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44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四百四十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四百四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四百四十卷目录

 将帅部总论一

  易经师卦

  吴子论将

  太公六韬论将 选将 立将

  淮南子兵略训

  潜夫论劝将

  册府元龟佐命 立功 机略 攻取 忠 勇敢 行军法 识略 壁垒 间

  谍 得士心 召募 训练 严整 以少击众 掩袭 任能 讨逆 死事 招降 料

  敌 乞师 致师 勤戎事 矫命而胜 献捷

官常典第四百四十卷

将帅部总论一[编辑]

易经[编辑]

《师卦》
[编辑]

《师》:贞,丈人吉,无咎。

程传《师》之道,以正为本,兴师动众,以毒天下而不以正,民弗从也,强驱之耳。故《师》以“贞”为主,其动虽正也,帅之者必丈人,则“吉”而“无咎”也。盖有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尽善也。丈人者,尊严之称。帅师总众,非众所尊信畏服,则安能得人心之从?故司马穰苴擢自微贱,授之以众,乃以众心未服,请庄贾为将也。所谓丈人不必素居崇贵,但其才谋德业,众所畏服则是也。如穰苴既诛庄贾,则众心畏服,乃丈人矣。又如淮阴侯起于微贱,遂为大将,盖其谋为有以使人尊畏也。本义“师”,兵众也。下坎,上坤,坎险,坤顺,坎水,坤地。古者寓兵于农,伏至险于大顺,藏不测于至静之中。又卦惟九二一阳,居下卦之中,为将之象。上下五阴,顺而从之,为众之象。九二以刚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为人君命将出师之象。故其卦之名曰《师》。丈人长老之称。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东莱吕氏曰:“丈人者,老成持重谙练之人,如赵充国之人是也。”二以一阳为卦之主,犹将帅也。二虽刚中,必待五之应,犹将帅虽贤,必待君为之应,然后能成功也。苟五不应,师变为《坎》矣。将帅临敌,而上无君之应,岂非天下之至险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程传“能使众人皆正,可以王天下”矣。得众心服从而归正,王道止于是也。本义此以卦体释“师贞”之义、以谓能左右之也。一阳在下之中、而五阴皆为所以也。能以众正、则王者之师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程传言二也。以刚处中,刚而得中,道也。六五之君为正应,信任之专也。虽行险道,而以顺动,所谓“义兵”,王者之师也。上顺下险,行险而顺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程传《师旅》之兴,不无伤财害人,毒害天下,然而民心从之者,以其义动也。古者东征西怨,民心从也,如是故“吉”而“无咎。”“吉”,谓必克,“无咎”谓合义,又何咎矣,其义故“无咎”也。本义又以卦体卦德释“丈人吉无咎”之义。“刚中”,谓九二。“应”,谓六五应之。“行险”,谓行危“道顺”,谓顺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师旅之兴,不无害于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悦而从之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程传地中有水,水聚于地中、为众聚之象、故为“师”也。君子观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畜聚其众也。本义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养民”,则可以畜众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程传初,《师》之始也,故言出师之义,及行师之道,在邦国兴师而言,合义理,则是以律法也,谓以禁乱诛暴而动。苟动不以义,则虽善亦凶道也。善,谓克胜,凶,谓殃民害义也。在行师而言,“律”谓号令节制。行《师》之道,以号令节制为本,所以统制于众,不以律,则虽善亦凶,虽使胜捷,犹凶道也。制师无法,幸而不败且胜者,时有之矣,圣人之所戒也。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程传师出当以律,失律则凶矣。虽幸而胜,亦凶道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程传《师》卦唯九二一阳为众阴所归、五居君位,是其正应。二乃《师》之主、专制其事者也。居下而专制其

