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10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一百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十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卷目录

 台湾府部汇考一

  台湾府建置沿革考

  台湾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台湾府星野考

  台湾府山川考水利附

  台湾府城池考

  台湾府关梁考

  台湾府公署考

  台湾府学校考

  台湾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九卷

台湾府部汇考一[编辑]

台湾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编辑]

本府

台湾,古荒裔地也;前之废兴因革,莫可考矣。所得故老之传闻者,近自明始。宣德间,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风过此。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干扰乱沿海;都督俞大猷征之,追及澎湖,道干遁入。大猷侦知港道纡回,水浅舟胶,不敢偪迫,留偏师驻澎岛,时哨鹿耳门外,徐俟其弊。道干以台无居人,非久居所;恣杀土番取膏血。造舟从安平镇“二鲲身。”鲲身:屿名。隙间遁去《占城》。占城属广南今尚有道干遗种道干既遁,澎之驻师亦罢。天启元年,颜思齐为“东洋国甲螺。”东洋即今日本甲螺者即汉人所谓头目是也彝人立汉人为甲螺以管汉人引倭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始有居民。既而荷兰人舟遭飓风飘此,甫登岸,爱其地,借居于倭;倭不可。荷兰人绐之曰:“只得地大如牛皮,多金不惜。”倭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数十丈地。久假不归,日繁月炽,无何而鹊巢鸠居矣。寻与倭约,而全与台地,岁愿贡鹿皮三万张。倭嗜利,从其约。荷兰人善用炮攻。其居台也,以夹板船为犄角,虽兵不满千,而南北土酋咸听命焉。海滨巨商常来往贸易。庚寅、甲螺郭怀一谋逐红彝,事觉,召土番追杀之,尽戮从者于《欧汪》。欧汪地名即今凤山县仁寿里怀一既诛何斌代为甲螺商民在台者,被土番歼灭不可胜数,而商贾视台为畏途矣。辛丑,郑成功自江南丧败,其势日蹙;孤军厦门,图退步地。适红彝甲螺何斌负彝债逃厦门,诱其进取台湾。从来鹿耳门,屈曲盘旋,沙浮水浅,非善水者不得渡。时郑舟至鹿耳,水急涨十馀丈,巨舰纵横毕入。岂天假手于郑,以式廓我?

“朝无外之疆域。” 欤荷兰与成功战不利,遂退保台。

《湾土城》,《归一王》。“《归一王》红彝” ,帅名。以死拒之。郑师力攻不克,环山列营以困之。荷兰势穷,复整夹板船十馀艘,与成功决战。成功因风纵火,焚烧彝舰,荷兰大败,然终无降意。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乃我先人故物,今所有珍宝,听而载归,地仍还”,我兵始罢。荷兰知势不敌,爰弃城归。成功就台湾土城居之,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总名东都;设府曰“承天府”、设县曰“天兴县”、《万年县》。未几,成功死,子经居鹭江。即今厦门成功弟世袭,阴有窃据意,经攻逐之,世袭渡海归诚。经嗣立,改东都为东宁,改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兴廛廛,构庙宇,招纳流民,渐近中国风土矣。辛酉,经死,子克塽嗣,人心已涣。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探知虚实,用间谍阴赍札付到台,离散其左右,结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越癸亥,靖海将军施琅统率舟师进征。六月,由铜山直扺澎湖八罩湾,取虎井、桶盘屿,克之;誓师戒严,不许妄杀,一战而澎湖耆定。克塽识天命有归,遂籍府库,纳地输诚。于是建议设郡、建官,制度规模,焕然聿新。于以《征道一风同》之盛云。

台湾县:附郭。

本伪时,“天兴万年地。”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总为《台湾县》,置府治于此,遂为

附郭县

凤山县

本台湾县之南界,有山曰“凤山。”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议建县治于此。

诸罗县

本台湾县之北界,有山曰“诸罗山。”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议建县治于此。

台湾府疆域考        府志[编辑]

台湾府疆域图

台湾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保大理》大脚山五十里为界。是曰“中路” ;人皆汉人。

