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史纲目/第十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第十二 东史纲目
第十三
作者:安鼎福
1760年
第十四

[编辑]

起辛丑高丽忠烈王二十七年。尽己卯高丽忠肃王后八年。凡三十九年。

辛丑二十七年春正月。遣瑞兴侯琠。如元宿卫。

琠。西原侯瑛之子。神宗之后也。王于宗室中最爱之。

三月。元罢征东省。召还阔里吉思。

吉思擅权纳贿。自宰相以下。稍忤于心。或杖或囚。一国之人。无不行赂。元以吉思不能和辑人民。王又表奏。增置省官。百姓不安。请罢之。于是。罢行省平章事。征还吉思。吉思还奏元主。以本国越礼滥罚官冗民弊等事。元主遣使下诏曰。王以宗国生灵为念。威福与夺。当自己出。事軆有未便。民情有未安者。其审图之。繄尔群僚。悉心奉正。各修乃职。敢有蹈袭前非。专恣不法。王虽尔容。朕必不贷。中书省移咨曰。王近表奏置省官不便。乞不改祖风等事。已有诏旨。其奴婢一事。则以本国旧俗为辞。此犹可说。至如王国而用天子礼。大会三举净鞭山呼万岁。有此僭越。又刑罚不中。因人诬告。不问证左。只凭元告。三问不招。无问轻重。流配海岛。遇赦不还。刑狱枉滥。睹此可见。又京外诸衙门州县。揔三百五十八处。设官大小四千三百五十五员。刻削于民。甚为冗滥。加之赋役频倂。绑缚凌虐。痛冤无伸。城郭州县。虚有其名。民少官多。按廉官半年一代。令民自备牛马路费。迎送新旧。道路如织。妨农害物。民甚苦之。又元立站赤。每处三四十户。近来不问公移有无。皆乘驲马。百色科扰。因此逃散。本国近因权臣不法。百姓困弊。其馀难以缕陈。

元置耽罗军民揔管府。寻罢之。○夏四月。佥议参理金賆卒。

賆。就砺之孙。王之为世子入元。賆从之。及尚公主东还。賆功居多。赐誓券曰。尔功之多。余报之微。尔虽有罪。十犯九宥。至于子孙。世世如之。賆性纯厚无华。奉公以正。谥文慎。

五月。元行省左丞耶律希逸还。

希逸承诏还。希逸喩王以理民之术。责宰辅以忧国之事。尝以国学殿宇隘陋。失泮宫制度。言于王。遂新文庙。以振儒风。希逸。楚材之孙也。

倂省内外官。

其官名同上国者。悉改之。又以芝黄代赭袍。红伞代黄伞。除舞蹈警鞸之礼。承元旨也。后。元塔察儿来言。黄袍黄伞。朝廷未有明禁。遂复之。

遣知都佥议司事闵萱。如元。请改嫁公主。

时。废王与公主。益不相叶。而奸臣王惟绍宋邦英吴祁之徒。惮废王之英敏。日夜交构于王。欲以离间父子。宋玢恐事不济。以元主乳母子。为婿以为援。于是。王遣萱。奉表请改嫁公主。又言忽剌歹金忻等。凭恃上国。夺人田土。自古。安有既去其国。而仍食其田。又取其民者乎。伏乞张不漏之网。辟无私之门。忽剌歹等所占田民。请还本主。其请改嫁表。萱不敢进而还。

安东界大雨雹。

麋鹿鸟雀。或有中死者。雹一枚。数人不能举。

六月。置田民辨正司。○秋七月。忽赤享王。

忽赤各番宰枢房库重房。轮日享王。群少媚悦。日以成习。

赞成事致仕任翊卒。

翊。濡之孙也。博闻强记。谙炼典故。有质疑者。辨之如响。尝撰璿源录。又承命。与金賆。撰元世祖事迹。奏于元。

遣使如元。贺节。

密直副使金台铉。奉使至上都。适元主幸朔方。中书省奉敕。停诸路使臣。台铉独曰。下国事大以来。岁时朝贺。未尝有阙。止于京师。帝命也。达于行在。吾君命也。宁获罪于帝。不敢废吾君命。省许之。遂达行在。元主嘉忠恳。赐御馔以宠之。

八月。彗星见于北斗。○江南商客。享王。

时。王在寿康宫。欲还宫。诸嬖幸进言曰。前月野鹿入城。今又彗星见。宜舍郊禳灾。王之出游。嬖幸益横恣。故托避灾异。劝王留连如此。

赞成事致仕崔守璜卒。

守璜。溟州人。性正直勤俭。家贫不能衣食。不以介意。初为学谕。以公事历诣诸相家署案。有一相不冠。守璜抱案不进。相悟。起入冠而出。其执礼不谄如此。

九月。以庆尚道按廉使朱印远。兼劝农使。

印远尝贡细黄麻布二笼。王开缄。令左右争取。以为戯。宰相言。朱印远重敛。谄事左右。又恶闻乌鹊声。常令人操弓矢吓之。一闻其声。辄征银甁。民甚苦之。宜罢其职。王欲以金貂代之。宰相曰。貂曾为龙山别监。侵渔百姓。及为安东判官。坐赃流海岛。若以貂代印远。是以暴易暴。甚不可也。今又令诸道。贡二十升黄麻布。按。今庆尚道永川等地。出此布。俗名继出。纺绩于女工最难。村妇安能细织。必求诸京。价贵难买。民将不堪。请亟罢。王纳之。既而以貂为忠清道按廉。印远竟不罢。细布贡如旧。时有内僚从容白王。闻诸道路。曰。宰相朱悦无子。天道无知。岂不信然。王曰。不有印远乎。对曰。悦清直绝伦。印远贪邪无比。故云然。王大笑。寻兼当道劝农使。宰枢言其虐民。不可用。䆠者李信曰。尝降香庆尚道。印远待甚厚。然供亿之费。皆民膏血。归自皆骨山。一名金刚山。道见民扶老携幼。往东界者络绎。问之。则皆曰避朱按廉暴虐也。命印远与信辨诘。印远俛首不能对。

东界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天狗坠。○冬十月。王如元。至银川而还。

元主命停也。

十一月。王猎于南京。十二月。还京。

壬寅二十八年春二月。中赞致仕薛公俭卒。

公俭性廉谨正直。接物以恭。持己以俭。朝官六品以上。有亲丧。虽素不知。必素服往吊。有造谒者。无贵贱。倒屣出迎。尝卧疾。蔡洪哲往诊之。布被莞席。萧然若僧居。出而叹曰。自吾辈望公。所谓壤虫之与黄鹤。按僿说曰。周礼春官职丧。掌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莅其禁令。序其事。故公行子有子之丧。而孟子往吊。谓朝廷之礼。同事一君。有兄弟之义。故同朝皆吊也。公俭之事。亦宜为法。后世风俗渝薄。虽僚采之间。或有不相吊者。此法所当禁也。党习相仇。虽不可一一致吊。馀外则莫不以法莅之。是厚俗敦教之一段也。

三月中。赞致仕廉承益死。

承益酷信浮屠法。剃发被袈裟。置炭火掌上。焚香念佛。颜色不变。时人谓承益不足责。名器可惜。

夏五月。以王惟绍为密直副使。

惟绍妻。上将军宋琰女也。貌美。尝以秃鲁花入元。宦者金吕私之。遂密纳于内。吕由是得幸。惟貂擢拝是职。与琰子邦英。得幸于王。俱以谗贼为事。

龙化院池水。变为五色。

盈缩如潮。

六月癸亥朔。日食。○冬十月。以韩希愈为中赞。吴祁知都佥议司事。○十二月。王如元。命齐安公淑。权署征东省事。

元辽阳省。请倂征东为一省。王上表。陈其不便曰。征东省本为镇遏倭冦。今自东京至合浦。三千里。若以征东省。移东京。则合浦海外。如有告急。必不相及。请仍旧。议遂寝。

癸卯二十九年春正月。王在元。○二月。中赞致仕韩康卒。

康尝为金州防御副使。金之田赋。常不满额。守多坐罢。康至。理屯田之废者。得米糓二千馀硕。吏辑民安。然性佞佛。王尝问享国长久之道。悉以浮屠之言对。谥文惠。

夏五月。王至自元。○闰月戊午朔。日食。○以韩希愈为右中赞。宋玢左中赞。赐爵乐浪公。○六月。赞成事致仕金富允卒。

初。王以世子如元。富允以校尉从行。虽值艰险。执节不移。王即位。赐功臣铁券。性公正质朴无华。尝为选军别监。处决得中。

罢兴安都护府今星州副使金瑞芝。

王之幸姬凤池莲。府妓也。邑吏裵度。有憾于瑞芝。托妓以诉。王遂罢瑞芝。籍其家。

秋七月。元遣断事官。执内僚石天补等。以归。

有安南府即全州人金世者。告元中书省曰。石胄之党。恐废王害己。谋奉国王。将窜海岛。密令济州等处。造船畜粮。于是。元主遣断事官帖木儿不花,翰林李学士等。来收胄及其子天补天卿天琪及世。赴京对辨。又诏王。事无大小。皆听洪子藩。不得径行。

赐朴理等及第。

文翰承旨金台铉。知贡举取士。卛新及第上谒。王赐宴。时。元使李学士在席。言于王曰。天下无此事。惟贵邦不坠古风。敢不拜贺。

八月。洪子藩以兵围王宫。执吴祁。送于元。

初。吴祁以谗佞得幸。离间王父子。陷害忠良。人皆切齿。无敢言者。前护军元冲甲等五十人。因元使之来。收石天辅。并欲告祁于元使。先白王。王止之。冲甲等不从。呈书于元使。悉陈祁谗构专擅状曰。大德五年。帝谕王曰。威福与夺。当自己出。又戒臣僚。悉心奉正。今有臣吴祁者。实为元恶。无才无功。徒以奸谄得进。以尝得罪废王。规免后患。日夜谗构。离间王父子。自以为树立大功。窃弄威福。援引昆季。并参机密。数年间皆至将相。凡本国臣僚。无问尊卑。少有嫌隙。辄陷以罪。无辜罢黜者遍一国。至于各道按廉守令。以一己爱憎。进退予夺。罪不容诛。今有圣旨。亦不疑惧。谋欲沮之。天使还后。必有异图。伏望广咨国人。制于未乱。东国苍生。骨而再肉也。元使得其书。言于王曰。此非吾等所断。宜将冲甲与祁。赴京对辨。洪子藩尹万庇闵渍权永金台铉金珲等三十人。极言祁罪恶曰。冲甲所言。无非是实。除此元恶。小邦之幸。子藩又言。祁虽与吾连姻。请以公义言之。本国之法。出纳王命。内有中贵三四人。谓之辞。外有近臣四人。谓之承宣。非此。虽宰相。不敢与焉。祁今已拝相。犹且出入王宫。与承宣无异。陈告邪谋。使臣默然。致仕宰相蔡仁揆等二十八人及前密直副使万户金深等军官百五十人。又诣元使。请罪祁。王召判书致仕崔諹。使姑徐之。諹不从。乃与朴全之等三十七人。诣使臣请罪。元使受祁赂。皆不听。元使既归。子藩疑祁害己。防备甚严。祁亦疑惧。不离王侧。子藩冲甲等。与宰枢及金深等。卛三军将士。围王宫。请出祁。王不许。请至再三。王不得已将出之。祁势窘。叩头请留。护军吴贤良。直入王所。执祁出。王使内人。请留祁。诸宰持疑。子藩厉声曰。上既许之。何疑之有。趣护军崔淑千。押送于元。初。子藩议围王宫。参理郑瑎不可曰。退一奸臣。不过一武夫力耳。何至此用兵。子藩不听。后闻上国以为言。悔之。兪氏曰。子藩此举。虽出于嫉恶。然不可为例也。人臣而得以兵胁君父。则其流之弊。何所不至哉。高丽君弱臣强。武夫悍卒。代执国命。用私兵胁君上。如孤雏。以子藩之贤。而亦不免此习。惜哉。○元使之还也。安珦等饯之。李学士咏一句曰。白酒红人面。嘱珦和之。珦遅留。李自和曰。黄金黑吏心。盖讽帖木儿不花受祁赂。缓其罪也。

九月。以洪子藩为左中赞。

至是。复尚左。

王如元。至西京而还。

宋玢之子承旨璘及其从侄密直副使邦英等。素㤪废王。与王惟绍等。劝王入朝。沮废王还国。又请以公主改嫁瑞兴侯琠。因立琠为后。王从其计。入朝至西京。元不许入朝。乃还。时。元不知吴祁已赴京。遣兵部尚书脱脱帖木儿。来捕祁。见王。屏人问曰。王之入朝。欲言何事。王不能对。洪子藩进言。王乃如其言以答曰。吴祁及石胄父子。多行不法。我实不知。然孰谓寡人不知。为此恐惧。欲躬造天庭以闻耳。崔氏曰。忠烈信用憸小肤愬离间之计。既沮忠宣还国。又欲改嫁公主。凡所以伤骨肉之恩。灭父子之亲者。肆行而莫之恤。传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忠烈之不君不父若是。何暇责忠宣之不臣不子乎。

冬十一月。元遣使。执宋磷等。系于行省。

元遣刑部尚书塔察儿。翰林直学士王约来。约谓王曰。天地间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彼小人但知自利。宁肯为王国家地也。王泣谢曰。臣老耄。听信憸邪以致此。且请废王还国。治小人党与。于是。执璘囚征东省。数其劝王入朝之罪。又囚王幸臣金元桂。既而释之。元使谓王曰。人有疾。得医必愈。今我之来。诚王之良药也。

以韩希愈为右中赞。金珲安珦崔有渰柳庇并赞成事。○遣齐安公淑。如元。

王表谢听谗之过。请前王还国。

十二月。彗星见于西方。

甲辰三十年春正月。彗星见于奎。○赞成事致仕伍允孚卒。

允孚见时政多乱。尝告朔奉恩寺太祖真殿。既奠。且拝且泣曰。太祖太祖。君之国事非矣。因呜咽不自胜。其诚恳类此。为人貌丑寡言笑。安平公主常谓王曰。何故数引见此人。王曰。允孚吾之崔浩。貌虽丑。不可弃也。后。公主颇容礼之。尝自图天文以献。日者皆取法焉。

复析州郡之倂者。○以嬖臣李之氐闵萱为赞成事。李混判密直司事。

之氐萱。惟以佞幸推迁。至大官。王尝谓左右曰。人臣之节。渐不如旧。昔。李混尹珤主铨选。寡人欲以混弟子和为行首。混辞曰。殿下不以臣为不肖。待罪铨曹。臣弟为行首。则人谓臣何。又以珤子安庇为权务。珤亦曰。臣子年少。臣又掌铨选。不敢受。皆固辞再三。今之主铨选者。先以美官授亲戚。不令寡人知之。况敢辞乎。此所以廉耻日丧。世道日降也。

二月。下内僚宋均于巡军狱。既而释之。

初。洪子藩劝王表请废王还国。宋邦英宋璘等。恶废王。说王。使护军田惠。作畏吾儿字书。遣其党宋均。献于元主。沮之。遂以金宝印白纸十二幅。授均入京师。凡可以沮毁废王者。随意作书以献。会。元主不允入朝之请。均不得施其计。藏其纸于宦者福寿家。乃还。后。郞将李承雨。赍其纸东还。时。塔察儿归。遇诸道取见。还付承雨二幅曰。汝归示尔国宰相。以其馀幅。上中书省。承雨还告宰枢。宰枢白王囚均。王命释之。宰枢不肯。王使卫士召均。至宫门。释之。

三月。元遣使。鞠宋邦英宋璘等。执之以归。既而释之。

元遣兵部尚书伯伯刘学士。来行省。以帝旨问王曰。尝上表请还前王乎。曰。然。曰。有以畏吾文字。请沮前王乎。曰。不知。伯伯顾嘱宰相等为证。使具书王所言为咨文。遂执宋均。问曰。汝用金宝纸。欲为何等事。均曰。王使均请入觐。唯此一事耳。又问谁书畏吾文字。对曰。护军田惠。以问惠。惠不敢匿。伯伯乃曰。中书省欲奏请还前王表。适畏吾文字出。无署无印。省官疑之。寝不奏。王还宫。宋邦英宋璘等。欲说王。使承旨金子兴。持畏吾文字草本。以示使臣曰。我仓卒承问。辄以不知对。既还。得此书于箱箧。但忘之耳。实我所知也。伯伯怒问子兴曰。王授汝草本时。谁在王侧。曰。宋邦英宋璘韩慎。在左右。伯伯使子兴。书其言为契。又问宰相曰。王于行省。与吾有言耶。宰相对云云。伯伯又书为契。乃与王。鞫邦英等于行省。王出言。若将救之。伯伯曰。有臣如此。不治其奸。后将益甚。遂出畏吾文字本草。以问宋璘曰。书此者为谁。曰。邦英。鞫邦英。不服。被缚乃服。伯伯等将还。百官与书曰。邦英等志在患失。欺罔君父。请归奏天子。亟正其罪。使前王及公主东还。国人之望。于是。伯伯等令大护军夜先旦。押邦英等。送于元。时。元主寝疾。政在中宫。邦英璘等。夤缘幸宦福寿及元主乳母。图免而还。

夏四月。崔有渰柳庇。还自元。

初。有渰等。押石胄父子入元。至是。还。诣中书省。求请还废王表。未获而还。时。庇与朴瑄等。欲专国政。诳废王言。本国都佥议使司。世祖皇帝陞为二品。且赐印。今其官亦受帝命。除拝与朝廷为一。朝廷大臣。不敢凌蔑。是国家万全之策。废王然之。将表闻。有渰密语内侍金怡曰。若从二人言。东国之业已矣。政令自中国出。几何不为其所幷也。怡乘间具陈。废王乃止。

