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附录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四十一年 宣宗昭敬大王实录
附录

谥册文[编辑]

○谥册文曰:

维万历三十六年岁次戊申六月丙辰朔初四日己未,孤子嗣王臣讳,谨再拜稽首上言。窃以等百世之王,德莫盛于我后,节壹惠为谥,礼宜举乎旧章。痛日月之不居,赞天地其无路。恭惟,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皇考大王,聪明濬哲,刚健粹精,用其中于民,遵荡平正直之义,获乎上有道,笃君臣父子之伦。肆终始焉念玆,虽造次而必是。惟宗系恶名之诬枉,即累朝圣情所痛伤,屡申沥血而吁呼,果蒙宣敕而昭雪,叙彝伦于三代,膺宝典于二百年。于先祖而有光,孰至诚而不动?矧自古誓死之节,盖未闻于列国之君。在厥初拒贼之时,岂不知夫壬辰之祸?由大义暴白于天下,致皇恩优渥于海东。功既建于无前,运实启于垂后。卓先立其大者,蔼万善之足焉。孝实根于性中,敬常存乎心上;友爱隆于手足,礼貌优于股肱。重道崇儒,益敦教育之化;炼兵设险,式显惩毖之谟。矜细行而罔愆,历四纪而无怠。方期父临于亿载,遽罹天崩于一朝。不胜归美之情,敢伸追崇之典。谨遣臣议政府领议政李元翼,奉玉册,上尊谥曰显文毅武圣敬达孝,庙号曰宣宗。仰惟冲鉴,俯谅微衷,保我子孙,庶望不显亦世,在帝左右益赞申命用休。呜呼,哀哉!谨言。大提学柳根制进,修撰吴翊书写。

哀册文[编辑]

○哀册文:

维万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日戊午,宣宗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显文毅武圣敬达孝大王薨于贞陵洞行宫之正寝。是年夏六月十一日丙寅,将迁于穆陵,礼也。龙輁纚绋,雕辒戒轫,青壶警节,丹旆告引,指窆台之夐邈,背黼筵之靓穆,兆氓雨泪于浩壤,万灵风号于寥廓。惟我主上殿下,躬扶画欑,孺慕血泣,惊脱屣之无迹,惨遗弓之莫及。念因山之定制,痛威颜之永隔,爰征徽于秘牒,俾传芳于凤册。其词曰,三微固祉,五曜凝祥,横庚叶吉,应运斯昌。出潜继照,负扆当干,化溢绵区,溥博渊泉。尧文舜哲,禹俭汤敬,纯粹内葆,英华外炳。大本既立,众善兼括,玉振金声,准平绳直。首阐儒教,牖玆摘埴,野接翘纶,士岂怀璞?排去异端,统壹正轨,表章传纪,昭示劝励。广厦细毡,讨论咨访,察纳忠谠,湔雪幽枉。庶政咸亲,成宪是仿,孝尽蒸尝,诚竭包匦。敦礼兴让,砺廉祛侈。皋不收孥,赏则延世,重农捍灾,诘戎备豫。提絜维纲,斟酌权经,民安惠鲜,神假明馨。日月贞观,动植俱茂,四纪宵旰,一心祗惧。宗祊受诬,百年未改,至诚攸感,宝典始赉。彝伦廼叙,璿系得全,猘皮卉夷,恶稔射天。秉义斥绝,敷奏克虔,国虽阽危,候度罔愆。父母孔迩,济师来援,凶锋竟熸,西跸回辕。仓卒机衡,𬣙谟素定,雷厉电掣,制烦以静。呴嘘噢咻,萎𦝲膏醒,太阳更中,周宣、汉光。身致匡复,虑犹苞桑,奥在抢攘,付元良。协赞贰极,迄于再造,邦命维新,荐膺鸿号。泽洋恩普,海隅丕冒。方拭目于重恢,谓河清其庶几。忽荆鼎之告铸,怅騩驭之将飞。呜呼,哀哉!惟有德焉必寿,徯无妄之勿药。俨九门之朝辟,喜睿质之少康,才纶音之下降,奄末命之导扬。梦龄谁验,司造或忒。呜呼,哀哉!玉几乍凭,缀衣遽设。彤扉敞晓,仙仗寡色。披衮绣兮如昨,委剑舃兮畴御?乘紫气兮遐举,缅碧落兮何所?桂影凉兮瑶殿,白云拥兮玄堂。呜呼,哀哉!晻驰晖之向晏,怆颓序之易央。瞻象卫之前陈,眺蜃仪之终逝,哀琼斝之夕荐,忍绡幕之晨启。临石马之冥途,顾绮城之旧辙,平原萋兮逶迤,遥渚澹兮呜咽。閟宫兮昼扃,旟旐兮空还,隧坎兮沈沈,厚夜兮曼曼。呜呼,哀哉!物皆泳于圣涯,人自迷于帝力。巍巍冠古之行,荡荡难名之烈,后黄壤而长存,际苍穹而无缺。呜呼,哀哉!知事申钦制进,京畿监司沈悦书写。

