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76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七百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七百六十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七百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七百六十卷目录

 画部汇考十二

  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总管太中滦阳赵伯仁举收藏 祝君祥

  永昌收 余见某家藏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鲁国大长公主图画记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六法三品 三病 六要 六长 制作楷模 古

  今优劣 粉本 赏鉴 装褫书画定式

  元管夫人墨竹谱墨竹

  元李衎竹谱画竹谱 竹态谱 竹根二种 张退公墨竹记

艺术典第七百六十卷

画部汇考十二[编辑]

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编辑]

总管太中滦阳赵伯仁举收藏[编辑]

杨光庭下生如来像,朱衣坐圆光,内,思陵题乾卦印。 吴元瑜《瑶池图》二卷。一作王母,冠玉冠,乘金车,驾二 龙,前后女从,各执旄节导引,攀龙者亦二髽髻女童, 甚奇。一作穆王坐金殿,据金椅,王母与一峨冠妇人 鼎峙而坐云“右坐者上元夫人也。”画极精致,有院体, 前后“政和”七印,佑陵题。

吴元瑜《梅竹雪雀图》一,“明昌”七印。

祝君祥永昌收[编辑]

赵千里《释迦佛行像》,下有细字云:“臣伯驹奉旨画像, 广目深眉,螺发大耳,耳垂二大金环,螺髯而发,顶有 肉髻,左眉放光一道,衣纹腹腿隐隐可见,笔法极佳。” 余见施家一手卷锦囊首《汉王元昌羸马图》,上写“广 政元年七月,奉旨检入汉王元昌画,臣严款之、臣陈 净心进”,上有“龙凤印”、“绍兴印”、“乾卦印”七印,馀不分晓。

余见某家藏[编辑]

宋徽宗御笔,作一“胡雁”,红绿皮圈,足前有一马,尖足 栗壳,色甚奇特。

又滕王双蝶穿花,上有一押印,亦真迹也。

赵雍家有阎立本,作“十八学士”,虞世南、房元龄最佳。 余家旧藏《林邑进鸡鹅图》,盖唐贞观时经进。太宗以 其思归,并二女皆送还。图乃阎立本真迹也。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编辑]

鲁国大长公主图画记[编辑]

至治三年三月甲寅,鲁国大长公主集中书议事,执 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悉会于南城之天庆 寺,命秘书监丞李某为之主。其王府之僚采,悉以佐 执事。笾豆静嘉,尊斝洁清,酒不强饮,簪佩杂错,水陆 毕凑,各执礼尽欢,以承饫赐,而莫敢自恣。酒阑,出图 画若干卷,命随其所能,俾识于后。礼成,复命能文辞 者叙其岁月,以昭示来世。窃尝闻之,五经之传,左图 是先,女史之训,有取于绘画,将以正其视听,绝其念 虑,诚不以五采之可接而为之也。先王以《房中》之歌, 达于上下,而草木虫鱼之纤悉,因物以喻意,观文以 鉴古,审时知变,其谨于朝夕者尽矣。至于宫室有图, 则知夫礼之不可僭;沟洫田野,则知夫民生之日劳 朝觐赞享,冕服悬乐,详其仪而慎别之者,亦将以寓 其儆戒之道。是则鲁国之所以袭藏而躬玩之者,诚 有得夫《五经》之深意,岂若嗜奇哆闻之士为耳目计 哉!河水之精,上为天汉,昭回万物,矞云兴而英露集 也。吾知缣湘之积,宝气旁达,候占者必于是乎。得 徽宗《扇面      牧羊图》