元遣参知政事忽怜,翰林直学士林元。来管行省事。

时。吴祁石天补。系狱于元。又以其党肆为奸欺。无所畏忌。故遣二人。来镇遏之。

五月壬子朔。日食。○赞成事安珦。建议置国学赡学钱。

国家用兵几二十年。士皆衽金革操弓戈。挟策而读书者。十不能一二。而先辈老儒。物故且尽。六籍之传。不绝如线。栎翁稗说补。珦忧学校日衰。议两府曰。宰相之职。莫先于教育人才。按。此语为万世格言。为宰相者。无徒醉梦于富贵。以是为意。则世道其庶几乎。今养贤库殚竭。无以资教养。请令六品以上。各出银一斤。七品以下。出布有差。存本取息。为赡学钱。两府以闻。王出内库钱糓以助之。密直高世。自以武人。不肯出钱。珦谓宰相曰。夫子之道。垂宪万世。臣忠于君。子孝于父。弟恭于兄。是谁教耶。若曰我武人。何苦出钱以养生徒。则是无孔子也。世闻之惭甚。即出钱。珦又以馀赀。送中原。画先圣及七十子像。又购祭器乐器六经诸子史以来。且荐李㦃李瑱。为经史教授都监使。于是。禁内学馆及内侍三都监五库愿学之士。七管十二徒按。睿宗所置七斋学生。谓之七管欤。诸生。横经受业者。以百计。有诸生不礼先进。珦怒将罚。诸生谢罪。珦誓曰。吾视诸生犹子孙。诸生何不体老夫意。因引至家置酒。诸生相谓曰。公之待我以诚如此。若不化服。可谓人乎。又闻故郞中兪咸子为僧者居泗州。能读史汉。驿召至京。遣尹莘杰金承印徐𬤇金元轼朴理等。受其说。于是。缝掖荐伸之徒。多以通经博古为事。稗说补○按竹溪志。裕诗有曰。香灯处处皆祈佛。箫管家家尽事神。独有数间夫子庙。满庭春草寂无人。其排邪忧正之意。可谓至矣。而当时吾道之不幸甚矣。若无公则其将胥而为夷也必矣。

六月。大成殿成。王诣国学。

王因耶律希逸之言。重新文庙。至是乃成。王诣国学。忽怜林元。从之。七管诸生。具冠服。迎谒于道。献歌谣。王入大成殿谒圣。命密直使李混。作入学颂。林元作爱日箴。以示诸生。

秋七月。以宋璘为知申事。○冬十月。元杖流吴祁石天补等于安西。

后皆放还。

十一月。彗星见虗危间。

乙巳三十一年春二月。以郑瑎为赞成事。○元行省平章事忽怜。卒于官。

忽怜病笃。有为之进药者。忽怜曰。汝国奸臣执命。父子相图。故帝遣我来监。我若飮药死。其得无后言乎。况死生有命。虽良药何为。竟不飮而卒。

二月。元林元还。○三月。左中赞洪子藩免。

子藩复相。䌤缝调护。欲使王父子如初。吴石王宋之党恶之。数短于王。故罢。

元遣脱剌歹。来管行省事。○赐儒士康庆龙谷。

庆龙家居教授。其徒十人。中监试来谒。呵喝之声。竟夕不绝。王闻之曰。此老虽不仕。诲人有成。岂少补哉。命吏载谷。就赐其第。

遣使献童女于元。

自事元以来。元遣使求童女。或王自选献。或遣使献之。连岁不绝。

夏四月。召江南僧绍琼于宫中。

初。江南僧绍琼来。自号铁山。王遣承旨安于器。迎于郊。卛百官具礼服。邀至寿宁宫。听说禅。至是。与淑昌院妃。受菩萨戒。中赞韩希愈等入启曰。秘记。国君敬南僧。必致覆亡。愿殿下慎之。不听。

六月。赞成事郑瑎卒。

瑎。𫖮之孙。初为必阇赤。与李混尹珤齐名。后掌铨注。执法不阿。虽近幸称旨干请。亦不听。是年知贡举。张子赟韩宗愈金永旽。皆所取也。学士宴。王赐书簇。瑎喜而展之。其一联云。万事不成身便死。瑎色变。坐客愕然。未几卒。谥章敬。

以韩希愈金珲。为左右中赞。薛永任王维绍。赞成事。○秋七月。以金台铉知都佥议司事。

时。奸臣分党。离间王父子。情不相通。台铉周旋其间。一以至公。人无间言。

冬十一月。雷震。○王如元。以金珲。权署行省事。

先是。元诏王亲朝贺正。戊午。王如元。发京师。韩希愈王惟绍韩慎等二十九人从。宋邦英宋璘欲行。王以二人得罪上国。使从异路而行。时。废王恐王宋之徒。从至京师。恣其凶谋。乃请于塔剌罕丞相曰。当使洪子藩崔有渰柳庇金深金延寿。从王以来。丞相奏许之。由是。五人亦从行。

十二月。中赞致仕郑仁卿卒。

仁卿初以舌人知名。复以军功显。性谨直。所至有声绩。按芝峯类说。郑臣保以宋员外郞。宋亡。浮海来居于瑞山。其子仁卿。幼时有诗曰。胡尘涨宇宙。万里落孤臣。何日乾坤正。重回赵氏春。

赞成事致仕金晅卒。

晅清介。疾恶如仇。所至人惮之。初以春宫侍读。从世子如元。被谮请还国。告病不出。仍致仕。后就加赞成事。卒。晅号钝村。

以赵仁规判都佥议司事。

仁规被逮八年。子瑞从之。一日。元主出。瑞率诸弟。谒于道左。元主顾问。嘉之。许仁规还。判都佥议司事。

废王迎王于蓟州。王至燕京。馆于废王邸。

丙午三十二年春正月。王在元。○三月辛未朔。日食。○夏。王移御崇敬公主邸。

王在废王邸。将与之东还。王宋之党。言于王曰。前王不自安而怨殿下。有年矣。殿下虽加慈爱。适足以贾𥚁耳。且殿下独不念丁酉年事乎。会一日。王因更衣出。仆地折齿。数日不能进食。惟绍等又乘间。劝王移寓公主邸。公主失宠。怨废王。且属意于瑞兴侯琠。必欲改嫁。故唯绍等因之。自谓得计。谗构益恣矣。

元系王唯绍宋邦英等。敕王归国。

唯绍等因公主。谗废王于皇后及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曰。前王素失子道。不能与公主谐。故我王疾之。欲以瑞兴侯琠为后者。非一日矣。为前王计。诚宜悔过自新。以供子职。昨我王舍于其邸。而又不谨侍奉。至使仆地折齿。我王虽欲勿怒。得乎。往者。前王自愿为僧。而省官不听。今若使之祝发。令琠继尚公主。则前王之愿遂。而我王之志得矣。阿忽台等皆许之。琠貌美。王使之衣袨服。数往来。以观公主。公主素不谨行。每与内僚诸人乱。废王益不屑。故遂属意于琠。崔有渰言于王曰。殿下在本国。未尝祭于景灵殿乎。圣祖及亲庙之主。其晬容具在。若瑞兴侯立。追王其祖祢。西原始阳二侯入祔。则殿下亲庙之主。不容不迁矣。殿下千岁之后。宁能信其不尔耶。高宗元宗。臣皆及事之。今老矣。不忍一朝忽焉不祀。臣若不谏。无以见先王于地下矣。王惨然动容者久之。按。谕人之道。必取其人情最切处言之。则易入。有渰此说。与李昭德对武后之言相同。一日。惟绍等见右丞相答剌罕。又谗废王。如告阿忽台。答剌罕曰。益智礼普化王。世祖之甥也。宝塔公主。亦宗室之女也。改嫁废嫡。于理安乎。惟绍等谋既泄。洪子藩等五人。诣中书省。论惟绍等离间王父子。罪逆莫甚焉。省官遂召王父子。面诘之。执惟绍邦英宋璘韩慎。囚之。从臣高世金文衍等。劝王还国。王不可曰。我闻。前王遣人于路。要我沉于河。我虽老。独不畏死乎。世及文衍等七十人。上书中书省。极论惟绍等罪状。且请奉王还国。省官以奏促王行。王无以为计。乃飮药发痢。病不起。公主闻惟绍等被诉。怒甚。召文衍杖之。又使人守户。禁其出入王所。于是。从臣离散。惟秘书丞李兆年,内竖崔晋二人侍。

秋七月。韩希愈卒于元。

希愈性朴素豁达。家贫假贷于人。每从王。畋射命中。赐马亦不畜。辄与人。平居。治弓矢缮甲胄。若临战阵。虽老。每月夜操长枪。且走且跳曰。吾力尚可用也。门客柳甫。通其爱妓。希愈让之。甫曰。予尝从军。有炊爨之劳。今以妓故。遽弃我耶。希愈笑。与其妓。希愈以武勇进。不解文事。尝为副知密直。元使张守智来。一日问希愈。省今改何号。曰。佥议府。改枢密院何号。曰。不知。守智曰。君何从得宰相。曰。军功。守智掩口而笑。其朴质类此。希愈自以行伍。至宰辅。感王德。惟务承顺王意。谗间虽行。而略不规谏。废王憾之。

赞成事致仕曺允通死。○废王妃洪氏卒。○九月。都佥议中赞致仕安珦卒。

珦庄重安详。人皆畏敬。在相府。能谋善断。同列顺承惟谨。常以兴学养贤。为己任。虽谢事家居。未尝忘于怀。文章清劲。且有鉴识。言人贵贱寿夭。后皆验。晩年。尝挂晦庵真。以致景慕。遂号晦轩。蓄儒琴一张。每遇士之可学者劝之。卒。年六十四。及葬。七管十二徒。皆素服。祭于路。谥文成。周氏世鹏曰。公所向之正。一洗三韩旧染。若益斋圃隐诸公。皆馀波所渐。天理之复明。文风之大兴。其谁之力也。可谓东方道学之祖。是不可以从祀乎。丽史称安某置赡学钱。以此从祀。其陋类此。按。吴氏曰。公尝题金海甘露寺诗曰。日暖庭花藏浅绿。夜凉山月送微明。忧民未得湔涂炭。欲向蒲团寄半生。其忧世伤民之意。溢于咏物之馀。

前佥议左中赞庆兴君洪子藩。卒于元。

子藩。南阳人。性敏达俊伟。材干绝人。自少。人以公辅期之。其在相府。夙夜靡懈。事有不合于义。辄固执己见为是。虽位居其右者。亦莫敢矫之。堂吏每白事。皆畏缩。不敢舞智。子藩既署则退。喜曰。洪公已颔矣。馀可易与耳。三为首相。论议持正。有大臣风度。然王信谗。任用不专。罢相封君。至是入朝。谒丞相。具言王惟绍废嫡之谋。且欲奉二王东还。未就而卒。丞相奏元主。传车归其柩。废王遣人祭之。子藩先丧母。事父孝。虽迫于官事。不废定省。性又好㓗。每更衣盥水。日沐浴。夜必具衣冠拜天。谥忠正。

丁未三十三年春正月。王在元。

时。成宗崩。丞相阿忽台等谋乱。废王与皇侄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为仁宗。执阿忽台等。诛之。定策迎立怀宁王海山。即位。是为武宗。仁宗之在潜邸也。与废王同卧起。昼夜不相离。情好尤笃。

三月。废王以崔有渰为中赞判典理司事。柳庇李混赞成事。

废王既定策用事。遂遣知密直金文衍。夜入巡军府。宣批判。以有渰为中赞。柳庇李混为赞成。金深为参理。许评判密直。金延寿金台铉知密直。金文衍同知密直。尹珤吴汉卿为副密直。赵仁规印侯金忻为咨议都佥议。以从臣权汉功崔诚之主选法。王所任使者悉罢之。除拜所亲信者八十馀人。王拱手行印而已。自是。国政尽归废王矣。汉功。安东人。久从废王。有宠。召见无时。居中用事。

夏四月。废王謜。迁王于庆寿寺。杀瑞兴侯琠及王惟绍宋邦英宋璘宋均韩慎等。流其党宋玢等三十六人。

废王奉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旨。捕惟绍邦英璘均慎金忠义崔涓等。囚之于邸。既而悉诛之。并诛瑞兴侯琠。迁王于庆寿寺。籍惟绍等家。父子兄弟没为奴。宋玢等三十六人。籍产而流之。其馀或杖或流者又数十人。以韩希愈生时略无规谏。窜其子仁俭于嘉州。今嘉山。复其吏役。崔氏曰。王惟绍等。离间王父子之罪。固所当诛。然谗人之离间父子者。岂无自而然耶。忠宣流父王近臣。杀父王嬖妾。伤父王之心。失子道既多。至是。王之父子。俱在上都。各树党援。自相倾轧。至于逼迁。父子之变。于斯极矣。忠宣不能改行自新。积怒于父王左右之臣。而尽诛之。是可忍乎哉。

元遣王还国。○五月。元遣平章铁勒帖木儿,学士郭贯。来管行省事。○王至自元。御淑昌院妃第。○六月。大司成致仕尹谐卒。

谐。本茂松县吏。登第。初调尚州司录。人有私其妹者。时久旱。谐曰。杀此人。天乃雨。长官不听。谐乘马立道上。出其人。数罪而杀之。天雨三日。后入内侍。从王入觐。掌行李供用之赀。及还。归其馀于国赆。人称其廉。性抗直。不畏豪势。临事果断。家贫。𫗴粥不继。煎豆充饥而已。

改寿元节。称诞日。

称节近僭故也。

秋七月。废王更定选法。

先是。废王遥命典理军簿二司。分掌文武选。其佥议密直缺。必须驰禀。王欲不听。承旨等强之曰。此为前王之命。恐不可不听。王虽不协于心。亦不可否。但颔之而已。

彗星见于尾。○八月。元加册王。

册王为纯诚守正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征东行中书省右丞相上柱国高丽国王。

遣使如元。贺即位。

中赞崔有渰。奉使入元。贺登极。时。废王在元。欲遵元制。分别兵农。有渰谏止之。

废王以李瑱为政堂文学。

废王将革本国积弊。典法判书李瑱上书曰。殿下树勋帝室。眷遇日隆。诚宜有功不伐。居宠若惊。无功之人。不可妄授。况延及其族党乎。其诈称父王之赐。窃府库钱谷者。人皆疾之。不可不察。其赐及土田。除有功外。一切收之。官冗员多。糜费廪禄。除六部尚书外。馀悉倂省。比年旱荒。民皆艰食。宜罢不急之役。嘉纳之。超拜政堂文学。

荧惑入南斗。○冬十月。元遣使求童女。

废王令有司。女年十三以下至十六。无得擅嫁。必须申闻然后乃许。

十一月。废王进先代实录于元。

废王遣直史馆尹颀。奉先代实录一百八十五册。如元。时人皆不可曰。祖宗实录。岂宜出之他国乎。崔氏曰。实录记祖宗行事之迹。其善恶得失。秉笔者直书不隐。其间岂无为国家可讳者乎。其有虗美隐恶。为之增损者。则非实录也。其可献诸天子。暴白于天下乎。

戊申三十四年春二月。地大震。○王如奉恩寺。观燃灯。

群臣上寿。王酬之曰。此日观灯。是吾毕竟事。卿等无辞。

元诏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陨石于漳州。

声如雷。漳州今涟川。

夏四月。王与淑昌院妃。幸奉国寺。○江阳公滋卒。○平壤君赵仁规卒。

仁规。祥原郡人。美风仪。寡言笑。涉猎传记。初。国人虽学蒙古语。未有善敷对者。我使入元。必令康守衡引入。及仁规奉使。敷奏明辨。专对之功多。不革土风。西北界之复归我。皆其力也。然起自微贱。骤登钧轴。为人外似端庄恬静。故得幸。出入王卧内。多聚田民。为国舅。权倾一时。子婿皆列将相。人无敢比者。及遘疾。不迎医。谓子琏曰。汝兄弟姊妹九人。慎勿忿争。取笑于人。永为家法。谥贞肃。按。仁规亦一嬖幸之臣。而书爵书卒。何以。其乃心王室。有功国家。此所以与之也。

五月。元封废王。为沈阳王。

元以废王有定策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上柱国驸马都尉。进封沈阳王。令入中书。参议政事。赐金虎符玉带七宝带碧钿金带黄金五百两银五千两。

沈阳王复改官制。

沈阳王遣李混崔钧等。来宣官制。以中赞为政丞。赞成为中护。寻复之。参理为评理。司谏为献纳。正言为司补。倂吏兵礼。为选部。寻以兵曹为揔部。复称军簿司。刑曹为谳部。改判书为典书。侍郞为议郞。郞中为直郞。员外郞为散郞。罢知门下直门下给事中。并史馆于文翰署。为艺文春秋馆。以承旨房为印信司。其他改革罢傡甚多。批判超资越序者。皆近幸权势。世臣旧官俱退闲。先是。沈阳王又传谕曰。予闻。诸司员吏。怠于供职。自今。每于月终。考核贤否勤怠以闻。按。父在而子不敢专。古今之通谊也。忠宣王凭托上国。不有父王。事皆自专。一不关禀。其无父也甚矣。

秋七月。王薨于神孝寺。遗诏立沈阳王。

王五月不豫。至是月丙寅。疾笃。遣礼宾尹韩连。报沈阳王。己巳。薨于神孝寺。在位三十四年。寿七十三。后。元赐谥忠烈。是夜。殡于淑配金氏第。遗教曰。不糓滥处王位三十五年矣。国步多艰。民不安业。邪佞倂进。忠良自退。斯皆否德使然。心甚愧焉。邦国机务。委付沈阳王。王明习国家典故。祖宗法度。益斋集补。性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史臣曰。忠敬之世。内则权臣擅政。外则强敌来侵。一国之人。不死于虐政。则歼于锋镝。祸变极矣。一朝诛戮权臣。归附上国。釐降公主。东民以安。此正有为之日。王奈何骄心遽生。耽于游畋。广置鹰坊。使李贞辈。侵暴州郡。溺于宴乐。唱和龙楼。使祖英等。昵近左右。公主世子。言之而不听。宰相㙜省。论之而不从。及其晩年。听左右之谗。至欲废嫡而立侄。其在东宫。虽曰明习故典。读书知大义。果何用哉。呜呼。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非忠烈之谓乎。

