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13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百三十三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录

 勋爵部汇考五

  后汉总一则 世祖建武四则 中元一则 明帝永平一则 章帝章和一则 和帝

  永元一则 安帝永初二则 顺帝阳嘉一则 桓帝延熹一则 献帝建安四则

  魏文帝黄初四则 明帝太和二则 青龙二则 景初一则 齐王正始一则 嘉平三

  则 高贵乡公正元一则 甘露二则 陈留王景元一则 咸熙二则

  吴大帝黄龙一则 会稽王建兴二则 景帝永安一则

  晋武帝泰始四则 咸宁二则 太康一则 惠帝永熙一则 永平一则 永宁一则

  太安一则 永嘉一则 孝愍帝建兴二则 元帝太兴一则 明帝太宁二则 成帝咸和

  二则 穆帝永和四则 升平二则 废帝太和一则 孝武帝太元三则 安帝义熙四则

官常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勋爵部汇考五[编辑]

后汉[编辑]

后汉承秦制,“爵二十等为彻侯,食县或乡、亭有差;十 九等为关内侯,食租以户数为限。”

按《后汉书百官志》:“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曰:“承秦 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 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列侯。 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 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中兴 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

胡广《汉制度》曰:“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特进,在三公下,不在车骑下。”

“赐位朝侯,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其馀以胏 附及公主子孙奉坟墓于京都者,亦随时见会。位在 《博士》、议郎下。

胡广《制度》曰:“是为猥诸侯。”

“诸王封”者,受茅土,归以立社稷,礼也。

胡广曰:“诸王受封皆受茅土,归立社稷,本朝为宫室,自有制度,至于列侯归国者,不受茅土,不立宫室,各随贫富,裁制黎庶,以守其宠。”

列土特进朝侯,贺正月执璧云。每国置相一人,其秩 各如本县。本注曰:“主治民,如令长,不臣也。但纳租于 侯,以户数为限。”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本注曰: “主侍侯,使理家事。”列侯旧有行人、洗马门大夫,凡五 官。中兴以来,食邑千户已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不 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大夫。

关内侯。

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侯但爵身,其有家累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也。”《古今注》曰:“建武六年,初令关内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

承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 多少,各有户数为限。

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以为号。”刘劭《爵制》曰:“《春秋传》有庶长鲍商君,为政,备其法品为十八级,合关内侯列侯凡二十等。其制因古义。古者天子寄军政于六卿,居则以田,警则以战,所谓入使治之,出使长之,素信者与众相得也。故启伐有扈,乃召六卿大夫之在军为将者也。”及周之六卿,亦以居军。在国也则以“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卿大夫”为称,其在军也则以“卒伍”、“司马”、“将军”为号,所以异在国之名也。奏依古制,其在军赐爵为等级,其帅人皆更卒也。有功赐爵则在军吏之例。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九等,依九命之义也。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关内侯”者,依古圻内子男之义也。秦都山西,以关内为王畿,故曰“关内侯”也。“列侯”者,依古列国诸侯之义也。然则卿大夫上下之品,皆放古比朝之制,而异其名,亦所以殊军国也。古者以车战,兵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分翼左右军,大夫在左,御者处中,勇士居右,凡七十五人。一爵曰“公士”者,步卒之有爵为公士者。二爵曰“上造”,造,成也。古者成士升于司徒曰“造士”,虽依此名,皆步卒也。三爵曰簪袅,御驷马者,要袅,古之名马也。驾驷马者其形似簪,故曰《簪袅》也。四爵曰不更,不更者,为车右,不复与凡更卒同也。五爵曰大夫,大夫者,在车左者也。六爵为官大夫,七爵为公大夫,八爵为公乘,九爵为五大夫,皆军吏也。吏民爵不得过公乘者,得贳与子若同产。然则公乘者,军吏之爵最高者也,虽非临战得公卒车,故曰“公乘”也。十爵为左庶长,十一爵为右庶长,十二爵为左更,十三爵为中更,十四爵为右更,十五爵为少上造,十六爵为大上造,十

七爵为驷车庶长,十八爵为大庶长,十九爵为关内侯,二十爵为列爵。自左庶长已上至大庶长,皆卿大夫,皆军将也。所将皆庶人,更卒也,故以庶更为名。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将军也。《古今注》曰:“成帝鸿嘉二年,令吏民得买爵级千钱。”

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

按百官志注古今注云建武六年三月令郡守诸侯相病丞长史行事应劭汉官曰大县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尉一丞,命卿二人。以此言之,则设丞所以制王侯君长。

