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49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卷目录

 顺宁府部汇考一

  顺宁府建置沿革考

  顺宁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顺宁府星野考

  顺宁府山川考水利附

  顺宁府城池考

  顺宁府关梁考

  顺宁府公署考

  顺宁府学校考

  顺宁府户口考

  顺宁府田赋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九十三卷

顺宁府部汇考一[编辑]

顺宁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编辑]

本府

古百濮地。濮讹为“蒲” ,旧名“庆甸” ,蒲人居之。历汉、唐、宋,不通中国,蒙氏、段氏亦不能制。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历元年,置顺宁府,并置宝通州庆甸县大侯长官司。明洪武十五年,仍置府,后省州县入府。万历二十五年设流官,改“大侯” 为“云州。”

皇清因之,领州一:

云州

宋,蛮孟祐地。元中统初,辟文内附,授大侯长官司,属麓川。明洪武中,内附,以其酋为长官司。正统中,升大侯州,后改设流官,名“云州。” 领猛缅长官司一,猛缅猛撤巡检司二,隶布政司。万历中,改隶本府。

皇清因之。

顺宁府疆域考        通志[编辑]

顺宁府疆域图

顺宁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蒙化府界二百三十里。

西至湾甸土州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景东府界三百四十里。

北至永昌府永平县界三百七十里。

由府至省,一千一百五十里。

东西广三百五十里。南北袤七百一十里。《云州》。

东至景东府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顺宁府界十里

南至景东府界二百五十里。

北至蒙化府界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二百三十里,南北袤三百七十里。

形胜附[编辑]

本府

旧《志》:众山环绕于西南,一江襟带于东北。云州虽弹丸有建瓴之势,三甸如鼎足,分犄角之形。界限华彝,荒徼资为控制;区分边腹,封疆赖以藩篱。

云州

“僻在白彝之徼。” “深山盘水,地势炎蒸。”

《州志》:天马山屏障于后,猛卯山列戟于前,两水交缠,万山围峙。左有神舟渡大堑之雄,右有永镇关扼吭之险,洵西南之锁钥重地也。

顺宁府星野考        府志[编辑]

府总

海内诸郡邑各有分野,取二十八宿而占祲,祥应若符合。如顺郡距九州甚远,其属于何宿何度,甚难辨也,亦视其所附而已。榆称益,永称梁,顺与榆、永接壤,而顺可知矣。《天官书》云:“觜、觿、参,益州。” 又参为白虎三星,直者视为衡石。下有三星,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汉书》:分野属井鬼入参七度。《晋书》:次鹑首,未位。《隋书》:梁州上应觜参。《宋书》:丽中台上位,北斗开阳一星,《星经》太白为益州。又北斗第二星主益州。《元命苞》:“参流为益州。” 《文献通考》:梁州兼参宿。按图说属入参一度,犍为入参二度,越巂入参三度。以阴阳宫参九井十八度计之,滇不越二十七度间,顺当亦不出二十八度耳。

顺宁府山川考   通志府州志合载[编辑]

本府

凤山 :在城西一里。郡镇山也。

乐平山 :在凤山西北十五里。

中阿山 :在凤山西南十五里。

偰山 在城北十五里,又名“墨玉山。” 一望葱然,黛色如画。

交凤山 :在城东五里。形如双凤。

把边山 在城南四十五里,两山相对,一迳中通关建其上。按《明一统志》中有“把边关。”

九层楼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岭盘九层,上有聚落。

泮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其下即兰沧、黑惠二江合流处。

阿铎山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林深谷奥,下临绝涧,以藤为桥。

西粤山 在城西南二百里,猛缅界。山俱峭壁。有琼英洞,洞肖城阙,广约十馀丈。上浮翠盖,状如垂莲,中有石鼓声同击玉嵌空。奇崛深邃,莫穷偏邦。山揖其左,猢狲山倚其右。拱而前者有梳头山,高卑环接,皆名胜也。

阿鲁使泥山 ,在城北一百八十里。上有白霞洞,深十馀步,石盖如楼,时见白气东下,有泉入黑惠江。

蜢䗱者石山 在城西北二百四十里。山极高峻,奇石嵌空,怪异万状。上有聚落,名“蜢䗱。” 顺宁河 在府治东。源出甸头村山箐,流入云州孟佑河。

瓮磉河 在府南一里。水出南山。

洛甸河 在府南三十五里。出中阿山下。腊门河 在府北十里。三水俱南流,与顺宁河会而东注。

兰沧江 在府东北七十里。源自金齿,东南流经府境,又上流东北为银龙江,亦会此水,与黑惠江合,南历景东、元江、交趾入南海。

黑惠江 在府东。其上流即碧溪。江水由大理、剑川二泽与漾濞水合为一江。经府泮山下入兰沧,达南海。蒙氏号“四渎之一。”

