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热河日记/卷2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九 行在杂录 热河日记
卷二十 金蓼小抄
卷二十一 幻戏记 

金蓼小抄[编辑]

吾东医方未博。药料不广。率皆资之中国。常患非真。以未博之医命。非真之药。宜其病之不效也。余在漠北。问大理尹卿嘉铨曰。近世医书中。新有经验方。可以购去者乎。尹卿曰。近世和国所刻小儿经验方。最佳。此出西南海中荷兰院。又西洋收露方极精。然试之多不效。大约四方风气各异。古今人禀质不同。循方诊药。又何异赵括之谈兵乎。正绩金陵琐事。亦多录入。近世经验。又有蓼洲漫录。又苕翡草木注,橘翁草史略,寒溪胎教,灵枢外经,金石同异考,岐伯侯鲭医学绀珠,百华精英,小儿诊治方。俱近世扁仓所录。京师书肆中。俱可有之。余既还燕。求荷兰小儿方及西洋收露方。俱不得。其他诸书。或有粤中刻本云。书肆中俱不识名目。偶阅香祖笔记。得其所录。金陵琐事及蓼洲漫录。其元书。未必皆医方。而贻上所录。俱系经验。余故拈其数十则录之。馀外志记及古方杂录之载笔记中者。倂为抄录。目之曰金蓼小抄。余山中无医方。倂无药料。凡遇痢疟。率以臆治。而亦时偶中。则今倂录于下以补之。为山居经验方。燕岩氏题。

物类相感志。山行虑迷。握向虫一枚于手中则不迷矣。

游宦纪闻。记程沙随治肾虚腰痛。杜冲酒浸透。灸干捣罗为末。无灰酒调下。又记治食生冷心脾痛。用陈茱萸五六十粒。水一盏煎。取汁去滓。入平胃散三钱。再煎热服。又沙随常患淋。日食白东苽三大瓯而愈。

江邻几杂志及候鲭录。俱言古药方一两。乃今之三两。隋合三两。为一两。

枫窗小牍记。东坡一帖。录足疾。用葳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神效。

治水肿方。用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硏为膏。作大饼。覆脐上。水从便出。即愈。

治嗽验方。香橼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清酒同硏。入砂罐内。煮令烂熟。自黄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勾。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甚效。又向南柔桑条一束。每条寸折。纳锅中。用水五椀。煎至一椀。渴即飮之。

宋孝宗食蟹过多患痢。有严防御者。用新采藕节硏细。热酒调服。果愈。治眼病生赤障者。用白螺一枚。去掩。以黄连末糁之。置露中一夜。晓取肉。化为水。滴目则障自消。

骨鲠。用犬涎。糓芒。用鹅涎灌之。即愈。

凡溺水及服金屑。用鸭血灌之。即愈。

耳聋暴症。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滴耳中。闻声即愈。

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金疮伤。用独壳大栗。硏干末敷之。立愈。

治喉痹乳蛾。用虾蟆衣,凤尾草。擂细入霜梅肉。煮酒。各小许调和。再硏细布绞汁。以鹅毛刷患处。吐痰即消。

恶疮肿毒初起。当归,黄檗皮,羌活为细末。生鹭鸶膝捣汁。调傅疮之四围。自然收毒。聚作小头即破。切不可倂疮头傅之。

笔记云。宋时径山僧行园。为蛇伤足。一参方僧为治之。先汲净水洗之。易水数斛。令腐浓败肉悉去。疮上白筋见。乃挹以软帛。以药末匀糁疮中。恶水泉涌。明日净洗。敷药如初。一月毒尽肉生。平复如旧。其方乃香白芷为末。入鸭嘴,胆矾,麝香各小许。见谈薮。

