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第128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一百二十八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录

 水灾部汇考六

  宋二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十四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八则 淳熙十四则 光

  宗绍熙四则 宁宗庆元五则 嘉泰三则 开禧三则 嘉定十三则 理宗宝庆一则

  绍定二则 端平一则 嘉熙二则 淳祐六则 宝祐三则 开庆一则 景定二则 度

  宗咸淳四则

  金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天眷一则 世宗大定八则 章宗明昌二则 宣宗贞祐一则

    兴定一则 哀宗天兴一则

  元一世祖至元二十五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庶征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水灾部汇考六[编辑]

宋二[编辑]

高宗建炎二年春东南郡国水[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绍兴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兴二年闰月, 徽、严州水害稼。

绍兴三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三年七月丙子,泉州水溢,坏城。” 绍兴五年秋,西川郡国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绍兴六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冬,饶州雨 水,坏城四百馀丈。”

绍兴十四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四年五月“丙寅,婺州大水。是月 严、信、衢、建四州大水。”六月乙未,振江浙、福建被水之 民。 按《五行志》,十四年五月“乙丑,兰溪县巿中夜水 暴至。死者万馀人。”

绍兴十六年,江溢。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六年潼川府 东南江溢,水入城,浸民庐。”

绍兴十八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八年八月,绍 兴府明婺州水。

绍兴二十三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三年“六月己卯,潼川大水。秋 七月壬辰,宽理平江府、湖、秀二州被水民夏税。九月 甲午,振潼川被水州县,仍蠲其赋” 按《五行志》:二十 三年,“金堂县大水,宣州大水,其流泛溢至太平州。七 月,光泽县大雨,溪流暴涌,平地高十馀丈,人避不及 者皆溺,半时即平。”

绍兴二十七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镇江、 建康、绍兴府、真、太平、池、江、洪、鄂州、汉阳军大水。 绍兴二十八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八年八月“己丑,检放风水灾 伤州县苗税,仍振贷饥民。”九月癸未,蠲平江、绍兴、湖 州被水民逋赋 按《五行志》:二十八年六月“丙申,兴、 利二州及大安军大雨,水流民庐,坏桥栈,死者甚众。 九月,江东、淮南数郡水,浙东西沿江海郡县大风水, 绍兴府、湖、常、秀、润为甚。”

绍兴二十九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九年秋七月戊戌,“福州大水” 按《五行志》,二十九年七月“戊戌,福州水入城,闽、候 官、怀安三县坏田庐舍,官吏不以闻,宪臣樊光远坐 黜。”

绍兴三十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三十年五月辛卯,临安、于潜、安吉 三县大水。”

绍兴三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十一年八月, “建始县大水,流民庐,死者甚众。”

绍兴三十二年,淮溢,山水暴涌。

按《宋史高宗本纪》。三十二年四月,“淮水暴溢数百里。 漂没庐舍人畜。死者甚众。” 按《五行志》,三十二年六 月,“浙西郡县山涌暴水。漂民舍。坏田覆舟。”

孝宗隆兴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隆兴元年,两浙大水,江东大水,悉 蠲其租。” 按《五行志》:“隆兴元年八月,浙东西州县大 风水,绍兴、平江府、湖州及崇德县为甚。”

隆兴二年大水按《宋史孝宗本纪》,二年六月丁丑,赈江东两淮被水 贫民。八月辛巳,诏振淮东被水州县 按《五行志》,二 年七月,平江、镇江、建康、宁国府、湖常秀池、太平、庐和 光州、江阴、广德、寿春无为军、淮东郡皆大水,浸城郭, 坏庐舍圩田军垒。操舟行巿者累日,人溺死甚众。越 月,积阴苦雨,水患益甚,淮东有流民。

乾道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六月, 常、湖州水坏圩田。”

乾道二年,大水,海溢。

按《宋史孝宗本纪》,“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水。九月辛 亥,遣官按视温州水灾,赈贫民。” 按《五行志》:“二年八 月丁亥,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舍盐场,龙兴朔寺覆 舟,溺死二万馀人,江滨胔骼尚七千馀。”

乾道三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三年六月辛卯,振泉州水灾。是岁 两浙水,振之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庐、舒、蕲州水坏 苗稼,漂人畜。七月己酉,临安府天目山涌,暴水决临 安县五乡民庐二百八十馀家,人多溺死。”八月,湖、秀 州上虞县水坏民田庐。时积潦至于九月,禾稼皆腐。 江东山水溢,江西诸郡水,隆兴府四县为甚。

乾道四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四年秋七月癸亥,徽州大水。辛未, 衢州大水。”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大水,败 城三百馀丈,漂民庐孳牧,坏禾稼,诸暨县大水害稼, 江宁、建康府水。”是岁饶信亦水。

乾道五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五年冬十月戊子,振温、台二州被 水贫民。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丁巳,建宁府瑞应场 大漈、山枣等山,暴水涌出,漂民庐,溺死甚众。是岁夏 秋,温、台州凡三大风,水漂民庐,坏田稼,人畜溺死者 甚众,黄岩县为甚,郡守王之望、陈岩肖不以闻,皆黜 削。”

