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25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五十三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五十三卷目录

 神仙部列传三十

  宋二

  谢祐        赵吉

  黄知微       许昌龄

  徐问真       陈太初

  陈仁峤       雷隐翁

  卢六        谢宝

  孙姑        周史卿

  曹国舅       邵琥

  吕陶        陕西子仙姑

  韩生        徐神翁

  申元道       田端彦

  刘跛子       吴应能

  薛道光       张继先

  秦志通       李志亨

  李思广       王乐仙

  妙靖炼师      罗昇

  陈楠        张虚白

  张仙姑       贾文

  刘野夫       朱希常

  邓道士附鲍氏二妇黎道人

  张先生       徐若浑

  白云片鹤      范叔宝

  魏一翁       张声

  杨道人       张常清

  王文卿       高尚真人

  顾笔仙       段𤩰

  圣道者       孙道人

  陶道人       姬洞明

  武元照       石泰

  唐广真       宋耕

  皇甫坦       蔡道像

  王嗣昌       房长须

  章思廉       白玉蟾

  彭耜        王兴

  孙元明       谢道人

神异典第二百五十三卷

神仙部列传三十[编辑]

宋二[编辑]

谢祐[编辑]

按《延平府志》:“谢祐,沙县白水村人,移居历山,尝从黄 裳学。宋元丰五年,从裳守泉州。裳遣持书至建宁,遇 异人于水晶室,留憩三日,授以金符玉册归,遂体骨 不凡,复师事萨真人,遂精道术。元祐二年化去。乡人 立祠祀之。凡旱灾水疫,祷之辄应。绍兴九年,民具灵 迹上闻,敕封显烈尊王。淳熙间,赐庙额曰‘正顺’。”

赵吉[编辑]

按《栾城集》:赵吉,高安人,两目盲,自言年百二十七岁 矣,敝衣蓬发,未尝休沐,好饮酒,醉辄殴詈人,人故以 “赵狂”呼之。与人虽素不相识,能道其宿疾及平生善 恶,如见苏子由谪居筠时,吉来见,问曰:“‘亦尝梦先公 乎?方其梦也,亦知有存殁忧乐乎’?曰:‘是不可常也’。吉 笑曰:‘公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子由 异其言。及东坡谪黄,吉求书往见,留半岁不去。从东 坡北归,死于兴国。后蜀人法震者省二苏,过云安,于 逆旅中遇吉,自言姓赵,顷于黄州识苏公,为我谢之。 二公惊问状,知兴国朱彦博,闻之,发其冢,惟一杖两 胫而已。

按《续文献通考》:吉狂而落魄,元丰中,苏辙谪居高安, 往见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阳不降,阴不升,故肉 多而浮,面赤而疮。”教辙挽水以灌百体,经旬,诸疾皆 愈,后尸解于兴国军。

黄知微[编辑]

按:宋白玉蟾有《宋庐山养正先生黄君仙游碑》。先生 姓黄,讳知微,字明道,世为江州人。少隶太平兴国宫 道士,禀性冲淡,赋形丰伟,执心谨谅,治身严洁。元丰 间,即本宫奉采访真君香火,盖其职也。舒州潜山体 道先生崔君闻其名,自舒之江访之,授以一丸谷神 之道,金液沦景之旨,从此若徉若蹶,狂易无度,时人 呼为黄风子。遂自赋《黄颠歌》,益自污晦。先是宫中养 正堂得业,今以养正先生呼之。曩与崔君游,有所谓 “泥丸万神,刀圭一粒”之语,复为一词以自表,即集中《御街杯行》之云也。按猴溪蔡子高所著之记,大梁司 马之白所述之传。先生嗜酒,每醉则浩歌,歌罢颠狂 自若,常于宫前朝真桥上疾声大呼,若有所呵。一衲 百结,裸露不顾,隆冬盛夏,恬无寒暑。权贵士夫有施 惠者,随手散去。或走窜林壑之间,或歌舞城市之中, 终日醺醺,一切不为。常带两布囊,每遇便溺,和以粪 壤,悉用纸裹而置诸囊,与夫饼饵药物杂置一处,殊 无秽气,其囊自号“锦香。”时大雪,林壑溟濛,草木变白, 独先生所居之室,其顶无雪,常指室傍壁罅而示人 曰:“此吾游蜀之路也。”初不知书,而所谈多史传间事。 不能文,而所出皆高妙之辞。至如《诗》云:“买纸一百车, 系笔一千管。纸尽笔头桩,不说胸中半。”独曰:“此汉高 帝诗,不可致诘者也。”又如“溪云拂地送残雨,谷鸟向 人啼落花”及“万里碧云开暮色,一条银汉在秋天”等 句,出于自然,皆学者所不能到。尝谓所知曰:“酒能败 德,必须戒之,吾所以饮酒,与人饮异。”又曰:“鸡在卵中, 已含造化,于人有功,安可食之?”善哉言乎!由是士大 夫多礼接之,乐其道而忘人之势,遗弃形体,处人之 所恶,亶谓风颠者也。宫中道士五百辈,时或饮酒,虽 不邀先生,亦一造焉。人以为饕餮,先生不羞也。或恐 其知者,则密以为期;临欲饮,则先生不期而会。宾主 交愕,乃坐先生于席末,痴饮大嚼,旁若无人;醉辄叫 《同褐》厌之,喜噫气以自快。每噫时不停声,响彻霄汉, 久之乃已。蔡猴溪年十八、九时,勉其学道。蔡方业儒, 托以有父兄在。先生笑曰:“车下有水时,何为不可?”蔡 自是,数得顾遇之异。蔡尝问先生如何久不噫气?先 生不答,再问而噫,且曰:“大噫一声天地静,落花烟淡 水朦胧。”又同宿道士聂叔彬之燕处堂,先生语蔡曰: “近有金道人自北来,见在道堂中,尔可往见。”不果往。 先生起而坐,口占一绝曰:“将身轻步入名山,四海云 游尽可攀。大道自然随自过,鬼神瞻仰白云间。”久与 夜坐溪上,指东方一星为题曰:“入夜明星拱紫微,东 西南北共光辉。通天入地无人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又见蔡眼中有黑花,而吟曰:“肾耗元精少,眼有黑花 生。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又同饮而取萝卜置酒 中,自食一半,分一半与蔡食,曰:“一性无耽酒色荒,元 精混沌归渺茫。真人惠送清凉药,换得朦胧晓夜光。” 蔡出门便觉眼花,不复有矣。崇宁末,先生年已九旬 馀,貌若处女,肌肤如玉,然颠狂之态如故也。人皆忽 其态,故失其《编年》叙事之详。蔡子高、司马之白,俱慷 慨高蹈之士,获与之交。时有崔风,子高赤脚,亦皆异 人,往来庐山,斯时斯人诚难其遇也。宣和末年,遣使 召之,先生坚不起,有司强之登舆,至九江,终不肯前, 乃曰:“今二天子矣,我往何为哉?”既而渊圣登极,赦至 矣,宫庭未回禄日,先生于采访殿上掘去其甓,植蒿 一根,坐其旁,若歌之曰:“明年了来。”如是连歌数四而 去。次年韩世清贼马焚毁宫庭,乃植蒿之日也。煨烬 之后,旧址之上,独存当年所植之蒿,别无繁类。先贼 马临境之际,人心动摇,不遑宁处,多就卜其去就之 理。得其语者,后皆可验。有遇先生,或谓曰“尔得”,或曰 “尔休。”所谓尔休者,委之沟壑,莫知所在。谓尔得者,丧 乱之后,悉皆无恙。先生居常语人祸福,初不经意,久 而有验,如神也。兵烬之后,先生死山侧,瘗之矣。后数 年,有自蜀中来者曰:“黄风子今在蜀,昨于成都日相 会。”众疑之,复因便寄书一封。回山开缄,乃丧乱后所 存道士姓名也。于是怪而发其棺,惟衣履在焉。旧传 本宫道士王三一颇知其出入隐显之事,然神仙之 迹,千变万化,不可枚举。粗据其传记大略,以碑其仙 游之躅云。若夫《警世歌》《乐道歌》及诗词等作,散亡之 后,仅得数十篇,山中道士熊守中编之。先生所居,旧 名养正堂,内有风玉轩。先生仙去,遂改其堂曰“大噫”, 今复易名“黄仙庵。”羽流夏师古别筑数椽,诛茅于庵 之后,以祠崔君暨我先生焉。一旦其裔刘道璿者请 余碑之。余生晚不及见先生,但多慨慕而已。敬为铭 曰:庐山之下,湓浦之濒。山高水长,不见斯人。竹月涓 涓,松风瑟瑟。遐想仙姿,风清月白。