志文[编辑]

○志文:

有明朝鲜国宣宗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显文毅武圣敬达孝大王穆陵志。谨稽,我宣宗大王姓李,讳,中宗恭僖大王之孙,德兴大院君岹之第三子也。母郑氏,赠领议政世虎之女。嘉靖壬子十一月十一日,生王于汉城之仁达坊。王生而质美,戏嬉不凡。幼时,明宗恭宪大王召与二兄,偕脱御冠,令以次着,及王,跪而辞曰:“君上所御,臣子何敢挂头?”仍问,君与父孰重?对曰:“君亲虽不同,忠孝无二致。”恭宪王大奇之。及长,封河城君。嘉靖乙丑,恭宪王不豫,世子暊既卒,储贰未定。首相李浚庆请选于诸侄中,恭宪王命王入侍。隆庆元年丁卯,恭宪王上宾,首相奉遗教迎王,王持母服,居第涕泣固让,迫而后乃行。时翰林院检讨许国、兵科给事中魏时亮奉穆宗皇帝登极诏入境,闻国君新丧无嗣,甚忧之。及颁诏之日,见王仪表端庄,礼度闲雅,相与旋目赏叹曰:“东方真主出矣。”至是,王年十六,遣陪臣,告讣于朝,且请承袭。

翌年春,皇帝遣太监姚臣、李庆,赍诏封为朝鲜国王,钦赐诰命、冕服、彩币。王嗣服之初,锐意图治,专精学问,日御讲筵,讨论经史,夜分不寝。时,名儒李滉解官归乡,屡召未至。王致诚尽礼,敦谕起之,擢为贰公。滉疏陈治道六条,又撰《圣学十图》、《西铭考证》,手写程颐《四勿箴》以进,王虚心嘉纳,命皆缮写为屏,置诸左右,朝夕观省。及滉亡,伤悼不已乃曰:“滉之只字片言,皆可传后。其令有司,裒集刊行。”我国自高丽郑梦周,始倡绝学,至本朝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相继而起,讲明斯道,发辉经传。王以此人等,大有功于斯道,特命赐祭,赠官与谥,录其子孙。且以《近思录》、《心经》、《何氏小学》皆有关治道,本朝所撰《三纲行实》,可扶植伦纪,并命刊印。且教该曹曰:“近来师儒之选,专尚文词。至于黉舍游学之士,皆以习文,决科为业。士习如此,他日成就,将何所观?择有学行堪为师表者,擢授方面,使之巡行列邑,劝课教诲。”又教以荐进遗逸为新政第一务,遂驲召征士曺植、成运等,不次超叙。尝于筵中,论贤邪进退之机曰:“奸党立,而汴京墟;伪学籍成,而南宋亡。虽悔于终,亦无及矣。”台官追论先朝奸臣南衮戕害士林之罪,请削官爵,或以事在既往为言,王曰:“罪南衮者,所以追慕赵光祖之道学,且以定一时之趋向也,”遂罪之。论者又曰:“今者朝无权奸,国无边警,此正为治之日。”王曰:“此说不然。孟子当战国之时,劝诸侯以行王道。国家虽战争多事,岂有不能为治之时哉?”

