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四库全书本)/卷06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六十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六十三
  礼部
  仪制清吏司
  进表
  一进表笺顺治元年
  万寿元旦冬至三大节在京王公暨文武百官各进
  
  皇帝表文一通表文由内阁撰拟表袱表匣由工部
  备造如遇
  特典应进庆贺表笺则内阁临期撰拟在外直省文
  武各官进贺表笺均
  敕内阁撰拟定式颁发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司直隶各府州各差官赍进○是年题准庆贺
  皇帝万寿元旦冬至表式在京称某亲王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等在外称某官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
  徳统乾元首正六龙之位
  建用皇极宏开五福之先恭惟
  皇帝陛下
  率育苍生
  诞膺
  景命寰区和协声教覃敷四海一而万国来王川岳
  灵而俊乂斯出太平有象
  历服无疆等恭遇
  熙朝欣逢
  圣诞元旦 长至 在外官于此下増身羁职业心恋阙廷二句伏愿
  玊烛长调庆雍熙于九牧
  金瓯永固登仁夀于万年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又题准庆贺
  皇后千秋元旦长至笺式具官至上言同前伏以
  祥凝璇室仰
  内治之宏昭
  瑞霭椒宫庆
  母仪之光大敬惟
  皇后殿下
  安贞表范
  恭俭垂型
  博厚协载物之仁
  恩隆逮下
  肃雍赞齐家之化
  徳茂承天以下式同前欣逢
  令节元旦长至伏愿
  徽音益著弥増彤管之辉
  景福骈臻永纪瑶编之盛以下式同前○又定凡表并用小字楷书表文前上面黏黄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黄帖所书如
  万寿书进贺
  万寿表文元旦书进贺元旦表文冬至书进贺冬至表文末后年月日上亦用印束封上用黄帖上所书如前黄帖下用印印下书某官臣某上进谨封于上进谨封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楷书后年月日上用印黄绫裱褙袱匣笺文缮书印封皆与表同○八年定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官各进贺
  皇太后表文
  皇帝表文
  皇后笺文布政使及参政参议道等官每节共进表二笺一按察使及副使佥事道等官每节共进表二笺一盐运使各府直隶州衍圣公每节各进表二笺一总兵官副总兵参将㳺击等官每节各进表二笺一都司行都司各卫每节各进表二笺一
  万寿节只进
  皇帝表一总督巡抚不进表笺凡遇庆贺大典具本
  庆贺○九年
  谕贺表贺本体式不同近来贺本均用表体著撰拟本式颁发通行钦此○十三年定
  皇太后圣寿照元旦冬至例直省文武各官均进贺表
  ○康熙元年
  圣祖仁皇帝尊上
  太皇太后
  两宫皇太后尊号礼成是日早礼部官设香亭表亭奉在京王以下文武各官所进清汉字表设表亭内校尉舁行鼓乐前导由
  长安左门中门进
  天安门左门至
  午门前陈设礼部官自亭奉表入
  午门左门设
  太和殿前黄案上候
  陞殿王以下各官皆跪大学士奉表恭诣
  御前跪读王以下文武各官均行三跪九叩礼毕颁诏天下各直省文武官五品以上诸司应进表文
  差官赍进庆贺○又定嗣后遇
  太皇太后
  皇太后圣寿及元旦冬至各节均照例赍表入贺其贺表文式内院撰拟交与礼部颁发依式赍进是年题准庆贺
  皇帝万寿元旦冬至表式与顺治元年同○又题准
  庆贺
  太皇太后圣寿表式具官至上言同前伏以
  坤徳无疆首立
  母仪之极
  天庥滋至聿彰
  圣寿之隆庆积
  重闱欢腾函夏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陛下
  斋庄中正
  光大含弘
  开历服亿万年燕
  天昌后
  迈春秋八千岁锡类施仁兹当
  寿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王等属在懿亲文官职守封圻武官职典
  戎行土官职在边方欣逢

  盛节伏愿
  瑞霭宫庭常集介睂之祜
  化行寰海永昭恒月之辉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又题准庆贺
  太皇太后元旦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乾元启瑞
  坤厚凝禧欣瞻四序囬春永赖
  重闱有庆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陛下
  敬孚壸范
  徳著徽音
  慈恩笃祜升平
  圣善宏开景运化日舒长于万国太和光被于昌辰
  以下式同前恭逢
  元旦转璇枢而献颂望切瞻云祝嵩寿以陈辞诚抒拱极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太皇太后冬至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初阳来复
  六宇升平
  龙楼瑞霭昌时
  凤历和舒化日恭惟
  昭圣慈夀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陛下
