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南通志 (四库全书本)/全览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全览3 江南通志 全览4 全览5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四
  食货志
  蠲赈
  国朝
  世祖章皇帝平定江南顺治二年
  旨蠲免本年税粮十分之七兵饷十分之四其明末无艺之征尽永除之
  三年苏松巡按赵弘文 题请奉
  旨本内称长洲等县额粮太重应否酌减江南官户免役太滥困累小民作何限制俱著详察旧制确议具奏
  四年南中大祲设粥赈之
  八年苏松等府大水改折秋粮十分之六宁国等府旱灾改折秋粮三分之一 又赈济苏州等处饥民
  九年江南大旱
  敕督抚按视灾伤江苏等处改折漕粮免派耗米安庆诸属蠲免正赋改折漕粮并除耗米安庆操抚李日芃请于邻省市米平粜每
  石减价之半

  十一年靖江海啸漂毁民舍
  蠲免本年秋粮三分之一
  十二年广徳等处旱灾免钱粮十分之一十三年
  诏蠲地亩人丁本折钱粮拖欠在民者
  十六年江南大水奉
  旨蠲免十五年以前未完钱粮
  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凤阳泗州等处被灾照分数免银
  有差
  二年凤阳等处灾伤分数不等蠲银有差三年松江上海等处飓潮秋发奏报灾伤蠲银有差
  四年钦奉
  恩赦直隶各省顺治十六七八年旧欠钱粮著照蠲免十五年以前一体除免
  本年苏松等府水灾蠲银米停徴有差
  七年淮安山阳泗州天长等州县水灾免本年额赋十分之一
  八年钦奉
  恩诏内开康熙元二三年直隶各省丁地正项钱粮实系拖欠在民不能完纳者该督抚奏请蠲免
  九年苏松淮扬等处大水被灾田地漕白米摊征仍蠲起运改折十分之三
  十年钦奉
  恩诏内开康熙四五六年各省丁地正项钱粮实系拖欠在民不能完纳者该督抚奏请蠲免
  是年江南大旱蠲被灾田地起运正赋十分之一二三不等漕粮改折外耗赠米俱奉
  蠲免
  十一年五月旱蝗钦奉
  恩旨念江南水旱频仍停征九年分摊米折银并停征九年以前未完钱粮靳辅请分年带征疏为凤庐二属连岁罹灾民不堪命特请分年带征少纾困苦以广皇仁事窃惟去秋旱蝗之灾伤无如江北为甚江北各属被灾之惨又无如凤庐二府为尤甚也向经前抚臣张朝珍节据各属申详当将情形绘疏入告在案嗣縁臣衔命赴任道经凤属目击惨伤又经臣特请赈恤复荷
  浩荡皇仁准动正赋银四万两分拨赈济臣去冬奉旨踏勘临灵二县报荒亲见灾黎鸠形鹄面扶携载道拥臣哀诉连年旱涝情状臣随加抚慰并飭令地方各官设法捐输各就本地建厂施赈而流离望风归来自冬徂春灾民借此活命始得尽力农田今节据凤庐二府各州县详称竒灾之后小民谋生无计其本年国赋万难一例输将纷纷申详分年带征暂宽民力前来臣伏读上谕谕户部江南省连年水旱相仍灾伤甚重与别省不同若将旧欠钱粮一并追征民生愈致困苦朕心不忍其该省以前未完钱粮察实系拖欠在民者著暂行停徴俟民力稍苏之时再行具奏请旨尔部即遵谕行特谕钦此仰见
  皇上如天之仁从前积欠既蒙轸恤停征容臣查明另题外今凤庐二属极灾极困其本年额征赋税徒令敲吸实难完纳臣极知事关钱粮度支维艰岂敢轻议但稔知民艰又安敢隐默不为
  上请仰祈皇上睿鉴敕部俯将二属上年被灾各州县卫所内除稍堪输纳之州县不敢一槩请缓外其馀如凤属寿泗凤临怀五定虹霍天灵十一州县庐属六合舒庐四州县并凤阳府左右中前后怀长寿泗洪庐六十三卫所本年赋税今岁酌征五分尽其支给本地兵饷以及河漕驿站等项倘支解不敷仍于别府州属拨足补苴其馀五分酌于康熙十二十三两年带征一通融间在   国课并无亏缺而灾民实有攸赖矣麻勒吉报明江宁流移饥民疏为报明江宁省城流移饥民甚众仰体
  洪仁劝输赈粥以恤灾黎事窃惟江南地方灾荒荷𫎇皇上屡次蠲赈饥黎得以保全淮扬各属见𫎇
  俞允捐输事例其捐到银两陆续发赈凤阳各属先蒙皇恩大赈安庆府属先经 题准仓谷发赈庐州府属查有存贮捐纳米石抚臣勒辅见会疏 题请惟江宁省城两年灾伤虽未合蠲免之例而收获实寡人稠米贵多不聊生既无存贮款项又不敢以淮扬捐输之银分济于不成灾地方臣目击饥民情形随与司道府官酌议设厂赈粥勉力捐输并劝绅士商民共襄善事分设三厂自十二月初旬煮粥开赈凡捐到银米登记印簿臣与司道府官不时到厂验视每厂饥民日有二三万人每日用米二三百石不等约至四月中旬始可停止凡尚义捐助者臣多方奖勉自可源源接赈至如府属六合等县滁属来安镇属丹阳宁属宣城太平见在设厂赈粥池州广徳俱报煮粥给赈臣均行奨勉发示劝谕捐输至凤属凤临天定四县被灾尤甚虽当大赈之后臣仍与府道官多方捐措煮粥期使灾黎咸获存济伏念皇上轸恤民瘼
  睿怀殷切为臣子者推广洪仁随宜设赈自是职分当然本不敢烦渎
  宸聪但官绅士民尚义乐施其捐助数少者臣自酌行奖励倘有捐输及额者若不获邀恩典则无以示鼓劝容臣赈毕之日查明 题叙合先题明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王弘祚江南赈饥记粤稽三代而上有荒岁而无荒民尧汤水旱民鲜孑遗之嗟其时主圣臣良视民犹子补救备至故天不能为之灾继至周礼荒政十二补救极其详尽然行之后世者惟散利薄征最切夫散利即今之赈薄征即今之蠲二者皆善政也若通行于官民间以推广徳义莫亟于赈之一法也我皇上御极以来如天好生加惠元元每闻四方水旱灾伤倍厪宵旰庚戌岁淮扬大祲流莩载道时督抚诸公绘图以奏
  皇上恻然轸念诏发帑金廪粟遣大臣会赈辛亥大旱复遣大臣截漕开赈嗣凤属旱蝗特甚又加赈焉匪惟蠲租缓征而已且
  允督抚麻公之请圣主贤臣所以克全此灾黎者亦既周且渥矣独是江宁省会之地五方错处米价涌贵加以远近饥民趋省丐食络绎不绝遂至价益倍增会城贫窭皆成载道饥夫时事之可忧宁仅人满已耶幸际麻公驻镇两江其善政及人更仆莫数大要以
  朝廷爱民之心为心遘兹啼饥惨目请蠲既格乞赈嫌数渎毅然倡议赈粥有以费大难继之说进者矣公弗顾惄如调饥之在躬而不能一刻缓也采舆论称善士者敦礼之授以方略俾董赈事一切薪米之资先为措给悬示劝谕仁言谆恳维一时诸公忧患同心分猷襄事或罄捐积俸或易质裘马或多方劝谕竭蹶急公勇义若渴爰订十二月朔设一粥厂于城南之报恩寺设一粥厂于城内之
  神庙始就食者各以数千计日渐至二三万因亟移城内一厂于城东之观音阁增一厂于城北之静海寺三厂日计口数万人日需米数百石登计簿籍章章可睹第江南迩年水旱频仍人多匮乏家鲜盖藏自赡不给责捐输于穷尽之日盖难言矣乃今绅士商民无论见义者乐输恐后驯至越界越疆闻风而效壶浆之惠且竞推而为泛舟之役也昔韩魏公为广惠仓应受米者三日一给人一升幼者半之陈文惠公知寿州遭岁大饥公自为粥以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粟以活数万人富郑公移青州河朔大水民流江东劝民出粟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凡活五十万人此皆善行其赈者也麻公匹休古人受糜盈器困人为善时于临政之暇减从轻骑偕司府营协周视三厂稽执事之勤惰视治粥之精粗睹稠人之授受事益饬而民益亲慈悲佛号所由作也藉微实有人饥已饥之至情几何不秦越视之虚文应之汎汎焉付之胥吏之手以滋弊哉余过从观赈糜汁浓腻散给应时男女别于途出入循其序董赈者奉命而各殚其劳就食者饱徳而各遵其令聚数万饥民于一所卒无拥挤颠蹶之虞聚数十万饥民于一城并无穿窬盗贼之患俨若有韩富纪律部署其间化鸠鹄而成含哺鼓腹之氓荒政可弭盗贼不已阴寓于赈饥之内耶所谓有荒岁无荒民于今亲见之依稀三代而上之风也事竣诸善士以公施赈四月有竒日全活数百万生灵功徳稀有而慕义向风者亦为近今罕见不可以无纪乃请余记以垂不朽余旅人也蒙
  恩予告金陵调摄夙疾敬谢不文而躬逢其会聿观厥成谊不获辞勉为之记得以览焉而有感也若夫亟公助赈协力经营则织造曹公藩司徐公慕公臬司陈公粮道王公驿道王公学道简公郡守张公城守张公郡佐魏公冯公杨公何公胡公暨上江二令也捐输为士民首倡则乡绅佟邓胡蔡徐叶黄张诸公分厂董赈不惮劳悴者报恩则沈黄刘厐诸朱安杨观音阁则黄龚钱高静海则卞姜万罗也例得备书
  是年江宁各属秋灾蠲银有差安徽各属发粟按籍分赈
  十二年扬州各属大水凡全淹田地正赋漕粮漕项槩行
  蠲免
  又奉
  旨水淹田地但有涸者效垦荒例三年后起征以后凡涸出田地亦准三年起征
  四月十二日
  谕户部江南苏松常镇淮扬六府连年灾荒民生困苦与别处不同朕心时切轸念除今年钱粮已经派拨兵饷其六府康熙十三年地丁正项钱粮特行蠲免一半
  以昭朕存恤灾黎至意尔部即将应蠲免数目察明确议具奏特谕
  十三年凤阳泗洲扬州高邮泰州宝应滁州等处
  被灾
  蠲免地丁银两漕米凤米月粮米等有差兴化等县积
  水淹田正赋漕粮俱免
  十四年凤阳泗州扬州高邮泰州宝应等处被灾蠲银有差兴化县正赋漕粮俱免
  十五年扬州高邮等处水灾
  蠲免银两有差兴化全免
  十六年
  蠲免同前
  十七年江南各属水灾蠲停地丁漕项银两有差滁州全椒等处旱蝗奉
  旨蠲免正赋十分之三 又苏常等处俱动支正项钱粮
  买米赈济
  十八年正月发帑令江苏抚臣等亲行督赈
  是年三月至八月不雨奉
  旨江南财赋繁多旧欠无征钱粮如再行征比恐累小民其十年十一年十二年钱粮俱著蠲免其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年钱粮俱自十九年起分年带征以舒民力著该抚通行晓谕务令均沾实惠以副朕爱养斯民至意该部知道
  又奉
  旨九分十分荒者免本年税银十分之四七分荒者免十分之三五六分荒者免十分之二
  高邮等处水灾蠲停正赋银两
  又奉
  旨各属灾田漕米缓至来年带征于缓征米内半征漕米半征漕麦不拘米色红白粳籼并纳
  又奉
  旨凤阳地方水旱准动凤仓米二万石并积谷二千石赈济又借正帑银三万两接赈
  又凤庐滁三属照被灾分数蠲银有差漕粮改折外耗赠米俱奉
  蠲免徐国相题请改折疏去秋亢旱臣属地方在在罹灾而罹灾特重者又以凤滁二属为最荷蒙皇上洪慈允蠲正赋复准借动仓粮正项命臣多方赈恤灾黎始得茍延残喘尽力农田然灾伤之后十室九空必得今岁秋成丰稔庶几积困稍甦乃自季夏以来又复两月不雨阡亩如焚兼之蝗蝻肆害野无遗草民不堪命其凤庐安滁和等府州县卫被灾惨苦情形业经臣绘疏入告见在勘取分数册结另题请蠲外今据安徽布政司布政使龚佳育会同江安督粮道副使章钦文详请改折縁由到臣据此该臣看得漕粮额供
  天庾以充官俸军糈虽遇灾不准蠲免而改折向有定例盖稻谷出于田亩必须西成丰稔始得有米完漕也臣属地方素称荒瘠不意上年罹灾之后今岁凤庐安滁和等处亢旸不雨禾苗尽枯兼以蝗蝻云集西成绝望据各州县卫申报灾伤情形业已具疏入告而各属士民又以粮米产于田亩今遍地罹灾糟米采买无出纷纷赴臣衙门匍匐呼号不一而足并据府州县官申详民间日食不周漕米委系无从办纳情词甚为迫切臣经批行藩司会同粮道确查今据该司道会同酌议请循照康熙十年之例将漕粮正米改折征银蠲豁耗赠并凤仓存留米石以麦粟代解通融支给前来臣查上年被灾鳯卢安三属漕粮经臣 题请改折部覆以江浙二省己折五十四万馀石恐京城不敷支用未经准行臣念天庾重务不敢再为凟请随一面严督道府有司设
  法催办晓谕民间措银赴外郡采买交兑并经题明宽限两个月始得陆续买兑完竣其间措处之苦搬运之艰小民已力竭髓枯然一年偶遇之灾尚可勉力拮据今岁灾后逢灾不特本处田禾枯槁无收邻郡亦同被旱荒米价日昂商贾不至采买无从其惨苦情形比之上年更甚见今灾民嗷嗷糊口莫措若将漕粮仍征本色即使日事敲追此辈计穷力竭徒然迫之逃亡终于
  国储无益溯查漕粮遇灾改折历有成例于康熙九年苏松嘉湖水灾前任江宁抚臣马祐浙江抚臣范承谟题准改折漕粮而臣属康熙十年凤庐安三府早荒亦经前抚臣靳辅 题准漕粮改折征银仓粮以麦粟代解况今岁凤庐安滁和各府州当上年灾祲之后较比康熙九年之苏松嘉湖十年之凤庐安初被一年荒灾者其惨苦实相倍蓰若虑改折京仓不敷查上年河臣靳辅 题留漕粮二十万石以济河工夫食仍于十八年改折米内照数补征本色是今年兑运之米较上年额数又增二十万石矣既增二十万而止减七万似无不敷之处即此请折之七万馀石来年秋成丰稔亦可于十九年改折数内补征递年通融原不亏起运京仓之额臣身任地方目击民艰不得不仰恳慈俯鉴安凤庐等属连岁罹灾民不堪命本色漕米实实无出将凤属寿宿颍亳怀定五虹蒙霍旴天灵颍上太和十五州县庐属六合舒庐巢英霍七州县安属怀桐潜太宿望六县康熙十九年起运十八年分漕粮准照康熙十年之例正米尽数改折其给军耗赠湿润等米并赠银槩予豁免内有英山一县漕米向系全书额编银两买兑竟将原银起解随漕行月一并改折至凤属之泗凤临三州县并滁全来和含五州县原无漕米所有额解仓粮漕项并有漕各州县仓粮俱请以麦粟代解则一转移间不惟正供并无亏损而灾黎得免远方购贾盘剥之费且小民少办此数万之漕糈在米价不致涌贵即可宽馀力以购买日食其于地方民生利赖非浅矣再照折漕价值见今部定粳米每石九钱粟米每石七钱据司道会议咸称因灾改折原以恤民议价必须少抑庶有益于民详请酌损但值需饷之际臣不敢议减应仍照见今折漕之价折征者也
  十九年淮扬苏松常镇等处大水奉
  旨蠲免被灾田亩钱粮十分之三缓征本年被灾田漕米于二十年分带征慕天颜请赈疏为恭请酌赈极灾饥民以广洪仁事据江苏布政司布政使丁思孔呈详前事等情到臣据此该臣看得救灾设赈原属不得已之请我
  皇上视民如伤惟恐一夫不获凡有上闻必蒙
  俞允全活之众既颂仁恩浩荡而臣等抚此残黎谓既赈之后可幸享有丰年上慰九重宵旰下庆四野含哺乃不意江南连年水旱民愈穷而灾愈甚是皆臣等抚绥无术莫能召感休祥以致小民困厄所以每一请蠲每一请赈惟有跼蹐悚惶窃虑天恩之难再臣罪之益深耳如今年春赈饥动帑数十万虽现在开例收补而尚未捐足夏秋水淹地方又多饥黎绝食倘可设法全济曷敢上厪
  宸衷惟是臣细加察访现在被灾各属人民实有严冬无完衣蔽体者亦有累日而炊烟常断者又有庐坏而乞食飘零者疫殁而父子待毙者盖因旱荒之后继以洪水积苦至今谋生无路官役催呼在门老幼哀号在室江南江北处处有之臣于此时又能食下咽卧贴席乎念
  国用之殷繁不弟不能生节更且屡祈蠲赈臣心何忍故自入冬以来臣查极灾极苦之处多方捐措稍稍赈恤使之茍延不致冻饿绝命若至来春麦熟尚遥饥馑愈迫不得不再吁
  恩沛泽但就大江以南而论苏常镇等属向系繁华之区今城市外貌尚自可观而穷郷村僻之民饥寒交切实堪悲闵前宪臣勘报之灾皆系水沉颗粒无收田地馀即一望有稻者迨刈获多成空秕此等情形臣已备陈于前疏但江南人民众多一邑之男妇几有数十万食口既繁收米实少办漕且万分艰难安能计及温饱然问民之疾苦而周恤之臣职分当然臣与司道有司日夕商确闻水郷贫农拾取鱼虾尚可博换升合以自存又开春兴濬白茆孟河亦可招徕赴工以食力其真正无告之惸独孤寡则臣等竭力鼓劝以期全活不敢槩请
  国帑矣惟大江以北地方十馀年昏垫方起之疮痍复遭今岁沉淹未有若高邮一州城郷俱浸之最惨及兴盐二邑邵伯一郷之尽灾者此宪臣亲勘时以重灾入告今高邮举足皆灾地满目皆饥民必须广行施赈庶得生全而兴化盐城全淹待赈更切又宝应泰州江都三属虽不比高兴盐之全灾而穷戚亦甚皆为宪臣所目击臣时时体访确情行据藩司具详前来查高邮兴化盐城宝应泰州五州县及江都之邵伯郷饥民遍地旦夕莫保臣当分委廉能官员于康熙二十年正月初十日开赈起至麦熟止或按口大小分别散给银米或设厂附近煮粥令其赴食务期因时制宜随地就便不令失所但此赈项名口数目尚难定而措捐万无应济伏望
  皇上准臣先动正项核实赈毕报销统候捐输例银还项活此数十万命皆为朝廷耕凿之赤子所全实多况江北人民不比江南之多请赈此六邑饥民约计其数不过如江南二大县之众动帑亦属有限谅蒙恩允臣刻刻以节用为心自不敢虚冒分毫也臣谨会同督臣阿席熙河漕臣勒辅合词具题伏乞
  睿鉴敕部议覆施行
  二十年扬州等处水灾蠲停正赋银两慕天颜设厂赈饥疏为饥民望赈甚迫亟请
  洪恩开济事窃念臣属地方今岁夏秋赤旱遍地禾苗枯萎兼以蝗蝻踵至在在失收真属从来未有之竒荒报灾共有四十州县其馀虽有未报灾伤及勘不成灾者仅十馀处而亦皆薄收俱非丰稔臣业将被灾情形及委官勘实灾田分数先后会疏入告荷蒙
  皇上特遣部员来南察勘民情既已上达灾黎可望更生见候部议将钱粮分别蠲折指日均沾浩荡惟是目今灾地穷民饥苦己极望赈迫切实有刻难缓待者农夫终岁勤动惟冀秋成得以资食乃今秋困于胼胝疲劳万状当初旱之时无不仰望雨泽之继至男妇老稚悉力桔槹尤赖麦熟所收以餬其口迨旱既太甚沟港断塞农本已罄枵腹徒嗟而业主又复稍给𫗴粥再为挖渠引流多方车救孰意滴雨不施泉源亦竭力田之农民固已束手骨立而有田之业户亦皆室悬罍空矣共顾焦禾惟相饮泣是以交冬以来乏食者更苦寒威将树皮石屑充肠岂能久活臣闻见所及处处同然早夜图维亟思赈救臣先酌议告籴于江楚满望买米一到即为贫民疗饥不谓楚地亦遇灾伤无从购买接阅楚抚臣咨覆臣几荒迷痛哭莫知适从差往江西采办官员亦据囘称价贵艰得尚未运到见今本地米值日昂且无多买之处如上年江南被旱今春𰜨饥四方尚有客贩而至臣于彼时鼓励官绅士庶共相捐济届正月初旬设厂赈粥旋蒙皇上俯允督臣会请动帑买米给散普救灾黎又得河臣之留漕盐臣之劝商狼镇臣之分力协捐民遂得以有生不至流离今则灾后重灾委实田中颗粒无获外来商贾杳然故至穷檐绝粒最早兹钦差部员历勘以下江之民比上江之民稍可存活不在即赈之内但臣属江苏等府州县与上江凤庐地方迥不相侔盖凤庐地广人稀即稔熟之年原觉村墟萧索一遇灾而荒凉更甚若江苏常镇等属寸地片壤皆系赋重之产村落相联人民稠密虽贫家室空如洗而外观仍似蕃庶臣从今春亲赈之后曾遍历郊野目击疾苦情形今日如此真饥不即拯救窃恐老弱空填沟壑壮健疾贫思逞不仅弃土逃亡也臣受抚绥重任敢不鳃鳃过虑乎惟我皇上饥溺斯民特允督臣会 题展开事例广行分赈正遗黎再生之日然而赈济之法宜筹至当若欲每人给米来春饥民愈多领者如蚁拒之不能一经挨户稽查反滋冒滥而外方乞食之人不与焉况人支斗粟不数日而食尽仍复饿伤更难为继且领米于城或分给于市镇远近不等匍匐为艰莫若就灾地近区多设粥厂在道路适均之处煮粥散食使饥民远不过十里便其扶老携幼则稍可自全者决不蒙耻食粥而溷滥之弊一清所赈之民甚溥至公至广而又节省者也再查臣属幅𢄙辽阔如淮徐去臣所驻苏城最远河漕臣靳辅以勘工时常往来熟悉其人民困苦真情臣现在咨商河臣就近区画分任赈济仍请
  皇上敕下该督速行酌议勘赈外如江宁一属应听督臣查赈扬州一属仍藉盐臣分济惟苏常镇所属长洲吴县常熟武进无锡江阴宜兴丹徒丹阳金坛臣已先为劝捐米石发往各邑飭令在城郷各设厂五六处公举好义绅士诚实耆民董理其事于腊月十五日为始煮粥开赈而江属之六合句容二邑扬属之江都为该属诸邑中被灾尤甚者臣亦先买米酌发咨会督盐二臣矣以上应赈各属煮粥所需柴米虽臣与司府等官极力设法但有司无力可捐绅民值灾难助现措之米不过供赈数日将来饥民众多务须源源接济赈至麦熟始行停止仰恳
  皇上准将见展捐输事例银两动支买米报销则江南数百万饥黎得庆复生不致轻去其郷委填沟壑而来岁田亩耕耨有人仍复可收乐利矣除买米设厂赈过灾民数目容俟造册送部查核外臣谨会同总督臣阿席熙合词缕晰披陈仰请皇上睿鉴敕部速赐议覆施行
  苏松常等府地方坍缺版荒田地赔粮累民奉
  旨将版荒田地一应本折钱粮尽行豁免于康熙七年
  先是巡抚韩世琦
  敕书内开抛荒田地不许人户包赔于是苏松九州县开报奉旨永行蠲免 附慕天颜请豁苏松版荒疏为坍荒赔累无追亟请殊恩豁免甦民困以召天和事臣惟地震之变皇上躬行修省敕将应行应革事宜条奏臣思最重者首在恤民而恤民之最苦最急者莫若豁免江南坍荒田地钱粮一事臣查苏松常坍荒田地向来屡经勘驳实有三千馀顷合算其本折钱粮亦不满十万而因此遗累反致欠多民情之隐苦实实不可胜言盖坍者久成白水无土可问荒者硗瘠不毛无法可耕公占则系地入公家民已失业此种情形前抚臣及臣任藩司时入觐条奏历历绘陈久蒙
  皇上洞鉴止因兵兴以来军务倥偬前抚臣无暇亲勘故议暂停俟事平之日议覆因循至今臣抚任三载正值军需告急方在生节之时何敢再凟宸严是以日切焦思而对此包赔之穷民赧颜无以自解臣故于自陈不职疏内首列此端为臣罪也然思我
  皇上爱民惟恐一夫不获恭逢下诏求言之日臣再不言臣罪益深矣又念此坍荒钱粮如果可征赔臣又何敢即言奈何有粮无田有户无人历年地丁条折原无完纳委系纸上虚数不豁亦无完豁之可免累耳惟漕粮一项徒累里甲里甲因此包赔逃亡株连不知凡几官役因此漕欠那移垫买每致难清完犹不完也三吴赋重额繁保无顽梗拖欠然每岁考成计民间零星尾欠积累而有数万或灾患不时民力困竭逋逃者又数万总以四百馀万之额征而论亦不可谓之顽矣此有田有户之欠数仍可于年限续完惟坍荒所欠万万无从责赔臣前于备陈旧欠无征等事一疏 题蒙
  特恩蠲停者即此坍荒在内也今查前勘坍荒数内如长州县田地新经丈清升补无缺不议外其太仓常熟昆山嘉定华亭娄县上海青浦宜兴九州县确有坍荒未豁臣请
  皇上大沛恩纶特准开豁容臣再加覆勘细数造册报部从康熙十七年起扣免于民毋容纎毫捏冒此系永远甦困培我国家万年之乐利非比一时之蠲停将见涣汗一颁民之鼓舞雷动于三吴岂不可坐致休祥也哉伏乞
  皇上鉴允施行
  是年十二月奉
  恩诏兵革寝息人民乂安免康熙十三四五六七年地丁民欠钱粮
  二十一年扬州高泰等处水灾蠲停正赋银四万有竒兴化积水淹田正赋漕粮全免其扬州归并高邮等卫屯田钱粮自康熙十八年为始各伍屯田被旱灾除漕项外
  蠲免四分
  二十三年九月
  恩诏江南浙江江西湖广省分自用兵以来供应繁苦宜加恩恤康熙二十四年所运漕粮著免三分之一又自康熙十三年起至二十二年拖欠漕项钱粮著自二十三年起每年带征一年以免小民一时并征之累二十四年三月以邳州二十三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二千四百馀两
  四月
  蠲免沐阳县地丁银三百六十馀两
  六月巡抚汤斌奉二十年
  恩诏题免苏松等七府州属地丁及并卫带征项下十三年至十七年未完银七十六万八千六百一十四两有竒米二万六千四百一石有竒
  九月以邳州本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三千四百七十一两八钱有竒 又沛县
  秋灾
  蠲免地丁银十分之三
  十一月初四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江南宿迁兴化邳州高邮盐城等处
  水灾
  蠲免康熙二十四年下半年二十五年上半年地丁各
  项钱粮
  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二日
  谕大学士恩旨恭纪首卷凤阳徐州等处亢旱发凤阳仓银
  米赈济 又沛县本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两仍赈济饥民
  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江苏所属各郡县二十七年应征地
  丁各项钱粮俱奉
  蠲免二十六年未完钱粮亦悉奉豁除 又泰州兴化
  本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四千六十五两有竒米七百八十二石有
  
  二十七年三月奉
  旨将十七年以前未完漕项银米麦俱著蠲免
  五月
  蠲免宝应县涸出田地二十六年未完钱粮及本年地
  丁钱粮
  八月
  蠲免山阳县二十五年缺丁银两
  十月奉
  恩旨安徽所属各郡县二十八年应征地丁各项钱粮俱著蠲免
  二十八年正月奉
  旨江南除正项钱粮己与直隶各省节次蠲免外再将全省积年民欠一应地丁钱粮屯粮芦课米麦豆杂税槩与豁除
  七月二十二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蠲免邳州被水田亩应纳地丁漕项
  历年逋欠尽奉豁除
  二十九年
  蠲免江都县本年秋灾银一千三百七十五两有奇米一百八石有奇又归并高邮卫银七十五两有奇三十年九月
  蠲免兴化县本年秋灾银三千八百一两有奇
  十二月初四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各省岁运漕米向来未经议免除河南省明岁漕粮已颁谕免征外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应输漕米著自康熙三十一年始以次各蠲免一年
  又赈济宿迁睢宁二县饥民
  三十一年以兴化本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四千六十七两有奇又赈济盐城县饥
  
  三十二年二月以沐阳县上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四千九百七十四两有奇
  九月十六日
  谕内阁恩旨恭纪首卷江苏安徽等处夏旱免本年漕粮三
  分之一俟至应蠲年分补还
  十一月以沐阳安东高邮宝应四州县本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一万七千四百八十三两有奇米八百三
  十八石一斗有奇
  十二月以兴化县本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二千九十四两有奇又版荒田地银一千
  一百九十九两有竒
  三十三年
  蠲免山阳县捐田地丁银三十二両六钱有奇米麦豆四十九石有奇先是总河靳辅奏山阳县训导移驻清江浦仍于山阳县捐田二十顷为修葺碑亭学宫河神庙之用请将所捐之田免其赋役至是巡抚宋荦复请豁除 又
  蠲免江都县本年被灾地丁银两
  三十四年
  蠲免高邮兴化宝应三州县上年被灾钱粮 又赈济
  长洲吴江常熟昆山青浦等县饥民
  三十五年赈济淮扬徐所属二十州县饥民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谕大学士恩旨恭纪首卷扬淮徐等处被灾钱粮尽行蠲免
  六月
  蠲免江都县牧马草场三十三年以前银米
  十二月以盐城山阳高邮泰州兴化宝应六州县本年被水
  蠲免地丁银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两有奇米麦六万九千九百八十七石五斗 又赈济淮扬徐所属二十州县及淮安大河徐州三卫饥民
  三十七年六月以海州大河卫水灾
  蠲免地丁银三千三百二十六两有奇 又盐城县水
  
  蠲免地丁银六千八百一十三两有奇
  十一月二十五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海州山阳安东盐城高邮泰州江都兴化宝应寿州泗州亳州凤阳临淮怀远五河虹县蒙城盱眙灵璧等州县并各卫所康熙三十八年一切地丁银米等项及漕粮尽奉
  蠲免 又高邮泰州江都兴化宝应五州县
  蠲免本年被灾地丁银十一万九千九百一十两有奇米麦七万四百九十四石有奇又赈济盐城等九州县饥民
  三十八年三月初七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著将漕粮截留十万石于高邮宝应兴化泰州盐城山阳江都受灾七州县各留一万石悉较时价减值发粜馀米三万石著于邳州留八千石宿迁桃源清河安东四县各留五千五百石亦较时价减粜
  三月十三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江苏安徽所属旧欠带征钱粮除康熙三十三年恩诏内己经赦免外其三十四五六年一应地丁米麦豆杂税俱著豁免
  三月二十二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淮安府属海州山阳安东盐城扬州府属高邮泰州江都兴化宝应九州县并淮安大河二卫康熙三十七年未完地丁漕项等银一十九万有奇米麦一十一万石有奇全奉
  蠲免
  四月十六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以凤阳府属去岁水灾
  蠲免康熙三十七年该府属寿州等十一州县并泗州
  一卫未完地丁漕项银米
  九月
  蠲免高邮州牧马草场银九十馀两 又高邮泰州江
  都兴化四州县本年被灾复
  蠲免杂办银七百一十馀两
  十一月初五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海州山阳安东盐城大河卫高邮泰州江都兴化宝应被灾各州县卫康熙三十九年地丁银米等项及漕粮漕项银两尽奉
  蠲免 又赈济淮扬所属饥民又
  蠲免颍州被灾田亩银四百九十七两有奇
  四十年奉
  旨将江苏巡抚所属州县等处除漕项外康熙四十一年地丁钱粮尽行蠲免
  四十一年奉
  旨安徽巡抚所属府州县卫等处康熙四十二年分地丁钱粮除漕项外通行蠲免
  四十二年四月奉
  旨徐州睢宁县三十七八九三年未完地丁仓项银二万四百二十二两零及邳州四十年未完钱粮俱著免征
  八月奉
  旨赈济邳州等处又令应免钱粮另议具奏
  四十三年四月
  蠲免江安二属黄快缺丁银六千四百四十馀两
  七月
  蠲免淮扬二属轻赍等银一万八千二百六十馀两赠
  米六千一百九十馀石
  四十四年蠲停凤阳府属及睢宁沐阳二县被灾地方应征地丁漕项银米 又赈济江宁扬州淮安三府所属饥民
  四十五年正月以上元县上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一千七百三十馀两米豆二百九十馀石
  仍赈济饥民
  十月二十五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江苏安徽等省自康熙四十三年
  前未完地丁银米尽奉
  蠲免其旧欠己完在官而见年钱粮未完足者亦准扣抵 又淮安大河徐州三卫本年水灾
  蠲免银一千二百四十馀两仍赈济饥民 又海州邳州清河桃源宿迁睢宁沐阳安东萧砀等州县本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三万八千九百二十馀两仍赈济饥民
  十一月以徐州本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六千一百八十馀两仍赈济饥民
  四十六年十月奉
  旨四十三年以前江宁巡抚所属各府州县未完民欠漕项银两六十八万七千两有奇米麦三十一万一千八百石有奇著该抚一一察明悉与蠲免 仍将本年所征漕粮每州县或留八九万石或留十万石酌量赈给
  十一月初二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康熙四十七年江南通省人丁额征
  银两悉奉
  蠲免其本年被灾安徽巡抚属七州县三卫江宁巡抚属二十五州县三卫应征地亩银共二百九十七万五千二百馀两粮三十九万二千馀石一槩免徴所有旧欠带征银米并暂停追取
  四十七年四月奉
  旨以江西湖广漕粮三十馀万石至苏松减价平粜
  十月十六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康熙四十八年除漕粮外江南通省地丁银四百七十五万四百两有奇全奉
  蠲免所有旧欠银米暂停追取
  十二月以上元江宁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崇明上海八县太仓镇海金山三卫本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五万四千六百五十馀两米豆三千四百八十馀石漕米缓征一半仍赈济饥民
  四十八年四月以潜山宿松宣城铜陵石埭当涂芜湖繁昌望江贵池青阳南陵无为和州含山建平泾县巢县共十八州县并宣州卫上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七万五百二十一两有竒米豆一万二千一百七十八石有奇 又动支库饷赈给淮扬徐所属州县并徐州卫被灾饥民
  十月二十五日
  谕户部恩旨恭纪首卷以淮安扬州徐州三属水灾独重除本年钱粮全免又将康熙四十九年淮扬徐三属邳州等十九州县三卫额征地丁银五十九万三千八百馀两一槩豁免
  十一月
  蠲免亳州被灾田银一百八十馀两
  十二月奉
  旨动常平仓米谷赈济饥民
  四十九年六月奉
  旨将江南旧欠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年未完地丁等项钱粮于五十年起分四年带征四十七年漕项钱粮于五十三年带征
  五十年以六安合肥舒城霍山寿州霍邱六州县并庐州凤阳右二卫秋灾
  蠲免地丁银二万八千五百四十三两有奇米麦九十
  二石有奇仍赈济饥民
  五十一年五月奉
  旨安徽等五府属三十年至四十三年未完地丁等银三万八千九百馀两准其免征
  十月奉
  旨江宁安徽各抚属除漕项外五十二年应征地亩人丁银俱著察明全免其历年旧欠亦并免征又
  恩诏内开将各省应征房地租税银两著察明额数于康熙五十三年豁免一年其历年逋欠一并察明免其追补
  是年
  蠲免淮徐所属十二州县并淮安大河二卫水灾地丁
  银两仍赈济饥民
  五十二年
  蠲免江苏所属地丁银有差
  五十三年七月
  蠲免歙县城濠地租芜湖江夫河蓬门摊商税滁州卫月城隙地房租共银二千五百六十馀两及歙县四十七年五十年五十一年民欠银四百五十馀两 又江常淮扬等属二十州县并仪征卫本年旱灾
  蠲免地丁银两有差仍赈济饥民
  十一月
  蠲免桐城等二十三州县并庐州等六卫被灾银九万九千一百五十馀两米麦豆四千四百二十馀石仍赈济饥民
  五十四年以苏松淮扬等属三十三州县卫本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米有差仍赈济饥民
  五十五年九月以宣城南陵泾县本年水灾
  蠲免地丁银九千六十八两有奇米豆七百二石有奇
  十一月
  蠲免江常镇淮扬等府属旱灾州县卫共银十六万四千八十馀两米麦豆共一万八千二百五十馀石其被灾军民在现年漕粮内截留米二十五万石赈济不敷仍于收补漕米及续收例米谷石并现存各事案米谷内凑赈 又
  蠲免安徽宁池太庐凤等府属旱灾州县卫共银一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馀两米麦豆共六千五百二十馀石其各属灾黎照例动支常平仓粮散赈仍将安庆府存剰漕粮并省仓见在捐还漕米凑赈五十六年十一月奉
  旨豁免安徽江苏等处带征地丁屯卫银两其带征漕项银米麦豆免征各半 又
  蠲免淮扬等府被灾州县地丁银有差仍散赈饥民五十七年
  蠲免沛县上年被灾地丁并湖地租银三千二百馀两
  又歙县等处被灾钱粮照分数
  蠲免
  五十八年十一月
  蠲免山阳高宝三州县本年秋灾地丁银一万六千二百九十馀两米七百九十馀石仍赈济饥民 又合肥等县被灾钱粮照例
  蠲免
  十二月
  蠲免清河桃源沐阳三县淮安大河二卫地丁银一万二千四百馀两仍赈济饥民 又赈济安东盐城泰州江都兴化等县饥民
  五十九年二月
  蠲免大河卫河摊租地银五十二两有奇
  五月以江都兴化安东盐城及合肥等县上年被灾
  蠲免银米有差 又赈济高宝江兴泰五州县饥民
  六十年四月
  蠲免高宝上年秋灾地丁银一万三千七百馀两米八
  百四十馀石
  八月以沛县本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二千一百馀两 又赈济江苏松常镇扬所属州县饥民 又安徽新安等州县卫被灾钱粮按分数
  蠲免 又江宁上元等州县卫及安徽歙县等处被灾
  钱粮按分数
  蠲免
  六十一年以歙休等十一州县卫去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四万五千二百馀两米豆二千九百馀石
  
  蠲免江常镇淮扬等一十六州县本年旱灾地丁银两有差缓征一半漕粮赈济饥民海州全缓
  世宗宪皇帝雍正元年二月奉
  恩诏各省民欠钱粮年久应免者查奏酌免
  四月奉
  旨蠲免合肥舒城等十八州县卫被灾地丁银四万八千四百六十馀两米麦豆四千三百馀石又动积谷赈济饥民六月奉
  旨恩蠲江苏各属康熙十一年至五十年未完地丁等银七百二十九万六千二百九十两零米豆四十三万七千二百二十石零又芦课等银一十九万二千七百三十三两零
  十二月赈济江苏常镇淮扬六府属二十四州县被水饥民
  二年二月
  蠲免靖江丹阳上年被灾地丁银一万九千三百六十
  馀两米六百二十馀石
  六月
  特恩蠲免江南全省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年旧欠地丁银六十三万三百馀两米麦二十六万八千六百七十馀石
  十二月
  蠲免苏松常镇淮扬所属十五州县本年被灾地丁银七万三千八百五十馀两米豆六千五百四十馀石仍赈济饥民缓征漕米又江南沿海地方海潮泛溢民被灾发仓赈济 又通泰淮三分司所属海潮淹漫奉
  旨发库银三万两委员分赈蠲未完折价银四万馀两
  三年三月十九日奉
  旨准将苏州府正额银蠲免三十万两松江府正额银蠲免十五万两著为定例
  上谕恭纪首卷怡亲王疏苏松田税宋时每亩输赋一斗元时水田不过五升明太祖因苏民为张士诚固守不降尽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每亩四五斗七八斗至一
  石以上苏州一府秋粮至二百七十四万六千馀石时民田仍照元时之额岁输仅十五万石馀皆征之官田松江官田略少秋粮亦至一百三十馀万石计苏州田地山荡滩溇等共九万九千九百馀顷松江四万八百馀顷以宋时均税一斗合算苏松正额祇应一百四十万馀石乃加増二百六十四万馀石几二倍于原额矣至宣徳时以苏松官田租额太重递减二三分苏松二府减七十馀万石巡抚周忱定均耗之法以官田税额摊派民田每亩税额少者一斗九升多者至三斗六七升不等其后以二府额粮太多地产米石不敷始于平米内改征条折此地丁等项折银所由始也嘉靖时增江浙税赋百二十万苏松又在加增之内嗣后东南被倭又有额外提编之加万历时又每亩加増九釐后于九釐外再加三釐自宣徳递减之后嘉靖万历时后递增浮额三十馀万于是二府之民终明之世困于重赋我朝平定海内悉除前明苛政各省赋税凡嘉靖以后加增者槩行蠲免洪恩浩荡万民乐业惟苏松二府明代屡增之额因未经详悉奏请至今仍旧伏查苏州府条折兵饷徭里人丁匠班随漕经费等项岁征银一百六十二万六千九百两零松江府八十三万三千五百三十两零苏州府正耗漕白等项岁征米九十七万五千二百三十石零松江府四十一万八千五百八十石零其岁征额米历年以来民间输纳完者居多且天庾正供兵食攸关无庸请减惟额征地丁银项每至次年奏销之期苏州一府民欠必至三十馀万两松江一府十五六万两积累数年动至三四百万幸遇圣朝时施
  旷典蠲免宿逋至数百万而数年之内粮户日受追比之苦地方官亦因承追而罢去者多矣此虽有额征之名而无征收之实也我皇上心周蔀屋洞照万里雍正二年江西南昌府属明初加增浮粮已蒙恩旨酌减宽免今苏松浮粮事同一体但从来加浮之额为数太多或应酌减几分仰候皇上钦定
  五月以丹徒县滨江坍田奉
  旨蠲免额征银一千六百二十馀两米麦一千九百七十
  馀石自康熙五十一年为始
  十二月以太平泗州盱眙三州县本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三千一百馀两米麦豆一百二十馀石仍赈济饥民缓征旧欠 又以苏松常镇扬太通七府州被灾
  蠲免二年芦课银五千二百一十馀两 又赈济山阳清河宝应兴化宿迁睢宁六县被水饥民四年奉
  旨著动支库银赈给泗州被灾民户
  八月又
  蠲免泗州田亩银四百四十馀两
  九月
  蠲免望江无为铜陵黟县宣城芜湖繁昌贵池等被灾
  州县银米有差
  十二月以南陵等县本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四千八百五十馀两米豆三百二十馀石
  又以宣城县本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八千二百三十馀两米豆六百八十馀石又赈济江苏松常镇淮扬太邳徐所属三十九
  州县被灾饥民 又宣城等十州县将社仓常平仓省仓捐还漕米并安庆截留漕米内动用设厂煮赈所有应征新旧钱粮暂停征催
  五年八月以福泉阳湖二县上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一万一百四十馀两米二百七十馀石
  又上元丹徒二县秋灾
  蠲免四年芦课银五百五十馀两
  九月十二日
  上谕恭纪首卷著江南总督动用库银二万两于上下两江被水之处散赈
  六年以江都泰兴二县被灾
  蠲免五年分芦课银二千二百馀两
  六月
  蠲免东流无为临淮怀远四州县水灾田亩银四千七
  百八十馀两米豆七十馀石
  九月以怀宁桐城等十四州县并凤阳卫上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一万二千七百馀两米麦豆一千一百三
  十馀石
  七年闰七月以靖江县上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九千八百八十馀两米三千一百七十馀
  
  八月奉
  旨安徽等属著免雍正八年地丁银四十万两
  八年六月奉
  旨蠲免通州税课局缺额商税自康熙三十五年至雍正
  三年共银一万七千六百五十馀两
  七月奉
  旨上江宣泾等十七州县又贵池建平繁昌三县水灾著动支帑银赈济其有应免钱粮尽奉蠲免 又邳州宿迁桃源等处大水动支藩库银两赈济本年钱粮悉行
  蠲免有已经完纳者准作明年额征之数
  八月初九日
  上谕恭纪首卷江南被水州县漕粮按成灾分数蠲免十月以寿州合肥县及庐州卫上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八两五钱有奇麦六
  十八石二斗有竒
  十二月奉
  旨著直隶江南等省督抚动支常平仓米谷核实赈给外来就食之灾民并动存公银两赏为路费资送囘籍又赈济淮扬海邳徐所属十八州县饥民九年三月以建平县上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六百一十二两四钱有奇米豆二十六石
  九斗有奇
  四月
  蠲免山阳清河等八州县并徐州卫挖废田地自康熙
  五十一年至雍正五年地丁银米又
  蠲免大河卫桃源县司挖废田并栽柳废田银两六月以宣城旌徳铜陵怀远四县上年被灾
  蠲免地丁银九千九百五十馀两米豆一千一百七十
  馀石
  八月
  蠲免宣城旌徳铜陵怀远漕粮五千九百馀石 又免宁国无为寿州凤阳临淮等十州县并凤阳长淮二卫银一万九千五百九十馀两米麦豆八千七百五十馀石
  十年三月奉
  恩旨以官侵吏蚀包揽钱粮分为十年带征实在民欠更缓作二十年带征自壬子年为始即以带征完纳之分数为次年蠲免之分数
  五月
  蠲免吴江震泽二县坍田自康熙五十一年雍正三年地丁银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二两有奇米麦豆一万四千三百一十六石有奇
  八月
  蠲免宁国旌徳滁州全椒来安等被灾州县银九百馀两米豆三百四十馀石 又以徐州丰沛萧砀五州县并徐州卫上年秋灾
  蠲免地丁银四千一百七十馀两又奉
  旨江南滨海人民被水著督抚等督率有司诚心抚绥毋使失所
  十二月准总漕性桂疏截留漕米四十万石以备平粜性桂疏略漕米关系
  天庾例应干圆洁浄今据苏州府属之常熟昭文太仓州属之镇洋松江府属之上海华亭常州府属之江阴靖江扬州府属之泰州江都兴化通州属之泰兴如皋淮安府属之盐城共十三州县详报田稻自被水以后其中勘不成灾之田亩或称稻经盐潮灌浸不能干洁饱足或称叠遭风雨蚰虫米粒细小青白不一等情又据苏州府属之长洲元和吴县吴江震泽昆山新阳松江府属之金山常州府属之无锡金匮江宁府属之江浦淮安府属之阜宁桃源并海州共十四州县各详称田地虽不成灾但当吐花结秀之候秋雨过多米色不无减损虽碎细可以簸扬而青粒殊难拣浄各等因俱经臣严行批饬经征各员务须拣择干浄好米上纳去后惟是秋雨过多蚰虫间生以致米色不能纯洁则虽红白兼收私粳并纳恐不能米色全纯也以臣愚见凡经先后
  题报被灾之州县其中有勘不成灾之处应纳漕粮者及原未成灾但报米色不纯之州县应全纳漕粮者除飭令选择干浄堪以久贮之米仍照常兑运通仓交纳外若有实系不能纯洁之米令各州县报明数目酌留四十万石仍贮本处仓厫于明春确访时价酌减平粜查照被灾之轻重分别平粜之多寡虽江省积谷亦多但谷能经久多储益善且地方广阔人民繁庶需米甚多目今淮安米价日贵食米每石已卖至一两三四钱不等民食未免艰难访闻各府米价亦贵来春青黄不接之时恐米价又长臣再四思维若将各属不纯之米截留本处平粜将来米价不至腾贵其平粜事竣仍令各州县将米价解赴上下两江粮道转解户部一转移间米无霉烂之虞民受平价之益其于明春生计似有裨益臣与总河臣嵇曾筠就近筹商亦虑明春米价增长似应截留平粜且漕河两标兵丁计有九千馀名力作河兵苇荡营兵一万馀名其标兵俱于春夏二季支领折米每石折银七钱五分而河兵则槩领折色自行买食兵民杂处需米浩繁若于四十万石之内截留十万石在淮平粜则兵民均荷皇恩普遍矣
  十一年正月奉
  旨江南常熟等二十二州县并华亭等六县沿海被水地方已定议大赈三次著再加赈四十日其有从前遗漏贫民并先可糊口而目下力不能支者亦著查明补赈再被水之盐场灶户亦照贫民例加赈一月又以九年
  徐州并所属四县徐州卫秋灾
  蠲免地丁银四千一百七十馀两
  八月二十三日以雍正十年舒宿虹灵六霍天长等州县并宿州一卫秋灾
  蠲免地丁钱粮三千一百三十馀两
  十二月奉
  上谕江苏雨水稍多收成歉薄著将乙卯年起运漕米截留二十万石于被水州县平粜新旧条银及本年南漕等米缓至来年麦熟开征仍令动支仓谷分别赈济
  又奉
  谕将本年漕米一半折征每石折征银一两
  十二年二月十九日以雍正十一年宿灵虹泗四州县秋灾
  蠲免地丁钱粮四千六百一十馀两其应征新旧钱粮一并停征仍动存公银两采买杂粮赈济饥民十二月以宣南泾太凤临怀滁全来和十一州县并怀滁全来和五州县归卫以及凤阳卫秋禾被水照灾分数
  蠲免地丁钱粮共九千三百三十一两有奇米豆一千八十五石有奇仍动仓谷赈济饥民五月十三年九月初三日
  皇上登极恩诏内开各省民欠钱粮系十年以上者该部查明具奏候旨豁免
  九月十三日奉
  上谕恭纪首卷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钱粮实欠在民者一并宽免从前江南积欠钱粮内曾有官侵吏蚀二项亦著照民欠例宽免
  十月初七日奉
  上谕恭纪首卷据果亲王奏江南等省漕项芦课及学租杂税等银著全省豁免
  十一月十一日奉
  上谕恭纪首卷江南太平府芜湖县有杂派江夫河蓬钱粮岁征银二千三百零四两即行宽免永著为例十一月十六日奉
  旨豁免雍正十二年以前钱粮耗羡银两总理事务王大臣议署副都御史陈世倌疏查钱粮火耗提解归公以为各官养廉及地方公事之用凡遇蠲免钱粮之年若将耗羡一并蠲除则民邀
  浩荡之恩而官受拮据之苦必自转滋弊端所以雍正八年钦奉
  谕旨凡遇特恩蠲免钱粮其耗羡仍旧输纳若因水旱蠲免者不得征收耗羡将此永著为例钦此钦遵在案但查耗羡随正项交纳为势犹便正项既蠲而独征耗羡其弊最多盖以耗羡原属零星小项为数无几一经征比则往返守候饮食盘费等项必至加倍因而胥役遂得包揽苛索书吏遂得重戥称收且不肖官员因非正项钱粮上司不为查察遂得于耗羡之外复征耗羡以饱私槖种种流弊皆势所必至者况现在特恩蠲免之项尤与各官养廉无涉查本年九月内奉
  旨宽免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钱粮其在雍正十二年以前各官应支养廉早已支给若现年之养廉自有现年之耗羡可征原不借此旧欠应用应如陈世倌所奏请
  敕下该部通行各省将现在特恩蠲免十二年以前之项其耗羡一并豁免严饬地
  方官不得私行徴收谨奏奉

  御批所议甚是依议速行
  十二月初八日奉
  特恩豁免雍正十二年以前带征缓征漕项本折银米
  十二月初十日奉
  旨豁免直隶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等省雍正十二年以前未完额征河银并江南省未完额征黄快
  丁银钱及江南山东二省各州县卫所未完额征造船等项银两工部奏疏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奉
  上谕将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民欠钱粮及江南省官侵吏蚀之项一并宽免钦此臣等查臣部有直隶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等省每年额徴河银共二十八万三千七百八十馀两各省按年徴解江南总河为河工之用又江南省每年额征黄快丁银共一万三千七百馀两系江苏安徽二省各州县于田亩内摊征为黄快等船差修工食之用又江南山东二省各州县卫所每年额征造船料银七千九百三十馀两为修造漕船之用均系编征条款臣部于钦奉
  上谕之后随即咨询户部据户部覆称前项银两完欠各数咨报工部查核应听工部自行办理臣等恭查前项银两俱系民欠之项应否一例宽免之处理合奏
  闻奉旨依议
  十二月十九日以潜山县泗州秋禾被水
  蠲免地丁钱粮二百六两七钱有奇米麦一十九石八斗有奇仍动仓谷赈济饥民五月
  乾隆元年四月初四日奉
  上谕江南阜宁盐城等处州县上年夏秋之间雨水稀少田禾歉收曾降谕旨著该督抚委员查勘被灾情形已将阜盐兴海四州县乏食穷民等加恩赈恤其额征钱粮各按灾伤分数照例扣蠲至应征漕粮等项复令缓至今冬带征朕思此等地方被灾之后既有本年应纳之粮又有上年带征之项未免新旧交催追呼两迫输纳维艰著将阜盐兴海四州县雍正十三年未完缓征漕粮一例豁免以舒民力再闻阜宁盐城二县漕米昨年未降谕旨之先已有按数完纳者此等急公良民尤当加以恩泽著逐一确查将已完之数准抵今年应完之项俾得一体霑恩该督抚飭令该州县实力奉行毋使奸胥地棍中饱滋弊钦此




  江南通志卷八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五
  食货志
  积贮
  文帝时贾谊上言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汉书食货志
  鼂错言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食也又言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使天下人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于是帝从其言令民入粟边汉书食货志
  武帝时都鄙仓庾尽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汉书食货志
  宣帝五凤中耿寿昌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汉书食货志
  南北朝齐武帝永明中立常平仓市积为储诏于扬州治建业出钱千九百一十万南徐州治京口二百万各于郡所市籴南荆河州治寿春二百万市丝绵纹锦布米大麦诸州不等均使台傅并于所在市易文献通考
  后魏明帝时徐扬内附收内兵资与人和籴积为边备文献通考
  唐制凶荒有社仓赈给唐书食货志
  太宗时准戴胄议自王公以下计垦田秋熟所在为义仓其后洛相幽徐齐幷秦蒲州又置常平仓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著为令唐书食货志
  明皇开元七年荆扬等州幷置常平仓唐书天宝八年义仓粮淮南道四百八十四万八百七十五石江南道六百七十三万九千二百七十石常平仓粮淮南道八万一千一百五十二石江南道无考唐书
  徳宗时赵赞请于两都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置常平仓轻重本钱上至百万缗下至十万积米粟布帛丝麻贵则下价而出之贱则加倍而收之唐书食货志
  宋太祖干徳初诏诸州于各县置义仓宋史食货志真宗景徳三年诏江南淮南皆立常平仓每岁夏秋视市价量增以籴粜减价亦如之三年以上不粜即囘充粮廪易以新粟宋史食货志
  仁宗景祐中淮南转运副使吴遵路言本路丁口百五十万而常平钱粟才四十馀万岁饥不足以救恤愿自经画为二百万他无得移用许之宋史食货志
  神宗熙宁间诏淮南常平司于麦熟州郡及时兑粮宋史
  孝宗乾道间江南民艰食朱熹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赈贷夏受之于仓冬则计米加息以偿自后随年敛散岁歉则捐其息之半大饥尽蠲之凡十有四年得息米若干除以原数偿府外见米三千一百石造仓贮之名社仓焉自此不复收息每石止收耗米三升郷闾间虽遇凶年民不乏食淳熙八年奏于朝请行于仓司文献 附通考朱熹社仓记始予居建之崇安尝以民饥请于郡守徐公嚞得米六百斛以贷而因以为社仓今几三十年矣共积至五千斛而岁歉散之里中遂无凶年中间蒙恩召对辄以上闻诏施行之而诸道莫有应者独闽帅赵公如愚使者宋公若水为能广其法于数县然亦不能远也绍兴五年春常州宜兴大夫高君商老实始为之于其县善卷闻宝诸郷凡为仓者十一合之为米二千五百馀斛择邑之贤者承议郎赵君善石周君林承直郎周君世徳以下二十馀人以典司之而以书来属予记予心许之而未及为也会是岁浙西水旱常州民饥尤极流殍满路顾宜兴独得下熟而贷之所及者尤有赖焉然予独虑夫贷者之不能偿而高君之惠将有所穷也明年春高君将受代以去乃复与赵周诸君皆以书来趣予文且言去岁之冬民负米以输者襁属争先视贷籍无龠合之不入予于是益喜高君之惠将得久于其民又喜其民之信爱其上而不忍欺也则为记其所以然者抑又虑其久而不能无弊于其间也则又因而告之曰有治人无治法此虽老生之常谈然其实不可易之至论也夫先王之世使民三年耕者必有一年之蓄故积三十年则有十年之蓄而民不病于凶饥此可谓万世之良法也其次则汉之所谓常平者今固行之其法亦未尝不善也然考之于古则三登太平之世不常有而验之于今则常平者独其法令簿书筦钥之仅存耳何也盖无人以守之则法为徒法而不能以自行而况于所谓社仓者聚可食之物于郷井荒阒之处而主之不以任职之吏驭之不以流徙之刑茍非常得聪明仁爱之令如高君又得忠信明察之士如今日之数公者相与并心一力以谨其出纳而杜其奸欺则其法之难守不待他日而见之矣此又予之所身试者故并书之以告后之君子云
  明洪武三年诏在京军储仓增设京畿漕运司官专督其事明典彚
  洪熙元年谕户部豫备仓储比之前代常平最为良法宜遍行天下申明旧典勿事虚文明典彚宣徳八年南直巡抚周忱奏定济农仓法饬诸郡力行于是苏州储米六十馀万石松常各郡次之令诸县各广济众仓择县官之廉公有威与民之贤者掌其籍司其出纳遇灾赈贷民不知饥明典彚附周忱折收本色疏略应天镇江太平宁国诸府旧有石臼等湖其中港沟岁办鱼课其外平圩浅滩听民牧收孳畜采掘蔆藕不得耕种是以每遇山溪泛涨水有所泄不为民患近者富豪之家筑成圩田排遏湖水每遇水涨患即及民宜悉平之又各处被灾恐预备仓储赈济不敷请以折银粮税悉征本色于各仓收贮俟青黄不接之际出粜于民以所得银物上纳京库则官税不损民亦得济
  正统七年南京户部侍郎张凤言南京根本地不可不素蓄下部议每岁分米二万石命著为令明典彚
  嘉靖四年庐州知府龙诰修盖义仓置买义田行赈粜赈贷赈济之法又条积蓄便民八事覆准通行各府州县随宜酌处以备赈济有成效者具奏加陞如例明典彚
  九年题准嘉靖八年取到两淮馀盐银十万两候秋成米价颇平分投委官召买运赴徐淮二仓交收明会典
  国朝顺治十一年
  诏各府州县俱有预备常平仓及义仓社仓积贮备荒责成该道员稽查旧积料理新储每年二次造册报部察积谷多寡分别议奏以定功罪
  十二年题准各衙门自理赎锾春夏积银秋冬积谷悉入常平仓备赈置簿登报布政司彚报督抚岁底造报户部如有假公济私隐匿漏报者督抚查参其郷绅富民乐输者地方官多方鼓励勿勒定数勿使胥吏侵克及加耗滋弊
  十三年议准积谷赈济务令修葺仓厫印烙仓斛选择仓书籴粜平价不许别项动支
  十七年议准常平仓谷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务期便民如遇凶荒即按数给散灾户贫民饬有司实力奉行
  康熙十八年题准地方官整理常平仓每岁秋收劝谕官绅士民捐输米谷照例议叙郷村立社仓镇店立义仓捐输积贮公举本郷敦重善良之人管理出陈入新春月借贷秋冬偿还每石取息一斗岁底州县将数目呈详上司报部管仓人储谷多者题明给顶带荣身有官吏掊克者照侵欺钱粮例处分有强派抑勒借端扰民者该督抚题参治罪
  十九年覆准直省常平仓谷留本城备赈义社仓谷留本村备赈永停协解外郡徐国相积谷救荒疏为积谷为救荒之要务官民有惧累之隐情仰祈
  敕部永免拨解以鼓励捐输事窃惟水旱灾伤乃盛世所不免惟在救济有方预备有素则小民虽遇荒歉不致颠沛流离迩年以来江南等省灾沴𰜨臻民生困苦屡厪
  睿怀发帑赈恤近经廷臣会议通行各省整理常平仓每岁秋收之时劝谕官绅士民捐输米谷其在郷村镇店内令百姓自立社仓义仓劝谕收贮等因奉有
  旨钦遵移咨到臣仰见皇上轸恤民生预筹备荒至计臣随经转行司道并有司各官实力举行劝谕官绅士民捐输收贮统俟年终将捐积数目照例造册彚报外惟是臣属常平仓谷石自康熙七年拨解淮扬充赈之后旧积既虚新捐无几又縁凤庐等府连年荒旱支用无存臣奉旨于所经过地方面问官绅士庶积谷乃救荒要著何以平日不思预备以致凶年饥馑无以自济咸称积谷原备本地凶荒前奉拨协外郡不惟本地未获实济而搬运繁难脚费不赀反受赔累之苦所以人皆畏缩捐贮寥寥等语臣随谕前因淮扬异灾不过一时权宜将来不复拨解劝令量力捐输以备本地支用然在地方有此惧累隐情非奉天语申饬永遵恐蚩蚩之民犹有疑惧不前仰祈
  皇上敕部嗣后常平积谷准留本地州县备赈义仓社仓捐谷各留本村镇备赈永免拨解外属恭候命下之日臣大书榜示遍行晓谕将见鼓舞乐输岁增月集于以备凶荒而济民艰利赖永永无既矣臣谨
  具 题伏乞睿鉴施行

  二十九年
  谕常平仓不必拨给兵米 又
  谕直省督抚严饬地方官吏家谕户晓务使及时积贮度终岁所食常有馀储 又
  谕江宁京口等处大兵驻防之地著将漕米各截留十万石建置仓厫以备积贮 又议准各省常平仓俱照直隶分贮各州县州县官有升迁事故离任者照交代收受正项钱粮例取具印结有短少者该督抚题参照亏空正项钱粮处分
  三十一年
  谕积贮米榖最为要务今正值麦石收获之时应行各该地方官劝谕百姓令各户量力捐输积贮该州县官将输纳之人姓名数目详记册籍其秋禾收获以后亦依此例举行如春月转贷于乏谷之民俟秋月即照此数偿还备用每岁当收获时遵行
  三十四年题准江南捐积谷石以七分存仓备赈以三分发粜秋收买谷还仓
  三十五年覆准江南出粜旧榖于本年为始轮年挨次出易 又覆准江南于各属粜三银内酌提四万石价银解省俟秋成时收买新榖贮省以为下年存七粜三之用
  四十年题准截留楚省漕粮二十万九千馀石存于江宁省仓此项米内动六万四千石充给兵食将买兵米价值扣留动四万五千石分发淮安等处照时价粜卖俟秋成将粜卖米价并兵米扣留价值照数买补还仓
  四十一年
  谕直隶各省州县虽设有常平仓收贮米石遇饥荒之年不敷赈济亦未可定应于各村庄设立社仓收贮米石直隶有满洲庄头可合数村立一社仓其管理社仓事宜令庄头内有情愿经管者交与收贮百姓村庄公设社仓百姓有情愿经管者交与收贮以备饥荒传谕直隶巡抚如设立社仓果有益于民生著各省亦照例于各村庄设立社仓收贮谷石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遵
  旨议定设立社仓于本郷捐出即贮本郷令本郷诚实之人经管上岁加谨收贮中岁粜借易新下岁量口发赈
  四十三年议准各省府州县积贮米谷大州县存一万石中州县八千石小州县六千石其馀按时价易银解存藩库其存仓米谷每年以三分之一出陈易新 又覆准江南江宁所属大州县存贮米五千石中州县四千石小州县三千石其江宁省仓捐米八百七十馀石久贮必致浥烂照常平仓每年粜三秋成买补
  四十八年覆准江浙二省盖藏维艰各该有司劝谕绅士人民于秋收时遵行捐输之法积贮备荒四十九年议准霉烂仓粮官员已经升任应革职留于新任限一年赔完之日开复
  五十三年
  谕江南暵旱将漕粮拨三十万石江宁府十万石苏州府八万石淮安扬州五万石杭州府五万石河南开封府二万石著漕运总督亲身阅兑速行运至令其加谨照数收贮
  六十年议准各省州县现在存仓米麦谷石令该督抚严查如有亏空者勒限补足务期实贮以备赈济倘有赈济之时其存仓米谷亏空事发将有司官员即行革职治罪暨不行稽查之上司一并严加议处
  雍正元年议准常平仓积贮米谷定例岁底各省督抚造册奏销如有亏空即行题参今各省存仓米谷虽有知府司道盘查管理不能保其一无徇私当责之督抚核实严查造册具奏督抚离任将册籍交代新任限三个月查核具奏如有亏空即行题参新任督抚不据实参出后经发觉一并议处仍令分赔 又议准安徽寿州等州县收成歉薄于安庆府留贮漕米十万石内动米四万石减价平粜俟秋收买补还项分贮凤阳二万石庐州府一万石其馀一万石仍运安庆收贮 又覆准社仓之法原以劝善兴仁该地方官务须开诚劝谕不得苛派以滋烦扰至收贮米石先于公所寺院收存俟息米已多成造仓厫收贮设立簿册逐一登明其所捐之数不拘升斗积少成多若有奉公乐善捐至十石以上给以花红三十石以上奖以扁额五十石以上递加奖励其有好善不倦年久数多捐至三四百石者该督抚奏
  闻给以八品顶带其每社设正副社长择端方立品家道殷实者二人果能出纳有法郷里推服令按年给奖如果十年无过该督抚题请给以八品顶带徇纵者即行革惩侵蚀者按律治罪其收息之多寡每石收息二斗小歉减息一半大歉全免其息祇收本谷至十年后息已二倍于本祇以加一行息其出入之斗斛照部颁斗斛公行酌量社长预于四月上旬申报地方官依例给贷定日支散十月上旬申报依例收纳两平较量不得抑勒多收临放时愿借者先报社长州县计口给发交纳时社长先行示期依限完纳其册籍之登记一社设立用印官簿一様二本一本社长收执一本缴州县存查登记数目母得互异其存县一本夏则五月申缴至秋颁出冬则十月申缴至来春领出不许迟延以滋弊窦每次事毕后社长本县各将总数申报上司如有地方官抑勒那借强行粜卖侵蚀等事许社长呈告上司据实题参
  三年
  谕积贮仓粮特为备荒赈济之用但南省地方甚属潮湿米在仓一二年便致霉烂实难收贮改贮稻谷似可长久应否改贮稻谷收贮之处著详议具奏遵
  旨议定江安等省除安徽但有稻谷原无存贮米石无容改易江淮截漕米八万馀石分作二年改换稻谷令地方官添造仓厫以备收贮 又覆准江安等省所存米石俟改谷既完之后每年额徴应给兵粮仍收米石馀悉改征稻谷各省均照此例其有亏空仓米者亦令悉以稻谷追补还项凡有需用挨年先碾旧谷支给倘需用米多一时砻碾不及应给米一石者给谷二石
  四年题淮安属各府州县雍正三年所存捐谷十万石有竒内除太泗盱三州县上年被灾赈济谷六万九千馀石仅存三万馀石将春拨册内酌留雍正三年地丁银十万两于秋收分发各属采买贮仓 又两淮众商公捐银二十四万两又备盐院公务银八万两奉
  旨以二万两给赏两淮御史以三十万两为江南买贮米谷盖造仓厫之用所盖仓厫赐名盐义仓即着两淮御史交与商人经理遵
  旨议定于扬州府治建仓积贮每年于青黄不接之时照存七粜三之例出陈易新或于米贵之时开仓平粜总至秋成籴补倘地方有赈济之用各该抚一面具题一面动支管理之商人将出易籴补动支之数呈报巡盐御史该御史核实奏报其出陈易新平粜平籴之内或有嬴馀即以增买米谷 又
  谕今岁江南地方秋雨稍多其江安所属被水之州县已令该督抚转饬有司确查赈恤务使小民得所但闻入冬以后时有阴雨积水未消秋麦未能及时耕种恐交春米价渐昂而青黄不接之时更须为筹及况苏松户口繁多民间食米多取给于外贩尤当早为留意查江安粮道有存贮还漕一项约计二万八千馀石安庆庐州淮安凤阳四府各有分贮存留之项共计九万馀石此米原为地方备用而设但恐年月已久未必实贮在仓应差京官一员前往确查并会同江南督抚作何分别留运平粜之法以济民食但江南地广人稠恐需米之处此数未必敷用必设法多贮方觉宽裕其应作何采买运送备用之处着九卿速议具奏遵
  旨议定江南地广人稠需用米谷倍于他省动帑买运以济民食恐稽时日暂照河工议叙贡监之例将银两改为本色米谷每银一两收米一石或谷二石邻省之人亦准捐输不论稄籼红白兼收行文江南总督苏州安庆巡抚一面动支正项钱粮委员于出产米石地方照依时价采买运送其采买若干运贮何地之处该督抚公同商酌妥议具奏一
  面行文邻省并出示晓谕本省才俊令其急公赴输且分别府州县之大小酌量应输米谷之多寡俟各该处应贮米谷捐足之日即行停止其所收米谷加谨存贮按季造册报部如有私自收取折银并勒索包揽情弊即行指名题参从重治罪此所贮米谷有应用平粜赈散出借之处该督抚一面具题一面即行动支将动用数目报部查核又覆准苏松常三府买谷八万石收贮
  九年六月准安庆巡抚程元章酌议平粜还仓新旧交代例程元章疏略存贮仓谷历年久远必有浥烂每岁当春月青黄不接之时存七粜三银贮府库秋收买补还仓三年之间将存贮谷石彻底换新既有济于民生且有益于仓储洵为经久无弊之道且春月价必少昻秋收买补有多馀之谷另仓存贮听拨公用查上江数年以来各州县并未平粜直至新旧代交之际盘量折耗民不受平粜之益官徒受赔累之苦谷不能出陈易新一旦拨赈亦无好谷官民俱为未便揆厥所由皆以粜卖之后交代推诿每致掣肘所以宁使其浥烂参赔而必不敢以言平粜也臣思仓谷交代原应实贮在仓春粜必须秋籴请以十月开仓收漕为期如十月十五日以前接印交代所存谷价责令新官买补还仓十月十五日以后接印交代所存谷价仍令旧官买补还仓按时定议旧官必及时买补不敢延挨新官必按时接买无敢勒掯如此则新旧官俱无掣肘而民受平粜之益矣













  江南通志卷八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六
  食货志
  物产通省所同者列于前其专产之物与虽同有而其产尤佳者于各郡县下条注之谷之品曰麦曰稻曰菽麦之类曰小麦曰麰麦即大麦也曰荍麦稻之类曰籼曰糯曰晚籼之属有早白籼观音籼银条籼六月籼芦杆籼等类糯之属有羊脂糯麻觔糯雀不知虎皮糯猪鬃糯光头糯等类晚之属有红芒白芒之不同菽之类曰大豆青黄黑其色三曰菉豆曰赤豆曰豌豆曰蚕豆曰稨豆又有长而架生者曰刀豆曰豇豆洲渚野生者曰稆豆黍之属二有黑黍有赤黍稷之属曰小米麻之属曰胡麻有黑白二种以色黑者为佳即芝麻
  蔬之品曰菘曰笋曰芥曰芹芹有二曰青芹曰白芹曰韭以春初为胜曰葱曰蒜曰姜曰苋曰茄曰荠曰菌有五色或微毒食宜慎曰莴苣曰萝葡野生者曰沤蓝瓜之属曰王瓜曰丝瓜曰西瓜曰甜瓜曰苦瓜曰冬瓜曰北瓜其生于水者曰茭瓜曰茭菜曰蒲菜味甜而腻粉者曰薯蓣一名山药曰芋大者为芋头即蹲鸱也果之品曰桃曰李曰杏曰梅曰枣曰柿曰榴曰橙曰橘曰梨曰香橼曰木瓜曰樝子曰林檎曰樱桃曰胡桃曰栗曰莲曰藕曰菱曰芰曰芡曰凫茨曰落花生曰甘蔗
  服用之属有纱有䌷有缎丝皆外省出织工江宁称善有棉布有绢有麻有葛布有土布有丝绵有土䌷有攒䌷合丝为缕尤坚而可久有羽扇有折纸扇有竹丝器有螺蜔漆器
  木之属曰柏曰松曰桧曰桑曰柘曰楮曰榆曰槿曰槐曰檀曰椿曰樗曰楸曰栋曰梧桐曰杨曰柳曰冬青曰石楠曰乌桕曰皂荚曰合欢曰枫香曰杉曰梓曰棕曰黄杨
  竹之属曰筀竹曰淡竹曰燕竹曰水竹曰牙竹曰斑竹曰紫竹曰木竹其质厚味辣又名刚竹曰凤尾竹曰慈孝竹二者尤细密可爱
  草之属曰芭蕉曰雁来红曰映山红曰蓝曰莎曰苔曰凤尾曰翠云曰吉祥曰万年青曰虎耳曰蓼曰𬞟曰荇
  花之品曰梅梅有三曰玉蝶曰绿萼曰朱砂以绿萼者为胜曰桃曰李曰杏曰梨曰夹竹桃曰玉芙蓉曰木笔即辛夷曰玉兰海棠有四曰西府曰垂丝曰贴梗曰毛叶外此草本则秋海棠也曰紫薇曰蔷薇曰桂曰丹桂曰芍药曰牡丹曰兰曰蕙曰菊曰水仙曰罂粟曰鸡冠曰千叶莲曰锦边莲曰虞美人曰杜鹃曰碧桃曰山茶曰海桐曰蜡梅曰绣球曰荼𧃲曰栀子曰榴曰茉莉曰凤仙曰玉簪曰剪春罗曰剪秋纱曰棣棠曰萱
  药之品曰桔梗曰苍术曰白术曰茯苓曰枸杞曰远志曰白头翁曰何首乌曰升麻曰防风曰细辛曰乌头曰山慈菇一名金灯花冬月生叶如水仙而狭曰龙胆草曰杜蘅一名马蹄香曰鬼督邮一名独摇无风自动曰芎䓖即川芎也叶似芹曰孩儿菊一名泽兰曰香薷曰薄荷曰苏曰艾曰青蒿曰夏枯草曰𦻎莶曰木贼曰麦门冬曰天门冬曰决明曰泽泻曰蓝淀淀即靛也曰蓼曰萞麻曰半夏曰兔丝曰栝蒌其根为天花粉曰葛根曰茜草曰络石曰木莲曰旱莲草曰忍冬曰菖蒲曰苦参曰香附曰茵陈曰车前曰百部曰商陆曰芫花曰南烛曰苍耳曰蒲公英曰鸭跖草曰旋覆花曰天名精曰益母草曰土贝母曰土牛膝曰寻骨风曰棋盘草曰紫花地丁曰禹馀粮曰石脑曰金樱子曰元胡索曰葳㽔曰黄柏曰土大黄
  禽之属曰鹅曰鸭曰鸡曰乌曰鹊曰鸦曰雀曰䳺鹑曰鸠曰鹰曰鹘曰鱼虎曰凫曰雉曰鸽曰鸬鹚兽之属曰牛曰羊曰猪曰犬曰驴曰骡曰猫曰兔曰獾
  鳞介之属曰鲂曰鲤曰鲫曰鲈曰鳙曰𫚈即鲢也曰鲥出扬子江初夏郭公鸟鸣时有之曰刀鲚曰河豚曰鳗曰比目曰鳜曰鲟曰鱓其介属曰螺曰蚌曰蟹曰龟曰鳖曰蛤蜊曰蚬
  虫之属曰蝉曰蜂曰蝶曰蚁曰蛇曰萤曰蟋蟀即促织曰蜻蜓曰螳螂曰络纬曰蜘蛛曰蝇曰蛙曰蛟曰蝎虎即守宫曰蚓曰蜗牛曰蜈蚣曰蚱蜢
  江宁府
  观音籼出江宁县之金牛洞
  姚枣出上元姚坊门长大而甘脆
  木瓜出上元摄山   玄武湖藕甘嫩无渣滓玄武湖菱入口如冰雪自化皆出上元县太平门外樱桃江宁灵谷寺者佳 银杏出江宁之天阙山鲥鱼出扬子江心上江二邑同
  折纸扇出江宁城中者四方称最
  江宁天阙山茶香色俱绝城内清凉山茶上元东郷摄山茶味皆香甘雨花台石出江宁聚宝山茅山石出句容茅山苍术出句容茅山   黄连香出句容茅山赭石出六合冶山供绘事黄精出句容茅山浮石出六合冶山通体虚灵入水不没
  灵岩石文理精竒天然异彩出六合灵岩山 陆君弼夏日答朱宪昌山人以锦石见贻诗有云开门或枉故人书贻我锦石五色舒贮之磁盘白盈尺旋汲清泉助生魄翠比结绿红靺鞨纹如指螺莹无迹袅袅含姿斗水晶粼粼照案吹寒碧慈石出六合冶山取铁如慈母招子故名
  石墨出句容茅山
  芝草芝有八品曰龙芝燕胎芝洞草芝萪玉芝参成芝夜光芝琅葛芝荧火芝前志皆云出句容茅山然土人云芝灵物可遇而不可求
  苎丝        文绢
  罗         纱
  贡缎皆出江宁城中
  雉         兔俱出句容
  氆氌出溧水     羽扇
  野凫        鸳鸯
  章鸡俱出高淳    浦酒出江浦
  瓢儿菜出冬月者味甘美冠于他蔬郡城特产也或取其种植于他邑则味变而质粗矣白芹味清爽冬底春初尤为香嫩亦郡城之特产也士夫春䜩皆以剪芹为名大头菜芥之属也其根大如萝卜以炒盐茴香制之香脆异常惟上元江宁二邑有之四方用相馈遗
  雪里红亦芥属也茎圆叶微小于芥腌为冬菜味辛香爽人心脾惟郡城多出焉箭杆白菜菘之属也取其中心嫩芽以为羮味甘美绝伦其外大茎叶以盐腌之可以御冬正月食之尤香脆吴下谓之蔵菜然不若江宁郡城者之佳也竹类不一郡邑皆有
  萝卜有红白二种各郡皆产惟江宁郡城出者肥硕嫩脆味爽苏州府
  红莲稻芒红粒大有早晚二种唐陆龟蒙诗近炊香稻识红莲檀邱米出吴江粒圆而大
  矮糯一名矮儿糯粒白而大
  云南豆似稨豆大而长红色可爱
  金钗糯粒长唐刘梦得句酒法得传吴米好莼菜味滑出吴江亦称莼线即张翰所思者吴中佳品台菜冬种春生台
  冬末春初卷茁者名韭芽产昆山者为胜百叶缃梅花叶至二十馀瓣差小而蕊极繁密江梅花疏瘦而早开
  官城梅花敷腴而迟光福邓尉山香雪万重几三十里洞庭长坂亦最盛焉海棠常熟文村有树高二丈馀干盈抱花最艳云种出海东甘菊花出苏郡学圃者尤良丁香有紫白二种矮桃出长洲最高者一二尺结实约重六七两深秋方成熟其味甘美异常桃消梅其实松脆为梅中之最上品出吴县
  水蜜桃近出吴县南园浆液香甘不让绥宁樱桃即含桃出常熟者更佳白居易诗云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枇杷出洞庭东山者名白沙味大甘初接则核小再接则无核杨梅吴中名品味配闽之荔枝出光福铜坑者第一出聚坞者次之绿橘出洞庭两山大而深绿色未霜脐间一点先黄者佳真柑出洞庭而品特高其木畏霜雪
  金柑常熟沙头称最
  金竹色如蒸栗蒋堂诗云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移造化铸成金荸荠即凫茨出元和华林村者色红味美不耐久出吴江陈湾村者色黑带泥可致远兰花笋吴林云岳园泥黑色产笋肥大香似幽兰方竹吴中佳植可以为杖
  木瓜产洞庭山者清香可玩
  香橼苏郡产比他郡为多
  薄荷府学前南园者名龙脑薄荷
  紫苏出府学前其叶背面皆紫
  鲈鱼巨口细鳞出吴江长桥南者佳
  𫚖鱼出太湖多子
  银鱼出莺脰湖者眼围金色土人多鱐以致远
  鲙残鱼出太湖    鳜鱼状似鲈
  灯草出郭巷者佳
  太湖石出洞庭西山水底者佳
  㠛村石出灵岩山可为砚
  尧峯石天然苍翠   锦苏锦各种五色炫燿
  纻丝出郡城     罗
  纱         绫
  绢         线䌷
  绵䌷        纹䌷
  春䌷        捺䌷
  飞花布       缣丝布
  斜纹布       麻布
  草布以上皆出苏郡吴中以蚕桑纺绩为工故布帛之属衣被四方
  堆纱        绣绒
  刻丝三种皆吴中名品 席出虎邱者佳次出浒墅席草出吴江平望震泽 花笺出郡城
  香炉铜器出郡城   竹箸
  藤枕        木梳
  斑竹器俱出虎邱   崑刀出昆山
  芡实俗名鸡豆出吴江者壳薄而糯出元和车坊者次之有粳糯之分腐乳苏郡名品
  出虎邱金粟房其色白香如幽兰采于谷雨前为雨前茶天池伏龙俱佳此为最又洞庭两山亦出佳茗
  松江府
  香粳七月熟米粒小而性柔类糯有红芒白芒二种箭子稻粒长而细色白味甘香稻之上品九月熟金钗糯米粒长最宜酿得酒倍多三月种七月熟寒豆宋杨万里诗云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 即蚕豆莼菜出华亭谷及松江甘滑宜芼羮叶似露葵四月生名雉尾莼最肥美 宋杨万里诗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晓起相传蕋珠殿夜来失却水晶帘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可是士衡杀风景却将膻腻比清纎
  兰笋山笋本出佘山
  因其笋味如兰特赐佳名
  兰笋山茶色淡而味清芬亦绝品也
  水密桃出上海顾氏露香园在金桃李光桃雷震红诸种之上梅皮出青浦削青梅皮以蜜制之味殊甘脆黄金间碧玉竹上海所产
  五茄皮出郡中每岁春时郷人采其嫩芽焙干以馈京洛顾绣上海顾氏露香园所制
  乌丝绢出郡城光细滑泽望之如水
  绢笺出郡城光泽精美四方书画家多宝贵之谈笺有数种惟玉版玉兰镜面宫笺甲于天下金鱼出上海者佳好事者畜之为玩
  华亭鹤窠村所出为得地其实自海东来驯养久乃生雏以足有龟纹者贵今无黄雀每岁秋时山荡北郷有之吴地记谓小鱼长五寸秋社化为黄雀味腴美鲈鱼生松江出长桥南者四鳃在诸鱼之上桥北者止三鳃味亦不及出三泖者大谓之泖蟹出上横泾者小谓之金钱蟹今惟出潘荡者美大银鱼出泖西者最细而肥美
  鲳鱼身广头锐细鳞脆骨
  鲥鱼出海中郷俗以夏至后半月为三时鱼盛于四月取迎时之义银鳞丕灿厥味锺焉黄鱼即石首鱼每初夏海滨网取以冰载之谓之冰鲜梅鱼似石首鱼不盈五寸青鰕大如掌俗称对鰕
  淡菜生海滨     吐铁生海滨沙上蝤蛑生海边泥穴中
  剪绒花毯花様异巧有广至数丈者
  沙里钩生海堧沙中钩取乃得故名渍以甘酿壳软而味腴吴中珍品木棉古名吉贝宋时始传其种于乌泥泾今沿海高郷皆种之松郡邑皆能织出沙冈车墩者幅阔三尺馀𦂳细若䌷东门外双庙桥有丁氏者弹棉纯熟花皆飞起收以织布尤为精软号丁娘子布一名飞花布又有斜纹布一名纻丝绫惟松江有之
  出下沙青村等场所谓吴盐也色白如雪顾志云雪香酒味香冽而色白松酒之最佳者俗以九月初制新酒名开清其品短水为上九峯酒次之清酒又次之夏月则用白酒其佳者曰靠壁清上海有清酒曰烧酒十月造至夏始开泖滨近有刘氏者汲泖水仿三白法酿酒味亦甘冽号刘酒常州府
  香珠稻       红莲稻俱出武进籼米出武进岁以二十石充贡
  白果豆武进所产异于常豆
  燕笋出江阴     毛笋出宜兴
  岕茶出宜兴山谷者佳
  竹菇产宜兴之南山者佳
  西瓜武进之奔牛无锡之五牧江阴之青旸皆佳武进之迎春郷者为一郡之冠
  产武进之孟河靖江之诸沙者称最
  杨梅出武进马山者佳 菱产武进之芦墅樱桃产江阴之青旸
  何首乌出宜兴铜官者佳斑竹多产江阴
  牡丹出虎泾口沙山者佳
  棉花各色皆产江阴尤多黄麻
  席草俱产无锡
  鹜凫产武进之太湖滆湖者为多
  黄雀出武进之横林无锡之五牧者佳
  山牛出宜兴诸山   野猪出宜兴诸山产武进之芙蓉湖名玉爪者佳
  河豚鱼出江阴食之有毒东门阔布出武进
  子鲚出靖江     料丝灯武进独擅其长惠山泉酒以水出惠山故名
  砂壶宜兴之澄泥造作为最工
  蒲扇蒲席江阴者为佳
  蒲凉鞋宜兴之陈桥尤著
  苎帨武进驿前无锡之荡口与靖江三处皆极佳镇江府
  黄粟唐地理志润州贡黄粟今无惟观音籼银条籼为佳杜鹃在鹤林寺高丈馀相传唐贞元中有外国僧自天台钵盂中以药养根来种之玉蘂在昭隐山唐人甚重玉蘂故唐昌观集贤院翰林院皆有之非凡品也今无玉兰出马迹山紫府观其花表里莹白其香如兰不根而植不蓓而花开时多于春暮遇者以为瑞宋淳祐间忽开郡守李迪有诗见咸淳志陈辅之有玉兰诗二首见京口集八仙花状如琼花八蝶簇一心有簇聚如碧玉者曰玉蝴蝶金沙花萼有大小二种大者开迟而色鲜明小者开早而色殷重文官花镇江范氏所植唐时惟学士院有之胡翰有赞山木瓜刘言史有王侍御庄看山木瓜诗
  黄精出茅山九蒸九曝服之可以延年驻颜前已载江宁以山与金坛接界也南烛其树如木而叶似草其子如茱萸冬夏长青八九月熟酸美可食偷苍鸟似雀而差小笼畜易驯雌雄递放不失零陵香出丹阳郡古之兰蕙也
  鲟鳇        鲥鱼俱出大江
  琴鱼背上有徽似琴出吕城
  鹈鹕即淘河出丹阳
  鹿         兔
  獐金坛丹阳诸山谷中皆有之
  黄金间碧玉竹出金坛
  出金坛以米曲五茄皮酒为上近以于氏自酿酒为金坛第一
  珍珠曲出金坛    醋金坛粳米酿者极佳葛布出金坛名驰天下 乳饼金坛为佳
  戈扇出溧阳     岳刀出溧阳
  大红纬出郡城色鲜艳夺目
  淮安府
  盐产于庙湾白驹刘庄伍祐新兴板浦莞渎临洪兴庄屯徐渎浦十场两淮盐赋所出黄芽菜安东有之北种也黄蔷薇
  五色蔷薇皆出安东
  苦蒿金盘露珍珠五香药酒惟苦蒿最美
  菱         藕
  芡实淮上为多    雉
  兔         白羊
  野马旧出卢石山中以其性劣今不复取也乌贼鱼其背骨即海螵蛸也
  紫菜        靛俱出盐城安东山阳有黄白二种出山阳
  有苎白檾三种淮属所出为多
  木棉曰紫曰吉贝产于淮南
  盐精石淮上所产
  淮鼓大小鞔法皆精
  镂金铜器淮安鎏工艺为精
  芸香出淮安     芦席簟色工致性柔铸镜淮镜开明胜于湖镜出安东
  鹳         天鹅
  仓鸡        鹄
  鸿雁        㶉𫛶
  䴔䴖凡七种以淮地多湖荡时有至者名可载而非常产淮地亦多畜之   汗衫出盐城
  骨碎补       五茄皮俱出山阳
  海蜇        曲俱出淮上
  对鰕出桃源     银鱼
  鰕米        盐淮上诸邑所出为多扬州府
  黄稑米
  乌节米唐地理志扬州贡黄稑乌节
  海陵红汉书扬州有桃花米即此
  观音白近日扬州惟此种称最
  菰米即菰蒋草也高宝兴诸湖多有之秋生米名雕胡杜甫有诗云波漂菰米沉云黑是也西瓜产兴化馀东者佳 樱桃
  林檎        梨
  银杏四种以江都为佳
  沙桃出江都东沙诸处大如鹅卵味极美内与核离 明朱曰藩诗云沙桃风味动江郷每近中元辄寄将供奉似君才不忝汉庭早晚识东方芍药扬州号天下第一江都凡三十二种惟金带围不易得宋有圃在禅智寺前又有芍药厅其种最多
  玉兰一名迎春花 明欧大任王氏园观玉兰诗有云翠羽忽惊梅萼梦琼花犹听竹西歌芙蓉
  荷花在处有之不若高邮邵伯诸湖最多
  瑞香葵有荆葵戎葵秋葵兔黄今人误为葵菜五茄皮一名文章草今高邮以之造酒
  象芦竹戴凯之竹谱有竹象芦
  湘妃竹斑纹细秀可爱 海艾本草出扬州花鸡似雀而小味极脆美
  黄雀出扬州者差大  盐出沿海诸场
  泰兴如皋出    硝出泰兴
  鰕         蟹扬号水郷二者为多江都曰雪酒高邮曰皮酒
  鲥鱼出大江     鲳鱼江都各邑皆出蛇床子通典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贡  土䌷出杨州高邮亦多槐角子出高邮三皇庙者佳
  草布亦名草葛出江都 丝绵
  盐鱼        盐蛋
  鰕米        藕粉俱出宝应高邮徐州府
  稻乃他郡之常产惟徐地旧止种黍稷麦菽近间有种稻者止水旱二种故稻遂为特产萧县白米山泉灌溉者尤佳可见人工足以兴地利正不必使有旷土也芝蔴即胡麻也仙传有胡麻饭
  有水旱二种徐地多旱芹俗名药芹或云即䓖芎一名土芝史记曰蹲鸱有水旱二种旱芋微辛不若水芋甘芋生应月数每魁有十二子遇闰则益一子民间收储可以代粮凶岁尤宜多种蝗所经苗稼草根无遗独不及芋故知芋足御荒每芋一亩其入视五谷加倍近水者尤良
  蘑菇州邑通产
  山药一名薯蓣徐土所出味尤甘腻
  百合郡邑皆出
  黄芽菜与黄芽韭并砀山者佳
  丰县桃实大而味甘
  以接梅者曰梅杏味尤佳
  萧县梨曰兔头燕顶者甘脆尤异
  萧县天门寺出天枣形小色红味美
  沙果郡邑通产
  苹婆果俗名苹果徐地产者极佳
  茵陈蒿类经冬不死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枸杞郡邑通产子苗根皆大补益
  鬼箭草入药可治疫郡邑通产
  牡丹徐地近豫省种类极繁花时无美不备非他郡所及也素心蜡梅内外一色香倍他种名素心金莲芍药徐郡多植此花极为竒盛
  紫草出砀山     鹤宋云龙山人有放鹤亭出萧县者良
  倭鸾一名角鸽善鸣能效百物声
  獐         兔
  狐         鹿
  徐地土旷山多故多山兽
  野鸭群飞蔽天声如风雨郡邑多出
  𩻡鱼黄河中生    绵䌷出丰县者为佳花石出东山五色成文竹木如绘
  石炭郡邑遍产    榕木
  蒲菜俱邳州出    羊枣
  南瓜出睢宁     观音草
  虎须草宿迁为多
  釜甑瓦器邳州宿迁睢宁皆有
  雁         鰕
  蟹         猴邳州宿迁睢宁皆出
  灰鹤        天鹅间有至者
  太仓州
  红山药种自普陀来  西洋菜二者俱出崇明落花生出嘉定子黄色者佳
  金柑出太仓
  干柑出嘉定高桥镇纹细味香如兰
  金桃出嘉定之娄塘  药斑布州邑皆出大布阔一尺七八寸出寒山寺者佳
  棉花州邑栽之以资纺织又有一种名紫棉结实大如桃
  雕竹器出嘉定    雕玉器出州内
  弦子提琴出州与嘉定 弓剑出崇明
  有珍珠红竹叶青十月白等名
  海州
  紫菜州出      鲞鱼
  海蜇州邑皆出    盐出板浦海门
  薏苡仁出赣榆    冬青出秦山
  五色蜀葵      木香
  洋菊        五色蔷薇皆出赣榆大小蓟亦出赣榆   红鹤赣榆时有至者
  野凫州邑皆出    鲨鱼
  俱州出      南瓜出沐阳
  苹果州与沐阳皆出  白蒺藜
  菊香        扁竹皆出沐阳
  对鰕        银鱼
  鰕米三者州邑皆出  鹿
  獐         兔三者州邑亦时有之通州
  灵芝出州军山    雪酒州出
  车𧑃亦州出
  玉钩鰕即小白鰕也出州内鲜美异常
  出州内      桃干出泰兴
  樱桃蜜套出泰兴   芙蓉汗衫出州内九叶芸香形似小笋剥之如蕉俗称囊荷用作蔬食可以解瘴相传诸葛征五溪得之
  苎布出馀东     剪刀出州内
  出如皋      碱出泰兴如皋
  出泰兴      麂皮出如皋
  安庆府
  山葖叶翠如云正二月间浥露抽苗香甘异常土人美其名曰珊瑚菜怀桐太三县俱出木耳一名䓴出太湖潜山石耳出天柱山中黄精太阳之草久服可仙出潜山
  茯苓出潜山
  丹砂出太湖司空石壁望若赤霞险峻取之甚难长春藤出太湖服之延年
  青木香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又名五木香栗米一名小栗各邑皆产冬笋出潜山太湖一干一花香极幽远
  一干十馀花出龙眠天柱者更佳
  芽茶出潜山     苦茶可消暑疾出皖山锦鸡出潜山似雉而小文彩焕然
  竹鸡出潜望二邑   石猴出望江
  鹈鹕出太湖     鹔鹴出潜山
  䴔䴖怀宁望江时有至者而非常产
  虎         豺
  狼         鹿
  麂         獐
  狸         雉
  狐         貉安属多山以上各种皆出
  鱼鲊出怀宁     蜜六邑皆有
  白蜡潜山出     龙须席龙须草出龙山
  竹簟出潜山     木棉郡邑皆出
  桕油郡邑皆出    漆出潜山
  出潜太      紫草
  穿山甲俱出宿松   土䌷出桐城
  出怀宁石排镇家机者细厚而幅阔
  漆碗
  漆杯其里金黄外以黒漆酒器各种俱有出宿松城中葛布出桐城
  秋丹一名秋石补血生精出桐城
  鱼米柴炭安属鱼米之郷郡邑所产称最
  皂角郡邑为多
  徽州府
  谷新安宜籼而不宜秔且多山少田米时取足于外方出松萝山者最佳有雀舌莲心金芽数种紫霞茶出歙县紫霞山色香清幽如兰新安家家制茶以此品为最山药歙休二邑皆佳
  六邑皆产出问政山者尤佳
  石耳出黄山    黄精亦以产黄山者为佳白石英新安所出细长白澈
  黄连产黄山
  菖蒲石生而细者良本草载所出之州七歙其一焉大叶者为昌羊白术歙产胜于浙以其白胜也
  出婺源祁门
  三友柏一树而扁侧翠兼焉
  娑罗树在潜虬山
  黄山松坚细秀古根出石上异于他松
  春桂似桂而五出三月开
  金缕梅似蜡梅而瓣如缕春日开时翩跹欲舞撚蜡亦似蜡梅一苞四五朵其开也以春杪海罽花生云海春日遍崖谷红色深浅相错至铺海时烂然云锦矣仿佛瑞香而差大旌节花老藤上作花行行垂如旌节色浅碧黎州汉源县亦有之璎珞花色黄碧幽倩澹冶清香隽永有垂柳之态蕡桃与桃无异但花趺先实耳
  山樱木本竹叶初夏作花实如含桃
  紫云花花深紫日光下烛晶然凝望
  石兰一茎一叶一花色紫生峭壁上
  木莲花在慈光寺前高柯成围蜜叶蔽日冬不雕花肖白芙蕖惟房菂不类四五月间开香闻数里山中无二本
  叠雪花花似剪雪中含一葫芦九月开
  玉铃花树高大茏葱夏月碧阴中白花串串有类雕刻香色俱佳香杜鹃杜鹃处处有之此则高干浓香迥异凡种查卜花木有芒刺四月开小黄花如丁香其结实也如丹砂覆杯花攒生叶底空中下垂似镂竹髹朱而成仙都花生仙都峯下古干屈曲花一苞七八朵望之如芙蓉而特香绿心如拳三年一放放则叶下披如相让然
  紫绮玉环草花也颇肖二物
  傲云花形色似木莲自夏徂秋香不断叶亦微馨悟公云舫四围皆此树鹅群花藤属叶似菰蒋秋日著花宛然鹅也 以上诸花多产黄山银丝面出祁门其细如银缕丝故佳
  罗汉松在吴山寺   方竹坚实可为杖佛面竹亦可为杖
  出龙尾山青色绿晕多金星者为上
  五谷树在颜公山岁以所实占丰歉
  绿螺歙县名品
  五代李超及子廷珪造墨至宋岁以大龙凤墨千斤充贡仁宗宴廷臣于群玉殿以李超墨赐之曰新安香墨其后赐翰林皆李廷珪双脊龙様品尤佳墨谱称之上者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今失其传近代制墨者以程君房方于鲁为上吴去尘次之今亦不可多得惟曹素功紫玉光称最焉
  蜜枣出休歙     枣干出休歙
  金豆出婺源     铜锁出严正街
  漆器休歙皆工
  罗盘歙邑称最程宏宇汪永年二家造者尤精定时罗一名日晷纹理工致本质端好惟程宏宇汪永年二家制者四方未有伦比竹器出休婺歙县   螺蜔器出休歙
  虎         猴
  鹿         兔
  獐        山羊徽郡多山故多出焉宁国府
  宣泾宁太诸山皆产松萝又太平龙门山产翠云茶香味清芬又雅山茶宋梅询有茶煮雅山雪满瓯之句今不可多得
  郡邑皆出宣宁二邑尤擅名
  有四种圆枣长枣甜枣羊枣
  郡邑山谷多栗栗熟比于谷熟公私赖之雪梨种类亦多而宣邑雪梨为最
  花红产宁国实大味甘
  樱桃一名含桃六邑皆产即蹲鸱也可备荒有六种五月桃六月桃离核桃囘囘桃扁桃矮桃宁邑山郷港口二十里内出姜熟如谷熟财货所资也白术产宁太山谷者佳
  鬼箭羽能除疫气宁国山中为多
  棉花六邑皆出李商隐诗木棉花发鹧鸪飞盖纪其时也
  丝棉        苎麻二者郡邑皆出芝麻周礼三农生九谷一曰麻盖胡麻也
  饭瓜嘉靖中仙养心宦严州移种给郷人每本结百枚入冬方萎味甘可代饭今产宁邑蕨粉苗可食根可为粉本草云根如紫草作菜食之味甘宁国多山蕨遍生焉竹鸡宣宁泾太诸山郷皆有其鸣音似泥滑滑木中蛀闻之化为水翡翠大者曰山翠小者曰水翠俱巢水际
  虎         黑熊
  山羊        鹿
  麂         兔
  狐         雉
  猴         𤢭猪
  香狸
  玉面狸自虎而下以宁郡邑多山与徽郡山接壤故多出焉泾宁太三邑多
  有十数种郡邑资之为利
  竹簟出旌徳
  木瓜出宣城能固气调荣卫止霍乱转筋 宋杨万里诗天下宣城花木瓜日华霑露绣成花何须堠子强呈界句有琼琚先报衙
  郡邑岩壑皆产香最清远
  凤尾蕉木本有合围高数丈者
  玉荷花似千瓣栀子入夏始开花香过于茉莉可作食亦严州移种四季桂四季开花结子状如莲实
  琴鱼长不盈寸龙鬐果腹三月三日出馀日无幕鱼其小似琴鱼而无龙鬐味亦佳
  桐鱼桐花开时出故名
  宁邑土䌷最佳   扇宣城出
  宣州诸葛氏善制笔相传有晋王羲之索笔帖宣州石出宣州其石质莹白秀削可供几盆园亭佳玩四方珍之
  蜡         炭
  漆        石灰以上四者郡邑皆出池州府
  黄粒稻出九华山旧传金地蔵自新罗携种至此种之粒肥色殷味尤香软与凡稻异珍珠菜产石埭杉山暑月入馔蝇不集
  元修菜产贵池见东坡集
  茶有片茶仙芝嫩蕋等名六邑皆出
  金地茶出九华山亦金地蔵自西域携来者仙人掌茶李白有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出九华山中茗地源茶出九华山之闵园阴谷中春夏之间萌芽始发故旗枪不大展亦不可多得本草干姜以池州者为良贵池铜陵皆出池州产竹故笋称最
  菉豆粉出东流粉异于他邑者以菊江之水为胜耳竹蕈出九华山生竹根者味甘
  棉花六邑皆种之
  唐宋池州贵纸石林燕语曰宋学士制用白麻纸白麻者池州楮纸也
  出建徳者良    桐油
  桕油郡邑皆产
  雨伞池郡造者轻而适用
  出青阳削竹为骨以柿汁涂纸糊之以泥金画山水人物于上售之四方千秋松出九华山长二三寸叶类柏生绝𪩘取供盆玩可与黄山松匹五钗松出九华山每枝五花五股其实可食文理如一仙人烛木名产九华山干似梧桐长尺许其液可燃罗汉柜出九华山干高一二尺叶似侧柏
  仙掌扇木名出九华山叶大如羽翣色青翠木莲花出九华干类栀子苞先于叶其花与莲无异自春开至八九月始已玉女幢木名出九华山阴岩绝壁之上其木高一二丈自成行列如幢节焉罗汉绦产九华山木本如桧高数丈翠叶间垂心白色作结成绦菩萨线产九华山如桧但枝叶长垂如线色翠香清钵囊花木本高丈馀叶细而长色翠而泽花生叶上萼如黄葵出九华南台莎罗花木本出九华其枝每生七叶九叶苞如人面花似牡丹色类拒霜香如菡萏
  郡邑皆产     蕙四月间始花
  珍珠兰出贵池
  渊明菊出东流晋陶渊明遗种
  九节菖蒲出九华山中
  龙须草出九华山为席甚佳
  紫贝天葵贵池之西厓所产尤多
  七叶一枝花出九华山
  黄精产九华绝壁者为上品
  何首乌产九华山者良于他处
  锦驼鸟出贵池见李白秋浦歌
  惜春鸟出九华山
  念佛鸟出九华山状如鸠黄褐翠羽作念佛声碧鸡出九华山
  云韶部即音声鸟出九华山其鸣响互答如箫韶苍鹿九华山中天柱峯下时有见者
  羚羊池郡山中皆有之
  麦鱼出东流麦熟时卧虎潭一带俱出其形似麦上至石人山濑则形渐大过此则化青蜓飞去
  香鲫        君鱼皆产贵池
  嘉鱼        铜鱼皆出九华
  绿鱼出石埭暮春则见巨口细鳞
  贵池青阳石埭建徳山谷中皆有之
  木炭郡邑皆产
  太平府
  黑小豆出当涂可入药有补益大豆则否
  赤小豆俗谓红豆
  莼菜生水中即凫葵花黄白子紫色茎细如钗股味甜体软和鲫鱼作羮佳荇丝菜田家美味郡邑最多
  菱芰两角为菱四角为芰生熟皆可食
  珊瑚菜亦名山花菜春月生采石山水边清香有别味黄池稠塘出者甘嫩无渣滓
  槵子树高叶大似栗结实剥核可为念珠
  芡实一名水中丹入药与金樱子称水陆二仙膏金樱子一名山石榴丛生多刺花白类小蔷薇子似榅桲而小色黄有刺收子熬膏治虚损最良
  五茄皮丛生山谷田野茎黄赤春生苗叶俱青高三四尺一苗五叶者佳每叶下生一刺开白花结实如豆根若荆根皮黄轻脆芬香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用味辛温微苦寒无毒入药功为多
  菖蒲根有一寸九节或十二三节生石涧中名石菖蒲尤佳乌昧草宋范仲淹奉诏安抚江淮还以太平州贫民所食乌昧草进呈今无白纻山有六朝松十馀株横望山亦多怪松倒悬石壁隐静山有十里松径乃杯渡禅者手种骈竹唐姑孰崔氏有骈竹之瑞观察使崔准奏建寺名瑞竹今报恩光孝寺是也
  穿山甲出繁昌    鲥鱼出采石江中鲟鳇出大江
  碧霄鱼出繁昌隐静山碧霄泉中
  竹鸡出繁昌一名泥滑滑谚云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子规即杜鹃一名杜宇 凫
  䳺鹑        麞
  兔郡邑皆出     寒水石出芜湖荆山膏风出繁昌可以炊熖山煤之别种也
  繁昌红花山出又土名高墈二处纸户造纸竹器其类不一繁昌尤多钢窑出荻港
  冻绿布出繁昌迎薰门外有泉曰乌泥井以此水冻绿色倍鲜明他水不及也
  银朱        百益酒
  俱出芜湖
  庐州府
  万寿䌷出合肥机房在万寿寺左右故名
  出舒城
  丝布出庐江
  何首乌出合肥深山中者佳红白二种
  郡邑皆出而舒城产者尤佳
  竹簟出舒城
  郡邑多产     梨
  枣         杏
  花红出合肥舒城无为 薏苡出舒城
  五加皮无为州产者良
  石斛产合肥地理志唐时充贡
  出舒城      白蜡郡邑皆产
  舒城无为巢县皆出 蜜出舒城
  出合肥舒城无为诸邑出庐江
  炭        柴郡邑皆出
  鲥鱼出庐江无为州  凫即野鸭也出巢县
  郡邑为多     天鹅
  䴔䴖        淘河皆出巢湖
  黄鸭巢县为多    虎
  鹿         兔
  獐郡邑多山故山兽为多玉面狸出合肥者佳
  青鹤出庐江     画眉出庐江
  鸳鸯出巢县     鹤郡邑时有至者竹鸡一名山菌子郡邑皆产
  猴         野猪出郡邑深山中
  獾         獭
  狐郡邑皆出
  凤阳府
  云母石出凤阳云母山方舆胜览云彭祖取服之轻身延年貌泽不老磬石出灵璧磬石山可取编磬以供郊庙朝廷之用黄芽菜出凤阳春初生味极甘滑
  黄雀菜出凤阳树而花生者
  山药出凤阳者甘腻  蘑菇亦以产凤阳者为佳
  百合郡邑皆产    丝棉木出怀远
  木棉花中如鹅毳抽其绪可织为布郡邑皆出芹菜虹县者长而无节 羊脂菜羊城湖出
  郡邑皆出     圏枣出定远
  软枣出临淮者佳   樱桃出凤阳
  沙果出怀远者味胜林檎
  白玉瓜出定远    文官果出虹县者佳苜蓿郡邑皆产相传种出大宛张骞带入中国苹果出宿州味清香
  郡邑皆佳以凤属近北地也
  木瓜出临淮者佳霜后取之香幽而耐久
  黄金嵌碧玉竹
  碧玉嵌黄金竹皆以产临淮者为佳
  天竹郡邑皆产丛生朱实相传干逾百者可御火灾箬竹出定远
  虞美人草出虹县虞姬墓无风自舞
  石斛出寿州     艾郡邑皆产寿州者佳
  千叶榴       牡丹
  乳饼        白蜡俱出临淮
  葛根出凤阳     桔梗
  远志俱出定远    花椒
  杏仁郡邑皆产
  老鹳草郡邑皆出熬膏酒服大补天元出宿州者更良石菖蒲出定远者佳  鹤地僻山多时有见者
  雉         凫
  獐         鹿
  郡邑皆产     芝麻郡邑皆出
  高梁郡邑皆种与稻麦等麻油郡邑皆产
  出虹县      丝绢出临淮
  颍州府
  糯稻出阜阳南远郷  芝麻郡邑通产
  倒钩台味甘滑阜阳蔬佳品
  沙果出阜阳     枣
  阜阳近北二者所出为多亳亦多产
  胡桃郡邑皆出亳产为佳
  阜阳出肥大而味甘亳出亦然
  葡萄有二种白者号水晶葡萄味愈佳
  软枣郡邑通产
  苹婆果郡邑皆产香清味爽
  郡邑皆出亳产者实大味爽
  蘑菇亳产者最美好 山药亳土所产坚腻味腴土人多种之熟与谷等亳地宜蹲鸱种者尤多文官果亳州太和蒙城俱产
  瓜子亳产者子大
  玉兰木高丈馀花白色春时芬芳异常
  芍药重台茂密芳香不散以亳出者甲于四方牡丹红白各种重台烂熳如锦亳地所出尤天下驰名然亦有来自豫省者有黄红二种黄色者香愈炽
  芡实毫太蒙皆有
  白扁豆郡邑通产服之补益
  地黄阜阳产者与怀庆相埒
  枸杞苗根果皆可服郡邑通产
  酸枣仁郡邑通产服之养心宁神
  石斛亳产为良    百合亳产者佳
  花椒亳州太和蒙城皆产虎皮鹊阜阳出
  