治血山崩。当归一两。荆芥一两。酒一锺。水一锺。煎服立止。

抚州商人病痢危甚。太学生倪某用当归末。阿魏丸之。白滚汤送下。三服而愈。

又治痢方。黄花,地丁。捣取自然汁。一酒盏。加蜂蜜少许服之。神效。

湿痰肿痛。不能行。用𦻎莶草,木红花,萝葍英,白金凤花,水龙骨,花椒,槐条,苍术,金银花,甘草。以上十味煎水。蒸患处。水稍温。即洗之。

治小肠疝气。乌药六钱。天门冬五钱。白水煎服。神效。

治小便不通。芒硝一钱硏细。以龙眼肉包之。细嚼咽下。立效。

治瘤方。用竹刺将瘤顶。稍稍发开油皮。勿令见血。细硏铜绿小许。放拨开处。以膏药贴之。

接骨方。土鳖用新瓦焙干半两钱。淬次自然铜,乳香,没药,菜瓜子仁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一分半酒调下。上軆伤食后服。下軆伤空心服。

治疫头面肿方。金银花二两。浓煎一盏。服之。肿立消。

针入腹。用栎炭末三钱。井水调服下。又方。以磁石置肛门外引下。

荆芥穗为末。以酒调下三钱。治中风立愈。

治走马疳。用瓦垄子。比蚶子差小。用未经 酱者。连内煆烧存性。置冷地。用盏盖覆候冷。取出碾为末。糁患处。又一方。马蹄烧灰。入盐小许。糁患处。

治痘疹黑陷。用沉香,乳香,檀香。不拘多少。放火盆内焚之。抱儿于烟上熏之。即起。

治恶疮。取冬瓜一枚中截之。先以一头合疮。候瓜热削去再合。热减乃已。又一方。用蒜泥作饼。疮上灸不痛灸痛。痛者灸。不痛即止。

小儿耳后生疮。肾疳也。地骨皮一味为末。麁者。热汤洗之。细者。香油调擦。

两广云贵。多有虫毒。飮食后。咀嚼当归。即解。

叶蒲州南岩传治刀疮药方。端午日。取韭菜汁。和石灰。杵熟为饼。用敷疮处。血即止。即骨破亦可合。奇效。

蕙苡。一名簳珠。

癸辛杂志云。治喉闭。用帐带散。惟白矾一味。或不尽验。南浦有老医。教以用鸭嘴胆矾硏细。以严醋调灌。有铃下老兵妻。患此垂殆。如法用之。药甫下咽。即大吐胶痰数升。立差。又治眼瘴。用熊胆少许。以净水略调尽去筋膜尘土。用冰脑一二片。痒则加生姜粉些少。时以银箸点之。奇验。赤眼亦可用。闽小记云。燕窝有乌白红三种。惟红者最难得。白者能治痰疾。红者有益小儿痘疾。

唐太宗病痢。诸医不效。金吾长史张宝藏进方。以乳煎荜茇。服之立差。周公谨述。括苍陈皮。言治痘疮。色黑倒靥。唇口冰冷。方用狗蝇七枚。擂粹和醅酒。少许调服。移时即红润如旧。冬月蝇藏狗耳中。

治痘毒上攻内障。方用蛇蜕一具。净洗焙燥。再用天花粉。等分细末之。取羊肝破开入药末于内。麻皮缚定。泔水煮熟。切食之。旬日即愈。

卒然中暑气闭。取大蒜一握。道上热土杂硏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滓。灌之即苏。见避暑录。

枫树菌食之则笑不可止。陶隐居本草注。掘地以冷水。搅之令浊。小顷取飮。谓之地酱。可疗诸菌毒。

香祖笔记曰。黄生某卢州人。游于吾郡。偶以偏方疗疾皆效。记其三治积痞方。用大萆麻去其壳。一百五十个。槐枝七寸。香油半觔二味。同入油内。浸三昼夜。熬至焦。去渣。入飞丹四两。成膏。再入井中。浸三日夜取出。先以皮硝水。洗患处贴之。治痔方。便后以甘草汤荡洗过。用五棓子,荔枝草二味。以砂锅煎水。荡洗。荔枝草一名癞虾蟆草。四季皆有之。面青背白麻纹。累累奇臭者是也。治血崩方。用猪鬃草四两。童便清酒各一锺。煎一锺温服。猪鬃草。如莎草而叶圆。净洗用之。