  肃雍叶庆
  纯敬昭徽
  配徳端位于
  重闱
  启后著功于
  皇极安贞体顺
  尊养凝庥         以下式同前欣逢
  长至诵孝慈之则四海囬暄见
  天地之心万灵受泰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太后圣夀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坤徳宏昭启
  一人之有庆
  天庥茂集绵
  万寿以无疆喜溢宫闱欢腾海宇恭惟
  仁宪皇太后陛下
  恩隆锡类
  化著慈徽开奕叶之灵长
  仁膏普被介千秋之纯祜
  福履骈臻兹当
  夀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以下式同前恭逢
  盛节伏愿
  瑞霭彤闱
  ⿺辶段 -- 遐算益増昌炽
  祥呈瑶牒
  洪禧永并升恒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太后元旦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乾元肇瑞
  坤厚凝禧天工合阴教以咸亨岁序庆阳和而成泰恭惟
  仁宪皇太后陛下
  仁宏育物
  徳懋嗣音泽流时夏知化日之方长世济如春适昌辰之初启以下式同前恭逢
  元旦望
  椒殿而称觥愿膺纯嘏喜
  瑶阶之増䇲茂对清时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太后长至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一阳初复
  万彚昭苏
  泰阶共际升平
  福履弥増昌炽恭惟
  仁宪皇太后陛下
  恩隆祚嗣
  化洽宫庭象
  坤道以安贞惟徳用懋集
  天庥而永固与时偕亨以下式同前欣逢
  长至祥呈云物瞻
  化日之舒长颂献升恒祝
  纯禧之茂集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后千秋元旦长至笺式与顺治元年同○八年定文官表笺布政使司彚进卫所表笺都司彚进武官表笺提督彚进无提督之省总兵官彚进○康熙十四年题准
  皇太子千秋节元旦长至笺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天心眷佑绵万世之洪图
  国本茂隆介
  千秋之景福敬惟
  皇太子殿下
  元良徳裕
  英敏性成膺
  有道之昌期臣民懽戴奉无疆之
  宝箓
  宗社奠安以下式同前欣逢
  令旦正旦长至伏愿永承
  泰运合宇宙以𫍯和大集
  祥符跻升恒于悠久等无任懽忭踊跃之至谨奉
  笺称
  贺以
  闻 以上书写封印皆与表同但易笺文并红绫袱
  匣○十六年题准
  皇后千秋笺文照例赍进○二十七年覆准正定縂兵官既裁嗣后紫荆等协营路庆贺表笺令该抚彚进○二十九年议准庆贺表笺讹书遗漏并颠倒违式交部议处其表笺发还令照式再缮补进○三十一年定直隶各省文武官凡遇庆贺表笺停其専官赍送按节统于总督衙门彚齐与总督庆贺表章同由驿逓送进无总督之省由巡抚彚送○三十二年题准各省文武官庆贺表笺通省统用火牌専遣承差赍送○又覆准衍圣公庆贺表笺按节仍令专差赍送○四十四年议准朝鲜国王庆贺表笺每岁更换辞句不尽合式应颁发定式令照式缮进以省繁文○五十五年议准表笺事关大典自五十六年
  万夀圣节为始文官按察使以上武官副将以上准其进表仍照例该督抚彚齐由驿递投礼部转送内阁如有藉进表名色派敛需索该督抚科道核明治罪○六十一年十二月题准庆贺
  皇帝万寿元旦长至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徳统乾元首正六龙之位
  建用皇极宏开五福之先恭惟
  皇帝陛下
  率育苍生
  诞膺
  景命
  抚时出政八风顺而嘉榖蕃昌
  受箓敷猷万国宁而俊民乐育太平有象
  历服无疆等恭遇
  熙朝欣逢
  圣诞元旦长至伏愿
  玊烛长调庆雍熙于九牧
  金瓯永固登仁夀于万年以下式同前○又题凖庆贺
  皇太后圣寿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坤徳宏昭启
  一人之有庆
  天庥茂集绵
  圣夀以无疆喜溢宫闱欢腾海宇恭惟
  仁夀皇太后陛下
  恩隆锡类
  化著慈徽
  长乐春晖备古今之遐福
  万安日永迎
  天地之瑞符兹当
  寿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太后元旦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乾元肇瑞
  厚徳凝禧天工合阴教以咸亨岁序应阳和而成泰恭惟
  仁寿皇太后陛下
  仁宏育物
  徳懋嗣音化日舒和三百六旬之始春台降祉七十二候之期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太后冬至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一阳初启
  万彚昭苏
  泰阶共际升平
  福履弥増昌炽恭惟
  仁寿皇太后陛下
  恩隆祚嗣
  化洽宫庭值斗柄之方旋光辉南极见葭灰之初动瑞应融风以下式同前○又奉
  旨元旦冬至贺表皆俟雍正二年举行万寿表文俟过二十七月颁发○雍正元年题准庆贺
  皇后千秋笺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祥开盛序启福履之咸绥
  节介寿祺合宫闱而称庆敬惟
  皇后殿下