西至澎湖,大海洋为界,亦汉人居之。除《澎湖》水程四更。水程无里铺,舟人只以“更数定远近。” 一更,大约旱程五十里。外广五十里。

南至沙马矶头六百三十里为界,是曰“南路。矶。” 以内诸社,汉番杂处,耕种是事。馀诸社里庄,多属汉人。

北至鸡笼山二千三百一十五里为界。是曰“北路” ,土番居多;惟近府治者,汉、番参半。

至于东方山外青山,迤南亘北,皆不奉教。生番出没其中,人迹不经之地,延袤广狭,莫可测识。台湾县:附郭。

东至保大里大脚山,五十里。

西至澎湖,水程四更;除水程外,广五十里;南至凤山县依仁里交界十里。

北至新港溪,与诸罗县交界四十里。

南北延袤五十里

凤山县

东至淡水溪二十五里

西:至打鼓山港:二十五里。

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

北至台湾县文贤里,一百二十五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四百九十五里。

诸罗县

东:至大龟佛山,二十一里。

西至大海三十里

南至新港溪,与台湾县交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鸡笼城,二千一百七十五里。

东西广五十一里,南北袤二千三百一十五里。

形胜附[编辑]

本府。台湾县附郭。

襟海枕山,山外皆海。东北则层峦叠嶂,西南则巨浸汪洋。北之鸡笼城与福省对峙,南而沙马

矶头则小琉球相近焉。诸番樯橹之所通,四省藩屏之所寄。戍以重兵,择人而治内拱。

《神京》外控属国,实东南门户,非若《珠崖》,可得议弃。

者也

《木冈山》耸峙云霄,赤嵌城危临海渚,日暮烟霞,极蜃楼、海市之钜观。外有澎湖三十六屿,星罗碁布。内有鹿耳门海天,波涛纡迥,曲折险要,固塞之地,莫或最焉。

凤山县

旗鼓天生。旗鼓二山名,在县治之南。《龟蛇》地设。龟蛇二山名在县治之北《凤》:山名《鸣高冈鲲》。屿名鲲身蟠巨海最特出者,有傀儡山。干霄插汉,东渡指南。又有淡水清流,莲池吐艳郎娇,波涛贯耳如雷。所谓奇观胜概,约略如此。

诸罗县

鸡笼山在其北,龟佛山在其南。斗六门流汇大海,半线港直接奧区。其巃嵸之回旋者不可纪极;其浩瀚之奔流者,无不朝宗。

台湾府星野考        府志[编辑]

府总

星野之说,昉自“周官” ,盖以星土辨九州之地焉。台自破荒以来,不载版图、不登太史;星野分属,何从而辨?然台系于闽,星野宜从闽,即以闽稽之。福建,《禹贡》扬州之域,天文牛女分野。按牛、女于辰为丑,银海之属、星纪之次。银海,元武象也;星纪,吴、越分也。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 “晋、隋《元志》” :“吴、越其辰在丑。” 由是而说者谓台在泉州之穷南,去省会远矣,不宜为银海之属;又在漳州之极东,去吴、越更远矣,不宜为星纪之次。虽曰天覆罔极,而至穷南、极东,星土不无少异。遂有以台郡分野,当在女、虚之交者。虚元枵之次,在子之辰。以台之稍迤而东,遽疑其越次、越辰,是亦坐井观天之见也。即不必论天之覆帱,而以近事考之,明时澎岛统于泉、泉分野非从省会为牛女乎?则台依泉为牛女分,自可无疑矣。更以近地考之,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而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焉。有台之错壤相接,独不属之牛女乎?唐僧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 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郡宅东南分野,仍属牛、女,又与一行之说相符。近考之时事,远证之前言、旁测之地里,纪台星野,终必以牛、女为定衡也。

台湾府山川考        府志[编辑]

本府。台湾县附郭。

木冈山 :在府治东北约百三十馀里,巍峨特耸。其峰顶每罩云雾,必至天气清明之时,方见山形,远望其峰,上与天齐。台湾之山,惟此山最高大,是为郡山之祖焉。

大冈山 :在府治东南。此山离府三十馀里。山上有大石耸秀,形如冠帽。中有大石洞,其山能鸣,鸣则非吉祥之兆。

矶头山 ,在凤山治西南,离府五百三十馀里。其山西尽大海,高峻之极,山顶常带云雾。俗传此山有仙人,衣红衣黑,降游于上。今有生成石磴石碁盘在。凡往来洋船,皆以此山为指南。西南之山,至此极焉。