按《礼仪志》拜诸侯王公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光 禄勋前。”

丁孚《汉仪》曰:太常住盖下,东向,读文与此异也。

谒者引当拜前,当坐,伏殿下。光禄勋前一拜,举手曰: “制诏其臣某为某。”

丁孚《汉仪》有《夏勤策》文曰:“维元初六年三月甲子,制诏以大鸿胪勤为司徒,曰:‘朕承天序惟稽古,建尔于位为尊辅。往率旧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左右朕躬,宣力四表,保乂皇家。於戏!实惟秉国之均,旁祗厥绪,时亮天工,可不慎与!勤而戒之’。”

读策书毕,谒者称“臣某再拜。”尚书郎以玺印绶付侍 御史。侍御史前东面立,授玺、印、绶。王公再拜顿首三 下。赞谒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某”,初谢,中谒者报 “谨谢。”赞者立曰:“谢皇帝为公。”兴,皆冠谢,起就位。供赐 礼毕,罢。

按蔡邕《独断》:汉制,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周 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 加之,总名“诸侯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 姓有功封者,谓之彻侯,后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法律 家皆曰列侯,功德优盛,朝廷所异者,赐位特进,位在 三公下;其次朝侯,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 庙,称“侍祠侯。”其次下士,但侍祠,无朝位次。小国侯,以 胏腑宿卫,亲公主子孙奉坟墓,在京都者,亦随时见 会,谓之“猥朝侯”也。

世祖建武二年春封诸功臣皆为列侯[编辑]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 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 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惟诸将业远功大, 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 慎一日。其显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 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 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 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 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 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 尔子孙,长为汉藩。”

建武六年,始遣列侯就国。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云云。

建武十三年,诸功臣增邑更封。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十三年夏四月,大司马吴汉自 蜀还京师,于是大飨将士,班劳策勋,功臣增邑更封, 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泽封者四十五人。” 建武十六年,封卢芳为代王。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五年“冬十二月,卢芳自称天子 于九原。十六年冬,卢芳遣使乞降。十二月甲辰,封卢 芳为代王。”

中元二年明帝以赵熹李䜣冯鲂典世祖丧葬俱封为侯[编辑]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中元二年春二月,即皇帝位。三 月,葬光武皇帝于原陵。夏四月丙辰,诏曰:“太尉熹告 谥南郊,司徒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其封熹 为节乡侯,䜣为安乡侯,鲂为杨邑侯。”

明帝永平二年赐桓荣关内侯食邑五千户[编辑]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二年冬十月壬子,幸辟雍, 初行养老礼。诏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礼,而未及临 飨,眇眇小子,属当圣业,间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 元日,复践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 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 在前,祝噎在后。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八佾具修,万舞” 于庭。朕固薄德,何以克当?《易》陈负乘,《诗》剌彼己,永念 惭疚,无忘厥心。三老李躬,年耆学明。五更桓荣,授朕 《尚书》。《诗》曰:“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其赐荣爵关内侯,食 邑五千户。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其赐 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恤幼 孤,惠鳏寡,称朕意焉。

章帝章和二年和帝即位封邓彪为关内侯[编辑]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 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三月庚戌,皇太 后诏曰:“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静, 庶事咸宁。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外有大国贤王并为藩屏,内有公卿大夫统理本朝, 恭己受成,夫何忧哉!然守文之际,必有内辅以参听断。侍中宪,朕之元兄,行能兼备,忠孝尤笃,先帝所器, 亲受遗诏,当以旧典,辅斯职焉。宪固执谦让,节不可 夺。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 政事。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 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彪聪明康彊,可谓老 成黄耇矣。其以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 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位。於戏!群公其勉率 百僚,各修厥职,爱养元元,绥以中和,称朕意焉。”

和帝永元三年诏绍封曹参后[编辑]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三年冬十一月癸卯,祠高 庙,遂有事十一陵。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 不绝之义。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朕望长陵东门,见 二臣之珑,循其远节,每有感焉。忠义获宠,古今所同。 可遣使者以中牢祀,大鸿胪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 风绍封,以章厥功。”

安帝永初三年令吏民入谷为关内侯[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三年夏四月丙寅,三公以 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 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