许昌龄[编辑]

按《河南府志》:“宋许昌龄,乃旌阳真人之后也,得神仙 之术。颍阳石堂山之一峰雄秀,上有石室,即邢和璞 算心处也。昌龄闻其奇,杖策来居,天下倾焉。后游太 清宫,时欧阳文忠公守亳社,闻之,邀至州舍,与语,豁 然有悟,赠之诗云:‘绿发青童瘦骨轻,飘然乘鹤去吹 笙。郡斋坐觉风生竹,疑是孙登长啸声’。”

徐问真[编辑]

按《凤阳府志》:“宋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以指 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辄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 真来从公游。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尝馆之。一日求去, 公留之不可,使人送之,有铁冠丈夫立道左,候问真 同行。问真因雇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求去,问真 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覆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 童子,自尔不复知其所之;而童子亦修道,莫知其所终。

按《莱州府志》:“问真尝教欧阳修引气愈足疾,苏轼试 之亦验。”

陈太初[编辑]

按《东坡志林》:“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 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 也。余稍长之,学日益,遂第进士、制策,而太初乃为郡 小吏。其后予谪居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惟忠自蜀来 云:太初已尸解矣。蜀人吴师道为汉州太守,太初往 客焉。正岁旦,见师道求衣食钱物,且告别,持所得尽” 与市人贫者,反坐于戟门下,遂寂。师道使卒舁往野 外焚之,卒骂曰:“何物道士,使我正旦舁死人?”太初微 笑开目曰:“不复烦汝。”步自戟门至金雁桥下,趺坐而 逝。焚之,举城人见烟焰上眇眇焉,有一陈道人也。

陈仁峤[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陈仁峤,南海人。尝梦为逍遥游。及寤, 思旧游不可得。忽一日,有仙数百从空招之,仁峤超 然随众朝谒于帝,遂掌蓬莱紫虚洞。元祐中,降于广 州进士黄佑家者再。”

雷隐翁[编辑]

按《广西通志》:“雷隐翁,名本,宋时桂州人。磊落不群,业 进士不第,即弃去,默坐终日。或诮其痴,笑曰:‘终不以 吾痴易汝黠’。”后远游,不知所之。宋元祐中,有命使游 罗浮,见本啸傲松下,自道姓名云雷隐翁,乃知其仙 也。

卢六[编辑]

按《广西通志》:“卢六者,上林人。生而性不食肉。一日往 樵大山,见二白衣童子,变幻可骇,因谓曰:‘汝且去,更 十日可来授汝道’。如期而往,端坐石上,无言而化,乡 人以为尸解。”

谢宝[编辑]

按《宁波府志》:“宋谢宝,乌岩村人。父宗立,母董氏,无嗣, 祷于真武,梦雷震而乳。次年生宝,有金光烛室之异。 年数岁即有灵异。尝梦真武为之浣肠,溪上水至今 有赤色。天旱,与群儿束刍龙祈雨,雨即至,举刍龙放 溪上,即行数里,触石而没,遂成深潭。每阴雨,龙必现, 见之者必病,人以为患,宝即去之。与人业田,所芸处” 尝有云气覆其上。尝得小鱼,变成小龙,宝即跨之游 水中,逮出而衣不濡。邑尝大旱,令使祈雨,密嘱母击 簸箕,旋纺车洒水,母如其言而忘洒水,则有雷而无 雨。后归访其母,乃如嘱为之,雨遂沾足。元祐间,事闻 于朝,旌以金帛,皆不受,惟求东摄潭居焉。后多显迹, 人称活神。建炎三年三月,召邻里亲故曰:“吾明日辞 世还造化,三年后当复生,幸勿葬。”次日午,瞑目而逝。 越三年,忽闻棺内有声,启视之,容貌如生,忽见火从 顶出化焉。

孙姑[编辑]

按《太平府志》:“宋孙姑,采石人。元祐间许嫁而妊,人鄙 之。越十年,至其夫家取水浴,坐其中堂,产一鹤,赤身 跨之而去。其妹继之,亦显灵异,锡号灵宝大师,敕建 白鹤观于宝积山,嗣教者极一时之盛。”

周史卿[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周史卿,浦城人。元祐中遇异人,得养 生之要,隐油果山二十年,炼丹垂成。一夕风雷大作, 丹已失矣。遂出神求之,谓妻曰:‘七日来复有一僧劝 其妻曰:‘学道者视形骸如粪土。遂焚之。明日史卿来, 空中哑哑,责其妻而去’’。”

