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81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十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兴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十四卷目录

 太平府部汇考四

 太平府祠庙考寺观附

  太平府驿递考

职方典第八百十四卷

太平府部汇考四[编辑]

太平府祠庙考        府志[编辑]

本府。当涂县附郭。

社稷坛 在清源门外街西,明洪武三年,知府潘有庆建。

山川坛 在南津桥南来清坊西。祭期祭仪与社稷同。

“郡厉坛 ” 在清源门外。每岁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祭。

文昌祠 祀文昌神,在城上关建德坊,宋贡院也,今尚有贡院,土地神像祀祠右。绍兴三年兵乱,元祐孟太后奔江州,守臣请回銮驻跸于此。殿后双柏,虬枝偃盖,传是太后手植。宋末,改今名。每年仲春、仲秋、丁日,有司致祭。

定江神祠 在釆石山,即水府庙也。传闻水府神在矶下甚灵,南唐时建庙,历朝增修正殿,材皆柏木,雕画甚工。有米芾书“中元水府” 四字,今不存。明封“水府定江之神。” 八月十五日,有司致祭,用羊豕备物。礼等。丁祭,沉祝帛于牛渚矶下,岁为额。

马神庙 在湖熟门外马监内。每岁春秋二八月午日致祭。今庙废。

火神庙 即五显庙,在五条巷内,旧称“灵顺行祠” ,岁致祭。

《唐拾遗》:“李白祠 在青山麓,每岁清明前一日祭。”

宋太傅虞允文祠 原在牛渚山广济寺侧。宋嘉定九年,江东提举李道传建。淳祐九年,沿江制置吴渊、郡守章琰修。后数年,郡守马光祖请于朝,改建于宝积山之西,赐名曰“英烈。” 元废。明景泰壬申,太守李郁重建。成化辛卯,太守施奇重修。今祠已倾圮,遗像不存。每年仲冬一日,犹致祭。

登勇将军马进庙 在清德坊内,庙今废。每岁正月十八日,致祭于顿觉庵。

明三忠祠 祀花云、许瑗、王鼎,在府治西,察院西。每岁九月五日祭。

学士陶安祠 在东街希彝观左,即故宅也。每岁于丁祭后日致祭。

翰林直学士范常祠 在府前忠节坊,亦故宅也。每岁于丁祭后日致祭。

本府城隍庙 :在府治东承流坊。始于吴赤乌年创建,历代增修。明洪武三年,始定封号。

皇清康熙十一年,乡耆鲍一鳌以己赀修门阀廊庑。

一新

东岳庙 在黄山麓。旧名护圣庵,祀岱宗之神。宋皇祐三年创建。元至元四年,吴广兴等重建。至正元年,营寝殿之东以奉神像,复于东造庵以护浮图。明高帝渡江驾幸,敕改今名,特差主事陆忠起建,殿覆琉璃,嗣为官司拜送笺表,祝万寿之所,内有拜表亭。弘治甲寅灾,甲子重建。

皇清顺治十二年,操抚李日芃捐俸鼎新兵备道孙

登第置田十亩,给僧措办香灯。

雷神庙 在景山,原名“德清道院” ,祀雷神,故名。元至正元年,徐复亨建。殿南有龙王堂,岁旱,有司祷雨于此,多应。

丁兰庙 在慈姥矶上。《郡国志》云:“丁兰,广西苍梧县人,性至孝,母殁,刻木为像,祀之如生。凡家事必告像,邻人张叔,令其妻假物。兰妻白,像不悦,遂不与。张叔怒,突入兰室,击木像,兰知之,奋杀张叔。吏捕兰去,像为之垂泪。郡嘉其至孝,奏释兰罪。” 又以兰为河南河内县人,其立庙太平之故不可考。每岁兴赛。

花真娘娘庙 ,每春水发,有司亲祭湖神于“花真娘娘庙” ,则无泛涨之患,岁以为常。

建阳卫旗纛庙 在北门内局巷。每年霜降日祭,掌印官率各官丁备精利器械、鲜明盔甲,清晨金鼓手迎旗于庙祭。祭毕,巡捕官请正官锦服,各役摆列马道,导迎回卫。

袁双庙 在城东十五里。祀晋袁真子。

文孝行庙 在县治南,祀故梁昭明太子萧统。

武烈帝庙 在城西江口五里,祀陈仁杲。《唐书》:隋末,越人寇长洲,柴克宏帅师往救,仁杲见梦曰:“吾遣阴兵助汝。” 及战大胜。克宏奏封武烈帝。唐赠忠烈公,宋加封赠,复封克宏灵翊将军。南豫州大王庙 在县治西南。唐武德三年,以当涂县置南豫州,建庙祀土神。