  温恭成性
  雍肃垂型
  懋柔顺之徽音承天徳盛
  迈幽闲之美化逮下恩隆以下式同前欣逢令节伏愿
  含弘益著协地道之无疆
  光大弥昭赞乾行于不息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后元旦笺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璇宫瑞霭应岁序以咸亨
  椒室祥凝迓
  天庥而同永敬惟
  皇后殿下
  关睢孝敬
  芣苢和平
  徳合两仪庆昌辰之初启
  光同二曜逢春日之方长以下式同前欣逢元旦
  鸿禧丕懋益増彤管之辉
  景福长新永纪瑶编之盛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后长至笺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乾元肇瑞初飞玊管之灰
  坤厚凝禧弥衍椒涂之庆敬惟
  皇后殿下
  静専体顺
  孝敬昭徽
  配徳端位于宫闱
  基化著功于中外昌辰霭瑞化日舒长以下式同前欣逢
  长至伏愿
  日星恒照开万禩之宏庥
  福禄益増介千秋之纯嘏以下式同前○十三年十月题准庆贺
  皇帝三大节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徳统乾元首正六龙之位
  建用皇极肇开五福之先恭惟
  皇帝陛下
  率育苍生
  诞膺
  景命
  顺时熙绩百昌遂而万国和宁
  御宇绥猷四序调而兆民乐利太平有象
  福祚无疆等恭遇
  熙朝欣逢
  圣诞元旦则书元旦冬至则书长至伏愿
  玊烛长调庆时雍于九牧
  金瓯永固绵泰运于万年以下式同前○又题准庆贺
  皇太后三大节表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慈范宏昭洽嘉祥于万国
  天庥滋至介寿岂于千春钦惟
  崇庆皇太后陛下
  道轶汤莘
  徳超周姒
  璇宫毓瑞永贻燕翼之祥
  华渚呈符肇启鸿图之庆覃仁慈之广被备尊养之兼隆等幸际昌期欣逢
  圣寿元旦长至书式同前伏愿
  徽音远嗣启昌炽以弥増
  福履长绥偕升恒而并久以下式同前乾隆二年题准庆贺
  皇后三大节笺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龙符叶瑞正中壸以延禧
  凤葆増华统六宫以衍庆敬惟
  皇后殿下
  仁宣雅化
  孝嗣徽音
  厚徳承天四序协顺成之运
  光明俪日万方同久照之功等幸际昌期欣逢令节元旦长至书式同前伏愿
  纯庥茂集绵福祚于千春
  内治丕昭播芳猷于奕禩以下式同前○十五年题准庆贺
  皇后三大节笺式具官至上言式同前伏以
  祥开玊宇椒宫集多祜之庥
  瑞启璇霄兰掖迓无疆之福敬惟
  皇后殿下
  仁符厚载
  徳协安贞
  茂育垂型承健行而不息
  温恭表范并丽照以常眀等幸际昌期恭逢令节元旦长至书式同前伏愿
  坤仪丕著绵景福而庆衍鸿图
  内治弥隆播芳猷而辉生彤管以下式同前○十八年
  谕元旦长至万夀三大节外省文官臬司以上武官副将以上例得随进表笺称贺朕思督抚提镇封疆大吏事皆专达表贺为宜藩司副将既不得专达章疏其由督抚附进表笺亦可不必且不过由部送阁存贮并不呈览此亦向来虚文陋习甚无取焉其槩行停止钦此
  进书
  一恭进
  实录康熙十一年
  世祖章皇帝实录成择吉恭进前期一日礼部鸿胪寺
  官设表案于
  太和殿丹陛之东设
  实录案于阶下正中设表亭香亭采亭于
  实录馆内是日早卤簿大驾鼓乐设于
  太和殿前王以下公以上朝服齐集于
  太和门外文武各官朝服齐集于
  午门前监修总裁纂修等官咸朝服齐集扵
  实录馆前监修官奉表设表亭纂修官奉
  实录设采亭各官于采亭前行一跪三叩礼校尉以次舁行前张黄盖列御仗二礼部官前引和声署作乐香亭
  实录亭由金水桥道中行表亭由道左行监修等官后
  随入
  太和门香亭
  实录亭由中门入表亭由左门入齐集王公文武百官
  分翼跪迎候过至
  太和门内按翼排立各亭至
  太和殿丹墀内监修等官自表亭内奉表内阁官前引由左阶升陈于表案纂修官自采亭内奉
  实录陈
  太和殿阶下正中案上各亭彻退鸿胪寺卿奏请
  圣祖仁皇帝礼服出宫
  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礼部都察院鸿胪寺执事各官行三跪九叩礼不赞毕鸿胪寺官导
  驾前行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鸣钟鼓作乐
  陞座鸣鞭如常仪鸿胪寺官奏进
  实录丹陛乐作礼部官举
  实录案鸿胪寺堂官二人前引由中道升至殿门外圣祖仁皇帝兴案由中门入至
  宝座左乐止侍卫举以入
  圣祖仁皇帝乃坐侍卫举
  实录案鸿胪寺堂官引至
  保和殿内设于正中监修总裁纂修等官由东阶下至照常行礼处立鸣赞官赞排班赞跪各官皆跪赞进表礼部宣表官在殿门外正中跪宣表文毕乐作鸣赞官赞叩兴各官行三跪九叩礼退立东旁乐止鸣赞官赞跪王公百官皆跪宣表官于中门外正中跪代奏致辞云和硕亲王某等文武群臣奏言恭惟
  世祖章皇帝神功圣徳纂述
  实录成书光华万世群臣懽忭礼当庆贺奏毕鸿胪卿
  
  制答致辞云
  世祖章皇帝功徳配
  天纂修
  实录已成朕心懽庆与卿等同之宣毕乐作鸣赞官赞叩兴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毕乐止鸿胪寺堂官引王以下公以上进
  殿内坐各官在丹墀内分翼坐行一叩礼
  赐茶毕鸣鞭乐作
  驾还宫王以下各官皆退内监举
  保和殿
  实录监修总裁等官随后至
  乾清门交与内监送入
  大内各官皆退○二十一年恭进