遣使如元。告哀。○八月。沈阳王自元奔丧。甲寅。即位。改名璋。

沈阳王自元奔丧。星行十馀日。壬子乃至。诣殡殿。入哭设奠。百官以玄冠素服侍立。甲寅。诣景灵殿。告嗣位。遂即位于寿灵宫。受群臣贺。班序尚右。礼未毕。天大雷电雨雹。既霁。佥议司享王。百官献白马。按。嗣位之日。天变如此。所以警其无父之罪而。不知修省。回哭泣哀毁之节。为受享献币之礼。其无天甚矣。

免今年租税。○九月。赐养贤库银五十斤。

又令艺文馆。召致郡县有茂才者。给牒。任以训导。教曰。用人不可专用世阀子弟。其有茂才硕德孝廉方正之士。退居岩谷者。所在官荐达。贫不能行者。官给衣粮资遣。

王幸神孝寺。遂幸王轮寺。

庚午。王幸神孝寺。为帝祝釐。戊寅。又幸神孝寺。遂幸王轮寺。住持仁照。进茶果。继以内膳。

改诸宫及内僚官名。○幸龙化池。中护金深。享王。○饭僧尼于寿宁宫。○百官贺王诞日。献茶果。○冬十月。乐浪君金珲。邀王。享于书斋。

于是。宰枢僧徒日进膳。争极豪侈。

沈阳路人。享王。○令五部点户。○王祭殡殿。遂幸金文衍第。

淑昌院妃。文衍之妹也。时在文衍家。王与妃相对移时。人始讶之。

葬庆陵。在今开城府西四十二里。王释服。

甲午。王祭殡殿大敛。三临尽哀。百官皆缟素。停朝市。丙申。有司议上大行王谥。王不可曰。有上国在。我且请之。竹册玉册。亦合于礼乎。于是。但上号曰纯诚守正上升大王。丁酉。葬庆陵。柩初发。王衰麻绖。手擎香炉。步至大川桥。乘肩舆。至山陵。葬讫大临。乃还。先世所未尝行也。遂设释服道场于西普通。奉安晬容于魂殿。号灵真殿。是日。因释服。翌日戊戌。王视事。崔氏曰。八月壬子。王来奔丧。十月丁酉。王释服。其间丧葬之事。一不书策。或食肉。或受享。穷极奢侈之事。特书再书。不一书而止。其于古先圣王制丧之礼。何如哉。王之于大行。生不能事之以礼。死不能尽诚。死生之间。俱失子道。于忠宣足何责哉。

召见诸道务农使。

王召诸道务农使李厚陆希贽崔伯伦等。谕之曰。予所以置典农司者。欲法汉常平仓。与民粜籴。以周其急。非以私之也。且国无三年之畜。国非其国。如有缓急。猝索于民。欲民之无㤪而集事。得乎。凡民匿乎豪强之家者。日益富逸。孑遗残民。困于赋敛。此专是奉使者徇私背公之致也。尔其各軆予意。痛革其弊。其有不从者。随其所犯处决。然后申报佥议府。

纳故平阳宅主许氏。为顺妃。

妃。珙之女。尝嫁宗室平阳公昡。生三男四女而昡死。至是。王幸其弟许琮之第。置酒留宿。遂纳之。

王幸金文衍家。封淑昌院妃金氏。为淑妃。监察纠正禹倬。上书直谏。不听。

王幸文衍家。蒸淑昌院妃。人莫敢言。倬白衣持斧。荷稿席。诣阙上䟽敢谏。近臣展䟽不敢读。倬厉声曰。卿为近臣。未能格非。而逢恶至此。卿知其罪耶。左右震栗。王有惭色。未几。进封淑妃。崔氏曰。忠宣之不礼于淑妃。非人臣所可说。倬抗䟽敢言。自分必死。无一毫顾籍心。千载想之。孤忠峻节。卓不可及已。

元遣使册王。

册王为征东行中书省右丞相高丽国王。依前沈阳王封爵。寻拜太师。

十一月。停八关会。

淑妃日夜百态妖媚。王惑之。不亲听政。遂命停八关会。

下教大赦。

教略曰。近奸臣得志。公私田民。倂为所夺。庸是择遣人。点数民田。均租定赋。遹追前式。一为国用周备。一为俸禄赡给。一为民产豊足。况司牧之初。宜加异泽。又曰。提察之任。在于察吏问民。往往守令贪污不法。各道提察。不加纠劾。其令考其征物。各还其人。续议守令贤否以闻。又曰。权势之家。奸猾之徒。造作文契。夺人奴婢田丁。宜令官司。速决无滞。又曰。在前迎送国赆宴礼。虚给文契。取用商贾百物。不还其直。宜令各司。捡考文契。如数归还。又曰。外方民吏科敛烦重。至有转卖男女。贷物纳官者。宜速公还其直。付其父母。其馀条教至多。即位之始。广布德惠。欲收令誉。是日。下批判检校之职。益繁矣。

禁宗亲两班同姓婚。

教曰。世祖圣旨云。同姓不得通婚。天下之通理。况尔国识会文字。行夫子之道。不应要娶同姓。自今。若宗亲娶同姓者。以违旨伦。宜娶屡世宰相之女。宰相之男。听娶宗世之女。新罗王孙金珲一家。亦为顺敬太后叔伯之宗。彦阳金氏一宗。定安任太后一宗。庆源李太后。安山金太后。铁原崔氏。海州崔氏。孔岩许氏。平康蔡氏。清州李氏。唐城洪氏。黄骊闵氏。横川赵氏。坡平尹氏。平壤赵氏。幷屡代功臣宰相之宗。可世为婚媾。男尚宗女。女为宗妃。文武两班之家。不得娶同姓。

王如元。以齐安公淑。权署行省事。

王自在东宫。熟知群少横行百姓受弊之由。初受禅。多所厘正。及即位。兴利祛弊。凡所施为。粗若可观。然变更太多。不胜其繁。而遽然入元。淹留不归。国人困于供馈矣。

改诸州郡犯嫌名。○闰月。禁外从兄弟婚。

己酉忠宣宣孝王讳璋。字仲昂。古讳謜。蒙古讳益智礼普化。忠烈王长子。母齐国大长公主仁明太后。元年春正月。王在元。○二月。立榷塩法。

王传旨曰。古者榷塩之法。所以备国用也。本国诸宫院寺社及权势之家。私置塩盆。以专其利。国用何由可赡。今将内库常积仓都塩院安国社及诸宫院内外寺社所有塩盆。尽行入官。沽价银一两四硕布一疋二硕。以此为例。令用塩者。皆赴义塩仓和买。郡县人皆从本管官司。纳布受塩。若有私买塩盆及私相贸易者。严行治罪。于是。京中置四塩铺。令郡县发民为塩户。又令营置塩仓。民甚苦之。杨广庆尚全罗平壤江陵西海六道。塩盆六百十六。塩户八百九十二。塩价布岁入四万疋。

三月。重修延庆宫。

命检校中护裵挺。重新康安延庆宫。收中外公私屋材。毁梨岘新宫。朝野㤪之。寻罢康安宫之役。及延庆宫上梁。仿上国制。百官皆贺。用银绢纻布为币。殿宇廊庑凡四百一十楹。皆挺之指画也。

元遣人造船。

时。皇太后欲营佛寺。洪福源之孙重喜重庆等奏。白头山在会宁府北。七八日程。即古不咸山。为东方诸山之祖。多美材。若发沈阳军二千伐之。流下鸭绿江。使高丽舟载以输便。于是。令本国造船百艘。输米三千石。弊不可言。是时。二宫之役方兴。而造船又急。西海交州杨广之民。尤受其害。重喜世济其恶。诬诉王不法。请与廷辨。本国䆠者方臣祐。入白皇太后曰。重喜谋覆宗国。罪已可诛。顾令与王对辨耶。太后悟。即言于元主。毋令对辨。杖流潮州。

元以参理金深。为高丽都元帅。大司宪赵瑞。为副元帅。

深。周鼎之子。其女达麻实里。得幸于元主。瑞。仁规之子。其女适元宠相也儿吉利。故幷有是拜。王之为世子宴。瑞与贱人金光佐车元年。皆以善歌与焉。光佐以黍离柏舟。间歌双燕曲。闵渍以何彼秾矣补之。自是。必歌此曲。瑞由是宠幸。瑞以相门儒士。与贱者为伍。时人鄙之。

夏四月。以崔有渰守佥议政丞。印侯柳清臣朴义金深。幷为赞成事。

印侯得罪于忠烈。久留元不归。及王薨。还归复相。清臣。庇改名也。起自贱吏。开悟有胆气。习蒙语。屡使于元。善应对。由是。为忠烈及王所宠幸。遂得大用。

崔有渰等。遣使奉笺。请王还国。不从。

时。元主及皇后皇太子。待王甚宠。故王不乐东归。支应转输之繁。民力殆竭。

秋七月。金忻卒。

忻性慈惠爱人。尤恤穷戚。从父征伐。颇著功绩。与印侯。执韩希愈。惧罪留元。忠烈薨。始归。臣节不纯。

元遣人减造船。罢献耽罗牛肉。

先是。耽罗有牛肉之贡。至是罢之。

九月。元改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舍寿宁宫为寺。

王命饭僧一万于寿宁宫。因舍为寺。追福母后。赐额曰旻天。从臣阿志。莫有谏者。王在元。称病不朝请。所居堂名济美基德。闭户焚香。竟日危坐。飮酒至多。平居不进一杯。厩中唯饲一马。酷嗜浮屠法。修旻天寺。极土木之工。范铜作佛三千馀躯。泥金银。写经二藏。邀蕃僧。译经受戒。岁无虗月。益斋集补。

冬十月。遣使如元。献童女阉人。○十二月。以闵𬱖为平壤尹。金怡右副承旨。

𬱖。宗儒之子也。风仪秀雅。忠烈目为国仙。从王在燕邸四年。颇著勤劳。怡亦以从臣入元。王之被谮。资用不继。欲卖宝带。怡遂贷钱以供顿。后。忠烈与王俱在元。两王之臣。角立相倾。怡惧祸将起。密取王受封诏册。潜带腰间。以他纸纳空宣匣中。封缄如故。居数日。宣匣果为人所窃。王大惊。怡密告之。月馀。群小计垂成。怡出所佩册命以验之。事遂寝。至是有是命。

庚戌二年春正月。王在元。○典书致仕李行俭卒。

行俭性恬静寡言。家贫。不事生业。

有事于寝园。

有司欲不刑牲。司宪纠正。卜祺不可曰。夫祭尚气。先迎牲杀于庭。所以降神也。若以生牲为牢。岂合于礼乎。于是。宰而荐之。

王欲传位于世子鉴。不果。

世子。蒙古女也速真之出也。王欲传位。密撰表。寻为从臣所沮。乃止。按。此云从臣所沮者。其为后戕杀张本。

夏五月。王杀世子鉴及其从者金重义等。

崔氏曰。忠宣之杀世子。前史不言其宲。今不可考。但初欲传位。则世子之无罪也明矣。今日不惜大宝。视之若脱屣。明日推刃爱子。斩艾如草菅。岂无自而然欤。忠宣自入元朝。信谗近佞。父子之间。谗隙已成。必置之死地而后已。呜呼。孝慈天性。非由外烁我也。忠宣独奈何语为子则不孝于父。语为父则不慈于子。悖德悖道。至此极耶。

秋七月。封王妃崇敬公主。为韩国长公主。○元追赠王三代考妣。

初。国家虽用宋辽金正朔。然历代之谥皆称宗。及事元以来。名分益严。而汉诸侯皆从汉得谥。故王表请上升王尊号曰忠烈。又请追谥高元二王曰忠宪忠敬。

世子之丧至自元。

后。十八日葬于城南。百官素服送之。

大雨。松岳崩。○八月。崔有渰免。以柳清臣为政丞。

先是。王以崔有渰年高。令五日一至都堂。议军国大事。命清臣。专理细务。至是。遂以清臣代之。

改诸司及州郡号。

王以式目都监。掌邦国重事。使政丞赞成评理等官。为判事。知密直以下。为使密直司。升为二品。与佥议府。同称两府。又改诸司州郡号。其他改革。不能悉记。

九月。祔忠烈王于太庙。

以仁明太后祔庙。以中赞许珙薛公俭配享。

以朴义权溥。为赞成事。朴景亮金文衍。佥议评理。

溥。㫜之子也。以文学见重于世。景亮。瑄改名也。赵妃姊妹之婿。得幸。从王在元。居中用事。文衍。淑妃之兄。故俱信幸于王。

封䆠者李大顺等十五人为君。

李大顺,金秃万帖古思,金亦剌兀塔,全撤里,李淑,方臣祐,朴阿不花,李伯帖儿,刘昌禄,崔欣庄,郑买撒,李信,权古里,任百颜秃古思,李三真等十五人为君。皆本国贱隶也。自齐国公主。尝献阉人数人于元世祖。颇得执侍闺闼。出纳帑藏。有奉诏来使。复其家。宫其族。恩宠至厚。于是。侥幸之徒。转相慕效。父宫其子。兄宫其弟。又有强暴者。小有愤㤪。辄自割势。不数十年间。刀锯之辈甚多。元政渐紊。成宗以来。此辈或官至大司徒。或遥授平章事。其次皆为院使。第宅车服。僭拟卿相。富贵光荣。汉南阉人所不及。国家每有奏请。必赖其力。故忠烈之世。已有封君者。是时。王久留元。数出入三宫。此辈因与相狎。多有请谒。择其尤近幸者。皆封君赐爵。由是。旧典尽坏。而熏腐未燥者。亦轻视本国。如伯颜秃古思,方臣祐,李大顺,禹山节,李三真,高龙普等。皆反吠。谗构之祸萌孽矣。崔氏曰。高丽不许䆠寺参职。不干预外政。内治之严。远过汉唐。虽以毅宗之狂悖。高宗之昏庸。犹能谨守家法。不敢轻改。岂不为衰世之美事欤。元宗以后。始变古制。任用失宜。至是。䆠者十五人。同日封君。祖宗家法。扫地尽矣。昔。汉桓帝同日拜䆠者为五侯。犹不免后世之讥。况一日而封十五君者乎。

以金伦检校评理忠州牧使。

宰相出牧始此。

置东西夹室于太庙。

太庙五室外。置东西夹室。安惠显二宗于西室。文明二宗于东室。重加修营。笾豆尊罍帐帷伞盖之属。无不整新。

冬十月。以李公甫知密直司事。朴侣同知密直司事。

公甫。䆠者李大顺之弟。朴侣。方臣祐妹婿也。二人皆以田夫暴贵。时。臣祐方奉帝命来。与宰枢会飮。公甫及侣皆起舞。臣祐谓公甫曰。能为我为若故戯乎。公甫即起。为扶耒耕田状。一坐大笑。大顺入元为宠䆠。颇恣横。初。忠烈如元。大顺请于世祖。诏王以其兄公世为别将。元主曰。官人有法。制国有君。朕何与焉。赐大官羊上尊酒。令大顺自白于王。王曰。汝兄校尉耳。越散员而授别将。非旧例也。大顺不敢复言。后闻元主言。乃授之。

贬元忠知铁州事。

忠。傅之子也。王多爱男色。忠有龙阳之宠。赐姓名王铸。欲拜代言。忠时年二十。辞曰。年少无知。骤登三品。取讥多矣。喉舌之任。愿更择人。王怒。下旨贬之。

十一月。议更税法。不果。

或言郡县田野尽辟。宜量田增赋。以赡国用。遂议遣采访使于诸道。宰枢恐其所占田园入官。事遂寝。

中赞致仕金之淑卒。

之淑性廉㓗刚正。三别抄之乱。陷贼投海。贼钩出。将斩以徇。伪王温救免之。淑密以贼状。再达于官。贼败得脱。遂大用。历仕中外。皆有声绩。二女以家贫。未嫁为尼。

辛亥三年春正月。王在元。○命月饭僧三千于旻天寺。

卒岁为期。

元罢尚书省。复为中书省。改赐行中书省印。○三月。停役官法。

役官之始。未知何代。枢院堂后官门下录事权务入录以上。人费白金六七十斤。得拜参职。谓之役官。后因糓贵。无人请补。于是。勒令衣冠子弟为之。或辞职或逃避。于是。王令姑停役官点望。令仓库供其费。

夏四月。复置选军。

祖宗选军之制非一。定宗置光军司。睿宗置别武班。皆厚给田食。以为国用。自毅明以后。权臣执命。骁军锐卒。尽属三别抄。而祖宗旧制。寝以废矣。至是。复置选军。

秋八月。王以鸡林福州京山府。为食邑。

遣郞将仇权督税。愈氏曰。王者富有一国。尺地一民。莫非王土王臣。不可别置私邑私属。而今忠宣之以三州为食邑。何哉。盖忠宣久留于元。必以公家供奉。或不便于私用。故置私邑督私税。以为私用。是自为三邑之私主也。将三邑之外三韩数千里地。欲作何人食邑欤。

九月。金珲卒。

珲与淑妃连戚。事之甚谨。晩年封拜。皆由妃力。凡所历无树立。自奉甚侈。

平阳君加检校政丞印侯死。

侯性狂纵贪婪。但善于将命。辨金方庆。复平壤归本国。侯有功焉。由是。凭借势力。夺人田民。及死。至有相贺者。

冬十一月。太白经天。○十二月。权㫜卒。

㫜清俭谦逊。耿介不苟合。以密直提学。乞退甚笃。后加赞成事。卒。年八十四。酷信浮屠。断荤肉四十年。子孙以时献新衣。必解旧服。与贫乏。箧中无馀衣。自号梦庵居士。每欲出家。师江南僧绍琼。为子溥所沮。未果。会。溥不在。遁入禅兴社剃发。溥驰至大哭。㫜曰。将复须发我耶。此予素志也。谥文清。按。权㫜名臣也。何以卒不书官。高丽之代。俗习崇佛。虽名臣贤宰。皆不免焉。不可以崇佛之故而掩其他善也。故多卒而具官。㫜之毁形。则其得罪名教多矣。故不具官以贬之。