龙湫 ,在府治南山之麓,方一亩,林木丛蔚,水色澄碧。

蕴古泉 在府治西。《彝语》谓泉为瓮,谓涌为古,又名瓮古泉。其水澄澈,可鉴毛发。

云州

镇彝山 在州西五里

习弥山 在州东六十里。

蛮弥山 ,在州南二百五十里。林密山深,岩石壁立。

马鞍山 在州之右五里。

天马山 ,在州之后四里有馀,为州之主,山称“名胜。”

猛卵山 ,在州治前十馀里。形如列戟,翠色欲流。

昔弥山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下临澜沧江,高逾千仞。旧有一联云:“昔弥之峰耸而翠,遥接孤城;沧江之水漪以深,险同天堑。” 不知谁氏之笔也。

阿轮山 在州之东一百二十里,下临澜江,高二千馀仞,与诸山绵亘不分隔。江景东无量山对峙,险峻异常,登陟维艰。云“地无雪,此山甚寒,雪积不消。”

挨罗箐 在州北一百里。自猛郎永镇桥起,至林后哨止,约三四十里。两山高夹,溪水乱流,路通一线,泥泞险罅,雨霁皆然。乔木蔽天,藤萝障

考证

日迷漫如雾。朝夕阴霾。酷暑而昼生寒。日午即如近暮矣。

澜沧江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与漾濞江合,在府境接壤处。绕州境而东,入景东猛缅界。江水到冬腊月,其色黑绿,两岸皆险峻。高山夹流,其水寒甚。因上流过丽江,金寒则水冷,无论四季,人堕入水,强半不能出。若牲畜浮渡者,每癯瘦患证。盖冷气侵骨,较他水又有异焉。

四十八道水 ,在州之南一百里。自永镇关起,至猛赖大河止,约五六十里。一水曲绕于重冈复岭之下。出其途者,逾山渡涧,凡数十次而后尽渡水,方能达路。行路必要渡水,且林谷幽怪,石磴嵚峙,合抱参天之树,密如毛发,蔓草薜萝,充塞道路,人烟绝无虎豹。时有非结伴不敢经过。

顺甸河 在城南三里。府城之河与猛石河,自旧城合流,而环绕州前。每于夜静时,远闻潺潺琅琅如佩玉声。

小龙河 在州南一里。河出邦盖山及各山凹。会来之水,与顺甸河合流,浅溢靡常。间或夏月,人马浮涉,有至中流而漂去者,值其忽涨故也。神舟渡 在太平哨之下十里,往蒙化府交界,用大板船济渡。

漫乃江 ,在阿轮山东五里,系往景东之咽喉,用木槽船渡。

猛赖河 在州南八十里。河之上流,名“大河” ,从猛缅界来。

《南看河 ,由顺宁绕州之左》。

水利附[编辑]

本府

天泽塘 在乐平山椒。土官猛寅凿塘注水,周半里许。

云州

洪塘 在镇彝山下

李家坝   、《桃园河   水》。沟、三岔沟、   和尚坝、   石岩潭。

顺宁府城池考        通志[编辑]

本府

顺宁府城池 :在凤山之中。明万历二十八年,巡抚陈用宾檄知府余懋学建。周七百二十丈,高二丈一尺,甃以砖。设四门:东曰“朝天” 、南曰“庆云” 、西曰“永定” 、北曰“隆昌。”

皇清康熙三年,知府米璁重建“四楼。”三十年秋霪雨。

东、南二楼,瓦飞栋折,二座倾圮,知府徐欐捐俸重修,屹然如故。三十八年,西、北二楼将倾,知府董永芠捐俸修,焕然一新。

外州

“云州城池 ,原系大候寨,改为大候土州” ,嗣又改土设流,并无城郭。至明万历三十年,知州刘秉已奉文建砖城,至三十一年告竣。高一丈六尺,周围共六百一十四丈零,垛口一千六十零四个。东西南北城楼四座,高三丈六尺,阔四丈一尺,止开东、南北三门。西门为关,风脉不开。今楼年久已废。于崇祯八年,守备王之将于城外开壕沟,周匝环绕,宽二丈,深一丈。久因雨水壅填过半,未易修濬。