  锦鸡郡邑多山谷故二者时有
  野鸭阜阳为多    野雉郡邑通出
  鸳鸯颍上霍邱出   翡翠阜阳常有之
  獐         鹿亳州太和蒙城多产
  亳产者良     蟹
  阜阳多出     麦曲颍上者良
  香油郡邑皆产    白蜡
  黄蜡二者亳太蒙多出 靛亳太蒙通产
  木棉
  枲麻二者亳产为多四方取给焉
  红花郡邑皆产
  郡邑皆出土人用织为绢
  滁州
  芝麻有黑白二种黑者即胡麻也久服可以延年贡面匀细筋润全椒出 菱滁水产者佳
  芡实州邑通产可以备饥以州出者为佳琵琶菜芥之属也出来安
  甜瓜州邑通产有绿有黄有花斑香而小者佳黄如金大如鹅子者名金瓜山药坚实味美州邑通产滁全者佳
  樱桃州邑通产    花红滁地者佳
  牡丹        芍药二者州邑皆出黄精州邑山多故多出 苍术州邑通产
  紫苏州出      木瓜全椒出者色香耐久
  九节菖蒲      𦻎莶二者州邑皆产山查来全皆产
  旧出城濠河今不多见
  野鸭州邑皆出    獐
  鹿         狼
  兔以上四者州邑多山故常有之
  苎麻州邑皆出    油州邑皆出
  州邑皆出山地多木故也
  滁来特产以酿法佳也
  州邑皆出不如苏杭之多
  和州
  芝麻州邑皆出有黑白二种黑者为胜
  五茄皮州产为佳
  黄精一枝单长形似竹叶相对而生太阳之草也服之可以延年叶后有刺者名钩吻不可服州邑皆产
  半夏州通产以亩下者为上
  红花含山多产    梨出含山
  州邑皆产     木芙蓉出含山
  百合州邑皆产花有红白二种根如胡蒜小瓣多层蒸熟补中益气牡丹含山产有水红千叶重台
  州邑山谷中多有之气清远怡人
  蓼花糖州邑多以芋和糖为之用相馈遗
  州出坚点细心   酒出含山名含酒苎麻州邑通产
  早取曰茶晚取曰茗惟苍山宜之
  出大江州滨江故夏初多出焉
  鹿州产       麂州邑通产
  天鹅州渚间时有至者 煤炭州邑通产
  广徳州
  芽茶出建平鸦山者色味香美
  白苎州多苎布    栗州邑通产可以代粮州邑皆出然终不如北土者之味爽
  木耳州邑通产    银鱼出建平者细白鲜美桐油州产桐有周岁结子者故多出焉
  旧出建平今不多产 丝旧出建平今亦不产玉面狸此小兽也州邑多出四方以为珍味六安州
  州及英霍二邑并产名茶而霍邑为多
  蕨粉州邑通产可以备荒疗饥
  棕榈叶大如蕉青旧可爱州邑通产可供材用其皮可以造纸其材可为器用
  实竹外强中坚与常竹异
  即山木犀也种类亦多惟黄者金粟灿烂香气袭人衣裾春季满山花发幽香被体
  实大味甘土人用以为饼
  枣         栗州邑所产二者尤多胡桃六地土厚多山冈故山果为宜
  樱桃州邑皆出    林檎州地产
  天鹅        淘河
  䴔䴖        锦鸡
  青鹤        贺鸡
  竹鸡        黄鸭
  翡翠        画眉
  雉以上山禽十一种皆有文彩为羽属之特异者州邑皆产州邑多山间有见者 虎州邑多出
  獐         鹿
  兔
  玉面狸以上四者州邑山兽之常见者也
  山牛不常见者六安山中时有之
  𤢭猪身有𤢭矢可以射人其肉香异野豕
  鹿之别种香在脐下 狐六安山中出
  猿         猴州邑山中常有之
  州邑皆有     山䌷州邑通产
  丝之所出州邑皆有 竹簟州邑通产
  白蜡州邑通产    黄蜡六安英霍皆产苎麻土人多种之   纸州邑造者多
  桐油        红花二者州邑皆出
  六安出      木蜜六安山中为多山药六安出者细腻味美九节菖蒲六安山中出黄精太阳之草也六安山中多产之然叶下有刺者非黄精五茄皮六安山出者其味为厚
  木瓜芳香兼有顺气之功
  枸杞生六安山中者久能变化为仙杞
  薏苡仁能补中州邑人多种之
  黄芪产六安山中者佳
  何首乌有红白二种亦曰雌雄二种生六安山中年久而大者佳 药之属州邑所出者不下百馀种兹特录数种以其有补益功人多珍重故也泗州
  都梁香即泽兰草出盱眙都梁山故名古诗博山炉中百合香郁金苏合与都梁银精石亦产盱眙   梨五河者佳
  其类甚多与他处同然惟泗称蕃庶五方商贾稿之以贸利咸以为淮鱼味美人争嗜之秋冬之间诸客毕集于州中
  银鱼       鰕米二者盱眙五河多出州邑多山泽时有至者州邑皆出
  野凫泗州天长为多  獐
  五河为多     䳺鹑出天长
  何首乌出五河
  远志他处皆有方书以泗州产者为胜
  𦻎莶草泗遍地皆出以疗疾功多人争重之半边莲盱眙出者良  青木香产五河者佳
  芍药        牡丹俱产五河
  青芹出天长他处所产皆中虚长邑出者中坚实而有味
  乳饼        乳酥俱出天长盱眙甘露饼出天长之龙冈镇
  江南通志卷八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学校志
  学校之设肇于唐虞至成周而大备记曰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其校之有比年中年三年九年之期其升之有造士俊士选士进士之等盖化民成俗恒必由之而兴贤举能以备四方之任使亦于是乎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江南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千百年来积而日盛挟䇿缀文之士常倍于他省我
  国家治平百馀年德化之所涵濡声教之所渐被薄海内外几于家弦诵而户诗书
  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于江南尤渥所以广厉学宫教育之使成材者委曲周详为从古所未有士之隶名庠序者宜何如砥砺束修以明称德意纪载者
  重之为类三为卷五作学校志第四
  学宫
  汉武帝时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邑侯国曰校置经师一人
  后汉光武时李忠为丹阳太守以俗不好学乃为起学校
  晋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颁下州郡普修学校帝从之
  后魏天安初立郡县学
  隋仁夀元年诏废州县学
  唐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并令置学
  宋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请诏州县兴学校
  五年诏州县学毋辄容非本土人
  熙宁四年州给田十顷为学粮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扬州亳州各一员苏州一员江宁府一员
  崇宁中诏县学生三岁不赴升试者除其籍诸路宾兴会试辟雝独常州中选者多知州教授特迁一官
  元至元二十三年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诏江南学校旧有学田复给之以养士
  二十五年尚书省臣奏令江南郡县学田所入羡馀贮集贤院以给多材艺者从之
  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
  二十九年诏江南州县学田其岁入听其自掌春秋释奠外以廪给师生及士之无告者
  明洪武二年诏府州县皆立学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日给廪膳仍免其家差徭二丁十五年颁释奠
  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其祭各以正官行礼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其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之每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每朔望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
  二十六年颁大成乐器于天下
  永乐四年三月帝亲谒庙成祖视学记朕闻帝王之兴必首举学校之政以崇道德弘教化正人心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唐虞三代之盛率由于兹也我皇考圣神文武钦明启运峻德成功渡江首建学校亲视孔子日引儒臣讲论经义求古圣人之道身体力行及统有万方即诏府州县皆立学天下士子云集京师复新作庙学于鸡鸣山之阳亲制教条颁布中外又命天下増广生复其家府州县皆用春秋祀孔子赐以乐舞德教广被海外诸国并遣入学教化之隆视古为盛朕缵承大统仰遵成宪乃永乐四年三月朔日躬诣庙庭谒先师孔子前期三日雨将祀之夕卿云澄霁星纬昭明暨旦天宇穆清朗旭鲜丽释菜于庙退即𢑴伦堂文武郡臣咸侍左右师儒在席诸生序列堂下命祭酒胡俨等以次讲经成礼乃还夫学以明道也道之体广大光明配乎天地日月而其实不离乎日用之间孔子明之上以承尧舜禹汤文武之治下以为后世植纲常开太平于无穷而世之极其尊崇之礼者非于孔子有所増益特以著明其道之至大天下不可一日而无也爰因视学谨序述所以致隆之本勒碑于庙
  正綂元年始设提督学校官南直隶以御史为之嘉靖三年令増应天府学廪膳増广生员各二十名
  二十一年题准直隶金山卫学设廪膳二十名万历六年令南直隶庐凤淮扬四府滁徐和三州提学以江北巡按兼之
  十二年令南直隶提学御史仍兼管江北
  国朝顺治九年
  命礼部颁卧碑于天下学宫碑曰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
  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
  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䧟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害民之事更宜留心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结交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已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长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
  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康熙二十三年
  御题万世师表匾额颁悬 大成殿又 颁
  御制学校论曰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学校者教化所从出将以纳民于轨物者也是以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人生八岁自王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盖自家至于国莫不有学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学自幼至于长莫不皆学凡学有诗书礼乐以为之本干戈羽籥以为之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于是焉观之六德六行之教于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之举措而养其心以复其性以为修已治人之大者可谓备至矣是以当时之君子履信思顺以事其上小人亦皆乐循礼而耻犯法侯挞不事而至治以兴后世学校寖广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之遗意士之游其中者直以为利禄之阶欲期道德之一讵不难哉且夫今之所谓教者诵读焉而已尔而又弗实致其力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气之充而识之明以渐求复其性其何以为修已治人之道哉故曰教隆于上化成于下教不明于上而欲化成于下犹却行而求前也教化者为治之本学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兴起学校者其道安在在务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实而不务其华以内行为先不汲汲于声誉以经术为要不屑屑于文辞如是则于圣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其有当也夫
  四十一年 颁
  御制训饬士子文曰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
  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釐剔弊端务令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年士习未端儒效罕著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原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业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㤭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佚子衿佻达自昔所讥茍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邀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幸脱禠扑滥窃章缝返之于衷宁无愧乎况乎乡会科名乃抡才大典关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縁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种种弊端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逾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惓惓兹训言颁到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増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愒弗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冥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等宽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听之哉
  四十三年
  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恭建碑亭在学
  五十一年奉
  旨升祔先儒朱熹于殿内十哲之次改题其主曰先贤五十三年以宋儒范仲淹从祀称先儒
  雍正元年
  谕内阁礼部加封
  先师五世王爵肇圣王木金父裕圣王祈父贻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启圣王叔梁纥改启圣祠为崇圣祠两庑増宋儒张廸从祀
  三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颁立文庙
  诏郡县二祭増用太牢又
  诏増先贤蘧瑗林放秦冉颜何牧皮县亶公都子乐克公孙丑万章先儒郑康成诸葛亮范甯尹焞黄干陈淳何基魏了翁赵复许谦金履祥陈澔罗钦顺蔡清陆陇其从祀升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为先贤两庑东庑首蘧瑗西庑首林放列叙先贤先儒共一百二十三人位次
  钦颁存学书目
  上谕十六条康熙二十四年 周易折𠂻  朱子全书康熙四十
  九年颁

  御制万言广训雍正三年 朋党论雍正二年瑞谷图雍正五年上谕雍正八年
  圣祖御纂诗经传说彚纂 书经传说彚纂 春秋传说彚纂 性理精义 共四部雍正九年布政使司刊刻大板存贮各省会府学听人刷印
  御制平定青海碑雍正三年颁恭建碑亭在学
  各府州县入学额例
  国朝顺治五年定额府学六十名大学四十名中学二十五名小学十二名顺治十五年定额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康熙二十八年定额府学二十五名大学二十名中学十六名小学十二名雍正元年定额人文最盛之地大
  学照府学中学照大学小学照中学
  武童岁科并试额取府学二十名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
  雍正四年苏松常淮扬太六府州分县文武入学额数与原县两分十一年升徐州为府以州治为铜山县府县入学名数与各府同十二年夀州分置凤台县入学额数县与州分十三年升颍州为府以州治为阜阳县府县入学名数与各府同江宁府
  江宁府儒学在府治北宋置学于锺山之麓天圣中移建府西北景祐间徙于府治之东南元因之明洪武初改为国学十四年别建国子监于鸡鸣山下遂复为应天府学正德间重修王守仁记应天为京兆其学盖东南教本也在国初以为太学至洪武辛酉而始改创再修于宣德之己酉自是而后浸以敝圯正德士申府尹张公宗厚始议新之未几而迁中丞以去今中丞白公辅之相继为尹乃克易朽兴颓大完其所未备而又自以其俸馀増置石栏若干楹于棂星门之外于时府丞赵公时宪亦恊心赞画故数十年之废一旦修举焕然改观师模士气亦皆鼓动兴起与庙学一新教授张云龙训导戴章陈义黄森何奎邢越与合学之士二百有若干人撰叙二公之绩征予文为记予既不获辞则谓之曰多师多士若知二公修学之为功矣亦知自修其学以成二公之功者乎夫立之师儒区其斋庙昭其仪物具其廪庖是有国者之立学也缉其敝坏新其朽墁给其匮乏警其堕弛是有司者之修学也而非士之修学也士之学也以学为圣贤圣贤之学心学也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六经以为户牖四子以为阶梯求之于心而无假于财费也其事不亦易乎修之于身而无假于雕饰也其功不亦简乎措之于行而无不该也其用不亦大乎三代之学皆此矣我国家虽以科目取士而立学之意亦宁与三代异学之弗立有国者之咎也弗修焉有司者之责也立矣修矣而居于其地弗立弗修是师之咎士之耻也二公之修学既尽有司之职矣多师多士毋亦相与自修其学以远于咎耻者乎无亦扩乃地厚乃基安乃宅辟乃门户固乃垣墙学成而用大之则以庇天下次之则以庇一省一郡下之亦以庇其乡闾家族庶亦无负于国家立学之意有司修学之心哉若乃旷安宅舎正路圮基颓垣倚圣贤之门户以为奸是学校之为萃薮也则是朝廷立之而为士者倾之有司修之而为士者毁之亦独何心哉应天为首善之地豪杰俊伟后先相望其文采之炳蔚才艺甲科之盛多乃其所素馀有不屑于言者故吾因新学之举嘉多师多士欣然有维新之志而将进之以圣贤之学也于是乎书又于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中重修焦竑记应天府学在治之东南腋山襟淮据都会之胜宋景祐中置也国朝高皇帝定鼎金陵尝就其处为国学迨国学建诏为府学如故自此名卿材大夫踵相接于朝彬彬称极盛矣顷万历丁亥济南周公继以巡抚至恐学渐堕弛士人佻达举庙学而一新之他有楼有亭有桥又公所创为去今十馀载耳而圮坏居半岁己亥诸生朱万选童廷观言于大京兆熊公张公徐公疑者以物大务丛未暇皇庠序事也亡何京兆公谒圣于学谓此有弗饬无以称明天子劝学兴礼建首善自京师之意乃按行隐度鸠工庀材命典史喻棨王汝宠董其役而耆民徐文模又捐赀力偕两生者赞成之费禀于官役不病民阅九月而讫功木甓黝垩严而不华重门缭垣殿堂庖廪若经书祭器之藏若师生之舍皆爽垲壮雅冠于一时缙绅学士奔走踊跃荐献如礼弦诵大兴京兆公喟然叹士之可与学也谓余为郡人使为之记夫圣人之道性自有之然必驯扰磨揉从容迟久至于礼让兴行风俗醇美而后为学之成明兴岂弟作人者垂二百馀年尊尊亲亲四海向风虽田夫野老犹知自奋于陇亩之中而况游儒学之馆被菁义之化者乎又况身际乎日月首耀于光明如留都者乎古无暇论即近出斯学者如杨刑侍傀太宰以器识称梁端肃周襄敏以政事显丁中丞景宫允以驯行倡顾司冦陈翰讲刘清恵以文学著夫夫也本瓌琦博大之材竖光明俊伟之业巍行尊伐郁乎不刊虽权幸当朝翠华远指时事非矣张文僖何尚宝軰不难以九死殉之犹能令奸人泚颡回面竦然而不敢动人徒谓山川炳灵忠孝世美而孰知上之功德涵煦成就如此之深也多士幸生于斯笵型在望而京兆公复笃意教事视前人有加焉多士尚益力于学异日者登岩廊都卿相庶几为时之伟人有如不试犹当砥砺名莭鼓舞震动有以自列于后冀无愧于乡先哲与京兆公之意斯于所称都人士者为不负也已夫本主上之德与贤师帅之教皆为史者之任故不敢不书以示后之人而又使之知事之所以始也熊公名某江西南昌人张公名某淮安海州人徐公名某苏州吴县人时张以迁秩行而徐公实克终之法得备书
  国朝顺治九年总督马国柱 题以明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重修 圣殿旁设两庑前立棂星门㦸门后改彝伦堂为明伦堂堂旁设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以官署为启圣祠以国子监坊为江宁府学坊其后祠庑渐敝康熙五年总督郎廷佐布政司金𬭎督粮道口口口知府陈开虞重修十九年知府陈龙岩重修两庑七十二楹二十一年总督于成龙倡修同知朱雯署府篆捐俸修整四碑亭及两庑门栏二十二年知府于成龙教授谢允抡训导邹延屺开濬泮池筑屏墙四十五年织造使曹寅五十五年布政使张圣佐相继修葺雍正十三年总督赵弘恩重修赵弘恩记江宁府学前明国子监也我朝定鼎之九年以督臣马公国柱请即其地改建府学嗣顺治十三年康熙二年三十四年重修规制恢丽巍焕肃穆枕湖带溪锺阜鸡鸣左右拱峙以江南为人文渊薮江宁尤为重地而学宫之形胜气象聿与之称士之瞻仰弦诵其地者诚倍足以作其向化兴行之志矣余奉命总督两江驻节江宁恭谒夫子庙庭见楹桓榱桷庭宇门楯以岁久不治颓侧剥蚀而有司沿习具文豆笾簋簠尊罍之不古法舞蹈声容之不中莭均非所以尊圣人而致诚敬也乃檄行盐驿道孔副使䖍往东山聘请学者修饬祭器乐器遵古以制惟度惟具致工曲阜选士肄乐越五旬仪物既备乃治庙宇庳者崇之欹者立之葺罅整陋施丹布采越三月荣光昭焕视昔若加计费二千五百两有竒皆出自余未敢募诸他人也仲秋之丁将修释奠之礼乃为文以勒之丽牲之碑夫国家设学教士所以毓人才以致治也尝考自古人才以邹鲁齐晋河洛之间为盛迨晋南渡衣冠望族尽迁江左人文之盛始萃于金陵而散布三吴从此风气日开家礼乐而户诗书其文章道谊功名莭行之美与夫簪组轩冕之富常甲于天下岂惟山川之所钟孕者秀而永亦濡染之所及月异而岁不同也然俗之陋者蕲有以开其先风之盛者蕲有以振其后我朝文治诞敷荒裔陬澨咸建学置师以致边远僻左之地皆有邹鲁之风是陋者既日以开则盛者宜日以振而后可致其盛于日上之势而不虑其哀今日士生斯土而求所以振之之道亦惟深体乎国家立学之意而副之以实而已夫学以圣人为师圣人之道精粗本末无所不该读其书以求其道则又甚易而简事不越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功不逾于学问思辨时不离于饮食居室其要不外于忠信笃敬其说则具于诗书易礼春秋其易且简如此然由之则上为圣贤次亦不失为寡过之君子而畔之者则目为禽兽其严又如此以是立学以为教固足以淑天下之士而为治化之本故自宋元明以迄我
  朝因其制而加谨焉设科取士举一代名器之重惟游于学者是畀诚以能读圣人之书必能为圣人之道也然则士之游其宫者固将躬行笃践以为身学深求心得默识默存以为心学而后无负于立学之意苟徒事占毕诵读摅文缀华以为邀时弋名之具则
  国家亦安所赖焉班史志吴称汉兴王兄子于吴招致天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淮南王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其失巧而少信虽其言尚矣抑亦吴地之大略也金陵自孙吴建都后六代递嬗祖尚清言王谢风流士有馀慕至明祖开国于此遂为留都南僚政简务闲率以诗文觞咏歌舞为娱乐冠盖舆马都雅相矜尚其知名之士树坛坫角门户驰骛声华而鲜实行明祚之移识者犹咎之今百馀年来其馀习犹有存焉者乎是今日兹郡之士风急宜振起者良惟身学心学之是务读夫子之书即实求夫子之道师颜曽以师夫子修其易简而凛其严使其学明体达用实足以任名器之重而佐治化之隆方不负
  圣天子勤勤训士之至意将人才之盛迈于曩昔岂仅枚乘邹阳严助之徒之足较胜乎哉余于斯庙之聿新而有厚望焉用书以告之多士是役也经画量度䖍肃将事则安徽布政使司李兰督粮道王恕
  盐驿道孔传焕而董其役者则江宁府知府张𠌶年理事同知巴都善也
  社学各府州县皆同
  文庙崇祀孔子以四配十哲并朱子配享以先贤蘧瑗以下七十八人先儒公羊高以下四十五人从祀各县学同
  崇圣祠崇祀孔子五代配祀先贤颜无繇及孟孙氏四人从祀先儒周辅成及朱松五人 名宦祠乡贤祠各县学同
  上元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宋景定二年知县龚蜚英创建元至元中县尹田贤重修明洪武初省生儒并于府学弘治三年府尹秦崇于河干増置石堤障秦淮水嘉靖二年都御史陈凤梧平学后高阜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六年以旧国子监改府学遂以府学为上江两县学其规模俱从府学制康熙五十四年布政司张圣佐重修尊经阁五十八年江苏按察使李馥重修
  文庙建青云楼雍正十二年教谕章玉树重修江宁县儒学旧在县治北宋景定四年知县王镗建元因之明初省生儒并于府学
  国朝顺治六年与上元县同以府学为县学
  句容县儒学在县治南唐开元十一年始建于县署东宋皇祐间知县方俊再建元丰二年叶表以县南驿改造即今地绍兴二十三年龚涛修元至大二年县尹赵靖重建明洪武十二年知县韩思孝修殿庑置斋室十五年知县韩宗器修明德堂永乐十五年知县周庸节重建㦸门景泰间东庑灾知县浦洪新之成化十四年知县徐广重建
  大成殿嘉靖四十五年署县推官张梦斗移庙庑前数十步建明伦堂尊经阁于后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葛翊宸修雍正四年知县施廷
  瓒重修并修两庑及各祠
  溧水县儒学在大西门内唐武德间建
  宣圣庙于县治东宋熙宁二年知县关起迁于崇儒坊元升为州学明复为县学知县邓鉴高谦甫相继修葺嘉靖十七年圮于水知县陈光华徙于京兆馆东谢廷𦶜成之三十九年知县曽震复即朝元观基为今学周之屏成之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徐必道加葺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闵派鲁重修
  高淳县儒学在县治东通贤门外明弘治六年建至十二年规制始备正德七年灾御史徐翼周鹓重建万历中知县董良遂丁日近重修知县韩维聪増建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纪圣训重修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游禄宜重修五十八年教谕鲍涟修葺雍正九年署知县朱鹭修建屏墙
  江浦县儒学在城东明洪武十年知县刘进创于浦子口城内二十五年徙县遂迁今地宣德初修景泰中知县劳钺重建嘉靖中张峯侯国治改建其后王守正李维樾相继修葺
  国朝康熙元年教谕汪湛斯重修二十三年教谕秦松华训导张士猷重修雍正四年知县项维正教谕朱廷策训导王䭲重修
  六合县儒学在县治西自唐至宋屡经迁徙明洪武五年知县陆梅创立正统间史思古黄渊成化后唐诏万廷程董邦政相继修理旧西向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顾高嘉増修改南向三十四年知县吴仲光移建于小东门外靣滁河监生汪宇等捐助成之五十二年知县魏世泰修 正殿文昌阁奎璧楼雍正四年知县万世良陞高 大殿建两坊于棂星门外
  苏州府
  苏州府儒学在府治南宋景祐元年范仲淹奏建以胡瑗主教事建炎兵毁绍兴后以渐修复元大徳初治中王都中撤而新之明洪武初知府魏观即旧址建明伦堂辟地又新之宣徳间知府况钟重建
  大成殿又建至善毓贤堂于后附以四斋两廊学舎前有范公手植古桧后有尊经阁天顺间知府姚堂构道山亭成化四年知府贾奭创立游息所十年知府邱霁改作
  先师庙门庑桥池悉备正徳元年建东西二门曰跃龙曰翔凤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州县如之隆庆万历间先后修葺崇祯六年飓风作庙署祠宇桥木墙垣一时倾毁巡按祁彪佳巡抚张国维推官⿰亻儿 -- 倪长玗累年増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巡抚张中元率属修葺康熙二年巡抚韩世琦布政司佟彭年七年巡抚马祜十六年巡抚慕天颜相继修治二十一年巡抚余国柱布政司丁思孔苏松常道祖泽深捐赀大修
  圣殿宏丽改观二十四年巡抚汤斌重修汤斌记国家兴治化在正人心正人心在崇经术汉儒専门名家师说相承当诗书煨烬之馀犹存什一于千百其时选举不以词章通经学古之士皆得上闻朝廷定大议断大疑博士据经以对故士大夫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孝弟廉让之行更盛衰而不变此重经术之效也宋濂洛关闽诸大儒出阑天人性道之源流故天下知性不外乎仁义礼智道不外乎人伦日用所谓得六经之精微继孔孟之绝学宋史道学儒林釐为二传盖以周程张朱继往开来师友渊源不可与诸儒等耳而道学经学自此分矣夫所谓道学者六经四书之旨体验于心躬行而有得之谓也非经书之外更有不传之道学也故离经书而言道此异端之所谓道也外身心而言经此俗儒之所谓经也宗洙泗而祢洛闽人心之所以正也学者必先明义利之辨谨诚伪之关则富贵贫贱之非道不处不去必划然也造次颠沛生死祸福之间不可移易者必确然也毋为枉尺直寻之事毋作捷径苟得之谋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方毋圆戒惧慎独之功无时可间子臣弟友之职不敢不勉不愧于大廷亦不愧于屋漏如此则发为议论自能息邪距诐而乡愿杨墨之教不得骋也出为政事自能尊王黜霸而管商申韩之政不能施也其斯为真经学其斯为真道学也已否则剽窃浮华茍为哗世取宠之具讲论践履析为二事即诵说先儒亦何赖乎雍正九年巡抚尹继善又重修 正殿及明伦堂
  文庙崇祀孔子各县 附学同鄂尔泰丁祭木榜为恭逢丁祭大典严饬各属官司宜备物以告䖍须先期而斋宿事窃以至圣先师万世之师表也冠带集圜桥
  天子有临雍之典春秋届仲月上丁修释菜之仪内则命夫胄子三公外则寄于有司群牧典綦严矣谁敢懈焉本司寄任屏藩职司典守前当春祀亲斋沐而宿黉宫先令儒官校簿书而正祭器乃知牲或已经宰杀既失告全致洁之心物岂尽属肥鲜更乖博硕蕃滋之义且或帝供不充夫额数任先后以那移珍品不给于豆笾致盐菹之䨇叠兼闻各学亦有同风罔知共竭精诚但解奉行故事甚或尊罍未备畴详犠象之形琴瑟虽陈莫辨敔箎之状观者如墙如堵任彼咆哮祭者似醉似痴颓然聋瞽一尊才荐满庭之燎火无光三献未终两庑之灯辉已灭于是㽅铏与簠簋悉凭颠倒几筵鹿兔共榛茭似遇摩空鹯雀分甘夺膬半由承祭之家人拍地喧天遑问纠仪之斋长廪増附学诸生怒发冲冠与隶膳夫一片雄心染指凡此之类罪岂胜诛皆由约束之不严亦以躬行之未善不思主鬯则身膺一命幸得窥圣人门墙分献则职任半毡原以司泮宫爼豆平时未知化导已蒙尸位之讥临事不克恪㳟难免旷官之咎为此饬郡守州牧县令等职亦以诫教授学正谕导诸员嗣后各精乃心以襄大典预期三日牲牷皆供乎饩牵先事一朝品物尽陈于頖璧斋戒沐浴来观习乐试歌舞于明伦堂前料量洁清退服寝衣敛精神于尊经阇畔庶几必诚必敬斯夙夜之惟寅无怠无愆知神人之咸格是并申之条约用以颁诸学宫如左一既奉肇圣五王神位不唯簠簋笾豆照数増设即牲牷亦应各増其四有议共牲者其说不可从考之典礼惟配享甫可以共牲者专主无共牲之礼书云文王骈牛一武王骍牛一其明征也自三代至汉唐皆不闻有共牲之说唐时祀五方帝且别以五色犊其异牲可知惟后汉有青帝赤帝共一犊白帝黒帝共一犊者祀之共犊非古也唐开元时五品以上室异牲六品以下共牲岂有王爵而可共牲者乎其各照数增一为五可也一祭牲祭品皆有定额一品一笾罔可缺遗况牲取亲割以告䖍也取其血毛以告全也可既宰而入学门乎豕曰刚鬛注谓其豕肥则鬛刚羊曰柔毛注谓其羊肥则毛细而柔弱此博硕肥腯之所由称也可以痩瘠不堪之羊豕而饮之灌之以充牲牷乎既宰且不可痩瘠且不可况可阙其额数而以肥吏胥之囊橐乎月令曰牺牲无用牝又曰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按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注曰上帝且歆飨之况群神乎嗣后各官俱须先三日亲至学视牲牷如法然后稽其数使人牧之以待先一夕亲割吏虽奸其何所施乎一各学祭器乐器俱照阙里志修理整齐不得因陋就简除已完备者无论外其未完备者该学教官考据图式移送有司设法捐备如有司推诿不肯捐备者许该教官据实申详以凭定夺如有司新置完整亦许该教官详明以凭嘉奖庶知其留心正务也一丁祭先数日集乐舞生演习精熟先一日与祭官员亲同往看不得草率从事一丁祭先一夕凡与祭官斋宿学宫不得有一员私宿本署一丁祭之日庭燎灯烛务须光明如昼俟祭毕后已除神前灯烛之外官员不得各自张灯一丁祭之日棂星门内不得容一闲杂人所有事宜止许学书干办及小心谨慎门斗二人多则四人照应灯烛其官员仆从人等一槩于门外伺候万无许仆从人持灯夹垫相随上殿及上两庑之礼君师一体幸勿自取罪戾以贴失礼之愆也一丁祭之日既不许容一闲杂人自无甫抢夺祭烛及祭品之人倘或仍有潜匿门内乘空抢夺者以盗贼论即时擒获解司以凭尽法重究一学宫之北圣贤灵爽所依不唯丁祭宜修治肃清即平时亦宜洒埽洁净近见黉宫以内栽瓜种菜学圃成浇灌之场曝被晒衣诸生绝往来之路甚至丹楹刻桷徒供蝙蝠栖迟鸟革翚飞尽是鼪鼯巢穴蛛尘百斛庙貌埋埃垢之中鼺粪千箕腥秽闻宫墙之外皆巳安之若素久且视为当然甚至先儒先贤两庶之神牌倒置乡贤名宦两祠之神位倾颓非其子孙有谁咨问加之朽蠧若罔闻知凡尔学官所司柯职诸门役等多亦奚为嗣后教官不时巡察务令门斗分班轮值逐日埽除学宫之内总不容有一毫尘垢庶无忝厥职也慎哉毋忽
  崇圣祠 名宦祠各县 附学同明陆粲名宦祠议谨按苏郡学名宦祠所祀古今监司守倅通若干人而其间甫不系于苏者盖六人焉王魏公旦富韩公弼欧阳兖公修苏端明轼陆丈安九渊李文靖侗皆贤去也而得祀于苏则知礼去疑之夫祀国之大事也将昭勲徳劝忠孝示爱敬以为民质也不可不谨开诸古曰鬼神不歆非类又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诸君子未尝莅官兹上虽声实显著而惠之流于苏也不専其祀之也越于礼矣或曰诸君子之言行功伐合于祭义所谓以劳定国法施于民者将天下得祀而何有于苏粲以为非也在礼惟天子有天下其祀无所不通诸有国者山川百神之祭皆不出境术成公欲祀相甯俞曰相之不飨于此久矣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河非所获罪也皆不果祀今之祀者郡守丞实从事焉郡守丞秩不过古诸侯诸侯之祀不敢逾国而郡守丞得祀他境之贤以为礼也亦有据乎今之制惟孔子为师儒宗得天下通祀自馀若皋陶伊尹伯夷太公之伦犹不得与孔子比其祀皆不出于其乡与其所封之土礼之节也诸君子微有孔子之圣虽贤亦不能当皋陶伊尹伯夷太公而祀非其地也越于礼矣原其始所以得祀不可知殆邦人之好贤以是寓其爱敬或其门人子弟有官于苏者以其私附焉而后人遂袭之与知礼者亦改而正之可矣或曰诸君子之祀列于学宫邦人习闻之三百年矣诚一日撤焉将骇民听而伤忠厚之道夫与其过而去之也宁过而存之乎粲又以为非也夫非礼之礼君子有弗贵者焉孔子曰曽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死者为无知又焉用祭以为有知夫亦忸怩而莫之顾也君子爱人以徳细人爱人以姑息今为非礼之礼以凟贤者又拂先王之经而逾当代之制非小过也不亟正焉而袭细人之姑息以为忠厚亦陋矣乂苏自汉以来监司守倅贤而不得祀者尚多谓宜择其人进之而罢诸所不当祀者于谊为允且使斯民知礼之严若是虽贤者不得僭冒庶几禁淫祠黜匪类以示风教之本也由兹祠始
  乡贤祠各县学同
  吴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宋景祐时始立绍定初改建于府西宾兴坊元至正十九年平江路总管周仁县尹张经始琢石为门郑元祐儒学门铭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中吴盖范文正公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若吴县学按李宗谔图经云文宣王庙在县廨东南今三皇庙故县治也绍定初知县赵善瀚始建学于郡城西南之宾兴坊去姑苏驿不百步其废置迁易概可考矣宋以杭为行都中吴乃三辅地县学宜大于邻邑然负城西隅于地势盖甚迫窄更宋迄今累加完葺至正十九年平江路总管周仁县尹张经皆以兴学为已任睹学外门日就废坏乃始琢石为莛与楹上象日月坚致耸峭翼以垣墙瑰丽弘敞称其为子男学宫之门摄学事卢熊及学之人士咸谓县之有学久矣未有以石为门者非二侯致力兴学不及是也遂为之铭曰吴邑有学由宋始完宋社既墟学宫则存维学有门聿严启闭因陋就简盖已历世郡守周侯近古遗爱张令佐侯民所共戴琢石莛楹作学之门石质如玉孚尹润温木易螙朽石坚斯久何莫由是以启其蔀勒铭于兹岂特识言来游来歌永矢弗谖洪武五年知府魏观重修宣徳九年巡抚周忱知府况锺徙建县治东南为屋二百三十馀楹成化八年知县雍泰重建棂星门弘治十年知县邝璠加辟焉嘉靖二年知县杨叔器作讲堂西斋号舎经阁跨街建会解两坊工未竟五年知县苏祐成之崇祯间知县陈文瑞牛若麟先后重葺
  国朝顺治十一年诏天下修学督学石申教谕夏鼎倡修十七年诸生施学先等捐修敬一亭葺兴贤仰圣两坊康熙六年布政佟彭年捐资修葺二十四年巡抚汤斌建尊经阁四十年巡抚宋荦饬摄县事李宏重修雍正九年巡抚尹继善捐俸修理饬县令吴栋按察司经历陆廷枢董其事殿庑墙垣焕然一新
  长洲县儒学宋景定间始立在府城东北后毁元至正中县长元童与郡人陆徳源创建之明洪武七年知县宋敏文张翔修葺成化九年知府邱霁乃扩地东南改建焉正徳中提学张鳌尽以广化寺地归学嘉靖十八年巡按舒汀以教谕萧文佐议学地湫隘谋迁之遂改城东福宁寺以为学宫创立悉如制万历十七年巡按李尧民重修规模毕备二十五年知县江盈科建文星阁
  国朝顺治十一年督学石申修葺未竣康熙间训导王玢教谕姚文焱先后竟其工丁思孔记古先王敷教以治天下自党庠术序无非学校而其教之之人即一乡之贤士大夫习知其土俗性情因以简其帅与不帅者而兴之屏之则人之淑慝咸相见而无所容其欺伪矫饰之情所以事劝而业成凡属智能勇功之士克为国家建大猷肩大任者亦无不出于其中故自禅让以还何代不以武功定天下及统绪甫集未有不汲汲于敷饬文教以为永安长治之基者诚以其效虽缓而功可久也迨行之寖远儒学与吏治既分两途一切理民经国皆以为不必出于乡三物之中而唯智能勇功之是骛举凡古初厉世磨钝之具率视为迂阔无当之虚文相与掉臂而去之设有司其职者鳃鳃焉惟德教是忧反众起而嗤讪之其人茍非笃信而强力者亦且靡然置之而不敢复道于以求人心之敦茂而道德之凝承也不綦难乎于此有人焉不顾时俗之浮言毅然立教以为已任举废起衰以行之斯亦人之所难能矣夫善教者犹医也攻疾在瞑眩之际则主在标养疾于平缓之日则探其本若是者良医也不问缓急惟其疾之所至旋转以相逐则亦庸医而已矣今谋治而必审其端于教是盖能探其本者也吾所谓效虽缓而功可久也且古今治法固有相沿未变者矣古者乡治其乡国治其国无所嫌于私昵也后世防检益严土著者不得仕于其乡甚且立为三互之法而惟铨补学官许不避其本籍是犹教之乡而用其习知土俗性情之遗意也然因其土俗导其性情又有不可同日而论者今自大江以南若姑苏固吴越之一大都会也承要离伍胥之流风而文以延陵季子辞让之节其于慷慨愤烈之事或至灭顶剥肤而不暇惜岂非明于忧患而独立不惧者哉然而敝化奢丽之虞抑已久矣司是教者就所长以正之因其敝而革之要厥观摩必自学校始矣尝考志乘在郡之儒学三长洲学宫建置独后创于宋之景定再立于元至正间而改设于明之嘉靖历年滋多倾圮是患训导王君受事典学喟焉叹兴捐赀以谋完葺度材庀工未几而栋宇克新垣墉尽缮其所谓毅然已任者欤或犹谓立教之本在于人心学宫之建犹外饰也抑知社稷宗庙之中不施敬于民而民敬良以瞻仰游息为观感之所由兴茍使仪容器物必沦委于狖鼯榛莽之域又何从端立教之本乎思孔不敏司会是邦栗栗焉惟教养无术之是惧王君修学成而乡先生暨学之诸弟子员咸造余而请为之记且曰砻石以须久矣余嘉王君之志与余之见固有合也今幸逢
  圣天子缉熙逊敏向意揆文凡中外明扬之典必察其有无兴行教化以为考课之殿最斯东吴人士将由兹学之振兴知所以导民成俗其本必在乎是于以絜隆夫比闾党族之化其亦将有合矣夫王君名玢安庆之桐城人康熙四十三年郡绅顾汧等修理万代宗师坊彭定求捐造三乐堂于明伦堂后雍正四年长洲县分置元和县以教谕专理长洲学事五年知县江之炜修
  正殿九年巡抚尹继善捐赀重修
  元和县儒学与长洲共学以长洲训导理元和学事
  昆山县儒学初在县治东宋元祐间知县杜采迁
  于西南即今地明洪武初改修宣德元年知县罗永年教谕曹昇加葺景泰间知县吴昭改建
  大成殿弘治五年知县杨子器复新之
  国朝顺治十五年提学张能麟捐俸倡修康熙九年知县董正位教谕吴谧复加修葺至十一年工成雍正四年昆山县分置新阳县以教谕专理昆山学事雍正十年邑绅士募修 正殿㦸门十三年新邑顾登捐修尊经阁
  新阳县儒学与昆山共学以崑学训导理新阳学事
  常熟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前临运河宋淳熙十年曽棨始建端平中邑令王爚改建魏了翁重建
  大成殿记常熟县学之始图乘放失仅有梁书至和纪年馀无所考庆元三年县令孙应时以言游里人也始祠于学新安朱子既为证其事宝庆元年祠迁于学之左而孔堂阙坏茀不加治今令会稽王爚始至大惧无以崇化善俗约缩浮蠧逾年更而正之属邑士胡洽胡淳庀其役以孔庙居左庙之南为大门北为言游之祠又东北为本朝周子张子二程子朱文公张宣公祠以明伦堂居右东西为斋庐四以馆士为塾二东以储书凡祭器祭服藏焉西以居言氏之裔通为屋一百有二十楹而为垣以周之且増田四百亩有竒岁助公养之费凡言氏之裔官为衣食而延师以教之别为田五百亩以给其费白于郡于部使者为廪以贮之经始于端平二年冬竣事于明年之秋廼八月丁亥释奠于新宫属郡人叶辅之叙其役以求记于了翁窃惟朱子尝记子游之祠矣如鲁论所载二三事皆发挥无馀藐兹孤陋安敢复措一词然尝读礼书而窃有见焉因记庙学之成并附其说夫檀弓不知何人所作而一篇之中独于子游极其称誉虽于孔门诸子率多讥评又以言曽并列其是言而非曽者非一几若偏于抑扬然即其书考之大抵当典礼讹阙无所考订之时人之有疑弗决者以质诸子游故前后典礼所阙者十有四皆以言游一言为可否亦足以见其为时人之耳目虽汰哉叔氏之一语若讥之而实尊之然则子游以习礼列于文学盖三代典章之遗赖游以有存者呜呼信为豪杰之士矣昔柳宗元谓论语所载弟子必以字惟曽子有子不字遂谓是书出于曽门盖字与子皆得兼称如门人之于孔子进而称子不敢字退而言仲尼不言子其次亦有既子且字如闵子骞等不一二人或子或字者又数人然渊弓至游夏最号高弟字而不能子也有子曽子子而不得字也就二者而论则字为尊故孝经字仲尼而子曽子礼运字仲尼而名言偃至于子思字其祖孟子字其师之祖相传至今之人字仲尼者无敢以为疑仲尼作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字而不名者仅十有二人而游夏诸子之门人亦各字所师相承至于汉初犹未敢轻以字许之即是而观则子游以勾吴孤远之士遂得字而不子以列于高弟之目此又岂易易然者今吴门密迩行都而常熟为壮邑有如游之北学洙泗遂以习礼軰行颜闵寥寥千载间岂终无其人耶或者狃于习俗未有以自振我朱子既尝表其事以风厉之予又何言独惟山川风气古今犹夫人也诵先圣之书服先贤之训呜呼其必有闻风兴起以毋负建学尊贤之意者士其勉之元皇庆中邑人杨伯麟修明因之而加辟焉宣德九年知县郭南修两庑学门正统二年知府况钟修两斋六年县丞陈澄建尊经阁成化二年知县甘泽修庙学弘治八年巡按刘廷瓒重修万历三十七年知县杨涟重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提学张能鳞葺
  文庙康熙六年同知鲁超重建尊经阁鲁超碑铭圣人以六经教人而学者往往得其性之所近要其指归期于相通而已自汉以还诸儒各守其师说党同伐异抵牾万端其后始定为大经兼经之法以取士由明迄今専用一经而已然窃以为取士不必其求备而教人则欲其兼通末世功名之士黾勉章句以希弋获视二经以外辟如侏𠌯语言之不相通而方圜凿枘之不相入此讲诵不事而诗书放弃之所由来矣常熟县学之有尊经阁始于明正统时教谕赵永言而署县事陈澄成之其后再修于万历间迨今几六十馀年矣栋栌欹折盖瓦穿漏编简之仅存者䑕啮而虫蠧登览者慨然余以采风校士每过其地则思捐俸葺理之会右藩佟公讳彭年大参卢公讳綋安公讳世鼎暨郡守吴公讳道煌督粮吴公讳江伟司李龚公讳在升邑令李君璞咸乐为佽助于是鸠材聚工经始于丙午之春董其役者为学博士沈君汝兰凡阅月而告成从众志也既成余徘徊瞻顾而叹曰常熟小邑也而得为南国人文风气之首者岂非子游氏为之先耶子游文学之科也而其言学道则爱人易使则夫圣人之教果有外于道以为学而凡诗书礼乐之文果不足以尽道欤今郡县学有明伦堂与尊经阁并建礼也孟子谓经正则庶民兴而推杨墨之害至于无父无君然则所谓道者岂有外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相接之间而所谓经者非即亲义序别信之灿然者欤我世祖皇帝有见于此特命儒臣纂修经训
  诏天下贡院皆得以孝经试士皇上继之稽古右文崇尚实学天下向风而余所见郡县浮屠珠宫绀宇以藏其所谓梵书呗字者至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书虽学士大夫家犹不知所以尊礼之者何其重于彼而轻于此也盖玩其文不察其义习其言不体诸身是虽日取圣人之书而尊礼之无益也于戏道之不行也自经学之不明始矣余承乏斯土以备防为事非有教化之责于躬幸承天子仁圣德威遐畅海波不扬以与二三子讲道问业于此诗不云乎至于海邦莫不率从又曰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夫余之此举亦犹行古之道也夫碑而铭曰于皇圣世懿德孔昭六经黼黻五典瑛瑶猗惟周行淑我誉髦矧伊海隅先哲之里奕奕三吴悠悠千祀炳如蔚如是弘是启缥囊缃帙圣则寓焉安弦舞籥道则传焉庇之无所曷永曷宣相彼二氏雕甍刻宇慧藏霄承琅函玉贮岂伊典坟罡侪梵侣尊经有制
  先民所营爰即故址以善其仍櫜鼓具举东壁斯明易占栋隆诗歌如跂云起虞山风来琴水虎变龙骧于焉狎纪为麟为凤为珪为璋本诸孔孟骋乃羲皇翊我鸿祚名德无疆十八年知县林象祖重修雍正四年常熟县分置昭文县以教谕专理常熟学事
  昭文县儒学与常熟共学以常熟训导理昭文学事
  吴江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旧学在城西隅宋绍兴间毁于兵知县石辙改创于垂虹桥南元至正十二年达噜噶齐哈玛尔氏拉尔锦命乐师选习庙乐许从宣大成乐记按周制大胥春入学舎菜合舞秋颁乐合声故凡释奠必有合也其登歌清庙下管象舞大武是也故月令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舎盖学校礼乐所自出小有舎菜而以食为主大有释奠而以饮为主其于学校习舞与声大合六代之乐一也吾夫子以圣人享南面王爵历代尊崇礼颂之缛情文之备至于今莫之能尚也唐贞观间太宗以文治然其庙享圣人袭用齐典礼仅设轩架之乐六佾之舞而已继后开元间释奠始用宫悬之乐至于故宋崇儒右文可谓至矣然春秋上丁释奠东序上戊释奠西序虽登歌有部至其用乐不以轩悬而以判架兼不设舞位先儒谓有歌而无乐非古人习乐合舞之意也遂乞厘正以表尊崇至考唐之储君其释奠于学钟磬簨簴丝声在弦匏笙并陈柷敔合止贲鼓间作埙箎和鸣具有成式礼将陈协律郎俛伏举麾则永和之乐作登歌则肃和之乐奏雍穆纾和悦人心而娱神明者其为乐可谓盛矣今天下路府州县莫不有学其所以尊崇圣人者冠衣服章殿寝阶戺已纯乎王者之礼矣若夫庙乐八音盖犹有取乎虞廷之韶箾岂不曰后世虽有作者虞舜氏不可及矣吴江之为州也虽于吴为南北津要然州治出乎江湖之上风涛之所掀播鱼龙之所出没而州学迫里市之隘在垂虹桥之南庙享圣人既有著今学宫与庙虽皆具至于庙乐则尤缺焉至正十二年州达鲁花赤哈迷里氏礼牙进公以奉议大夫来监是州既建㦸门以大庙制遄命乐师选学之彦肄习庙乐甫及期而乐大备自凝安典礼变成章与八音并奏而无纤毫敢略者庙乐于是告完人士之美者来游来歌观庙乐以矢其音况当大比之年其为世用必矣若夫琴瑟在御笙歌间奏且将见蛟龙鼋鼍海怪水兽与仰秣之马出听之鱼咸感化于庙乐之盛者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明拓其地而新之景㤗六年知县贾亮重建
  国朝顺治九年至十三年知县唐増吴就恒雷珽教谕洪天开相继修葺康熙五年同知鲁超推官龚在升知县刘定国捐修雍正四年吴江县分置震泽县以教谕専理吴江学事知县徐永祐重修殿庑震泽县儒学与吴江共学以吴江训导理震泽学事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八
  学校志
  学宫
  松江府
  松江府儒学即旧华亭县学址在南门内宋元丰七年知县陈谧始议兴学邑人卫公佐公望献县之东南地建之绍兴中学舍始备元至元十四年县升为府县学因为府学至正间毁于兵同知顾逖重修明洪武间知府林庆创射圃于学后宣德间知府黄子威作两庑属于讲堂主事李贤祐建观德堂于射圃正统五年推官杨政建尊经阁提学御史彭朂立四斋弘治中毁于飓风知府刘璟重修正德间复坏知府陈威喻时先后修治殿堂庑阁四斋以及祠圃门廨坊桥之属皆如旧焉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间知府詹思虞崇祯间知府方岳贡増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府李正华重修明伦堂十六年教
  授周建鼎重修
  先师庙康熙二年知府郭廷弼重修㦸门二十二年知府鲁超重建启圣祠雍正十年知府吴节民修葺
  正殿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华亭县儒学始建于宋元祐中在今府学后玉帯河之阳端平间迁于河南及元改华亭府学复建县学于旧址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冯荣奉诏立学始以邑人徐进义塾地构之在今府治西南后知县周朗祝子宪相继増饰永乐间坏于风雨知县高宫重修正统成化间知县李希容戴冕先后修葺嘉靖后知县聂豹贾待问项应祥徐尚勲郑友元历年増修
  国朝顺治十二年教谕王道光修
  文庙明伦堂门庑康熙十九年知府鲁超捐俸重修郡绅施维翰助赀三百两教谕路序项亮臣董其事雍正四年县分置奉贤县以教谕专理华亭县学事十年知府王乔林复修 正殿明伦堂奉贤县儒学与华亭共学以华亭训导理奉贤学事
  娄县儒学
  国朝顺治十三年害华亭西界为娄县因设学官而学宫未建也明年提学张能鳞议建学宫使训导冯瑄择基址未就至今与华亭共学雍正四年娄县分置金山县以教谕专理娄县学事
  金山县儒学以金山卫学为之明正统四年工部侍郎周忱奏立卫学于卫东北隅御史刘福严洤刘魁孟俊相继増修弘治十一年指挥翁熊重建
  大成殿两庑㦸门饰圣贤像十七年都指挥王宪制祭器万历二十一年知府柳希点教授翁兴贤重建
  国朝顺治十五年巡抚张中元同巡按李森先学道张能鳞大修府学训导黄中亨董其役金山卫学无官旧属府学管理金山立县遂改卫学为金山县学仍以府学训导理学事
  上海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即上海镇学也宋咸淳中监镇董楷作古修堂为诸生讲学之所元至元中镇升为县即为县学明洪武中同知王文贞修复学宫正统间御史彭朂萧启郑颙相继修葺万历间知县敖选颜洪范吕濬先后増修规制大备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凃贽教谕曹忱重修康熙十年知县朱光辉濬修宫墙泮水八十馀丈十九年知县任辰旦重修启圣祠及
  大成殿二十二年知县史彩重铺殿前月台丹墀并仪门两庑五十六年邑绅吴铨修 正殿两庑明伦堂雍正四年分置南汇县以教谕专理上海学事
  南汇县儒学在东门内雍正五年知县钦琏建门墙堂殿书斋讲堂毕备立溯洙瞻杏二坊而记之钦琏碑记云间之列县者四县各有学名公硕彦之由学而升者代不乏人才华经济为海内所推圣天子御极之初念其地之赋役繁重视他郡倍蓰分县为八而学亦随之是南汇县学之所由创也按南汇向为千户所在上海之东南隅有城屹如置将领以守之兵民杂处罕党塾术序之美及陞而为县百度维新典常具备督学者罗其士而试之一岁之间补博士弟子员者若而人分儒官以任其事祭菜鼓箧之典乡饮大社之文当以次举行而黉宫阙如礼仪莫洽曷以蒸髦秀而树之风声琏奉
  简命宰是县不敢以兴贤育才委为异人任经营筹度购民地若干亩于县之东南境择其址之爽垲者培之建大成殿五楹旁列两庑前设大门门以外为泮池施桥于上桥之前则棂星门树焉缭以崇垣百堵皆作即其后为崇圣之宫讲堂斋舎计日告成丹臒炳焕阶戺砥平宫墙之旁翦其荆榛易之以桃李松桧嘉树有䕃壁沼涟漪互相掩映山川秀灵之气于是乎萃工既竣邑多士之繋籍于学者请琏志其事以垂不朽琏惟敬敷五教之命昉自虞廷论秀书升之法载在周礼君国子民教学为先历汉唐宋元明以来莫或废至
  昭代而文教倍隆自圣祖仁皇帝涵熙乐育积六十年之久文思光被云汉为章暨皇上嗣登宝位临雍讲艺圜桥门而观听者几万人文物声名之盛丕冒乎海隅日出之乡遐陬僻壤里巷之儒罔不崇师考业以自淑矧为邑宰有宣化承流之责而忍委钜典于草莽乎夫朝廷以经义取士操觚角艺之流国学生而外名必隶于乡校而后循序以登春秋之榜巍科显仕胥从是出是学固多士致身之所自始也继自今愿多士益自淬厉朝夕奋勉经明行修挟其素所蓄积者以彚征云路对䇿大廷彬彬乎文章道德之盛接踵代兴前辉后耀足为邑之光华俾追念于创学者之有微劳而与其荣施则琏之所致望于多士者岂浅哉学官以上海学训导理南汇学事
  青浦县儒学在县治南始于明万历元年知县石继芳用顾氏义塾立学光禄寺署丞顾正心捐资千金助之规制略备二十四年久雨学宫坏知县卓钿修葺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王嶙重修康熙二十年训导陈堂谋捐俸増修四十一年署县事许钰重修雍正三年教谕苏锺嵋重修四年县分置福泉县以教谕专理青浦学事
  福泉县儒学与青浦共学以青浦训导理福泉学事
  常州府
  常州府儒学在府治西隅南唐刺史李栖筠始建学宋太平兴国初郡守石雄徙建郡治西南景祐三年诏许即庙立学赐田嘉祐间郡守陈襄増广之崇宁初郡守朱彦建状元坊于学南绍兴间郡守俞俟辟四馆以居学者淳熙中郡守林祖洽建御书楼藏高宗赐六经墨本徳祐时毁于兵元至元间重建张伯淳记皇帝践祚之初制诏天下郡学完葺如法养士无田者官给凡皆尊孔子之道徳至渥也然则学宫崇饰宜不在诸名山大川常祀之下常州故有学创于唐刺史李栖筠迨宋陈襄为守移置郡治西南地踞重河之会占金斗之胜毁于乙亥岁惟礼殿讲堂巍然如鲁灵光斯文有相如是夫二十年间葺未易完且庙与学混非所以肃观瞻昭礼敬此固有志于道者所为歉然而未能遂也总管安丰吕侯师圣戾止当诏下之岁十二月祗若德意独能视为先务以其状白于廉访副史王侯侯意同议合既得请于是审曲面势计工度材修大成殿龛帐鼎新塑十哲像绘从祀逮阶序一改旧观庙与学始各得所既又剪榛芜増建四斋室先贤有祠听事有堂储粮有廪辟两庑而弘之凡创屋为间者四十有三即其故而完葺者不与焉如铸祭器置书籍惟事事备先是学有田二十有六顷隶宜兴之从善乡岁入米二千石有竒久为僧舍豪家所夺求直有司十年不能决至是事彻中朝寻报可侯之有功于学大矣而犹以为未也一日语教授天台吴君宗彦曰殿有仪门冠带所集摧腐将压盍更诸必崇必敞乃稽古式市大木作门五间檐牙森耸轮奂翚飞学舍于是大备是役也经营于侯下车之始落成于元贞二年十月公馀督励必躬凡费则撙学廪以给工乐趋事农不知役郡文学不有其劳归之太守太守不自有而归工部使者猗欤盛哉会伯淳谒告归里文掾叙修建本末愿纪其实於戏井田废而阡陌封建废而郡县肉刑废而鞭笞铜冶废而楮劵犹可因时而行所必不可废者学校也学校而可废则伦纪于何明修齐治平之道于何而寄哉国家之所崇尚贤侯之所钦承而加之意者岂特为衿佩游谈之地哉矧毘陵为吴季子采邑礼让遗化在人心者未泯也伯淳不量荒陋书以遗之明洪武初以师生附武进学肄业五年知府孙用始建
  大成殿㦸门两庑及明伦堂两序并志道据徳依仁游艺四斋旁设射圃宣德间知府莫愚即射圃作观徳堂成化五年知府卓天锡复建明伦堂増置尊经阁于堂北嘉靖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后知府刘广生教谕汪会海先后増修改建天下文明坊
  国朝康熙元年教授郭士璟复加修葺二十四年知府
  祖进朝重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武进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咸淳初知府家铉翁即法济圮寺改创宋末毁元附于郡学大历间重建明洪武五年知县董尚拓旧基建礼殿讲堂改筑棂星门南向成化间知县熊翀建东西楼尊经阁嘉靖后知县马汝璋茹宗舜晏文辉罗华衮相继修理
  国朝顺治十四年邑人杨廷鉴等重修康熙八年教谕王琰重修二十三年知府祖进朝重修殿庑二十九年教谕崔学古捐赀续修雍正四年武进分置阳湖县以教谕专理武进学事
  阳湖县儒学与武进共学以武进训导理阳湖学事
  无锡县儒学在县治南西水关内宋嘉祐间知县张诜创建元初教谕虞荐发重建明洪武十八年知县袁大兴修建堂斋成化间同知谢廷桂尽撤旧学而新之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吴兴祚重塑
  圣像二十四年知府祖进朝重建
  大成殿三十三年知府于琨修 正殿两庑㦸门雍正四年无锡分置金匮县以教谕専理无锡学事明徐有贞无锡学先贤祠记古者学宫之有事则释奠于其国之先师今学校之祀先贤盖由斯义以起礼也然而其祀事有兴举与否则系乎其人锡山儒学之祠创自宋季中祀龟山先生文靖杨公中立而以玉泉先生宗丞喻公子才遂初先生文简尤公延之小山先生肃简李公元德实斋先生文忠蒋公良贵配历元至国初而中废至是同知郡事河中谢君时芳乃复兴之使来请记其事夫文运之所在即天运之所在初二程之学乎周子也宋运方盛于北吾道亦从而北及杨氏之学乎程子也宋运将徂于南吾道亦从而南此其所关系也大矣岂偶然哉自龟山传之豫章罗氏豫章传之延平李氏延平传之考亭朱子考亭因是而集大成则斯道之有传于今也实自龟山始揆其始虽天下之学祠焉可也独锡山哉然中立寓锡山十有八年之久是犹锡山之人也矧锡山之人之学道也亦自中立始喻氏来自南昌尤氏来自闽粤而并家锡山延之学乎子才子才学乎中立所谓见而知之者李与蒋固皆锡山人也生喻尤之后而学则肩焉所谓闻而知之者其传虽弗如考亭之盛而其人与学之正盖无异焉若乃中立力斥安石熙丰更张之邪说子才力赞鼎浚炎兴恢复之正论延之力陈道学之为是以释孝宗之疑元徳力辩汝愚之为忠以祛宁宗之蔽良贵力抑弥远之恶而扬徳秀了翁之善以启理宗之明是皆有功于其国有功于吾道当时虽不能尽用其言然天下后世之公论不可没也繇是而并祠于学又岂过哉
  金匮县儒学与无锡共学以无锡训导理金匮学事
  江阴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即宋江阴军学熙丰以前仅以庙祀
  先圣学者肄业其中崇宁间大辟黉宇绍兴五年知军王棠更新之乾通绍定中知军徐蒇颜耆仲相继修葺元末毁于兵明初江阴侯吴良即旧址立学知县吴志远重修宣徳间侍郎周忱重建
  大成殿及两庑㦸门后知县周斌黄传刘綋岳凌霄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间提学石申张能鳞修之康熙十三年知县何尔彬龚之怡教谕宗章埈重修二十六年知县陆次云重修明陈芝英江阴学乡贤说乡有贤则祀之非贤不祀也江邑祀乡贤者前有延陵季子后有李忠毅缪文贞两公而其贤也著矣而其祀也确矣故谓江邑之崇祀无讹无滥或观于此而得之也先是宋蒋待制静明孙司业作俱在祀典弘治中知县黄傅考论黜焉蒋以徽宗朝进瑞乌颂故孙以荅性难说微偏故论者谓以两先生之贤而一眚之不容如此则𬞟蘩蕴藻之馨香洵非无徳而能几此也今世无黄侯耳有黄侯其存焉者寡矣此欧阳郡公别有先贤祠之创而以为牛骥同槽祀之适以黩之也
  宜兴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旧在县治东南宋景徳四年建皇祐初徙南兴门外绍兴五年増修朱熹记绍兴五年十二月宜兴县新修学成明年知县事承议郎括苍高君商老以书来请记而其学之师生廸功郎孙庭询贡士邵机等数十人又疏其事以来告曰吾邑之学久废不治自今明府之来即有意焉而县贫不能遽给以其费乃稍葺其所甚敝亟补其所甚阙且籍闲田五千亩以丰其廪斥长桥僦金七十馀万以附益之为置师弟子员课试如法而又日往游焉躬为讲说开之以道徳性命之旨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使其知士之所以学盖有卓然科举文字之外者于是县人学子知所向慕至于里居士大夫之贤者亦携子弟来听席下无不更相告语相勉励而自恨其闻之之晚也退而相与出捐金赍以佐其役合公私之力得钱几七百万而学内外焕然一新堂涂门庑靡不严备象设礼乐皆应图法盖高君之于是学非独其经理兴筑之绪为可书而其所以教者则非今世之为吏者所能及邑之人才风俗实有赖焉幸夫子悉书以告来者于无穷则诸生之望也子顷得识高君于会稽而知其贤今乃闻其政教之施于今者又有成效如此固已乐为之书矣而其邑之父兄子弟能率高君之教而有所兴起皆知从事于古人为巳之学而不汲汲乎夸多斗靡之习以追时好以取世资则又子所深叹而尤乐取以告人者也乃为悉记其语使后之君子有考焉抑高君之于此邑尝新其社稷之位而并兆风云雷雨师于其侧以严祀事穿故渎疏积水以防旱涝作社仓储羡粟以备凶荒其所以事神治民之类能行其所学而皆出于至诚恳恻之意是以言出而人信从之盖不止于讲说之间然后以言教也呜呼贤矣哉元至正间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谢徳清移置今地正统间知县邹旦买民地以扩之成化间知县沈振重修嘉靖初知县何栋建尊经阁后知县丁谨方逢时相继増修万历十六年知县陈遴玮复建堂舎
  国朝顺治十七年教谕丁允龄募修康熙十五年教谕顾智募修二十年知县李先荣重修雍正四年宜兴分置荆溪县以教谕专理宜兴学事
  荆溪县儒学与宜兴共学以宜兴训导専理荆溪学事
  靖江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明成化八年知县张汝华建正徳嘉靖间知县周竒健殷云霄易干増修知县赵应旟引泮池作九曲势与南市河通泮南作崇墉高三丈广倍之崇祯初知县唐尧俞移崇墉于市河之南十年知县陈函辉重修
  文庙
  国朝康熙七年知县郑重増修
  镇江府
  镇江府儒学在府治东南宋太平兴国八年知府柳开创建于朱方门内宝元初范仲淹守郡乃拓而新之元祐宣和间知府林希毛友相继修葺绍兴九年毁于火知府程迈复营治刘子羽继之大为兴复元至正间修葺明初改建于定波门内景泰中知府张岩以学地卑隘复改建于县治之东同知俞端竟其役建明伦堂及四斋于山之西庙庑堂斋桥门号舎厨库射圃悉备大顺元年知府林鹗建尊经阁泮池石梁成化间知府熊祐重建学门弘治中知府郑杰作会讲楼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四十二年知府秦淦于学之正南因冈増土名曰对山隆庆万历间知府胡维新锺庚阳吴㧑谦王应麟先后修理天启五年
  文庙毁巡按御史陆某捐赀重建吴宽重修府学记镇江府之有学自宋历元在府治之南国朝景泰间知府张侯以其地势卑隘始东迁之至今五十年矣而颓坏已甚未有能修之者今兹郑侯杰自大理寺丞来好文重士始谋以修学事移于巡抚都御史四明朱公公曰吾奉天子命以养民财固所当惜然以学校概视是不知务者即报使举行侯又得承仕郎曹贵委之董其事贵勤敏而公财不妄费功成规制宏美观者称叹于是教授董宗道等具修学始末来请文刻石盖学之设古制也自三代以至今日上下数千年其间未有能废之者以圣贤之道不可废而道明于此也然所以明于此者非明于学校之地明于游学校之人则其人之寄亦重矣哉孟子曰君子不下带而道存焉故庙而祀之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非夫人也圣贤也圣贤者道之所在也诵其言求其道用于乡使习俗丕变于一时用于世使徳业大行于百世然后称乎游于此者此固朝廷崇儒之美意而有司之所奉行而不敢废者也彼科第云者特假之以致吾身之阶耳果足以为士子望哉故因记学之成而及之周洪谟礼器乐器记圣朝两京国子监及天下郡县皆庙祀孔子其肖像冕十二旒衣十二章祭器十笾十豆乐舞六佾今命笾豆増为十二六佾増为八佾始用天子礼乐以其制通行天下历代以来尊崇孔子未有盛于今日者也然诸郡礼器则全而乐器则或未备惟镇江府学礼乐器俱完礼器千馀皆范铜为之乃元至正十二年总管李中教授黄镛所铸豆二百七十二其盖数亦如之爵一百三十九奠盘如爵之数簠一百二十其盖一百一十六簋一百十九其盖一百十五牺尊六象尊六常尊三龙杓三搢花之瓶大小八爇香之炉大小十六盥洗盆三毛血盘二诸器既完惟笾皆失旧常以豆之盖代之今知府熊侯祐乃铸铜为笾二百二十其盖亦如其数窃惟古者祭器以竹以木以陶但竹木者易剥陶者易损故代之铜而图其坚久也子往岁为南监祭酒始谒庙释菜而见磁爵之缺者甚多不胜悚惧遂遣人赴饶州制补之夫以太学奉帝命以行礼者其器尚如此况诸郡县乎用铜虽非古制而李中辈所铸历三百馀年之久皆无少窳其视捖陶之剥损者则美恶判矣乐器亦当时所制铜钟二十一石磬十六琴十瑟四以及笙管柷敔之类靡不毕备熊侯与其僚同知伍侯琇商榷以为前人所制固美恐其久而或忘乃寓书来求予笔诸石以防疏虞且约典守者必严出纳教授训导但一秩满者虽素不司管钥必白于郡会诸师生审验之而后去於戏诵遗经以出身者感圣恩如天地且愧不能报称于区区祭器傥不能守又何颜入礼殿乎虽然此礼乐之器耳而行斯礼必本之敬奏斯乐必本之和故孔子尝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异时承祀之顷肃肃雍雍仪节不爽音律克谐仰瞻圣贤之灵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则必来格而歆享矣抑礼乐本之心体之身者岂但感乎神而已虽达之以道家国天下而无不理焉则凡为治者其可不务礼乐之本而推之用乎
  国朝顺治初明伦堂圮知府涂廓捐赀买杨一清御书楼改建康熙十一年知府高得贵重修二十七年知府王燕重修雍正七年知府毛徳琦重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丹徒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宋崇宁以后圮附于郡学绍兴中知县赵学老复建元延祐六年教授朱天珍重建明洪武初以淮海书院并入正统间毁巡抚周忱重建天顺中知府姚堂凿泮池设门庑立儒林坊成化中巡抚牟奉建尊经阁弘治末知府王存忠拓庙基建徳配天地道贯古今二坊嘉靖初提学御史萧鸣凤以庙学湫隘迁于夀邱山南麓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张晋倡修康熙八年教谕王天璧谈志相继修葺二十一年知府高龙光于学后累石筑墙以䕶龙脉雍正七年知府毛徳琦重修丹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庆历间建建炎中毁绍兴时知县吴芑重建乾道六年知县陈玠撤而新之宝祐初知县胡梦高又新之元因之明洪武中知县郑士源许子英董复昌潘绥相继修葺后知县周志义包达陈谊先后増修弘治间知县高谦移棂星门于泮池之南嘉靖六年知县张凤翀凿渠导湖水绕学宫南累土为案山隆庆三年同知马豸又开城西水窦引湖水绕之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贺应旌重建尊经阁康熙十二年教谕蒋士伟重修两庑五十二年邑人潘铎葛任义殷圣庄共捐赀修 正殿重建启圣祠两庑棂星门
  金坛县儒学在县治东宋绍兴初知县李枀重建元至元元年知县于渊増修至正间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蔡原臣重建建文四年知县孙时撤两庑㦸门而新之正统八年知县刘训撤明伦堂为东斋因重建明伦堂成化嘉靖间知县刘观张宾董相县丞邓继曽相继増修凿泮池为三石梁万历十一年知县许弘纲重修三十二年知县邵应贞乂辟地新之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赵介重修知县宋𦶜踵成之康熙九年知县康万宁教谕许允成増葺雍正四年邑绅士募修教谕卢翀董其事
  溧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淳化间知县夏侯戬建于县西门外皇祐四年查宗闵徙于今地建炎末撤屋为营绍兴以后相继修葺而斋庑堂殿始备元升为州学创尊经阁后毁于兵明初知州林庆复创建焉永乐十一年重修天顺中毁明伦堂独存成化中知县员贤渐次修复十五年知县陈福改明伦堂制度嘉靖间汤虺马一龙増修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徐一经重葺
  文庙
  淮安府
  淮安府儒学在府治南门内宋景祐二年转运使魏廉建建炎间毁于兵嗣后屡建屡徙淳熙十年知府王诇始仍故基重建嘉定八年知府应纯之大新学制元凡四加修治明洪武九年知府潘杰重修正统七年知府杨理増修天顺成化间知府邱陵杨㫤先后増拓学地弘治六年知府徐镛建尊经阁官师廨舎俱备十七年巡抚张缙建兴贤毓秀二坊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后知府陈文烛宋祖舜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九年漕抚沈文奎重修康熙十八年总河靳辅捐俸修理二十四年淮扬道高成美捐俸増修雍正六年知府申程章修
  大成殿十年教授黄施锷修明伦堂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山阳县儒学旧建于满浦坊尉司地元至元间迁于旧酒库桥南至正时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罗传道改建于察院西景泰初塑四配十哲像成化五年巡抚滕昭知府杨㫤复拓地建庙学制与府略同弘治后知县乐頀周好山黄日敬田孔阳相继修葺天启四年知府宋祖舜知县孙肇兴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总漕徐旭龄知府高美修理棂星门雍正六年教谕王熙载复修九年分置阜宁县教谕训导未分
  阜宁县儒学即庙湾镇旧学以盐城训导理学事盐城县儒学在县治南宋绍兴间知县黄万顷建自宋至元凡三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陈天瑞重建永乐景泰成化间相继修治正徳初知县王明彻重修嘉靖间知县姜润程㸅叶露新先后修葺万历九年知县杨瑞云増修
  国朝康熙十年教谕张星轺募修三十三年知县武皋
  