隆庆三年己巳秋,纳潘城府院君朴应顺之女为妃。

万历元年癸酉,太学生上辟佛疏,王以手札答曰:“尔等居首善之地,宜益动心忍性,切磋琢磨,为他日真儒,立于朝端,上以辅寡君;下以泽斯民,使治隆俗美,则吾道之衰,异端之盛,不足虑也。何必如太武诛沙门、毁佛寺之为哉?”时,王有疾,久而乃瘳,礼曹累请陈贺,王曰:“人之疾,殆未必不由于失摄。顷者不意得病,危而复苏,贻忧大臣,警动群下,方且祗惧悔罪之不暇,岂可偃然受贺乎?”万历三年乙亥,恭宪王妃沈氏薨,礼官据《五礼仪》,卒哭后当用玄冠、乌角带,持平闵纯以为:“三年通丧,无贵贱一也。宜从朱子之议,用白帽、布裹角带。”廷议不一,王乃断然行之,一遵礼制。万历五年丁丑,荣靖王妃朴氏薨,礼曹以为:“当从叔侄之服,服齐衰期年。”相臣朴淳等以为:“王于荣靖王妃,有祖孙之义,以继体之重,当服三年。”王从其议,遂定为三年丧。先是,奸臣李芑、尹元衡等,于乙巳年间,谋杀尹任、柳灌等,至于录勋,群情久愈冤愤。及是,幷命复官削勋,中外咸快之。万历十四年丙戌,圣节陪臣在会同馆失火,王惊骇不已,严鞫使臣以下,旋遣陪臣,奉表陈谢,皇帝以王忠慎可嘉,降敕优异,锡赉稠沓。翌年日本差使臣来款时,平秀吉篡君自立。王曰:“日本废放其主,乃篡弑之国,不可接待,当以大义却之。”命廷臣会议,皆以为:“化外之国,不可责以礼义。”王虽黾勉许之,而其守义之严如此。万历十六年戊子,谢恩使兪泓回自京师,宗系恶名,幷皆消雪。先是,太祖康献大王被我国叛贼尹彝、李初诬告,以康献王称逆臣李仁任之后。《皇明祖训》、《大明会典》皆传袭讹谬。自太宗恭定大王以至先王,累世陈奏,未蒙准改。及王嗣服,慨然发叹曰:“国系受诬二百馀年,何可一日晏然食息于覆载间乎?宜极择使价,血诚奏吁。”临行,戒使臣曰:“不得准请,则毋还也。”其危辞苦语,有可以感动天地。至是,始得快睹昭雪,王教群臣曰:“赖诸卿之力,得有今日,皇恩罔极。古之人君,莫大于中兴祖业、匡复旧物,然此不过外物耳。岂如使彝伦攸叙,东韩再造,雪数百年至痛乎?”于是,群臣会议,上尊号曰正伦立极盛德洪烈。万历十九年辛卯,平秀吉遣玄苏等,致书我国,声言欲犯上国,胁以假途,言辞悖慢,非臣子所忍闻。翌年壬辰,贼乃空国而来,长驱蹂躙,势如破竹。是其射天之计,固非一日蓄谋藏凶,待时而发。我国累世升平,民不知兵,一朝猝遇狂寇,剪焉不支,南中州郡,覆没相望。王分遣将士,扼守要冲,下哀痛罪己之教,征八道勤王之兵,以示效死勿去之义。及忠、尚两州之兵,相继不守,大贼乘之,其锋不可当。王知大势已去,乃谓群臣曰:“此贼谋犯天朝,实天下之贼也。我当为天朝,死守封疆,而惟其众寡之势,万不相敌。既不能力抗凶锋,遮截贼路,则无宁归近父母之邦,上诉于圣天子,乞王师以讨此贼耳。”遂定西迁之计。时,王妃朴氏无嗣,储位空虚。王召大臣谓曰:“光海君聪明仁孝,好学不倦,年既长成,可从民望。”群臣顿首称贺曰:“宗社臣民之福也。”翌日,光海君讳为王世子。时,国事苍黄,未及专奏,先令咨报辽东,转奏朝廷。未几,贼报益急,王乃出城西行,世子从王而行。及平壤失守,王进驻义州,世子乃冒触危险,所过传檄,召募奔窜之民,皆思奋义戮贼。王乃遣陪臣郑崐寿等,申奏贼情,皇帝遣行人薛藩谕曰:“恢复先世土宇,是谓大孝;急救君父患难,是谓至忠。该国君臣,必能仰体朕心,光复旧物,俾国王奏凯还都,仍保宗社,长守藩屏,庶慰朕意。”王在义州,迎于江上,失声恸哭,哀动左右,群臣皆哭。冬,皇帝遣提督李如松,领辽、广兵四万出来,王涕泣而言曰:“蒙皇上罔极之恩,得见大人,小邦一缕之命,惟托于大人。”提督见王忠恳,为之动色。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春,提督协率军兵,大破平壤之贼。王曰:“今日急务,只在天兵粮饷,予欲以匹马,策应天兵之后,而续来天将,亦当留待。其令世子,前进安州,一以策应;一以督运,旧都黎庶陷贼而死者,并皆收瘗立标。”仍令传谕各邑,供膳毋过三四器。