事唯在师则可。自古命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师专制而得中道,故“吉”而“无咎。”盖将专则失为下之道,不专则无成功之理,故得中为吉。凡《师》之道,威和并至,则“吉”也。既处之尽其善,则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锡宠命,至于三也。凡事至于三者,极也。六五在上,既专倚任,复厚其宠数,盖礼不称则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人臣之道,于事无所敢专,唯阃外之事,则专制之。虽制之在己,然因师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与,而职当为也。本义。九二在下,为众阴所归,而有刚中之德,上应于五而为所宠任,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程传“在师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宠任也。天谓王也。人臣非君宠任之,则安得专征之权,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专主其事,故发此义。王三锡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程传三居下卦之上,居位当任者也。不唯其才,阴柔不中正,师旅之事,任当专一。二既以刚中之才,为上信倚,必专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众人主之,凶之道也。“舆尸”,众主也,盖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发此义。军旅之事,任不专一,覆败必矣。本义《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以阴居阳,才弱志刚,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程传倚付二三,安能成功?岂唯无功,所以致凶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程传《师》之进,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捷者也。知不能进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退,乃所当也,故“无咎。”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师之常也。唯取其退之得宜,不论其才之能否也。度不能胜而完师以退,愈于覆败远矣。可进而退,乃为咎也。《易》之发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本义左次,谓退舍也。阴柔不中而居阴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师以退,贤于六三远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程传行师之道,因时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为失也。如四退次,乃得其宜,是以“无咎。”本义“知难而退”,《师》之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程传任将授师之道,当以长子帅师。二在下,而为师之主,长子也。若以弟子众主之,则所为虽正亦《凶》也。弟子,凡非长者也。自古任将不专而致覆败者,如晋荀林父邲之战,唐郭子仪相州之败是也。本义六五,用师之主,柔顺而中,不为兵端者也。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故为“田有禽”之象。而其占利以搏执而“无咎”也。言,语辞也。“长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又戒占者专于委任。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参之,则是使之舆尸而归,故虽贞而亦不免于凶也。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程传“长子”,谓二以中正之德合于上而受任以行。若复使其馀者众尸其事,是任使之不当也,其凶宜矣。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程传上,《师》之终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赏有功也,开国封之为诸侯也,承家以为卿大夫也,承,受也。小人者,虽有功不可用也,故戒使勿用。师旅之兴,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可用也,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家而为政也。小人平时易致骄盈,况挟其功乎?汉之英、彭所以亡也,圣人之深虑远戒也。此专言师终之义,不取爻义,盖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则六以柔居顺之极,师既终而在无位之地,善处而“无咎”者也。本义师之终,顺之极,论功行赏之时也。坤为土,故有开国承家之象。然小人则虽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土,但优以金帛可也。戒行赏之人于小人,则不可用此占,而小人遇之,亦不得用此爻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程传大君持恩赏之柄,以正军旅之功,《师》之终也。虽赏其功,小人则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用之必乱邦。小人恃功而乱邦者,古有之矣。

吴子[编辑]

《论将》
[编辑]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 者必经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 一曰理,二曰备,二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 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 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家,敌破而” 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 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 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 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 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 战阵,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 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 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得之国彊,去之国亡,是谓“良 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 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 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 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 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其形而 用其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 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 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 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进道易,退道 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 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沉;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 飙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 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 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 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也。若 其众讙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 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太公六韬[编辑]

《论将》
[编辑]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 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智、勇、仁信 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 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 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 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 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轻死 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赂也; 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 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 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 欺也。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 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 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 破军杀将。”武王曰:“善。”

《选将》
[编辑]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 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众情相应者十五:有 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 有外廉谨而内无恭敬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 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 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 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 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 使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不知,非有大明, 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众情相应者也。”武王曰: “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 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 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 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 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 别矣。

《立将》
[编辑]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 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 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 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君入庙门,西面 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 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 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 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 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士众必尽 死力。”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 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 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 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 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 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

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
考证
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上赏,百姓欢

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糓丰登,社稷安宁。”武 王曰:“善哉!”