淑妃金氏如兴天寺。饭僧。

王有宠于皇太后。故太后赐妃姑姑戴之。姑姑。蒙古妇人冠名。时。王在元。妃留本国。或宴元使。或游朴渊。或如寺院饭僧。出入无度。车服衣仗。与公主无异。

封金文衍。为彦阳君。

壬子四年春正月。王在元。

元命王归国。王不欲行。使朴景亮。言于用事大臣曰。今方农月。请待秋成。元主从之。时。仁宗立。与王益相亲爱。

命发诸道丁夫。重修延庆宫。○夏五月。王送还历代实录。六月乙丑朔。日食。○元制令。毋置行省。

初。洪重喜诉元中书。欲立行省。王历叙祖宗臣服之功。奏之。元主降制。令高丽毋置行省。按宋史。王言于元主曰。陛下令臣还国。复设官行征东省事。高丽岁数不登。百姓乏食。又数百人仰食其土。则民不胜其困。且非世祖旧制。元主曰。先请立者以卿言。今请罢者以卿言。速遣使罢之。

以崔诚之同知密直司事。

诚之自王在春宫。已为僚属。久从于元。及王定内乱立武宗。诚之居左右。多所赞襄。王甚宠信任之。初。诚之为执义。葬庆陵。时旧例。中丞署名封玄宫。俗传封陵者不吉。是日。执义李彦冲辞。王命诚之。且曰。前程不在我乎。至是骤迁。

秋七月。齐安大君淑卒。

高丽宗支不繁。而惟文宗母弟平壤公基。子孙繁衍。生女多为妃嫔。生男必尚公主。与王室并隆。高宗亦基之外裔。永宁公𬘯。淮安公侹。始安公𬘡。承化侯温。带方公澂等。皆其后也。淑。澂之兄。为人廉正。谙炼典故。时称宗室仪表。

八月。政丞致仕李混卒。

混性宽厚。与郑瑎尹珤。在政房。相语曰。吾辈交懽久矣。盍相告以过失乎。混谓瑎曰。人谓君巧。又谓珤曰。人谓君好自尊。宜改之。瑎乃谓混曰。人谓君不廉。然乎。混久掌选法。性且不廉故云。其家稍富。务为踈散。喜宾客好琴碁。诗文清便。尝贬宁海。得海上浮查。制为舞鼓。其声宏壮。至今传于乐府。

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古寿灵宫。地坼数步。○冬十一月。封洪诜。为麟城君。

诜。福源弟百寿之子也。以诸洪之故。骤拜政府。至于封君。又有张𬀩者。福源之女婿也。亦官至中赞。

癸丑五年春正月。王在元。○二月。赞成事致仕薛景成卒。

景成精于医术。得幸于忠烈。及元世祖。遂至大用。性谨厚。未尝为子孙求恩泽。亦不治产业。

元杖流化平君金深,密直使李思温于临洮。

思温与深议曰。王久留京师。岁输本国布十万疋米四百斛。他物不可胜纪。国人转漕之弊益甚。诸从臣皆羁旅思归。而权汉功崔诚之掌选法。利其赂遗。朴景亮为王腹心。屡蒙赏赐。营置产业。王之不归。实由三人。遂状。令护军李揆等数百人署名。呈徽政院使失列门。矫太后制。下汉功等三人于狱。王怒。因侍婢白太后曰。从臣之爱我者。莫如三人。深等不告我。辄诉院。其意不止三人。汉功亦以赂求免。于是。太后命释三人。因杖流深思温等于临洮。王籍没揆等家。后五年召还。初。深将如元。印侯出饯。且告曰。今国王在京师。子不待召而往者。岂无意乎。夫善言语以悦上国大臣。子孰与侯。富钱财行货权贵。子孰与侯。侯尝得罪。堇免死而归。子其慎之。深不能用。

三月。以吴祁为密直使。

祁久流安西。蒙赦东还。至是。复拜是职。兪氏曰。甚矣。小人之难远而易近也。吴祁谮间。忠宣宿昔之切齿。曾未数年。又宠擢之。此由忠宣心术颇僻。好恶不明。惟佞己是悦故也。祁窥间隙。入于左腹欤。使如祁奸佞不死。复入清臣汉功之党。奸回反复。几绝宗祀。忠宣启之也。

彗星见于东井。○王传位于江陵大君焘。焘即位于燕邸。尊王为上王。

时。元欲王归国。王无以为辞。请于元主。逊位于焘。焘。世子鉴之母弟。王在位五年。为上王十二年。寿五十一。后元赐谥忠宣。乃册焘。授金紫光禄大夫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高丽国王。是为忠肃王。

上王自号沈阳王。以兄子暠为沈世子。

暠。上王兄江阳公滋之子也。滋有子三人。曰珛暠埙。王爱抚如子。封珛为丹阳府院大君。暠为延安君。埙为延德君。养暠宫中。爱之如己子。蒙古名完泽秃。至是。传位于王。以暠为世子。因留为秃鲁花。史臣曰。忠宣为世子入元。与姚燧赵孟𫖯诸公游。间或与闻朝政。其议论有足观者。及其即位。避上国之制。改易官名。谨侯度也。正田赋立塩法。知所本也。第以人君之位。万机所萃。不可一日旷也。王既受命复位。谄事妇寺。淹留五年。国人困苦供馈。从臣久劳思归。至谋相陷。元亦厌之。再诏归国。无以为辞。乃逊位于焘。又以暠为世子。父子兄弟。卒构猜嫌。祸延数世。贻谋不臧如此。吐蕃之窜。非不幸也。兪氏曰。忠宣之恶。不可胜道。而史氏独言留于元立暠为子数事而止。何哉。忠宣口先王而行夷狄。纵情淫秽。无所不至。官制之改。既违三年无改之训。塩法之设。亦云商礭财利之末。尚可以谨侯度知本务许之乎。愚谓忠肃之骄荒。发轫于忠烈之无度。忠惠之淫纵。滥觞于忠宣之无行。

夏六月。王奉上王及公主。至自元。

四月丙戌。王奉上王及公主。发燕京。上王逊位。欲留元。不听。故不得已遂行。传车百四十两。马称是。元主遣丞相纳剌忽等护送。甲戌。上王及王次西普通寺。百官出迎。丙子。入京。甲申。王谒景灵殿。即位于延庆宫。五日一朝上王。按芝峯类说。忠宣在元。眷一美姬。及东还。路上以莲花一朵追赠之。姬寄谢以诗曰。赠送莲花片。初来灼灼红。辞枝今几日。憔悴与人同。○按。忠宣禽犊之行。固不足责。而以千乘之尊。羁旅上国。昵近游女。与之唱和。亦足丑也哉。

秋八月。王纳妃洪氏。

益城君洪奎女。奎即文系也。未几。册为德妃。是为明德太后。妃聦慧端恪。动遵礼法。王甚重之。

冬十月。上王设万僧会于延庆宫。

上王饭僧二千。燃灯二千于延庆宫。五日。施佛银甁一百。手擎香炉。使伶官奏乐。邀僧冲坦孝祯说法。各施银一斤。馀僧二千施二十斤。上王尝愿饭百八万僧。点百八万灯。至是日。饭僧二千。点二千灯。五日可满僧一万灯一万。期以毕愿。谓之万僧会。其费不可胜记。

十二月。以吴潜为佥议评理。崔诚之为密直司使。

潜。即祁也。

甲寅忠肃懿孝王讳焘。小字宜孝。蒙古讳阿剌讷忒失里。忠宣王第二子。母懿妃。蒙古女也。元年春正月。上王重修康安殿。

上王视殿宇倾圮。叹曰。父王于三十馀年宴乐之际。若新此殿。庶无寡人今日之忧。遂燃灯。促令改营。

以洪奎为南阳府院君。白颐正评理。

颐正。文节之子也。时。程朱之学。始行中国。未及东方。颐正在元。得以学之东还。李齐贤朴忠佐。首先师受。按。栎翁稗说曰。尝见神孝寺堂头正文。年八十。善说语孟诗书。自言学于儒者安社俊。昔。一士人入宋。闻荆公退处金陵。往从之。受毛诗。七传而至社俊。故诗则专用王氏义。语孟及书所说。皆与朱子章句蔡氏传合。当是时。二书未至东方。不知社俊何从得其义。按据此说。则朱子之书已传于东方。而人不知学。至白颐正。得之元而传授于益斋诸公。然后吾东性理之学始明矣。

上王流右献纳李朝隐。左迁右思补禹偁尹颀。

时。僧景麟景聦。有宠于上王。出入禁闼。授大禅师。谏官不署告身。上王怒。召朝隐及偁颀诮让。犹不署。又召诘问。欲杖之。偁廷辨慷慨。上王稍悟。然以朝隐主僧批。竟流祖忽岛。左迁偁等。

合杨广忠清道为杨广道。庆尚晋安道为庆尚道。以交州道为淮阳道。○上王命群臣。表贺功德。

上王自记其功德十馀条。密下式目。令上笺陈贺。其略。言修寝园营灵殿。以尽孝诚。蠲差抽布银之敛。设有备仓。征塩税以苏民弊。放鹰犬而绝游畋。菲飮食而辍宴乐。减诸郡之朔膳。弘佛法以祝圣。轻徭薄赋。酌定差科。黜势田而为公田。还逃户而充贡户等事也。盖欲以闻于上国也。崔氏曰。古之人君。德修于己。功加于人。自卑而人益尊。自晦而道益光。今忠宣以聦明彊记之才。用之于不善。处身接物。一无可称。乃欲求誉于上国。自颂其德。不知何德耶。灵殿之役。先杨父恶。转输燕京。财殚力痡。失父子之亲。杀无辜之子。常在元朝。不亲国政。重营二宫。私占食邑。饭僧点灯。縻费钜万。朝野㤪毒。而归德于己。取笑当时。贻讥来世。后之人君。可不监哉。

上王如元。

上王如元。王饯于金郊。奉觞而进。上王流涕。以国事属王及宰枢。至元谒元主。命留京师。上王构万卷堂于燕邸。召李齐贤充府中。迎致大儒阎复姚燧赵孟𫖯虞集等。与之从游。以考究书史自娱。时。有鲜卑僧上言。帝师八思巴制蒙古字。以利国家。乞令天下立祠比孔子。诏公卿耆老会议。国公杨安普。力主其议。王谓安普曰。师制字。有功于国祀之。自应古典。何必比之孔氏。孔氏百王之师。其得通祀。以德不以功。后世恐有异议。言虽不纳。闻者韪之。科举之设。王以姚燧之言白。元主许之。及李孟为平章。奏行焉。其原盖自王发也。右丞相秃鲁罢。元主以上王为相。固辞曰。臣小国藩宣之寄。犹惧不任。乞付于子。况朝廷之上相哉。安敢贪荣冒处。以累陛下之明。敢以死辞。元主笑曰。朕固知卿善避权也。上王尝问李齐贤曰。我国古称文物侔于中华。今学者皆从释子。以习章句。何耶。对曰。昔太祖经伦草昧。日不暇给。首兴学校。作人才。光庙之后。益修文教。内崇国学。外列乡校。里庠党序。弦诵相闻。所谓文物侔于中华。非过论也。不幸毅王季年。武人变起。玉石俱焚。脱身虎口。逃遁穷山。蜕冠带而蒙伽梨。以终馀年。若神骏悟生之类是也。其后。国家稍复文治。虽有志学之士。无所于学。皆从此徒而讲习之。故臣谓学者从释子。其源始此。今殿下广学校谨庠序。尊六艺明五教。以阐先王之道。孰有背真儒从释子哉。齐贤。瑱之子也。自幼嶷然如成人。十五魁成均试。又中丙科。曰。此小技耳。讨论经籍益勤。淹贯精硏。及从王入元。与诸名儒相从。学益进。燧等称叹不置。

二月。更定田口贡赋。以蔡洪哲为五道巡访计定使。

先是。上王谕田民计定使曰。兵兴以来。户寡田荒。贡赋之入不古。若守令执额征敛。病民实多。今宜以见在田口。更定贡赋。民流野荒者。限年蠲免。其馀杂供。亦宜详定。有减无加。凡诸民弊。随宜革正。至是。以蔡洪哲为五道计定使。量田制赋。酌量损益。其诸道提察使及守令有罪者。无论轻重。直行科断。洪哲巡访一年。田藉粗毕。然新旧贡赋多不均。民不料生。洪哲性贪婪。喜营私。多取民田。遂致钜富。王虽不直其所为。以有宠上王。且与权汉功崔诚之善。故未敢发。

三月。白祲竟天。○宰枢享公主及王。

自后。宰枢屡享公主。以慰之。皆承上王旨也。

王幸内愿堂。

王次板上诗。嬖臣尹硕僧戒松等和进。戒松尝有秽行。为其徒所黜。以其妹与硕。硕荐于王。由是。与硕俱见嬖宠也。史臣李衍宗曰。王不与通儒讲论治道。而翫于末艺。每与尹硕戒松辈唱和。以抽黄对白为务。何益于君道哉。

闰月。天狗坠。○地震。○夏四月。赞成事致仕吴诇卒。

诇初名汉卿。海州人。上王初政。置词林院四学士。诇居其一。学问精博。在朝虽无著绩。然宽简无华。有长者风。

六月。遣使购书于江南。

遣博士柳衍等。诣江南购书籍。船败。衍等赤身登岸。判典校洪瀹。为太子府参军。在南京。以宝钞一百五十锭遗衍。购经籍一万八百卷而还。瀹又奏元。赐王书籍四千三百七十一册。皆宋秘阁所藏也。

金文衍卒。

文衍以淑妃之故。宠幸无比。骤登二府。然性豁达无迂曲。每见淑妃左右汰侈。抑止之。

秋八月。王宴淑妃宫。

以妃悼文衍之死。故慰之也。

冬十二月。以尹莘杰为右副代言。

莘杰。杞溪县人。忠烈朝登第。时。博士只占一经。多非其人。严其选。必通五经。然后为之。莘杰被荐。为四门太学博士。王之在潜邸。为王府翊善。有宠。上王恶而贬之。及王即位。首擢用之。

乙卯二年春正月。上王在元。○遣士应举于元。

去岁。元颁科举。诏令选合格者三人。贡赴会试。于是。改东堂为应举试。遣及第朴仁干等三人应举。皆不第。自睿宗以后。贡士之规久绝。复自此始焉。

改知贡举。为考试官。○夏四月戊寅朔。日食。○秋九月。崇敬公主如元。○冬十二月。上王妃崇敬公主薨于元。

先是。上王独入元。公主留国。至是入元。上王请于元主。迎于蓟州。寻不豫。十二月甲午。薨。后元追封蓟国长公主。

丙辰三年春正月。上王在元。○二月。公主之丧至自元。

丙子。公主之丧至自元。百官玄冠素服迎于郊。

葬公主。陵号史阙。

王如元。

上王请婚于元主。许之故也。

三月。上王传沈王位于世子暠。自称太尉王。

上王常念江阳公以长不得立。眷暠弥笃。奏元主。遂传沈王位于暠。自称太尉王。时。上王为元太尉故也。暠因尚元梁王女。梁王。蓟国公主兄也。暠因得公主宝物。宠幸无比。上王爱护愈笃。暠遂怀觊觎。散财结客。令延誉于上王。国人太半归心。

罢密直副使安于器。以赵珝代之。

珝。仁规之子。后改名延寿。方宠于上王。而于器。珦之子也。上王常不快于珦。于器有公望而无内援。识者惜之。

夏四月。封王煦为鸡林府院大君。

煦。政丞权溥子也。初名载。上王在元召见。爱以为假子。赐姓名王煦。系属籍。出入同车。故时称王弟。

六月。南阳府院君洪奎卒。

谥匡定。洪氏圣民曰。元烈之际。逆贼虽除。而时危势涣。百事瓦解。一介有臣。义烈俱炳。去就之间。轻重社稷。戡乱一岁。听其引去。功成一纪。始议褒录。录功未几。谴谪横加。此不过主昏时扰。刑政无章。而必有谗人交乱其间者也。不然。公之志虽在廉退。岂可以宗社安危所系之身。甘自逸于宽闲寂寞之地哉。丽脉之不振宜矣。

秋七月。王聘元营王女亦怜真八剌公主为妃。

营王也先帖木儿之女。

懿妃卒于元。八月。以丧归。葬衍陵。

初。妃薨。丧具未备。评理金怡。烧骨纳凾。身自瘗之。朔望奠羊酒。王欲因窆大都西山。怡以百计止之。不得。乃货术士。以诡辞谕王曰。安厝本国。可无后祸。王从之。遂还葬。

置巡铺。

凡三十三所。

冬十月。王及公主至自元。

兪氏曰。王即位三年。懿妃尚在元。是生不得致其养也。妃葬。而王与公主至自元。忍使母丧。先行万里之程。襄葬附诸有司之手。而从容落后。方且以秾李夭桃之华。观美道路。略无哀遑栾棘之态。由此推之。金怡传所谓丧具未备三年不返之说。恐非全误也。金怡传见考异。

十二月。雷震。

[编辑]

丁巳四年春正月。上王在元。○王亲选童女。

以营王之请也。时。元诸王宰相及使臣。各请童女。国家又选。私献于帝。士大夫生女则辄秘之。虽亲戚不相见。

王微行。幸妓万年欢家。○闰月。王及公主移御定安君第。

公主既至自元。德妃洪氏。畏其姤忌。出居定安君家。王数夜幸之。尹硕孙琦等。密白王。迁妃于邻家。以便往来。遂移御。

元流魏王阿术哥于大青岛。

时。魏王馆庭砖。日照霜润。光彩斓斑。有人白王言。光彩皆成牧丹花形。岂天降祥以表圣德。王甚喜。厚赏其人。命画工。图其状。先是。弥勒寺僧。献异草。以为灵芝。史官韩宗愈。以为圣德致此瑞。王重秘之。令文士赋诗。有云安得仙人窨养术。更和甘露种庭心。盖讥之也。