永初六年,诏“绍封二十八将之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按《冯异传》,六年,帝下诏 曰:“夫仁不遗亲,义不忘劳,兴灭继绝,善善及子孙,古 之典也。昔我光武,受命中兴,恢弘圣绪,横被四表,昭 假上下,光耀万世,祉祚流衍,垂于罔极。予末小子,夙 夜永思,追惟勋烈,披图案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将,佐 命虎臣,谶记有征。盖萧曹绍封,传继于今。况此未远, 而或至乏祀,朕甚愍之。其条二十八将无嗣绝世,若 犯罪夺国,其子孙应当统后者,分别署状上将及《景 风》,章叙旧德,显兹遗功焉。”明年,二十八将绝国者皆 绍封。

顺帝阳嘉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编辑]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桓帝延熹二年封单超等五人为县侯尹勋等七人为亭侯[编辑]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二年秋七月丙午,皇后梁 氏崩。乙丑,葬懿献皇后于懿陵。大将军梁冀谋为乱, 八月丁丑,帝御前殿,诏司隶校尉张彪将兵围冀第, 收大将军印绶,冀与妻皆自杀。卫尉梁淑、河南尹梁 引、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水校尉梁戟等 及中外宗亲数十人皆伏诛。太尉胡广坐免,司徒韩” 𬙂、司空孙朗下狱。壬午,立皇后邓氏,追废懿陵为贵 人冢。诏曰:“梁冀奸暴,浊乱王室。孝质皇帝聪敏早茂, 冀心怀忌畏,私行杀毒。永乐太后亲尊莫二,冀又遏 绝,禁还京师,使朕离母子之爱,隔顾复之恩。祸害深 大,罪衅日滋。赖宗庙之灵,及中常侍单超、徐璜、贝瑗、 左悺、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 之间,桀逆枭夷。斯诚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庆赏, 以酬忠勋。其封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 于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五县侯,谓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贝瑗,东武阳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阳侯;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谞,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

献帝建安元年夏六月封曹操为费亭侯秋七月进封武平侯八月封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编辑]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元年,“秋八月辛亥,镇东将 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 尚书冯硕等。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 三人为列侯。”

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 卲、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元年春二 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卲等,仪及众皆降。天子拜 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 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 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 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 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建安十二年,曹操大封功臣二十馀人为列侯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酉,令曰:‘吾起义兵, 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 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 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 封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侯,其馀各以次受封;及复 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建安十八年。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云云。

案《礼含文嘉》曰:“九锡,谓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百人七

曰“斧钺” ,八曰“弓矢” ,九曰“秬鬯。”

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十八年“夏五月丙申,天子使 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十九年春三月, 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献帝起居注》曰:“使左中郎将杨宣亭侯裴茂持节印授之。”

建安二十年,曹操奉诏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 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封朴胡、杜护、张鲁及鲁 五子皆为列侯。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二十年“春三月,公西征张鲁。秋七月,鲁溃奔巴中。公 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巴汉皆降。九月,巴七姓 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于是分巴 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天子 命公承制拜诸侯守相。”

孔衍《汉魏春秋》曰:天子以公典任于外,临事之赏,或宜速疾,乃令公得承制封拜诸侯守相。诏曰:“夫军之大事,在兹赏罚,劝善惩恶,宜不旋时。故《司马法》曰:‘赏不逾日者,欲民速睹为善之利也。昔在中兴,邓禹入关,承制拜军祭酒,李文为河东太守,来歙又承制拜高峻为通路将军。察其本传,皆非先请,明临事刻印也’。”斯则世祖神明,权达损益,盖所用速示威怀而著鸿勋也。其《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专命之事,苟所以利社稷安国家而已。况君秉任二伯,师尹九有,实征夷夏,军行藩甸之外,失得在于斯须之间,停赏俟诏,以滞世务,固非朕之所图也。自今已后,临事所甄,当加宠号者,其便刻印章假授,咸使忠“义得相奖励,勿有疑焉。”

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 六等,以赏军功。

《魏书》曰:“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臣松之以为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封鲁及五子皆为“列 侯。”

[编辑]

文帝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封爵增位各有差[编辑]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云云。

黄初二年春,分三公户邑,封其子弟为列国。秋,封孙 权为吴王。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黄初二年“春正月辛巳,分三 公户邑,封子弟各一人为列侯。秋八月丁巳,使太常 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黄初三年,诏“后族之家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三年“秋九月甲午,诏曰:‘夫妇 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 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 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黄初四年,论征孙权功,进爵增户。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四年秋八月辛未,东巡,论征 孙权功,诸将已下进爵增户各有差。”

明帝太和二年夏四月乙巳论讨诸葛亮功封爵增邑各有差[编辑]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云云。