淮南子[编辑]

《兵略训》
[编辑]

凡国有难,君自宫召将,诏之曰:“社稷之命在将军,即 今国有难,愿请子将而应之。”将军受命,乃令祝史太 卜,斋宿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鼓旗。君入 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趋至堂下,北面而立。主亲 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 之,将已受斧钺,答曰:“国不可从外治也,军不可从中 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以受 制于前矣,鼓旗斧钺之威,臣无还请,愿君亦以垂一 言之命于臣也。君若不许,臣不敢将;君若许之,臣辞 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乘将军车,载旌 旗斧钺,累若不胜。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 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 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上将 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 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若战胜敌奔, 毕受功赏,吏迁官,益爵禄,割地而为调决于封外,卒 论断于军中,顾反于国,放旗以入斧钺。报毕于君曰: “军无后治。”乃缟素辟舍,请罪于君。君曰:“赦之。”退,斋服, 大胜三年;反舍,中胜二年,下胜期年。兵之所加者,必 无道之国也。故能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民不疾 疫,将不夭死,五谷丰昌,风雨时节。战胜于外,福生于 内。是故名必成,而后无馀害矣。

潜夫论[编辑]

《劝将》
[编辑]

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体道履德, 简刑薄威,不杀不诛,而民自化,此德之上也。德稍弊 薄,邪心孳生。次圣继之,观民设教,坐为诛赏,以威劝 之。既作五兵,又为之宪,以正厉之。《诗》云:“修尔舆马,弓 矢戈兵。用戒作则,用逖蛮方。”故曰:“兵之设也久矣。”涉 历五代,以迄于今,国未尝不以德昌而以兵彊也。今 “兵巧之械,盈乎府库,孙吴之言,聒乎将耳,然诸将用 之,进战则兵败,退守则城亡。是何也哉?”曰:“彼此之情, 不闻乎主上,胜负之数,不明乎将心。士卒进无利而 自退无畏,此所以然也。夫服重上阪,出驰千里,马之 祸也,然节马乐之者,以王良足为尽力也;先登陷阵, 赴死严敌,民之祸也,然节士乐之者”,以明君可为效 死也。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辞,非为趋利,则因以 避害也。无贤鄙愚智皆然,顾其所利害有异尔。不利 显名则利厚赏也,不避耻辱则避祸乱也。非四者,虽 圣王不能以要其臣,慈父不能以必其子,明主深知 之,故崇利显害以与下市,使亲疏贵贱、贤鄙愚智,皆 必顺我令,乃得其欲。是以一旦军鼓雷震,旌旗并发, 士皆奋激,竞于死敌者,岂其情厌久生,而乐害死哉? 乃义士且以激其名,贪夫且以求其赏尔。今吏从军 败没死公事者以十万数,上不闻吊唁嗟叹之荣名, 下又无禄赏之厚,实节士无所劝慕,庸夫无所贪利, 此其所以人怀沮懈,不肯复死也。军起以来,暴师五 年,典兵之吏,将下千数,大小之战,岁十百合,而希有 功。历察其败,无他故焉,皆将不明变势,而士不劝于 死敌也。其士之不能死也,乃其将不能效也。言赏则 不与,言罚则不行,士进有独死之祸,退蒙众生之福, 此所以临阵亡战,而竞思奔北者也。《孙子》曰:“将者,智 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 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 则能合变,众附爱则思力战,贤智集则阴谋得,赏罚 必则士尽力,气勇益则兵势自倍,威令一则唯将所 使。必有此六者,乃可折冲擒敌,辅主安民。前羌始反 时,将帅以定令之群,籍富厚之蓄,据列城而气利势, 权十万之众,将勇杰之士,以诛草创新叛散乱之弱 卤,击自至之小寇,不能擒灭,辄为所败。令遂云蒸雾 起,合从连横,扫涤并源,内犯司隶,东寇赵、魏,西钞蜀、 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此非天之灾,长吏过尔。《孙子》 曰:“将者,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是故诸有寇之 郡,太守令长,不可以不晓兵。今观诸将,既无断敌合 变之奇,复无明赏必罚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贫困,器 械不简习,将恩不素结,卒然有急,则吏以暴发虐其 士,士以所拙遇敌巧,此为吏驱怨以御仇,士卒缚手 以待寇也。夫将不能劝其士,士不能用其兵,此二者 与无士无兵等。无士无兵而欲合战,其败负也,治数 也。故曰:“其败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饶士处世,但 患无典尔。故苟有土地,百姓可富也;苟有市利,商贾 可来也;苟有士民,国家可彊也;苟有法令,奸邪可禁 也。夫国不可从外治,兵不可从中御,郡县长吏幸得 兼此数者之断已,而不能以称明诏安民氓哉?此亦 《掊克阘》茸无里之尔。夫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定,非常之事,必道非常之失然后见。是故选将有兵之长吏, 宜踔跞豪厚,越取幽奇,材明权变。任将帅者不可苟 惟基序,或阿亲戚,便典兵官,此所谓“以其国与敌”者 也。