鸡笼鼻头山 :在诸罗治东北。形如鸡笼,因以为名。原红毛时,筑有一小城在焉。城东设铳台一座。台湾之山,自此发源。凡日本往来洋船,皆以此为指南。

大冈山 、小冈山 ,二山脱落平洋。大冈山在北,小冈山在南,互相对峙焉。

鹿耳门 在台湾港口,形如鹿耳,分列两旁。中有港门,镇锁水口。凡来台之舟,皆从此入,泊舟港内。其港门甚隘,又有沙线,行舟者皆以浮木《植标》志之。

北线尾 ,在鹿耳门南,与鹿耳门接壤。其南,即安平镇也。离安平镇未上里许,中有一港名“大港。” 红毛时甚深,夹板船从此出入,今浅。

大山屿 横直各三十馀里。

香炉屿 :形如香鼎,故名。

雁净屿 :有二,比肩而立,无人居。

沙墩屿 屿皆土沙,故名。

龟壁山 :龟壁,海物名;山下最多山,因以为名。锭钩屿 ,屿产紫菜,澎民常往采。

鸡肾屿 :形如鸡肾,故名。

《鸟屿 》:此屿多鸟,因名。

屈爪屿 :形如卧虎屈爪。

吉贝屿 :澎民捕鱼者多在此。

《目屿 》:形如人眼,故名。

《姑婆屿 》屿出紫菜,

铁砧屿 上皆石板,大三、四丈,平坦无痕,若攻铁之砧。

土地公屿 上有《石鑴神像》,不知来自何时,因名。

金山屿 :屿色黄赤如金然;故土人呼之“空壳屿 。” 此屿百物皆空,故土人因目之。丁字门屿 横于西屿,如丁字然。

镇海屿 :明时设兵防守海寇于此,后因以名屿。

大仓屿 澎民罕到,只一旷土。

四角屿 :其形正方为名。

鸡笼屿 :其形上狭下广,如土人笼鸡之器。桶盘屿 :形如托物之盘。

虎井屿 形如虎

花屿 、草屿 :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名。

大猫屿 、小猫屿 :相去无多。屿之怪石隐约如猫,故名。

南屿 亦名大屿。先时居民甚多,以波涛不测,移居八罩屿。

头巾屿 形如角巾

八罩屿 :周围三里馀,居民稠密,烟火相望,而书声相闻也。

狗沙屿 :鱼名狗沙。此屿最多,故名。

将军屿 上有将军神庙,因以名屿。

岑圭屿 闽人谓“岑圭” 者,即阶级也,屿形如之,故名。

船帆屿 形如船帆

味银屿 波流甚急。红彝时,通商诸番,金宝满载而归,船多磕破于此。土人善水者,入水寻银,故名。

钟子屿 形如悬钟

西吉屿 :东吉屿 ,舟人所谓“甘吉” 是也。参二屿之中,顽然一块,乃锄头增屿也。彼东、西二吉渡海者,风无论南北、船无论往来,必知由是路,始能入是门。是东吉、西吉又入台之指南车也。总澎之屿而计之,实四十有五;而相传为三十六屿者何?盖间或无天堑之险故也。

新港 通木冈山溪。溪从诸罗之马鞍山南出大目降营盘之北,又西过广储西里,又西过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从洲仔尾汇新港西入于海。此台、诸二县界水也。

大目降中溪 从马鞍山之南,过大目降营盘西,过广储西里、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北而与新港会;从洲仔尾西入于海。

大目降南溪 从木冈山之西南出,西过大目降营盘,逶迤数里,过广储东里之北,又西北过广储西里、大目降草地,与中溪合,至武定里后,同新港西入于海。

咬狗溪 从香洋仔出永丰里,北过新丰里,又北过保大东里、保大西里,又西北过广储东里,汇于鲫仔潭,合流至永康里之北,西入大目降南溪,又西入大目降中溪。至武定里,同为新港,入于海。