  圣殿两庑四十八年知县马化蛟修文昌楼仪门五十三年知县盛弘邃修明伦堂雍正二年知县于本宏修文昌楼敬一亭七年知县孙䕃孙修明伦堂
  清河县儒学宋徳祐初建于旧县之西大清河口景定元年河决县迁治甘罗城学随之元末毁明洪武初知县孔克勲改建于县治东南小清河口正统五年署县事知州李信圭天顺时知县卢宁修成化后提学陈选张缙以次修造知县刘慧作泮池而桥之正徳中提学张璿建棂星门讲堂号舎嘉靖间知县吴宗吉加葺隆庆间知县张惟诚重修天启元年河决学宫遂圮三年教谕高崇榖迁于旧基西北数十步以远河患渐次増造
  国朝顺治六年教谕阎补宸加修康熙十二年训导朱彝复修十七年知县王登龙重建启圣祠及两庑十八年増建尊经阁二十七年知县管钜培甬道以达仪门三十年大修五十九年署县事王三谦重修尊经阁六十年知县郎灿重修明伦堂雍正九年署县事戴昕重修
  正殿
  桃源县儒学在县治南元县尹刘整建后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汪仁重建正统景泰间知县张端赵纪増修弘治后知县崔献李廷鹏黄时康王敬宾曹夔相继修葺万历间知县华存礼龚奭重修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郑牧民重修康熙七年圮十九年知县万谦教谕史逸嗣训导刘蕃募赀修建四十九年知县田养民重修
  大成殿明伦堂两庑雍正七年知县眭文焕率绅士重建
  大成殿
  安东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间安东万户张汉英始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束贽重建宣徳七年典史栗整重修景泰初教谕叶瑾邑人梁璧重修天启三年教谕潘士谦重建 正殿高广于旧制崇祯间知县王敬承教谕史龙瑞重修
  国朝顺治初知县刘聘加修康熙九年大水庙学颓废十一年训导吴正名顾焻重修雍正四年运判张涵邑人程銮修 正殿两庑程俊孙朝宗捐修崇圣祠明伦堂
  扬州府
  扬州府儒学在府治后儒林坊宋建明洪武中知府周原福因旧规重建东有成贤坊西有育才坊及蔵书楼射圃观徳亭颐贞堂玩易亭祭器库文昌楼并官廨正统间知府韩宏因藏书楼改建崇文阁即今尊经阁也又建更衣采芹二亭天顺成化间御史张黼知府郑岑先后修葺嘉靖四年毁知府易瓒重建八年知府陶俨成之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及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后知府朱锦韩文镜増修
  国朝康熙十九年巡盐御史郝浴知府崔华捐赀修理教授秦钜伦朱虹训导丁徳明先后踵成之二十二年巡盐御史裘充美复修文昌楼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学同
  江都县儒学在县治北宋绍兴十二年州守许中建明洪武七年知县朱启重建宣徳间知县谢必贤修正统三年运使严正建崇文阁成化间巡按董韬知府郑岑周源相继创修学制大备嘉靖三十一年知府吴桂芳重修三十八年商人黄焕建文奎楼于学门内
  国朝康熙九年教谕吴伯琮捐修十九年巡盐御史郝浴捐修二十二年教谕许维梴训导汪和中毕其工黉门外缭以周垣东西设圏门为玉帯巷雍正四年知县王元穉重建敬一亭九年江都分置甘泉县以教谕专理江都学事
  甘泉县儒学与江都共学以江都训导理甘泉学事
  仪征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庆历四年始建州学于城西南隅后毁于兵绍兴中知府张好古复建学于城南元泰定间知州张震复新之明洪武初改州学为县学知县刘文纲康彦民相继修葺万历十三年知县樊养凤迁学官于资福寺仍寺前巨浸为泮池引淮水入泮跨以石梁规模毕备
  国朝顺治九年同知李淮重修
  文庙康熙五年教谕舒文灿倡修二十八年知县马章玉重修四十六年巡盐御史曹寅重修明伦堂朱彝尊记古之造士立学士之志于道者必于乡校事其师记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当其盛时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及其废则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而又继之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故博习者必亲师论学者必取友学者有失教者知之长其善而救其失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于所居之地夫然后师严道尊民知敬学也已学之制非一虞庠上下夏序东西殷胶左右周保傅所记为学有五汉立三雍晋兴两学至于唐分学为七三品以上子孙国子学教之五品以上子孙太学教之曰广文以领国子生之业进士者曰四门以授七品之子及庶人之俊异子弟律学以讲律令格式书学以考篆籀分隶真草章行算学以明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斯成德达材各有其选教之亦多术矣自宋而后虽于州郡县学之外兼设山长然书数之学辍勿讲科目之繁既省士子分治五经专习四子家各有师不必问业于乡校而仪征县治当江介之冲旧为江淮发运之所邦人多盐䇲之利其子弟注籍于学束修之礼通名于校官岁一再至而已㦸门之欹倾泮水之淟浊文庙之瀸漏讲堂黉舎之榛芜守土司教者苐有坐愁行叹已焉通政使司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公恤商以仁待士以礼每因秤掣至县布宽大之条舳舻衔接枻鼓榜歌于是公年五十矣商纲亭户咸思进酒于公醵白金二十镒称夀公却之再三适公乘幰过市遮马拒轮以请公乃召汪训导榖诒语之曰县学之不修久矣吾无私财以鸠工也曷若以众所率之钱新多士肄业之地庶几邑子享人爵之报乎于焉众皆悦颂公之无私而克广徳心也岁之某月诞治泮宫工匠陶旊各程其材自西徂束百废具举由是诸生问业有所来亲其师人知敬学尔乃伐石以志重修之岁月曹公名寅字子清一字荔轩满州人五十一年教谕盛安文重修启圣祠五十三年许彪重建尊经阁于旧址五十六年知县陆师重修
  高邮州儒学在州治东宋至和二年知军事邵必始建开禧中知府林伯成撤而广之元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州黄克明因旧址重建十七年同知彭蠡重修天顺四年义民周全又大修弘治后知州程宪赵来亨范惟恭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州吴之俊学正詹尹吉重修康熙二十年知州李培茂修 正殿四十年学正吴谌重修四十三年监生陈朝佐捐田三百亩于学四十七年学正邓绍焕鬻田以竣工雍正二年知州张徳盛重修
  兴化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宋天圣中知县范仲淹建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徐士诚改建今地嘉靖三十七年知县程鸣伊重修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程起鹏修二十三年知县张可立修六十一年教谕阮无忝重修署县事王慎捐赀襄其成
  宝应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嘉定间知县贾渉建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王骥即故址修复嘉靖后知县李瓒陈可大韩介耿随龙相继修葺益増廓之
  国朝顺治十四年邑人朱尔远胡克济等募修
  泰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唐置吴州始建学宋绍兴中州守王扬英作 宣圣庙于城东隅即庙建学元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州张遇林即故址建永乐后知州刘景文萧旭相继修葺正统间知州黄性重修成化二十年知州彭福拓东南故址移建学门植华表二左文雅右儒林弘治后知州谢杰朱登益増修万历间抚院李三才檄江防同知摄州事李仙品修学濬河规制大备
  国朝因之
  徐州府
  徐州府儒学在城东北隅去府治百步旧在东南隅元至正时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州文景宗重建于府东北隅宣徳景泰间知州杨秘宋诚増修天顺六年知州王叙拓而大之重建庙庑易棂星门以石成化十年知州陈廷琏建明伦堂正徳初副使柳尚义増置斋房号舎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十三年知州魏颂重修后河决学基成沼隆庆间知州章世贞白于总河翁大立以永福仓址改建其后知州刘顺之副使冯敏功毕其工渐复圮坏万历四十四年副使袁应泰移建左卫旧址天启初河决水绕学宫外崇祯间 文庙灾兵道何腾蛟迁建于东察院
  国朝顺治七年兵道胡廷佐倡修知州余志明学正谭学凖训导蔡尚廉踵成之康熙二十一年淮徐道刘元勲知州臧兴祖迁建于府治之东州绅士张胆董成之四十一年知州佟国弼重修五十六年知州姜焯増修庙学规制始备雍正十一年州升为府以州学为府儒学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铜山县儒学与府共学以府训导理铜山学事萧县儒学在县治西南隅宋旧址在西北隅绍圣间徙置城东后为河水冲啮元至正间县尹耶律廷瑞卜建于河西元末毁明洪武初主簿刘瑜重建正统十三年知县柳新改造
  文庙正徳十六年巡按御史甯钦移建于华严寺东岳观之地万历五年河决庙毁知县伍维翰迁建于县治之东四十六年知县萧学俨复迁于县治之西南即今地
  国朝顺治五年知县祖永勲修而新之康熙四十九年
  知县徐大生重修
  砀山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北唐贞观四年建宋元祐间邑人王惠捐赀迁东北隅元大徳十一年县尹杨泰移建于汉高祖庙故址明永乐四年知县郝玘重建正统五年知县杜钊増修嘉靖四十一年河决学圮隆庆间知县戴伟王廷卿相继修建万历间知县尚诚以其地洿下又易西华池北三十六年知县熊应祥改迁今址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曽为履捐修康熙二十一年邑人陈鼎新重修六十一年知县王晋重修
  丰县儒学旧在县治东金末毁元至正间县尹郭瑄重建寻又毁于兵明洪武六年知县曽本重建宣徳后知县阙膺张昇邝颐相继修葺旋因水圮正徳十五年知县裴爵复建嘉靖五年又没于水二十一年知县李崇信创建于新县治之东三十一年知县徐𮐖复建于旧县治之西北三十九年知县胡义心又改建县治东南
  国朝顺治二年知县颜玿教谕陈彝训导江能容大修制度毕备康熙三十五年知县李振教谕黄师晟重修拓东西基各数武雍正五年知县魏学谧重修
  沛县儒学旧在河东泗亭坊宋靖康中毁金大定间徙建河西元至正间复毁明洪武初知县黄忠信重建永乐间知县常瓘李举贤増葺嘉靖八年河决学圮知县王治易龙泉寺址改建四十四年再圮于水隆庆三年知县白经改建明伦堂两庑徙启圣祠于庙东万历二年知县刘顺之捐修二十四年立作圣成材二坊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邑人募输重建各祠
  邳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创自宋兴隆间元末毁明初判官裴珏重建成化间判官曹卿改建弘治间知州李文聪修葺嘉靖后知州高岩王德广马京踵修之
  国朝顺治十年学正蒋曜孙大经复加修建康熙七年学圮十八年管河同知苏嵋知州李缵宗与学正胡圭训导许来惠改建于南堤之东先营庙殿二十年落成二十四年大水学正孟安世训导许来惠堤障获全二十六年知州孙居湜倡捐修造宿迁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元至正二十八年县尹张彬创址元贞初县尹萧世荣成之元末兵毁明洪武二年县丞方铎重建永乐正统间历有修葺成化五年提学御史谢选撤新之嘉靖末圮知县陈嘉道重修万历五年复为河水冲啮知县喻文伟改建于县治之左
  睢宁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初知县王荣祖始建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六年知县叶见泰教谕林徳干重建宣徳末知县卫镛景泰初知县张伫正徳间知县黄守濂刘景沂各増修嘉靖后知县乔镇徐密相继修葺明季水圮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殷岳建 正殿两庑明伦堂八年知县魏翰建棂星门㦸门康熙元年知县冯麒建启圣祠兴贤育才二坊学制大备四年知县石玫建青云亭二十五年知县谢乃实修三十七
  年知县章之瑶教谕李嶫瑞重修
  太仓州
  太仓州儒学在州治西南明正统间巡抚侍郎周忱即水军都万户府第始建卫学弘治十年置州知州李端即卫学改州学筑道山嘉靖九年知州陈璜建尊经阁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间知州丁永祚陈腾凤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州吕时兴重建尊经阁康熙二十三年学正李煜修 正殿三十九年知州茹之増修两庑及㦸门五十年训导曹培源重修雍正四年太仓州分设镇洋县以学正专理太仓州学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镇洋县儒学与太仓州共学以太仓州训导理镇洋学事
  崇明县儒学在县治濠外东南隅宋嘉熙间尝立书堂元始建州学至正间改迁明洪武初改为县学正统成化间制度渐备嘉靖二十九年筑平沙土城乃卜迁学三十年兵备道熊桴改迁于东街营建如初万历六年知县何懋官又改迁于东南小教场十六年筑长沙砖城知县李大经又迁学于县治东南天启二年知县唐世涵始迁今地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陈慎修葺康熙三年总镇张大治知县龚榜増修雍正五年知县张文英重建文昌阁
  嘉定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嘉定十二年知县高衍孙建元元贞二年陞州学明洪武二年复为县学天顺四年知县龙晋大修殿庑筑土山于学南名曰应奎成化间知县洪冕白思明吴哲刘翔相继修治嘉靖十六年知县李资坤増修万历十八年知县熊密夷土山之十七濬为潭名曰汇龙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刘弘徳教谕王彬修建祠阁堂
  廨康熙六年知县金敏修
  圣殿重建两庑二十二年知县闻在上増修雍正四年嘉定县分置宝山县以教谕专理嘉定学事宝山县儒学与嘉定共学以嘉定训导理宝山学事
  海州
  海州儒学在州治西唐贞观四年创建元皇庆二年知州魏荣重建元末毁明洪武二年知州陈徳辅重建弘治初知州赵廷珪大修后知州赵儒重修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三十一年知州锺岳改建岁久渐圮
  国朝康熙十四年学正武威远重修
  圣殿十八年训导倪田玉重修棂星门二十一年学正吴植重修两庑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赣榆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毁于兵明洪武四年县丞莫从敬迁于县治东南正统三年知县郭文中重修成化十四年知县王举重修嘉靖二十五年扬州推官符允中海州知州锺岳捐赀修葺万历间知县樊兆程徐应元相继増修明季毁于兵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穆尔谟教谕刘思问重建十三年邑人董宗鼎重建门庑康熙七年圮训导章宪捐募修建十一年知县俞廷瑞训导章宪捐募复修两庑
  沐阳县儒学在县治南洪武三年知县冯益创建正徳间毁知县易瓒重作庙庑桥门庖库堂斋号舎皆备嘉靖四年知县蒋赐迁于县治东万历三十三年教谕萧鸣盛复迁城南故址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王国泰増设奎星楼康熙三年知县梁文焕増修七年学圮十二年知县张竒抱重加修理胡简敬重修儒学记吾沐密尔东省泗水峄山之间循车辙马迹而览其盛者往返祗旬日耳去圣人之居若此之近瞻其宫阙之巍峩礼乐之隆备车服俎豆之矞煌宜有所观感而兴起是以吾沐学制虽经迁改仍复故基考前者之经营其规橅结构亦差堪与邹鲁相望也自康熙七年地震学宫惟圣殿仅存其他堂庑群祠以及数仞之墙皆荡为飞尘碎砾致殿阶之下杂园蔬而溷刍牧无复有籓篱之隔多士朔望揖父母师长之侧不过露立须㬰循故事而散春秋奉祀亦无所谓丽牲之石省濯之房寥寥笾爵数器以一篑出纳之及行乡饮酒礼主宾僎介草率拱揖于覆茆架木之下如此者已多历年所三韩张侯以癸丑春莅任首谒先师庙乃慨然集师儒多士谋之谓是一邑首善地奈何听其荒落至此愿捐俸以为之先都人士其多方赞成之于是鸠工庀材经营伊始即为久远之谋亦似有神马思车周回于泗水峄山之间审其差等而著为心画者既成功爰集乡之博士弟子进而告之曰侯之为此岂特为崇庙貌侑神飨哉深望肄业有地以圣人所求乎已者求之多士尔侯且月给薪廪丰酒膳拟闱中题以校士躬为品题即士子之工制业取科名又未尝不于侯是赖侯作人之功其可忘诸侯三韩人名竒抱号藏锦由贡士初任沐阳县知县
  通州
  通州儒学在州治东宋太平兴国五年知州曽环始建于城东一里许乾兴元年知州王随迁学于东门内大观间毁于兵绍兴间判官方云翼复建于旧址淳熙间又毁咸淳中知州冯弼重建元至正间将军张弘纲建
  大成殿明洪武三年知州熊春増修正统九年郡人佥事陈敏千户陈瑄重修成化弘治间历加修葺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三十二年巡盐御史黄国用命知州游天庭重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二年知州唐虞泰重修康熙二年知州毕际有重修泮宫坊九年知州王廷机増修雍正二年知州白映棠重修五年知州李世乔捐修明伦堂旧有海门县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江执创建儒学于县治东今为海湖所啮城圮裁县归通州改为海门乡学省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泰兴县儒学在县治东宋绍兴间建元季毁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县李秉直重建后渐増修正徳间知县郑浙鼎新之嘉靖后知县朱箎许希孟朱南雍高桂陈继畴相继修葺拓泮池増棂星门石柱二曰江汉秋阳凿大池曰鲲化池甃以石崇祯间导河入泮前鲲化池
  国朝康熙十二年邑人御史李振宜捐修二十五年教谕荆子迈濬池曰绀寒池筑台山上曰光霁台如皋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北南唐保大十年建宋绍兴初迁于县治西南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谢得珉创建嘉靖十九年知县黎尧勲移建县治东南万历后圮于风潮知县郑人逵修造始筑宫墙易土以砖后知县陈焕张星李廷材熊奋渭李衷纯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崔凤宾重修康熙十年知县赵弘化重修贡生苏世威董其役雍正十年知县彭履仁教谕丁弘远训导庆翙重修











  江南通志卷八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九
  学校志
  学宫
  安庆府
  安庆府儒学旧在正观门外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府赵好徳即山谷书院创建在府治之东正统中巡抚周忱知府王璜重建庙庑桥门堂斋号舍射圃咸备成化中知府陈云鹗撤学前药局为棂星门知府王璠继作泮池石梁规制大备后知府徐杰陶煦张文锦相继修治嘉靖十年诏增启圣祠及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明末城溃旧制仅存十之四
  国朝顺治八年操抚李日芃知府王廷宾李自贞相继增修康熙十一年巡抚靳辅捐俸倡修知府姚琅教授庄名弼各捐俸重建殿庑桥门泮宫昭代文明坊悉复旧规靳辅记自四代之学兴而辟雍之典盛尊三老五更则圜桥而观听者以亿万计増庠序学舍则云集而升皋比者至八千士猗欤盛哉然辟雍而外厥有泮宫其在诗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盖储栋梁而育英才历代莫与易焉越我
  大清龙兴五十八年以来扩清海内雅意右文今皇上御极之八载化洽政治远人来庭爰咨宗伯以举临雍之典征衍圣于阙里阐乾元于司成于是负笈担簦观光而戾止者薄海内外佥曰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将六五帝而四三王亦何有于汉唐以古作人之典诚莫有盛于斯者也予于辛亥秋恭承
  简命来抚兹土下车之次循旧典以谒先师顾瞻庙貌有圮其容爰仰榱题亦陨其奥询之郡守与学博则曰兹学创于洪武之纪扩大于正统之年自兹以后年远寖弛周文襄而后盖未能复临观之义云予曰人存政举宫墙之事曷可缓乎予因首倡其义而姚守则力肩其事于是庀材鸠工先以僚属之捐俸继以绅士之赴义经营于壬子之冬落成于癸丑之秋凡为殿为堂为廉为门为阁为廨为墉者必坚必致莫不焕然一新继自今春秋养老饮射读法于其中者贤有司之事也考钟伐鼓横经论道于其中者严师长之职也歌诗习礼则古昔称先王周旋揖让于其中者群弟子之业也夫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无地而不有水则无人而不具道凡尔多士既入是礼门由是义路当念人既具道而身又在名教之中即当以天地万物为已任以君亲师友严立身大而敦伦明道致君泽民精而穷理尽性格致诚正高而立德立言立功以乘不朽圹而仰观俯察参赞以隆守待则达而在上为龚黄为卓鲁为燕许事功亦本之道德微而在下或著书立说或绍先开后或辅经翼传文
  藻亦本之性功古人云通三才曰儒敷五教在宽是所望于师儒者惟曰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既勤朴斵惟其涂丹艧将学于斯弦诵于斯下学而上达亦于此泮宫而始基之矣若曰徒勤帖括以为羔雁之助博一第以为身家之谋则攻其末而弃其本精之漓者物必窳诸士其当戒之哉姚郡守复进而请曰学宫成不可以无记也遂援笔而记其事以告来兹是役也赞其议者方伯徐国相观察使佟国贞董其成者郡守姚琅协其谋者郡丞胡靖怀令段鼎臣身其劳者学博庄名弼例得并书至洪武初知府赵好徳创建以后及顺治间知府李士桢重修以前其为修为建者官不一其人人不一其事咸有功于圣贤不可谖也则又令掌故者纪其人纪其事于碑阴十二年改建启圣祠于明伦堂后二十一年巡抚徐国相率知府刘橒教授郝毓㠁训导汪良相修治五十八年知府张楷重修启圣祠明伦堂六十年又重修
  大成殿及两庑㦸门雍正七年知府徐士林教授恽宗洵重修十一年巡抚徐本以旧 崇圣祠在明伦堂后规制未协改建 崇圣祠于前移明伦堂于后又重修
  大成殿增建敬仪亭于㦸门外左侧添易笾豆铜钟石磬如式徐本记天下郡邑皆有学学必有庙以祀先圣先师并追崇其所自出礼莫大焉我皇上中和建极圣敬日跻缉熙光明昭格上下而尤加意黉序御极之初亲诣太学追封先师五代叙列配享诸贤以为天下万世矜式士之游于学门者自党庠术序而下琴瑟钟鼓之声登降揖让之礼耳濡目染贤才美质知学者足以开其心顽钝之民亦习闻礼义知伦秩所由序矣余于壬子秋承
  命抚镇安徽诸郡县至之日谒文庙退坐明伦堂诸生升阶揖拜讲习如礼慨然以是为风化之所自起而循视廊庑风雨薄蚀崇圣一祠居明伦堂之后规制未协夫圣人之道莫大于定名分而别等威故尊卑上下有分宫室宗庙衣服车旗有制所以立隆为极而古今莫之能损益也罗䂊章曰吾圣人之道高明广大固非言语所能形容然而精粗初无二致为学者必明乎此然后谓之知学为政者必通乎此然后为之知政一门之建一屏之设形气之粗而至精之理焉往而不在乎又况关乎规制之大者乎考崇圣之建祠自宋大中祥符间以颜曾恩孟配享堂上颜路曽晳伯鱼从祀两庑以为抑父崇子欲别设一室祀启圣而以三子配迨明洪武中宋濓解缙始复起其说而后程谢诸臣相继阐明之至正统时裴侃条奏文庙位次谓启圣已创殿于大成殿西而颜曽思孟父皆追封公迁配启圣殿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请于大成殿后另立一堂是崇圣一祠始居殿西而改立殿后全彜伦而妥圣灵人道之极也明伦堂为师生请习之所宜列崇圣殿后余于癸丑春坞工庀材后者前之前者后之丹楹刻桷轮奂一新凡带楯负戺之所视履攸宜至夏之季五阅月而工始竣为率师生观其落成高明整饬仪矩森严岂直为观美而已哉诗曰蔼蔼王多吉士媚于天子蔼蔼王多吉人媢于庶人余愿吾士民之仰观为式者由是明诸心修诸身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而达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际各尽其分赞皇猷而襄至治以应重熙累洽之风于此盖有厚望焉乃镌石而为之记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怀宁县儒学旧在正观门内依仁坊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阎节徙建于忠节坊有学无庙正统间教谕周子葛始建
  文庙正德六年提学御史黄如金易天宁寺地改建即今址万历间庙灾知县刘拱辰重建后学地为民居所侵天启间推官常自裕清还旧基大加创建明末毁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贾壮重建十三年知府李士贞知县周霖次第修治十八年教谕成梁建大观阁于东偏康熙七年知县马刚教谕王云龙重建
  文庙及明伦堂二十年教谕杨渭英捐建讲学堂提学田雯额曰经义堂问竒亭五十年巡抚李成龙知府张楷重修雍正七年教谕谢有煇添设两庑从祀 先贤 先儒神位并首创祭器八年复同训导文楫知县詹宜伦谋办乐器九年知府徐士林知县李元祥捐置如制并置经书律例立印册存学
  桐城县儒学旧在桐溪桥东宋元祐初知县温子谦武子春相继建立后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翟那海迁于县治东南佑文坊后知县孔希善严颐陈勉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石朗教谕沙衍中训导解诜重修康熙八年仪门棂星门圮知县胡必选捐俸建造二十二年知县王凝命教谕王立极训导邱五典重修明伦堂建存存堂雍正七年知县倪大成率邑绅士捐修
  正殿及堂庑
  潜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知县张仁创建成化间知县袁庆祥修之嘉靖后知县高廷绅邹守王玉汝先后修葺明季毁于兵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郑遹元教谕潘煜如李思伯重修十六年训导萧汝荣建造启圣祠康熙九年知县周克友建明伦堂十五年重修 正殿十六年教谕程式琦训导王仁灏捐修仪门棂星门十九年知县刘芳辉建义学于明伦堂后五十八年知府张楷知县段舒捐修
  圣殿濬泮池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左建奎星楼右建文明楼雍正八年重修
  太湖县儒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初知县章通建弘治后知县李承勋同知林有禄知府李逊知县罗汝芳相继修治明末毁于兵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李世洽建明伦堂知县王廷举邹应锡相继加修康熙十一年知县王崇曾训导叶惺心建奎星楼十六年知县方人龙改建两庑及棂星门四十五年教谕钱源肇重修五十年建尊经阁讲堂雍正八年知县李蕡教谕程有则重修
  崇圣祠
  宿松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县尹戴昌建明正统间知县谢骥重建嗣后知县孙衍颜敏施溥推官王孙昌知县杨之屏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孟瑄重修十一年知县孙继文重修康熙二年后知县王民皥朱维高朱卷先后加修雍正八年知县刘泰重修
  望江县儒学在县治北宋季学随县迁江口元至正间复故址陈天民讲堂记王化自北而南修文学以风天下崇儒雅以倡士气复徭役置学官帝王之道光演于明时声教之塈流闻于四海由是郡邑教化之宫与昔比隆矣雷川县故有学烬于兵火假宫芗江元天开辟诸贤纲维斯道前尹张公鲁瞻以先圣遗像岿然独存于烈焰之馀深叹其异遂载以归后元公荣爰即旧址起立黉舍行释奠礼至元辛巳正室成大德丙午始建东西庑及门众士经营垒葺寖还旧观百尔器具以次咸兴独讲堂则有所未暇焉皇庆二年春天民承乏来兹使图撤旧而新之爰咨爰度鸠材徴工卜日鼎构土木之费浩繁学租之入用度不足尽供前序方开宗赞议以补其不逮协力以助其不给用㡳厥成群儒之功为多学介县治北大江横其南雷江直其东昔传沙塞雷江口状元从此有县佳识语也至是一夕沙洲忽生兴贤之明诏正颁开先之符肇见文明之运适当为多士贺也先是田租岁入名存实亡于是始理疆亩核欺弊邑贤大夫压福达势刘荣祖薄正索罗崇风化正公议奸点欺负之徒莫逃于明鉴工既讫则学宫之制备学田之疆域复邑贤大夫俾记其事且刻田之疆域于碑阴庶几来者有稽贤宰之美亦藉以传遂为铭曰孔圣之道百王所宗国都郡邑孰非王宫圣道弥光大成益封春日𣑯李化雨文风雷江之旁翼翼宫墙有相之道岿然灵光藏修有地讲读有堂多士游歌济济洋洋栋宇恢恢远矣成规谁欤来者尚其葺之元末毁于兵明洪武间知县徐焕重建宣德弘治间教谕陈遴张夔先后増扩嘉靖初同知魏文象知县余綋更造堂斋后知县朱轼孙琦杨廷荐等复葺之
  国朝顺治六年知县王世寅重建明伦堂及两庑棂星门十四年知县王泽隆教谕姚见龙更建堂祠康熙元年教谕谈志建观德亭修文昌阁九年训导方至朴复加修葺二十一年知县伊𪩘重修明伦堂雍正四年教谕陆焕重修 正殿
  徽州府
  徽州府儒学唐及宋初皆在城东北隅太平兴国三年知州事苏德祥迁罗城东门内乌聊山上嘉祐四年迁于南门内熙宁中复迁乌聊山绍圣二年复迁于故址绍兴间知州汪藻増建左庙右学德祐间兵废元至元十五年复建后毁明洪武初重建堂斋庙庑桥门射圃悉备正统八年御史徐郁命同知徐亨増新之知府孙遇毕其役成化间提学御史陈选娄谦先后檄府修建庄㫤记徽州府学故不治莲塘娄先生以御史奉命提学南畿至则叹曰此吾朱夫子之乡也而是学乃不治哉于是郡之守贰莫不鼓无振作庀材鸠工以后为戒而奔走执役之人亦皆晨夜展力不以倦告不数月而徽学大治且为南畿诸学之冠定山庄㫤谂于众曰莲塘之所以汲汲是学者岂止于徽哉将以汲汲于天下之学也夫以朱子之乡止于徽则天下之学所当治者皆古圣贤之地而必孔子之鲁孟子之邹濂溪之舂陵二程之河南以及夫是徽而已天下无古圣贤者其学皆不治也而可哉盖曰有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益大有朱子则濓溪二程之道益明是孔子朱子者天下斯文之主古今学者之师而曰朱子之乡则乡之人学圣贤者庶几可以不出其乡而不至以为东家某矣夫乡之人去其国千里见故乡之人则必谈笑而喜其不然者必非故乡之人也居稠人广坐之中有谈圣贤人者其乡之人必曰此岂尔所知哉吾知其详吾里相近而居相接也至于学也独无然乎此徽人所以必学朱子吾莲塘之意也虽然朱子亦岂可以㮣学哉朱子一也有古之朱子吾之朱子莲塘之所以告徽人者古之朱子乎抑吾之朱子乎古之朱子圣贤之影响纸上之成迹而吾之朱子无他吾心之本体吾之朱子也吾心之神明吾之朱子也居吾敬以立其本穷吾理以致其知精以察之一以守之则吾之所以参天地者此吾之所以继往圣而立人极者亦此所谓朱子者在我而不在古朱子之后又一朱子矣莲塘不弃予每与论学况夫徽之豪杰出圣贤之乡者哉或曰学朱子而不学孔子何也曰以徽人言故谓之朱子朱子学孔子者学朱子乃所以学孔子也孔子者自然之朱子朱子者勉然之孔子学朱子者将止于朱子哉弘治间知府彭泽增创号舎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并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
  国朝康熙三年知府蔺一元教谕张霖重修并建尊经阁师儒等舎九年知府曹鼎望修㦸门十二年知府张登举徽宁道王绪祖重修
  圣殿五十四年邑人项宪捐赀重建明伦堂两庑及仪门子项𬘡毕其役雍正三年学宫前东南邹鲁石坊毁于暴风𬘡子道晖又捐赀重建十年教授储郁文重修 崇圣祠乡贤祠及棂星门各处栅阑邑人徐景京徐璟庆重建名宦祠十一年项道晖又重修 正殿尊经阁文公祠及内外墙垣甬道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歙县儒学在县治东宋淳祐间知府谢堂始建元初戍兵撤毁教谕吕泰初等相继兴复至大三年县尹宋节葺之明初知县张齐因故址重建正统间知县高年又撤新之规制已具而前逼民居景泰间教谕罗镃复购地而广之成化间知府周正复加修建嘉靖末知县谢廷杰戴东旻叶高标踵修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宋希肃重修康熙三年署县事府同知聂炜知县吕应瑞重建明伦堂十一年
  圣殿圮徽宁道吕正音知府曹鼎望知县孙继佳教谕吉天助重建雍正十年教谕钱澂募修邑人徐景京徐璟庆捐修
  文庙及两庑明伦堂
  休宁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初在县东绍兴六年县尉陈之茂迁于南门外之左即今地元至元大德间增修至正间毁明洪武间重建庙学成化六年同知黄用宣扩普满寺地起明伦堂将大兴学舍而巡按费臻仍以地归寺后提学戴珊又以寺地归学弘治十一年都御史彭礼命知县李华复购寺地以扩其基历正嘉 规制大备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翁人龙康熙二年知县傅维楧修十七年教谕张问达训导孙应嗣加葺后知县廖腾煃张韬重修雍正九年邑人黄治安捐修
  正殿
  婺源县儒学宋庆历间创建于县东洪迈记江南俗本嚚于讼歙浪受其名婺源人重不幸至席鼎汤最沸之目县人翰林汪公藻吏部朱公松文章行谊表表独立不忍视乡曲蒙恶声顾而之他乡纷闵闵焉诸生时相与言学宫在西边九十五年寖入于坏地势黯昩青衿不能群居阴阳家流杂指山乡背为不韪当徙而趋新士大夫滋益多谣谤宜革是时乾道岁戊子今彭君烜曰嘻吾责也将安所易置乎曰吉莫如城东驿君曰是在部使者非吾实颛盍请诸请之而俞且致五十万钱侑费倾城大喜儒生王允恭李知已并捐其旁便近地倡出钱粟诸公喜趋之即其冬庙殿及藏书阁成埀就矣会郡守好恶异疑县特以计科敛民书掲邀愬章至换他健吏耳日钩讦亡一词始搏颊愧悔听绪成之然首议者倦矣谢工遣徒仆木撤瓦丞尉亦惩艾噤不敢复发口独殿阁栖棘篱中不敢毁望之愀然又三年后令洪君邦直至瞿然悼前故曰二千石惟不兴学县令揽众谋而自办之靳尼其成安敢此即出郡钱六十万使讫役既萎而苏既偻而伸民又益喜勇劝视曩时加倍有顷百室之宫成靓深广盱不啬于素过者心开目明无间处者于是隽秀士滕生恪以降百有一人介令为容遣信千八百里走赣川合词告鄱阳洪迈曰愿有以记予乡壤与斯邑接令君又宗盟长其何辞今之学非古之垫也庠序之制既以糟粕仅存至于主敬以直内立义以方外致知格物之本穷理尽性之要正心诚意之传绵绵延延如线不绝曽子且死不忍一箦之姑息举扶而易之季路临大难正冠结缨之暇如在洙泗工尹商阳手弓而杀人掩目止御不忘有礼死生之变争战之急亦大矣而归趣如此况乎从容进退洒埽寝食之间哉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古之人欤其天资高明后世虽不可跂及向非辅之以学问士必不能不教民而驱使战是谓弃民不素养士而空其必然斯谓弃士宜国家拳拳致力立学遍海内临之官师而不容释也呜呼事难兴而易败今夫是役有邑子开先部使者畀其地县大夫憗为之而职教化者顾历四年阅两令始克溃于成故予诘曲登载验其至难后之君子朝夕游于斯尚思先王之所以教古人所以行朝廷所以留意祭酒之所以急刊其春华以既秋实穷高极深暴白成就使远近称颂曰婺源又有人若是乃答令君本意科第馀事尔熙宁中知县刘定迁县西即今地后屡迁屡复朱子藏书阁记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在于易诗书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不可以一旦而废焉者也盖天理民𢑱自然之物则其大伦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折之理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神农列圣继作至于孔子之身然后所以埀世立教之具灿然大备天下后世之人自非生知之圣则必由是以穷其理然后知有所至而力行以终之固未有饱食安坐无所猷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傅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孔子之教人亦曰好古敏以求之是则君子所以为学致道之方其亦可知也已然自秦汉以来士之所求乎书者类以记诵剽掠为功而不及乎穷理修身之要其过之者则遂绝学捐书相与驰骛乎荒虚浮诞之域盖二者之域不同而于古人之意则胥失之矣呜呼道之所以不明不行其不以此与婺源学宫讲堂之上有屋焉榜曰藏书而未有以藏莆田林侯虙知县事始出其所宝太常神笔石经若干卷以填之而又益广市书凡千四百馀卷列庋其上俾肄业者得以讲教而诵习马熹故邑人而客于闽兹以事归而拜于其学则林侯已去而仕于朝矣学者犹指其书以相语感叹久之一旦遂相率而踵门谓熹盍记其事且曰比年以来乡人子弟愿学者众而病未知所以学也子诚未忘先人之国独不能因是而一言以晓之哉熹起对曰必欲记贤大夫之绩以诏后学垂方来则有邑之先生君子在熹无所辱命顾父兄子弟之言又熹之所不忍辞者其敢不敬而诺诸于是窃记所闻如此以告乡人之愿学者使知读书求道之不可已而尽心焉以善其身齐其家而及于乡达之天下传之后世且以信林侯之德于无穷也是为记云元末兵毁明洪武初知州白谦因故址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张瑄韩俨相继修缮弘治间凡再修而火知县乔恕聂瑄先后建造嘉靖初又毁知县曹忭拓地重建万历间知县赵昌期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马元训导金注修葺十一年知县张弘美教谕翟皓重修十五年府训导吴焕然增修康熙二十六年知县张廷元重修 正殿三十一年署县事蒋灿重修明伦堂五十七年知县窦祖禹重修 大成殿
  祁门县儒学旧在县治南宋端拱中知县张式始建元移治西南即今地至正时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锺友谅因故址重建永乐七年大水圮宫垣知县路逵修葺成化弘治间再毁再修正德中巡按邝约拓地而大之嘉靖至天启历有修举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陈法教谕张季琪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县何缙训导周祚光重修十九年教谕吴人龙加葺
  黟县儒学在县治后宋初在县南元因之后毁于兵明屡加修建以地形洿下辄坏正德九年巡按御史吴钺度县西北高爽地属知府熊桂徙建之历年増葺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杜弘重修十年知县蔺佳选重修三十年知县曹贞吉修 正殿及明伦堂雍正八年教谕林焘训导丁煃修两庑
  绩溪县儒学宋在县治东元初废为军营乃迁于县治西即今地明洪武五年知县蔡美增建明伦堂两庑棂星门射圃悉备正统十三年知府孙遇以学基狭隘购地增修成化间同知黄用宣改建明伦堂正德间知府熊桂教谕敖越更新之嘉靖三十九年知县林应雷重构浴沂亭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郭世维修十五年知县李之韡重修康熙十年知县刘滋加葺雍正八年教谕汤显忠重修 大成殿及明伦堂
  宁国府
  宁国府儒学在府治东南旧在府治东宋崇宁间知府李彦卿移于城内建炎三年仍复旧址绍兴十年知府汪伯彦更徙而东面文脊峯淳熙嘉定间历加修葺元总管陈大中改建后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府黄荣祖徙建今地正统中知府袁旭撤而新之明伦堂东西分列四斋庙庑桥门诸制悉备复造学门于庙东御书楼于堂北嘉靖十年制増启圣祠并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后知府陈俊李国观萧良誉金励相继修葺崇祯时知府黄梦松重建明伦堂知府周光夏重建
  大成殿
  国朝顺治六年知府管起鳯重修康熙九年知府庄泰弘大加修葺十九年知府王国柱又捐俸修理教授徐冯训导姚士重董其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宣城县儒学在府治西南旧在城东南明洪武间知县王文质徙建泰和门内后知县邢知远又改建县治西宣德间知县萧吉重修正统七年知府袁旭迁建今地嘉靖二十六年知县萧纶重建
  国朝顺治间知县陈正中王同春相继修葺康熙十二年庙圮十六年知府庄泰弘知县李文敏教谕徐化民募修 正殿其工未竟二十一年知县袁朝选教谕陆志遇训导钱邦达各捐俸助成之南陵县儒学在县治东即崇教寺旧址初在县治南宋绍兴间迁县东南元季毁明洪武四年知县甘润教谕刘子潜重建嘉靖四十年改移县东未及修葺四十四年知府罗汝芳知县郜永春终其事万历四年知县林鸣盛复加修葺增建尊经阁及号舍十一年知县沈尧中移
  圣庙于南四丈崇祯间知县杜绳甲重建明伦堂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杨必达重修康熙十八年知县屈升瀛教谕顾芳菁训导张翥建 大成坊二十一年知县杜源教谕顾芳菁训导徐锺麟重修尊经阁雍正三年知县宋廷佐教谕章克长训导童昊重建邑人刘沆辈董其成规制一新
  泾县儒学在县治北即大安寺故址初在县南南唐保大四年推官吴光辅创建宋咸平中圮于水既重建又毁于兵淳熙中知县汪行中徙建今地元至元间圮僧据其地县尹施正大教谕贺桂孙力复之寻毁于兵明永乐间知县薛蕙重建正统初知府袁旭增葺之明末毁于兵
  国朝顺治六年教谕施化远募修康熙十八年知县邓琪棻捐修明伦堂二十二年知县蒋云翼教谕杨言书训导汪潆重建 正殿四十三年知县孔毓培训导姚光俊重建明伦堂贡生赵濬重建启圣祠
  宁国县儒学在县西门外初在县东南宋绍兴间徙东门外明洪武十五年知县郑承事改建今地正统间知府袁旭知县刘清增拓之弘治间知县孙珍徙明伦堂于
  圣殿西嘉靖中知县沙竒训导樊玭作泮池
  国朝康熙十八年知县马光建尊经阁二十年知县陈王策捐俸重修四十八年郡同知郭威钊署县事捐俸增修
  旌德县儒学旧在县东尉廨宋崇宁初知县严适建宣和间毁绍兴中知县赵伯杰徙建东十步元因之至正末毁明洪武三年知县朱铎重建嘉靖间知县柳应阳稍徙而北后知县李调元建文昌阁于学东万历间知县秦文捷大加增建天启间教谕周民改泮池于棂星门外
  国朝顺治二年庙宇尽圮徽宁道张文衡教谕吴邦俊倡修建明伦堂于旧址八年徽宁道袁仲魁捐俸建两庑及仪门月台十年兵备道孙登第申伟抱知县周一熊相继缮修康熙四十一年督学张泰交允邑绅士请迁学宫于县治西重建 大成殿门堂斋庑规制俱备
  太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初在县治西宋嘉祐中知县孙觉徙建今地元至正间重建明洪武三年知县李简修正统间提学彭朂命知县张珪增建后又拓而新之正德间知县杨良臣复拓前基易棂星门以石嘉靖中圮教谕王佳士改建明伦堂凿泮池天启间渐圮教谕龚立本重修
  国朝顺治五年教谕虞敬募造泮池石桥修明伦堂康熙二年知县陈恭教谕袁澄训导董云申加葺二十年知县王璘因宫墙隘狭市地拓垣广旧址十之七雍正二年知县陈永宗重修
  池州府
  池州府儒学在府治西北旧在城东南隅唐韦表微池州夫子庙麟台碑铭二仪即闭三象乃乖圣道埋郁人心不开上无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为来哉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既删礼乐大定劝善惩恶奸邪乃正吁嗟麟兮克昭符命圣与时合化行位尊茍或乖戾身穷道存于昭鲁邑栖依孔门吁嗟麟兮孰知其仁运极数残德至时否楚国寖广秦封益多墙仞迫厄﨑岖关里吁嗟麟兮靡有攸止世治则麟世乱则麕出非其时麋鹿同群孔不自圣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按此碑载山东通志而唐诗纪事所录特加以池州二字宋开宝初知府成昴移建于城西北至和间知府吴仲复仍移建于东南后陈桷周应龙叶凯王伯大相继修之元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府孙炎重建正统初知府叶恩加修成化初知府李宏重造明伦堂四斋两庑㦸门石柱泮池桥弘治末知府陈良器祁司员何绍正相继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并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然其地卑湿夏涝江涨水迫学宫隆庆元年知府尹士龙迁于今地后知府冯叔吉落成之
  国朝顺治七年知府梁应元修康熙十六年知府喻成龙重修张英记池北隅庙祀夫子宫墙多士者盖已二百馀年土木之工不三十年而辄毁以故旋圮旋葺前贤之官于此地者各与有劳勚载在册书不容泯灭而要未有若金州喻公今日建学之盛也何则今之时亦大异于昔之时也期会簿书日不暇给非若向之从容就理也职掌虽具然不关乎六计无操约以程也而且军兴旁午长吏多以峙具茭刍劬劳鞅掌非若向之时乘农隙百废具修也无怪乎郡若邑多委谢后来而自视蘧庐然矣喻公独谓今
  天子右文至意正以学宫为人心根本之地余亦体上意尽心焉已耳是以良尽夙具断不道谋竭力捐俸钱而外更有事于募助令六邑之有力者助之赀而财可胜任矣铲凿畚插茨络圬墁聚百工非有专官不能朝视而暮扶也于是遴府幕及吏胥之能者视作登记纎悉备载而力可胜任矣物力有馀故经费无逗挠趋作无怠媮自丁已冬月经始至戊午六月为夫子庙如制上可建三丈旗下可容
  千馀人盖堂堂焉可以凭鬼神庑下周还奂美两两如翼若启圣祠若明伦堂文昌祠皆次第修举不遗馀力㦸门外窳地为泮水其外为一坊颜之曰泮宫公亲书之英曰喻公知为政夫士民之秀也规其地宜则易化示之象仪则易从昔文翁治蜀以教化而蜀中诸士比于邹鲁之乡一时有长卿渊云之属蔚起焉宗泽官龙游兴庠序延师儒而擢科者相继彼其民皆未知学也矧公乘昌期视形胜而临训诲之有不追美于曩日也哉夫耑以科日期人才固非教者之至意顾士不由之无由自见如靖难之陈公黄公皆是也余闻公于两公祠宇皆加意营造公之所以朂池人士者深矣仅科名云尔乎哉或曰学之役不自公为郡始也公以建德令迁监郡即谋之于前太守周公洎六邑之令长而身任其事公之功懋哉余曰唯唯于时学博吴门陆君德元京口包君斌属余同籍章孝廉书以属予予乃为之记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贵池县儒学在府治西明洪武三年建学于县治东弘治十三年知府祁司员迁于黄状元观故宅即今址万历间推官李养冲知县萧继美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李愈昌修康熙十八年知县刘光美重修二十一年知县罗镕教谕钱墋训导宗观捐修二十四年同知周疆大修
  青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旧在县西宋隆兴二年知县杨元秉迁县治东南元大德间县尹吴廷辅迁县治西明洪武七年知县张文昱复迁东南故址即今地成化间知县王政重修弘治末知县钱瓒重修万历中重修徐鸣皋有记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杨梦鲤重修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喻成龙增修四十七年知县张容重修雍正十年邑人增修
  铜陵县儒学在县治东旧在县治西宋淳熙中知县林桷迁于县治东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时守道重建复圮宣德七年邑人余志贵等修之正德十年知府何绍正复迁于县西旧址嘉靖十七年知县周纳仍迁于东旧址明末毁
  国朝顺治间知县蒋应仔刘曰义裴国熙相继修葺康熙十八年邑人余继益合族捐赀重建
  圣庙
  石埭县儒学在县西门外旧在县南门外元末毁明洪武三年知县陈霖始建后知县尹安续成之嘉靖十六年知县潘大纶移建今地万历后屡圮屡葺
  国朝顺治间知县高骏升王太初相继重修康熙八年
  知县姚子庄训导周体元重修
  文庙造尊经阁
  建德县儒学在县治西北旧在县治东宋嘉定间知县吴渊移建于此明因之自宣德至正德间知县吴桢蒯贤教谕李淮皆重修汪伟记监察御史吴公奉命巡南几诸郡甲戌冬又十一月六日按节于池之建德再阅日谒先圣于文庙已登明伦堂坐诸生执经以次讲已起观射诸生摄弓矢耦进射已乃周览栋宇顾瞻后前还坐于堂进师生而言曰兹学敝甚不修何以称育贤之典且吾观堂东地最胜今所建处偏而后虚殆首事者之不审乎不改为何以发山川之竒教谕李淮对曰此淮之夙心也非直淮也邑之士塈凡莅于兹者咸病之顾力弗赡耳君乃令会一堂两斋及门之费凡若干先劝邑中好义者捐赀以助得百金馀继出行台赎刑之金又二百馀乃抡材鸠工卜日兴事益市邻堂民居隙地以广基议既定乃撤其故作之去旧堂十丈许后枕象山之䧺前挹玉峯之秀四阅月而堂斋暨门告成地胜材良顿易旧观民不知劳如神之输诸生朝揖于堂而退修于斋中雍雍于于心目为舒皆充然若有得也于是教谕淮其事本末走南雍请记且曰愿一言为吾士告予作而叹曰盛哉兹举也观诸此可以知为学矣夫圣人之道本自中正而光明其偏邪晦蚀非道之弊也为道者之过也昩者不知习而安焉者有矣其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大有所振拔皆过也不犹兹堂之旧乎一旦翻然觉悟舍其旧而新是图以趋于中正光明之域囘视向之所处始惕然而惧赧然以惭不犹兹堂之今日乎矧士之为学不费材力方寸转移之间而得失相悬奚啻千里又有易于堂之为者亦何惮而久不为此也诸士观兹堂之成既有所感发矣当益坚乃志励乃行动以圣贤为标准以修诸身而达诸政俾国家収多士之效乡邑有多贤之称推原厥功知有所归庶几不负诸君子惓惓之心也君名钺字肃威江西临川人承委而协力相其成者郡守何侯绍正节推王用贤邑令周希默及教论李淮也好义者邑民路镇徐㶅童养观也文庙仍其旧前此兴修自有记兹不及云崇祯四年知县杨锡璜政建于西门外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高寅复移建城内旧址屡圮屡修
  四十八年通判署县事胡开京重修
  东流县儒学在县治东宋初建学在县东北元贞元中县尹袁裕扩之后毁于兵明洪武初县丞祝文贵移建于县治东即今地成化中知县萧珮改建于县治东北崇祯间毁
  国朝顺治间知县邓继球苏宏谟复移建于县东故址康熙十五年知县侯之桓重葺二十二年署县事同知周疆重修并造学舍六十一年士民募捐移建于县左周疆记方今海字升平
  天子敦崇文教锐意振兴属在庶寮承流宣化讵敢陨越以自外余佐治池阳甫至见池之文物衣冠彬彬郁郁而两庠岿丽书院崇宏知非有主持风教者以作兴鼓舞于其间曷克臻此今年癸亥夏五月奉檄视篆东流恭谒文庙授讲毕周视殿廊墙庑草创规模缺然有待爰与学博洪子景行倡捐修葺之绅衿耆旧亦乐为附图度谘谋凡废者举之剥者补之以期周备于是由正殿以及启圣祠向之鞠为茂草者为之设立围墉润施甃砌偃者蚀者悉易去正配各主俱金碧马余视事未两月而经营区画工役争趋一望桥门朱炳丹焕坊表联额各如制煌煌然幸改旧观矣夫三代以来司乐司成专主教事周礼始并属之党正州长即今之牧民长吏也以是为政即以是为教厥后政教判然士君子称先则古未尝不思得位行道及出身加民征赋杂其耳目刑赏摇其心志案牍交乘夸饰吏治以教民为己任者几人哉或曰孔子之道夫人而具之读其书以法其行固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徒崇庙貌何为乎虽然入庙思敬古志之矣封越俨然羮墙如见相与警心触目以培养夫忠信之原则人心因之以正学术由之以成处而砥行立名出而经邦弘化以副
  朝廷云汉天章之盛者又岂可量也哉宋儒叶适曰儒术不进天下无正学师道不立天下无善人相得益
  彰余更于洪子不无厚望云

  太平府
  太平府儒学在府治西宋治平中迁子城东南王安石记太平州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闲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备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予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者之谓神推神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成学者之所以弊也学乎学乎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弊而止游于斯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己者也李侯之为是也
  岂为士大夫美食逸居而已哉建炎绍兴间又两迁而后定于今址自乾道后历元相继修葺明洪武初以州升为郡学永乐中知府徐敬更修正统七年知府杨士敏当涂知县张嵓撤而新之弘治嘉靖间知府徐节周进隆林钺相继葺治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后知府陈璧刘应锜余思明何士林李若讷刘正衡先后增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府王以约大修康熙元年知府胡季瀛修尊经阁十一年知府黄桂倡修教授宋骧董其事十九年知府杨霖又修五十五年知府李敏廸重修 大成殿两庑雍正七年知府李暲教授蔡兆昌重修棂星门㦸门重建明伦堂文星阁尊经阁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当涂县儒学在府治东南宋绍兴间郡学地先县未置学元始置而未立学宫明洪武六年知县王俊始建地在西隅孙大雅记邑有学学有庙礼也偾于兵时也偾而复兴不书常也兴而专美于前书乎不书惧复劝也谨按姑孰县三当涂故聱剧更以事殷不遑暇给教弛俗窳寖为当然洪武五年永平王俊属宰是邑下车之日首登进其民间学所在皆谢不知问左右吏吏相顾愕眙谢亦如之俊叹曰民不知学焉能知方乃殱蠧抉贪示以不取又示以不偏期年民恬于化俊曰可矣乃召父老端笏斋服而令曰嘻子来前若知有父子乎曰有知有君臣乎曰有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从来乎曰不知也俊起立以手加额曰此吾夫子之教也教犹天也天可忘乎吾尝爱仰敬畏如父母神明日月雷霆也人不知有父母神明日月雷霆则狂愚聋瞽而已今使若等去狂愚聋瞽以服天子之命而尊圣人之教可乎众曰诺敢不唯命于是卜吉日率父老子弟距行春门不百武辨方正位鸠工庀材辟地之湫隘洿深以为亢爽得亩若干礼殿伦堂门庑斋庖以次毕兴缭地以垣饮射以圃像先圣之容秩先师之位丹漆黝垩金碧斧藻巍然焕然砻密坚致虽数世封君之家有弗能侔又剡致郡士为师以主之生徒坌集弦诵之声竟日夜不辍历再稔庙兴学完集大夫士谒先圣行释菜礼民环观之啧未尝有会诏郡县立乡学置弟子员髫年龀穉左提右挈于于而来籍人凡五十人不逾月冠带趋锵颙昂俨雅莫不知教君子谓若有相者矣呜呼为之难易在人成之难易在天使为有不尽其难则成固不获其易为于人若此成于天若彼书是以劝来者宜哉俊字用章精敏廉勤事无大小谈笑麾之吏畏民服学校其一也是役也会令之俸半入学而教谕胡昭训导刘会李炳则左右之里士陶仲实于子中实经营之学旧在城东门外洪武三年始改卜于此其地盖宋之尉司云后知府杨士敏知县张嵓拓治成化初知县韩恭重建
  文庙正德初御史冼光属知府周𬘘重造庙门斋庑嘉靖初知府林钺知县张一厚增修万历二年巡按宋仪望始迁建今地凡明伦堂尊经阁聚奎楼大成坊以次修举明末毁于兵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张京修其仅存者十三年兵道周体观重修门堂殿宇渐复旧观康熙十年训导史以征重修 正殿十二年知县寇明允踵成之十九年知县王斗枢修两庑㦸门五十八年署知府张鼎募修集贤楼 崇圣祠雍正四年提学孙嘉淦以学租银修明伦堂两庑十年提学王兰生以学租银修
  大成殿尊经阁
  芜湖县儒学左县治东南宋元符三年知县蔡观建张商英元符建学颂莆阳蔡君制邑芜湖才优职举政成令孚作新庙学推本真儒走书求文纪厥终初乃叙而系之以颂曰宣水在东大江滔滔汇为芜湖有邑其皋江山灵气宜尔士类不渔不盐儒业是肄落落蔡君粲粲其文爰师爰长庶事孔勤不揭揭以锐不剪剪以细我有诗书以诲以励迺侈斯庠廼崇斯堂邑士戾止冠圆履方圆冠如之何高明不息方履如之何博大以直能地能天尔性则然譬彼泉蒙其达成川尔学尔问圣师之心令君之训长湖汪洋鳞潜羽翔乐只君子德音不亡历元屡加修葺明洪武中知县宋彬重建明伦堂后县丞周宗博知县陈源崔谕相继葺治成化中知县张淮置祭器张淮置祭器记礼器之制尚矣笾篚以竹俎豆以木簠簋登铏以陶鼎爵尊罍之属或以玉或以金或以木各有其义与所宜也自遭秦臧学之后礼经残缺器亦就敝而先王之制度荡然不复存矣后世礼图如簠簋犠象尊与爵之形制不无可议近世有以陶为之者则一于瓦范铜为之者则一于铜而古之以竹以木以金以陶者略无差别仅存其名号而已噫制度之精微虽老师宿儒犹莫知焉可慨也夫太祖皇帝诞膺天命大兴文教制作之盛度越千古列圣相承益隆圣道肆我皇上尤注意焉诏加笾豆增乐器尊崇之典旷古所无於戏盛哉成化丁酉冬十有二月朔淮来知芜湖县事越明年戊戌春二月将有事于上丁先期诣学宫遍阅所藏器类皆以陶而铜锡亦间用之苦窳阙裂率不可用心窃病焉既而谋诸丞陆瑀教谕胡直训导赵赞王纶欲考古今之制而新之乃走王生仿于南雍历访形制并购博古图归每退食之顷反复详考参以诗书之图质以先儒之言复得李生赞相与讨论之似有得其一二其疑而不决者则质诸胡公焉如是者久之然后乃敢命工编竹为笾篚斵木为俎豆范金为鼎釜屈木为爵斗陶瓦为簠簋登铏尊罍他如盛牲有匣涤牲有桶供荐有盘盥洗有器蜡炬有台毛血有盘秋八月上丁复有事焉笾豆静嘉牲牷肥腯凡在祭与奔走者莫不有孚颙若有神人胥悦之意于礼敬而将之以物则以器而其器又足以感人如此则器亦大矣哉胡公欲图其形制与目于丽牲之石以示永久且虑敝或观图为之则敝不敝矣亦盛心也复请淮记以弁诸首万历十二年知府林一材徙建县东察院基址十九年知府陈璧仍徙旧地后知县梁应材重修加高广焉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贾一竒教谕甯鸣玉重修十七年知县黄裳増修康熙三十三年知县纪统五十三年知县孟光庭雍正七年知县朱文昭踵修繁昌县儒学在县治西宋庆历间建于旧县内王安石记奠先师先圣于学而无庙古也近世之法庙事孔子而无学古者自京师至于乡邑皆有学属其民人相与学道艺其中而不可使不知其学之所自于是乎有释菜奠币之礼所以著其不忘然则祀先师先圣者以有学也无有学而徒庙祀孔子吾不知其说也而或者谓孔子百世师通天下州邑为之庙此其所以报且尊荣之夫圣人与天地同其德天地之大万物无可称德故其祀质而已无文也通州邑庙祀之而可以称圣人之德乎则古之事先圣何为而不然也宋因近世之法而无能改至今天子始诏天下有州者皆得立学奠孔子其中如古之为而县之学士满二百人者亦得为之繁昌小邑其士少不能中律旧有孔子庙而庳下不完又其门人之像惟颜子一人而已今夏君希道太初至则修而作之且为子夏子路十人像而治其两庑为师生之居以待县之学者以书属其故人临川王安石使记其成之始夫离上之法而茍欲为古之所为者无法流于今俗而思古者不闻教之所以本又义之所去也太初是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其不可以无传也至元毁明初重建天顺元年知县王珣徙县治学因徙于治东成化九年知县林域以地僻陋乃迁治西正德十二年提学黎鳯命知县俞应成又徙于治东嘉靖四十五年推官邱浙迁今地万历中知县吴镇重修焦竑记繁昌学创于宋之庆历旧在延载乡县治之南已迁东北天顺初元徙县治金峩乡而学居其东成化正德间两徙其处嘉靖丙寅府推官邱浙用少司徒徐公贡元之议复迁今址万历丁亥吴侯镇来为令笃意教事念河直学宫之后形势弗固采李生一恂议浚河立庙河干为墩墩为二亭以障其缺己亥春大成殿若两庑若棂星门咸大修之神栖士薮既閟且康誉髦来㳺以后为耻仁风行而四达义方𫾻而遐骛实侯倡之于是一恂軰走金陵属余为记余谓三代远已汉唐间立学而不以著令宋至仁宗始诏天下为庙学而士不满二百人者犹靳不得立国朝修礼乐尊儒术以文太平之功其制视近代为备繁昌小邑也学屡迁改必适士心而后已师帅之于是亦既勤矣而士之居焉者仅仅操笔为词章以蕲中有司之程岂国家所以造士之意哉且学之议迁起于士风之不振而所称不振者非科目之弗盛而古道之不兴也三代党庠术序之法乡射养老尊贤劝农考艺选言受成献馘靡不繇学当其时士大夫材行完洁而事功隽伟绝非后世之可几然其本曰明人伦而已人伦明则良心醇固机智不生然后能外成败而自信其守故古荐绅先生抗志权奸乃心王室有废锢摧抑而其操弥厉者挽近世敦朴之行微而险诐薄恶之习胜廉耻之道丧而妒贤贼善之意多何者俗流失世败坏而孝弟之教衰也夫叔季视三代如梦觉之变古法茀废非一日矣不知古之为教实出于人心法可亡而人心自若也在有志者之自立而已繁昌故静僻芬华所不至士生其间复多美茂之才况得吴侯焉作新之虽昔之蔽陷者将革其敝风而偕之大道又况乎学问之民故余书侯之绩因及古今之变与所望于士者使归而刻石焉天启后知县刘孔源冯洪孜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张搢重修学前置文峯塔康熙七年知县吴升东捐募增修后知县李临王廷珹刘育德踵修
  庐州府
  庐州府儒学在府治东肇于唐会昌盛于宋咸平废于绍兴之兵革乾道以后帅守赵璠老翟朝宗重新之明宣德中同知谢庸创修正统后知府揭稽史儒孟圯马金李仑徐钰相继增缮门庑堂斋悉备并建尊经阁正德中知府龙诰重修明王祎记太守下车之三日当谒文庙为礼升明伦堂听讲诸生率以所稔习庸近之业应名以进太守无所是非首肯曰勉之诸生各顿首谢教而退勤者朔望率如故事学业之成废行履之淑慝漫不加省呜呼师帅之职审如是乎哉今庐州太守龙公来莅郡进师生于堂而谂之曰凡我二三子之从事于庠序者将颙颙昻昻袭衿佩之光以耀其乡闾乎抑含咀餍饫于诗书之腴以泽其体肤乎将淟涊汩没窃膳廪之入以饱其妻子乎抑沈浸渟涵深入圣贤之室以无忝青阳大蜀之灵秀乎众皆曰不敏敢不祗命于是口授疑义问辨切劘有出于科举文字之外者众皆悦鳃鳃然惟恐不及人人自以为得所师矣乃谂于众曰明珠之光不系乎椟而美椟者以为珠重良工之勤不必于肆而居肆者以为工资庐之庙学毁圮弗葺非所以崇儒雅而饰至治也盍举而新之皆从命于是鸠工庀材卜日而举属教授宋君希睿董其役殿庑门堂斋居号舍各以重轻先后就绪经始于正德辛巳秋仲明年春季告成希睿乃以书币走京师而属记于祎祎尝被命提学河南庐与汝相密迩公之政教稔闻之以风励郡邑独不知所以善诱于诸生者何道也夫道学之畅明敷达于天下也久矣而奚疑于是哉特以近世学者以言语文字为烦直趋径造为速而或病乎朱子之学为未足以发明洙泗伊洛之旨其为论说精神亦能有所感发四方之士负聪明伟特不群之才者翕然起而宗之将以学问为呫哔之陋遂尽暴弃而不之讲也岂不悖哉祎尝考之白鹿楣间之掲皆取诸孔门邃论非考亭所创也请以是揭诸堂斋之右俾聪明伟特不群之士有所折衷何如既叙公之成绩而于末也以是讯之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万历三年知府吴道明重修增建兴文楼明季毁于兵
  国朝顺治三年知府吴允昇重建康熙二十一年知府薛之佐大加修葺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毕其工后知府张纯马云从姚渔陈廷纶继修雍正五年知府赵向奎重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合肥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旧在武威门外宋淳熙中少保郭振拓城基迁于景贤书院即今址元至正时重建明洪武初知府张义撤而新之永乐正统间踵修景㤗二年灾知府史濡拓地重建弘治间知府马金建尊经阁天启间知府张正学知县陈琯重修明末毁于兵
  国朝顺治三年训导苏绍轼募建后知县方象璜训导宰维翰相继修葺康熙二十一年知县范时著捐修
  正殿两庑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增修后重建明伦堂雍正九年知县赵良墅重修
  大成殿及两庑
  舒城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正间毁明洪武初知县员议建今地宣德末知县刘显杨缙孙宝雷孟冬黄诰徐成位陈魁士教谕傅敏功雷芳相继增葺明末寇毁仅存
  大成殿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何朝聘捐俸倡修后知县王朝端重建明伦堂三十九年知县沈以拭重建
  大成殿五十三年教谕徐千之捐募重修雍正七年知县陈守仁建 崇圣祠
  庐江县儒学旧在南门内元至正元年县尹兀颜纲修建明洪武七年知县傅铉迁于三思桥北即今地洪熙元年知县黄惠重建
  大成殿天顺四年知县王庆重建明伦堂成化间知县梅江刘绅相继修建棂星门泮池桥弘治间知县胡旸重修置号舍正德嘉靖间知县刘梦熊周良会刘裁先后拓地增修明季知县张云鹗建文昌阁于堂后旋毁于兵
  国朝顺治四年知县周迓祚草创厅事康熙六年知县
  孟述干捐赀重建
  圣殿及棂星门十六年知县卢均天教谕李大濩募建明伦堂二十二年知县马光教谕王琳征训导丁象临重修并建官舍四十二年知县吴宾彦重修五十四年知县何洪先重修雍正四年九年知县邬廷豳陈庆门续修庆门增置祭器乐器无为州儒学宋皇祐间建在锦绣溪北崇宁初徙于漕台东寻复故址元毁明洪武五年知州王奉训重建缭以周垣宣德十三年知州王仕锡建讲堂斋舍天顺至万历间知州杨士倧辛文渊同知许用中知州洪邦光同知查志文知州赵范陈嘉宾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九年知府佟国贞大修之康熙三年知州李祐之训导曹鼎臣重修十九年两庑将圮知州王国辅学正史逸孙训导何嗣和捐募修建知州张国贞修尊经阁三十六年知州李璋重建泮池石桥巢县儒学在县治西宋绍兴间知县江琯创建赵登善踵成之元季兵毁明洪武初知县桂廷用重建弘治中建尊经阁明陈楷记巢县学背之高邱旧为五䫘庙所据庙之栋宇雄伟壮丽俯瞰黉宫凡邑之祈祷佚游者率由讲堂径入钲鼓之声自旦达暮大为弦诵之病成化丙申莆阳陈君瑞来典学心欲毁而力未任岁戊戌适吾慈桂君琏来贰教即毅然曰夫子之宫而可以妖淫淆之哉斥之奚容缓耶与陈君协谋明年上其事于府得请檄县亟毁之俾以基宇归学县令李进胶于巫史祸福之说固执不可陈桂二君义形于色躬率诸生踣其像而撤之即颜其楣曰尊经阁移御书经史于其中而扃钥之李令愤且恚构他事以加害桂群弟子思慕不忘征余记之余惟尊经以阁重道也辟邪以正卫道也以重道之心为卫道之计郡邑大夫正当鼓舞诱掖之不暇顾乃倒戈相攻曽不知其所游非圣门所读非孔氏书乎朱子有言不能攻讨而又倡为不必攻讨之说是乱贼之徒也桂君所学所蕴吾徒平日所畏者不得一有所施而竟为奸邪所害惜哉虽然桂君死而阁存见阁犹见桂君也阁以载经经以载道诸生登斯阁者讲焉习焉辨焉思焉使道之载于经经之载于阁者皆在我而无馀此尊经之实也而桂君之死犹不死若徒以是为观视之美诵说之具尊经云乎哉学者朂诸嘉靖间改建于慈氏寺万历中巡抚吴桂芳捐俸协助复建于故址后知县王宁陈纶相继修治明末倾毁
  国朝顺治十四年教谕魏侯聘重修康熙十一年知县于觉世重修二十九年知县杨极重修后知县孙芝芳捐俸修两庑㦸门棂星门雍正十年知县邹瑆教谕范正笏修
  崇圣祠尊经阁
  凤阳府
  凤阳府儒学在谯楼西云济街明洪武十八年置国子监十九年改为府学景泰间知府仲闵修之成化间知府章锐重修规制毕备弘治十三年知府孟俊增缮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崇祯四年灾六年知府徐四荫重建
  大成殿及堂庑斋房尊经阁名宦乡贤祠岁久渐倾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戴斌重修十八年凤庐道孙兰知府耿继志同知刘芳声各捐俸增修教授汤原振董其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凤阳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建弘治初知县潘永嘉修万历三十年署县事通判李光前开云路玉带水四十一年知县万嗣达濬泮池
  国朝康熙九年户部分司图鼐詹惟圣教谕岑兆旗捐赀重修二十一年知县丁耀祖教谕项龙章训导张昊捐俸重建
  正殿两庑棂星门二十五年知县李缙改建城内县署西偏
  临淮县儒学旧在县治西明洪武三年知县乐瓒始建二十七年徙建于府学旧基宣德间主簿萧本芳重修弘治间知府孟俊撤而新之嘉靖二十二年水灾学宫尽圮六年知县陈哲改天池宫旧址为学宫万历十五年知县陈民性仍迁于县治西旧址二十五年知县薛芳重修旋毁二十三年知县贾应龙修葺
  国朝顺治六年为淮水冲没知县徐必进改建于曲阳门外书院旧址十八年署县事同知郭显功复迁
  正殿于崇儒坊旋遭水圮康熙九年署县盱眙县丞葛翊宸训导尤运昌改建于闻喜门外后知县魏宗衡募捐缮修二十三年知县陈宗建教谕苏应秋又改建于南门外滋德坊四十七年知县王纮捐俸修葺并设义学
  怀远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季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唐蔚教谕王景章即故址创建成化十七年淮水涨溢学圮移建县治东荆山之麓正德七年提学御史黄如金知县李豫复移建今址嘉靖间知县徐玠任俊商承学王存敬庄祖谊相继修葺明末倾圮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傅镇国教谕申诒芳修之康熙十一年知县于鸿渐训导俞潜飞又捐修五十六年知县刘鉴捐俸重修邑人杨大勋助修两庑濬泮池建三桥其上雍正元年庠生宋暄于云路前建奎星阁
  定远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宋淳熙六年改建县治东南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朱玉即旧址重建正统二年知县沈安修弘治间知县朱恭曾大有章泽相继修葺嘉靖三十三年知府高鹤捐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知县高万仞训导谈志重修康熙三年知县徐杆捐俸加修二十年知县曲震重修
  大成殿
  虹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县乐徽建正统七年知县何诚迁于察院东汴河北万历二十八年知县任愚迁于旧址之东后知县伍元正张凤翼相继修缮久渐圮坏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府章钦文知县龚起翚捐俸增修
  十六年知县彭翼宸复修
  寿州儒学唐宋并在州治东南元移州治西清淮坊明洪武二年知州夏侯显修正统七年知州惠理重修景泰间知州王长福重修成化间知州陈镒建尊经阁弘治间同知董豫辟学前地为贤路立泮宫坊正德间知州林僖大新之嘉靖十年知州粟永禄又新之后因水圯
  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州李大升捐俸助修康熙十八年学正荆拯何琴雅知州沈显贵相继修缮雍正十二年分设凤台县以学正专理寿州学事
  凤台县儒学与寿州共学以寿州训导理凤台学事
  宿州儒学在州治东元至元十一年知州左昺建元末兵废明洪武三年知州吴彦中即旧址重建正统初御史彭朂更新之成化间知州张黼修庙庑尊经阁建号舍及会讲亭万历二十三年知州崔维岳增修明末颓坏
  国朝康熙十年知州吕云英捐修逾年竣工久渐倾圮
  五十三年摄州事同知张炯生重修
  灵璧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元间县尹李良佑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县穆政因元旧址重建正统二年提学御史彭朂知县吕琮增修成化后知县孔彦麒陈玉陈泰交相继修葺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马骕重修雍正九年署县事俞
  珖修棂星门泮池照壁左右宫墙
  颍州府
  颍州府儒学在府治南城内宋宝元元年蔡齐以户部侍郎出知颍州奏请立学许之始建于西湖上历三百四十年至明洪武十年大水学宫圮乃徙于今地正统间葺而新之成化间知州李溥重修后相继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州县俱如之
  国朝顺治七年知州孙可成学正朱应昇捐修康熙六年通判刘洪祚助修雍正十三年州升为府以州学为府儒学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州县学同
  阜阳县儒学与府共学以颍州复设训导改县学训导
  颍上县儒学旧在寿春门外元元綂二年县尹刘居敬建元季毁于兵明洪武四年知县车诚创建于县治东十八年县丞孔克畊重修成化十年御史郑节因学隙地拓而大之后知县李时仪曹琦魏颂廖自显先后修葺隆庆元年知县郁言槩移南数十丈万历间知县黄兰芳何豸张大业相继修之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鲍洪仁重修雍正八年知县张志
  亨重修
  大成殿及两庑明伦堂
  霍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五年教谕于达创建宣德五年知县严敬修成化间知县萧翀正嘉间邑人许诚许珠时旸余翊万历间知县周珮武之望天启间知县邓英相继修葺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管抒素增修康熙二年知县杨显
  德重修十一年知县姬之簋重修
  亳州儒学旧在州治东唐故址也宋庆历间节度使夏竦重修元至元间监郡阿里海牙增建后毁明洪武三年知州张文弼因故基创建宣德十年知县陈温增修天顺六年知县邓昱建
  大成殿成化九年知县王瓘建明伦堂弘治十四年知州王沂以县改州恢拓其制正德十六年知州颜木因诸生议以学宫狭隘迁于州治西南即今地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张𦐿建文明坊
  国朝康熙十九年知州唐协修
  大成殿五十八年知州苏灏重修雍正九年知州韩俊重修
  大成殿
  太和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知县马良因元旧址重建崇祯四年教谕朱统鐼建尊经阁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陈虞化训导汪则大重修六十一年知县蒋培基重修雍正五年知县孙荫孙修
  崇圣祠六年知县张景谦修明伦堂九年知县马光学修
  大成殿
  蒙城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县丞赵麟因元旧址重建正统后知县同蠡张本相继修葺弘治初县丞孟统修建㦸门斋庑嘉靖十四年知县王诚教谕周麟大修之万历十年知县吴一鸾加修天启四年知县张从容建尊经阁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蒋录楚修十年知县田本沛教谕汪作霖倡募重修康熙六年同知高之章修
  正殿八年知县竹绿猗重建㦸门十二年教谕黄学勤训导施阶捐修两庑移泮池于棂星门外泮池南建照壁四十五年教谕梁逢吉又修
  滁州
  滁州儒学在州治东旧在子城内宋景祐间迁于此元大徳间重建元吴澄记滁州学正刘默言滁学在城东偏滁水经其南宋季年安抚金之才修州城官廨修诸神祠亦新孔子庙其时滁迩边界日有警备于多事之际兴百役不数月俱告成率茍简取具距今才四十年馀败坏而不可支奉训大夫徐侯守是州洁已爱人为政期年民怀其惠士服其善视庙屋不修礼器不中度同列议更之一日谒庙毕怃然曰滁为古名郡前守多名贤以文教治民治民之本盖自吾夫子出天朝崇道兴学以昭化原今庙貌如此凡吾政人与尔学子安乎闻者莫不感奋输赀效力以先市良材命良工撤其旧而改作侯亲劝帅之经始于癸卯之夏落成于甲辰之秋庙四阿崇六仞有二南北五筵东西五筵两庑崇三仞有五寸东十有七楹其修十筵西亦如之门之崇如庑深丈有四尺广五寻有一尺东中西凡六扉列二十有四㦸左塾之室三右塾之室三外三门之楹六祭器以梓以陶古制也大尊山尊著尊朋参之为壶尊牺与壶钧象倍牺之数爵二十有九俎五十有四笾豆以十计簠簋以五计皆八罍洗各二篚七爵有玷笾尊有罍及酌尊有勺诸用物称是此默所职掌而得免于瘝旷繄侯之赐请记其事俾后有考期有嗣而修之者也澄观今之𦲷政者非昏墨以逐私图则茍且以逭公责夫孰知治之当务其知者不过精谨狱讼簿书间以为能夫孰知治之有本哉徐侯治政可称而知士学为重知圣道为尊知天朝敦教厉俗之意不可不承宣也呜呼贤哉可谓知治之本矣侯之民滁之士其知学之本乎记诵以夸其赡辞章以逞其艳末也必也处内处外而有孝慈恭逊廉耻忠信之行明于人伦日用之显通于天道物理之微审于公私善利之机存其仁义礼智之心检其气血筋骸之身其静也中其动也和周于家国天下之务无施而不当退则有志有守进则有猷有为庶乎其可也若夫日讲圣师之书而不真知不实践于是数者无一焉则亦剽窃训诂涉猎文义而已耳与彼记诵辞章之末何以异而岂侯之所望于滁之士者哉大德八年十二月朔记洪武三年增修永乐初增建庙庑堂斋桥门射圃咸备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各县如之后历加修葺
  国朝顺治十八年督学王同春命知州甯鸣玉建尊经阁康熙二年学正尹调羮重修殿庑十六年知州赵清贞建
  大成殿二十年又同训导汤调鼎各捐俸建明伦堂奎星阁二十二年知州王锡魁修建尊经阁雍正五年知州赵良堉又修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全椒县儒学旧在县南宋崇宁间县令王俞卜地于县治东明洪武间重建永乐后知县马继祖张碧等修之正德七年提学御史王如金以学基湫隘改卜于襄河北旧白云庵地命知县潘倧迁建焉隆庆五年建尊经阁明王廷干记全椒之黉左隅伏而迩者城其县楼橹之乃益嵸嵸起堪舆家弗是利也佥曰左之墟可楼地滨河易于泻非厚厥基弗楼隆庆丁卯余邑侯翔张学谕秉铎议台之不果辛未冬则严侯来也诣黉谒览叹曰是不可尊经阁乎请之抚军督学使者佥曰可侯于是首捐俸若干金而学训颜节张滂典史郁敬暨邑中荐绅学彦居民蔑不有腆出也曰赀奚手则择耆民贮焉而诸生鲁时行金惟精杨崇等督工旦暮以之计竣事凡五阅月下台上楼榱桷修修甃堞道遒重檐囘槛枚如翼如南山左罗大河外流望者心竦登者神游然而帑无铢损农无晷稽民懽而募工嘻而趋丁丁登登不日成之是严侯之绩也或问泾川王子曰具形者伪存心者真经尊之心奚其阁名王子曰子谓尊经于心似也然而古之人奚刻之铭奚书之绅书绅刻铭存识焉耳矣夫无形者心也有象者物也无形者易忘有象者恒识也是故不有过阙里入太庙而肃然凛然者乎夫肃然凛然者心也至阙里太庙而后动者象触之也诸生之业于黉也不有触之象而动之心者乎于是乎懦者过之攘臂奋兴昩者过之低垂绎沈阐厥义名不肖者过之惭畔厥经忝尔青衿将面为之赤而行为之逡也若是则尊经者固尊以心者之铭与绅哉或问严侯王子曰循吏哉严乎何以知之曰以尊经阁知之夫尊经教之程也教士宦之首也文翁之所以化蜀者用是道也故曰循吏哉严乎王子之游淮上过椒也则兹阁之上梁日也侯偕王子登焉而椒士夫之丐王子文也德侯也年久学圮
  国朝顺治六年提学李嵩阳命知县赵鼎立重修康熙七年两庑圮知县蓝学鉴重修二十一年知县王作舟教谕施𠟭曾训导朱绂各捐俸修葺雍正三年知州朱尔融知县汪兆熊修
  正殿明伦堂十年知县丁铭修
  崇圣祠
  来安县儒学宋崇宁初县令魏渊博建于县东南隅建炎后毁元前至元三十年县尹徐荣重建至正七年县尹蒋居仁辟而新之元末兵毁明洪武十四年重建永乐至正德知县徐仕禄赵礼主簿张铠知县王驯相继重修嘉靖三十六年知县魏大用易棂星门石柱隆庆间知县刘正亨辟青云路建青云楼万历二十年教谕史载道建尊经阁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乔嵩教谕朱端邑绅周蔚周濓等重建 正殿及两庑知州王赐魁助成之雍正八年知县伍斯瑸重修
  和州
  和州儒学旧在横江门外宋开禧中安抚耿与义重修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迁州治东南隅参军郭景祥知州张纯诚重建永乐初吏目张良兴改造明伦堂宣德中知州黄恕同知苏绅董锡相继修葺正德中知州孔公才建尊经阁嘉靖初知州易鸾成之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后判官王朝用改迁于百福寺万历间知州郭继芳复迁故地建文峯塔于巽方明焦竑记和州古历阳东与采石画中流为水疆总江淮水陆之冲为姑孰金陵之蔽盖南北间一都会也峯峦绵亘雄踞西北亭亭如玉圭然民生其间者率刚劲而果决淳质而俭约其土风之美如此明兴高皇帝由滁阳拔和城跨有江东混一寰宇不五载而大业成焉迄今公若侯而下砺山带河载于盟府者且五百馀人皆和之产也高皇帝投戈讲艺辙以兴学育才为先而和去京师不百里乃二百年以来学宫湫隘弗称明天子作人至意州大夫冯侯始谋迁之先后经营未有成绩岁壬辰曽侯至毅然以为已任凡百厝置务竟厥功于是故者饰阙者兴士由此感奋于学不劝而力莫不曰侯之有造于我也学正李春茂训导李一本冯三元岑东曙因相率而请记于予予惟国之建学将畜材以待用也然而非文致太平武龛乱略恶得为材成周以三物造士维时士于三德既已涵泳其要眇而究极其指归迨于行谊之醇备艺术之优娴又兼有而时出之尝观其论士虑囚一出于学师行而受成反而献馘靡不于是则为教之备可知也近世士靡实用为文者以呻吟呫哔自多谈兵者以跃马挽彊为务其名甚美而试之鲜效夫三德六艺六行人心所自有而行之又不难顾自秦汉以下衰微绌塞空见于载籍之文而莫或振起者患无其志耳记曰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战胜则无敌礼义则顺治顺治无敌此得士之效也国初首建义旗和之豪俊蒸蒸然勒竹帛而乘鼎彜亦云盛矣至于向所称三物者非索之外也乃能黾勉于所难而不能反求其所易则士风之刚劲果决者无乃不善用之邪蜀至僻远文翁修起学宫于成都亲自饬励至经明行修比于齐鲁况和为首善之地得曽侯焉兴作诱进之异日者真材辈出施泽于堂皇之上服冕搢笏令氓庶安而奸宄息必自今始矣诗曰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又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夫修泮宫而遽及于服淮夷狄东南以见文德武功非二道也故予述国初人材之盛以属望于多士如此曽侯名克唯湖广襄阳人其善政不可殚书而此其一云崇祯间毁知州左瑛复新之
  国朝顺治初知州卢汝𪂇择州同知旧署益以废卫之半改建新学后复倾颓康熙中知州夏伟倡修学正羊世泽董其成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县学同
  含山县儒学旧在崇儒坊东宋崇宁初始建元至正初县尹荣克让重修后毁于兵明洪武十四年知县王均美因旧基重建成化间邑民朱清捐葺之嘉靖二十八年知县叶继善以城南安国寺基可建学遂迁焉万历元年袁伯钥修葺崇祯间毁知县朱多鲲重修建之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黄鼐捐募重修康熙二年知县范贞鼎新尊经阁四十九年邑人募修 正殿五十一年邑人陶飇捐修启圣祠雍正六年邑人张觉斯张同重墁
  正殿七年邑人唐纮等重修学后围墙
  广德州
  广德州儒学宋天圣中司理范仲淹建于州治北治平中钱公辅迁于州东南隅即今地后毁于兵绍兴初知广德军洪兴祖重葺元时知广德路偰文质扩而新之明洪武二年同知赵有庆重建庙庑堂斋咸备永乐九年知州杨瀚廓旧址凿学河成化十年知州周瑛迁明伦堂筑万桂山弘治二年知州辛礼易民田为学河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万历十五年知州陆长庚增凿河之南缭垣曲槛后知州段猷显遍植桃李于上
  国朝顺治七年操抚李日芃兵备道袁仲魁捐俸重修至十一年学正黄如馨训导凌质竣工康熙六年知州杨苞重修学正荆振董其事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县学同
  建平县儒学旧在县东门外河堤北岸宋初屡经兵燹后圯于水淳熙初县尉赵善兴重建元大德间毁明洪武间知县宋礼重建正统时知县李观修葺弘治时堤决学废正德间署县判官况照重修嘉靖末圮知县林应彩迁于县东南后知县锺振增葺之万历二十六年知县朱之楫复迁堤北原所未几水溢垣圮四十二年知州张嗣诚知县向萼辉仍迁城内即今地崇祯间教谕邓京里人史大典增建明末毁于兵
  国朝顺治六年诸生史象先捐修康熙四年知县李景爃复建㦸门棂星门后知县张顾行茅成凤继修雍正六年知县卫廷朴重修
  六安州
  六安州儒学在州治东北始建于元大德初至元间知州王大有成之明洪武三年知州薛敬重建王成继之规制乃备后知州陆瑜游璧何胜包洪益金山李衮相继增修嘉靖初知府徐璿更新之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后知州邵德久同知邓向荣修明伦堂欧阳德开泮池唐可封建门外石坊万历间知州杨际会李懋桧同知刘垓先后修治明季毁于兵
  国朝顺治三年安庐道赵振业捐俸属学正凃廷楹加
  
  文庙及明伦堂康熙三年学正刘炎建启圣祠二十一年知州陈恭捐俸重建两庑学正孙谦训导光宏贲募建学门官舍三十年学正朱廷容倡修邑人魏世忠董其事四十九年重修
  大成殿明伦堂雍正八年学正吴云珧重修两庑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英山县儒学在县治西北元至元间县尹段朝立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朱陵重建九年隋斌踵成之宣德末知县贺完重修嘉靖八年叶邦荣迁学于县治东三十四年李凤复迁于西隆庆间知县叶世行教谕漆星增葺天启三年知县杨世禄改迁于北门外后署县事丁立表又改建北城内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陈震先李澍修葺二十三年知县刘五珑教谕周璠训导甯擢建东西两庑棂星门四十年知县林弼教谕吴之𫘧改迁于北门鸡鸣山以旧学宫为文昌祠
  霍山县儒学在县治东明弘治八年知县崔中始立学吴霖相继营建正德时知县王坊重加规画嘉靖十三年知县欧绍说州判林应麒重修万历十六年知县陈维翰迁于河北三十九年知县黄守经复迁于旧址明季毁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栾元魁重建庙堂楼阁廊庑门坊俱备泮水名跃龙池濬学西城河二百馀丈以通水脉雍正七年知县徐天德重修
  泗州
  泗州儒学旧在州治西元至治中州守李守中因旧址创建明永乐中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州言芳改建知州娄鉴踵成之正德末知州汪应轸大增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启圣祠建敬一亭贮六箴碑县如之万历二十二年颍道李骥千捐修殿庑斋祠墀廊门墙构造一新
  国朝顺治六年大水学宫半圮十一年尊经阁灾康熙十一年雷震棂星门十八年又水二十二年知州莫之翰始择州城外堤上改建新学泗堤前后皆培土筑之二十四年州城湮于水寄治盱眙县今学宫在县龟山之麓
  崇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各县学同
  天长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季兵毁明洪武四年县丞严植建于县前十五年知县刘道源迁于县城东隅正綂后知县周安王哲郑仁宪教谕吾翕知县胡大有邵时敏杨子龙先后修葺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徐文光迁于南仓三十年教谕陈以姬善形家言复迁于故地崇祯初渐倾圮知县臧太初教谕邝昭重建明伦堂修
  大成殿及两庑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江映鲲教谕张希哲训导吕光盛
  重修五十二年知县潘兆遴重修
  盱眙县儒学宋时在县治西后因兵废元泰定间徙县治于山城学徙于玻瓈门明洪武三年仍旧址重建嘉靖万历间修葺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李时茂修之十六年教谕马士芳重修二十四年知县胡应麟建尊经阁移筑泮池四十八年署县事胡隆署学事方世宏重修
  大成殿六十一年教谕韩履曾训导吴凤翔重修崇圣祠及两庑
  五河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元至大间徙县治西北明洪武三年修建嘉靖间河溢倾圮十五年知县萧文明迁于浍河北天启七年知县陈善学又迁于浍滨崇祯十六年知县王师保又迁于城西鸣凤冈建文峯塔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李云景重修建明伦堂尊经阁

