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二年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元年(1392年) 太祖康献大王实录
(癸酉)二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三年(1394年) 

春正月[编辑]

1月1日[编辑]

○丁未朔,上率群臣贺帝正,始服朝制冠服。礼毕,上坐殿受中外朝贺。都评议使司上笺,各道都节制、按廉、牧、都护府使,皆上笺献方物。杨广道按廉使赵璞献《历代帝王为学为治纲目之图》,交州、江陵道按廉使郑擢献《师尚父奉丹书戒武王之图》及《大学衍义》二部,斡都里献生虎。仍赐宴群臣,左侍中赵浚奉觞称寿曰:“元正首祚,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岁寿。”群臣皆三呼千岁。上尽觞,许群臣坐,群臣再拜就坐,极欢而罢。暮,使军器监设火戏,观之。

○宥禹玄宝、李穑、偰长寿等三十人,许京外从便。

1月2日[编辑]

○戊申,胎室证考使权仲和还,上言:“全罗道珍同县,相得吉地。”乃献山水形势图,兼献杨广道鸡龙山都邑地图。

1月5日[编辑]

○辛亥,如演福寺,观新塔。

1月6日[编辑]

○壬子,命都评议使司,城平壤。

1月7日[编辑]

○癸丑,人日。群臣朝贺,赐人胜禄牌。

○命广兴仓,赐百官禄。

○陈慰使李居仁回自京师。

○遣三司左仆射权仲和,安胎室于完山府珍同县,升其县为珍州。教:“将以今月十八日,幸鸡龙山,其令台省各一员,义兴亲军侍从。”

1月9日[编辑]

○乙卯,司宪府上言:“牛峯铁所别监金系先监临自盗。请收职牒,鞫问科罪。”上教:“所盗钱财没官,罢职不叙。”

1月12日[编辑]

○戊午,司宪府上言:“前艺文春秋馆学士李行,尝为恭让知申事,职兼史官修撰,乃阿李穑、郑梦周,诬书我主上殿下杀辛禑、辛昌及边安烈。请收职牒,鞫问论罪。”上允之。先是,侍中赵浚坐春秋馆,见前朝史草,至行所记,有曰:“尹绍宗忌李崇仁才,告于赵浚,欲害崇仁。”浚指日誓之曰:“所听绍宗之言,欲害崇仁者,有如白日。”进告上。上命进戊辰已后史草,遂亲见行所记,以诛安烈及禑、昌父子等事,皆指斥上,以为无罪被杀。上曰:“边安烈,台省请罪,恭让便许诛之,予不及请止之;禑、昌父子,百官国人合辞请诛,恭让允之。予初无欲害之心,小儒何至乃尔?”乃许宪司鞫问。初前朝恭愍王无子,惑于辛旽邪计,以旽子禑,称为宫女韩氏所出,年九岁,封为江宁大君,置王大妃殿。及恭愍王暴薨,李仁任等乃探恭愍邪志,立以为主。戊辰回军之日,上欲复立王氏,曺敏修用李穑之言,乃议立禑子昌。边安烈党于禑舅李琳,乃谋迎禑,情状显著。及恭让即位,台省请安烈罪,恭让允之。宪司即遣其吏,就诛流所。上闻而欲止之,不及。禑、昌父子,大小臣僚,请置于法,以绝祸根,恭让允之。行为恭让之近臣,不直书事之本末,故及。

1月15日[编辑]

○辛酉,上还时座宫。诉良人五十馀辈,诉于驾前,命巡军狱,鞫越所之罪,杖魁三人。

1月16日[编辑]

○壬戌,命永安君,祭纛神。先是,造红黑二纛,至是告成,故祭之。与祭执事官,皆武服。

○上坐殿,大司宪南在,极陈佛氏之弊。

1月18日[编辑]

○甲子,谏官安景俭等上言:“恭惟殿下,应天顺人,创业垂统,一动一静,子孙所法,不可不慎。今当大驾南巡,止率三军,而百官不与焉,臣等窃有慊焉。乞许各司一员随驾,以为后世之法。”上只许刑曹一员,同台省随驾。

1月19日[编辑]

○乙丑,上发松京,欲亲见鸡龙山形势,将定都。领三司事安宗源、右侍中金士衡、参赞门下府事李之兰、判中枢院事南訚等从之。

1月21日[编辑]

○丁卯,过桧岩寺,请王师自超以行。

○吏曹请封境内名山大川城隍海岛之神:“松岳城隍曰镇国公,和宁、安边、完山城隍曰启国伯,智异、无等、锦城、鸡龙、绀岳、三角、白岳诸山、晋州城隍曰护国伯,其馀皆曰护国之神。”盖因大司成刘敬陈言,命礼曹详定也。

○李穑来谒,谢宥恩。

1月22日[编辑]

○戊辰,次汉江边不豫,留四日。令巡军执骚扰人家者杖之,以示军中。

1月24日[编辑]

○庚午,偰长寿来谒,谢宥恩。

1月25日[编辑]

○辛未,四方赤祲。

○命佥书中枢院事郑摠,制定陵碑文。

1月29日[编辑]

○乙亥,西方赤祲。

○地震。

○日珥。

○下旨都评议使司曰:“各道缘化僧徒称赍亲押愿文,诳诱两班百姓者,一皆禁止。”

○全罗道按廉使金希善报都评议使司曰:“外方无通晓医药者,乞于各道遣医学教授一员。每于界首官,置一医院,选聚两班子弟,以为生徒,择其识字谨厚者,定为教导,令习《乡药惠民经验方》,教授官周行讲劝,定属采药丁夫,以时采取药材,依方剂造,有得病者,随即救疗。”

○是月,修前朝行征东省,改号太平馆。

二月[编辑]

2月1日[编辑]

○丙子朔,昧爽,上命驾,知中枢院事郑曜赍都评议使司启本,来自京城,以显妃未宁,平州、凤州等处,又有草贼闻。上不悦曰:“草贼有边将报欤?何者来告欤?”曜无以对。上曰:“迁都,世家大族所共恶,欲藉[1]以止之也。宰相久居松京,安土重迁,迁都岂其意耶?”左右皆无以对。南訚曰:“臣等滥与功臣,蒙恩上位,虽迁新邑,有何不足,松京田宅,岂足惜耶?今此行已近鸡龙,愿上往观营都之地,臣等留击草贼。”上曰:“迁都,卿等亦不欲也。自古易姓受命之主,必迁都邑。今我急观鸡龙者,欲于吾身亲定新都也。孺子虽欲继志迁都,大臣沮以不可,则孺子何能哉?”乃命还驾。訚等令李敏道卜之,曰:“病必瘳,草贼亦不足虑。”相会议请往,上曰:“然则必罪曜,而后行。”訚曰:“何必罪之!”上遂行,至青布院之郊留宿。

