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20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六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六卷目录

 尼部列传三

  五代

  周尼师

  宋

  妙总       刘铁磨

  空室道人     白佛

  如湛       法藏

  能奉       慧安

  了证       道辉

  行刚

  明

  绣枕       老尼余氏

  独目金刚尼    慧贞

  汤氏       成慈

  成静

 尼部艺文一

  比丘尼传序       梁释宝唱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      沈约

 尼部艺文二

  戏赠于越尼子歌     唐刘长卿

  题西林寺故萧郎中旧堂公有女为尼在江州

                韩愈

  妓人出家诗        杨郇伯

  岐山宫侍儿出家为比丘尼 宋张叔夜

  游湖山赠圆禅       张孝祥

  送刘小小为尼       明吴兆

 尼部纪事

 尼部杂录

神异典第二百六卷

尼部列传三[编辑]

五代[编辑]

周尼师[编辑]

按《永明县志》:“师姑岩石佛寺,五代间河南马氏称制, 取石枧村周氏女子为妃。及马氏殁,周氏妃辞归,削 发入山,因石为佛,因石为堂,苦行清修,至老不倦,村 人信服,逾百岁乃涅槃。嘉靖年间,耕种者就此山挖 得铜铙法器并金银钗钏,相传周尼师遗物。”

[编辑]

妙总[编辑]

按《教外别传》:平江府资寿尼无著妙总禅师,丞相苏 公颂之孙女也。年三十许,厌世浮休,脱去缘饰,咨参 诸尼,已入正信,作夏径山。大慧陞堂,举药山初参石 头,后见马祖因缘,师闻,豁然省悟。大慧下座,不动,居 士冯公楫随至方丈曰:“‘某理会得和尚适来所举公 案’。大慧曰:‘居士如何’?”曰:“恁么也不得。”“苏嚧娑婆诃,不” 恁么也不得。哩。娑婆诃。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苏嚧。 “哩娑婆诃。”大慧举似师,师曰:“曾见郭象注《庄子》。”识 者曰:“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见其语异,复举岩头婆 子语问之。师答偈曰:“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 宫商。云山海月都抛却,嬴得庄周蝶梦长。”大慧休去, 冯公疑其所悟不根,后过无锡,招至舟中,问曰:“婆生 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弃水中。 大慧老师言:“道人理会得,且如何会?”师曰:“已上供通, 并是诣实。”冯公大惊。大慧挂牌次,师入室,大慧问:“古 人不出方丈,为甚么却去庄上吃油糍?”师曰:“和尚放 妙总过妙总方敢通个消息。”大慧曰:“我放伱过,伱试 道看。”师曰:“妙总亦放和尚过。”大慧曰:“争奈油糍何?”师 喝一喝而出。于是声闻四方。

刘铁磨[编辑]

按《衢州府志》:“刘铁磨,比丘尼也。参子湖。师曰:‘汝莫是 刘铁磨否乎’?”尼曰:“不敢。”师曰:“左转右转。”尼问:“和尚莫 颠倒。”师便打,后倒而化。

空室道人[编辑]

按《罗湖野录》:“空室道人者,直龙图阁梅公珣之女。幼 聪慧,乐于禅寂。因从夫守官豫章之分宁,遂参死心 禅师于云岩,既于言下领旨,自尔丛林知名。政和间, 居金陵,圆悟禅师住蒋山,佛眼禅师亦在焉,因机语 相契,二师称赏。然道韵闲淡,似不能言者。至于开廓 正见,雅为精峭。后于姑苏西竺院薙发为尼,名惟久。” 宣和六年,趺坐而终。道人生于华胄,不为富贵笼络, 杰然追踪月上女,直趣无上菩提。又变形服,与铁磨 为伍,至于生死之际,效验异常。非志烈秋霜,畴克尔

考证
按《佛祖纲目》,空室道人智通,居金陵,尝设浴保宁,揭

榜于门曰:“一物也无,洗个甚么?纤尘若有,起自何来? 道取一句子元,乃可大家入浴。古灵只解揩背,开士 何曾明心。欲证离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尽道水能 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 通后为尼,名惟久,挂锡姑苏西竺,书偈趺坐而化。

白佛[编辑]

按《广德州志》:“白佛,姓梅陈氏,甥女姐妹三人,佛第三, 幼慕宗旨,共誓不嫁。宋绍兴五年,俱坐化大杨树下, 乡人伐木置水中,逆流而上,因刻木祀之,香火不绝。”

如湛[编辑]

按《松江府志》:“宋庆元间,有女师讳如湛,号浑源者,湖 州王家女。母曹氏,持奉圆通大士后生师。在襁褓间, 即能道《圆通品》中语。随父防御佐金陵戎幕,遂落发 于清凉寺尼僧智圆所能,通《华严》《圆觉》《法华》诸大部 经,锐志参访耆宿,至华亭礼船子塔。时安康郡夫人 号普明居士者,与无住居住,二人留心大乘,得师谈” 论,洞明心印。郡中适宋照院虚席,请师开堂。一日与 二居士泛舟城南,至莲花荡,见水天交接。师招之曰: “此地尘迹不到,可建立梵刹。”即鸠工庀材,果得神龙 窟。遂定基兴建,檀施云集,不数月而寺告成。