  太宗文皇帝实录于
  太和门行礼仪与十一年同○二十五年恭进
  太祖高皇帝实录于
  太和门行礼仪与二十一年同○雍正元年恭进
  圣祖仁皇帝实录
  圣训前期一日礼部鸿胪寺官设
  实录
  圣训案于
  保和殿中设表案于
  保和殿门外稍东均南向设表亭香亭龙亭于
  实录馆内是日早卤簿大驾乐悬设于
  太和殿前王公以下文武各官咸朝服齐集于
  实录馆前监修官奉表设于表亭纂修官奉
  实录设于龙亭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校尉以次舁行前张黄盖列御仗二鸿胪寺官前引和声署作乐香亭
  实录亭
  圣训亭由内金水桥道中行表亭由道左行监修等官
  皆随行至
  太和门香亭
  实录亭
  圣训亭由中门入表亭由左门入齐集王公文武各官
  分翼跪迎候过至
  太和殿丹墀内分翼排立
  实录亭
  圣训亭表亭至
  太和殿阶下监修总裁等官于表亭前行一跪三叩礼监修官奉表文纂修官恭奉
  实录
  圣训各亭皆彻鸿胪卿二人前引恭奉
  实录
  圣训官恭奉表文官由中阶升至
  太和殿由中门入至
  保和殿以次敬设于各案监修纂修等官行三跪九叩礼礼部堂官奏请恭受
  实录
  圣训
  世宗宪皇帝礼服出宫至
  保和殿后降舆进殿于
  实录
  圣训案前行三跪九拜礼毕兴立于案东侍卫进
  殿内恭奉
  实录
  圣训案及表案由
  保和殿后正中阶送至
  乾清门交送内务府总管内务府总管及举案侍卫内监咸蟒袍补服奉接黄案送入
  大内谨藏礼部堂官奏受
  实录礼成恭导
  世宗宪皇帝御中和殿执事各官行礼
  御太和殿监修等官暨王公文武各官行礼均与康熙十一年仪同其监修总裁所进表文诸王各官庆贺致辞及宣答
  制辞均由内阁撰拟奉
  实录
  圣训案之侍卫由领侍卫内大臣委出内监由内务府
  委出至
  皇史宬及内阁尊藏副本底本均候本馆誊缮告竣日再行具题○乾隆六年奏准本年十二月恭进
  世宗宪皇帝实录
  圣训王公齐集于
  太和门外金水桥北文武百官齐集于桥南咸朝服举案侍卫蟒袍补服齐集
  保和殿门外宫殿监督领侍及举案内监恭俟于乾清门外其馀礼仪均与雍正九年同○八年
  谕奉天乃我朝发祥之地
  屡朝实录皆应缮清汉文各一部送往尊藏俟见在皇史宬内阁藏本缮成后即著在馆人员敬谨誊录其送往仪注大学士会同礼部详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行文
  实录馆敬缮清汉文各一部俟完日送往尊藏其送往礼仪届期详议具奏再按奉天尊藏之处惟
  崇政殿后有翔凤楼高敞壮丽堪以尊藏请
  敕下奉天将军会同
  盛京礼工二部奉天府尹敬谨办理尊藏金匮照在京
  皇史宬内式样制备应需官员专司守䕶均令该将军等妥议具奏以昭永远敬奉之意○九年议准恭送
  世宗宪皇帝实录
  圣训尊藏
  皇史宬前期一日礼部鸿胪寺官恭设
  实录
  圣训亭香亭于
  实录馆内至尊藏吉日监修总裁纂修等官咸朝服齐
  集纂修官恭奉
  实录
  圣训设亭中监修总裁纂修等官于亭前行三跪九叩礼銮仪卫校舁行前张黄盖设御仗和声署作乐导引监修等官后随恭送至
  皇史宬敬谨尊藏其副本亦令纂修等官即于是日送交内阁收贮○十五年议准
  屡朝实录
  圣训
  玊牒先后奉
  旨送往奉天尊藏卷帙繁重程涂遥远夏雨时行恐有未便应扵秋成后札行钦天监择日送往按
  实录
  圣训
  玊牒函数制造行箱用采亭恭舁出城至朝阳门外易以车载前列黄盖龙旗御仗均交工部敬谨酌量办理经过道路桥梁歇站令工部行文各该地方酌量修整豫备其驻宿之处令各州县相度平坦洁浄处敬设采棚安奉沿涂应用官弁兵丁䕶行并驻宿处周视巡防均交兵部酌拨恭送人员宗人府奏遣王公一人礼部工部各奏遣堂官一人
  实录
  玊牒两馆各委提调官一人纂修官二人礼部工部各委司官一人钦天监委候时官一人其恭送尊藏之仪前期礼部鸿胪寺分设采亭于
  皇史宬及礼部堂上正中届期送往之王公大臣官员等恭奉
  实录
  圣训
  玊牒安设各行箱内行三跪九叩礼校尉舁亭张黄盖列御仗和声署作乐恭送至朝阳门外乐止彻亭恭奉行箱于车内
  实录在前
  玊牒在后各用黄盖龙旗御仗导引所过地方文武各官咸朝服出郭跪道右迎送至奉天城外奉天府豫备采亭人夫鼓乐
  盛京将军五部侍郎府尹等率有顶带官员以上咸朝服出郭跪迎委官前引迎至
  崇政殿内安设行三跪九叩礼届尊藏吉期恭请
  实录
  圣训亭至
  翔凤楼前
  玊牒亭至
  敬典阁
  崇谟阁前送往之王公大臣官员暨该将军以下等官各于亭前行一跪三叩礼提调纂修等官暨
  盛京五部司官恭奉
  实录
  圣训至
  翔凤楼
  玊牒至
  敬典阁
  崇谟阁敬谨尊藏各行三跪九叩礼毕各退一恭进
  玊牒顺治十八年纂修
  玊牒康熙元年告成择吉恭进前期一日礼部鸿胪寺
  官设黄案于
  中和殿丹陛正中设采亭于宗人府至日早宗人府官奉
  玊牒设采亭内銮仪卫校舁行由
  大清门中门进总裁王以下及纂修各官咸朝服随至
  太和殿阶下奉
  玊牒设于
  中和殿黄案上奏请
  圣祖仁皇帝御殿
  阅讫还宫内院官奉
  玊牒进
  呈送至
  皇史宬尊藏○十年纂修
  玊牒成择吉恭进是日早礼部鸿胪寺官设黄案于中和殿丹陛上正中檐下陈卤簿大驾于
  太和殿前王以下公以上咸朝服齐集
  太和门文武各官朝服齐集
  午门外宗人府官奉
  玊牒十匣各设采亭内总裁率纂修各官咸朝服于亭前行三跪九叩礼校尉舁行张黄盖前列御仗二教坊司作乐由
  大清门进总裁王暨各官乘马后随至
  天安门外各官下马王至
  午门前下马齐集王公文武各官分翼跪迎候过随入至
  太和殿丹墀内纂修官奉
  玊牒进
  中和殿陈黄案上总裁以下均行三跪九叩礼兴启
  玊牒匣将正中四匣
  玊牒展开礼部堂官奏请
  圣祖仁皇帝礼服出宫御中和殿至东旁北向立阅玊牒毕复至原位立礼部官引总裁暨纂修各官出王