册府元龟[编辑]

《佐命》
[编辑]

夫帝王之兴也,必有命世之人杰,折冲之虎臣周旋 翼从,夷凶戡难,然后大勋以集归运斯格御天下之 图,制亿兆之命者也。自成周著伐罪之誓,汉高有扶 义之举白水兴复,当涂缔构繇是而下,或艰难以创 业,或累积而启祚,莫不有义勇之士为之爪牙,奋扬 威武,式遏乱略周旋夷险,勤宣忠力搴旗以克敌,略 地以辟国用能“震天声而消群慝,厉舆师”而一众志。 成乐推欣戴之美享“利建世及”之报功成名立为《方 来》之所称述。其不伟哉。

《立功》
[编辑]

夫受命于朝,受脤于社,推毂以遣,凿门而出,“衽金革 而不厌,听鼙鼓而忘身者,将帅之事也。”盖五材并设, 未尝去兵;四征弗庭,于是用武。自三、五之世,乃有威 让之训,原野之罚焉。春秋、战国,革车交骛,故其握戎, 著攻城略地之绩,成斩将搴旗之效者,比比有之。楚、 汉竞逐,勋策可举。繇是之后,或内平乱略,外攘夷寇, 奉辞以讨有罪励兵而翦勍敌乃能戡夷凶丑谧清 边圉卤获之数无等追北之威靡亢辟疆以益地平 国而吊民纪功于竹帛称伐于钟鼎斯可谓折冲之 虎臣殿邦之良帅者也。

《机略》
[编辑]

《传》曰:“兵凶器,战危事。”又曰:“以正合,以奇胜”不得已而 用之,属在主将而已故得其术,于是为庙胜之师失 其宜不异驱市人而战用舍之要焕然明白。若乃登 坛受脤临军对敌既知此而知彼或示弱而示缓亦 有势同破竹所谓夺人之心声如疾雷使之不暇掩 耳因敌变化不可谈悉虽复无名之举前王所慎黩! 武之事,有国共戒。然则伐谋决策,不战而屈人,谅匪 英才,孰能必取。《军志》有之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 兵。”其是之谓矣。

《攻取》
[编辑]

夫“用师伐叛,有攻取之道,所以摧坚垒而克敌,成奇 功而定霸者也。盖夫梯冲之备,钩援之设,竭机械之 智,冒矢石之难,先登以励勇气,长围以纵兵力,皆所 以振威武而宁祸乱焉。三代而下,本兵柄者,或奉乱 致讨,誓众以进,盖以乘墉傅堞以恣其攻击,树梯鸣 角以奋其势固乃麾城有振槁之易,略地成益国之” 美,茂功举集,威名震赫,图钟石而兼著,誓河山而不 朽者,曷尝不繇是哉。

《忠》
[编辑]

夫忠者国之宝民之望而臣下之高行也。是以先王 著移忠之义前史垂尽忠之训出身事主其大者乎! 若乃任以牙爪委以心膂总戎昭之寄当帅臣之重 安危所注社稷是卫固宜休戚之同体赴蹈而毕命 焉三代之后居其任者或临患不忘其国或杀身有 益于君或累及而行明或难至而节见舍生以全义 竭力以舒患,遗风馀烈,焕乎前闻。古人所谓“死而不 朽,久而弥新”者,诚哉是言矣。

《勇敢》
[编辑]

夫勇敢强有力者圣王之所贵也。天下有事用之于 战胜则无敌矣。是故为三军之帅专四征之任也。非 抗威奋厉孔武有力何以率乎!下非致师当寇先登 敢死何以成其功哉!历代而下当其任者固有英果 迈众临敌贾勇冒矢石而靡惮衽金革而无厌摧锋 蹈刃雄呼直荡用能摧坚阵破勍寇扶危纾难树勋 扬烈图钟鼎而不朽载策府而垂裕《诗》曰:“舍命不渝。” 《传》曰:“率义之谓勇”盖与夫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异 矣。