大小桥港 合流,东过武定里之南,分为二;又东过永康里,北为小桥港,南为大桥港。

安平镇港 :潮汐从鹿耳门北至洲仔尾,受新港溪流;南至濑口,受凤山之冈山溪流。港内宽衍,可泊千艘。

娘妈宫澳 :在大山屿之南。秋冬之际,北风盛作,可泊戈船二十馀艘。澎之港澳,惟此处最稳。今水师副将驻此。

暗澳 在大山屿之东。原有土城,今圮。巡检司署在此。

双头跨澳 :在暗澳之东。中可泊船,以避北风。潮退时皆淤泥。

圭母湾澳 :在双头跨之东。四面皆山,商舶逃风者便之。

风柜澳 :在圭母澳之南。

禅安澳 :即峙内地。在风柜澳之东。澎之捕鱼者居之。

猪母落水澳 ,邻于禅安。春、夏时,舟之渡厦者从此;只可寄舶,非避风处也。

琐管港澳 :乃大山屿之赘地。港多墨鱼,故名。非聚泊巨舰之所。

林投澳 :在琐管港之东。崖上生丛棘,叶如剑,多莿。俗呼为“林投” ,因以为名。

文良港澳 :在林投港之东。岸上多人家,乃大。

山屿之东崖也

西安澳 :在八罩屿南崖上。有大人宫,居民捕鱼者在此。

挽毛潭澳 在八罩屿东。崖上枯涸,无水泉。布袋澳 :在八罩屿北。其外狭内广,如布袋状,故名。

小果叶澳 :在文良港之北崖。上多人居,捕鱼小艇常聚泊焉。

龟壁港澳 :在大山屿之东北,龟壁山前。自龟壁港至风柜仔尾,有三十里。

洪林罩澳 在龟壁港之后,而大山屿之北。南风发,可以泊船。东西各有大湖,东曰湖东澳、西曰湖西澳。

东、西卫澳 在大山屿之西。其可泊舟者,惟东卫澳。西卫则无澳而名。兼之者,地相并也。镇海澳 :在镇海屿之北。可泊船十馀艘。有潭,名“万丈潭” ,上有土城,今圮。

赤嵌澳 :在镇海屿之西三里许。与小赤嵌相迎。南风泊船地。

瓦硐港澳 在镇海澳之西,去通梁社五里许。竹篙湾澳 在西屿之北。南风泊船地也。其西北有二地,曰南吼门、大吼门。湍水潆洄,舟楫不通。

大果叶澳 :在西屿北去。澳北有石一片沈水底,船不敢犯。俗呼为礁,名“师公礁。”

牛心湾澳 :在大果叶澳南,西屿之东。厦门商船来台,多入此。

内堑澳 在西屿之南。此澳有二,分为内外。外堑去内堑不远,约其地有二里许。外堑之西,有东西二窝。窝者,水中高地也。东窝潮退时,离水四丈八尺、阔七尺;西窝潮退时,离水二丈馀,其上倾泻不平。

后湾澳 :在西屿之西。此处南风时,只可寄泊,不足以避飓风。

小池角澳 :去后湾澳无几,亦仅可寄泊,非甚稳处也。

辑马湾澳 在西屿之南,北风寄泊之地。水安澳 :在八罩屿西崖上多人家。春夏行舟,多在此澳取水。

大花宅澳 :在八罩屿南。旁曰小花宅澳。二澳与花屿拱照,故名花宅。

将军澳 :在挽毛潭东。其澳岩麓临深,泊船时择善跳者飞身登岸,植木系缆。

沙钩澳 :在将军澳西。澳狭水浅,巨舰不进。承质澳 在大屿之南。越而西,有湖内澳。此处惟十月至三月波浪稍平,亦可以寄泊。四月至七月,则洪涛不测,虽土人亦罕至其处。

凤山县

阿猴林 :在观音山南。此山谿谷绝险,必攀藤附葛、凿道驾桥,方得至焉。

观音山 :在阿猴林之西北、小冈山之东南。其山生成五片,中一座尖秀,形像如佛;故名曰观音山。

七星山 :此山脱落七顶,至第七峰,山顶更高。上有石圆净如星,故名曰“七星山。”

大滚水山 :此山最高峻。

小滚水山 去大滚水山十里,馀地势与大滚水山相接。

尖山 :峻起清秀,故名曰“尖山。”

南赤山 :在已上诸峰之西南。其土色赤,故以为名。此山去凤山不远。

凤弹诸山 ,在赤山西南。有十数小山,或高三、四丈、或高七、八丈者不等,俱土山圆净。在凤山之后。形如卵,故俗呼为凤卵。

凤山 :在凤弹山西。踞巅视之,其形如凤。旁有两山如翅。又有一仑,戴碝石如凤冠。另有一仑向海至沆仔,口如鼻。后有叠隅,形如卵。故名凤山。

大冈山 、小冈山 :俱在嘉祥里。

半屏山 :在小冈山西南。山面颇平,遥望之如屏,故名。《堪舆家》传为房屋坟基,有向此山者,主凶败。

打鼓山 :在漯底山西南,俗呼为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为安平镇七鲲之宗。其形如鼓,故名。

旗后山 :在打鼓山之后。冬天捕乌鱼者在此。又逶迤而西南,有鲲身者七。自打鼓山蜿蜒而亘西南,共结七堆土阜,有蛛丝马迹之象,如鲲鱼鼓浪然。自一鲲身递至七鲲身,相距有十里许,并无碝石,俱皆沙土生成。然任风涛飘荡,不能崩陷。上多荆棘杂木,望之有苍翠之色。外系