法藏[编辑]

按《佛祖统纪》,“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夜间见佛菩萨 来慰问,光明照寺,奄然迁化。”

按《净土晨钟》,宋尼法藏居金陵,戒德甚严,勤苦念佛。 每岁四孟月朔,集同志讽经持咒,大家善信,翕然坐 化。示寂之夜,见佛菩萨金像现其室中,光明照寺,端 坐脱去。

能奉[编辑]

按《佛祖统纪》:“能奉,钱唐人,专修净业,常梦佛光照身, 或闻诸尼善言开发。一日无疾,告其徒曰:‘吾往生时 至’。”少顷,闻奉诵佛声厉,奔往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 矣。异香满室,乐音西迈。

慧安[编辑]

按《佛祖统纪》,慧安居四明下水,大魁姚颖之属也。往 小溪杨氏庵,专业西方,诵金刚般若,寒暑不易节。常 于室中佛光下烛。一日示疾,端坐,以手摇曳,戒众人 勿諠。移时曰:“佛至矣。”令众念佛,倏然脱去。寿九十六。

了证[编辑]

按《仙居县志》:宋尼了证,邑人夏氏女,幼遇相士,谓其 父曰:“公女丰骨幽异,殆苾刍草也。若结朱陈,旦夕不 禄矣。”因命之皈教于净胜院。比亲死,筑庵冢旁,居守 以终其身。自知死生,趺坐而逝。

道辉[编辑]

按《仙居县志》:“尼道辉,邑人范氏女。尝食鱼鲊,心动,遂 茹素持律。构一小庵,自绣大士像悬之中楹,昕夕礼 拜。岁旱,出为民求雨,立验。每召入宫,赐之钱帛,即给 贫者,赐号普济大师。”

行刚[编辑]

按《嘉兴府志》:“祇园行刚,嘉兴胡氏女。早寡守节,弃家 学佛,住伏狮禅院。从者如云,有一夔超琛为其高足, 皆有语录行世。”

[编辑]

绣枕[编辑]

按《四川总志》:“绣枕,灌县导江人。明初以处女修证圆 寂,肉身见存,人号绣枕观音,远近祈嗣者辄应。”

老尼余氏[编辑]

按《永明县志》:“回龙庵老尼余氏,法名慧秀,其夫江西 奉新人,携来邑中业陶。夫丧,遂茹蔬修行,日诵《观音 大士》千遍。既恳求地主丈尺地,立庵塑佛,昼勤纺绩, 夜龛坐念佛。所居地无泉,老尼以杖叩地,忽石边铿 然有声,命弟子开之,有泉涌出,味殊甘美,遂成流涧, 能荫数百亩,四时不涸。邑人以为苦修之验,争向慕” 供养之。此尼生于弘治甲午。距万历甲戌,寿百岁有 奇。

独目金刚尼[编辑]

按《金刚持验》,明万历间,归德府城外水晶庵,有老尼, 别号独目金刚尼,因尝以金刚为业,失一目名此。天 性淡薄,自粝食粗衣,外人有所遗,尽分赡僧尼之不 给者。每开期会讲,善信环集,一士子问曰:“《金刚经》何 以有三十二分?”答曰:“一以贯之,儒佛皆然,何得许多 段落?”说偈曰:“佛说金刚妙出群,一言了悟绝声闻。有 人解得金刚旨,四八何须逐段分。”一僧问曰:“何以谓 之金刚?”答曰:“金刚人皆有的,何须恁般问?”说偈曰:“金 刚果信是金刚,百炼千锤永不伤。粉碎虚空些子在, 祗今惟见佛毫光。”又有人曰:“师通晓佛义,何以不现 男身?”答曰:“形有男女,性无彼此,莫作差等观。”说偈曰: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世果何人?皮囊脱尽浑无 用,试问男身是女身?”随问随应,灵敏异常,远迩皈依 者无筭。年逾七十,预示化期,鼻端有火,危坐瞑然而 逝。示一偈云:“茶毗一去永归空,著处寻空便不空。我去我来仍是我,电光泡影一般同。”

慧贞[编辑]

按《金刚持验》,明常州尼慧贞,宦族之女,自幼言动不 妄,愿出家,父母听之,送入楞伽庵,遂朝夕持诵《金刚 经》。有同庵尼以秽事败,波及贞时,适患目,因愤恚俱 瞽。如是三载,诵经如故。一夜梦金刚神谓曰:“汝行无 亏,当还尔。”明晨起,两目忽开,历年九十,无疾坐化。

汤氏[编辑]

按《杭州府志》:宋应昌《孝义庵记》略曰:“莲池大师夙志 方外,以二尊人在,不敢离。既而双失怙恃,遂疾从薙 染,以三侄文彬为后。室人汤氏年才一十有九,亦脱 簪珥为尼,举所有田庐普给群侄于文彬,低昂之,而 别以居。属文彬己从邻僦舍,绳枢蓬门,夕灯晨香,閴 如也。一时宰官居士为买赵氏故宅为禅堂,垣轩厨” 湢略备而已。汤法讳《株锦》。暨禅师同师关中南五台 性天和尚。溯禅师出家逾四十稔。盖行年五十九而 庵成。

成慈[编辑]