《行军法》
[编辑]

夏《书》曰:“威克厥爱允济”《传》曰:“戎昭果毅易之戮也。”盖 夫戢兵禁暴者武之德明罚饬法者战之器未有舍 兹道而能贞夫师律者焉自春秋以来典司军政而 能申严卒乘一其志力耸动群听克壮其猷者曷尝 不出令必信奉法无挠干纪者罔赦逾矩者必诛靡 私于贵幸无惮于彊御繇是塞其横议去其乱群破 骄卒之胆,激懦夫之气。齐斧一用,威声载路。“扬我武 以清不讳,震《茂烈》以垂无穷。”勋伐并建,光宠咸集,真 得夫“经武御众”之略哉!

《识略》
[编辑]

易之赞知几能通于神化传之述远虑可消于忧患 盖夫融襟内彻精识独运事表于先见智包于周防 然后举无遗策而动罔不吉者也。春秋以来思戎旅 者率多魁梧博达之士乃有深练治体详识军志明 世道之损益辨人伦之情伪英略宏远嘉言灼叙故

能整师经武克宣乎!巨伐全身远害以成乎!令名流
考证
风馀论。蔼于民听。是非《大雅》之明哲。生民之先觉。畴

能及是哉。

《壁垒》
[编辑]

夫石城汤池著于神农之教固圉重闭载乎!《春秋》之 训诚以守御之设所以保民营屯之利繇是制胜故 司戎律遏外侮者莫不务焉。三代以来乃有捍戎貊 备邻敌讨彊寇怀新附审其势胜防其侵轶收合离 散缮完守备因地而占其利先人而夺其心筑垒以 为固环营而入保繇是军声雄震士气兼倍整《武经》 而惟叙图战功而允集。克宁封守以安生聚。斯盖治 戎之要道备豫之善教者欤。

《间谍》
[编辑]

《周礼》“士师掌士之八成其三曰邦谍”盖反间之作旧 矣。乃。若用兵贵于伐谋临敌重于制变揣其情状离 其亲信多方以误见机而作计成于诡谲事出于权 道此所以未战而屈人以奇而取胜者也。春秋战国 干戈日寻故其纵谍遣觇多尚诈力汉魏而下本兵 柄者亦有深衷密画巧法潜运用能摧勍敌剪大奸 夷凶残。树勋烈。非心术之精妙。军志之详练。又曷能 因时而合变哉。

《得士心》
[编辑]

《传》曰:“师克在和。”又云:“德以施惠战所由克”古之良将 率由兹道以至身犯寒暑不敢先裘盖众未食饮不 敢言饥渴周旋抚驭甘苦同之孜孜焉唯恐乎!徇己 之私而失人之心也。用能亲。若父兄随如臂指始乃 欣然景附愿属麾下终亦争先为用奋不顾死繇是 摧坚却敌每多成绩其或投于亡地固守心诚结义 “寖深,卒无离叛。”迨夫兵尽势窘,不忍舍去,肝脑涂地, 靡有悔恨。又复过更增恋,遗爱难忘;遵奉感涕,发于 诚款。至有“新兵甫集,同人乌合”,激励忠愤,开示恩信, 折服英毅,乐为我使;斯又智略之速达也。

《召募》
[编辑]

昔“周作井田兵赋是出甲卒之数备存等威盖天子 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乃其制 也。”其后齐之技击魏之武卒秦之锐士亦皆出于简 练焉经界既坏兵农异制尺籍伍符非用古道故汉 氏而下或召募壮勇以备戎行至乃乘四方之叛涣 因群寇之充斥,或整旅以拒敌或交兵而决胜繇是 选求骁果申之劝赏以至取夷落之义从收山泽之 亡命备诸牙爪充乎!伍列推诚信以深结励精悍而 无前咸可以供时使而尽其死力者矣。

《训练》
[编辑]