  江南通志卷八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
  学校志
  书院
  江宁府
  江宁府书院在上元县治北旧为钱厂地
  国朝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建颜曰锺山书院檄选通省士子肄业其中延师教训月给廪饩
  世宗宪皇帝
  御书敦崇实学扁额赐之十年奉
  旨省会建立书院
  赐帑金一千两复加葺治凡门二层堂二进楼二层两旁斋舍百馀间以帑金置田兼支存公银两为士子膏火资使朝夕讲诵以期成德达材
  明道书院在江宁府镇淮桥东北宋淳熙初留守刘珙以程子颢尝为上元簿祀之学宫嘉定间改
  筑新祠淳祐间郡守吴渊依白鹿洞创建理宗赐明道书院额元圮明嘉靖初御史卢焕即今址为书院祀程子其中岁久复倾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陈开虞同推官谢铨倡修复旧制南轩书院在府城天禧寺方丈后本宋张栻讲习之地真德秀建祠祀焉至元中迁于城东大德元年重建旧地今圮
  文昌书院在江宁府学成贤街原国子监文昌阁也明万历间助教许令典创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学博朱谟同学生白梦鼎等重修建坊申请额曰文昌书院以为读书讲学之所崇正书院在府治北清凉寺东明嘉靖间督学耿定向建并有学田后无考
  新泉书院在府治长安街明嘉靖间礼部侍郎湛若水建置田数顷以延四方之士后圮
  江东书院在府治盐仓街元郡人王进德创建南临秦淮吴澄尝于其中讲授从受业者甚众泰定元年定额曰江东书院今无存
  昭文书院在江宁县湖孰镇梁萧统宴游之地有东湖读书台宋咸淳中方拱辰扁曰昭文精舍元至元中定额昭文书院今无存
  白马书院在江浦县东门外白马寺左明知县李维樾讲学处今废门额尚存
  新江书院在江浦县南门外祀明庄㫤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建为文会之所
  虹桥书院在府卢妃巷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督院于成龙建檄上下江知名士
  肄业其中一时称盛
  苏州府
  苏州府书院在府学尊经阁后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巡抚张伯行建为士子肄业之所崇祀朱子其中颜曰紫阳书院张伯行记文学盛于东南自古然矣盖自延陵季子聘鲁观乐辨六代升降之繇了如指掌及言氏受业于圣门而论者以为南方之学得其精华厥后文物声名甲于海内英才蔚兴代有其人彬彬乎久称极盛我
  皇上御极五十二年中间以文章大魁天下者三吴之士居大半而台衡硕望侍从清班赞太平而襄盛治者继踵而起此固沐浴乎先王之流风馀韵而孰非
  圣朝礼乐教化之所渐摩也不佞忝膺简命抚临兹土数载于兹夙夜兢兢方惧无以宣上德而达下情窃自念弇陋不文株守章句无能从诸君子后窥观文学之藩篱顾幸生大道昌明之会仰见我皇上学术渊源于二帝三王孔曾思孟之道靡不兼综条贯复加意表章濓洛斗闽数大儒尤以朱子为集诸儒之大成而升之于十哲之列
  圣明特见诚前古后今之所莫及也昔圣门四科文学居一当时游夏二子已不能无少异同及至后世尊徳性道问学两家分门几成聚讼而朱子之道迭明迭晦于五百年之间惟我
  皇上躬行心得独深信朱子之道钦定紫阳全书以教天下万世朱子之道明即二帝三王孔会思孟之道无不明矣然则学者之所以为学教者之所以为教其可不以紫阳为宗乎哉不佞窃以三吴文学渊䔩先贤风化于今犹有存者而后进传习杂而不贯或务华而离其实或求精而入于虚所谓文学者殆非圣门之文学也故乐与多士恪遵
  圣教讲明朱子之道而身体之此紫阳书院之建所以不能已也迺经之营之地度于学宫之旁材取于僧庐之毁工成于农隙之馀中为崇祀紫阳夫子之堂而旁为诸生讲学藏修之舍庖廪湢浴靡不毕具经始于癸巳之冬落成于甲午之春塈茨丹雘翼翼严严诸生来学于其中者亦知所以为学之方乎夫武城蕞尔下邑耳子游以礼乐为教而弦歌之声溢于境内至动圣师莞尔之喜余于是知学道之为益大哉况今圣天子建中和之极明礼乐以淑人心而三吴文学之盛又非他州所可比诸生其可不仰追先贤而以学道为务𫆀夫宣扬教化以仰佐
  皇上成人材厚风俗至意者不佞事也因纪书院建立之由而推明其意以谂学者雍正二年江苏布政使鄂尔泰重为修葺增廓其制征七郡之士弦诵其中间以政暇聚于春风亭亲与唱和士风一时振起刻有南邦黎献集二种一制义一古文诗赋鄂升任后士庶于书院旁构堂颜为西林氏讲学处十年奉
  旨建立书院即于此重加整理书院中旧有田三百亩钦赐帑金一千两置田以资膏火为永久计
  学道书院初在府城东北隅宋元旧址皆废明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因景德寺改作书院以祀言子后为讲堂堂后为弦歌楼两庑各五十楹扁曰东南邹鲁后改为督粮道署迁书院于社学
  文正书院在府雍熙寺后宋咸淳间郡守潜说友立祠以祀范仲淹元至正六年总管吴秉彜改祠为书院举其族之嫡嗣奉祀明成化间重修
  国朝两江总督范承勋大为修整建先忧后乐石坊于
  门外
  鹤山书院在府南宫坊内宋参知政事魏了翁之赐第也理宗亲书鹤山书院四字题额明嘉靖九年知府李显移建书院于巡抚行台之左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汤斌捐俸重修
  金乡书院在府西市坊内宋赠澹台子羽为金乡侯故名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建有正大堂分翼左右庑庭中有两亭万历初圮崇祯九年巡抚张国维复建
  澹台书院在长洲县尹山巅宋尹焞读书之所明练廪设义塾其中后圮
  国朝康熙中里绅彭定求疏募重建雍正初落成和靖书院在长洲县界宋尹焞读书虎邱西庵题斋曰三畏端平二年胡淳曹豳奏立书院以祀焞后圮嘉靖初知府胡缵宗以龙兴寺复改为书院甫里书院在长洲县治东唐陆龟蒙故宅元元统二年裔孙德源请以已赀建书院设山长主教事后圮
  玉峯书院在昆山县马鞍山南麓先儒状元卫泾藏修于此赵孟𫖯书额
  文学书院初在常熟县醋库桥东元至顺间巨室曹善诚建以祀子游辟讲堂设师弟子员而额之曰文学书院至正末毁于兵明宣德元年知县郭世南改建于儒学西巡抚周忱更其名曰学道寻又圮嘉靖时知县王杲改建虞山麓西北与墓近表曰南方精华瞿景淳记永嘉王公治常熟之二年乙丑政修民和百废具兴学宫之左有吴公祠公既展谒因叹曰嗟乎兹固先贤吴公之乡也国家方以文学造士今仅有祠而书院不立造士之制无乃缺诸且嵩阳岳麓类有书院矧兹为吴公之郷而独缺焉固有司之事也乃相地于邑治之西得废圃一区介两宪院间西枕山麓顾瞻则吴公之墓在焉公曰可矣乃白之按院温公温公极是之首发赎锾若干助其役公乃度基址计丈尺具材用卜日兴工其地南阻民居乃东辟为书院门门内稍虚其南为垣途北折为门表曰南方精华言南方学肇吴公也门内为池树以棹楔表曰洙泗渊源言吴公之道本洙泗也又进为学道堂揭示遗训俾士民知所兴也堂北为祠门中建祠宇旁翼以亭自非瞻礼门不轻启明有敬也堂之左右稍北则对立书楼稍南则对立号舍各蔽以墙出入有门升降有阶士之肄业其中而升堂问难者有过廊冀士或得霑时雨之教也既成以复温公且其图示余俾余记之余浅陋何能为役然余有感焉自吴公兴起斯文俾吾滨海之民皆获与知夫子之道弦诵之声与邹鲁并真有大造于学者吴公故有専祠然仅容俎豆而不足以聚生徒则崇教之道未备也今书院之立奉祀有祠讲道有堂藏书有楼肄业有舍规制宏敞真足以报吴公之德而慰吾人景行之思矣余独念今之以文学名者或有异于吴公也吴公之在孔门进退以礼深达先王制礼之微一时若曾子子夏咸推之试用于武城弦歌之风洋洋焉夫子至为莞尔而笑吴公之文学盖笃其实非徒饰空言者也若今之以文学名者徒饰空言为千禄之资耳无乃有异于吴公乎夫宗其道则思祀其人者吾人之情也传其学必思笃其实者吾人之分也世有豪杰之士必有不安于科举之习而以操履为重者矧至吴公之乡而依其门墙可徒浮华是竞以忝吴公乎是可以省矣不然吾邑固有学校岂不足以造士而司教化者必勤勤于书院之立哉是役也成于王公而温公实主之温公宪体振肃事之害财者虽小必革独善王公此役首助成之其表章名德风励人心可想见焉王公复济以精敏役兴而民不知劳事节而民不知费使千年旷典新于一旦盖均可书云万历三十四年知县耿橘重新之更名虞山书院构弦歌楼天启中魏珰毁之崇祯六年后裔言福言恂如请于知县杨鼎熙重建
  国朝康熙中粮道马逸姿修
  养贤书院在常熟县学明伦堂西
  国朝康熙四年督粮道参政卢綋海防同知鲁超特设
  讲学知县李璞捐建
  虞溪书院明弘治间知县计宗道建于常熟县阜成门外殿桥西以祀虞仲颜其堂曰让德
  松江府
  九峯书院初在府治西北宋时邑人卫谦建后赵骥以宋李纲生于华亭因祀纲于此明正德十一年同知侯自明奉提学张鳌山檄改建于谷阳门西
  西湖书院在府治西南元元贞元年知府张之翰建大德间里人邵天骥重建元统二年知府申秉礼重修迁姚氏义塾其中以便来学一时生徒甚盛至正中废后为西湖道院今不存明张鼐与当事兴复书院书自古王教之成也崇本而易其末导晦而复之明为之立学校义塾书院时告之以圣贤之路而兴起其仁义之心故夫书院之设群荐绅父老子弟而岁日月为之会迎四方之高贤达士登讲者之席质疑辨难以明其教习雍容登进主客揖让之仪以和其气穷性命精微推广天地万物以为国家之用故讲习熟而型摹立心性开而志气振其于民皆有赧然油然而不忍自甘于淫放者松泽国也地洳而人柔善下无有卓然强立肩道之重者则书院之兴起何可少哉今党庠之间群弟子而官师训之荐绅不入席也里社父老不与闻也远方之高贤达士未尝临而问也声偶帖括鄙俚之言薰人之心此人物之所以益下也愿明公设书院一路以讲习型摹之松之书院如九峯西湖皆可考顾九峯地嚣而不可复西湖之址一名各水沿西郭而南地莽芜而污邪洄曲群本耸植尚存环碧泳波之遗意此为一郡融结之地而闻旷无用同于栎社复而创之易为力也明公以理学名世建节南土而吾松僻壤一隅不获见德化之盛观礼乐道德之原是亦明公所恻隐也夫射之于广汉也一人焉树之招则众逐而善射出矣此树招者力也望洋而济见舣舟焉而人竞渡矣操舟者益于济也夫王教之成亦若此矣伏惟明公兴复书院广讲习敦摹式推广郡县荐绅之美意以慰父老子弟喁喁之望仁泽浃乎肌肤德教𦍤乎海隅明公之恩施与圣泽俱不朽风俗幸甚
  扶风书院在府治东百步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郡绅王广心许缵曾等建知府鲁超延教授陆在新开讲于此今为节妇祠
  仰高书院在上海县学南明正德时知县郑洛书建仰高祠以祀名宦乡贤后别作祠于学遂改为书院
  孔宅书院在青浦县北旧有孔子庙宋时因其地立书院以养士元初为寺僧所据至正时复还书院置山长主之里人章弼重修
  常州府
  道南书院在府朝京门内宋杨时尝监本州市易务因讲道焉绍兴初知府黄灏始立祠祀之寻毁于兵明正统间知府叶蓁即西山公馆塑公像与苏轼合祀名二贤祠正德十四年徙毘陵驿于朝京门外知府陈实即驿址建道南书院延给事毛宪讲学其中士子云集嘉靖间改为兵备道署延陵书院一在府城双桂坊季子祠西
  国朝康熙十年布政慕天颜知府骆锺麟就祠侧地建书院魏禧记常州为古延陵地吴季子所封邑故郡县季子遗庙最多旧志有延陵书院故址不可考盖其废而不兴者不知几百年矣岁辛亥郡太守骆公锺麟慨然以风教为己任有意兴复之而延陵裔孙武进诸生发祥鬻产以谋建造于是就郡城双桂里季子祠西偏之废址创复古延陵书院太守时与郡邑大夫士讲学其中未几太守以忧去而新太守纪公尧典复振兴其事讲习如旧时常州为古今人文之薮倡明道学者代有其人书院之设自南宋周伯忱先生至明孙文介张清惠凡四五建至于今废坠者数十年一旦得贤有司起而举之常之大夫士观感兴起彬彬乎道德之林矣书院凡为庑为堂为室若干区地广若干畞作于某岁月落成于某岁月发祥竭力经营之宜兴邵赞协图之禧来客兹土得交常之贤人君子而不以禧为不文命为记勒诸石禧固谢不获于是拜手而言曰昔孔圣以学之不讲为吾忧而兑之大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自宋之小人以伪学诬君子始有讲学之禁禧尝以为讲学之人有不尽出于君子者而攻讲学之人则断未有不出于小人自宋以来可见矣然汉唐之党祸君子与小人相攻也至雒蜀之党分而君子与君子相攻矣雒蜀之争是君子之讲学与君子之不讲学者相攻也至朱陆之党分近日程朱阳明之说异而君子之讲学与讲学者相攻矣呜呼不有君子其流弊抑又何所㡳也易曰殊途而同归为学者各有所得力之处要归于圣贤之道而已是故弊有所必救则殷周损益虽圣人之制可以改其未善理有所合则诸子百家之言未尝不可以发明圣人之经若执一自用是此非彼始以相长之义而成相胜之气以径路之殊成门户之异则已之偏私胶固与小人之怙势专利者其间不能以寸顾哓哓然曰吾讲圣人之学也是何异于之楚而北其辙哉吾知诸君子之必不出于是也夫正其身以率物虚心以受人将天下之忮求自消况一堂之上乎禧庸劣于讲学之堂不足以供粪除之役今因诸君子之请而妄述所闻于师友者以附记事之后是虽不能辞道听涂说之罪或庶几备曚瞍之箴颂云尔是为记一在江阴县顺化坊旧为公馆明成化间知县谢廷桂建嘉靖间知县李元阳重修设季子位以祀之聚学者肄业其中今废东林书院在金匮县城东宋阳时讲学处久圮明成化间邑人邵宝建书院于泰伯渎上以讲学王守仁记东林书院者宋杨龟山先生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沦于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以举子复聚徒讲学于其间先生既仕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用昭先生之迹而复龟山之旧先生则自述其废兴而以记属之某当是时辽阳高君文豸方来令兹邑闻其事谓表明贤人君子之迹以风励士习此吾有司之责而顾以勤诸生则谓之何爰笔其所备而亦遣人来请呜呼物之废兴厥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则龟山之学邑之人将必有传者岂遂沦于训诂词章而莫之挽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若华氏者相继修葺之纵其学未即大明其间必有溯流以穷源者亦何沦没废置之久又使某时有司若高君者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必不至于颓圮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室而荡为草莽之墟乎是三者皆宜书之以训后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上接孔孟而下启罗李晦庵统绪相承断无可疑先生乐易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谷之趋大川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宜莫能之然而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翰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求龟山之学信乎书院之复不为虚矣书院在泰伯渎之上东望梅村二十里而遥周泰伯之所从逃也方华氏之让地为县乡之人与其同门之士争相趋事若耻于后泰伯之遗风尚有存焉特世无若先生者以倡之耳是亦不可以无书久之又圯万历间邑人顾宪成复建于今地高攀龙继之天启五年为魏珰所毁
  国朝康熙中巡抚汤斌复营建巡抚宋荦成之熊赐履重修东林书院记东林宋儒杨龟山先生论学处也明神庙时梁溪顾泾阳高景逸二先生倡道东南遂因其旧址构为书院偕同志讲肄其中四方之士多归之于是东林之名满天下天启中魏珰煽虐大诛戮海内正人特指东林为党籍书院以毁及珰败有旨修复而多事之馀倾圮如故仅道南一祠颓然凉烟衰草间而已今
  天子隆重师儒崇奖道术近 特允言官请令直省营建书院为士子观摩地于是景逸先生之从孙节培集里中戚友申请于有司庀材鸠工广行购募越期月而落成讲堂学舍规制悉备诸生以时诵习不异曩时节培乃走书至金陵属余为文以纪其事夫学也者学为圣学为贤也讲也者讲明所以为圣为贤之理俾知所从事也因其迹以考其心岂非宇宙之常经人生之切务而君师天下者之所乐闻而亟许之者乎乃或者从而嫉恶之至设为厉禁焉呜呼此果何为者也粤自削迹伐木而后吾党之祸一见于宋绍圣再见于庆元嘉泰之间迨至前代熹宗之世而其祸弥烈矣虽然抚今追昔反而内求吾党亦当有分任其咎者盖小人之忌害君子也非必有深怨积恨誓不可并生于天地之间者也惟是平居立身制行殊途背驰不啻薰莸冰炭之不相入而所为君子其人者则又待之甚严绝之太过致若辈无地以自容又不幸吾党之声誉日隆交游日众一时标榜附和之子或未免名实垂违首尾衡决遂未足以服若辈之心而适予以可攻可议之衅此同文党锢之狱小人每悍然为之而略无所顾也然则讲学一事顾可以终废乎是盖有道矣方今泰运方亨宇内坛席之盛蒸蒸蔚起呜呼此诚斯道昌明之一大机会也则愿吾党有志之士以默识为真修以笃行为至教勿口舌轧击以矜能勿意见纷挐以长傲尊贤客众嘉善矜愚偕游于大道为公之世而绝无所为怙已凌人之弊开当世以雌黄之端此则国家化民移俗之至意而亦从古圣贤开物成务之
  极功也操斯卫也以往将讲学二字永为千古美谈东林名胜直与天壤并存可矣余生也晚尝从先世遗书与闻梁溪之绪论兹幸逢是役之竣也为之盱衡往事因著为反躬刻责之言以自勉励且为吾党劝也吾党亦有以许之否汤斌批请续祀道南呈词东林书院龟山先生讲学地故当时从祀皆其门人相传即忠定南轩象山慈湖之贤犹加厘正盖先儒之慎如此顾高诸先生皆兴复东林同堂讲习其祀于东林固宜天崇以后号东林者几遍天下其间直节清修力排阉䜿扶植纲常者皆可与顾高诸先生争烈然此可谓之东林党人而与书院无与也若尽举当年号东林君子者而入之恐道南俎豆无地可容而其间或有名实不相副者亦无辞以拒之矣为今日计当仿前人厘正忠定诸先生遗意而为之亦绍述前贤之一端也且游此地者要当讲求龟山端文忠宪之学想见当日林下寂寞真修默证而不必于诸先生之应入应出纷纷聚讼以启门户之争可也仰县抄送书院仍具文报查缴
  二泉书院在无锡惠山寺右明正德间邵宝建有野桥云阶海天亭点易台超然堂
  国朝顺治间按察使蔡献臣提学张能鳞先后捐赀修
  
  东坡书院在宜兴县蜀山明弘治间建后圮
  国朝康熙三十七年道士蒋普葺而新之
  明道书院在宜兴县城东隅周孝侯墓左明万历间太仆史孟麟讲学其地知县喻致知倡建书院为士绅讲习之所巡抚周孔教题曰明道名贤学士云集与东林相辉映后圮
  澄江书院在江阴县布政坊巷西南元至正中里人蔡以忠以别业立义塾事闻于上赐额曰澄江书院设山长其讲会之所曰德义堂后圮其遗址今为关壮缪祠
  马洲书院在靖江县南门外明知县陈函辉建集诸生会课于中
  镇江府
  淮海书院初在北固山凤凰池宋淳熙中太常少卿龚基先创建宋理宗御书四字赐为额元至元中为甘露寺所并元贞元年教授黄一龙重建于儒林里明初并入县学崇祯十四年知府郑一岳创建于故址改名香山书院
  国朝顺治五年知府赵士冕增修楼舍更其名曰三山
  书院十一年以后改为驻镇军府
  清风书院在丹徒县寿邱山宋范仲淹读书处明正德十五年知县李东即其地建书院今圮杏坛书院在丹徒县寿邱山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张晋创建缭垣植杏数百株使
  诸生居之后圮
  茅山书院在金坛县茅山宋天圣中侯仲逸创建教授生徒知府事王随奏给田三顷充书院用后为崇禧观所并端平中再建于三角山寻圮淳祐中郡守王埜复之未几又圮咸淳七年更建于顾龙山今改为圆通庵
  淮安府
  仰止书院在府城东南名臣祠内明正德十一年提学张鳌山建
  忠孝书院在府城东门外旧为尼寺明正德十四年巡按成英毁之建书院以祀宋徐绩陆秀夫设六馆以肄多士
  志道书院在府学南明万历中推官曹于汴建正学书院在盐城县治北明嘉靖十七年县丞胡鳌创建有文会堂燕居堂歌鹿堂东西号舍后为参将府
  崇正书院在清河县明隆庆五年知县张性诚以如意庵改建书院立号舍二十间置斋长二人领袖诸生中有讲堂买地为园以资膏火天启间圮临川书院在清河县渔沟镇距县四十里
  国朝康熙三十二年知县管钜以渔沟士民辐凑子弟多向学思造就之乃建书院令就学焉
  扬州府
  甘泉书院在府东门外天宁寺东明嘉靖间湛若水过扬讲学于此后御史朱廷立知府易瓒为建书院御史闻人铨徐九皋知府侯秩增修
  资政书院在府治东隅明成化间知府王恕建以教郡邑学弟子弘治间知府冯忠重修今圮维扬书院在府西门内仰止坊明嘉靖间盐使雷应龙建万历间盐使彭端吾修崇祯间盐使杨某重葺令师儒讲肄其中
  安定书院一在江都县治东南三元坊
  国朝康熙元年盐使胡文学建以祀宋儒胡瑗一在泰州治东提举陈垓创于方洲泰山之间以祀胡瑗岁久废成化间提学陈选塑像儒学中娄谦迁于小西湖上弘治五年泮官方岳移今地有祀堂三间经义治事二斋嘉靖间知府王臣重建
  徐州府
  彭东书院在府城东北隅明嘉靖二十五年副使王梴建为诸生讲读之所今圮
  彭西书院在府城西南隅即旧武学明嘉靖六年副使赵春建为武生居业之所二十五年副使王梴复拓之改为彭西书院今圮
  养正书院在府吕梁分司之南明嘉靖三十五年主事王应时因旧社仓拓之为书院有育德堂左右翼书屋后为居学轩徐邳之士咸肄业于此今圮
  龙峯书院在砀山县明万历元年知县王廷卿创建为诸生居业地有天语亭瑞麦亭
  凌云书院在宿迁县治南明万历三年知县喻文伟建中为明德堂后为静思轩左右日新时习二斋集诸生会文其中
  桂林书院在睢宁县治后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刘如宴作义学于城隍庙西监生王讷捐今地建书院为课士之所而以义学地立院
  太仓州
  明德书院在嘉定县学宫左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韩浚建置田三百亩天启四年毁为劝农公署崇祯初复改书院今圮
  安庆府
  安庆府书院在府儒学内自 文庙明伦堂以东皆其地也
  国朝顺治九年操抚李日芃创建颜曰培原书院康熙十年巡抚靳辅命知府姚琅兴复书院命教授庄名弼课士其中靳辅记书院之设何昉乎盖不忘乎洙泗之意而宗仰之不衰也然历稽往牒创不一其人建不一其地于以一道同风扶进学业非不有赖而豫章为最著盖文成事业在天壤文章本理学而最有功于道统者则莫如提倡良知二字夫知或由于生或由于困或由于学而其终则归功于格致乃格物一篇已失其传而所补之章先儒犹有彻上彻下之论则继夫子而言知者诚莫如子舆氏之言良知为最当矣虽然大学一书言诚言正言明德中庸一书言率性言尽性言择善非皆求知之良乎非皆同功而一贯乎何以子舆氏独尊良知而文成公独提倡之也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命之之为性率之之谓道所以道原于天知本于性试向庸人而语之曰某也若何忠某也若何孝则闻者必征于色发于声而喜其为忠臣孝子也又语之曰某也若何不忠某也若何不孝则闻者又必征于色发于声而怒其不忠不孝也夫闻忠孝而喜闻不忠不孝而怒皆知也皆知之最良者也其意亦莫不诚也其心亦莫不正也则其德亦莫不明也其善亦莫不至也推此知而一贯无不贯也推此知而家国天下亦莫不齐治平也古人云不忘君谓之大臣不忘世不忘道谓之大儒亦皆谓知之不容已也昔刘元臣登进士不即就选乃受学于司马温公后乃得存诚之道所谓物物各具一实理人人各具一实心者即此良知是也惟实固良惟良必实耳皖城东旧有书院是操府李君培原所起也凡讲堂斋舍门庑号房规制亦宏整乃沿习既久旷废不振予自下车以来每恐不能体
  朝廷兴贤育才之意爰于簿书之暇召集生徒月有课日有讲告之七郡三州亦莫不举行亦既骎骎乎文会辅仁矣然衡文之际每励师儒以伦常之道切实之义而推原于诚意正心以引发其良知爰更著其说以示多士则虽谓广其说于天下而独先伸其说于所及也亦何不可是为记二十年巡抚徐国相二十三年巡抚薛柱斗先后增修集郡邑生讲学四十八年巡抚叶九思重修改曰修永书院雍正七年知府徐士林重修礼让堂及东首斋舍九间复集诸生肄业十年奉
  旨建立书院大加葺治前建碑亭中为礼让堂左右增置
  号舍
  赐帑金一千两置腴田一百一十一亩益以历任抚按捐置各属学田共计三十五顷六十亩零额租谷麦一千七百一十五石零额银三百四十八两零悉归书院为膏火资又知府徐士林于升任时捐银六十两怀宁县李元祥为置民田额租谷一十一石地课一两六钱并佐书院膏火徐本记钦惟我
  皇上继天立极文德诞敷声教暨讫无远弗届癸丑春敕天下省会于学校外建立书院为兴贤育才地各赐帑千金又念士子敬业乐群膏火之资不继命督抚筹画支给
  睿虑周详湛恩汪⿰氵⿱山⿵戌小 -- 𣿄海内德造之选闻风慕义争自濯磨甚盛典也本奉命来抚上江恭承谕旨檄安藩发帑金如数饬皖守怀令购置附郭膏腴田一百一十一亩即以怀令掌其租赋资书院诸生膏火熏之久远皖城旧有书院在府泮之左面江流枕龙岳实据一城之胜于是亲为相度形势门庑斋堂深广爽垲因年远倾废鸠工葺治栋宇较斵垣墉涂茨堂左右各七楹为号舍东西各九楹为六斋又于堂东隙地増改号舍数十间宽敞可容百馀人按皖江历任抚按尝捐置各属学田共计三十五顷六十亩有竒额租谷麦一千七百十五石有竒额银三百四十八两有竒向虽为赈恤贫士之需而实饱吏胥之腹本莅任后毕力清釐杜其溢滥赈恤贫士之外馀俱饬贮郡库修葺书院治办器具皆取给焉岁之所入自雍正十一年始悉归书院以佐膏火之不足 奏入 报可爰卜吉洒埽延名师择各属有志行之士充入之相与讲明实学以上荅圣天子兴行礼让棫朴作人之雅化焉自昔书院之制以石鼓岳麓白鹿睢阳四者为盛盖当时庠序之教未修士因择地为群居讲习之所朝廷略一崇奖之而已今天下学校之盛敦厉名实礼陶乐淑犹荷
  殊恩加意于此为之养其德性闲其身心恤其口体日用吾知风气之隆人才之盛必有极乎前古之所未有者矣敬刻石恭纪圣恩并叙田亩院宇之制物料工价之由俾后之有事于斯土者永以为则云
  青阳书院在怀宁县余忠宣庙内祀元余阙以阙战守之暇即率诸生讲性命之学战士擐甲以听故建今庙犹存
  二良书院在府治东明嘉靖时知府胡缵宗以汉文翁朱邑皆有功于皖创书院以祀之使诸生读书其中今圮
  近思书院在府治北明知府胡缵宗建奉周程张朱五子使有志性理之学者肄习其中中为聚奎堂前为主敬堂旁有书舍崇祯间巡按田惟嘉檄府重修即今北察院
  龙山书院在府治北明嘉靖三十二年知府李逊即社学旧址建有正义堂正德修业堂退省堂左右号舍学舍今圮
  山谷书院在怀宁县儒学前明知府胡缵宗撤佑圣观之西僧庵为之后毁于兵
  国朝顺治九年山谷后裔推官黄敬玑重建诸生亦有
  诵习其中者
  桐溪书院在桐城县西北隅明嘉靖间知府胡缵宗知县沈教移灵泉寺于西以其地建书院祀周程张朱五子使诸生有志学道者知所观法后知县邝涛易太霞宫为书院今因钱尚书葬其处邑人呼为钱家书院
  皖山书院在潜山县舒王台上即天宁寺地明嘉靖间知府胡缵宗以程朱二夫子皆尝至潜游酢黄干皆有治绩于潜遂撤寺建书院以祀程朱以游黄配今复为寺
  来仙书院在望江县东门外
  国朝康熙十九年知县陈柿祚建二十二年知县伊𪩘
  重葺捐俸置田以供寒士之就学者
  徽州府
  紫阳书院在府城外紫阳山麓自宋淳祐六年郡守韩补始建于城南门外理宗赐额曰紫阳书院元至元间迁于南门内之江东道院改道院为书院延祐二年又迁于南门外故址之左后毁于兵明洪武初邑人重建于歙县学右成弘正嘉间知府王勤彭泽熊桂知县林腾蛟戴东旻先后修葺然历年久仅存朱子像而已而紫阳山麓之书院则正德时知府张芹创建嘉靖间知府何东序修葺集七学之士讲读其中汪道昆记郡中特建紫阳书院事徽国文公其地屡迁逓有兴废其一在县儒学之右文公裳衣在焉建自国初西向成化庚子郡丞张公改而南向靣紫阳山正德壬申郡守熊公迁废寺以都形胜增置堂庑斋舍凡若干楹为台为池莫不备具乃简七校之士讲业其中一时人文益斌斌矣岁久就圮迄今垂五十年嘉靖丙寅县大夫林公由进士领县事始谒祠下周视而叹曰元立闽人也闽之俎豆文公者至盛矣此文公父母之国而祠事不治谓有司何乃鸠工程材葺其旧者咸若更始复度台前馀地增置讲堂堂外为垣树桃李若竹箭垣之南为亭奉世宗皇帝敬一箴堂之东为门揭宋理宗赐额其兴事自十一月至于正月其财用出公帑若干缗工不告劳民不知役都人莫不欣欣焉喜也县文学徐君耒告成事属道昆勒石纪之在令甲有司主属庙祀先师博士诸生咸在学舍法久寖废学舍旷而不居当事则又崇祀其乡先生为之尸祝而诱之进鲁人之陟岱必先东山吴人之陟沧溟必先震泽其观法也近则其用力也专且国之养贤犹农之树稼一夫而受十亩岁入几何第令程工而相土之宜其获过当乃令养士日广视畴昔且仆倍之使必程督而后行日不暇给及既释业而仕缓急将有赖马卒然试之所养或非所用何以故失养故也教之必因其材居之必择其地善养者慎诸文公以经术明圣人之道若揭日月而行世儒斤斤犹或求多于训诂要以笃行君子较然与古为徒故其遗书至今诵之弗绝当世以经术论士舍文公奚适哉使徒挟经术为取士之资直优孟之抵掌耳尚安事养必也躬行为本出入不倍所闻是则文公之徒也都人士后文公而兴观法不远即有事于海岱夫非东山震泽之类与今天子改元士蒸蒸向用视文公尼于有宋何论迳庭都人士资适逢时顾自养何如耳语曰良田无晩岁膏泽多丰年此县大夫意也道昆不佞敬为都人士申之
  国朝顺治间知府祖建衡重修康煕九年知府曹鼎望
  集诸生讲学于此至今称盛
  斗山书院在府治东斗山之颠明湛若水曾讲学于此嘉靖十年知府冯世雍葺为精舍万历间改为书院
  国朝顺治间毁康熙九年知府曹鼎望重建
  师山书院在府城西十里元郑玉构精舍于师山有三乐堂极高明轩著春秋阙疑于其中后人因之为书院
  南山书院在歙县岩镇南山之麓明嘉靖中乌程姚舜牧寓山中著书学者从之因创书院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里人于故址重建每岁三月聚此
  讲学
  还古书院在休宁县万安山依山叠石而成明万历十年知县祝世禄始建给事中邵庶成之天启间魏珰尽毁天下书院崇祯初复故
  国朝顺治十年邑人赵吉士捐赀重修集士子讲学于此康熙中知县廖腾煃复兴之祀朱子其中瞻云书院在休宁县城内旧曰海阳书院今为讲学所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廖腾煃重修
  晦庵书院在婺源县元至元二十四年知州汪元圭创书院于文庙侧额曰晦庵延祐初灾后至元间再建于县学之东北至正兵毁明嘉靖九年知县曾忭改建于县治后山上更名曰紫阳书院后知县郑国宾张槚相继置田为讲学会文之费万历间知县冯时来重修监生程亨嘉输助今圯明经书院在婺源县考川元至大间里人胡淀建知州黄惟中聘胡炳文主教事请于朝赐额置山长一员至正时毁于兵明成化间重建后圮万历间重建
  阆山书院在婺源县阆山元至正间行枢密院判汪同建聘赵汸为师以教乡之俊秀者今圮东山书院在祁门县睂山明正德末知府留志淑因东岳庙基为书院以祀朱子集诸生讲肄后灾嘉靖间知县陈光华重建更名曰环谷书院后知县尤烈修而广之
  碧阳书院在黟县治南旧儒学基明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谢廷杰捐俸建以地在碧山之阳故名崇祯间重建
  宁国府
  志学书院在府治北景德寺后明嘉靖四十三年提学耿定向知府罗汝芳建有会讲堂左右号舍四十楹书院西为宛陵精舍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姜台建
  待学书院在府治文昌台右明万历十七年知府廖恒吉知县陈公相建二十六年知县尹三聘重修改为正学书院崇祯间知府徐大仪倡募重修
  国朝康熙十七年训导姚士重修葺
  鳯山书院一名明德书院在宁国县学射圃前明正德中知县王时正建嘉靖万历间知县胡子亚徐一槚重修后圮
  国朝康熙十六年知县马光重建于西津桥东浒制度轩敞设理学先儒位置田为学者膏火之资后知县陈主策增置田助之
  文峯书院在太平县治南明嘉靖中知县邱振省开福寺建后知县刘元凯重修更名天都书院后圮万历五年知县张廷榜重建后改为公馆知县潘应化复之明末复圮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陈善政重建后为讲堂前为凌云
  
  籍山书院在南陵县治东北因山为石台明知县沈尧中建
  国朝康熙八年知县屈升瀛重修
  池州府
  齐山书院在府城南五里元时设山长主教事宣城贡尚书师泰尝为之后圮
  绣春书院在府齐山宋状元华岳读书处明状元黄观筑翠微精舍正德十年知府何绍正即故址建书院有聚奎堂置田其中后同知任柱复置田益之万历初移建阳春岭下三十三年知县罗宪凯复移建旧址今圮
  储材书院在府城西北城隍庙前明嘉靖二十年知府曾仲魁建五经书院隆庆间知府尹士龙改为实学书院万历十六年知府姚士观易今名后圮
  池阳书院在府学宫西南本常平仓址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府喻成龙建集六邑诸生肄业其中置田七百馀亩以为供膳讲诵极盛今为宪使往来驻节之地矣喻成龙记天下之所以弘道化美风俗立功名乘风泽者惟此人才而已矣而储才先于养士养士先于勤学载考礼官天子辟雍诸侯泽宫以云学也下及乡遂以三士三大夫卿主之而书院之设所以与辟雍泽宫六卿六遂相为赞治者也百年以来鲜有修举予为慨然思所以储才养士以开一代之隆以豫国家之用则书院其始地也历稽往牒自汉集诸生于白虎观讲五经同异郑元马融及隋王通皆广集生徒共相授受然书院之名未立也名之立自唐始开元初建丽正书院以张说为使代宗作蓬莱殿舍以李泌为使宪宗创石鼓待四方学者以李宽为使南唐昇元则岳麓有建也太平兴国则鹿洞有建也嵩阳鹤山奏置院长建安丽泽掌以布衣而大元之太极天历之横渠隆庆天启之灵济首善又班班可数也于是鸿儒尉兴大业𩙪起猗云盛矣予绾组池阳有兴教育才之任簿书之暇率寮采进耆硕访八桂翠微遗址湫隘曲侧不足当甲观酉山之选嗣于学宫西南有连厫旧基其地高广轩豁登而望之远岫平临清江环溯烟云竹树触目琳琅陟𪩘降原于兹为胜爰剔榛莽畚砂砾测景植圭绘图釐册而后鸠工庀材焉经始于辛酉七月之初竣于壬戌春王之吉缭垣百堵丹雘千楹颜于门曰池阳书院志地也堂曰经治志业也曰敬学志学也东西序列匝庑周廊庖廪膏薪充庾盈室既次第就裁区画纎当因采购鸿文搜罗秘笈圣经国史诸子百家凡数千卷刊石纪编贮备观览徴郡学及六邑诸生升其孝秀英敏者读书其中而以郡邑学博主之相与修业砥行为国羽仪庶几师礼官遗意而于前贤讵不望古遥集也哉若云文翁之倡化茂叔之讲学以俟君子余方逊谢告不敏也是为记
  阳明书院在青阳县九华山化城寺右明嘉靖初知县祝增建以祀王守仁后改为祠
  陵阳书院在石埭县治西明毕似范讲学其中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姚子庄重修今圮
  太平府
  天门书院旧在太平府大信镇宋淳祐六年守臣陈垲建为淮士流寓者肄业之所置田以养之九年吴渊奏请赐额理宗亲书天门书院以近天门山故名后马光祖牟子才江万里相继修葺增濓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南轩东莱七贤祠元时渐废至明遗址为镇人所并万历二十二年知府顾汝学移建于城内青山书院之故基而拓之有孚化堂书舍五十六楹明末圮
  采石书院在府城北二十里采石镇元至元十四年宣慰使张弘范创建泰定间郡守贾焕山长杨伋重建堂斋门亭庖库至正间廉访使崔敬增修置田明宣德三年知府徐敬重修天启间置采石兵营以书院为江防行署后同知梁斗辉复改为振采书院
  翠螺书院在府治太白楼后虞公祠侧
  国朝雍正六年知府李暲新建置田以给学者
  丹阳书院在府东南八十里黄池镇宋景定五年贡士刘某建郡守朱禩孙闻于朝赐额丹阳书院从汉郡名也元至大中宪使卢挚人匠提举陈童置田六百亩以养多士吴澄书院养士记黄池镇有书院旧矣自宋景定甲子贡士刘君肇建郡守诸公以闻朝赐丹阳书院名额拨僧寺没官之田二顷给其食厥后僧复取之书院遂无以养士至大戊申宪使卢公议割天门书院之有馀以补不足令既出会公去不果如令人匠提举陈侯分司黄池暇日与群士游习知书院始末慨然兴怀移檄儒司儒司上之省省下之郡郡太守主之力竟如宪抚初议俾天门书院归田于丹阳以亩计凡四百侯犹以为未足以赡乃劝士之有田者数十家暨官之好义一二人各出力以助或十亩或五亩有八亩七亩者有四亩三亩二亩者积少而多所得之田以亩计凡二百噫丹阳书院之创垂五十年而教养之阙馀十年今一旦有田六百亩卢公开其始成侯成其终卢公勉励学校固其职也陈侯典治丝设色之工而用心儒教有出于职分之外者尸祝越尊俎而治庖可乎唐风之诗曰职思其居又曰职思其外夫居者其分也外者其馀也唐风思之远者也于职既尽其分而兼及其馀所思可谓远也已陈侯有马侯所劝率隶匠籍者五之一隶儒籍者十之八此岂以气势利害动而使从哉能得其心悦而乐助盖有以也非才之优识之定其孰能感人如是田之疆亩名数久则湮群士请勒诸石而陈侯之功尤不可泯春秋常祀不书侯此举非常也宜得书若夫士既有以养必知所以学是不待余言也侯名童单州人明天顺间改为公馆
  同仁书院在繁昌旧县距今县治四十里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吴缜重建门廊堂寝二十三楹今圯
  庐州府
  孝肃书院在府城南濠内香花墩明弘治间知府宋鉴建以祀宋包拯嘉靖中御史杨瞻重修于南岸建屋数楹以居其子孙焉
  龙眠书院在舒城县治东舒王祠西即宋李公麟龙眠山庄故址元至顺中知县爕理溥化建集师生为肄业之地元揭傒斯记治民之道使民知礼义而已使民知礼义先示其所尚而已民知所尚则知所向方哉庐州舒城长爕理溥化用湖广举首取泰定四年第得兹邑首理学政咸用其学以教导民民始益知人之所以为贵儒之所以为重而复知所以养生而送死居二年曰民其可教矣乎如是又治地邑东得李公伯时龙眠山庄故基于东禅寺舒王祠西尝没于寺者据山川之会想昔贤之游处乃会其禄入募工度功作书院以事先圣先师以为出治立教之本不逾时而成凡殿堂门庑斋舍庖库及李公之祠为屋三十有六楹以其靣对龙眠之山端严竒峻能出云雨膏泽天下榜之曰龙眠书院且示不忘李公之故而邑贤者范鳯瑞割田二百亩以供祭养既告成于庙遂立之师进诸生而教之凡民有来观者必劝之以学是时上既拨乱集大命兵革未息鐖疫未复郡县长吏能以荒政自任且不足遑知礼义之教也而舒城劝分则出粟之家惟恐后民之强暴子弟一有弗若则父兄长老切责诟怒惟恐见绝于长吏休休焉日以兴学为事舒之民卒无一人携离转徙者长吏岂独贤民得其所以生者也舒著于春秋故山有春秋之山水有舒水始入于随后并于楚其民勇而好义非独舒为然楚之城皆然故楚常为强国最后宋室南迁赖其民蔽遮江淮几二百年然当时学校之教郁而不施仁义之政厄而不行养生者不得尽其欢丧死者不得究其礼此非上之过长吏之责也今吾君既畀尔以贤长吏一以诗书礼义觉尔民民亦知所尚乎若曰升其堂陈其器设其牲齐而行其典礼如是而已此事圣人之疏节也非作书院意也舒之人尚其朂哉李公讳公麟邑人博学好古举进士历删定及检法官未老致仕苏文忠黄文节二公尝过其山庄故合祀于堂之北是役也建始于天历三年之春而讫于改元至顺县学之明伦堂亦其所建也是岁冬十月朔记
  正学书院在合肥县学西明嘉靖间督学耿定向建敬一广居大成三堂志伊学颜二轩又名庐阳书院今圮
  青阳书院在合肥县东六十里巢县之上因山为名元余阙读书处
  水濓书院在庐江县南门外明嘉靖三十年知县何汝璋教谕周以鲁因池构亭缭垣筑室聚徒讲习其中今圮
  毛公书院在庐江县东北七十里明嘉靖五年知县周良会即汉毛义读书处故址建以教乡之俊秀者今圯
  杨林书院在庐江县白湖之东七十里明嘉靖三十四年邑绅朱绂建聚族党读书其中朔望伏腊乡约正副等宣读上谕申明乡约
  凤阳府
  西山书院在临淮县曲阳门外明嘉靖十三年知县谢廷举奉巡按张惟恕创建三十年知县何立重修今无存
  凤临书院在临淮县西关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县王纮建捐俸延师课士初名启蒙书院政馀即亲临提诲学者讲为已切实功夫谕以正衣冠尊瞻视二语言简旨深人人可以自力闻风者自远而至悉资之膏火改曰凤临书院至今弦诵不辍
  文昌书院在怀远县西荆山之麓明嘉靖十三年建后废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邑人李佺等重建雍正元年知县唐暄加修每月朔望率诸生讲学课艺其中兴学书院在虹县治东南隅
  国朝康熙初知县龚起翚建十六年知县彭翼宸建文昌阁于后其前为星聚堂朔望集诸生课业循礼书院在寿州治东北明署学正黄竒士建今改为梓潼观
  颍州府
  西湖书院在府西湖之南宋欧阳修守颍乐其风土及致仕归颍筑室于此明嘉靖十四年兵备李宗枢判官吕景蒙即遗址建后兵备陈洙孔天映继成之中为四贤堂祀晏欧吕苏四公前为露台后为梧月柳风堂最后面湖为胜绝亭今圮于河滁州
  南谯书院在全椒县东南二里明嘉靖中给事戚贤建聚徒讲学今圮
  景濓书院在来安县南门外明太仆周海门倡明理学士翕然宗之万历十六年知县周之冕因建书院集诸生讲习其中
  和州
  峩𡼴书院在和州城西南隅峩𡼴墩旧为清风楼宋元祐中改为连云观明知州王⿱氶巴 -- 卺改建峩𡼴书院以为生儒讲学之所嘉靖元年同知薛祖学改为烈女祠十六年州判王朝用迁烈女祠于城南重建书院
  环峯书院在含山县学宫东
  国朝康熙十四年巡抚靳辅檄各郡县立书院为讲肄之所知县刘祚全始建此讲堂书舍规模弘敞十六年署县事通判黄际会于书院之右复设义学为塾师教读馆
  广德州
  复初书院在州文庙西北旧为元妙观明嘉靖四年判官邹守益徙观于东郊即其址建书院以训多士上为尊经阁下为明善堂东西翼号舍各十一楹置田三百亩以供学者万历间知州方沆陆长庚段猷显李得中相继修葺今圮
  茅茹书院在州学明伦堂东
  国朝康熙五年里人公建置田以为会课之费
  六安州
  龙津书院在州城武定门外一里旧为龙王庙明嘉靖六年知州欧阳德改建为格致书院后同知林华率诸生讲习其中建廓然台远望数十里前为讲堂左右列号舍扁曰龙津书院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知州张璨访遗址重葺
  泗州
  泗水书院在州城内
  国朝顺治十年知州宋德芳建后守备陈某借为官廨康熙十二年知州李德耀别立营房而复之后为义塾今湮
  崇圣书院在盱眙县第一山昔孔安国为临淮守创立书院有 先圣燕居殿今玻瓈泉即其遗址始兴书院在天长县治东明成化五年知县易居仁建后为社学又改为公馆
  同人书院在天长县朱孝子祠东明邑人王心与门人吴恕等建以讲读后圮
  国朝顺治初知县李毓秀又于县学西建之楼房厅堂
  园圃毕备今亦渐圮













  江南通志卷九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一
  学校志
  试院
  贡院在江宁府城县学之东明景泰间建中有楼曰明远堂曰至公左右为监临提调院列以腾录对读供给诸所堂前为东西文场号房堂后有池架桥于上曰飞虹桥之北有门后有堂七间中三间为衡鉴堂左右各二间为主考官燕室左右掖皆有屋为五经同考官所居前有写榜刻刷内厨诸所隆庆间都御史盛汝谦购隙地缭以土垣四围巡警外设公馆及群舍以备供馔吴节重修碑记贡举有院内外通制也南京应天府为天下贡院首其制度亦为四方所取法自设科以来其地凡四易洪武初以北城演武场为之永乐中移于郡学文墀正统间复徙武学之讲堂后士多地隘非辟庑毁垣不足容景泰初府尹马谅将修述职之典于朝乃进耆宿而咨之咸曰秦淮之阳有地廓如前武臣没入废宅也鞠为氓隶之圃久矣若葺而理之可办也公曰诺即具疏以闻诏礼部勘覆如其言遂与府丞陈宜首任经费而寮采之良亦各捐俸为助鸠工市材募力启土尽撤其旧而新之中为至公堂监临侍御与知贡举官居之左右夹室则封检对誊之所也后为内帘寝室翰林正考主之东西有厢则同考师儒校雠之处也堂之前地平而势整甲乙相向可为席三千有竒所以待士也由南而入则重门萦纡䕶之以棘所以防搜检而严更仆也与凡庖湢之房饩廪之库亦有位次而仆物之需几案之用又皆因时而为之者也工毕适岁癸酉大比届期合成均与畿甸之士奉试如式比辙棘而得人加多乃相与列宴于新堂之上时鹿鸣兴歌笾豆有践流观焕彩文物交并京闱科贡之盛于斯为备矣天顺改元恭逢圣君莅祚首降恩诏切于求贤于是京府长寮以为文运方隆乎昔而是院更新宜有所记乃具始末来徴文将刻诸石窃惟进士之科始于成周盛于汉唐宋而最盛于明盖士君子入仕之显阶至公之通道也然仪必当物礼不虚隆故敷纳之训式燕之雅具于经而宾兴之典计偕之令又于礼制有足征焉然此皆上之所以待士也若夫功业相尚以致君泽民为心掀揭天地而宣昭古今则又在乎士耳不然则贤能之书奚以表见于当世耶节忝斯文尝执笔于此不敢以菲薄辞谨述具造之由以彰昭代人文之盛美尹丞缔构之功兼以谂夫豪杰之士各勉魁擢于后日云
  国朝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捐资增设号舍十年署总督尹继善又捐修堂帘广增号舍规制甚备江宁府试院一在府城大功坊南明嘉靖间御史卢焕建万历间圮御史陈贞复建
  国朝顺治间为民居所侵康熙五十二年巡抚张伯行重建都司章秉法董其事规模闳整张伯行记省会旧有学使者试士之所在都使司廨东顺治庚子后始废康熙甲戍乙亥间有议复者乃中止焉越十馀年太学生左史辈倡复之辄又止予以监临癸巳科试事诸生张元等请复于予四月工兴明年五月竣士皆以试于会城为宜乃记之曰事难成而易毁也茍非其人之贤且才能力持之不可动揺乌能转毁而为成哉当是时制军长白赫公韪之则其德于十四郡之士也甚大予因檄会稽章公秉法太守平阳卫君洪相与力行毋惑其檄章君从人望也章君于是集其乡先生及三庠弟子员之任事者与夫富商大贾之由成均而来系籍者注名有簿捐金有条而闽海之降将子弟久于其地弗能迁也资而遣之辟地鸠工材甓具而斧斤施始则巍然而堂成再则邃然而室成其楼宇则翚而俯其左右个则翼而承主有息而宾以宁舆儓胥书之所憩厨井之所炊汲厩厕无缺堂之前则试士东场也坐人以八百计西亦如之其高下之坐具亦如其人之数他琼屑者又皆与焉缭以周垣表以棹楔中则冠以大扉二加阑楯而䕶之所谓锁厅而试者也夫古者士习于学宫自诗书六艺至于论治论狱出兵授捷之材皆取于此故人才真而弦歌弗辍后世为士者又徒雕琢于文辞以自见势不得不广其地以试其材然
  国家大体必于会城为宜者诚有见于地之不可易而君子亟亟储材之意斯为至也若其往试句曲疲于舟车徒步以漂溺寒饿为忧其小者也一在句容县治东南旧书院址始督学驻省城诸生就试明万历二十三年督学陈某即其地建试院四十年督学熊廷弼复因旧基重建后学使岁试每驻节焉雍正十二年总督赵弘恩议令岁科两试俱驻江宁多士便之苏州府试院在昆山县治东南荐严寺左故范石湖书院明宣德间知县罗永年建为巡抚行台后为督学校士之署
  国朝顺治初废十五年提学佥事张能麟重建太仓州旧属苏州府科岁试皆赴昆山今仍其旧张能鳞记江南学使者年来更易不常自绣衣持衡则东西院并既而差复未几又以金马代花骢近侍史臣文雅权衡并隆一时宜其安且久也乃谏臣以各省例议归宪司
  上可其奏选于六曹余谬膺简命承乏兹役窃念六郡为㝢内人文最端本澄源移风易俗余责也而考经订艺多士其环听焉何可无设棘地淮扬则署海陵常镇则署澄江苏松则署鹿城由来旧矣鹿城之址在东南隅㢲位兴文育才文笔峯实锺其灵慨自兵燹而后一望荒烟茂草每当岁科校士或远调江上或权宜郡学十馀载来无复知有崑之试署者予下车廉得其详力
  以建复为已任躬履其所经画规模左右为僧俗所侵者悉辟之石坊辕门班房鼓亭俱如制大门仪门各五楹仪门外土地祠三间并祀范公示不忘本也府县厅三间执簿呼名以恤劳也大堂五楹前后轩敞高亮川堂聨络后堂亦以五楹建东侧小屋八间为胥吏书写地向后则自公门所以别内外也门内则公衙明三暗五明者为衡鉴堂暗者为息偃地也两侧小构数椽亦可以休从者最后为旭升楼九楹正五旁四环抱桶然楼东尚有馀地为小斋五间种植竹木可以节劳小憩也楼后围墙旧有荷花亭尚可扩充以俟后之君子经尽甫毕适徐君邦俊来视邑事亟属之暨命邑广文王君鲲化张君希哲乃陶乃甓乃匠乃石拮据综理自丁酉初夏经始孟秋告成士民来观者曽不意其神速至此也嗟乎天下事莫不难于虑始兹幸始而终矣校士有地诸士可无远渉之艰郡宫墙亦永无蹂躏之迹惜寒士而妥圣灵此非不亟之经营也徐侯辈请记于余遂授之简松江府试院在府治东大街旧察院署始松士岁试赴昆山科试赴江阴跋渉多费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郡人莫之攻捐资倡买察院后顾氏宅拓而大之诸生捐助创建试院提学张泰交始按临校士于此
  常州府试院在江阴县大街虹桥东宋元间为澄江驿明初吴良镇江阴居此万历四十三年学使按部校士拓为督学察院
  国朝因之其规制闳敞为江南学使驻札衙门向岁试常镇二府科试苏松常镇四府皆在此后各府俱建造试院科岁试惟本府生童今下江学使仍驻札于此
  镇江府试院在金坛县治南镇江向无试院府属生童毎科岁俱就试江阴
  国朝雍正八年金坛丹阳二邑诸生倡捐建立试院于
  坛邑提学张廷璐始按临考试
  淮安府试院在府治南府学之西即中察院署
  国朝顺治中改为试院其考场向沿席棚雍正二年知府祖秉圭山阳知县罗珮教授蒋文元等易以瓦厂海邳二州向皆附考陞直隶州后亦然十一年以邳州属徐州府科岁试改赴徐州
  扬州府试院在泰州治东明时本凤抚军使院万历间巡抚李三才拓大之
  国朝康熙中改为试院以其地当十属之中故学使按扬必驻于此四十五年知府左必蕃重修宫梦仁记今之试院昔鳯抚军使院也抚使者移撤不常后遂为校士之所毎学使者按扬必莅兹焉盖以地当十邑之中道里均而往来便也然传舍视之有司不暇顾问而典守者因縁作奸风雨之飘䬙城社之狐鼠日甚一日及此不修无论行部校士时处非适中则文移期会动需时日而呼应不前在应校之士舟车跋涉馆舍饮食之所费亦大不赀舍逸就劳既为吾州之士之忧辞近即远更为吾郡九属之士之忧记曰有其举之不可废也岁丙戌会学使者檄至绅士仓皇无所出不得已创捐修议请于州不得请于府乃得之当是时东粤左公以清卿之贰
  特旨留刺扬州爱士怜才于文章尤笃嗜往时童子应府试咸诣郡彚十属分场如学使者故事于是公止泰童子勿西九属既试卜日减从扁舟野次于州之南津屏去一切供帐黎明城扉启而入集童子于学宫试之毕试而返才两日耳诸童子以府试资斧踊跃捐修阖邑绅士佽助之得若干金汪学博姜佥判董其事不五旬而既圮之试院焕然改观矣使其时公亦如州牧不问则绅士之议寝势必渉江而南后因为例暑雨祁寒往返阙津道路间其茶苦伊于胡底公盖不时为今日士计且为士之子若孙计并为九属士之子若孙计而更为吾州亿万户计何则吾州叠罹水患凋敝已久公谓三年两试僦居有邸阁之资列肆有竒赢之获泰之人利可百千焉以三十年之通计则百万可致也落成之日碑而榜之曰勿毁墙宇勿肆刍牧勿作吏局杂场即往来宪使至止亦必禀命于州
  于学随启随闭著为令甲而属余记之雍正元年知州魏锡祚复修徐州府试院在府城东门内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卞之钧姜焯相继创建为督学试士之所始徐士赴淮与试远者往返千馀里又有黄河之险至是称便
  通州试院在州署东通士旧赴泰州与试
  国朝雍正二年州改直隶建立试院学使始按临考试
  安庆府试院在府治东旧察院遗址
  国朝顺治七年操抚李日芃檄建东西文场大堂卷厅规制毕备李嵩阳记皖城自昔称重镇其山秀郁其水潏荡其人磊落英多俗饶鱼蛤菰蒲之利习儒术敦诗书然以地介吴楚襟江流而蔽淮服曩昔多事辄先受兵亦形势然也二纪以来干戈未戢顺治六年大中丞培原李公自冮上督师兼抚治所属建阃是邦历览四封喟然曰此三分后所云上游要地也今海内一家治化旁达乃独为匪民耶于是勤询民隐得其利病无不为而去之劳来安集流离日还户口日息既富且教翕然从风郡故有察院岁久陊坏公念诸生就试无地赴调为艰乃亲营度鸠工葺治支柱邪倾垣墉涂茨孔曼且硕焕然改观复辟馀址为堂为轩廊庑周通房闼相次殖殖哙哙从前所无创建瓦厂杰然对时爽垲高朗列凡八百如栉如鳞多士以宁因感生奋先是皖为用武之区学使者不至廿有馀载矣予自滁阳实始来此所历淝舒诸境荒远𨶑寂俄见车马络绎舆卫甚众则公所遣迓也及就馆舍供具帷帐部署井井予因窃叹公之经营四方调燮五纬洪钜纎悉毕举不遗类皆若是是可师法也已自是厥后皖之习俗丕变人文称盛当且度越畴曩吾知百世而下犹拜公之赐宁特一时多士式歌且舞哉以庚寅孟夏告成始居之者为黄池李嵩阳因书以示来者俾知所自康熙十二年知府姚琅重建大堂四十八年诸生江岱等倡捐拓地徙仪门于南十数武增置号舍雍正十年东西文场为大风所倾颓知府徐士林捐俸并募七学诸生增建文场东西四十二间又增监视厅三间于东偏工未竣同知李国相署府篆委怀宁县教谕谢有煇监生江峦监工于十一年告成
  徽州府试院在府治东元蒙古字学遗址明时建为察院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休宁监生黄凤翼捐资建造棚厂为试院学使始按临岁试而科试仍在旌德雍正三年上下江分两学使科岁试遂俱在本府试院岁久朽敝十二年歙人汪涛捐资重建大堂内署头门仪门及四围垣墙并増造楼房为寝息地规制焕然
  宁国府试院在府治西旧为宛陵书院明宣德中推官尹崇高因故址建正统间知府増修为巡抚行台后相沿为宪使往来公馆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宣城知县袁朝选捐资修建瓦厂为学使者校士之所先是生童俱赴旌德县考棚应试至是便之广德州无试院其岁科两试向俱赴宁国府附考今仍其旧
  池州府试院在城西街即旧西察院明时建为宪使往来驻节之地学使按临亦校士其中今尚如故
  太平府试院在府城东本东察院明巡按御史驻节处
  国朝康熙七年督学按临遂为试院十年当涂知县寇明允修葺久渐圮坏三十四年知县祝元敏重修四十四年知县成文运捐俸重建移仪门前数十步武场遂宽雍正三年上江学使孙嘉淦大加修葺增建棚厂驻札于此后皆因之
  庐州府试院在合肥县学前
  凤阳府试院在府治东即旧西察院明成化间知府南鹏建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学使胡润建东西文场瓦棚
  颍州府试院在府城东门内
  国朝雍正三年知州李月槎建今陞州为府遂合颍上霍邱亳州太和蒙城五州县士子为公试之所其亳州试院雍正九年建于州治学宫之右而岁科两试不复按临矣
  滁州试院在州城内康熙五十年毁于火五十一年知州温而逊重建
  和州试院在州治振肃坊城隍庙西即察院行台旧址
  国朝雍正九年署知州曹元梦学正唐德咸募建六安州试院在州治东大街在宋时为六安军凡军皆立试院故址无考
  国朝雍正五年知州李懋仁捐俸倡建弘厂邃密督学
  李凤翥始按临考试
  泗州试院在旴眙县上龟山
  国朝雍正四年







  江南通志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二
  武备志
  有文事必有武备自兵与民既分而军旅之事益重大江南北上下在昔多雄藩重镇历代设险之法盖其详也我
  国家于水陆要害营哨塘汛棋布星列尤控制得宜烽堠无警而士马饱腾盖蒐阅训练者精矣奋武卫除戎器何待听鼓鼙而思将帅哉自历代兵制迄于今既核系之江海之防尤详焉逮于舟骑若邮政之于陆船政之于水亦附及之为类四为卷七作武备志第五
  兵制
  周扬州属吴楚二国春秋时互相攻于卑梁锺离潜巢之间史记吴楚世家
  吴舟师有艅艎左传鲁昭公十七年楚败吴师获其乘舟艅艎吴复败楚师取艅艎以归有戈船汉书注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有下瀬伍子胥书有下瀬船
  秦置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汉书百官表
  汉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汉书刑法志更郡尉名都尉汉书百官表九江都尉治历阳今和州沛郡都尉治蕲今宿州南界临淮都尉治盱眙丹阳都尉治歙汝南都尉治汝阴今颍州
  又水泉用楼船庐江会稽等郡有楼船又有戈船有下瀬船南越列传元鼎五年诏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南粤卫尉路博徳为伏波将军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故归义粤侯二人为戈船下瀬将军
  后汉建武六年罢都尉并职太守后汉书百官表每有剧贼郡尉临时补置应劭注七年又罢车骑材官楼船光武帝纪后以刺史领兵马称为州将扬州刺史治九江郡历阳后汉书郡国志
  三国魏置都督诸州军事以都督扬州诸军事治夀春都督青徐诸军事治下邳魏刺史亦典兵杜恕传恕议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今可勿令领兵以専民事后又上疏曰臣前以州郡典兵则不勤民事宜别置将守以尽治理之务不报扬州刺史治合肥刘馥传馥为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后治夀春南齐志夀春淮南一郡之会地方千馀里有陂田之饶北距淮水汉魏扬州刺史所治徐州刺史治彭城而居巢新城亦命将戍守以备吴满宠传宠疏言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夀春贼来攻围得据水为势而官兵往救甚难今城西北三十里有奇险可依宜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犄其归路于计为便诏报听今合肥县西北三十里鸡鸣山北故址犹存
  吴都秣陵城石头通鉴注城石头吴人保江之根本置宫下镇都下督营下督统都下兵吴志孙韶传韶子楷天玺元年为宫下镇骠骑将军滕允传太元元年以允为都下督朱然传然子迹以胆力迁营下督而凡典兵之职有督有监自历阳魏志孙权遣将屯历阳外以备夀春内以卫江南至濡须坞吕蒙传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豫甚精谓之江西营通鉴注大江东北流故自历阳至濡须口皆谓之江西而建业谓之江东置濡须督张昭传昭子承为濡须都督江北广陵之地置监军使者孙亮传五凤二年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又淹北道孙权传赤乌十三年遣兵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以绝魏兵之窥建业遏巢湖孙权传黄龙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城东兴诸葛恪传建兴元年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后魏分兵攻两城城不可卒㧞以备魏 江东滨江兵马重地则置京下督孙韶传韶子楷为京下督芜湖督妃嫔传徐祚以战功至芜湖督牛渚督孙桓传桓督牛渚作横江坞虎林督陆允传永安元年征为西陵督后转虎林又置吴郡都督镇东方吴书权拜吴奋吴郡都督以镇东方新都都尉镇山越孙权传建安十三年遣贺齐平歙立新都郡吴多舟师而兵有解烦敢死两部又有车下虎士甘宁传丹阳青巾孙皓传及健儿凌统甘宁传武射骆统传之名然大率强者为兵弱者补户陆逊传陈表赐复新安二百家允表陈让还官充精锐料正户羸民补其处陈武传
  晋武帝封同姓大国三军兵五千人次国二军兵三千人小国一军兵千五百人 其都督徐扬二州亦如魏文献通考
  怀帝永嘉初又分扬州置二督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建业都督扬州江北诸军事镇夀春时以琅琊王睿督扬州之江南周馥督扬州之江北先是诸州刺史亦领兵太康元年吴平乃诏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后以盗贼群起州郡不能制乃以都督并任刺史文献通考
  晋之平吴也舟师最盛作大船大筏王濬传濬作大船连舫百二十步受二千馀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吴人于江碛要害处以鐡锁横截又暗置鐡锥长丈馀濬乃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锥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长十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燃锁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径造三山
  东晋南渡调兵不出三吴大发毋过三万有大将军都督四镇四征四平之号其诸州刺史任重者为都督轻者为督或带四中郎将凡所治之地皆置州兵文献通考 扬州刺史治西州城后治东府城通鉴注扬州治在建康台城西故谓之西州东府在建康台城东又尝出镇姑孰孝武初桓冲及广陵之步邱孝武时谢安加大都督镇步邱徐州刺史初镇广陵以兖州领徐州后徙镇京口者四成帝时郄鉴蔡谟何充以至康帝时桓温穆帝时禇裒荀羡又太和中郄愔又宁康中桓冲至太元初王蕴又安帝时刘裕至㳟帝时刘道怜广陵二宁康初刁彛王坦之又太元中谢元淮阴穆帝时荀羡下邳穆帝时荀羡郄昙以至哀帝时庾希各一 又分北徐州刺史镇彭城彭城三面阻水独南通军马东晋以为北境藩捍 兖州刺史初治京口元帝侨置后徙镇合肥太宁元年郄鉴彭城泗口太宁二年刘遐金城康帝时褚裒通鉴注在江乘之蒲州琅琊侨郡下邳穆帝时郄昙荀羡哀帝时庾希山阳哀帝时庾希盱眙穆帝时禇裒海西时郄愔淮阴孝武时朱序各一广陵三太宁三年郄鉴又孝武时王坦之谢元刁彛又晋末镇此京口二成帝时郄鉴又穆帝时禇裒海西时郄愔 青州刺史初末俱镇广陵元帝侨置以广陵控接三齐故青兖同镇其中徙镇淮阴二元帝时刘隗孝武时朱序京口二孝武时司马恬王㳟安帝时诸葛长民刘道怜 豫州刺史成帝侨置初镇谯元帝时祖逖祖约后徙镇谯二穆帝时谢奕哀帝时袁真夀春四元帝时祖约穆帝时谢尚哀帝时袁真安帝时刘义庆马头二穆帝时谢尚孝武时朱序历阳三穆帝时谢尚简文时桓熙孝武时桓石䖍庾凖庾楷芜湖二成帝时庾亮庾怿穆帝时谢尚姑孰二孝武时桓冲安帝时桓元刘毅牛渚一穆帝时赵允 冀州刺史或治淮南或治江北 并州刺史或居江南或居江北后徙镇谯哀帝时姚襄又徙镇山阳安帝时刘道怜 幽州刺史治三阿苻坚攻幽州刺史于三阿司州刺史元帝侨置治合肥以上分见列传大抵晋之拒刘曜石勒以合肥淮阴夀阳泗口角城为重镇其后攻苻坚则以长淮为冲要扼慕容徳姚兴以彭城为北境藩捍郑通志
  东晋之舟师太尉刘裕破卢循于江文献通考安帝义熙六年循因裕北伐袭建康方舰而下裕还出轻利闘舰躬提幡鼔众军争先军中多万钧神弩裕自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万具悉焚之贼众大败
  宋刺史仍加都督领兵扬州刺史寄治京师南徐治京口以近都特重其任 徐治彭城王元谟表曰彭城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隍峻整襟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涂三千达于济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锺离东海朐山 南兖治广陵盱眙 兖寄治彭城淮阴 南豫治历阳姑孰宣城 豫治睢阳历阳 青冀二州治郁州今赣榆明帝失淮北侨立青冀二州共一刺史初以彭城历城东阳为藩捍元嘉中伐魏发縁淮三郡兵集盱眙縁江五郡
  集广陵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以致败故魏主经彭城临江屯瓜步攻盱眙及东阳历城䧟彭城降而长淮尽为北境矣通志
  齐自泰始以来将帅各募部曲屯建康后从李安请非淮北常备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以随身者限人数文献通考诸州刺史亦加都督惟以徐为北徐兖为北兖以冀治涟口馀治所皆因宋南齐书州郡志自宋失彭城诸郡齐淮北之地少但以夀春淮
  阳角城涟口朐山为重镇永元初豫州刺史又以夀春入于魏通志
  梁诸州兵制亦如齐后务拓境宇频事经略欲重其将帅凡镇戍多置为州通志扬镇建康而徐则分南北西东镇京口锺离涡阳宿豫兖分南北镇广陵淮阴豫分西南南镇历阳合肥夀阳姑孰西镇晋熙青分南北镇郁州赣榆又共镇招远今海州而又广设淮谯武安睢潼颍仁义霍合秦泾十三州分镇淮阴谯城归政今邳州定远竹邑今宿州取虑今虹县汝阴赤坎虹县西南安丰岳安今六安州合肥尉氏今六合沛而谯又镇新昌分南谯镇南谯城分见本纪列传盖屡与魏军交战于淮之南北克宿迁合肥翟邱朐山彭城夀春等郡南朝之境几复然旋得旋失及景平后江以北悉入于齐其初大抵以硖石汝阴郡下蔡合州锺离淮阴朐山为重镇通志
  梁韦叡以舟师破魏于淮韦叡传魏人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立栅数百步跨淮通道叡装大舰使太守冯道根等为水军会淮水暴涨叡即遣之闘舰竞发临魏垒以小船载草灌以膏焚其桥风怒火盛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道根等身自搏战军人奋呼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王僧辨破侯景于江王僧辨传景命侯子鉴为水战之备僧辨至姑孰子鉴帅步骑万馀人于岸挑战又以鸼𦨍千艘载战士僧辨令细船退缩留大舰夹泊两岸子鉴之众谓将退争趋之大舰断其归路
  陈初已失淮但以江为境大建中伐齐屡捷淮南之地尽复后败于周而江北之地又尽没通志 其刺史都督所镇惟不置东西徐淮武睢颍秦泾实增司晋江吴四州镇黄城晋熙南陵吴郡以豫镇夀阳北谯镇盱眙安镇宿预义镇尉氏馀悉如梁见本纪并通鉴胡注
  陈之舟师周文育败徐嗣徽于七矶周文育传嗣徽引齐人渡江据芜湖帝诏文育还都嗣徽等乃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㫁其归路及夕文育鼔噪而反攻之嗣徽骁将鲍砰独以小舰殿丈育乘军舴艋跳入砰舰𨐆砰仍牵其舰而还贼众大骇侯瑱败王琳于芜湖侯瑱传琳引合肥巢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瑱进兽槛洲琳战却及夕东北风吹其舰并坏琳入浦以鹿角绕岸不出时西魏将史宁蹑其上流琳率船东去芜湖十里而泊瑱令军士晨吹蓐食顿芜湖洲尾以待之乘东南风纵火章昭达以大舰中江而遣大败之后防戎船舰悉还都下江中至无一只故隋军渡江而平之通志
  后魏于晋世起代迨献文天安元年宋薛安都以彭城附遂有淮北之地 宣武景明元年齐裴叔业以夀阳降又得淮南之地 至东魏孝静武定中乘间略地尽取江北郡县通志 初置州都督总军人后以刺史为当州都督北齐书高隆之传盖魏仿周典置六军刺史以农隙教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统二开府一柱国主二大将军复加持节都督以统焉文献通考 其刺史在江淮间者徐治彭城南兖治谯城南徐治宿豫东魏改为东楚州海治龙沮东魏置颍治汝阴东徐治下邳涡治涡阳魏置涡州及涡阳东魏改谯州楚治锺离合治汝阴霍治南陈睢治取虑谯治新昌扬治夀春淮治怀恩仁治已吾即赤坎东扬镇东成魏以其地在夀春之东故置东扬州东徐镇圑城以上见魏书地形志其镇都大将亦称镇将在江淮间者彭城镇将梁城镇将汝阴镇将绛城镇将梁国镇将 又置行台节度军事徐州行台镇彭城亦曰东道行台又曰东南道行台魏于彭城立东南道行台
  后齐略梁地南际于江刺史仍为都督总当州士马其不同魏者无南徐东扬颍涡谯淮而增置东广东楚潼秦江和泾七州镇广陵宿豫夏邱瓦梁晋熙历阳石梁以仁镇蕲睢镇睢陵东徐镇下邳馀如魏以上惟泾霍二州见北齐书潘乐魏恺二传馀并载通鉴注齐所有六十州内 三等镇置镇将三等戍置戍主隋书百官志 其镇将在江淮间者有盱眙镇将蕲城镇将海西镇将 其行台在淮北者东南道行台在淮南者夀阳道行台
  后周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其授总管刺史则加使持节诸军事以督军戎 其总管刺史在江淮间者徐镇彭城南兖镇谯后改为亳谯郡旧置南兖州后州置总管府后改曰亳州泗镇宿豫下邳郡后周曰泗州扬镇夀春淮南郡后周曰扬州吴镇广陵江都郡后周曰吴州又宋州刺史镇晋陵后周改齐潼州为宋州县曰晋陵邳镇下邳方镇尉氏后周改齐秦州曰方州以上见隋书地理志
  隋州置总管者列上中下三等总管刺史加使持节隋书百官志楚州总管镇淮阴开皇元年以贺若弼为楚州总管庐镇庐江开皇元年以韩擒虎为庐州总管八年伐陈韩擒虎出庐江夀镇夀春开皇九年夀州置总管府徐镇彭城吴镇江都扬州大总管亦镇江都开皇十二年以杨异为吴州总管二十年以宇文㢸为吴州总管又开皇九年以晋王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时杨异出除吴州总管诏令异每岁一与王相见以上见隋书地理志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复置太守别置都尉副都尉领兵与郡不相知隋书百官志
  隋伐陈杨素造战舰最盛杨素传其大舰名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馀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馀平乘舴艋各有等差素亲帅数千艘衘枚而下旌甲曜日素坐平乘大船容貎雄伟陈人望之皆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唐武徳初因西魏周隋之制析关中为十二道置府兵以骠骑车骑两将军领之后改曰统军曰别将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
  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分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二十四皆以隶诸卫 淮南道置府凡六江南道置府凡二扬州府兵曰江平曰新林曰方山曰卭江和州府兵曰新川 又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唐书兵志改总管曰都督总十州者曰大都督唐书百官志注其馀都督带使持节谓之节度使总军旅颛诛杀 又有防御使都圑练守捉使唐书百官志 其都督之在江淮间者扬州大都督府镇江都中都督府镇夀春徐州镇彭城贞观十年元礼舒州镇怀宁武徳八年张镇周 其军则有丹阳江宁长洲采石崇徳诸军使其镇则有鹊头石头常州苏州诸镇将又有下蜀淮安采石诸戍主皆统于都督府 其节度使则有河南节度使镇徐州乾元二年淮南西道淮宁军节度使镇夀州乾元二年徐泗濠三州武宁军镇徐州贞观四年徐泗感化军治徐州咸通十年淮南节度使治扬州至徳元年置浙江西道镇海军节度使治昇州乾元元年宣国军镇宣州大顺元年 其都团练使防御使则有徐海沂密都圑练观察使治徐州建中三年 又徐州圑练防御使治徐州咸通三年浙江西道观察处置都圑练守捉使治苏州乾元二年宿泗等州咸通三年宣歙池等州大历元年置夀州建中四年都圑练观察使治宿州宣州夀州 后藩镇擅命所在置将攻守常州光启三年杜棱润州光启二年阮结池州文徳元年陶雅濠州天祐时刘金舒州天祐时刘存圑练使镇晋陵丹徒秋浦锺离怀宁泗州防御使镇临淮干宁时台濛海州戍将驻朐山光化时陈汉賔又有涟水光化时庐江王绾高邮光启三年张神剑狼山乾符时王郢六合镇遏使光启时徐约苏州常孰镇使干宁时陆郢
  五代江淮之地归版籍者仅四五州多设重镇徐州武宁军节度使镇彭城乾化元年福王友璋唐同光二年李绍荣晋天福二年吴峦汉刘赟周广顺元年王彦超显徳元年王宴淮南节度使镇广陵周显徳三年向训忠正保信二军节度使镇夀春显徳四年杨信合肥周显徳五年赵匡赞亳颍二州防御使镇谯显徳四年郭廷谓汝阴后汉何福亳颍宿三州圑练使镇谯梁冦彦卿南唐李重吉汝阴后唐李承约符离显徳四年范再遇 其间割据土疆者凡十有馀国而江南之境南唐吴越亦皆多设节度及军监之使 镇海军节度使大都督府镇润州吴以镇海节度使徐温为管内水陆马步诸军都指挥使两浙都招讨使镇润州南唐以东都留守燕王弘冀为宣润二州大都督镇润州后以齐王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又移镇金陵徐温移镇海军治所于昇州改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后徐知诰为镇海宁国诸军节度使镇金陵静淮永泰保信清淮定远宁国康化中吴诸军节度使镇泗州吴朱瑾舒州南唐元宗时孙晟马希崇庐州南唐昇元六年周邺夀州南唐昇元六年姚景保大四年刘彦贞濠州南唐刘重进宣州吴徐知诰池州南唐昇元二年杨涟三年王彦俦苏州吴越傅璙以上五代史职方考 又有昇州防遏使治上元徐知诰歙州都圑练使治歙吴陶雅楚滁舒夀海泰润常池苏诸州圑练使治山阳武义元年庐江公濛南唐何敬清流南唐郭廷谓怀宁武义二年徙公濛夀春吴崔太初朐山吴徐景海陵南唐荆罕儒丹徒吴王茂章武进南唐姚凤贵池吴陈璋吴越沈粲 濠州观察圑练使治锺离南唐刘彦贞庐州观察使治合肥吴刘威宣州观察制置使治宣城南唐李遇苏州制置使治吴吴越沈粲 其军监则有雄远旧为当涂县南唐置新和州后改雄远军江阴吴以唐晋陵郡之暨州置江阴军二军使建武军昇元六年改扬州天长制置使为建武军涟水军后唐长兴元年涟水制置使将兵入海州静海军南唐以海陵东境置静海制置院三制置使又有广徳镇遏使吴遣宣州副指挥使花䖍将兵会广徳镇遏使温信屯广徳
  五代之舟师周最称雄败唐于濠泗文献通考显徳三年攻夀州唐大发楼船泊濠泗周师不利唐将林仁肇载薪蒸乘风纵火将焚浮梁周将张永徳使习水者縻以鐡锁急引轻舟撃之溺者甚众夺舰数十于淮文献通考四年帝于京城汴水侧开池造数百艘招诱南卒教习数月命大将军王环将数千自闵河沿颍入淮帝骑循北岸诸将循南岸水军自中流而下唐兵战溺及降者殆四万人获战船粮仗十万数遂克夀州于涡口文献通考帝攻濠州唐人屯战船数百于城北植大木于淮水以限周兵帝命水军㧞其木焚其舰七十馀艘又闻唐有数百艘在涣水东欲来救遂夜发兵水陆并撃大破之于涡口克泗州又唐有数百艘泊涡口上自将亲军自淮北进命太祖自淮南进水军自中流进且战且行追至楚州大破之所获于烧沉之馀尚三百馀艘唐之战船在淮上者于是尽矣直达于江文献通考五年上欲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乃凿楚州西北鹤水以通其道巨舰数百艘皆达于江唐人大惊
  宋仍置节度使都督防御圑练使以统军 厥后增置不一则有淮南及夀春等州宣抚使掌抚绥边境统䕶将帅督视军旅绍兴时吕颐浩朱胜非刘光世李光张浚 淮东总领淮西总领掌措置诸军钱粮预闻军政淳熙二年诏扬州庐州两路每路委文臣一员充安抚使以治民武臣一人充都总管以治兵 府州军监总管钤辖司掌治军旅屯戍营房守御之政令建炎初诏要郡文臣一员带本路兵马钤辖武臣一员充副钤辖次要郡带本路兵马都监武臣充副都监 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遏防训练之政令建炎初分置帅府以诸路帅臣兼要郡守臣带兵马钤辖次要郡带兵马都监并以守臣为之副称副总管副钤辖副都监 诸军都统制副都统制建炎初置都统制后建康镇江府池洲及平江许浦水军皆除都统制权任在帅臣右乾道三年命江上诸臣各置副都统一员兼领军事以上宋史职官志 其时江淮间镇戍者京东西路则彭城徐州大都督府武宁军节度使京西路则汝阴顺昌府顺昌军两浙路则吴平江府平江军丹徒镇江府镇江军淮南东路则江都扬州大都督府领兵马钤辖亳州集庆军符离宿州保静军山阳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朐山海州圑练使海陵通泰镇抚使清流滁濠镇抚使淮南西路则夀春夀春府忠正军合肥庐州保信军领兵马钤辖历阳和州防御使怀宁安庆府徳庆军锺离濠州团练使江南东路则上元江宁府建康军领兵马钤辖宣城宁国府宁国军贵池池州安抚使 其军监则有知常州通州太平州徽州诸军事江阴建安涟水招信建炎三年升军淮安咸淳七年六安政和八年升县为军无为太平兴国元年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镇巢景定三年升巢县为镇巢军广徳诸军监太平兴国四年以宣州广徳县为军 以上宋史地理志 宋兵制有三一曰禁军天子之卫兵建炎元年诏诸州选所部兵送阙下补阙后多增募各营于本州每指挥以五百人为率其指挥之在江淮间者有广捷军亳州颍州各二龙骑军颍州泗州各二武卫军徐州二勇捷军夀州宿州二亳州一忠节军亳州二江宁扬庐宿夀楚真泗泰池歙太平广徳各一归远军亳夀宿各二宣毅军徐州扬亳各二庐宿夀楚真泗海舒泰濠和通无为高邮涟水江宁苏润常各一熙宁以后制广捷军亳州一永城一宣毅军徐州扬亳二庐宿夀楚真泗海舒泰濠和通无为高邮涟水各一熙宁三年宿扬庐夀楚真泰泗一并隶教阅忠节各为一海舒濠和通无为高邮涟水各一阙弗补江宁拨隶威果雄略苏润各一皆改威果常秀各一不充威果军江宁扬庐各三勇捷军夀宿亳各一忠节军亳永城各三江宁扬庐宿夀楚真泗泰滁池太平宣广徳各一归远军亳夀宿各一其一曰厢军为诸州之镇兵或一军之额分隶数州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皇祐中募流民为兵分置徐州淮扬等军征役同禁军熙宁中并省诸军名额淮南曰宁淮两浙曰崇节江南曰效勇元丰中治诸路教阅厢军于下禁军内增八指挥名额排连并同禁军其将校则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在江淮间者为马军骑射京东路徐州威边徐州淮南路亳庐宿武胜濠泗拣中骑射淮南路扬庐夀宿泗真濠海通和舒滁涟水高邮无为江南路宣太平池广徳平难亳濠开远扬楚泗六奇静海徐淮扬通水军淮南路扬庐夀海和泰楚舒泗涟水高邮无为江南路江宁宣歙太平池广徳壮武淮南路扬夀庐海和通楚泰舒滁高邮宁淮颍夀静胜宁顺旌勇备边三捷宁化保节淮南路舒江南路池太平效勇江宁广徳里运江宁广济夀阳宿高邮涟水通崇节苏秀水军奉化泰泗杂作都装发真泗楚通防城东南道巡海水军教阅澄海 捍手右衙车军真楚泗盐车泰真新招梢上真泗㧞头水军清务捍海通泰建炎后禁厢兵为威果平江常镇江全捷平江镇江雄节平江常镇江江宁武卫镇江威捷镇江忠节宁国武雄宁国厢兵为宁淮在淮南崇节平江江阴常镇江开江平江横江平江其一曰乡兵由选募圑练以为所在防守有乡兵巡社建炎元年诏诸路州军巡社并以忠义巡社为名隶宣抚司后募乡民为之勇敢绍兴二年诏池州就招土人充二千为额壮丁民社乾道四年楚州置镇淮初淮南募边民号镇淮军数至十万嘉定初选汰归农仅存八千馀人以充效用馀补镇江大军淮西选二万六千馀充御前定武军分为六军军设统制又有砦兵平江府八吴长平望许浦福山白茅江湾杨林甪头江阴军二申港石牌又有将兵以三千人戍扬州及江宁府后遂圑结军士置将分领东南路诸军共十三将自淮南始东路为第一西路为第二两浙东路为第四江南东路为第五 高宗开元帅府诸将兵悉隶焉后诸将兵寖盛因时制变屯无常所刘光世军或在镇江池州太平韩世忠军或屯江阴岳飞一军或屯宜兴蒋山乾道之末各州有都统领军建康五万池州一万二千镇江四万七千楚州武锋军一万一千分屯列戍增损靡常
  宋代水军之制南渡以后愈盛沿河江淮帅府各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次要郡别置中军号曰凌波楼船军又有镇江置札御前水军乾道三年招三百人淳熙五年招千五百人江阴水军乾道四年置三百人平江许浦水军乾道七年七千人淳熙五年増五百人池州都统司水军淳熙元年千人嘉定中增置三千人太平州采石驻札御前水军嘉定十四年五千人建康都统司靖安水军原隶都统司嘉定中隶节度通州水军乾道五年池州清溪雁汊控海水军建炎四年置一千五百人两淮水军绍兴元年置二千人 附以上文献通考钱之望条三边战守事宜疏略扬州有三城三塘楚有大小清河淮东恃此为扼敌来处足矣敌设乘虚自昭信盱眙抵淮阴不一日薄扬州不二日由滁真通泰亦经至江上彼两路何独不然陛下可无令韩琦范仲淹者通一路险易熟议之乎且卒饥财匮兵少今曰之大患也然而卒欲饱则财愈之矣财欲无乏则减兵且不暇其何以增耶若兵自耕民自战沿江诸军各择地分内闲田种之而民兵外弩手用一法给器械较精惰略计可十五万与屯田大兵相参此三路之郛郭也昔韩世忠在镇江张浚在建康淮东西便为屯分大仪天长昭关柘皋敌来则战岂有定所三路助之所向克捷近诸郡修城筑堡遣兵更戍犬牙占认尺寸之外秦越自分如是则谁肯出力会战于要害之地耶臣观诸军气习今昔顿殊昔欲战不欲守今言守不言战驯致疲懦十年之外虽守不能矣陛下幸诏诸将复绍兴屯名使如世忠浚軰苦战立勲庶几无令消磨坐视相尽汪纲两淮预备疏略淮地自昔号财赋渊薮西有鐡治束富稆稻足以自给淮右多山淮左多水足以自固诚能合两淮为一家兵财通融声势合一虽不假江浙之力可也祖宗盛时边郡所储足支十年庆历间中山一镇尚百八十万石今宜上法先朝令商旅入粟近塞而算请钱货于京师入粟拜爵守之以信则输者必多边储不患不丰州郡禁兵本非供役乃就粮外郡耳今不为战斗用乃使之供力役缓急戌守専倚大军指日待更不谙风土岂若土兵生长边地坟墓室家人自为守耶当精择伉壮广其尺籍悉隶御前军额分擘劵结以助州郡衣粮之供又率如山阳武锋军制则边面不必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出禁卫之师生养休蕃劳费俱息
  金地南际于淮建节镇设防御亳州集庆军节度使镇谯宿州保静军节度使镇符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镇彭城泗州防御使治淮平淮平旧盱眙县明昌六年以宋有盱眙军故名
  正隆四年造战船于通州五年遣都水监徐文等率舟师九百浮海讨东海县民张旺诏曰朕志不在一邑将试舟师耳续文献通考
  元兵制尽改辽金之旧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或曰行院淮南江北行枢密院镇扬州至正十一年后徙治建康二十八年徙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大都督府治扬州后移治建康至元十四年置二十四年徙有宣尉司掌军民及边陲军旅之事或兼都元帅府淮东道宣尉司治扬州至元十五年立十九年省二十一年复立淮东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治天长至正十五年置统帅濠泗义兵万户府置司于泗州天长县 其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路军马曰行御史台至正十二年命右丞相托克托总制诸路军马即军中加太师其镇守各路者曰万户府列为上中下三等所管军上府七千之上中府五千之上下府三千之上各置达噜噶齐一员万户一员典兵至元间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万户府蒙古汉人相参作三十七翼在江淮间者宿州高邮沿海上万户府邳州真州中万户府常州镇江颍州庐州亳州安庆路江阴水军淮安夀春扬州泰州松江镇江水军建康下万户府后以扬州建康镇江三城跨据大江人民繁会置七万户府至元二十八年又有宿州义兵万户府至正十四年添设兵马司都指挥等于徐州至正十年军戍则有海州东海四千人至元十二年庐州三千
  至元十二年诏以巴延阿珠所调河南新佥军三千人还守庐州扬州蒙古军千人至元二十年留戍 以上分见百官地理志
  至元中以军万人隶江浙行省习水战又以征日本船运粮江淮及教军水战又敕习泛海者募水工至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又择濒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阅习伺察诸盗续文献 附通考余阙论两淮利害状疏奉圣旨杨存中等采访到淮南西路事宜欲废庐州并管下四县以附舒州徙和州于东关并改和州为历阳县而合肥历阳二县并升军额仍各差兵将屯戍臣窃谓朝廷欲并省移易州县之意令侍从台谏看详大要不过有三一曰据形势要害以御冦二曰酌道里远近以便民三曰减官吏浮费以足用今据存中等所申欲废庐一郡四县之地以附益舒州则是舍形势而就僻陋如备御何欲举庐一郡四县之民而供输帅府则是舍近便而趋险远如绥抚何今两淮经兵火之后城郭室庐焚毁户口牛畜散亡见虽招集犹未复业帅司欲行措置茫若捕风无所用力今遽移郡置堡创建官府岂无骚动谓之省费得乎即此三者无一可行然参酌事宜权衡轻重缓急先后当有次第今所甚急莫若以戍兵为首屯田次之修堡以控要害又次之盖州郡无兵则不可为守百姓无兵则不敢安业如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敌来辄破于三城之下盖地有所必争也而孙权筑濡须坞魏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能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可以成功而今日有之反弃不问非良䇿也伏望朝延特于沿江量遣将校及兵一二万人早为经画分戍二州使垒壁相望足为沿淮一带声势以绝窥伺然后广开屯田使兵民杂耕仍修筑东西关之险以备固守其馀就募弓箭手之属以次施行无不可者况开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埠下抵江口可通漕运则二州之戍兵与就食沿江初无少异而舒卷之间成效相远欲乞朝廷参酌施行宋文瓒论守江戍将疏略江阴通泰为江之门户而镇江真州次之国初设万户府以镇其地今戍将非人致贼舰往来无常集庆花山贼凡三十六人官军万数不能进讨反为所败后竟假手盐徒虽能成功岂不贻笑远近宜亟选智勇以图后功不然则东南五省财赋恐非我国家有矣
  明统兵之制大略有三一为都督府一为镇戍将领一为督抚兵备
  初立大都督府设内外卫所及各都指挥使司后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府隶外卫于都司而都司及内卫各以其方隶五府惟亲军不属南京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则有留守左卫镇南卫水军左卫骁骑右卫龙虎卫英武卫龙虎左卫属左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隶京师左府 虎贲右卫留守右卫水军右卫武徳卫广武卫属右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隶京师右府 留守中卫神策卫广洋卫应天卫和阳卫牧马千户所属中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隶京师中府 留守前卫龙江左卫龙骧卫飞熊卫天策卫豹韬卫属前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隶京师前府 留守后卫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阴卫属后军都督府本府所属卫仍隶京师后府 又有中都留守司辖卫八曰凤阳曰凤阳中曰凤阳右曰皇陵曰留守左曰留守中曰长淮曰怀远所一曰洪塘现在今凤阳府苏州府卫三苏州太仓镇海所二吴淞千户崇明千户松江府卫一金山所三淞江千户青村千户南汇嘴千户镇江府卫一镇江扬州府卫三扬州仪征高邮所三兴化千户泰州千户通州千户淮安府卫三淮安大河邳州所三海州千户东海千户盐城千户庐州府卫二庐州六安安庆府卫一安庆太平府卫一建阳宁国府卫一宣州徽州府卫一新安和州卫一沈阳右滁州卫一滁州徐州卫二徐州徐州左皆隶京师中军都督府
  其镇戍将领总镇一方者曰镇守一路者曰分守守独守一堡一城者曰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曰协守其总镇或挂将军印或不挂印皆曰总兵次曰副总兵又次曰参将又次曰游击将军 南直隶狼山提督副总兵驻通州嘉靖三十七年设水路自瓜仪周家桥掘港直抵庙溪云梯关陆路自通泰淮扬天长直抵凤泗各参将守备把总等官悉听节制镇守江南副总兵驻吴淞旧系总兵官驻札福山港复移驻镇江后复驻镇江仪征两处嘉靖八年裁革十九年仍设二十九年又革三十三年仍设为副总兵官驻金山卫四十三年改驻吴淞専管江南水陆兵马分守徐州参将驻徐宿隆庆四年自睢陈参将改所辖徐州武平曹濮睢陈等处地方兵分为三营徐州一营宿州一营归徳一营运粮行驻徐州以保运道冰合驻宿州以防陆路春驻归徳以防窃发金山参将驻金山旧以苏州参将驻金山防御沿海柘林青村南汇川沙一带后改游击万历二年改设以刘家河参将移驻刘家河游击将军驻崇明旧系参将驻金山万历二年改设以金山游击移驻崇明仪征守备驻仪征江口専管江北备倭捕盗事务安庆府守备驻雷港 盐城守备驻邳州旧系参将嘉靖四十三年改设无事驻札邳州有事防守盐城泗州守备驻泗嘉靖三十七年添设万历二年令专一防䕶陵寝掘港守备驻掘港旧设把总嘉靖三十六年改设扬舍守备驻扬舍旧设革万历十三年复设哨守海口凤阳军门中军官驻淮安嘉靖四十年把总十三员俱驻札本处川沙堡嘉靖三十九年设拨金山卫千户一员防守柘林堡嘉靖三十九年设拨金山卫千户一员防守刘家河嘉靖三十二年荻港万历三年设统建阳一卫京口圌山嘉靖三十年福山港周家桥东海嘉靖三十三年大河口嘉靖三十七年设以盐城把总移驻于此狼山水兵嘉靖三十九年游兵万历三年设驻札上新河自狼山至圌山与通泰合兵巡哨中山镇万历七年设提督漕运镇守淮安总兵官驻札淮安其总督巡抚操江兵备以文臣监督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皆赞理或提督军务操江専督巡江其按察司官整饬兵备者或副使或佥事或以他官兼副使佥事沿海者称海防道兼分巡者称分巡道兼管粮者称兵粮道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驻江宁徽安池兵备道驻池州管辖徽州安庆池州三府又建阳宣州安庆各卫所提防江贼矿徒宁太广兵备道驻宁国管辖宁国太平二府广徳一州句容等六县苏松兵备道驻太仓整饬苏州松江二府兵备兼理粮储水利农务常镇兵备道驻江阴整饬镇江常州二府兵备兼理粮储水利农务总理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驻淮安颍州兵备道驻颍管理庐州凤阳滁州地方卫所兼管江防事宜淮扬海防道驻泰州整饬淮扬海防江洋仍分管扬州仪征高邮等卫泰州盐城通州等所京操官军徐州兵备道驻徐整饬徐宿等处兵备兼管淮安府徐州及淮北卫所及淮安邳州大河徐州沂州等卫莒州东海西海等所京操官军 又有中都领班都司四员春班二员秋班二员
  凡江南额设官军十一万二千一百六十七员名召募军兵七千一百四十九名
  其战船额设沿海每卫五十只新江口一百三十一只