  等至
  太和殿丹陛上排立各官在丹墀内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乐作
  陞座乐止鸣鞭如常仪鸣赞官赞跪叩兴总裁率纂修
  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坐
  赐茶毕鸣鞭
  驾还宫诸王各官皆退总裁率纂修各官奉
  玊牒送进俟
  御览毕礼部官设采亭十于
  乾清门前设黄盖御仗于
  太和殿前设乐于东华门外
  玊牒由内奉出总裁率纂修各官奉设采亭内校尉舁
  行由
  保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出张黄盖列御仗由
  太和门中门金水桥正中行至协和门出东华门教坊司作乐恭送
  皇史宬尊藏○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七年五十四年纂修
  玊牒告成一应礼仪均与十年同○雍正三年
  
  玊牒恭送
  皇史宬尊藏典礼均与康熙十年同○乾隆三年纂修
  玊牒告成
  皇帝御中和殿恭阅送至
  皇史宬尊藏均照康熙十年之例○五年奏准恭进
  玊牒止用黄袱包里设采亭内舁入
  中和殿各官照例恭奉陈设其
  玊牒匣豫送
  皇史宬俟
  玊牒进呈后舁送尊藏匣内○九年恭进
  玊牒仪与三年同○是年奏准
  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今遵奉
  谕旨将礼部尊藏
  玉牒恭送
  盛京尊藏自顺治十八年至今共纂修八分并此次纂修
  玊牒见在缮写装潢俟告成时一并恭送
  盛京尊藏以垂久远其恭送之仪应听礼部定议嗣后每次纂成
  玊牒将礼部尊藏一分恭送
  盛京永为定例○又奏准据
  实录馆奏称
  屡朝实录
  圣训清汉文各一部业已缮竣校对装潢礼部见在会同大学士酌议送往仪注至礼部尊藏之
  玊牒遵
  旨敬谨修整将次告竣所有
  盛京尊藏之
  崇政殿左翊门东旁向南正楼业经行文奉天将军等作速兴修俟工竣报部日札钦天监择吉送往恭按
  屡朝实录及屡次纂修
  玊牒均系奉
  旨送往
  盛京尊藏应一同敬谨恭送以昭画一事宜礼仪详见于前













  铸印局
  一铸造
  宝印关防钤记顺治年间定凡铸造
  宝印礼部铸印局职掌印文清文左汉文右字样由内院撰发金银硼砂于户部移取物料于工部移取祭物于光禄寺移取○又定铸造
  皇太后金宝盘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玉
  箸文
  皇后金宝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箸文皇贵妃金宝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箸文
  妃金印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玉箸文和硕亲王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世子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朝鲜国王金印龟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罗郡王饰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以上均玊箸文外国王饰金银印驼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九叠篆文公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大将军将军侯伯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均柳叶篆文宗人府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衍圣公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六部内三院
  盛京五部理藩院都察院銮仪卫各省都司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各省承宣布政使司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顺天府银印直纽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以上均九叠篆文提督总兵官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提督九门步军统领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以上均柳叶篆文詹事府通政使司大理寺银印直纽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太常寺内务府各省提刑按察使司京卫宣慰司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武备院上驷院奉宸院光禄寺太仆寺盐运使司外卫守备各城守尉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鸿胪寺国子监外府宣抚司铜印方