《礼》曰:“孟秋天子命将帅选士励兵简练俊杰以申严 武备之谓也。必在蒐乘补卒鞠旅陈师既节制之有 闻故号令而无失握兵之要励众之权何莫由斯道 者也。”

《严整》
[编辑]

古之论将者既兼有智信仁勇而后加之以严其故 何哉!盖夫推毂受命成师以出非威克则失政非众 整则丧列故善用兵者未尝不以严整而制胜焉乃 有正身以表率齐众以进退出令必信行罚必当纪 律素足恩威靡渎战或不利而军无乱行居尝戒严 而出必致捷以至长驱敌境路不拾遗克平城垒市 “靡改肆”,盖《武》之有七德,其戢兵禁暴之为急矣。

《以少击众》
[编辑]

《军志》曰:“以一击十,莫善于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 千击万,莫善于阻。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厄也。若乃 励敢死之士,乘战胜之威,拣练卒伍,服习器用,冒利 刃以不顾,临大敌而贾勇斯固制胜而必克,遇战而 皆获者焉。”至于势有彊弱,技有长短,盖亦由夫将有 勇怯而制有巧拙也。及夫客主之势悬绝,格斗之志 奋励,士乐用命,人百其勇,又何尝不收奇功哉。然而 尝胜之家,难与虑敌,为将之道出于万全。故《兵法》“有 必胜之将,无必胜之兵。”若狃挟以轻敌,深入以邀幸, 虽曰“拳勇”,亦所慎焉。

《掩袭》
[编辑]

古之用人也,谋于庙,宜于社,推毂以命将,秉旄而誓 众;鸣鼓以启行,克日以告战,是谓节制之师,仁义之 举也。及乎狙诈云盛,智巧相图,故老氏言乎“用奇”,《孙 子》谓之“诡道”乃有人衔枚,马缠勒,夜行昼伏,掩其不 备之事兴焉。春秋以来,司戎重者,或断之以深谋,济 之以锐气,锋镝靡接,俘馘坐获诚决胜之奇策,走敌 之良术也。与夫“戎容暨暨”,所以宣武威;“天阵堂堂”,所 以袭奸逆。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古人以 为文王之战者,殊哉!

《任能》
[编辑]

夫良将之为政也,岂特专握旄节独运智力故必虚 怀容众推己及物不凭势以自大不固禄而忌进思 得能者引以共济则有取于乡闾拔自卒乘随其指 顾备用非一或采幕府之俊委以经略或选偏裨之 杰置诸颜行或听佥议之攸归或敦素志之所慕大者列奏以请小者便文自命至有释去前憾待如亲 友,舍诸过咎,听效谋勇,轮辕之用,各适宜称,务取奇 胜,曷尝废人。故虽盗之穿窬,亦无弃其蛛螯之巧耳。 子发为楚将,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 “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 衣不解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 下之大盗也,何以礼之?”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无 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帅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 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彊。于是市偷进请 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 之。偷则夜解将军之帷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 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使归之于执事。”明日 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 簪子发,又使人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 曰:“今日不去,楚军恐取吾头,则还师而去。”

《讨逆》
[编辑]

夫式遏乱略诘诛暴慢者将帅之任也。昔人有言“不 以贼遗君父”盖谓是矣。乃有受任阃外典司戎重当 专征之寄以经武为职其或凶德啸聚奸党窃发杀 掠吏士跨据城堡睢盱倔强滋蔓充斥繇是率励有 众奋扬威怒罔繇申覆亟往殄灭允所谓疾雷之作 非掩耳所及破竹之势乃迎刃自解耳夫如是乃可 以副推毂之选,增守方之气矣。

《死事》
[编辑]

古之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盖虑乎!不得 其所也。”若乃委质以事君陈力而就列有死无贰乃 其分焉矧夫处分阃之任总贞师之寄所以式遏寇 虐作固垣翰夹辅宗社保障黎元诚安危之注意而 委赖之尢重者也。乃有遘难虞之会当讨击之际纯 心内激拳勇外发执金鼓而作气冒矢石而无惮奋 不顾身沦于锋刃其或失先声后实之效当彼众我 寡之势战则奔溃守则沦覆而能执心不挠握节自 誓捐躯死难殁而益荣此所谓“执戈卫社陨首无悔” 者矣。

