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先生文稿/卷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九 汉阴先生文稿
卷十
作者:李徳馨
卷十一

简牍[编辑]

与郑景任书经世[编辑]

一雨。断送残暑。病骨欲苏。遥想牙门起居同此味也。昨荷问书。满纸忠告。实获我心。尤切愬慰。夙计不待此而已决。宁有中止之理。第四箚之批。为狂简之言。不须介怀为教。八箚之批。以寡昧得罪于贤相为教。章箚间措语则渐为直陈。而圣教一向虚具拘迫。不图世间有如许闷蹙境界。罔措罔措。生得遂归养之愿。情事毕矣。但近间风色。日益可惧。斯文是非。乃馀事耳。深恐释负之后。亦不得宽心。吁如之何。

与郑景任书[编辑]

再奉令手扎。披慰何量。梅种又承令惠。龙津山涧。从此尽成孤山风味。百岁之后。必有指点而说左右者。奚止一时荐贤之赏而已。不佞今朝上六箚。顷者。伏见答谏长之教。有是非莫定之辞。而政席之进退。日示好恶。妄言者将非久不辞而自见退矣。想令监时接邸报。此间景色。可默会也。

与郑景任书[编辑]

自送老亲东还。心緖益复无聊。忽忽苟度。凡干知旧闻问。一切废断。数日来。园花盛发。有物华撩我之思。欲与同人。开叙郁怀。而公事之外。又无委过者。时时念悬左右。为之叹溯耳。近闻无理无形之谤。多及于鄙人。而令亦与焉。欲令之速得外补。吾亦切焉。即与朴侍郞语此。而令札适至。相对说罢。发一笑耳。

答金昌远书弘微[编辑]

寻常一念。长望东南云。手札忽及。感慰何量。不佞病伏一年。遭国恤奔号。今复添体察之命。往代梧翁。望前当着鞭过鸟岭。世事心久灰矣。南中规画。荡然无着手处。此行能做得甚事。凡百盛虑所及。幸有以示教。腊药。散人得之无路。行到星山,连城之间。如有往来人。当以一行救急。而赍去者分送也。即闻痰眩为祟。此病不佞已折臂。百药无如止酒。愿慎摄慎摄。相思岁又除矣。临纸惘然。

与金昌远书[编辑]

别后时序变矣。闻问无便。怅溯何喩。即想仙区夏景。令莅万安。悬悬常川。不佞自蒙严谴。欲死无地。裹头屏蹙。与世谢绝。顷又猝遇妻母丧。连日于哭泣之中。旧患痰痛深痼。僵卧苟遣矣。初构启草。早知有犯触而令诲亦然。今乃至此。致事体伤损非细。而身不坐重罪。递免而止。以此益无以为心。不敢向人举颜。令监必默会此间情事也。厓相乞致仕。命下。该司回启。以上裁覆启。而谕以不准。若以钱枢密故事见之。不佞之年。亦逾四矣。职名在身。极为未安。何如何如。馀冀节宣万重。

答金昌远书[编辑]

天南渺然。信息无凭。即奉情问。备审比来令起居。遥切溯慰。不能自已。不佞事与心违。病随日添。尚坐百谤中。未寻遂初。忧闷仰屋而已。骊阳之命已久。而迄无进退之音。未知作何处置。厓丈服中气力近如何。闻羸悴太剧。常川贡虑。见教河起溟事。即施以送。馀临纸未尽。只冀顺序珍啬。南中军怨已极。变通之策。一日为急。而计不入手。痛闷痛闷。

与金昌远书[编辑]

一别。岁再换矣。音尘邈然。南望耿耿。未委此时。黄䌷气味何如。令人怅恋。头欲白耳。不佞积伤成病。仍作废人。身既恐不久于世。而世事又复惊心。未死之前。何便自致于商颜丘水间。时与老兄辈倘佯耶。此外只有流涕。无可道者。今进鞠生。乃矢石间相随人也。凭候起居。厓相此间万安否。岁时因丰山居奴传一书。得免浮沈否。

与金昌远书[编辑]

令行之翌日。委致一伻。将图奉而不及。仰怅何喩。襄阳事。尽力而竟不利。奈何。此后如有便窠。当致周旋。生劳病已剧。势将不久颠仆。唯以南方事甚急。以此悠泛苟遣。恐未知死所。长叹耿耿。还旆。切冀一叙。