顺宁府关梁考        通志[编辑]

本府

把边寨关 在府南六十里,为顺云扼吭地,路通蒙、景二府。

浦关

愠马罕关

等喇关

腊门关 俱在府境

迎恩桥 去府二里,在东门外,《永蒙路》经之。矩府王政重修,挽以铁索,甚坚固。

衢亨桥 在府北城下。明崇祯十七年,知府曾瑞来建。

行春桥 在府东城外一里,往东山寺路经之。康熙四年,知府米璁捐俸重修。

右甸大桥 明崇祯十五年,通判谢天禄捐俸重修。

枯柯大桥 去府二百五十里。明知府李忠臣建。挽以铁索,巨木为栋,上覆瓦屋,水出毒岸有

《岚》热气蒸人,如釜如甑。利在速行,非桥不可。

皇清康熙四年,知府米璁重建。

锡铅桥 在府北八十里。明崇祯十七年,知府曾瑞来建。木桥瓦屋,叠石为墩,坚固可久矣。“猛石桥 ” ,未载处所。

大桥 在府北一百六十里,往隆昌大路。康熙四年,知府米璁修。

小桥 :在府北一百四十里,往隆昌大路“太平桥 ” ,未载处所。

观音寺桥 在府南三里许,三官阁山下,路通云州。

归化桥 在府南十五里。路通云州大路,旧桥为水所没已久。康熙三年,知府米璁捐俸重修。麻腊寨桥 在府南七十里。路通云州,旧桥冲坏,石址无存。康熙年间,知府米璁捐俸同耆民修建。

大桥 在府北一百六十里,又名猛家桥,路通蒙化。明末,知府曹巽之捐俸建。

永济桥 在大桥之西,相去二里。明末,知府曹巽之建。

歪泥桥 在木龙里。路通永平,去府二百五十里。康熙二年,永平生员冯家训修建。

克麻桥 在牛街坡下,通来宣桥大路。秋夏多为涧水所阻,过者称难。康熙二年,知府米璁捐俸重建。

来宣桥 在府北一百八十里牛街驿濞溪江上通蒙化。其渡最险。明末焚毁。

皇清康熙元年,知府米璁捐俸重修桥,长九丈两端。

挽以铁缆,上覆瓦屋二十一楹。九年复毁,巡抚李天浴、布政使崔之瑛、按察使张彦珩等捐俸檄知府许弘勋督修。

凤鸣桥 在府城西。康熙元年,巡抚、司、道各捐俸,檄知府米璁督修。

宣德桥 知府刘芳声建。

泗水桥 在城外东南角。

翁起桥 知府李文渊重修。

天顺桥 “耆民” 张所蕴等同建。

攸往桥 :“知府刘芳声建。”

永顺桥 :“知府董永艾建。”

迎春桥 :“知府李文渊建。”

瑞虹桥 “知府徐欐重修。”

远来桥 “知府徐欐重修。”

黑惠江渡 :在赤龟山下。

澜沧江渡 在府东北八十五里。

云州

永镇桥 在州北四十里。地名“温萌。”

长安桥 在州之北五十里,地名“猛郎。”

广德桥 在州之南十里。贡生刘次、徽州民张文甲、卢应祥、僧默契共建。年久倾塌,州民杨贵宇重修。

新惠桥 在州之南十二里旧城之右,合州绅衿耆庶《汉彝》人等同修。于康熙五十三年大水冲坏。今改为“铁索桥。”

冨春桥 在州之东五里。先年连修三次不果。

皇清康熙丙申年,永北府程署理顺宁兼摄“云州捐。”

谷四十石,给公银三十两,委贡生李恭、孔忠等鸠工督役,募化银钱,于本年五月中告成。桥锁顺旬、二水关、一州风脉、两牙头,高架水中。其桥既长且阔,乃云阳第一桥也。

小藤桥 在州之南,地名“猛赖。”

石桥 ,出蒙化路。计六座俱知州张鹤塘捐俸重建。

锁水桥 在州旧城。本府河水所经。马鞍山居岸北,旧城沙汀拱岸,南桥以“锁水。” 知州刁飞龙捐俸重修。

永安桥 在城北门外,今废。

小板桥 :在城北十里,地名“盐井哨。”

顺宁府公署考        通志[编辑]