蒋庄武帝庙 在澄江门外,祀建康蒋山神。忠勇庙 在采石镇,祀定江军承宣使张君,宋淳熙四年建。

南关关帝庙 在马驿街南。

濮家祖庙 在府西南蔡家巷。吴赤乌二年,濮阳时建,祀瘟司神。

彪堂庙 在慈湖镇街口,吴赤乌二年建。“葛家祖庙 ” 在城西南隅,祀瘟司神。

茆王庙 在湖熟门外,宋崇宁元年建。

王公土神庙 :在县治西清德坊。元至正二十年,郡人潘胜祖创。

萧公庙 在行春门内,宋绍兴年间建。

釆石镇城隍庙 :在顾家巷内。釆石无城池,而有城隍庙者。按萧梁曾置南丹阳郡于采石庙,或其遗置也。而石壁上又刊有“东晋遗城” 四字,相沿不毁,失所从来。崇祯间,镇人章杞督工重修。

五显庙 在黄池镇,唐建。

和尚港水府庙 明洪武间建。

女仙庙 在藏云山上致雨峰下。旧传,有仙女三,上下峰侧,人隐隐见之。立庙以祀。岁旱祷之辄应。今废。

谢宣城祠 祀晋谢朓,在青山。

《谢将军祠 祀》,谢尚在采石。

郭朝请祠 祀宋郭祥正。在青山李白祠之东庑。

綦少卿祠 祀宋綦奎,在东长街。

吴正肃公祠 祀宋吴柔胜,在子城东南。《芜湖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一里。仲春仲秋上戊日祭。山川坛 在县河南一里,仲春仲秋上巳日祭。邑厉坛 在县东北二里,地名“庵巷。” 祭期与府同。

马王庙 旧在府馆中,后移在夫厂后,今废为民居。春秋犹祭。

县城隍庙 在县治东南百步,宋绍兴四年建。明成化间,知县陈源增修两廊前门,规模始备。徐将军庙 在县河南,明建。

双忠庙 即“文昌宫” ,在城内北门铺,明隆庆四年建。

瘟司庙二所 一在县后,一在河南。

三圣庙 在县西三里

灵顺庙 在县北保康坊,即今“五圣祠。”

火官庙 在河南江口铺,明建。

广惠庙 在县西三里

晏公庙  、关王庙 俱在县西。

白马三圣庙 在县南十八里白马山,即《八景》中“白马洞天” 也。宋元旧有遗宫,明成化间,道士葛志宽募众鼎新。

东岳行宫 在吉祥寺左。明洪武间,民缪端甫等建。成化间,民胡刚等重修殿宇门庑。

灵泽夫人祠 在蟂矶上。

李卫公祠 在县东北赤铸山。明永乐二年重建。

梁文孝祠 在县西长街升平桥东,祀昭明太子萧统。

宋状元张孝祥祠 在县西长街巷内百步许,旧明惠庵地,明正德间改。祠前有“状元坊” ,许用中重建。

忠臣祠 在东院,祀参军陶居仁。

通判陈一道祠 在察院东,明嘉靖三十六年建。道以县丞死事,赠通判。

海公祠 在邑城外西北。明万历二十四年建,祠海瑞。

通判马重德祠 在县北门外。

烈女祠 在儒学西南,祀烈女詹氏。

繁昌县

社稷坛 在县东朝阳门外祠山庙后。《祭典》与府同。

山川坛 在县治东南迎薰门外金峨山麓。祭期同《芜》。

邑厉坛 在县北拱极门外。祭期同芜。

文昌阁 在县东朝阳门外。历为宾兴祖饯之所。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邓一儒重建。崇祯十三年,乡官王焞、举人郝一楷、生员一枢等《感梦》。