  江南通志卷九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三
  武备志
  国朝兵制
  镇守江宁等处满兵将军驻札江宁府
  国初设驻防左翼四旗统兵昻邦章京一员顺治十八年添设副都统二员康熙元年设立将军统
  辖二十二年添设右翼四旗

  左翼副都统一员统辖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协领五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镶白旗二员正蓝旗一员
  佐领二十三员镶黄旗六员正白旗六员镶白旗五员正蓝旗六员防御二十八员镶黄旗七员正白旗七员镶白旗七员正蓝旗七员骁骑校二十八员镶黄旗七员正白旗七员镶白旗七员正蓝旗七员笔帖式二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
  右翼副都统一员统辖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协领五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二员镶蓝旗一员
  佐领二十三员正黄旗六员正红旗六员镶红旗五员镶蓝旗六员防御二十八员正黄旗七员正红旗七员镶红旗七员镶蓝旗七员骁骑校二十八员正黄旗七员正红旗七员镶红旗七员镶蓝旗七员笔帖式二员正黄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随甲四十副马兵四千名步兵八百名炮手三十名弓鐡匠一百六十四名馀兵六百名沙船二十只捕舵缭碇手一百名水手匠役二百二十四名官坐马一千五十八匹战马一万二千匹岁需俸薪饷干银十四万五千五百八十八两米十三万三千九百四十五石豆十一万七千五百二十七石草七百五万一千三百二十束
  雍正五年二月初六日奉
  旨水师甚属𦂳要现今天津设立水师满洲官兵操练学习其江宁驻防满洲官兵亦应照天津水师之例设立水师操练镇江水师现有船只将此船内酌量拨给江宁将军令其学习操练至如何操练应拨给船只若干或船只不敷作何添造之处尔部一并定议具奏钦此兵部议江宁地方控江连海设立水师甚有裨益应将江宁满洲蒙古官兵照天津水师例设立水师其江宁驻防八旗满洲蒙古马兵四千名应选年力精壮者拨一千名设为水师派协领四员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十二员管辖每年春秋在大江学习操练查镇江将军摽下有唬船四只沙船七十六只每船各设磨盘炮一位子母炮二位百子炮四位捕盗舵工等项水手各十六名今江宁既设水师应将镇江所有沙船匀配大小二十只并捕盗舵工等项水手磨盘子母百子等炮一并拨给江宁将军仍令食原饷银米同满洲兵丁学习操练再于镇江水师营内拣选熟识水性千把四员遇操练时令其前往江宁分配八旗教习操练至操毕时回任俟满洲谙练之日停其教习此教习操练每船分配满洲官一员兵二十五名分为两班若量船之大小宜增减官兵处该将军等酌量增减分配将军等不时巡看操练再大江中停泊船只处最为𦂳要应行今该将军等会同江南总督勘定可以停泊之处加谨停泊奉旨依议
  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奉
  上谕朕因各省驻防兵丁技勇多属生疏营伍亦觉废弛所养马匹多不足额其中汉军为尤甚已于今年八月间先行晓谕申饬俟明年春月各差科道等官前往查看倘仍不悛改严加议处朕思营伍废弛兵丁怠惰之
  习若该管官弁等果能实心整顿训练数月之内即可改除惟是马匹不敷额数若责令一时购买足额或至马价昻贵兵丁力量艰难况于南方诸省平时既难喂养而一时急切买补又较难于北方著该将军等酌量稍为变通现养几匹其所少者存价于官一有调遣即可购买应用不致迟悮公事此朕格外体恤之特恩若再奉行不力一经查出弁兵等俱不宽贷特谕钦此镇守京口等处汉军将军驻札锁江府京口原设随旗前后左右四营康熙二十一年以四营官兵归并提督管辖本年仍归将军管辖二十三年裁前后二营三十六年裁京口水师总兵改设副将归将军管辖
  左翼副都统一员统辖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协领四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镶白旗一员正蓝旗一员
  参领四员镶黄旗一员正白旗一员镶白旗一员正蓝旗一员
  防御二十员镶黄旗五员正白旗五员镶白旗五员正蓝旗五员
  骁骑校二十员镶黄旗五员正白旗五员镶白旗五员正蓝旗五员笔帖式一员镶黄旗
  右翼副都统一员统辖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协领四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参领四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镶蓝旗一员
  防御二十员正黄旗五员正红旗五员镶红旗五员镶蓝旗五员
  骁骑校二十员正黄旗五员正红旗五员镶红旗五员镶蓝旗五员笔帖式三员正黄旗一员正红旗一员镶红旗一员
  马兵二千名步兵一千名炮手七十二名铜药弓鐡匠二十名官坐马五百八十六匹战马六千十六匹岁需俸薪饷干银七万五千三百七十七两米六万七千九十八石豆五万九千四百十八石草三百五十六万五千八十束
  左营原设左营副将康熙三十八年改中军副将兼管左营事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七只唬船十八只捕舵缭碇手二百二十五名水手匠役四百六十九名康熙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二百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三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八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马步战守兵一百六十六名马十五匹入镇江营沙唬船除历年抽拨增改外现存艍犁沙唬船四十四只
  中军副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镇江府东门外马战兵八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二十九名守兵五百三十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八十二匹水艍船八只犁罾船八只沙船二十八只捕舵缭碇手二百二十名水手匠役四百九十二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四千五百四两六钱六分三釐零米五千六百六十六石七斗
  右营旧额游撃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七只唬船十八只捕舵缭碇手二百二十五名水手匠役四百六十九名康熙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二百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三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八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马步战守兵一百六十六名马十五匹入镇江营沙唬船除历年抽拨增改外现存艍犁沙唬船四十四只
  游击一员驻札镇江府东门外  守备一员驻札镇江府西门外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十总二员    把总四员以上分驻镇江府东西两门外
  马战兵八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二十八名守兵五百三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二匹水艍船八只犁罾船八只沙船二十八只捕舵缭碇手二百二十名水手匠役四百九十四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四千三百四十四两二钱四分五釐零米五千六百九十石一斗
  余国柱京口兵米留漕疏略凡事有利于国者必求无害于民有利于民者尤期有益于国如京口兵米岁需一十三万馀石向系截留江南漕粮至康熙三年疏留江漕十万其馀不足以京口就近漕米补支至十九年始有采买之议此亦不过权宜之计未尝虑及其便益与否也然而采买之不便有四截留之便亦有四臣请得而悉陈之盖江南泽国产米有限每岁漕白去其大半就近采买部中每石定价八钱亦不为少然江南米价腾贵日多八钱其最平时也倘遇腾贵之日官捐则必科派民出则必加征强买则抑民价其不便者一万一水旱洊灾无米可购势必远渉江楚长江风涛固不能免意外之虞即使幸保无事而船价盘剥使费多端公帑无可动之项官民无可赔之力其不便者二且米价高下原无定时如价值少低自应总买无论司库钱粮不能一时给发即使设法购贮在外原无仓厫而江南卑湿之地积之年久米多朽烂责赔则无人可问折耗则无项可补其不便者三购买之米糠稻溷杂势所必有非比漕米干圆洁净按月支放复加筛飏自不免于亏折官给之价原有一定支少之额何以取足其不便者四若截留本省漕米原属民间应完之项任其米价腾贵不得颗粒短少地方就近按月解送可以朝呼夕应小民乐于转输兵糈不至后时此其便者一京口应放之米每月仅万馀石漕原征收于州县即可散贮于州县晒飏则民任其力亏折则民足其数而米无朽烂之患官鲜折耗之累此其便者二漕米起运旗丁有行粮漕赠之费共计四万馀两今既截留以本地之米养本地之兵不必动内帑十馀万两之购买又可岁省行粮漕赠四万馀两以充兵饷此则于便之中而又有益于 国者三再查康熙三年截留江漕原因此时江船未足故为移远就近之法而江漕至镇每在三四月之后官兵计口授食不能等待故止留江漕十万又留本地漕米三万馀石以为接济之用两省截留事反牵溷且江漕行至中途行月水脚仍不能免不如直留本地之米之为直捷此其至便者四我
  皇上轸念民生无事不在睿怀之中今采买有种种之不便截留有种种之便臣目睹此情不敢不据以入告至十九年采买原因各省漕折及截留各省诚恐京仓不敷故暂行采买顷者四海升平各省漕粮起运本色
  天庾殷实况自顺治十六年京口官兵驻防即留本省漕米支给几经部臣斟酌今亦不过遵循旧例
  而             国计民生两有所裨诚不可不急复也

  旨著照该抚所题截留漕粮
  京口协水师左营原设镇守京口左右两路水师总兵二员各统左右二营并属京口将军管辖康熙二十一年改属提督标下二十四年改左路总兵为京口水师总兵裁右路总兵并右路左营其右路右营归并左路总兵为中左右三营三十六年裁总兵改设副将裁右营改中营为左营左营为右营仍听京口将军管辖本营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三只唬船七只小吧唬船四只捕舵缭碇手一百五十名水手匠役三百十八名康熙二十二年改属提标其沙唬船三十只仍在将军标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六匹入抚标二十四年收沙船十五只归营拨步战守兵六十五名入常州营又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二名马四匹二十五年拨沙船四只入左营裁马步战守兵六十五名马三匹二十九年拨沙船十一只入镇海将军标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三十八年收原裁右路马步战守兵一百十五名马十匹小吧唬船三只归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
  步战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又添拨将军标左营唬船二只捕舵等项水手二十八名
  副将一员驻札江阴县城   游撃一员驻札靖江县城中军守备一员驻札江阴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靖江县一派防各汛把总四员派防各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七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七名守兵六百四十七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九十七匹唬船二只小吧唬船七只捕舵缭碇手十名水手十八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一两三钱米三千七百四十石一斗是营防守江阴县武进县靖江县通州如皋县泰兴县地方江阴县汛地墩堡三十三处武进县汛地墩堡十处靖江县汛地墩堡二十四处通州汛地墩堡七处如皋县汛地墩堡十四处泰兴县汛地墩堡二处
  京口协水师右营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匹沙船二十三只唬船七只小吧唬船六只捕舵缭碇手一百五十名水手匠役三百十八名康熙二十二年本营改属提标其沙唬三十只仍存将军标下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六名马四匹二十三年裁马步战守兵九十一名马二匹二十四年裁战守兵一百六十四名二十五年改沙船八只归营改马战兵二十三名为步战兵改步战兵一百四十二名为守兵二十八年拨马步战守兵二十四名入扬州营二十九年拨沙船八只入镇海将军标三十六年收原裁右营马步战守兵二百六十四名马二十八匹小吧唬船一只归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收镇海将军标右营唬船二只归营
  游撃一员驻札瓜州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丹徒县圌山韩桥汛
  千总二员一驻防丹徒县朱张圩汛一驻防江都县三江营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丹徒县匡家桥太平港汛一驻防泰兴县黄家港汛一驻防江都县大炮台汛一驻防丹徒县簰湾汛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七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七名守兵六百四十七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九十七匹唬船二只小吧唬船七只捕舵缭碇手十名水手十八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七千二百七十二两二钱四分五釐零米三千七百四十石一斗
  是营防守丹徒县丹阳县武进县江都县泰兴县地方丹徒县汛地墩堡四十五处丹阳县汛地墩堡八处武进县汛地墩堡二处江都县汛地墩堡二十八处泰兴县汛地墩堡十八处
  康熙二十四年兵部 题裁汰右路总兵官其所辖兵一千九百三十名内裁汰老弱兵一百九十名其水师控扼长江徽州等营地方广阔汛防冲要将馀兵一千七百四十名并左路旗标亦裁兵一百三十名归并左路镇标兵七百十名添设一营以为三营徽州营增兵二百八十名共足一千二百名添设一营作为二营扬州营增兵二百三十六名共足七百名夀春营增兵三百九十七名共足一千四百九名六安营增兵五十六名共足七百名常州营増兵一百四名共足七百名镇江营增兵四十名共足五百名泰州营增兵四十七名共足四百名至京口水师镇标左营改为中营其裁缺右路右营官兵改为镇标左营其左营守备改为徽州营右军守备徽州营中军守备改为左军守备奉旨依议
  总督江南江西军务部院军门驻札江宁府顺治二年设经略招抚内院大学士后改总督辖江南河南江西三省六年改辖江南江西二省康熙元年裁操江都御史归并兼管十三年改专辖江南一省二十一年复辖江南江西二省标下中左二营兼辖安庆游兵二营
  中营顺治五年设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九十七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五百八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二百九十七匹渡马浅船六只康熙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一百十五名为步战兵裁战马一百十五匹二十六年裁马战兵三十三名战马六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八十七名三十八年裁守兵二百五十名赴黄河雍正二年拨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千总一员坐马二匹入泰州营
  副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江宁省城马战兵一百七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八名守兵二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六匹战马一
  百七十六匹渡马浅船六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七两六钱八分四釐零米二千二百七十三石七斗
  左营顺治五年设旧额游撃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九十八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守兵五百八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九十八匹渡马浅船五只康熙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一百十五名为步战兵裁战马一百十五匹二十六年裁马战守兵三十三名马六匹三十五年裁战守兵八十七名三十八年裁守兵二百五十名雍正二年拨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四名入泰州营
  游撃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江宁省城马战兵一百七十七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六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七十七匹渡马浅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四百九十四两八钱八分三釐零米二千二百七十三石七斗
  康熙三十四年兵部查议江南省马兵四千七百九十二名步战兵二万三千三百七十五名守兵二万七千五百三十七名共兵五万五千七百四名应于此内腹里地方减去步兵一千八百五十六名行令将军督抚提镇将所辖标下及各营内老弱空缺逐一详查抵补得
  旨允行雍正六年总督范时绎疏两江地方沿海营汛多系水师所用军器以火器为主演放枪炮足以制远至大刀藤牌钩镰枪钺斧标枪鐡弹等件亦利水师之用无庸酌议其陆路兵丁所用军器有三眼铳长枪三眼铳虽系火器不能致远长枪遇有险狭地面不能旋转任使嗣后将三眼铳改为鸟枪长枪改为藤牌俾器械一式操演相同庶通省兵丁分之则技艺各精合之则队伍一体不论山险川平皆可相资为用得
  旨允行雍正八年总督史贻直奏请照浙𬮱酌留公粮之例以肃营伍下江共五十有九营额兵三万八千七百九十四名除各官随粮并馀尾不应扣者不扣外每守饷百名留出公粮三分通共应留公粮一千五十四名约计每岁共银一万二千五十七两零米三千七百三十一石零自雍正辛亥年正月为始陆续扣出各存本营收贮将甲械旗帜旧敝锈坏者先行整顿其馀次第修理责令中军守备经管估计参将游击监督稽查其上江江西各营亦应留出公粮一体修整得旨允行
  安庆营顺治初年设总兵驻札安庆府城四年改副将七年移驻潜山操江驻镇安庆康熙元年操江裁归并总督本营改设游击五年复设副将统辖沿江游奇瓜州潜山等营原额副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哨官四员马战兵三十五名步战兵一百二名守兵七百五十三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三十五匹唬船二十七只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改奇兵瓜州二营归江宁协镇标管辖十二年左军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副将一员驻札安庆府城   左军都司佥书一员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安庆府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安庆府城一驻防池州府贵池县李阳河
  把总四员三员驻防安庆府城一驻防贵池县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四员
  马战兵三十五名步战兵九十九名守兵七百三十五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三十五匹唬船二十七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三百十二两三钱三分六釐零米三千三百八十九石一斗
  是营防守怀宁县桐城县望江县东留县贵池县铜陵县江西彭泽县地方怀宁县汛地墩堡十三处桐城县汛地墩堡九处望江县汛地墩堡七处东流县汛地墩堡十一处贵池县汛地墩堡十六处铜陵县汛地墩堡四处彭泽县汛地墩堡六处
  游兵营顺治初设属操抚标下康熙元年操抚裁本营归并总督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二十六名守兵五百八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二十六匹大唬船一只小唬船二十七只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八名雍正二年裁步战守兵六名五年裁步战守兵七名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
  游击一员驻札和州西梁山镇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和州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荻港河口一驻防裕溪河口
  把总三员一驻防采石下口一驻防铜陵河口一驻防裕溪河口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二员
  马战兵二十六名步战兵九十六名守兵五百七十八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二十六匹大唬船一只小唬船二十七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百八十四两二钱四分五釐零米二千七百三十石
  是营防守和州无为州含山县桐城县铜陵县繁昌县芜湖县当涂县江宁县南陵县青阳县地方和州汛地墩堡十五处无为州汛地墩堡十七处含山县汛地墩堡四处桐城县汛地墩堡一处铜陵县汛地墩堡十一处繁昌县汛地墩堡十二处芜湖县汛地墩堡四处当涂县汛地墩堡九处江宁县汛地墩堡二处南陵县汛地墩堡一处青阳县汛地墩堡一处
  江宁城守副将协标
  左营顺治三年设属江宁提督管辖十六年提督撤归设总管统辖仍属提标十八年提督移驻松江属总镇统辖康熙七年改设副将兼辖浦口溧阳二营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八名步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三百七十七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二百八匹二十四年改马战兵十名为步战兵七十三名为守兵裁马八十三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三名马四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四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守兵六名战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安庆营所辖奇兵瓜州二营归本标兼辖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江宁省城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一百二十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一两二钱八分八釐零本色米六百九十七石二斗折色米银一千四十五两八钱
  是营防守上元县江宁县地方上元县汛地墩堡四十六处江宁县汛地墩堡二十四处
  右营顺治三年康熙七年归协标统辖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八名步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三百七十七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八匹二十四年改马战兵十名为步战兵七十三名为守兵裁马八十三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三名马四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四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守兵六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十年游击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江宁省城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二十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七两三钱五釐零本色米六百九十六石折色米银一千四十四两
  是营防守上元县江宁县地方上元县汛地墩堡二十七处江宁县汛地墩堡五十六处
  奇兵营顺治初额设随操抚赴皖驻防改为太平右营十六年复设康熙元年归并督标安庆营统辖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哨官二员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五名守兵六百二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二十匹唬船二十三只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二名马三匹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二十七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八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六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八年改归江宁协镇统辖十三年添设守备一员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三十名守兵五十名马二十匹
  游击一员驻札仪征县
  守备二员一驻札仪征县一驻札青山县
  千总二员一驻防江宁县新江口一驻防仪征县东沟
  把总三员一驻防新江口一换防仪征县旧江一换防仪征县黄泥滩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二员一巡防左哨江汛一巡防右哨江汛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五名守兵六百二十八名官坐马二十五匹战马三十七匹唬船十三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两一钱五分七釐零米三千一百二十石
  是营防守上元江宁句容江浦六合丹徒仪征七县地方上元县汛地墩堡十七处江宁县汛地墩堡十处句容县汛地墩堡五处江浦县汛地墩堡九处六合县汛地墩堡八处丹徒县汛地墩堡六处仪征县汛地墩堡四十五处
  瓜洲营顺治二年设守备专防江北水汛属操抚标康熙元年改设参将归并督标十一年裁参将留左军守备为瓜州城守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哨官二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匹唬船八只二十三年裁马战守兵十六名战马二匹二十五年裁守兵八名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五名战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四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改归江宁协镇统辖缺年拨步战兵一名入苏州营守备一员驻防瓜洲城   千总一员驻防瓜洲城把总二员一驻防瓜洲城外一驻防大桥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哨官二员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五十五名守兵二百五十七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三十七匹唬船八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二百六十六两七钱五分五釐零米一千三百六十一石一斗是营防守江都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处
  浦口营顺治二年设立总兵三年改副将七年改参将康熙十六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四十八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五十五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江浦县浦口
  千总一员驻防江浦六合二县地方
  把总二员一驻防来安县一驻防全椒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二百七十四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五十五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一百五十一两八钱九分三釐零本色米四百五十一石二斗折色米一千十五石二斗
  是营防守滁州江浦县六合县来安县全椒县地方滁州汛地墩堡十二处江浦县汛地墩堡七处六合县汛地墩堡六处来安县汛地墩堡一处全椒县汛地墩堡二处
  溧阳营顺治三年设副将七年改参将康熙十三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七十二名守兵二百四十三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三十匹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兵十四名马二匹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兵十二名马一匹三十四年裁步战兵十二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溧阳县 千总一员驻防高淳县把总二员一驻防溧阳县一驻防句容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五十四名守兵二百二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二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二百八十四两一钱三分五釐零本折米一千一百七十三石九斗
  是营防守溧阳县溧水县句容县高淳县地方溧阳县汛地墩堡十处溧水县汛地墩堡四处句容县汛地墩堡八处高淳县汛地墩堡五处
  总督漕运部院军门驻札淮安府标下左右二营兼辖淮安城守庙湾盐城海州东海五营
  左营顺治二年设参将九年改游击康熙九年改副将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三百五十名步战兵六十一名守兵六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三十匹战马三百五十匹二十二年裁步战兵十七名二十三年改马战兵二百二十八名为步战兵裁马战兵三十名马二百五十八匹二十四年裁守兵二十六名收京口标营守兵二十六名归营三十四年裁马步战兵四十名马二十匹三十七年拨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三百二十名马三十二匹入淮安城守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
  副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俱驻札淮安府山阳县旧城
  马战兵四十六名步战兵一百六名守兵四百二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四十六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百二十八两五钱九分四釐本色米一千一百三十三石二斗折色米一千一百三十三石二斗
  是营驻防山阳县漕河南北两汛地方
  右营顺治二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三百五十名步战兵六十一名守兵六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三百五十匹康熙二十二年裁步战兵十七名二十三年改马战兵二百二十五名为步战兵裁马战兵三十名马二百五十八匹二十四年裁守兵二十六名收京口标营兵二十六名归营三十四年裁马步战兵四十名马二十匹三十七年拨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三百二十名马三十二匹入淮安城守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俱驻札淮安府山阳县新城
  马战兵四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六名守兵四百三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百九十六两九钱五分本色米一千一百四十石七斗五升折色米一千一百四十石七斗五升
  是营驻防山阳县漕河南北两汛地方
  淮安城守营康熙三十七年设原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一百二十一名守兵五百九十九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八十匹雍正元年拨步战守兵六十六名入东海营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九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又拨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六名入河标右营
  参将一员驻札山阳县
  中军守备一员驻札山阳县旧城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俱驻防山阳县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二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六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三两一钱一分米二千三百七十五石一斗
  是营防守山阳县地方汛地墩堡七处
  庙湾营顺治初设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七十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一名守兵五百五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七十匹沙船五只唬船四只雍正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五十名入东海营又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六年添设窈子港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二百名佃湖集设立千总一员兵五十名沙船二只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
  游击一员驻札阜宁县庙湾城
  守备二员一驻防庙湾城一驻防窈子港
  千总二员一驻防阜宁县一驻防安东县
  把总三员一驻防阜宁县一驻防安东县一驻防窈子港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九名守兵六百三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九十匹沙船七只唬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七十二两四钱米三千四百八十六石六斗
  是营防守阜宁县安东县地方阜宁县汛地墩堡八十八处安东县汛地墩堡十九处
  雍正六年总督范时绎疏山阳盐城二县沿海一带地方近因涸出滩地数百馀里蒙茸稠密易于藏奸又有通洋要口不无匪类潜踪虽设有漕标之庙湾盐城等营但汛远兵少稽察难周必须添设一汛专责巡防方为严密查有窈子港乃新涸滩地适中之处接连射阳湖口直通䨇洋海陬诚为扼要请于此处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札分守并请添兵丁二百名再黄灌两河汛地通连大海水路交冲查有佃湖集为黄灌两河适中之地请于此处设立千总一员添兵五十名驻札防守仍归庙湾营游击兼辖又小关子实为海口门户又属水路通衢最为𦂳要请于小关子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札防守亦添兵二百名仍归盐城营游击兼辖再查庙湾营额设沙唬等船仅止九只往来巡哨实属不敷盐城营又并无船只应请添沙船八只于新设各营汛量其远近分别拨给撑驾游巡所设官兵一体归于漕标统辖部议覆准奉
  旨依议
  盐城营顺治三年设守备七年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七十一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一名守兵五百七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七十一匹康熙三十七年拨把总一员入准安城守营雍正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五十名入东海营又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六年添设小关子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外委把总一员兵二百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匹沙船四只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游击一员驻札盐城县城
  守备二员一驻防盐城县一驻防草堰口
  千总一员驻防西沙沟镇
  把总三员一驻防新洋港一驻防刘荘场一驻防北刘团浦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八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九名守兵六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六匹沙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五十八两九钱一分八釐折色米三千四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泰州江都县如皋县兴化县山阳县阜宁县盐城县高邮州地方泰州汛地墩堡九处江都县汛地墩堡二处如皋县汛地墩堡三处兴化县汛地墩堡十八处山阳县汛地墩堡三处阜宁县汛地墩堡十五处盐城县汛地墩堡四十四处
  海州营顺治四年设副将八年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一百十四名守兵四百四十二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六十一匹康熙三十七年收并东海营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二十六名马二十五匹沙唬船十只归营雍正二年拨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二十名马二十八匹沙唬船十只入东海营三年拨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补设中军守备一员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仍食马战兵粮兼辖东海营
  游击一员驻札海州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赣榆县青口镇
  千总二员一驻防海州城一驻防海州东路南路汛
  把总三员一驻防海州西北路汛一驻防赣榆县城一驻防沭阳县城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十三名守兵四百三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六十二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一两八钱四分六厘米二千三百八十六石八斗是营防守海州赣榆县沭阳县地方海州汛地墩堡七十一处赣榆县汛地墩堡四十处沭阳县汛地墩堡十九处
  东海营顺治初设守备十八年裁康熙十八年复设原额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二百六十九名官坐马八匹战马三十九匹沙船五只唬船五只三十七年复裁归并海州淮安城守二营雍正二年复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二名步战兵七十一名守兵二百八十三名实在兵三百八十六名沙唬船十只三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兵二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仍食马战兵粮
  守备一员驻防海州东海城
  把总二员一驻东海南城一驻东海北城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守兵二百八十二名官坐马八匹战马三十匹沙船五只唬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五百一十五两三钱七分七釐零米一千四百八十九石八斗
  是营防守海州东海南北二城地方海州汛地墩堡三十六处
  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门驻札淮安府清江浦标下中营左营右营萧营兼辖山清里河上营下营山清外河山安海防高堰山盱山安上河下河桃源安清中河杨河上营下营徐河南岸徐河北岸邳睢宿虹北岸宿虹南岸桃源南岸桃源北岸宿迁运河苇荡河营二十营
  中营雍正十年设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六百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一百二十匹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清江浦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二百四十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一百二十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五百六十二两七钱九分四厘米二千三百四十石是营驻防清江浦并清河一带地方
  左营顺治三年设徐州总兵七年改副将属漕标雍正七年移属河标改为中营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名步战兵一百二十五名守兵五百三十七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二百匹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三十四名马四匹入抚标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一百十三名马一百十三匹二十五年改步战兵六十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九名马三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三十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苏州营六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十年改为左营改左军守备为都司添设千把总二员外委千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名兼辖萧营又收右营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九十八名官坐马二匹战马七十一匹归营
  副将一员驻札徐州府城
  中军都司一员驻防徐州府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夏镇
  千总三员一驻防沛县一注防徐州城西北路
  把总六员一驻防徐州城南路一驻防徐州城东北路一驻防丰县一驻防睢宁县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五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六名步战兵二百二十二名守兵七百五十四名官坐马三十四匹战马一百五十一匹巡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二千八十二两八钱五分二厘米四千四百七十三石三斗
  是营防守徐州府丰县沛县睢宁县地方徐州府汛地墩堡十一处丰县沛县耑管城池库狱关厢睢宁县汛地墩堡六处
  右营顺治五年设游击属漕标雍正七年移归河标改为右营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四名步战兵一百十八名守兵五百二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四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揆步战守兵七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收济宁营马战兵四十七名归营九年收淮安城守营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六名苇荡营马战守兵四十七名归营拨守兵十名入苏州营十年添设千把总二员外委千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名官坐马四匹战马二十匹又拨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九十八名官坐马二匹战马七十一匹入左营
  游撃一员驻札桃源县白洋河地方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城
  千总三员一驻防白洋河镇一驻防新邳州地方
  把总五员一驻防桃源县一驻防隅头集一驻防宿迁城外一驻防邳州泇口一驻防清河县
  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五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四名步战兵二百六名守兵五百九十一名官坐马二十六匹战马九十四匹巡船九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一百六十六两一钱九分六厘米三千四百八十二石七斗
  是营防守邳州宿迁县桃源县清河县地方邳州汛地墩堡十处宿迁县汛地墩堡二十六处桃源县汛地墩堡十四处清河县汛地墩堡九处
  萧营顺治三年改砀营为萧营属漕标雍正七年改归河标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六十七名守兵一百八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五十匹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战兵一名马一匹入抚标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二十一名马二十一匹二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二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十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一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二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萧县城 把总一员驻防砀山县外委把总一员协防萧县
  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四十一名守兵一百八十三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七匹巡河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五十七两六钱五分六厘米九百七十八石九斗是营防守萧县砀山县地方萧县汛地墩堡十处砀山汛地墩堡九处
  雍正七年署江南河道总督尹继善奏河标设在济宁自应归北河衙门管辖惟是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不便竟无武备清江为道库钱粮重地须设兵防守但另立标营则营防俸饷必多糜费查有漕臣标下共设有左右城守三营并辖庙湾盐城海州宿迁东海徐州萧县七营共设兵六千二百馀名内徐州宿迁营汛俱属沿河徐州设有副将一员兼辖萧营共马步兵一千名宿迁设有游击一员带马步兵六百五十二名若将徐州营改为江南河标中军副将宿迁营改为江南河标游击仍驻札徐州宿迁分汛防守听河臣就近调度则官兵不必加增营汛无庸动移实为至便再自清江至清河县三十馀里向系漕标右营城守营汛地应请归并宿迁营则沿河自清江浦直达徐州毫无间隔至河臣驻札清江浦地方向拨济标马兵四十馀名跟随差遣伊等家口俱久住江南于河务又甚熟悉应仍留江南綂听宿迁营管辖其馀每季更换之备弁步兵竟行停止仍在徐州宿迁营内抽调千把总二员带兵一百五十馀名合之原有马兵足二百名之数随标操演并可防守道库兵部覆准奉旨依议
  雍正九年总河嵇曽筠等疏徐州宿迁二营改隶河标一案自清江至清河县三十馀里汛地归宿迁营辖臣查清江至清河县三十馀里汛地原防系漕标城守营不在徐宿二营之内今营制既分漕臣遂将城守营兵撤回其一切汛防于宿迁营分拨安设不敷调遣至随标一项复于徐州宿迁二营弁兵通融酌拨而徐州地方辽阔实属汛广兵单抽调往来轮流更换亦非经久之计随经漕臣将原防清河里汛把总一员兵丁七十二名并清江闸上原防兵三十四名归于宿迁营管辖至于随标操演防守道库亦关𦂳要查苇荡营内马步兵丁一千二百三十名祇供巡防催儹苇船原无専汛尚堪分拨今酌量抽调马兵二十名守兵二十七名归并宿迁营管辖加以漕臣浴回城守营兵丁一百六名合之原留济标马兵四十七名以足二百名之数除派防外可供随标操演防守道库之用但清江地方止有漕标新归把总一员不足以资弹压应请设立守备一员令其兼辖驻札清江地方随标操演实为至便兵部覆准奉旨依议山清里河上营康熙十七年原设山清盱眙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四名守兵七百五十五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六十四只大柳船四只二十九年拨兵二十一名入山清外河营三十八年拨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六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官坐马六匹大浚船三十二只大柳船二只入新设高堰河营改盱眙河营为山清里河营又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一百十名五十五年拨守兵三十名入杨河营雍正五年拨守兵一名赴山东芝麻荘工所六年添设参将一员统辖淮徐淮扬新旧二十营游击一员分管淮扬新旧十一营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七十名官坐马二匹大浚柳船十三只入新设里河下营改本营为里河上营
  参将一员驻札清河县运口  游撃一员驻札安东县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清江浦  千总一员驻防清江浦把总一员驻防运口
  步战兵五名守兵三百二名官坐马二十八匹大浚船二十只大柳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五千五百五十九两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清河县安东县河工
  山清里河下营雍正六年分里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杨家庙  把总一员驻防杨家庙步战兵三名守兵一百六十七名官坐马六匹大浚船十二只大柳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二千八百七两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河工
  山清外河上营康熙十七年设立外河营原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二十一名守兵一千九十五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七十一只中浚船十只小浚船二十六只船三只柳船四只二十九年收山清盱眙河营兵二十一名归营三十八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九十八名官坐马二匹浚柳船五只入新设中河营又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一百六十六名雍正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二员步战守兵五百五十一名官坐马四匹浚柳船五十四只入新设外河下营本营改为外河上营雍正九年揆归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九十名官坐马二匹浚船七只仍留本营管辖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老坝口
  千总二员一驻防清河县玉皇阁一驻防山阳县大车路口
  把总二员一驻防清河县惠济祠一驻防山阳县韩家荘
  步战兵十三名守兵七百三十一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浚船四十二只中浚船二只小浚船十二只柳船三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一千七百九十六两一钱六分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清河县河工
  山安海防河营即外河下营雍正七年分外河营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四十一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三十二只中浚船七只小浚船十二只柳船三只九年收山安下营把总一员战守兵一百五名官坐马二匹大浚船八只归营守备一员驻防阜宁县童家营地方
  把总三员一驻防山阳县小茭陵一驻防阜宁县马逻一驻防阜宁县大套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五十六名官坐马十匹大浚船三十六只中浚船七只小浚船九只柳船三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八千九百八十七两七钱四分三釐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阜宁县河工
  高堰上营康熙三十八年分盱眙河营设立山盱高堰河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六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官坐马十匹大浚船三十二只大柳船二只本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一百名雍正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二员步战守兵二百二十五名官坐马四匹浚柳船十七只入新设下营本营改为高堰上营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高家堰  千总一员驻防高家堰把总二员驻防高良涧
  步战兵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二名官坐马八匹浚船十六只柳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三千七百十二两一钱九分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洪湖堤工
  山盱下营即高堰下营雍正七年分高堰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山阳县高良涧
  把总二员一驻防高良涧一驻防山阳县周桥
  步战兵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浚船十六只柳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三千六百四十两八钱一分零
  是营修防山阳县盱眙县洪湖堤工
  山安上河营康熙十七年设立山安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九名守兵九百九十八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八只中浚船四十只大柳船五只三十八年拨千总一员官坐马二匹步战守兵二百九名浚柳船七只入新设安清中河营又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一百五十一名雍正五年拨守兵二名赴山东芝麻庄工所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三员步战守兵四百一名官坐马十匹浚柳船四十八只入新设下河营本营改为山安上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安东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安东县城把总一员驻防安东县二塘
  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四十六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四十九只中浚船二十只柳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八千七百八十六两四钱一分
  是营修防山阳县安东县黄河北岸堤工
  山安下河营雍正七年分山安河营设原额守备一员把总三员步战兵七名守兵三百九十四名宫坐马十匹大浚船三十四只中浚船十四只柳船二只九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五名浚船八只入山清外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安东县佃湖
  把总二员一驻防佃湖一驻防阜宁县马家港
  步战兵五名守兵二百九十一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二十六只中浚船十四只柳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四千七百九十七两六钱九分四釐
  是营修防阜宁县安东县堤工
  桃源安清中河河营康熙三十八年设立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二名守兵五百九十一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浚船五只中浚船八只小浚船六只大柳船四只本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二百五十六名五十五年拨守兵四十名入杨河营雍正八年拨把总二员步战守兵四百二十五名官坐马八匹浚柳船十一只入新设宿桃中河上营九年将中河上营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二百名官坐马二匹柳船二只归本营管辖守备一员驻防清河县   千总一员驻防安东县把总二员一驻防桃源县一驻防清河县
  步战兵十名守兵五百八十四名官坐马十匹中浚船八只小浚船二只柳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九千四百二十四两三钱二分七釐零
  是营修防桃源县清河县山阳县安东县中河堤工
  扬河上营康熙十七年设立扬属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一名守兵六百二名官坐马十四匹浚船七十八只柳船四只三十八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七十八名五十五年收里河营守兵三十名中河营守兵四十名归营雍正五年拨守兵一名入山东芝麻荘工所七年分本营为上下二营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九十一名官坐马二匹浚柳船十四只入新分下河营本营改为扬河上营
  守备一员驻防高邮州
  千总二员一驻防宝应县泥甸桥一驻防高邮州清水潭
  把总二员一驻防高邮州一驻防宝应县
  步战兵九名守兵五百六十名官坐马十二匹浚船六十五只大柳船三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九千一百七两零
  是营修防宝应县高邮州运河堤工
  扬河下营雍正七年分扬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瓜洲    把总一员驻防江都县邵伯步战兵二名守兵一百八十九名官坐马六匹浚船十三只柳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三千一百六两零
  是营修防高邮州江都县运河堤工瓜洲江工
  徐河南岸营原设徐属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九名守兵一千六十九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浚船二十三只大柳船七只康熙三十八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三百三名内拨守兵一百二十一名入苇荡营雍正六年分本营为南岸北岸二营拨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步战守兵四百三十二名入新分北岸营本营改为南岸营
  守备一员驻防徐州    千总一员驻防徐州郭家嘴把总三员一驻防徐州郭家嘴一驻防萧县顺河集一驻防砀山县定国寺步战兵十四名守兵八百二十四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浚船十七只大柳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七两二钱二分二釐零
  是营修防灵璧县徐州萧县砀山县河工
  徐河北岸营雍正六年分徐属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徐州土山寺  千总二员驻防徐州大坝把总一员驻防丰县龙盘集
  步战兵八名守兵四百二十四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六只大柳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六千七百八十二两九钱五分八釐零是营修防徐州丰县河工
  邳睢河营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七名守兵九百三十名官坐马十四匹大浚船七十只大柳船五只康熙三十八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四百四十名雍正六年添设游击一员分管淮徐南北九营守备一员分管睢宁灵璧二县黄河南岸汛游击一员驻札宿迁县地方
  北岸守备一员驻防睢宁县木社店
  南岸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一驻防董家堂一驻防戴家楼
  把总三员一驻防董家堂一驻防五工头一驻防王家堂
  步战兵二十二名守兵一千三百六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大浚船七十只大柳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二万一千九百九十六两一钱三分九釐零
  是营修防邳州睢宁县灵璧县河工
  宿虹北岸河营原设宿虹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十九名守兵八百六十六名官坐马十六匹大柳船五只大浚船四十三只小浚船二十八只康熙二十九年拨兵四十七名入济标中左右三营三十八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一百十七名三十九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四十六名浚船九只入新设中河营雍正九年又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十七名浚船九只柳船一只归宿迁运河厅管辖六年分本营为南岸北岸二营拨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三百七十名官坐马四匹柳船二只浚船二十二只入新分宿虹南岸河营本营改为宿虹北岸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   千总一员驻防宿迁县皂河把总一员驻防宿迁县五堡
  步战兵七名守兵四百九名官坐马八匹大柳船二只大浚船二十一只小浚船十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二百六十四两一钱八分五釐零
  是营修防邳州宿迁县黄河北岸堤工
  宿虹南岸河营雍正六年分宿虹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白洋河  千总一员驻防宿迁县洋河汛把总一员驻防宿迁县蔡家楼汛
  步战兵五名守兵三百六十五名官坐马八匹大柳船二只大浚船十二只小浚船十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一百九十七两一钱五分九釐零
  是营修防邳州宿迁县黄河南岸堤工
  桃源南岸河营原设桃源河营额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步战兵十五名守兵八百五十一名官坐马十二匹大柳船六只大浚船五只小浚船二十二只康熙三十八年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二百名三十九年拨步战守兵一百五十三名柳船二只入中河营雍正六年分本营为南岸北岸二营拨千总一员把总一员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四十三名官坐马四匹浚柳船三十五只入新分桃源北岸河营本营改为桃源南岸河营
  守备一员驻防桃源县   千总一员驻防桃源县龙涡汛把总一员驻防桃源县烟墩汛
  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五十八名官坐马八匹大柳船二只大浚船二十一只小浚船十三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七千三百五十两六分八釐零
  是营修防桃源县黄河南岸堤工
  桃源北岸河营雍正六年分桃源河营设立
  守备一员驻防桃源县   千总一员驻防桃源县雀镇汛把总一员驻防桃源县三义镇汛
  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四十三名官坐马八匹大柳船二只大浚船二十四只小浚船九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七千一百二十二两八钱九分八釐零
  是营修防桃源县黄河北岸堤工
  宿迁运河营即宿桃中河上营雍正六年分中河下营设立守备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六名守兵四百十九名官坐马八匹大柳船二只大浚船五只小浚船四只九年拨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二百名官坐马二匹柳船二只入桃源安清中河下营收宿虹运河汛把总一员步战守兵一百十七名官坐马二匹柳浚船十只归营
  守备一员驻防宿迁县皂河
  把总二员一驻防宿迁县杨家荘一驻防皂河
  步战兵五名守兵三百三十七名官坐马八匹大浚船十只小浚船八只大柳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五千四百四十九两七钱六釐零
  是营修防宿迁县运河两岸堤工
  苇荡营康熙三十八年设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二员千把总四员步战守兵一千二百三十名官坐马二十六匹五十三年裁游守三员五十七年官兵一并裁汰雍正四年复设参将一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三十名守兵一千一百名九年拨马步战守兵四十七名马二十匹入河标右营
  参将一员驻札阜宁县仁和镇
  左营守备一员驻防海州大伊镇
  右营守备一员驻防仁和镇
  千总二员一驻防龙窝荡北汛一驻防北荡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龙窝荡南汛一驻防出河港一驻防南荡汛一驻防西荡汛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三十名守兵一千七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战马八十匹岁需俸薪饷干米折连闰银一万九千六百二十一两三钱八分
  是营专司督兵采苇
  巡抚江苏等处地方军门驻札苏州府顺治四年设立中军左右营游守各一员五年裁左营归并中军康熙元年停理军务本标官兵奉裁中军游击改为苏州城守营十三年复设本标左右二营兼辖苏州城守平望二营
  左营顺治四年设五年裁归并中军康熙十三年复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匹巡船十只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一百名为守兵又裁马步战守兵十七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八十三名三十八年调守兵百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揆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游击改设参将统辖左右两营拨巡船五只入苏州营
  中军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札苏州城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十二名守兵二百二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四十九匹巡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二十四两四钱米一千一百二十三石二斗
  右营顺治四年康熙元年裁十三年复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匹巡船十只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一百名为守兵又栽马步战守兵十八名马二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八十二名三十八年调守兵一百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把总一员守兵二名坐马二匹入㤗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札苏州府城马战兵四十五名步战兵十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四十八匹巡船十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五百四十七两七钱六分四厘米一千三十六石八斗
  总督于成龙疏江宁安徽二抚标原添设官兵二千五百名经部臣会议留为经制将督提镇协各营内老弱裁汰以足其数兹准提臣杨捷咨称江南地方广阔外有江海内有丛山无险不备各营额兵节经裁减处处兵单万难再裁议将徽六二营所裁续添兵丁一千名抵补尚不敷一千五百名应再于通省内地各营裁汰臣思裁补抚标兵缺虽部议于督提等标汰除然未有不量其汛地之险易而槩行裁汰者今查江南幅𢄙辽阔水陆兼防在在需兵而沿江沿海为尤甚如崇明云台俱各孤悬海中金山柘林青村南汇川沙吴淞黄浦又皆逼近海面京口一镇跨江设险咽喉要津且有漕白粮艘经由若夫泰州一营兼辖兴掘二汛民灶杂处地极其广而兵仅三百四十馀名是以各营急需多兵弹压均不便议裁此外内地额兵共计止有三万五千七百九十馀名而议裁二千五百名所裁过多则营伍空虚汛官鲜不废弛是抚摽兵缺虽取足于腹里各营而汛广兵单又不可不预为之所此提臣徽六二营裁兵拨补之议为有见也盖徽六二营新裁兵一千名原系通省闲甲今以各营之闲甲仍抵各营之裁汰祗以增足五万五千之额原非另外添设即
  朝廷多此千兵粮饷非与国帑有亏而各营多此千兵汛守则与地方有益相应仰请皇上允臣所请将徽六二营新裁兵丁一千名即抵抚标之数其馀一千五百名容臣于内地各营通融分
  派陆续裁汰可也部议覆准奉旨依议

  苏州城守营顺治四年设抚标左营五年裁并中军康熙元年改设城守营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名守兵七百六十八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四十匹巡船四十八只二十二年裁缺兵三十三名马一匹拨马步战守兵一百名入海州营二十五年裁缺兵二十九名马一匹五十四年裁缺兵五名雍正二年裁缺兵七名五年添设右军守备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四十六名官坐战马十八匹七年添设外委千总二员把总五员九年添设左军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外委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九十一名巡盐壮丁五十名官坐战马二十一匹巡船十只
  游击一员驻札苏州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苏州府城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苏州府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昆山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甪直镇一驻防鐡陵关
  把总七员一驻防大唯亭一驻防浒墅关一驻防杨孜桥一驻防苏州城内一驻防木渎镇一驻防社坛一驻防黄埭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七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六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八名守兵九百九十五名官坐马三十六匹战马六十三匹巡船五十八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九千九百两五钱二分四釐折米四千七百三十四石六斗
  是营防守长州县元和县吴县昆山县新阳县地方长州县汛地墩堡十二处元和县汛地墩堡十九处吴县汛地墩堡十五处昆山县汛地墩堡三处新阳县汛地墩堡五处
  雍正五年提督魏经国奏略苏州城广四十五里内外关厢居民栉比城守营经制兵七百五十四名所管水陆村荘河道大小汛地六十馀处在在需兵实属不敷拟请添兵二百四十六名合为一千名之数俾内巡密而外防周至该营额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分防内外汛地原无不足惟是昆山一汛素称剧邑水陆汛地九处向派千把一员专防难以兼顾拟将现设之中军守备改作左军照旧驻防苏城再添设右军守备一员令其驻防崑城仍带千把一员专防城外汛地则任分力专可免疏虞兵部覆准奉旨依议李卫酌议苏郡地方营制分防疏略苏州财赋重地五方杂处人烟稠密宵小每有潜匿于阛暗编民之中而难以究诘者即如各路青蓝布疋俱于此处染色必用大石脚踹砑光习此业者率皆单身乌合不守本分之辈虽其中亦间有食力贫民而桀骜不驯者颇多臣等悉心会查苏城地方丛杂者如胥阊二门自虎邱前后山塘南北濠枫桥西北一带为长吴元三县犬牙相错之处稽查弹压文武官弁均不可少三县印捕佐杂事务殷繁且驻札城内相距既远而地界交错更有互相推委之弊至于武职止有枫镇汛千总一员尤虑顾此失彼苏州府经历系本府守领可以兼辖三县地方拟将该员调驻社坛相近地方耑司巡查一应差委槩行停止但经历向无巡役于公项内雇募二十名令该员带领巡缉凡各坊踹匠以及盗贼盐枭等项不法之徒即令就近会同营员查拿录供解审其武职千把官职卑微不足弹压查抚标两营中军游击二员足以统辖右营守备游击似可裁省以所裁之俸薪改设苏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所添亦属无多将此守备带把总一员驻于踹坊最多适中之社坛汛又把总一员驻于黄埭汛此外如半塘南北濠陆墓王家角长荡河冶长泾许家湾新塘桥等处均属𦂳要汛口以旧有之外委千总一员并添设外委把总二员酌量派拨水陆设防与经历一体巡查如有盗匪重情各照所管地方分别耑汛兼辖处分 苏州城守二营除旧设右营官兵二百五十员各分防昆山原汛外右营额兵七百九十七名去公粮塘拨往来差役及各官随丁字识跟役外所馀兵丁分派各汛为数无多而防范巡查实有未足查常州营现有中左右三军苏州营亦应循照此例左军改为中军旧有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带在城及周荘木凟沙河四汛兵丁照旧分防其所请添设之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并旧有千总一员外委千总一员带原防枫桥汛兵定为左军将浒关汛把总一员外委把总一员及原防兵归并管辖统成三军营制就近令巡抚专管督率操练指挥缉捕仍听提督统属 闾胥门外应添各处水陆塘汛在在需兵而下江地广汛繁均难抽调惟京报部文巡抚衙门向系雇募递送每年工食银一千五百两于通省耗羡公项内动支提督衙门因无工食向于各营抽发兵丁一百二十八名逐塘递送似应照抚标例亦于耗羡公项内每年给银一千五百两以为工食一体雇募将旧拨一百二十八名同原拨苏州巡盐兵二十名及抚标所裁游击员下随丁十五名字识跟役十五名再拨马十三匹一并归入苏州左营此外不敷水陆汛兵将盐政衙门耑在苏州巡盐壮丁五十名亦拨入该营充当水兵巡哨于抚标向设小巡船二十只内抽出十只应用交与守备等管辖并听经历稽查所需饷米于浙省盐务节省盈馀项下发给永为定例其巡盐哨丁听商另为雇募至苏州重地游击守备员缺均属𦂳要嗣后应令督抚提督会同拣选题补所设经历千把亦须干练之员并于通省文武中职衔相当者拣选咨部调补其马步战守数目水陆汛防官署营房统俟请旨恩准之日另为咨题
  平望营顺治三年设游击七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九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二百三十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九匹巡船二十只康熙五十四年裁守兵三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饷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旧属提标今改归抚标苏州营统辖都司佥书一员驻防苏州府吴江县千总一员驻防平望镇把总二员一驻防同里镇一驻防震泽县城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六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二十二名官坐马十一匹战马十九匹巡船二十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九十七两四钱六厘米一千一百五十八石三斗
  是营防守吴江县震泽县地方吴江县汛地墩堡七处震泽县汛地墩堡五处
  马祜请造营汛巡船疏为酌议沿河水路设立巡船以弭盗患以安商民事该臣看得臣属苏松常等府地方滨临湖荡素称泽国为盗贼渊薮窃发靡常昔年松江提标与苏州营各设有小快船四十只平望无锡常州镇江等处营汛亦各设有快船一二十只不等分汛巡防剿擒湖寇此因地制宜诚靖盗安民至计也自康熙七年间部差郎中卜书厍到苏查毁沿江沿海各营可以出海之船将此等内地小快船槩议裁搁收入陆地朽坏无用迩来盗贼乘船出没水乡河路劫剠时闲汛防官兵苦无船只坐视贼逸不能尾追以致盗案日繁参罚踵至节据营升详请复设巡船臣正在檄行司道酌议适准提督臣杨捷咨议官塘河路十里安设一船节节布置拨兵巡防俾各汛有船则易于堵截追擒实修复旧制要策臣又通行各司道府按程计里酌设去后兹据册报苏松常镇四府属各官塘河路及滨河要汛共应设快船三百二十五只除上清二县已报修船二十只外止应造船三百五只每船核实需用工料银二十两二钱二分零共该银六千一百六十八两六钱零其所需钱粮臣查苏州府每年编征水陆各营船械银二千八百两递年
  题报收贮府库原以备修造营船甲械之用相应于内动支打造事竣报销日后遇有船只损坏若照近奉部行三年始一小修五年始一大修恐致易于朽废应照马快船定例次年小修每船给银三两再次年大修每船给银六两五年叠造必岁加整葺庶坚固经久而不致沉朽无用矣惟是此项船只臣等本因旧日汛防制度酌议成造目今滇闽逆贼告变军兴旁午四方商贾不通民间生计萧索㳺手无赖奸徒处处挺而走险且自春徂夏霪雨连绵昼夜不息臣属苏松等府地方低洼田地一望皆成巨浸茫无畔岸二麦既已腐烂今值插莳之际田亩水深渰没秩不能栽农夫束手无策臣虽现在檄饬有司劝谕竭力䕶救冀其播种惟恐饥荒之众流入匪类相聚为盗近又据宜兴县营申报浙省湖州府之长兴县土寇窃发警逼县境又据平望营呈报浙省土寇被剿窜遁飘突邻境亟须驾船摉擒纷纷请发快船刻不容缓复准浙江抚臣田逄吉咨报湖贼啸聚势甚猖狂请发官兵会剿非船㫁难追击苏松常三府皆与浙省接壤各有巨泽大川素多伏莽兼之河港错杂四通八达汛防官兵见无船只巡剿遂致盗贼出没无忌至若有船营汛惟止太湖吴淞江阴等营各设沙唬船数只止可于太湖长江海口之间乘风行使其在内港湖荡必须轻利小艇始可飞棹掩袭此等巨舰一入内地便不能施展臣等从今日地方多事起见敢不熟筹消弭防御之策此议复营汛快船万万难缓非敢虚糜朝廷金钱也倘部臣惜费拘执又恐贻悮匪细用是激切详陈伏乞皇上俯念江南财赋奥区谋在事先乃为无患
  敕 该部准臣动支本款船械银两分发各营勒限打造完固俾官兵得以乘驾追剿则盗贼知有整备不致横肆流毒庶地方隐忧可杜民生得获安枕矣除将应设船只及需用料价数目造册送部查核外臣谨会同总督臣阿席熙提督臣杨捷合词密题伏乞
  睿鉴敕部连赐议覆施行
  巡抚安徽等处地方军门驻札安庆府旧制兼提督操江康熙元年停理军务操江所属十一营官兵归并总督十三年复设本标左右二营
  左营顺治初设中军游击属操标有太平左右两营康熙元年操标归并总督十三年复设中军兼管左营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五名步战兵二百二
  十五名守兵四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五匹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二十五名马二十五匹二十五年改马步战兵一十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五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一百名三十六年裁守兵二十三名三十八年拨守兵一百七十七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游击改设参将
  中军参将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札安庆府城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七十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九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七千六百九十九两六钱八分三釐零米一千五百十六石五斗
  右营顺治初设属操标康熙元年归并督标十三年复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五名步战兵三百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五匹二十三年拨马战兵二十五名马二十五匹赴湖广二十五年改步战兵一百三十三名为守兵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五名马二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一百二十三名三十八年拨守兵一百七十七名赴河标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拨把总一员守兵二名官坐马二匹入泰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俱驻札安庆府城马战兵四十八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四十八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七千五百三十六两九钱四分五釐零米一十五百九石三斗






  江南通志卷九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四
  武备志
  兵制
  江南全省提督军门驻札松江府顺治二年苏州总镇统兵驻守后提督移镇管理苏松常镇四府各营军务康熙元年统理全省十四年添设提督一员驻札安徽管理上江七府营务全省提督改为江宁提督管理下江七府营务仍驻松江十七年安徽提督奉裁复管全省军务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兼辖松江城守金山柘林青村川沙南汇黄浦刘河吴淞福山太湖常州江阴靖江杨舍孟河镇江潜山徽州宁国池州芜采广徳二十三营
  中营顺治四年设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六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五百二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二百四十六匹唬快船一只巡船二十一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拨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五匹入京口右路营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三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五名入苏州营
  参将一员驻札松江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札松江府贴防黄浦汛
  千总二员驻防松江存营操练
  把总四员一轮防黄浦汛一轮防金泽汛一轮防锺贾山汛一轮防朱泾汛俱驻松江府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九十七名守兵五百三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一百六十匹唬快船一只巡船二十一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一百四十三两九钱一分二厘米二千九百六十四石
  是营防守娄县上海县金山县青浦县地方
  左营顺治四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六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守兵五百二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六匹巡船十一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马步战守兵十九名归营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二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五十七年收右营巡船五只归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二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四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札华亭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华亭县城
  千总二员俱驻防华亭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华亭县一驻防小泾汛一驻防章练塘汛一驻防盛泽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五百三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匹巡船十六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四百七两一钱七分二厘米二千九百七十五石七斗
  是营防守元和县吴江县娄县青浦县金山县地方元和县汛地墩堡三处吴江县汛地墩堡六处娄县汛地墩堡七处青浦县汛地墩堡六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二处
  右营顺治四年设驻札松江府城旧额游撃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五十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五百五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五十匹巡船二十二只康熙二十四年改马战兵六十六名为步战守兵又裁去十四名马八十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五十七年移驻上海县五十八年收黄浦营巡船六只归营拨巡船五只入左营又拨巡船七只入后营雍正二年拨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九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札上海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上海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上海县城一驻防闵行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北簳山一驻防引翔港一驻防塘桥汛一驻防泗泾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一百一名守兵五百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匹巡船十六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三百七两四钱一分二釐本折米二千七百七十二石
  是营防守华亭县娄县上海县南汇县青浦县福泉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四处娄县汛地墩堡三处上海县汛地墩堡九处南汇县汛地墩堡一处青浦县汛地墩堡四处福泉县汛地墩堡七处
  前营顺治四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七名步战兵八十四名守兵五百二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七匹巡船十一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裁拨京口右路营马步战守兵十九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二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揆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㤗州营九年拨守兵十六名入苏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华亭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华亭县城
  千总二员俱驻防华亭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华亭县城一驻防清浦县一驻防震泽汛一驻防斜塘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一名步战兵九十八名守兵五百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一匹巡船十一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九两四分米二千九百六十四石是营防守震泽县青浦县福泉县娄县金山县地方震泽县汛地墩堡九处青浦县汛地墩堡五处福泉县汛地墩堡二处娄县汛地墩堡一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一处
  后营顺治四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三名守兵五百二十三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七匹唬快船二只巡船十六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二名马二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七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札松江府
  中军守备一员驻札松江府
  千总二员一驻防松江府一驻防菉葭浜
  把总四员一驻防干吕巷汛一驻防芦墟汛二存营操演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六十一名步战兵九十九名守兵四百九十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一匹唬快船二只巡船十六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九两四钱四分一厘零米二千九百六十石一斗
  是营防守昆山县新阳县吴江县华亭县金山县青浦县福泉县地方昆山县汛地墩堡八处新阳县汛地墩堡一处吴江县汛地墩堡五处华亭县汛地墩堡四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五处青浦县汛地墩堡一处福泉县汛地墩堡三处
  松江城守营顺治四年设提标右营九年管理城守原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守兵五百三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七匹唬巡船六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八十名为步战守兵裁马八十匹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三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四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守兵十一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华亭县城马战兵一百六十一名步战兵九十九名守兵五百六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一百六十一匹巡船六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五两九钱一分二厘米二千九百八十七石四斗
  是营防守华亭县娄县金山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二十一处娄县汛地墩堡十七处金山县汛地墩堡一处
  金山营驻札金山卫顺治初设立参将统辖柘青南川宝五营十八年川沙营添设参将废宝山营将南汇营归并川沙其柘青二营仍属本营统辖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百九十五名守兵六百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匹巡船十三只康熙二十三年改马战兵三名为步战兵裁马三匹二十五年裁守兵十四名二十七年裁马步战守兵十六名马二匹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一名为守兵五十四年裁守兵十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参将一员驻札金山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金山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浙江嘉兴府平湖县江门营一驻防金山县张堰镇把总四员二驻防金山县城一驻防华亭县亭林镇一驻防张泽镇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守兵五百七十四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五十五匹巡船十三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四十七两七钱四分六釐本折米三千一百三十九石五斗
  是营防守华亭县金山县奉贤县及浙江嘉兴府平湖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二十六处金山县汛地墩堡十三处奉贤县汛地墩堡一处平湖县汛地墩堡六处
  柘林营顺治二年设游击四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三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巡船四只康熙三十五年改步战兵二名为守兵五十四年拨守兵二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兵二名入太湖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
  守备一员驻札华亭县柘林城  把总一员驻防奉贤县南桥镇外委把总一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守兵一百三十一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巡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三千九十八两五钱六厘米七百五石九斗
  是营防守华亭县奉贤县地方华亭县汛地墩堡八处奉贤县汛地墩堡十五处
  青村营顺治二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一百三十七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巡船二只康熙二十五年栽步战守兵七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二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添设步战守兵一百名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
  守备一员驻防奉贤县青村城  把总一员驻防蔡家桥汛外委把总一员驻防青村港汛
  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二百二十一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巡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六十三两五钱六厘米一千九十五石九斗
  是营防守奉贤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十七处
  雍正五年提督魏经国奏称松江府属华亭县新分之奉贤县建衙署在青村城内上海县新分之南汇县建衙署在南汇城内两城向系二营额设兵各一百八十一名分巡水陆墩汛二十馀处加以县署不敷防范请各添兵一百名各合二百八十一名之数内外分汛巡查方为有备兵部议准于通省标营内兵丁现缺抽拨令各该营就近挑选现兵弟男子侄及土著人民补伍将各标营现在出兵缺照数拨给以符添设之数毋使老弱虚冒仍将抽拨兵缺数目及募补兵丁花名逐一造册咨送兵部查核可也奉旨依议
  川沙营顺治四年设守备十八年改参将兼辖南汇营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四名守兵五百九十四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四匹沙船六只唬船二只康熙五十三年裁沙唬船四只五十四年收镇海将军标左营水艍犁⿰舟曾船四只随船兵丁六十四名归营又收各营所拨守兵五十名归营是年拨沙船一只入黄浦营雍正二年拨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参将一员驻札南汇县川沙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南汇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南汇县新场镇一驻防川沙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周浦镇一驻防宝山县城一驻防宝山县炮䑓一驻防上海县曹家路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六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九十二名守兵
  六百七十二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四匹沙船三只水艍船二只犁⿰舟曾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五两八钱九分二厘米三千六百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南汇县上海县宝山县地方南汇县汛地墩堡十五处上海县汛地墩堡十八处宝山县汛地墩堡十四处
  南汇营顺治四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三十二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康熙五十四年拨守兵二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添设步战守兵一百名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仍食马战兵粮守备一员驻防南汇县城   把总一员驻防一团汛外委把总一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二百二十一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七十四两六分四釐零米一千九十五石九斗
  是营防守南汇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十七处
  黄浦水师营顺治十三年设参将康熙五年改游击九年改守备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五名步战兵六十七名守兵二百六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五匹巡船六只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十名三十五年改步战兵三名为守兵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川沙营五十六年将黄浦营改为水师营原属松江城守管辖改属提标右营兼辖五十八年设哨船四只收沙船三只归营拨巡船六只入本标右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战兵三名马三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仍食马战兵粮九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上海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黄浦南汛把总二员一驻防黄浦北汛一驻防黄浦中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二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一百九十八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二匹沙船三只哨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二百七十七两七钱九分四厘米九百六十八石四斗是营防守上海县宝山县地方两县汛地墩堡共三处
  刘河营顺治三年设驻札刘河旧城康熙十六年移驻茜泾镇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五百八十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六匹巡船八只二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二十九名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一名为守兵五十三年拨守兵十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游击一员驻札镇洋县茜泾镇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茜泾镇
  千总二员一驻防太仓州城一驻防太仓州土寨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镇洋县天妃宫汛一驻防太仓州七丫汛一驻防刘河炮䑓一驻防昭文县横泾汛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七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一名守兵五百四十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四匹巡船八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两六钱一分二厘米二千七百八十六石四斗
  是营防守太仓州镇洋县宝山县昭文县地方太仓州汛地墩堡三处镇洋县汛地墩堡五处宝山县汛地墩堡十五处昭文县汛地墩堡十五处
  吴淞营顺治初设副将康熙五年改参将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五名守兵五百九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八十匹沙船八只二十三年裁马战兵五名马五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二匹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一名为守兵五十年添设守兵十五名五十四年收镇海将军标右营艍犁船四只随船兵丁六十四名归营又收各营所拨守兵五十名归营五十七年拨沙船一只入黄浦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
  参将一员驻札宝山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宝山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炮䑓汛一驻防胡巷口汛
  把总四员一驻防杨行镇一驻防嘉定县城一驻防江湾镇一驻防月浦镇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七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三名守兵六百七十二名官坐马三十匹战马六十七匹艍犁船四只沙船三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一百六十三两六钱四分六厘米三千六百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嘉定县宝山县地方嘉定县汛地墩堡三处宝山县汛地墩堡二十四处
  雍正十二年总督赵弘恩酌议沿海备御疏
  题为遵旨酌奏事该臣看得江南地方毗连大海备御之道务须严谨尤期实济前经提臣南天祥以上海一汛业将提标右营移驻弹压吴淞一汛嗣后哨巡之时令黄浦营带兵前赴该汛协防柘林营属漕泾一汛商贾凑集于提标抽兵六十名拨入向时提标轮流贴防漕泾吴淞黄浦一团等汛之处本无实事俱请停其报部等因
  奏蒙朱批俟高其倬回任商酌奏闻随经前督臣高其倬钦遵议覆贴防报部之案应行停止吴淞营应再拨提标兵四十名添凑无庸令黄浦营协防其漕泾应于提标抽兵六十名拨入该营等因又蒙朱批此论似是具题奏请钦此交臣会
  题臣恭绎朱批仰见
  皇上慎重海疆之至意縁臣新任尚须确察亲勘曾经奏明在案今臣亲历沿海一带逐加察勘如金山以至福山等处既有营汛以为巡御又有墩兵以资瞭望星罗碁布可谓周密其从前提标轮流贴防官兵因海寇久平且彼地原无营房白难责令实驻故历来徒有报部之案并无实事嗣后似应停止报部不必徒踵虚文至于海疆重地巡察愈密收效愈广有备无患兵防所重查提臣原奏内称臣仍不时飭令标营将弁带兵巡哨即有策应不难立时调遣所见殊是以后应听提臣就近不时飭令周历游巡以扬威武以期无悮如承委将弁兵丁怠惰偷安虚应故事即行参处庶虚名除而实事著于海防更有禆益又吴淞营官兵洋巡之外存营较少应如前督臣高其倬所议请于提标发兵四十名添入以资巡防无庸令黄浦营协巡又柘林所属之漕泾地方并非出海口岸又原有营汛墩兵居民仅三百馀户更有县丞驻札应令稽察协巡况又在现议提标不时周历游巡之列其前议于提标抽兵六十名拨归专防之处似可无庸抽拨臣谨会
  题伏乞皇上睿鉴施行
  福山营顺治初设副将四年改守备十六年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名步战兵一百九十名守兵六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匹官渡船四只巡船十六只二十三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四名马四匹二十七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九名马二匹三十五年改步战兵十名为守兵五十四年拨守兵十名入吴淞营雍正二
  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八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马战兵粮九年添设沙船四只随船兵丁六十名
  游击一员驻札常熟县福山城堡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常熟昭文二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昭文县徐六泾镇一驻防福山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常熟鹿苑镇一驻防常熟唐市镇一驻防昭文薛家沙镇一驻防昭文支塘镇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六十一名守兵六百九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六十四匹沙船四只官渡船四只巡船十六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五百五十九两一钱八分三釐零米三千二百五十二石六斗
  是营防守常熟县昭文县地方常熟县汛地墩堡四十处昭文县汛地墩堡四十四处
  太湖营康熙三年江浙总督会同题设江浙太湖营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步战兵二百四十一名守兵六百四十八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沙快吧唬船三十二只三十五年裁步战守兵二十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五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二十五名官坐马十二匹沙快船十六只立为浙江太湖营驻苏州府吴县洞庭西山本营增设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九十名官坐马十八匹沙快船十五只兼统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三十九名官坐马十匹吧唬船十六只分为左右二营为江南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仍食步战兵粮八年裁沙船二只九年添设马七十匹
  参将一员驻札吴县东山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震泽县简村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宜兴县周鐡桥
  千总二员一驻防鲇鱼口一驻防马山
  把总四员一驻防束山一驻防震泽县吴溇一驻防吴县鼋山一驻防荆溪县凤川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七百二十名官坐马二十八匹沙快吧唬船二十九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五两一钱五分二厘米三千六百二十七石
  是营防守吴县长洲县吴江县震泽县阳湖县无锡县宜兴县荆溪县地方吴县汛地墩堡二十一处长洲县汛地墩堡一处吴江县汛地墩堡五处震泽县汛地墩堡十四处阳湖县汛地墩堡八处无锡县汛地墩堡六处宜兴县汛地墩堡八处荆溪县汛地墩堡五处
  雍正元年
  上谕两江总督查弼纳江南提督高其位署江苏巡抚何天培浙江巡抚李馥太湖三万六千顷连跨数郡地势既广支流复多为盗贼出没之所平时既易藏奸巡捕又难着力故苏常盗案多于他省良善被扰官吏处分皆因太湖为之巢穴也尔等均有统辖之责可公同确议遴选贤员清查严缉俾匪类就擒馀党解散日后作何稽察防范之法不使宵小复萌地方长享宁靖之福以副朕禁盗安民之意特谕
  雍正二年兵部议覆总督查弼纳等 题请将太湖营原设游击一员改为参将添把总二员原设兵二百七十名巡船八只再添兵六十名添巡船四只仍驻洞庭西山居中调度江南所辖之鲇鱼口简村等处俱属东山原设把总一员兵七十五名巡船五只今令该把总带原兵五十名巡船一只仍驻东山馀兵二十五名分防鼋山其鼋山原设千总一员改设鲇鱼口原兵六十九名巡船三只再添兵三十一名巡船三只管辖南北一带地方简村应添守备一员添兵一百四十五名添巡船五只分防各汛周鐡桥原设把总一员原兵六十八名管辖汛口九处今应改设千总一员原兵六十八名再添兵三十二名原有巡船三只专管八汛其周鐡桥原设之把总移驻马迹山另添兵五十名巡船二只专管马迹山汛以上改设参将一员添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三百十八名巡船十只分布巡防但太湖营游击系浙江省所属之员湖面辽阔若止将游击改为参将仍驻西山究难兼管两省地方且江南湖滨盗案倍于浙江以一官而受两省之参罚亦属不便应于江南地方另添设参将一员以资弹压其所添兵数不敷分拨应于新添兵三百十八名外再添兵一百八十二名以足五百名之数将原设守备一员并新设守备一员分为参将左右二营原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并新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原设兵四百三十九名新添兵五百名新旧巡船三十一只令该督等详加酌量分添江南所辖湖滨各口昼夜巡防其浙江太湖营原设游击仍令统领原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二十五名巡船十六只仍驻洞庭西山于浙省所辖湖滨各口巡查但此分界巡防只就湖滨各口而言其湖内地方原系两省交会仍令参将游击公同巡查若有大伙屯集不得互相推诿所添兵丁于江南各营内酌量抽调奉
  旨依议
  常州营顺治二年设参将十六年移参将镇江阴康熙十一年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三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四十三名守兵四百七十四名官坐马三十匹战马五十八匹巡船二十九只二十五年添设千总一员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二十六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九名入吴淞营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六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七员九年拨守兵十二名入苏州营
  游击一员驻札常州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阳湖县城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金匮县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荆溪县城
  千总三员一驻防阳湖县一驻防金匮县一驻防荆溪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武进县一驻防阳湖县一驻防无锡县一驻防宜兴县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十四名守兵四
  百四十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五十八匹巡船二十九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五百八两八钱二分四厘米二千三百八十六石八斗
  是营防守武进县阳湖县无锡县金匮县宜兴县荆溪县地方武进县汛地墩堡五处阳湖县汛地墩堡四处无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县汛地墩堡七处金匮县汛地墩堡一处宜兴县汛地墩堡九处荆溪县汛地墩堡五处
  江阴营顺治二年设参将三年改都司五年改守备十八年复改参将康熙四年改副将七年改游击八年复改副将十一年设守备又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一百十名守兵三百三十九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匹唬船二只巡船七只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二匹入抚标二十六年拨马步战守兵十六名马一匹入京口营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七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五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兼辖靖江营杨舍营孟河营
  游击一员驻札江阴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江阴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江阴县西路乡汛
  把总二员一驻防江阴县南路郷汛一驻防江阴县东路乡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三百五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二十七匹唬船二只巡船七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七千三百十七两米一千六百石六斗八升
  是营防守江阴县地方汛地墩堡二十九处
  靖江营顺治四年设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八名步战兵六十六名守兵二百五十四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八匹唬船二只康熙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吴淞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
  守备一员驻防靖江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靖江县城把总二员一驻防靖江西沙孙祠镇一驻防靖江东沙斜桥镇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五名步战兵六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九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十八匹唬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五百八十三两五钱一分六厘米一千二百九十四石八斗
  是营防守靖江县地方汛地墩堡八处
  杨舍营顺治二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守兵二百八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巡船二只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一匹入提标后营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十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守备一员驻防江阴县杨舍堡城 把总一员驻防沿江汛地外委把总一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五十一名守兵一百八十八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九匹巡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一十三两七钱六厘米九百六十七石二斗
  是营防守江阴县地方汛地墩堡十六处
  孟河营顺治五年设守备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守兵二百八名官坐马六匹战马十匹康熙二十二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二名入抚标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十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一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三名入川沙营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九年拨守兵二名入苏州营
  守备一员驻防武进县孟河堡城 把总一员驻防孟河堡城外委把总一员驻防魏村汛
  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一百八十六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九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二两七钱六分四釐零米九百六十三石三斗
  是营防守武进县地方汛地墩堡十处
  镇江城守营顺治二年设总兵四年改副将十六年设立镇海大将军统领八旗官兵驻镇江府城移副将驻大市口康熙四年改设参将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九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守兵三百十五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五十九匹巡船二十三只二十五年收京口右路左营战守兵四十名归营裁马步战守兵十八名五十四年拨守兵五名入川沙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收镇海将军标左右二营兵三百三十二名归营九年拨守兵十二名入苏州营参将一员驻札镇江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镇江府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镇江府城一驻防金坛县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丹阳县城一驻防丹阳县尹公桥一驻防镇江府城一驻防丹徒县大港镇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八十七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七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八十七匹巡船二十三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四百七两三钱四分六厘米三千七十三石二斗
  是营防守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地方丹徒县汛地墩堡十一处丹阳县汛地墩堡二十七处金坛县汛地墩堡十六处
  潜山营康熙元年以安庆营副将改设三年副将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十四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名守兵五百二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四匹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六名马三匹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二十七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
  游击一员驻札潜山县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潜山县
  千总二员一驻防桐城县枞阳汛一驻防望江县
  把总四员一驻防宿松县一驻防太湖县一驻防桐城县一驻防潜山县天堂汛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七十一名步战兵一百五名守兵四百九十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七十一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一两四钱四分五釐零米二千六百五石二斗是营防守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地方桐城县汛地墩堡十六处潜山县汛地墩堡十一处太湖县汛地墩堡十一处宿松县汛地墩堡十四处望江县汛地墩堡一处
  徽州营顺治初徽州置东山营设总镇统辖徽宁二府康熙十一年改设参将专镇徽州十三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复改参将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六百五十四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六匹二十四年收京口右路营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二百八十名官坐马八匹战马三十四匹归营遂分左右二军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四十二名三十四年裁步战兵四十六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一名入太湖营五年拨马步战守兵十一名马二匹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八员仍食马战兵粮
  参将一员驻札歙县东山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休宁县城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婺源县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祁门县城一驻防绩溪县城
  把总六员一驻防黟县城一驻防休宁县高枧汛一驻防休宁县城一驻防歙县城一驻防婺源县中平汛一驻防婺源县城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六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五名步战兵一百九十八名守兵七百九十七名官坐马三十二匹战马九十五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九千三百六两二钱四分七釐零米四千二百五十石是营防守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地方歙县汛地墩堡七处休宁县汛地墩堡八处婺源县汛地墩堡八处祁门县汛地墩堡七处黟县汛地墩堡三处绩溪县汛地墩堡四处
  总督于成龙疏康熙十三年饶逆变乱以后所在煽动前督臣阿席熙请将江宁将军下各营门甲兵粮一千名以六百名补入徽州营以四百名补入六安营俱裁去参将改设副将又太湖一营前任江宁抚臣马祜请添右军守备一员专管江南汛地俱各奉
  俞旨允行今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恭逄恩诏款开军兴以来添设绿旗官兵应行裁汰者详查议裁今据徽州六安太湖各营详请将原补官兵仍旧留用并准安徽抚臣咨覆相同臣查徽郡东聨徳平乐兴西接浮梁倒河匝处万山之中层峦叠嶂最为奸宄出没之所臣检阅旧案如逆贼王跳鬼及饶逆侵犯之时悉因三省连界汛广兵单不敷防御以致小丑陆梁此前督臣所以改设副将添布重兵弹压也又六安一汛绵亘数十馀里与湖广黄麻等处相接实为江南西陲重地臣前任
  黄州府时剿抚东山逆孽何士荣等历睹江广形势但见英霍二处山深谷邃伏莽堪虞非安设重兵不足以捍此岩疆前督臣早已见及此也今二处官兵布置周密地方稍称平静正宜安愈图安绸缪未雨若拘于军兴以后添设之名而裁此险汛之兵将臣恐不轨之徒伺隙思逞彼时再议增兵安辑而地方已不胜其惊扰矣臣谓徽六两营官兵㫁㫁难以议裁若夫太湖一汛臣自闽地赴任直省经由其间湖靣广阔一望无际港汊丛杂素为盗薮该营添设右军守备一员专司江南汛地诚为营制起见更难于军兴后所添官兵一概而论相应仰恳
  俯念徽州六安太湖三营皆系山泽险汛续补官兵准其照旧留用其有益地方诚非浅鲜也宁国营顺治四年改宣州卫为宁国营设副将十年改参将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守兵三百五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三十七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四员
  参将一员驻札宣城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宣城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旌徳县
  把总三员一驻防南陵县一驻防宁国县一驻防太平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守兵三百四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三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八千三百八十三两六钱四分五釐零米一千八百十三石五斗
  是营防守宣城县宁国县南陵县泾县旌徳县太平县地方宣城县汛地墩堡十二处宁国县汛地墩堡三处南陵县汛地墩堡一处泾县汛地墩堡十一处旌徳县汛地墩堡二处太平县汛地墩堡五处
  池州营顺治四年设池太总兵官十一年裁总兵官置池州营设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十五名守兵三百六十二名官坐马十八匹战马四十匹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名马二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十七名马一匹三十四年裁步战兵十九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五员
  游击一员驻札池州府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贵池县
  千总一员驻防建徳东流二县
  把总三员一驻防铜陵县一驻防石埭县一驻防青阳县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八十一名守兵二百三十三名官坐马十八匹战马三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八千一百三十五两四分五釐零米一千七百五十八石九斗
  是营防守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徳县东流县地方贵池县汛地墩堡三处青阳县汛地墩堡二处铜陵县汛地墩堡二处石埭县汛地墩堡五处建徳县汛地墩堡二处东流县汛地墩堡二处
  芜采营顺治初设总镇寻改参将又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六十五名守兵二百七十五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七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添设巡船一只
  游击一员驻札芜湖县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当涂县城
  千总一员驻防芜湖县
  把总二员一驻防当涂县乌溪汛一驻防当涂县城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守兵二百六十八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七匹巡船一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八百八十两九钱四分五釐零米一千四百三十五石二斗是营防守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地方当涂县汛地墩堡十八处芜湖县汛地墩堡九处繁昌县汛地墩堡二处
  广徳营顺治初设总兵官七年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九十二名守兵二缺匹战马四十匹康熙二十缺
  步兵三十一名三十五年缺         年拨步战守兵五名

  入太湖营缺      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
  游击一员驻札广徳州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广徳州城
  千总一员驻防广徳州界牌汛
  把总二员一驻防建平县城一驻防广徳州青洪山岭汛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七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守兵二百七十四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三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九百七十一两九钱四分五釐零米一千四百六十二石五斗
  是营防守广徳州建平县地方广徳州汛地墩堡十一处建平县汛地墩堡七处
  镇守苏松水师总兵官驻札崇明县顺治二年原设苏州总兵驻崇镇守三年移驻苏州留守备千把总各一员立崇明营十二年改设参将苏镇复移驻崇明十五年改为苏松水师总兵官立中左右前后奇六营左右二协各设左右二营康熙十四年总兵改为专管崇明提督二十三年提督复改为总兵官裁并各营专统中左右奇四营
  中营顺治十五年设参将康熙二十三年改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四名步战兵二百十四名守兵七百一名官坐马四十匹战马五十四匹沙船十只是年收并左协左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拨步战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
  中军游击一员驻札崇明县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巡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永宁沙一驻防北合洪
  把总四员一驻防永宁沙一驻防头条港一驻防北竖河一驻防外海山前野鹅两沙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八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四名守兵六百七十名官坐马三十八匹战马四十八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九两七钱三分六厘米三千四百七十八石八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八处
  左营顺治十五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二百十二名守兵七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五匹沙船十只康熙二十三年收并左协右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又拨步战守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
  游击一员驻札崇明县东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巡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施翘河一驻防蒲沙套
  把总四员一驻防南洪一驻防郁黄状一驻防当沙头港一驻防岸沟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六百七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九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七两一钱九分二厘米三千四百七十八石八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东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八处
  右营顺治十五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五名步战兵二百十二名守兵七百二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五匹沙船十只康熙二十三年收并前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又拨步战守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守兵二名入泰州营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
  游击一员驻札崇明县东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巡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堡镇一驻防拳头港
  把总四员一驻防高头沙一驻防陈六港一驻防张家港一驻防外海大安戏䑓两沙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二名守兵六百七十一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九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四千七百五十七两一钱九分二厘米三千四百七十八石八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东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五处
  奇营顺治十五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九十七名守兵六百二十七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五十四匹沙船十只康熙二十三年收并后营沙船五只四十七年改沙船五只为赶缯船四十九年裁马战兵六名马六匹又拨步战守兵三十六名入苇荡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九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沙船一只入福山营游击一员驻札崇明县西北路
  中军守备一员轮巡内外两洋
  千总二员一驻防施翘河一驻防掘头港
  把总四员一驻防施翘河一驻防掘头港一驻防渡船港一驻防大套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八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七名守兵五百九十六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四十八匹沙船九只赶缯船五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一两五钱一分二厘米三千一百二十三石九斗
  是营防守崇明县西北路地方汛地墩堡十七处
  顺治十四年部议总督郎廷佐疏海逆现在狓猖崇明允属要地应増设水师选调将兵以资剿御但江宁省会重地苏松沿海要地漕督操江有防漕防江之责各该标营兵似宜酌减抽调如吴淞福山狼山黄浦刘河镇江海门江阴孟河南永生北永生靖江杨舍等处皆江海要汛平望营及无锡宜兴周桥各地方逼近湖山寇盗时发驻防营兵俱未便轻议抽改且江南全省之兵处处零星调拨恐滋扰动致生事端臣等详加酌议江宁督标营抽兵八百名汉兵提标营抽兵五百名江宁抚标营抽兵二百名苏松提标营抽兵四百名漕抚标营抽兵五百名苏抚标营抽兵二百名安庆六营抽兵三百名庐州营抽兵三百名常州杨州二营各抽兵二百名徐州营抽兵二百名浦口庙湾盐城徽州宁国池州芜湖广徳十营各抽兵一百名夀春营抽兵二百名合以苏松提标水师三千名苏州镇营额兵一千二百名崇明营额兵一千名皆改为水师分泊共成一万名以总镇梁化凤统率仍驻崇明扼海口如果遴选精壮操练得宜一万水师足备剿御之用前去调拨防崇馀丁仍囘本营各归经制其请设两协副总兵二员各统水师二千名俱驻吴淞游击六员各统水师一千名皆随大帅分泊崇明各沙中军千把等官悉照营制所称副将游击并中军守备各官 题请选补及改造水艍船只等项事宜均应如所请苏松提督马逄知专管陆兵总兵梁化凤专管水师各无统摄两相犄角查水陆兵各设专员诚于战守有赖但苏松地方不便再设提督查梁化凤原系都督佥事今应加都督同知管苏松水师总兵事提督马逄知专管陆兵一体行事两无统制其苏镇缺相应裁去奉旨依议
  镇守江北狼山总兵官驻札通州
  国初设副将顺治十八年改总镇标下中左右三营兼辖夀春亳州泗州六安庐州扬州泰州泰兴掘港九营
  中营顺治十八年设旧额中军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名官坐马三十八匹战马二百匹沙唬船十六只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十匹二十三年收沙唬船十三只归营二十四年裁马九十六匹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一名马三匹二十七年拨沙唬船三只入京口营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四十七年改沙船三只为赶缯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赶缯沙船二只入泰州营十年拨赶缯船一只入本标右
  