二月。王畋于西海道。

自是。游猎无时。农民㤪咨。

夏四月。政丞闵渍。撰进本朝编年纲目。

初。郑可臣撰千秋金镜录。忠烈命渍增修。而国家多故。未暇及焉。后。与权溥同校撰成。名曰世代编年节要。上自虎景大王。迄于元王。为七卷。幷世系图以进。至是。又撰本朝编年纲目。上起国祖文德大王。下讫高宗。书凡四十二卷。其昭穆论。与节要不同。渍稍有文藻。而多俗习。心术不正。谄事内人。且不知性理之学。其论有背于圣人。至以朱子昭穆之议为非。其撰楡店寺记。肆其诞妄。士林讥之。按。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史也。故虽在干戈板荡之际。而史未尝废焉。观春秋时列国两晋间诸国事。可知矣。此犹如是。况在平常之时乎。创业开国。传世稍久。则可记者益多矣。虑夫世代渐远。而传闻失实。亦恐兵乱或起。而典籍残缺。必须及乎间暇之时。而别为一书。以备一代之史。马迁之史纪。班固之汉书。孙盛之晋春秋。李焘之续通鉴长编。陈建之通纪。皆以当世之人。记当世之事。直书时讳。而不以为非。私自著述。而不以为僭。或官给笔札。乐观其成。是以。有史才者得以展其志。而文献有足征矣。自后世。野史有禁。过数十年。则善恶泯然无迹。使为恶者无所惮。而乱臣贼子无所惧。是所谓君子之不幸。而小人之幸也。高丽时。郑可臣尝私撰金镜录。则此时无野史之禁。而忠烈亦命闵渍增修。则自上亦劝其成矣。此可为后世之法。而惜乎所谓金镜录。所谓编年纲目者。今无传焉。是本国不尚文献之致也。可胜叹哉。闵渍之书。名以编年。则列传表志之体不举。而有偏枯之病矣。是以。丽氏一代六典无征。郑麟趾高丽史。虽有诸志。而荒芜踈略甚矣。若户口之类。史家必书而。亦无所记。则他可知矣。

尹硕以罪贬于金海。

硕为王宠臣。出入无禁。巧言令色。善逢迎。妒贤嫉能。颠倒是非。上王恶之。谕王斥之。未几召还。又附曺𬱖蔡河中等。

秋八月。始行九斋朔试。

时。监试久废。始以朔试代之。

九月。遣选部典书李齐贤。如元贺上王诞日。○冬十一月。元册王。

册为仪同三司驸马高丽国王。

戊午五年春正月。上王在元。○王及公主宴于延庆宫。

王还路马上。记姚安道所赋玄宗打球图诗。金殿千门白昼开。三郞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䟽来之句。吟咏久之。翌日夜。赞成事崔诚之享王。王召权汉功尹莘杰。赋诗欢甚。又久吟打球图诗。史臣张沆曰。王之再吟此诗。何意也。以为戒也。则其荒淫与玄宗无异。噫以宰相与宴者。闻九龄韩休之名。能不泚颡乎。

荐禽于太庙。

王畋于温泉。获禽。荐于太庙。司膳典仪不至。内竖朴仁平。窃其禽。代以其家瘠肉。王知而不能罪。仁平。内竖之最奸猾者也。

二月。地震。○济州乱。遣评理宋英安抚之。

济州副使张允和。大护军张公允。贪暴。州民金成等啸聚。逐星主王子。贼党流言曰。若得李伯谦宋英来抚。吾岂敢叛乎。二人盖莅济有遗爱也。王遣英安抚。又遣裵廷芝。为存抚使。讨之。贼党斩贼魁来降。乃以英为牧使。上王命流允和公允于海岛。

夏四月。罢州郡事审官。

国初。设事审官。本为宗主人民。甄别流品。均平赋役。表正风俗。令民举望其乡贯之仕朝有名望者为之。屡朝以来。其选甚重。至是。名存而实非。擅作威福。广占公田。多匿民户。王以为有害于乡。无补于国。尽革其所匿田户刷还。民甚悦之。未几。权豪复自为之。害甚于前。

五月。置辨违都监。寻罢之。

时。权豪兼幷。弊政甚多。王思欲革之。置除弊所。下教条列。一。太尉王均定贡赋。今于荒田征银布。宜勿复收。一。权豪不纳田税。乡里百姓。称贷充数。失业流亡。其收税勿避权贵。一。太尉王深虑朝聘之需。诸道塩盆。悉属民部。平价给塩。以利公私。今塩场官。先征价布。塩不及民。其考未受塩者。悉给之。一。征债之法。止子母停息。而贪利之人。增息无限。此当严禁。一。豪势所夺细民田口。大索。还其本主。一。其人役使。甚于奴隶。逋亡相继。所隶之司。计日征直。州郡不胜其弊。可以事审官及除役所除役所者宫司所属民户不供赋役者。荫户代之。全亡州郡除之。寻改除弊所。为拶理辨违都监。于是。中外大悦。独势家患之。诉上王罢都监。后。王幸延庆宫。三百人诉于驾前。请复都监。从之。未几又罢。

执义金千镒。以罪罢。流张元组于海岛。

时。上王在元。凡国家事。遥传旨施行。故扈从臣权汉功崔诚之李光逢等四五辈用事。以亲戚故旧贿赂者。不问贤否。遥传王旨。滥受朱紫。营私病民。蔡洪哲以上王命。巡访五道。贡赋不均。王思欲厘正。乃遣执义金千镒于三南。持平张元组于西北面。问民疾苦。严行黜陟。千镒怀私诬妄。无所纠举。王杖于内庭。罢之。元组亦才劣。未有摘发。独举宰相金怡横敛皮币事。怡时从上王在元。上王闻之。命流元组于引月岛。

六月。宋玢卒。○安震如元。中制科。

权适以后。震始中制科。自检阅。擢为艺文应教揔部直郞。

冬十一月。王畋于临江。县基在今长湍府北三十里。○十二月。元营王偏妃来。

为见公主也。王出迎。遂畋于西郊。

己未六年春正月。上王在元。○二月丁亥朔。日食。○以李偰为赞成事。朴侣评理。元忠密直司使。○王畋于杨广道。

自是。游猎微行。殆无虗月。又至德水县。出田。海东青及内厩马毙。人谓城隍神为祟。王焚其祠。

三月。上王降香于江浙。

上王请于元主降御香。南游江浙。至宝陁山而还。权汉功李齐贤等从之。命从臣。记所历山川胜景。为行录一卷。

夏四月。元营王妃还。○贞信府主王氏卒。

即贞和宫主也。自齐国公主下嫁。居别宫四十馀年。

六月。以故中赞安珦。从祀文庙。

时议者以为。珦虽建议置国子赡学钱。有养育人才之功。岂可以此而从祀乎。珦门生揔郞辛蒇。力请有是命。

王妃公主薨。

遣使告于元。元亦遣使来吊。谥靖和。后元追封濮国长公主。

王移御内院堂。

自是。移御私第及寺院。不可胜记。

口传李敞。为堂后官。

口传授职始此。

庚申七年春正月。上王在元。○二月。葬靖和公主。陵号史阙。○遣使如元陈慰。

仁宗崩也。

三月。王微行猎于郊。

王微行游猎。逢人驱打几死。人人危惧。又多聚妓乐。连夜宴飮。耽乐无度。赐与无筭。府库为之虗竭。

遣使如元。贺即位。

英宗立也。

夏四月。以权溥为佥议政丞。金利用赞成事。○王杖密直副使尹莘杰。

时。元诏使来。王宴使臣。莘杰以事忤王。王醉杖之。时。王颇喜游戯。潜与左右。打球于禅兴寺前。又幸旻天寺。命密直使元忠。打球观之。兪氏曰。大夫有罪。刑杖不加。所以励廉耻也。密直。宰相也。加之鞭棰。使之击球。奴隶使倡优畜。而为宰相者亦甘心而不知愧。可谓君不君臣不臣矣。

六月。试士。革诗赋用策问。

李齐贤朴孝修典举。革诗赋用策问。取进士崔龙甲等。王嘉孝修清白。赐银缾五十米百硕。令办学士宴。国俗。掌试者为学士。门生称恩门。门生座主之礼甚重。学士有父母。若座主在。既放榜。必具公服往谒。而门生缀行随之。学士拜前。门下拜后。众宾虽尊长。皆下堂庭立。礼毕。揖让而升拜贺。于是。学士邀至其第。奉觞称寿。

秋七月。以金怡赵珝并为赞成事。金元祥三司使。

元祥尝与吴祁等。谄谀忠烈。导以荒淫。祁等旋及于祸。而元祥以佞独免。

八月。元遣使。求童女火者。○九月。塑文宣王像。

王出银甁三十。以助其费。宰枢皆出币助之。从蛮人王三锡之请也。

冬十一月。以金利用为佥议政丞。吴潜赞成事。尹硕密直副使。○十二月。元流上王于吐蕃撒思结之地。

任伯颜秃古思。本国尚书朱冕家奴也。自宫为阉。夤缘事元仁宗于藩邸。佞险多不法。上王深嫉之。白皇太后。刷所夺人田土臧获。归其主。又以其无礼杖之。秃古思思欲中伤而不得。及仁宗崩。太后亦退居别宫。秃古思无所畏忌。百计诬谮之。时。上王知时事将变。复请于元主。降香江南。冀以避祸。行至润州金山寺。元主遣使急召。令骑士拥逼以行。侍从臣僚皆奔窜。朴景亮李连松。皆仰药死。盖秃古思用事于中。恐王不免也。上王至大都。元主命中书省。差官护送本国安置。王遅留不即发。乃下于刑部。既而命祝发。置石佛寺。复以学佛经为名。流于吐蕃撒思结之地。去京师万五千里。随从宰相崔诚之等。皆逃匿不见。唯直宝文阁朴仁干。大护军张元祉等十八人。从至流所。秃古思谗诉不已。祸几不测。赖丞相拜住营救。得免。李凌干从上王在元。为盘缠别监。同事者皆致富贵。凌干独清苦自励。冬月破衫单袴。不私一钱。及上王被窜。凌干怀金。潜附驿吏献王。王及从臣。赖以不乏。上王尝以所幸二姬。赐凌干及白文举。凌干置别室。不敢近。王义之。宋氏时烈曰。高丽中叶以后。莫不由荒怠淫佚。卒为夷狄禽兽之归。逮自宣惠以后。又自以为。结亲胡元。可恃以为安。而无意于自治。至于父子相图。君臣相谮。妃匹亦相恨讼其君。若漂偶冻雀之可哀。其绵延年岁。特贞疾不死之象尔。至于吐蕃之窜。不能言矣。羯夷之爱。其可恃哉。

以韩渥为选部典书。全英甫密直副使。

渥。康之子也。谨慎有器局。每事三思而行。稍解蒙汉语。英甫。本帝释院奴。入元嬖宦李淑之妻兄也。尝与于王惟绍之党。坐流。上王即位。复宠幸之。遂得骤用。至是拜是职。惟以贪婪谮慝为事。

百官上书于中书省。讼上王之冤。○以许富为选部典书。嬖臣李宜风揔部典书。安珪代言。

宜风。元人。善射御。为王嬖臣。珪亦家世平微。无他技。性柔讷。善逢迎。得幸。时。王狎昵群小。其他如孙琦崔安道金之镜李仁吉王三锡梁载曺莘卿崔老星林仲沇郑方吉姜融申青朴青之徒。或以旧恩。或以谄佞。或以勇力。或以贿赂。或以杂术。并见宠遇。主铨注。进退人物。于是。选法大坏。中外缺望。

复置政房。

初。上王罢政房。至是复置。以代言安珪掌铨注。右常侍林仲沇。议郞曺光汉。应教韩宗愈等参之。王尝谓仲沇曰。卿乱我之政。人目曰林权。初有郑权者曾典铨选。多受贿赂。故王比之。

辛酉八年春正月。上王在吐蕃。○二月。以柳清臣为政丞。○夏四月。白虹贯日。○王如元。

时。沈王暠有宠于元主。窥窬本国。选部典书曺𬱖。见忤于王。逃入元。比蔡洪哲庶子河中。而内竖朴仁平。以奸巧得幸。与𬱖及𬱖养子。在元主侧用事。宦者杨安吉等。潜相缔结。互为唇齿。诱引群小。阴附于暠。遂诉以国家阴事。谗构于元。征王入相。时人曰。仁平人猫。误王者必此人也。护军李仁吉。还自元。传诏。丁卯夜四更。出阳善门。百官不及拜辞。柳清臣吴潜元忠韩渥尹硕柳有奇安珪等从之。既至燕都。舍于伯颜秃古思家。史臣许应麟曰。忠宣王嫉恶如雠。而伯颜秃古思以奸险见恶于王。诬谮于英宗。窜王吐蕃。在忠肃。义不共戴天也。其入朝也。既不能白于天子。正其吠主之罪。乃反寓其家。至以其免隶为良。独何心哉。

杖流权汉功蔡洪哲裵庭芝李光逢于远岛。

汉功等从上王在元。招权纳赂。王颇怀不平。及上王被流。王囚汉功洪哲等于巡军。金怡亦辞连被囚。王命吴祁等鞫之。汉功自厕窦逃。捕囚之。籍汉功洪哲家。释怡。王入元。命三司使金恂。杖流汉功等。临海君李瑱。饯于郊。汉功曰。天地虽广大。一身藏处难。瑱曰。厕窦好。汉功大惭。庭芝以非罪被逮。其子天庆。请以身代。不听。遂俱窜。汉功洪哲光逢等。不入海岛。皆聚洪州界。扰民不可胜纪。先是。上王之留元也。凡国家政事。仓库出纳。一委亲近。虽有过举。然仓库盈羡。人心畏服。自西幸以后。䆠官左右。谋改上王之政。放逐旧臣无虚日。仓库俱竭。奸佞之徒。又附伯颜秃古思。蜂起扇乱。兪氏曰。汉功等罪。流窜宜也。但上王屏逐沙漠。存亡不闻。忠肃未有奔问申释之举。而挟前憾。放逐上王腹心之臣。是可忍哉。忠肃于是乎不子矣。

元收王印章。留之。

先是。暠臣有白应丘者。逃还本国。暠言于元主。敕王发还。不即施行。至是。暠谮王手裂帝敕。元主怒。诘责之。收夺国王印。留之。于是。柳清臣吴潜之徒。反王附暠。而国人太半归心于暠。王之侍从皆离畔。

五月。太白昼见。犯日。○同知密直司事李伯谦卒。

伯谦。公升之玄孙。风仪端丽。尝为公州副使。劝农桑。民以富饶。又牧济海二州。留守南京。民皆爱慕。

六月癸卯朔。日食既。○上护军元冲甲卒。

冲甲为人短小精悍。眼如电光。能以临难忘身自期焉。

秋七月。上王至吐蕃。

上王至西蕃独知里。寄书崔有渰权溥许有全赵简等云。予以命数之奇。罹玆忧患。孑尔一身。跋涉万五千里。辱我社稷多矣。想诸国老。劳心焦思。冞增惶愧。国王年少无知。群小必幸我如此。肆其奸巧。焉知不间我父子。幸诸国老。同心协力。敷奏于帝。俾予速还。于是。有全与闵渍等如元。请王还国。为暠党所沮。不达而还。是岁十一月。上王又寄书有渰溥有全简裵挺李瑱金𧹕曰。予十月六日。到吐蕃撒思结。公等与柳清臣吴潜议。表请于帝。俾予无久于此。

八月。蔡河中与元使来。

河中与元使金家奴来言。帝赦权汉功蔡洪哲而召之。以沈王暠为国王。百官诣暠母安嫔贺。顷之。护军李涟。还自元。言国王无恙。宰枢始知河中之妄。按。封册新王。何等重事。而河中口传妄言。宰枢百官。无一人质其真伪。轻行贺礼。视君位如奕碁。有臣如此。君诬何以辨之。国势何以尊之。当时宰相崔有渰金台铉。一代谓之贤相。而举措如此。他何足责。假使河中之言为实。未见帝敕。则断不可从。若知其妄。则当执河中。告奏天子以诬罔帝敕之罪。不知出此。徒使奸谄之徒。恣行诈伪。而莫之禁。惜哉。○河中尝恨辨违都监取其父洪哲及汉功田民。断与于人。至是。召都监官谓曰。从汝恶王命决耶。遂如元。从沈王也。

元遣使。问公主不讳之故。

暠党谮公主不得其死。于是。中书省遣宣使李常志来。囚宫女及瓮人韩万福。问公主薨故。万福云。去年八月。王昵御德妃于延庆宫。公主妒。被王驱鼻衄。又于九月。于妙莲寺驱公主。常志遂执万福等以归。

九月。检校政丞李瑱卒。

瑱体貌魁梧。局量宽弘。在庙堂。无所建白。与儒释逍遥诗酒。其子齐贤。有重望于世。瑱依势。多夺人臧获。哀诉者日踵门。校勘崔沔。缢于瑱门。谥文定号东庵。

赞成事密阳君朴义死。○冬十月。以金台铉判三司使。吴潜朴虗中赵琏赞成事。○十二月。评理白元恒。密直副使朴孝修等。上书于元中书省。乞还上王。

又辨韩万福诬告。

注簿崔瀣。如元中制科。

瀣。庆州人。致远之后。幼颖悟。九岁能诗。去岁。以春秋馆注簿。应举于元。中制科。拜辽阳盖州判官。盖州地僻职冗。居五月。移病东归。

壬戌九年春正月。上王在吐蕃。王在元。○二月。贺使朴仲沇如元。未达而还。

时。沈暠持王甚力。诸臣遣使朝贺。皆至辽东。达鲁花赤不给驿马。不得入而还。暠恶本国输钱财为王费。遣其臣杨成柱。以元主命。责宰相金利用。令刷送所输文字。独司仆副正韩宗愈与金仁衍不听。

三月。元遣使来。讯王不奉帝敕之故。

暠谮。前日圣旨。王不惟不即奉行。又失所在。元主遣待制沙的等来。暠先遣其臣朴龟。寄书宰相。数王罪恶。使之明推圣旨。沙的在行省。鞠式目都监录事李允缄。允缄言。臣赍至王宫。授代言安珪。时有别驾徐允公见之。沙的遂执允缄允公等以归。元命鞠珪等。珪辞及于王。王不能自明。丞相拜住。久不决。时。暠谋王位。曺𬱖蔡河中赵琏赵延寿金元祥。怂恿而织成之。于是。问事使臣。络绎往来。延寿即珝也。

