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国李相国全集/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东国李相国全集
卷四
作者:李奎报 高丽
1251年
卷五

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幷序[编辑]

予读书之间。见唐明皇遗迹。开元已前。勤政致理。太平之业。几于贞观。天宝已后。怠于政事。嬖宠钳固。信用谗邪。遂致禄山之乱。至播迁西蜀。几移唐祚。可不悲夫。是用拾善可为法恶可为诫者。播于讽咏。虽事有不关于上者。其时善恶。皆上化之渐染。故幷掇而咏之。岂敢补之风雅。聊以示新学子弟而已。

金箸表直[编辑]

天宝遗事曰。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赐璟。璟虽受所赐。莫知其由。未敢陈谢。帝曰。所赐之箸。盖表卿之直也。

重价那能赌一贤。合将金箸表心坚。岂惟当食犹忧国。画作谋筹不借前。

荔支[编辑]

唐书云。贵妃嗜荔支。必生致之。乃置驿骑。传送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东师。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支来。

玉乳冰浆味尚新。星飞驲骑走风尘。却因咫尺三千里。添得红颜一笑春。

风流阵[编辑]

天宝遗事云。明皇与贵妃至酒酣。使妃子统宫妃百馀人。帝统小中贵百馀人。排两阵于掖庭中。目为风流阵。以霞被锦袾。张之为帜。攻击相斗。败者罚巨觥。以为戯笑。人议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之乱。

禁掖庭深辟斗场。锦衾霞被散浓香。明皇谩有风流阵。未御胡雏犯上阳。

木芍药[编辑]

李白集序曰。开元中初重木芍药。植沈香亭前。会花繁开。上乘炤夜车。大真妃以步辇从之。李白集清平调。略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又天宝遗事云。帝指妃子曰。此解语花。

香露低霑炤夜车。一枝轻拂晓风斜。禁园桃李浑无色。独敌宫中解语花。

步辇召学士[编辑]

遗事云。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论时务。七月十五曰。苦雨不止。泥泞盈迹。上令侍御者抬步辇召学士。时元崇为翰林学士。中外荣之。自古急贤。未之有也。

步辇迎来玉帝家。从教秋雨泻如河。六街泥泞知多少。未污花砖学士靴。

辟寒犀[编辑]

遗事云。交趾国进犀一株。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曰此辟寒犀也。上甚悦。厚赐之。

罗绮香熏暖似春。君王犹爱辟寒珍。人间腊雪盈三尺。白屋那无冻死民。

月宫[编辑]

逸史云。罗公远以柱杖掷空。化为银桥。引明皇入月宫。见数百人皆着素练。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

横空一杖作银桥。行趁冰宫度碧霄。欲向玉妃夸舞态。细看仙袂雪飘飖。

金牌断酒[编辑]

遗事云。安禄山眷宠既深。人多嫉之。帝恐遇毒。赐禄山以金牌断酒。每王公劝飮则示云。准敕断酒云。

开元天子计何踈。准敕扶持孕祸躯。正是护成铦觜日。朝臣争肯害胡雏。

羯鼓[编辑]

羯鼓录云。鼓如漆桶。下以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宜高楼晓景。明月清风。明皇尤爱之。春雨始晴。景物明丽。帝取鼓临轩纵击。又广记曰。小殿亭内。柳杏将吐。上取鼓纵击。曲名春光好。顾柳杏皆已发拆。指而笑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

高楼春晓响如雷。催却微红杏拆开。一代繁华云雨散。牙床玉索委尘埃。

金笼蟋蟀[编辑]

遗事云。每至秋时。宫中婢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置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此也。

蟋蟀偏宜砌底听。金笼那有别般鸣。风流漏泄人间世。偸作宫中一枕声。

美人呵笔[编辑]

遗事云。李白于便殿。对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书字。帝敕宫嫔十人。侍于左右。令各执牙笔呵之。白遂取而书其诏。其受圣眷如此。