乾道六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六年,两浙、江东西、福建水。” 按《五 行志》:“六年五月,平江、建康、宁国府、温、湖、秀、太平州、广 德军及江西郡大水,江东城市有深丈馀者,漂民庐, 湮田稼,溃圩堤,人多流徙。”

乾道八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八年四川水。” 按《五行志》,“八年五 月,赣州、南安军山水暴发,及隆兴府、吉筠州、临江军 皆大雨水,漂民庐,坏城郭,溃田害稼。六月壬寅,四川 郡县大雨水,嘉眉邛属州、永康军及金堂县尢甚,漂 民庐,决田亩。”

乾道九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戊午, 建康、隆兴府、严、吉、饶信、池、太平州、广德军水漂民居, 坏圩湮田,分水县沙塞四百馀亩,采石流民多渡江。 六月,湖北郡县水。”

淳熙元年江潮溢[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淳熙元年七月 壬寅、癸卯,钱塘大风涛,决临安府江堤一千六百六 十馀丈,漂民居六百三十馀家,仁和县濒江二乡坏 田圃。”

淳熙二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淳熙二年九月乙酉,振恤淮南被 水州县。”

淳熙三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三年,绍兴府、台、婺州水,振之 按 《五行志》:“三年八月辛巳,台州大风雨,至于壬午,海涛 溪流合激为大水,决江岸,坏民庐,溺死者甚众。癸未, 行都大雨,水坏德胜,江涨北新三桥及钱塘、馀杭、仁 和县田,流入湖,秀州害稼。浙东西、江东郡县多水,婺 州会稽、嵊、广德军、建平三县尢甚。”

淳熙四年,大水,江溢。

按《宋史孝宗本纪》,四年剑州水,振之 按《五行志》,“四 年五月庚子,建宁府福南剑州大雨水,至于壬寅,漂 民庐数千家。己亥夜,钱塘江涛大溢,败临安府堤八 十馀丈。庚子又败堤百馀丈。明州濒海大风海涛,败 定海县堤二千五百馀丈。鄞县堤五千一百馀丈,漂 没民田。九月丁酉戊戌,大风雨驾海涛,败钱塘县堤 三”百馀丈。馀姚县溺死四十馀人,败堤二千五百六 十馀丈,败上虞县堤及梁湖堰及运河岸。定海县败 堤二千五百馀丈,鄞县败堤五千一百馀丈。

淳熙五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戊辰, 古田县大水漂民庐,圮县治巿桥。闰月己亥,阶州水 坏城郭。乙巳,兴化军及福清县及海口镇大水漂民 庐、官舍、仓库,溺死者甚众。”

淳熙六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六年,温、台州水。” 按《五行志》:“六年
考证
夏,衢州水。秋,宁国府温、台、湖、秀太平州水坏圩田,乐

清县溺死者百馀人。”

淳熙七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七年五月,袁州分宜县大水,蠲其 税。”

淳熙八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八年七月壬辰,严州大水,漂没民 居万九千五百四十馀家,垒舍六百八十馀区。绍兴 府大水,五县漂浸民居八万三千馀家,田稼尽腐,渔 浦败堤五百馀丈,新林败堤通运河。”是岁,徽、江二州 亦水。

淳熙十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年,福、漳、台、信、吉州水。” 按《五行 志》,“十年五月辛巳,信州大水入城,沈庐舍市井。襄阳 府大水,漂民庐舍,盖藏为空。”江东、浙东数郡亦水。八 月辛酉,雷州大风,激海涛,没濒海民舍,死者甚众。九 月乙丑,福、潭州大风雨,水暴至。长溪、宁德县濒溪聚 落、庐舍人舟皆漂入海,漳城半浸没八百九十馀家。 丁卯,吉州龙泉县大水,漂民庐,坏田亩,溺死者众。 淳熙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一年秋七月癸丑,以浙西、江东 水,禁诸州遏籴。是岁,江东、浙西诸州水” 按《五行志》: “十一年四月,和州水,湮民庐,坏圩田。五月丙申,阶州 白江水溢,决堤圮城,浸民庐、垒舍、祠庙、寺观甚多。建 康府、太平州水。六月甲申,处州龙泉县大雨,水暴出, 浸民巿舍,坏杠梁汇田,害稼。七月壬辰,明州大风雨, 山”水暴出,浸民市圮、民庐舍,覆舟杀人。

淳熙十二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二年九月“丙戌,诏恤湖州、台州 被水之灾。” 按《五行志》:“十二年六月,婺州及富阳县 皆水浸民庐舍,害田稼。八月戊寅,安吉县暴水,发枣 园村,漂庐舍寺观,坏田稼殆尽,溺死者千馀人。郡守 刘藻不以闻,坐黜。”是岁,鄂州是夏徂冬,水浸民庐。九 月,台州水。

淳熙十四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四年三月辛 未,汀州水漂百馀家,军垒六十馀区。”