按《兜率龟镜集》成:“慈字戒刍,广州番禺沙湾人。俗姓 何,生而敏杰,不类群婴。五岁即不茹荤膻。亲知非俗 所留,遂送女庵中事佛,执劳无惮,多觉少寐。年既渐 长,立性坚贞,执行持心,不徇馀情。听讲思义,颖悟异 人。崇祯庚辰岁,年四十有一,始得薙染。时由尼众甚 希,故滞年稔矣。从受具来,专攻律藏,研究性遮,故得” 持犯炳然,戒德冰雪,而灵根宿发,趣向高迈,志在大 乘,利人为急,深厌有漏,欲释形拘。尝闻西方下品生 者,数劫乃得见佛,皆非己志。欲再生世间,亲近知识, 又疑隔阴之昏,虽得人身,贪嗔易染。况末劫知识难 值,未免退坠。忽一日阅《经藏》,见有上生兜率内院,亲 觐弥勒菩萨,一生即便见佛闻法,无有迟速之品阶。 遂坚志上求,因请余决曰:“上生宗旨,可得闻乎?”余遂 授与《上生经》一卷,彼即恳请讲释,余乃按经示以依 正宗趣。彼时依经作观,持名不辍心口。体虽多病,精 爽过人。素好坐禅,胁罕著席。后住广州总持庵,约徒 甚严。于崇祯丙戌四月望日告病。越五月十七日午 时,忽于坐定中见一菩萨侍人,忘其名,倏然引至兜 率内院,睹种种庄严光明耀目,慈氏菩萨相好难述, 彼遂举身敬礼,礼已白云:“愿世尊摄受我。”大士告曰: “汝却后七日来生此处。”又于二十一日坐静中,忽睹 慈氏菩萨现在其前,自见己身成童子相,即趋下禅 床拜求摄受。次日告诸来问疾者曰:“我明日行矣,当 留步送吾上山茶毘。”翼日午时,唤众称弥勒如来名, 寂然而逝。时同学尼戒芳并侍病者,口述余笔,随录 之。

成静[编辑]

按《慈林集》成:静字实修,广州古冈人,俗姓张。幼持斋 戒,以贞洁自处,礼本邑真梵庵主为师。及剃落,专课 “涅槃大乘诸经,事师尢谨。中年进具,常以毗尼请益 于余,栖心净土,弥陀不辍于口。慈祥好施,威仪范物, 循循善诱,为士庶所仰”,意其乘愿力再来人也。尝劝 众造栴檀千手眼大悲圣像于凤城之大慈庵。越明 年,得微疾。预知时至,频诲徒众,与诸檀越诀别。翼日, 语诸弟子曰:“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来此相接。汝 等合恭迎之,吾往矣。”即瞑目而化,世寿五十有九。

尼部艺文一[编辑]

《比丘尼传序       》梁释宝唱

原夫贞心亢志,奇操异节,岂唯体率由于天真,抑亦 励景行于仰止。故曰“希颜之士,亦颜之俦;慕骥之马, 亦骥之乘。”斯则风列英徽,流芳不绝者也。是以握笔 怀铅之客,将以语厥方来;比事记言之士,庶其劝诫 后世。故虽欲忘言,斯不可已也。昔大觉应于罗卫,《佛 日》显于阎浮,三界归依,四生向慕。比丘尼之兴,发源 于爱道,登地证果,仍世不绝。列之《法藏》,如日经天。自 拘尸灭影,双树匿迹,岁历蝉联,陵夷讹紊。于是时浇 信谤,人或存亡。微言兴而复废者,不肖乱之也;正法 替而复隆者,贤达维之也。像法东流,净检为首,绵载 数百,硕德系兴。善妙、净珪穷苦行之节;法辩、《僧果》,尽 禅观之妙。至若僧端、僧基之立志贞“固,妙相,法令之 弘震旷远,若此之流,往往间出,并渊深岳峙,金声玉 振,实惟叔叶之贞干,季绪之四依”也。夫年代推移,清 规稍远,英风将范于千载,志事未集乎方册,每怀慨 叹,其岁久矣。始乃博采碑颂,广搜记集,或讯之传闻, 或访之故老,诠序始终,为之立传。起晋咸和,讫梁普 通,凡六十五人,不尚繁华,务存要实,庶乎求解脱者, 勉思齐之德,而寡见庸疏,或有遗漏,博雅君子,箴其 阙焉。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      沈约[编辑]

立言道往,标情妙觉。置想依空,练心成学。缊日悠长, 疏年缅邈。风迁电改,斯理莫违。神有殊适,形无异归。 临泉结恸,有怆徂晖。松飙转盖,山雨披衣。载刊贞轨,

永播馀徽
考证

尼部艺文二[编辑]

《戏赠于越尼子歌》
唐·刘长卿
[编辑]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厌向春江空浣 纱,龙宫落发披袈裟。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 如花。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自用黄金 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北客相逢疑姓秦,铅华抛 却仍青春。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黄鹂 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却对香炉闲诵经,春” 泉漱玉寒泠泠。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谁堪世事又相 牵,惆怅回船江水绿。

《题西林寺故萧郎中旧堂公有女为尼在江州》
[编辑]

韩愈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俾到匡山曾住 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妓人出家诗》
杨郇伯
[编辑]