募修,每年春秋仲月,有司陈牲致祭。

关帝庙 在县东朝阳门外三里演武堂后。明万历二十六年,知县吴緽建。

皇清康熙间重修。每岁五月十三日,有司陈牲致祭。

县城隍庙 在县治东百馀步。明万历间,知县徐有为帖给香灯田二处,共二十五亩八分,建碑以记。

东岳庙 在县东朝阳门外三里,密迩演武场。明崇祯十二年,阖邑修建,以护水口。

马神庙 在上峨桥

江神庙 在三山镇内,有临江杨祯遗像。金龙四大王庙 在荻港镇江口,顺治五年镇人及舟商建。崩岸时,四围民居皆陷,庙独存。贞女祠 在旧县镇,为烈女张仙真建。近毁,像存。

《烈妇》祠 在朝阳门外,为生员方名蛟妻洪氏建。

寺观附[编辑]

本府。当涂县附郭。

万寿寺 在郡城东门内北。宋景德敕分化城为万寿寺。南渡后毁。绍兴中,僧慈济重建。宝祐三年,住持僧妙净濬放生池,造石梁于上,以通山门。明初,敕州县止留一寺一观,令僧道分居。于是僧悉归并光孝禅寺,此寺以元妙观道士处之。洪武七年,诏复还寺,僧散者再聚,止存一十八院。十五年,重修大藏经阁,贮经于上。今存释迦、应真、东罗汉、西罗汉、延寿、兴教六七院。弘治三年,都纲僧胜福重修。后嘉靖六年,都纲僧善溶再修。在此祝釐习仪之所。

古化城寺 在城内向化桥西,“礼贤坊巷内。吴大帝时,康里国僧会法师持佛塔一座过江。于时江南初有佛法,建道场三所。一为姑熟之化城,其址最广。宋孝武南巡,驻跸于此,增二十八院,院各有额。唐天宝间,住持僧清升能诗文,造舍利塔、大戒坛,置清风亭于寺旁西湖上铸铜钟一,李白铭之,今尽废。宋知州郭” 伟以东城雄武之地,改迁化城寺,而撤其西北之地为城守,存其馀为西庵。凡西庵至西北两城隅,皆古化城寺也。今存佛殿。观音殿右为新建地藏殿,铜像最灵。其清风亭移置于他处,相传为雪峰祖师道场。

报恩光孝禅寺 在郡城西南隅。唐名瑞竹寺,宋名太平兴国。崇宁二年改崇宁万寿,政和元年改天宁。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十一年改今额,俗称“南寺。” 明洪武初重建。大雄殿南列三门。地藏殿在东,洪音楼次之;轮藏在西,弥陀阁次之。左有文殊殿,伽蓝殿东廊属焉。右有祖师殿,西廊属焉。文殊殿后为法堂,即瑞“竹堂。” 后为观音堂,方丈僧寮,翼拱环列,郡城大道场也。崇祯间,正殿毁。

皇清顺治十年建。殿后观音阁右立佛大殿。即“弥陀。”

阁也。佛像甚古,为第一名塑。康熙元年,僧大极募众鼎修,煇煌倍昔。

无相寺 ,一名“灵山” ,在尚书塘。元皇庆二年,民陈德甫建。明洪武乙未重修寺,有《高帝御制诗》。

皇清顺治间,觉浪禅师开选佛场于此,今颓圮正殿。

左僧本源建《地藏殿》。

普润教寺 ,在郡东北化洽乡临溪山。旧名“普润院。” 宋景定元年僧觉海建。明洪武初改今名。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宝林教寺 在郡东南延福乡下庄。宋嘉泰二年僧祖灯建。元废。明洪武二十年僧慈忠重修。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广福禅寺 ,在郡北黄山巅。宋嘉祐三年,僧惠通建,赐额“寿圣院。” 绍兴十二年,徙山麓。隆兴元年赐改广福院。元废。明洪武十三年,住持行旺重建,改今名。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皇清顺治年间,操抚李日芃、池太道吴崇宗捐资并

东岳庙重修

广济寺 在郡北釆石山,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吴赤乌二年建,宋天圣十年改广济院,明洪武十三年重建,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山门前名“江山风月楼” ,今移于后。