淳熙十五年,大水。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五年,江西、湖北、两淮、建宁府、徽 州水。五月己未,祁门县大水。 按《五行志》:“十五年五 月,淮甸大雨水,淮水溢庐舍,濠、楚州、无为、安丰、高邮、 盱眙军皆漂庐舍、田稼,庐州城圮荆江溢。鄂州大水, 漂军民垒舍三千馀。”江陵、常德、德安府、复、岳、澧州、汉 阳军水。戊午,祁门县群山暴汇为大水,漂田禾、庐舍、 冢墓、桑麻、人畜什六七,浮胔甚众,馀害及浮梁县。六 月,建宁、隆兴府、袁、抚州、临江军水,圮民庐。七月,黄岩 县水败田,潴《番易》湖,溢番易县,漂民舍、田稼,有流徙 者。

淳熙十六年,光宗即位,大水。

按《宋史光宗本纪》,十六年二月即位。“五月丙申,常德 府、辰、沅、靖州大水入其郛。闰五月己卯,阶州大水入 其郛。六月庚寅,镇江大水入其郛。” 按《五行志》,十六 年四月“甲戌,绍兴府新昌县山水暴作,害稼湮田,漂 民庐。五月丙辰,沅、靖州山水暴溢至辰州,常德府城 没一丈五尺。漂民庐舍。汀州大水。浸民庐千五百馀 家。”溺死三千人。分宜县水。丁巳,阶州白江水溢,浸城 市民庐。六月庚寅,镇江府大雨水五日,浸军民垒舍 三千馀。辛卯,潼川府东南二江溢,决堤,毁桥,浸民庐。 涪城、中江、射洪、通泉、郪县没田庐。

光宗绍熙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纪》,“绍熙二年五月己酉朔,福州水。己 巳,潼川、崇庆二府,大安、石泉、淮安三军,兴、利、果、合、绵、 汉六州大水。秋七月己巳,兴州大水,漂没数千家。”是 岁,建宁府、汀州水。 按《五行志》,“绍熙二年三月,宁化 县连水,漂庐舍田亩,溺死二十馀人。五月戊申,建宁 州水。己酉,福州水浸附郭民庐,怀安候官县漂千三 百”馀家,古田闽清县亦坏田庐。庚午,利州东江溢,坏 堤田、庐舍。辛未,潼川府东南江溢。六月戊寅,又溢,再 坏堤桥,水入城,没庐舍七百四十馀家。郪涪、射洪、通 泉县汇田为江者千馀亩。七月癸亥,嘉陵江暴溢,兴 州圮城门郡狱、官舍凡十七所,漂民居三千四百九 十馀。潼川崇庆府绵果、合金龙,汉州怀安、石泉、大安 军鱼关皆水。时上流西蕃界古松州江水暴溢,龙州 败桥阁五百馀区,江油县溺死者众。

绍熙三年,大水。

按《宋史光宗本纪》,“三年五月庚子晦,常德府大水入 其郛。秋七月甲戌,台州水。十一月壬申,振襄阳府被 水贫民。”是岁,江东、京西、湖北水。 按《五行志》:“三年五 月壬辰,常德府大雨水,浸民田庐。乙未,潼川府东南 江溢,后六日又溢,浸城外民庐,人徙于山。己亥,池州 大雨水连夕,青阳县山水暴涌,漂田庐,杀人盖藏无遗。”贵池县亦水。庚子,泾县大雨,水败堤,圮县治庐舍。 六居县大水连夕,漂浸民居五百六十馀,坏田伤稼。 襄阳、江陵府大雨,水,汉江溢,败堤防,圮民庐,没田稼 者逾旬。复州、荆门军水亦如之。镇江府三县水,损下 地之稼。 按《食货志》,绍熙三年,蠲潼川府去年被水 州县租税资普荣,叙州富顺监,凡夏输亦如之。 绍熙四年大水。

按《宋史光宗本纪》,“四年五月丙子,淮西大水。丙戌,绍 兴大水。六月丙申朔,振江浙、两淮湖被水贫民。八月 癸丑,诏三省议赈恤郡县水”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 上高县水浸二百馀家。五月壬申、癸酉,奉新县大雷 雨,水漂浸八百二十馀家。五月辛未、丙子,镇江府大 雨,水浸营垒六千馀区。戊寅,安丰军大水,平地三丈 馀”,漂田庐丝麦皆空。是月,诸暨、萧山、宣城、宁国县大 水,坏田稼。广德军属县水害稼,筠州水浸田庐。戊寅, 进贤县水,圮百二十馀家。六月丙申,兴国军水、池口 镇及大冶县漂民庐,有溺死者。戊戌,靖安县水,漂三 百二十馀家。是夏,江、赣州、江陵府亦水。七月乙酉,丰 城县水。壬午,临江军水皆圮民庐。丁亥,新淦县漂浸 二千三百馀家。八月辛丑,隆兴府水圮千二百七十 馀家。吉州水漂浸民庐及泰和县官舍,自夏及秋,江 西九州三十七县皆水。是岁,兴化军大风,激海涛,漂 没田庐尤多。