吴元瑜《四时折枝   九马图》。

江贯道《烟雨图》、    周曾《水塘秋禽图》。

王振鹏:《狸奴     天王供佛图》

徐白《秋塘戏鱼图》,   惠崇小景。

《王生鬼戏图》。     《出山佛像》。

折枝        隆茂崇罗汉,

周昉《金星》,      黄居宝《湖石水禽图》、 “梵隆《护法神》”,     马贲《秋塘水禽图》。

《孤鹤图》·       何尊师《醉猫》

《罗汉图》,       钱舜举《禾鼠》

徽宗㶉𪆟      《徽宗核桃图》。其广几尺 萧照《江山图》,     顺宗《墨竹》。

巨然《山水》,      赵昌《折枝》。

《时苗留犊图》     《苏李河梁图》。

燕文贵《山水     海潮图》。

《海狗窠石图》、     “王振鹏《锦标图》。”

徽宗《梅雀图》     “黄宗道,播州杨氏女。”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

六法三品[编辑]

谢恭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 曰应物写形,四曰随类傅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 摸移写。六法精论,万古不移。自骨法用笔以下,五法 可学而能。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 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故气韵生 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 染得宜,意趣有馀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 矩者,谓之“能品。”

三病[编辑]

画有三病,皆系用笔。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者,腕 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混也。刻者,运笔 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 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

六要[编辑]

“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 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

六长[编辑]

“麄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 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制作楷模[编辑]

释象有善巧方便之颜,道流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 崇天日龙凤之表,外夷有慕华钦顺之情,儒贤见忠 信礼义之风,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隐逸识高世之 节,贵戚尚侈靡之容,天帝明威福严重之象,鬼神作 丑。“驰趡之状,士女宜秀色婑媠之态,田家有醇甿 朴野之真。”画衣纹林石,用笔全类于书。衣纹有重大 而调畅者,有缜细而劲健者,勾绰纵掣,理无妄下,以 状高侧、深斜、卷折、飘举之势。林木有樛枝挺干,屈节 皱皮,纽裂多端,分敷万状。山石多作矾头,亦为棱面, 要见幽远而气雄,峥嵘而秀润。畜兽须备筋力精神, 毛骨隐起,鱼龙求游泳之妙,升降之宜。观画水汤汤 若动,使人有浩然江湖之思。屋木折算无亏,笔墨均 壮深远透空。花竹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 苞萼后先,自然艳丽,间野园蔬野草,咸有出土体性。 禽鸟尚毛羽翔举,飞集之形,知此虽不能尽鉴阅之 精妙,然工拙亦略可见矣。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 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古今优劣[编辑]

佛道人物、士女牛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鱼, 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 元及阎立德、立本,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吴生之作, 为万世法,号曰“画圣。”张萱、周昉、韩干、戴嵩,气韵骨法, 皆出意表。后之学者,终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至如 李成、关仝、范宽、董源之迹,徐熙、黄筌、居采之踪,前不 藉师资,后无复继踵,借使二李、三王之辈复起,边鸾、 陈庶之伦再生,亦将何以措手于其间哉?故曰:“古不 及近。”

粉本[编辑]

古人画槁,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 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赏鉴[编辑]

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今人看 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 法也。米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多资 力,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 则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 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看画 之法,不可一途而取。古人命意立迹,各有其道,岂拘 以所见绳律古人之意哉!镫下不可看画,醉馀酒边 亦不可看画,卷舒不得其法,最为害物。

唐人五代绢素麄厚,宋绢轻细,望而可别唐宋也。 古人画墨色俱入绢缕,精神迥出。伪者虽极力仿效, 而粉墨皆浮于缣素之上,神气亦索然。盖古人笔法 圆熟,用意精到,初若率易,愈玩愈佳。今人虽极工致, 一览而意尽矣。

御题画真伪相杂。往往有当时名手临摹之作。故秘 府所藏临摹本皆题为“真。”迩惟明昌所题最多,具眼 者自能别识也。

装褫书画定式[编辑]

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经》带四 分,上褾除打擫竹外,净一尺六寸五分,下褾除上轴 外,净七寸。