曹国舅[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曹国舅,曹太后之弟。隐迹山岩,精思 慕道,遇锺离纯阳,纯阳问曰:“‘问子修养,所养何物’。对 曰:‘养道’。”曰:“‘道安在’?舅指天。”曰:“‘天安在’?舅指心。锺离笑 曰:‘心即天,天即道,却识本来面目矣’。”遂引入仙班。 按《徐州志》:宋曹国舅绍圣四年,蝉蜕于玉虚观县东 南五十里。今更名腾云寺。

邵琥[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邵琥,湘阴县人。少与兄𤣱、弟珪同游 太学,遇至人,后归都峤山草庵修炼。元符初,苏轼自 岭南归,访琥庵中,留旬馀。琥后立庵西蜀峨眉山,不 知所终,留题壁间云:‘往往来来三十年,更无踪迹在 西川。功成行满升天去,回首山头月正圆’。”

吕陶[编辑]

按《四川总志》:“吕陶,建中靖国时知梓州,有客至宾次, 礼之甚恭。或以问,陶曰:‘此吕洞宾也,余自此弃人间 事矣’。后果传仙去。”

陕西子仙姑[编辑]

按《懒真子录》:王元道尝言,陕西子仙姑传云:“得道术, 能不食,年约三十许。”不知其实年也。陕西提刑阳翟 李熙民逸老,正直刚毅人也。闻人所传甚异,乃往青 平军自验之。既见道貌高古,不觉心服,因曰:“欲献茶 一杯,可乎?”姑曰:“不食茶久矣,今勉强一啜。”既食少顷, 垂两手出,玉雪如也。须臾,所食之茶,从十指甲出,凝于地,色犹不变。逸老令就地刮取,且使尝之,香味如 故。因大奇之。

韩生[编辑]

按《铁围山丛谈》:桂林有韩生,嗜酒,自云有道术,人初 不大听,重之也。一日欲自桂过明,同行者二人,俱止 桂林郊外僧寺,而韩生亦来,夜不睡,自抱一篮,持匏 杓出就庭下。众共往视之,则见以杓酌取月光,作倾 泻入篮状,争戏之曰:“子何为乎?”韩生曰:“今夕月色难 得,我惧他夕风雨,傥夜黑,留此待缓急尔。”众笑焉。明 日取视之,则空篮弊杓如故,众益哂其妄。及舟行至 邵平,共坐江亭上,各命仆办治殽膳,多市酒期醉。适 会天大风,俄日暮,风益急,灯烛不得张,坐上墨黑不 辨眉目,众大闷。一客忽念前夕事,戏嬲韩生曰:“子所 贮月光,今安在?宁可用乎?”韩生为抚掌而对曰:“我几 忘之,微子不克发我意。”即狼狈走,从舟中取篮杓而 一挥,则白光燎焉,见于梁栋间。如是连数十挥,一坐 遂尽。如秋天晴夜,月色潋滟,秋毫皆睹。众乃大呼痛 饮。达四鼓,韩生者又酌取而收之,篮夜乃黑如故,始 知韩生果仙人也。

徐神翁[编辑]

按《陕西通志》:“徐神翁,镇原人。修炼飞升之术,居潜夫 山洞中,建祐德观,后召至京师,居天庆观。”

按《江西通志》:“徐神翁,海陵人。崇宁间,来游安福北真 观,忽江涨,徐飞巾水上渡江去。”

按《重庆府志》:徐神翁常居乐温之北真观,相传神翁 于此飞升去。今观之右有飞仙台,仙人迹尚存。后人 有“仙翁去后留踪迹,丹灶沈沈锁翠烟”之句,且题咏 甚多。

按《徐州志》:“徐神翁,萧人,居陈畽村,通黄白之术,家日 殷富,曾建愿穷堂不富亭,后白日昇举。今丹井遗址 存焉。”

申元道[编辑]

按《苏州府志》:“申元道,泰陵人。师事徐神翁,得修炼术。 将出游,请于师。师示曰:‘逢虞则止,无雪则开’。乃渡江 见虞山,问人曰:‘此何山’?人曰:‘虞山也’。即筑庵居之,插 竹成林,因名竹林庵。山中每患无汲,一日大雪,独于 庵前覆篑不积,遂浚而得泉,因名雪井。绍兴间,喻抱 元改名招真庵。又尝于福山建潜真观,梅里建颐真 观”,为炼丹之地。

田端彦[编辑]

按《济南府志》:“田端彦,齐鲁间人也。崇宁中,佥书荆南 节度使。一日仙去。元至治中,人犹见其修炼于云山。”

刘跛子[编辑]

按《冷斋夜话》:刘跛子,青州人,拄一拐,每岁必一至洛 中,看花馆范家园,春尽即还京师。为人谈谑有味,范 家子弟多狎戏之。有范老见之,即与之二十四金,曰: “跛子吃碗羹。”于是以诗谢伯仲曰:“大范见时二十四, 小范见时吃碗羹。人生四海皆兄弟,酒肉林中过一 生。”初,张丞相召自荆湖,跛子与客饮市桥,客闻车马 过其都,起观之,跛子挽其衣,使且饮,作诗曰:“迁客湖 湘召赴京,车蹄迎迓一何荣。争如与子市桥饮,且免 人间宠辱惊。”陈莹中甚爱之,作长短句赠之曰:“槁木 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 花。说甚姚黄魏紫,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 谢,都不似,我生涯。”予政和改元,见于兴国寺,以诗戏 之曰:“相逢一拐大梁间,妙语时时见一班。我欲从公 蓬岛去,烂云堆里见青山。”予姻家许中复大夫,宜人 萧参政概之孙女,云:“我十许岁时,见刘跛子来觅酒 吃,笑语终日而去,计其寿百四十五年。”许尝馆于京 师新门张婆店,三十年,日坐相国寺东廊邸中,人无 有识之者。刘野夫留南京,久未入都,渊材以书督之, 野夫答书曰:“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 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新来被刘法师、徐神翁迹 得不成模样,深欲上京相覰,又恐撞著文人泥沱佛, 蓦地被干拳湿肠,著甚来由。”其不羁如此。尝自作长 短句曰:“跛子年年,形容何似,俨然一部髭须。世上诗 人。拐上有工夫。达南州北县,逢著处、酒满葫芦。醺醺 醉,不知来日,何处度朝晡。洛阳,花看了,归来帝里,一 事全无。若还与,瓠羹不脱,依旧再作门徒。蓦地思量 下水,轻船上、芦席横铺。呵呵笑,睢阳门外,有个好西 湖。”