与金昌远书[编辑]

前者。伏闻令岳尊令鉴之讣。不胜痛怛。远在海边。苦未得侯慰之便。来抵星州。又闻愆和弥久。至于投绂。私切慕虑。不能自已。即今未知襄事已卜完。而令体亦神相平安否。悬念悬念。生历巡海边。荡然无所为。所得唯痰痛耳。来卧星州。时费长吁而已。向见方伯。审令公气力顿异于往日。不胜忧系。凡人肺病。则真源日耗而心热亦盛。以致阳不降而益升。不佞少年。亦不谨杯勺。而重困驱驰酬应。肺病日深。而气力岁不同矣。身度此境。乃知病根所祟。敢以断酒苏肺之语。进药于左右。幸俯念不忘。则未必为无补。奉晤未即图。临纸怅怅。

答金昌远书[编辑]

金医来致令札。披翫感慰。足当一拜。不佞久留海上。瘴热中人。昏闷仅遣。迩间有冗故方急。身又在远边。令聘宅襄事已完。而尚阙走人委候。瞻恨徒切。日者。副使说令公调摄过暖。一切不用药酒。此殆失矣。气虚则风气易入。连绵致伤无已时。须以好醇酒适中呷下。行气壮神甚妙。天池茶导滞消食。食后服之快好。一封送表。幸领悰。金医即还送矣。馀冀摄暑万重。

与金昌远书[编辑]

初寒。想惟令况万重。瞻恋悬悬。凭闻厓丈暮年。执礼太过。区区忧念。何以尽喩。临老执丧。礼经亦有减杀之训。幸令公善告节哀俯礼。母贻后悔。不佞准拟一吊庐下。仍与令公面叙隔年阔怀。北胡造变。召命甚急。且家有切迫患故。辜负此情。瞻望痛恨。开年正月。当复下来。其时拟作一拜。第闻令公还废止酒篇。不胜叹虑。幸望节啬自爱。以副知旧之望。临纸不能一一。

答金昌远书[编辑]

到尚州留数日。行过独山村。瞻望旧宅。恨违一叙。此承情问。感慰何喩。第审体中有愆。贡虑良深。不佞积年矢石间。重得痰痛。今来筋力顿异往时。痰恙频作。奈何。本道之事。犹未料荡然至此。四顾无下手地。脱有警报。坐见土崩。时费一长啸而已。益之令公。昨夕。亦来会。相与语及左右恋恋耳。腊剂在尚州尽散。随后当有得。铭寄后归人计也。只冀慎摄万安。尚州见柳栩。得闻尊舅氏令公患疾非轻。叹虑。

答金昌远书[编辑]

欲作一书伻候。令问先及。仰慰仰慰。生观奏文毕勘。而乃发行姑不定日。时事日益罔极。东奔西走。死在何所。为之一悲叹耳。昨昏见畿伯。语及令鉴事。生劝之即传鄙意。不审已有言耶。近日则左右虽有不安节者。亦宜龟勉出仕。凡百有可商量。愿细谅速出。生为旧日知厚。岂容不相尽哉。

答金昌远书[编辑]

隔一岭而贻久阔。今又失一别而行。能不怅然。书及。少慰少慰。即拜首相于备边司。语及左右所处。有异于浅见。此恐不然。时事日急。浮议滔天。何故无端而买人一番舌哉。愿更商量。后必想妄言矣。

与李子常书恒福[编辑]

生元来少知闻。而近尤甚焉。绝不见外间人。耳边初无所来说者。只以老亲三冬病伤之后。气力大异于前。疾恙频发。递归一念。昼夜耿耿。而台论适发于此际。谚所谓欲泣而逢打者之类也。此非药饵可瘳者。而自上命赐药。是辞单未蒙天日下照也。词臣撰批太违。是外人不知吾情事也。朝郑梦与以都宪之言致一书。生私自发笑。不意台兄又有云云也。从前不避人言。自谓差有长矣。设令有是。实不足介怀。今岂以此为去就乎。是台兄。亦未悉吾本情也。此情荷谁怜愍。

与李子常书[编辑]

有族侄来示新印柳渊传后叙。乃达城之子凭所知人。而要不佞一看者也。其间或有异于达城囚栲时所传闻者。台兄既非此狱委官。何劳拈起两滞讼为哉。别纸达家人切恳。幸可分付否。刘使。何日定入城耶。兼候起居。

