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原考古录/安山湖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安山湖考
作者:蒋作锦 清朝

安山湖在安民山北,旧小洞庭也。明贯小洞庭,开会通河,置湖岸南以济运,周围八十三里有馀,与南旺湖、马场、昭阳称四大水柜。时荆隆口支流未塞,引由济渎入柳长河为湖源,蓄水最盛,北至临清三百馀里资为灌输,称水柜第一。而济渎源分河流,河因屡决,弘治六年,刘大夏筑黄陵岗以塞荆隆口,济渎源绝,湖无所受,只汇堤南陂水并运河余涨,所蓄甚少不堪作柜,频受荆隆淤塞渐成平路。康熙六年,议开柳长河,引鱼营陂水复设水柜,旋议停止。疏称以无源之水,蓄之有漏之湖,又进水易,而出水难,纵高筑堤岸,于运河济?秦定昭垦纳租泄运水入湖,以保运堤,放陂水入湖以保民田,兰场河决,湖淤益高,百里沮汝,变为膏壤,因思借黄,终无善策,即收其利,旋受其害,鸿沟荆隆,前车可鉴。今由张秋借黄济运,本属一时权宜,水灌沙停,尤觉可虑。运淤尚可挑,卫淤将奈何?淤卫并淤天津,又奈何?细思策将安出?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