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向残春。暂惊风烛难留 世,便是池莲不染身。《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 梁尘。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

《岐山宫侍儿出家为比丘尼》
宋·张叔夜
[编辑]

六尺轻罗染麹尘,金莲步稳衬湘裙。从今不入襄王 梦,剪尽《巫山》一朵云。

《游湖山赠圆禅》
张孝祥
[编辑]

素香无脂粉气,好语谐《韶濩》音。有人问西来意,门前 秋水沈沈。

《送刘小小为尼》
明·吴兆
[编辑]

罗衣脱却一披缁,却悟红颜有歇时。学拜纤纤方礼 佛,随班袅袅乍从师。忽惊形影灯前异,犹賸繁华梦 里知。寄语旧家诸姊妹,年年空为落花悲。

尼部纪事[编辑]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孝武帝不亲万机,但与道子酣 歌为务,姏姆尼僧尢为亲昵,并窃弄其权。凡所幸接, 皆出自小竖,郡守长吏,多为道子所树立。既为扬州 总录,势倾天下,自是朝野奔凑。中书令王国宝,性卑 佞,特为道子所宠昵。官以贿迁,政刑谬乱。又崇信浮 屠之学,用度奢侈,下不堪命。太元以后,为长夜之宴”, 蓬首昏目,政事多阙。桓元尝候道子,正遇其醉,宾客 满坐。道子张目谓人曰:“桓温晚涂欲作贼,云何?”元伏 地流汗,不得起。长史谢重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 登圣,功超伊、霍。纷纭之议,宜裁之听览。”道子颔曰:“侬 知,侬知!”因举酒属元,元乃得起。由是元益不自安,切 齿于道子。于时朝政既紊,左卫领营将军会稽许荣 上疏曰:“今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隶婢儿,取母之 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皆得命议,用为郡守、 县令,并带职在内,委事于小吏手中。僧尼乳母,竞进 亲党,又受货赂,辄临官领。众无卫、霍之才,而比方古 人,为患一也。臣闻佛者,清远元虚之神,以五诫为教, 绝酒不淫。而今之奉”者,秽慢阿尼,酒色是耽,其违二 矣。夫致人于死,未必手刃害之。若政教不均,暴滥无 罪,必夭天命,其违三矣。盗者未必躬窃人财,江乙母 失布,罪由令尹。今禁令不明,劫盗公行,其违四矣。在 上化下,必信为本。昔年下书,敕使尽规,而众议兼集, 无所采用,其违五矣。尼僧成群,依傍法服。《五诫》麤法, 尚不“能遵,况精妙乎?而流惑之徒,竞加敬事。又侵渔 百姓,取财为惠,亦未合布施之道也。”又陈“太子宜出 临东宫,克奖德业。”疏奏,并不省。中书郎范甯亦深陈 得失,帝由是渐不平于道子,然外每优崇之。国宝即 甯之甥,以謟事道子,甯奏请黜之。国宝惧,使陈郡袁 悦之因尼妙音致书与太子母陈淑媛,说“国宝忠谨, 宜见亲信。”帝因发怒,斩悦之。

《桓温传》:温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寮曰:“为 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 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常行经王敦墓, 望之曰:“可人可人!”其心迹若是。时有远方比丘尼,名 有道术,于别室浴,温窥窃之,尼倮身,先以刀自破腹, 次断两足。浴竟出,温问吉凶,尼云:公若作天子,亦当 如是。

《法苑珠林》:宋费崇先闻人说福远寺有僧钦尼,精勤 得道,欣然愿见。未及得往,属意甚至。尝斋于他家,夜 三更中,忽见一尼,容仪端严,著赭布袈裟,正立斋席 之前,食顷而灭。及崇先后觐此尼色貌被服,即窗前 所睹者也。

《续高僧传》:“僧伽婆罗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扬都 译经。有太学博士江泌女僧法者,小年出家,有时静坐闭目,诵出《净土妙庄严》等经,始从八岁,终于十六, 总出三十五卷。天监年中,在华光殿亲对武帝诵出 异经,扬都道俗咸称神授。”

《法华持验》梁普通二年,高邮有华手尼者,志节冰霜, 诵《妙法华经》,不舍昼夜。后每诵一卷,右手爪上辄生 一华,状如绫丝,五指皆遍。诵彻六七卷,掌上并生二 华。武帝召见,大为嘉敬,时因号“华手尼。”

《魏书裴植传》:“植历度支尚书。植母,夏侯道迁之姊也, 性甚刚峻,于诸子皆如严君。长成之后,非衣幍不见, 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三五日乃引见之,督以严 训,唯少子衍得以常服见之,旦夕温凊。植在瀛州也, 其母年逾七十,以身为婢,自施三宝,布衣麻菲,手执 箕帚,于沙门寺洒扫。植弟瑜、璨、衍,并亦奴仆之服,泣” 涕而从,有感道俗。诸子各以布帛数百,赎免其母,于 是出家为比丘尼,入嵩高,积岁乃还家。植虽自州送 禄奉母,及赡诸弟,而各别资财,同居异爨,一门数灶, 盖亦染江南之俗也。植母既老,身又长嫡,其临州也, 妻子随去,分违数岁,论者讥焉。