一幅半上引首三寸六分,下引首二寸六分,经带八 分。

双幅上引首四寸,下引首二寸七分。上褾除打擫竹 外,净一尺六寸八分;下褾除上轴杆外,净七寸三分。 两幅半,上引首四寸二分,下引首二寸九分,《经带》一 寸二分。

三幅上引首四寸四分,下引首三寸一分,经带一寸三分。

四幅上引首四寸八分,下引首三寸三分,《经》带一寸 五分。

横卷褾合长一尺三寸,高者用全幅引首,阔四寸五 分,高者五寸。

古画不脱,不须背褾。盖人物精神发彩,花之秾艳,蜂 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故绍兴 装褫古画,不许重洗,亦不许裁剪过多。

古厚纸不得揭薄,若纸去其半,则书画精神一如摹 本矣。

檀香辟湿气,画必用檀轴有益。开匣有香而无糊气, 又辟蠹也。

元管夫人墨竹谱名道昇[编辑]

墨竹[编辑]

墨竹位置,一如画竹法。但干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 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也。凡濡墨有深浅,下笔有 重轻。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麄细,便见荣枯。乃要 叶叶著枝,枝枝著节。山谷云:“生枝不应节,乱叶无所 归。”须一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四面团栾,枝叶 活动,方为成竹。然古今作者虽多,得其门者或寡,不 “失之于简略,则失之于繁杂。或根干颇佳而枝叶谬 误,或位置稍当而向背乖方,或叶似刀截,或身如板 束,麤俗狼藉,不可胜言。”其间纵有稍异常流,仅能尽 美,至于尽善,良恐未暇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 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地。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 于尘垢之外,纵心所欲,不逾准绳。故一依其法,布列 成图,庶后之学者。不陷于俗恶,知所当务焉。

一画竿。若只画一二竿,则墨色且得从便。若三竿之 上,前者色浓,后者渐淡。若一色,则不能分别前后矣。 然后梢至根,虽一节节画下,要笔意贯穿。梢头节短, 渐渐放长,比至根节,渐渐放短。每竿须要墨色匀停, 行笔平直,两边如界,自然圆正。若拥肿偏邪,墨色不 匀。间麤间细,间枯间浓,及节空匀长匀短,皆文法所 忌,断不可犯。颇见世俗用蒲絟、槐皮,或叠纸濡墨画 竿,无问根梢一样麤细,又且板平,全无圆意,但堪发 一笑耳。

二画节。立竿既定,画节为最难。上一节要覆盖下一 节,下一节要承接上一节,中间虽是断离,却要有连 属意。上一笔两头放起,中间落下,如月少弯,则便见 一竿圆混;下一笔看上笔意趣,承接不差,自然有连 属意。不可齐大,不可齐小。齐大则如旋环,齐小则如 墨板;不可太弯,不可太远,太弯则如骨节,太远则不 相连属。无复生意矣。

三画枝,各有名目。生叶处谓之“丁香”,头三合处谓之 “雀爪”,直枝谓之“钗股”,从外画入谓之“垛叠”,从里画出 谓之“迸跳。”下笔须要遵健,圆活,生意连绵。行笔疾速, 不可迟缓。老枝则挺然而起,节大而枯瘦;嫩枝则和 柔而婉顺,节小而肥滑。叶多则枝覆,叶少则枝昂。风 枝雨枝,触类而长,亦在临时转变,不可拘于一律也。 尹《白郓》《王随》,枝画断节,既非文法,今不敢取。

四画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滞, 则纯厚不铦利矣。然写竹者,此为最难,亏此一功,则 不复为竹矣。法有所忌,学者所当知。麤忌似桃,细忌 似柳,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 如手指,及似蜻蜓。翻正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各 有态度,不可一例抹去,如染皂绢无异也。

元李衎竹谱[编辑]