绍熙五年,宁宗即位,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五年秋七月即位。“八月丁未,命三 省议赈恤诸郡县水。是岁,两浙、淮南、江东西路水,赈 之,仍蠲其赋。”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辛未,石埭、贵池、 泾县皆水,圮民庐,溺死者众。是月,泰州大水。七月壬 申,慈溪县水漂民庐,决田害稼,人多溺死。乙亥,会稽、 山阴、萧山、馀姚、上虞县大风驾海涛,坏堤,伤田稼。八 月”辛丑,钱塘、临安、新城、富阳、於潜县大雨水。馀杭县 尢甚,漂没田庐,死者无算。安吉县水平地丈馀。平江、 镇江、宁国府、台、温、严、常州、江阴军皆水。是秋,武陵县 江溢,圮田庐甚众。

宁宗庆元元年大水海涛溢[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元年六月“壬申,台州及属县 大风雨,山洪海涛并作,漂没田庐无筭,死者蔽川,漂 沉旬日至千。七月甲寅,黄岩县水尢甚,常平使者莫 漳以缓于赈恤,坐免。”七月,临安府水。

庆元二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秋,浙东郡 国大水。”

庆元三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绍兴 府属县二,婺州属县二,水害稼。”

庆元五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庆元五年,饶、信、江、抚、严、衢、台七州, 建昌、兴国军、广东诸州皆水,振之” 按《五行志》,“五年 秋,台、温、衢、婺水漂民庐,人多溺死,衢守张经以匿灾 吝振,坐黜。” 庆元六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六年,建宁府、徽、严、衢、婺、饶、信、南剑 七州水。”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建宁府、严、衢、婺、信、徽、 南剑州及江西郡县皆大水,自庚午至于甲戌,漂民 庐,害稼。”

嘉泰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嘉泰二年,建宁府、福、汀、南、制、泸四 州水,振之。 按《五行志》,“嘉泰二年七月丙午,上杭县 水,圮田庐,坏稼,民多溺死。建安县漂军民庐舍百二 十馀,山摧,覆民庐七十七家,溺压死者六十馀。丁未, 长溪县漂民庐二百八十馀家。古田县漂官舍、民庐 甚众,溺死者二百七十。剑浦县圮二百五十馀家,死 者”亦众。

嘉泰三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江南 都邑水害稼。”

嘉泰四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四年夏四月,振恤江西水州县。”

开禧元年大水汉淮溢[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开禧元年,两淮、京西、湖北诸州水, 振之。” 按《五行志》,开禧元年九月丙戌,汉、淮水溢,荆 襄《淮东郡国》水,楚州、盱眙军为甚,圮民庐,害稼。 开禧二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庚寅, 东阳县大水,山七百三十馀所,同夕崩洪,漂聚落五 百四十馀所,湮田二万馀亩,溺死者甚众。”

开禧三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三年,沿江诸州水。” 按《五行志》:“三 年,江浙淮郡邑水,鄂州汉阳军尤甚。”

嘉定二年大水海涛溢[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嘉定二年五月己亥,连州大水,败城郭百馀丈,没官舍郡庠、民庐,坏 田亩聚落甚多。六月辛酉,西和州水没长道县治、仓 库。丙子,昭化县水没县治,漂民庐。成州水入城圮垒 舍,同谷县及遂宁府、阆州皆水。七月壬辰,台州大风 雨,激海涛,漂圮二千二百八十馀家,溺死尢众。” 嘉定三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三年,临安、绍兴二府,严、衢二州大 水,振之,仍蠲其赋。”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甲子,新城 县大水。五月,严、衢、婺、徽州,富阳、馀杭、盐官、新城、诸暨、 淳安大雨水,溺死者众,圮田庐巿郭,首种皆腐。”行都 大水,浸庐舍五千三百,禁旅垒舍之在城外者半没, 西湖溢。

嘉定四年,大水,海败堤。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辛酉, 慈溪县大水,圮田庐,人多溺者。八月,山阴县海败堤, 漂民田数十里,斥地十万亩。”

嘉定五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庚戌, 严州水。六月丁丑,台州及建德、诸暨、会稽县水,坏田 庐。”

嘉定六年,山水暴涌。

按《宋史宁宗本纪》,六年两浙诸州大水,振之 按《五 行志》:“六年六月丁丑,淳安县山涌暴水,陷青泉寺,漂 五乡田庐百八十里,溺死者无筭,巨木皆拔。丁亥,于 潜县大水。戊子,诸暨县风雷大雨,山涌暴作,漂十乡 田庐,溺死者尢多。钱塘县、临安、馀杭、于潜、安吉县皆 水。”

嘉定九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九年六月戊申,振恤浙西被水州 县,宽其租税。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行都及绍兴府、 严、衢、婺、台、处、信、饶、福、漳、泉州、兴化军大水,漂田庐,害 稼。”

嘉定十年,大水,江涛溢。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年六月辛未,东川大水。” 按《五 行志》:“十年冬,浙江涛溢,圮庐舍,覆舟溺死甚众,蜀、汉 二州,江没城郭。”