吴应能[编辑]

按《处州府志》:“吴应能,龙泉人。奉灵宫道士,杂用符水, 治病辄愈。祈禳请祷,其应如响。崇宁中,上闻而嘉之, 给驿召见,戏术甚奇。上优宠,命改奉灵宫为天宁万 寿之宫,御书额赐之,仍号洞元妙应先生。尸解,赐葬 隐真观后。”

薛道光[编辑]

按《陕西通志》:“薛道光,一名式,一名道原,陜府鸡足山 人,一云阆州人,字太源。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 禅师。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长老修严,又参僧如环因桔槔顿有省悟,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 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二老然 之,自尔顿悟无上圆明,真宝法要。机锋迅捷,宗说兼 通,且复雅意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五年丙戌冬,寓 郿遇石杏林,传授口诀真要,乃注解《悟真篇》,作《复命 篇》及《丹髓歌》行世。寿一百十四岁。尸解作颂云:“铁马 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元不在西边。”明年, 沙门道昭复见紫贤于霍童山。

按《武进县志》:道光雅好金丹导养。宋徽宗丙戌冬,遇 石杏林,年八十五,绿发朱颜,夜事缝纫,道光异之,偶 举张紫阳诗,石曰:“此吾师也。”光乃稽首,尽得张紫阳 金丹之秘,号紫贤弟子称为毗陵祖师。绍兴中尸解。

张继先[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张继先,字嘉闻,号翛然子。三十代天 师,五岁不言,一日闻鸡鸣,忽有所咏,九岁嗣教。崇宁 中召至阙,问曰:‘汝居龙虎,曾见龙虎否’?对曰:‘虎则常 见龙颜,今始睹之’。上悦。后治解池水溢,盐课复故,封 为崇宁真君。建醮内庭,密奏赤马红羊之兆,请修德 以禳之,赐号静虚先生。金师犯汴,二帝召之至泗州” 天庆观,作颂曰:“西山下红日,烟雨落潸潸。”书终而化, 汴京亦以是陷。后人有遇于武夷及罗浮西蜀者。 按《凤阳府志》:静虚先生姓张,名继先,字嘉闻。靖康中, 召入京,至泗州天庆观,索笔写诗,隐几而化,瘗于龟 山之麓。后十六年,西河萨守坚游青成山,相遇于峡 口。继先以书一封,赤舄一只,令达嗣天师家。嗣天师 大惊。使人启龟山之窆。惟一舄存。

秦志通 李志亨[编辑]

按《陕西通志》:“秦志通、李志亨,俱金县人。自幼聪敏,能 读书,即知慕道。两人各相规勉,元宗内外二典,无不 精研,得遇太虚真人,授以金液大丹,五行生克,七返 九还之道,遂专心烹炼,数足功完,于政和二年,白日 拔宅升天。”今兴隆山乃游览处,清虚观其故里也。

李思广[编辑]

按《吉安府志》:“李思广,字景渊,吉水人。放意山水间,得 钱即以易酒,或醉卧市中。政和四年,来螺川,常止习 溪桥,有酒妪颇异之,每饮不问其直,久益不替。一日, 忽谓妪曰:‘我将往,当别’。后奉书报谢。晨起视,则已死, 体发热如生,召所亲葬之。后有自衡岳来者,为景渊 致书谢妪。郡少年发其冢,独有空棺。”

王乐仙[编辑]

按《春渚纪闻》:道人王乐仙,或云潭州人。初为举子,赴 试礼部,一不中,即裂冠从太一宫王道录行胎养之 术,岁馀勤至不怠。王云:“‘我非汝师,相州天庆观李先 生,汝师也。汝持我书访之,当有所授’。乐仙得书,径至 汤阴求之,无有也。一日坐观门,有老道士见之,呼与 语曰:‘子寻李先生,此去市口茶肆中候之,果见赤目’” 蓬首,携瓶至前瀹茶者。因揖之,便呼李先生。李佯惊 曰:“汝何人也?”乐仙探怀出王书授之,李微笑曰:“王师 乃尔,管人闲事耶?此非相语处。三日黎明,候我于观 门也。”乐仙辞谢而归。三日鸡鸣,坐门未久,李至,以手 撩发,则两目煜然,如严电烛人,握手入观中,谓乐仙 曰:“汝刳心求道,而烧假银,何也?”乐仙谢:“诚有之,但以 备乏绝无告耳。然是干水银法,非若世人点铜为之, 以误后人也。”李探怀出银小锭,“请以是易子所作,如 何?”乐仙取以示之,范制轻重,与李所授无异也。即令 取油铛于前,投乐仙所作烹之,须臾粉碎还原,曰:“岂 不误后人耶?”乐仙悔谢久之,李勉之曰:“如子不妄用, 亦欲子知此术,于子无益耳。我且归,后更就汝语也。” 明日访之,主人云:“夙昔折券而去,不云所适也。”乐仙 既踪迹,数日不复再见,乃西游党山中,寓一僧舍,主 僧亦喜延客,因留止旬日,而主僧复善《壬遁》,旦日必 焚香转式,以占一日之事。忽谓乐仙曰:“今日当有一 大贵人临门,不然亦非常之士,见过当与子候之。”并 戒其徒扫室以待。至日欲入,略无贵达至者。忽远望 林下,有一举子从羸童负书箧竹笥而来。主僧揣之 曰:“我所占贵人,岂此举子异日非常之兆耶?更当复 占以验之。”即喜跃而出,谓乐仙曰:“贵者审此人也。”因 相与迎门,延至客室,相语甚久,云:“姓蔡,尝举进士也。” 既而主僧请具饭,蔡曰:“某行李中亦自有薄具。二公 居山之久,若不拘荤素,当可共享也。”即呼烛设席,命 其僮于竹笥中出果实数种,既皆远方珍新,至倾酒 榼乐仙味之元是潭州公厨十香酒也。酒行笥中,出 三大煎鲑鱼,尚未冷。酒再行,又出三肉饼,亦若新出 炉者。至馀品烧羊鹅炙,皆若公侯家珍馔,而取诸左 右,笑语至夜半而罢。二公大异之,而不敢诘其所从 至也。蔡继云:“某亦于此候一亲知罢官者,当与二公 少周旋也。”日复一日,亦问及养炼事,乐仙心独喜之, 亦意其有道者。至夕,主僧与仆从皆已熟寝,唯乐仙 炷香前拜,而请其从来。即以先生礼之,且哀恳言其 罢举求道,了未有遇,愿赐怜悯,生死骨肉也。蔡徐笑 曰:“我南岳蔡真人也。固知子栖心之久,更俟与子勘问之也。”乐仙稽首谢其垂接。次夕,复扣户伺之,忽见 一大人,膝与檐齐,而不见其面目,音响极厉,云:“仙童 万福。”投一白纸于蔡前。蔡取以示乐仙曰:“与子勘问 至矣。”纸间有书云:“某于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 籍。”后检《蓬莱谪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某人供呈, 蔡语乐仙曰:“子无忧也。”因授以内丹真诀,数日别去, 云:“汝有未解处,但焚香启我,我当自告汝也。”后乐仙 闻通直郎章子才自九江弃官,迁居钱塘金地山,行 符水救人疾苦,外丹已成,因南游过之,夜语及蔡真 人事,取所授白纸示章,视其供呈人姓名,乃其法箓 中六丁名字也。即炽炭于炉,取纸投之,炭尽而纸字 如故。因相与惊异,且乞之以藏其家。乐仙既去,了不 知所向,或传其解化矣,章亦数岁而终。将葬之夕,有 一道人不言姓字,来护葬事,且留物以助其子。或疑 是乐仙也。