二寸五分厚六分内院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钦天监太医院六部各司理藩院四司宗人府左右司经历司盐课提举司安抚司招讨司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直省知州铜印方二寸三分厚五分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慎刑司都虞司营造司庆丰司都察院经历司大理寺左右寺光禄寺四署五城兵马司銮仪卫左右中前后所旗手左右卫驯象所大兴宛平承徳三京县布政使司经历司理问所长官司僧录司道录司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六科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中书科行人司通政使司銮仪卫经历司工部营缮所太常寺典簿光禄寺典簿詹事府主簿京府经历司京卫外卫经历司按察使司经历司外县盐运使司经历司宣慰司经历司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国子监绳愆厅博士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主簿各
  坛庙祠祭署布政使司照磨所府经历司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刑部司狱司光禄寺银库太医院药库京府照磨所司狱司国子监典籍宝泉局宝源局神乐观司牲司会同馆都税司按察使司照磨所司狱司都司司狱司府照磨所司狱司府儒学卫儒学税课司茶马司阴阳学医学僧纲司道纪司巡检司铜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教坊司铜印方一寸四分厚二分以上均直纽九叠篆文时宪书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七叠篆文监察御史铜印直纽有孔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叠篆文河南等六道巡盐各差并同直省总督巡抚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各镇守总兵官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各部分司守巡道副将参将㳺击都司佥书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提督学政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织染局管理江南苏州杭州各织造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巡视五城御史府同知通判卫所千总营都司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管理银叚颜料三库各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以上均铜质直纽九叠篆文府州县儒学各守备铜印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库大使批验所驿丞盐课司递运所各局各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各闸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五釐以上均直纽九叠文○又定
  皇太后
  皇后金宝均用三等赤金
  皇贵妃金宝用六成金
  妃金印用五成金亲王金宝用五成金世子金宝用四成金○又定每年封开印信豫期由部行钦天监选择日期行知部院各衙门均照期封开封印后不理刑名不办事如有𦂳要事仍行办理○又定铸造内外诸司印信关防条记吏兵二部具题咨送到部由部复行奏请方行铸造○又定文武衙门请给印信关防条记在京者该衙门自题在外者该督抚代奏
  旨下吏兵二部核议咨送礼部铸造○又定在外文武大小衙门印信关防条记年久篆文糢糊者许申督抚验实具奏换铸新印其旧印缴部销毁○又定应给印信铸印局照式篆文呈送内院撰发清字送部发局铸给○二年定凡巡盐巡按御史各差每差铸印二颗循环给发○四年定凡应给印信均照吏兵二部咨文铸给不必复行具奏○八年定六部都察院銮仪卫等衙门官遇
  行幸扈从每衙门别铸印一颗加
  行在二字携用其
  特差侍卫等均用銮仪卫印信○十年定凡有新推选各官应给印信者文官执凭武官执札赴部亲领在外文官请给印信执该督抚或布政使司文批武官请给印信执该督抚或总兵官文批差役赴领每文一件请印一颗文内开明请印差役姓名方准给发○又覆准朝鲜国王原领印文有清字无汉字礼部改铸清汉文金印赐给该王仍将旧印缴进○十一年铸造琉球国王饰金银印○十四年改辽阳府为奉天府更铸银印○十五年改内秘书院国史院弘文院为内阁以银印三颗缴送到部改铸内阁典籍厅关防一颗○十六年铸造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行在印信○康熙四年铸造
  太皇太后金宝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盘龙纽玉箸文○五年铸造安南国王饰金银印○十五年定
  皇太子金宝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箸文○十六年定