嘉定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一年六月辛酉。诏湖州振恤被 水贫民。 按《五行志》,“十一年六月戊申,武康吉安县 大水。漂官舍民庐。坏田稼。人畜死者甚众。”

嘉定十二年,海潮溢。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二年,盐官县 海失故道,潮汐冲平野二十馀里,至是浸县治。庐州 港渎及上下管黄湾冈等盐场,皆圮蜀山,沦入海中, 聚落田畴失其半,坏四郡田,后六年始平。”

嘉定十四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四年,沔、成、阶、利四州水,振之” 按《五行志》:十四年,建康府大水。

嘉定十五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五年七月,萧 山县大水,时久雨,衢、婺、徽、严暴流与江涛合,圮田庐, 害稼。”

嘉定十六年,大水,江溢。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六年九月乙巳,诏江淮诸司振 恤被水贫民。冬十一月辛亥,以太平州大水,诏振恤 之。” 按《五行志》,“十六年五月,江、浙、淮、荆、蜀郡县水,平 江府、湖、常、秀、池、鄂、楚、太平州、广德军为甚,漂民庐,害 稼,圮城郭堤防,溺死者众。”鄂州湖江合涨,城市沉没, 累月不泄。是秋江溢,圮民庐。馀杭、钱塘、仁和县大水, 福、漳、泉州、兴化军水,坏稼十五六。

嘉定十七年,大水。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七年秋七月丁酉朔,命福建路 监司振恤被水贫民。 按《五行志》:“十七年五月,福建 大水,漂水口镇民庐皆尽。候官县甘蔗砦漂数百家, 人多溺死。建宁府没平政桥入城。南剑州圮郡治、城 楼、郡狱、官舍,城坏,民避水楼上者皆死。乙卯,建昌军 大水,城不没者三板,漂民庐圮、官舍、城郭、桥梁,害稼。”

理宗宝庆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元年“秋七月丁丑,滁州大水, 诏振恤之。”

绍定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绍定二年九月丁卯,台州大水。” 绍定四年,“沿江水灾。”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端平三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端平三年三月 辛酉,蕲州大雨,水漂民居。是年,英德府、昭州及襄汉 江皆大水。

嘉熙元年饶信州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熙二年。浙江溢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淳祐二年六月,“浙右大水。秋七月 辛巳朔,常润、建康大水,两淮尢甚。” 按《五行志》,淳祐 二年,绍兴府、处、婺州水。

淳祐七年,福建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十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十年八月甲寅,台州大水。九月戊 寅,以严州水,复民田租。冬十月丁酉,诏郡邑间有水 患,其被灾细民,随处发义仓振之。”

淳祐十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十年八月甲寅,台州大水。” 按《五 行志》,十年严州水。

淳祐十一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一年八月甲 辰,汀州山水暴至,漂人民。”九月,江陵水。是年江浙多 水,饶州亦水。

淳祐十二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十二年六月丙寅,严、衢、婺、台、处、上 饶、建宁、南剑、邵武大水,遣使分行振恤存问。”

宝祐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祐元年“秋七月庚寅,温、台、处三 郡大水。诏发丰储仓米并各州义廪振之” 按《五行 志》:“宝祐元年七月,温、台、处、信、饶州大水。”

宝祐二年,绍兴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二年九月丙寅,诏山阴、萧山、诸暨、 会稽四县水,其除今年田租。”

宝祐三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三年五月辛酉,浙西大水。”

开庆元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开庆元年五月己未,婺州水漂民 庐。是岁,滁、严州水。”

景定二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纪》。景定二年六月乙巳。诏“近畿水灾。 安吉为甚。亟讲行荒政” 按《五行志》。二年浙东水。 景定三年大水。

按《宋史理宗本纪》:“三年二月丁亥朔,临安、安吉、嘉兴 属邑,水民溺死者众。”

度宗咸淳六年大水[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六年九月壬子,“台州大水。”闰 十月己酉,安吉州水。十一月丁丑,嘉兴、华亭两县水。 按《五行志》,咸淳六年五月“大雨水。”

咸淳七年,大水,江溢。

按《宋史度宗本纪》:七年春正月辛未,绍兴府诸暨县 湖田水。秋七月壬午,四川制置使朱祀孙言,“夏五以 来,江水凡三泛溢,自嘉而渝,漂荡城壁,楼橹圮坏。”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甲申,诸暨县大水,漂庐舍。是月, 重庆府江水泛溢者三,漂城壁,坏楼橹。”

咸淳八年,大水。

按:《宋史度宗本纪》,“八年八月丁未,绍兴府六邑水,发 米振遭水家。冬十月己亥,绍兴府八月一日,会稽、馀 姚、上虞、诸暨、箫山五县大水。庚戌,以秋雨水溢,诏减 钱塘、仁和两县田租。”

咸淳十年,恭帝即位,天目山水涌出。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咸淳十年七月即位。“八月癸丑, 天目山崩,水涌流,安吉、临安、馀杭,民溺死者亡筭” 按《五行志》,“十年三月,庐州水。四月,绍兴府大雨水。八 月,临安府水,安吉、武康县水。”