大仁寺 在郡北慈湖马鞍山南。唐天成元年诚法师建。元废,明洪武七年僧惠观重建。广教禅寺 ,在城东黄池镇,旧名“广教禅寺。” 唐大中二年华林觉禅师建。宋绍兴三十年周葵改今名。元废。明洪武八年僧智远重建。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后有仇塘。

均庆教寺 在郡东南湖阳乡。唐乾元二年建。宋宝祐间,僧师全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

成丛林

弥勒教寺 ,在郡东南多福乡。唐贞观二年建。宋景定三年明极禅师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东承天寺 ,在姑孰乡上官庄,唐大中三年建。澄心教寺 ,在郡东横山。齐陶弘景栖隐地。宋嘉祐八年改“澄心院。” 绍定元年重建,明改今额。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古麓心寺 在城北釆石镇,宝积山之东南。一名“宝积禅林。” 旧在杨墓山,唐武德四年尤铁牛建,宋绍兴十一年移建今所。元废。明万历四十年,皖僧清凡重建。为接众丛林,地当南北孔道,四方缁流肩瓢笠,至者咸归之。山门颓废,僧照见改建。

藏云寺 ,在城东归善乡武神山,旧名延寿院,宋景定间僧绍德建。嘉祐八年敕改今额。福圣教寺 ,在郡东南三十里薛店巿,旧名“保安” ,僧祖訚建,明洪武间改今名。

白云寺 在郡东南青山之东峰,旧名南峰德禅师建,宋嘉定八年改额“白云院。” 有巢云亭。普通寺 旧为院,在郡东南多福乡,元泰定四年建。

永泰寺 旧为院,在永保乡。宋嘉祐八年,僧法怜创建。

竺山寺 在郡城北门外黄山东一里,唐中和元年建。

水心寺 旧为院,在郡南黄池镇。宋淳熙间,僧珍公建。元废。洪武十六年,僧正照“重建。”

多宝寺 旧为院,在姑溪河南三里店,旧在石城山,宋嘉定三年,僧归公移建,改今额。

弥陀寺 ,在和尚港慈姥矶,宋嘉祐三年建。“禅定寺 ” ,在永丰圩,宋景祐五年建。

延庆寺 在郡东北归善乡石城山藏云寺左,俗名“下寺。” 宋庆元二年建,寺有都土地庙,为七村祈年报赛之所。

云居寺 在长头嘴。宋乾道年间建。

福源教寺 ,在郡东龙泉山。宋时螺浮尊者飞锡开山建。旧名“龙泉” ,明改今名。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兴福寺 在郡西三里。明万历十五年,邑令章嘉祯建。与金柱山对岸双锁水口,阖郡赖之。近三江关,侨寓于内。

福山寺 在福定圩,明嘉靖十七年建。

黄山寺 在石马村,明万历四十九年建。立清寺 ,在独山内,明万历四十二年建。西承天寺 ,在黄池镇东大河中,宋嘉定八年僧从密募建。

古唐寺 在釆石之东。宋绍兴元年,武功大夫胡白虎驻师于此,军旅死者,多暴骨原野。白虎买地,命僧从桧收葬,仍建寺,造十三级浮图,日诵经以度亡者。元废。明洪武二十年,寺僧妙理重建。后尽圮。

皇清康熙十年,僧心慧募众鼎建。

龙华教寺 在郡东南保神村。宋景定间僧道清建。元废。明洪武八年僧德寿重建。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太平兴国院 在郡东白纻山椒。宋绍兴三年,僧法开奉敕建。元废。明洪武八年重建。

禅惠院 在郡东禅岳山,俗称禅岳寺。晋永兴间,僧宝月建。宋嘉祐八年改今额。明万历间废邑民芮仲良重建,及启佛藏。内书:“元至正二年四月八日,佛弟子芮仲良喜舍相越数百年。” 前後姓名适合,岂其前后一身欤?