与李子常书[编辑]

舟师聚格卒为难。乘此号牌之时。欲设屯召集。而未得可人。崔从事甚便于公私。方在体府。未敢自为请来。淮阳设镇。毕竟做不得。此不须崔从事为之。昨与张同知相对刺刺。台虽在告。未可令副使改之否。系关甚重。敢此台谏承宣相继而出。台兄。何时翻然耶。

与李子常书[编辑]

圣庙久空。玉堂尽劾去。今日府,院诸公。欲诣阙陈启云。外议愤激。事机日急一日。似难循例处之。吾侪或请对。或与正卿或二品以上。同辞启之。如何。今日有方物封裹之举。此亦大事。而台谏无肃拜者。亦不得为矣。病中不胜忧懑敢告。幸示报。

与李子常书[编辑]

曩台以任避为痴语。曰昨得闻崔避草。则件件皆是虚语。而费了许多经营。饰为回曲。前日台示招赵哥促之者。其果然矣。其时赵也因他事来见。吾语扈卫当速彻。且闻内武库兵器见失。此事欲知虚的云。而处置临海事。不曾语及。假有是意。其能语于此人乎。今乃云云。李也虽在远。赵也在京。其无言乎。事发数日。吾对黄思叔及一宰。偶语玉堂当辅导君德。今为告首未安。不料此语遽落于其耳。发盛怒于此。而悻悻急于自为之地。始焉唱说诸处。今又声言引避。以播于众听。而乃托言不仕。以为隐伏计者必矣。今日又不出。未知有何事耶。任之引入。亦何意耶。日间所闻所虑。乞示之。观其人似是虚妄。惜名而中无主。良可笑也。

与李子常书[编辑]

我以李而落不测之地。台以崔而增入相之望。交友之利害相去悬矣。似闻鞫厅罪人继得。而随后被拿者又相续。生待弹而不发。欲辨而不便。无端吟病度日。幸可指示方便否。鞫厅刑房都事高尚志。鲜语旧上舍也。顷被任薇官枉弹。浑厅上下皆冤之。监役官李懿信之代收之。解冤如何。其人可用。其冤又甚。幷希台照。

与李子常书[编辑]

府,院诸公。先吾侪伏阁。则吾侪似失事体。兹以云云矣。朝见答银台,玉堂之批。鄙人素有此虑。今果然矣。今日之事。不可以常规处之。虽更下万万层。如有一分补缀之势。则早晩徐疾。何关焉。深恐任策大为疾祟。而鬼蜮之说隐发。莫测骇机。此事终头。基朝廷之大祸。高明商量如何。适晋原来过。劝以今日上箚。姑俟他日。与同吾侪举措矣。如何如何。疾困不备。

与李子常书[编辑]

一寒中人流汗不能起。闷闷。或言右揆箚中。盛斥五峯与生云。兄亦有闻否。怪妄之徒。持酒馔留连其门下。数人罪目。可惧早晩必有助我一大举。生只俟此榜。今不要急闻先声耳。勘勋甚迫。归计亦忙。明若有命召。则欲拥裘扶曳。勉入宾厅。明早可令录事告银台否。手战胡草。不尽。

与李子常书[编辑]

亲病弥留。不知送迎岁律。而似闻城中人议不佞行止者。多不谅本情。世间事类是。尚何叹焉。第通衢贴榜。台兄亦未及知。而生之一家之忧病。又相值焉。深恐外人未悉家间患故。而反起横虑。是之为闷焉耳。李琰。乃昔时朴思庵所赏拔人。又为吾侪识面三四十年。而弃在田野间。武弁与名倡。过十年则决一生矣。台兄议西北时。毋贻用智。恨耄之叹如何。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回念旧非。茫然自失。柰何。

与李子常书[编辑]

畏惧病发。有如溺人之兪向深也。曾蒙示诲。未能容易开户。今则时月既屡更矣。踪迹益狼狈。明间欲上长单。乞辞本职与兼带提调。闻度支有启。将循例寄禄。尤难强出。且念事机或有耐过时月为便者。妄计素有在。故虽以高明之教。而亦不即回惑。奈何。如有所商量则示及幸也。

答李子常书[编辑]