妙靖炼师[编辑]

按《金华府志》:“宋妙靖炼师,陈氏女,名琼玉,义乌人。年 十九,与姊浣于涧中,得桃实,大如拳,食之,从此不火 食,惟饮酒,啖生果。初不识字,忽能诗词,为人言祸福 悉验。一日,邀其兄游四明海中,兄乘舟而己行水上, 阅数日,衣不濡,曰:‘我知来事,恐泄天机,姑以风花雪 月为咏而寓意焉’。”术闻,政和七年召见,赐号妙靖炼 师,乞还山,赐肩舆敦遣,寿九十,端坐而化。

罗昇[编辑]

按《袁州府志》:“罗昇,宜春人。少贫,业屠狗,晚遇异人授 以方术。年几百,忽一日,辞亲戚,奄然逝。后有见昇卖 药浏阳市中,寄书乡人,归乃其殁之明日,时政和八 年也。”

陈楠[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白 水岩人,以盘栊箍桶为业,后得太乙金丹诀于毗陵 禅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遂能捻土愈 人病,人号陈泥丸。政和中,擢道院录事,后归罗浮。驱 狐治病,鞭龙救旱,浮笠济湍流,含水银,成白金,显诸 神异。”

张虚白[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张虚白,南阳人。通太乙六壬术,留心 丹灶,遇真人得秘诀。徽宗闻其名,召管太乙宫,恩赉 无虚日。官太虚大夫,金门羽客。出入禁中,终日论道, 无一言及时事。曰:‘朝廷事在宰相,非予所知’。金人尤 重之,以为神仙。忽一日曰:‘某年月日,吾当化去’。至期 果然。”

张仙姑[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张仙姑,南阳人,莫详其所以。人有疾, 仙姑辄瞑目,潜为布气攻之,俄觉腹热如火,已而鸣 声如雷,虽沈痼者无不愈。徽宗尝召至中都,后不知 所终。”

贾文[编辑]

按《兖州府志》:“贾文号曰成公,临沂人。自幼深慕道教。 宋政和间,尝遇吕纯阳与之游,自后能作词章,洞知 祸福。上召见,赐以紫衣而归。寻访神游之处,乃得龟 蒙之阳,建殿宇,聚徒众。后年七十四,一旦云鹤俄集 庭除,乃仙化。今有祠在蒙山玉虚观。”

刘野夫[编辑]

按《山东通志》:刘野夫,青州人,居东都,尝约龚德庄曰: “君家人夕必出,我往见君。”至晚,德庄坐待不至。俄火 自门起,德庄犯烈焰而出,四傍皆烬。翌日,野夫来曰: “君家人幸出,可贺也。”陈莹中深重之。宋政和间,寓兴 国寺,人计其寿一百四十五岁。

朱希常[编辑]

按《处州府志》:“朱希常,青田海西人。住梅溪,学老子术。 政和间,从洞元妙应居士吴应能入内祈禬。上嘉之, 号凝妙大师,授右街鉴诰札,差知濠州南华观。未几 辞归,筑庵于连云山,名曰南华庵。丹成,尸解而去。其 丹井与手植花木,至今有存者。”

邓道士附鲍氏二妇[编辑]

按《荆州府志》:“邓道士相传居荆州紫霞观,丹成仙去, 炉旁遗丹二粒,鲍氏二妇吞之,亦仙去。政和间建观。”

黎道人[编辑]

按《江宁府志》:“黎道人,溧阳人。少落魄去家,足迹遍秦 魏。政和间,游陕,夜为虎窘,窜伏古庙。顷灯烛光中,有 三道士饮,数童侍。黎惊趋,询其自以银碗酌饮之。自 是不饥饮水而已。建炎多难,黎归溧阳,结茅庵于市 侧,遇兵疠,必先知之,辄别去。人每视其去留,以为安 否。县有火灾,黎往救。时四门各一,黎人愈崇敬。一日”, 奄然而逝。后有人遇于建康,犹寄信邑中。好事者启 棺视之,止存草屦焉。

张先生[编辑]

按《池州府志》:“张先生,宋政和间人。少遇异人,既得道, 结庐齐山,常嘿坐。人问之,直视不答。在山三十年,既 老,颜如童,后即尸解

徐若浑[编辑]

按《广信府志》:“徐若浑,字居明,政和间,上命林灵素讲 道宝箓宫,学士大夫咸会。灵素蔓衍,若浑越次启曰: ‘倾河之辨,必贵当于理,终日不言,亦贵会于道’。灵素 曰:‘止有悬河之辨’。若浑曰:‘先生独不知邪’?灵素曰:‘子 所学者何道’?若浑曰:‘若浑所学,孝于亲,忠于君,居仁 由义,调喜怒,正好恶,安时处顺,乐天知命,如是而已。 不知先生欲进以何道’?”灵素叱咤高谈已,乃曰:“此道 乃教主道君之道,子何以扬之?”若浑进曰:“皇帝方以 道莅天下,欲还万姓之淳,复一世之朴,故俾先生以 道开群听。今参侍讲席,贵贱大小,咸愿闻教,未审先 生以何道使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贤者识其大, 不贤者识其小,虚而往,实而归,性与性俱传,心与心 皆得。”灵素复泛举不伦,终曰:“杳杳冥冥,乃道之精;昏 昏默默,乃道之极。”左右喻令礼拜,若浑曰:“本来无欠, 今日无馀。人情之间,奉礼两拜。”上异之,问:“肯为道士 否?”若浑对:“亲老无兼侍,乞归山林。”诏授将仕郎,祠庙 差遣。终父丧,不仕,唯出入渔樵,寓兴诗酒。隐玉虚之 西,留意方外。尝携一布囊入市,令群儿探钱,随取随 有。又尝戏言“欲入壁中”,已而果与壁化。后不知所终, 或云仙去。