2月2日[编辑]

○丁丑,令杨广道按廉使赵璞虑囚。

2月3日[编辑]

○戊寅,奏闻使韩尚质一行通事郭海龙赍礼部咨文副本来,上大悦,赐海龙马。

2月5日[编辑]

○庚辰,至清州,牧使陈汝宜、判官闵道生等备傩礼迎于北郊,父老进歌谣,拜于驾前。

2月6日[编辑]

○辛巳,南方赤祲。

2月8日[编辑]

○癸未,至鸡龙山下。

2月9日[编辑]

○甲申,日有晕冠,至晩乃息。上率群臣,相新都山水形势,命三司右仆射成石璘、商议门下府事金凑、政堂文学李恬,审漕运便否、程途险易。又命义安伯和及南訚,审城郭形势。

2月10日[编辑]

○乙酉,三司左仆射领书云观事权仲和进新都宗庙社稷宫殿朝市形势之图。命书云观及风水学人李阳达、裵尚忠等,审视面势,判内侍府事金师幸以绳量地。

2月11日[编辑]

○丙戌,以金凑为艺文春秋馆大学士,韩尚质佥书中枢院事,都兴、李茂开城尹,柳亮中枢院副使,南在中枢院学士,安景恭司宪府大司宪兼都评议使司使,朴信司宪侍史。

○驾登新都中心高阜,周览形势,问王师自超,以不能知对。

2月13日[编辑]

○戊子,上发鸡龙山,留金凑及同知中枢朴永忠、前密直崔七夕,监营新都。

2月14日[编辑]

○己丑,还至清州。

2月15日[编辑]

○庚寅,奏闻使韩尚质来传礼部咨,上向帝阙,行谢恩礼。其咨曰:

本部右侍郞张智等,于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九日,钦奉圣旨:“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钦此,本部今将圣旨事意,备云前去。

上感悦,赐韩尚质田五十结,下教境内:

王若曰,予以凉德,荷天休命,肇有邦国。向遣中枢院使赵琳,奏闻于帝,报曰:“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即令佥书中枢院事韩尚质请更国号,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韩尚质赍礼部咨文以来。本部右侍郞张智等于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初九日,钦奉圣旨:“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玆予不穀,岂敢自庆!实是宗社生灵无疆之福也。诚宜播告中外,与之更始。可自今除高丽国名,遵用朝鲜之号。属玆初服,宜示宽恩,其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昧爽以前,二罪以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咸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於戏!创业垂统,既得更国之称;发政施仁,当布勤民之治。

○门下左侍中赵浚等遣左谏议大夫李滉,奉笺陈贺。笺曰:

圣人启统,奄临箕子之旧封;帝命用休,申锡朝鲜之美号。光荣宗社,喜溢臣民。恭惟殿下迈舜文明,齐汤勇智。顺讴歌之所属,膺历数之攸归。推广临下之仁,益勤事大之礼。一札十行之诏,先正其名;亿载万年之基,自今伊始。臣等阻陪天仗,虽未诣骏奔之班;嘉与都人,实倍输燕贺之恳。

2月16日[编辑]

○辛卯,月犯紫微左角。

○虎入妙通寺,里人共获之。

2月20日[编辑]

○乙未,大风,城中多失火。江陵道襄州一家失火,延烧官舍民家殆尽。

2月21日[编辑]

○丙申,左侍中赵浚上谒行在所。

2月24日[编辑]

○己亥,懿妃忌辰[2],次桧岩寺饭僧。

2月25日[编辑]

○庚子,明昇男义,告其父殁,呈礼部。

2月26日[编辑]

○辛丑,月犯岁星。

○世子接驾于长湍。

2月27日[编辑]

○壬寅,至自鸡龙山,百官迎于龙屯之野。上入自崇仁门,结彩傩礼于时座宫门外,成均学官率诸生进歌谣。

○命宿卫士卒,诵《神众经》《消灾咒》于殿庭。

三月[编辑]

3月1日[编辑]

○丙午朔,都评议使司享上于时座宫。

○竹州监务朴敷取决按廉使,坏其县野光寺,修缉官舍。僧录司启闻,上欲加罪乃止,征布五百匹,命还其任。

3月2日[编辑]

○丁未,知刑曹事张演等上言:

向者下旨曰:“凡奴婢诉良者,役使已久,则仍令从贱,其相争未决奴婢,许于当时得决者给之。”虽然有役使已久而未得决者,亦有得决而未得使者,争讼尤烦。

上曰:“予欲禁争讼,反曰争讼尤烦,何也?令宪司问其故以闻。”

3月4日[编辑]

○己酉,命囚金城县令金承理于巡军狱。

3月5日[编辑]

○庚戌,命囚交州、江陵道按廉使郑擢于巡军狱。初金承理以县人张剑等三人不法,囚县狱还放。剑等曾属侍卫军,当番上诣县,执承理下庭欧辱之,承理报按廉使郑擢,下春州官执剑等鞫问。上闻之曰:“侍卫军虽有罪,不宜擅囚。”召擢问之,擢以不鞫问对。上怒,囚擢,杖承理一百,流固城;征春州事田理布一百匹。

3月6日[编辑]

○辛亥,宥郑擢还任。

3月8日[编辑]

○癸丑,放营新都之民。

3月9日[编辑]

○甲寅,移寿昌宫。

○遣门下侍郞赞成事崔永沚赴京,奉表谢恩。其表曰:

睿恩洋濊,圣训丁宁,举国与荣,抚躬知感。伏念幸遭昭代,权长荒陬,曾无补于丝毫,但伫瞻于天日。顷当贱介之返,特承宸命之加,示国名之当更,敕星驰而来报,臣与国人,不胜感激。切惟昔在箕子之世,已有朝鲜之称,玆用奏陈,敢干聪听,兪音即降,异渥尤偏。既戒之以牧民,又劝之以昌后,佩服无已,糜粉难酬。玆盖伏遇端拱九重,明见万里,谅臣乾乾若厉,怜臣断断无他,乃令小邦获蒙新号。臣谨当之屏之翰,益虔职贡之供;载寝载兴,恒切康宁之祝。

又遣政堂文学李恬,送纳高丽恭愍王时所降金印一颗。

3月10日[编辑]

○乙卯,皇高祖穆王忌辰[2],停朝市。

3月11日[编辑]

○丙辰,宪司上言:

殿下曾下教奴婢争讼,一皆永断,刑曹都官不体上意,巧饰启闻,欲起争讼之端。请将知曹事张演、议郞张羽、正郞赵谦、佐郞尹莘老等,皆罢职不叙。

教罢行首张演、掌务尹莘老职。

3月12日[编辑]