示意谨悉。昨闻先来通事之言。使臣语临海一款。殊失于不痛快。而抚镇差官之事。反复思之。终未晓其意。举措亦为殊常。无乃有所以然之故耶。此间有浅虑所及。而未得抗颜参于献议之列。又未得见使臣周旋之状。国之大事。不堪闷郁。幸可命槐院人。缄封见示否。华帖承领。但吟咏非时而吟思久没。其何能副命。若不速为推还。则留之待后日。

与李子常书[编辑]

任举子削科未安事。外间群言。吾侪当有一言。顷暂以右揆意告左右矣。右揆昨又贻书如此。未知何以为之。岭箚事。箚未下前。似不宜随众争叫。而此则又以为尤不可缓。生近来私患忧迫。释负念切。察职心灰。关嘿欲从众。愿台谅教。右揆书。见讫掷还。

与李子常书[编辑]

命召三下而不进。悚栗无地。乃草箚以替议单。而未得见礼部咨。有同去局行奕者。今乃见焉。则让本似因译语失明白。而发而面质。则又令核其真让假让者耳。因其有而辞之谓之让。有可疑而诘之谓之质。今不其然。差官来此。亦审其实状。而去等项措语。善及于回咨如何。今朝槐院官。以台意来示奏草。而句管文书。自有该掌。生何敢侵之。但运思为贵。作文次之。似过费枝辞。台以为如何。不备。

与李子常书[编辑]

天朝之有横议。想全为福王而发。而至有面质让本等语。则不解事之酸议甚矣。但闻使臣论临一款说话。踵前日奏文中语云。其果然否。凡事当以实。未知庙议建白如何。见朝报则文官一人赍奏去。必以事体为重而不令译官独去也。文官之行。沿路有迟滞之弊。何不令两译驰去乎。追奏前去。则大事必即完。而似闻外间多骇目者。屏蹙不胜闷虑。幸示及。

与李子常书[编辑]

三十年知旧。方落于不测之地。台兄为证于其间。不思手援以救之耶。欲上小箚。箚中字字。露实无毫蕴。第惧狠急之人。傍有骇机。幸措语间。细谅细教也。

与李子常书[编辑]

忽闻敏手先呈。前头变怪将多所言。兄为其一。我为其二。分题亦不妨矣。箚草见示。

与李子常书[编辑]

见弹则行止快矣。而不弹而极丑诋。使之自处。所忝非庶官。其为朝廷辱岂少乎。彼言有同米市斗妇言。对辨诚可耻。不即有一言。亦为此耳。第关士夫进退廉耻。终乃无言。则恐难矣。如何如何。昨见玉汝所与语此事之士友。则大事大发后。渠有上疏之意云。喜事之病。一至此哉。

与李子常书[编辑]

朝闻崔也不出。而教任先避。今见避辞。则显有挑起大祸之形。欲以实前日反狱之说。良可畏也。早料其有骇机。而凶惨乃至于此。吾则死生都任之矣。第未知国事将何所底止耶。祸机若非细。则台预议于首揆而善处。亦一策也。闻政府进香迫近。首揆不得不出云。然耶。台谏毕避后。欲呈辞箚。暂达情悃。其无乃更惹起否耶。明日。将不得进鞫厅。自此恐相见渐阔。敢以书布。

与李子常书[编辑]

早知言发有骇机。而近闻私相聚说。则可惧可笑可痛。台官姓崔,尹俱不出。而南也先出。玉堂抑造何等机耶。有人来说。崔有大事。必禀台命。大言动之。则无他事云。台其能处此否。草堂雨漏不堪。欲取盖资。武库舡押惠为切。

与李子常书[编辑]

昨见五峯委书深谕。今荷台教又勤至。生非木石。宁不动念。第生之情私。举国人皆不谅。今刻又剂送养胃药一封于病亲所。流涕仰天而已。所痛恨者。台兄无一语及此切迫状于筵席间耳。

与李子常书[编辑]

行左奕而蒙谬命。筋力所及。自当勉徇国事。第闻数日来。群议愈益疑动。追奏及差官回报之奏入去。则事完必矣。今计但当速完追奏。火速发送。而生之行则备拟今明发者。以俟中朝或有他奇而即发可也。未知庙议如何。广宁差人。则欲以何官遣之乎。示教凡事。动则谋不周。观人之辞色多动者。是何故耶。

与李子常书[编辑]