净居院 在多福乡孳牧厂。梁大宝元年建,昭明太子读书处。

鹫峰院 在郡东化洽乡霍山,宋绍兴元年,僧赟阇黎建。

兴化院 在延福乡马鞍山东。梁大宝六年建。禅那院 ,在郡东南丹阳镇。齐永明二年陶隐居建,旧名“禅定” ,又名“宣喜。” 宋淳祐三年,明极禅师重建,改今额。

真如院 在郡东北慈湖柳山,宋景定间,明禅师建。

慈相院 在郡西南延福乡。旧为庵。宋景定三年僧贤公建。元废。明洪武三年僧去胜重建。资福院 ,在郡治南大信镇。宋僧凯大师建。元废。明洪武三年僧永慈“重建。”

罗汉院 即城内马军寨宝公庵。宋淳熙五年,僧惟了建。元废。明洪武十六年,僧绍性重建。成化十八年,僧法祐扩其基而新之,更凿井门外以惠众云。

彰教院 在郡东南湖阳乡,宋嘉定六年,僧行先建。

西峰院 在湖阳,宋嘉熙七年建。

西讲院 在咸和圩,宋端平年间建。

永宁院 在北乡星落村。宋绍兴四年建。崇宁院 在郡南姑孰乡。吴赤乌二年建。净行院 在湖阳乡。元至元二年间,僧礼洪重建。

瑞相院 在郡南姑孰乡,宋建。

兴教院 在马鞍山

保安院 在郡南广济圩,唐大中年间建。大圣院 在积善乡,面丹阳湖。

吉祥庵 在上南门外广安坊。明嘉靖五年建。“紫林庵 ” 在行春门外柳家巷武林北社。明天启年间僧冲元募建。

法华庵 在府城东关武林北社。明崇祯间,里人金玉相建。

万寿庵 在上南门外广安坊。明洪武间,为《乡约》所。嘉靖间,都御史陈正改今名。

万全庵 在下南门外上天井街。“源清坊。” “水月禅庵 ” 在下南门外柴街。

永保庵 在上南门外来清坊,元至正年间建。德清庵 在上南门外广安坊,元至正元年建。醉月庵 在清源门外襄城桥畔。

旃檀林 :在郡治北门内。

普通禅林 在东门外。元延祐三年,无用禅师建,今名“迎春庵。”

正觉庵 在归善乡华山巅,元泰定三年建。普明庵 在城北采石镇乳山,吴赤乌二年建,元大德五年无用禅师迁创。是地不生恶草,冬不积雪。初无用手植松柏,云“树与屋齐,当有善人成就此事。” 至正元年,里民黎德寿同子黎中捐产大建,果如师言。

保和庵 在清山巅,谢脁故宅,后有石佛殿。明万历间,僧如慈建。

大圣庵 在白鹿乡横望山,唐开元二年建。圩丰庵 在多福乡新兴圩。宋咸淳元年建。慈相庵 在延福乡常稔圩。

护圣庵 黄山东岳庙旧名详本“庙” 下,今入祠祀。

隐居庵 “在藉泰圩” ,宋建。

福惠庵 在永保乡梅山巅,宋大中祥符间建。洪潭庵 在延福乡洪潭圩,元至正八年建。五叶林 在楚山麓,旧名“太虚庵” ,僧弘易重建。慈济庵 在储家渡之南。明万历庚申僧真华建。