丹口何须用意呵。君恩才煦暖先加。谪仙才思春葩艶。却对红颜一倍多。

七宝山[编辑]

遗事云。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妆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升焉。唯张九龄论辨风生。升此座。馀人不可阶也。

谈经汉殿惟重席。落笔龙门只夺袍。争及开元张学士。独升七宝玉山高。

爇须[编辑]

明皇杂录曰。帝友爱至厚。设五幄。与诸王更处。号五王帐。薛王病。亲设药。误爇其须。

世情渐薄似秋云。兄弟犹为行路人。一见唐皇爇须事。临书不觉泪霑巾。

义竹[编辑]

遗事云。大液池岸有竹。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与诸王谓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此竹宗本未尝相踈。睹此者可为鉴勖。诸王唯唯。帝因呼曰义竹。

帝性怡怡笃友于。天心感应合如符。故教义竹生蒙密。何异相承棣萼跗。

戴竿舞[编辑]

明皇杂录云。帝御勤政楼。张乐百技。女优大娘善戴竿舞。头戴长竿施木床。命小儿持绛节立其上而舞。中音节。

此楼当日迩英奇。玉色曾无乙夜疲。胡奈今朝陈百戯。大娘头上戴孩儿。

木瓦[编辑]

明皇杂录曰。杨妃妹虢国夫人。恩倾一时。夺韦嗣立宅。以广其堂。后复归韦氏。因大风折木堕堂上不损瓦。视之皆坚木也。

雕成木瓦费何如。虚葺人家竟未居。不是韦公被豪夺。天教虢国理韦庐。

杨妃吹玉笛[编辑]

杨妃外传曰。妃窃宁王玉笛吹。忤旨放出。已而复召。张祐诗曰。小桃院静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

春风深院没人知。皓腕闲将玉笛吹。窃向宁王非细事。可怜君意未终移。

龙脑蝉[编辑]

杨妃外传曰。交趾贡龙脑。有蝉蚕之状。帝以赐妃。妃私遗安禄山。

龙脑奇香帝属嫔。胡雏一作奴何事得为珍。渔阳犯顺君知否。都为杨妃暗许亲。

严公界[编辑]

开元传信记曰。帝御勤政楼大脯。人物阗咽。金吾不能制。帝召京兆尹严安之。谕令戒约。安之以手板画地为界。犯此者死。人呼为严公界。终日无一犯者。

君王号令剧雷驰。一震无人不失匙。何事反卑京兆尹。殷勤呼却一安之。

记事珠[编辑]

遗事曰。张说为宰相。有人惠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便觉心神开朗。一无所忘。说秘而宝也。

燕公遗阙想应无。记事犹凭一绀珠。底事后来居位者。锢聦涂眼故昏愚。

截镫留鞭[编辑]

遗事曰。姚元崇牧荆州。三年受代。吏民泣。拥马遮首不使去。皆截留鞭镫。新牧奏之。褒诏美之。赐金一千两。

良牧临民似母慈。一方如仰乳霑滋。留鞭截镫犹为浅。娘去儿留得不悲。

花妖[编辑]

遗事曰。初有木芍药。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深红午深碧。暮黄夜白。昼夜香艶各异帝曰。此花。木之妖。不足讶也。

芍药红黄朝暮态。杨妃媚妩百千姿。明皇独识花妖在。爱却人妖自不知。

绿衣使者[编辑]

遗事曰长安富民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弇通。共杀崇义。有鹦鹉语曰。杀者李弇也。遂败。明皇闻之。封为绿衣使者。

秦帝宫松传口实。卫公禄鹤丧人心。唐皇不见分明鉴。又爵喃喃巧舌禽。

醒醉草[编辑]

遗事曰。兴庆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苾。因有一人醉过于草傍。不觉失醉态。后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为醒醉草。