“西南大海” 内,系台湾内港;宛在水中采捕之人居之。

傀儡山 :在县东。其土番性极顽悍。

卑南觅山 在傀儡山东。卑南觅社即在此山之后。社东南又有二山,名“小向山。” 山外大海之中有屿,名“尚仔屿” ,周围百馀里,此处万水朝东。屿外又有一绝大高山,名“尚冈山。” 转而南,复折而西南,叠峦复岫,莫非山也。有麻律律山、吕佳冈山、霄马干山、知本山、兆猫离山、霄猫离山、加流蛋山、龙鸾山、十仔仑山、水里山、卓落拨舌山、州密哥山、加览弼山、曲文麦山、大板六山、大乌万山、尽卜山、援人人围山、把仔益山、老佛山、蜈蜞岭。

郎娇山 :在沙马矶头山东南,离府治五百三十馀里。

沙马矶头山 在郎娇山西北。其山西临于海,山顶常带云,人视之若有人形,往来云中,疑为仙人降游其上。离府治五百三十里。

小琉球山 :此山在凤山西南海洋中,周围约有三十馀里。崎嵌巉险,并无抛泊船只处,止多出椰子、竹木,并无人居凤山水口,藉是山而益缜密。

冈山溪 :出自冈山北。西流过嘉祥里、依仁里,为二赞行溪。又西过长治里,为竹扈塭;西至永宁里,流入于海。此台、凤界水也。

浊水溪 出小冈山之南。山南有大滚水山出水常浊,故溪流皆浊,因以为名。西北过嘉祥里、长治里、维新里,南受鲫仔潭,西汇微罗港入于海。

万丹港 :在微罗港之南。至仁寿里,受崩山之小水,凡四归于海。

打鼓仔港 :在观音山左,打鼓山下。其港口有巨石裂成一门,门甚窄,仅容一舰。中有港可泊船。赤山庄小流皆汇于是。

阿猴溪 :从阿猴林内山西出阿猴林,又西南过罗汉文社之北而与大泽矶之北溪会;经搭楼社、阿猴社为巴六溪,浩瀚潆回千馀里。至淡水为淡水溪,又为沤湾溪;复折而南汇于东港,入于海。

大泽矶北溪 从大泽矶山北出罗汉文社之南,西流至搭楼社东转而西北与阿猴溪合;西为淡水溪,汇于东港,入于海。

大泽矶西溪 从大泽矶之西南山而出,北过搭楼社之东与北溪合;转而西北流入阿猴溪;西为淡水溪,汇于东港入于海。

中港 潮过赤山仔之北,转而东,过上淡水之南,受下淡水杂流,归诸海。

力力溪 从力力社东南内山西北过力力社,又西过淡水巡司之北,同为中港,西入于海。放索溪 自茄藤社东南内山西北过茄藤社之南,又从放索社之北,同为中港,西入于海。诸罗县。

番米基山 :在木冈山之西北、县治之东北。阿里山社东界,至此山止。自此山以东,皆系内山。大龟佛山 :在阿里山八社东南。

阿里山 在县治东北。其山下有土番共八社。肚武膋山 在县治东北。阿里山社北界至此山止。八掌溪、牛椆溪、山叠溪,皆此山流出。打利山 ,在鹿仔埔山东、阿里山南。

鹿仔埔山 :在打利山西、覆鼎山东。

覆鼎山 :在打猫社大武垄山西北。形如覆鼎,故名。

马鞍山 :自木冈山西递至此,众山重叠,不可胜记。至马鞍,乃其尽处。此山在木冈山西北,形如马鞍,故名。壬戌年间,被溪水涨裂,中有崩坏一坑。台、诸二县分界之港曰“新港。” 自此山透入大武垄山 :在马鞍山西北。大武垄社山尤高耸。下有溪二:曰澳溪、曰啯溪。

赤山 :在马鞍山西北、大武垄山西。其山无石,土赤如黄金色,故名。上有观音亭,下有龙潭。周围皆肥美有源之田。

卜龟佛山 在覆鼎山西南。其形如龟,故名。下有古树,高数丈馀,俗传有神附焉。乡民近此居者,多疾病夭折,故农家皆徙三里之外为舍山。朝山 ,在鸡笼鼻头山东南有土番山、朝社,其南即蛤子滩三十六社。

买猪末山 :在《山朝》山南。其峰尖秀,如文笔山形,南即哆啰满社、北即“山朝社” ,三日路程。黑沙晃山 :在买猪末山南。秀㧞峭丽,与买猪末山并峙。其东南即直脚宣五社。