  中军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通州旧城马战兵八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六名官坐马三十八匹战马八十三匹官渡船五只赶缯船一只沙船一只唬船三只捕舵缭碇水手匠役七十六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六千九十四两二钱四分零米三千三百五十石一斗
  是营防守通州如皋县地方通州汛地墩堡三十一处如皋县汛地墩堡十一处
  左营顺治十八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匹沙船十六只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六名马十匹二十三年裁去马八匹又收沙唬船一十三只归营二十四年裁马九十六匹拨唬船二只入掘港营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三匹二十七年拨沙船一只入京口营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四十七年改沙船三只为赶缯船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八年拨赶缯沙船二只入泰州营十年拨赶缯船一只入本标右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通州旧城马战兵八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五名守兵五百六十四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三匹官渡船六只赶缯船一只沙船二只唬船三只捕舵缭碇水手匠役九十二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四百八两七钱九分五釐零米三千四百八石六斗
  是营防守通州如皋县地方通州汛地墩堡三十八处如皋县汛地墩堡二处
  右营顺治十八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百匹沙唬船八只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五名马十匹二十三年裁去马八匹又收沙唬船一十三只归营二十四年裁马九十四匹拨唬船二只入掘港营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三十名马三匹二十七年拨沙船二只入京口营三十四年裁步战兵三十三名四十七年改沙船四只为赶缯船五十八年拨沙船一只入黄浦营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十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九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十年收本标中左二营赶缯船二只归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俱驻札通州马战兵八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五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八十四匹官渡船三只赶缯船六只沙船一只唬船四只捕舵缭碇水手匠役一百八十六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七千五两七钱八分三釐零米三千七百七十九石一斗
  是营防守通州地方汛地墩堡五十八处
  夀春营顺治三年设旧额副将一员守备三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五十五名守兵六百五十九名官坐马四十二匹战马二百四十匹康熙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四十二名马四匹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一百十名为步战兵裁马一百十匹收京口右营步战守兵三百九十七名归营二十六年裁马战守兵五十名马四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六名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十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十一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兼辖亳州泗州二营
  副将一员驻札夀州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夀州左军守备一员驻防宿州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凤阳府
  千总三员一驻防霍邱县一驻防灵璧县一驻防怀远县
  把总六员一驻防颍上县一驻防定远县一驻防蒙城县一驻防百善驿一驻防临淮县一驻防王荘驿
  外委千总三员
  把总六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一百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五十二名守兵九百三十三名官坐马四十二匹战马一百二十二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二万三千四百六十三两一钱七分五釐零米五千九十七石三斗
  是营防守凤阳县夀州宿州定远县灵璧县临淮县蒙城县地方凤阳县汛地墩堡四处夀州汛地墩堡五处宿州汛地墩堡八处定远县汛地墩堡七处灵壁县汛地墩堡三处临淮县汛地墩堡五处蒙城县汛地墩堡一处
  亳州营顺治初设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四十六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二百三十七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六匹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
  守备一员驻防亳州    千总一员驻防亳州把总二员一驻防太和县一驻防颍州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四十三名步战兵四十六名守兵二百三十二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六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六千八十四两一钱五釐零米一千二百六十三石六斗
  是营防守亳州颍州太和县地方亳州汛地墩堡九处颍州汛地墩堡五处太和县汛地墩堡五处
  泗州营康熙十一年设旧额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哨官二员马战兵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九名官坐马十匹战马四十匹扒唬船四只二十二年裁马步战守兵十五名二十四年改马战兵三名为步战兵裁马三匹改步战兵三名为守兵二十五年裁马步战守兵十二名马一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七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三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苏州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都司佥书一员驻防盱眙县 千总一员驻防自来桥把总二员一驻防天长县一驻防虹县哨官二员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三十四名步战兵五十九名守兵二百三十一名官坐马十匹战马三十四匹扒唬船四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五千四百五十一两一钱五釐零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四斗是营防守泗州盱眙县天长县虹县地方泗州汛地墩堡四处盱眙县汛地墩堡五处天长县汛地墩堡三处虹县汛地墩堡二处
  六安营顺治五年设庐州营参将康熙三年改为六安营十三年设副将二十一年复改参将旧额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五十七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四百五十三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五十七匹二十五年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五十六名马十三匹二十六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五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二十六名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九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六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兼辖庐州营
  参将一员驻札六安州
  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六安州
  千总二员一驻防无为州一驻防六安州
  把总四员一驻防舒城县二驻防六安州一驻防英山县
  外委千总二员一驻防巢县一驻防六安州城
  把总四员一驻防庐江县一驻防六安州金家寨一驻防霍山县一驻防六安州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一百六名守兵四百六十一名官坐马二十四匹战马六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一千六百十八两一钱九分五釐零米二千四百七十二石六斗是营防守六安州英山县霍山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地方六安州汛地墩堡七处英山县汛地墩堡四处霍山县汛地墩堡缺处舒城县汛地墩堡六处庐山县汛地墩堡缺处无为州汛地墩堡一处
  庐州营顺治初设参将后调六安以六安营守备移驻庐州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七名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一百九十四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七匹雍正三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一员守备一员驻防合肥县城   把总一员驻防合肥县城外委把总一员驻防合肥县梁县镇
  马战兵二十六名步战兵三十七名守兵一百九十名官坐马六匹战马二十七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四百七十两六钱五分五釐零米九百九十石六斗
  是营防守合肥县地方汛地墩堡十五处
  扬州营顺治三年设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四十七名步战兵七十六名守兵三百四十一名官坐马二十匹战马四十七匹康熙二十五年添设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二百三十六名马二十匹是年裁步战守兵二十五名三十四年裁马步战守兵二十六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七名入太湖营五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南汇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六员九年拨守兵十四名入苏州营十三年添设守备一员马战兵十六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四十名马十六匹又添设把总四员外委把总一员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五十七名马九匹
  游击一员驻札扬州府城
  守备二员一驻防扬州城一驻防三江营
  千总二员一驻防宝应县衡阳镇一驻防高邮州
  把总八员一驻防扬州府钞关一驻防宝应县二驻防扬州府城一驻防马家桥一驻防邵伯镇一驻防北坝一驻防僧道桥
  外委千总二员
  把总五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九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五十四名守兵五百五十名官坐马三十一匹战马九十二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一万五千五十九两六钱一分五釐零米三千一百四石四斗
  是营防守江都县甘泉县高邮州宝应县地方江都县汛地墩堡十八处甘泉县汛地墩堡十一处高邮州汛地墩堡九处宝应县汛地墩堡八处
  泰州营顺治二年设守备属海防兵备道统辖康熙元年裁道标改为泰州营属狼山镇标十一年添设游击旧额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十五名步战兵七十六名守兵二百三十八名官坐马十六匹战马二十五匹三十五年裁步战兵十五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五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四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千把总三员八年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水陆战守兵一百名赶缯船二只沙船二只兼辖泰兴掘港营游撃一员驻札泰州城
  中军守备一员驻札泰州城
  千总二员一驻防如皋县力乏桥一驻防王家港中沓灶
  把总四员一驻防东䑓场一驻防兴化县城一驻防王家港中沓灶一驻防王家港五木楼
  外委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协同经制千把总防守
  马战兵二十五名步战兵九十三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官坐马二十二匹战马二十五匹赶缯船二只沙船二只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八千一百二十七两一钱四分九釐零米一千八百一石八斗
  是营防守泰州如皋兴化盐城地方㤗州汛地墩堡十七处
  㤗兴营顺治初设周桥永生二营各设守备十八年并二营为泰兴营额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一百八十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二十六年裁步战守兵九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兵九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二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二员十年守备改设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驻防泰兴县城
  把总二员一驻防泰兴县一驻防凌家桥
  外委把总二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四十四名守兵一百七十一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三千九百十九两四分四釐零米八百八十九石二斗
  是营防守江都县泰州如皋县泰兴县地方江都县汛地墩堡二处泰州汛地墩堡一处如皋县汛地墩堡三处泰兴县汛地墩堡十七处
  掘港营顺治三年设旧额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一百八十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康熙二十四年收本标唬船六只归营二十九年拨唬船三只入京口营三十三年裁守兵三名三十五年裁步战守三名三十六年改步战兵三名为守兵裁守兵三名雍正二年拨步战守兵二名入太湖营五年拨守兵三名入青村营七年添设外委把总二员
  守备一员驻防如皋县掘港场
  把总二员一驻防李家堡一驻防岔河镇
  外委把总二员协同经制把总防守
  马战兵十三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一百七十三名官坐马八匹战马十三匹唬船三只随船兵丁四十二名岁需俸薪饷干连闰银四千六百五十四两八钱五分六厘米一千八十四石二斗
  是营防守泰州如皋县地方泰州汛地墩堡十七处如皋县汛地墩堡四十一处
  河东总督田文镜折奏武职养粮准部议通行改步粮一分除每月支米一斗外扣去朋银小建实支银九钱有零每年十二个月合计共支饷银十一两四钱有奇提督亲丁八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九百二十馀两总兵六十分每年约支饷银六百八十馀两副将三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三百四十馀两参将二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二百二十馀两游击十五分每年约支饷银一百七十馀两都司十分每年约支饷银一百一十馀两守备八分每年约支饷银九十馀两千总五分每年约支饷银五十馀两把总四分每年约支饷银四十馀两臣思督镇列在封疆不惟食指浩繁其经年差使酬应扬兵犒赏之类均难缺费副参游守等官家口多寡不等大约不下数十人微至千把亦有人口今以步兵亲丁计之量入为出实有不敷臣愚谓亲丁名粮似应少为酌定如提督八十分应给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二千两总兵六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一千四百两副将三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八百两参将二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五百两游击十五分马七步八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四百两都司十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三百两守备八分马步各半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二百两千总五分马一步四并其俸薪一年约可得银一百两把总四分马一步三并共俸薪一年约可得银八十两如此则较于前食步粮丰裕过半庶武弁养赡有资益得感励操守整饬营伍图报
  圣恩矣雍正七年兵部议覆镇海将军祖秉衡奏称各营伍参将驻札之所并极冲大路城堡止设有守备一员无千把者甚多虽提镇向有外委把总之例不过就于本部马兵中挑选给以委牌从未达部亦未有以㧞补把总者而此项外委把总既不能实心办事兵丁未必听约束嗣后请照㧞补把总之例拣选人材壮健弓马纯熟者给以外差把总委牌悉行报部赏以顶带令其差操效力遇有把总缺出秉么㧞补倘懒惰庸愚即令斥革等语除外委把总遵奉俞旨照京城副骁骑校之例给以八品顶带载入例册通行遵照外伏查各省外委不止把总一项雍正五年五月内臣部议覆福建总督高其倬议奏外委千把总各官自行㧞委数无一定嗣后凡额兵二百名许外委把总一员每兵四百名许外委千总一员协同经制千把总管办汛守俱于马步兵内拣选㧞补报明该督抚提镇验㸔给札年终造册报部飭令各该管官约束稽查奉旨允行在案则外委千总亦应与外委把总一例赏给八品顶带以示鼔励令各省督抚提镇凡有原设外委千把并尚有应行添设者一并酌添悉行报部如有经制马兵㧞补如无经制马兵地方照例以步兵㧞补再外委千把既入经制给以顶带协管汛守均有责任亦应参处如地方失事定例原不许以外委题参塞责仍将经制耑汛官照例题参疏防外委千把无俸可住无级可降初参失事停其㧞补二参不获重责二十棍三参革去顶带仍令协缉四参革去外委全获一体免议准其开复如此则经制外委自必各顾考成互相巡缉如果汛防勤谨地方宁谧该督抚等遇有经制千把总缺出即行秉公㧞补奉
  旨依议
  雍正八年
  上谕从前朕以武弁一年所得俸薪不敷所用令自提督以至千把总俱量给与亲丁名粮以资养赡今各省添设外委千把尚未议及念此外委人员所办者千把总之事而所食者仍止本身一分马粮一应公差纸笔衣马之费实有不敷著将各省添设外委千把总每员给与步粮一分即令伊之子弟家人顶食以资养廉但有仍借办公名色扣克兵饷滋扰地方者著该管官即行揭报该辖大员指参毋得姑徇宽纵特谕
  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奉
  上谕朕御极恩诏内将出征兵丁所借银两俱已免其缴还又念出征之䕶军校骁骑校虽系官员品级仍
  在兵丁内支食钱粮特降谕旨将伊等借支银两一并豁免今复思绿旗内有千百把总及外委微员既与兵丁一同效力疆场当与八旗䕶军校骁骑校一同霑被恩泽著将伊等所借钱粮亦免缴还以示朕加恩未弁之至意特谕










  江南通志卷九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五
  武备志
  江防
  大江北岸
  安庆府望江县上接湖广黄州府界
  安庆为吴楚交会之地其江西自湖广黄梅县流入宿松界小孤山矗立波涛间号海门第一关元余阙命水军戍守所恃以为安庆藩蔽者也而北岸之属县治者少故叙江防者自望江始望江古设大雷戍晋刘裕之战卢循陈徐度之御王琳皆于此而怀宁县为今安庆府治三国吴魏相争迭为重镇
  国朝则以巡抚坐镇复以副将协守焉盖江至安庆势最冲险而诸要地皆密迩宜守上自小孤下至桐城之三江口六百丈凡三县列汛二十有六过此而东入庐州府无为州界
  望江县界汛
  黄家𱗙       桃树滩
  雷港        卞家套
  江心莲花洲     路灌沟
  土嘴俱安庆营汛
  怀宁县界汛
  洲头口       光洲
  张家港       花园
  王宣夹口      桑园
  前江沟       鸭儿沟俱安庆营汛桐城县界汛
  柘家湾       铁板洲
  三江口       新开沟
  殷家沟       邱家埠
  下埠头       武梁洲系池州府贵池
  县跨江汛地
     六百丈
  老洲头以上俱安庆营汛
  蔡家窑游兵营汛
  庐州以无为一州南与铜陵繁昌芜湖三县对江势至此洲夹愈多従此南渡繁昌可以避三山七矶之险而又以巢湖相为表里故吴魏争衡此为守御之隘明万历时操江御史董尧封奏以庐州府同知兼管江防并改无为同知移驻泥汊河重其防也自泥汊而上起灰河下至裕溪凡列汛十有六过此入和州界
  无为州界汛
  灰河        土桥
  胡家沟       𩻮鱼口
  紫沙洲尾      白鱼池
  泥汊        薛家湾
  𰛚港        板桥
  新洲夹       牛门沟
  蟂矶        中路
  田家沟       裕溪游兵右哨把总驻此以上俱游兵营汛
  和州与太平府相对南北互为险梁山迫接南之博望山横锁大江中所谓天门也
  国朝特设游兵营驻防焉而横江可直渡太平则尤为津口之要害昔苏峻之登牛渚侯景之袭姑孰韩擒虎之克采石俱取道于此长江惟和州以重险扼其中而上下不得以径过攻守所必争至针鱼嘴之内通州治姥下太阳石跋芝麻诸河之缘江为薮皆要地凡列汛九过此入江浦界
  和州界汛
  西梁山总汛游兵营游击驻此
  窑头        姥下河
  太阳河       牛路
  针鱼嘴       石跋河
  芝麻河       陈桥洲
  以上俱游兵营汛
  江宁之江浦六合两县本古棠邑地唐宋以来或属江都或属真州自前明割属畿郡立浦口营遂为江宁䕶江之要地
  国朝设守备雍正二年更设把总添水陆汛各六巡防视昔加密自浦口而上属江浦下至二套口旧属六合今改属上元六合之汛自瓜埠始瓜埠为滁水出江之所经昔北魏主焘屯兵瓜步宋人为之戒严及南唐齐王景达设栅于瓜步即瓜埠也自此下至沙洲属六合凡三县列汛十有九过此入扬州界
  江浦县界汛
  响水套       公子洲
  西江口       黄瓜垄
  杨四庙       浦口以上俱竒兵营汛上元县界汛
  浦山        高埂头
  急水沟       王家沟
  大蓬门       黄厂河
  二套口以上俱竒兵营汛
  六合县界汛
  瓜埠        田家桥
  段腰        西沟
  福龙洲       沙洲
  以上俱竒兵营汛
  扬州之仪征江都二邑南临大江仪征上接六合平分黄天荡太子洲之险东沟至青山嘴波涛倾仄明吴臣袭贼于此而胥浦桥则宋邵宏渊引兵之所据也仪澂之下江口有新洲明盐枭又多集于其间是以
  国朝于仪徴立竒兵营以驻防而分巡焉而江都则又立瓜洲营盖江都为通漕出江之口南与金焦相对最为要地自此下历十馀港至三江口江势益阔北有宝塔湾南有汊江江防考所谓第一重门户者也则又为京口水师之所巡凡二县列汛四十有三又东过复业新洲入通州泰兴县界仪征县界汛
  东沟竒兵营右哨千总驻此白茅墩
  梁山嘴       青山
  王家沟       一戗港
  黄泥滩竒兵营把总驻此江口
  旧江口竒兵营把总驻此巷连港
  侯庄墩       马港
  何家港       何家港墩俱竒兵营汛江都县界汛
  花园港墩      花园港
  瓜洲城即本营汛  本营守备驻此 大炮台水师右营右哨把总驻此
  新港墩       新港
  倒流港墩      卞家港
  朱明港       草龙港墩
  深港        黄港墩
  蔷薇港墩      沙河港
  小史家港      大史家港墩
  八港        梁家港墩
  孙基港       孙基港墩
  徐家坝墩      徐家坝
  缪家嘴墩      三江口墩
  三江口水师右营左哨千总驻此
  复业新洲墩     复业新洲
  嘶马墩       王家嘴墩
  以上俱京口水师右营汛
  通州泰兴县隔江与丹阳武进二邑地相对
  国初设周桥守备而永生洲分为南北两营嗣并为㤗兴营至康熙十一年始属京口水师防汛盖自周桥坍于江而常州之靖江又壅江来属泰兴之江止于县西二十五里入境经县西南三十里入靖江遂别开一河为两县之界名曰界河界河之上有得胜港明初尝败张士诚于此有黄家港与武进孟渎河对岸有新河港元置千塘巡司于其地凡列汛二十自此至孤山南入靖江界东入如皋界泰兴县界汛
  朱潭窝墩      詹徐庄墩
  五洲        陈吉庄墩
  赵李庄墩      口岸墩
  口岸汛       得胜墩
  冯家港墩      李家港
  蒋家港墩      过船港
  野汊港墩      洋㴓港墩
  黄家港墩      黄家港水师右营左哨把总驻此
  新墩        新河口墩以上京口水师右营汛
  渔㴓港墩      界河口墩以上京口水师左营汛常州之有靖江跨江而北若赘旒然以弹丸之地当江海之冲然东则狼山控其下西则圌山扼其上皆险而可据靖居其间故不为敌之所利明初尝屯重兵以断淮徐南侵之路焉邑本名马驮沙在江之中流天启间沙渚涨塞遂北属泰兴其接壤之西北有永定营阴沙等处为丛杂之地防上流者当守永兴团太平等港防下流者当守永庆团青龙等港邑中诸墩台旧在内地
  国朝顺治十三年始移筑江边以便瞭望康熙六年复增建焉凡列汛二十有四自靖江而东北为通州如皋县界
  靖江县界汛
  界河口       西夹王墩
  东夹王墩      大港墩
  缪清港墩      宣家嘴
  衙前港墩      翟家墩
  芦场墩       陈公港
  天港墩      澜港税房水师左营左哨头司把总驻此
  澜港墩       苏家港
  䨇港墩       西蟛蜞港
  东蟛蜞港      天生港
  陆助港       和尚港
  安宁墩       龙潭墩
  张国墩       太平墩俱水师左营汛通州如皋之地西南接靖江隔江与江阴石牌范港相对自前明以来专意海防至于江洋之责则列舰聨营为游徼而已
  国朝顺治十六年海䑸泊南沙于是始议建立墩台设兵巡哨康熙九年规制大备其石庄港天生港游龙河皆前明寇盗之薮自此东南为通州与苏州常熟县相对江阔八十里有蒲沙褚家沙明设把总于此又东为狼山镇狼山据江海之汇屹然与福山对峙势若扃钥今设总兵府建左右中三营镇其地凡列汛二十有七自狼山以东为大江出海之口详见海防志
  如皋县界汛
  百姓圩       佘李小圩
  芦场沙       鹅阮庄
  张家台       沈家圩
  佘家圩       沙扬庄水师左营左哨二司把总驻此
  刘家湾       杨家台
  天生港       冒家圩
  李家圩       宋家圩俱水师左营汛通州界汛
  阮家圩       李家港
  灰川港       九圩港
  复兴沙       任芦港
  芦泾界港俱水师左营汛芦泾港
  任家港炮台     姚港
  花毛港       黄泥山炮台以上五汛互见海防狼山俱狼山左营汛
  大江南岸
  池州府东流县上接江西九江府界
  池州之江自东流始西以马当山与江西之彭泽分界为上流之门户东下响水矶以江中莲花洲之半北与安庆之望江县分界又东以雁汊镇为要地宋置雁汊军又东至贵池之黄湓李阳河古石城虎林之险恃此池口内通秋浦达于府城而王家套武梁洲则跨北岸之地错处于桐城三江口老洲头之间又东至铜陵之大通河铜陵与无为州相对唐杨行密自无为州渡江驻兵铜官即铜陵也铜陵之东荷叶套丁家洲老观嘴张湾潭皆夹江也凡三县列汛三十有七过此入太平府界
  东流县界汛
  官场        响水矶
  香口        乌石矶
  东流河       吉阳
  黄石矶       高家嘴
  渡船口俱安庆营汛
  贵池县界汛
  黄湓        殷家汇
  紫岩塘       宝赛矶
  李阳河安庆营右军千总把总驻此乌沙夹
  中夹口       冰冻湾
  池口        流波矶
  仙姑庙       郭港
  梅埂        五埠沟俱安庆营汛铜陵县界汛
  大通        江心荷叶洲
  洋山矶       横港以上安庆营汛
  江中洲头      扫把沟
  铜陵河口游兵营左哨二司把总驻此长山矶
  丁家洲       老鹳嘴
  紫沙洲头      钱家湾
  清水沟       张湾潭
  以上游兵营汛
  太平府所属三县皆滨大江六朝时以此地为南州其戍防视东西二府为尤重盖其地多险要繁昌之要荻港澛港其险则板子矶明黄得功筑炮台于此三山矶晋王濬舟师自武昌趣于此芜湖以䨇港为要以矶蟂儿墩为险而当涂之险要为最有四合山为伏戎之地有东梁山北对西梁山号曰天门梁周铁虎立栅于此以备江州唐辅公祏连铁锁于此以断江路采石矶北对横江渡隋平陈宋平南唐明常遇春破完颜布哈皆由此而入又有牛渚矶慈姥矶和尚港亦皆险要凡三县列汛二十有五过此入江宁府界
  繁昌县界汛
  荻港河口游兵营左哨千总驻此板子矶
  黑沙洲头      旧县
  高安桥       三洲汊
  教化渡       洋夹沙
  三山        螃蟹矶
  澛港
  芜湖县界汛
  䨇港        蟂儿墩
  矶        寡妇矶俱游兵营汛当涂县界汛
  四合山       东梁山
  青草沟       采石上口
  鲫鱼洲       采石下口游兵营左哨头司把总驻此
  思贤港       和尚港
  烈山港       白庙
  以上俱游兵营汛
  江宁省会之地西北二面恃江为限列栅置戍自古而然衡其大势上流则自横江采石以取新林下流则自广陵京口以趋石头他若车家渡宣化渡浦子口皆为津济之冲要
  国朝特宿重兵设总督将军以资弹压而六合江浦二邑介在江北仍属本府以为外卫焉其中上则有慈姥矶烈山港下三山之险魏主宏伐齐诏于慈姥山置一军烈洲置二军三山置二军即其地东为大胜河内通板桥新林浦与白鹭洲相对东北为新江口直江东门又东北为草鞋夹与江北浦口城相望此江宁县界也自此而下入上元界至焦家嘴江形自北而东其势委折两岸独阔为自昔防守要地又东为燕子矶直观音门与江北六合之二套口相对峭壁悬绝又东为黄天荡有太子洲港汊丛杂又东至龙潭港入句容界由龙潭而下为老鹳嘴与隔江青山嘴相对又东过天宁洲至高资港凡三县列汛二十有二过此入镇江府丹徒县界
  江宁县界汛
  仙人矶       江宁河口
  犊儿矶       三山矶
  大胜关       䨇闸
  灯盏沟       上河牌湾
  新江口竒兵营左哨千把总驻此草鞋夹俱竒兵营汛上元县界汛
  七里洲       燕子矶
  傅家沟       草堂寺
  朱家嘴       九分塘
  三江口       柏家闸俱竒兵营汛句容县界汛
  螺蛳沟       天宁洲
  坎潭桥       炭渚墩
  以上俱竒兵营汛
  镇江自昔为用武之地金陵锁钥之重全倚乎此宋陈亮曰京口连冈三面大江横陈于前势如虎之出穴是也北与广陵瓜洲相对为津济冲要
  国朝设镇海将军统八旗宫兵屯驻于此江水自高资历洪信港而下为西马头汛镇江之马头有二玉山之西为西马头象山之东为东马头皆镇江守御之地东至京口闸为漕艘出江总会之路银山金山对峙于南北望瓜洲江涛汹涌隋贺若弼之平陈唐李子通之蹙沈法兴皆取道于此又东为北固山依山为垒下临长江为必争之地又东为焦山与象山夹峙象山之东即东马头矣又东为丹徒港港中设闸内通腹地商贾辐辏又东至圌山地势扼要嘉靖间操江闾东兵科范宗吴会议所谓瓜仪镇江之下有山破江而生为留都之门户江海之襟吭盖谓此也自前明以来防守甚严与北岸三江口相为应援又东至朱张圩入丹阳界丹阳有三夹口而荡网洲居其间其下夹与周家桥相对沙渚丛杂尤宜慎防又东至包港过界河凡二县列汛三十有二又东则入常州府武进县界
  国朝麻勒吉有请移水师疏为靖移布水师以捍岩疆均分兵力以实内地事窃以江南通省兵力惟京口聚兵最多但两路之兵无汛防之责臣以为瓜镇以下江靖以上为京口就近之江汛应令其巡防将左路总兵官原额弁兵船只今该镇以其半自随移驻江阴以其半移驻靖江并孟河江汛总归管辖以右路总兵官原额弁兵船只令该镇自随其半移驻瓜洲留其半于镇江并泰兴镇江江汛总归管辖仍为将军羽翼诚有裨实用原旧江靖以上瓜镇以下之汛兵俱可裁撤移防内地今岁旱蝗灾酷异常凤庐之间被灾尤甚诚恐凤庐颍泗一带地方盗贼乘问窃发不可不豫为防备若得邀
  俞允两镇移驻之命即将江靖各营所裁弁兵分置凤泗并他处需防之地另疏 报明如此则江海重地兵力未分灾伤内地武备得厚矣臣谨密 题伏乞皇上速赐敕部议覆施行丹徒县界汛
  华山墩       高资港
  新洲头以上竒兵营汛 洪信港
  乐亭港       七里港
  钱家港       簰湾水师右营右哨二司把总驻此
  玉山头       蒜山墩
  运河口       小插
  东马头       丹徒港
  谏璧港       孙溪港
  大港        水操厅
  韩桥        圌山墩水师右营中军守备驻此
  山北港       郭家港墩
  何家滩       匡家桥
  朱张圩水师右营右哨千总驻此以上水师右营汛
  丹阳县界汛
  太平港水师右营左哨头司把总驻此
  赵家墩       复济墩
  林港墩       包港
  界港        三圣墩
  以上俱水师右营汛
  常州之地北枕大江与泰兴相对靖江虽接泰兴并处江北实仍隶常州以为犄角之势而南岸之县则为武进江阴武进孟渎河口有孟河堡城縦横三里明嘉靖间所筑
  国朝康熙二十年巡抚慕天颜开浚建闸始复旧制其地最称险要东至魏邨闸南宋置寨于此又东至桃花港与江阴分界又东至申港为春申君开浦置上下屯之地又东为夏江口黄田港口与靖江县诸沙相对又东过江阴县为君山黄山黄山之西北连大小石湾地势竒险吴时尝置烽堠于此又东至巫山独立中流与如皋县相对为江海之门户又东至瀔渎港为杨舍协防重地又东至川心港凡二县列汛四十有五入苏州府常熟县界武进县界汛
  孟河水师右营汛   黄山头
  小河台       小河墩
  剰港墩       大河墩
  魏村墩       顾村墩
  澡港台       圩塘墩水师左营左哨千总驻此桃花台以上水师左营汛
  江阴县界汛
  桃花墩       种九墩
  横丹墩       利港墩
  芦埠台       申港台
  徐村墩       新沟台
  孟济墩       夏港台
  伍堡墩       黄田港水师左营右哨头司把总驻此
  鹅鼻墩       大石湾
  黄山墩       萧山
  石牌台       石牌西
  石牌中       石牌东
  巫山台       新定沙
  正兴沙西墩以上水师左营汛正兴沙东墩
  善港墩       新港
  复善沙西      复善沙东
  泗港墩       范港墩
  瀔渎港以上俱杨舍营汛东宁沙墩水师左营右哨二司把总驻此
  永宁沙墩      平宁沙墩
  以上俱水师左营汛
  苏州独常熟为江海交会之地自孙吴时西陵举火达于南沙固已置烽堠于其地吴越钱氏尝遣其将屯浒浦戍福山福山列戍自此而始福山之上自乌沙港东至黄泗浦三丈浦奚浦西洋浦以及福山堡皆福山营汛福山与通州狼山相对为大江出海之门南宋韩世忠所屯守处其堡城为侍郎胡宗宪平倭后所筑今以游击镇之与北岸狼山三营隔江策应屹然雄镇也凡列汛一十有八自福山以东详海防志
  常熟县界汛
  乌沙港       吴园墩
  新庄墩       杨坝墩
  黄泗浦       方坝墩
  鹿苑墩       杨泾墩
  奚浦墩       黄莺墩
  小陈浦墩      大陈浦墩
  江泾墩       西洋墩
  黄泾墩       芦浦墩
  鳗鱼墩       福山西墩本营游击驻此以上俱福山营汛












  江南通志卷九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六
  武备志
  海防太湖防附后
  海州赣榆县上接山东青州府界
  海州之地连山阻海为南北之襟要明仇俊卿所谓胊山据淮海之首者也北始赣榆与山东青州府安东卫接壤其海口大者凡九最北为荻水口五代汉乾祐间密州刺史王万敢击南唐荻水镇即其地也最南小河口与海州相接海州之界三面环海北则兴庄独树南则板蒲莞渎东则孔望黑关均为戍防要地六朝时尝设重镇以掣北魏南来之路其东北隔海相望有云台山一名郁林即水经注所谓郁州者也晋隆安五年刘裕蹑孙恩败兵于此其地周百馀里六朝宋时侨置青冀二州焉
  国初尝迁撤云台钉塞海道至康熙二十年后始议开复设东海营镇之云台之东北有莺游山与西岸孙家山相对夹峙如门土人谓之莺游门莺游之南有高公岛皆防海要冲之地云台之北有虚沟营毎年东海营分兵防守东海营于康熙三十七年奉裁归并海州营至雍正二年复设守备今自赣榆至海州营汛地其云台南北及海中诸山岛均系东海营汛地凡列汛五十有五自海州沿海而南为淮安府安东县界
  赣榆县界汛
  荻水口炮台     响池庄
  林子庄       柘汪口
  庄家庄       九里七
  赵家沙       马家村
  朱蓬口       海脐
  兴庄口       小盘子
  宋家口       孙家庄
  青口        沙沟村
  唐庄口       范家口
  新灶        刘家口
  龙王庙       小河口
  渎树浦以上海州营汛
  海州界汛
  孔望山       黑土关
  临洪        富安
  东官口       沙头
  新坝        六灶
  板浦        沙港
  小浦        中正
  东新疃       西陬山
  东陬山       东宁海
  了路山       芦依山
  扶山        新港
  出河港以上俱海州营汛
  孙家山       高公岛
  宿城        东峡口
  马头        新滩
  大浦口       新县
  隔村        朱蔴
  西市以上俱东海营汛
  淮安府滨海三县北则安东中阜宁南则盐城安东宋涟水地隔河与庙湾相对河淮之流从此入海其地有白阳盐场团墟七里平望遏蛮等河縦横连络俱西接官河东入一帆河以达于海俗谓之七条港其东有云梯关自一套以至十三套前明时大河卫指挥驻防于此盖河海交会之冲云过大河口而南为庙湾旧本属山阳县今为阜宁县地宋末李全遣海舟出海口以习海道明筑城堡设游击及海防同知以协守之皆庙湾地也庙湾之西为刘庄明官兵败倭于此追至虾子港而遁又有蛤蜊麻线二港为从前窥伺之迳又有窈子港雍正七年新设汛地庙湾之南为射阳湖从新丰市出海之口乃阜宁盐城二邑交界处明万历中漕臣凌云翼所开濬也盐城海口三处斗龙港新洋港野潮洋斗龙新洋为五条沙阻塞峩舸巨艑猝难出入惟野潮系新添小关子汛地常与掘港庙湾二营会哨巡防其南北盐场九所自伍佑至四安俱濒海岸有沙冈南接大冈镇北接山阳庙湾延百四十里有石鿎口为串场河出海之道有捍海堰即范公堤自盐城至通泰明嘉靖间倭贼䦨入官军据岸遏之贼不能前筹海图编所谓彼此夹攻逼之使至汤潮岸可一战成擒者即谓此堤也今安东为庙湾营汛地盐城为盐城营汛地而阜宁则二营分界戍之凡列汛四十有二自盐城以南入扬州兴化县界
  安东县界汛
  王采垛       七套
  杨家港       七条港以上庙湾营汛阜宁县界汛
  北垛        本套
  大套        三巨
  塌口        尖头港
  排网港       䨇洋子
  陷阳子       当尖港
  䨇港        通洋港以上俱庙湾营汛
  小关子       朦胧镇
  沟湾以上俱盐城营汛
  盐城县界汛
  新洋港炮台     草堰口
  廖家港       沙沟镇
  大冈镇       大团湾
  安丰镇       马家荡
  清沟镇       建阳镇
  楼夏庄       沙家庄
  黄土沟       南辛野
  崔家庄       石鿎口
  伍祐场       便仓
  新洋港       冈门镇
  天妃口       新兴场
  上冈镇
  以上俱盐城营汛
  扬州沿海之邑二北则兴化南则泰州至海安镇而止兴化自石鿎闸以北与盐城分界有刘庄场明兵备陈景韶殱倭处刘庄之下为白驹场嘉靖三十八年副总兵刘显曹克新尝败倭于此其地有牛湾河东入于海设南北二闸有鬭龙港自刘庄场北分流东入于海有大东河自草堰北分流丁溪河东北入海自丁溪以下为泰州境泰州营旧有六寨自兴化之刘庄白驹而下曰丁美舍在东台场海口曰角斜曰拼茶在州东滨海之地与如皋之掘港而六前明尝设忠孝忠义两营嘉靖间以倭警复设海防兵备道驻防于此
  国朝改设守备仍属海防后以文武不相辖改归狼山康熙十一年添设游击镇其地自泰州以北历兴化至盐城皆为范公堤捍䕶之地州东南海中有壶豆洲梁侯景败走自沪渎下海欲向蒙山羊鲲以舟师直向京口至壶豆洲诛景即此地也有王家港雍正八年添置汛地増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驻防中舀灶五木楼地连北龙港盖泰盐二营交界处其沿海东南为海安镇镇有城明初常遇春所筑嘉靖倭警唐顺之修之地居泰州如皋之间东可控御海口西可捍卫扬州盖要地也今兴化为盐城营汛地泰州为泰州营掘港营汛地凡列汛十过海安入通州如皋县界
  兴化县界汛
  白驹场        大团
  刘庄场        斗龙港以上盐城营汛泰州界汛
  丁美舍港       唐家洋港
  伍灶港        黄沙洋以上俱掘港营汛王家港右哨海口千总头司把总驻此五木楼右哨海口二司把总驻此以上俱泰州营汛
  泰州入如皋历李家堡丰利马家二场南至掘港营掘港为洪武初信国公汤和经理海上时筑旧止设土堡嘉靖三十三年倭入寇巡抚郑晓奏设把总三十八年巡抚李𬭼奏改守备统东西二营焉自掘港西南六十里至石港场宋绍兴间刘豫将入寇沈与求言海道当防如角斜石港水势湍急即此石港也如皋县旧志曰掘港旧制南援石港狼山北救拼茶角斜李家堡但石港岸高潮小船不可泊间于七八月风急潮高或乘势可入若拼茶等三寨虽地居肘腋实出掘港之背均非安营善地惟有方前旧址水草两便宜置砦于此循港而前陈家了川腰等处亦应设兵防汛若举其最险者又有东凌港埃沙横南坎北坎此尤独舌大洋之两颊至于拼茶三寨止堪后应难委前锋是在当局胜算云今陈家了川腰等已添设汛守则石港非宋比矣由如皋沿海而南为通州州东为海门明尝筑正场芦便二堡设大河营于此康熙十二年海门城垣冲破废县为乡其大河营兵调防赣榆即于狼山右营派拨防䕶海门东汛又东为馀东馀西馀中三凤
  国初馀中尝没于江今渐复矣又东则吕四场为范公堤所由起串场河之入海从此达焉明嘉靖间参将乔基尝败贼于此又东为廖角东北距海南面江沧波万里诸岛历历东南与崇明县相对为海防极冲之地宋绍兴六年王彦以所部民屯通州之廖角即此通州之南为狼山五峯相连屹立江岸明崇祯十七年刘泽清开藩改狼山大镇以郑昌帅之
  国朝酌用旧制设副总守备等官后复改大镇立三营焉今通州为狼山营汛地如皋为掘港营汛地而泰州则两营分辖之凡列汛七十由狼山南对常熟福山是为江海交会门户之地
  如皋县界汛
  甜水港       沙鱼洼港
  唐家堞港      埃沙横港
  川水洼港      东陵港
  川腰港       陈家了
  海子洼       大洋稍以上掘港营汛通州界汛
  沈灶墩       歇脚港
  大东灶墩      东坦墩
  大漾墩       营北墩
  泗港墩       泼水墩
  旧营墩       宣家坝
  中管坝       张家沙
  芦芽嘴       唐洪灶墩
  严灶墩       东社墩
  八里坎墩      周灶墩
  新灶墩       王灶墩
  廖角嘴       青台墩
  东洲河       坍塽墩
  三生港       朱牙墩
  七星墩       五甲墩
  老坝墩       五里墩
  三里墩       馀东东墩
  新造墩       馀东墩
  戴青山墩      王家岱墩
  东团墩       中团墩
  西团墩       八甲墩
  旧河墩       馀西墩
  天生港       十里河以上狼山右营汛
  三里铺       周家油坊
  观音山       小浅沙
  大横港       清水港
  福星沙       二圩木楼
  小圩墩       生水港
  剑山炮台      黄泥山炮台
  花毛港       姚港墩
  任家港       芦泾港以上狼山左营汛自黄泥山炮台至芦泾港五汛互见江防
  崇明即宋三沙之地周五百馀里孤悬大海四面受敌西北望通州西南望太仓州虽呼吸可通而皆为沧波所隔唐顺之所谓天生此一块土以障蔽南直门户者也明多倭冦之警嘉靖三十二年倭据南沙又明年入野茅港又明年寇平洋沙间一年掠营前沙其明年入水渎港又三年据县后沙其他侵犯不可胜计
  国朝顺治十年海寇张名振驻泊东阜平安二沙十六年郑成功据排沙康熙二十二年周云龙藏匿舟山皆为崇邑切肤之患邑南外洋有洋山凡东倭入寇自下入陈钱山来必于此山抛泊邑北外洋有莺游山即前东海云台论中所谓莺游门凡北寇窃发必抛泊于此明崇祯中海寇顾荣藏匿其地苏松道程峋会咨淮抚史可法穷剿始平盖皆𦂳要之地哨探所宜先者也康熙二十八年因江浙洋面盗艘窜入商舶总镇梁鼐奉
  谕旨与浙省分汛洋面以洋山马迹山为界马迹山脚以南洋岛属浙省管辖大洋山脚以北洋岛属南省管辖自西至东洋面山岛俱以两山为凖勒碑小洋山为定制焉今崇邑所辖洋中诸山毎出汇头先至大七小七二山次东行至马迹山又东至花鸟山又东至陈钱山而止馀皆浙界顺治十五年设苏松水师总镇标下八营曰中曰左右曰前后曰竒曰左右协康熙六年严出海之禁其沙船俱收泊崇明内港将八营官兵分派沿海各汛十四年改设提督统辖八营二十三年平海寇周云龙仍改题为镇复裁减八营止存四营曰中曰左曰右曰竒分界巡防凡列汛六十有八
  崇明县界汛
  北路永宁沙东原旧台  永宁沙西原旧台
  三造台       四造台
  张网港原旧台    头条港一造台
  二造台       三造台
  盘滧原旧台     蛏壳滧原旧台
  蛏壳滧二台     东滧原旧台
  北竖河炮台     西洪滧原旧台
  保平沙造台     北合洪原旧台
  外海山前野鹅两沙以上苏松水师中营汛东南施翘河南岸炮台  南洪原旧台
  三条竖河旧台    顾四房沟炮台
  郁黄状造台     新开河西岸炮台
  东岸炮台      盘船河造台
  三条港造台     蒲沙套原旧台
  当沙头原旧台    大套原旧台
  二滧原旧台     岸沟造台
  四滧造台      六滧造台
  七滧造台      新复裨沙以上苏松水师左营汛
  东北
保镇造寨     高头沙原旧台
  虾撇滧       小七滧造台
  大花洪原旧台    陈六港造台
  大港造台      拳头港造台
  张家港造台     北当沙头造台
  仙景沙造台     小竖河原旧台
  梅家义路造台    挑皮港原旧台
  天分滧原旧台    外海大安戏台两沙以上
  苏松水师      西右营汛       北
施翘河北岸炮台
  朱华港造台     澜沙套原旧台
  高桥洪炮台     渡船港造台
  吴王状造台     楼子港原旧台
  邋遢港原旧台    掘头港原旧台
  渡头港炮台     西阜沙原旧台
  王家港造炮台    大套原旧台
  徐胡子沟造台    湃头港原旧台
  大洪造台     外海永兴沙以上苏松水师竒营汛自狼山而南与常熟福山相对为江海合流咸淡分界处烽戍相望一苇可达晋咸和五年石勒将刘澂浮海抄东南诸县以入海虞此自北而南也唐中和间招讨使周宝讨周郁于海上郁退保常熟走海陵此自南而北也
  国朝于康熙十九年始开海禁设立狼福对渡官船二十舸二十四年复设海关许民出海贸捕自是狼福之间往来者项背相望其福山戍守始自明嘉靖间总督张经之议既而操江御史高桂春请募水兵万人属参将操练胡宗宪又请添置游击为苏松应援并从之倭寇既平筑堡于此
  国朝因其旧制自福山东西二墩以西皆常熟界自二墩以东入昭文县界昭文濒海之地其浦口之大者有三曰许浦曰徐陆泾曰白茅港许浦之地自宋乾道以前尝从明州之定海军分兵驻守乾道六年御前水军统制冯湛极陈许浦要害乞移定海全军屯此从之自是定水军七千人置寨于此后宝庆间吴英上建屯之议复分二千五百人屯浦东百馀里之顾泾焉今宝山地徐陆旧本浅狭自田家坝凿通以后海潮冲啮遂成大口渔舟蚁集盐船盗艘亦时阑入康熙四十年间置堡守戍白茅港自明天顺间总兵翁绍宗奏置戍兵成化间复立备倭寨嘉靖三十三年海贼刘鉴突入白茅邑令王𫓧悉力御之乃去自徐陆泾白茅出海有海外薛家沙康熙六十一年允沙民所请亦设四墩分兵驻宿以上常昭之境皆系福山营汛地惟自白茅东南养鹅墩至铛脚墩系昭文太仓交界之地故独属之刘河营云凡列汛二十有四过此始入太仓州界
  常熟县界汛
  福山东墩      崔浦墩
  缪泾墩以上福山营汛
  昭文县界汛
  耿泾墩       朱坝墩
  海洋塘墩      吴坝墩
  千步泾       严坝墩
  浒浦墩       周港墩
  瓦浦墩       张泾墩
  徐陆泾       顾港墩
  唐浦墩       高浦墩
  金泾墩       旧塘墩
  白茅墩       外海薛家沙以上俱福山营汛
  铛脚墩       养鹅墩
  横浜墩以上俱刘河营汛
  太仓为滨海之门户自太仓而南过七鸦浦为镇洋县界自镇洋而南过刘家河为宝山县界自宝山而南接松江府境其地与海中竺箔沙小团沙相对太仓为元时海运放洋之口帆樯灯火辐辏于此自明嘉靖三十年以后倭寇之警太仓之地两被攻围城外居民焚掠几尽盖邑当海冲为贼踪驻泊之的故也刘河营旧为张家行镇元置嘉定州水军分镇万户府遂称水寨明置三巡检司立烽堠六正统初金山寇警侍郎周忱指挥翁绍宗复议设军寨焉嘉靖四十五年命设参将于此
  国朝额设游击驻防康熙六年刘河旧城为水所啮城东之地半入于海始议移屯茜泾镇即今所驻地也刘河之南有顾泾汛系宝山地宋时分许浦兵守此宝山之镇为吴淞营吴淞向有旧城明洪武十九年筑嘉靖间海寇秦璠王艮自南沙乘潮入寇廨舍被焚遂移屯土城以旧城为教场后巡按尚维持以土城难守改甃砖石谓之新地顺治二年
  王师渡江总镇李成栋奉
  命南征尝建牙于此雍正四年分立宝山县即以吴淞所城为县治与参将守备同城而治其地有杨家嘴为海口首冲顺治十八年立土寨于此宝山者明永乐十年所筑以为海舟标识者也其地在吴淞口之南旧有土城二皆洪武间筑正统九年指挥翁绍宗复建砖城是为吴淞旱寨岁久渐废后以倭寇之警万历四年兵备王叔杲建议改筑于旱寨之北与宝山山麓相距甚迩万历十年怒涛决李家泓山渐坍没城迫于海
  国朝顺治十八年命大臣苏宜巡视议汰城撒守康熙八年复命大臣会阅始题复焉三十三年奉
  旨迁入内地离旧城二里是为宝山所城今为川沙营把总驻札之地今太仓镇洋为刘河营汛地宝山县为吴淞营汛地过吴淞口而南自宝山旱寨而北为川沙营汛地凡列汛五十有七又南入松江府界
  太仓州界汛
  钱泾墩       陈泾墩
  荡茜墩       高泾墩
  鹿鸣墩       周场墩
  浪港墩       蔡港墩
  双鸣墩       堑港墩
  七了炮台      七了墩以上刘河营汛镇洋县界汛
  杨林墩       陶家墩
  大赦墩       新塘墩
  潮田墩       丁泾墩
  刘河炮台      刘河墩
  破倭墩       薛境墩
  平寇墩       新开河墩
  牛角尖墩以上刘河营汛
  宝山县界汛
  大川沙墩      小川沙墩以上刘河营汛
  黄窑墩       五岳墩
  徐泽塘墩      司港墩
  顾泾墩       薛家滩墩
  练祁墩       司港汛
  练祁港汛      月浦镇汛右哨把总驻此
  吴木峰       对江墩
  胡巷桥汛      江湾镇汛左哨把总驻此
  顾龙浜墩      𣶶淘墩
  𣶶港墩       小沙背木烽
  东潜墩       𣶶淘港汛
  沙浦港汛      杨行镇汛左哨把总驻此以上俱吴淞营
  镇海墩       周家浜墩
  张家浜       周江浜
  宝山城汛      黄家湾
  杨家嘴炮台     对江墩
  汛以上俱川
  松江一郡三面距海当震泽之下流晋袁山松筑沪渎垒于此以扼御海之门户重其防也其沿海之县自北而南曰上海曰南汇曰奉贤曰华亭曰金山而黄浦川沙南汇青村柘林金山等营或分或并互相应援明嘉靖间倭寇汪直徐海等尝据柘林为巢穴绵亘二百里若老鹳嘴七八团之间皆其部落所屯聚华上之间骚然矣
  国朝特设提督弹压其地居重驭轻实为筹海之胜算上海接壤嘉宝独当黄浦之冲最为险要论者谓当守吴淞之李家口以拒贼上流守黄浦以拒贼横渡为御防之上策也旧有墩台十七座俱在内塘毎墩间悬六里以达于南汇康熙二年以内墩离海过远声息难通乃建外塘斥堠巡防瞭望内外相资为他堡所不及自今分县以来十五墩以下属上海十四墩以上属南汇谓之汇者本堡地形突出海中如嘴面面受敌海寇分艐于洋山马迹之间遇东南风则此嘴大勒口当洋山之冲遇东北风则此嘴四五六团洪当马迹之冲各堡止防一面此独三面拒防故谓之汇云南汇之东北有川沙洼明嘉靖间贼首陈东尝屯于此由南汇而南为奉贤县地青村营所驻也营本洪武二十年汤和所建明郑若曽曰松江临海者三面金山当其南南汇当其东青村当其东南二面转屈之会故为冲要其地如横林朝阳庙李家路口坛庙路口牛皮小勒鱼秧棚翁家港墩俱称险要自西袁浦而南入华亭界柘林营所驻也有漴缺口为捍海堰险工之地盖以金山许山耸峙洋面潮为两山所束直冲漴缺故易侵啮今俱修筑坚完柘林所属如东西袁浦龙王庙草庵漕泾皆要地也自华亭而南入金山界其地东为青南之上游西为乍独之界限明胡宗宪遣将王沛沈贼舟于金山洋盖由其地嘉靖中设参将于此
  国朝仍其制雍正四年分设金山县即其城为县治凡列汛七十有八过此以南为嘉兴府平湖县白沙湾汛地系浙江海防之始
  上海县界汛
  生字圩墩      吕字圩墩
  汤字圩墩      外十六墩
  曹家路墩      北新墩以上六汛系外塘
  曹家路汛      十五墩
  十六墩      十七墩以上四汛系内塘俱川沙营汛南汇县界汛
  邱家路       南新墩
  杨家路       大洪墩
  江家路       外十墩
  殷家路以上七汛系外塘十四墩
  添设墩       十三墩
  十二墩       十一墩
  十墩        九墩以上七汛系内塘俱川沙营汛
  外八墩       宋家棚墩
  外六墩       赵家棚墩
  新建墩       方家棚墩
  黄家洼墩      靖氛墩
  董家宅墩      靖海墩以上系外
  头墩        二墩
  三墩        四墩
  五墩        六墩
  七墩        八墩塘以上系内塘俱南汇营奉贤县界汛
  翁家港       五墩
  新四墩       旧四墩
  荒三墩       二墩
  头墩        椒墩
  大门墩       朱家墩
  戚漴墩       横林墩以上青林营汛
  东袁浦墩     西袁浦墩以上柘林营汛华亭县界汛
  陆鹤墩       周公墩
  龙王墩       漴缺墩
  三岔墩       胡家港墩
  漕泾汛以上柘林营汛 胡家厂
  东薪墩       西薪墩
  金山头       金山墩
  戚家墩       篠馆墩以上金山营汛金山县界汛
  横沥墩       葛蓬墩以上二墩属金山县界
  白沙湾       江门墩
  江门营       新庙墩
  独树墩       炮台以上六汛属浙江界俱系金山营汛
  太湖防
  太湖左营守备驻防简村界汛
  洪庙汛       前成湖汛
  大村嘴汛      陆家港汛
  长板桥汛      吴家港汛以上震泽县界太湖左营千总驻防鲇鱼口等汛
  胥口汛       韩渎港汛
  灵湖嘴汛      水东汛
  木凌桥汛      茅圻汛以上吴县界
  白洋湾汛      莫舍港汛
  鲇鱼口汛      花泾港汛
  七里港汛以上吴江县界牛腰泾汛震泽县界太湖左营把总驻防东山界汛
  大水桥汛      白沙汛
  杨湾汛       长圻汛
  三山汛       厩里汛
  涧桥汛       余山汛以上吴县界太湖左营把总驻防吴溇等汛
  吴溇汛       因渎村汛
  蒋家港汛      娘娘庙汛
  永定寺汛      蒲池港汛
  滩缺口汛      练聚桥汛以上震泽县界太湖右营守备驻防周铁桥等汛
  周铁汛       竹山汛
  大墟汛       盛渎汛
  分水墩汛以上宜兴县界百渎汛阳湖县界太湖右营千总驻防马山界汛
  金墅汛长洲县界   沙墩汛
  吴塘汛       大阜汛
  独山汛       湖西岱汛以上无锡县界杨湾汛无锡阳湖二县交界下埠汛
  西村汛       桃花汛
  古竹汛       东
  耿湾汛       雁门汛以上阳湖县界太湖右营把总驻防鼋山等汛
  鼋山汛       头陀桥汛
  辛桥汛       长沙汛
  漫山汛       铜坑汛
  吕坡桥汛以上吴县界
  太湖右营把总驻防凤川等汛
  凤川汛       乌溪汛
  双桥汛       漳渎汛
  后河汛以上荆溪县界 洪港汛
  旧渎汛以上宜兴县界 大浦汛荆溪宜兴二县交界附明曹儒湖防论太湖古震泽也延袤五百馀里雄跨苏常湖三境自宣歙以东富阳以北诸溪山之水咸吐纳焉全吴巨浸无大于此论水利则列郡田赋丰歉系焉论兵防则列郡封疆安危系焉全吴利害亦无大于此者向来论经略者多未之及何也或谓东西洞庭及滨湖诸山古来兵燹莫及奚必议守御然自古大兵之下江南也或从京口或从三坝志在城郭则山林必在所弃若倭寇土贼则不然志在掳掠弃无就有今腹内诸村镇搜括已尽其志必在未经兵燹之处则沿湖诸境非所当防者耶况自宜兴至金陵为道甚捷皆今日兵议所未及也其可不思先事之防乎或又谓湖中风波与江海异若之何其御之曰此非渔网船不可盖江船与海船不同海船与内河之船不同内河之船与泖湖船又不同泖湖之船大小不齐运石者谓之山船运货者谓之驳船民家自出入者谓之塘船卫所巡司所用者谓之巡船郷夫水军所驾者谓之哨船往来津口者谓之渡船之六者虽皆习知湖中风涛之性尤未若渔船之便用也渔船莫大于帆罟无间寒暑昼夜在湖毎二只合为一舍素为贼之所畏虽蓄赀钜万贼不敢近也聫而䑸之太湖攻战此其最善乎其次为江边船其次为厂梢船又其次为小鲜船又其次为剪网船乂其次为丝网船又其最小者为划船善用之大为军旅之助或又谓周湖港口无虑百数焉得港港而备之曰不然湖口虽多通舟往来者不过如吴江之韭溪叶港雪落洪坍关鲇口吴县之莫舍溇胥口港无锡之独山浦岭吴塘门武进之马迹山宜兴之荆溪东蠡河忻溪直渎之类可指而数也各练郷兵守之而以巡哨船为之探报帆罟边江等船尝居深水贼岂能入湖也哉然大小渔船未经刷集一旦用之欲望其出死力不能也须平时籍之于官蠲其役専委一廉仁有司训教之则善矣申时行湖防公署记吴水国也而震泽汇其中洪流巨浸襟带三洲渐洳数百里所产鱼虾螺蛤薪茭果木之饶民衣食之网罟于是斧斤于是故称利薮然而洲渚盘互岛屿纡回逋逃亡命椎剽之奸亦窟宅于是故称盗薮有司者盖尝忧之然自国家经略以来沿江置戍岁时操阅海上备倭壁垒相望其防最严密而独太湖之防阙如曰斯内地无动为安尔而顷年多盗闾阎村坞之间抉关胠箧越人于货者所在窃发官司逐捕逸之太湖风樯浪舶腾踔出没于烟波浩渺之中莫可踪迹盖防之为尤难都御史曹公时聘来抚东南周视四封兴修百度江介海壖防御既饬则计所以防湖者乃籍兵壮治舟楫严追捕谨哨巡遴属弁中廉勇有干局者为总练官已复念曰湖去郡治远而兵水宿野次触风涛犯不测为难远者耳日不加而难者易窥避是使争为偷惰而相欺谩也计莫如扼要害审便宜列营建署莅而守之可以经久乃相地得鼋山之麓鸠工伐材创立廨宇凡为屋若干楹前堂后寝翼以廊庑缭以周垣树纛建牙规制悉备工始万历辛丑十月讫壬寅四月而成费取诸省存虚冒为钱若干缗则兵使邹公墀郡守周侯一梧实规画而曹公允行之者也署成属余记余曩在政地所司尝以湖盗闻诏遣兵搜缉经岁无所得始失之张皇终失之疏宕宁独以地险故哉夫事至而备孰若未事而备之为虑远也患生而防孰若未患而防之为谋预也今艅艎既具组练既集公署既设上有所申令下有所禀仰若立标而示望的而趋体统以正军容以肃履斯地任斯职者盍亦趯然深思孜孜户牖之图而永绝龿苻之衅也乎是役也海防贰守黄侯甲英董其役宜并书之



  江南通志卷九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七
  武备志
  驿传
  邮传之设所以通𬨎轩达羽檄也实与军政相表里江南当直省之冲舟车之役应接纷繁我
  国家肃清邮政体恤周详行者无滥纵之求主者绝侵渔之弊津亭修整𫘧耳腾骧视古称盛善焉爰志驿传而船政并附见云
  江宁府
  江东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一十五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六十名工食银八百六十四两支应银六百两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八百八十四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金陵驿
  原设马八十五匹马夫八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各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五名又于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一十六名
  今现设马八十匹草料银二千三百四两马夫六十四名工食银九百二十一两六钱支应银六百两马价银一千二百两鞍辔等项银一百四十四两岁共支银五千一百六十九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八两八钱龙江驿
  原设水夫一百名 雍正四年裁减夫二十名今现设水夫八十名岁支工食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
  递运所
  原设旱夫一百五十名岁支工食银二千一百六十两
  今仍照旧
  大胜驿
  原设站船二十只水手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船五只水手十五名
  今现设站船十五只水手五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九十六两苫盖银五十一两五钱岁共支银四百四十七两五钱
  江宁县江宁驿
  原设马五十二匹马夫四十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二匹马夫十名又于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八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支应银二百两马价银四百两鞍辔等银六十两岁共支银二千一百五十七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三百一十八两六钱六分六釐七毫
  句容县云亭驿
  原设马五十匹马夫四十名轿扛夫六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五匹马夫十二名轿扛夫四十五名又于雍正四年增添旱夫二十名雍正六年增设马十匹马夫八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九名
  今现设马四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马夫二十七名工食银三百八十八两八钱轿扛夫二十名旱夫二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马价银四百一十两鞍辔等项银六十七两五钱岁共支银二千七百三十八两三钱内在于地丁徴给银二千二百八十八两九钱拨补银四百四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七十八两八钱三分二釐
  龙潭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四名雍正十年增设旱夫二十名裁减马夫七名
  今现设马三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两马夫二十一名工食银三百二两四钱旱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八十八两马价银三百五十两鞍辔等银五十二两五钱岁共支银二千两九钱内在于地丁徴给银一千七百一十二两九钱拨补银二百八十八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七十八两八钱三分二釐
  溧水县
  原设马四匹马夫二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高淳县
  原设马四匹马夫二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江浦县
  原设旱夫一百四十五名 雍正四年裁减夫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夫四十八名
  今现设旱夫七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岁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
  江淮驿
  原设马五十五匹马夫五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支应等银八十两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一名
  今现设马五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五百八十四两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支应银三百二十两马价银八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九十九两岁共支银三千三百一十七两六钱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江浦县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七十三两五钱五分
  东葛驿
  原设马五十匹马夫五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九名
  今现设马五十匹草料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马夫三十一名工食银四百四十六两四钱支应银二百四十两马价银七百五十两鞍辔等项银九十两岁共支银二千九百六十六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三十两五钱六合县
  原设旱夫九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夫四十名雍正十年扣留旱夫二十名
  今现设旱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扣留雇夫银二百八十八两岁共支银七百二十两棠邑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马价银三百两鞍辔等项银四十五两岁共支银一千四百六十八两二钱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六合县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三十九两史贻直议覆清釐驿务䟽略臣查金陵江宁等十站差使繁冗倍于他驿原系一马一夫者改为十马八夫以免贻悮其馀极冲次冲各驿共五十四处现在马三千七十三匹除遵两马一夫之外毎马百匹留夫十名以备兽医抄号等项之用至云亭龙潭等七站马夫工食止日支银三分今既一夫承管二马应萌各增一分计共裁夫一千二百四十二名除裁扣工食増给云亭七站各夫工食外实应裁正闰等银一万七千七百八两四分尹继善议覆清釐驿务咨文江南各驿为各省通衢差使倍于他省且南方马匹较北驿不同水土非宜易于生病一夫两马难于兼顾且各驿有抄号兽医以及煮料草水火打扫传递紧急本章公文等项原于马夫内派用故前议于毎百名内酌留夫十名至金江等十站差使更属繁多留十马八夫若照例裁减一时差遣无人拨应关系非轻至云亭等七站向例马夫工食原止三分今既一夫承管二马调摄控驭加倍于前工食自应一例増给相应咨部仍照原 题议覆实于通省驿传大有裨益苏州府
  姑苏驿
  原设马七十匹马夫七十名水夫二百五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四名又扣留水夫一百三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五十六名工食银八百六两四钱水夫九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百二十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九百八十七两二钱支应银一千二百两马价银一千五十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二十六两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修船银九十九两岁共攴银八千九百三十三两四钱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二两七钱吴江县平望驿
  原设马六十匹马夫六十名水夫二百三十名快船二十只水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四匹马夫四名水夫十名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二名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
  今现设马五十六匹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五十两马价银八百四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两八钱岁共支银六千九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八十二两一钱六分
  常熟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昆山县
  原设马八匹马夫四名纤扛夫一十五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六匹马夫三名纤扛夫一十五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松江府
  华亭县
  原设马八匹马夫四名纤扛夫一十三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六匹马夫三名纤扛夫十三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娄县
  原设马八匹马夫四名纤扛夫一十三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六匹马夫三名纤扛夫十三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上海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青浦县
  原设马六匹马夫三名旱夫八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四匹马夫二名旱夫八名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十两八钱马价银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常州府
  武进县毘陵驿
  原设马六十匹马夫六十名水夫二百四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四匹马夫四名水夫二十名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二名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今现设马五十六匹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五十两马价银八百四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两八钱岁共支银六千九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八十二两一钱六分
  无锡县锡山驿
  原设马五十六匹马夫五十六名水夫二百二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二名又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
  今现设马五十六匹草料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八钱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五十两马价银八百四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两八钱岁共支银六千九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八十二两一钱六分
  江阴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宜兴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镇江府
  丹徒县京口驿
  原设马七十匹马夫七十名水夫二百四十名旱夫五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又于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水夫一百三十五名旱夫二十名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水夫九十名工食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一千九百四十四两旱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扣留雇夫银二百八十八两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六百两马价银一千五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项银一百二十六两岁共支银八千七百九十四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二两七钱炭渚驿
  原设马三十匹马夫二十四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夫工食鞍辔等银九十五两四钱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支应银一百两马价银三百两鞍辔等项银四十五两岁共支银一千五百六十八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三十九两
  丹阳县云阳驿
  原设马七十匹马夫七十名水夫二百二十名旱夫六十名快船二十只水手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快船五只水手十五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又扣留水夫一百二十三名旱夫二十四名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水夫八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一百八十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二钱旱夫三十六名工食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快船十五只水手四十五名工食银三百二十四两支应银五百两马价银一千五十两修船银九十九两鞍辔等银一百二十六两岁共支银八千五百五十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二两七钱
  金坛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溧阳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四名 后全裁淮安府
  山阳县
  原设马一百匹马夫一百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九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旱夫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三十四名
  今现设马一百匹草料银二千八百八十两马夫八十名工食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五十一名工食银七百三十四两四钱扣留雇夫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马价银一千五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九千二十四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八百六十一两
  淮阴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八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山阳县管理
  清河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五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六十名工食银八百六十四两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七千三百八十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
  清口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七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清河县管理
  桃源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五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六十名工食银八百六十四两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七千三百八十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
  桃园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七百两
  今仍照旧
  古城腰站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四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八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三十二名工食银四百六十两八钱马价银六百两鞍辔等银七十二两岁共支银二千二百八十四两八钱原系桃源县管理雍正八年添设驿丞管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三百四十四两四钱
  扬州府
  江都县
  原设马一百匹马夫一百名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九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四十名改归邵伯驿马二十匹马夫十二名扣留水夫八十四名旱夫三十六名今现设马八十匹草料银二千三百四两马夫四十八名工食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水夫五十六名工食银八百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九两六钱旱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马价银一千二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四十四两岁共支银七千六百五十一两二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八两八钱
  广陵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八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江都县管理
  甘泉县邵伯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四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六名添归江都县马二十匹马夫十二名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六名工食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支应银四百五十两马价银九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八两岁共支银三千七百四两四钱原系江都县管辖今改归甘泉县辖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一十六
  两六钱
  高邮州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五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一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又扣留水夫八十一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水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四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七千三十四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孟城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六百两
  今仍照旧
  界首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四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一十六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支应银四百五十两马价银六百两鞍辔等银七十二两岁共支银二千六百一十九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三百四十四两四钱宝应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水夫一百五十名旱夫七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水夫八十一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水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四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马价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七千三十四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四十五两七钱五分安平驿
  原设支应廪粮银六百两
  今仍照旧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实应县管理
  仪征县
  原设马五十匹马夫四十名水夫八十名旱夫五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旱夫三十名水夫四十名雍正四年增添旱夫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八名扣留水夫二十四名
  今现设马四十匹草料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马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水夫一十六名工食银二百三十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旱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马价银四百两鞍辔等银六十两岁共支银二千九百六十五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三百一十八两六钱六分六釐七毫仪征水驿
  原设应支廪粮银四百两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银二百两
  今现设支应廪粮银二百两雍正八年裁驿丞归并仪征县管理泰州
  原设马五匹马夫三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三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徐州府
  铜山县夫厂
  原设扛夫九十名水夫五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名十年扣留扛夫三十六名水夫二十四名
  今现设扛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五百一十八两四钱水夫一十六名工食银二百三十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三百四十五两六钱岁共支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原系徐州管理雍正十一年以徐州升府添设铜山县归县管理
  东岸驿
  原设马一百二十五匹马夫一百二十五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五名十
  年裁减马夫四十八名
  今现设马一百二十匹草料银三千四百五十六两马夫七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支应银五百两马价银一千八百两鞍辔等银二百一十六两岁共支银七千八两八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千三十三两二钱利国驿
  原设马一百二十匹马夫一百二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四十八名
  今现设马一百二十匹草料银三千四百五十六两马夫七十二名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支应银五百两马价银一千八百两鞍辔等银二百一十六两岁共支银七千八两八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千三十三两二钱桃山驿
  原设马九十五匹马夫九十五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三十七名
  今现设马九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七百三十六两马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支应银四百两马价银一千四百二十五两鞍辔等银一百七十一两岁共支银五千五百六十七两二钱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八百一十七两九钱五分
  彭城驿
  原设水夫四十名轿夫三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十名轿夫三十名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名十年扣留水夫一十二名
  今现设水夫八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支应银三百两岁共支银五百八十八两 于雍正十三年特参虚冒等事案内全裁
  房村驿
  原设马船二十只水手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船十只水手二十名
  今现设马船十只水手二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四十四两
  沛县
  原设马一十二匹马夫十名扛轿夫二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七匹马夫六名扛
  轿夫十名雍正四年裁减扛轿夫十名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马价银三十两鞍辔等银四两五钱岁共支银一百四十二两五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一两八钱四分泗亭驿
  原设扛轿夫二十名水夫八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名十年扣留扛轿夫八名水夫四十二名
  今现设水夫二十八名工食银四百三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百四两八钱扛轿夫十二名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扣留雇夫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支应银二百五十两岁共支银一千五百四十六两
  夏镇夫厂
  原设扛夫六十名水夫一百五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扛夫十名水夫十五名十年扣留扛夫二十名水夫八十一名
  今现设扛夫三十名工食银四百三十二两扣留雇夫银二百八十八两水夫五十四名工食银七百七十七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一百六十六两四钱岁共支银二千六百六十四两
  丰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五名 后全裁萧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五名 后全裁砀山县
  原设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五名 后全裁邳州
  原设马三十匹马夫二十四名马船十只水手二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船五只水手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马船五只水手十名工食银七十二两马价银三百两鞍辔等项银五十四两岁共支银一千五百四十九两二钱原系邳州管理雍正八年改归赵村驿丞管理
  下邳驿
  原设旱夫四十名先裁减十名 今全裁
  赵村驿
  原设水夫一百六十名 雍正十年扣留水夫九十六名
  今现设水夫六十四名工食银九百二十一两六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三百八十二两四钱支应银一百二十两岁共支银二千四百二十四两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四十八两宿迁县
  原设马八十匹马夫八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六名
  今现设马八十匹草料银二千三百四两马夫六十四名工食银九百二十一两六钱马价银一千二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四十四两岁共支银四千五百六十九两六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八两八钱
  锺吾驿
  原设水夫一百六十名旱夫八十名 雍正四年裁减水夫十五名旱夫十名十年扣留水夫八十七名旱夫二十八名
  今现设水夫五十八名工食银八百三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八钱旱夫四十二名工食银六百四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百三两二钱支应银七百两岁共支银三千七百九十六两
  峒峿站
  原设马六十匹马夫六十名 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二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四十八名工食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马价银九百两鞍辔等银一百八两岁共支银三千四百二十七两二钱原系宿迁县管理雍正八年归并锺吾驿兼管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一十六两六钱太仓州
  原设马七匹马夫三名纤扛夫十名 后全裁嘉定县
  原设马六匹马夫三名纤扛夫十名 后全裁雍正三年该县改归直隶太仓州辖
  通州
  原设马五匹马夫三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三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如皋县
  原设马五匹马夫三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三匹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马价银一十两岁共支银七十八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四两四钱











  江南通志卷九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八
  武备志
  驿传船政附
  安庆府
  同安水驿
  原设红桨船十二只水手三十九名水夫头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三十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六名
  今现设红桨船十二只水手三十九名工食银二百八十两八钱水夫头二十四名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十三两二钱修船银一百一十两廪粮并雇纤夫等银二百两带闰银一十六两五钱六分岁共支银八百二十三两三钱六分
  怀宁县
  原设马六十一匹马夫六十一名差夫四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十六匹马夫一十六名差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九名扣留差夫四名
  今现设马四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马夫三十六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三百八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扣留雇夫银四十三两二钱买马银六百七十五两廪粮银一百三十五两带闰银六十三两三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二千九百九两一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四十一两四钱五分练潭驿
  原设马六十一匹马夫六十一名差夫四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六匹马夫十六名差夫二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八名扣留差夫四名
  今现设马四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马夫二十七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百九十一两六钱差夫十六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买马银六百七十五两廪粮银一百三十五两带闰银五十七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一百三十五两岁共支银二千七百三十四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四十一两四钱五分
  桐城县吕亭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廪粮银二百一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岁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陶冲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潜山县青口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太湖县小池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二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宿松县枫香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买马银九百两廪粮银一百八十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安抚徐国相请甦邮困疏为冲驿繁苦已极缓差似宜变通敬请
  敕部酌议以稍甦邮困事窃惟臣属安庐凤三府之拮据难支实有数倍于往年者臣查自前抚臣靳辅条议减差节费之后驿站钱粮已裁十分之四虽各督抚提镇等寻常章奏已归驿递传进但安庐凤三府为江北要冲向止江西广东差使经由今广东开复进剿广西一切章奏俱并江西而来又安亲王暨偏沅巡抚出师长沙湖南之差亦并江西袁州而来向之由西路驰驿者今俱并于中路矣其安塘员役之飞逓军情各处兵主之差官报捷与夫部发兵饷弓箭炮马等项大差上年至今络绎如织不可胜数前者原议减差而始裁钱粮今钱粮已裁十分之四而大差繁多反数倍于上年其应付之苦与捉襟露肘之状有莫可名言者矣今者荷蒙
  皇上如天之仁洞悉差使繁多驿递困苦奉差员役横索骚扰驰毙驿马屡奉严旨饬禁则凡过往差员如遇有不遵功令节外生事者臣自当查明⿰扌𭥍 -- 指参惟是节次押送御马前往江西长沙广东等处差员并拨什库及跟随人役等应付驿马动辄数十馀匹查内部发马每起即有八旗虽间日发一旗势必拥挤以致前差甫过后差复又踵至络绎不绝万分难支臣节据各府县呈诉困苦情形不禁忧心如焚寝食俱废臣叨沐
  皇上殊思简任巡抚当此军兴孔亟大兵分途进剿需饷甚殷凡地方有可生财节费者正当竭力筹画仰佐万一即本年四月间因各省驿站废弛奉旨差委太仆寺正卿今陞学士臣温代挨查臣属各驿时目睹差繁马少不足骑乘会臣定议不添给钱粮每驿添马二十匹今各属纷纷呈报照数买补而驿递差繁支应不敷臣又何敢复有他议乎惟思各处剿贼系关军机自当不时飞驰其送饷送炮等项原属急需差员必须驰驿至于送马一节则系缓差每日行走不过一站而止即当住歇诚与紧差有间若不稍为变通恐各驿支应不继将来必至有倒废之虞矣仰祈
  皇上俯念驿站困苦已极一应送马员役非系紧差敕部酌议停给勘牌令其自带长行骡马止给沿途草料则驿困稍甦不致倒站有悮紧差矣臣身在地方深知驿逓万分艰苦焉敢缄默不言是以特疏上请贴黄难尽伏乞皇上睿鉴全览
  敕部酌议施行
  徽州府
  歙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今现设马五匹草料银一百四十四两马夫三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三十七两五钱带闰银七两四钱四分鞍辔等银一十五两岁共支银二百八十三两一钱四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十三两九钱
  休宁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靖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婺源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祁门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黟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绩溪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宁国府
  宣城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两二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六两岁共支银八十二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南陵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岁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南陵腰站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
  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岁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雍正八年添设驿丞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泾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宁国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旌德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太平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池州府
  贵池县
  原设马四十八匹马夫三十九名差夫三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三匹马夫十一名差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七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两马夫二十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五十一两二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五十二两五钱买马银五百二十五两带闰银四十二两二钱四分鞍辔等银一百五两岁共支银一千九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三百四十三两三钱五分
  贵池水驿
  原设差马船十只水手三十九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差马船十只水手三十九名工食银二百八十两八钱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修船银一百一十九两廪粮备雇纤夫银一百五十两带闰银一十四两一钱六分岁共支银七百七两九钱六分
  青阳县
  原设马四十八匹马夫三十九名差夫三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三匹马夫十一名差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七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两马夫二十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五十一两二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五十二两五钱买马银五百二十五两带闰银四十二两二钱四分鞍辔等银一百五两岁共支银一千九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三百四十三两三钱五分
  铜陵县水驿
  原设差船四只水手二十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差船四只水手二十名工食银一百四十四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修船银六十两廪粮备雇纤夫银一百五十两带闰银九两六钱岁共支银五百七两六钱
  石埭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差夫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五十七两六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五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一百九十五两一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建德县
  原设马二十匹马夫十六名差夫十八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五匹马夫四名差夫八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名
  今现设马十五匹草料银四百三十二两马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廪粮银二十二两五钱买马银二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十九两二钱鞍辔等银四十五两岁共支银八百八十七两七钱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百四十七两一钱五分
  东流县
  原设马二十七匹马夫二十一名差夫二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七匹马夫五名差夫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四名
  今现设马二十匹草料银五百七十六两马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廪粮银三十两买马银三百两带闰银二十四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六十两岁共支银一千一百四十八两八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百九十六两二钱
  东流水驿
  原设差红船五只水手十九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差红船五只水手十九名工食银一百三十六两八钱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廪粮并备雇纤夫银一百五十两修船银六十一两带闰银九两三钱六分岁共支银五百一两一钱六分太平府
  当涂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
  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岁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采石驿
  原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八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廪粮备雇纤夫银一百五十两修船银四十五两带闰银八两四钱岁共支银四百五十五两四钱
  芜湖县
  原设马四十匹马夫三十二名差夫三十名后于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匹马夫八名差
  夫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六名扣留差夫三名
  今现设马三十匹草料银八百六十四两马夫十八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差夫十二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扣留雇夫银二十一两六钱廪粮银四十五两买马银四百五十两带闰银三十六两七钱二分鞍辔等银九十两岁共支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三钱二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百九十四两三钱
  澛港驿
  原设红船五只水手二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红船五只水手二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八十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修船银七十五两廪粮备雇纤夫银一百五十两带闰银一十两八钱岁共支银五百五十九两八钱
  繁昌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荻港驿
  原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水夫头二十五名雍正十年扣留水夫头四名
  今现设红船三只水手十五名工食银一百八两水夫头十六名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扣留雇夫银二十八两八钱廪粮备雇纤夫银一百五十两修船银四十五两带闰银八两四钱岁共支银四百五十五两四钱
  庐州府
  金斗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八十两买马银九百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八百八十八两六钱
  合肥县䕶城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店埠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八十两买马银九百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支银三十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派河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庐江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舒城县三沟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梅心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无为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巢县镇巢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攴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高井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凤阳府
  濠梁驿
  原设马一百三匹马夫一百三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二十五两买马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百四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二百二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八百二十六两二钱八分原系凤阳府管理雍正八年改归临淮县辖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
  凤阳县王庄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禀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岁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临淮县红心驿雍正八年兼辖濠梁驿见前
  原设马一百三匹马夫一百三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二十五两买马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百四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二百二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八百二十六两二钱八分 雍王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
  定远县定远驿
  原设马八十二匹马夫八十二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二匹马夫二十二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三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匹草料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马夫三十七名工食银五百三十二两八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八十两买马银九百两带闰银八十六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一百八十两岁共攴银三千九百三十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八十八两六钱
  池河驿
  原设马六十八匹马夫六十八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八匹马夫十八名差夫三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九名扣留差夫五名
  今现设马五十匹草料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马夫三十一名工食银四百四十六两四钱差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一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五十四两廪粮银一百五十两买马银七百五十两鞍辔等银一百五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二百七十八两二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九十两五钱
  张桥驿
  原设马八十九匹马夫八十九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四匹马夫二十四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五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六十五匹草料银一千八百七十二两马夫四十名工食银五百七十六两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一百九十五两买马银九百七十五两带闰银九十二两四钱鞍辔等银一百九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二百二十九两四钱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三十七两六钱五分
  怀远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虹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岁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夀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宿州睢阳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岁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大店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岁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百善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二百三十三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夹沟驿
  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六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三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匹草料银二千一十六两马夫四十三名工食银六百一十九两二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一十两买马银一千五十两带闰银九十八两六钱四分鞍辔等银二百一十两岁共支银四千五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六百八十六两七钱
  灵璧县固镇驿
  原设马一百三匹马夫一百三名差夫七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
  今现设马七十五匹草料银二千一百六十两马夫四十六名工食银六百六十二两四钱差夫二十四名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扣留雇夫银六十四两八钱廪粮银二百二十五两买马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一百四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二百二十五两岁共支银四千八百二十六两二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七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
  颍州府
  阜阳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岁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原系颍州管理雍正十三年以颍州升府添设阜阳县归县管理颍上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霍邱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亳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岁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蒙城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太和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滁州
  滁阳驿
  原设马七十五匹马夫七十五名差夫五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十匹马夫二十名差夫二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一名扣留差夫五名
  今现设马五十五匹草料银一千五百八十四两马夫三十四名工食银四百八十九两六钱差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一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五十四两廪粮银一百六十五两买马银八百二十五两带闰银七十八两一钱二分鞍辔等银一百六十五两岁共支银三千五百七十六两七钱二分雍正八年裁驿丞归滁州管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五百三十九两五钱五分
  大柳驿
  原设马六十八匹马夫六十八名差夫五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十八匹马夫十八名差夫二十五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十九名扣留差夫五名
  今现设马五十匹草料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马夫三十一名工食银四百四十六两四钱差夫二十名工食银二百一十六两扣留雇夫银五十四两廪粮银一百五十两买马银七百五十两带闰银七十一两八钱八分鞍辔等银一百五十两岁共支银三千二百七十八两二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百九十两五钱
  全椒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来安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和州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今现设马五匹草料银一百四十四两马夫三名工食银三十二两四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三十七两五钱带闰银八两七钱六分鞍辔等银一十五两岁共支银三百二十四两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十三两九钱
  含山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广徳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两二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一钱六分鞍辔等银六两岁共支银八十二两九钱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建平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六安州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二匹草料银五十七两六钱马夫一名工食银一十两八钱买马银一十两带闰银二两二钱八分鞍辔等银六两岁共支银八十六两六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一十七两五钱六分
  英山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霍山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泗州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今现设马五匹草料银一百四十四两马夫三名工食银三十二两四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三十七两五钱带闰银八两七钱六分鞍辔等银一十五两岁共支银三百二十四两六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四十三两九钱
  盱眙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眀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天长县
  原设马七匹马夫四名差夫十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差夫二名雍正六年裁减马二匹马夫一名
  今现设马三匹草料银八十六两四钱马夫二名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差夫八名工食银八十六两四钱买马银二十二两五钱带闰银六两四钱八分鞍辔等银九两岁共支银二百三十二两三钱八分 雍正十二年核减草料等银岁共二十六两三钱四分
  五河县
  原设马三匹马夫二名后于 题明请将等事案内裁减马一匹马夫一名雍正六年全裁
  船政
  江南通省驿传道
  江南水驿黄快船七十只毎船在坞看船头舵水手八名出差加添水手六名其工食差修等银俱于抵补丁银并拨补芦课内动给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毎年毎只加贴出差公费银十五两于裁存快中便民船摊丁芦课银内按年动支
  江宁水驿快中船十二只毎船在坞看船头舵水手四名出差加添水手三名毎名日支工食银五分于额征抵补银内支给
  划船一只在坞看船头舵水手三名出差加添水手四名其工食苫修等银于额征抵补丁银内支给 以上中划船十三只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裁汰变价其节省等银以为现留黄快等船加给出差公费
  江宁苏州淮安三府便民座船便民船共八十六只便民座船毎只在坞看船头舵三名月支工食银三两苫盖银四钱出差加水手十一名便民船毎只在坞看船头舵二名月支工食银二两苫盖银四钱出差加水手八名其银在江浦县归并银内照数解给又便民船水手仅额设二三名不等照湖广宣楼等船长养水手十名之例添给工食于驿站裁留银内动支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裁汰三十七只现存四十九只
  宣楼船五十六只在坞看船头舵二名月支工食银二两苫盖银四钱出差加水手六名在驿站裁留银内动支又照湖广宣楼等船长养水手十名之例添给工食亦于其内支给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 题准毎船毎年加给出差公费银十二两于裁存沙船节省银内动支又于船朽难差等事案内雍正十三年议准毎只苫盖银四两八钱照沙快船之例自雍正十二年为始岁修银两永远裁减
  沙船六十六只毎只头舵水手三名出差加水手八名后因差多人少毎船添设水手三名其工食苫盖银五千二百二十七两二钱在安属裁站银内支给 雍正十二年于酌裁站船等事案内题准裁汰三十三只其现存三十三只毎年出差公费于所裁沙船节省银内动支毎船津贴银十五两
  江苏布政司
  苏坞应差号座船二十一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一千五百两六钱六釐遇闰加编银一百二十五两五分零在长洲县元和县吴县支给
  苏坞应差飞仙船七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六百十六两八钱遇闰加编银五十一两四钱在长洲县元和县吴县吴江县震泽县常熟县昭文县昆山县新阳县太仓州镇洋县崇明县支给
  协苏应差松属号座船六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七百一两一钱六分一厘零遇闰加编银五十七两七钱八分九釐零在华亭县奉贤县娄县金山县上海县南汇县青浦县福泉县支给
  协苏应差常属号座船十二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五百五十九两遇闰加编银四十六两五钱三分三釐零在武进县阳湖县无锡县金匮县江阴县宜兴县支给
  镇坞应差号座并渡马船八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六百九十二两二钱九分遇闰加编银五十九两六钱九分零在丹徒县丹阳县支给
  镇坞应差操巡船四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六百八十两四钱遇闰加编银五十六两七钱在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支给
  镇坞应差马仙船三只额编水手工食银二百十二两四钱遇闰加编银九两六钱在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支给
  镇坞渡马船一只额编水手工食银四十三两二钱遇闰加编银三两六钱在金坛县座营款内拨给
  淮坞应差楼唬船五十一只额编水手工食苫盖等银二千五百九两二钱遇闰加编银二百九两一钱在山阳县地丁银内支给