夏,闻官军收复京都,群臣请贺,王曰:“可慰,不可贺也。但当率臣民,行望阙礼,以谢皇恩而已。”时,京外饥荒。王见内人灸食牛肉曰:“非牛不能耕,人而杀牛,不仁甚矣。目今荡败之馀,虽严禁,犹惧不足以孽息,况任其屠杀乎?”尝于行中,失御弓。有司捕拾遗者欲法之,王曰:“既已失之,必有得之者,”即命放之,闻者咸悦。提督闻王笔法精妙,求之甚恳,王辞以疾不许,盖其微意,不欲以小技夸示于人也。秋,王还京师,命减内厨日供之米,分赈饥馑,收集遗骸,设坛致祭。下书八道,减贡税、废供献,忠臣、孝子、烈女,访问褒录。仍教礼曹曰:“丧乱之后,都民之死者何限,意其遗民过半缟素。及入城之日,都民塡塞,而未有服丧者。此必乱后,伦纪坠废而然。令五部纠检。”是年夏,王遣陪臣,奏谢快复京城。皇帝遣行人司宪谕曰:“王以大兵,驱倭出境,表进方物,朕甚嘉悦。”仍赐蟒衣、彩段。王还都之后,首命收聚书籍,藏于芸阁,且欲亲祭文庙,礼官以为:“圣殿烧尽,行祭无所。”王曰:“予见则异于是。夫神之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鬼神无常享,唯其致诚,则神在是矣。故古人或设坛而祭,岂必待木主哉?予意筑坛于学宫之,设位以祭,一以慰先圣之灵;一以重伦纪于干戈之中也。”王教大臣曰:“我国人材眇然,其所用者,只在科举。四方之广,岂无怀材异行之士,空老林下?古人曰:‘大臣以人事君。’昔,晏婴荐其仆臣;谢安举其兄子。苟其人也,不以微贱而嫌;不以亲戚而废,其各荐之。”时,王寓贞陵洞行宫,一日谓近臣曰:“旧宫城里,略构草家,欲为移寓。昔卫君茇舍于漕,此诚何时,欲居大厦乎?”天将有以营建宫室为言,王曰:“深仇未复,何以家为?”时,南边专意舟师,王教帅臣曰:“我方致力于舟舰,集师于釜山,至于陆地之据险、他路之要冲,皆不暇及,此盖有见乎前日水战之捷也。但兵无常势,变出意外,岂可引前事而为例乎?贼若谍知我师之屯聚于釜山,自五岛因风挂帆,一瞬千里,直向湖南,绕出我师之后,则是我师为贼所袭。自湖南、湖西,以至海西、关西,一带沿海,无处不到,谁得而御之?徒聚舟师于釜山,不置重兵于湖南,不守陆地之险,非计之得也。”尝语讲官曰:“存心有要。日用之间,千緖万端,交接于前,廓然大公,顺而应之,不以外物之来,动于中然后,欲静而静,欲动而动矣。不然,邪思妄虑,有如云兴,则虽欲消遣,而不可得矣。”时有物怪,天将欲得我国卜者,以占吉凶,王曰:“天之赋物,不得其常,是谓之怪。怪者,失其常也。常者,理而已矣。人事之失其理者,皆足以应之。彼幺麿瞽者,安能知之?”万历二十七年己亥,倭贼尽退。二十八年庚子,王妃朴氏薨。万历三十年壬寅,册延兴府院君金悌男之女为继妃。兵祸之时,诰命、冕服皆已沦失,王遣陪臣,奏请蒙赐。礼曹以冕服长短不称,请改造,王曰:“吾皇之赐,服之无斁,何敢改也?予于壬辰西迁之日,悉弃宫中之物,唯皇上所赐蟒龙衣,手索提出,拟于他日必着此以终也。”时复披见,不觉泪下。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群臣复上尊号曰至诚大义格天熙运。王自祸乱以来,忧劳成疾,至于丁未夏,王疾弥留,证益危苦。世子昼夜侍寝,沐浴斋心,焚香祝天,或达夜露立,终日不食。王嘉其诚孝,每以付托得人为喜。乃于戊申二月初一日,薨于贞陵洞行宫之正寝,寿五十七,在位四十一年。王刚毅果断,恭俭慈仁,诚孝出天,英智过人。迎诏拜表之仪、圣节望阙之礼,率皆虔心精白,肃敬将事。虽在颠沛流离之际,未尝少懈,每封进方物,必盥濯斋洁,手自点视,丁宁戒饬。或物力未敷,情意小歉,则比使臣之回,一刻不能忘。宫中得一珍味,则必置之案上,西望拜祝曰:“欲献吾皇,何可得也?”瞻戴之诚,不啻如孝子之慕父母。尝语臣邻,一则曰皇恩,二则曰皇恩,一念对越,如在左右。兵兴之后,天朝文、武将官,前后出来者,盖不知其几。上自元戎,下至军丁,无不殚诚致款,各尽其礼。