自出太庙。连日困卧。今日疾作。不得参会坐。此草欲面议而未果。幸斤教。如有别意。不妨婉辞添入。岭箚启闹。而终头必赌得不好事。可嗟可嗟。胡草不备。

与李子常书[编辑]

病蹙。一切不见人。闻岭南郑公。又生骇浪。未知台议如何。而景象又如何耶。流闻多未安。可嗟可伤。陪吏为其同生投愬状。谅赐分付。

与李子常书[编辑]

江舡电别。自入辽广以来。尤切依依。生宿缘耐苦世间。壬辰以后。历尽平壤,岛山,倭桥之战。风雪满寝衣。矢石落傍边。自谓险艰尝已尽矣。不料苦境尤有难堪者。畏景铄金。炎尘眯目。数步不能堪行。乃曰驰百五十里。此际拥逼困恼之状。想故人有以体谅也。所幸得及两差官之行于广宁。不失事机。今欲图趁多官会议之时。恐筋力先仆耳。迩间未知风色如何。身苦而耳寂为幸。每想左右与梧翁作何事业。当初边上多胡说。差官若不能善处。则国忧大矣。摠镇为我国颇尽力。而告讣之行多杂言。极可怪讶。到京有周旋之事。留译官而先发。匆匆不尽。

与李子常书[编辑]

申疏何由见。只因人传说。大槩得闻主意耳。昨书有云。举名显弹。然后不得已而入云。生之被斥极重。非特显又显而已。从此无出门之势。今日虽承命召。亦告病矣。兄则无指名之事。何可必与我同哉。大事不能结末。前头恐触天怒。愿兄母入水而援溺人也。

与李子常书[编辑]

病臂施针。半日伏枕。诏使迫临。礼有所疑。敢质左右。近日之事。多有出于台阁。而元老未及与知者。虽然。如朝廷大礼。军国重议。台兄在位。其敢曰不知。幸谅教。常时。慕华馆迎诏后。大驾从新门先诣勤政殿受诏敕。例也。今乃行此礼于南别宫。此处必不成模样。既立正殿。舍正殿而行私馆者。何耶。又闻熊天使则颁诏于南别宫。刘天使则颁诏于仁政殿。此尤未解。如白衣设宴一节。思量不妥。熊使虽一任本国所为。而刘宦性急太自重。岂许衣白。到此狼狈。而前后异规。其将以此吊彼庆为诿耶。似观近来气象。日益琐狭。江都定计。又有岐论。欲远事湖,岭海边向化预处之言。尤近于妇人之议。此言先播。则事有大不可者。备局何不善辞铺陈攻破。使外间听闻晓然耶。江都若欲为早晩依归之所。则当破格措处。若是循例无实。未知其终有就也。台以为如何。

与李子常书[编辑]

昨日鞫厅无继入者耶。计于何间可结了耶。鞫事过残阳。则无移于三省之议耶。昨有人见中丞而说称。见避草变前所闻者极丑诋云。闻来皆虚语文饰。且言此人提起吾斥骂云云。尽无形影。必中间教唆者做出许多言也。可笑可痛。此人今日出而定避云。台必知其状。幸示之。

与李子常书[编辑]

静摄想渐复常。勤溯。即见吏报。馆儒又退散。顷见四五上章。已骇其过。今遽有此举。终头何以善处。昨有人传。岭南诸议。必激大变。今之所忧。不在斯文是非。而朝廷之发祸机。是为大闷。似闻外间风色。日益可虑。若何而暂调剂乎。生初虑其如此。不欲先下手而见陷溺之势。手揽其波。乃倍其人。吁可嗟也。

与李子常书[编辑]