  江南通志卷九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九
  职官志
  文武之制备矣莅之者官也唐虞肇州置牧以任其外周礼州长县正之属益详江南自吴楚设官稍变古制秦改郡县置守令自是为国为郡为州为道为军为路为行省为南直隶因事号官増省因革规制各殊要其上下僚吏相统相属若使臂使指之效则同也既列其官而系以人又择其人之贤有治行者纪之以风有位故曰不惟其官惟其人为类三为卷二十作职官志第六
  文职
  苏辙谓古者即官取人出以为守令入以为卿相出入相受内外相贯盖言文职之简要如此然自唐虞三代置州牧秦置监察御史汉初更遣丞相史督御史其后置刺史当时目为外台犹御史之职也至隋以州统县自是刺史为太守之互名非其旧职唐始置巡察复改采访处置使至宋元诸使递有増置一如古御史之职而守令隶属焉明置巡抚复置总督并带都御史为持节使官其下有二司诸道以逮守令
  国朝因之而裁省改设江南为多诚以财赋要区川陆所会事理剧于他省吏民尤务均安也录前代之有可考者而我
  朝自守令以上并备著之
  周秦建官之制莫详于周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其在六乡则有州长党正闾胥族师六遂则有县正鄼长里宰之属大小相维纤悉毕具是时江左之地僻在东南屏居要服前隶勾吴后属楚越六典未修加以事远代湮简编阙略稽其名氏无文可征其存什一于千百者若伍尚为棠邑大夫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子繁为巢大夫见杜预经传集解还无社为萧大夫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华豹为吕封人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高哀为萧封人见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孙圣为东掖门亭长见吴越春秋庄周为漆园吏见史记老子列传之类外此罕闻焉至秦混一区夏罢侯置守改封建为郡县始以郡统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复置监察御史以察诸郡牧民守土各有攸司官制为之一变然当时江左郡邑之吏自会稽守殷通吴令郑昌而外若泗川守壮则佚其姓楚尹薛公又失其名盖不可考者多矣故叙职官断自两汉始
  汉仍秦制诸州置监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乃遣丞相史分刺诸州以督之不常设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五年置部刺史掌诏六条察州江南为扬徐豫三州之地有三刺史成帝绥和元年以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乃更为州牧秩真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罢牧复置刺史元夀二年复设州牧光武中兴仍置刺史自西汉以来刺史周行郡国无治所后汉始建所治之地时扬州刺史治历阳后徙夀春建安中又治合肥徐州刺史治郯汉末又治下邳豫州刺史治谯灵帝中平五年又改置牧其州之官属有别驾治中兵曹部郡国从事是为从事史有主簿门亭长功曹书佐书经师月令师律令师簿曹书佐典郡国书佐是为假佐皆州自辟除凡一州统数郡郡之附州者为都置一尹一丞其不附州者为郡置一守一丞一尉守之佐有功曹史五官掾部县督邮门亭长主记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凡一郡统数县县万户以上者置令万户以下者置长皆有丞尉凡县中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有游徼三老主教化啬夫收赋税游徼巡盗贼谓之乡官其郡为诸侯王国者置内史以掌其治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以相治民皆不置守每郡国各置文学一人
  统部
  魏 相        黄 霸
  何 武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  田 况青徐二州牧
  王 尊徐州刺史    刁子都徐州牧
  后汉陈 翔        张 禹
  观 恂        严 遵
  巴 祗        尹 耀
  刘 祜        臧 旻
  袁 遗        郑 泰
  敬 绍        陈 温
  陈 瑀        刘 繇
  温 恢        刘 馥
  陈 祎        陈 儒
  周 干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
  樊 晔        傅 俊
  欧阳歙        鲍 永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牧陆 续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别驾
  吴 范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从事
  车 胄        臧 霸
  浩 周        百里嵩
  王 景        刘 福
  杨 秉        应 志
  盖 豫        巴 祗以上徐州刺史
  陶 谦        吕 布以上徐州牧关 羽行徐州事
  滕 抚督徐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二州事
  牵 招        桓 范以上都督青徐诸军事
  赵 昱        糜 竺以上徐州别驾王 朗徐州治中
  陈 宫徐州从事
  黄 琬豫州牧
  分辖
  张 谏        王子凤以上丹阳太守
  严 助        朱买臣
  周 君        秋 君
  许 持以上会稽太守
  汲 黯        尹翁归
  韦 弘以上东海太守
  吴 穰        陈 咸
  陈万年以上广陵太守
  杨 季        赵増夀
  郭 稚以上庐江太守
  戴 圣        王 嘉
  房 凤        申屠庾
  马 宫以上九江太守
  石 庆        何 武
  石 诩        段会宗以上沛郡太守
  薛 宣        路温舒
  孔 武        孔安国以上临淮太守
  后汉李 忠        陈 夤
  臧 旻        周 昕
  吴 景        朱 翔
  张 驯        高 瑞
  唐 翔        蒋 休
  周 歆        方 俨
  马 棱        童 恢
  韩 演        江 汉
  方熙叔        袁 印
  徐 琨        刘 舒
  吕 范        孙 翊
  孙 瑜        周 尚以上丹阳太守
  李 君        黄 谠
  第五伦        尹 兴
  黄 竞        庆 弘
  张 霸        马 棱
  蔡 君以上会稽太守
  宰 鼂会稽都尉行太守事
  赵 牧        苦 均
  成公浮        刘府君
  王 衡        韩 整
  朱 梁        萧 冰
  郭 君        薛 固
  糜 豹        范 君
  东门奂        李 肃
  徐 参        许 贡
  陈 瑀        成 宪
  僮 和        芮 祉以上吴郡太守朱 治吴郡都尉行太守事
  郑弘坚淮阴太守
  滕 抚        欧阳参
  范 邈        赵 苞
  赵 昱        王 喜
  张 纲        荀 昙
  陆 稠        张 微
  桥 基        陈 登
  张 超        王 建以上广陵太守
  王 景        第五颉
  应 融        卢 植
  朱 㝢        羊 续
  范 式        张 磐
  陆 康        朱 光
  李 术        孙 河
  刘 勲以上庐江太守
  梁 统        宋 均
  邓 晨        元 贺
  陈 威        邱 腾
  邓 显        杨 岑
  阳 球        服 䖍
  边 让        陈 纪
  芮 祉以上九江太守
  孙 萌        袁 安
  宋 湛以上楚郡太守
  文 穆彭城太守
  王 良        郑 浑以上沛郡太守
  郑 弘        朱 晖以上临淮太守何 敞汝南太守
  三国魏吴各设官属于扬州有郡守有国相有内史魏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每兼领刺史凡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其庶姓为州而无将军者谓之单车刺史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品其刺史带将军开府者则州与府各置僚属自别驾治中以下曰州官职主理民自长史司马以下曰府官职主理戎其四征将军与刺史并设者率以其州刺史为储帅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与征东将军同治夀春是也其庐江淮南广陵尤为吴魏狎争之地遣官设戍罢置不常于是吴有皖口将军濡须督魏则荡寇将军屯军合肥兖州刺史典兵淮南吴徙治建业建业故属丹阳吴始设建业守又立新都郡置新都太守立东安郡置东安太守其他郡守县令多从汉制又魏黄初元年州郡皆置中正吴亦置其职谓之公平统部
  曹 休        王 基
  王 凌        满 宠
  母邱俭        诸葛诞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曹 仁督荆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益诸军屯合肥
  孙 礼        稽 喜
  文 钦        乐 𬘭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蒋 济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别驾
  胡 遵督青徐诸军
  锺 毓        卫 瓘以上都督徐州军事
  吕 䖍        邹 岐
  王 昶        石 苞
  胡 质        胡 威以上徐州刺史王 祥徐州别驾
  诸葛恪        吕 范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牧
  分辖
  刘 靖        李 膺
  张 休以上庐江太守
  陈 琮汝阴太守
  卢 毓        江 蕤
  邵 相        徐 邈以上谯郡太守
  夏侯庄        丁 尊以上淮南太守
  向 韶彭城太守    司马芝沛郡太守
  诸葛恪        滕 印
  太史慈        李 衡
  聂 友        孙 印
  沈 莹以上丹阳太守
  丁 固        诸葛靓以上建业太守
  吴 展        贺 邵
  谢 勗        太史亨以上吴郡太守吴 让广陵太守
  吕 蒙        徐 盛
  孙 邵        全 琮以上庐江太守
  贺 齐        诸葛融
  沈 矫以上新都太守
  晋初以刺史治民别设都督治军位刺史上惠帝末年始并都督于刺史复汉州牧之旧非要州则单为刺史渡江后尤以都督中外为重必大臣位望最隆者居之其制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其都督扬州诸军事多以宗籓近属为之间遣重臣出镇盖异数也旧河南部设司隶校尉及徙都建业即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代司隶之职其丹阳亦改为丹阳尹盖郡置太守王国置内史而京师所在则谓之尹凡刺史每州一人三年一入奏其刺史带将军开府者则各置僚属分典军民大抵多沿魏制惟于别驾治中诸曹从事而外増置武猛从事员又改功曹书佐为西曹书佐其郡守僚佐惟不设都尉晋郡守皆加将军之号无者恒以为耻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县置方略吏四人先是洛阳设六部尉及建康为王畿亦置六部尉县佐有主簿功曹廷掾法曹金仓贼曹掾兵曹贼捕掾等员独不置丞其乡官五百户以上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下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户千以上置校官一人宣帝时加置大中正故中正有大小之异郡国皆置文学掾一人自晋室中兴以后沿革多端或太守而改为内史如建武以前为吴郡太守建武以后为吴国内史之类或一郡而分为三郡若毘陵一郡改为晋陵义兴兰陵三郡之类或一人而兼领二州若徐兖二州同置京口二州刺史一人兼领之类或一人而分为二守若京口侨置南徐州义熙七年恢复中原复置北徐州于彭城南北遂有两徐州刺史之类或随地而建官若徐州独置淮海从事之类或假名而建郡若于棠邑置秦郡太守春谷置襄城太守之类他若分广陵为山阳析庐江为晋熙改新都为新安割丹阳为宣城易九江为淮南郡邑既更官职随异殆不可以屈指计刘子澄图经曰晋平江左郡县仍汉之旧永嘉南渡官称地制始紊盖侨郡之建守之中有守焉若更侨置州则督牧刺史纷不可诘矣故今于侨置诸官其不可考究者皆不复著录焉统部
  西晋石 苞        陈 骞
  周 浚        王 浑
  王 浚        褚 契
  司马骏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
  陈 征        曹 武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
  王 浑        胡 奋
  嵇 绍        嵇 喜
  周 馥        高 诞
  王 琛以上徐州刺史
  东晋王 敦        王 导
  郄 鉴        王 述
  殷 浩        桓 豁
  桓 冲        王坦之
  何 充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
  谢 安都督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江等十五州军事
  桓 温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牧
  应 绰        刘 陶
  郄 隆        刘 机
  王 浃        王 显
  王 舒        殷 浩
  蔡 谟        陶 瞻
  庾 冰        袁 弘
  褚 裒        毛武生
  谢 安        谢 元
  王 谧        刘义真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
  司马伷        司马越
  石 崇        司马懋
  司马恬以上徐州都督
  裴 盾        祖 逖
  蔡 豹        卞 敦
  王 邃        刘 遐
  褚 裒        荀 羡
  谢 元        刘道怜
  羊 陶        羊 纬
  刘 咸        羊 忱
  庾 亮        王 舒
  蔡 谟        王 蕴
  王 含以上徐州刺史
  郄 昙        范 汪
  庾 希        郄 愔
  刁 彝        桓 温
  谢 琰
  刘怀慎以上徐兖二州刺史
  周 𫖮        郄 鉴
  荀 羡以上兖州刺史
  王 恭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
  朱 序青兖二州刺史镇淮阴
  刘牢之兖青都督镇京口
  司马裒青徐兖都督镇广陵
  司马晃        司马肜
  阮 垣以上都督青徐二州军事
  刘 隗都督青徐幽并
  桓 修抚军将军镇丹徒
  纪 瞻都督京口以南军事
  刘 毅        刘道规以上都督宣城诸军事
  庾 怿        谢 万
  刘 毅        何无忌
  诸葛长民以上豫州刺史
  刘道怜督淮南诸郡
  戴 渊都督六州军事镇合肥
  分辖
  西晋朱 建        王 旷
  王 导        薛 兼
  孔 冲以上丹阳太守
  张 澄        胡 冲
  殷 祐        颜 含以上吴郡太守傅 咸吴国内史
  张 䕫        华 谭以上庐江太守
  程元谭        黄 积以上新安太守何 攀宣城太守
  邓 殷        裴 硕以上淮南太守
  刘 隗        孙 惠以上彭城内史
  东晋刘 隗        戴 邈
  诸葛恢        温 峤
  阮 孚        羊 曼
  褚 翜        顾 众
  高 悝        何 充
  殷 融        桓 景
  周 谟        刘 惔
  王胡之        孔 严
  庾 龢        王 劭
  韩 伯        王坦之
  王 蕴        沈 嘉
  王 恭        王 琨
  王 雅        王国宝
  车 印        王 恺
  司马恢之       袁 豹
  孟 脉        郄僧施
  刘穆之        徐羡之以上丹阳尹
  邓 攸        张 茂
  贺 循        应 詹
  乐 谟        赵 穆
  庾 冰        蔡 谟
  虞 潭        王 恬
  荀 羡        庾 羲
  王 洽        庾 希
  荀 蕤        刁 彝
  岑 阙        司马恬
  虞啸父        王 恺
  桓 谦        袁山松
  王 诞        司马允之
  王 侃        王 邵
  王 荟        朱 腾
  谢 裒        王 默
  虞 谷        魏咏之
  王 弘        袁 湛
  刘 柳        张 敞以上吴国内史
  张 闿        周 懋
  周 谟        羊 曼
  顾 和        刘 耽
  郄 迈        汪 灌
  殷 师        殷仲堪
  吴隐之        王 蕴
  卞 耽        滕恬之
  王茂之        刘牢之
  刘敬宣        诸葛长民
  殷道叔        谢景仁以上晋陵太守季 闳南兰陵太守
  孔 侃        蔡 谟
  刘 超        顾 众
  荀 羡        褚 爽
  桓 元        谢 㫤以上义兴太守
  陆 慧        孔 衍以上广陵太守
  袁 瓌        李 恒
  王 廙        梁 龛
  张法顺        陶 瞻
  袁 真        曲安远
  毛 宝        刘 惔
  殷 遵        胡孟康
  高 素        张天锡
  王 诞        王 含以上庐江太守
  李 英        周 嵩
  郄 愔        胡 育
  鲍 弘        殷仲文以上新安太守陶 猷宣城太守
  孔道民        锺 雅
  庾 亮        桓 彝
  陶 汪        司马允之
  胡 彬        谢 尚
  桓 秘        桓 序
  邱 准        毛穆之
  朱 序        郄僧施
  司马文仲       诸葛长民
  刘敬宣        毛修之
  谢 允        庾元之
  檀 祗以上宣城内史
  桓石民        桓 嗣
  司马休之以上襄城太守
  任 台        路 永
  陈 逹        毛穆之
  桓 伊        毛 璩
  谢 万        杨 广
  刘敬宣        檀 韶
  诸葛长民       桓 振以上淮南太守范 𡩋临淮太守
  戴 𨔵沛郡太守
  嵇 绍        颜 默
  向 靖        邓 殷以上汝阴太守陈 𫖳谯郡太守
  王 弘彭城太守
  刘 遐        周 抚
  刘 续        何 谦以上彭城内史
  甘 卓        袁 耽
  谢 尚以上历阳内史
  南北朝宋有监州之任止称监某州诸军事文帝改监为督其都督中外者得假黄钺州郡之职多循晋旧惟改吴国内史为吴郡太守又加徐州曰南徐南徐刺史治京口为南朝之重镇其行南徐州事者多以州佐长史司马之属为之皆统于刺史又有南东海太守兼行南徐州事者盖州府同域故也又以姑孰地隶宣城侨置淮南郡故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多以一人兼领他若南兖南豫北徐诸州刺史俱详武备志其县令所治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十什为里里魁主之十里为亭亭里长主之十亭为乡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县丞之职自晋至陈皆阙不置惟宋书百官志县署丞尉列在九品盖南朝治县者独宋有丞也郡丞之任亦为晋所并省宋元嘉四年始复置之齐不改宋制惟于郁州侨置青冀二州刺史梁扬徐等大州比令仆班丹阳吴郡等大郡比太子詹事尚书班改庐江太守为晋熙太守复改为晋州刺史又置南丹阳太守于姑孰自是姑孰不隶丹阳尹其州郡増置者北兖北谯豫霍州刺史江阴信义大梁郡太守陈复以南丹阳隶丹阳尹改吴郡为吴州增设刺史复南兰陵为东海郡统入南徐不置郡守省信义太守入吴州易大梁为陈留太守其他皆如梁制北魏天赐二年制诸州置三刺史皇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上中下三士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自明帝以后刺史太守皆为当部都督北齐之制分州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各有上中下之差上上州刺史属官佐吏合三百三十九人以下州递减十人其州郡佐吏皆州府自辟先是北魏设行台位刺史上至北齐亦踵行台之名而即带刺史北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凡总管刺史皆加使持节诸军事静帝大象元年诏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馀悉罢之凡刺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其僚佐则皆牧守自置
  统部
  刘义康        檀道济
  刘义恭        刘义欣
  刘义季        刘义宣
  徐湛之        刘 绍
  刘 濬        刘 诞
  张 永        刘子尚
  刘休仁        刘延孙
  刘子鸾        刘子仁
  刘休范        刘休佑
  刘 乘        刘景素
  刘休若        刘 赞
  黄 回        刘 燮以上南徐兖州刺史沈庆之南兖州都督
  王 弘        沈怀明
  檀和之        柳元景
  李安民        萧 暎
  陆 骏以上南兖州刺史
  刘 粹        刘遵考
  垣䕶之        刘休佑
  张兴世以上豫州刺史
  萧思话监豫州
  王元载监徐州
  刘休若督徐豫之梁郡
  刘 昶督六州豫州之梁郡
  薛安都督徐州之梁郡
  王仲徳        吉 翰
  萧思话        王元谟
  厐秀之        垣䕶之
  申 坦        沈昙庆
  刘道隆以上徐州刺史
  吕安国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
  萧 嶷        萧 暎
  萧宝修        萧 衍以上都督治京口
  萧 晃        萧长懋
  萧子良        萧 铄
  萧 锋        萧 暠
  萧昭粲        萧 铉
  萧昭秀        萧 谌
  萧宝义        萧宝元
  萧宝嵩        萧宝寅以上南徐州刺史
  王元邈        王敬则
  吕安国        陆慧晓
  张 瓌        张 冲
  裴叔业以上南兖州都督
  垣崇祖豫州刺史
  萧 鉴南豫州刺史
  徐嗣徽谯秦刺史
  徐文盛        严超逹以上秦州刺史
  萧 恢        萧 伟
  萧 综        萧 绩
  萧 纲        萧 续
  萧 纪        萧 欢
  萧 纶        萧 誉
  萧正义        萧渊藻
  萧大庄        萧大临
  徐嗣徽        徐 度
  侯安都以上南徐州刺史
  萧 宏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治京口
  唐 绚北兖州刺史
  成景儁        昌义之以上北徐州刺史
  萧 景        湛僧智
  王僧辨以上南兖州都督
  萧会理        萧 勔
  杜僧明        侯 瑱以上南兖州刺史
  萧 惠        萧 嗣
  王孙振        夏侯威以上晋州刺史
  韦 叡        冯道根
  马仙琕        裴 邃
  夏侯亶        夏侯䕫以上豫州刺史萧 秀督司郢霍三州
  萧 纶督郢定司霍四州
  萧 范        徐 度以上合州刺史
  吴明彻        淳于量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
  陈伯茂        萧 济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萧 𤩽吴州刺史
  侯安都        陈 拟
  徐 度        留 异
  黄法𣰰        周宝安
  陈伯山        淳于量
  陈叔英        陈伯固
  陈伯仁        陈叔献
  陈叔明        萧摩诃
  陈 彦        陈 䖍
  杜弘泰        黄 恪以上南徐州刺史
  鲁广达        梅伯龙以上晋州刺史
  荀 朗        裴景徽
  焦 度        黄法𣰰
  陈叔坚        陈伯义
  鲁悉逹        袁巨符
  敬长渝以上合州刺史
  任 忠霍州刺史
  吴明彻督合建等六州
  北魏源 彪齐秦州刺史
  刘 勇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
  游明根        崔 劼
  傅 永        贾显度
  长孙冀归       卢 勇
  李 崇        孟 裴
  王 肃以上南兖州刺史
  洪伯穆合州刺史
  尉 元        元 云
  李 沂        拓跋嘉
  薛虎子        元 郁
  元 澄        元 衍
  邓宗庆        元 愉
  元 昞        元 鉴
  元 嵩        卢 昶
  李 彦        杨 钧
  萧宝寅        元延明
  杨 昱        元 孚
  严思逹        斛斯椿
  杜 徳        元 祐
  崔慈懋        贾显度
  任延敬        元 轨
  崔 悛        陆子彰
  房 谟        王 春
  慕容绍宗       王 则
  元 颢        元法僧
  常 景以上徐州刺史
  孔伯恭        李 宪
  邸 珍        尔朱仲远以上徐州都督
  贺若谊        元子华以上谯州刺史
  秦 白        刘 谟
  杨 俭以上颍州刺史
  西魏娄 起颍州刺史
  东魏杜 弼颍州行台
  陆子彰        司马世云
  皇甫僧显       贺若统以上颍州刺史
  北齐赫连子悦       王 琳
  卢 潜        辛 术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杨宝安信州刺史
  赵彦深        阳 斐
  高景安        元 豫
  段 深        高思宗以上徐州刺史
  张 调        段 韶以上天长刺史
  北周梁士彦        王 轨
  韦孝宽        源 雄
  杨 素以上徐州总管
  刘仁恩徐州刺史
  李 雄豪州刺史
  元景山亳州总管
  分辖
  檀道济        郑鲜之
  谢方明        徐佩之
  江 夷        王 裕
  王淮之        刘义庆
  萧摹之        何尚之
  王 莹        刘 湛
  孟 觊        羊元保
  徐湛之        赵伯符
  褚湛之        王僧逹
  萧思话        刘延孙
  颜 峻        刘遵考
  刘子仁        孔灵符
  刘秀之        王僧朗
  柳元景        颜师伯
  刘子真        王 彧
  袁 粲        刘景素
  刘 秉        褚 渊
  王 奂        王 逊
  沈文季以上丹阳尹
  刘徳愿秦郡太守
  何叔度        邱渊之
  孟 觊        王韶之
  刘式之        江 夷
  徐佩之        刘 损
  庾登之        刘 斌
  刘 桢        羊元保
  殷 穆        顾 琛
  王僧逹        王 诞
  王翼之        王昙生
  顾觊之        萧子鸾
  萧子仁        谢 庄
  张 永        王 琨
  王延之        褚 渊
  张 绪        褚 澄
  刘 遐        张 瓌
  陆仲元        袁 洵
  柳世隆        何 戢以上吴郡太守
  袁 觊        王 蕴
  谢方明以上晋陵太守
  刘 彧南兰陵太守
  羊 欣        张 裕
  王 蕴        王僧逹
  王 俭        庾深之
  谢超宗        刘延熙
  庾 业        王 莹
  张 充以上义兴太守
  江智渊        王僧䖍
  李安民        江 槩
  刘善明以上行南徐州事
  袁 淑        庾登之
  羊元保        江 湛
  何 偃        沈昙庆
  刘 浑        刘 彧
  庾徽之        宗 越
  萧惠开        袁 粲
  沈文季        陆 澄
  柳世隆        王 绩
  谢 朏以上南东海太守
  萧僧珍山阳太守
  申 坦        张 永
  袁 𫖮        沈怀文以上广陵太守
  陆子贞        申元嗣
  刘善明        袁 灿以上海陵太守
  裴夀孙        崔 琰
  袁 瓌以上庐江太守
  庾登之        张 镜
  臧 绰        羊 欣
  江秉之        到元度
  王恢之        何愉之
  沈登之        沈 宣
  巢尚之        王 深以上新安太守
  刘式之        向 劭
  王 琨        羊元保
  王僧逹        范 晔
  袁 淑        张 办
  刘子房        王 志
  王景文        刘 镜
  戴明宝        杨运长
  刘 祎        萧 暎
  刘 蕴        萧 晃
  柳 靖以上宣城太守
  刘 瑀        段 宏
  诸葛阐        庾炳之
  沈 璞        刘道隆
  袁 景        袁 𫖮
  申 坦        桓袭祖
  刘灵遗        周山图
  垣荣祖以上淮南太守
  朱辅之        蒋元宝
  裴季文        张景远
  杨文苌        王穆之
  向 靖        王元谟
  厐道隆以上汝阴太守
  沈文秀        郭彦文以上天长太守沈 璞盱眙太守
  魏恭子彭城内史
  刘 湛        到彦之以上历阳太守
  王僧䖍        孔山士
  萧子良        王敬则
  萧 晃        吕僧珍
  李安民        王 俭
  萧景先        王 晏
  萧 锵        萧子真
  萧顺之        萧子敬
  萧 晔        王 亮
  徐孝嗣        萧 敷
  萧坦之        萧宝修
  萧宝嵩        萧颕逹以上丹阳尹
  刘怀慰        刘灵哲以上齐郡太守
  张 岱        萧顺之
  萧 缅        褚 澄
  沈文季        王 慈
  江 敦        萧子真
  萧子恪        萧子操
  张 瓌        蔡 寅以上吴郡太守
  徐孝嗣        王 亮
  萧 懿以上晋陵太守
  萧 谌        萧子伦以上南兰陵太守
  褚 蓁        谢 朏
  褚 翔以上义兴太守
  江 敩        王文和
  袁 彖        王 慈
  萧颖胄        萧遥光
  江 祀        陆慧晓
  刘 绘        谢 朓
  胡谐之        范 岫
  萧惠昭        萧 琛以上行南徐州事
  王元邈        皇甫肃
  萧赤斧        江 谧
  虞 悰        王广之
  萧 秀以上南东海太守
  王广之        江 谧
  王 琨        萧颕胄
  刘 悛        裴昭明
  沈 宪以上广陵太守
  徐凭道        萧翼宗
  祖法敏以上海陵太守
  刘 惔        萧颕胄
  王 慈        蔡 约
  周仁昭以上新安太守
  刘善明        王 莹
  邱灵鞠        萧 励
  王 鐀        萧子懋
  萧子真        刘系宗
  谢 朓        江 淹以上宣城太守
  王 谌        刘奚之
  戴僧静        吕文显
  从奉伯以上淮南太守
  王珍国        夏侯道迁
  鱼 弘以上南谯太守
  何仲子庐江太守
  崔文仲        马仙琕以上汝阴太守
  王 志        王 份
  萧 伟        王 莹
  王 茂        萧 纲
  韦 叡        萧渊业
  萧 综        萧 象
  萧 恭        萧 机
  袁 昂        萧 绎
  萧 纶        萧 纪
  萧正徳        谢 举
  袁君正        萧大临
  张 彪        张 璞
  王僧智        裴 忌以上吴郡太守
  孙 廉        王 瞻
  范 岫        谢 举
  萧 晔        萧 旻
  萧 直        刘 孺
  杜僧明以上晋陵太守
  王 泰        王僧孺
  王 份        孔休源
  谢 微        褚 球
  张 纉        张 绾
  周文育        侯安都
  程灵洗        徐 度
  萧 济以上南兰陵太守
  陆 杲        任 昉
  韦 载        刘 瑱以上义兴太守
  黄 他        沈文阿以上江阴太守
  萧 恭        谢 览
  刘孝绰        王 泰以上行南徐州事袁 灿东海太守
  裴 邃        江 革
  王 谌        谢 哲
  祖 皓以上广陵太守
  张 澄晋熙太守
  伏 暅        任 昉
  谢 览        王 规
  张 率        王 实
  萧 㡬        萧 敏
  徐 摛        王 泰
  臧未甄        萧 隐
  程灵洗以上新安太守
  夏侯亶        萧 琛
  王 峻        王 份
  朱僧勇        何 远
  丁道迁        王祁念
  蔡彦熙        萧 综
  杨白华以上宣城太守
  陈文彻南陵太守
  张 缅        萧 励
  萧 宁以上淮南太守
  程灵洗南丹阳太守
  冯道根        韦干向
  裴之高        李元䕶以上汝阴太守裴 邃庐江太守
  陈 昕北谯太守
  蔡 约        韦 叡
  张 齐以上历阳太守
  庄 銕历阳内史
  侯安都        程灵洗
  陈 拟        吴明彻
  陈方泰        杜 棱
  王 冲        袁 枢
  到仲举        陈伯言
  陈伯谋        陈叔坚
  毛 喜        沈君理
  陈叔逹        陈叔文
  陈叔韶        陈叔慎以上丹阳尹
  沈君理        徐 度
  陈伯山        孙 玚
  陈伯恭        陈伯智
  陈叔坚        陈伯言以上吴郡太守
  孔 奂        殷不害
  阴 铿        蔡 凝
  王 劢        王 猛以上晋陵太守萧 济义兴太守
  倪 启江阴太守
  陆 缮        陆山才
  程文季        周景曜以上新安太守刘广徳新安内史
  钱法成        陈 详
  钱 肃        徐世谱
  到 郁        韦 翙
  周法僧以上宣城太守
  戴僧朗南陵太守
  戴僧钧南丹阳太守
  裴子烈北谯太守
  北魏辛绍先下邳太守
  梁 恶        吴秦生以上淮阳太守
  刁 融        傅 永
  裴位瑜以上汝阴太守
  郑 演        李长仁
  韦欣宗        封 述以上彭城太守
  陆 延        刘世明
  毕闻慰以上彭城内史
  邵 安        程公义
  董 征        封子施
  刘僧利以上沛郡太守
  刘思祖梁沛二郡太守
  西魏赵 刚        王神念以上汝阴太守北齐卢士熙彭城太守
  王元载历阳太守
  北周刘 弘彭城太守












  江南通志卷九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
  职官志
  文职
  隋置四州大总管扬州居其一馀州总管并加使持节至炀帝时始罢之刺史之制沿习北齐分为九等其带总管者加使持节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虽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但职理一郡无复军府于是州府之职参为郡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功户兵法七曹后改诸曹为司又改为参赞而别置都尉领兵兵与郡不相知大业三年复罢州置郡郡置太守废长史司马而设赞务一人以贰之外置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从事四十以为副复增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而改赞务曰丞在通守下其东西曹掾主簿司功仓户兵法士曹等书佐各因其郡之大小而为増减改行参军为行书佐焉其州县先分为九等者至开皇十四年定为上中下三等凡县或为令或为长令长之下为丞簿尉炀帝时尝改县尉为县正其乡官之制开皇初皆经吏部除授至十五年罢州县乡官乡官之废自隋始
  统部
  韩 洪        郭 衍以上蒋州刺史
  皇甫绩        刘 权
  陈子迈以上吴州刺史
  闻人遂安苏州总管
  房恭懿海州刺史
  高 劢楚州刺史
  贺若弼吴州总管镇广陵
  燕 荣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总管
  上官弘        李叔仁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刺史汪 华歙州刺史
  陈 棱        王 选
  周 超以上宣州刺史
  韩擒虎        薛 胄以上庐州总管
  梁士彦        元景山
  伊娄谦        元 胄以上谯州总管
  尔朱敞        吐万绪
  乞伏慧        和 弘
  房 兆以上徐州总管
  董 纯彭城留守
  孙万安        梁 洋以上徐州刺史元 矩夀州总管
  分辖
  李 显苏州太守
  赵 佗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太守
  钱 让        冯慈明
  王世充        陈 棱以上江都太守
  徐俱罗        向道力以上海陵太守樊子盖枞阳太守
  席大雅        杨 荣以上宣城太守
  唐初有五大总管府武徳七年改为大都督太极初以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府凡都督兼刺史者不检校州事以长史领之景云二年始有节度使之名开元中天下凡八节度后诸道皆置节度而江左始有节钺至徳元年设淮西节度使领楚滁和夀庐舒诸州治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建中二年増领泗州长庆元年增领宿州咸通四年増领濠州乾元二年设浙江西道节度使后改为镇海军领昇润宣歙苏常诸州治昇州徙治苏州又治润州贞元四年设徐泗濠节度使后改名武宁军又名感化军领徐泗濠三州治徐州元和四年増领宿州他若谯汝隶河南至徳元载徐泗属淮西上元二年海泗入淄青宝应元年颍泗隶永平大历十一年海州归汴滑乾元二年虽统辖有归而使节所临要非江南之域故不复载凡节度之职总军旅专诛戮建牙树纛为国重臣其属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随军四人参谋则无定员若朝觐则置留后其不置节度者则设防御使初防御与采访各置一人防御理军事采访理州县天宝中始以一人兼领之淮南采访使治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其属为扬州广陵郡楚州淮阴郡𦂳滁州永阳郡夀州夀春郡庐州庐江郡舒州同安郡上 至徳二载改名盛唐郡和州历阳郡凡州郡七江东采访使治苏州其属为昇州江宁郡润州丹阳郡常州晋陵郡苏州吴郡凡州郡四江西采访使治洪州系今江西南昌府地其属为宣州宣城郡歙州新安郡池州凡江南州郡三河南采访使治汴州系今河南开封府地其属为颍州汝阴郡亳州谯郡徐州彭城郡𦂳泗州临淮郡濠州锺离郡海州东海郡宿州凡江南州郡七采访之置昉于开元二十二年自至徳以后始改采访为观察观察之职察所部善恶以举政纲或节度使兼领之或废节度则设观察观察尝并领都团练使盖防御之改为团练犹采访之改为观察观察并领团练即采访兼领防御之制也观察之属有判官二人支使二人推官一人皆自辟召其馀诸使如贞观二年有经略使八年有十八道黜陟使有观风俗使天授二年有十道存抚使圣历中有安抚使神龙二年有十道巡察使景云二年有十道按察使乾元中有都统使贞元八年有诸道宣抚使大中五年有制置使又有度支营田使守捉使转运使租庸使两税使盐铁使之属废置不常不可枚举内如巡察安抚存抚等使无定员亦不时设而转运之职其后率以宰相充之诸道自扬州至郑滑分置巡院皆统于此此皆统临诸郡之大吏也至于州郡之职自武徳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天宝元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由是刺史止守一郡虽有使持节之名实一太守之职其州府之佐多沿旧制惟改治中从事史为司马又永徽二年改别驾为长史其后复置别驾遂与长史并设凡郡府各置经学博士一人其县令有赤𦂳望上中下六等之差自令以下有丞有簿有尉武徳间尝改尉曰正有助教会昌中尝裁减州县官二千馀员又元和间李吉甫议并省州县凡减冗官八百员每县中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一乡乡置耆老一人三十里置一驿驿各有将多以州里富强者主之统部
  杜伏威淮南安抚使
  狄仁杰江南巡抚
  李光弼八道行营都统
  李元素        韦黄裳以上浙西节度使
  周 宝        李从诲
  李 鋋        钱 镠以上镇海军节度使李世嘉苏州都督
  曹 圭苏州制置使
  吴从众        刘 微
  张 愿        毕 炕
  李希言        郑炅之
  张有徳        杨 志
  梁知微        阴 崇
  李 颛        许韶伯
  刘日正        萧 谊
  徐 矫        裴 澄
  崔 斌以上江东采访使
  李栖筠        李 涵
  韦元甫        白志贞
  丁公著        王 璠
  路 隋        曹 确
  卢 商        崔 郾
  敬 晦        崔慎由
  卢简辞        李 丹
  郑 朗        李景逊
  崔 瑶        崔 琢
  萧 寘        杨 收
  裴 璩        钱 镠以上浙西观察使韩 滉浙东西观察使
  李 垣        李神符
  李 𪟝        李恭孝
  崔义元        李孝逸
  苏 瓌        韦 温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大都督
  张 镐        田祁功
  崔 圆以上江淮都统
  柳 冲江淮安抚使
  邓景山        王 锷
  杜 亚        裴 度
  李夷简        张延赏
  李 鄘        李景让
  段文昌        杜 佑
  韦元甫        李 玨
  李 绅        李吉甫
  李 蔚        王 播
  王 佋        李逢吉
  卫次公        李 锷
  齐 抚        牛僧孺
  李承式        李徳裕
  杜 悰        崔 铉
  令狐绹        马士举
  戴可师        高 骈
  杨行密        杨 渥以上淮南节度使阮 结润州制置使
  班景倩江淮采访使
  裴耀卿        杨慎矜
  第五琦        韩 滉
  包 佶        元 琇
  窦 参        张 滂
  李 㢲        刘 晏
  潘孟阳        裴 休以上江淮转运使元 载江淮发运使
  郑敬徳江淮宣慰使
  陶 雅江淮招讨使
  韩 泂江淮黜陟使
  李 承淮南西道黜陟使
  范传正        崔 衍
  洪经纶        王 质
  薛 邕        卢 坦
  韦 温        杨 收
  穆 赞        王 沔
  许季同        窦易直
  范传式        陆 亘
  高元裕        房 式
  王 遂        崔 玙
  郑 薫        裴 休
  刘 赞        崔 铉
  杜宣猷        李 璋
  梓 潼        窦 潏
  秦 彦        赵 锽
  裴 枢        田 𫖳
  台 濛以上宣歙观察使
  张镇周舒州都督
  刘 存舒州团练使
  张建封滁庐夀观察使
  张万福舒庐夀都团练使
  李 贞徐州都督
  裴 通        任 瓌以上徐州总管张建封徐泗濠节度使
  张 愔        王 绍
  李 愿        李 愬
  崔 群        王智兴
  高 瑀        崔 珙
  薛元赏        郭 铨
  李 廓        卢弘正
  康季荣        田 牟
  温 璋        王 式
  张慎思以上武宁军节度使
  支 祥        时 溥以上感化军节度使崔彦曾徐州观察使
  李 鄘徐州宣慰使
  李 洧徐海沂观察使
  分辖
  卢尚祖蒋州刺史
  韦黄裳        颜真卿
  侯令仪        张 雄
  冯弘铎        李祈福
  秦 裴以上升州刺史
  张有徳        李灵䕫
  李元祥        李元婴
  郎馀庆        李孝廉
  李 明        袁 谊
  李上金        胡元礼
  张廷珪        李无言
  庄 肃        任昭庆
  张 均        李栖筠
  张义方        韦之晋
  韦元甫        萧 定
  李 丹        李 复
  韦应物        张丹元
  齐 抗        于 𬱖
  李事举        韦夏卿
  崔 衍        李 素
  王仲舒        范传正
  张正甫        韦 觊
  元 锡        李 应
  田 敦        崔 倰
  李 涵        李 乂
  李 谅        白居易
  陆 亘        胡徳言
  狄兼謩        李 绅
  崔 蔇        刘禹锡
  卢周仁        李 昌
  李道枢        李 嶷
  杨汉公        曹 琼
  杨 发        裴夷直
  崔 钧        卢简求
  崔 璞        李 绘
  赵 杰        张元逸
  张 抟        杨茂实
  赵 载        王 蕴
  王 抟        张 雄
  徐 约        沈 粲
  杜儒林        李 友
  成 及        台 濛
  李 岵        韦建中
  宗 瑗        韩 邠
  宋 俨        王 遘
  王 选        姚弘庆
  林 详        冯 衮
  李 鼎        段同泰
  李 昭        王 成以上苏州刺史
  岑 轲        武 迁
  赵居贞        崔 㢲以上吴郡太守
  李延道        李元道
  刘徳敏        李孝逸
  李行穆        长孙濬
  薛 登        姚 崇
  灵幼孙        房 挺
  禇 琇        崔 㢲
  卢 瑗        崔 瑨
  孙 会        孙 徽
  韦 晋        韦昭理
  齐 澣        李栖筠
  独孤及        萧 复
  韦夏卿        李 㢲
  卢元辅        裴 肃
  贾 全        穆 赞
  辛 秘        孟 简
  薛 戎        李 逊
  李 翦        郑 丹
  贾 𫗧        杨虞卿
  李从诲        杨 恂
  卢 钧        韦 縜
  马 植        朱 实
  王 枳以上常州刺史
  卢 奂        杜庭诫
  李子智        窦徳明以上晋陵太守
  谢元超        薛宝积
  李元义        李厚徳
  卢承庆        乔师望
  卢 朗        卢 明
  来敬业        李思文
  张公休        窦孝谌
  卢徽远        王美畅
  毕 构        韦 铣
  李 濬        陆象先
  李元乂        唐若山
  王 琚        韦昭理
  齐 澣        王景肃
  严损之        林 洋
  阎敬之        刘 彚
  季广琛        韦 儇
  韦 损        韩 贲
  樊 晃        萧 定
  马 炫        韩 滉
  王 纬        李若初
  李 锜        韩 皋
  阎济美        薛 苹
  李 翛        窦易直
  李徳裕        贾 𫗧
  杜审权        高 骈
  安仁义以上润州刺史
  宋 璟        崔 侁
  李藏用        薛 玨
  李 听        韦 瓘
  李 锁以上楚州刺史
  韦 岳        李 邕
  杜令昭        李行言以上海州刺史
  李 宪        李尚义
  王众仲        柳学诚
  王从易以上扬州刺史
  窦从道扬州太守
  张买臣吴州太守
  张知謇        吴 兢
  韦 曾        崔 厦
  韦 佶        姜 翊
  陆 倜        韦悦然
  郑 甫        王 侁
  裴 靖        刘秋子
  吕 渭        李义先
  独孤及        张万福
  胡 珦        张次宗
  李徳修        豆卢瓉
  李素节        张彦远
  孔 威        杨汉公
  郑 咸        倪 章
  郑 榖        李 翱
  裴瞿昙        李 玨
  高 澞        李祁福
  元 豆        崔 昭以上舒州刺史
  王雄诞        厐 濬
  苏 瓌        卢 涣
  季 廙        李 揆
  公孙绰        萧 复
  陆 傪        崔 淙
  韦 绶        崔元亮
  冯 宿        邢 群
  李敬芳        卢 潘
  于徳晦        任 宇
  卢 肇        张 裕
  李 擢        吴 圆
  陆希声        于 涛
  吕季重        权若讷
  卢廷昌        卢 琼
  孙 纬        薛 抃
  韦 瑜        裴 枢
  鲁 邰以上歙州刺史
  李元晓        郑义之
  陶大举        张知謇
  杨元琰        裴耀卿
  班景倩        竹承构
  裴敦复        李志和
  赵 悦        陈少游
  裴 胄        卢 复
  令狐楚        崔 群
  沈傅师        崔 惇
  崔龟从        崔 郸
  于 敖        裴 谂
  温 璋        陶世长
  卢 肇        独孤霖
  王 凝        李义本
  唐伯裕        范冬芬
  姚昌闰        杨元祎
  长孙元翼       豆卢灵昭
  李行穆        魏正见以上宣州刺史
  李 芃        郑 羡
  李 逊        裴 度
  张 严        李 冉
  萧 复        孙 愿
  齐 映        齐 照
  韩 贽        霍 总
  封 敖        李 倨
  贾 恒        柳子华
  吴都官        卢 肇
  李方元        杜 牧
  镡 铢        崔行俭
  李 混        窦 潏
  赵 锽        吕师造
  裴 枢        韩守威
  朱 湾以上池州刺史
  毕 璟        薛 缙
  窦 彧        朱敬则
  韦岳子        武重规
  李迥秀        敬 湘
  薛 昇        李 萼
  裴 谞        贾 深
  罗 珦        李 翺
  温 璋        刘 佑
  路应求        罗立言
  卢 潘        董 璟
  张 博        郑 綮
  郎幼复以上庐州刺史
  颜元孙        张万福
  张 镒        员半千
  史 备        许孟容
  刘茂复        侯 固以上濠州刺史
  李显逹        陆子才
  论惟正        柳宝积
  王 勗        李 岵
  郑 诚        李 廓以上颍州刺史
  张思庄        张文宗
  姚 崇        裴 谞
  李 繁        裴 清
  李 彚        陈 璠
  杨 凝        张 克以上谯州刺史
  李 洧        李元轨
  李元晓        李元庆
  李 璩        王 莹
  崔敏悫        卢齐卿
  薛 瑜        姚元之
  张九皋        苏 诜
  陆 易        曹 昇
  梁 乘        路齐晖
  高承宗        独孤华
  高明应        卢士玟以上徐州刺史李 憕彭城太守
  韩思复        李幼卿
  韦应物        李 绅
  李徳裕        宇文守节
  李景元        裴 俦
  关 播        卢 迈
  李 𣸣        高锡望
  郭 廷以上滁州刺史
  张无择        张知謇
  穆 宁        张万福
  刘禹锡        凌 凖
  张惟俭以上和州刺史
  赵 环        张公度
  李文通        高智周以上夀州刺史
  苏 晋        常知人
  杜 慆以上泗州刺史
  五代迭兴百务草创故官制不讲凡龌龊无能者始注为县令故天下之邑率皆不治甚者诛求刻剥猥琐万状又县尉之职久废盗贼斗竞皆属镇将而江南之地自徐宿颍亳四州置诸使外杨吴及南唐于金陵江都二郡置尹南唐改金陵尹为江宁尹馀郡皆置刺史吴刺史以下有副使司马参军诸职南唐不设副使而增别驾录事其节度制置观察团练防遏等使杨吴多循唐制南唐改防遏为指挥若诸幕僚吴有副大使行军司马行军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之属南唐增置留后及支使馀皆踵吴之旧
  统部
  王敬尧        蒋 殷
  朱友璋以上武宁节度使
  李承约        高行周以上颍州团练使
  韩 伦        刘 熙以上亳州团练使
  李绍真        李绍荣
  房知温        李 周
  李从温以上武宁节度使
  何福进颍州防御使
  冯 玉颍州团练使
  苌从简        侯 益
  赵在礼        符彦卿以上武宁节度使
  王 周        刘 赟以上武宁节度使周王 凯楚州防御使
  向 拱        李重进以上淮南节度使荆罕儒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团练使
  王 祚宿州团练使
  王彦超        王 晏
  向 训以上武宁节度使
  赵匡赞庐州节度使
  徐知谏润州团练使
  卢文进        徐知询镇海节度使台 濛涟水制置使
  王 绾涟水防遏使
  南唐赵仁泽        姚 凤以上常州团练使冯 谧常州观察使
  张彦卿楚州防御使
  赵宣辅宣歙常润安抚使
  宋齐邱        张居咏以上镇海节度使
  严 续        殷崇义以上润州节度使
  卢 绛        李弘冀以上宣润大都督留从惠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观察使
  朱 元        司 超以上舒州团练使马希崇舒州节度使
  徐 价        周 宗
  徐知证        卢 绛以上宁国节度使
  杨 琏        王彦俦以上康化军节度使马仁裕昭顺军节度使
  李 章        王崇文以上永安节度使镇庐州郭全义濠州观察使
  刘仁赡清淮节度使镇夀州
  吴越孙承祐平江节度使
  分辖
  钱元璙苏州刺史
  康怀英宿州刺史
  王重师        李彦威以上颍州刺史
  韩令坤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边 翊知通州
  杨昭挥        郭令图
  吕济叔舒州刺史
  李 榖        刘重远
  高怀徳以上行庐州府事
  元 矩        王继俦以上雄州刺史张永徳和州刺史
  徐 温        徐知询
  徐知谔        徐知诰以上金陵府尹
  唐彦随        张 训
  李 遇        张伯悰
  徐景迈以上常州刺史
  李徳诚        徐知诰
  林仁肇以上润州刺史
  陈 宣海州刺史
  陶 雅        骨 言
  欧 逵以上歙州刺史
  南唐李景遂金陵府尹
  睦昭符        禹万诚以上常州刺史
  李金全        尚全恭以上润州刺史
  吴廷绍        褚仁规
  郭 载        方 讷
  皇甫晖以上泰州刺史
  施仁望        周 祚
  周廷构以上舒州刺史
  龚慎仪歙州刺史
  朱匡业        林仁肇
  李从镒        韩 权
  张 琄        宗文珍以上宣州刺史何敬洙楚州刺史
  皇甫继勲       严 续
  周 宗        陈徳诚以上池州刺史
  锺 美        李 翰以上知雄远军














  江南通志卷一百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一
  职官志
  文职
  宋代节度观察之职特为虚名不复预方岳之事而监司之任则有帅漕仓宪诸官帅则诸路安抚使漕则诸路转运使宪则诸路提刑按察使仓则提举常平仓谓之仓司唐节度多兼观察及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宋则监司各有建台之所毎司专有长官专有掾佐而号令之行于统属者从此始烦矣按江南旧无安抚自宣和三年始诏江宁与杭越诸州守臣并带安抚使建炎元年李纲请于沿河沿淮沿江各置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二年又令将兵处知州带管内安抚自是安抚之职始重时诸路又有安抚大使凡二品以上为帅者即以大名之转运之职肇于唐时诸道分置巡院宋祖惩籓臣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干徳以后始置诸道转运使多以帅守兼领浸寻日久其权渐重凡赋盗刑狱边防金榖之任无所不统于是景徳中建提点刑狱一司复以知州带一路安抚钤辖自领军事以分其权庆历中又患其过轻三年诏诸路转运使并兼按察使毎岁具官吏能否至六年罢之其转运之在江南者自太平兴国二年初置江淮发运使于京师遥掌漕事至道元年始就淮南置局其后屡省屡复俱在淮南之地庆历七年置司于真州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仪征县乾道以后率以平江府守臣兼领籴运之事云江左提刑之设始于开宝九年遣和岘采访江南道时系特遣不为专官后置诸路提点刑狱寻罢复置绍圣中乃诏三岁一遣郎中御史按察诸路监司是为提刑按察使提举之官始于熙宁时遣使提领常平仓不隶漕臣政和初诏江淮荆浙六路共置茶盐提举一员建炎元年诏提举常平之任并归提刑至绍兴九年复置经制司改常平官为经制某路干办常平公事未㡬罢复为提举常平司东南提举多以茶盐司兼领之时江南之地又有总领一官叙位在转运副使之上淮东总领掌镇江诸军钱粮淮西总领掌建康池州诸军钱粮其属有粮料院审计司榷货务都茶场封桩库赡军酒库惠民药局等官俱统于总领其他若制置使经略使招讨使招抚使镇抚使等皆有事则设不常置按江南之壤分隶七路其中军州郡府之迁移防团节帅之升降以今考之属江南东路者六曰江宁府本昇州节度使天禧二年升为建康军节度使旧领江南东路兵马铨辖建炎元年建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宁国府本宁国军节度使乾道二年升为府徽州池州建炎后以建康路安抚使知池州太平州本军事开宝八年改为南平军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州广徳军太平兴国四年置为军属两浙路者四曰平江府太平兴国三年改平江军节度使政和三年升为府镇江府本镇江军节度使政和三年升为府建炎三年置帅四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抚使府设西北南三厅通判常州江阴军属淮南东路者十五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旧领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建炎元年升帅府四年为征扬镇抚使嘉定中淮东制置开幕府于楚州仍兼安抚使亳州本防御大中祥符七年建为集庆军节度使宿州建隆元年升防御开宝元年建为保静军节度使楚州绍定元年升山阳县为淮安军端平元年改军为淮安州海州泰州本团练干徳五年降为军事建炎四年置通泰镇抚使泗州滁州本军事建炎间置滁濠镇抚使真州本军事干徳三年升为建安军通州高邮军开宝四年为军熙宁五年废为县元祐元年复为军建炎四年升承州置镇抚使绍兴五年废为县以知县兼知军事安东州太平兴国三年置涟水军景定初升为安东州招信军本盱眙县建炎三年升为军淮安军清河军属淮南西路者八曰夀春府本夀州政和六年升为府乾道三年罢为安丰军六安军政和八年升军庐州本保信军节度使旧领淮南西路兵马钤辖建炎三年兼本路安抚使绍兴初寄治巢县乾道二年置司于和州五年复旧和州本防御淳熙二年兼管内安抚使安庆府本团练州建隆元年升为防御政和五年置舒蕲镇抚使绍兴十七年改安庆军庆元元年升为府濠州无为军太平兴国三年建为军怀远军宝祐五年建为军属京东路者淮阳军太平兴国七年建为军属京西路者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属京西北路者顺昌府旧防御后为团练开宝六年复为防御元丰二年升顺昌军节度使政和六年改为府其官制更易之略如此其守令之职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其二品以上带中书枢密宣徽院职事者则称判太守又设通判以贰军州之政与州守均礼而判推支使书记录曹之属谓之幕职宋初县令常用朝官出宰以重民社之寄其后参用京官幕职及试衔官天圣以后令选猥下为清流所不与靖康初命改官者必为县令绍兴七年诏寺监丞簿等任满已改官人未历民事者各与堂除知县一次乾道二年诏非两任县令不除监察御史自是人无不为令者县令之属宋初但置簿尉无丞天圣中始置丞于赤县熙宁四年县二万以上者乃置丞嗣后小邑率不置丞以簿兼之
  统部
  曹 彬昇州行营都部署
  丁 谓平江军节度使
  丁徳裕常润经略使
  陈升之        韩 绛以上镇江军节度使
  慕容延钊       越王元杰
  钱维濬        张 雍
  李公蕴        牛 冕以上淮南节度使
  李 参        张景宪
  乔维岳        王嗣宗
  李昌龄        范正词
  张 焘        李师中
  马仲甫        李 沆
  鲁宗道        吴中甫
  胡令仪        蒋 堂
  吴居厚        陈 遘以上淮南转运使
  高安期        王宗望
  赵 贺        薛 奎
  李 先        沈 立
  李 溥        黄 震
  贾 宗        张 瓌
  张 纶        杨允恭
  张商英        蒋之奇以上江淮发运使
  王 𩱛        韩 亿
  龚鼎臣以上淮南安抚使
  凌 策淮南东路安抚使
  王巡徳        杨景宗以上舒州团练使赵宗望舒州防御使
  张 咏        翁彦国以上江东安抚使孙 甫江东转运使
  谭延美庐夀濠巡检使
  雷有终保信军节度使
  王审琦忠正军节度使
  韩 琦司徒出镇淮南
  郭从义        高继冲
  王全斌        陈洪进
  曹 彬        夏 竦以上武宁军节度使潘 美颍州团练使
  孔守正        马知节
  窦贞固        杜彦钧以上颍州防御使
  赵承庆        赵守巽
  刘师勇以上和州防御使
  赵师岩和州观察使
  分辖
  杨克让        贾黄中
  刘保勲        韩 遂
  许 骧        源 䕶
  雷有终        卢文正
  陈钦祚        高象先
  郭 异        李 伟
  宋 覃        张继美
  吕祐之        刘知信
  马 亮        薛 暎
  丁 谓以上升州知州
  薛 颜        王钦若
  王 随        李 廸
  张士逊        滕 渉
  李允元        李若水
  陈执中        张若谷
  盛 京        郎 简
  叶清臣        刘 沆
  杨 告        李 宥
  张 奎        张方平
  皇甫泌        刘 湜
  向传式        包 拯
  王 琪        梅 挚
  冯 京        魏 琰
  郭申锡        王 贽
  彭思永        吕 溱
  龚鼎臣        王安石
  孙思恭        吴中复
  钱公辅        沈 起
  傅尧俞        沈 立
  叶 灼        元积中
  吕嘉问        孙昌龄
  孙 坦        刘 庠
  陈 绎        王益柔
  王安礼        楚建中
  蔡 卞        林 希
  熊 本        谢 麟
  黄 履        陆 佃
  曾 肇        曾 布
  何正臣        吕惠卿
  陈 轩        吕升卿
  叶 涛        陶节夫
  邓祐甫        陈祐甫
  朱 彦        王汉之
  徐 𪟝        蒋 静
  姚 祐        范 坦
  曾孝蕴        卢 航
  沈 锡        曾孝序
  薛 昻        吴 拭
  蔡 嶷        俞 㮚
  张 庄        卢 襄
  曾孝绪        宇文粹中
  李弥逊        赵明诚以上江宁府知府
  阎 象        梁周翰
  柴成务        宋 珰
  魏 庠        陈省华
  裴 庄        乔维岳
  张去华        王 贽
  梅 询        刘师道
  皇甫选        曾致尧
  黄 震        秦 羲
  方仲荀        陈 靖
  孙 冕        康孝基
  李 适        叶 参
  周 实        盛 度
  黄宗旦        王 𩱛
  陆 东        朱 㢲
  崔 轲        范仲淹
  陆 若        李宋卿
  柳 植        张 亿
  柳 灏        富 严
  吕 溱        林 潍
  赵 槩        滕宗谅
  胡 宿        梅 挚
  蒋 堂        王 琪
  李仲偃        邵 饰
  吕居简        唐 珣
  王彦臣        蔡 抗
  李汶圭        鞠真卿
  陆 经        裴 煜
  沈 扶        李 𫄧
  叶 均        陈安石
  潘 夙        唐 诏
  严君贶        章 岵
  程师孟        王 诲
  胡宗愈        滕 甫
  韩 朴        杨景略
  韩 铎        孙 觉
  晏知止        吴安持
  林 希        刘 淑
  刘 珵        王 觌
  黄 履        范 锷
  贾 易        刘 定
  吴居厚        蒋之翰
  贾 青        王子京
  吕公雅        祝安上
  陈师锡        张公庠
  吴伯举        张 恕
  黄 诰        邵 䶵
  王汉之        蔡 渭
  郭茂恂        许光凝
  孙 杰        吴 栻
  李孝夀        王 诰
  马 防        盛 章以上知苏州
  宋康年        应安道
  贾 𬤇        楼 异
  胡直孺        季 伦
  王 靓以上知平江府
  丁徳裕        王 诜
  杨大雅        李昭述
  王 禔        陈 商
  李馀庆        彭思永
  范师道        王安石
  陈 襄        吴遵路
  李 载        朱 彦
  李孝节        徐 申
  安 泳        魏 宪以上知常州军州事
  崔 立        范宗古
  朱昌符        张 其
  葛 闳        杨士彦以上知江阴军
  刘蒙正        柳 开
  魏 瓘        刘师道
  王 随        厐 籍
  范仲淹        刘立之
  王 琪        张 昪
  钱公辅        滕 甫
  孙 觉        王安礼
  鞠真卿        许 遵
  王 觌        张 耒
  龚 原        曾 布
  葛 蘩        俞 㮚以上知润州军
  李图南        林 震
  蔡居厚        毛 友
  虞 奕        李尧文
  柳庭俊        赵 亿
  梅执礼        蔡 翛
  李 皓以上知镇江军府事
  沈 起        张 传
  李 宣        魏 廉以上知楚州
  鲍 田        孙 洙
  王祖道        张叔夜以上知海州
  萧 均        米 芾
  李 盛        赵 槩以上知涟水军田 画知淮阳军
  石守信        李䖍耘
  王 赞        张延嗣
  楚昭辅        边 翊
  侯 赟        段思恭
  侯 陟        董 俨
  张 观        赵延进
  薛居帷        王 賔
  王禹偁        魏 羽
  柴成务        王化基
  曾致尧        凌 策
  许 逖        薛 颜
  戚 纶        王 随
  王允明        周 起
  盛 京        杜 衍
  盛 度        朱 㢲
  范 雍        陈执中
  张若谷        宋 庠
  苏 绅        陈 商
  韩 琦        张 奎
  欧阳修        苏舜元
  杨 察        柳 植
  张显之        孔宗翰
  包 拯        唐 介
  许 元        韩宗武
  钱明逸        王 琪
  刁 约        韩 缜
  裴 煜        朱夀隆
  徐 绶        彭思永
  田 谅        李 兑
  冯 京        钱公辅
  王居卿        章 岵
  陈升之        狄 棐
  鲜于侁        许 将
  黄好谦        王益柔
  吕公著        蒲宗孟
  杨景略        章 濯
  刘 敞        吕惠卿
  邓 绾        王安礼
  章 惇        谢温仁
  蔡 京        滕元发
  王 存        李承之
  张 璪        苏 轼
  苏 颂        章 衡
  程嗣恭        蹇序辰
  林 希        张 耒
  陈 轩        龚 原
  曾 肇        吴伯厚
  蒋之奇        王资深
  章 縡        管师仁
  张 询        刘 拯
  范 镗        彭汝霖
  范 坦        周 种
  吴执中        王涣之
  石公弼        吕益柔
  林 摅        张子宪
  唐 恪        许光凝
  周 焘        徐处仁
  洪中孚        薛嗣昌
  徐 铸        毛 友
  王 本        李 回
  许 份        吴 敏
  李 康        梁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以上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王文祐        田 锡
  谢 涛        晏 殊
  孔道辅        张 纶
  张次山        陈 瓘
  曾 肇以上知泰州军
  梁周翰        毛 滂
  邵 必        姚 兕
  杨 蟠        陈 敏
  吴 铸以上知高邮军
  王 素        胡安国以上知通州
  孙 构        向子忞以上知真州
  冯 瓉        李孝基
  李 炳        赵 孚
  乐 史        杨 澈
  唐 肃        吕 溱
  王安礼        孙 锷
  朱公绰        杨希元
  游 酢        李师中
  舒 雅        黄庭坚
  孙 杰        林 希以上知舒州
  苏简能        苏徳祥
  李 度        李 维
  赵 昻        方 演
  谢 涛        曹修古
  黄 珀        欧阳颖
  苏 夀        钱仙芝
  王 琪        张 经
  吕元规        张慎修
  潘 玨        王 扩
  徐 总        黄 诰
  顾 临        董正封
  虞 賔        曾 锷
  狄 枢        丁 湜
  曾孝蕴        吕 灏
  刘 光        许 颂
  梅 泽        苏补衮
  王举直        江 沨
  郭师中        张仲珪
  卢宗原        唐作求
  上官恢以上知歙州
  李 干        贾黄中
  桑 埙        魏咸熙
  潘仁谦        高 适
  罗延吉        许 骧
  杨 缄        李 凖
  郑 骧        贾昭明
  胡克顺        张 枢
  宋 鸾        曾 会
  杨举正        董龟正
  朱 载        裴 庄
  盛 梁        边 肃
  刘徳基        曹 定
  裴光元        冯 琏
  卢 革        彭 愈
  李 榖        李含章
  凌 策        苏国华
  高 俨        章 频
  苏维甫        江嗣宗
  晏 殊        苏 为
  叶 参        柳 植
  刘 随        沈 同
  杨 蜕        夏侯圭
  叶清臣        俞献卿
  吴遵路        吴待问
  赵宗道        郭 辅
  袁 抗        邵 饬
  彭思永        马 遵
  吕士龙        汤 夏
  孙 锡        章 岷
  宋 任        刁 约
  余良肱        沈 括
  沈 绅        沈 立
  石 鉴        丁 竦
  唐淑问        陈 侗
  蒋 续        侯利建
  黄庭坚        刘安节
  蔡 卞        林 希
  周之纯        张 修
  傅 燮        朱 服
  贾 易        王安礼
  章 衡        张 耒
  何正臣        沈 铢
  朱安国        刘 泾
  陈师锡        刘 珵
  邵 材        何正中
  鲍朝賔        路昌衡
  何 琬        李彦卿
  席 旦        韩崇直
  钱 遹        吕 宗
  邓祐甫        曾 肇
  虞 汉        何 甫
  檀宗旦        陆 传
  王 磐        翟汝文
  沈 锡        俞 焘
  上官复        钱 昂
  张叔夜        吴长吉
  管思可        魏 宪以上知宣州
  樊若水        成 昂
  梅 询        李虚己
  杨 告        王 逵
  王 贽        闵郎中
  陈 昱        关 鲁
  雍孝闻        沈 立
  包 拯        吴中复
  王 哲        陈 桶
  周应龙        叶 凯
  罗彦辅        郑 雍
  吕 溱        吴 蔚
  张存明        胡 则
  刘 斁        钱 勰
  滕元发        勾 涛
  詹延年        吕广问
  席 旦        张士诩
  章 嵩以上知池州
  李 雅知平南军
  宋 凖        王 洞
  王仲华        陈若拙
  何 蒙        陆若冲
  张正中        施昌言
  杨 畋        李 宽
  宋敏求        张伯玉
  章 岘        王承祐
  李仲卿        彭思永
  张 瓌        毕仲逹
  吕希哲        梅 灏
  盛仲孙        黄庭坚
  韩忠直        王景修
  王 资        霍汉英
  徐 𪟝        何昌言
  乐昭厚        唐 秷
  陆 蕴        刘会元
  单 𬀩        徐 禋
  周 需        范 垍
  臧祐之        沈 思以上知太平州
  冯 瓉        杨景明
  赵安易        刘蒙叟
  刁 衎        魏 震
  赵良规        赵 镕
  宋太初        佘献卿
  杨日严        刘 综
  陈尧佐        马 亮
  刘 筠        梁 𬱟
  张子宪        唐 询
  冯 京        陈希亮
  张 亿        林 潍
  包 拯        张 田
  吴 及        吕公孺
  吕公弼        李端愿
  李柬之        郑 兴
  刘 定        傅尧俞
  孙 觉        穆 珣
  吕居厚        王 质
  李良辅        蹇周辅
  朱 服        杨 汲
  陈 轩        章 衡
  龚 原        陈师锡
  蒋 猷        林 颜
  翟汝文        冯 询以上知庐州
  楚建中        茹孝标
  双 渐        米 芾
  王 蘧        胡 伸
  杨 杰        陈 瓘以上知无为军程端中知六安军
  王 郁        韩 丕
  崔 立        赵 抃
  游 酢        梅 询
  刘蒙叟        何 蒙
  连南夫以上知濠州
  杨 覃        曾致尧
  杨 察        柳 植
  魏 琰        连 庶
  朱 景        吴 奎以上知夀州彭 䜣知顺昌府
  杨重勲        任 布
  赵 秉        赵尚宽
  刘 航        朱夀隆
  马从先        石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李 昉        陈希亮
  富绍庭        石昌言以上知宿州
  张茂植        毕士安
  周 起        张师徳
  柳 植        李士衡
  刘 筠        夏 竦
  欧阳修        陆 经
  苏 轼        薛 向
  章 衡        徐宗况
  赵宗道        李 评
  陆 佃        陈师锡
  燕 肃        林 摅
  钱象先        蔡 齐
  王 旭        王 襄以上知颍州
  郭廷谓        王 洙
  宋 祁        李 廸
  晏 殊        杨大雅
  宇文虚中       苏 颂
  蒲宗孟        韩 亿
  张知白        王 统
  富 弼        宋 庠
  曾 巩        欧阳修
  张商英        彭思永
  王徳用        冯 京
  刘 攽        晁补之
  冯熙载        曾 悟
  邓洵武以上知亳州
  朱 昂知泗州
  毕再遇        吴 说以上知旴𣅿军
  侯 赟        马元方
  梁 鼎        赵徳彝
  陈文灏        陈 兴
  吴元扆        阎日新
  戚 纶        薛 颜
  张宗诲        徐 起
  孔道辅        李 廸
  赵 及        王 洙
  孙 沔        吕公绰
  吕 溱        任 颛
  孙祖徳        赵 槩
  韩 贽        傅尧俞
  苏 轼        孙 觉
  马 默        彭汝砺
  杜 纯        孔宗翰
  杨 汲        曾 肇
  贾 易        刘奉世
  徐处仁以上知徐州
  牛 冕        王禹偁
  韩 丕        张禹珪
  欧阳修        张方平
  蔡 挺        陈 铎
  蔡延庆        章 衡
  陈知新        沈希颜
  曾 肇        唐 恪
  梅执礼以上知滁州
  刘 沆        王钦臣
  刘 挚        胡宗愈
  吴居厚        范纯仁
  吕希道        贺 铸以上知和州
  成 悦        梅 询
  钱公辅        朱夀昌
  孙 觉        石公弼
  贾 易        孙 谔
  陈 禾        上官均
  周 烈以上知广徳军






  江南通志卷一百一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二
  职官志
  文职
  宋南渡统部
  吴从龙        王 拱以上建康都统制范成大金陵帅
  吕颐浩江东安抚制置使
  赵 葵江东西宣抚使
  沈 晦        叶 焕以上浙西安抚使杨克逊浙西转运使
  刘光世浙西安抚大使
  叶 适        范文虎以上沿江制置使
  马 扩        李 宝以上沿海制置使刘 锜江淮浙西制置使
  孟 庾        张 浚
  张 岩以上润州都督
  王 徳        王 胜
  成 闵        张子盖
  毕再遇        李奕武
  彭 辂        王孝忠以上镇江都统制
  赵善湘        刘 锜
  李显忠        赵 葵以上江淮制置使权邦彦江淮制置发运使
  何 澹江淮制置大使
  张 浚        邱 崈以上江淮宣抚使
  叶义问        杨存中以上江淮都督陈 敏江淮都统制
  卢知原        吴中庸
  卢 俦以上江淮发运使
  张 问        汤鹏举
  孙 航        孙 敏以上淮南转运使杨存中淮北宣抚使
  孟忠厚淮东宣抚使
  赵 葵淮东制置使
  吴 潜淮东总领
  赵 立涟水军镇抚使
  张 威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观察使
  王 㬇通㤗制置使
  程叔达        孟 猷以上江东转运使姚希得江东安抚使
  史弥巩        谢枋得以上江东提刑
  刘 宝        张 说以上安庆军节度使张徳兴舒州安抚使
  张 浚        延 玺
  胡舜陟        史嵩之
  杜 杲        吴 渊
  马光祖        王 埜
  吕文福        夏 贵以上淮西安抚使杨存中淮西制置使
  赵磻老        郭 振以上淮西帅
  李显忠        解 元以上保信军节度使李 光寿春滁濠宣抚使
  宋南渡分辖
  黄潜善        吕颐浩
  连南夫        汤东野
  胡舜陟        杜 充
  陈邦光        赵 蒙
  张 缜        李 光
  赵 鼎        欧阳懋
  沈 晦        吕 祉
  叶宗谔        张 澄
  章 谊        孟居厚
  张 守        晁谦之
  郑 镃        俞 俟
  王 晌        杨 愿
  王循友        宋 贶
  张 焘        王 纶
  陈俊卿        陈之茂
  张孝祥        吕 擢
  汪 澈        王 佐
  李 植        方 滋
  史正志        唐 琭
  洪 遵        梁克家
  叶 衡        胡元质
  刘 珙        范成大
  钱良臣        章 森
  余端礼        郑 侨
  张 枃        留 正
  葛 邲        谢深甫
  赵彦逾        钱象祖
  吴 琚        李 材
  杨 辅        徐 谊
  黄 度        刘 榘
  李大东        李 玨
  俞 嵘        蔡幼学
  邱寿迈        赵善湘
  李寿朋        吴 潜
  陈 韡        曾从龙
  别之杰        杜 杲
  董 槐        赵以夫
  吴 渊        王 楚
  邱 岳        马光祖
  赵与𥲅        姚希得
  吴 革        黄万石
  赵 溍以上建康府知府事
  赵 岍        孙 觌
  汤东野        李 昞
  胡松年        李弥大
  席 益        李 擢
  向伯厚        宋伯友
  孙 佑        赵子昼
  李 光        张 守
  章 谊        梁汝嘉
  仇 悆        向子𬤇
  林安宅        欧阳懋
  赵 霈        张宗元
  周 葵        王 㬇
  郑 滋        俞 俟
  王 晌        周三畏
  徐 琛        李朝正
  汤鹏举        王 会
  孟 厚        蒋 璨
  陈正同        朱 翌
  洪 遵        沈 介
  陈之茂        张孝祥
  陈 汉        虞允文
  沈 度        姚 宪
  徐 嚞        汪应辰
  魏 𣏌        向 汮
  邱 崈        方 滋
  马希言        韩彦古
  莫 漳        陈 岘
  单 䕫        司马伋
  王 佐        韩彦质
  耿 秉        谢师稷
  何 万        王希吕
  赵彦操        袁说友
  沈 揆        王尚之
  雷 潨        王 溉
  郑若容        刘诚之
  赵不艰        张 抑
  张 岩        李大性
  张 泽        沈作賔
  林 采        李大异
  赵希怿        陈 芾
  沈 皥        赵彦橚
  綦 奎        赵汝述
  王元春        章良朋
  林 介        李寿朋
  朱 在        吴 渊
  邹应博        杨 𣋌
  赵立夫        张嗣古
  王 遂        吴 潜
  史宅之        赵与𥲅
  陈 垲        魏 峻
  徐鹿卿        吕 渊
  郑 霖        余 晦
  余天任        赵与訔
  赵汝历        马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洪 焘        程元凤
  王 爚        朱 熠
  包 恢        陈 均
  李 镛        陈梦斗
  饶应龙        黄万石
  赵顺孙        黄 镛
  常 懋        倪 普
  潜说友        戴觉民
  陈谦亨        文天祥
  张世杰以上知平江府
  何 充        周 𣏌
  俞 俟        虞 沄
  王 缙        陈正同
  莫伯虚        郑作肃
  徐天民        叶 颙
  莫 济        汤鹏举
  晁子健        沈德远
  钱 建        叶 衡
  章 冲        张孝贲
  林 祖        杨万里
  吴 瑊        陈 庸
  曾三复        陈 谦
  黄 灏        汤 璹
  李嘉言        廖正一
  张贵谟        王闻礼
  赵善防        李 玨
  赵善湘        胡 卫
  赵崇谟        王 定
  史弥悆        赵必愿
  赵戒悈        郑必万
  程有俊        谢 逹
  何守信        董 槐
  䧒 采        宋 慈
  李 廸        王 圭
  陈 均        孙子秀
  汪立信        陈 埙
  家铉翁        史能之
  王宗洙        赵汝鉴
  姚 訔以上知常州军州事
  王 棠        徐 蒇
  楼 锷        施 迈
  戴 谿        赵彦适
  李诚之        颜耆仲
  史隽之以上知江阴军
  赵子崧        钱伯言
  陈邦光        胡唐老
  胡世将        李 谟
  沈与求        刘宁止
  曾 开        刘 岑
  程 迈        郭 仲
  刘子羽        鲍 琚
  汪 藻        蒋 璨
  郑 滋        荣 凝
  曾 惇        黄穆厚
  张 汇        王循友
  张 修        蒋及祖
  林大声        董 苹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揆        郑作肃
  赵公称        方 滋
  朱夏卿        李 植
  吕 擢        陈天麟
  蔡 洸        宋 贶
  黄 钧        张 津
  沈 夏        吕正己
  司马伋        曾 逮
  潘 纬        钱良臣
  耿 秉        盖 经
  张 杓        张子颜
  叶 翥        赵彦逾
  马大同        陈居仁
  杨大法        万 锺
  赵善俊        张叔椿
  李 沐        黄 内
  张孝伯        沈作賔
  辛弃疾        李大巽
  宇文绍节       钱廷玉
  赵师睾        俞 烈
  傅伯成        宇文绍彭
  史弥坚        邱寿隽
  葛 洪        李大东
  程 覃        丰有俊
  乔行简        岳 珂
  赵善湘        倪 思
  杨绍云        冯多福
  赵 范        韩大伦
  何处久        吴 渊
  桂如琥        刘卿月
  丁 𣋌        邱 岳
  何寿元        许 堪
  徐 瑑        王 埜
  胡 颖        赵汝捍
  李 廸        徐 晦
  徐 㮚        陈梦斗
  印应飞        赵与訔
  焦 焕        赵日起
  麋 弇        章 炯
  郭 濬        陈 摹
  陈 均        赵汝楳
  赵与可        孟之缙
  汪立信        曹元发
  赵 溍        家铉
  洪起畏以上知镇江军府事
  李天性        赵 立
  郭 倪        应纯之
  赵 仲以上知楚州
  魏 胜        贾 涉以上知海州
  余 介        余 太以上知淮安军
  赵 立        李 先
  耿世安        毛 兴
  陈 岩以上知涟水军  史 钦知清河军
  吕颐浩        吕 源
  黄 愿        韩世忠
  李 安        俞 向
  张 缜        郭仲威
  史康民        汤东野
  宋孝光        宋伯友
  刘洪道        李 易
  叶 焕        蒋 璨
  俞 俟        陈古老
  刘光远        刘 纲
  陈 兖        许 中
  荣 薿        楼 璹
  向子固        沈 调
  宋 棐        刘 岑
  邓 根        魏安行
  许世安        王 趯
  刘 泽        贾仲和
  周 淙        向 汮
  王 佐        莫 濛
  晁公武        吕正己
  胡坚常        陈 栋
  王之奇        吕企中
  郭 棣        徐子寅
  薛居实        郑良嗣
  张 杓        高 䕫
  赵不流        赵子濛
  熊 飞        郑兴裔
  钱之望        赵师睾
  赵不迹        陈茂英
  张 岩        毕再遇
  郭 倪        赵师石
  崔与之        应纯之
  邱寿隽        洪 汲
  郑 损        岳 珂
  王应洪        赵 笵
  林 拱        杨绍云
  翟朝宗        江 湛
  史岩之        赵 葵
  李曾伯        邱 岳
  赵与𥲅        杜 庶
  李庭芝        朱 涣以上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陈文弼        陈 垓
  许 堪        张 荣
  孙虎臣以上知泰州军
  汪 纲        叶秀发
  王 霆以上知高邮军
  张时修        乔行简以上知通州
  洪兴祖        方信孺
  吴 机        潘友文
  上官涣酉       李道传
  丰有俊        袁申儒
  苗再成        蔡 伸以上知真州军
  李观民        李 纲
  张 栋        王涣之
  孙鼎臣        周必大
  王 蔺以上知舒州
  徐 的        向士璧
  李士达        黄 干以上知安庆府
  周方文        李 观
  周必正以上知安庆军
  夏 成        张 茇
  郭 东        孙 佑
  赵祥之        王 禔
  曾 统        唐承昈
  余 荣        唐 煇
  吴伟明        曾 开
  汪 藻        朱 芾
  朱 异        张 甸
  黄积厚        何 铸
  章 仅        赵子游
  施 钜        李 沆
  胡彦国        李 稙
  潘 莘        洪 适
  沈 濬        薛良朋
  吕广问        徐龟年
  钱 豫        季南寿
  郏升卿        朱柔嘉
  史 俣        赵师䕫
  赵不悔        沈崇一
  陈居仁        陈良祐
  曹 耜        吕大麟
  石起宗        谢源明
  许昌期        徐 谊
  赵彦恂        耿延年
  张伯垓        赵善悉
  王 源        陈昭嗣
  任清叟        谢 琳
  林 琰        韩 瑗
  蔡 戬        陈贵谊
  李 浃        王公迈
  沈有开        赵彦卫
  孟 植        赵希远
  王 鈆        赵师逌
  叶 笺        赵师端
  詹阜民        冯多福
  孔元忠        宋 济
  赵彦适        倪祖常
  袁 甫        卢子章
  赵希齐        汪立中
  范 锺        谢采伯
  刘 炳        乔似孙
  郑 崇        史賔之
  饶虎臣        戚士逊
  韩 补        赵与弼
  王 㧑        谢 堂
  魏克愚        谢 塈
  赵与泽        郑雄飞
  方 略        贾明道
  周 坦        魏 洪
  林 洽        钱应孙
  曹良朋        王应麟
  宇文十朋       张 洪
  赵必槐        王积翁以上知歙州
  吕好问        叶三省
  傅其传        李 光
  耿延禧        刘 玨
  张 果        李䖍励
  张 植        沈 晦
  崔之度        赵不群
  朱胜非        郑望之
  汪伯彦        程 瑀
  李若虚        郄 渐
  秦 梓        梁汝嘉
  秦 棣        杨 愿
  王 晌        李 椿
  王 铸        黄积厚
  楼 炤        魏良臣
  朱 翌        凌景夏
  任 古        许 尹
  陈之渊        王 佐
  周 操以上知宣州
  何 俌        江 澈
  钱端礼        姜 诜
  周 淙        赵 恺
  傅日得        曾 建
  蔡 洸        郑伯熊
  丁时发        陈 骙
  杨 嶰        傅 洪
  詹 骙        赵师垂
  沈 揆        蒋继周
  木待问        林大中
  陈 贾        齐庆胄
  汪义端        沈 祖
  宋之端        张伯垓
  刘参杰        赵善坚
  沈作賔        陈 证
  李 澄        朱钦则
  王补之        叶 笺
  俞应符        赵善宣
  张忠恕        李道传
  赵希远        吴 纲
  洪 伋        赵伸夫
  陈 卓        楼 钥
  沈 燮        孙梦观
  潘 槱        齐 硕
  汪 绎        袁君儒
  王与权        李性传
  吴 泳        杜 范
  颜颐中        王 遂
  王 钥        刘震孙
  孟之缙        赵汝楳
  汤 汉        吴 潜
  文天祥        赵与可
  颜绍卿以上知宁国府
  滕 祐        刘子羽
  吕颐浩        陈 规
  袁 植        汪叔詹
  叶 焕        徐伟达
  王 𤫉        王 进
  魏良臣        张 劭
  黄子游        李彦卿
  王 明        曾三复
  施师点        王 信
  汪义端        杨师中
  韩立道        鲁 詧
  胡 兆        赵彦博
  郑汝谐        赵粹中
  陈良祐        梁君崇
  袁说友        蔡必胜
  雷孝友        颜 棫
  史弥远        梁舜弼
  李 思        史定之
  王 谦        王 柟
  李 骏        李寿朋
  钱敬直        徐 谊
  赵尚之        赵善临
  吕大器        赵 笵
  马天骥        王伯大
  焦焕炎        王立信
  阮思聪        王起宗以上知池州
  莫 砥        傅崧卿
  郭 伟        方 承
  张 𬭚        许端夫
  陆友谅        李伦清
  陈敏识        徐天民
  秦 梓        王 禔
  朱亮工        欧阳兴世
  郑松年        范 同
  徐 渥        韩膺胄
  洪 楫        李 流
  王 珦        章 夏
  朱 彪        周 葵
  陈正同        王 傅
  汤鹏举        张 运
  虞允文        林 珦
  王 洰        朱夏卿
  吴 芾        周 璪
  洪 遵        胡元质
  苏 峤        杨 倓
  李 椿        刘孝韪
  木待问        陈 骙
  张子颜        余端礼
  洪 迈        赵汝愚
  尤 袤        孙 懋
  范成大        叶 翥
  蒋维周        李 𪩘
  梁 总        倪 思
  范处义        孙逢吉
  陈景参        张 涛
  赵公豫        汤 硕
  林 采        曾 㬇
  富 琯        林祖洽
  王补之        曾 炎
  王居安        宇文绍彭
  赵希怿        徐邦宪
  滕强恕        吴柔胜
  陈贵谦        王元春
  盖 铸        綦 奎
  杨绍云        叶 棠
  王 绶        锺 震
  吴 潜        李寿朋
  别之杰        何元寿
  吴 渊        丁 仁
  岳 珂        徐鹿卿
  王 遂        孟 点
  邓 泳        邱 岳
  陈 垲        章 琰
  文朝浦        马光祖
  胡大昌        吕好问
  高衡孙        陆徳舆
  潘 凯        陆景思
  郑 羽        赵 溍
  朱禩孙        江万里
  陈 绮        孟之溍以上知太平州
  李 会        胡舜陟
  陈 规        赵不群
  刘 甲        仇 悆
  魏良臣        赵康直
  龚 涛        赵善俊
  宇文绍节       李 爽
  王希吕        赵善湘
  薛叔似        姚 典
  杜 杲        吕好问
  全子才        龚基先
  杜 庶        夏 贵
  朱 焕以上知庐州
  赵汝谈        赵 淮
  丁 仁        杨次翁以上知无为军曹 明知六安军
  孙 逸        王 霆
  王 阮        杜 杲
  李庭芝以上知濠州
  盛 陶知顺昌府
  许 遵        傅 永以上知宿州王 瓒知安丰军
  王 复        王 逵
  李虚己        杨 绘以上知徐州
  向子俊        乐亮臣
  魏安行        辛弃疾
  石宗昭        洪 槻
  许 巽        林 㟽
  赵 葵        张同之
  金之才以上知滁州
  赵 霖        周 虎
  张 瑱        黄 干
  王 坚以上知和州
  洪兴祖        胡国彦
  赵希仁        林 棐
  熊彦照        薛 极
  赵彦诚        黄 震
  王汝翼        邢 恕
  谢方叔        常 懋以上知广德军
  金职官之在江南境者宿亳颍寿徐海等州
  完颜元宜浙西道兵马都统制
  完颜哈里       高绰和尔
  萧仲宣        乌延富埒赫
  大邦基        大 磐
  乌库哩礼       乌延温绰欢
  伊喇托卜嘉      高 彪
  沃哷哈达以上咸宁军节度使
  图克坦乌登      完颜承立
  图克坦伊都      穆延乌登
  完颜萨布以上徐州行省
  完颜乌兰       伊喇长寿以上徐州元帅赵廷玉亳州节度使
  额哩音寿州刺史
  纳哈塔降福宿州行院签枢密事
  元自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有元帅行省之号世祖即位命刘秉忠许衡酌今古之宜以定官制按经世大典序录曰凡外之郡县与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其郡县又远于省或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逹之盐铁之类又别置官有军旅之事分布于外者则置万户府有大征则置行枢密院无则废之刺举之任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盖元官制之大略如此其路府州郡以蒙古人为之长皆称逹噜噶齐俗亦谓之监州以汉人为守副之皆称总管扶沟县志曰元称逹噜噶齐犹言荷包上压口襟子盖取总辖之义总管之下有同知多以回回人充之说见陆陇其灵寿县志自同知以下有经历提控案牍录事典史之职凡上路逹噜噶齐总管府尹正三品下路从三品上州逹噜噶齐州尹从四品中州正五品下州逹噜噶齐知州从五品散府逹噜噶齐及知府正四品其县亦分上中下三等每县各有逹噜噶齐掌县之印而以知县为县尹掌判署事上县置丞中下县但设簿尉无丞凡路府及上州皆置儒学教授一员其行枢密院之在江南者掌调度军马之事后又于扬州立行院又立沿江行院他若防御主防盗贼尚沿宋制宣慰主传诏命则仿唐官又镇南王府建于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有王傅府尉司马长史各二人
  统部
  董士选        杨衍饰
  曹复亨        纳 琳
  福 寿以上江南行台御史
  邓文原        廉 恂
  傅岩起        姚 𬭼
  卢 挚        陈 俨
  李 果        张 玠
  杜元中        张 毅
  王士熙        多 通
  吴 铎        魏中立
  周伯琦        褚布哈
  巴延布哈徳济     纳 延
  史文炳以上江东廉访使
  高 睿江东提刑按察使
  赵孟𫖯        黄 溍以上江浙儒学提举董抟霄太仓水军都万户府
  赵知章两浙转运使守松江
  布哷齐招讨使守江阴
  李世修江阴军安抚使
  塔喇海        托里特穆尔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珠吉达以上镇守镇江万户府
  贾 均淮安廉访使
  张汉英镇守淮安万户府
  杨惟中江淮宣抚使
  董文用        赵 琏以上江淮行省参政高 睿淮东廉访使
  史 弼淮东宣慰使
  张学罗镇守安东万户府
  李天禄以元帅守通州
  张弘纲招讨使镇通州
  昂吉尔淮西安抚使
  姚天福淮西按察使
  陈思谦        李公平以上淮西廉访使谔勒哲布哈淮西宣慰使
  刘秉徳淮西总管
  陈宗义淮西都统制
  余 阙淮西路都元帅
  张君佐安庆路安抚使
  张 柔        张洪范以上镇颍州万户府石 荣徐州节度使
  刘 渊徐邳屯田总管
  分辖
  李仲信        阿尔斯兰布哈札拉尔伯嘉努
  宋廷秀        廉希哲
  都济尔        陈元凯
  侯 珪        岳天贞
  王 瑛        刘 智
  昝子良        任居敬
  必实衮实保      诺 海以上建康路总管兼府尹
  约尔苏        郭都尔伯特
  谔勒哲图
  张塔海特穆尔以上集庆路总管
  王 蒙江宁尹
  王邦杰        王虎臣
  赵 全        王好礼
  朱 霁        伊喇呼图克特穆尔
  萧 畹        戎 益
  李 戡        董 章
  安 祐        李多尔济
  祝秀岩        申伊埒特穆尔
  札呼岱        刘 印
  必巴实        曹 晋
  师图烈图       赵凤仪
  郭鹏翼        晁 显
  杜 真        拜 昂
  钱光弼        张蒙古岱
  多通         和则平
  乌克逊良臣      吴秉彛
  萧 义        高 履
  贡师泰以上平江路总管
  刘 宣        王光祖
  布萨翰文       张之翰
  秦居中        鼐 济
  周维恵        石从愿
  贾汝丹        吉噜尔
  申 杲        姚文辅
  汪从善        杜 祐
  明安岱尔       李额森布哈
  申秉礼        燕 琳
  杨巴延台       贾 桓
  王至和        王克敏
  王 中        崔思诚
  王 雍        王立中以上知松江府
  吕师圣        李 衎
  史 埙        曹 晋
  伊喇廸        丁奕祖
  贾 禧以上常州路总管
  李思㳟江阴路总管
  石祖忠        孙民献
  安震亨       刘蒙古岱以上镇江总管兼府尹
  瓜尔佳欢托和     杨孝友
  伯嘉努
  廉达实哈雅      史 灿
  齐 询        王 谦
  石哈喇布哈      段廷珪
  文巴雅尔台      李汝楫
  毛 庄        牛额森
  郭 珪        托 音
  谔都默色以上镇江总管兼管内劝农使
  阿思忠淮安守
  梁 曾淮安路总管
  花世辅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张 照        张彦安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路总管
  赵徳彰        李 齐以上知高邮府韩 建知安庆
  刘 仪        赵 谦
  赵与橮        康天锡
  许 楫        沈 严
  高 祥        侍其君佐
  甘徳胜        刘克昌
  本巴楞        郝思义
  都济尔        祁文显
  萧循正        李贤翼
  孟 淳        张 楫
  朱 霁        王惟一
  廉 忱        胡 元
  玛苏库        乌呼纳
  呼 逊        郑侍翼以上徽州路总管
  博啰布哈       达喇苏
  薛超吾        陈思济
  马 昂        王 珙
  王兴祖        茅 蘎以上池州路总管
  刘 通        平安努
  董 章        鄂 诺
  张 保        鲁托尔珠
  畅师文        贾 焕
  胡国安        高子明
  靳 义        贾 度以上太平路总管
  邸 浃        昂阿图
  塔尔海        都实特穆尔
  郑 钰        七 十
  三 宝        杭州布哈以上庐州路总管谷 杲安丰路总管
  王庭玉临淮总管
  侯康济        赵克明以上徐州尹
  李杲哥        郭 侃以上徐州路总管
  章齐巴图       郑 佑
  乌 满        孙 虎
  萧 郁以上滁州路总管
  偰文质        方 回
  秦 良        史正明
  苏 政        王叔明以上广徳路总管











  江南通志卷一百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三
  职官志
  文职
  明太祖建都金陵江南之地实居辇毂时则设官之重与汉左冯翊右扶风等及成祖迁都北京遂以应天为南京以凤阳为中都中都则置留守南京则设部科寺院诸职不与他省同隶承宣布政使司也自永乐十九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巡抚之名始肇于此至宣徳间擢熊槩周忱出抚应天苏松巡抚之职遂为专官而犹以镇守为名景泰四年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窒碍乃定为巡抚都御史云其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之地则加赞理所辖地多事重者则加总督其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行永为定制初成袓始命平江伯陈瑄治漕河内地以赡北京景泰二年特命都御史王竤与总兵参将时有漕运总兵及漕运参将之职同理其事谓之漕运总督寻令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属竤巡抚兼督常盈仓治于淮安成化八年分设巡抚总漕各一员明年复旧正徳十三年寻又分设十六年复旧嘉靖三十六年以倭冦日逼乃并漕务于河院特设巡抚防海移驻泰州四十年倭患平漕抚复合仍驻淮安如故 国朝改凤抚为总漕部院盖始于此宣徳五年设总督粮储兼巡抚应天等处都御史一员嘉靖中以海警加提督军务治苏州 国朝江苏巡抚兼辖总理粮储提督军务盖始于此崇祯十年设巡抚安庐地方赞理军务都御史一员割南直隶安庐池太四府广徳州一州及河南之光固湖广之蕲黄江西之徳湖等州县辖焉十六年又増设安太池庐巡抚先是有提督操江都御史一员成化九年奏准専督巡江后令兼督操江官军与漕运粮储两都御史并行 国朝总督带操江衔而上江巡抚専辖安徽一带盖始于此此江南开府之大略也其巡按之职始于洪武十年遣监察御史巡察州县每一年任满则更代又有巡按庐凤七属御史驻泗州提学御史正统元年选御史才行兼备者提督学校巡盐御史正统三年令两浙运司每岁敕御史一员巡视催督盐课清军刷卷御史始于弘治十一年巡江御史南京巡江自龙江关上至九江屯田御史巡仓御史以上三御史各有印信在京对道御史关领差人给付事完复命进缴此巡方奉使之大略也道员之设迁徙不常有巡道有守道有兵道洪武初各布政使司所属设试佥事紏检官吏已而罢之改为按察分司统天下凡四十一道此为分巡之始永乐间常令方面官巡视民瘼后遂定右参政右参议分守各属府县此分守之始兵道之设昉自洪熙间以武臣疏于文墨遣参政副使等往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㩁机密初未尝自领军务弘治中虑武职不修増副佥一员敕之自此兵备之员随处分设有苏松道驻太仓州常镇道驻江阴县淮扬海防道嘉靖三十二年以倭冦添设驻泰州淮海道天启二年池安道崇祯初年设十年六月设立饷部驻池安道衙门改池安道为池太道驻芜湖县徽宁道明初设按察佥事分司于黟婺嘉靖三十四年设兵备道辖安徽宁池太广六属治广徳四十一年罢隆庆六年巡抚张佳印题请复设改为徽宁道驻旌徳后治池州万历三十六年议治宁国广徳各半载四十二年徽宁分设两兵备一为徽安道驻池州一为宁太道驻广徳崇祯四年复徽安为徽宁道五年移治旌徳辖徽宁广徳㯋寿道弘治四年设初驻寿州十年移驻颍州庐州府亦辖于此安庐道崇祯七年凤泗道崇祯十六年淮徐道正徳六年设原统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徐及凤阳之宿州灵璧及徐州左卫邳宿淮安大河高邮仪徴山东之沂州等卫通泰盐城兴化海州东海山东之莒州等所嘉靖间设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海防道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属州县卫所归隶海防馀统如故天启二年设淮海道驻淮安府本道统辖如旧至州县考成则海州山阳等八州县属之淮海云及漕储道海运道等员其以部郎分司境内者在淮则有管仓戸部监青江浦常盈仓淮关户部管理钞关清江工部督治漕船漕运理刑四员在扬则有仪徴工部综理瓜仪闸坝漕艘商舶之事高邮工部二员高邮工部旧在徐州萧县正徳元年始移驻高邮谓之南河分司在凤则有凤仓戸部一员凤阳䕶陵官军粮饷皆取给于广储各仓先是凤阳府通判一员専主敛散成化七年更立分司监督之隆庆二年始给关防印信在徐则有徐仓戸部永乐初始设専督广运粮储一岁一代后兼理广永仓事并管钞税三年一代又后钞归吕梁工部本司止监管税务吕梁洪工部徐州洪工部正统后定差工部都水司主事嘉靖二十年兼理徐州境山二闸万历六年裁归并吕梁工部分司夏镇工部四员成化二十一年设沽头工部分司嘉靖四十四年河决沽头始移驻夏镇此各道监司及郎署制使之大略也外都转盐运使司明初尝设于两淮后置之于两浙巡盐御史専驻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又山阳县设管堤大使太仓州设黄浦市舶提举此虽微员亦载诸会典者以其官非他省所有也至于郡县之职自洪武三年定都南省改集庆路总管为应天府府尹又设治中通判推官等以佐之自馀诸郡由知府而下亦有同知判推诸职其首领官有经历知事照磨检校知州则有同知判官吏目知县则有县丞主簿典史其州之编户不及三十里有属县者裁减同知无属县者并裁减判官县之编戸不及二十里裁减丞簿其教职则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员训导员缺无定数以州县之大小为差其留都诸官若侍郎佥都之属皆有右无左盖左在北也有宗人府六部嘉靖二十六年革南京粮储都御史以南戸部侍郎督理粮储六科内戸科给事中一员管后湖黄册五寺内太仆寺驻于滁州都察院内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或副都或佥都不并设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锦衣卫五城兵马司中都留守诸官留守署在凤阳府洪武十四年初制非勲戚不为留守后多以才略充之故衔多称署守少实授者以仿中朝规制非独江南一省之官故其详不复赘列焉
  统部
  郭景祥总制
  张 经        杨 宜
  胡宗宪        刘 畿以上总督军门
  永乐蹇 义
  宣徳熊 槩
  正统周 忱
  景泰李 敏        邹来学
  陈 泰
  天顺李 秉        崔 恭
  刘 孜
  成化宋 杰        邢 宥
  滕 昭        毕 亨
  牟 俸        王 恕
  彭 韶        李 嗣
  王克复
  弘治佀 锺        何 鉴
  朱 瑄        彭 礼
  朱 琏        魏 绅
  艾 璞        罗 鉴
  正徳张 凤        王 缜
  张 津        李克嗣
  嘉靖吴廷举        陈凤梧
  方良永        欧阳重
  周季凤        陈 祥
  毛思义        陈 轼
  侯 位        陈克宅
  欧阳铎        夏邦谟
  喻茂坚        丁汝䕫
  欧阳必进       周 延
  张 烜        孙世佑
  彭 黯        方 仕
  屠大山        杨 宜
  陈 洙        赵 忻
  周 珫        曹邦辅
  张景贤        方 濂
  陈 锭        翁大立
  周如斗        谢登之
  林 润        海 瑞
  朱大器        陈道基
  张佳印        宋仪望
  胡执礼        孙光佑
  郭思极        王元敬
  佘 立        周 继
  李 涞
  崇祯郑 瑄以上巡抚应天都御史
  宣徳曹 弘
  正统何文渊        王 竤
  景泰王 文        徐有正
  陈 泰
  成化滕 昭        高 明
  陈 濂        张 鹏
  李 裕        李 纲
  张 瓒        徐 英
  刘 璋        马文升
  李 敏        邱 鼐
  弘治秦 𬭎        李 昂
  张 玮        李 蕙
  白 昂        徐 镛
  张敷华
  正徳洪 钟        王 琼
  李 瀚        邵 宝
  屈 直        陶 琰
  张 缙        丛 兰
  臧 凤        许庭光
  嘉靖俞 谏        胡 锭
  李 𨱆        高友玑
  郑 毅        唐 龙
  毛思义        陈 祥
  刘 节        马 钦
  周 金        王 杲
  张景华        周 用
  王 玮        喻茂坚
  欧阳必进       韩士英
  胡 松        龚 辉
  魏有本        何 鳌
  应 槚        路 颙
  连 矿        吴 鹏
  郑 晓        陈 儒
  蔡克廉        王 诰
  傅 颐        章 焕
  何 迁        胡 植
  李 遂        唐顺之
  洪朝选        万士和
  万历潘季驯        李 志
  喻 时        毛 恺
  王 廷        马 森
  张 瀚        方 廉
  赵孔昭        陈 炌
  王宗沐        张 翀
  吴桂芳        汪一麟
  凌云翼        傅希挚
  李世达        王廷瞻
  杨俊民        杨一魁
  舒应龙        陈于陛
  周 采        李 戴
  褚 𫓧        李三才
  王 纪        李养正
  天启吕兆熊        苏茂相
  陈 荐        刘东星
  刘士中
  崇祯李待问        郭尚友
  朱大典        史可法
  路振飞以上总督漕运兼巡抚都御史
  朱 瑄        史可法
  徐世䕃        郑二阳
  张 亮        黄配元以上安庐巡抚
  嘉靖盛汝谦        王道直以上操江都御史洪武许 珪
  永乐顾 佐        阎 𢋫
  张 志        童 寅
  李曰良        方 林
  艾 广        刘 棻
  宣徳陈 俊        何文渊
  张 琦        陈 懋
  正统杨 春        张文昌
  李 杲        罗 琦
  马 昂        李 确
  江玉林        周 全
  刘 甄        黄 英
  齐 让        王 允
  徐 郁        江 球
  朱 瑄
  景泰陈叔绍        陈 璥
  汪 琰        李 𪩘
  天顺李 㢲        刘 泰
  许 訚        李 林
  吴 玘        樊 英
  白 侃        司 福
  成化胡 泾        陈维裕
  柳 彰        张 敩
  冯 贯        董 俊
  费 臻        佀 锺
  李 敬        胡 汉
  何 淳        翟 瑄
  黄 杰        邱 山
  何 珖        孙 弁
  奚 铭        戈 瑄
  胡 谅
  弘治许 锐        朱 铉
  凃 畴        吴 裕
  欧阳复        史 瑛
  程 文        方 荣
  连 盛        邢 义
  邱天祐        刘 淮
  陈世良        公勉仁
  正徳黎 凤        姜 佐
  刘 溥        洗 光
  邝 约        张 晋
  施 儒        吴 𨱆
  张仲贤        陈 轼
  嘉靖胡 洁        王 完
  陈 实        郑光琬
  杨 鏊        李 俨
  叶 奇        刘谦亨
  傅 烱        虞守愚
  宋茂熙        詹 宽
  游居敬        邢 第
  刘良卿        乔 佑
  江 濬        陈与音
  唐 臣        刘存徳
  周 亮        张 洽
  孙文锡        闾 东
  赵 镗        张云路
  莫如士        董 鲲
  黄 中        黄 荞
  刘以节        申 佐
  王汝正        宋 𫄸
  隆庆王宗舜        冯 善
  刘世曾        郭 庄
  向 程
  万历朱文科        鲍希贤
  唐 炼        郑国仕
  耿名世        董光裕
  陈 荐        蔡梦说
  刘 维        张治兴
  龚一清        柴 祥
  李廷彦        王象蒙
  乔璧星        林道楠
  姚三让        黄纪贤
  王 明        綦 才
  龚文选        李 炳
  牛应元        刘曰梧
  何熊祥        曹 楷
  宋 焘        王国桢
  荆养乔        徐应登
  骆骎曾        李 嵩
  田生金
  天启易应昌        林一柱
  郭增光        张文熙
  贾毓祥        杨春茂
  何廷枢
  崇祯田惟嘉        温国奇
  龚一程        迟大成
  李右谠        刘令誉
  张 煊        陈起龙
  徐之垣        郑崑正
  贺登选以上巡按监察御史
  正徳朱 鉴        甯 钦
  刘 栾        郭希愈
  张惟恕
  嘉靖郭廷冕        贾大亨
  成子学        李逢时
  马斯臧        陈 志
  蔡应旸        舒 鳌
  隆庆邵 陛        崔廷试
  李时成        陈用宾
  李 栋
  万历李天麟        刘应龙
  高 举        曹 楷
  牛应元        蒋春芳
  周 盘        唐世济
  李应荐
  天启史 𡎊        饶 京
  刘兴秀
  崇祯梁云构
  王鼎镇以上巡按庐凤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滁徐和监察御史
  宣徳彭 朂        孙 鼎
  天顺叶 鸾
  成化陈 选        戴 珊
  娄 谦
  弘治王鉴之        方 志
  正徳陈 琳        黄如金
  张鳌山        张 璿
  林有孚
  嘉靖萧鸣凤        陈伯谅
  卢 焕        刘 隅
  章 衮        邱养浩
  张 相        闻人诠
  冯天驭        杨 宜
  胡 植        黄洪毗
  赵 镗        周如斗
  吴 遵        周斯盛
  耿定向
  万历房 寰        熊廷弼
  杨希旦        王以宁
  骆骎曾
  泰昌毛一鹭
  天启孙之益        周邦基
  陈保泰
  崇祯李懋芳        甘学阔
  倪元珙        亓 炜
  张凤翮        金 兰
  宗敦一        朱国昌以上督学御史
  嘉靖许宗鲁        徐卿伯以上刷卷御史刘 锡清军御史
  杨 𨱅        蔚元康以上巡盐御史张士佩屯田御史
  高 甲巡仓御史
  王道行
  万历尹 申
  崇祯荆本彻以上苏松兵备道
  万历彭国光        梁祖龄
  蔡献臣        臧尔劝
  陈 瑛
  泰昌曾惟唯        杨弘备
  周 颂
  崇祯吴时亮        吴麟瑞
  徐世䕃        曾化龙
  商周祁        林铭鼎
  李时𦭶        周调鼎
  马鸣霆以上常镇兵备道
  嘉靖张景贤        马 慎
  刘景韶        张师载
  姜廷顺
  隆庆刘 佑        傅希声
  陈耀文        程学博
  万历陈文焕        龚大器
  舒大猷        胥 遇
  周梦旸        薛梦雷
  张允济        曲迁乔
  王之猷        陈 璧
  杨 洵        张鸣鹗
  杨 槚        熊尚文
  郑国俊        马从龙
  天启郭士望        周汝玑
  王化行        来 复
  崇祯王象晋        柴绍勲
  郑二阳        袁继咸
  王心纯        黄家瑞
  王缵爵以上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兵备道
  王公弼        史可法
  汤开远        张 亮
  杜绳甲        冯叔吉
  张九徳以上安庐兵备道
  洪武张允成        邓 琼
  嘉靖郑光溥        朱舜明
  徐光启        杨 兆
  丁应璧        冯叔吉
  刘志业        程拱震
  周 标        牛惟炳
  袁国臣        侯应薇
  张天徳        陈王庭
  柳希点        饶景曜
  苏 进        王龙徳
  林汝诏        刘 会
  金 励        张九徳
  王三才        张 孝
  杨作楫        陈 英
  傅淑训        孙 毂
  彭克济        卢洪珪
  张士第        顾元镜
  程世昌        刘开文
  侯安国        余鲲翔
  崇祯张文煇        唐良懿
  马鸣霆以上徽宁池太兵备道
  弘治阎 玺
  正徳王 纯        席 书
  李天衢        孙 磐
  曾大显        李 钺
  郭 震
  嘉靖袁 经        伍希周
  周允中        史 道
  张 䌹        李宗枢
  陈 洙        孔天印
  林云同        苏志皋
  顾 翀        许天伦
  程时思        朱舜民
  许 岳        徐惟贤
  黄元恭        胡 涌
  王学谟        张嘉应
  段 锦
  隆庆刘得宽        冯 豸
  随 府        陈治典
  万历聂廷璧        朱东光
  唐 炼        潘颐龙
  贾如式        李弘道
  杨 芝        王之猷
  李骥千        詹在泮
  杨继光        李维桢
  刘如宠        欧阳东凤
  臧尔劝        朱 锦
  董元学        梁有年
  赵 彦        陆梦祖
  贾之凤        饶景𬀩
  天启魏士前        吕封齐
  焦源溥        刘应召
  崇祯胡沾恩        吕道昌
  申为宪        谢肇元
  袁 楷        李一鳌
  张如蕙以上颍州兵备道
  成化汪舜民        张 宪
  毛 科        冯 显
  柳尚义        罗 循
  陈 和        余 祜
  蔡 需
  正徳李 珏        吴嘉聪
  赵 春        秦 𨱆
  吴 昂        查应非
  嘉靖何 鳌
  宋 圭        张 臬
  屠大山        王 挺
  杨 宜        郭廷冕
  王 畿        谭 棨
  李天宠        刘天授
  于徳昌        翁时器
  卢 鉴        钱 峄
  余朝卿        徐 节
  陈 奎
  隆庆刘经纬        冯敏功
  舒应龙        陈文焕
  万历林 绍        游季勲
  张 纯        唐 炼
  陈 瑛        莫与齐
  陈文燧        周梦阳
  毕自严        徐成位
  郭光复        曹时聘
  刘大文        卜汝良
  冯盛明        李文芳
  袁应泰        杨 洵
  高 捷        岳骏声
  施天徳        赵 谦
  杨廷槐
  天启王振祚        唐 焕
  刘 泓
  崇祯徐 标        姜兆张
  张若獬        何腾蛟
  范鸣珂        郑之俊以上淮徐兵备道
  隆庆潘允端
  万历宋豫卿        杨一魁
  陈文烛        游季勲
  萧 遍        冯敏功
  刘东星        陈 瑛
  徐用俭        陈文燧
  吴同春        张惟成
  沈 修        卫成方
  白希绣        王任重
  李开藻        董汉儒
  陈 简        梅守相
  赵应选        施尔志
  翟师雍
  天启岳骏声        熊 膏
  朱国盛
  崇祯周 鼎以上漕储道
  天启宋统殷        曹守勲
  胡尔慥        刘若金
  张灿垣以上淮海道
  崇祯孙 榖        王公弼
  虞洪珪        张士第
  顾心镜        史可法
  程时昌        刘开文以上池太道
  万历宋继登
  天启钱士晋        王元雅
  张翼明        陈 陛
  庄起元        辛思齐以上海运
  叶 宜        蒋 瑄
  陈 逵        华 察
  方逢时        丁希孔
  沈 奎        麻 溶
  张养正       仇梦台以上清江浦管仓户部分司
  王鸿儒        吴仕典
  张 𨱆        吴国相
  徐可久        戴 冕
  史启元        荆之琦
  王良佐        刘大川以上淮关板闸戸部分司
  鱼 侃        姜 麟
  顾 棠        姚邦才
  张凤翼        薛近兖
  樊良枢        张国绅以上漕运理刑刑部分司
  谢彦诚        欧阳熙
  张 鼐        姚文灏
  吕希周        许应逵
  沈孝徴        朱启元
  龚震英        杨所修以上督理漕船工部
  邓 珏        王 淮
  刘秉常        朱应昌
  项 乔        凌云翼
  许孚远        彭汝成
  王 洙        龚养性
  张东旸        郭子章
  宋存徳分司以上仪徴工
  方 全        董 模
  谈 伦        李承勲
  魏公济        陈万言
  林继皋        梁汝璧
  陈大章        叶梦熊
  袁志高        祝万龄
  李三竒        孙时伟部分司以上监督凤阳仓
  郭 安        李淑玉
  阎 恕        康绍宗
  华 金        王维垣
  陈 捷        李 燧
  赵 讷        姜士昌
  周大模        叶 炜
  张 晓        宋统殷
  盛 黄以上徐州仓戸部分司
  王 矩        杨 琏
  王 豫        朱 衮
  罗 循        彭登瀛
  万文卿以上徐州洪工部分司
  徐 仪        王 溥
  过 璘        张文锦
  蒋应奎        陈洪范
  唐 錬        陈邦彦
  傅淑训        王命禹
  余 宗以上吕梁洪工部分司
  陈 宣        侯 宁
  曾 鉴        钱锡汝
  詹思谦        黄元会
  吴昌期        宫继兰以上夏镇工部分司
  谢 表        蒋 益
  吴日新        顾云凤
  李之藻        朱国盛
  林廷辉以上高邮工部分司





