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51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五百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一卷目录

 永昌府部汇考三

  永昌府驿递考

  永昌府兵制考

  永昌府物产考

  永昌府古迹考陵墓附

  永昌府猺獞峒蛮考

职方典第一千五百十一卷

永昌府部汇考三[编辑]

永昌府驿递考        府志[编辑]

本府。保山县附郭。

自府西南六十里至蒲缥堡。永昌府以下无额设堡夫。

蒲缥堡 八十里至磨盘石堡。

磨盘石堡 八十里,至龙江驿堡。驿久裁。龙江驿堡 一百一十五里,至腾越州南。中极边外皆野彝,行四十馀日始达缅甸。途中旷野无人,又多野兽,难行。

自府东北一百二十里至沙木和堡。沙木和堡系民夫应差,后因苦累,拨永昌卫军一十二户,与民夫各半。变乱之后,除逃亡故绝,今止存堡夫二十三名。路过澜沧江桥,查迤西一带各堡,自恢滇以来,原未开支钱粮。

沙木和堡 七十五里至永平堡。永平原设堡夫六十四名、内逃亡故绝六十二名、止存二名。馀将冷饭田租谷雇应

永平县 七十五里至黄连堡。黄连堡原设堡夫六十四名、内逃亡故绝五十八名、止存六名。馀将冷饭田租谷雇应

黄连堡 二十五里,至打牛坪堡。打牛坪原设堡夫六十四名,内逃亡故绝五十八名,止存六名,议令漾濞伍九半伍所军协济。有冷饭田。打牛坪堡 八十里,至漾濞堡,原设堡夫六十七名,内逃亡故绝三十名,止存三十七名。有冷饭田。又各里站马十匹,每马编夫三名,共三十名,今已久裁无设。以上属永平县。

自府东由哀牢山至竹鲁凹,一百二十里至澜沧江,通顺宁府。

自本府至河湾栎柴坝一百二十里,《通》“云龙州。自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至北冲,又一百二十里至孙足,一百二十里至漕涧,西至上江十五喧,四百里接野人界。”

自府西南由潞江“从邦别小路至镇安所一百六十里,由镇安所八十里至猛弄,由猛弄一百里至芒市,由芒市二百四十里至遮放,由遮放二百里至猛卯,由猛卯至碗顶河边” ,遂交木邦界。

自府南至施甸,由施甸四十里至姚关,由姚关一百六十里至湾甸州,由湾甸一百八十里至镇康州,由镇康四百里至耿马,由耿马二百七十里至猛猛,由猛猛三百七十里至孟尤,由孟尤二百四十里至卡唎瓦野人界。

永平县

自县正东,由黄连堡东南出半坐山,至洒拉亨丫口五十里,交蒙化府界。

自县正东大路至漾濞云龙桥,由云龙桥东北从桑不老至登头,五十里,交邓川州界。由桑不老正东至阿浪,二十里,交浪穹县界。

自县东南由萨佑村一百里至小邑里。“由小邑里正东出鬼口五十里,至鸡街,交蒙化府界。由小邑里东南出阿贝村,过鬼星村,至马街里四十里,交蒙化府界。”

自县正南从门坎至“坌路四十里,交顺宁府界。” “《坌路》东南至稻梯十五里,交顺宁府界。” 由《坌路》西南从漂浪出南山二十里,交保山县界。自县正西由小田坝出大箐至江边七十里,交保山县界。

自县西北由石冲出棹盘至沙鲁,六十里交保山县界。

自县正北由小《罗武》、大罗武,出那白河,西夕至箭杆场风洞,一百五十里,交云龙州界。由《大罗武》东北出鸡鸣山鹿鸣河,过罗里密阿土郎,至横场,一百三十里,交浪穹县界。

自县东北由东山出西里,过阿里浪,至破里场,一百六十里,交浪穹县界。

腾越州

自州北四程至“茶山长官司。”

自州西八程至里麻长官司,十程至“孟养宣慰司。”

自州南二十里交南甸半个山,又六十里至南甸宣抚司,又二程至千崖,四程至蛮哈山,十程至猛密,二十七程至缅甸,三千里有奇至南海。自南甸四程至陇川,陇川西南十程至猛密。由陇川东南十程至木邦,转达八百宣慰司。自州东南二程至蒲窝,又二程至芒市,转达镇康州。

永昌府兵制考    通志府志合载[编辑]

皇清《开滇兵制》:

永顺镇总兵官 ,顺治十七年设,驻札永昌府。中、左、右。游击三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

马战兵二百四十名 ,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以上经制镇标三营官兵俸饷料干岁需银共四万三千八百二十一两二钱一分零,米共八千六百四十石。

汛防

中营 白水铺经制官一员,带兵防守猛赖姚关。

左营 杉木和北冲,猛筒兰沧江枯河。

右营 永平县经制官一员,带兵防守观音山、戥子铺、燕子河、漭水渡、右甸、竹鲁凹。

腾越协

顺治十七年设,驻腾越州。

副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战兵一百名   ,步战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以上经制官兵俸饷料干岁需银共一万八千零四两六钱五分零,米共三千六百石。