○丁巳,僧录司上言:

前朝之法,每岁春三月,集禅教福田,讽经城中街路,谓之经行。愿许举行。

从之。

3月13日[编辑]

○戊午,都评议使司请上皇妃懿妃三代及中宫显妃三代封赠,允之。

3月15日[编辑]

○庚申,都评议使司据刑曹呈启曰:“高湾梁万户申用茂不能备御倭寇,见夺兵船三艘,照律应斩。”从之。

3月16日[编辑]

○辛酉,礼曹上言:

教书一款节该:“科举之法,本以为国取人。通三场相考入格者,送于吏曹,量才擢用,监试革去。”愿自今当子午卯酉试之。

上曰:“今年且依前朝己酉年格试之,幷行监试。”

○庆尚道按廉使沈孝生报:“倭寇将侵边境,请遣节制使于诸道,御之。”

3月18日[编辑]

○癸亥,遣三道节制使义安伯和、前门下评理朴葳、崔云海于杨广道,兴安君李济、判中枢院事南訚、参赞门下府事李之兰于庆尚道,今殿下及前全州节制使陈乙瑞于全罗道,以备倭寇。命曰:“卿等苟不能献捷,无以见我。”

3月19日[编辑]

○甲子,荧惑犯舆鬼、积尸。

○命左道水军都节制使朴子安、右道水军都节制使金乙贵,领兵船浮海捕倭。参赞门下府事郑熙启请曰:“向者,使司请罪高湾梁万户申用茂,骁勇绝伦,其死可惜。今子安愿令免死,与之同力捕倭。”上宥用茂,使之自效,子安拜谢率行。

3月20日[编辑]

○乙丑,谢恩使郑道传、贺正使卢嵩、赵仁沃回自京师。

○崔永沚行至安州。郑道传遇永沚曰:“吾见上,必召公还,宜且留。”及至,言于上曰:“永沚久将兵西北,为中国所闻,不宜轻遣。”乃召永沚还,仍令李恬兼赍谢恩表以去。

○上责东部儒学教授官李格曰:“尔何纵狂童,污毁佛寺?”欲杖乃止,仍命五部学堂,毋寓于寺。

3月21日[编辑]

○丙寅,杖李行一百,籍没家产,流于蔚珍。

3月22日[编辑]

○丁卯,遣内侍别监郑尚,邀王师自超于桧岩。

3月23日[编辑]

○戊辰,分命各道按廉使。交州、江陵道司宪侍史朴信,西海道礼宾少卿权文毅,京畿左道工曹典书张子忠,右道三司左丞林球。

3月24日[编辑]

○己巳,定鸡龙山新都畿州县、部曲、乡所,凡八十一。

○虫食松岳松。

3月28日[编辑]

○癸酉,演福寺五层塔成。命设文殊会,亲幸闻自超说禅。

3月29日[编辑]

○甲戌,深源寺灾,王师自超兼住所也。桧岩寺疫。

○西北面都巡问使赵温击倭寇于随州,获宁海州人李唐信以献。命给衣粮,遣前判典仪寺事金乙祥,管送辽东。

夏四月[编辑]

4月1日[编辑]

○乙亥朔,放营新都工匠。

4月2日[编辑]

○丙子,上与中宫幸演福寺,观文殊会。

○起复都承旨李稷。初,稷丁父忧,居丧于京山府,上强起之。

○都评议使司启:“朝廷印章未降间,凡颁行教旨、差除等事,用国王信宝。”允之。

4月3日[编辑]

○丁丑,西北面都巡问使赵温报:“上国使臣脱欢不花,以推刷旧管下人民事来。”盖脱欢不花,本东北面人,在前朝己巳岁,以帝命就去者也。

4月4日[编辑]

○戊寅,上与王瑀击球。谓瑀曰:“人皆谓我以姻娅之故,贳卿也,不然。寡人与卿同事恭愍,相交不浅,余何害卿?封卿于麻田,犹周之封微子于宋也。卿兄恭让,但多欲而无厌,故以致今日。”瑀泣谢。

4月6日[编辑]

○庚辰,遣前密直使朴原聘辽王府,前密直副使柳云骋宁王府。

○虑囚。

○遣刑曹正郞卢湘于庆尚道,工曹正郞卢石柱于杨广道,司水监丞尹仪于全罗道,点考兵马团练形止。

○享王师自超于阙内,赐彩帛。

4月8日[编辑]

○壬午,群乌聚噪于演福寺。

4月11日[编辑]

○乙酉,幸平州温泉,亲军卫、台谏、史官从之。

4月12日[编辑]

○丙戌,次于江阴县郊。监务曺乙祥凭上供,有敛于民,命杖之。

4月13日[编辑]

○丁亥,脱欢不花来。

4月14日[编辑]

○戊子,义安伯和等诸节制使皆还,以倭寇自退也。

4月16日[编辑]

○庚寅,贺正使禹仁烈回自京师,见于行在所,仍献角弓二。

○西北面都巡问使赵温报:“秦王府差人,为易换牛只,到义州。”命都承旨李稷,议于都评议使司,修撰秦府回答咨文以来。

4月17日[编辑]

○辛卯,群乌翔集于白鹿山。

○命前密直权钧,赍咨往见秦府人,辞以易换之难,仍送遗内酝、苎麻布。

4月19日[编辑]

○癸巳,上忧旱,命右承旨韩尚敬,以四事传旨都评议使司:

一,鳏寡孤独、老弱废疾等,贫乏不能自存者,蠲免杂泛徭役存恤。一,中外官司罪囚,或因饰诈罔告,或因奸吏弄法,或因证佐不明,久在牢狱,积生冤枉,致伤和气。自四月十九日已前,二罪以下,一皆原免。虽系常赦不原,再经鞫问,情状不明,徒年已满者,悉令放免。一,中外官司,贤愚褒贬,已有成法,备悉分拣,具名申闻,以凭黜陟。一,凡有便民事宜,随即申闻,以副予意。

仍虑囚。暮,雨。

4月20日[编辑]

○甲午,杨广道按廉使赵璞报:“倭寇三十馀艘,将至沿海地面。”

4月21日[编辑]

○乙未,以罗世为沿海等处兵船助战节制使,募亲军卫勇士以行。

4月25日[编辑]

○己亥,上至自温泉。

○脱欢不花献角弓二张,传旨曰:“余昔为将帅时可受,今安用为!即欲相见,方以微疾,汤浴而还,体甚羸惫,请且就馆,间二三日可得相见。”命中官一人馈送。

4月26日[编辑]

○庚子,命中枢院使李茂,点检西江军船,以备倭寇。

4月27日[编辑]