  江南通志卷一百三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四
  职官志
  文职
  明分辖
  洪武王子谦        杨元杲
  夏仲信以上应天府知府
  蔺以权        郑 沂
  张遇林        尚 宝
  刘 仁        李 拳
  徐 铎        曹廷训
  班用吉        曽朝佐
  冦 徴        高守礼
  孙 凤        尹 宝
  李 徳        林 衡
  宋 翊
  建文向 珤
  永乐姚 恕        夏思忠
  汪 翔        于 潜
  陈 福        李 秀
  顾 佐        薛 均
  洪熙纪 正
  宣徳黄 茂        张 璘
  史 怡        邝 埜
  正统陈 俊        李 敏
  景泰马 谅        王 弼
  郭士道
  成化毕 亨        彭 信
  鲁崇志        于 冕
  弘治杨守随        秦 崇
  樊 莹        冀 绮
  高 敞        韩 重
  吴 雄
  正徳陆 珩        沈 锐
  黄 宝        常 麟
  周 宏        丁 凤
  孙 春        张 淳
  欧阳旦        白 圻
  黄 瓒        王 宸
  龚 弘        胡宗道
  王 震
  嘉靖闻 渊        王 爌
  陈 锡        陈良器
  陈 鼎        江 晓
  边 寭        柴 竒
  孙 懋        戴 金
  陈 卿        袁 摈
  戴 儒        吴 瀚
  洪 珠        欧阳塾
  蒋应奎        吕 颛
  郑 漳        扈永通
  李 珊        汪宗元
  叶 镗        鲍道明
  吕光洵        吕时中
  孟 淮        魏尚纯
  唐 宽        刘自强
  刘望之        王 鹤
  李一瀚
  隆庆谭大初        毕 锵
  周 俶        邬 琏
  杜 拯        陶承学
  万历杨 成        汪宗伊
  吴文华        程嗣功
  陈于陛        阴武卿
  方良曙        刘志伊
  刘 庠        游季勲
  吴 善        顾章志
  袁三接        孙丕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石应岳        张 槚
  陈文烛        邵仲禄
  杨廷相        程拱辰
  张孙绳        熊惟学
  赵钦阳        徐 申
  王一干        陆长庚
  汪道亨        黄承元
  姚思仁        王三才
  泰昌徐必达
  天启郑 璧        毕懋良
  魏 说        谈日省
  李逢节        祝以豳
  周维京
  崇祯黄景华        詹士龙
  刘之凤        王心一
  刘馀佑        戈允礼
  祁逢吉        刘士贞
  王廷梅以上应天府府尹
  洪武何 质        王 暄
  陈 宁        赵 棠
  金 䌹        丁士梅
  吴 懋        魏 观
  王 虎        王兴宗
  李 亨        汤 徳
  石 海        王 绎
  李 干        陈彦昌
  祝 茂        张 亨
  祝宗善        张 冠
  黄彦端        黄 文
  王 观        杨幼文
  乐 伦        吴 贤
  矫 顺        姚 善
  永乐薛 瓘        汤 宗
  王 恭        郑 真
  李 鼐        李 综
  董 翥        刘 麟
  李从泰
  宣徳余士贤        况 钟
  正统汪 浒        刘华甫
  李从智        朱 胜
  天顺杨 贡        姚 堂
  林 鹗        邢 宥
  成化贾 奭        邱 霁
  刘 瑀        李廷美
  弘治贺 霖        孟 俊
  史 简        曹 凤
  林世远
  正徳鲍 辇        林庭昻
  刘 恱        徐 赞
  嘉靖戴 冠        胡缵宗
  陈文沛        李 显
  聂 豹        李 珣
  王 仪        崔 允
  王鸿渐        张元孝
  马 𫾻        王 廷
  范 庆        金 城
  林懋举        温景葵
  王道行        徐 节
  刘 溱        蔡国熙
  隆庆李 键        吴善言
  万历李充实        朱文科
  俞嘉言        石崑玉
  卢大顺        孙成泰
  朱燮元        周一梧
  李右谏        赵世禄
  林绍明        陈𬣙谟
  沈萃徴
  天启寇 慎
  崇祯王时和        史应选
  陈锺盛        陈洪谧
  陈师泰以上苏州府知府
  洪武王立中        荀玉征
  陈 定        盛 昇
  林 庆        刘 鉴
  邓处善        何 赐
  甄 庸
  永乐黄子威        夏 忠
  宣徳赵 豫
  正统黄 平
  景泰叶 冕
  天顺李 恵        田 臻
  成化白行中        申 刚
  王 衡        樊 莹
  刘 璟
  弘治陈 让        刘 琬
  正徳金 洪        翁 理
  陈 威        喻 时
  吴 𨱆        孔 辅
  嘉靖张文明        路 迎
  何 鳌        熊 宇
  黄 润        朱 润
  黄 㟆        何继之
  冯 彬        刘存徳
  方 廉        黎道训
  史直臣        臧继芳
  袁汝是        朱 茹
  隆庆袁正吉        李向阳
  万历查志隆        王以修
  贾待问        曾如春
  阎邦宁        胡峻徳
  喻 均        詹思虞
  李多见        柳希点
  李再命        许维新
  蔡増誉        张九徳
  刘可法        张文炫
  庄毓庆        张光缙
  陶鸿儒
  天启张宗衡        仇时古
  崇祯方岳贡        陈 亨
  姚序之以上松江府知府
  洪武高 复        孙 用
  张 度        商 准
  董子琦        王伯启
  李徳善        安 盛
  王士良        黄 弘
  永乐万子雅        陈贵芳
  洪熙熊 观
  宣徳余 文        莫 愚
  正统叶 蓁
  景泰周 源
  天顺蒋 忠        王 慥
  卓天锡
  成化龙 晋        刘 钰
  孙 仁        华仲贤
  弘治曾望宏        连 盛
  杨二和
  正徳史 俊        马 骙
  李 嵩        王 教
  嘉靖陈 实        申 纶
  张大纶        赵 兑
  应 槚        陈大用
  张志选        符 验
  郭廷冕        余勉学
  陈宗⿳䒑⿲止自匕⿱儿夂 -- 夔        金 豪
  邵惟中        朱 袗
  汤 宾        李幼滋
  隆庆许 岳        郭文辅
  施观民
  万历陈应荐        穆 炜
  王三锡        谭 桂
  马化龙        钱守成
  田一麟        边有猷
  周一梧        欧阳东凤
  王述古        黄徳贵
  杜承式        陈㓜学
  刘广生
  泰昌何应瑞
  天启曾 樱
  崇祯石万程        洪周禄
  王观光        陈 琯
  吴兆壆        张弘志
  傅天锡        闵自寅
  郭 佳以上常州府知府
  洪武杨 遵        管景清
  强 立        赵有庆
  蔡景初        张子茂
  徐 谊        刘思道
  仝允恭        俞能净
  薛 岩        刘 辰
  刘景文        徐 邈
  罗 观
  永乐郑 桓        杨 绅
  游 端
  正统郭 济        吴 崖
  张 岩
  景泰白仲贤        林 鹗
  姚 堂
  成化翟 敬        史 素
  黎 福        熊 佑
  弘治郑 杰        王存忠
  刘 绩        邱 经
  罗 循        林 魁
  周 霖
  正徳谢 表        滕 谧
  刘储秀
  嘉靖李 珣        刘 可
  郑 琬        陈文誉
  张 珤        林 华
  陈天然        申 价
  郭 钥        都文奎
  钱 峄        吴一澜
  秦 淦        潘一桂
  隆庆胡维新        王惟善
  林应雷
  万历张 纯        锺庚阳
  王事圣        吴㧑谦
  曹一鹏        范世美
  王继明        王应麟
  许国诚        苏兆民
  霍镇方        康应干
  贾熙绩        李中行
  康邦济        翁为枢
  贺仲轼
  崇祯陆怀玉        王秉鉴
  印司奇        程 峋
  李原立        钱良翰
  傅廷献以上镇江府知府
  洪武范 中        姚 斌
  任光祖        潘 杰
  施 礼
  永乐林士敏        姬 珪
  宣徳彭 远        杨 理
  正统程 宗        邱 陵
  景泰田 臻
  天顺杨 㫤
  成化袁 洁        范 洙
  韩邦问
  弘治徐 镛        才 宽
  方 荣        边 宪
  杨 逊
  正徳赵 俊        华 琏
  刘 祥        罗 循
  薛 赟        张 锦
  嘉靖于 桂        田 赋
  朱实昌        路 迎
  葛 木        王凤灵
  袁 淮        孙继鲁
  周洪范        张守约
  姚 虞        刘良卿
  赵大纲        张敦仁
  蔡杨金        刘崇文
  范 槚        李幼滋
  刘 祐        傅希摰
  隆庆黄国华        陈文烛
  万历邵元哲        宋伯华
  樊克宅        张允济
  倪 冻        李元龄
  马化龙        张国玺
  刘大文        刘如宠
  张经世        杜 縻
  姚 𬭎        詹士龙
  高 捷        蔡 侃
  宋统殷
  天启沈振龙        宋祖舜
  许令典        田所赋
  董允升
  崇祯汪心渊        卫印文
  康万民        周光夏
  石 磐以上淮安府知府
  洪武周福原        卢幼学
  谭有得        战 慎
  何子华        陈 宝
  厐 清        锺 旭
  关敬禄        张 本
  永乐王 思        高 敏
  田 庆        陈 真
  宣徳李 真
  正统韩 弘
  景泰陆 畴        汪庭训
  王 恕
  天顺王 勤        何 谨
  成化郑 岑        周 源
  高 冈        杨 成
  吴 嵩
  弘治冯 忠        房 明
  唐 恺        王 恒
  许 节        王 恩
  正徳王 铎        邓文质
  何 显        孙 禄
  李师儒        蒋 瑶
  彭大治        易 瓒
  嘉靖陶 俨        侯 秩
  王 松        韩 楷
  刘宗仁        朱怀干
  冯良知        卫尚纶
  韩一石        吴桂芳
  石茂华        任希祖
  毛 术        张正位
  卫东楚
  隆庆陈学伊        徐 尚
  贾应元
  万历岳维华        潘頥龙
  赵慎修        虞徳
  周 标        蒋希孔
  傅来鹏        王云鹭
  徐应聘        吴 秀
  郭光复        杨 洵
  张廷相        朱 锦
  赵良相        朱一鹗
  郭之琮        吴嘉谟
  林铭鼎
  天启刘 铎        杨嘉祚
  李 拭        颜庸暄
  周 颂
  崇祯谢 宸        徐伯征
  张䱋化        韩文镜
  冯文伟        吴震交
  马鸣𫘧        任民育以上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知府
  洪武谭启宗        杨希元
  赵好徳        邵 彧
  周 济        钱 性
  王 和        符 济
  王 璜        叶 琼
  周 翔        沈 和
  徐 杰        锺 藩
  张 冕        史 简
  杨茂元        陈云鹗
  王 璠        周 洪
  赵 鉴        郭 絍
  陶 煦
  正徳马 文        张文锦
  胡缵宗        陆 钶
  罗 英        姚 正
  嘉靖石 简        林 钟
  吴 麟        陈 暹
  王崇古        底 蕴
  李 逊        朱瑞登
  潘仲骖        曽汝檀
  方攸绩        黄 錝
  周希哲        王宗徐
  查志隆        吴孔性
  胡心得        唐守钦
  叶梦熊        杨道会
  许 评        李守约
  赵夀祖        韩 櫂
  徐民式        林非珂
  郑国俊        赵世征
  乔进璠        连继芳
  杨尧华        沈中英
  陈 镳        李士荣
  游云鸿        田大本
  皮应举        杨肇泰
  边 壆        杜绳甲
  崇祯傅梦弼以上安庆俯知府
  洪武魏君祥        李 纳
  胡 善        权 纬
  张孟善        何敏中
  陈彦回
  永乐黄 观        张从道
  任 勉
  宣徳杨 钝        崔彦俊
  正统孙 隆        孙 遇
  景泰华 能
  天顺龙 晋
  成化周 正        王 勤
  王 哲        张 鼎
  弘治佀 锺        李延夀
  龙 夀        祁司员
  王 问        张 桢
  彭 泽        何 歆
  正徳柯 英        熊 桂
  张 芹        留志淑
  郑 玉
  嘉靖南 夀        王继礼
  冯世雍        邓继曽
  林 山        佘勉学
  来 聘        李天宠
  朱有孚        陶承学
  周 滋        胡 孝
  何东序
  隆庆段朝宗        崔孔昕
  万历萧敏道        徐成位
  王 京        高 时
  古之贤        董 石
  沈 文        陈所学
  沈茂荣        梁应泽
  杨松年        邬元会
  杨 楷        洪有助
  刘可法        周士昌
  天启陈士章        刘尚信
  洪应衡
  崇祯陆锡朋        戴自成
  任 政        颉 鹏
  唐良懿        秦祖襄以上徽州府知府
  洪武黄荣祖        杨 观
  陈 灌        鞠腾霄
  胡干佑        涂 节
  林彦常        王 煜
  俞尚宇        邵 仁
  吴 昭        吴元肃
  永乐禢明徳        宋 献
  李仲真        荣 贵
  武 彦
  宣徳邓本道        王 㴻
  正统袁 旭        张 裴
  叶 锡
  天顺沈 性
  成化俞 铎        王 勤
  杨 礼        刘 槃
  郑 勤        涂 观
  黎 福        叶 亨
  弘治范 吉        刘廷瓒
  华 琏
  正徳惠 隆        刘 寅
  杨 凤        余 志
  郑文炳        胡东皋
  嘉靖及 宦        区 越
  屠应坤        邵 𣋌
  黎 晨        曹 迈
  胡 湘        纪 资
  尹 字        赵应祥
  刘起宗        朱大器
  方逢时        罗汝芳
  沈志言
  隆庆朱 茹        锺一元
  戴凤翔        王嘉宾
  万历陈 俊        郑继之
  王之仕        李国观
  廖恒吉        萧良誉
  林民止        张徳明
  史起钦        金 励
  马从龙        余士奇
  杜文焕        关 骥
  天启董懋中        王公弼
  黄梦松
  崇祯周光夏        徐大仪
  周维新        钱敬忠以上宁国府知府
  洪武刘行任        孙 炎
  王祖慎        王希颜
  赵 安        晏 毅
  卢 耀
  正统杨 俊        叶 恩
  王应清
  天顺邓 仪
  成化李 宏        常 显
  金 溥        郭 哻
  弘治陈良器        包 鼎
  祁司员
  正徳白 翺        万 英
  何绍正
  嘉靖田 赋        胡 汭
  韩 楷        侯 缄
  陆 冈        曾仲魁
  柯实卿        王 崇
  陈子文        杜秉彛
  周 镐        黄 显
  陈应和        吕孔良
  锺一元        尹士龙
  隆庆冯叔吉        锺 榖
  万历王 頥        郭四维
  刘孟雷        姚士观
  王岳锡        何思登
  张尧文        钱 槚
  方 遂        章尧相
  黄流芳        李思恭
  胡芳桂
  天启姚来寅        潘应龙
  王家相
  崇祯顾元镜        孙 如
  石公印        惠戸实
  庄尹辰        潘汝嘉
  谢禧昌以上池州府知府
  洪武李 习        邱以敬
  许 瑗        范 常
  潘有庆        江 河
  王原真        王 谦
  卢彦中        刘有年
  永乐高仕耕        徐 敬
  宣徳杨 铭
  正统姚 政        杨仕敏
  景泰李 郁
  天顺揭 稽        俞 端
  李 㢲
  成化施 奇        周 凤
  焦 恕        高 辅
  刘忠器
  弘治徐 节        项 经
  周进隆
  正徳龙 䕫        周 统
  赵维籓        傅 钥
  嘉靖底 蕴        熊 兰
  陶 俨        林 𨱆
  张 珤        祝 咏
  王廷梅        路 珠
  周祖尧        马 森
  宋 淳        姚汝舟
  任有龄        包应麟
  吴一儒        张大化
  费 增        黄 泮
  隆庆王 玺        丁懋儒
  万历钱 立        林 烃
  王贻徳        林一材
  杨守仁        沈大忠
  陈 璧        顾汝学
  刘应钶        王继明
  邓思启        何士林
  胡尔慥        李若讷
  天启刘士鳌        阎 暖
  崇祯王 莅        颜容暄
  孙如兰        刘正衡
  马呈徳        杜时髦
  郑 瑜        易第昌以上太平府知府
  洪武吕文燧        潘 杰
  梁 诜        苏 敏
  永乐曾由正
  宣徳揭 稽
  正统卫宗孟        甘 瑛
  史 濡
  天顺孟 玘        朱 镛
  成化杨 㫤        邢 珫
  余 钟        叶 盛
  李 仑
  弘治宋 鉴        马 金
  正徳杨 璲        徐 钰
  向文玺        龙 诰
  嘉靖陈 桓        周 琅
  王鸿渐        高汝行
  王 松        项 乔
  吴 缙        王 浙
  黄虚中        吴 岳
  张 瀚        高 节
  雷 逵        张万纪
  汪克用        屠仲律
  喻南岳        吕鸣珂
  隆庆陈懋观        张大忠
  吴道明
  万历曾如春        叶如春
  王 俸        徐应聘
  王之士        张道明
  乔学诗        范以淑
  龚廷宾        卜汝梁
  潘 榛        李克敏
  张光缙        邱云肇
  冯圣世        贾克忠
  天启张正学        刘应召
  任大治
  崇祯史启英        严尔珪
  吴大朴        刘 彦
  朱廷焕        王虚白
  郑履祥        周有翼
  邵 起        谭元方以上庐州府知府
  洪武严 达        张遇林
  蒋子杰
  永乐杨 浩
  宣徳熊 观
  正统杨 祖        杨 瓒
  景泰仲 闵
  天顺何 源
  成化张 鄜        戴 耀
  李 㢲        阎 琮
  王 誓        南 鹏
  弘治章 锐        张 贞
  孟 俊        边 宪
  正徳范希淹        汪金恩
  罗 玹        李师儒
  故文璧        张 麒
  曹 兰
  嘉靖底 蕴        曹 嘉
  及 宦        李 瑜
  刘 佐        刘 安
  邵元吉        贾 准
  葛廷章        李 愈
  饶天民        杜汝贞
  熊勉学        靳学曾
  卢 镒        王应璧
  刘 臻        宿应麟
  潘一桂
  隆庆周汝徳        王一鹗
  赵体敬
  万历张登云        张 宁
  李枝秀        王继祀
  张大孝
  天启吕封齐        晏日启
  欧阳充材
  崇祯徐世隆        许国士
  颜容暄        李应节
  李可植        张以谦以上凤阳府知府
  洪武文景宗        高玉琳
  张 景        徐 恒
  田 凟        杨节仲
  宣徳杨 秘
  正统汤惟坚        章 赞
  知 贤        藓 璟
  任 泰
  景泰罗 正        宋 诚
  天顺王 叙
  成化陈廷琏        张 琳
  和 鸾        朱 鼎
  刘 宪
  弘治何宗理        王 寅
  正徳上官崇        栗 铭
  张行甫        武 雷
  樊 准        张 淮
  嘉靖卢永春        郭天锡
  李 邦        孙 光
  魏 颂        陆时望
  陈克昌        熊 林
  王重贤        陈淑美
  何 莘        李 桐
  胡 麟        王 霄
  郑维邦        邹 臣
  隆庆王 鈗        章世征
  刘顺之
  万历孙养魁        刘正宽
  唐民敏        张士美
  许知新        徐 邻
  刘 萃        曾士毅
  张 执        关 香
  夏崇谦        刘民爱
  张崇烈        张正纲
  程宇鹿        傅维翼
  汪心渊
  天启张国用        辛聨魁
  霍震㝢
  崇祯米良翰        韩 云
  孙振基        杨锡璜
  杨思干        李宗奇
  刘中衍        冉孺能
  朱统𨬟        纪天祐
  瞿鸣岐        何 复
  朱蕴𨫼以上徐州知州
  洪武戴 玉        朱从善
  陈 祥        周 鼎
  魏 鉴        杜 敬
  永乐王 理        陈 琏
  正统唐 振
  景泰彭 光
  天顺周 正        汪 昱
  成化周 信
  弘治曾 显        陆 琛
  正徳张元春        陈 璧
  嘉靖陈则清        王邦瑞
  郑 庆        田汝成
  林元伦        赵大纲
  毕竟容        沈志言
  叶露新
  隆庆李文简
  万历丁士奇        王永宁
  陈允升        卢洪夏
  孙 森
  天启谢于教        吕新周
  崇祯刘大巩        李绳勲以上滁州知州
  洪武
张纯诚        陈 善
  曹 文        李 相
  孙时举        陈 琦
  永乐戴泰一        康 庆
  刘 亨        黄 恕
  宣徳萧云举
  正统朱 沅        侯 润
  天顺刘 隆
  成化程 献        张 晟
  弘治林长繁        王 ⿱氶巴 -- 卺
  正徳顾 珀        徐子熙
  孔公才        沈 圻
  杨天茂
  嘉靖易 鸾        贾应春
  孟 雷        张淑宣
  李 渭        宋继先
  张思忠        晋朝臣
  隆庆康 诰
  万历赵如崑        尤光被
  曾克唯        郭继芳
  谢 嵩        陆廷诰
  天启陶荣龄        孙克明
  崇祯薛 坤        黎弘业
  万民戴        左 瑛以上和州知州
  洪武陈 宁        鲁 参
  周 逊
  永乐罗坤泰        杨 翰
  宣徳仲 端
  正统刘 铣
  景泰郑 贤
  天顺陆 凤        蓝 洪
  成化周 瑛
  弘治辛 礼
  正徳赵崇贤        乔 岱
  江 晖
  嘉靖王邦瑞        欧阳乾元
  李得春
  隆庆周聚星
  万历吴同春        何鳯起
  陆长庚        屠 谦
  任春元        段猷显
  李得中        张嗣诚
  史躬盛
  天启许国器
  崇祯李 时        翁日襄
  程良符        赵景和以上广徳州知州















  江南通志卷一百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
  职官志
  文职
  国朝统部
  总督部院顺治二年江南初入版图命内院大学士经略招抚四年停止内院特设总督一员初辖江南河南江西三省自六年以后止辖江南江西二省康熙元年裁去操江归并总督十三年止辖江南一省至二十一年仍辖两江带理操江雍正元年三月吏部覆议两江总督统理江苏安徽江西三处巡抚事务地阔兵多与川陜总督俱实授兵部尚书职衔著为例
  洪承畴福建人进士顺治二年以经略任
  马国柱奉天人顺治四年任以后系总督
  马鸣佩奉天人顺治十二年 郎廷佐奉天人顺治十三年麻勒吉满洲人状元康熙十年任 阿席熙满洲人康熙十二年任于成龙山西人副榜康熙二十一年任王新命潼川人贡监康熙二十三年任董 讷平原人康熙二十六年 傅腊塔满洲人康熙二十七年范承勲沈阳人康熙三十三年 张鹏翮遂宁人进士康熙三十八年阿 山镶蓝旗人康熙三十九年邵穆布镶蓝旗人康熙四十五年噶 礼正红旗人康熙四十八年赫 寿正红旗人康熙五十一年常 鼐正白旗人康熙五十六年查弼纳镶蓝旗人康熙六十一年范时绎沈阳人雍正四年署任 史贻直溧阳人进士雍正八年署任高其倬镶黄旗人进士雍正八年尹继善镶黄旗人进士雍正九年署任魏廷珍景州人进士雍正十年署任高其倬雍正十一年再任
  赵弘恩镶红旗人贡生雍正十一年
  总漕部院自前明以来驻节淮安以便䟎运
  国朝因之顺治六年裁去凤抚归总漕兼理巡抚事十六年复设凤抚总漕遂专督七省漕运事务王文奎浙江人顺治二年  杨声远顺天人顺治四年
  吴惟华陜西人顺治四年任以后兼管凤抚
  沈文奎即王文奎复姓顺治十年再任蔡士英奉天人顺治十二年亢得时山西人顺治十五年 蔡士英顺治十六年再任以后专管漕务林起龙大兴人进士康熙元年 屈尽美奉天人康熙六年
  帅颜保满洲人康熙八年  邵 甘满洲人康熙二十年徐旭龄钱塘人康熙二十四年 慕天颜静宁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马世济镶红旗人康熙二十七年董 讷平原人康熙二十八年兴永朝奉天人康熙三十二年 王 梁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桑 格满洲人康熙三十四年 董安国镶红旗人康熙三十四年赫 寿正红旗人康熙五十年 郎廷极镶黄旗人康熙五十一年施世纶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五十四年
  张大有郃阳人进士康熙六十一年性 桂正蓝旗人雍正八年魏廷珍景州人进士雍正十年 顾 琮镶黄旗人雍正十三年署任补 熙镶黄旗人雍正十三年署任程元章上蔡人乾隆元年
  总河部院历任驻札山东济宁州自康熙十六年以后江南工程紧要就近驻札淮安府山阳县之清江浦雍正年分设南北总河北驻山东南驻江南分任河工
  靳 辅奉天人康熙十六年 马 齐满洲人康熙二十七年王新命潼川人贡监康熙二十七年靳 辅康熙三十一年再任
  于成龙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二年三十七年任
  董安国镶红旗人康熙三十四年张鹏翮遂宁人进士康熙三十九年赵世显镶红旗人康熙四十八年陈鹏年湘潭人进士康熙六十年齐苏勒正白旗人雍正元年 孔毓珣曲阜人雍正七年
  稽曾筠无锡人进士雍正八年 赵弘恩镶红旗人贡生雍正十三年署任高 斌镶黄旗人乾隆元年
  巡抚都察院江南分上下江设两巡抚苏松巡抚自明嘉靖以来久设
  国朝因之初辖江苏松常镇五府康熙五年凤抚奉裁始并辖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徐三府州康熙元年停止提督军务之衔十三年以军兴复令提督军务安徽巡抚
  国初以操江兼管后以任重事繁康熙元年操江军务归并总督始专任巡抚之事所辖安徽宁池太庐凤七府滁和广三州雍正二年上江分出六安泗颍亳四州下江分出太仓邳海通四州俱为直隶十一年升徐州为府并入邳州十三年升颍州为府并入亳州两巡抚仍照旧额统辖
  江苏巡抚
  土国宝大同人顺治二年  周伯逹莱阳人进士顺治六年土国宝顺治七年再任   周国佐奉天人顺治九年
  张中元正黄旗人监生顺治十一年蒋国柱正黄旗人顺治十六年朱国治正红旗人顺治十七年 韩世琦正红旗人康熙元年马 祜正黄旗人进士康熙八年慕天颜静宁人进士康熙十五年余国柱大冶人进士康熙二十一年王新命四川人贡监康熙二十三年汤 斌睢州人进士康熙二十三年赵士麟云南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田 雯德州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洪之杰湖广人进士康熙二十七年郑 端直隶人进士康熙二十九年宋 荦商邱人荫生康熙三十一年于 凖山西人康熙四十五年 张伯行仪封人进士康熙四十九年王度昭诸城人康熙五十一年署任张伯行康熙五十一年再任
  赫 寿正红旗人康熙五十四年署任施世纶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五十四年署任吴存礼正黄旗人康熙五十五年查弼纳镶蓝旗人雍正元年署任何天培正白旗蒙古人雍正元年署任张 楷正蓝旗人举人雍正三年范时绎沈阳人雍正四年署任 陈时夏元谋人进士雍正四年张坦麟汉阳人举人雍正六年署任赵向奎闻喜人雍正六年署任尹继善镶黄旗人进士雍正六年署任王 玑钱塘人雍正七年署任彭维新湖广人进士雍正七年署任尹继善雍正七年再任
  王国栋沈阳人进士雍正九年署任乔世臣滋阳人进士雍正九年孙国玺正白旗人雍正十一年署任高其倬镶黄旗人进士雍正十一年署任顾 琮镶黄旗人乾隆元年署任
  安徽巡抚
  李犹龙洵阳人贡生顺治二年 李栖凤奉天人顺治三年
  王 懩顺治年任    刘洪遇顺治年任
  李日芃奉天人顺治七年任以后操抚兼管
  秦世征奉天人顺治十二年 蒋国柱奉天人顺治十二年朱衣助奉天人顺治十六年 宜永贵奉天人顺治十六年张朝珍奉天人顺治十八年任以后专巡抚
  靳 辅奉天人康熙十年任  徐国相奉天人康熙十六年薛柱斗延长人㧞贡康熙二十三年杨素蕴宜君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江有良奉天人监生康熙二十七年高承爵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二年佟国佐奉天人官生康熙三十三年线一信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陈汝器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五年李 炳铁岭卫人荫生康熙三十八年高承爵康熙三十九年再任  喻成龙正蓝旗人荫生康熙四十一年刘光美奉天人监生康熙四十二年叶九思镶蓝旗人官生康熙四十八年梁世勲延安人荫生康熙五十年李成龙奉天人荫生康熙五十五年魏廷珍景州人进士雍正三年 程元章上蔡人进士雍正八年徐 夲钱塘人进士雍正十年 王 纮胶州人进士雍正十二年赵国麟泰安人进士雍正十三年
  提督学政顺治二年上下江督学御史分差二员九年始合为一十年停差御史照直隶顺天等处特设督学内翰林院二员分考上下江十二年改南直隶为省照例以道臣督学止用提学佥事二员停差翰林康熙元年裁并归一改为督理通省学政道二十四年复用翰林院雍正三年仍分上下江各一员
  高去奢宁晋人进士顺治二年任江安陈昌言山西人进士顺治二年任苏松魏 琯夀光人进士顺治四年任江安苏 铨交河人进士顺治四年任苏松李嵩阳封邱人举人顺治六年任江安李䕃嵓永城人进士顺治六年任苏松杨 义洪洞人进士顺治九年任通省 以上系御史
  蓝 润即墨人进士顺治十年任上江
  石 申泺州人进士顺治十年任下江 以上系内院
  李来泰临川人进士顺治十二年任上江
  张能鳞大兴人进士顺治十三年任下江
  王同春山西人进士顺治十六年任上江
  胡在恪江陵人进士顺治十六年任下江
  孙䕃骥福建人进士康熙元年任通省梁 儒镶白旗人进士康熙四年简 上巴县人举人康熙七年 虞二球定海人进士康熙十二年解几贞韩城人进士康熙十三年邵 嘉富阳人进士康熙十五年刘 果诸城人进士康熙十八年田 雯德州人进士康熙十九年赵 仑莱阳人进士康熙二十一年任 以上系道员
  李振裕吉水人进士康熙二十四年高 裔顺天人进士康熙二十七年许汝霖海宁人进士康熙三十年邵嗣尧山西人进士康熙三十三年张鹏翮遂宁人进士康熙三十三年张榕端河南人进士康熙三十六年张泰交阳城人进士康熙三十九年张廷枢韩城人进士康熙四十二年魏学诚蔚州人进士康熙四十五年杨中讷海盐人进士康熙四十八年张元臣贵州人进士康熙五十年胡 润湖广人进士康熙五十一年余正健古田人进士康熙五十三年林之濬福建人进士康熙五十五年谢履厚云南人进士康熙五十六年郑任钥福建人进士康熙五十九年法 海镶黄旗人进士雍正元年任 以上通省学院
  俞兆晟海宁人进士雍正二年任江苏孙嘉淦山西人进士雍正三年任安徽李凤翥建昌人进士雍正四年任安徽邓锺岳山东人状元雍正四年任江苏王兰生顺天人进士雍正七年任安徽张廷璐桐城人进士雍正七年任江苏十年
  再任十三年再任
     姚三辰浙江人进士雍正十年任安徽郑 江浙江人进士雍正十三年任安徽
  巡盐御史始于前明正统间
  国朝因之江南设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一员康熙六年戸部 题准遇闰之年连闰在任十三月算一年差满考核
  李发元高阳人进士顺治二年 李嵩阳封邱人举人顺治三年张 翮高平人进士顺治四年 王士骥浙江人进士顺治五年崔䕃弘长垣人进士顺治六年 张 瑃阳城人进士顺治八年陈自德奉天人贡生顺治九年 姜图南仁和人进士顺治十二年白尚登奉天人贡生顺治十三年周宸藻嘉善人进士顺治十四年高尔位奉天籍宁怀人贡生顺治十五年
  李赞元山东人进士顺治十七年胡文学鄞县人进士顺治十八年郑 名宁晋人进士康熙元年 张问政奉天人贡生康熙二年赵玉堂麟游人举人康熙三年 黄敬玑曲阜人进士康熙四年马大士濬县人进士康熙五年 甯尔讲永平人进士康熙六年郭 丕满洲人康熙七年  宋 翔大兴人进士康熙七年同任胡什巴满洲人康熙八年  侯于唐三原人进士康熙八年同任席特纳满洲人康熙九年  徐旭龄钱塘人进士康熙九年同任色克德满洲人康熙十年  陈可畏浙江人进士康熙十年同任聂尔古满洲人康熙十一年 刘 锡满洲人康熙十二年魏双凤获鹿人进士康熙十三年戈 英献县人进士康熙十四年席 珠满洲人康熙十五年 郝 浴直隶人进士康熙十六十七年任布 哈满洲人康熙十八年 丹 代满洲人康熙十九年堪 泰满洲人康熙二十年 裘充美昌平人进士康熙二十一年张志栋昌邑人进士康熙二十二年查纳哈满洲人康熙二十三年舒 书满洲人康熙二十四年 噶萨里满洲人康熙二十五年陶式玉浙江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德 珠满洲人康熙二十七年穆 舒满洲人康熙二十八年 吴逹哈满洲人康熙二十九年喀 拜满洲人康熙三十年 观音布满洲人康熙三十一年贾 色满洲人康熙三十二年 常 寿满洲人康熙三十三年雅 图满洲人康熙三十四年 辛 保满洲人康熙三十五年穆 书满洲人康熙三十六年 卓 琳满洲人康熙三十七年阿尔法满洲人康熙三十八年 赫硕色满洲人康熙三十九年满 普满洲人康熙四十年 罗 瞻满洲人康熙四十一年噶世图满洲人康熙四十二年
  曹 寅满洲人康熙四十三年四十五年四十七年四十九年任
  李 煦满洲人康熙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四十八年五十年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任李陈常秀水人进士康熙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任
  李 煦康熙五十五年五十六年再任
  张应诏湖广人举人康熙五十七年至六十年任
  魏廷珍景州人进士康熙六十一年谢赐履全州人举人雍正元年二年任噶尔泰满洲人雍正二年至七年任高 斌镶黄旗人雍正九年尹会一博野人进士乾隆元年
  督理织造江宁始于前明时用太监管理汉府事织染局系明汉王高煦旧第故相沿称为汉府
  国朝照旧织造顺治五年差戸部员管理十三年改差内十三衙门毎年一更代十五年改为三年一易任康熙二年遂定专差久任苏州织造始于顺治三年兼督苏杭至十年归并一局遂止管苏州织造事务其僚属各有乌林大乌林笔帖式等员江宁织造
  张元勲奉天人顺治五年  杨文科失考
  张嘉谟满洲人顺治十三年 杨秉恭顺天人顺治十三年刘之武满洲人顺治十四年 周天成满洲人顺治十五年曹 玺满洲人康熙二年  桑 格满洲人康熙二十三年曹 寅满洲人康熙三十一年 曹 颙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曹 𫖯满洲人康熙五十四年 隋赫德满洲人雍正六年
  许梦闳满洲人内务府郎中雍正九年
  高 斌镶黄旗人雍正十一年署任李 英镶白旗人雍正十二年苏州织造
  陈有明奉天人顺治三年  尚 志满洲人顺治三年
  宫 代满洲人   胡格喇满洲人
  高 登满洲人   马木清满洲人
  张嘉谟满洲人 以上兼管苏杭 周天成满洲人顺治十年任以后专管苏州马偏俄奉天人理事官顺治十三年邓秉忠京籍太监顺治十三年李自昌奉天人文书馆顺治十四年马偏俄顺治十五年再任
  法 哈满洲人顺治十八年 衣 色奉天人康熙元年
  纳 泰满洲人康熙二年  马偏俄内工部康熙二年再任陈 武奉天人内库康熙四年 雷先声奉天人内刑部康熙五年萨碧汉奉天人内库康熙十五年至二十一年任
  祁国臣奉天人良宰内库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任
  曹 寅满洲人康熙二十九年
  李 煦正白旗人康熙三十二年至六十一年任
  胡凤翚镶白旗人雍正元年 高 斌镶黄旗人雍正四年李秉忠正蓝旗人雍正六年 海 保镶黄旗人奉宸苑郎中雍正八年巡察官雍正三年八月于江宁安徽二处添设巡察官一员专司稽察盗贼并巡查驿站烟墩王肃章山东人进士雍正三年 博 济满洲人雍正四年
  戴音保镶白旗人御史雍正五年
  榷关使者江宁有龙江西新关顺治二年将新江关并入西关康熙十年又将西新关税务归并龙江关苏州有浒墅关扬州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关康熙三年以后尝归道员及府佐管理八年复设淮安有淮关板闸康熙三年裁并关仓差员淮仓戸部分司清江工部分司徐仓戸部分司中河关及淮安钞阕俱归并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道管理康熙八年 题复关差将清江戸工二部俱裁归并淮安钞关管理太平有芜湖关康熙六年池太道兼领关榷旋以道缺奉裁其关务仍差部员凤阳有凤关顺治五年归并本府七年复设康熙四年又奉裁仍归知府管理八年复差满汉部员十三年裁去满官二十年复差满员如旧康熙五十四年奉裁归并巡抚管理松江有海关康熙二十四年分设毎年轮差部员康熙六十一年归江苏巡抚管理历年以来或以方面带管或以委员监収或差满汉二员或多展限年分先后不齐今并列如左
  龙江西新关
  万尧一工部员外顺治二年 刘舜濬戸部主事顺治三年周 奭戸部主事顺治四年任以后二十年失考
  锺古尔代礼部郎中康熙八年胡一琏工部郎中康熙八年同任能 代工部郎中康熙九年 颜光敏礼部主事康熙九年同任石 图工部员外康熙十年 张文韬户部主事康熙十年同任布 甘兵部主事康熙十一年 景文魁刑部郎中康熙十一年同任罗光众戸部主事康熙十二年 陈廷枢刑部郎中康熙十三年祖维焕兵部主事康熙十四年 阿礼瑚戸部员外康熙十五年纪 愈兵部主事康熙十六年 薛之佐戸部郎中康熙十七年邵礼瑚工部员外康熙十八年 额尔赫图工部员外康熙十九年马尔汉工部员外康熙二十年 法尔哈刑部员外康熙二十一年祖允图户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尚志杰以下俱系旗员年月无考
  他进泰      许𢡟昌
  孙世琦      吴洛图
  恩 特      瓦尔逹
  张务礼      沙哈布
  萨 拉      清 宝
  色 楞      萨穆席
  恩 特      萨尔纳
  特古德      索 柱
  勒 竒      逹 尚
  雅思海      佛尔和
  𫝊 玺      索 琳
  傅 鼐      觉和图
  魏荔彤柏乡人江常镇崇道雍正元年
  徐克祺湖广人驿盐道雍正元年郭汝楩奉天人江宁知府雍正三年杨 绍武陵人驿盐道雍正四年张暻枢山西人驿盐道雍正四年隋赫德满洲人江宁织造雍正六年许梦闳满洲人江宁织造雍正九年高 斌镶黄旗人署江宁织造雍正十一年
  李 英镶白旗人雍正十二年
  浒墅钞关
  邱俊孙淮安人进士顺治二年 吕翕如清苑人进士顺治三年郑库纳镶红旗人顺治四年 王崇铭阳城人举人顺治四年同任石 兔镶白旗人顺治五年 杨 威镶黄旗人顺治六年申腾芳长洲人官生顺治六年同任额 伦正黄旗人顺治七年李起元举人顺治七年同任  冯逹道武进人进士顺治九年严我公绍兴人贡生顺治十年 陈 襄文安人顺治十一年王有报满洲人顺治十一年 刘廷献仁和人进士顺治十二年呀思哈正白旗人顺治十三年 费 达漂阳人进士顺治十二年同任秦廷献曲沃人㧞贡顺治十四年杜宸辅长垣人进士顺治十五年郭金铉平安人进士顺治十六年李继白临漳人进士顺治十七年王元晋宁晋人进士康熙元年 库尔纳正蓝旗人康熙二年冯 镛吉安人进士康熙二年同任马 喇正白旗人康熙三年刘宏誉真定人进士康熙三年同任白尔墨正蓝旗人康熙四年王天成奉天人举人康熙四年同任安世鼎奉天人康熙五年任 以后三年道
  员府佐管理
      马尔赤哈镶红旗人康熙八年黄虞再伏羌人进士康熙八年同任桑 梓正蓝旗人康熙九年郑𤐣新闽县人贡生康熙九年同任徐大用正红旗人刑部郎中康熙十年杨 芳山西人荫生刑部主事康熙十年
  关音布正黄旗人戸部主事康熙十年
  易道沛汉阳人进士康熙十年同任席 柱正黄旗人吏部主事康熙十一年刘士龙睢州人进士康熙十一年同任陈常夏富平人贡生康熙十一年郭 里镶蓝旗人兵部员外康熙十三年
  硕 罗满洲人康熙十四年 高 璜镶黄旗人进士康熙十五年汪世选海城人康熙十六年 鄂木恺正白旗人康熙十七年陶 罗正红旗人康熙十八年 年 哈满洲人康熙十九年鄂 屯正黄旗人康熙二十年 长 命正红旗人康熙二十一年黄 懋镶黄旗人康熙二十二年高必泓镶红旗人康熙二十三年蔡音逹镶白旗人康熙二十四年桑 格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五年禅 代镶黄旗人康熙二十六年桑 豪镶黄旗人康熙二十七年闫承诏陜西人吏部员外康熙二十八年
  伊 道正蓝旗人康熙二十九年马逸姿武功人兵部郎中康熙三十年布达理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一年浑 哲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二年来 保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董殿邦东宁人康熙三十四年王藻图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五年瓦尔逹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图尔亲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七年索尔敏镶白旗人康熙三十八年舒古鼐正蓝旗人康熙三十九年王士俊正白旗人康熙四十年舒 兰正红旗人康熙四十一年来 保正蓝旗人康熙四十二年纳汉泰正黄旗人康熙四十三年巴 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四年李延禧正白旗人康熙四十五年额克青格正黄旗人康熙四十六年图巴海正蓝旗人康熙四十七年华 善正白旗人康熙四十八年清 海镶黄旗人康熙四十九年刘 武正黄旗人康熙五十年巴 泰正白旗人康熙五十一年掐金泰正黄旗人康熙五十二年偏 图镶黄旗人康熙五十三年索 柱镶白旗人康熙五十四年吴 善镶黄旗人康熙五十五年苏尔禅正白旗人康熙五十六年特 苏正黄旗人康熙五十七年莽鹄立叶河人康熙五十八年喀尔吉善正黄旗人康熙五十九年
  齐 玺镶黄旗人康熙六十一年张廷枚正红旗人佐领雍正元年何天培正白旗人镇海将军雍正二年
  胡凤翚镶白旗人苏州织造雍正三年
  高 斌镶黄旗人织造雍正四年五年任
  李秉忠正蓝旗人织造雍正六年七年任
  海 保镶黄旗人织造雍正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任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钞关
  英 额满洲人顺治二年  李果珍雒南人举人顺治三年马呈祥奉天人顺治三年  孙伯洛满洲人顺治四年
  李遇昌大兴人顺治四年同任 黄世富奉天人顺治四年
  习喇布满洲人顺治五年  高廉兴顺治五年同任
  煖 我满洲人顺治六年  张彦珩洛阳人进士顺治六年同任季之骏河南人进士顺治七年 陈三谟益都人举人顺治九年方若珽桐城人进士顺治十年 木 臣满洲人顺治十一年刘果远无锡人进士顺治十一年同任叶 克满洲人顺治十二年胡希圣山西人进士顺治十二年同任蒋文灿直隶人举人顺治十三年周而淳江宁人进士顺治十四年范发愚河南人进十顺治十五年夏 霖江阴人进士顺治十六年戈 珽江宁人举人顺治十七年张怀德奉天人进士顺治十八年戴笃礼满洲人康熙元年
  李皇诏湖广人拔贡康熙元年同任艾 肃满洲人康熙二年
  戎上德鄞县人进士康熙二年同任罗 森大兴人康熙五年以驿传道兼任陈宝钥福建人康熙六年以驿传道兼任
  俞 灏浙江人康熙七年以清军同知兼任
  岳 什满洲人康熙八年  郑崑璧山西人进士康熙八年同任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满洲人康熙九年  吕祚德金坛人举人康熙九年同任德尔得满洲人康熙十年  周襄绪山阴人贡生康熙十年同任郎廷秀广宁人康熙十一年 桑开运直隶人进士康熙十一年同任逹哈塔满洲人康熙十二年 李耀祖奉天人康熙十三年噶尔泰满洲人康熙十四年 佛 伦满洲人康熙十五年滕元鼎顺天人举人康熙十六年索尔孙满洲人康熙十七年戴 通满洲人康熙十八年 林 润顺天人举人康熙十九年赵吉士浙江人举人康熙十九年赵 随浙江人进士康熙二十年逹苏喀满洲人康熙二十一年 硕木鼐满洲人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多 弼内务府郎中康熙二十三年洪峩岱兵部员外康熙二十四年拉都洪户部员外康熙二十五年浑 拜太仆寺康熙二十六年巴 岱工部郎中康熙二十七年蒋兴芑兵部郎中康熙二十八年段志熙大理寺正康熙二十九年陈良弼户部员外康熙三十年说 色内务府员外康熙三十一年桑 额工部郎中康熙三十二年苏克济工部员外康熙三十三年勒 里内务府员外康熙三十四年迈 图工部郎中康熙三十五年佟 保兵部员外康熙三十六年何说色理藩院郎中康熙三十七年阿尔赛内务府员外康熙三十八年陶 柱内务府员外康熙三十九年殷特布吏部郎中康熙四十年巴 朗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一年倭 赫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二年舜 布内务府郎中康熙四十三年舒 图内阁侍读学士康熙四十四年吴尔瑚带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五年
  保 善礼部员外康熙四十六年常 保刑部员外康熙四十七年黒成格詹事府左春坊康熙四十八年
  噶 逹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九年穆礼库吏部稽勲司康熙五十年萨哈连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二年平安纳翰林院侍读康熙五十三年莫尔浑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四年吴 保奉宸苑主事康熙五十五年马吉兰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七年纳齐喀兵部郎中康熙五十八年马尔汉理藩院员外康熙五十九年额 森吏部郎中康熙六十年噶 鲁户部郎中康熙六十一年任 雍正元年以后关务归并江苏巡抚委员监収芜湖钞关
  拜音布工部郎中康熙八年任 以前无考
  耿继光兵部郎中康熙八年同任 王尚礼礼部员外康熙九年顾耿臣刑部郎中康熙九年同任 巴 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吏部郎中康熙十年戚崇进兵部郎中康熙十年同任 唐翰馥工部员外康熙十一年黄怀玉礼部员外康熙十一年同任任弘谟兵部员外康熙十二年房廷征兵部主事康熙十三年 江中耀刑部郎中康熙十四年沙木哈户部郎中康熙十五年 宋 炘户部员外康熙十六年刘 源刑部主事康熙十七年 何嘉祐戸部员外康熙十八年刘秉恒戸部郎中康熙十九年 张秉孝工部主事康熙二十年噶 禄礼部员外康熙二十一年马 竒工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戴 都康熙二十二年  僧 参康熙二十三年
  德伯色康熙二十四年  胡什库康熙二十五年
  囊吉理康熙二十六年  柯 愿康熙二十七年
  满 丕康熙二十八年  秘丕笈康熙二十九年
  马 湖康熙三十年   清格里康熙三十一年
  沈 弼康熙三十二年  郝 善康熙三十三年
  殷逹礼康熙三十四年  西尔门康熙三十五年
  多尔稽康熙三十六年  郎 启康熙三十七年
  邓 色康熙三十八年  满 丕康熙三十九年再任
  敦 多康熙四十年   图丽琛康熙四十一年
  色尔德康熙四十二年  马尔赛康熙四十三年
  孙 柱康熙四十四年  瓦尔逹康熙四十五年
  马尔素康熙四十六年  瓦尔逹康熙四十八年再任
  巴 泰康熙四十九年  甯固立康熙五十年
  鄂尔坤康熙五十二年  艾 图康熙五十三年
  安 都康熙五十四年  吴尔赛康熙五十五年
  魏德立康熙五十六年  赫 昌康熙五十七年
  赫 色康熙五十八年  色 楞康熙五十九年
  三他哈康熙六十年
  钮 伦康熙六十一年任 雍正元年以后归并安徽巡抚委员监収
  凤阳钞关
  王师保四川人举人顺治二年 南有台湖广人进士顺治四年任 五年六
  年归并本府管理
     秦仁管宁国人进士顺治七年傅鹤祥河南人官生顺治九年 周文华山西人进士顺治十年徐明弼芜湖人进士顺治十二年郑应皋无锡人进士顺治十三年田六善山西人进士顺治十四年郭金铉直隶人进士顺治十五年钱世清浙江人抜贡顺治十六年王元晋直隶人进士顺治十七年郑 秀江西人进士顺治十八年张易贲江南人进士康熙元年吕正音浙江人进士康熙二年 刘源澄直隶人进士康熙三年范乃藩山东人进士康熙四年任以后三年归并知府管理
  马克渡满洲人康熙八年  王斗枢进士康熙八年同任
  图 鼐满洲人康熙九年  詹惟圣浙江人进士康熙九年同任鄂起礼满洲人康熙十年  卢元培仁和人进士康熙十年同任逹哈塔满洲人康熙十一年 田庆曽进士康熙十一年同任杨锺岳广东人进士康熙十二年谭洪宪文安人进士康熙十三年任 以后
  六年归并知府管理
     詹布礼满洲人康熙二十年禅 布满洲人康熙二十一年 王之麟奉天人康熙二十二年苏尔特满洲人康熙二十三年 思 丕满洲人康熙二十四年戴 讷满洲人康熙二十五年 安褚库满洲人康熙二十六年郭 礼满洲人康熙二十七年 孙起纶山东人康熙二十八年白 特满洲人康熙二十九年 宋永康汉军康熙三十年
  张进孝满洲人康熙三十一年 敖布库满洲人康熙三十二年勒 德满洲人康熙三十三年 魏纯仁汉军康熙三十四年艾 色满洲人康熙三十五年 梁允淳山东人康熙三十六年宝 柱满洲人康熙三十七年 额林彻满洲人康熙三十八年伍 什满洲人康熙三十八年 雅尔布满洲人康熙三十九年朱 满满洲人康熙四十年 额尔德满洲人康熙四十一年孙 塔满洲人康熙四十二年 萨哈齐满洲人康熙四十四年金 泰满洲人康熙四十五年 硕 色满洲人康熙四十六年全 宝满洲人康熙四十七年 阿哈纳满洲人康熙四十九年刘 柱汉军康熙五十年  鄂 起满洲人康熙五十一年法 僧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 巴福夀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胡新泰满洲人康熙五十三年 罗 岱满洲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以后归并安徽巡抚委员监収
  淮安钞关
  丹 代户部员外康熙十年任 以前无考
  陈肇昌工部主事康熙十一年 耿䕫忠工部郎中康熙十二年薛 坤戸部主事康熙十三年 他纳库刑部主事康熙十四年翁 英工部员外康熙十五年 鄂 恺吏部郎中康熙十六年李耀祖兵部郎中康熙十七年 纪尔塔浑兵部员外康熙十八年德 明吏部主事康熙十八年 刘秉忠刑部员外康熙十九年杜能格兵部员外康熙二十年 伊 垒礼部郎中康熙二十一年马士贞陜西人荫生康熙二十二年江暎鲲湖广人举人康熙二十三年杜 琳户部郎中康熙二十四年席特库戸部郎中康熙二十五年奈马代理籓院郎中康熙二十六年莫礼普宗人府主事康熙二十七年蒋洪绪礼部郎中康熙二十八年夏宗顺兵部员外康熙二十九年费雅汉詹事府中允康熙三十年席尔登翰林院侍读康熙三十一年克什特理籓院员外康熙三十二年桑 格戸部员外康熙三十三年西尔图国子监司业康熙三十四年逹尔汉翰林院侍读康熙三十五年瓦哩哈内务府员外康熙三十六年罗 密理藩院员外康熙三十七年马尔汉吏部郎中康熙三十八年迈 图内务府主事康熙三十九年鄂穆索兵部郎中康熙四十年 查林布吏部郎中康熙四十一年纳 言工部主事康熙四十二年逹 色刑部郎中康熙四十三年图 兰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四年哈 代礼部主事康熙四十五年勒竒纳户部郎中康熙四十六年松 山理藩院员外康熙四十七年希 逹内务府郎中康熙四十八年洼哈哩礼部郎中康熙五十年苏 赫兵部员外康熙五十一年森 图戸部郎中康熙五十二年党右礼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三年吴尔赛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四年常 德宗人府主事康熙五十五年萨木岱戸部郎中康熙五十六年额尔德赫吏部郎中康熙五十七年
  赵世显总河康熙五十八年兼理 吴存礼江苏巡抚康熙六十一年兼理张大有总漕雍正元年兼理  庆 元光禄寺少卿雍正元年年希尧内务府总管雍正四年
  海关
  舒 恕户部郎中康熙二十四年赵延祖刑部员外康熙二十四年同任库 查吏部康熙二十六年 李 铎兵部康熙二十六年同任布颜图理藩院郎中康熙二十七年厐泰棫兵部主事康熙二十七年同任常 夀兵部员外康熙二十八年席 图内务府员外康熙二十九年杨 舒太仆寺少卿康熙三十年白璧琛刑部员外康熙三十一年孟古尔理藩院员外康熙三十二年高聨璧礼部主事康熙三十三年刘 式大仆寺康熙三十四年 法克三戸部员外康熙三十五年逹 赖理藩院员外康熙三十六年满 都理藩院郎中康熙三十七年舒赫德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十八年三 保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十九年成 夀上驷苑主事康熙四十年清齐布内务府庆丰司康熙四十一年吴尔浑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二年明 安奉宸苑员外康熙四十三年常 鼐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四年平 安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五年星峩泰刑部郎中康熙四十六年三 保内务府员外康熙四十八年厄尔竒兵部郎中康熙四十九年吴 黒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年张 保刑部堂主事康熙五十一年伍硕色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二年鄂 起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三年萨哈查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五年萨尔布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六年常 在内务府主事康熙五十七年岳 色刑部郎中康熙五十八年刘保柱内务府员外康熙五十九年任 六十年以后归并江苏巡抚带管委员监収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
  职官志
  文职
  国朝统部
  承宣布政使司
  国初分左右二使并驻省城顺治十八年分右布政驻苏州辖江宁苏松常镇五府康熙五年并辖淮扬徐三府州左驻省城辖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七府三州康熙六年并停左右之名分为上江下江两藩司不相统领雍正二年上江分出六泗颍亳四州下江分出太海邳通四州俱为直隶十一年下江陞徐州为府并入邳州十三年上江陞颍州为府并入亳州两藩司仍照旧统辖安藩属有长盈库大使一员经历一员苏藩属有永盈库大使一员理问一员
  左布政
  张士第掖县人进士顺治二年 朱国柱沈阳人戸部启心郎顺治二年赵福星奉天人生员顺治四年 刘汉祚奉天人监生顺治五年陈培征奉天人监生顺治十三年徐为卿奉天人监生顺治十六年崔 澄奉天人康熙元年  王 锳诸城人进士康熙三年金 𬭎浙江人进士康熙五年
  右布政
  申朝纪奉天人生员顺治二年 孙肇兴莘县人进士顺治三年郑廷櫆澄海人举人顺治九年 冯如京振武卫人恩贡顺冶十一年任王无咎孟津人进士顺治十四年毛一麟奉天人贡生顺治十六年孙 岱奉天人康熙元年
  江苏布政使司
  佟彭年正蓝旗人举人康熙二年慕天颜静宁人进士康熙九年丁思孔镶黄旗人进士康熙十五年章钦文宛平人贡监康熙二十二年刘 鼎正白旗人䕃生康熙二十五年
  宋 荦商邱人阴生康熙二十六年胡献征武陵人䕃生康熙二十七年李国亮奉天人举人康熙二十八年张志栋昌邑人进士康熙三十年刘殿衡镶白旗人康熙三十八年宜思恭正白旗人康熙四十三年金世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正黄旗人康熙四十九年牟钦元正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李世仁大兴人康熙五十三年 杨朝麟正白旗人康熙五十六年李世仁康熙五十八年再任  鄂尔泰镶蓝旗人举人雍正元年漆绍文新昌人进士雍正三年 张坦麟汉阳人举人雍正五年赵向奎闻喜人雍正六年  高 斌镶黄旗人雍正七年白锺山正蓝旗人雍正九年 王之锜湘阴人雍正十二年署任刘藩长洪洞人监生雍正十二年郭朝鼎镶红旗人监生雍正十三年署任张 渠武强人副榜雍正十三年
  安徽布政使司
  法若真胶州人进士康熙七年 徐国相奉天人康熙九年
  龚佳育仁和人吏员康熙十六年柯永昇镶红旗人䕃生康熙二十二年郑 端枣强人进士康熙二十七年佟国佐正蓝旗人官生康熙二十八年李 伟武清人举人康熙三十三年张四教奉天人䕃生康熙三十六年常名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正白旗人荫生康熙四十年赵世显奉天人荫生康熙四十一年施世纶镶黄旗人荫生康熙四十三年
  郑 昱黄冈人进士康熙四十四年李法祖铁岭卫人荫生康熙四十四年马逸姿武功人难荫康熙四十八年张圣佐奉天人贡生康熙五十二年年希尧镶白旗人监生康熙五十六年
  李 馥福清人举人康熙五十九年董永芠正黄旗人荫生雍正元年博尔多镶白旗人举人雍正二年觉罗石麟正红旗人雍正四年噶尔泰满洲人雍正五年署任 张元怀宣化人进士雍正八年刘 柟高阳人岁贡雍正八年署任陈弘谋全州人进士雍正九年署任冯景夏桐乡人举人雍正十年 李 兰乐亭人进士雍正十一年孔传焕曲阜人贡生雍正十三年署任晏斯盛新喻人进士乾隆元年提刑按察使司旧制通省止设按察使一员驻省城康熙三年又添设一司南驻省城辖江苏九府一州北驻安庆府辖安徽五府三州江北一员系添设康熙三年驻泗州五年驻安庆康熙五年南改为江苏按察使管七府一州北改为安徽按察使管七府三州不相统领雍正八年江苏臬司移驻苏州雍正二年上江分出六泗颍亳四州下江分出太海邳通四州俱为直隶十一年下江陞徐州为府并入邳州十三年上江陞颍州为府并入亳州两臬司仍照旧统辖江苏属有经历一员司狱一员安徽属有照磨一员司狱一员
  通省按察使司
  于重华青城人进士顺治二年 张文衡开平卫人廪生顺治四年土国宝大同人顺治四年  夏一鹗正蓝旗人生员顺治五年谢 道正蓝旗人生员顺治八年史记功正白旗人生员顺治十一年余应魁奉天人监生顺治十二年许 宸内乡人进士顺治十三年卢慎言晋州人官生顺治十四年姚延著乌程人进士顺治十六年蓝 润即墨人进士顺治十七年刘兴汉镶黄旗人监生顺治十八年柳天擎奉天人佐领康熙元年 李芝兰铁岭人贡生康熙元年石 琳奉天人康熙三年
  江苏按察使司
  陈秉直镶黄旗人贡生康熙二年刘景荣镶白旗人进士康熙四年崔维雅直隶人举人康熙十三年金 镇宛平人举人康熙十八年卞永誉正白旗人荫生康熙二十三年
  李元亮镶红旗人举人康熙二十五年
  高承爵镶白旗人荫生康熙二十八年
  王 燕宛平人荫生康熙三十一年赵世显奉天人
  佟毓秀正蓝旗人  王 𦈡睢州人
  高必弘     张伯行仪封人进士康熙四十五年马逸姿武功人䕃生康熙四十六年焦映汉武功人康熙四十九年卢 询镶红旗人康熙五十一年甘国璧正蓝旗人康熙五十二年祖业弘正黄旗人康熙五十三年李 馥福清人举人康熙五十七年葛继孔浙江人康熙五十九年 张 楷正蓝旗人雍正二年徐 琳镶黄旗人雍正二年 白 清镶红旗人雍正五年董永芠正黄旗人雍正六年 马世珩正黄旗人雍正七年徐 本钱塘人进士雍正八年 乔世臣滋阳人进士雍正八年刁承祖祁州人进士雍正九年 徐士林文登人进士雍正十一年姚孔鈵桐城人廪生保举雍正十二年署任郭朝鼎镶红旗人例监雍正十二年安徽按察使司
  佟国征奉天人贡生康熙三年 丁思孔奉天人进士康熙十四年薛柱斗延长人㧞贡康熙十五年王国泰奉天人贡生康熙十九年王定国奉天人康熙二十年 卢崇兴奉天人荫生康熙二十二年王国泰康熙二十三年再任  多弘安阜城人㧞贡康熙二十四年高梦悦费县人贡生康熙二十七年高起龙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九年王兴禹奉天人康熙三十一年 刘 皑大兴人监生康熙三十三年张 霖抚寕人岁贡康熙三十四年董昭祚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七年邹嘉琳奉天人岁贡康熙四十三年姚 谐黄陂人贡生康熙四十四年何士毅会稽人贡生康熙四十九年杨宗义奉天人监生康熙五十年朱作鼎镶白旗人监生康熙五十五年
  祖秉圭正白旗人贡生雍正四年刘 柟高阳人岁贡雍正六年鲁国华会稽人监生雍正七年 王 纮胶州人进士雍正八年孙 诏武威人进士雍正十年 刘吴龙南昌人进士雍正十一年刘 柏镶白旗人举人雍正十三年
  整饬通省驿传盐法道旧管理通省康熙十三年因军兴事繁将安徽等府驿盐事务添设道臣一员分驻安庆二十一年奉裁归并江苏驿盐道复辖通省事务雍正八年将江常镇道所辖江宁一府分巡事务并归驿盐道改为管江南通省驿盐兼巡江宁道
  罗 森大兴人进士康熙二年任以前无考
  陈宝钥晋江人举人康熙六年 王功成博平人进士康熙八年尚崇善奉天人荫生康熙十三年金 镇宛平人举人康熙十四年黄 桂正黄旗人官生康熙十八年范永茂奉天人贡生康熙二十四年陶作楫会稽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梁万骥奉天人康熙二十七年于 凖山西人荫生康熙三十年王 然宛平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蔡 琦正白旗人荫生康熙三十八年
  党居易宝鸡人康熙四十三年 刘邦彦镶黄旗人康熙四十三年朱作鼎镶白旗人康熙五十年 徐克祺汉阳人康熙五十五年何师俭浙江人雍正三年  杨 绍武陵人雍正四年
  张暻枢曲沃人雍正四年  陈弘谋全州人进士雍正九年包 括钱塘人进士雍正十一年王 恕安居人进士雍正十二年署任孔传焕曲阜人贡生雍正十二年
  督理江安十府粮储道
  国初札授通省顺治三年止管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十府广滁和徐四州康熙二十一年复兼管分巡池太道事务顺治五年江南添设押运粮道一员十六年奉裁于各府管粮同知通判中轮详押运雍正二年陞六泗颍亳邳海通七州为直隶十一年升徐州为府并入邳州十三年升颍州为府并入亳州共辖十二府七州雍正五年添设江安粮道库大使一员
  高射斗副使顺治二年  高岐凤参议顺治四年
  陈极新右布政顺治五年  傅作霖参议顺治十年
  韦成贤参政顺治十一年  黄鼎象参议顺治十五年
  范廷元参议顺治十五年  吴大壮参政顺治十七年
  李圣翼参政康熙元年  □□□[1]参议康熙六年
  王绪祖奉天人荫生参议康熙十年章钦文副使康熙十三年
  陆光旭参议康熙二十年  张永茂奉天人举人康熙二十一年周训成安邑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石天枢陜西人进士康熙三十年张顾行韩城人进士康熙三十一年鲍复昌沈阳人康熙三十二年卢胜龙汉军康熙四十三年 李玉堂建昌人监生康熙四十七年王希舜镶白旗人贡生康熙五十二年
  马世珩正黄旗人监生雍正元年葛 森正蓝旗人贡生雍正五年刘永璜镶红旗人贡生雍正七年王 恕安居人进士雍正九年署任王之琦湘阴人举人乾隆元年
  督理苏松常镇四府粮储道其职分管漕务巡视运河康熙二十一年以分巡苏松道事务裁并兼辖雍正二年陞太仓为直隶州仍设分巡道一员苏松粮道专管四府一州漕运事务雍正五年添设库大使一员
  王 懩直隶人贡生顺治二年 徐逄时奉天人顺治五年
  步文政乾州人进士顺治七年 张懋忠奉天人顺治八年
  宋 𣏌大兴人进士顺治十年 陈启泰奉天人贡生顺治十二年张懋勲雄县人举人顺治十三年王添贵奉天人顺治十四年石在阊陜西人贡生顺治十四年李来泰临川人进士顺治十七年卢 綋蕲州人进士顺治十八年李实秀汲县人进士康熙七年迟日震奉天人贡生康熙九年 刘 鼎正白旗人荫生康熙十八年佟成年正蓝旗人贡生康熙二十六年
  钱 捷宁波人进士康熙二十七年王舜年掖县人进士康熙二十八年刘懋藻全州人举人康熙二十九年史起贤浙江人康熙三十一年刘殿邦正红旗人康熙三十六年刘德芳正红旗人康熙三十八年王 𦈡睢州人康熙三十九年 马逸姿武功人康熙四十一年贾 朴故城人康熙四十六年 臧大受寿张人康熙四十九年王 英浙江人康熙五十一年 李 馥福清人举人康熙五十五年杨本植正黄旗人康熙五十七年赵向奎闻喜人举人雍正五年冯景夏桐乡人举人雍正六年 甘汝来奉新人雍正十年
  刘 柏镶白旗人举人雍正十年姚孔鈵桐城人廪生保举雍正十三年分巡苏松兵偹道顺治间原设分巡兵备道驻札太仓康熙二年归并常镇道又将镇江一府归并江宁道改为分守苏松常道移驻苏州康熙六年裁省九年复设苏松守道二十二年复行裁并归苏松粮道兼管常州府守道事归江镇道兼管雍正二年复设苏松巡道八年移驻上海九年加兵备衔
  王之晋河内人进士顺治二年 赵福星奉天人顺治三年
  金一凤奉天人顺治四年  胡以弘顺治五年
  张献捷奉天人岁贡顺治八年 张基远汾州人荫生顺治十二年宫家璧前屯人㧞贡顺治十四年王 纪沁水人进士顺治十六年孙丕承奉天人顺治十七年任以上系分巡苏松道
  陈 彩广东人进士康熙二年 安世鼎奉天人康熙四年
  李来泰临川人进士康熙六年任八月奉裁 以上系分守苏松常道
  韩佐周陜西人康熙九年任  是年复设
  方国栋大兴人举人康熙十二年单务嘉高密人进士康熙十七年祖泽深奉天人贡生康熙十八年任二十二年奉裁 以上系苏松守道
  朱一凤涿州人进士雍正三年任 是年复设
  蔡永清镶白旗人贡生雍正四年孔毓璞曲阜人贡生雍正四年魏 观获鹿人进士雍正五年 王澄慧睢州人进士雍正七年礼 山正白旗人监生雍正十三年署任
  崔 琳永济人进士雍正十三年
  分巡常镇道原设分守江宁道驻省城与分巡江宁道并设顺治十三年裁汰驿盐道归并江宁守巡二道后巡道奉裁归并守道遂为江宁兵备道十八年裁去兵备衔康熙二年将镇江一府归并江宁驻省城改为分守江镇道康熙六年裁十三年复设江镇道驻京口康熙二十一年又裁时督臣于成龙抚臣余国柱以镇江水陆之冲特请留江镇道员将苏松常道裁常州一府并江镇道管理改为分守江常镇道雍正八年将江宁一府巡道事归并驿盐道本道止辖常镇二府并镇江一卫改为分巡常镇道
  张天玑兰阳人进士顺治二年 林天擎奉天人廪贡顺治五年张尔素阳城人进士顺治十一年杨 璥宛平人进士顺治十二年王化淳灵宝人生员顺治十二年梁凤鸣正白旗人顺治十三年吴逄春正黄旗人顺治十四年任兼兵备
  李翀霄山西人贡生顺治十四年任兼兵备
  王绍隆海宁人进士顺治十五年任兼兵备
  武攀龙交城人进士顺治十八年任兼兵备 以上江宁道
  胡昇猷浙江人进士康熙二年 刘 通大兴人贡生康熙四年杜 漺滨州人进士康熙五年 高恒豫静海人官生康熙十三年石 珍正白旗人荫生康熙十九年任 以上江镇道
  孔兴洪曲阜人荫生康熙二十年刘 梅故城人康熙二十三年连国注奉天人康熙二十八年 杨 嘉闻喜人康熙二十九年施朝辅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五年祝兆熊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五年陈良弼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四年贾 朴故城人康熙四十六年许廷试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六年马国桢镶红旗人康熙四十九年魏荔彤柏乡人康熙五十五年 王 玑钱塘人雍正元年任 以上江常镇
  道
        王之琦湘阴人雍正五年
  分巡太通兵备道雍正八年添设太通道一员统辖太仓通州二属驻札崇明弹压兵民其太通二州仓库旧隶苏松淮扬两道者悉归新道查盘续于九年加兵备衔
  包 括钱塘人进士雍正九年 张鸣钧乌程人进士雍正十一年礼 山正白旗人雍正十二年
  管理江南河库道河库钱粮自康熙三十九年以后属淮徐道兼理雍正七年复设河库道一员专司支収出纳
  康弘勲陜西人雍正八年  张师载仪封人举人雍正九年分管漕务督理安徽宁池太道
  国初有分巡徽宁道又有分巡安池太道俱于康熙二十一年奉裁雍正十一年复设督理五府一员驻芜湖
  梁需𣏌正白旗人监生雍正十一年
  分巡庐凤道顺治初设安庆道七年归并安庐道驻札庐州府寻改为庐六道康熙五年奉裁九年复设庐凤道驻札凤阳府
  夏继虞顺治三年任安庆道  石振国黄梅人举人顺治四年罗志儒山东人进士 赵震业山东人进士丁允元山东人进士 陈显忠奉天人 以上安庐道崔应弘长垣人进士 陈 襄文安人举人康熙元年王 𭹏胶州人进士康熙三年 孙 籕嘉兴人进士康熙五年任 以上庐
  六道
        范时秀奉天人贡生康熙九年孙 兰奉天人荫生康熙十七年张 璿永城人进士康熙二十三年杨 嘉闻喜人进士康熙二十六年傅作楫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九年卢崇义汉军康熙三十二年 佟毓秀正蓝旗人康熙三十七年李锺麟武定人荫生康熙三十八年孙文光绍兴人监生康熙四十年鲍 钤正红旗人副榜康熙五十一年
  吴应凤莆田人举人康熙六十一年李天祥镶红旗人监生雍正四年何宗韩文县人进士雍正五年 李如兰阳曲人岁贡雍正十年范 灿秀水籍吴江人进士雍正十二年
  分巡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海道旧设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道驻泰州淮海道驻淮安淮徐道驻徐州康熙二年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道并驿盐道管理裁淮徐道并淮海道管理康熙九年改淮海道为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雍正九年以添设太通道割通州以属之复改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道为分巡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海道
  范鸣珂顺治二年  李丕著参议顺治二年
  李政修参议顺治三年  卞三元奉天人参议顺治三年陈素抱佥事顺治十一年  李士邵佥事顺治十一年
  祝文震佥事顺治十三年  霍 炳青城人进士顺治十五年张 尚参议顺治十六年  杜 漺滨州人进士顺治十七年佟国桢奉天人贡生康熙二年 祖泽深奉天人参领康熙三年张万春奉天人监生康熙九年 张登选奉天人进士康熙十年黄 桂奉天人官生康熙十四年佟康年正蓝旗人佐领康熙十六年刘国靖奉天人笔帖式康熙十八年多弘安阜城人拔贡康熙二十一年高成美康熙二十四年  鲁 超康熙二十五年
  胡国佐康熙二十六年  张天觉康熙二十八年
  刘宪邦康熙二十八年  薛 晋康熙三十六年
  常维正康熙三十八年  王 谦康熙三十九年
  李 梅康熙四十二年  张圣铎康熙四十四年
  王英谋康熙四十六年  吴 顺康熙五十一年
  傅泽洪镶红旗人康熙五十六年白锺山正蓝旗人雍正五年夏建德正红旗人监生雍正九年朱定元贵州人举人雍正十三年署任分巡淮徐道原驻徐州自康熙二年奉裁归并淮海道管理九年复设康熙十五年兼辖夏镇工部分司十六年并管中河分司钞税河工事务移驻宿迁三十九年兼理河库钱粮移驻清江浦雍正七年复设河库道始兼理河工事务其所辖有徐属邳睢宿虹桃源四厅系黄河及宿桃中河一厅系运河
  赵福星参政    萧时彦参议
  张兆罴参议    刘明英参议
  张 斌参政    胡廷佐佥事
  李浴日佥事    李世洽佥事
  张锡荫奉天人贡生顺治十七年戴圣聪奉天人贡生康熙九年吴 炜大兴人举人康熙十七年司 琨内黄人荫生康熙十九年刘元勲咸阳人进士康熙二十年常君恩定海人恩贡康熙二十三年刘 暟顺天人康熙三十一年 苏昌臣直隶人康熙三十四年徐 丽奉天人康熙三十五年 郭文煜奉天人康熙三十六年施世纶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十八年
  张 弼山西人康熙四十一年 李 梅奉天人康熙四十四年蒋陈锡常熟人进士康熙四十四年刘廷机奉天人康熙四十五年潘尚智乌程人康熙五十五年 张其仁山西人雍正元年康弘勲陜西人雍正四年  吕维炳镶蓝旗人监生雍正八年分巡盐务道旧以江宁同知移驻三江营监察盐务雍正十年添设分巡盐务佥事道一员管缉扬州府属之江都甘泉仪征高邮宝应兴化泰州淮安府属之盐城常州府属之靖江及通州如皋泰兴各州县盐务雍正十三年 题准移驻泰坝曾弘绪南昌人监生雍正十年 高士钥正白旗人例监雍正十三年署任徐大枚正蓝旗人进士雍正十三年
  两淮都转盐运使其属有经历一员知事一员广盈库大使分司运判三员𭐏上巡检一员三十场盐课大使二十七员详见盐法志
  [[#□□□[2]|□□□[2]]]金谿人进士顺治二年 朱延庆奉天人内院顺治三年夏时芳奉天人监生顺治四年 白本质奉天人监生顺治五年孙永盛奉天人监生顺治六年 陆登甲奉天人生员顺治七年梁凤鸣正白旗人监生顺治九年方策正红旗人生员顺治十三年马 元正蓝旗人贡生顺治十五年梁知先邹平人进士顺治十七年朱之瑞奉天人贡生康熙元年 李月桂镶白旗人贡生康熙七年王维新镶白旗人贡生康熙九年张应瑞正白旗人进士康熙十四年罗文瑜奉天人进士康熙十六年龚其裕闽县人贡生康熙二十一年崔 华平山人进士康熙二十三年赵世显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二年刘德芳正红旗人监生康熙三十三年
  石佳𢑴辽阳人监生康熙三十八年梁世勲陜西人荫生康熙三十九年迟 炘正白旗人监生康熙四十二年
  李 灿正红旗人荫生康熙四十三年
  李斯铨长山人荫生康熙四十五年李陈常秀水人进士康熙五十年张应诏湖广人举人康熙五十四年刘之颕镶蓝旗人岁贡康熙五十七年何 顺满洲人监生康熙六十一年何世璂山东人进士雍正二年张坦麟汉阳人举人雍正四年 张 璨绥德人进士雍正五年朱一凤涿州人进士雍正六年 高 淳朔州人岁贡雍正七年范廷谋鄞县人军功雍正九年 尹会一博野人进士雍正十一年历年裁汰衙门
  操江都御史原驻省城继驻池州顺治七年巡抚归并操江移驻安庆辖安徽五府一州康熙元年操江军务归并总督安庆专设巡抚操江衙门于是年奉裁其姓名已见安抚不另列
  巡抚凤阳都御史原驻泰州顺治六年因调抚标入粤奉裁归并漕督兼理至十六年复设又于康熙五年奉裁归并江安二巡抚
  陈芝龙      王一品
  林起龙      张尚贤
  巡按监察御史庐凤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滁徐和监察御史一员顺治二年仍明旧制驻节泗州七年归并江南巡抚苏松常镇监察御史一员顺治六年裁九年复差添入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徐二府一州并将领屯田等衔江安徽宁池太广监察御史一员于顺治七年庐凤巡按奉裁后添辖庐凤滁和二府二州顺治十八年各直省巡按事务交抚臣江安苏松二巡按俱奉裁并
  姜金印山东人进士顺治三年 宋调元洪洞人进士顺治四年李印嵒永城人进士顺治五年 张 䕶山东人进士顺治六年任 以上系
  庐凤
        毛九华山东人进士顺治二年窦 蔚山东人进士顺治四年 陈显忠奉天人进士顺治六年上官铉山西人进士顺治七年 锺有鸣奉天人郎中顺治九年林起宗进士顺治十年  刘宗涵直隶人进士顺治十三年卫贞元山西人进士顺治十五年何可化直隶人进士顺治十七年任 以上
  系江安
       赵弘文泰安州人进士顺治二年卢 传晋州人举人顺治三年 金元征顺治五年
  梁应龙进士顺治六年  张慎学进士顺治六年
  秦世征奉天人生员顺治八年 李成纪奉天人顺治十年
  孔应樾宛平人进士顺治十二年李森先平度州人进士顺治十四年王秉衡奉天人顺治十五年 马腾陞奉天人顺治十六年张凤起翼城人进士顺治十七年任 以上系苏松
  巡漕监察御史康熙十五年六月奉裁
  刘明英顺治二年   匡兰兆顺治三年
  裴希度顺治四年   冯右京顺治五年任 六年至八年停差张中元顺治九年   朱 绂顺治十年
  牟文龙顺治十一年   周上世顺治十二年
  侯于唐顺治十三年   窦遴竒顺治十四年
  巡江监察御史本隶操江康熙二年以操江已并总督将巡江事务统归督臣遂奉裁并其姓氏今无考
  江南都使司其属旧有屯田有操捕顺治十二年奉裁其捕务悉属有司屯务归并掌篆雍正三年令本司所有管辖屯粮事务分隶上下两江藩司粮道兼理刑名归上下两江臬司兼理其都司员缺奉裁所遗都司经历续于雍正四年裁省
  危列宿      许壮衍
  徐 烶      高师文
  胡世举      李云龙
  文培世      王永吉
  分守常镇道
  国初驻札江阴县后奉裁
  张 健顺治二年   陈服远顺治三年
  原毓宗陜西人进士顺治七年 胡 亶仁和人进士顺治十年陈 彩广东人进士顺治十八年
  分巡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道康熙二年
  刘汉式山东人顺治二年  周亮工金谿人进士顺治三年卞三元奉天人顺治四年  王尔禄黄陂人进士顺治四年胡 江湖广人进士顺治五年 陈一理奉天人顺治六年
  刘兴汉辽阳人顺治七年  李培真河南人进士顺治十年高光䕫直隶人进士顺治十四年牟廷选奉天人顺治十七年杜 漺滨州人进士顺治十八年罗 森大兴人康熙二年以驿盐兼任分巡徽宁道顺治二年治宣城七年治旌德康熙六年省十年复设二十一年奉裁
  庄则敬河南人进士顺治二年 张文衡顺治三年
  卢世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河南人进士顺治五年 郝 璧山西人举人顺治六年袁仲魁奉天人顺治七年  孙登第奉天人顺治十年
  申伟抱奉天人顺治十四年 孙䕃裕河南人进士顺治十六年王添贵奉天人顺治十八年 窦遴竒大名人进士康熙四年沈 鼒浙江人进士康熙六年 吕正音新昌人进士康熙十年王绪祖康熙十三年   黄怀玉钱塘人㧞贡康熙十九年分巡池太道原驻芜湖康熙三年并安庆一府入池太道移驻池州六年以兼领关榷事仍驻芜湖随奉裁二十一年以分巡池太事务归并江安粮道管理
  高岐凤凉州人贡生顺治二年 袁廓宇富平人贡生顺治四年吴崇宗奉天人生员顺治七年 吴允谦内江人进士顺治十一年周体观遵化人进士顺治十三年张文光祥符人进士顺治十七年宋之屏开平卫人进士康熙元年刘三章景州人进士康熙三年任兼辖安庆申伟抱奉天人康熙四年  温如玉成安人进士康熙五年整饬颍州兵备道前明弘治四年设康熙二年奉裁
  李藻然绥德人举人顺治二年 金辰良无考
  沈秉公奉天人贡生顺治十年 赵曰爌乐平人进士顺治十二年刘孔中顺治十五年   窦遴竒直隶人进士顺治十八年凤泗兵偹道前明怀宗十六年设顺治五年奉裁王相业榆林人贡生顺治二年 刘竒遇奉天人生员顺治四年凤宿兵备道顺治八年康熙三年裁寻又改为分巡凤阳道旋于本年奉裁
  杨所修四川人举人   王一骥山东人进士
  李实秀河南人进士以上凤宿 方开铎福建人进士
  任长庆陜西人贡生以上凤阳
  凤庐等处兴屯道顺治十一年设驻泗州十一年奉裁
  覃楚大长阳人贡生顺治十一年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工部管河分司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年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十七年奉裁分归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淮徐二道管理
  李若星宁陵人举人顺治二年 高 明河内人进士顺治五年王开基诸城人举人顺治八年 王维诚直隶人举人顺治十一年杨西狩南昌人进士顺治十四年陈天清柘城人进士顺治十七年吴 炜大兴人举人顺治十八年廖元发东平人进士康熙三年王 鼐林县人进士康熙七年 胡鹤翥馀姚人举人康熙八年马 颿固原人贡生康熙九年 苏赫德满洲人康熙九年
  吴飬浩蒲田人康熙九年  勒德礼满洲人康熙十二年王自修新乡人康熙十二年
  督理清江漕船工部分司明永乐间设顺治中裁刘芳烈顺天人官生   王泰交山东人进士
  冯逹道长洲人进士   张安茂松江人进士顺治八年李允桢德州人进士顺治八年 胡尚衡池州人进士
  吴宗孟      徐致章庐州人进士
  徐州仓戸部分司康熙四年裁其仓务分归淮安仓及徐州管理税务并淮扬道兼理
  陈嘉应东平人举人顺治二年 王维屏山西人举人
  边维隆河南人举人   姚元瑛杭州人进士
  张云翼洛阳人进士顺治九年 贾益谦顺治十年
  谷应泰丰润人进士顺治十一年马翰如陇州人举人顺治十二年贾 壮河南人顺治十三年 丁裕初顺治十四年
  吴愈圣顺治十五年   徐谓第顺治十六年
  锺 琇康熙二年   孙象贤山西人康熙三年
  王斗枢康熙四年
  吕梁洪工部分司旧称中河分司康熙五年钞务归并淮扬道兼理七年归徐属河务同知管理八年复归本司十七年归并淮徐道本司奉裁谷明登鹿邑人举人顺治初年任 沈浣先苏州人举人
  郭 浩无考     甯之凤宁阳人进士
  李夲晟蕲州人进士顺治十一年佟弘器奉天人
  杨西狩南昌人进士   包元臣康熙二年
  金逹喇汉满洲人康熙三年
  夏镇工部分司康熙十六年奉裁
  杨天祥顺治初年任   高鹏南无考
  狄 敬溧阳人进士   常锡应鄢陵人顺治十一年顾大申华亭人进士顺治十四年䯄 汉满洲人
  戴锡纶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