汛防

盏达 、猛卯 :以上二大汛,各有经制官一员,带兵更换防守。

皇清复《滇兵制》。

永顺镇总兵官 ,仍旧制,驻永昌府。

中、左、右游击三员  ,守备三员

千总六员     ,把总十二员。

马战兵二百四十名 ,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

《腾越》协副将 ,仍旧制驻腾越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战兵一百名。

步战兵四百名   ,守兵五百名;

顺云营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五十名。

步战兵二百名   ,守兵二百五十名。以上经制官兵俸饷料干岁需银八千七百九十九两三钱九分零,米共一千八百石。

永昌府物产考    通志府志合载[编辑]

府总

麻竹 ,其质绵软,可为绳为屦,出腾越。

《董棕 飞》《松子 》,俱出腾越外野人界。

蒌叶 可和槟榔食之。按《明一统志》:“叶似葛,蔓附于树,可为酱,即《汉书》所谓蒟酱也。实似桑椹,皮黑肉白,味辛。合槟榔食之,御瘴疠。”

波罗蜜 ,实大如瓜,味甘酸,出潞江。永平时,鱼 出兰沧江,味美,雷鸣始出,即东南之鲭鱼也,郡人重之。

花斑藤 ,出高黎贡山。可为杖。

“紫英石 ” 、“云母石 ” ,俱出《腾越州》。

《海金沙   》。排风藤 、《白蜡》。

碁 ,质坚色莹,出《保山》。

缥㲲 ,出腾越,即白㲲布。坚厚缜密,颇类丝䌷。桐花布 ,《华阳国志》言“宁州有梧桐花,可绩为布。” 《通雅》谓“即木棉花” ,常璩误记。

象     :象牙    、象尾。

琥珀 按《明一统志》:“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外皮,中成琥珀菜玉    墨玉    水晶”

催生石 作杯饮酒,可治产难。

黑药    :乳香    、没药。

儿茶    哈芙蓉   冰片:

《神》黄豆 。食之则痘稀。

青花豆 可治疮

“宝沙 ” ,出猛缅外国,非永昌所产,且如水晶墨。

玉诸物,又皆极难得者。《旧志》相仍,姑存之以载其名耳。按《府志》,出腾越,治宝石、玛瑙用之。黄金 出上江及永平,银龙江皆有之。

铜 出孟桀山中

銕 ,出永平花桥山,有銕厂,上江亦有之,今奉禁不采。

玛瑙 ,出保山玛瑙。山巅。有红白色相间者,曰“缠丝玛瑙。” 有红如胭脂者,曰“红玛瑙” ;有色白如玉面光润者,曰“白玛瑙” ;有紫色者,曰“紫瑛玛瑙。” 土人取之,其体极坚,然脆而易碎,制之甚难。又出保山金鸡村,其色淡红,而坚不足。

墨石玉 ,出保山法宝山后。其色光润,黑白相间。

青石 可为碑碣

紫石 二石各山中皆有之。

永昌府古迹考     通志府志合载[编辑]

本府。保山县附郭。

诸葛营 ,在城南十里,武侯屯兵之所。及还,汉人遗此者,聚族而居,至今呼为“旧汉人。”

旗台 在诸葛营前小海子内,武侯竖旗之所。阜高周三十馀丈,随水高下,虽巨潦不能浸。按《明一统志》:“诸葛营俗谓武侯旗台。”

“诸葛井 ” 在哀牢山上,可饮千人,夜有火光。井有二穴,相去一寸五分,各围三尺许,形圆如碗。孟春月,居民视井水盈涸,以占岁之丰歉。相传武侯凿以济军者。又名天池,又名“金井。”

粮堆所 在府东南山中,墩阜甚多。武侯覆粮于上,以示彝人。

《保山断脉 》即太保山接脉处。昔武侯过此,掘地以铁物间之。

将台 在金鸡村北,世传为吕凯所筑。凯即本村人,台高丈馀,广倍之,今废。

立钌石 在金鸡村温泉之北,石高五尺,周一丈许,蜀汉吕凯建。按旧志、《通志》俱作“钌”,查《字汇》无“钌”字,当是。字之讹耳。又注曰:“吕凯建此石乃生成,非建也。”今正之。音结。戟也。右军书台 在诸葛营东。旧传有王羲之所书碑刻,今碑废址存。一说即武侯南征时右军屯兵之地,乃右军台也。或讹为书台耳。

万箭树 在府天井山北。段氏时,濮蛮为盗,出没于此。行者射其树,厌之。树高五丈馀,箭集如猬。

哀牢县址 在太和坊东。元为永昌府。明洪武中为中千户所军营。按《明一统志》,在府境哀牢王国。东汉永平中,置哀牢县,属永昌郡。晋因之,后废。

不韦县址 在府凤栖山下。汉武帝置县,徙吕嘉子孙居之,以嘉为不韦,后因名。按:《明一统志》,东汉永昌郡治此。

诸葛城 ,在高仑山分水岭。旧传诸葛运鬼工一夜而成者。

马援洞 ,在宝盖山后青冈坝,旧址尚存。洞下流水不竭。

敕书楼 在府治后,楼后有《敕书碑》。

却金亭 在城北,即贺兵备却金处,今废。凤仪石 在金鸡寺前。旧传有凤栖于此,土人不识,呼为“金鸡,寺” 与村皆以此名也。

钟楼 在镇南门之西,上悬钟,重千斤,汉时遗器也。明成化时,千户张邦因其少损而重铸之,音响甚洪,可闻百里。楼毁于兵。

一鉴楼 在易罗池西,久废。

看山楼 户部侍郎张志淳建。楼中藏书万卷,雄伟奇丽,甲于一郡。杨升庵题曰“铁楼。”