斗六门诸山 :斗六门山甚多,北山在半线社。

考证

界南山:在大武郡社界。吼尾溪、东螺溪、大武郡溪皆从斗六门山透出。

猫雾山 :在斗六门东北猫雾社界内。与小龟仑山隔大甲溪一条。

小龟仑山 :在猫雾山北龟仑社界。此山出滩,流入淡水港。

南日山 :在崩山社界。小龟仑山西中港,在此山北发源。

合欢山 :在南日山西。此山出滩,流入淡水港。奇独龟仑山 :在鸡笼鼻头山西,淡水城东。山后磺山、圭州山。

干豆门山 :山有二:一在淡水港西;二山夹港如门柱然;故名。

八里分山 :在淡水港口外奇独。龟仑山在港东,八里分山在港西,二山相与互峙。

查内山 在八里分山南。山麓有二小社,一名查内社、一名霄里社。山下有小港,通竹堑港。眩眩山 在查内山西,有小港,南流入竹堑港。小凤山 在眩眩山西。其山尽海,北至嵌港,南至竹堑港,莫非邑之朔方外障也。自鸡笼鼻、龟仑之外为大海。

鸡笼屿 :在海洋中,与鸡笼鼻头山相对,而在其西。

桶盘屿 :在鸡笼屿西。其屿平坦方正,故名桶盘。

旗干石 :在鸡笼鼻外。二石高耸,形如旗干夹石,因名。

石门屿 在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圆门,故名“石门。”

鸡心屿 :在石门西。状如鸡心,故名。

《木冈山》溪 从木冈山之西过马鞍山,又西过新港东新化里,至新化里为新港,入于海。欧汪溪 ,一从大武垄山之东南内山而出,一从大武垄山西出,至新港社东合流茄。仔为茄。溪经开化里赤山之南,又西过善化里、安定里,入于海。

蚊港 :从南北鲲身外海潮过佳兴里之北,分南北二流;东过麻豆社之北,复分为二,受开化里之赤山杂流。港有桥,曰铁线桥。

啯溪 :从大武垄山北。西出大武垄社,过旧啯之北;又西过开化里之北;稍转西北而与急水溪会,入于海。

急水溪 :从大武垄山北,西过大排竹之南、又过下茄冬,经咯啯之北,西迤而与啯溪会,同入于海。

入掌溪 自鹿子埔山东南出,西过上茄冬之北、诸罗山之南,又西过小龟佛山逶逦数里,汇于猴树港,入于海。

牛椆溪 ,自鹿子埔山西发源。西过覆鼎山南,又西过诸罗县山之北、打猫社之南,至南世竹西入龟子港,同猴树港而入于海。

《山叠溪 》:源流有三:南从鹿子埔之北流过西北与中流会;中从斗六门山之南流,过西南与南流合,逐西过覆顶山北,又北折过打猫社至石龟之南,复与北流会,同为《山叠溪》,至笨港入于海。其北流则又从斗六门山西出者也。经柴里社、猴闷社、他里雾社而与南流中流合。吼尾溪 自斗六门西过柴里社,南折至猴闷社之北,又折过他里雾北受麻芝干社细流至南社而西入于海。

东螺溪 :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西过西螺社,又西过麻豆干社为北社溪,西入于海。

大武郡溪 :自斗六门与吼尾、东螺二溪合流,西过大武郡,经柴里社之西,支分北流过东螺社、大突社从二林社之北同三林港分于海。大肚溪 从投棘社之东南内山北过投棘社,西为投州溪。又北过柴硿仔社,至水里社之南,折而西经大肚社为大肚溪;南受半线、阿束二社细流而西归于海。

大甲溪 出猫雾、龟仑二山之间。西过半骂社,转而西南至大甲社,又西南至于崩山之旁里茅干、宛里、吞韶四小社,西入于海。

后笼溪 社西过新港仔之南,入于海。

中港 潮:至中港社分派;从社南东过合欢山,受南日山、武劳澳二流,西归于海。

《竹堑港 》潮过竹堑社,受眩眩山一水;又东过查内社,受查内山一水;西归于海。

南嵌港 潮过小凤山之北,南受眩眩山一流;入东北至南嵌社,南受查内山一流、东受干豆门一流,而西归于海。

淡水港 :从西北大潮过淡水城,入于豆门;转而东南,受合欢山滩流;又东过外入投南,受里末社一水;又东过麻里则孝社;东南受龟仑山滩,东北受鸡笼头山滩;从西北会归于海。鸡笼港 ,其港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然西北有鸡笼头线,东北有鸡笼鼻山。港口又有鸡笼屿、桶盘屿,周围甚密,内可泊巨艘。

水利附           通志[编辑]