白云片鹤[编辑]

按《陕西通志》:白云片鹤,金明县人。为道士,自称白云 片鹤。宋宣和初游汴,见赵鼎,大呼曰:“中兴名相也!”人 惊异之。他日又遇鼎,曰:“吉阳相逢。”后鼎绍兴五年为 相,有重名,晚窜吉阳,忽与白云相见,白云曰:“忆畴昔 之言乎?公将归矣。”未几,鼎卒。

范叔宝[编辑]

按《处州府志》:“范叔宝,遂昌人,字子珉。年十六为道士, 有仙骨。宣和间,随师适京师。一日,遇长髯道人,授以 画牛术,繇是得名。言人祸福无不验,行步若飞。每历 温、处、台、明、越衢、婺,率三日而周。至青田刘氏壁间,画 一桥三敌人于其上,众莫喻意。未几,亮称兵淮南,乃 信为异人。隆兴间,郡守钱公招之,寓天庆观。一日,自” 郡醉归,夜半坐逝。瘗后有人数见之。于茶肆,或一时 数十处皆见之。

魏一翁[编辑]

按《兖州府志》:“宋魏一翁,曹州雷泽人。遇异人得道,手 持蒲箑,时时语人祸福。里闬重之,制纩奉以御寒。盗 至,欲窃之,翁呼其名曰:‘尔欲我纩乎’?盗惊谢而去。宋 徽宗闻其名,遣使起之,至其庐,但闻鼻息齁鼾如雷, 不见形影,惟得颂武彝一章以归。宣和间尸解。”

张声[编辑]

按《延平府志》:“张声,字鸣道,通《易》象,辟谷炼气,得养生 法。宣和间,游延平,结庐剑浦溪源山,范氏子从之。夜 忽有客叩门,知为异人,拜求道术,客取二丹遗范以 饲之,自是绝烟火食。一日,往郡西花心洞,留一颂于 虚舟,跃入水,识者谓水解。”

杨道人[编辑]

按《安陆府志》:“杨道人者,不知何许人。宋宣政间,寄迹 于朱司户家数年,落魄不羁,狂饮自如,朱未尝少厌。 一日酒酣曰:‘我辞世矣’。不疾而逝,葬之山中。后二年, 朱往京师,忽遇于通衢,言笑如旧。朱诘其所以,不言 而去。朱归,启棺视之,则空函也。”

张常清[编辑]

按《彰德府志》:“张常清,林虑人。宣和中,学道于冲和处 士。后入圣符山修炼,人称为竹马先生。上以玺书召 延便殿,赐坐,问方外事,欲拜为谏议大夫,固辞还山, 授以金符。后冲举去。”

王文卿[编辑]

按《临川县志》:“王文卿,临川人。徽宗梦三天掌文史吏 陶伯威降,乃肖像,令内侍求之,得文卿,拜凝神殿侍 宸。时将有事于明堂,雨不止,文卿为祷而霁。又扬州 大旱,诏文卿求雨,仗剑噀水曰:‘借我黄河水三尺’。数 日,扬州奏得雨,皆黄泥,赐号冲虚通妙先生。一日,忽 谓其徒曰:‘西北有黑云起,当报我’。”移时果然,即入室 解化。乾道初,人有见文卿于成都者。

按《江西通志》:文卿,字安道,即王侍宸也。宣和初渡江, 遇异人授以五雷法,自书棺曰:“此身是假,松板非真。 牢笼俗眼,跳出红尘。”书毕,卧棺中。是夕风雷交作,厥 明视之,已解化矣。

高尚真人[编辑]

按《济南府志》:“宋高尚真人者,姓刘氏,名卞功,字子民, 滨州人。生而颖慧,有高真色相,父母奇之。及长,淹贯 三氏妙法,尤喜《周易》《庄》老。年十四不婚娶,遇异人授 以元秘术,遂徜徉不语,寒暑一敝衲而已。终日静坐, 日蔬食,室傍有窦,窦可通问答馈给。客至,多俛伏,访 以方外事,瞑目不答。后政和间,太上皇赐钱三百贯”, 不受。六年,命授高尚处士,秘遣漕使杜绾物色以进。 自是绘相满朝野,土人乃为之营宫观。宣和初,复遣 廉访使躬省之,题其扁曰高尚观。宣和建炎间,盗群起,有过礼之者,解刃伏拜,每潜消其叛志,终莫之近 也。行年六十有九。金皇统癸亥冬十一月九日平旦, 以节杖击户,呼左右曰:“去矣,去矣!”须臾南向端坐,忽 然冥化,人谓之《尸解》云。

顾笔仙[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顾笔仙,高邮人。建炎初鬻笔,遇仙日, 售笔十则止。人置钱于筒,笔自跃出。会转运使过境, 见之,问曰:‘能饮否’?曰:‘可饮一斗’。饮毕,长揖而去,遗所 携笔筒于舟中,转运使左右取而还之,尽力不能举。 凡得其笔者,剖而视之,中必有诗或偈,记其破毁岁 月及人姓名祸福,无不验者。年九十七,一日积苇庭” 中,坐其上,自举火焚之,但见烈焰中乘火云飞升而 去。

段𤩰[编辑]

按《袁州府志》:“段𤩰,字德祯,万载人。少游乡校,事诗书, 性醇厚,与物无忤,有不平则奋臂争之。建炎间,寇盗 充斥,段氏族属皆为寇掠,𤩰赍金帛往赎。寇重其义, 俾与偕归。绍兴二十九年,岁旱,斗米千钱,𤩰发廪济 之,止取常值。又为粥以食饥者,全活甚众。后结庵谢 山,壁间多写坦荡字,忽叙亲旧别曰:‘天帝即召我矣’。” 一日钟鸣,欻然凌空去。乡人走视,惟敝《衣屦》存焉。

圣道者[编辑]

按《绍兴府志》:“圣道者,不知何许人,绍兴初,居萧山净 土寺,日乞食于市口,每吐一珠,如弹丸大,光夺琥珀, 出玩掌中,人欲扑取则复吞之。一日至山下,指田中 一穴,谓从游项姓者曰:‘此有酒,可饮’。项饮之甚甘冽, 嘱覆之无窃发。项后思饮,往取之,皆水耳。忽一日乞 薪市邸,谓媪曰:‘我将去矣’。叩所之,不答,乃于常卧处” 火薪自焚,人即其地葬之。后有见之于蜀者,归发其 棺,则尸解矣。