接龙楼 在太保山冈武侯祠后。康熙三十二年,总兵偏图重修。

《明诗》台 在郡人张含第宅之西,杨升庵题“慈云塔 ” ,在龙泉寺之北,高七丈有奇。

濯缨亭 在喷珠泉上。前临易罗池,左倚高城,右环九隆诸峰。湖山在望,龙泉诸胜,此为第一。昔邓子龙镇永时,常憩于此,题一联于上云:“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千金散尽,祇馀湖上青山。” 至今人犹诵之。旧亭久圮,康熙二十七年,总兵偏图重修。

湖心亭 在池中。明万历十四年,参将邓子龙建,总兵偏图重修。

“偕乐亭 ” 在池西龙王祠之左。

望海亭 在池西偕乐亭之左。

“环翠” 亭 在圆光寺左。

太保山亭 :在太保山上。旧有吟风亭,久废。康熙四十年,总兵周化凤、知府罗纶等捐俸重建。及两学庠生各捐俸资不等,并建“三台亭” 、“五云亭” 于左右。三亭并峙,如在云表。游人登眺,相继于道。人咸以为览一郡之风光,增太保之景像云。

“翠微楼 ” 在玉皇阁左,即今会真楼址。

深翠楼 :在城东北隅。旧有角楼,久废。康熙三十九年,总兵周化凤因修城,复为重建。

“雅会堂 ” 在玉皇阁右,即今“九霄楼” 址。

梨花坞 在城西南七里九岭冈下。户部王弘祚创建。层台耸秀,曲涧流泉,有“慈云阁” 、“画月楼” 、“瑞雪岑” 诸胜。仲春时,游人咸携酒脯为梨花洗妆。

《龙池夜月 易》罗池有九窦喷出,又名“九龙池。” 池广二百馀丈,水清如镜。康熙二十七年,总兵偏图砌石为堤,沿堤树木掩映,夏秋之间,红莲翠盖,荡漾清波,颇极幽丽。独中秋夜月初出时,光映池中,临西岸望之,如金塔横于波底,池上游人,四时不绝。至此夕则夜游者亭台皆满,尤称盛赏云。

金鸡温泉 在金鸡村,去城三十里。泉温而清,四时可浴。康熙四十年春,知府罗纶更为修砌,复凿一池于旁,引水于内。上为瓦屋,中为垣隔之,在外者听民之便。其南旧有亭,并为新之,以为憩息之所。四十年冬,又同同知李文渊、知县程奕,建正己亭于其西。亭之前为射圃,经历锺吕坚修。按《旧志》,有虎嶂温泉,在虎嶂山之麓,荒芜已久。

《蕉洞春光 》在城南十五里卧狮山下,有洞曰“芭蕉” ,深数百步,其中石乳悬垂,千奇万状。春时郡人常游于此。

《兰江霁色 》即兰沧江。两山壁立,一水云奔,长桥若彩虹横于天际,雾气氤氲,岚光缥缈,佳景也。

《西寺钟声 》,即法明寺梵宫,雄峻,跨于太保山麓,每夜静风清,钟声洪壮,达于城野。

《东林鹤瑞 》,在哀牢山之西,尝有鹤栖于树间,永昌无鹤而偶有之,故以为瑞。

《鱼村钓月 》在城东十里,即打鱼村。渔竿高插,月色映波,恍如画图。

《龙祠望云 》即易罗池上之龙王庙。云气时浮,晴光可挹。

《神坪赏花 》在城北五里。旧时海棠盛开,游人络绎,因为“海棠村。”

汉营走马 在诸葛营。旧有观骑楼。暮春二十七日为“走马会” ,楼毁而俗存。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总兵偏图建大生阁于此,较昔

颇盛

玉井天池 在哀牢山之下,即玉泉也。有石如鼻,挂泉二道,一温一冷。旧传偶有比目鱼出。西山“晚翠 ” ,即太保左右诸峰。旧时青松遍岭,将晚时翠色欲滴,蔚然可爱,今废于兵久矣。《北津杨柳 》,在城北二十里,即今之板桥也。旧时道旁绿杨参差,犹如柳巷,因兵燹,久废。

皇清康熙三十九年,知府罗纶重为栽植。“三年之后。”

一路成阴矣

《月明太保 》太保山极高旷平敞,俯临一郡。每当望夜登之,明月当人,清辉皎彻,沁入心骨。下视城郭,隐然群山旷野,茫茫云雾之内,万籁俱寂,惟有天风瑟瑟,飘飘吹衣,恍如玉虚中,非他处可比。