太和五年以诸葛亮退走封爵增位有差。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太和五年春三月,诸葛亮寇 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秋七月丙子,以亮退 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按《晋书宣帝本纪》:太和五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 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 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 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住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 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 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渝糜。亮闻大军 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 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 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 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 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 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 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

青龙元年封公孙渊乐浪公[编辑]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青龙元年:“冬十二月,公孙渊 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以渊为大司马、乐浪 公。”

青龙二年,录征孙权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考证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二年夏四月,诸葛亮出斜谷,

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五月,孙权入居巢湖 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 沔。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宠欲拔新城守,致 贼寿春。帝不听,敕诸将坚守,将自往征之。秋七月,帝 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 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群臣以为大将 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 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 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景初二年增封司马懿等爵邑[编辑]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景初二年冬十一月,录讨公 孙渊功,太尉、宣王以下,增邑封爵各有差。”

齐王正始九年孙资刘放卫臻各逊位以侯就第位特进[编辑]

按《三国志魏齐王本纪》:正始九年“春二月,卫将军、中 书令孙资,癸巳,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三月甲午,司 徒卫臻各逊位,以侯就第,位特进。”

嘉平元年司马懿奏免曹爽等以侯就第[编辑]

按:《三国志魏齐王本纪》:“嘉平元年春正月,太傅司马 宣王奏免大将军曹爽,爽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 散骑常侍彦官,以侯就第。”

嘉平五年,追封郭修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

按《三国志魏齐王本纪》,五年秋八月诏曰:“故中郎西 平郭修,砥节砺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 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 𨵦,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 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 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引,所以奖劝将来。” 其追封修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 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 来世焉。”

嘉平六年,追赐刘整、郑像关中侯,使其子袭爵。 按《三国志魏齐王本纪》:六年春二月己丑,镇东将军 毋丘俭言:“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 围传消息,为贼所得。考问所传,语整曰:‘诸葛公欲活 汝,汝可具服’。整骂曰:‘死狗!此何言也!我当必死为魏 国鬼,不求苟活,逐汝去也。欲杀我者,便速杀之。终无 他辞’。”又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或以语恪,恪遣马骑 寻围迹索得像还四五人的头面,缚将绕城,表敕语 像,使大呼言:“大军已还洛,不如早降。”像不从其言,更 大呼城中曰:“大军近在围外,壮士弩力。”贼以刀筑其 口,使不得言。像遂大呼,令城中闻知,整像为兵,能守 义执节,子弟宜有差异。诏曰:“夫显爵所以褒元功,重 赏所以宠烈士。整、像召募通使,越蹈重围,冒突白刃, 轻身守信,不幸见获,抗节弥厉。扬六军之大势,安城 守之惧心,临难不顾,毕志传命。昔解杨执楚,有陨无 贰;齐路中大夫,以死成命。方之整、像,所不能加。今追 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如部曲将死 事科。”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冬十月甲辰命有司论废立定策功封爵增邑进位班赐各有差[编辑]

按《三国志魏高贵乡公本纪》云云。

甘露二年进庞会为乡侯封路蕃为亭侯孙壹为吴侯[编辑]

按《三国志魏高贵乡公本纪》:“甘露二年夏五月己卯, 诏曰:‘诸葛诞造构逆乱,迫胁忠义,平寇将军临渭亭 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忠壮 勇烈,所宜加异。其进会爵乡侯,蕃封亭侯。六月乙巳, 诏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 壹,贼之枝属,位为上将,畏天知命,深鉴祸福,翻然举 众,远归大国,虽微子去殷,乐毅遁燕,无以加之。其以 壹为侍中、车骑将军、假节、交州牧、吴侯,开府辟召,仪 同三司,依古侯伯八命之礼,衮冕赤舄,事从丰厚’。” 甘露三年夏六月辛卯,大论《淮南》之功,封爵行赏各 有差。

按《三国志魏高贵乡公本纪》云云。

陈留王景元元年封司马昭晋公[编辑]

按:《三国志魏高贵乡公本纪》,甘露三年夏五月,命大 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 文王前后九让乃止。五年夏四月,诏有司率遵前命, 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五 月己丑,高贵乡公卒。辛卯,群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 光隆,宁济六合,而犹称令,与藩国同。诸自今殿下令” 书皆称诏制,如先代故事。癸卯,大将军固让相国晋 公九锡之宠,太后诏曰:“夫有功不隐《周易》大义,成人 之美,古贤所尚。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谦光 焉。”按《陈留王本纪》,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进大将 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增封二郡,并前满十, 加九锡之礼,一如前奏。诸群从子弟,其未有侯者皆 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文王固让乃止。二年秋八月甲寅,复命大将军进爵晋公,加位相国,备礼崇锡, 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四年春二月,复命大将军进 位,爵赐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冬十月甲寅,复命大 将军进位,爵赐一如前诏。