本府

顺宁府治 旧在麻陋缺村,明永乐十六年建。万历二十六年,巡抚陈用宾迁建于城内凤山下。按《府志》:在城西建东向大门一座,仪门一座,大堂五间,堂下两庑吏书房各八间,川堂三间,大楼五间,花厅三间,知府王缙建,额曰:“背山堂。” 书房三间,知府米璁建,额曰:“品竹居。” 花亭一座,知府董永艾修建,题额曰:“问梅亭。” 有石镌“问梅。”

《亭记》:厨室一间,小房五间,马房正侧五间,其主楼倾圯,知府董永艾重修后山草亭三间,知府李文渊建,颜其额曰:“乾坤一草亭。”

督捕府署 在府南门内,年久倾圮,今改为“广文署。” 知府米璁以旧行台为参将借居,置金七十,买李姓之宅,在府城北隅,改修之。大门三间,左右客房三间,仪门三间,大堂三间,后堂卷蓬三间,大楼三间,两厢各五间。

经历司 在府治内

司狱司 在府治内,今废。

公馆 今废

顺宁城守营署 ,明设顺蒙守备,驻云州蒙化。顺郡,原无营署,迨《全滇》初定,改设顺云参府,借居旧行台。后改守备,移兵景东行署,圯废。今守备移居于旧时千总署中。其营房系知府刘芳声捐修。瓦房二百五十间,草房一百五十一间。在城东南隅民屋,西南隅兵民分处,法最善也。右甸行署 久废。

腊邑行署 久废

积贮仓 、常平仓 俱在府二门之左。

大有仓 在“育贤馆后。”

演武场 在旧城南。按古者,冬而讲武,武场不可不设。然前演武厅卑陋倾圮不足观。城守营守备宋清捐资新建,额曰“观德堂。” 日往简阅,赏罚并行,纪律森严,兵民胥便焉。

养济院 圮废

漏泽园 一在东山寺前,一在土主庙后,一在城隍庙后。

外州

云:“州治 在城内西门,即旧参将府,明万历二十六年改设。” 按《州志》,“署中为正堂三间,左右两角门。堂前为甬道,为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外左为土地祠,下为寅宾馆,前为大门。门外为屏墙,左右有旗竿,有鼓吹房二事依古制,为弹压边彝之所设也。堂右西南隅为狱,堂之后为川堂,后为内衙。知州蒋捐俸新建。后楼” 三间,颜曰“迎煦楼。” 后建一亭,题曰《醉滁州署》。其墙垣因

皇清康熙四十四年,接连雨水,倾坏大半,知州蒋捐。

俸修筑

吏目廨 在州左,因州同奉裁,今为吏目衙,前后倾颓不堪,吏目杨重修。

旧制,巡检司 有八:一在牛街,一在锡沿寨,一在董瓮寨,一在赤壁岭,一在蟒水寨,一在锡腊寨,一在猛麻驿,一在府前。今俱废。

分防衙舍 在北门内

行台公署 在南门内。今废。

猛郎公馆 ,中为堂,前为大门,后为内衙。太平哨公馆 ,中为堂,前为大门,后为衙。仓二所 ,在土地祠左右。州自开设以来,时驻兵五百名,凡兵丁月粮及官俸粮额,在税银内支给,故设仓四处:一在堂左,其三在大州内土地祠左右。今兵止存驻一百名,支粮无几,馀粮俱拨运别镇,且以岁久年远,倒塌过半,止存堂左一所,《土地祠》右一所。

顺宁府学校考        通志[编辑]

本府

顺宁府儒学 在府治西南。明万历三十四年,巡抚都御史陈用宾奏建,知府余懋学创修。代更倾圮,人谓“地脉稍薄,人文未畅。”

皇清康熙八年,知府许弘勋卜“支龙”之麓而迁之鼎。

建“大成” 、棂星二门、“名宦” 、乡贤二祠,凿泮池,规制具备。知府胡朝宾修葺。康熙二十二年奉

旨“郡邑重修”,知府刘芳声修葺。

义学 有三:一在育贤馆,一在龙泉寺,一在落党立勒村。知府徐欐、通判李灿捐俸延师训课学田 。康熙三十六年,知府董永艾将旧设本府随印田租四十石捐入义馆,岁给生徒。久废外州。