《山伟传》:伟为谏议大夫。尔朱荣之害朝士,伟时守直, 故克免祸。及庄帝入宫,仍除伟给事黄门侍郎。先是 伟与仪曹郎袁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奂,三公 郎王廷业,方驾而行。伟少居后,路逢一尼,望之叹曰: “此辈缘业,同日而死。”谓伟曰:“君方近天子,当作好官。” 而昇等四人,皆于河阴遇害,果如其言。

《蠕蠕传》:初,豆仑之死也,那盖为主,伏图纳豆仑之妻 候吕陵氏,生丑奴阿那瓌等六人。丑奴立后,忽亡一 子,字祖惠,求募不能得,有尼引副升牟妻是豆浑地 万,年二十许,为医巫,假托神鬼。先常为丑奴所信,出 入去来,乃言“此儿今在天上,我能呼得丑奴”,母子欣 悦。后岁仲秋,在大泽中施帐屋,斋洁七日,祈请天神。 经一宿,祖惠忽在帐中,自云恒在天上。丑奴母子抱 之,悲喜大会。国人号地万为圣女,纳为可贺敦,授夫 副升牟爵位,赐牛马羊三千头。地万既挟左道,亦有 姿色,丑奴甚加重爱,信用其言,乱其国政。如是积岁。 祖惠年长,其母问之,祖惠言:“我恒在《地万》家,不尝上 天。上天者,地万教也。”其母具以状告丑奴。丑奴言“地 万悬鉴,远事不可不信,勿用谗言也。”既而地万恐惧, 谮祖惠于丑奴,丑奴阴杀之。

《释老志》:有司奏:“上谷郡比丘尼惠香在北山松树下 死,尸形不坏。尔来三年,士女观者有千百。”于时人皆 异之。

《洛阳伽蓝记》:“胡统寺,太后从姑所立也。入道为尼,遂 居此寺。其寺诸尼,帝城名德,善于开导,工谈义理,常 入宫与太后说法。其资养缁流,从无此也。”

《北齐书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修饰,为世所称,一 门女不再醮。魏太和中,于兖州造一尼寺,女寡居无 子者,并出家为尼,咸存戒行。”

《周书。武帝李皇后传》:“隋开皇元年三月,后出俗为尼, 改名常悲。八年殂,年五十三,以尼礼葬于京城南。” 《宣帝朱皇后传》:“隋开皇元年,后出俗为尼,名法净。六 年殂,年四十,以尼礼葬京城。”

《宣帝陈皇后传》:“帝崩,后出家为尼,改名华光。”

《宣帝元皇后传》:“帝崩,后出俗为尼,改名华胜。”初,后与 陈后同时被选入宫,俱拜为妃,及升后位,又同日受 册。帝宠遇二后,礼数均等,年齿复同,特相亲爱。及为 尼后,李朱及尉迟后等并相继殒没,而二后于今尚 存。

《宣帝尉迟皇后传》:帝崩,后出俗为尼,改名华首。 《华严持验》唐仪凤年中,西域有二梵僧,至五台山,捧 花执炉,肘膝行步,向山顶礼文殊。遇一尼师在岩石 间,松下绳床,端然独坐,口诵《华严》。时日方暮,尼谓梵 僧曰:“尼不合与大僧同止,大德且去,明日更来。”僧曰: “山深路遥,无所投寄,奈何?”尼曰:“若不去,我不可住,当 入深山。”僧徘徊惭惧,莫知所之。尼曰:“但下前谷,彼有 禅窟耳。”僧往寻,果得窟。相去数里许,二僧合掌,捧香 炉,面北遥礼,倾心听经,泠泠于耳。初启经题,称“如是 我闻。”乃遥见尼,身处绳床,面南而坐,口中放光,赫如 金色,皎在前峰。诵两帙已上,其光盛于谷南,方圆可 十里,与昼不异。至四帙,其光渐收,六帙都毕,光并收 入尼口。人以为此文殊分化以示梵僧也。

《佛祖统纪》:“绛州二童女,依尼师出家。尼诵《华严》,一日 坐七,二女失望,旦旦诣坟号泣。三年忽生莲花五茎 于土,郡以上闻,则天敕检,华根出自舌上,乃召二女 入内,亲为落发,令居天女寺。”

《杜阳杂编》:代宗广德元年,吐蕃犯便桥,上幸陜,王师 不利,常有紫气如车盖,以迎马首。及回潼关,上叹曰: “河水洋洋,送朕东去。”上至陜,因望铁牛蹶然谓左右 曰:“朕年十五六,宫中有尼,号功德山,言事往往神验, 屡抚吾背曰:‘天下有灾,遇牛方回’。今见牛也,朕将回 尔。”是夜梦黄衣童子歌于帐前曰:“中五之德方峨峨, 胡胡呼呼,可奈何?”诘旦,上具言其梦,侍臣咸称土德当王之兆也。

《宋高僧传》:“释隐峰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僵立而 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 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观,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 五台,瞋目咄之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 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 轻攘,偾然而仆。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 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 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纪闻》:“广敬寺尼员智,尝与同侣于终南山中结夏。夏 夜月明,下有哭而来者,其声雄大甚悲。既至,乃一人 长八尺馀,立于庐前,声不辍。尼等执心正念,不惧而 哭者,竟不言而去。”

