筦库馀闲,记忆旧闻以为此谱,一览之以自适,亦犹孙公想天台而赋之,韩吏部记画之比也。然传有云:图西施、毛嫱而顾之,不如丑妾可立御于前。览者无笑焉。甲子六月既望日在衡阳汣公窦子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