王介甫常患偏头痛。神宗赐以禁方。用新萝葍取自然汁。入生龙脑小许调匀。昂首滴入鼻窍。左痛则灌右窍。右痛则反之。

鸳鸯草。藤蔓而生。黄白花对开。治痈疽肿毒尤妙。或服或傅。皆可。沈存中良方所载。即金银花也。又曰。老翁须。本草注。忍冬。群芳谱。一名鹭鸶藤。一名金钗骨。

谢在杭文海披沙云。虱瘕。黄龙沿水治之。应声虫。雷丸及蓝治之。食肺系虫。獭爪治之。膈食虫。蓝汁治之。人面疮。贝母治之。

武昌小南门献花寺老僧自究者。病噎食。临终谓其徒曰。我不幸罹斯疾。胸间必有物为祟。殁后剖视。乃可入敛。其徒如教。得一骨如簪形。取置经案。久之。有兵师借寓。从者杀鹅。其喉未殊。偊见此骨。取以挑刺。鹅血浅骨。骨立消。后其徒亦病噎。因前事悟。鹅血可疗。数飮之。遂愈。因广其传。以方授人。无不愈者。

治难产方。用杏仁一枚去皮。一边书日字。一边书月字。用蜂蜜黏住。外用熬蜜为丸。滚白水或酒呑下。此方乃异僧所传。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见人参谱。

谈圃记。曾鲁公七十馀病痢。乡人陈应之。用水梅花腊茶服之。遂愈。但不知水梅花。是何物。

张铎佥事言。鸽能辟小儿疳气。当多置房养之。清晨令儿开房放鸽。其气著面则无疳气。

倦游录。载辛稼轩患疝疾。一道人教以薏苡米。用东壁黄土炒过。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程沙随病此。稼轩以方授之。亦效。

文昌杂录云。鼎州通判柳应辰。传治鱼鲠法。以到流水半盏。先问其人。使之应。吸其气入口中。面东诵元亨利贞七遍。吸气入水。飮少许。即差。治水疾。橹桨交戛处。刮取少许。艎底尘土。和舵工掌垢为丸。盐汤呑下三丸。神效。

[编辑]

面上水痣。俗号武射莫为。治方。秋海水洗。立消无痕。余从弟绥源履仲。八九岁时。满面水痣。百方无效。有鱼姓老医。教洗八九月海水。数洗立效。

余十一二岁。满面鼠乳瘢。眼睫耳轮尤甚。累累如黏饭颗。照镜辄大啼恚。百方无效。时方春夏。难等秋海水。取盐井水泡。和水。数洗自干。神效。余广其传。无不收效。

王鹄汀仆鄂哥。年二十一。貌颇佼好。方患痢苦剧。鹄汀问余请教贵国太医。余曰。不须问医。掘土湿处。得蚯蚓数十条。入白滚汤。取汁。烦渴引飮。以此水多飮之。当有效。鹄汀立试之。即差。

有穆生者。方患疟。鹄汀引生示余请方。余言露姜汁。穆称谢而去。翌日还程。未知试此收效否也。盖露姜汁治疟良方。取生姜一角。擦取汁。露置一夜。日出前东向坐咽下。屡试屡效。

口外人多瘿。女子尤甚。余授鹄汀一方曰。瘿若是痰核则每饭时。先抄一匙置掌中。团握饭毕。以盐少许入掌中饭。以拇指擦烂贴之。久久自溃。饭用粳米饭。

催产方。取萆麻子一个。捣傅足掌中涌泉。顺产。产后。须即去之。若忘未即去。恐生带下。

壮阳方。取秋蜻蜓去头翅足。硏极细。泔水和丸。三合。能生子。一升。老人能媚少姬。已上书与王鹄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