○辛丑,发义仓粟,赈穷民。

4月30日[编辑]

○甲辰,皇考桓王忌辰[2],上减膳,令僧徒讽经阙中。

○虫食松。

五月[编辑]

5月1日[编辑]

○乙巳朔,命修花园。

5月2日[编辑]

○丙午,上登清心亭,观掷石戏。

5月3日[编辑]

○丁未,放监试榜于帘。前成均大司成刘敬掌试,取朴安信等九十九人,上增取三人,谓之三殿施福。

○命给还柳廷显职牒。以其子𫖮、暲俱中监试。

5月4日[编辑]

○戊申,以朴永忠为江华节制使,李承源为乔桐节制使。

5月7日[编辑]

○辛亥,赐脱欢不花苎麻布,以及从者。

○杖竹州监务朴敷,流丑山。初,同知中枢院事朴永忠农庄在竹州,敷刷其匿占良民四人充军,永忠衔之。及营新都罢役,而还至竹州,责敷不公服而迎,来诉于上。

○倭十三艘寇高湾梁,万户崔用濡力战,与其二子死之。倭掠船五艘而去。上闻用濡死,叹曰:“国家所患,莫甚于倭。”命益备沿海镇戍。

○命罢世子殿凉厅役。先是,世子谓僚佐曰:“吾所居卑隘,何以堪暑?”都评议使司闻之,令缮工监构小凉厅。上知之,谓都承旨李稷曰:“比年工役稍繁,然皆不得已,予岂乐为哉?世子虽无凉厅,亦可。”

○上曰:“曩者功臣子弟,令侍学世子,其年少辈,不事讲读,反生逢迎之害。自今毋与侍学,只许更日直宿。”

5月8日[编辑]

○壬子,倭寇全罗道阿容浦,掠军船一艘。

○命中枢院使李茂,点考江华兵船,至泊沿海要路捕倭。

5月10日[编辑]

○甲寅,赠懿妃三代:考赠永兴府院君崔公讳闲奇为积德守义宣威补祚协赞佐理功臣特进辅国崇禄大夫判门下府事判都评议使司事兼判尚瑞司事永兴伯,妣赠洪原郡夫人李氏为朝鲜国大夫人。祖考左右卫保胜中郞将讳终大为纯勤恭俭劲节秉义宣力翊卫功臣特进辅国崇禄大夫门下左侍中判都评议使司吏曹事永兴伯,祖妣花山郡夫人金氏为朝鲜国大夫人。曾祖考户长正朝讳天甫为宣威补祚翊戴赞化爕理佐命功臣特进辅国崇禄大夫判门下府事判都评议使司事兼判尚瑞司事永兴伯,曾祖妣金氏为朝鲜国大夫人。

5月11日[编辑]

○乙卯,祷雨于宗庙及群望。

○脱欢不花还京师。

5月13日[编辑]

○丁巳,始雨三日。

5月14日[编辑]

○戊午,倭寇乔桐。

5月16日[编辑]

○庚申,赐吾郞哈五人衣各一袭。

5月17日[编辑]

○辛酉,中枢院奉教,以吾良哈宫富大为同良等处上万户,给牒曰:“凡事公勤,毋得缓弛。”

5月18日[编辑]

○壬戌,杨广道按廉使赵璞来朝。上赐对,问曰:“吾闻杨广、全罗、庆尚三道旱,将失农,信乎?”璞对曰:“全罗、庆尚,臣所不知,杨广道则雨泽不绝,禾稼稍盛。”上大悦。璞乞免其任曰:“臣未尝有尺寸之效,滥与一等功臣,实布衣之极,不敢自安,又委一道之任,如蚊负山,岂敢当哉?且自古人臣受命,勤劳于外,反罹谗毁者多矣。愿殿下释臣此任,俾全臣命。”上曰:“卿何出此言?我之于臣,虽有誉之者,必察焉;虽有毁之者,必察焉,必得其实,然后以行赏罚。卿其往敬哉!”

5月20日[编辑]

○甲子,倭寇乔桐。

5月21日[编辑]

○乙丑,遣义安伯和及诸节制使击之,倭遁。

5月23日[编辑]

○丁卯,钦差内史黄永奇、崔渊等,奉帝手诏来,上率百官,迎于宣义门外,前导至寿昌宫,听诏行礼。诏曰:

一,曩者说两浙民中不良者,为尔报消息,已戮数十家矣。其高丽山川鬼神,岂不知尔造祸,殃及于民!此生衅一也。一,遣人至辽,将布帛金银之类,假以行礼为由,意在诱我边将,此生衅二也。一,近者,暗遣人说诱女真,带家小五百馀名,潜渡鸭江,罪莫大焉。此生衅三也。一,口称称臣入贡,每以马至,令豢马调之,马皆驽下,亦皆乘乏劳倦者,侮之一也。一,更国号一节,遣人请旨,许尔自为,或祖朝鲜,尔为苗裔。使者既还,杳无音信,反作衅端,侮之二也。呜呼!自元季中原扰攘,民被兵殃,英雄遍处,转战杀伤,几将二纪,朕已平之矣。然中国既定,四夷生边衅及不庭者,命将讨之,又二纪于玆,蛮夷率服,海外诸岛来庭。迩来,国中或生乱臣贼子,今年春,擒捕族诛,奸党已绝。朕将化锋刃为农器,抚战士以忘昔劳,厚养金伤者,欲终于家,致诸将衣轻裘乘肥马,翫四时之景,以享太平。乃何尔高丽,速构兵殃?朕又将昭告上帝,命将东讨,以雪侮衅之两端。若不必师至三韩,将诱女真之人,全家发来,幷已往女真大小送回,朕师方不入境。

上礼毕,宴内史于殿上。内史二人,皆国人也。

○判内侍府事金师幸启曰:“尚衣院属人物在西北面者,率多脱漏。乞令本院差人,驰驿前去,精加点考。”上曰:“此内藏私事,非国家急务。前是差人之弊,余所尝闻,敢烦驿马乎!”师幸力请再三,不允。

5月24日[编辑]

○戊辰,上宴内史于清心亭。

5月25日[编辑]

○己巳,命都评议使司,宴内史。

○上以帝命,命推刷泥城、江界等处来投女真人物。上谓左右曰:“帝以兵甲众多,政刑严峻,遂有天下。然以杀戮过当,元勋硕辅,多不保全,而乃屡责我小邦,诛求无厌。今又责我以非罪,而胁我以动兵,是何异恐喝小儿哉!”都承旨李稷曰:“然则何以对之?”上曰:“吾且卑辞谨事之耳。”命与侍中赵浚、金士衡等,议所以奏闻。