《续酉阳杂俎》:“曹州南华县端相寺,时尉李蕴至寺巡 检,偶见尼房中地方丈馀独高,疑其藏物,掘之数尺, 得一瓦瓶,覆以木盘,视之有”《骨大方隅》,颧下属骨 两片长八寸,开罅彻上容,钗股若合筒瓦,下齐如截, 莹如白牙。蕴意尼所产,因毁之。

《诸经要集》:《旧杂譬喻经》云:“昔有沙门昼夜诵经,有狗 伏床下,一心听经,不复念食。如是积年,命尽得人形, 生舍卫国中作女人。长大见沙门分卫便走,自持饭 与沙门欢喜,后作比丘尼,得应真道。”

《续文献通考》:唐末有海印者,为尼于悲光寺,才思清 俊。有《舟夜》一章云:“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旅人归 思苦,渔叟梦魂惊。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旋吟诗 句罢,犹见远山横。”

《冥祥记》:尼宋智通,年少信佛而不专师,死罢道,嫁魏 郡梁甫,生一男,家贫无以为衣,有《法华》等经,悉练之 以衣其儿俄得病,遍体坏烂,状若火疮,有细白虫,日 出数升馀,昼夜号叫,闻空中语云:“坏经为衣,得此报。” 旬馀而死。

《五代史孙方谏传》:“方谏,郑州清苑人也。初,定州西北 有狼山堡,定人常保以避契丹,有尼深意居其中,以 佛法诱民,民多归之。后尼死,堡人言其尸不朽,因奉 而事之。尼姓孙氏,方谏自以为尼,族人即继行其法, 堡人推以为主。”

《宋史孙行友传》:“行友,莫州清苑人,世业农。初,定州西 二百里有狼山者,当易州中路,旧有城堡,边人赖之 以避寇。山中兰若有尼,姓孙氏,名深意,有术惑众。行 友兄子方谏名之为姑师,事之甚谨。及尼坐亡,行友 益神其事,因以其术然香灯,聚民渐众。自晋少帝与 契丹绝好,边州困于转输,逋民往往依方谏,推以为” 帅。方谏惧主帅捕逐,乃表归朝,因署为东北西招牧 指挥使,且赐院额曰“胜福。”每契丹军来,必率其徒袭 击之,铠仗畜产,所得渐多,人益依以避难焉。易定帅 闻于朝,因以方谏为边界游奕使,行友副之。自是捍 御侵轶,多所杀获。周显德初,正授节钺。世宗自河东 还,加检校太傅。六年,世宗北征,行友攻下契丹之易 州,擒其刺史任钦以献。宋初,加同平章事。狼山佛舍, 妖妄愈甚,众趋之不可禁。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 归山,诏不允。建隆二年,乃徙其帑廪,召集丁壮,缮治 兵甲,欲还狼山以自固。兵马都监乐继能密表其事, 太祖遣阁门副使武怀节驰骑会镇、赵之兵,称“巡边”, 直入其城,行友不之觉。既而出诏示之,令举族赴阙, 行友仓皇听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维岳就第鞫之,得 实,下诏切责,削夺从前官爵,勒归私第,仍戮其部下 数人。遣使驰诣狼山,辇其尼师之尸焚之。

《湘山野录》:太宗第七女申国大长公主,平生不茹荤。 端拱初,幸延圣寺,愿舍为尼。真宗即位,遂乞削发。上 曰:“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 之爱也。汝独愿出家,可乎?”申国曰:“此先帝之愿也。”坚 乞之,遂允。进封吴国,赐名清裕,号报慈正觉大师,建 寺都城之西,额曰“崇真。”藩国近戚及掖庭嫔御愿出 家者,若密恭懿王女万年县主,曹恭惠王女惠安县 主,凡三十馀人,皆随出家。诏普度天下僧尼。申国俗, 寿止三十八,尼夏十有六入灭。

《闻见后录》:熙宁初,神宗谓王安石曰:有比丘尼千姓 者,为富弼言:“世界渐不好,勿预其事可也。”弼信之,然 亦不之罪也。

《燕翼贻谋,录僧寺戒坛》,尼受戒混淆其中,因以为奸。 太祖皇帝尤恶之,开宝五年二月丁丑,诏曰:“僧尼无 闲,实紊教法。应尼合度者,只许于本寺起坛受戒,令 尼大德主之。如违,重置其罪。许人告。”则是尼受戒不 须入戒坛,各就其本寺也。近世僧戒坛中公然招诱 新尼受戒,其不至者,反诬以违法。尼亦不知法令本 “以禁僧也”,亦信以为然,官司宜申明禁止之。