本府。台湾县附郭。

甘棠潭 在保大东里。系民私筑,以防秋旱无源。潭 :在永丰里。

鸳鸯潭   、参石埤   、水漆潭 :俱在文贤里。

鲫鱼潭 在永康里

王友埤 在仁和里

莲花潭   、承天潭   :《十嫂埤》

“月眉池   ” 、小坑沟。

凤山县

《风柜门潭 》:潭形似风柜。

鲫鱼潭 在维新里,阔三百馀步。

草潭 在观音山庄

涸水埤 在依仁里

龙须埤 水从龙须港来,故名。

公爷埤 在凤山庄

莲花潭   、金荆潭   、三镇埤。

竹桥埤   ,竹仔湖。

诸罗县

注“水潭 ” ,在赤山。

石螺潭 :在《大奎》壁内。

鬼面潭 :在半线山内。夏秋则溢,春冬则竭。多产鱼虾,居民资之。

“《鼎脐》挖 ” 在新港之南。

草埔五塭 ,在安定里。

《蟳潜》塭   、威里港   、后垄港。

竹堑港   、南崑身港  、北崑身港、茄藤头港  、蚊港    、南嵌港。

台湾府城池考        府志[编辑]

本府。台湾县附郭。

台湾府城 ,红毛,建城甚小,有层如台,犹中国人家土堡。一为安平镇,王居之;一为赤嵌城,承天府居之。方广不过百十丈,而坚牢特胜。上淡水寨垣低小,仅司锁钥耳。

外县

凤山县城池未建

诸罗县城池未建

台湾府关梁考        府志[编辑]

本府。台湾县附郭。

大枋桥 在东安坊岭仔后。康熙二十三年,大水冲圮,知府蒋毓英捐俸修葺。三十三年复圮,知府吴国柱重修。

砖仔桥 在西定坊,与凤山交界。红毛所建,今圮。

大桥 在永康里。洪水冲崩,只存旧迹。

枋仔桥 在东安坊。今坏。

乌鬼桥 在永康里

斗米桥 在广储里

大井头渡 :在西定坊。

凤山县

大甲桥 在依仁里。台湾少石,居民于冬天之候,以草、竹、木柱砌成。大雨至,则漂去。康熙三十一年,南路参将吴三锡捐建枋桥,往来便之。然夏、秋之际,仍旧漂去;冬重修焉。

二赞行桥 在文贤里。参将吴三锡修。

冈山桥 在嘉祥里

鲫鱼潭桥 在南路鲫鱼潭,参将吴三锡修。中冲崎桥 在中冲崎庄,参将吴三锡修。楠仔坑桥 在观音山里,参将吴三锡修。竹仔桥 在竹桥庄。

万丹桥 :在上淡水万丹坑。

安平镇渡 自安平镇至大井头,相去十里。风顺则时刻可到,风逆则半日难登。

“大头井 ” :水浅,用牛车载人下船,镇之澳头;浅处,则易小舟登岸。

诸罗县

新港桥 在新港社

番仔桥 在开化里

茅港尾桥 、铁线桥 二桥俱在茅港尾。保、凤、诸二县之桥,皆系冬成夏坏。

西港仔渡  、含西港渡  、直加弄渡 :以上三渡俱在西定坊小关帝庙口。

台湾府公署考        府志[编辑]

本府

台湾府治 在东安坊,南向。知府蒋毓英扁其堂曰“开疆立本” ,志新造也。其为土地祠、为廨舍,规模略备。迤西北为驻宅,知府吴国柱构草亭、莳花草其中,政尚宽简,士民高其清致。

经历司署 在府治东南,南向。

台厦道署 :在府治西定坊,西向。由大门而仪门、而厅事;堂之右为斋阁、为驻宅。其前为校士文摥。堂左则掾史案牍处。堂下左右廨舍,舆隶居之。庭前植榕树四株,扶疏葱郁。大门之外,左为文职厅、右为武职厅。其为照墙、为鼓亭、为辕门,悉如制。照墙外为巡捕厅。辕门之左有屋三楹,则为府、县属僚诣谒停骖之所。

海防厅署 ,在西定坊,西向。

总镇署 :在府治镇北坊。

澎湖水师协镇署 :在澎湖之大山屿。妈宫澳镇标左营署 :在府治镇北坊。

镇标右营署 :在府治康安坊。

水师左营署 :在安平镇。

水师右营署 :在安平镇。

兴保镇标中营署 :在府治永康里。

澎湖水师左营署 :在妈宫澳。

澎湖水师右营署 :在妈宫澳。

各文官到任公馆 在西定坊。

澎湖水师副将公馆 在镇北方赤嵌城东。安平镇水师副将公馆 在镇北坊禾寮港街、安平镇水师中营公馆 在镇北坊禾寮街后。安平镇水师左营公馆 在镇北坊贞节坊内。南路参将公馆 在镇北坊。