孙道人[编辑]

按《春渚纪闻》:“孙道人不知何许人,寄居严州天庆观。 为人和易,初不挟术及言人祸福。但袖中尝蓄十数 白鼠子,每与人共饮,酒酣,出鼠为戏。人欲捕取,即走 投袖中,了无见也。至约人饮,则就酒家市一小尊,酌 之不竭。人告酒困,即覆尊而去,否则自晨至夕,亦不 别取也。酒家是日必大售,人颇以此异之。”绍兴三年 三月三日,观中士庶骈集,道人拱坐告众曰:“我今年 九十岁矣,久寓此土,荷郡人周旋,暂当小别,勉力事 善。”言讫坐逝,一郡惊异,瘗之城南,而塑其像观中。岁 馀有南商手持香一瓣,封题甚固,云:“我去年三月三 日于成都府观禊事。”有一道人云:“我始自严州来,知 子不久回浙,幸为我达严州天庆观”,寻孙道人,付之 也。入观见塑像,惊礼之曰:“此我成都所见付书人也。” 因共发其藏,则空棺矣。

陶道人[编辑]

按《四川总志》:陶道人,黎州人。绍兴间,入狮子山采薪, 遇异人得道,与王画龙同时。所画龙神异,必有所阙, 不然则随雷雨变化。陶每见王,辄以杖击之曰:“此龙 妖也。”后俱不知所终。

姬洞明[编辑]

按《陕西通志》:“姬洞明,号抱真子,居华山文仙谷。绍兴 丙子中秋前一日,谓门人刘裕之曰:‘张翁骊姥昇元, 待吾久矣’。言讫,怡然化去。”

武元照[编辑]

按《绍兴府志》:武元照,萧山女子也。方孩时,母或食肉, 即终日不乳,及菜食刀乳,母异之。后长,议适人,女不 从。忽夜梦神人命绝食,及觉,遂欲不食,母强食之,则 梦神怒曰:“何违吾戒也。”剖腹涤之,因授灵宝法。自是 不复食,以符水疗人疾。绍兴十一年某月日,忽诣数 十家聚话,后往其家访之,云死矣,即诣之日也。

石泰[编辑]

按《陕西通志》:“石泰,字得之,常州人。以医药济人,不受 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因号为石杏林。遇 张紫阳,得金丹之道。初,紫阳得道于刘海蟾,海蟾曰: ‘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馀皆不许。 其后紫阳三传非人,三遭祸患,誓不敢妄传,乃作《悟 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 是天之所授,非人之辄传矣。中罹凤州,太守怒,按以 事,坐黥窜邠州。会大雪,与护送者俱饮酒肆。杏林邀 与同席,问之,知其故。杏林曰:“邠守,吾故人也。”紫阳因 恳为先容,乃相与之邠,一见获免。紫阳德之,遂传其 道,作《还元篇》行于世。寿一百三十七。

按《武进县志》:“石泰,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元子。遇张 紫阳得金丹之道。道成于绍兴二十八年秋日尸解。 越二岁,易介复见泰于罗浮山。”

唐广真[编辑]

按《苏州府志》:“宋唐广真,严州人。既嫁得疾,梦有道人 与药,服而愈。自是与夫仳离迳往平江,谒蓑衣先生, 留于吴,号无思道人。淳熙年,赴郭氏饮,蓦昏兀如醉, 两夕方苏,言若有呼我者,出门逢吕纯阳、曹混成呆道僧三人,引至海边,跨大虾渡海,因随游名山洞府。 纯阳问曰:‘汝欲超凡入圣耶?身外有身耶,留形住世 耶?弃骨成仙耶’?”对曰:“有母尚存,且尽孝道。”曰:“如是,则 且留形住世。”遂持丹一粒,分而为四,投之盘中,圆转 甚疾,吞其一,自是不食,惟饮酒啖果而已。能夏暴烈 日中,冬卧霜月下。高宗闻其名,召入德寿宫,行符水 有验,御书“寂静先生”四字赐之。

宋耕[编辑]

按《宁波府志》:“宋耕,号雪溪先生,世家双流,迁崇庆。宋 绍兴中,为阆中令,以仙去。后其孙德之闻在四明,往 访焉。至雪窦山,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烂平山 有二居士,其一宋宣教也。德之跻攀至烂平,果见丹 灶,而仙踪不可复寻矣。乃置祠其上而归。”

皇甫坦[编辑]

按《江西通志》:“皇甫坦,字履道,临淄人。避地入蜀,居峨 嵋山。尝暮行风雪中,闻有人呼之者,顾见一道人卧 小庵中,因留与抵足眠。坦自觉热气自两足入,蒸蒸 浃体,甚和适。比晓,道人告曰:‘他日可访我于灵泉观’。 坦后往灵泉访之,始知所遇者,妙通真人朱桃椎也。 其后复与妙通会酒肆中,尽得坎离虚实之旨,内外 二丹之秘”,常宴坐不寐,其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 光。绍兴中,显仁太后患目翳,国医不能瘳。太后梦黄 衣道士髯而长耳,自言能治目,高宗诏有司物色之, 临汝守廉得以闻,诏入见慈宁殿,坦为嘘呵布气,目 即愈,翳脱了然矣。又诏疗仙韶、甄娘躄,亦即愈。辞还 山,两宫赐赉甚厚,皆不受。坦既还山,赐诏存问,诏筑 室庐阜,以便往召。两宫赐金为筑室费,不受。赐御书 “清虚庵”额,诏绘坦像,御赞之。

按《四川总志》:宋皇甫坦善医药,宋高宗诏见,问何以 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治 显仁太后目疾立愈。渥赏一无所受,高宗书“清静”二 字以赐。隆兴初入朝,孝宗称为先生而不名。坦善相, 尝言京南帅李道中女,必母仪天下。后果为光宗后。 按《天台县志》:宋皇甫坦,蜀人,于丈人山遇朱仙翁,得 轻举之术。曹勋怀二圣蜡书,归自北庭。过孟津,于逆 旅中病危得救,相与偕行。至临安,高宗召见。后曹居 天台,复来过之,留桐柏甚久。后入庐山结庵,赐名“冲 虚。”

蔡道像[编辑]

按《浙江通志》:“蔡道像,博学通微,遇异人得仙诀。高宗 南渡阻风,祠茅君而济,见绛衣人坐吴山,因改庵为 观,使主焉。能致鹤百万,因赐田及七宝,镇其山。年至 八十一坐解。”