夏四月。密直副使裵庭芝卒。

庭芝以武勇显。燕岐之役。力战有功。元主召见曰。勇士也。赐白金五十两。后。两府举以为忠清全罗道察访。挫奸猾抚孤独。一境安集。去年。党起杖流。及还。闭门谢病。日以琴碁自娱。为人軆貌魁梧。口不言利。家无十金。

六月。暠杖流护军李恭郞将桓允全等于海岛。

暠传旨式目都监曰。国王入朝时。仓库已匮。乃抽敛人户。备盘缠。及被谴。䂓免罪辜。赂事权贵。遣李恭桓允全宰相金昕百户金成万等。复加横敛。今奏于帝。押送恭等。宜即杖流。于是。杖流恭允全成万及护军康吕于岛。恭性抗直。王在东宫。屡进直言。怒蹴其目眇。及即位。念其忠直。骤加拔擢。与吕为王觇暠动静。允全成万。船载布二万疋献王。暠以故皆恶之。

秋八月。赵琏卒。

琏受元命。为王府断事官。珮三珠虎符。王尝在元。权行省者凡五年。元使络绎往来。率使气逞暴。琏善辞以对。怒辄得解。及卒。国人皆泣。然与弟珝。贰于沈王。臣节不完。谥忠肃。

九月。闵渍权汉功蔡洪哲李光逢等。呈书于元。请立沈王暠为国王。元不受。

时。暠党十馀。忽自元来言。暠已得国。国人盍状王过恶。以达于朝。汉功等既还。㤪王之杖流也。邀骊兴君闵渍永阳君李瑚等。请立沈王。八月丙戌。会百官于慈恩寺。上书中书省。督署百官。于是。患得之徒争趍焉。执义尹宣佐曰。吾不知吾君之非。臣而诉君。狗彘不为。唾之而去。于是。㙜谏史翰。皆不署名。有人持纸。至前赞成事闵宗儒家。宗儒叱曰。臣为君隐。直在其中。至于欺罔。是可忍耶。吾虽老。不为若卖。其人惭而退。彦阳君金伦。与弟元尹禑。亦不署名。或曰。违众自异。若后悔何。伦骂曰。臣无贰心。职耳。何后悔之有。是日署未半。天忽大雨雹。九月乙未朔。汉功等又招百官署名。忽震电以雹。大如李梅。遂使民部议郞赵湜。赍书如元。呈中书省。不受。呈翰林院。亦不受。后事定。中书以其书归之。王数其不署者而叹曰。非尹宣佐在宪司。则他未可知也。宣佐。瓘之七世孙也。

权汉功等。囚代言庆斯万,护军金仁沇于巡军狱。

先是。庆斯万金仁沇。与崔有渰。率群僚。上书中书省。请王复位还国。书成而畏附暠者多。未敢发。斯万窃取其书。使金之镜。直呈中书省。后。暠传写。付蔡河中。以示宰执责之。至是。汉功等。以暠旨囚斯万仁沇于巡军狱。德妃命释出。仁沇。之淑之子也。自是。国家刑政使价朝贺。皆用暠命。上王子视暠。而王其亲子也。上王遭不测之祸。鄙在西蕃。王与暠曾不忧念。惟事倾夺。

冬十一月甲午朔。日食。○十二月。遣护军杨起等。如元贺正。

始用暠命。

癸亥十年春正月。上王在吐蕃。王在元。○太白经天。○二月。元量移上王于朵思麻之地。

先是。许有全与闵渍金𧹕如元。请还上王。时。有全年八十一。妻亦老病。欲止之。有全曰。人皆有死。一死难免。岂以妻病身老。忘吾君以自逸乎。遂永诀而去。后。数日妻殁。至元留半岁。为暠党所沮。竟不能达而还。崔诚之李齐贤。时在元。献书元丞相府郞中。历序本国屡世归附之勤。且曰。我老沈王。即世祖亲甥也。历事五朝。既亲且旧。但以功成不退。变生所忽。毁形易服。远窜吐蕃。去国万馀里。颠崖绝险。十步九折。层冰积雪。四时一色。岚瘴薰蒸。盗贼窃发。革船渡河。牛箱野宿。间关半年。方至其域。饭麦𪎊处土屋。辛苦万状。不可殚记。行路闻之。尚为之于邑。况策名委质者哉。阊阖阻排云之叫。廊庙绝蟠木之容。虽含恤而愤泣。大声而疾呼。孰闻而怜之也。此仆所以当食忘味。已卧复起。皇皇栖栖。泪尽而血继者也。柔远能迩。先王之政也。以功覆过。春秋之法也。足下何不从容为丞相言之。屡世之忠勤不可负。国人之思慕不可遏。世祖肺腑之属。又不可以不录。于以入奏冕旒。导霈金鸡之泽。赐环而东。复见天日。则天下皆将称颂于足下。岂惟弊邑君臣铭肌镂骨而已哉。又上书丞相拜住曰。往岁。我老沈王遭天震怒。措躬无所。执事哀而怜之。生死肉骨于雷电之下。得从轻典。流宥远方。再造之恩。有逾父母。然其地远僻。语音不通。风气绝异。盗贼之不虞。饥渴之相逼。肢体羸瘠。头发尽白。辛苦之态。言之流涕。语其亲则世祖之亲甥也。语其功则先帝之功臣也。又其祖考。爰自圣祖龙兴之际。慕义先服。世著勤王之效。传所谓犹将十世宥之者也。窜谪以来。已及四年。革心悔过。亦已多矣。执事既尝力救于始。无忘终惠于后。申奏黈聦。导宣睿渥。俾还本国。以终天年。其为感幸。岂止陷涛濑者履坦道。转沟壑者饫美食而已哉。拜住遂奏而量移。齐贤往谒上王。讴吟道中。忠愤蔼然。

三月。暠遣人。以元主命。封府库。

王留元。财用匮乏。暠知其然。遣其臣白文珏李淑贞。以元主命。封府库。以沮输运。尹宣佐檄察官赵琯督主者。输运乃行。

夏五月。大雨雹。○六月。倭冦掠全罗道海边。

掠漕船于群山岛。在今万顷县西海中。有澳可以藏船。凡漕运往来者。皆候风于此。又冦楸子岛。在今济州北海中。有水站古地。掳老弱男女以去。遣内府副令宋颀击之。斩百馀级。

秋九月。元召上王还。

时。英宗被弑。泰定帝即位。大赦天下。召还上王。上王之被流也。鸡林君王煦。欲以身代。元主闻而怜之。煦将谒上王于吐蕃。道遇使者与语。使者喜曰。奉诏迎王。然吾当巡诸路恐晩。公宜先报。于是。煦兼行。至临洮见王。既而使者亦至。遂奉上王还。

元诛伯颜秃古思。

淑妃以秃古思谋危上王。令群臣上书中书省诉之。遂诛之。

十一月。上王至燕京。

上王寄书宰枢曰。寡人到大都。利见至尊。犹念国王年少。昵比憸人。多行不义。卿等怀禄。无所匡救。焉用彼相。自今可小心辅国。

柳清臣吴潜。上书于元。请罢国号立行省。不从。

清臣潜谋立暠。会。元主殂。未遂其谋。遂上书。请立行省。罢国号。比内地。元主然之。遣平章政事阔儿察,中书怯烈等于本国。元前通事舍人王观。上书丞相曰。夫事忘矜细。其遗患有不可胜言者。盖常人之情。狃近利而昧远图。是以。缺斤折刃。或起于句萌。浸屋流民。或成于蚁溜。伏闻。朝廷立征东行省于高丽。欲同内地。恐论者不察。以致虗名而受实弊。何则。高丽归顺圣朝。百馀年矣。世祖嘉其忠恳。妻以帝女。位同亲王。礼乐刑政。听其本俗。不复以朝廷典章拘制。故辽水以东滨海万里。赖以镇静。为国东藩。世著显效。今一朝采无稽之言。以隳旧典。恐与世祖圣谋神筭不同。不可。一也。本国去京师数千里。风殊俗异。刑罚爵赏。婚姻狱讼。与中国不同。今以中国之法治之。必有扞格枝梧不胜之患。不可。二也。三韩地薄民贫。皆依山阻海。星散居止。无郡县井邑之饶。今立行省。势须抄籍户口。科定赋税。岛夷远人。罕见此事。必惊扰煽动。脱致不虞。深系利害。不可。三也。各省官吏禄俸。例于本省差发科程。今征东省大小官吏月俸及一切公用。岁不下万馀锭。本国既无供上赋税。上项俸给。必仰朝廷输送。则行省之设。未有一民尺土之益。坐耗国家经费之重。不可。四也。江南诸省。既同一軆。例须军兵镇守。少留兵。则不足弹压东方诸国。多留兵。则供给倍烦。民不堪命。又不知征东镇兵果于何处签发。不可。五也。古者。集大事者。博谋于众。防壅蔽也。窃闻。首献立省之策二人。乃其国之故相。以谗间得罪于其主。怀毒自疑。谋覆宗国。以图自安。迹其本心。非纳忠于圣朝也。实枭獍犬豕之不若。当明正典刑。以戒人臣之不忠者。圣朝之于本国。义则君臣。亲则舅甥。安危休戚。靡不同之。奈何反听二人欺诳之言。卖主自售。得遂其奸计。有累政化乎。不可。六也。时。上王还自吐蕃。闻立省事。对赞成事金怡曰。今以二三奸臣之谋。坠我祖业。祖宗何辜。不复血食。因泣下曰。卿宜尽力图之。怡乃与崔诚之。令李齐贤作书。呈于都堂。历陈祖宗臣服输诚效功之由曰。今闻。朝廷拟于小邦。立行省比诸路。若其果然。小邦之功。且不论其如世祖诏旨世笃舅甥不更旧俗之语。何今无故将蕞尔之国。四百年之业。一朝而废绝之。使社稷无主。宗祧乏祀。以理揣之。必不应尔。更念。少邦地不过千里。山林川薮。无用之地。十分而七。税其地。未周于漕运。赋其民。未支于俸禄。于朝廷用度。九牛之一毛耳。加以地远民愚。言语与上国不同。趍舍与中华绝异。恐其闻此。必生疑惧。未可家至户喩以安之也。又与倭民。滨海相望。万一闻之。无乃以我为戒而自以为得计耶。伏望执事。国其国人其人。使修其政赋而为之藩篱。岂惟三韩之民室家相庆。歌咏圣德而已。其宗祧社稷之灵。将感泣于冥冥中矣。于是。立省之议遂寝。

甲子十一年春正月。上王及王在元。○元复赐王印章。

元复王印章。敕还国。曺𬱖,蔡河中等。又令留元。无赖子弟二千馀人。连名中书省。复诉王不已。奸党又百端诬告于上王。上王亦不能释然。由是。王久不得还。

元流孛剌太子于大青岛。

十六年召还。

二月。以崔有渰守政丞判选部事。金深为政丞判揔部事。权准金怡赞成事。尹莘杰三司使。李齐贤密直司使。

王在元。除拜在国诸臣。论功封爵者多。遣大护军张公允。赍批目来宣。准。溥之子也。方王与暠相持。群不逞多附暠。准守义不变。故事定。首被擢用。

纠正安轴。如元中制科。

轴。兴宁县人。中制科。授盖州判官。时。王被留于元。轴谓同志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乃上书讼王无他。王闻而嘉之。

以朴瑗为右副代言。安轴为成均乐正。

瑗。全之之子也。初。暠党诬王罪。上书都省也。逼全之署名。全之愤然曰。狗奴敢污我耶。遂遣瑗。闻于王所。至是。以瑗为代言。任铨选。起全之视事。以老固辞。授政丞致仕。赐功臣号。王嘉轴上书。超授乐正。盖州守遣人礼请。王方向用。故不去。官虽屡迁。而常带馆职。表笺词命。多出其手。

论暠党。杖流金元祥赵延寿于海岛。

元祥尝为巡军万户。使造械重百斤。至是。首自及焉。未几。元主命赦还二人。暠党之在元者请赦故也。王又教曰。食君之禄而贰其心。非人臣也。其上书请立沈王者。三品致仕以上皆停禄。既而又查出署名呈书者。皆罢官。

三月。京城大火。

乙巳。莺溪里百馀家火。丁未。地藏坊三百馀家火。己酉。槐洞里火。无风自炽。人物死者甚众。人谓天火。

夏四月。雨雹雪。人有冻死者。以金仁沇为知申事。庆斯万右代言。

赏呈书于元。请还王也。

以朴仁干为密直使。张元祉密直副使。

赏从上王于吐蕃。并赐功臣号。

五月。佥议赞成事闵宗儒卒。

宗儒天资庄重。明识典故。优于吏干。不妄交游。笃于宗族。未尝干谒。公退。便杜门谢客。洒扫庭堂。净如也。卒。年八十。谥忠顺。

以学谕沈宗叔。为合浦镇录事。

合浦为南道大镇。为万户及录事者。多以聚敛为事。先是。合浦万户府录事。以式目录事为之。刀笔吏往往贪污不法。王知其然。特命经术士代之。

以林仲沇为赞成事。全英甫尹硕评理。元善之同知密直司事。

仲沇以嬖幸进。贪权纳赂。王知之而不能退。英甫硕俱被宠于王。而暠党构王。二人依附观望。王犹用之。善之。元卿之子也。王之被留。国人分曹流言者多。善之守正不挠。士论多之。

秋七月。元遣使求童女。○倭船漂泊灵光郡。具舟楫归之。○八月。王聘元魏王阿术哥女金童公主。○上王罢知密直韩渥元善之知申事金仁沇官。

渥从王在元。暠构王万端。渥以奇谋。脱王于祸。善之仁沇等。俱著功劳。至是。上王听暠党之言。疑渥等交构两间。故罢之。

冬十一月。上王教宥暠党。

上王在元。暠及其党。竞媚献谄。图免己罪。上王遂遣缮工令赵石坚。戒谕国人曰。予早厌富贵。爱静好闲。传国于子。传沈于侄。愿终天年。而未免吐蕃之行。及还见。从臣交构沈王及国王。以致䦧墙之变。因丞相敷奏皇帝。务存大軆。已许国王尚主归国。特命省院。召两王从臣。咸使和解。惟尔臣民。毋惑间言。善事国王。其上书请立沈王之时。听一二奸臣诳诱。不得已署名者。予已谕国王。毋念旧恶。王感予言。一皆原宥。其悉知之。于是。宰枢召往来谋议为暠上书者。典书致仕李伯经。前掌令李东吉。前议郞赵湜。前乐正权贺。令俯伏听教。由是。权汉功柳清臣等。皆得免罪。爵禄如故。兪氏曰。自古。谗贼之徒。变乱黑白。不至于覆亡人国家者。其意不厌。方王之困于沈王也。凡呈书请诉者。皆乱逆徒也。王之复位。堇流其支党。如柳清臣权汉功等主张废立之议者。晏然自保。则为恶者何所征乎。小人如蔓草如薪火。不绝其原。则必枝蔓延爇。终至于斩伐烧烁而后已。今忠宣欲使忠肃与暠无䦧墙之变。而纵奸贼。使根蟠孽芽。略无畏忌。其计不亦踈乎。其后。嗜利希幸之徒。日众月盛。图新吠旧。反复谮构。以至德兴崔濡而极焉。此无非忠宣忠肃除恶不本之致也。

十二月。遣大宁府院君崔有渰。如元贺正。

时。元欲复立省于本国。且欲革罢世禄奴婢之法。有渰诣中书省。力请止之。金怡崔诚之李齐贤等。亦上书都堂。于是。立省之议乃寝。及有渰之还也。国人举手加额。泣曰。存我三韩者。崔侍中也。有渰时年八十六。

乙丑十二年春正月。上王及王在元。○三月。前化平府使李晟卒。

晟。潭阳人。登第调水原司录。秩满。归竹溪村舍。不求禄仕。日讨坟典为事。后。被荐至阁门祗候。年五十九。拜左思补。入直西省。作诗言志。翌日。弃官归田。诗曰。药砌清风欺我老。竹溪明月诱吾情。昨宵已决归田计。雪尽江南匹马行。一时名儒会饯。后为化平府使。未几又辞。卒。年七十五。为人质素无华。自少力学。卷不释手。所至。学者如云。时人谓之五经笥。

夏五月。王及公主至自元。

王留元凡五年而还。

上王薨于燕邸。

王性好贤嫉恶。聦明强记。凡事一经耳目。终身不忘。每引儒生。商确古今。至于兴亡邪正。尤眷眷致意。尝使僚佐。读东都事略。听至王旦李沆富韩范诸名臣传。必举手加额。以致景慕。至丁谓蔡京章惇等奸臣传。未尝不切齿愤惋。然言行不称。惭德实多。

六月。赵延寿死。

延寿一门贵盛。乘势使气。贪财好色。又贰于暠。为世所鄙。

秋七月。上王梓宫。至自元。

先是。上王讣至。即遣三司使尹莘杰等。奉迎梓宫。癸酉。鸡林府院君王煦。密直副使李凌干等。奉梓宫至。百官玄冠素服。郊迎殡于淑妃宫。煦与凌干。号呼跋涉。勤苦备至。煦衰麻三年。朔望私奠。陵下终身。

赞成事致仕朴全之卒。

全之。竹州人。早登第。忠烈五年。以衣冠子弟。选入元。与中原名士游。商确古今。山川风土。如指掌。王重之。性慈惠少刚果。然历事三朝。不贰其操。通经史究术数。诲人不倦。与人交。不立崖岸。外王父李藏用。尽传其所宝书。忠宣为世子。学于全之。即位。以旧恩封延兴君。尝招入内。命广平江陵二君。各自书名示之。问谁享国者。全之不敢对。良久。避席曰。观两君笔迹。亚君当璧矣。不数月。广平卒。江陵果为嗣。卒。谥文匡。