今年正月,陪臣之赍诏而回也,王疾已剧,犹以不得郊迎为痛。及敕书至,推枕强起,扶人拜跪,出于至情,非强为也。事两大妃,如事亲母,承颜养志,靡不曲尽,朝夕问安之礼,十馀年如一日,如有疾则竭诚祈祷。及其丧也,哀毁过伤,友爱天至,敬待二兄、一姊,终身不少替。性素简约,不喜纷华,声色、游畋之娱,逸豫、侈靡之乐,无一挂心。食不重味,衣常澣濯,妃嫔、宫人,亦不敢服侈。节用惜费,务本重农,宫中粒食,不令遗地曰:“此皆农夫粒粒辛苦之物,安坐而食,已足矣,况敢暴殄乎?”尚风化,而重节义;励廉耻,而慎赏罚。爱惜民命,未尝妄杀一人,虽昆虫微物,亦戒其杀伤。每当决狱,必哀矜恻怛以求生道,谨守成宪,非大谬则不喜纷更。礼遇台谏,虽或过激,常示优容,至于筹边,料敌出人意表。雅尚儒术,孜孜不倦,日接儒臣,讲读经传,扬古今,出入渊微,所论高出,先儒笺注之外,群臣莫敢赞一辞。净扫一室,左右图书,虽于幽独得肆之地,不示惰慢之容,凝神端坐,手不释卷,以至诸子百家杂类之书,无不贯穿融洽。斥绝异端,科场试士,禁用庄、老、佛语。晩而好《易》,虽在抢攘,诵读不辍。观书十行俱下,一览皆记,万机丛冗,裁决不爽,发号施教,辄成典训。至于前后上号,王皆固执牢让,群下同请,浃月乃允。谦而益谦,不遑自居,盖王之天性而然也。呜呼!王文足以抑扬辞命;武足以戡定祸乱;明足以察贤辨邪,而初年清明之理,庶几千载一时。民到于今,称颂不衰,而经乱以来,不幸遘厉,使大有为之志,终不得展,一国臣民之痛,宁有既乎?虽然,嗣王仁圣,继述无忧,元良岐,国图巩固。将见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为亿万年无疆之休,王之受报于天,为如何?是年六月十二日丁卯,葬于杨州健元陵西阜西坐卯向之原,谥曰显文毅武圣敬达孝,陵曰穆,殿曰永慕,庙号曰宣宗。百世在后,万世在前,摹天画日,非敢以为髣髴,而祗奉纶音,谨撰幽志如右。臣而未死,其何以为心哉?万历三十六年六月十二日。鹅城府院君李山海制,行朔宁郡守金玄成写。