5月26日[编辑]

○庚午,命都承旨李稷,传旨于都评议使司曰:

自古王者,初定大业,犹恐前朝苗裔,为己后患,多生疑忌,必欲剪除,予则不然。天命寡躬,以为一国之主,凡在境内者,皆吾赤子,一视同仁,以答天意。已将恭让君从便安住,妻子童仆,完聚如古,独其族属,入处海岛,生理艰苦,予甚悯焉。其令王氏之族在巨济者,划日出陆,各于陆地州郡安置,以遂生理,毋致失所,如有才干者,拣择叙用,以示公道。仰都评议使司,其亟施行。

使司于是移文庆尚道按廉使及巨济兵马使,皆令出陆,分处于完山、尚州、宁海。

○召王康、承宝。

○各道上军籍。先是,遣南訚、朴葳、陈乙瑞等八节制使,以备倭寇。寇退,乃命南訚于庆尚道,朴葳于杨广道,陈乙瑞于全罗道,点军成籍,其馀诸道,令按廉使点之。至是,成籍以上。京畿左右、杨广、庆尚、全罗、西海、交州、江陵凡八道马步兵及骑船军摠二十万八百馀人,子弟及乡驿吏诸有役者十万五百馀人。

○庆尚道旱。

5月30日[编辑]

○甲戌,教曰:“守令,兼任军民,必文武专才,可当其任。即位以来,每因荐举用人,其间多不称职。都评议使司、台谏、六曹,各举所知,不拘名数,以次叙用,各其班簿,幷录举主姓名,如有不称职者,罪及举主。”

六月[编辑]

6月1日[编辑]

○乙亥朔,遣中枢院学士南在,奉表帝京曰:

诫命昭示于丁宁,天威不违于咫尺。玆深悚惧,用切吁呼。窃念以庸陋之资,处僻远之地,然粗闻圣贤之垂训,故得知华夏之当尊。洪武二十一年,辛禑、崔莹等,妄兴师旅,欲向辽东,二十五年,王瑶、郑梦周等继禑邪志,将犯上国。臣晓谕一国臣民,以谓夷不可以乱华,下不可以犯上。众皆知其逆顺,彼咸服其罪辜。非但上天之明知,实惟圣鉴之灼见。屡奉曰兪之命,常怀图报之诚。谨修岁时,无怠职贡。今者,钦奉手诏节该,一款,“曩者说两浙民中不良者,为尔报消息。”一款,“遣人至辽,以布帛金银之类,假以行礼为由,意在诱我边将。”一款,“近者暗遣人说诱女真,带家小五百馀名,潜渡鸭绿。”一款,“口称称臣入贡,每以马至,令豢马者调之,马皆驽下,亦皆乘乏劳倦。”一款,“更国号一节,遣人请旨,许尔自为,或祖朝鲜,尔为苗裔。使者既还,杳无音信。”钦此。有王瑶自构其逆衅,致国人不义其所为,退处于家,获保其命,妻子之团圝自若,朝夕之奉养如常。瑶虽至昏,岂不自反?玆乃圣恩之所及,可明臣心之无他。且夫两浙之民,消息本无相报。况在王氏之日,情状何与于臣?至若行礼于辽东,是亦景仰于上国。当使介往来之际,有宾主交接之仪,在礼则然,于诱何敢?其有女真隶于东宁,既皆作军而当差。安肯遣人而说诱?但辽东都司起取脱欢不花之时,其管下人民,或有不即随行者。由彼安土,非臣勒留,无所供于我邦,各自守其旧业。钦依手诏事意,将脱欢不花原管人民安土不即随行者,差人取勘见数,发送辽东。曩有本国人民往投辽东,怀思乡土及亲戚,或复逃来,潜隐山谷之间。臣初不知节次,据辽东来文,差人根缉获到。臣以谓虽其本系出于小邦之民,然其姓名载于官军之籍,不宜容置,曾已发还。其逃来未获者,不知女真、高丽,既系逃军,不行出首,未审潜隐去处。今为差人,遍行搜捕,随即起解。情迫惊恐,先此奏陈。抑贡马之非良,迺土性之所致。措办之数斯伙矣,驽下之材或有焉。诏旨又曰:“奈何尔高丽,速构兵殃?”钦此,诚惶诚惧。臣虽鄙愚,不至狂妄。蒙上之德而忌其德,责人之尤而效其尤,固非人情,安有是理?臣如欺罔,天实照临。念臣以一身之微,出万死之计,首倡大义,以绝祸萌,良由事大之忠,多取群小之怨。前者尹彛、李初等,潜赴朝廷,妄构是非,幸蒙睿照,得达卑情。既遭圣明而以为依归,虽有谗构而不自忧恤,岂图贝锦又干冕旒!每尽力于虔供,独何心而侮衅!逢天之谴,无地自容。伏望皇帝陛下,垂日月之明,扩乾坤之度,察谗人交乱四国,怜小臣永肩一心,特霈洪恩,俾安远俗。臣谨当臣节益坚于终始,皇龄倍祝于康宁。

6月2日[编辑]

○丙子,寒风暴作。

6月3日[编辑]

○丁丑,如花园,命宦者金师幸,修八角殿[3]

○遣将军南贽,赐衣酒于奏闻使南在。

6月6日[编辑]

○庚辰,辽东都指挥使司差千户高阔阔出,赍礼部咨来。其咨曰: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礼部署部事仪部主事盖霖等官将辽东都司实收过高丽节次,解到马数于奉天门,奏奉圣旨:“尔礼部照依马数,将纻丝绵布,差官运去,给还他价。”钦此。除钦遵外,今将该给马价段匹绵布,差指挥同知王鼐等,管运前去。计实收过马九千八百八十匹,给纻丝绵布各一匹,共运去。各色纻丝绵布一万九千七百六十匹,纻丝九千八百八十匹,绵布九千八百八十匹。

○倭寇文化、永宁二县,遣永安君及同知中枢院事张思吉,商议中枢院事郭忠辅击之。

6月7日[编辑]

○辛巳,左散骑常侍安景俭等请罢花园役,上曰:“谏官欲令国君,足不到宫门之外乎?此园前朝所营,因而洒扫,以备游观,独不可乎?”召左拾遗王裨,命曰:“自今非关宗社安危者,不宜启闻。”

6月10日[编辑]

○甲申,高阔阔出还。

○遣知中枢院事赵琳,受马价于定辽卫。

6月13日[编辑]

○丁亥,坐报平殿,试知贡举左侍中赵浚、同知贡举艺文春秋馆大学士金凑所举尹定等三十三人,以宋介臣为第一。

6月14日[编辑]

○戊子,显妃生辰,宥二罪以下囚。

6月16日[编辑]