  贵妃金宝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箸文○二十九年
  谕凡差遣审事官不必铸给印信事完日其本章即缮明启奏日期用地方督抚印信如事关督抚即用藩臬印信事关督抚藩臬则用提镇印信钦此○五十三年覆准铸给三旗领侍卫内大臣银印制同都统○六十年定凡铸造银印由部于户部领出纹银配铜三分铸给馀银照依分两仍倾销纹银交还户部铜印铜关防皆用黄铜之精炼者○雍正元年
  谕印信乃一应事件凭据不惟藩臬印信即州县印信亦属紧要著礼部俟有数印一同交与钦天监选择吉日铸给钦此遵
  旨议准铸给印信关防令钦天监择吉日专委礼部官监造务期镌刻精工字画端楷铸造完日礼部堂官验明将监造官姓名登记册籍倘有银色不足铜质不精及字画不清怠忽从事者将监造官指参交与该部从重议处并令赔补所领户部铸造银印银仍照旧例将除剰银倾销纹银交还户部○是年増铸总理户部三库事务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九叠篆文改铸内务府太常寺银印总督巡抚银关防○三年题准巡盐各差旧例有印二颗新任帯一印前往旧任帯一印囬缴以备中涂有事具奏用印但盐差专为盐务而设必到任受事方用印信若新旧官各有一印恐滋弊端嗣后盐差止给一印令新旧官交代职掌○四年定各省卫所改设府州县者其知府州县官及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官铸给印信条记凡有新设衙门及増改职守者其印信关防皆准换给○六年
  谕向来铸造金银宝印所用之金银皆有一定成色应遵照该部定例办理不可草率令金银成色不足嗣后著该部稽察验看凡有铸印之事即微员印信皆先期令钦天监选择吉日然后铸造铸就之后送内阁著内阁学士阅看再行颁发并将铸印及颁发日期存案备察钦此○又议准铸造
  钦差大臣关防六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
  钦差官员关防四如司道式三品以下用均豫铸存
  部遇有
  钦差由部给发带往事竣缴囬○七年议准佐贰官内有分驻弹压管理水利粮务等项及直隶州同州判应给钤记者均由各该督抚察眀具题准其铸给○又奏准増铸
  钦差大臣关防四官员关防六备用○八年覆准凡银印关防皆于户部领取十成好银铸造如所铸之印有成色不足者照原议指参仍令铸印大使及监造之官赔补其金银册页有交囬者照例镕化如成色与原稿不符即著落原造官分赔还项○九年奏准増铸
  钦差大臣关防十官员关防十以备领用○十一年议准铸造金宝银印每两准以三分折耗其监督铸造者由部于满汉司官内遴选二人引
  见恭候
  钦定一人专司局事一年期满再行更代○十三年议准据闽省奏换关防印记二十八颗到部印信关防凡长阔分寸皆照会典定式其方印厚薄分寸照会典所载不免太薄向例均加厚二三分不等应仍照向来颁给之式关防条记分寸本无一定应将旧颁大小各衙门印模分寸比照定式每铜十两经火炼三次应加折耗铜六两铸造已成应将二十八颗注销数目折耗分两及见在每颗重若干两之处逐一存案并将厚薄分寸亦详细注册作为成式嗣后印记关防有大小厚薄不合定式或篆文有讹者令各督抚验实奏
  闻咨部换给再铸印工匠养赡不敷必多侵蚀请照工部制造库匠役工食之例每月给银一两米二斛二斗五升铸印所需煤炭亦请酌増一倍○乾隆元年奏准直省督抚藩臬印信关防及文武各官新设衙门由吏部兵部会同礼部校正印模拟定字样铸给以昭画一○二年奏准铸造金宝银印每两止准折耗二分○又奏准铸印局向有额设汉贠外郎一人后经裁汰请复设员外郎专司其事给与关防至大使一人由该部儒士补授朝夕在司董率铸造亦属事繁之任应令五年期满咨吏部入于升班选用○又定副都统银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又奏准内务府改铸二品衙门印信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均改铸一品衙门三台印信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七年覆准各省印信关防文官自州县以下武官自副参以下均停其专差赴部请领所有关防印记发交提塘由部用重纸密糊胶封于印面骑缝处钤盖司印将给发日期填注文内一并交发各提塘务照依文移程限赍送该督抚提镇仍将收到印信开用日期报部察核倘有迁延违限以致滋弊者由部察明参劾交兵部议处○又覆准凡旧印缴部令该衙门于印面清汉印文正中䥴一缴字呈送上司验看封固送部由部验明封贮存司彚齐销毁○十一年议准文书以印信为凭嗣后封印之前各衙门豫备空白文书于应用印信处豫为钤盖存贮备用俟开印时将未用之空白文书销毁不得仍用印信遵封字样○十三年
  谕国家宝玺朕依次排定其数二十有五向兼清汉文汉文皆用篆体清文则有专用篆体者亦有即用本字者今国书经朕指授篆法宜用之于国宝内有青玊皇帝之宝本系清字篆文乃
  太宗时所贻自是以上四宝均
  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宜轻易其檀香皇帝之宝以下二十一宝则朝仪纶綍所常用者宜从新定清文篆体一律改䥴钦此遵
  旨奏准于内阁见在用
  宝颁发
  诰敕内敬将
  制诰之宝遵照
  指授篆法用玉箸体拟篆清文恭呈
  御览俟
  钦定后即交该衙门选择吉期于
  大内恭领应䥴
  御宝敬谨改䥴
  皇太后
  皇后金宝
  各宫妃金宝金印均玊箸篆体统俟
  册封
  皇后举行
  庆典加上
  徽号时交该衙门照例敬谨成铸恭䥴○是年奏准亲王金宝郡王饰金印向无钤用之处应令诸王各将宝印送部照式改䥴朝鲜国王金印应俟袭封时别铸换给内外文武衙门印信关防条记应令各衙门赍送印模到部酌量衙门大小职事繁简先改铸内部院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外督抚藩臬将军都统提镇其馀依次改铸换给○又奏准
