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原考古录/济水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安流渠考 济水考
作者:蒋作锦 清朝
济水沿革考

水脉行地,犹血脉之周身,交会贯注,部络分明。济性澄清刚劲,脉多伏流,时逾太行,时贯浊河,时潜荥泽以东,时涌陶邱以北,断续出没,具有天然脉络。禹贡力导沇水,寻脉辨性确不可而厥后窍被河淤;伏流旁见他出,脉性然也。世儒未睹伏见旧迹,横生疑团。

考济水发源王屋山,名沇水,西北注于泰泽渟而不流,东穿太行潜行八十里至济源城北,东西二源重出为济,东流一百三十里,至温县东南入于河。逾河百馀里轶出平地,汇为荥泽渟而不流,溢非河溢,济源至此,自下涌上,无来源无去流,若井满而溢,溢字属济不属河。东潜四百馀里,至陶邱北,奋涌地上,喷珠跳沫。东出云者,脉来自西,隐而再见,东流四十馀里,菏本为泽,济来经过,故曰至。又东经大野北注东原,会汶于安民山南,北迳须句、须昌二城西,鱼山东迤东迳历城、章邱,由乐安入海。自陶邱至海,见而不伏,过郡九,行一千八百四十里(《汉书·地理志》)。由海溯沇历豫、徐、青、兖四州,计程二千五百馀里,此济水故道也。观禹贡导沇流济,曰入、曰溢、曰出,脉络隐隐可寻,曰至、曰会、曰入,一则先东(菏泽东至郓城)后北(郓城北至安民亭),一则先北(安民亭北至鱼山)后东(鱼山迤东至海口),情形了如指掌,字字精确,信非圣人不能作。而伏流八十里,百馀里,远且四五百里,能确然成其为济,此禹之所以为神也。难者曰:荥既伏流经何以明言?浮于济漯,达于河,曰此兖州,贡道由济入漯达河,非由陶邱径至河。荥东济渎又何说?曰导荥为川,商周水道,非禹贡水道也。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