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图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桃花源图跋
作者:魏禧 
本作品收录于《魏叔子文集

右《桃花源图》,广陵于君王庭属其友写以寿母夫人者。予叙母七十文成,相与夜饮酒,有诗客在坐中,主人目客而谓予曰:“此吾郡李君辰陬也,丹青妙一时,新为吾母作《桃花源图》。”明日张于屏而观之,山水、田畴、林舍、人物衣冠,丹碧攒簇而气韵萧古,乍疑其非近代作也。桃源中人自辟秦,历晋、魏,为年已六百数十。渔父问津之后,寿更不知何所纪极。桐城方密之先生,世乱后常僧服访予翠微山。山四靣峭立,中开一坼,坼有洞如瓮口,伸头而登,凡百十馀丈。及其顶,则树竹十万株,蔬圃亭舍、鸡犬池阁如村落,山中人多着野服、草鞋相迎问。先生笑谓予曰:“即此何减桃花源也?”而先生又常与予论桃源为无有是处,本五柳公寓言,其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豁然开朗,土地平旷”云云者,以喻人之心暗静而光明发也。予友李咸斋旧作“方寸桃源”石印,以为人生当乱世,祸来无方,虽积铁为室,有不可幸免。唯居心宽厚光明,无罪于天与人,则随其所之,城市山泽,无往非桃源者。其论旨乃与方先生合。予览金坛于君《图叙》,道母平生仁孝,晚长斋绣佛,盖不特以节著,是母不出中闺,下堂阶,而桃源之山水田畴已环列其左右矣。于君兄弟家扬之塘头村,村去龙耳河一里,四靣皆水,河岸夹植榆柳,水中央有竹木亭台,其风景亦颇与桃源似。国变时,扬属罕宁土,独是村亡恙。予出家门二年,因于君请跋图尾,盖不胜故山之思云。

附评[编辑]

崔兔床曰:桃源本自虚无,却将画本、翠微两两映带,又从居心上发出避世人一段大本领,证入寿母懿行,却仍结到桃源世外之事,虚虚实实,变宕不穷。惜龙门无此等题目,故让吾冰叔独步耳,柳州诸记,未易方齿。

王正子曰:烟云万状,分明是一幅绝妙丹青,可谓工于形容辰陬之画矣。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