云州儒学 在州治右。明万历三十四年,巡抚陈用宾奏建。明末,贼焚。

皇清定鼎以来,署州事经历董永茂因儒生杨朝栻。

等呈请迁学于守备旧署。十一年,知州舒畅督率生儒捐资修葺,堂垣门道一切俱备。学未设官,归顺宁教授约束。

义学 有三:一在本城文昌宫,一在旧城三教寺,一在猛郎五福寺。康熙二十九年,知州陆荣登捐俸延师训课。

顺宁府户口考        通志[编辑]

本府

康熙三十年分,原额人丁并编审清出,除顶补老故外,共丁九千六百七十三丁,额征丁银一千九十四两九钱。

又额外,康熙二十五年编审,增出沐庄人丁三十丁,应征丁银三两六钱。

按《府志》,原额:民户人丁八千二百九十三丁,内逃故人丁一千九百一十三丁。

实在人丁六千三百八十丁,每丁编银一钱二分,共该丁银七百六十五两六钱。

《顺郡人丁》。一则如新增人丁俱照原编,一则起科,并无另立科则,以致轻重不符。

云州

按《州志》原额户口人丁三千七百五十八丁内,除照全书优免并亲身应役共一百三丁免编外,实编三千六百五十五丁内。

实征银三百二十九两三钱,无征银三十六两二钱。以上《条编》地亩加派丁差,共该

实征银一千一百三十一两三钱四分八釐四毫六丝三忽二微七纤三尘。内奉文照银七钱三征收,该银七银七百九十一两九钱四分四釐四毫六丝三忽二微七纤三尘,该银三银一百三十九两四钱四釐。因军需浩繁,俱征解布政司库。

顺宁府田赋考        通志[编辑]

本府

原额民地并新增沐庄共地八百八十七顷四釐零。内:

上则地十顷七十六亩九分六釐零,每亩科税四升,该税四十三石七升八合零。

中则地八十一顷四十八亩二分四釐零,每亩科税二升二合,该税一百七十九石二斗六升一合零。

下则地六百九十四顷七十四亩八分三釐零。每亩科税一升六合,该税一千一百一十一石五斗九升七合零。

三则该夏税折色四钱麦一千三百三十三石九斗三升七合零,该银五百三十三两五钱七分四釐零。内:

荒芜民地三十四顷六十五亩三分六釐零。内上则地一亩,该税四升

中则沐庄地五顷二十九亩八分四釐,每亩科税二升二合,该税一十一石六斗三升六合零。下则地二十九顷三十四亩五分二釐零,每亩科税一升六合,该税四十六石九斗五升二合零。三则该无征夏税折色四钱麦五十八石六斗四升八合零。

“成熟民地” 七百五十二顷三十四亩六分八釐零。内:

上则地十顷七十五亩九分六釐零,每亩科税四升,该税四十三石三升八合零。

中则地七十六顷一十八亩四分零,每亩科税二升二合,该税一百六十七石六升四合零。下则地六百六十五顷四十亩三分一厘零,每亩科税一升六合,该税一千六十四石六斗四升五合零。

三则该实征夏税折色四钱麦一千二百七十五石二斗二升八合零,每石带耗三升,该耗麦三十八石二斗五升八合零。正耗共麦一千三百一十三石五斗四升七合零。

原额民田并新增沐庄共田七百六十一顷三十八亩四分九釐零。

又额外新增自首绝户土官田二顷三十一亩二分五釐零。二项共田七百六十三顷六十九亩七分四釐零。内:

上则田一百七十二顷一十六亩八分六釐零,每亩科粮四升二合,该粮七百二十三石一斗八合零。

中则田二百三顷一十二亩五分零,每亩科粮三升二合,该粮六百五十石零。

下则田三百八十八顷四十亩三分零,每亩科粮二升三合,该粮八百九十三石三斗二升零。三则该秋粮本色米三百六十石二斗八升五合零,折色七钱米一千九百六石一斗五升四合零,该银一千三百三十四两三钱七釐零。内荒芜下则田九十九顷九十八亩四分零,每亩科粮二升三合,该粮二百二十九石九斗六升三合零。

无征沐庄

秋粮本色米一石三斗五升三合零。

折色七钱米二百二十八石六斗一升零。成熟民田并康熙三十二年自首开垦共田六百六十三顷七十一亩三分三釐零。内:

