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原考古录/济水沿革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济水考 济水沿革考
作者:蒋作锦 清朝
伏济再出东原考

前考济水故道,禹迹也。汉志称王莽时济水旱涸,水经注言水流迳通,迄今沇浮济流。一本禹迹,河北济水,亘古长流,无可议。独荥泽陶邱之济,诸儒议通议涸,竟成千古疑案,余谓周礼职方荥列为川。班志言,济轶出荥阳平地,东至琅槐入海,荥济见而不伏,历周秦西汉千馀载,至东汉鸿沟东泛,决坏汴渠,荥泽陶邱、窦空尽被河淤,济水伏流不见,历今盖一千六百馀年矣。

人多援水经注,谓后魏时济犹未绝。窃考水经作于汉和帝时,郦道元依经言注明,言济由鸿沟分受河东南流,盖渎存而济亡久矣。言迳荥泽陶邱,而与荥陶二源无一字,源先涸也,与禹贡曰益日出异。又言济至乘氏县西分为二,东出为菏(今柳林河是其遗渎)。禹贡无南济北出为济,东入钜野泽中,出泽右合洪水(在南旺湖湖西梁山东南)北经梁山东(距山六里),又东北至寿张县西界(汉寿张故城在州治西南十五里),安民亭南(注称亭北对安民山,东北距安山镇二十五里,距寿张故城二十五里,距东平州城四十里,北距安民山三里),汶水从东北来注之。与又东北会于汶合(会汶以北济称大清河),济水又北经须句故城西(城在安民山东五里,安山镇西南十五里,东平州城西南三十里),又北迳微乡东(今戴庙镇东距城四十五里),又北迳须昌县西(须昌故城即旧须城县城,在埠子头西,土山东,宋咸平三年没于河,迁今治仍名须城县,东平府降为州,须城县废。济水归渎,东距须昌故城二里,即今清河沟,东南距东平州城十五里),又北迳鱼山东,又北迳谷城县西(今东阿县),又北迳临邑故城东(今铜城驿),迄东迳卢子城北(今平阴境),由历城(自安民亭至此为大清河,再东为小清河)章邱,至甲下邑东入海,与禹贡又东北入于海合。水经所叙较禹贡渎同而水异。渎同,禹迹赖此而犹存;水异,实青、兖、徐三州无济水。此夏迄后魏两千年间,济水沿革大略也。

然则杜予释春秋,郭璞注山海,皆指出河之济,援证济枯复通,误矣。唐注后汉循吏传,谓济不复南行,杜右通典谓济受河水;元和郡县志言,济自须昌始,实受菏、汶,非济水;近儒阎百史潜邱札记,胡朏明禹贡锥指辩论千百言,请以一言诀之,荥陶济绝自东汉始。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