○翌年,帝遣行人司行人熊化,赐祭谥及赙,谥曰昭敬。

编修官员名单[编辑]

○万历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春秋馆奉教始撰,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十一月毕撰。前后官幷录。

领事[编辑]

效忠奋义炳几翼社奋忠秉义决几亨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观象监事世子师德平府院君臣奇自献。

监事[编辑]

推忠奋义平难忠勤贞亮竭诚效节协策扈圣竭忠尽诚同德赞谟佐运卫圣效忠奋义炳几翼社奋忠炳义决几亨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经筵世子傅鳌城府院君臣李恒福。

知事[编辑]

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圣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延陵府院君臣李好闵。

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圣功臣辅国崇禄大夫晋原府院君臣柳根。

效忠奋义翼社输诚结义奋忠定运奋忠秉义决几亨难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广昌府院君兼礼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经筵成均馆事世子左副宾客臣李尔瞻。

崇禄大夫行礼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经筵成均馆事世子左副宾客臣李廷龟。

崇政大夫行兵曹判书兼知经筵事世子左宾客臣朴弘耉。

崇政大夫行刑曹判书臣赵挺。

崇政大夫行议政府左参赞臣闵梦龙。

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同知经筵成均馆事臣郑昌衍。

正宪大夫吏曹判书臣李尚毅。

正宪大夫海昌君臣尹昉。

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臣尹承吉。

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臣金信元。

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臣朴承宗。

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臣李时彦。

资宪大夫行同知中枢府事臣金尚容。

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弘文馆提学臣吴亿龄。

奋忠秉义决几亨难功臣资宪大夫户曹判书义宁君臣宋谆。

同知事[编辑]

输诚结义奋忠定运奋忠秉义亨难功臣正宪大夫灵原君臣朴楗。

效忠奋义炳几决策翼社奋忠秉义亨难功臣正宪大夫行司宪府大司宪海川君臣崔有源。

嘉义大夫行义兴卫护军臣郑光绩。

嘉义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兼五卫都摠府副摠管臣申湜。

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臣李睟光。

嘉善大夫汉城府左尹臣朴而章。

嘉善大夫汉城府右尹兼同知义禁府事臣朴震元。

嘉善大夫吏曹参判臣郑赐湖。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臣具义刚。

输诚结义奋忠定运功臣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完溪君臣李惺。

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臣金时献。

嘉善大夫刑曹参判臣金尚寯。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臣金权。

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臣崔瓘。

嘉善大夫户曹参判臣李庆涵。

嘉善大夫行掌隶院判决事臣南瑾。

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臣李时发。

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臣韩德远。

嘉善大夫行司谏院大司谏臣李必荣。

嘉善大夫行虎贲卫护军臣柳公亮。

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臣李廷臣。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臣姜弘立。