持平金开物。谢病免。

开物。晅之子也。自少。见重于上王。嬖臣姜融。有求于开物。不获谗之。杖流海岛。虽遭困踬。处之怡然。及放还。琴诗自娱。无仕宦意。时。王还国。图新庶政。召为持平。士林属望。有蛮人王三锡。以杂术有宠于王。称为师傅。卖官鬻狱。妻兄张世。夺少尹林俊卿马。宪府究治之。世到开物家。拔釰自刺大叫。宪司下世狱。遂诣阙请罪。三锡从中不达。以杖击开物。又擅释世。开物与掌令金元轼持平金永煦等。诣阙请世罪。王先入三锡之言。怒欧启事者。于是。宪司闭门不视事。王遣近侍。谕起视事曰。待葬上王。治三锡罪。开物移病不出。人惜其去。未几卒。开物为人刚正。与人交。一以信。诗文字画。俱有家法。永煦。方庆之孙也。

八月。王及公主幸汉阳。

张毡幕于富原废县在今高阳郡东三十里龙山在今京城西南十里高阜望海处而御之。今龙山西麓犹称御幕岘。

冬十月。下教大赦。

王在元。获申诬谗。复尚公主而还。至是。以公主弥月。下教大赦。加上太祖以下尊号。山川载祀典者。各加德号。修葺祠宇。圆丘籍田。社稷寝园。佛宇道观。修营以祭。先代陵庙。官禁樵牧。令平壤立箕子祠。又祭文宣王十哲七十子。父王吐蕃之行侍从及辛酉以来随从功臣。皆加褒奖。奸臣谋构时。中立观变者。亦皆原宥。虽其忠节而有才干者。皆许叙用。又条列弊政以申之。曰。一。郡县大小。本有定制。近来无功升号者。皆仍旧。一。守令近皆贪污废职。各道存抚。提察殿最以闻。一。内外两班。乡吏百姓。冒受金印检校职。结衔避役。甚为淆滥。并皆收牒。各从本役。违者断罪。一。各领府队正等俸禄岁减。劳役日甚。宜令重房。軆察完护。一。甲戌以来战功人及战亡子孙。各加叙用。一。乡吏非由科举。不得免役从仕。近者逋亡附势。内多滥职。外损户口。毋令擅离本役。其以百姓为两班。贱人为良人。伪造户口者。据法断罪。一。权势之家。广置田庄。招匿人民。不供赋役者。刷充贡户。一。各处塩户。人有定数。贡有定额。近来塩户日损。贡数仍存。管塩官以逋户贡。塩加征贡户。今幷除贡数。诸仓贡民。亦依此例。一。复修济危宝东西大悲院。以救人病。一。九十以上。官给资粮。七十以上。给侍丁一人。复其身。鱞寡孤独残疾者。官司优恤。一。又申征债之令。一。劝农桑之政。一。申驿马滥乘之制。一。茂材硕德孝廉方正之士侧微无闻者。所在官录名以奏。按。僿说曰。秦汉以后。尊君抑臣。分义截然。人君过恶。史不敢书。必回互以弥缝之。后世何从而知之。朱子曰。朱梁不久而灭。无人为他藏得。故诸恶一切发见。若更稍久。必掩得一半。此千古平衡之论也。丽世昏君。不足怒而可哀。何其五百年而寂寥至此耶。盖其立法专尚佛教。佛教无君也。一传至惠宗。王䂓袖刃穴壁而亦不罪。此大慈之释舍身饲虎者也。主弱臣强。已自此兆。权柄传世。其君扶手而已。中世以来。困于冦敌。废立如弄碁。于是。臣视君如婴儿。街谈稗说。恣心詈骂。作史者悉取之。以彰直笔。所以如此。余见其发号施令。往往有求治谨政作道理语。以是。知非素性为不善者也。

公主薨于龙山行宫。

九月己未。公主生子于龙山。是月丁酉。薨。年十八。遣使告丧于元。元亦遣使来吊。后追封曹国长公主。

十一月。王还宫。葬上王于德陵。在今开城府西十二里。○公主之丧。至自龙山。葬史阙。○移御于吉昌君权准家。

王周观屋宇之美。叹曰。非寡躬所当居。自是。屡移私第。

以李齐贤为政堂文学。赐功臣号。○分艺文春秋为二馆。

艺文馆掌制撰词命。春秋馆掌记时政。

丙寅十三年秋七月。赐赞成金怡等功臣号。

初。怡等周旋。寝立省之议。于是策功。以怡及全英甫尹硕李凌干尹莘杰等九人。为一等。

闵渍卒。

渍少以文学名。而权汉功之请立沈王也。以耆旧元臣。首署呈书。臣节大

丁卯十四年春三月。元遣人。藏佛书于春州文殊寺。在清平山。

泰定皇后为皇太子皇子祈福也。施缗钱万取息。每于诞辰饭僧。岁以为常。

夏五月。佥议中赞金怡卒。

怡。春阳今安东属县。在府北一百十二里。人。早有大志。安珦见而奇之曰。后当贵。少为都评议司掾吏。事虽鄙。不惮。识者异之。怡年二十四。偶宿华藏寺。梦。王御殿。群臣拥卫。祥云掩冉。王唱一句云。青云紫气知仙阁。怡赓云。绿发清谈是贵人。王嘉叹。解衣衣之。以此知其贵显。状貌魁梧。性豁达有长者风。久从忠宣。有负绁之劳。终始一节。谥匡定。

王欲传位于暠。既而止之。

王谓左副代言韩宗愈曰。吾欲表请于元。禅位沈王。遂密以表授宗愈。趣令印之。宗愈曰。国家传之祖宗。岂宜废嫡与旁支乎。固谏不得命。既退。托以坠马不起。与李兆年。谋诸大臣。执奸臣斥之。事竟不行。时。王为奸臣所误。有是言。

冬十一月。赐尹硕等功臣号。

王追论留元侍从诸臣终始不贰者。赐尹硕金深韩渥元忠全英甫李恭孙琦金之镜崔安道林仲沇李兆年等七十九人功臣号。

戊辰十五年春二月。遣世子祯。宿卫于元。○夏四月。以郑方吉为政丞。姜融林仲沇全英甫赞成事。

四人皆以近幸骤进。

元立贡女金氏为后。

金氏。化平君深之女也。深于是自私第入揔部。以行省水精𫓧钺等仪仗。陈马前。受三官五军庭贺。用王者威仪。人以为僭。

王畋于西海道。秋七月。还宫。○元使平章事买驴等来。

曺𬱖赵云卿高子英等从之。皆沈王之党也。先是。金之谦金千谥等。归心于暠。诬王盲聋喑哑。至是。柳清臣吴潜。诣中书省。诉王有病不亲政事。又诉王谋夺沈王暠世子印。太尉王所赐暠田里及清臣潜等百四十馀人田宅。元主乃遣买驴来质问。王辞疾不迎。买驴意王实聋哑。径诣王宫。宣诏诘问。王对辨有序。礼容严肃。买驴乃曰。帝所以命臣者。察王疾也。以今所见。向者之诉皆诬也。于是。𬱖等惶惧无言。前来使臣。王皆不接见。多淹留。凌辱宰相。擅作威福。多纳贿赂。荒淫声色。买驴疾其所为。并督令还归。王使崔安道。馈金银段匹。皆不受。安道私用之。王自燕归后。忧劳惊悸。及还。常居深殿。忽忽不乐。不接朝臣。不亲政事。由此。小人并进。如僧祖伦崔安道金之镜申时用等。专权。卖官鬻狱。无所不至。㙜谏章䟽。中沮不启。买驴之来也。安道等恐祸忧惧。及归。喜而益骄。

下政丞尹硕于巡军狱。杖之。

硕性急。好骂辱嬖人。嬖人多㤪之。尝与赞成事林仲沇偕行。仲沇有违言。硕以马策抶之。嬖人诉于王。王怒。下硕巡军杖之。兪氏曰。硕等憸小。杖之为可。但王蔑辅相之位。使匪人居之。至于衣冠而相抶扑。宰衡而杖巡军。名器益轻。而士大夫廉耻扫地矣。

八月。王幸平州。○治暠党赵湜金之谦金千谥等。流贬有差。○冬十月。地震。○十二月。遣使如元。贺即位。○流崔安道于海岛。

时。王在平州。上护军崔安道。诣行在。王望见驺从甚众。意元使来。惊骇。及至。乃安道也。王怒。流之。安道留旬馀乃行。傔从尚多。不入配所。游遍杨广道。时。按廉马季良。与州郡争劳慰。季良贪婪。嗜牛肚。民讥曰。马食牛。安道未几召还。

定银甁价。

资赡司言。银甁价日贱。自今。上品折综布十疋。贴甁八九疋。违者科罪。从之。时。铸甁杂以铜。官虽定价。人皆不从。

置盘缠都监。

王将入朝。置盘缠都监。令百官及五部坊里。出苎布。又于京畿八县民户。敛布有差。于是。奸吏因缘横敛。中外骚扰。时。又出内帑甁子。市米。内臣因之。诛求无已。两府患之。欲遣察访于五道。以救民瘼。内人又从中止之。

己巳十六年春正月。王在平州。

自去年八月。王出次天神山在今江阴县西北九里下。构假屋以御。问虞人曰。盖屋何物为佳。对曰。朴木皮疑桦皮最佳。即命取之。民甚苦之。王耽于游畋。支费浩繁。招集虞人。皆授检校郞将别将。赐衣服糓米。动以百计。尝行礼成江。以商人子李奴介。为密直副使。内竖婿金就起。为军簿判书。名器之滥。至此甚矣。

三月。盗发马韩祖武康王陵。在金马郡。

捕系典法司。盗逸。郑方吉欲劾典法官。林仲沇沮之。方吉曰。吾固知发冢人多。仲沇惭恚移病。人以方吉言为是。

夏五月。旱。禁酒。聚巫祷雨。

国制。旱蝗例禁酒。又聚巫祷雨。巫皆逃匿。搜捕遍闾巷。史臣白文宝曰。爕理阴阳。宰相职也。旱气太甚。尤当敬畏。以答天谴。曾是不思。徒责雨于巫。岂不谬哉。

六月。高兴府院君柳清臣。死于元。

王复位。清臣及吴潜。惧罪不敢还。清臣留元九年而死。清臣不学无知。有机变。恃势弄权。为国害。本长兴高伊部曲人。时有猫部曲人仕朝国亡之谶。俗称猫曰高伊。按柳氏谱。清臣自号信庵。其神主在今天安郡柳泽家。欲埋辄有梦。禁使不得埋。如是者数。历四百馀年而犹在云。必是奸鬼依附而然矣。

秋七月丙辰朔。日食。○政丞致仕尹珤卒。

谥文显。

九月。元使舍人完者来。

颁即位诏也。王在白州。病不出迎。心怀忧惧。完者使人谓王曰。上国称高丽多过失。今宜先贺登极。王喜曰。使臣右我。复何忧。密直金之镜曰。完者似欲官其族人之在本国者。王乃命之镜及大司成高用贤。掌铨注。内臣申时用。至政房。骂之镜曰。今日除授。为使臣也。乃辈奚独鬻官而不官吾子孙耶。又顾在庭丧职者曰。若等无钱。又谁㤪乎。求官者云集。之镜等夜匿村舍注拟。上护军申丁。求官未得。骂之镜曰。尔何壅蔽专擅也。又大呼曰。无钱者毋求官。批既成。密直李仁吉。擅改于其第。及批目下。用事者争相涂抹窜定。朱墨不可辨。时人谓之黑册政事。黑册。儿童用厚纸。黑而油之。以习字。

冬十月。遣使如元。贺复位。

文宗让位于其兄周王。是为明宗。未几崩。文宗复即位。

遣金之镜如元。请传位于世子祯。

庚午十七年春二月。元册世子祯为王。世子即位于燕邸。遥尊王为太上王。

初。世子入元。丞相燕帖木儿。见之大悦。及王请传位世子。燕帖木儿因奏锡命。策为开府仪同三司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高丽国王。遂遣客省副使七十坚。来取国王印。授世子即位。是为忠惠王。王时在燕邸。委机务于嬖臣裵佺朱柱等。日与内竖为角力戯。无上下礼。起居注李湛白王曰。君举不可不书。一动静左右书之。王曰。书者谁欤。湛曰。史臣之职也。王曰。书我过失者。皆书生也。由是。益恶之。

元以政丞致仕金台铉。权征东行省事。○置知印房。

以右尹尹之贤,起居注李湛,正郞李君侅,典签金汉龙。充之。君侅。尊庇之孙也。

三月。王聘元关西王焦八女德宁公主。为妃。○夏四月。上王囚权省事金台铉。以郑方吉权行省事。

初。上王被留于元。台铉为判三司事。时。国中党论起。首相从王。台铉虽首居二府。在下者秉权。事多扞格。然赖台铉镇定。终不至误国。上王复莅政。多所更改。欲罢台铉。既而曰。此老终始无他。不宜去。卒罢之。寻以佥议政丞致仕。及王受禅。元命权行省使者还。宰相以上王命召台铉。收省印囚之。以方吉行省事。台铉被放。絜家东游金刚山。盖远嫌也。未几。新王遣使。责宰相擅收省印。罢左右司郞中。驲召台铉。复署省事。

以金深为中赞。任子松元忠赞成事。李凌干参理。

时复改官。以政丞复为中赞。评理为参理。

五月。元命王还国。○六月。祔忠宣王于大庙。中赞洪子藩郑可臣配享。

迁仁宗主。权安康宗主于东夹室。是祭。众阑入庙庭。争夺奠物而去。法司不能禁。典礼佐郞赵廉言。本国昭穆之制。有乖古制。宜以太祖居中室。高宗为第一昭。元宗为第一穆。忠烈王为第二昭。忠宣王为第二穆。惠王明王居东夹室。如周制武王居东北夹室之例。显王康王居西夹室。如周制文王居西北夹室之例。如是则惠显分居东西。为不迁之主。明康亦分东西。为假安之位。于礼便而亦合古制。不从。按。忠宣三年之毕。于是已四年。而今始祔庙。忠肃不子之罪。不书自见矣。

秋七月。元流明宗太子妥懽帖睦尔于大青岛。○光阳君崔诚之卒。

诚之。甫淳之后。久从忠宣王在元。颇用事取谤。忠肃王之见留也。暠党䟽国家得失。将言于朝廷。诚之不肯署名。主谋者同坐府中。令录事请署。诚之厉声曰。吾尝备位宰相。佥录欲胁我耶。众沮丧。未几上书乞退。清谈雅笑。不问人事。及卒。谥文简。性刚直不妄语。诗文书法。为世所推。尤邃阴阳推步之法。尝在元。得授时历术。遂传其学。至今遵用。

闰月。元复议立省。既而寝之。

元前行省郞中蛮人蒋伯祥。告都堂。复欲立省于本国。变更国俗。王在道闻之。寄书元丞相。历陈屡世忠勤勋亲及自世祖之世。诸国皆立行省。独于本国不设。且言国小民贫风俗不同难便之状。议遂寝。

上王如元。勒命德妃归田里。

上王将如元。至海州。政丞郑方吉,赞成姜融,前评理金元祥白曰。今王之位。殿下与之。王宜诚心以事殿下。而反如仇雠。殿下之臣。一皆裭职。唯以义成仓属之。殿下供亿不给。辱莫大焉。又今王与龙山元子。有不友之心。势不两存。请殿下与元子入朝。上王遂勒命德妃归田里。不许母子相见。中郞将曺益清。自王所来。上王召谓曰。王夺吾从臣等官。何也。虽暠为王。岂至如此。吾欲朝元何如。益清力陈王位父子相传之法。言甚切至。上王嘉纳。然以方吉等言。犹不能自安。

上王至黄州。

王来自元。见上王。道上胡跪迎谒。上王曰。汝之父母。皆高丽也。何见我行胡礼。训戒严厉。王涕泣而出。

王及公主至自元。八月。即位。○宥。○王如见州。今杨州府治。谒德妃。○冬十月。检校政丞金台铉卒。

台铉少孤勤学。风仪端雅。受业先进之门。其家有女新寡。窥见而慕之。投诗窗隙间以挑之。诗曰。马上白面谁家郞。迩来三月不知名。如今始识金台铉。细眼长眉暗入情。台铉自此绝不往。叔父周鼎。见其词赋。异之曰。大吾门者汝也。性廉直。言动循礼。昼不卧。暑不袒。待人以和。事母孝。教子孙有方。不妄交人。亦无为仇㤪者。历事三朝。进退以义。处烦剧。裁决精明。人服其明。言历代典故。如昨日事。国有大议。必就咨决。尝手集东人诗文。号东国文鉴。卒。谥文正。号快轩。

复改考试官。为知贡举。○王畋于海安。○十一月。地震。○十二月。以韩宗愈为密直提学。李兆年为司宪掌令。

兆年前从忠烈在元时。王宋之党。离间王父子。从臣多怀疑。缩缩走匿。惟兆年常侍左右。进退唯谨。忠宣即位。窜归乡里十三年。未尝出一言。讼其非罪。及上王之见留于元。朝臣多怀反复。独兆年发愤。与宗愈如元上书。讼王冤。朝廷美之。以此。遂与宗愈俱被进用。宗愈亦有重望于时。

始令举子诵律诗。

令诵律诗四韵百首。通小学五声字韵。然后乃许赴试。李氏晬光曰。丽制如此。而后世只录名入试。故场屋不严。举子目不知书者。称以随从。吏胥贱流。滥入代书。借述之弊。不可禁止矣。

辛未忠惠献孝王讳祯。蒙古讳普塔失里。忠肃长子。母明德太后洪氏。元年春正月。上王在元。○王畋于江阴。○地震。○二月。以韩渥为中赞。○夏四月。王幸延福亭。

观水戯击球。时。王淫戯游畋。无虗月。

始用小银甁。

一当五综布十五疋。禁用旧甁。

以韩宗愈李君侅。知贡举。

时。提学韩宗愈。代言李君侅。掌贡举。监察大夫崔安道子璟。不学。年才十馀中试。献纳许邕。正言赵廉等。上书言宗愈等取士不公。请覆试。安道滥居风宪。子璟乳臭中第。请罪之。不从。王欲下邕等狱。朴连进曰。谏官不可罪。乃止。忠惠之际。嬖幸专权。蔡洪哲之徒试士。惟请是从。