圆通庵 原名“庙塘庵” ,在薛镇灵墟山。顺治十一年,僧大极重建。

《白衣庵 》在采石山太白楼后。

慧日禅庵 在黄池象峰山。庵旁旧有圆照庵,今废。

紫草庵 在多福乡广仪圩。

幽谷庵 在归善乡天马山。

广觉庵 在延福乡常稔圩,唐武德元年建。南库庵 在郡东北,唐宝历五年建。

天竺庵 在化洽乡平政桥。明万历间,僧月光重建。

东库庵 在郡东北化洽乡白马山。

宝华庵 在采石务巷内。

阳湖庵 在郡治北乡阳湖塘,僧开先募建。《考山庵 》在归善乡。

准提庵 在采石宝积山麓。明崇祯间,镇众姓建。

紫云庵 在采石东关外。

《生生庵 》一名“桥庵” ,在采石山东麓。

观音庵 在采石东街

了然庵 “在采石山” ,明建。

牛迹庵 在北乡竹山西,汉永光五年建。升仙庵 在薛店市南,相传丁令威登仙之地。玉峰庵 在东乡王盖村,宋建。

佑圣庵 在官圩起龙埂,唐建。

灵应庵 在官圩北岸,宋绍兴五年建。

全昇庵 在官圩团湾,元建。以上“牛迹” 等六庵,属《道纪司》。

大士庵 前三官殿,僧慧如建。

香水林 ,僧尔焰重修。

三台阁 在采石山巅。明崇祯十五年,郡绅曹履吉建。

准提阁 ,在采石望夫山。顶中为地藏大殿,远近朝拜者不啻九子之盛,故又名“小华山” ,僧圆光募建。

松涛大士阁 在采石山麓。先为邑令徐养心生祠。

梓潼阁 在黄池水阜墩。

观音阁 在和尚港,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希夷观 在郡城崇教坊。旧在城南,宋绍兴元年道士朱月谷建,名“希夷堂。” 后厄于兵燹,元元统六年迁建于此,改今额。

元妙观 旧名“天庆” ,在城北,宋大中祥符间建,建炎初毁,绍兴二年徙建新城西门内,元元贞元年易今名。

承天观 在郡北采石山麓。吴赤乌二年建。原名“希仙” ,南唐道士申执中改修,名“崇元” ,宋景德四年赐今额。

白鹤观 原名“思则庵” ,在采石宝积山南麓。宋元祐间,女冠孙真人开山于此,敕建。元废崖壁,凿元祐年号,有“仙姑炼丹池。” 明宣德间,道士秦志常、耿如灰重建。

崇真观 在东乡朱庄,宋绍兴三年建。

崇元观 在黄池镇,有三官殿,镇民傅嘉晏建。清华观 在大信镇,元废。

神霄宫 在郡北采石镇唐贤坊,内有太白祠,后殿规制甚伟。宋嘉泰元年,道士秦德智建,后经兵燹,明洪武间,道士陆永昌重建。

青阳宫 在郡治上南门内,明景泰二年建。“斗姥宫 ” 在采石南关外,明建

大圣堂 在官圩滨湖埂,唐宝历元年建。真圣堂 在新市镇,宋淳祐二年道士凤原坚建。

五通殿 ,即五显庙,在采石山麓。宋淳祐年间建,瓦甓皆碧琉璃,今尚有遗者。陈友谅僭称帝号在此。时大雨如注,伪官不能就班列,谅怒,倒置神像门外。兵败,焚其庙而去。明高帝定鼎,神显灵求祀,敕有司重建。

“南宫祖殿 ” 在采石中街,万民坊前。

真武殿 在采石镇宝积山之顶。

“宗三殿 ” ,在采石镇翠螺山,明隆庆二年建。“火神殿 ” ,在采石磨盘山。

“三官殿 ” 《在采石》东街。

“大中祥符” 尼寺 在城东南,吴赤乌二年建,《芜湖县》。

吉祥寺 在县西五里。旧名“永寿” ,晋元和二年建。宋景祐中,赐名“吉祥院。” 元毁。明洪武三年,僧净川重建,改今额。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岁时祝釐,习仪于此。

普济寺 在县南,旧名“水西。” 宋天圣九年,改今额。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僧广闻改葺北向。成化十七年,僧知果创大佛殿,其徒明本继建前殿门庑制始备。

东能仁寺 在县东,即南唐古城院也。有《水陆会记》。宋大中祥符元年,改曰东承天院。政和中,迁于城东寺后,为梦日亭址。元废。明永乐间,僧守静复建。正统间,僧智明重修。

西能仁寺 旧在县后,即南唐古城罗汉院。宋政和元年同赐额,“宋真宗御书阁在焉。” 元废,遗址无存。

普门寺 ,在县西南丹阳乡甸山,旧名普济院,南唐顺义五年建,明洪武十二年改今额。清居寺 ,在县南白马山,旧名“云居” ,复迁石硊渡东北。明洪武二十三年僧正宗建。

清凉寺 在县东南周皋圩。宋嘉定九年建。广济院 在县北赭山南麓有塔。唐乾宁中建,光化八年赐名“永清。” 宋大中祥符间改广济寺。门外有两石经幢,一题曰“大中十二年” ,一题曰“祥符六年。” 内有黄庭坚滴翠轩遗址。