嘉善大夫行忠佐卫护军臣姜签。

奋忠秉义亨难功臣嘉善大夫吏曹参判文川君臣柳寅吉。

编修官[编辑]

通训大夫弘文馆直提学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臣尹孝先。

通训大夫承文院判校知制教臣丁好善。

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臣郑荣国。

通训大夫通礼院右通礼臣梁克选。

通训大夫奉常寺正知制教臣金涌。

通训大夫宗簿寺正臣郑造。

通训大夫司饔院正知制教臣郑弘翼。

通训大夫军器寺正臣申景洛。

通训大夫内资寺正臣李幼渊。

通训大夫内资寺正臣李忔。

通训大夫司䆃寺正臣李冲。

通训大夫司䆃寺正臣沈彦明。

通训大夫军资监正臣尹守谦。

通训大夫尚衣院正臣李光吉。

通训大夫军器寺正臣尹铣。

通训大夫司宰监正臣黄沂。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典翰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臣闵德男。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辅德臣崔东式。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辅德知制教臣裵大维。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成臣李稶。

通训大夫行通礼院相礼臣郑维藩。

通训大夫行议政府舍人知制教臣李廷馦。

通训大夫行议政府舍人知制教臣李愖。

通训大夫行议政府舍人知制教兼惠民署医学教授臣郑岦。

通训大夫行议政府舍人知制教兼世子侍讲院弼善臣朴鼎吉。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校书馆校理臣韩纉男。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臣金光烨。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弼善知制教臣苏光震。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弼善知制教臣宋英耉。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弼善知制教臣朴颜贤。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弼善臣南宫㯳。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艺知制教臣李埈。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艺臣兪昔曾。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艺知制教臣李绥禄。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司艺知制教兼校书馆校理世子侍讲院文学臣朴弘道。

御侮将军行虎贲卫护军臣柳穑。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护军知制教臣李显英。

御侮将军行忠佐卫护军臣任兖。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臣成晋善。

输诚结义定运功臣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臣李挺元。

通训大夫行掌乐院佥正知制教臣任章。

通训大夫行掌乐院佥正臣李卿云。

通训大夫行掌乐院佥正臣尹讱。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知制教臣郑道。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知制教臣赵濈。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知制教臣柳㴋。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臣李士庆。

御侮将军行忠佐卫副护军臣李忠养。

记注官[编辑]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臣金瑬。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臣尹让。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世子侍讲院文学臣柳活。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臣睦大钦。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臣闵有庆。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臣柳汝恪。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文学知制教臣洪霶。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文学知制教臣金中清。

通训大夫行户曹正郞臣辛义立。

通训大夫行户曹正郞臣尹重三。

通训大夫行户曹正郞臣边应垣。

通训大夫行户曹正郞臣李重继。

通训大夫行户曹正郞臣罗纫。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申栗。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尹䌹。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知制教臣南以俊。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朴守緖。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黄敬中。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朴大夏。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郭天豪。

通训大夫行礼曹正郞臣全湜。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知制教臣吴翊。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知制教臣高用厚。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臣李馨远。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臣琴𢢜。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臣权昕。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臣李植立。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臣任硕龄。

通训大夫行兵曹正郞臣李涏。

中直大夫行兵曹正郞臣李景稷。

朝散大夫行兵曹正郞知制教臣许实。

朝奉大夫行刑曹正郞臣李涵一。

通德郞行兵曹正郞臣李芬。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知制教臣朴曾贤。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尹安国。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朴东望。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林健。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朴榟。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林𢢜。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李成禄。

朝散大夫行成均馆直讲臣金质干。

通德郞成均馆直讲臣曺明勗。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司直臣李馪。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司直臣徐景雨。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臣李埁。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世子侍讲院文学臣任性之。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直知制教臣郑遵。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直臣崔应虚。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直知制教臣韩玉。