○庚寅,暹罗斛国遣其臣乃乃,其国官名也。张思道等二十人,来献苏木一千斤、束香一千斤及土人二名,上令二人守阙门。

○日本一岐岛僧建哲,使人来归我被掳男女二百馀人,仍献方物曰:“以表远忱。”

6月17日[编辑]

○辛卯,遣判三司事尹虎贺圣节,遣参知门下府事金立坚谢赐马价。其表曰:

正使建阳卫指挥同知王鼐等官,赍捧到礼部咨,臣钦蒙圣慈给还节次解到马价,臣与一国臣民不胜感激者。圣恩既渥,天贶实优,登受以还,感铭无已。窃念臣猥以庸禀,幸际明时,誓修职分之常,小答生成之造。近者,钦依措办,节次解送马匹。产从僻壤,本乏良才,恐不充于天闲,何敢望于价币?恩非意及,感与愧幷。玆盖伏遇皇帝陛下推同仁一视之心,举厚往薄来之典,遂令远俗,得荷殊私。臣谨当倡率一方,益励虔供之志,用祈万寿,永殚颂祷之诚。

6月19日[编辑]

○癸巳,诛内竖李万,黜世子贤嫔柳氏。

6月21日[编辑]

○乙未,台谏、刑曹上言:

窃见内竖李万伏诛,贤嫔柳氏黜还私第,国人未知所以,疑惧不已。愿殿下将左右亲近之人,下法司鞫问,以绝国人之疑。

上怒,下右散骑常侍洪保、左拾遗李慥、司宪中丞李䇕、侍史李原、刑曹正郞卢湘于巡军。

6月22日[编辑]

○丙申,又下左谏议李滉、右谏议闵汝翼、直门下郑擢、起居注李之刚、右补阙尹将、右拾遗王裨、刑曹典书李舒、议郞赵思义、崔士议、佐郞闵思正、兼司宪中丞朴苞、杂端秦琼、李致、参台监察柳善等于巡军,命郑熙启、南訚、赵琦、黄希硕鞫问。先时,上谓左侍中赵浚、右侍中金士衡曰:“宫中小竖嫔媵黜罚,我家私事,非外人所得知也。今台谏、刑曹妄论是事,必外人妄自生疑,传相聚议,非独此辈之意也。今欲逮此辈于狱鞫问。”浚等不对,出谓都承旨李稷曰:“台谏刑曹,一国纲纪所在,自古重之,合司被囚,有伤国体。宜善辞启闻。”稷入告,上然之,欲只囚掌务问之,以其辞连及,命皆囚之。

6月23日[编辑]

○丁酉,流洪保、李䇕、尹将、秦琼、李致、崔士仪、赵思义、王裨于其乡;流李原于竹林,卢湘于全罗道军营,李慥于角山;李舒、朴苞、闵汝翼、郑擢、李滉、李之刚等,以功臣故,许归私第。

6月24日[编辑]

○戊戌,成均馆试生员,取尹尚信等一百三十二人。

○贺圣节使判三司事尹虎卒于金岩驿。讣闻,上停朝三日。虎字仲文,坡平君侅之子也。性正直,稍善书。尝仕恭愍朝,恭愍与之围碁,虎不胜,命书古诗以进,乃书唐李绅《读〈李斯传〉诗》以进。其诗曰:“欺暗常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恭愍以为谲谏,遂疏之。为杨广道都巡问使,用兵谋数捕倭寇,尹鸡林,善于备御。当革命之初,有协赞推戴之功。受命朝京,不以病辞,力疾以行,卒于道。无子。以参知门下府事金立坚代尹虎行。

6月26日[编辑]

○庚子,西方赤祲。

6月28日[编辑]

○壬寅,礼曹典书李敏道等上书曰:

有国之典,惟祀为大。古之人,当祭之时,七日戒三日齐,而天神格人鬼享,皆由己以致之也。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又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伏望殿下,其于宗庙籍田之祭,必须七日戒三日齐,躬亲酌献,垂法后世,如有故,令世子摄之。

6月29日[编辑]

○癸卯,命判中枢院事南訚,致奠于尹虎之殡。

太祖康献大王实录卷第三

秋七月[编辑]

7月1日[编辑]

○甲辰朔,日食不见。初日官启曰:“当日没时有食。”上素服以俟,日没乃释。

○上谓都承旨李稷曰:“每日听政时,大小臣僚辄入报平殿,甚为亵慢。自今令佥节制使,把门考察,启闻乃入。”

7月2日[编辑]

○乙巳,遣内侍别监韩季辅,请王师自超曰:“既为王师,不宜在林壑,可速赴京。”

○命西北面都巡问使赵温,改炼义州道军籍。

7月3日[编辑]

○丙午,礼曹上书曰:

卒判三司事尹虎,性本勤俭,出将入相,服劳既久,又当殿下受命之初,协力推戴,今又受命朝觐,不以老辞,殒身旅次。其赠谥送终之礼,一依古制。

允之,命赠门下右侍中,谥靖厚,葬以礼。

7月4日[编辑]

○丁未,赐新及第恩荣宴。

7月5日[编辑]

○戊申,遣前门下评理朴葳于杨广道,造战舰。

○新及第宋介臣等上笺谢赐恩荣宴。

○以门下侍郞赞成事郑道传为东北面都安抚使。

7月7日[编辑]

○庚戌,遣三司右仆射尹思德,代金立坚谢赐马价。

7月13日[编辑]

○丙辰,升稷山县为郡。以县人火者崔渊选入中国,奉使而来请之也。

○都评议使司启曰:“兵法,当预备炼习,临时应变。前朝之季,法令废弛,视为馀事,中军军候所阵图之法、教学之名,皆为文具。愿自今主掌训炼观,集两班子弟及各成众官,各领可教者,讲习兵书阵图,其有成才者,依前降教旨,试取擢用,监察一人,日至训炼观,考察勤慢。”上允之。

○西海道按廉使报:“知军事金钧、金劝,与倭寇战败绩。”上曰:“今闻败绩之由,专是知军事,不尽心力战所致。当坐军律,然予不欲杀人,姑宥之。知军事二人,各杖一百,牌头各杖八十,以期后日立功,止诛领船千户不赴战者。”

○命城西江,发役徒于京畿左、右道。

7月14日[编辑]

○丁巳,礼曹上言:“医学,活人之方;律学,辅治之具,诚国家要务。乞试所业能通者,以充其职。”上允之。

○命都评议使司,三子登科者,可依旧制廪其母。

7月15日[编辑]

○戊午,日官告月食,阴云不见。

7月19日[编辑]