《养痾漫笔》:“嘉泰间,内臣李大谦于行都九里松玉泉 寺侧建功德寺,役工数内有漆匠张某者,天台人。偶 春夜出浴回,于道中遇一老妪挽入小门,暗中以手 扪壁,随妪而行,但觉是布幕。转经数曲,至一室中,使 就物坐,此妪乃去。继有一尼携灯至,又见四壁皆有青赤衣帷遮护,终不知是何地。此尼又引经数曲,及” 至一室,灯烛酒殽器皿,一一毕备,俱非中下人家所 有。张见之惊异,亦不敢问其所以,且疑且喜。尼往,顷 时复至。后有一妇人随来,容美非常,惟不冠饰。张殊 畏惧。尼逼使坐,遂召前妪,命酒殽数盘。此妇人更不 一语。尼云:“已晚矣。”张但恳尼云:“匠者无钱。”尼终不顾, 遂令就寝。尼执灯扄户而去。张屡询所来及姓名,而 妇人竟无一语,疑为喑疾。至钟动,尼复至,启钥唤张 起如前,令妪引出,亦摸布壁行,觉至一门,非先来所 经。此妪令出街可至役所。张如梦寐中,行至一街,迨 晓即离役所二里许。后循路归其董,役者责之,及闻 此事,使人遍访,终不得其原所。入门阈,众皆谓遇鬼 物,而有一木匠云:“固宠借种耳。”

《宋史宗室传》:“史弥远逼镇王竑,缢于州治。端平元年, 诏复官爵,妻吴氏为比丘尼,赐号惠净法空大师,月 给钵钱百贯。”

《癸辛杂识》:临平明因寺尼,大刹也。往来僧官,每至,必 呼尼之少艾者供寝,寺中苦之,于是专作一寮,贮尼 之尝,有违滥者,以供不时之需,名曰“尼站。”

《清尊录》:狄氏者,家故贵,以色名动京师,所嫁亦贵家, 明艳绝世。每灯夕及西池春游,都城士女讙集,自诸 王邸第及公侯戚里中贵人家,帟幕车马相属,虽歌 姝舞姬,皆饰珰翠,佩珠犀,览镜顾影,人人自谓倾国。 及狄氏至,靓妆却扇,亭亭独出,虽平时妒悍自衒者 皆羞服。至相诋,辄曰:“汝美如狄夫人邪?乃相凌我。”其 名动一时如此。然狄氏资性贞淑,遇族游群饮,澹如 也。有滕生者,因出游,观之,骇慕,丧魂魄,归悒悒不聊。 生访狄氏所厚善者,或曰:“尼慧澄,与之习。”生过尼,厚 遗之,日日往。尼愧谢,问故。生曰:“极知不可幸,万分一 耳,不然,且死。”尼曰:“试言之。”生以狄氏告。尼笑曰:“大难, 大难!此岂可动耶?”具道其决不可状。生曰:“然则有所 好乎?”曰:“亦无有。唯旬日前,属我求珠玑颇急。”生大喜 曰:“可也。”即索马驰去。俄怀大珠二囊示尼曰:“直二万 缗,愿以万缗归之。”尼曰:“其夫方使北,岂能遽办如许 价邪?”生亟曰:“四五千缗,不则千缗数百缗皆可。”又曰: “但可动,不愿一钱也。”尼乃持诣狄氏,果大喜玩不巳, 问须直几何,尼以万缗告,狄氏惊曰:“是才半直尔。然 我未能办,奈何?”尼因屏人曰:“不必钱,此一官欲托事 耳。”狄氏曰:“何事?”曰:“雪官事耳,夫人弟兄夫族,皆可为 也。”狄氏曰:“持去,我徐思之。”尼曰:“彼事急,且投他人,可 复得邪?姑留之,明旦来问报”,遂辞去,且以告生,生益 厚饷之。尼明日复往,狄氏曰:“我为营之,良易。”尼曰:“事 有难言者,二万缗物付一秃媪,而客主不相问,使彼 何以为信?”狄氏曰:“奈何?”尼曰:“夫人以设斋来院中,使 彼若邂逅者,可乎?”狄氏赪面摇手曰:“不可。”尼愠曰:“非 有他,但欲言雪官事,使彼无疑耳。果不可,我不敢强 也。”狄氏乃徐曰:“后二日我亡兄忌日,可往。”然立语亟 遣之,尼曰:“固也。”尼归,及门生已在,诘之,具道本末。拜 之曰:“仪秦之辩,不加于此矣。”及期,尼为治斋具,而生 匿小室中,具酒殽俟之。晡时,狄氏严饰而至,屏从者, 独携一小侍儿见尼曰:“其人来乎?”曰:“未也。”呗祝毕,尼 使童子主侍儿,引狄氏至小室,搴帘见生及饮具,大 惊,欲避去。生出拜,狄氏答拜。尼曰:“郎君欲以一卮为 夫人寿,愿勿辞。”生固颀秀,狄氏颇心动,睇而笑曰:“有 事第言之。”尼固挽使坐,生持酒劝之,狄氏不能却。为 釂卮,即持酒酬生。生因徙坐,拥狄氏曰:“为子且死,不 意果得子。”拥之即帏中,狄氏亦欢然恨相得之晚也。 比夜散去,犹徘徊顾生,挈其手曰:“非今日,几虚作一 世人。夜当与子会。”自是夜辄开垣门,召生无阙。夕所 以奉生者靡不至,惟恐丝毫不当其意也。数月,狄氏 夫归。生,小人也,阴计已得。狄氏不能弃重贿,伺其夫 与客坐,遣仆人白曰:“某官尝以珠直二万缗卖第中, 久未得值,且讼于官。”夫愕起,入诘狄氏,语塞曰:“然。”夫 督取还之。生得珠,复遣尼谢狄氏:“我安得此,贷于亲 戚,以动子耳。”狄氏虽恚甚,终不能忘生。夫出,辄召与 通。逾年夫觉闲之严。狄氏以念生病死。余在太学时 亲见

