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益斋乱稿/文集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益斋乱稿
益斋先生文集跋
作者:柳成龙
1698年
遗像

庚子秋。余在河村。东都尹李公时发以新刻益斋先生文集印本见寄。且曰。益斋。吾先祖也。乱后内外文籍。荡失殆尽。独此编仅免灰烬。恐遂湮没不传。乃裒聚而改刻之。今始讫工。欲藏之名山。以图永久。子其为我跋其后。余谨受而卒业。则其曰益斋乱稿者十卷。曰栎翁稗说者四卷。曰孝行录者一卷。总若干卷。因抚卷叹曰。富哉。先生之文也。敏哉。李公之举也。传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此但言其槩耳。夫德厚者流光。其遗风馀韵。将百世而犹存。岂但以五世限之哉。古之所谓不朽者三。德也功也言也。然有德者未必有功。有功者未必有言。高丽五百年间。名世者多矣。求其本末兼备。始终一致。巍然高出。无可议为者。惟先生有焉。故今去先生之亡。二百三十四年。其遗文之行世也。如星斗丽天。乔岳在望。有目者皆可见。至于锋焰煨烬之中。人且收拾而宝藏之。无所失坠。又得贤子孙发挥而揄扬之。信乎其德厚而流光也。余闻李公始至东都也。贼退甫尔。荆棘满城。公私赤立。李公为之未久。政通人和。凡百施为。稍稍复旧。乃于调度征缮之暇。留心于文教之事。悉取古书籍之有关于学习者。刊刻而广布焉。于先生之文。尤加惓惓焉。不数月间。成此大役。敏速如神。可见公政事文学之才出人远甚。真可谓先生之后也。余于先生。亦忝系外派。昔在己巳间。先君子出牧清州。余省觐往来。因获瞻拜先生遗像于进士李潜家。潜又先生远裔也。望俨即温。至今森然在目。其后闻遗像不全于兵火。为之泫然而悲。岂料三十年后。得见此全集也。人事变迁。俯仰今古。不得不重有感焉。若夫先生文章德业之盛。牧隐之序尽之。余不敢赘。只乐道府尹公之事。且记余之所感者而归之。使后之览者。知斯集之益可贵重也。是年九月上澣。后学丰山柳成龙。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