咸熙元年晋公司马昭进封王奏复五等爵诏封夏侯和等为侯[编辑]

按《三国志魏陈留王本纪》,咸熙元年春三月己卯,进 晋公爵为王,封十郡并前二十。夏五月庚申,相国晋 王奏复五等爵。癸未,追命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舞 阳忠武侯为晋景王。六月,镇西将军卫瓘上雍州兵, 于成都县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八月庚寅,命中抚 军司马炎副贰相国事,以同鲁公拜后之义。癸巳,诏 曰:“前逆臣锺会,构造反乱,聚集征行将士,劫以兵威, 始吐奸谋,发言桀逆,逼胁众人,皆使下议,仓卒之际, 莫不惊慑。相国左司马夏侯和、骑士曹属朱抚,时使 在成都,中领军司马贾辅、郎中羊琇各参会军事。和、 琇、抚皆抗节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辅 语散将王起,说会奸逆凶暴,欲尽杀将士。又云:“相国 已率三十万众西行讨会,欲以称张形势,感激众心。 起出以辅言宣语诸军,遂使将士益怀奋励,宜加显 宠,以彰忠义。其进和辅爵为乡侯,琇抚爵关内侯。起 宣传辅言,告令将士,所宜赏异。其以起为部曲将。”九 月辛未,诏曰:“吴贼政刑暴虐,赋敛无极”,孙休遣使邓 句敕交阯太守,锁送其民,发以为兵。吴将吕兴,因民 心愤怒,又承王师平定巴、蜀,即纠合豪杰,诛除句等, 驱逐太守长吏,抚和吏民,以待国命。九真、日南郡闻 兴去逆即顺,亦齐心响应,与兴协同。兴移书日南州 郡,开示大计,兵临合浦,告以祸福。遣都尉唐谱等诣 进乘县,因南中都督护军霍弋上表自陈。又交阯将 吏各上表,言“兴创造事业,大小承命。郡有山寇,入连 诸郡,惧其计异,各有携贰。权时之宜,以兴为督交阯 诸军事、上大将军、定安县侯,乞赐褒奖,以慰边荒。乃 心款诚,形于辞旨。昔仪父朝鲁,《春秋》所美;窦融归汉, 待以殊礼。今国威远震,抚怀六合,方包举殊裔,混一 四表。兴首向王化,举众稽服,万里驰义,请吏帅职,宜 加宠遇,崇其爵位。既使兴等怀忠感悦,远人闻之,必 皆竞劝。其以兴为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南中大 将军,封定安县侯,得以便宜从事,先行后上。”策命未 至,兴为下人所杀。冬,十月,丁亥,诏曰:“昔圣帝明王,静 乱济世,保大定功,文武殊”涂,勋烈同归。是故或舞干 戚以训不庭,或陈师旅以威暴慢。至于爱民全国,康 惠庶类,必先修文教,示之轨仪,不得已然后用兵,此 盛德之所同也。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 乘间作祸;三祖绥宁中夏,日不暇给,遂使遗寇僭逆 历世。幸赖宗庙威灵,宰辅忠武,爰发四方,拓定庸、蜀, 役不浃时,一征而克。自顷江表衰弊,政刑荒暗,巴、汉 平定,孤危无援,交、荆、扬、越,靡然向风。今交阯伪将吕 兴已帅三郡,万里归命;武陵邑侯相严等纠合五县, 请为臣妾;豫章、庐陵山民举众叛吴,以“助北将军”为 号。又孙休病死,主帅改易,国内乖违,人各有心。伪将 施绩,贼之名臣,怀疑自猜,深见忌恶,众叛亲离,“莫有 固志,自古及今,未有亡征若此之甚。若六军震曜,南 临江汉、吴会之域,必扶老携幼,以迎王师,必然之理 也。然兴动大众,犹有劳费,宜告喻威德,开示仁信,使 知顺附和同之利。相国参军事徐绍,水曹掾孙彧,昔 在寿春,并见虏获。绍本伪南陵督,才质开壮,彧孙权 支属,忠良见事。其遣绍南还,以彧为副,宣扬国命,告 喻吴人,诸所示语,皆以事实,若其觉悟,不损征伐之 计,盖庙胜长筭,自古之道也。其以绍兼散骑常侍,加 奉车都尉,封都亭侯;彧兼给事黄门侍郎,赐爵关内 侯。绍等所赐妾及男女家人在此者,悉听自随,以明 国恩,不必使还,以开广大信。”丙午,命抚军大将军新 昌乡侯炎为晋《世子》。