《招降》
[编辑]

夫舞干之义载于虞书前禽之训昭回羲易自大道 之丧佳兵是用胜者类封豕之荐食败者同困兽之 犹斗是以肝脑涂地城郭为墟斯岂明王来苏之意 先贤节奏之举乎!其有授钺于庙建牙作藩董兹戎 昭共行天罚乃能宣布德泽招来携贰结之以恩信 格之以诚明先声以夺其心大义以回其志使其奔 走而献款俯伏而求全斯亦善师不阵之谓矣。至或 孤垒危急士众离析悯其穷困释其怨疾俾夫洗涤 以更始感激而效忠虽云仁者之志抑亦兵家之奇 焉。

《料敌》
[编辑]

夫“用兵之道,先胜而后战”,此料敌之情也。自战国之 后,金革日试,至于正合奇胜,伐谋伐交,以诡谲相高, 以方略自许者,亦曷尝无人哉!汉氏之后,司戎政者 或善揣强弱,先为备豫达外邦之情状,审敌人之形 势。沈谋独断,见之于未萌;深识远虑,表之于无象。用 能取威而制胜,攘寇而保民,挫逆徒之锐气,遏戎酋 之内侮。克清多垒。以集洪伐。自非练经武之善志,得 御兵之要道。洞见至顺。举无不臧者,亦安能及是乎。

《乞师》
[编辑]

夫以“危事方构而兵力不足动有胜败之虑居无赴 援之救,于是控亲邻以求助冀祸难之斯解盖乞师 之来旧矣。三代之后戎事不息其或当帅臣之任龚 行讨伐膺守御之寄是为屏翰金革将试而众寡靡 敌梯冲交下而歼亡可待以至宗国覆丧翦焉愁苦 乃能藉兵于同盟请救于彊国”曷尝不克集殊绩制 胜掠敌,乃至兴灭于将绝图安于既危者焉其或势 迫事去外应无及者,斯可哀已。

《致师》
[编辑]

环人致师周官之列职勇者尝寇郑国之善谋盖夫 受脤以行彼敌斯遇或勒兵而未阵或坚壁而固守 持久将变作速是图故有执馘以环城御旌而摩垒 增三军之气成一战之功其或侮以丑言遗之妇饰 用激其怒以成厥谋斯亦为将者权宜之小道也。

《勤戎事》
[编辑]

夫为将者勤劳王家所以励臣节整饬器械所以修 戎政故不戒而备受命则行斯盖磨砺以须夙夜匪 懈者之所为也。况专阃外之寄将略攸施必将身先 以率下事至而应变夺人之势无失于预防后时之 讥不贻于深咎故勉勉以率职翼翼以从事俾夫寇 仇畏惮卒乘申警虽行之惟艰故鲜有败事。《传》曰:“以 劳定国。”《诗》曰:“不懈于位。”盖恭命之将,尝从事于斯矣。

《矫命而胜》
[编辑]

夫兵用诡道智尚先见应变贵于神速转祸在于俄 顷。又岂俟白丈人以救火同守株而待兔哉!故曰:“将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曰:“苟利国家专之可也。”若乃谋虽素讲势不中顺敌非遥度事有从权敏则可以 成功缓乃自夺其便繇是或先出而奋节或诈制以 调众固不暇图上方略以俟报闻罔逃擅命之咎冀 “臻必克之理斯乃发于忠愤获此《战胜》”议不与犹豫 首鼠者同焉。若夫料敌非审。“胜”或愆,出于无名,成 乎轻举,斯亦足以虞首事之失,慎“不戢”之祸哉。

《献捷》
[编辑]

大雅云:“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周 礼》曰:“大司乐王师大献令奏凯乐。”若夫奉专征之寄 董仗顺之师授钺登坛为万夫之长班师振旅成七 德之功汉魏以还简策具载则有内承庙算外震戎 容拓土开疆斩俘献馘至于克邻国之勍敌破异俗 之馀妖或歼厥叛臣或收其故地所以见帝王之神 武,宣邦国之威灵。《传》曰:“饮至策勋。”此之谓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