《春满》,隆阳 城中树木最多,春时群花尽放。凭高望之,满城皆花,如锦如云,极为佳丽。

永平县

打牛坪 在县北七十里。武侯南征,值立春日,鞭土牛于此。

关索寨 ,在县东五里。下有洞,首尾相通,樵牧者尝闻洞中有戈戟声。

大铜釜 在镇姚所南八十里,有二,每釜可注水三十馀石。

偃草坡 在全胜关南参将邓子龙败缅兵处。至今草皆下生,不能上指。

黑水 在湾甸州南。每岁五六月,水自地出,人马近之则病,饮之则死。土人用毡浸水中,久之取出,丝毫可以杀人。

镇姚所城 在老姚凤山之阿。明万历中建。所裁,城存。

镇安所城 在猛淋寨,旧潞江安抚司。明万历间建所裁,城存。按《府志》云:自大铜釜至镇安所城,皆系永昌府南姚关地界。《通志》误入永平。

正之

博南县址 在县江惠村。按《明一统志》在县境,“东汉永平中置,晋因之,后改曰永平。”

诸葛寨 在县北三里,亦孔明驻兵之所。“自新轩 ” 在城南温泉之上,知县姚孔鍹建。《银江晚钓 》即银龙江。每月终时,江底忽现月影如日然,见之不易。

《金浪晓行 》,即博南山。

《汉营夜月 》,在打牛坪。

“悬岩瀑布 ” 在宝峰山顶。

“曲洞温泉 ” ,水煖而清,四时可浴。

《和丘耸翠 》,即和丘山,盘回绵亘,众峰入云,远近瞩目。

《天马朝阳 》,即天马山。

双溪流水 在县东萨佑村。其潭有二,水极澄清。

《一碗甘泉 》在羊街山麓,甘美可掬。

《万松仙境 》:“万松挺立,俯视群峰。顶有万松阁。” 《腾越州》。

镇彝石堆 在州矣罗山后。高丈馀。孔明屯兵处。

子午石 在迦罗庙东

济旱石 在州北二里土山上。石形如丸,周丈许,旧传高僧摩迦陀所遗。天旱祷雨,以石浸龙池,雷雨辄至。

龙马槽 在州北百五十里。江中有石如槽。旧传南诏时龙马饮此。

滚钟溪 在州南十里宝峰山。传有钟重千斤。一夕风雨,钟陷溪中。今钮尚见,草皆偃生。尚书营 在州北三十里。靖远伯王骥驻兵处。按《府志》:“在城南五里,王骥驻兵堆石” 识其地,亦曰军营堆。

西源城 ,在州西平原中,广二里许,城坡衢道,井然可见。

罗密城 在城北

顺江州址 在州西北

越甸县址 在州南

古勇县址 在州西

龙马窝 在城西十里。相传,昔有人见雾中有物逐马如飞,后村中马产驹多骏。

黄牛石 在马面关山旁壁立,土人阻险,必祭而后行。

“镇兵” 石 在武侯祠中,昔传武侯所遗。

金塔坡 ,在干峨山之北,昔有异人修练于此,至今无蚊蚋霜雪。

宁远亭 在城内。弘治间,兵备萧苍建,今废址犹存。

秀峰亭 在学前秀峰山上。兵备赵炯建,知州沈祖学修,抚彝同知萧奇熊恢拓其制,建阁于上,像魁神祀之,改名“文星阁。”

观风亭 在州治前,跨池中,今圮。

幽兰亭 在古灵祠内。郡人王𬘘、汪城《易经》,张润读书其中,人谓之“德星聚处” ,今废。

龙光亭 在叠河水滨。悬瀑飞泉,日光相映,如虹霓然。知府严时泰建,参将邓子龙复拓其制。今废。

览胜亭 :在来凤山之东。兵备赵炯立,今废。《春园 》有二,一在东山寺下,一在球珠山下。茶树成林,烂熳如锦,游人以为佳赏。今废。

《来凤晴岚 》在州南四里。竹林繁茂,每曙时有岚气锁之。

《大盈秋水 》,波涛浩瀚,澄清可掬。

《笔峰霁雪 》在州学前,奇峰独耸,冬日雪后望之如银笔插天。

龙洞垂帘 在州西山外。泉流至峡口,石崖断绝,水势奔腾,其下如帘之垂。

陵墓附[编辑]

本府。保山县附郭。

汉吕凯墓 在金鸡村

孟优墓 在镇姚所南八十里,地名猛波罗。哀牢夫人墓 在哀牢山。正德间,乡人掘地得碑,志剥落,段中庸撰文。按《明通志略》曰:“夫人讳福则伽宗胄裔之嫡女也。事君子也,乐其道而不淫;逮下妾也,用其能而不妒。” 又曰:“月出碧鸡照,哀牢之名县;鸿飞滇渚下,浔阳之长江。” 志哀牢夫人者,志其世也,非以其人。

