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
作者:辛弃疾 南宋
1193年
本作品收录于《永乐大典/卷8413》和《历代名臣奏议 (四库全书本)/卷336

臣窃观自古南北之分,北兵南下,由两淮而绝江,不败则死;由上流而下江,其事必成。故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必然之势也。虽然,荆襄合而为一则上流重,荆襄分而为二则上流轻,上流轻重,南北之所以为成败也。六朝之时,资实居扬州,兵甲居上流。由襄阳以南,江州以西,水陆交错,壤地千里,属之荆州,皆上流也,故形势不分而兵力全,不事夷狄而国势安,其后荆襄分而梁以亡,是不可不知也。今日上流之备亦甚固矣,臣独以为缓急之际,犹泛泛然未有任陛下之责者,臣试言之。假设虏以万骑由襄阳南下,冲突上流,吾军仓卒不支,陛下将责之谁耶?责襄阳军师,则曰︰“虏以万骑冲突,臣以步兵七千当之。襄阳戍兵入队可战之人,犹未满此数。大军在鄂,声援不及。臣欲力战,众寡不敌,是非臣之罪也。”责鄂诸军,则曰︰“臣朝闻警,夕就道,卷甲而趋之,日且百里,未至而襄阳不支矣,是非臣之罪也。”责襄阳守臣,则曰︰“臣守臣也,知守城而已。军则有帅,战而不支,虏骑冲突,是非臣之罪也。”责荆南守臣,则曰︰“荆与襄两路,道里相去甚远。襄阳之不支,虏骑冲突,是非臣之罪也。”彼人人者以是辞来,朝廷固无辞以罪之也。然则上流之重,果谁任其责乎?陛下胡不自江以北,取襄阳诸郡,合荆南为一路,置一大帅以居之,使壤地相接,形势不分,首尾相应,专任荆襄之责;自江以南,取辰、沅、靖、澧、常、德,合鄂州为一路,置一大帅以居之,使上属江陵,下连江州,楼舰相望,东西联亘,可前可后,专任鄂渚之责。属任既专,守备自固,缓急之际,彼且无辞以逃责。如此,上流之势固不重哉!外不失两路之名,内可以为上流之重,陛下何惮而不为?虽然,臣闻之,天下之势有离合,合必离,离必合,一离一合,岂亦天地消息之运乎?周之离也,周不能合,秦为驱除,汉为合之。汉之离也,汉不能合,魏为驱除,晋故合之。晋之离也,晋不能合,隋为驱除,唐故合之。唐之离也,唐不能合,五季驱除,吾宋合之。然则已离者不必合,岂非盛衰相乘,万物必然之理乎?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馀,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然后有英雄者出,鞭笞天下,号令海内,为之驱除。当此之时,岂非天下方离方合之际乎?以古凖今,盛衰相乘,物理变化,圣人处之,岂非栗栗危惧,不敢自暇之时乎?故臣敢以私忧过计之,切愿陛下安居虑危,任贤使能,修车马,备器械,使国家屹然有金汤万里之固,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