上则田一百七十二顷一十六亩八分六釐零,每亩科粮四升二合,该粮七百二十三石一斗八合零。

中则田二百三顷一十二亩五分零,每亩科粮三升二合,该粮六百五十石零。

下则田二百八十八顷四十一亩九分六釐零,每亩科粮三升三合,该粮六百六十三石三斗六升五合零。

三则该实征秋粮本色米三百五十八石九斗二升九合零。每石带耗三升,该耗米十石七斗六升七合零。正耗共米三百六十九石六斗九升七合零。

实征折色七钱米一千六百七十七石五斗四合零。每石带耗三升,该米五十石三斗二升六合零。正耗共米一千七百二十七石八斗七升零。

原额并新增沐庄税粮共三千五百九十三石九斗四合零。

又额外新增绝户土官田秋粮六石四斗六升九合零,遵照部文编成总数,每税粮一石合编银四钱三分一厘零。

原额《条编》银一千五百四十九两二钱七分一厘零。

又额外新增绝户土官田,《条编》银二两七钱八分九釐零。二项共银一千五十二两六分零。内荒芜无征,《条编》银一百二十四两四钱一分五釐零。

实征《条编》银并康熙三十二年自首开垦,共银一千四百二十七两六钱四分四釐零。奉文照银七钱三征收。

附额征

在城辽屯、锡腊、牛街、右甸、枯柯等处商税、山课共银一百四十一两,遇闰加银一十一两七钱五分。此项银两照例征银,于商税册内造报,附征永昌府经征。于“吁恩转达等事” 案内就近改归《顺宁》。

本府征收民赋

施甸长官司枯柯明邑寨,原系彝方,并无田亩,照纳原额实征夏税折色六钱,麦十石二斗二升五合,该银六两一钱三分五釐。每石带耗三升,该耗麦三斗六合零。正耗共麦十石五斗三升一合零。

枯柯寨实征秋粮米四十三石四斗五升,明邑寨实征秋粮米四十四石五升五合,共秋粮折色米八十七石五升五合。内七钱一分三釐,该银二两三钱二分五釐零。

七钱,米八十七石五斗五合零,该银五十八两九钱七分一厘零。

二项折色,先因军需匮乏,奉文改征本色,以二斛一石征收。每石带耗三升,该耗米二石六斗二升五合零。正耗共米九十石一斗三升零。原额税粮共九十七石七斗三升。每石编地亩银一钱一分四釐零,该银十一两一钱四分五釐零,协济银一两二钱七分七釐零。

原额“实编地亩协济” 银十二两四钱二分七釐零,奉文照银七钱三征收。

附征:保山县今于“吁恩转达等事” 案内,就近分归顺宁府征收民赋。

枯柯寨,额:该土舍认办实征条编银九十两。明邑寨:额:该土舍认办实征条编银八十两,共该额办实征条编银一百七十两。奉文照银七钱三征收。

新增学田八十六亩八分五釐零。内:

上则田,一十三亩九釐零;

中则田七十三亩七分六釐零,二则该学租银八两七钱一分。此项学田租银系该府于“查报义田事” 案内查出未载全书之款,今奉文增入《全书》。所有前项学租银两照数征收贮库,听候备赈,另册造报。

顺宁府经征收民赋并新增共该实征民沐,并“康熙三十二年自首开垦增入《全书》” ,夏税秋粮本折二斛一石,麦米三千四百九石四斗九升二合零,每石带耗三升该耗麦米一百二石二斗八升四合零,正耗麦米共三千五百一十一石七斗七升七合零。

盐课

本府原食白盐井额盐自顺宁至白井,往还四十馀站,脚价之重,倍于盐价,民竟有长年淡食者,顺民苦之。署府事佟鹦彩,据士民公呈,申详督抚部院及盐道,准就近买食《抱毋井》黑盐,每年帮盐课一千五万斤,征解银一千二百二十三两八钱五分,于民甚便。

云州

原额夏税折色三钱,麦四百五十石七斗一升七勺六抄六撮,该银一百三十五两二钱一分三釐二毫二丝九忽八微。全熟因军需匮乏,奉文改征本色。

原额上、中、下田三则,各科不等,共该秋粮本折米八百八十八石八升二合七勺九抄五撮六圭一粒五颗

内本色米一百三十一石七斗七升四勺八抄五撮四圭三粒八颗。

折色六钱米七百五十六石三斗一升二合三勺一抄一圭七粒八颗。

该银四百五十三两七钱八分七釐三毫八丝六忽一微六尘二渺。因军需匮乏,奉文改征本色。

原额税粮,《条编》地亩加派,每石合编银五钱九分九釐八丝三忽,共该银八百零二两四分八釐四毫六丝三忽二微七纤三尘。俱全征税课。

每年商税船课银二百三十八两五钱零九釐。。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