唐杜光庭子墓 光庭,蜀青城人,仕唐为御史,将子入南诏。子卒,葬龙凤山,其名无考。

王状元墓 在大寺山。名氏无考。

元腾冲府知府高泰墓 ,在龙凤山,墓废碑存。腾冲府知府孟光墓 ,在城北干峨寺左,《光四》

川成都人

明给事中陈以仁墓 在龙泉门外圆通阁后。字景元,广西宜山人。明洪武中以户科给事罪戍金齿,卒葬此。

都督佥事胡志墓 在城西九隆山。成化间赐葬。

户部侍郎张志淳墓 在城南黄竹山。嘉靖间赐葬。

三忠墓 ,在府东关坡。孙可望入滇,通判刘廷标、推官王运开并弟运闳死之,葬此。

“战士冢 ” 有二:一在姚城东南隅,一在松坡营东。

明杨象山墓 在县南三十里新街。

光禄寺少卿薛继茂墓 在城东南三十里桃花屯东河边。

刘真人墓 ,在仁寿门外象头山下,即雄山《腾越州》。

都指挥陈昇墓 在西山。

指挥同知陈鉴墓 在西山。

处士易恒墓 在来凤山右。

《谷妇》杨氏墓 在来凤山麓。

张妇顿氏墓 在西山

林妇阎氏墓 在金塔坡。

黄妇李氏墓 在来凤山后。

张妇郑氏墓 在来凤山右。

段氏墓 在来凤山

吴妇张氏墓 ,在干峨山。

吴妇原氏、刘氏墓 在干峨山。

永昌府猺獞峒蛮考[编辑]

后汉

世祖建武二十七年,哀牢彝《贤栗》等率种人求内属,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来朝贡。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夏五月,益州郡徼外蛮彝率种人内属。按《西南彝传》,哀牢彝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壸,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九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壸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 众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䑛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䑛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九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像龙文,衣著尾。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谿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建武二十三年,其王贤栗遣兵乘箄船南下江汉,击附塞夷《鹿茤》《鹿茤》人弱,为所擒获。于是震雷疾雨南风飘起水为逆流翻涌二百馀里,箄船沉没哀牢之众溺死数千人。贤栗复遣其六王将万人以攻鹿茤。《鹿茤》王与战,杀其六王哀牢耆老共埋六王夜虎复出其尸而食之,馀众惊怖引去。贤栗惶恐谓其耆老曰:“我曹入边塞,自古有之。今攻鹿茤,辄被天诛,中国其有圣帝乎?天祐助之,何其明也?” 二十七年,贤栗等遂率种人户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嶲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来朝贡。按:注引《哀牢传》曰:“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 知。“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栗》代。”

显宗永平十二年春正月,益州徼外彝哀牢王相率内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按《后汉书显宗本纪》云云。按注:罢益州部,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置哀牢、博南二县,去洛阳七千里,在今匡州匡川县西。按《西南彝传》:“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 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兰沧水,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度兰沧,为他人。” 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其渠。

考证

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 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云南县有神鹿,两头,能食毒草。先是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彝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纯与哀牢彝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 ,彝俗安之。纯自为都尉、太守十年卒官。

永平十七年春三月,“西南彝、哀牢、儋耳、僬侥、槃木、白狼、《动黏》” 诸种前后慕义贡献。

按《后汉书显宗本纪》云云。按《西南彝传》,“莋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莋都县。其人皆被发左衽,言语多好譬类,居处略与汶山彝同。土出长年神药,仙人,山图所居焉。元鼎六年,以为沈黎郡。至天汉四年,并蜀为西部,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彝;一居青衣,主汉人。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数岁,宣示汉德,威怀远彝。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馀国,户百三十馀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称为臣仆。辅上疏曰:“‘臣闻《诗》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传》曰:‘岐道虽僻,而人不远’。诗人诵咏,以为符验’。今白狼王唐菆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路经卭来大山零高坂,峭危峻险,百倍岐道,繈负老幼,若归慈母。《远彝》之语,辞意难正。草木异种,鸟兽殊类。有犍为郡掾田恭,与之习狎,颇晓其言。臣辄令讯其风俗,译其辞语,今遣从事史李陵与恭护送诣阙,并上其乐诗。昔在圣帝舞《西彝》之乐,今之所上,庶备其一。”帝嘉之,事下史官,录其歌焉。《东观》载其歌,并夷人本语“远彝乐德”歌诗曰《大汉是治》。提官隗构。与《天意合》。魏冒逾糟“吏”译《平端》。冈译刘脾不从我来。旁莫支留闻风向化。征衣随旅所见奇异。知唐桑艾多赐缯布。邪毘甘美酒食。推潭仆远昌乐肉飞。拓拒苏便屈伸悉备。局后仍离蛮夷贫薄。偻让龙洞无所报嗣。莫支度由愿主长寿。阳雒僧鳞子孙昌炽。莫稚角存《远夷慕德歌诗》曰:“蛮夷所处。”偻让皮尼日入之部:且交陵悟慕义向化。绳动随旅归“日出主。”路且㑈《雒》,“圣德深恩。”圣德渡诺与人富厚。魏菌度洗冬,多霜雪。综邪流藩夏,多和雨。莋邪寻螺寒温时适。藐浔泸漓部人多有。菌补邪推涉危历险。辟危归险不远万里,莫受万柳去俗归德。术叠附德心归慈母。仍路慈摸《远夷怀德》歌曰:“荒服之外。”荒服之仪土地硗埆。犁籍怜怜食肉,衣皮。阻苏邪犁不见盐谷。莫砀粗沐吏译《传风》。罔译传微《大汉安乐》。是汉夜拒《携负归仁》。踪优路仁触冒险陕。雷折险龙高山岐峻,伦狼藏幢《缘崖磻石》。扶路侧禄木薄发家。息落服淫百宿到洛。理历髭雒父子同赐。捕茝菌毗怀抱匹帛。怀槁匹漏《传告种人》。传言呼敕长愿臣仆。陵阳臣仆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炫燿之,夷人益畏惮焉。

