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清异录/衣服门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作用门 清异录
衣服门
装饰门 

珠络平金朝天幞头[编辑]

广顺初,簿阅太庙杂物,其间有珠络平金朝天幞头一事。

顺裹[编辑]

郢王凤历之叛,别制幞头,都如唐巾,但更双脚为仙藤耳,其徒号为“顺裹”。

圣逍遥[编辑]

同光既即位,犹袭故态,身预俳优。尚方进御巾裹,名品日新。今伶人所顶87,尚有合其遗制者。曰圣逍遥、安乐巾、珠龙便巾、清凉宝山、交龙太守、六合舍人、二仪幞头、乌程様、玲珑、高常侍、小朝天、玄虚令、漆相公、自在冠、凤三千、日华轻利巾、九叶云、黑三郎、庆云仙、圣天宜卿,凡二十品。

李家宽[编辑]

清泰燕服,凡两品。幞头李家宽者,漆地加金线棱盘,四脚差细。

安丰顶[编辑]

南汉僣创小国,乃作平顶帽自冠之,由是风俗一变,皆以安丰顶为尚。

化巾[编辑]

桑维翰服蝉翼纱、大人帽,庶表四方,名为“化巾”。

韩君轻格[编辑]

韩熙载在江南造轻纱帽,匠帽者谓为“韩君轻格”。

减様方平帽[编辑]

罗隐帽轻巧简便省朴,人窃仿学,相传为“减様方平帽”。

千重袜[编辑]

唐制,立冬进千重袜。其法用罗帛十馀层,锦夹络之。

钦帽[编辑]

道士所顶者槖籥冠,或戴星朝上巾,曰“笼绡”。尝跨马都市间,曰:“暑热何不去钦帽?”试回视之,乃老黄冠卸其上巾矣。

龙蕋簪[编辑]

吴越孙妃,尝以一物施龙兴寺,形如朽木箸。僧不以为珍,偶出示舶上胡人,曰:“此日本国龙蕋簪也。”增价至万二千缗易去。

蒸黄透绣袄子[编辑]

明宗天资恭俭,尝因苦寒,左右进蒸黄透绣袄子,不肯服,索托罗毡袄衣之。

遵王履[编辑]

宣宗性儒雅,令有司效孔子履制进,名“鲁风鞋”。宰相诸王效之,而微杀其式,别呼为“遵王履”。

脆玉绦[编辑]

武帝缘金丹示孽,中境躁乱。内侍童膺福希旨进脆玉绦,用锦作虚带,以冰条裸腹系之,心腑俱凉,移时销镕,复别更替。

佛光袴[编辑]

潞王从珂出驰猎,从者皆轻零衫、佛光袴。佛光者,以杂色横合为裤。

小様云[编辑]

士人暑天不欲露髻,则顶矮冠。清泰间,都下星货铺卖一冠子,银为之,五朵平云,作三层安置,计止是梁朝物,匠者遂依效造小様求售。

十指仓[编辑]

曹翰事世宗,为枢密承旨,性贪侈,常著锦袜金线丝鞋。朝士有托无名子嘲之者,诗曰:“不作锦衣裳,裁为十指仓。千金包汗脚,惭愧络丝娘。”

雨仙[编辑]

张崇帅广,在镇不法,酷于聚敛。从者数千人,出遇雨雪,皆顶莲花帽、琥珀衫,所费油绢不知纪极。市人称曰“雨仙”。

小太清[编辑]

临川、上饶之民,以新智创作醒骨纱,用纯丝蕉骨相兼撚织。夏月衣之,轻凉适体。陈凤阁乔始以为外衫,号“太清氅”。又为四?肉衫子,呼“小太清”。

拂拂娇[编辑]

同光年,上因暇日晩霁登兴平阁,见霞彩可人,命染院作霞様纱,作千褶裙,分赐宫嫔。自后民间尚之,竞为衫裙,号“拂拂娇”。

氅装[编辑]

男子出家学佛,始衣矾墨连裙黮,谓之“氅装”。

阑单带叠垛衫[编辑]

谚曰:“阑单带,叠垛衫,肥人也觉痩巌巌。”阑单,破裂状;叠垛,补衲,盖掩之多。

凤尾袍[编辑]

凤尾袍者,相国桑维翰时未仕缊衣也,谓其䍀缕穿结,类乎凤尾。

芭蕉袴[编辑]

余在翰苑,以油衣渐故,遣吏市新者,回云:“马行油作铺目录,入朝避雨衫、芭蕉袴,一副二贯。”

围头债[编辑]

晋朝贱者,承人乏供八砖之职,猥蒙天眷。一日大暑,方下直,还私室,裸袒挥拂。未须臾,中使促召,左右急报裹头巾,余叹曰:“阿僧祗劫中欠此围头债,天使于禁林严紧地还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