[编辑]

太宗天会二年大水[编辑]

按《金史太宗本纪》。天会二年十月甲子,诏发宁江州 粟振泰州民被秋潦者。 按《五行志》,“天会二年,曷懒、 移鹿古水霖雨害稼。且为蝗所食。秋,泰州潦害稼。”

熙宗天眷元年河溢[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纪》:天眷元年七月“丁酉,按出浒河溢, 坏庐舍,民多溺死。”

世宗大定八年河决[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八年六月,河决李固渡,水入 曹州。”

大定十年,南京水。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一年正月丙申,命赈南京屯田 猛安被水灾者。”

大定十七年,河决。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七年七月河决 按《五行志》。“十 七年七月大雨,滹沱、芦沟水溢,河决白沟。”

大定十九年,水。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九年二月乙卯,免去年被水旱 民田租税。”

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大定二十六年。河决。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六年八月“戊寅,尚书省奏,河 决,卫州坏。”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监王汝嘉徙卫 州胙城县。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秋,河决,坏卫州城。 大定二十七年,河溢。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七年十月“甲寅,诏河水泛溢, 农夫被灾者,与免差税一年,卫、怀、孟、郑四州塞河劳 役,并免今年差税。”

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河溢。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九年六月, “曹州河溢。”

章宗明昌四年河决[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四年五月,霖雨。六月,河决卫 州,魏清、沧皆被害。”

明昌五年,河决。

按《金史章宗本纪》:“五年八月壬子,河决队武故堤,灌 封丘而东。冬十月,遣户部员外郎何格赈河决被灾 人户。十二月丁卯,免被黄河水灾今年秋税。”

宣宗贞祐二年河溢[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纪》:“贞祐二年六月,潮白河溢,漂古北 口铁裹关门至老王谷。”

兴定四年河南水[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纪》:兴定四年八月乙亥,上谕宰臣,“河 南水菑,唐、邓尤甚,其被菑州县,已除其租,馀顺成之 方,止责正供,和籴杂征并免。”十一月甲午,河南水,遣 官劝课。

哀宗天兴二年大水[编辑]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上迁 蔡,自发归德,连日暴雨,平地水数尺,军士漂没。及蔡 始晴,复大旱数月。识者以为不祥。”

元一[编辑]

世祖至元元年大水[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真定、顺天、洺、磁、顺德、大 名、东平、曹、濮州、泰安、高唐、济州、博州、德州、济南、滨、棣、 淄、莱、河间大水。”

至元四年五月,应州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五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五年“九月癸丑,中都路水,免今年 田租。”“十二月戊寅,以中都、济南、益都、淄莱、河间、东平、 南京、顺天、顺德、真定、恩州、高唐、济州、北京等处大水, 免今年田租。” 按《五行志》。五年八月,亳州大水。 至元六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六年正月甲戌,益都、淄、莱大水。” 按《五行志》:“六年十二月,献、莫、清、沧四州及丰州浑源 县大水。”

至元九年,河水溢。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九月,南阳 怀孟、卫辉、顺天等郡,洺、磁、泰安通滦等州淫雨,河水 并溢,圮田庐,害稼。”

至元十年,河南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年七月庚寅,河南水,发粟赈民 饥,仍免今年田租。”

至元十三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三年,济宁路及高丽沈州水,免 今年田租。”

至元十四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四年五月辛亥,河南、山东水。“十 二月乙亥,冠州及永年县水,免今年田租。” 按《五行 志》:“十四年六月,济宁路雨水,平地丈馀,损稼。曹州定 陶、武清二县,濮州堂邑县雨水,没禾稼。”十二月,冠州 永年县水。

至元十五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五年,西京奉圣州及彰德等处 水,民饥,籴粟钞赈之。”

至元十六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六年七月癸酉,赵州等处水,减 今年租。”是岁,保定等二十馀路水。

至元十七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七年八月,濮州、东平、济宁、磁州 水。” 按《五行志》:“十七年正月,磁州永平县水。八月,大 都、北京、怀孟、保定、东平、济宁等路水。”

至元十八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八年“十二月乙卯。保定路清苑 县水。免今年租。” 按《五行志》。十八年二月,辽阳懿州、 盖州水。

至元十九年,江南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九年八月辛亥,江南水,民饥者 众。”

至元二十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年六月,太原怀孟、河南等路,沁河水涌溢,坏民田一千六百七 十馀顷。卫辉路清河溢,损稼。南阳府唐、邓裕嵩四州 河水溢,损稼。十月,涿州巨马河溢。”

至元二十一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六月, 保定、河间、滨、棣大水。”

至元二十二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秋,南 京、彰德、大名、河间、顺德、济南等路,河水坏田三千馀 顷;高邮、庆元大水,伤人民七百九十五户,坏庐舍三 千九十区。”