“予昔见人画竹,尝从傍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 类,辄叹息舍去,不欲观之矣。如是者凡数十辈。”后得 澹游先生所画,迥然不同,遂愿学焉。已而溯求其源, 澹游本学于乃翁黄华老人,老人学文湖州,是时初 闻湖州之名,二老遗墨皆未之见。后从乔仲山秘书 观黄华横幅,一枝数叶,倚石苍苍,疑澹游差不逮也, 甚欲取以为法,而无自得之。或云:“黄华虽宗文,每灯 下照《竹枝》,摸影写真,宜异乎常人之为者。澹游特括 读父书而已,不必学也。”予深以为然,又念东坡、山谷 二公,洎宋、金两朝名士,赞美文湖州之笔,与造物比, 尤以不即快睹为恨。至元乙酉来钱塘,始见十馀本, 皆无足起予者。妄谓苏、黄之评,几于私其交亲,后贤 未免随声附和,要当以《黄华》《澹游》定优劣耳。邂逅友 人王子庆,极谈兹事,子庆曰:“君特未见真迹,前辈不 轻推许也。”予曰:“近屡见之矣,大书题识,宁尽伪耶?”子 庆曰:“非伪而何?”予茫然自失,犹疑子庆立论之偏,漫 诘之曰:“若尝见中州黄华老人所作乎?”子庆曰:“《黄华》 之作吾固未见,湖州之作,君亦未之见也,何能决是 非?府史某人者,藏本甚真,明日借来,以自定其品第, 可乎?”越宿,子庆果携过余则一幅五挺,浓淡相依,枝 叶间错,折旋向背,各具姿态,曲尽生意,如坐渭川淇 水间。方以前辈议论为无愧黄华,诚有取乎此,而照 影之语未详,自悔闻见寡陋,若子庆之博识,不可及也。属以善价致之,犹仅用油纸,临摸持归维扬。明年 四月重来,或出此见售,遂酬以二十五券,欣然慰满 平生矣。自是连得三本,悉弃故习,壹意师之,日累月 积,颇似悟解,好事者往往征索,流布渐广,谬相肯可。 独鲜于伯几父谓“以墨写竹,清矣,未若传其本色之 清且真也。”强余用墨竹法,加青绿画成,虽粗可观,终 非合作。将复讨论其说,而俗工咸不足问。追寻近古, 得王右丞《开元石刻》,屡经摸勒失真。又得萧协律《笋 竹图》,绢素糜溃,笔踪惨淡。方谋对本临仿,偶故人刘 伯常过余曰:“吾旧藏李颇《丛竹图》已久,知君酷好,辄 以为赠。”二图俱宣和故物,而颇尤专美,后来无出其 右者。于是又得画竹法。盖自唐王右丞、萧协律、僧梦 休,南唐李颇,宋黄筌父子、崔白兄弟及吴元瑜以竹 名家者才数人。右丞妙迹,世罕其传。协律虽传,昏腐 莫辨;梦休疏放,流而不反,自属方外。黄氏神而不似, 崔、吴似而不神。惟李颇形神兼足,法度该备,所谓“悬 衡众表,龟鉴将来”者也。墨竹亦起于唐,而源流未审。 旧说五代李氏描窗影,众始效之,黄太史疑出于吴 道子,迨至宋朝作者寖?盛文湖州最后出,不异杲日 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豪雄俊伟如苏 公犹终身北面。世之人苟欲游心艺圃之妙,可不知 所法则乎?画竹师李,墨竹师文,刻鹄类鹜,余知愧矣。 幸际熙朝,文物兴起,辇毂之下,齿荐绅之列,薄“宦驱 驰,辱遍交贤士大夫,讲闻稍详,且竭馀力求购。数年 于墨竹始见黄华老人,又十年始见文湖州,又三年 于画竹,始见萧李,得之如此其难也。彼穷居僻学,当 何如耶?”退惟嗜好迂疏,久乃弥笃,天成其志。行役万 馀里,登会稽,历吴楚,逾闽峤,东南山川林薮,游涉殆 尽,所至非此君者,无与寓目。凡“其族属支庶,形色情 状,生聚荣枯,老稚优劣,穷诹熟察,曾不一致。往岁仗 国威灵,远使交趾,深入竹乡,究观诡异之产,于焉辨 析疑似,区别品汇,不敢尽信纸上语,焦心苦思,参订 比拟,㗳忘予之与竹”,自谓略见古人用意妙处,求一 艺之精,信不易矣。词赋为雕篆,必非壮夫;《尔雅》注虫 鱼,安能磊落?区区绘事之末,固因献笑大方之家。以 予夙性,好之乐之,积习成癖,尚恐世有与予同病者。 去古寖远,未得其传。悉取李颇、文湖州两家成法,写 予畴昔用力而得之者,与夫命意位置,落笔避忌之 类,一一详疏卷端,无所隐秘,庶几后之君子一览靡 遗憾焉。