生之乞递之情。上而天日未烛。下而举国皆不知。私切闷叹。昨铨相送言。得闻台兄与右揆答铨长之语。台语深得事体。生方以为幸。不料其说炽起。而右揆之欠商量至此也。此事乱后始创开者。以公以私。岂非俱未安乎。今幸台兄在焉。其不循流俗之言。而为苟且之举也审也。第今劝之出者。多不谅生衷曲。乞台兄语及而痛辨也。生虽驽劣。岂不能容一人之言。而悻悻介于怀哉。况彼既以好直自名。而如悔其误发。则因而并济。固无不可。何必胶滞。而使人视若深较然哉。直以所处之地异庶官。欲审其自处于此地者耳。昔郑文翼公为相。被论停启。翌日即就职。此则其势有可以速就者。汉之直不疑,第五伦。自甘偸金,檛妇翁而不辨。此与朋侪言耳。若景帝,明帝诿以尔曾偸金矣。檛妇翁矣。勉其弃前过而就命云尔。则此两人者。必不晏然御史,京兆尹之位矣。况生之所负者。是何等事。而自上犹未悉其状。至于词臣撰批。亦每以论议异同为辞。生之情事。于何暴白。而又何由以抗颜乎。韩魏公虽以三朝德望盖一世。而一被吕陶之斥。神宗于初政。虽极力勉留。而琦终去相位。古人于去就间。其自处有如此者。顷日。黄思叔以台教来劝出。生问设以身处此。则当勉出乎。当呈辞乎。思叔不答。此但言事势必须出仕。生但见决不可出之事势耳。未知此事势又在道理几层耶。台示又有云云。台以身处此。则能翻然耶。终乞递耶。栋桡欀倾。非待生之去就于此时。而人之叹之者已久矣。凡此曲折。愿深加体谅也。玉汝既误于前。又欲误于后。可笑其迂之甚也。如有所疑。覆教之幸甚。

与李子常书[编辑]

欲有一言。而恐近于彼所为者。焚稿而默坐。噫。国事乃被弄坏如此。痛哉。昨见台启。辞及鄙箚覆启。私心甚憾。今又以岭外帅臣自处。而若超然于世务之外者。当国首相。乃为此言此计。而其于大段。都恝然不念。其安于心耶。即有教速出大将。生摧遏公论之人。不敢抗颜论举推之于备局。愿台准凝而待之。

与李子常书[编辑]

左传还鸱谨领。第题面甚麤。诚如前日台谕。可笑。今年冬。为造物所戏。病忧与家故连仍。废却玩阅旧书。虚送好光景。投老懔懔。奈如之何。

与李子常书[编辑]

此时。忝在大臣。勘定此功。身参其列。疚心柰何。今所憾者。宦寺下贱。并见收录。而参榜百有十九人。则其亦慱矣。死节者。无一人得参。后世谓何。生自初如勉就于打白之题者。而无以尽情商议。榻前妄发。又被沮于僚议。彼湖南人心。必多愤惋矣。车云革亦参于敌忾之列。宋郑之辈。不追参则已矣。今取此人等。而反遗倡义之人。亲承至当磨炼之教。其安于怀乎。生欲辞勋以请此人。而支离不敢。将何为而可哉。幸酌量示教。

与李子常书[编辑]

近以病不得出门久矣。曩一遭勉进阙下。又作数日呻吟。闻台兄废仕有日。而至废献议。愆伤无乃重乎。溯虑。今此鞫事。异于规例。而迁延无了期。非但方外臆说渐哓哓。八道称临海奴而横行者。其丽不亿。今尽为失业之穷寇。以此景象。安能无后来之大虞。昨有人说称。临海置诸桐县。必激召两湖之变。请速按法。或安置六镇。而具疏将上云。近有一种论议。有如是者耶。或又说天上疑畏。而愈饰严卫者。皆左之所为。而其间有奇奇怪怪。秘秘密密千万种。可惋又可笑也。但未知国事终何以收拾乎。首揆虽出。恐无可为。其意必欲递乎。顷有人来传。崔也到处诟我。至欲劾击。而东曹郑侍郞。亦和其说云。吾则毫无所歉乎心。是亦妄人也已矣。吾久草一疏欲达情。而恐大骇众听。又恐贻损于朝廷。而反沽自家立节之名。闷默而置之矣。不知台以为如何。示教。

与李子常书[编辑]

远巷蹙坐。寂无知闻。今见吏报。右揆之论。语及台监。为之颦眉一吁。然于台监则闲贶也。又何歉焉。顷见张同知。闻台教。仆亦岂久于本职而乃议定夺兼任者。况论议以本座可议。而兼任不可改云。台何过虑。为端候不备。

与李子常书[编辑]

还册依领。示谕果富。事不着功而认得者。譬如不耘而自长之禾谷。长也虽一般。而收实相悬。参之人事。才爽心悟者。毕竟所得。让与质鲁坚确者。意前贤所云。似谓阶级精粗之论。不如小学四子周悉耳。台意以为如何。居闲有念有疑。无便陈晤。良叹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