《鸡肋篇》:“越尼皆善织,谓之寺绫者,乃北方隔织耳,名 著天下。”

《潜居录》:谢芬兰性至孝,惟虔奉观音大士。一日有老 尼至,袖中出一药与芬兰曰:“此药专愈刀疮。”芬兰第 受之,不以为意。明年,姑大病,医祷弗效。芬兰吁天祝 釐,潜入阁内,以刀刲股烹进于姑,而创大痛,忽追惟 向药,命婢取敷之,随敷生肉,若未尝伤。人以老尼即 大士也,孝之感神如此。

《鞠堂野史》:“禁中帝及两宫,各有尼道并女冠各七人, 选于诸寺观,年三十以上能法事者充,随本殿内人 居处。每早轮一尼一道,导上于佛阁前赞念,导上烧 香,佛道者各两拜,又导下殿烧天香四拜。又导至殿 门殿后,出视朝方退。应诸阁凡欲请尼道看经者,皆

此辈。每半年或数月一归元寺观,本位使臣随住五
考证
七日还。

《采兰杂志》:一妇人有隐病,不敢告人,苦甚。平日奉观 世音像甚谨,正病时,见一尼持药一函至曰:“煎此洗 之,即愈矣。”尼忽不见,启视之,乃蛇床子、吴茱萸、苦参 也。

《辍耕录》:程公鹏举在宋季被虏于兴元版桥张万户 家为奴,张以掳到宦家女某氏妻之。既婚之三日,即 窃谓其夫曰:“观君之才貌,非久在人后者。何不为去 计,而甘心于此乎?”夫疑其试己也,诉于张,张命棰之。 越三日复告曰:“君若去,必可成大器,否则终为人奴 耳。”夫愈疑之,又诉于张,张命出之,遂粥于市人家。妻 临行,以所寄绣鞋一易程一履,泣告曰:“期执此相见 矣。”程感悟奔归宋,时年十七八,以荫补入官。迨国朝 统一海宇,程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自与妻别已三 十馀年,义其为人,未尝再娶。至是遣人携向之鞋履, 往兴元访求之市家云:“此妇到吾家,执作甚勤,遇夜 未尝解衣以寝。每访绩达旦,毅然莫”可犯。吾妻异之, 视如己女。将半载,以所成布匹偿元粥镪物,乞身为 尼。吾妻施赀,以成其志。见居城南某庵中,所遣人即 往寻,见以曝衣为由,故遗鞋履在地。尼见之,询其所 从来,曰:“吾主翁程参政,使寻其偶耳。”尼出鞋履示之, 所遣人亟拜曰:“主母也。”尼曰:“鞋履复全,吾之愿毕矣。” 归见程相公与夫人,为道致意,竟不再出,告以参政 未尝娶,终不出。旋报,程移文本省,遣使檄兴元路,官 为具礼,委幕属李克复防护其车舆至陜西,重为夫 妇焉。

中书平章阔阔歹之侧室高丽氏,有贤行,平章死,誓 弗贰。适正室子拜马朵儿赤说其色,欲妻之而不可 得,乃以其父所有大答纳环子献于太师伯颜,此物 盖伯颜所属意者。伯颜喜问所欲,遂白前事。伯颜特 为奏闻,奉旨:命拜马朵儿赤收继小母高丽氏。高丽 氏夜与亲母逾垣而出,削发为尼。伯颜怒,以为故违 圣旨,拜奏命省、台洎侍正府官鞫问。诸官奉命惟谨, 锻炼备极惨酷。时国公阔里吉思于鞫问官中,独秉 权力,侍正府都事帖木儿不花数致语曰:“谁无妻子, 安能相守至死?得有如此守节者,莫大之幸,而反坐 以罪,恐非我治朝之盛典也。”国公悟,为言于伯颜之 前,宛曲解释,其事遂已。

《明会典》。“洪武六年,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 为尼姑。”

篷,栊夜话休。邑有智尼,拥高赀与贵室往还,深垣密 扄,虽白昼莫能窥也。曾一罹暴客,邻人集炬捍之。既 散,尼割一书册给众,令明旦相质取酬金。自是岁每 一二发,率割质如故。一少尼廉其非盗,实邻者伪张 以取酬,因欲相讦,尼曰:“不可,吾岁捐所馀以养若曹, 令远近知盗终不胜捍,犹树兵意也。讦之是自撤备” 而树怨。吾不复安枕矣。

《珍珠船》孝宗废皇后冯氏,贞谨有节操,遂号“练行尼。”

尼部杂录[编辑]

《竹坡诗话》:枢密张公稽仲喜谈兵论边事,面目极严 冷,而作小诗有风味。岐王宫有侍儿出家为比丘尼 者,公赋诗云:“六尺轻罗染麹尘,金莲步稳衬湘裙。从 今不入襄王梦,翦尽巫山一朵云。”殊可喜也。

《事钞:尼众篇》云:“善见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 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故,还得千年。今 时不行,随处法灭。”

《学佛考训》:“政和三年,诏尼慧光入内庭,对御陞座说 法,赐号净智大师。尼说法且对御,非制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