至元二十三年,河决,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三年三月甲戌。雄霸二州及 保定诸县。水泛溢。冒官民田。发军民筑河堤御之。十 月辛亥。河决开封、祥符、陈留、杞、太康、通许、鄢陵、扶沟、 尉氏、延津、中牟、原武、睦州。调南京民夫二十万四千 三百二十三人分筑堤防”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安 西路华州华阴县大雨。潼谷水涌。平地三丈馀。杭州、 平”江二路属县水,坏民田一万七千二百顷。大都涿、 檀、顺、漷、蓟五州,汴梁、归德七县水

至元二十四年,河溢,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四年三月,汴梁河水泛溢,役 夫七千修完故堤。九月辛卯,东京、谊、静、麟、威、远、婆娑 等处江水溢,没民田。是岁浙西诸路水,免今年田租 十之二。”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六月,“霸州水,益津县 雨水。”

至元二十五年,大水,河决。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五年正月丙午,杭、苏二州连 岁大水,赈其尢贫者。四月癸亥,运河决,发军筑堤捍 之。庚午,杭、苏、湖、秀四州复大水。五月癸丑,河决汴梁、 太康、通、许、杞三县,陈、颍二州皆被害。六月壬申,睢阳 霖雨,河溢害稼,免其租千六十石有奇。乙亥,考城、陈 留、通、许、杞、太康五县大水及何溢没民田,蠲其租万” 五千二百石。七月庚子。胶州连发大水。民采橡而食。 命减价粜米以赈之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十二月 “太原汴梁二路河溢害稼。”

至元二十六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六年二月,绍兴大水,免未输 田租。四月庚午,沙河决,发民筑堤以障之。五月辛丑, 泰安寺屯田大水,免今岁租。五月辛丑,御河溢入会 通渠,漂东昌民庐舍。七月辛丑,河间大水害稼。癸卯, 沙河溢,铁灯杆堤决。八月壬子,霸州大水,民乏食,下 其估粜直沽仓米五千石。十月丁亥,左右卫屯田大” 水伤稼。丙申,宝坻屯田大水伤稼。十二月,平滦大水 伤稼,免其租。

至元二十七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七年正月辛未,无为路大水, 免今年田租。五月己巳,江阴大水,广备等屯大水,免 其租。六月壬申,河溢太康,没民田三十一万九千八 百馀亩,免其租八千九百二十八石。壬辰,泉州大水。 辛丑,怀孟路武陟县、汴梁路祥符县皆大水,蠲田租 八千八百一十八石。七月丁卯,江夏水溢,害稼六千” 四百七十馀亩,免其租。魏县御河溢,害稼五千八百 馀亩,免其租百七十五石。八月丁未,御河决高唐,没 民田,命有司塞之。丁丑,广州清远大水,免其租。十月 丁丑,尚书省臣言:“江阴、宁国等路大水,民流移者四 十五万八千四百七十八户。”帝曰:“此亦何待上闻,当 速赈之。”凡出粟五十八万二千八百八十九石。十一 月辛丑。广济署洪济屯大水。癸亥河决祥符义唐湾。 太康通许、陈颍二州大被其患。十一月乙丑易水溢。 雄莫任丘、新安田庐漂没无遗。命有司筑堤障之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正月甘州大水。八月沁水溢。 至元二十八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八年三月“甲寅,常德路水。”“八 月乙酉,婺州水。九月庚申,保定、河间、平滦三路大水。” “十二月癸未,广济暑,大昌等屯水。” 按《五行志》:二十 八年二月,常德路水。

至元二十九年,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九年五月己未,龙兴路南昌、 新建、进贤三县水。六月丁亥,湖州、平江、嘉兴、镇江、扬 州、宁国、太平七路大水。甲子,平江、湖州、常州、镇江、嘉 兴、松江、绍兴等路水。闰六月丁酉,华容县水。辛亥,河 西务水。八月丙午,广济署屯田水。九月丁丑,平滦大 水且霜。十一月庚申,岳州华容县水。”

至元三十年,大水。

按《元史世祖本纪》:三十年五月“丙寅,浙西大水,冒田 为灾。甲申,真定路静安县大水。九月辛巳,登州水,是 岁真定宁晋等处被水灾” 按《五行志》:三十年五月, 深州静安县大水。十月,平滦路水。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十一年四月甲午即位。五月,峡州路大水。八月癸未,平滦、迁安等县水。九月,赵州宁 晋等县水。十月辛巳,辽阳行省所属九处皆水。”

成宗元贞元年大水[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纪》:“元贞元年五月丙申,饶州、镇江、常 州、湖州、平江、建康、太平、常德、澧州皆水。六月,泰安、曹 州、济宁路水。戊申,济南路之历城县大清河水溢,坏 民居。乙卯,江西行省所辖郡大水,无禾。七月,大都、辽 东、东平、常德、湖州武卫屯田大水。八月甲午,平江、庐 州等路大水,宣德府大水,平江、安丰等路大水。 元贞”二年,大水,河决。