罗汉院 在县东北九里。宋政和元年,僧祖德建。

北普济院 ,在县北二十里。宋咸熙二年,僧永杲建。

普照院 在县南移风乡。旧名“永和” ,宋开宝八年建。

龟龙院 在县东咸保圩浮流渡,宋绍兴十二年建。

兴教院 按《图经》,“旧在三江口。宋建炎兵燹,乾道初迁于城西南隅。淳熙中改为寺,庚子年筑城废。元至正中僧行顺建于本县博望乡。” 观音院 在鲁港旧驿东,元至正元年建。永寿院 在县南保丰圩。宋淳熙间建,俗名南坝寺。

古城院 在县南行春圩,宋祥符元年,僧德森建。

六度庵 :在县北二里,顺治二年建,为“十方接。”

众丛林

兴国庵 在县南二里。顺治五年,僧海珂募建。今为十方丛林。

普照禅林 在县西北五里周家山,旧有山门、佛堂二层。康熙二年,六度庵僧在瀛,募建“普同石塔” 三座,建精舍,为十方丛林。

三昧庵 在县西北,明嘉靖十一年建。

定慧庵 在西门外

宁渊下观 在县西四里。上观旧在蟂矶,邑人因风涛之险,不便祈祷,即佑圣旧祠增创。宋隆兴二年,赐今额。

“居真观 ” 即华光庙。在县西百步,今移五圣祠东。明景泰间,道士姜良建三清殿并塑像。全真宫 在县西北,即古来仙堂遗迹。旧为汪氏园。三韩林中瑶捐赀买建,备极弘丽。

万寿宫 ,在西门外吉祥寺后。顺治四年,江右商人建,奉许真君。

繁昌县

善利寺 在县治南。先在旧县,名善利院。宋太平兴国间建。元至正中毁于兵,明天顺元年随县迁今所,递有修葺,岁时祝釐,习仪于此。隐静禅寺 在县东南二十里隐静山,一名五峰寺,杯渡禅师建,旧扁“江东第二禅林。” 宋大中祥符间改普慧禅寺。嘉祐三年建阁,藏三朝御书百一十轴。明洪武初始改今名。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其中代有修建。寺有杯渡松、朗公菊、频伽鸟,皆晋宋遗迹。又有水米、盐、醋等池,相传创寺时诸物从中出。降魔塔在寺后,有《御赐金经》、玉鸭碑。

广善寺 旧名广善院,在县南十里八峰山下。明宝月禅师焚修地。宋《嘉祐志》云:“山多异迹,产白龟,如木樨。金鸡、罗汉诸峰,俱因事得名。” 寺额始于东晋,建炎间,兵燹毁尽。妙一、寂照、月岩三僧相继重建。有无梁殿,亦毁于火。万历间,蜀僧方修重建。

龙华寺 在县西一十五里。宋绍兴二年创。化城寺 ,在县东北三十里峨桥镇。旧在灵塘,名松城寺。宋状元焦韬迁今所。嘉祐八年改额。“龙泉寺 ” ,在县西南二十里清隐山。宋乾符年间建。

圆炤寺 一名“圆炤庵” ,俗名“顺冲寺。” 在县西十里铜山下,唐信行禅师隐处也。元废,明兴。正统、景泰间,僧明空重建。

灵山寺 在县西北四十里灵山墩下。宋嘉祐八年,改戒香院。明改今额。洪武二十四年归并,成丛林。

幢山寺 在县西三十里青山下。宋淳熙六年,僧普荣建。有“甘泉、古井碑。”

工山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凤凰山,宋建。铜山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铜山。下有仙人洞,洞旁有水塔、涌珠泉。

莲社院 在县西南二十里马仁山下。旧名“马仁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清隐院 俗名“青山寺” ,在县西五十里青山下,有翠麓亭、太极洞。明嘉靖时圮,仅数楹,僧成銮重建。万历初复圮,僧能昊募修。

资圣院 在县东南十五里隐玉山。旧名“浮丘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元废。明正统五年,僧佛祯重建。

众善院 在延载乡,旧县西北四十里,旧名“宝山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云居院 在县西七里,宋嘉祐八年建。