  本朝定例
  大内宝文皆玉箸篆亲王宝文郡王印文朝鲜国王印文及内外文职大小衙门印信关防条记皆上方大篆内外武职大小衙门印信关防条记皆柳叶篆文伏思亲王郡王朝鲜国王与
  大内宝文宜有分别今拟亲王金宝郡王饰金银印朝鲜国王金印均用芝英篆宗人府衍圣公办理军机事务处内务府翰林院六部理藩院都察院总理三库事务銮仪卫
  盛京五部银印均用上方大篆三旗领侍卫内大臣都统䕶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向道总领经略大将军将军镇守将军副都统提督银印均用柳叶篆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奉天府各省布政使司银印均用小篆詹事府各省按察使司盐运使司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光禄寺太仆寺铜印均用小篆鸿胪寺国子监一二品衙门各司钦天监太医院左右春坊司经局銮仪卫各司各所六科各道盐政时宪书铜印均用钟鼎篆中书科五城兵马司三四品衙门各司钦天监各科经历司司狱司直省知府知州知县以下等官铜印均用垂露篆直省总督总河总漕总督仓场巡抚银关防钦差大臣铜关防均上方大篆内翻书房各省学政铜关防均小篆五城御史顺天府丞奉天府丞户部银库段库颜料库坐粮厅各处监督道官织造铜关防均钟鼎篆各部院衙门厅署库所局各处大使同知通判州同州判铜关防均垂露篆总兵官铜关防柳叶篆参领各处总管城守尉协领防守尉副将参将㳺击铜关防均殳篆都司铜关防佐领内务府管领守备以下等官铜条记图记均悬针篆京城僧录道录铜印直省僧纲道纪等铜关防均用垂露篆○又奏准凡铸
  大内宝印本部会同内务府造办处敬谨铸造○十四年奏准翰林院堂印向系五品铜印今翰林院掌院学士系从二品经内翻书房列入一二品衙门定印文为上方大篆应照原奏将翰林院换给二品银印以符体制○又奏准改铸理藩院堂印清汉字样均照
  钦定篆文蒙古字样应否仍照本文䥴刻奉
  旨理藩院印文之蒙古字样不必篆书外藩扎萨克盟长喇嘛并蒙古西藏一应清文蒙古唐古忒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扎萨克大喇嘛印清文著篆书蒙古文不必篆书○又奉
  旨见因办理清文篆书将一应印信悉照篆文铸造据礼部奏称有大光明殿住持及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司两铜印应行彻囬无庸改铸再妙正真人文觉禅师无阂永觉禅师之银印均无钤用之处无庸改铸其应否彻囬候命下遵行等语大光明殿住持及上清宫提点两印应照部议彻囬其妙正真人文觉禅师无阂永觉禅师三银印系雍正年间并
  敕谕一同颁发乃赐给本人不过图章之类非外藩喇嘛传授承用印信可比无庸改铸亦无庸彻囬应俟本人身后缴部销毁再似此者尚有㡬何著礼部详考奏明遵照办理该部存案嗣后如有特赐方外人等印信均照此例行○十四年
  谕近用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囬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致滥觞朕恩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
  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厎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馀悉交该部销毁此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蒇事仍归之皇史宬若遇因一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竣交部销毁钦此○又奏准印信关防所关甚重篆文既经
  钦定理应普给颁发以昭画一据内翻书房并办理汉篆之大臣每日可得印模八九张随篆随铸每年可得三千馀颗约计三年可以完俟所有加雇匠役工价并铸印银铜及煤炭等项仍于户工二部支取俟工竣之日仍照旧例办理○又覆准土司距省远近不一若通行饬取更改印信恐滋疑惧应令于承袭时换给○十六年奏准
  东陵
  泰陵承办事务关防照内务府总管印用上方大篆尚虞照三品文职印用小篆总管尚膳尚茶图记照三品武职关防用殳篆广恩库钤记照户部三库印信用钟鼎篆通州仓关防照武职三品关防用悬针篆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印慧悟禅师印总管
  京师喇嘛班第扎萨克大喇嘛印
  盛京总管喇嘛班第印均用转宿篆○又奏准印信以昭法守防弊务期周密原定发印章程虽用纸封固钤以司印但恐巧诈之徒或于涂间设法启掲私行开用亦未可定请嗣后铸印之时于印边无字之处多留一脚俟颁发后赍与本官领受然后截去其脚磨平印边于开用日期文内一并声明报部其印中有字处仍旧加封钤固以除弊端○又奏准印信关防应于铸造之时四角各留一柱俟赍到本官截磨开用一幷声明报部○十七年奏准新铸铜印均用红铜白铅三七配搭铸造嗣后遇有各衙门印信糢糊请换者应照新印铜色铸给以昭画一○又奏准印信关防图记自十四年起三年期满已照数铸完次第恭呈
  御览嗣后如有新増及应行补给者仍送翻书房篆文由部照式䥴造所有原设匠役八名仍照旧例办理无庸别给工价○十八年奏准各省旧印应照督抚咨覆各部院公文之例以新印开用日期限四月之内将旧印䥴字封固缴部如逾限不缴照例参处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六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