按《元史成宗本纪》,“二年七月,彰德、真定、曹州、滨州水。 八月,大名路水。九月,常德之沅江县水,河决河南杞、 封丘、祥符、宁陵、襄邑五县,十月,广备屯及宁海之文 登水。”“十二月癸亥,大都、保定、汴梁、江陵、沔阳、淮安水。”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太原平晋县,献州交河、乐寿 二县,莫州任丘、莫亭等县,湖南醴陵州水。”六月,大都 路益津、保定、大兴三县水,损田稼七千馀顷,真定古 城、获鹿、槁城等县,保定葛城、归信、新安、束鹿等县,汝 宁颍州,济宁沛县,扬、庐、岳、澧四郡,建康、太平、镇江、常 州、绍兴五郡水。八月,棣州、曹州水。十月,河决开封县。 十二月,江陵潜江县,沔阳玉沙县,淮安海宁胊山、盐 城等县水。

大德元年大水河决江溢[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正月,汴梁归德水。三月 庚寅,归德徐邳汴梁诸县水。五月丙寅,河决汴梁。丁 丑,漳河溢,损民禾稼。饶州鄱阳、乐平及隆兴路水。六 月,和州历阳县江涨,漂没庐舍万八千五百馀家。七 月,河决杞县蒲口。郴州路莱阳州、衡州之酃县大水, 山崩,溺死三百馀人。八月丁巳,池州南康、宁国太平” 水。九月,澧州常德、饶州、临江等路,温之平阳、瑞安二 州大水。十月戊午,庐州路无为州,江潮泛溢,漂没庐 舍,韶州南雄、建德、温州皆大水。十一月,常德路大水。 闰十二月,大都之檀州、顺州、辽阳、沈阳、广宁水。 按 《五行志》,“大德元年三月,归德、徐州、邳州、睢宁、鹿邑、宿 迁,河南许州、临颍、郾城等县,睢州襄邑”、太康、扶沟、陈 留、开封、杞等县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五月,河决汴梁, 发民夫三万五千塞之。漳水溢,害稼。龙兴、南康、澧州、 南雄、饶州五郡水。七月,温州、平阳、瑞安二州水,溺死 六千八百馀人。

大德二年,大水,河决。

按《元史成宗本纪》,二年二月“丙子,湖广省汉阳、汉川 水。七月癸巳,汴梁等处大雨,河决坏堤防,漂没归德 数县禾稼庐舍。壬寅,江西江浙水。” 按《五行志》:“二年 六月,河决蒲口,凡九十六所,泛溢汴梁、归德二郡,大 名、东昌、平滦等路水。”

大德三年,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年八月,汴梁、大都、河间水。 大德四年,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纪》:“四年五月,真定、保定、大都通蓟二 州水。”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归德睢州大水。”

大德五年,大水,江溢。

按《元史成宗本纪》:“五年五月,大名、宣德、奉圣、归德、宁 海、济宁、般阳、登州、莱州、益都、潍州、博兴、东平、济南、滨 州、保定、河间、真定、大宁水。七月癸亥,大都、保定、河间、 济宁、大名水。”

大德六年,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纪》,“六年五月丁巳,济南路大水,归德、 徐州、邳州水。七月辛酉,顺德水。” 按《五行志》:“六年四 月,上都大水。五月,归德府、徐州、邳州、睢宁县雨五十 日,沂、武二河合流,水大溢,东安州浑河溢,坏民田一 千八十馀顷。六月,广平路大水。”

大德七年,大水,河溢。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济南、 河间等路水。六月,辽阳、大宁、平滦、昌国、沈阳、开元六 郡雨水,坏田庐,男女死者百十有九人。修武、河阳、新 野、兰阳等县,赵河、湍河、白河、七里河、沁河、辽河皆溢, 台州风水大作,宁海、临海二县死者五百五十人。 大德八年,河海溢,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纪》,“八年五月,汴梁之祥符、太康,卫辉 之阳武河溢。”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大名、滑州、濬州 雨水坏民田六百八十馀顷。八月,潮阳飓风海溢,漂 民庐舍。”

大德九年,河溢、江溢,大水。

按《元史成宗本纪》:“九年六月甲午,隆兴、抚州、临江等 路水。七月丁卯,沔阳之玉沙江溢,陈州之西华河溢, 泽州水。扬州之泰兴、江都,淮安之山阳水。八月,归德、 陈州河溢,大名大水。”

大德十年,大水,海溢。

按《元史成宗本纪》,“十年五月丁亥,平江、嘉兴诸郡水, 伤稼。六月壬戌,大名、益都、易州大水。十月甲寅,吴江 州大水” 按《五行志》,“十年五月,雄州、漷州水。六月,保定满城、清苑二县雨水,定兴路大水。七月,平江路大 风,海溢。”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大水,汾水溢。

按《元史武宗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甲申即位,六月 辛酉,汴梁、南阳、归德、江西、湖广水。七月,保定、河间、晋 宁等郡水。八月戊午,隆平、文水、平遥、祁、霍邑、静海、容 城、束鹿等县水。”“十一月庚午,卢龙、滦河、迁安、昌黎、抚 宁等县水。” 按《五行志》:“十一年六月,隆平新城等县 水。七月,冀宁文水县汾水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