广教院 在县西二十五里小磕山下。旧名“广兴寺。” 宋乾德三年建。嘉祐八年改今额。元废。明正统五年,僧崇礼重建。

金地院 在县东南十里滴水岭。院前有灵岩台、滴水泉、香泉井。唐大历间,信行禅师开山。元和中兴建。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演教院 在县西十里普庵山,旧名“萻提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灵光院 在县西二十五里善峰山下。肇迹于唐贞元中。太和七年,僧超觉开山建。初名“石壁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崇法院 在县南二十里。创于唐季,名“云峰庵。”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惠日院 在县西二十里,旧名“唐山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崇化院 在县北三十里白石山下。旧名“白石院”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常寂院 在县东北三十里云居山下。肇创于唐末,名“古城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建炎间毁。

于兵。淳熙己亥,僧道宗重建。

香云院 在县东北三十里三山香炉峰,唐元和中里人杜著等建。宋嘉祐八年改今额。栖隐院 ,在县东北四十里小淮山下。旧名“保安寺” ,宋嘉祐八年改今额。

禅寂院 :距县十里梅山。殿后有八角井,俗因呼为“八角寺。” 宋嘉祐八年建。

慈云庵 一名“祠山殿” ,在县东郭外迎春之地。明成化间建。嘉靖间殿圮,知县赵某重建。后因祷雨有应,更名“喜雨社。”

普济庵 一名“春野亭” ,在慈云庵后。明万历年间,知县吴祯建此以障县治下关。

萝庵 在县南一里官山下,僧季宣募建。“大树庵 ” 在县北郭外。明建庵有古栗十围,故名。

西庵峰 在县西八里阳山。旧为龙祠,元废。明僧大虚重建,易今名。

石龙庵 在县西北十里。僧慧宗募建。山有石龙洞,故名。

随山庵 在邑南八里

桥庵 一名“降福殿” ,在邑南三十里,隐静寺左。净土庵 在县东北五十里鲁港镇。住持僧如光募建。

准提庵 在县东五十里鲁港镇。顺治间,僧炤弘募知县赵应祯建。

如松庵 原额“凤凰庵。” 在县西五十里荻港镇,明万历间重建。

鹊矶庵 在县西五十里鹊起矶上。

水月庵 在县东北五十里鲁明江口。先为三官堂,明泰昌元年,水部刘锡元分榷芜关,益广前制,易今额。

回龙庵 在县西北四十里旧县镇,明万历间,僧水月募建。

五灯庵 在邑北五十里荻港镇。顺治间新建《丛林》。

白云庵 在县东十里浮山麓,旧名“准提庵。” 《元帝观 》在县西十五里红花山顶。唐乾符年间建,山腰有半山宫。

东延禧观 在县西四十里旧县镇东,元废址存。

西延禧观 在县西五十里荻港镇,旧名“清华” ,宋祥符二年改今额,即炼士赵自然隐处也。元废,基址存。

真武殿 在县西城内

三官殿 :在县南一里金峨岭。前为“真武殿。” 康熙九年,僧集庆“重建。”

“地藏殿 ” 与“三官殿” 并,后为观音阁。

太平府驿递考        府志[编辑]

当涂县

采石驿 在采石镇滨江,即唐横江馆。明为皇华驿。牌坊一座,系谈笑亭旧址,为宋綦奎谈笑灭寇处,改为坊,额曰“龙飞。” 首渡河亭一座在坊前,题曰“天下名江头。” 门三间,大堂三间,额曰“皇华堂。” 左右两廊一十六间,穿堂二间,后堂三间,东厨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官廨一所。驿丞宅今改巡司廨。

芜湖县

澛港驿 在县西南十五里,滨大江。明成化间,县丞陈策建言改建于吉祥寺上,即今廨所。有鼓楼三间,牌坊三座、二门、正厅、内室、厨房、井亭、库房。

总铺 在县前。北至赭山铺五里、南至朱塘铺五里。

赭山铺 在县北五里

陶阳铺 在县北一十五里。

朱塘铺 在县南五里

高堽铺 在县南二十里。

杨塘铺 在县南三十里。

繁昌县

荻港驿 在春谷乡。公廨三间,官廨三间,鼓楼一座,仪门三间,两庑左右六间,厨房三间。县前总铺 在谯楼外。

梅山铺 在灵岩乡

丁峨桥铺 在金峨乡

石硊铺 在铜官乡

桃冲铺 在铜官乡

蔡家铺 在铜官乡

杨蔡铺 在铜官乡

平沟铺 在铜官乡。南至铜陵县荐塘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