肃宗建初元年秋九月,永昌哀牢彝叛。

按:《后汉书肃宗本纪》云云。

二年春三月,永昌、越巂、益州三郡民彝讨《哀牢》,破平之。

按《后汉书肃宗本纪》云云。按《西南彝传》:“先是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絜,化行彝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纯与哀牢彝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彝俗安之。纯自为都尉太守,十年卒官。建初元年,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忿争,遂杀守令而反叛,攻越巂唐城” ,太守王寻奔揲揄,哀牢三千馀人攻博南,燔烧民舍。肃宗募发越嶲、益州永昌《彝汉》九千人讨之。明年春,邪龙县昆明彝卤承等应募,率种人与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传首洛阳。赐《卤承》帛万匹,封为“破虏傍邑侯。”

和帝永元六年春正月永昌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按《西南夷传》:“郡徼外敦忍乙王慕延慕义遣使译献犀牛、大象。永元九年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彝及掸国重译奉贡。”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按《西南彝传》,“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

永元十二年春二月,旄牛徼外白狼。《薄彝》率种人内属。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按《西南彝传》。“和帝永元十二年。旄牛徼外白狼。”薄蛮彝王唐缯等遂率种人十七万口归义内属。诏赐金印紫

绶小豪钱帛各有差

安帝永初元年春三月,《永昌》徼外《僬侥》种彝贡献内属。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西南彝传》,“徼外僬侥种彝陆类等三千馀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

安帝永宁元年十二月永昌徼外掸国遣使贡献。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西南彝传》:“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明年元会,安帝作乐于庭,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彩缯各有差。”

《通志》
[编辑]

潞江安抚司

蛮名怒江甸。元隶柔远路。明洪武十五年,内附,置长官司。永乐九年,升安抚司,以线氏领司事。沿至线世禄。后线有功嗣。

皇清平滇有功,投诚,仍授世职。有功死,侄崇毅袭。崇

毅死子国勋袭

永平县土县丞

世属马氏。元时为土副使。明初,马锁飞归顺,授县丞。沿至,马一騆、一、骏一𫘧。𫘧生渥。

皇清平滇,渥投诚,仍授世职。子世乔,候袭。

打牛坪土驿丞

明正统中,杨霖随王骥讨麓川,授驿丞,沿至杨腾凤、杨瞳、杨浥武、杨天立。

皇清平滇,天立投诚,仍授世职。今杨蔚现袭。子杨济。

汉候袭

镇康州

旧名“石赕。”元中统间内附。至元十三年,立镇康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镇康府。十七年,改为州。永乐中,土官刁闷光以随王骥西讨有功,升土知州。隆庆间,罕虔以女妻闷敬,因附虔归缅。万历十一年,官兵败缅,闷敬死,其叔闷恩归义,授以州事。恩死,子闷枳袭,木邦思礼诱之归缅,枳不从,遂令海庆取《控尾》据之,又欲取猛。天启二年三月,木邦兵象据喳哩江,枳奔姚关,守备遣官抚之,木邦乃退。枳老子闷达袭。

皇清平滇,达遣使投诚。授世职。伊子《刁闷珍》承袭。其

地,东四十里至山街顺宁界,南六十里至无量山耿马,西七十里至潞江边,北五十里至黑龙塘湾甸界,又东至云州及孟琏,南至孟定,西至木邦,北至云州。自姚关行三日至。其地有无量、乌、木龙二山,当木邦之要路,为内地之藩篱。彝号“黑僰” ,形恶色黑,以青白布为衣,跣足,行荆棘中,走如飞。男子出,妇人闭户静坐以待。遇有事,签鸡骨以卜吉凶。病不服药,专祭鬼。死则刳木为棺,殡之坟上,植树为识。旧额征《差发》银一百两。

湾甸州

蛮,名“细赕” ,自古不通中国。元中统时内附,属镇康路。元末,景法为万户,归明,授湾甸正长官。死,子景送入贡。明洪武十七年置湾甸州,授送知州。万历十一年,景宗真率弟宗材导罕、虔入寇姚关,宗真死于阵,擒宗材斩之,以宗真子景从幼姑存之,降为州判。后从讨猛廷瑞有功,复陞知州。从传承恩,承恩传国泰。国泰死,子先哲、幼叔文智护印。