画竹谱[编辑]

文湖州授东坡诀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 具焉。自蜩腹蛇跗,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 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 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 纵则逝矣。”坡云:“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夫既” 心识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 学之过也。且坡公尚以为不能然者,不学之过,况后 之人乎?人徒知画竹者不在节,节而为,叶,叶而累抑, 不思胸中成竹从何而来,慕远贪高,逾级猎等,放弛 情性,东抹西涂,便为脱去翰墨蹊径,得乎自然。故当 一节一叶,措意于法度之中,时习不倦,真积力久,至 于无学,自信胸中真有成竹,而后可以振笔直遂,以 追其所见也。不然,徒执笔熟视,将何所见而追之邪? 苟能就规矩绳墨,则自无瑕颣,何患乎不至哉?纵失 于拘,久之犹可达于规矩绳墨之外。若遽放逸,则恐 不复可入于规矩绳墨,而无所成矣。故学者必自法 度中来始得之。画竹之法,一位置,二描墨,三承染,四 设色,五笼套,五事殚备而后成竹。粘帧矾绢,本非画 事,苟不得法,虽笔精墨妙,将无所施,故并见附于此。

粘帧先须将帧干放慢,靠墙壁顿立平稳,熟煮稠面糊,用棕刷刷上,看照绢边丝缕正当,先贴上边,再看右边丝缕正当,然后贴上,次左边亦如之。仍勿动,直待干彻,用木楔楔紧,将下一边用鍼线密缝箭杆许一杖子,次用麻索网罗綳紧,然后上矾毕,仍再紧之。

“矾绢不可用明胶,其性太紧,绢素不能当,久则破裂,须紫色胶为妙。春秋隔宿,用温水浸胶封盖,勿令尘土得入。明日再入沸汤调开,勿使见火,见火则胶光出于绢上矣。夏月则不须隔宿,冬月则浸二日方开。别用净磁器注水,将明净白矾研水中尝之,舌上微涩便可,太过则绢涩难落墨。” 仍看绢素多少,斟酌前项浸开胶矾水相对合得,如淡蜜水微温黄色为度。若夏月胶性差慢颇多,亦不妨,再用稀绢滤过,用刷上绢阴干后落墨。近年有一种油丝绢并药粉绢,先须用热皂荚水刷过,候干,依前上矾。

一位置须看绢幅宽窄横竖可容几竿,根梢向背,枝叶远近,或荣或枯,及土坡水口地面,高下厚薄,自意先定,然后用杇子杇下,再看得不可意,且勿。

著笔再审看改,杇得可意,方始落墨,庶无后悔。然画家自来位置为最难,盖凡人情好尚才品,各各不同,所以虽父子至亲,亦不能授受。况笔舌之间,岂能尽之。惟画法所忌,不可不知。所谓“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 此为十病,断不可犯。馀各从己意。