御侮将军行虎贲卫副司直臣金寿贤。

保功将军行忠武卫副司直臣丁好宽。

昭威将军行忠武卫副司直臣李厚。

记事官[编辑]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臣宋驲。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臣柳汝恒。

通训大夫行吏曹佐郞知制教臣赵有道。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司书知制教臣赵存道。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司书臣金克成。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司书知制教臣孙倜。

通训大夫行礼曹佐郞知制教臣黄益中。

通训大夫行兵曹佐郞臣姜弘重。

通训大夫行兵曹佐郞臣尹知养。

通训大夫行刑曹佐郞臣郑弘远。

中直大夫行礼曹佐郞臣洪尧俭。

中训大夫行兵曹佐郞知制教臣丁好恕。

朝奉大夫行礼曹佐郞臣金大德。

朝奉大夫行礼曹佐郞臣琴恺。

朝奉大夫行兵曹佐郞臣李德一。

通德郞行兵曹佐郞知制教臣睦取善。

通善郞行礼曹佐郞臣安璥。

通善郞行兵曹佐郞臣赵翼。

奉训郞行户曹佐郞知制教臣朴自凝。

奉训郞行兵曹佐郞臣洪玮。

承训郞礼曹佐郞臣金鉴。

宣教郞守礼曹佐郞臣李圣求。

宣务郞守刑曹佐郞臣蔡承先。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臣宋克讱。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知制教臣朴𥶇。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知制教臣朴思齐。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臣李邃。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知制教臣李昌后。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臣郑大海。

通训大夫行成均馆典籍臣金声发。

中直大夫行成均馆典籍臣曺挺立。

奉正大夫行成均馆典籍臣安璹。

朝散大夫行成均馆典籍知制教臣韩仁及。

通德郞行成均馆典籍臣尹民逸。

通善郞行成均馆典籍臣申得渊。

奉直郞行成均馆典籍知制教臣李敬舆。

承义郞成均馆典籍臣李熽。

宣务郞守成均馆典籍臣蔡谦吉。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司果知制教臣吴焕。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司果臣朴汝梁。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司果知制教臣李庆倬。

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安应亨。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司果臣成时宪。

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韩明勗。

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姜繗。

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李昌廷。

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赵缵韩。

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李景颜。

保功将军行忠佐卫司果臣李弘望。

定略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赵国宾。

宣略将军行忠武卫司果臣郑世美。

宣略将军行义兴卫司果臣朴来章。

果毅校尉行忠佐卫司果臣郑云湖。

果毅校尉行忠武卫司果臣尹知敬。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臣洪命元。

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臣韩咏。

朝散大夫行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臣黄德符。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果臣柳瀹。

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果知制教臣吴汝橃。

定略将军行忠武卫副司果臣金致远。

通训大夫行艺文馆奉教臣吴汝檼。

奉直郞行艺文馆奉教臣李润雨。

奉直郞行艺文馆奉教臣柳韡。

奉训郞行艺文馆奉教臣李茳。

承议郞行艺文馆奉教臣郑广敬。

承训郞行艺文馆奉教臣洪敬缵。

承训郞行艺文馆奉教臣权倜。

务功郞艺文馆奉教臣权尽己。

务功郞艺文馆奉教臣尹圣任。

务功郞艺文馆奉教兼世子侍讲院说书臣南省身。

朝散大夫行艺文馆待教兼世子侍讲院说书臣南溟羽。

通善郞行艺文馆待教兼世子侍讲院说书臣李之华。

承议郞行艺文馆待教兼世子侍讲院说书臣李伟卿。

奉正大夫行艺文馆检阅臣李庆益。

朝奉大夫行艺文馆检阅臣韩定国。

朝奉大夫行艺文馆检阅臣韩昅。

朝奉大夫行艺文馆检阅臣赵裕善。

通德郞行艺文馆检阅臣吴益焕。

承议郞行艺文馆检阅臣曺挺生。

宣务郞行艺文馆检阅臣徐国桢。

宣务郞行艺文馆检阅臣金奏夏。

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日进。计一百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