皇清平滇,文智遣使投诚授世职。“文智年老景先哲”,

袭。其地东二十里至猛恫,南二十里至镇康,西三十里至猛波罗,北七十里至姚关,又东北至顺宁,西至木邦。地瘠薄,山高水迅,每六月,瘴毒炽盛,水不可涉,地不可居。有黑泉,色如黝漆,涨时鸟飞过之辄坠。彝以竿挂布,浸而曝之,以拭盘盂。人食其物立死。又有芭蕉,实以当果。其人皆僰种,妇人贵者贯象牙筒于髻,长二寸许,插金凤蛾,络以金索,以红毡带束臂缠头,白布穿袖短衫,黑布桶裙,不施铅粉。旧额征《差发》银一百五十两。

盏达副宣抚司

千崖之贰也。明时,怕便以功授副宣抚司,赐名“刁思忠” ,后刁思丙嗣之,地称殷富。万历九年,为缅所掠,民物一空。后思鲁建关,筑堡于布岭,寻俱以兵毁。

皇清平滇,刁思韬投诚,授副宣抚世职。按《府志》,思韬

死,子思铉袭。思铉死,子思琳尚幼,叔思铭、伯思镒相继护理。镒死,侄思琳袭。

腾越州陇川宣抚司

考证

旧名麓川。其地曰大布芒,曰赕头附赛,曰赕中弹吉,曰赕尾福禄培,皆僰彝所居。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置麓川路,隶金齿等处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归附,置麓川平缅宣抚司。正统三年,思任叛,大军平之,革其司。十一年置陇川宣抚司于陇把,与南甸、千崖合,为三宣屏蔽。永腾以彝目恭项领之,后内奔,安插曲靖,以多氏代。万历十一年,岳凤勾缅据其地。十二年,岳凤既俘,立思顺为宣抚。二十年,缅人窥等练,至其地,思顺归猛卯,会官兵大战于栗柴坝,追逐之。万历二十一年,巡抚陈用宾檄知府漆文昌筑四关堡。三十五年,思顺子《安明》叛,巡抚周嘉谟平之,以金牌畀多安靖为宣抚。明末,伪都督王复臣杀之。

皇清平滇,多绍宁投诚,授宣抚世职。今多胜祖袭其

地东至芒市,南至木邦,西至千崖、孟定,北至南甸。自司治东北二十六日至云南省。有马鞍山、摩梨山、罗木山,俱极高峻,彝人恃以为险。又有汤泉,从右罅流出为河,热如沸汤,俗与南甸同。有城郭宫室,其人皆楼居。旧额征“差发” 银一百七十两。

南甸宣抚司

旧名“南宋” ,在腾越南半个山下。其山巅北恒有霜雪,南则炎瘴如蒸。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南甸府。永乐十二年改州。正统八年,刁民以麓川功陞宣抚司。辖部有罗布司庄、小陇川,皆百夫长分地。知事谢氏居曩宋,闷氏居盏西,属部直抵金沙江,与迤西地犬牙相错。万历二十一年,巡抚陈用宾檄知府漆文昌建关置堡于司之西北,今不复存。自刁落宁袭后,氏绝,以刁落启同“寥氏” 兼摄。明末,刁呈祥袭。

皇清平滇,呈祥投诚,授宣抚世职。今刁启元袭其地。

东至芒市、潞江,南至陇川,西至干崖、孟养,北至腾越。幅𢄙之广,为三宣冠山。曰丙弄,在司东十里,昔有僧自大理至此,坐化变形为石,后经兵毁,止存其首,土人常祀之。又东五里曰蛮干,《土目》凭险阻,世居其上。又十里曰温泉,有层峰,多阴木,下有温泉。曰沙木笼,在司南百里,上有关,立木为栅,周围一里曰南牙,甚高,延袤百馀里,官道经之。上有石梯,彝人据此为险。又有青泉,下流入南牙江。川。曰“小梁河” ,源在腾冲,一出赤土山,一出缅箐山,至此合流,经南牙山西南,又曰南牙江,至干崖为安乐河,而合于大盈江。曰孟乃河,在司东南北七十里,即腾越州。龙川江之源曰“大盈江” ,自腾冲流至司境,过镇西,入缅甸。俗与木邦同。婚娶用“榖茶二长筒,鸡卵五七笼” 为聘。客至,以谷茶供奉,手拈而食之。产孔雀、叫鸡、红藤。旧额征差发银一百两,后停五十两。干崖宣抚司

旧名千赖赕。元中统初,内附。至元中,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明洪武十五年,改镇西府,后为干崖长官司。正统间,以麓川功,升宣抚司。万历三十九年,刁定边又以平叛功,加三品服色,世守其土地焉。明末,伪督都王复臣执土官刁氏磔之。

皇清平滇,刁建勋投诚,授“宣抚”世职。今刁秉忠袭其

地,东北至南甸,南至陇川。自司二十三日至云南省,由腾越西南行二百里,逾黄连关至其境。其山曰“云晃” ,在司南十五里,上有瀑布,流为云晃河。曰云笼,在司东二十五里。曰白莲,在司北六十里,中挺一峰,土官居其麓,下有白莲池。曰“剌朋” ,在司西百馀里。其水曰“云晃河” ,在司治南,与云笼河合,灌田千馀亩。曰安乐河,源出腾冲,经南甸迤逦治北,折而西百五十里为槟榔江,至北苏蛮界注金沙江,入于缅中。曰止西河,在司东北三十里,源出云笼山,分流十五里,亦与云笼河汇。境内甚热,四时皆蚕。又有白㲲布、白莲花竹䶉大如兔而肥。旧额征差发银五十两。按《府志》,“秉忠死,子刁捷泰袭。”