“冲天撞地” 者,谓梢至绢头,根至绢末,厄塞填满者。“偏轻偏重” 者,谓左右枝叶一边偏多,一边偏少,不停匀者。“对节” 者,谓各竿节节相对。

“二描墨握笔时,澄心静虑,意在笔先,神思专一,不杂不乱,然后落笔。须要员劲快利,仍不可太速,速则失势。亦不可太缓,缓则痴浊。复不可太肥,肥则俗恶。又不可太瘦,瘦则枯弱。起落有准的,来去有逆顺,不可不察也。” 如描叶则劲利中求柔和,描竿则婉媚中求刚正,描节则分断处要联属,描枝则柔和中要骨力。详审,四时荣枯老嫩,随意下笔,自然枝叶活动,生意具足。若待设色而后成竹,则无复有画矣。

三“承染最是紧要处,须分别浅深,翻正浓淡,用水笔破开时忌见痕迹,要如一段生成发挥” ,画笔之功,全在于此。若不加意,稍有差池,即前功俱废矣。法用番中青黛或福建螺青,放盏内,人稠胶杀开,慢火上焙干,再用指面旋点清水,随点随杀,不厌多时,愈杀则愈明净,看得水脉著中。蘸笔承染,嫩叶则淡染,老叶则浓染。枝节间深处则浓染,浅处则淡染,更在临时相度轻重。

四,设色须用上好石绿,如法入清胶水研淘,作分五等,除头绿粗恶不堪用外,二绿、三绿染叶面色淡者名“枝条绿” ,染叶背及枝干。更下一等极淡者名“绿花” ,亦可用染叶背枝干。如初破箨新竹,须用三绿染节下粉白用石青花染。老竹用藤黄染。枯竹枝干及叶梢笋箨皆土黄染。笋箨上斑花及叶梢上水痕,用檀色点染,此其大略也。若夫对合浅深,斟酌轻重,更在临时。

调绿之法,先入稠胶研匀,别煎槐花水相轻重和调得所,依法濡笔,须轻薄涂抹,不要厚重,及有痕迹,亦须嵌墨道遏截,勿使出入不齐,尤不可露白。若遇夜,则将绿盏以净水出胶了,放干,明日更依前调用。若只如此,经宿则不可用矣。

五、“笼套。” 此是画之结裹,尤须缜密。后设色干了,子细看得无缺空漏落处,用干布净巾著力拂拭,恐有色脱落处,随便补治匀好。除叶背外,皆用草汁笼套,叶背只用淡藤黄笼套。

草汁之法,先将好藤黄浸开,却用杀开螺青汁,看深浅对合调匀便用。若隔夜则不堪用。若暑月则半日即不堪用矣。

竹态谱[编辑]

凡欲画竹者,先须知其名目,识其态度,然后万论下 笔之法。如散生之竹,竿下谓之“蚕头”,蚕头下正根谓 之又名竻。旁引者谓之“边”,或谓之鞭。节间乳赘而 生者,谓之须。傍根生时谓之“行边。”边根出笋,谓之“伪 笋”,又名“二笋。”丛生之竹,根外出者,谓之“蝉肚根。”竹下 插土者,谓之“钻地根。”凡竹从根倒数,上单节生枝者, 谓之“雄竹”,双节生枝者,谓之“雌竹。”或云从下第一节 生单枝者,谓之“雄竹”,生双枝者,谓之“雌竹。”生长挺挺 然者多笋。笋初出土者,谓之萌乂,名“蕊”,又名又名 竹胎,稍长谓之芽,渐长名茁,又名䈚,又名子,又名苞, 又名菌,过母名音官《别称》曰“箨龙”,曰“锦綳儿”,曰“玉版 师。”蔀叶谓之“苞箨”,又名“箈解箨”谓之“箬半”笋谓之“初 篁。”梢叶开尽,名《方为成竹》。竹簳谓之“竿”,竿中之水 结而为膏曰“黄”,竿上之肤曰“筠”,竹之皮曰“笢”,刮下青 皮谓之筎,火烧谓之。火烧出汗谓之“沥。”竹之节曰 “箹”,《竹列》谓之“笐”,《竹叶》谓之《竹叶下垂》曰:箬竹枝 谓之“天帚”,竹花谓之又名“华草”,又名竹实谓之 “练实”,竹有病,谓之。篵竹枯换根谓之“䈙”,竹枚谓之“个。” 积竹曰“攒。”批条曰“篾。”稨而为瓦曰杀青而尺截曰 “简。”联简曰“策。”熨而为版曰音业竹貌谓之“蓊”,竹声谓 之“刘”,竹色谓之苍筤,竹态谓之“婵娟”,竹深谓之“竹 得风。其体夭屈。”谓之夭屈。谓之笑。《生而曲》曰。《弱》曰: 此其名目之大略也。若夫态度,则又非一致。要辨 老嫩荣枯,风雨明晦,一一样熊。如风有疾慢,雨有乍 久,老有年数,嫩有次序,根干笋叶,各有时候。今姑从 “根生笋长”,至于“生成”、壮老枯瘁,风雨疾乍,各各态度, 依式图列如左。虽未能悉备,抑亦可见其梗概,用资 初学,不为达者设也。