咸熙二年,赐张倚爵关内侯,进晋王车服仪秩。王薨, 以太子炎袭位。

按《三国志魏陈留王本纪》:“二年春二月庚戌,以虎贲 张修昔于成都驰马至诸营,言锺会反逆,以至没身。 赐修弟倚爵关内侯。夏五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 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 旄头云䍐,乐舞八佾,设锺虡宫县。进王妃为王后,世 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如旧仪。秋八月” 辛卯,相国、晋王薨。壬辰,晋太子炎绍封袭位,总百揆, 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编辑]

大帝黄龙元年以即帝位将吏皆进爵加赏[编辑]

按:《三国志吴主权传》:“黄龙元年夏四月丙申,即皇帝 位,将吏皆进爵加赏。”

会稽王建兴元年以即尊号诸文武在位皆进爵班赏[编辑]

按,《三国志吴嗣主亮传》:“太元二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改元闰月,诸文武在位,皆进爵班赏。”

建兴二年以破魏大行封赏。

按《三国志吴嗣主亮传》:建兴元年:“冬十月,太傅诸葛 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 略守东城。十二月朔丙申,魏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 骑七万围东兴,将军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甲 寅,恪以大兵赴敌。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 将军韩综、桓嘉等。二年春正月庚午,王昶等皆退。二” 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

景帝永安元年诏加辅导定策有功者爵位寻以图孙𬘭功封张布弟惇为侯[编辑]

按《三国志吴嗣主休传》:“永安元年十月诏曰:‘夫褒德 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𬘭为丞相、荆州牧,增食 五县。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 侯。威远将军授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干杂号将军、 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 永康侯。董朝亲迎,封为乡侯。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 复,蒙雾连日。𬘭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有所 陈述,敬而不违,于是益恣休,恐其有变,数加赏赐。丙 申,诏曰:“大将军忠款内发,首建大计,以安社稷。卿士 内外,咸赞其议,并有勋劳。昔霍光定计,百僚同心,无 复是过。亟案前日与议定策,告庙人名。依故事应加 爵位者,促施行之。”戊戍,诏曰:“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 事统烦多,其加卫将军、御史大夫,恩侍中,与大将军 分省诸事。”顷之,休闻𬘭逆谋,阴与张布图计。十二月, 戊辰腊,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武士缚𬘭,即日伏诛。 己巳,诏以左将军张布讨奸臣,加布为中军督,封布 弟惇为都亭侯,给兵三百人。

[编辑]

武帝泰始元年冬封骠骑将军石苞等为公其馀增封进爵有差[编辑]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丁卯,以骠骑 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 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 钜鹿公,侍中荀勗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 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朗陵 公,御史大夫王沉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𫖮为” 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其馀增封、进爵 各有差,文武普增位二等。

泰始二年春诏定五等袭封及封户之数。

按《晋书武帝本纪》,二年春二月己未,诏曰:“五等之封, 皆录旧勋,本为县侯者,传封次子为亭侯,为乡侯,乡 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食本户十分之一。” 泰始六年,封孙秀为会稽公。

按《晋书武帝本纪》:“六年冬十二月,吴夏口督前将军 孙秀帅众来奔,封会稽公。”

泰始八年秋封步阐为宜都公。

按《晋书武帝本纪》:“八年秋九月,吴西陵督步阐来降, 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宜都公。吴将陆抗攻阐, 城陷,为抗所擒。”

咸宁元年冬十二月封裴𬱟为钜鹿公[编辑]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咸宁二年封孙楷为丹阳侯。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二年夏六月,吴京下督孙楷 帅众来降,以为车骑将军,封丹阳侯。”

咸宁三年秋八月,徙钜平侯《羊祜》为“南城侯。”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按《职官志》,三年,卫将军杨 珧与中书监荀勗,以齐王攸有时望,惧惠帝有后难, 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从容共陈时宜 于武帝,以为“古者建侯,所以藩卫王室。今吴寇未殄, 方岳任大,而诸王为帅,都督封国,既各不臣其统内, 于事重非宜。又异姓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而诸王 公皆在京都,非捍城之义,万世之固。”帝初未之察,于 是下诏议其制。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 领兵。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 安平、义阳为次国,其馀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 户,又为郡公,制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郡侯如不 满五千户,王置一军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于时 唯特增鲁公国邑,追进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 公,钜平侯羊祜为南城郡侯。