王嗣昌[编辑]

按《浙江通志》:“王嗣昌自北海来,望吴山,五色云,趺坐 顶上竟日。众异其貌,编茅供茅君其中居焉。遂不下 山。尝画地为狱,囚妖燔馘之,治病即愈,不用医术也。 居吴山三十年,无疾,朗吟而化。高宗感其灵异,为建 三茅观。”

房长须[编辑]

按《襄阳府志》:房长须,不知其名,宋南渡后,隐居武当, 日以栽杉为事。今五龙宫后,杉皆房手栽,培植灌溉, 不遑晷刻。一日忽遇元帝化形为道者,问以栽杉之 因,慰谕之曰:“子神清矣,惜无须。”以手颔之。经宿,觉有 物如丝,萦于胸臆,视之,须已长尺馀。甲午三月一日 清旦,云中隐隐见跨鹤之形,视故居惟杖履在焉。

章思廉[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章思廉,遂昌人,居寿光宫为道士,诵 《度人经》,有悟,遂默不语,或绝粒不食,逾四十年,预言 休咎多验。”

按《处州府志》:“思廉,名居简,以字行。少业儒,以经学名 三舍。既有悟,遂栖迹于邑之寿光宫,终日默坐,蓬头 垢面,出则步履如飞,动作语言,皆祸福所寓。乡人以 神人待之。宋高宗遣黄门董御药赍香致祷,大书‘慎 乃在位’授之。未几,孝宗受内禅,盖慎,孝宗名也。以至 隐语告人疾病吉凶,如响应。乾道丙戌,郡守钱公竽” 迎舍郡斋,两月不粒食,惟日饮醇酒。忽出游,半日而 归,因问吕洞宾今何在?答曰:“正在张公桥洗纸被。”即 命驾往谒之,至则若有闻曰:“此思廉小儿饶舌矣。”一 日语守曰:“吾欲归。”乃端坐而逝。舁至天庆观,七日颜 泽不改。越八日,瘗少微山。后有人见其持只履在东 阳洞边钓鱼,发其瘗,惟只履存。尝有诗曰:“得太极全 体,见本来面目,先天一点真,后天却是屋。”

白玉蟾[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白玉蟾名葛长庚,母以梦呼。玉蟾,琼 州人,年十二举童子科,于黎母山中遇异人授洞元 雷法。后居武夷山,尝自赞曰:“千古蓬头跣足,一年服 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定中,诏征 赴阙,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在。后往来 名山,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神异莫测,诏封紫清明道 真人。有《上清》《武夷》二集行世。玉蟾自号海琼子,或号海南翁,或号琼山道人,或号蠙庵,或号武夷散人,或 号神霄散叟。人云尸解于海丰县。

按《九江府志》:“白玉蟾,琼州人,姓葛名长庚。尝任侠杀 人,亡命之武彝,事陈泥丸为道士,自称灵霍童景洞 天羽人。善幻,好诡诞之行,往来庐山间,挥洒文墨,信 笔而成。山南北诸佳胜,并有题咏,而太平宫为多。嘉 定己未冬解化,赐号养素真人。”

按《崇仁县志》:“白玉蟾,琼州人。宋嘉定间,来游临川笔 架山,居三十年,衣蓝褛不饬,善谈仙幻。因至崇居景 云观,聚徒授书,好呤咏,人莫知其为仙。值洪流骤涨, 置雨伞水面,别徒乘之而去,故有桥,名飞仙。”

按《宝庆府志》:“白玉蟾,宋时琼州人。至郡,今留诗镂板 郡库云:‘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语数宵同。欲知山 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泉引藕花来洞口,月移 松影过溪东。求名心在闲难遂,明日马蹄尘土中’。”后 书“《三清选》丈玉皇举人云外子书。”按此诗乃晚唐人 荀鸣鹤题庐岳刘居士草堂者,意白偶书之耳。及阅 《安福县志》。亦载有此诗。且称为玉蟾作。则不知何考 矣。

按《和州志》:“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东海人也。生而颖 异,丰姿骏发,长业儒,为诗文,有奇气,援笔立就。靖康 末,天下扰乱,放浪于江湖间,寻真访道,踪迹无所不 至。遇异人陈蓬头,授以费长房驱鬼役神、呼风鞭霆 之术,人皆称其为仙。游历阳之白石洞,爱其清泉翠 壑,遂居焉。有《重游白石洞》诗。”

按《祁阳县志》:“葛长庚,福之闽清人。父董教琼州。宋绍 兴甲寅三月十五日,母梦一物如蟾蜍,而真人是生 于琼。父亡,母氏他适,因改姓白,名玉蟾,号琼琯。师事 泥丸陈翠虚于罗浮,学太乙刀圭之妙,九年尽得其 旨。乃游于海上,号海琼子,一号蠙庵。又于黎母山中 遇神人,授以洞元雷法。宋绍定间,清湘蒋晖、洞阳李” 日新俱与之游。

彭耜[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彭耜,字季益,三山人。事白玉蟾,得太 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 霆之文。遂杜门绝交游,亦不理家人产业。妻潘蕊珠 与同志,晨夕惟薰修而已。其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 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今城东有凤丘山鹤林院存 焉。”

王兴[编辑]

按《四川总志》:“宋王兴为蒲江县主簿,性淡薄好道。一 日遇白玉蟾引载,共驾云升天于长秋山。”

《按香案牍》:“长秋山洞穴中有千岁金蟾蜍,山顶有琼 花木,径八九尺,叶如白檀,花如芙蓉,香闻数里,兴常 见之。”

孙元明[编辑]

按《祁门县志》:孙元明自称野仙,绍兴中来洞元观,居 栖真岩,服石元丹,遂断谷时食酒果,乞钱买酒,醉则 掷馀钱施丐者。盛暑不挥扇,寒浴溪,为人书偈,祸福 无不验。绍兴二年四月,自作颂坐瞑曰:“佯狂八十六 年,识得元中又元。今朝摆手归去,笑出蓬壶洞天。”未 几,蜀客至,言青城山有孙道士,云是此观中人。

谢道人[编辑]

按《贵耳集》:谢道人,嘉州洪雅人,尝赋苕帚诗:“扫此图 清净,愈扫愈不净。欲要扫教净,放下苕帚柄。在彭州 葛仙治洞中坐,多有蛇缠身,三五日不去,移上深山 中打坐。忽一日以青褐寄观主云:‘我去矣’。数日不知 所往,倚大石而逝,观主瘗之。是日有一老持谢道人 简来取青褐,老云:偶相遇,在阆州,始知其尸解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