兴庆池南紫草繁。清香扑鼻似兰荪。莫言此草能醒酒。未解君王色醉昏。

绣凫钑舟[编辑]

遗事云。温泉御汤中。有玉莲汤。从莲中涌出。每浴。以锦绣为凫雁浮之。又钑镂小舟。以为戯翫。

玉莲花底沸汤流。红绣为凫更钑舟。只是骊山无汴水。未成千里锦帆游。

烛奴[编辑]

遗事曰。申王亦务奢侈。盖时使然。每夜宫中。与诸王贵戚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童子。衣以绿衣。系之束带。使执画烛。列立于宴席。目为烛奴。诸宫贵戚之家皆效之。

身是亲王富贵俱。合陈珠翠日歌呼。宫中岂乏僮千指。费尽龙檀作烛奴。

剪发[编辑]

开元传信记曰。杨妃常有语侵帝。帝怒。召高力士以辎车载之其家。妃剪发授力士曰。珍异。皆上所赐。不足献。惟此父母所生。可以献妾慕恋之意。上得发挥涕。遽令力士召归。

极爱翻生拂意间。故将侵语屡掁干。敕还外第妃何恨。一朵乌云足市欢。

红汗[编辑]

遗事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又玄宗遗录云。贵妃缢马嵬。高力士奏以拥项罗上。视泪痕皆若淡血。

弱质难堪夏日迟。玉颜霑汗滴燕脂。那知一点红桃色。却是香罗溅血期。

金函[编辑]

遗事曰。明皇忧勤国政。谏无不从。或有章䟽讽谏。则探其理道。优长者。贮于金函中。日置于右。时取读之。未尝懈忽也。

开元几致大平期。揔为虚怀纳谏词。若置金函长鉴戒。翠华争肯幸峨嵋。

富窟[编辑]

遗事曰。王元宝。都中巨豪也。常以金银为屋。壁以红泥泥之。又于宅中。置一礼贤堂。以沈檀为轩槛。以碔砆甃池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又以铜线穿钱。甃于后园花径中。贵其泥雨不滑也。四方宾客。所至如归。故时人号曰王家富窟也。

王郞富窟真奢僭。邓氏铜山敢抗当。惟有一端堪采处。个中兼置礼贤堂。

宠姐隔障歌[编辑]

遗事曰。宁王宫。有女宠姐者。美姿色。善讴唱。每宴外客。诸妓女尽在目前。惟宠姐。客莫能见。词客李白恃醉戯曰。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王何悭此女。王笑谓左右曰。设七宝花障。召姐于障后歌之。白起谢曰。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

娇莺歌翳柳阴深。不见金衣听玉音。谩抱平生馀恨去。宁王空恼谪仙心。

念奴[编辑]

遗事曰。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左右。帝谓妃子曰。此女妖𧰟。眼色媚人。每转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锺鼓筝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帝意方专眷玉环。尚知娇艶念奴颜。若均宠幸分人谤。老羯何名敢作艰。

消恨花[编辑]

遗事云。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逐日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趁日穷欢拥色娇。时平莫虑泰山摇。心头有底些些恨。却倚妖花欲自销。

舞马[编辑]

明皇杂录曰。帝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部。各有名称。曰某家骄。其曲谓之倾柸乐者十曲。马皆衣之以锦绣。络以金环。乐作。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设三层木榻。置马其上。周旋益妙。禄山入京。取数千匹归范阳。禄山败。入田崇嗣军。不知其技也。一日。大飨乐作。马闻乐而舞。厩人以为妖。击之至毙。

猒见宫腰束素回。更教骄马巧徘徊。三层榻上跳呈技。舞破唐家始下来。

雪衣娘[编辑]

明皇杂录曰。岭南进白鹦鹉。养之宫中。颇驯熟。洞晓人言。号雪衣娘。一日。飞上妃子妆台曰。梦为鹰鷒所搏。妃子授以心经。持诵甚精。后携之苑中。果为鸷鸟所毙。立冢。

美人鹦鹉略相同。偏受宫妃眷爱丰。鸷鸟掠残先有谶。玉颜随毙虏尘中。

送妃子[编辑]