秋七月。佥议中赞大宁府院君崔有渰卒。

有渰少恬退不求名。数以忠直得罪。至是卒。年九十三。谥忠宪。历事四朝。为国元老。朝野倚重。

八月。罢畿内赐给田。

罢赐给田。充禄科。又置五道塩场别监。寻罢之。

以尹硕为中赞。朴连为典理判书。

连。贱人也。尝居母丧娶妻。至是。有僧白王曰。官寺之奴。或有拜高官者。不可与士族齿。王怒曰。以吾爱朴连耶。

元遣使求童女。○冬十一月壬申朔。日食。○十二月。元召还妥懽帖陆尔。后即位。是为顺帝。○今大青岛有顺帝宫阙遗址。破瓦皆青瑶也。

壬申忠肃王后元年正月以前为忠惠二年春正月。上王在元。○二月。王畋于西海道。○盗发高陵。○元遣蒋伯祥。收王印章。征入朝。上王复位于燕邸。

王自袭位以来。狎昵群小。游戯无度。而时上王在元。父子之间。颇有交构之衅。又有流言于元曰。王将不顺朝命。于是。元主命上王。已于正月三日复位。遣理问郞中蒋伯祥。来传诏收王玺绶。封诸府库。以伯祥摄征东行省事。且征王入朝。于是。王及左右皆失色。

以蔡洪哲林仲沇。为赞成事。曺𬱖闵祥正。知密直司事。○王遣闵祥正。囚尹硕等于巡军狱。

王遣闵祥正赵炎辉等。下废王嬖幸政丞尹硕,宰相孙琦,金之镜,上护军裵佺,朴连,代言李君侅等十三人于巡军狱。蒋伯祥又囚判事权适,奉翊尹佺等十五人。亦皆废王嬖幸也。伯祥鞫硕等以与群小乱政。谋反上国。交构王父子之罪。于是。杖流硕子之彪及其党孙琦,尹桓,权适,金天祐,李君侅等十馀人于海岛。初。之镜诱王辞位。立废王。自以为功。及废王即位不用。之镜怏怏而还。至是。王复位。以之镜背恩。囚之。瘐死狱中。祥正。渍之子也。

夏五月。元遣使。下闵祥正赵炎辉于行省狱。释尹硕等。执蒋伯祥以归。

时。有尹硕之党诉于元。元遣客省太史都赤。来囚祥正等。放尹硕孙琦等。时。蒋伯祥奉使在本国。多作威福。黩于货赂。国人㤪之。百官以书诉于使臣。遂执之以归。

六月。以蔡河中为密直使。○是岁。王聘蒙古女伯颜忽都公主。为妃。

癸酉二年春正月。王在元。○闰三月。王及公主发燕京。沈暠从王东还。夏六月。王及公主入王京。

元丞相燕帖木儿。奏皇太后及太子曰。高丽邻倭境。今其王久在都下。请令还国。制可。时。文宗宁宗。相继而崩。太子未即位。王以文宗旧臣。不忍遽还。元督之。闰月丁酉。王与公主东还。四月。至临江卵山寨。沈王暠来谒。遂从王来。王至平壤。幸大同江。张水戯以慰暠。歌吹闻于十里。六月戊子。入王京。

遣使如元。贺即位。

顺帝立也。

前检阅李糓。如元中制科。

自唐以来。贡士之中制科者。例置丙科之末。至是。糓对策。大为读卷官所赏。擢置第二甲。前所未有也。元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糓。韩山郡吏自成子也。硏穷经史。一时学者多就正焉。登第。以艺文检阅。魁征东省乡试。遂擢制科。糓与中朝文士。交游讲摩。所造益深。为文。操笔立成。辞严义奥。典雅高古。不敢以外国人视也。

是岁。日本源仁山。揔国政。

源赖朝自其国君后鸟羽之世。专断国事。揔重兵。镇于关东之镰仓。传代十人。号镰仓十将军。曰赖朝。曰赖家。即赖朝长子。曰实朝。即赖朝之次子。曰平政子。即赖朝之妻。曰赖经。即关白道家之子。为赖朝侄女之子。姓藤原氏。曰赖嗣。即赖经之子。曰宗尊亲王。后嵯峨院之第四王子。曰唯康亲王。即宗尊之长子。曰久明亲王。即后深草之王子。曰守邦亲王。即久明之子。凡百四十九年。时。平氏犹专擅朝政。至是。仁山遂攻平氏。尽逐其党而专国政。仁山赖朝之后。或称足利尊氏。于是。源氏世袭不替。

甲戌三年。

乙亥四年夏四月。王畋于海州。○以姜融为左政丞。蔡河中赞成事梁载曺莘卿。掌铨注。罢台官申君平。

王命佑文君梁载,郞将曺莘卿。掌铨注。首擢融河中。同时拜相。又以崔老星为怀义君。申时用为大匡。元尹尹贤为持平。融。晋州官奴之孙。载。燕南人。因王三锡见王。三锡死。与蒋伯祥。构凶谋不克。遂谄事王左右。得幸封君。莘卿尝为僧。以风水术。因载得进。老星。色目富商。亦因载见用。贤以典法椽。为时用家臣。与宦官谋。抹持平李孙宝名。改注己名。时。左右近习。表里用事。除拜任意。行钱得官者百馀人。王不之觉。㙜官申君平。皆不署告身。见罢。翌日。掌令朴元桂署之。人讥其㥘。

五月。大旱。○六月。王还宫。○秋八月。王幸海州。○纳权氏为妃。

前左常侍权衡之女。初嫁密直商议全信子衡。欲离之。托内旨绝婚。遂纳于王。册为寿妃。

冬十月。王还自海州。

王闻元使黑厮来。遂还自海州。至国清寺。王性厌人。左右不得近。忽赤李叙。虑王独行。从其后。王怒罪之。翌日。百官会迎宾馆延诏。始知车驾先至。惊惶行礼。王使人逐之。百官皆走匿。其忌人如此。

十一月。王改名卍。

以梦改卍。音蛮字出佛书。贴榜喩人。

骊兴君闵𬱖卒。

𬱖。宗儒子也。性敏悟。风仪秀雅。晩年家居。诗酒为乐。好贤爱士。待孤寒晩进。尤致情礼。谥文顺。

丙子五年春正月。王召德妃洪氏还。○杨广道贡物别监申淑。以罪免。

初。代言曺莘卿矫旨。令淑献熊掌豹胎。淑督索州郡。都堂以闻。王怒罢淑。莘卿阳若不知。

以蔡洪哲安珪。知贡举。

时。嬖臣梁载。操弄政柄。士大夫多出其门。载以李润属洪哲曰。走马看锦。恐迷目五色。洪哲遂取之。王赐洪哲苎布五十疋。珪玉带五综布六百疋。

二月。王幸海州。○立公主府。号曰庆华。○三月。王发海州。幸西京。冬十月。如元。

先是。元征王入朝。而王不欲往。久留西京。至是。辛彦卿还自元曰。汉人卢康忠王谊王荣等十二人。诉王之罪。谋欲除国。夷为军民。王遂行。

十二月。元遣废王归国。

废王宿卫于元。时。燕帖木儿已死。太保伯颜。待废王益薄。废王与燕帖木儿子弟及回骨少年。飮酒为谑。因爱回骨妇人。或不上宿卫。伯颜益恶之。目曰泼皮。豪侠之称。从臣前军簿判书李兆年。进戒曰。殿下事天子。宜日慎一日。何乃弃礼纵情。以速累乎。然此非殿下之过。殿下长于阿保之家。所共游者多无赖子弟。朴仲仁李仁吉辈。实左右之。殿下孰从而闻正言行正事乎。儒者虽朴拙。皆习经史识廉耻。殿下目之为沙个里。此何等语耶。殿下能远佞幸。亲儒雅。改行自饬则可。不然。天威咫尺。其严乎。废王不能堪其言。逾墉而走。终不悛。伯颜奏元主。王祯素无行。恐累宿卫。宜送乃父所。使教义方。制可。

丁丑六年春正月。王在元。○二月。杞城君尹莘杰卒。

莘杰。杞溪人。性严重讷言。事两朝。久典铨选。不以私轻重之。时称长者。自谢事后。杜门独处。不问外事十馀年。卒。谥庄明。

夏五月。赞成事元忠卒。

忠性端悫。虽不学。善处事。王被留于元。侍从大臣皆携贰。忠独终始一节。

元禁国人私藏兵器百官骑马。

元敕汉南高丽人。不得虗藏军器执把弓箭。官员存留马匹外。尽行拘刷。于是。百官皆不视事。征东省据世祖不改土风之诏。奏请。始许弛禁。

秋七月。彗星见于天市。

四十日乃灭。

八月。废王猎于东郊。

废王与群小数微行街里。会夜为人所击。伤臂仆地。

九月。延昌君朴孝修卒。○冬十月。地震。○十二月。王至自元。

戊寅七年夏六月。王幸白州藤岩寺。寺在天灯山山在今白川北二十里。○地大震。

丙寅。地大震。乙亥。地又三震。壬午。又震。丙戌丁亥。亦如之。七月乙卯八月壬午。皆震。

秋七月。大风拔木偃禾。○元遣使求宦者童女。

时。典衣副令李糓在元。言于御史台。请罢求童女。代作䟽曰。古之圣王。其治天下也。一视同仁。虽人力所至。文轨必同。而其风土所宜。人情所尚。则不必变之。以为四方荒徼。风俗各异。苟使同之中国。则情不顺而势不行也。昔我世祖皇帝临御天下。务得人心。尤于远方殊俗。随其习而顺治之。故普天率土。欢欣鼓舞。高丽本在海外。别作一国。国朝肇兴。首先臣服。著勋王室。世祖釐降公主。赐诏奖谕曰。衣冠典礼。无坠祖风。故其俗至今不变。为高丽计者。当钦承明诏。率祖攸行。修明政教。朝聘以时。与国咸休可也。而乃使妇寺之流。根据中国。怙恩恃宠。反挠本国。冒干内旨。岁取童女。以媚于上。既称有旨。岂不为国朝之累乎。今高丽妇女。在后妃之列。配王后之贵。而公卿大臣多出于高丽外甥者。此其本国王族及阀阅豪富之家。特蒙诏旨。或情愿自来。且有媒聘之礼焉。固非常事。而好利者援以为例。凡今使其国者。皆欲妻妾。非但取童女而已。侧闻。高丽之人生女者秘之。每有使者。相顾失色。已而军吏四出。家搜户探。系累邻里。束缚亲族。鞭棰困苦。见而后已。使臣凭借受赂。每取一女。阅数百家。父母宗族。聚哭送于国门。牵衣顿仆。号呼悲痛。或投井或自缢。其弊不可殚记。今以堂堂天朝。岂不足于后宫。而必取之外国乎。虽承恩于朝夕。犹怀父母乡党。人之至情也。乃置之宫掖。愆期虚老。时或出之。归之于寺人。终无孕者十之五六。其㤪气伤和。又何如也。伏愿涣发德音。明示条禁。不胜幸甚。元主纳之。初。王五年留元。忧郁成病。诏使之来。多不欲见。必强之而后见。至是。元使失里迷来入城。责王不迎诏。遂诣灯岩寺见王。王辞以浴。久乃见。待之不礼。使臣怒。退宿白州。王命赞成事高谦。慰之。

以赵廉王伯。为密直副使。

初。元使失里迷诬王以不迎诏。鞠两府甚急。政丞权汉功,赞成闵祥正等皆承。左司议赵廉与右司议王伯。上䟽言。君臣一軆。祸福共之。且臣为君隐。犹子为父。今两府私躯命遗君父。请论如法。辞甚剀切。王义之。同拜二人密直副使。由司议入枢府。前所未有也。

闰八月。以曺𬱖为左政丞。洪彬为赞成事。

彬。燕人。为元宿卫。王被谗留元。彬出死力。讼其屈而别白之。王东还。彬从来。王奏留之。赐贯南阳。

赞成事姜融。访孝子黄守以闻。

守世居平壤。为本府署丞。父母年俱七十馀。弟妹五人同爨。具甘旨。先奉父母日三。二十馀年。子孙服习无少怠。融访之。感叹具状以闻。里闾耸观。

己卯八年春三月。王薨。废王即位。

王在位前后二十五年。寿四十六。王待废王少恩。常呼曰泼皮。然遗命袭位。以洪彬权征东省事。王严毅沉重聦明。善属文。工隶书。性好洁。一月汤沐之费。诸香十馀盆。苎布六十馀疋。名曰手巾。多为内竖所窃。王不之知。元赠谥忠肃。史臣曰。自烈宣肃惠四世。父子相夷。至讼于天子之庭。贻笑天下后世。他无足观者。忠肃晩年。遗弃国事。出舍外郊。信任朴青等三竖。威福下移。若子若孙。皆罹㐫夭。可胜叹哉。

遣使如元。请嗣位。

行省遣前评理李揆。如元求袭位。太师伯颜言。王焘本非好人。且有疾宜死矣。泼皮虽嫡长。不必为王。唯暠可。揆等百计请之。不得。

夏四月。下申青于狱。

青以驿吏。为暠从者。得幸大行王于沈邸。得至上护军。及王倦勤。青假威用事。与朴青李青齐名。时号三青。大行王每言废王过失。其从臣曺益清尹桓。谋去王所狎恶少。使青图之。青时为巡军千户。称旨。执恶少之尤者宋八郞洪庄等。囚之。拷掠甚严。王屡请放召青。青不至。王憾之。令权省洪彬。枷青囚理问所。命耆老永嘉府院君权溥等。䟽青罪。告行省。授金永煦。呈中书省。遂移青于巡军。令宋八郞。以粪涂其口。既而籍没青家。

五月。私置宝兴库。○地震。○贬曺益清。为济州安抚使。放尹桓于漆原郡。

时。洪庄等方有宠。欲释憾于益清等。故皆得罪。

六月。宰相权溥等。上书于中书省。请王袭位。元不从。

时。李揆留元已久。而伯颜固执如初。不可游说。于是。王命耆老宰枢会议。上书行省。转达于中书省。又遣使请之。伯颜皆不受。

判三司使金元祥死。○沈暠入元。

暠将如元。至平壤。阴与曺𬱖谋。暠臣朴全。自平壤来。诈言暠已为国王。王遣鹰坊忽赤六十馀骑于平壤。欲止暠。不及而还。

荧惑入南斗。○葬毅陵。在今开城府。

后祔太庙。史阙后位配享幷阙。

秋八月。王宴庆华公主于永安宫。

先是。王烝其庶母寿妃权氏。又淫其舅三司使洪戎奎之子妻黄氏。至是。再宴公主于永安宫。公主亦邀王宴。及酒罢。王佯醉不出。暮入公主卧内。公主惊起。王使嬖臣宋明理辈。扶拥逼烝焉。公主耻之。翌日。欲还于元。使买马。王命禁马市。使不得卖。王又闻权汉功贰室康氏美。使护军朴伊剌赤。纳之宫中。伊剌赤先私焉。事觉。王怒。并扑杀之。闻人妻妾之美。无亲踈贵贱。皆纳后宫。几至百馀。

政丞曺𬱖作乱。围王宫。兵败伏诛。

时。曺𬱖与沈王暠相谋。送暠入元。因称疾不出。庆华公主召𬱖。道王凌暴状。𬱖与洪彬及省官。至永安宫。宫即公主所居也。招集百官。声言逐去群小。而阴为沈王地。𬱖胁百官告其谋。彬曰。若是。失之又甚矣。纵其兄不道。有弟在。沈王何与焉。王与万户印承旦全英甫等二十馀骑至宫。门闭不得入。乃使人召𬱖。又不出。𬱖取国王印。令前军簿揔郞柳衍,左思补李达衷,检阅金得培等守之。士大夫如申伯,黄谦,王伯,赵廉,白文举,赵炎辉等。多归于𬱖。会有金注庄者自元来。诈言帝已许王承袭。𬱖党闻之。稍稍遁去。王遂榜谕𬱖罪状。使前判书李兆年。召省官及诸宰曰。曺𬱖久为沈王臣。潜畜异志。诸君胡为助之。𬱖闻之曰。我为政丞。见王荒淫无道。若不闻于朝廷。罪在我身。王虽欲杀我。我不惧。遂使人连车。缀宫门外以备之。与洪彬申伯等十八人。点军千馀。剪红绡贴衣为识。皆执刀杖。夜五鼓。进袭王宫。王骁勇善骑射。率精锐十数人。突出溃围。驰呼于道曰。逆贼𬱖也。馀人为所胁耳。予悉知之。无恐。射𬱖军。𬱖军败走。王追至巡军南桥。𬱖党李安。射王中臂。𬱖使人设布帐于连车上。以防流矢。王军攻破连车而入。𬱖势穷。走入永安宫。王军射杀之。尸于巡军南桥下。下其党巡军。独宥彬及省官。时。金伦韩宗愈治狱。一府皆欲严治。伦独曰。此辈诖误于𬱖指嗾。何足责哉。我不欲枉法强服。以欺朝廷。乃弛其刑。诸囚感悦。首罪无隐。

九月。遣使抚义静二州。

时。二州之民闻乱渡江而去者众。故有是命。

地震。○冬十一月。元遣断事官头麟等。执王及宰相洪彬等以归。

𬱖党诉之也。头麟来。先至庆华公主宫。进御酒。遂往王宫。授传国印。以元主命。使乐安君金之谦,前评理金资。权管国事。执王及洪彬,韩不花,白文举,王伯,朱柱,赵炎辉,李安等十二人以归。王在道。召金伦偕行。时。都官正郞金光载曰。吾君危矣。吾忍独免乎。金海君李齐贤。奋然曰。吾知吾君之子而已。遂皆从之。光载。台铉之子也。

十二月。庆华公主。以金之谦权征东省事。

庆华公主又囚赞成事郑天起于行省。王妃德宁公主。释天起。匿之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