○壬戌,上微行如花园。其修八角殿也,画工计丹雘之费甚巨,乃令三司员吏,亲检其费。其经营绘饰、裁种花卉、雕琢木石之事,宦者金师幸悉掌之。

○王师自超至,使居广明寺。初自超在桧岩寺,至今年春,桧岩始疫。自超来赴演福文殊会,会罢不归桧岩,而往居谷州佛国庄。夏,桧岩大疫,僧徒多死。至是,邀置广明寺,城中男女归请论法者,日以百数。

○如花园,宴钦差内史。

7月22日[编辑]

○乙丑,雨雹。

○教曰:“判门下府事洪永通、领三司事安宗源等一百二十七人,自辛禑窃位乱极思治之际而安危皆注意于予,谕德宣誉,驯致今日,功亦不细矣。其褒赏之典,有司举行。”

○教曰:“前朝之季,伪主辛禑,顽凶狂悖,乃与其臣崔莹,谋犯辽阳,督责诸将,将渡鸭绿江。时予为右军都统使,谕诸将以为:『以小国犯天子之境,于义不顺,况得罪天朝,则东方之民,殆无类矣。』诸将实能明晓逆顺。当时师若渡江,东民安得按堵至今?惟尔诸将,听寡人之言,仗义还师,以安东方,肆予寡躬,得有今日。若论其功,宜在旌赏。青城伯沈德符、义安伯和、判开城府事柳蔓殊、门下侍郞赞成事崔永沚、参赞门下府事李之兰等十三人,可为一等功臣;前判慈惠府事庆补、参赞门下府事庆仪、三司右仆射尹思德、商议门下府事郑曜、同知中枢院事朴永忠等十五人,亦知大义,参谋与议,可为二等功臣;前判慈惠府事崔郸、前鸡林府尹王宾、前密直副使金天庄、前开城尹南成理、前汉阳尹李至、工曹典书张子忠、佥节制使崔允寿、前晋州牧使黄顺常等十人,亦识利害,从顺无违,可为三等功臣。中枢院学士南在、兵曹典书尹绍宗等,虽不与行师,其于还京,社稷大计拟议之际,援古赞计,可为三等功臣崔郸之例;卒侍中曹敏修、裵克廉、判三司事尹虎等,一等功臣沈德符之例;卒检校侍中边安烈、判三司事王安德、池涌奇、三司左使赵仁壁、完山君元桂、门下评理郑地、忠州节制使崔公哲等九人,二等功臣庆补之例;卒判慈惠府事安庆、晋州牧使金赏、开城尹李伯等,三等功臣崔郸之例,褒赏之典,有司举行。”

7月23日[编辑]

○丙寅,以皇祖妣敬妃忌辰[4],停朝,饭僧五百于广明寺。

7月24日[编辑]

○丁卯,皇祖度王忌辰[5],亦如之。

7月26日[编辑]

○己巳,门下侍郞赞成事郑道传上笺曰:

臣观历代以来,受命之君,凡有功德,必形之乐歌,以焜燿当时,而垂示后来,故曰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作。恭惟主上殿下,神武资其略,勇智锡于天,深仁厚德,结于民心者,已久矣,则受命必出于生人之望,所以不崇朝而正大义。然祥凤之于众禽,灵芝之于凡草,其生必异。当圣人之作,灵异之瑞,所应先感,亦理之必然者也。如武王伐纣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光武赤伏符之类,载诸典册,不可诬也。我主上殿下,在潜邸,梦神人以金尺授之,若曰:“以此均齐家国。”又有人得异书以献之曰:“秘之勿妄示人。”后十数年,其言果验,是皆天以今日之事,预告之也。殿下以宽弘之量,容受众言,凡闾巷之间,微细之民,一有不得其所者,必知之,知之,必加优恤,犹恐人之不言,开言路也广矣;待功臣以诚,赐以信书,刊诸金石,保功臣也至矣。前朝之季,政废法坏,经界不正,民受其害,礼乐不兴,官失其守,殿下一皆正而定之。以天道则如彼,以人道则如此,较功度德,无与为比。是宜播之声诗,被之弦歌,传之罔极,俾闻者知圣德之万一焉。臣虽不敏,遭遇盛代,得与开国功臣之末,幸以文笔兼太史之职,不胜感激踊跃之至,谨记受命之瑞、为政之美,撰乐词三篇缮写,随笺以献。一,《梦金尺》。主上殿下在潜邸,梦见神人,奉金尺自天而来,若曰:“庆侍中有清德,且髦矣,崔三司有直名,然戆也。”谓殿下资兼文武,有德有识,民望属焉,乃以金尺授之。“惟皇鉴之孔明兮,吉梦协于金尺。清者耄矣兮直其戆,繄有德焉是适。帝用度吾心兮,俾均齐于家国。贞哉厥符兮受命之祥,传子及孙兮弥于千亿。”一,《受宝箓》。主上殿下在潜邸,有人得异书于智异山石壁中以献,后至壬申岁,其言乃验,作《受宝箓》。“彼高矣山,石与山齐。于以得之,实维异书。桓桓木子,乘时而作。谁其辅之?走肖其德。非衣君子,来自金城。三奠三邑,赞而成之。奠于神都,传祚八百。我龙受之,曰维宝箓。”一,殿下初即位,立经陈纪,与民更始,可颂者多矣。举其大者,[6]开言路,保功臣,正经界,定礼乐。“法宫有严深九重,一日万机纷其丛。君王要得民情通,大开言路达四聪。开言路臣所见,我后之德与舜同。圣人受命乘飞龙,多士竞起如云从。骋谋效力咸厥功,誓以山河保始终。保功臣臣所见,我后之德垂无穷。经界毁矣久不修,强幷弱削相炰烋。我后正之期甫周,仓廪充富民息休。正经界臣所见,烝哉乐恺享千秋。为政之要在礼乐,近自闺门达邦国。我后定之垂典则,秩然以序和以怿。定礼乐臣所见,功成治定配无极。”

上赐道传彩帛,令乐工肄习。道传又叙其武功,作乐词以献。

一,《纳氏曲》。纳氏恃雄强,入寇东北方。纵傲夸以力,锋锐不敢当。我鼓倍勇气,挺身冲心胸。一射毙偏裨,再射及魁戎。裹枪不暇救,追奔星火驰。风声固可畏,鹤唳亦堪疑。喙矣莫敢动,东北永无虞。功成在此举,垂之千万秋。右言其逐纳氏之功。一,《穷兽奔曲》。有穷者兽,奔于险巇。我师覆之,左右离披。或歼或获,或走或匿。死者粉糜,生者褫魄。不崇一朝,廓尔清明。奏凯以旋,东民以宁。右言其败倭寇之功。一,《靖东方曲》。繄东方阻海陲,彼狡童窃天机。肆狂谋兴戎师,祸之极靖者谁?天相德回义旗,罪其黜逆其夷。皇乃怿覃天施,军以国俾我知。于民社有攸归,千万世传无期。右言其回军之功。