明皇遗录曰。渔阳叛书闻。六军不进。力士奏曰。军中皆言祸胎尚在行宫。侯元吉前奏愿斩贵妃首。悬之太白旗以令诸中。帝叱曰。妃子。后宫之贵人。投鼠尚忌器。何必悬首而军中方知也。力士奏曰。愿陛下面赐妃子死。以慰军心。贵妃泣曰。上帝之尊。势岂不庇能一妇人使之生乎。一门俱族。而延及臣妾。得无甚乎。帝曰。万口一辞。牢不可破。国忠等虽死。军犹不发。妃子一死。以塞天下之谤。妃子曰。愿得帝送妾数步。妾死无憾。左右引妃子去。帝起立目送之。妃子十步九反顾。帝泣下交颐。

军情汹汹固难违。忍遣红颜正掩晖。岂以大唐天子贵。势穷莫庇一宫妃。

雨淋铃[编辑]

明皇杂录曰。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唯张野狐一人善觱篥。因使吹之。遂传于世。

栈道崎岖雨潦俱。此时犹念玉妃姝。殷勤自制霖铃曲。觱篥时凭张野狐。

凝碧池[编辑]

明皇杂录曰。禄山犯阙。王维等数人为贼拘执于僧寺。一日。逆党会飮于凝碧池。以梨园数百人奏乐。维闻作诗一绝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书于壁。贼平。维以此诗免谴。

禁池清浪涴胡尘。独有王郞自惨神。慷慨题诗真有胆。贼中宁欠解文人。

金粟环[编辑]

明皇杂录曰。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出入宫中及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帝自蜀还。过华清宫。令召焉。阿蛮出金粟宝环以献曰。此贵妃所赐也。帝持翫。不觉堕泪。

国破杨妃一笑姿。銮舆播越是因谁。不曾惩创当时事。更对遗环雪泣悲。

望月台[编辑]

遗事曰。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大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吾与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唯有基址而已。

良辰乐事喜参差。虚筑高台指后期。唯有年年秋夜月。一轮依旧挂天涯。

为禄山起第[编辑]

唐书曰。帝为禄山起第京师。以中人督役。戒曰。善为部署。禄山眼孔大。毋令笑我为。锁户交䟽。台观池沼华簪。帟幕率缇绣。金银为篣筐篱。大抵服御。虽乘舆不能过。帝登勤政楼。幄坐之左。张金鸡大障。置特榻诏禄山坐。以示尊宠。太子谏幄坐非人臣当得。帝曰。胡有异相。我欲猒之。帝又曰。胡有叛相。

胡奴反相帝曾知。斥去犹迟更宠为。眼孔已容天下大。区区第宅若为支。

落妃池[编辑]

杨妃外传曰。贵妃生于蜀。误坠池中。后贵呼为落妃池。

太真虽本出峩。玉辇巡游岂所期。一旦行宫西入蜀。忍看当日落飞池。

梦游大真院[编辑]

玄宗遗录曰。帝谓力士曰。吾自弃去妃子。杳无梦寐。齐心膳素。宜有所祷。果有梦应。梦至一处。万壑烟霞。千峯花木。满目寒涛。惊人绝景。翠烟绛气云云。白玉挂陴。黄金题字曰。东虚第一宫。又翠衣童子前导至一院。题曰太一大真元上妃院。大真妃隔云母屏而坐。不见其形。但闻其声。帝曰。愿得一见天姿。何恨此屏。似非畴昔相爱之意。妃露半身。髣髴新妆。依俙旧色。帝一见踊跃。前执其手。则惊风起于足下。若堕天云。

缥缈烟霞紫翠重。仙童导入大真宫。依俙一见严妆面。清梦惊来若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