太康元年夏封王濬等皆为列侯[编辑]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元年夏五月庚辰,以王濬为 辅国大将军,襄阳侯,杜预当阳侯,王戎安丰侯,唐彬 上庸侯,贾充以下增封。于是论功行赏,赐公卿以下 帛各有差。”

惠帝永熙元年增天下位一等预丧事者二等二千石以上封关中侯[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 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夏五月辛未,葬 武皇帝于峻阳陵。丙子,增天下位一等,预丧事者二 等,二千石以上皆封关中侯

永平元年封督将八十一人侯爵[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平元年春三月辛卯,诛太傅杨 骏,骏弟卫将军瑶、太子太保济、中护军张劭、散骑常 侍段广、杨邈、左将军刘预、河南尹李斌、中书令符俊、 东夷校尉文淑、尚书武茂,皆夷三族。壬辰,大赦,改元。 贾后矫诏废皇太后为庶人,徙于金墉城,告于天地 宗庙,诛太后母庞氏。壬寅,征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 宰,与太保卫瓘辅政。以秦王柬为大将军,东平王楙 为抚军大将军,镇南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 中候,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 进封东安王。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

永宁元年封齐王冏功臣五人为公[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 帝位,迁帝于金墉城。废皇太孙臧为濮阳王。三月,平 东将军、齐王冏起兵讨伦。夏四月辛酉,左卫将军王 舆与尚书淮陵王漼勒兵入宫,逐伦归第,即日乘舆 反正。癸亥,诛赵王伦。六月庚午,东莱王蕤、左卫将军 王舆谋废齐王冏,事泄,蕤废为庶人,舆伏诛,夷三族。” 己卯,封齐王冏功臣葛旟牟平公,路季小黄公,卫毅 平阴公,刘真安乡公,韩泰封丘公。

太安二年十一月封鲜卑段勿尘为辽西公[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永嘉六年刘琨表猗卢为代公[编辑]

按《晋书怀帝本纪》,永嘉六年“冬十一月,猗卢寇太原, 平北将军刘琨不能制,徙五县百姓于新兴,以其地 居之。六年秋七月,刘粲寇晋阳,平北将军刘琨遣部 将郝诜帅众御粲,诜败绩,死之,太原太守高乔以晋 阳降粲。八月,刘琨奔于常山。辛亥,刘琨乞师于猗卢, 表卢为代公。九月己卯,猗卢使子利孙赴琨,不得进。” 辛巳,前雍州刺史贾疋讨刘粲于三辅,走之,关中小 定。

孝愍帝建兴二年春封张轨为西平郡公[编辑]

按《晋书孝愍帝本纪》:“建兴二年春二月壬寅,以凉州 刺史张轨为太尉,封西平郡公。”

建兴三年春,封猗卢为代王。

按:《晋书孝愍帝本纪》:“三年春二月,景子进封代公猗 卢为代王。”

元帝太兴四年封慕容廆辽东郡公[编辑]

按《晋书元帝本纪》,太兴四年冬十二月,以慕容廆为 持节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平州牧,封辽东郡公。 按《慕容廆载记》,“元帝镇江东,廆遣使劝承大统。及帝 即尊位,授廆将军单于。太兴四年拜平州刺史,增邑 二千户,寻加使持节都督幽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 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邑一万户。”

明帝太宁二年封王导等为公侯[编辑]

按《晋书明帝本纪》,“太宁二年秋七月丁酉,封司徒王 导为始兴郡公,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丹阳尹温峤 建宁县公,尚书卞壸建兴县公,中书监庾亮永昌县 公,北中郎将刘遐泉陵县公,奋武将军苏峻邵陵县 公,邑各一千八百户,绢各五千四百匹;尚书令郄 高平县侯,护军将军应詹观阳县侯,邑各千六百户, 绢”各四千八百匹。建威将军赵引湘南县侯,右将军 卞敦益阳县侯,邑各千六百户,绢各三千二百匹。其 馀封赏各有差。

太宁三年诏立诸功臣之后。

按《晋书明帝本纪》:三年秋七月辛未,诏曰:“三恪二王, 世代之所重;兴灭继绝,政道之所先。又宗室哲王有 功勋于大晋受命之际者,佐命功臣,硕德名贤,三祖 所与共维大业,咸开国祚土,誓同山河者,而并废绝, 禋祀不传,甚用怀伤。主者其详议诸应立后者以闻。”