芒市安抚司

旧名怒谋,又曰大枯赕。小枯赕,即《唐书》所为芒施蛮也。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芒施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明洪武十五年,置芒施府。正统九年,改置芒市长官司。万历初,放福与岳凤联姻。十一年,导缅寇松坡,管事觉,擒福正法,立舍目放纬领司事,辖于陇把。

皇清平滇,放纬之后,放爱众投诚,授安抚世职。《爱众》

死,子放《弥高》袭。其地。东至镇康,南至木邦,西至陇川,北至潞江,在永昌西南三百二十里。自司治东北二十二日至云南省,川原旷邈,而人稍

脆弱。男子以石榴皮染齿使黑。妇人分发直额为一髻,垂于后,跣足衣皮。西南有青石山,又有永贡、干孟二山,皆高广陡绝,彝长所居。其水曰芒市河。麓川江出峨昌蛮,金沙江出青石山,皆流至缅地。合大盈江曰大车江,自腾越流至司境,汇于缅中蒲甘城地产香橙、橄榄、芋、蔗。旧额征差发银七十两。按《府志》,“弥高死,子天球袭,遮放副宣抚司。”

陇川之贰也。明万历十二年,平岳凤后,以多思谭为安抚司,领陇川;多掩为同知,居猛卯;多茶为副使,管遮放。后沿至多尔忠。

皇清平滇,尔忠投诚,授副宣抚司世职。按《府志》,“尔忠”

死,子《多贤辅》袭。贤辅死,子多世禄袭。

猛卯安抚司

明时有猛密头目思化,败缅于送速,缅逐之,入居蛮莫。朝廷嘉之,授“蛮莫宣抚。思化死,子正嗣。缅潜师深入,挟取正首而去。后又立正之弟衎忠,数被缅侵,势不能支,因安插于猛卯,而蛮莫遂为缅有。” 此万历三十二年事也。

皇清平滇,衎忠之后衎瑄投诚,授安抚世职。按《府志》

衎瑄死,子“《衎珌》袭。”

《府志》
[编辑]

种人

蒲人 ,即古百濮。《周书》与微卢彭俱称西人,《春秋传》与楚、邓并为南土,本在永昌西南徼外,讹“濮” 为“蒲” ,有因以名其地者,若蒲缥、蒲甘之类是也。男裹青红布于头,腰系青绿小绦,绳多为贵,贱者则无。衣花套长衣,膝下系黑藤。妇人挽髻,脑后戴青绿珠,以花布围腰为裙,上系海贝十数围,系沙罗布于肩上。永昌、凤溪、施甸及十五喧二十八寨,皆其种。勤耕种,徒跣登山,疾逾飞鸟,今渐弱而贫。有流入新兴、禄丰、阿迷、镇南与景东、蒙自、开化十八寨者,其形质妆束各殊。羯些子 种出迤西孟养,流入腾越。环眼乌喙,耳带大环,身无衣,腹下遮布一幅,米肉不烹而食,勇健执枪刀敢战,喊声如吠犬。

峨昌 一名“阿昌” ,性畏暑湿,好居高山,刀耕火种。妇人以红藤为腰饰,祭以犬占。用竹三十三根,略如筮。嗜酒,负担觅禽兽虫豸,皆生啖之。采野葛为衣。无部长,杂处山谷,听土司役属。今永昌、罗古、罗板、罗明三寨皆其种。旧俗,父兄死则妻其母嫂。后罗板寨百夫长早正死,其妻方艾守节而死,其俗渐革。

妙猡猡 ,皆土蛮官舍之裔,或称“火头” ,或称“营长” ,或称“官娜” ,与黑白诸种迥异。耳圈环,常服用梭罗布。妇人衣,胸背妆花,前不掩胫,后长曳地,衣边弯曲如旗尾,无襟带,上作井口,自头贯下,桶裙细折。在阿迷州者,为诸种所敬惮,有丧则阖寨醵金为助。其在腾越者,专资射猎,蒙化、麓江等处皆有之。

白猓猡 ,男衣两截衣,裹头跣足,妇人耳带铜环,被衣如袈裟,系腰以革带。丧葬无棺,婚姻惟其种类,聘用牛马猪鸡不等,永昌山谷间有之,渐习王化,同于编氓。

野人 居无屋庐,多有茅棚,好迁移,赤发黄睛,以树皮毛布为衣,掩其膝下,首戴骨圈,插野鸡毛,缠红藤,执勾刀大刃,猎捕禽兽,食蛇鼠。性悍恶,涉险峻。在茶山、里麻之外,有离腾千馀里者,有离腾三百里者。其防御界限之处,名曰“滇滩关。” 有土巡检,有把事,有防汛兵。

僰彝 ,种在黑水之外,称“百彝”,盖声相近而讹也。他处多有之。其在腾越者,火炙肉食,不求其熟,或取蜂。而食之。习“缅”字,器用麄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