北路参将公馆 在镇北坊。

台湾县治 在东安坊。西向。

县丞署 在“东安坊” ,南向。

典史署 在“东安坊” ,西向。

新港巡检司署 在大山屿,隔洋,计水程四更。仓廒 一在镇北坊,计六十一间。一在县署左,计五间。

外县

凤山县治 在兴隆庄;以城郭未建,仍旧名。学署 在兴隆庄,学宫内,廨舍未建。

典史署 在县治之西

巡检司署 在下淡水里东港。

南路营参将署 在县兴隆庄。

水师协镇署 :在县之安平镇。

水师中营署 :在县之安平镇。

凤山公馆 在东安坊

凤山学公馆 在西定坊。

凤山典史公馆 在土墼埕保。

《仓廒 》:一在东安坊,计三十间。一在兴隆庄,计一十间。一在土墼埕保,计六间。一在东安坊新营尾,计一十间。一在安平镇红毛城内,计一十间。一在东安坊,计五间。一在嘉祥里,一间。一在观音山里,一间。

诸罗县治 在开化里之佳里。兴以城郭未建,仍旧名。

学署 :在目加溜湾学宫内。廨舍未建。

典史署 在善化里之目加溜湾街,去县治二十里。

巡检司署 在诸罗山之麓,去县治一百一十里。

北路营参将署 在县开化里之佳里。

诸罗县公馆 在东安坊。

仓廒 :一在镇北坊,计一十五间。一在东安坊,计二十一间。一在东安坊东北,计二十间。一在佳兴保,计六间。一在开化里,计三间。一在善化里,计三间。一在赤山庄,计五间。

台湾府学校考        府志[编辑]

本府。台湾县附郭。

台湾府学 :在宁南坊,仍郑氏旧筑之基。康熙二十三年,台厦道周昌、知府蒋毓英修。后改为“启圣祠。”

西定坊书院 :康熙二十二年,克定为将军施琅建。

镇北坊书院 :为郡守蒋毓英立,康熙二十九年建。

弥陀室书院 为台令王兆陞立。在县永康里,康熙三十一年建。

竹溪书院 :为郡守吴国柱立。康熙三十二年建。

台湾县学 :在东安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二十九年,知县王兆陞捐俸重修,砌棂星门,伟然壮观。后为启圣祠,并为教官廨舍。社学 在东安坊者二;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置;在镇北坊者一,康熙二十八年,台厦道王效宗置。

学田 五甲,岁输粮二十一石三斗满。在台湾县文贤里。植竹为围,杂植椰檨、槟榔等树。康熙二十三年,郡守蒋毓英买置。除正供外,为师生灯火之需。

外县

凤山县学 :在县治兴隆庄。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杨芳声建。后为启圣祠。学前有天然泮池,荷花芬馥,香闻数里。凤山拱峙、屏山插耳,龟山、蛇山旋绕拥护。形家以为人文胜地。

社学 在土墼埕。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置。

学田 下则园一十甲,岁输粮二十五石满。在县赤山庄,系康熙二十六年教谕黄赐英捐资买置。

诸罗县学 :在县治善化里西保。茅茨数椽,规制未备。

社学 :一在新港社,一在目加溜湾社,一在萧笼社,一在麻豆社,俱康熙二十五年,县令樊维屏设。教番童。

台湾府户口考        府志[编辑]

府总

实在民户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七户:

台湾县民户七千八百三十六户。

凤山县民户、二千四百五十五户。

诸罗县,民户二千四百三十六户。

原伪额男子成丁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三丁《底定存册》男子成丁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丁,台湾县七千八十三丁。

《澎湖》五百四十六丁。

《凤山》县二千八百二丁。

诸罗县二千八百三十九丁。

新收男子成丁三千五百五十丁。

台湾县一千四百九十六丁。

《凤山》县六百九十四丁。

诸罗县:一千三百六十丁。

实在男子成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丁。

台湾县八千五百七十丁。

《澎湖》五百四十六丁。

《凤山县》三千四百九十六丁。

诸罗县四千一百九十九丁。

每丁征银四钱七分六釐,共征银八千六两三钱二分。

实在八社番丁口四千三百四十五丁口内,除半老疾番少男女、番老番妇七百五十三丁口豁免丁米外。

实在男女番丁口三千五百九十二丁,共征米四千六百四十五石三斗,折粟九千二百九十石六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