成帝咸和四年封陶侃等为公其馀封拜有差[编辑]

按《晋书成帝本纪》,“咸和四年春三月壬子,以征西大 将军陶侃为太尉,封长沙郡公;车骑将军郄莲陞q 空,封南昌县公;平南将军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封始安郡公。其馀封拜各有差。”

咸和八年夏五月乙未,车骑将军、辽东公慕容廆卒, 子皝嗣位。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穆帝永和四年封桓温为临贺郡公[编辑]

按《晋书穆帝本纪》,“永和四年秋八月,进安西将军桓 温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 永和五年,封周抚为建城公。”

按《晋书穆帝本纪》:“永和三年秋七月,范文复陷日南, 害督护刘雄,隗文立范贲为帝。五年夏四月,益州刺 史周抚、龙骧将军朱寿击范贲,获之。益州平,封周抚 为建城公。”

永和六年,封氐帅苻洪及子健等为公。

按《晋书穆帝本纪》:“六年春闰月己丑,氐帅苻洪遣使 来降,以为氐王,封广川郡公。假洪子健节,监河北诸 军事、右将军,封襄国县公。”

永和七年,封段龛为“齐公,封姚弋仲为郡公。”子襄县公。

按《晋书穆帝本纪》:“七年春正月辛丑,鲜卑段龛以青 州来降。二月戊寅,以段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冬十 一月,石祗将姚弋仲遣使来降,以弋仲为车骑将军、 大单于,封高陵郡公;弋仲子襄为平北将军,都督并 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升平四年封桓温等为公[编辑]

按:《晋书穆帝本纪》,“升平四年冬十一月,封太尉桓温 为南郡公,温弟冲为丰城县公,子济为临贺郡公。 升平五年,哀帝加张元靓为西平公。”

按《晋书哀帝本纪》,升平五年“五月庚申,即皇帝位。冬 十二月,加凉州刺史张元靓为大都督陇右诸军事, 护羌校尉、西平公。”

废帝太和元年以张天锡为西平郡公[编辑]

按《晋书废帝本纪》:“太和元年春二月己丑,以凉州刺 史张天锡为大将军,都督陇右关中诸军事,西平郡 公。”

孝武帝太元二年春正月继绝世绍功臣[编辑]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九年。夏四月己卯。封张天锡为西平公。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十年追封谢安谢石等为公。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十年冬十月丁亥,论淮肥 之功,追封谢安庐陵郡公,封谢石南康公,谢元康乐 公,谢琰望蔡公,桓伊永修公,自馀封拜各有差。”

安帝义熙二年封刘裕等为郡公[编辑]

按《晋书安帝本纪》,义熙二年冬十月,论匡复之功,封 车骑将军刘裕为豫章郡公,抚军将军刘毅南平郡 公,右将军何无忌安成郡公,自馀封赏各有差 按《宋书武帝本纪》,二年十月,高祖上言曰:“昔天祸皇 室,巨狡纵篡。臣等义惟旧隶,豫蒙国恩,仰契信顺之 符,俯厉人臣之愤,虽社稷之灵,抑亦事由众济。其翼 奖忠勤之佐,文武毕力之士,敷执在己之谦,用亏国 体之大,辄摄众军先上,同谋起义,始平京口、广陵二 城。臣及抚军将军刘毅等二百七十二人,并后赴义 出都,缘道大战,所馀一千五百六十六人。又辅国将 军诸葛长民、故给事中王元德等十人,合一千八百 四十八人,乞正封赏。其西征众军,须论集续上。”于是 尚书奏封唱义谋主镇军将军裕豫章郡公,食邑万 户,赐绢三万匹,其馀封赏各有差。

义熙九年夏四月,封镇北将军鲁宗之为南阳郡公。 秋九月,封刘裕次子《义真》为桂阳公。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宋书武帝本纪》,“九年九月,封公次子义真为桂阳 公,以赏平齐及定卢循也。”

义熙十一年夏五月甲午,论平蜀功,“封刘裕子义隆 彭城公,朱龄石丰城公。”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宋书武帝本纪》,十一年四月,“封公第三子义隆为 北彭城县公。”

义熙十四年,进封刘裕宋公,封李士业酒泉公 按《晋书安帝本纪》:“十三年春二月,凉武昭王李元盛 薨,世子士业嗣位,为凉州牧凉公。夏六月,刘裕为相 国,进封宋公。冬十月,以凉公士业为镇西将军,封酒 泉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