竹根二种 凡散生之竹类先一年行根而敷[编辑]

生次年出笋而成竹丛生之类。不待行根而频年出笋成竿。然须至次年方成枝叶也。

一散生之竹,“根皆横生而长,如筀竹、淡竹、甜竹、描头 竹、白竹、篌竹、水竹、筋竹、窈竹。”竹浮竹《江南竹》。《双叶 竹》。《凤尾竹》。《龙须竹》。《寸金竹》。雪竹。竹《箪竹》《竹广》竹之类是也。

一丛生之竹,根皆丛生而下短,如苦竹、慈竹、簧竹、桃 竹、枝竹、荡竹、刺竹、由衙竹、䉡竹钩、丝竹之类是也。竹 之为物,非草非木,不乱不杂,虽出处不同,盖皆一致。 散生者有长幼之序,丛生者有父子之亲,密而不繁, 疏而不陋,冲虚简静,妙粹灵通,其可比于全德君子 矣。画为图轴,如瞻古贤哲遗像,自令人起敬慕,是以 古之作者。于此亦尽心焉。

张退公墨竹记 不知何代人画苑补益附于[编辑]

“《李衎》之后。” 今从之。

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 写墨君以左右。叶摆阴阳,梢根一向一背,雀爪相依 相靠,孤一迸二,攒三聚五,春夏长于柔和,秋冬生于 劈刊。天带晴兮偃叶而偃枝,云带雨兮坠枝而坠叶。 顺风不一字之铺,带雨无人字之排,传前代之法则, 作后世之规矩。大抵竹观叠叶,树看生枝。埽叶者,尖 不似芦,细不似柳,三不似川,五不似手。写枝者,嫩不 直立,老不斜撼,干不鼓架,节不鹤膝。攧竹者不可太 速,太速则忙,忙而势弱;不可太慢,太慢则迟,迟而骨 瘦。又不可肥,肥而体浊;亦不可瘦,瘦而形枯;亦不可 长,长而辽窎;亦不可短,短而寒躁。叶要轻重相间,枝 宜高下相得。得之心,应之手,心手相迎,则无不妙矣。 斯者动秀士之吟情,引骚人之咏句。若不识其机,无 能得其意。节若翘鹤,势若匙柄,取多意之功;叠叶若 排剑戟,顺四时之气。写枝似卧龙蛇,节不厌高,如苏 武之出塞;爪不厌乱,若张颠之《醉书》。《布势》体似玉龙 舞势,形如金凤翻身。嫩叶柔梢,不带雨而披风;苍枝 老节,须傲霜而擎雪。“嫩兮分竿梢而枯润,风雨兮取 枝叶而厌垂。六七八十兮成丛成簇,一二三五兮靠 岸隈堤。或累或叠,叶如鸟羽可排。或曲或直,节似龙 脊相厌。枝可安于顶节,叶可攧于枝梢。梢贵健而活, 叶贵少而清。不杂春夏秋冬,须题雪晴风雨。若枝叶 迸跳,古怪清奇,此妙格之精极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