7月27日[编辑]

○庚午,教曰:“纪功行赏,固有令典。矧当创始之初,是宜先举其功。判开城府事禹仁烈器宇雍容而有先见。自予出将入相之日,乃以旧识,注意寡躬,捍卫之功,诚有焉。判内侍府事金师幸于践祚之初,壸则粗立而未备,历举前朝盛时之宫仪,损过益不及而饰内助之治,功可录也。同判内侍府事尹祥、李匡、知内侍府事安居等虽未及此,补助之益,盖多有之,亦可录也。三司左仆射权仲和、前门下赞成事成石璘等八人,自辛氏窃位,乱极思治之际,安危皆注意于予。其褒赏之典,有司举行。”

7月28日[编辑]

○辛未,如花园。

○贺圣节使金立坚、从行通事郭海龙来告:“立坚至白塔,辽东都司不纳曰:‘帝诏自今高丽人不许过来。’”

○罢西江筑城之役。

7月29日[编辑]

○壬申,两府耆老会议。以海龙来告事。

○教曰:“前判三司事姜仁裕、前判开城府事韩蒇等七十一人,自辛氏窃位,乱极思治之际,而安危皆注意于予,谕德宣誉,驯致今日,功亦不细矣。检校密直副使柳方泽、卢乙俊等十一人,方即位之时,俱在日官,心不疑贰,谨卜天时,劝登大位,其功亦可尚也。其褒赏之典,有司举行。”

○教曰:“前典书姜天守、李天祐等五百九十五人,于予出将入相三十馀年,许身以死,备尝艰险,捍卫寡躬,式至今日休。当举义之日,虽不得与焉,前功安敢略乎?有司举行赏典。”

八月[编辑]

8月1日[编辑]

○甲戌朔,遣开城尹李茂于庆尚道,中枢院副使李薿于全罗道,点兵。

○发京畿、杨广、西海、交州、江陵六道之民,筑京城。以旧基广难修,约其半。

8月2日[编辑]

○乙亥,兵曹典书尹绍宗以病乞免。

○以李之兰,代郑道传,为东北面都安抚使。

○贺圣节使金立坚、谢恩使尹思德等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谏官安景俭等上书请依京城旧基筑之,不允。

○钦差黄永奇、崔渊等还京师,上送于西郊。遣中枢院副使李至,赍请通朝路表,幷押领女真男女四百馀口赴京。其表曰:

陪臣知门下府事金立坚等到辽东,蒙都司称有圣旨,“朝鲜进表进献一应使臣,不许将过来”,钦此回还。臣与国人,不胜陨越,仰陈鄙抱者。以小事大,当修聘献之仪;居高听卑,庸切吁呼之恳。惟高丽邈处要荒之地,不知礼义之方。辛禑构衅于攻辽,王瑶踵谋于猾夏,而臣举逆顺之义,除祸乱之萌。圣鉴孔昭,卑忱是察,俾权军国之务,许袭朝鲜之名。爰自受命以还,益谨为藩之礼,忽承有严之谴责,实惟罔措以兢惶。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生物之心为心,以父母爱子之念为念,扩包容之量,通往来之途,则臣谨当职贡无怠于岁时,皇灵永祝于悠久。

○赵琳等赍马价,来自辽东。

8月5日[编辑]

○戊寅,始都城役。

8月6日[编辑]

○己卯,木星入羽林。

○上微行,登男山,观城基,入花园。礼曹典书李敏道言于上曰:“臣恐筑城未易毕也。”上曰:“何故?”对曰:“员吏怠于董役,役夫惰于趋事,徒费民力,而役事无效。臣以为坚冰将至,功未讫也。”上以为直,赐敏道衣一领、米豆三十石。

8月7日[编辑]

○庚辰,上令左副承旨崔迤,往阅筑城员吏勤怠。自是以后,日令司宪监察巡检。

8月8日[编辑]

○辛巳,下筑城员吏怠于董役者十四人于巡军狱,寻释之,唯将军全吾,充江华水军。

8月10日[编辑]

○癸未,教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而报其庸者,古之道也。前同知密直司事王康,学识颖悟,规模有馀;发言如流,事无不逮,咸称能焉。予以是试于漕运,事之修举,如其所言。前朝四十载不通漕运之路,乃能开之,以赡国用;三道四十年疲劳陆转之苦,乃能除之,以苏民生。其功既著,人谁谤之?予嘉不忘也。又当创始之初,声乐未谐,且试之习乐提调,乃能叶比声律,洗尽前朝哀思之音,形容一代惟新之治。其功亦岂少哉?载诸赏典宜矣,可依戊辰年回军功臣南在之例。判校书监事宋文中、大将军赵卿,自予在潜邸时,久劳于予,安危注意,艰难不避,以至今日。可依原从功臣李沃之例,褒赏之典,有司举行。”

8月11日[编辑]

○甲申,幸广明寺,见王师自超,遂幸昭格殿。

8月12日[编辑]

○乙酉,遣东北面都安抚使李之兰,城甲州、孔州。

○司宪府论劾中枢院副使具成老至辽东,与同列赵胖相诘取讥又私换进献马价彩段之罪,上罢成老职。

8月14日[编辑]

○丁亥,遣佥节制使陈忠贵于杨广道,考诸州郡送役徒不及期者。笞守令九人,囚按廉使赵璞于汉阳府。

8月15日[编辑]

○戊子,谢恩使李恬回自京师。恬入见帝,责其跪不正,且俛其首,棒恬几死,令飮药得活。及其还至辽东,不给驿,徒步而来。诏辽东不纳朝鲜之使。

○教曰:“前门下赞成事安翊等十一人,自辛氏窃位乱极思治之际,安危皆注意于予,谕德宣誉,驯致今日,功亦不细矣。其褒赏之典,有司举行。”

8月16日[编辑]

○己丑,教曰:“新都京畿田地改量,以十结五结,差等作丁折给。”

○上移上洛君金缜之第。

8月17日[编辑]

○庚寅,教曰:“前书云正金宝等三十九人,其功与天守、天祐等同,攸司举行褒赏之典。”

8月18日[编辑]

○辛卯,月犯昴。

○都评议使司宴京城修筑都监判事洪永通、安宗源等于王轮寺。

8月19日[编辑]

○壬辰,上观城,遂幸花园。

8月20日[编辑]

○癸巳,赞成事郑道传作《四时蒐狩图》以献。

8月23日[编辑]

○丙申,杖麻田监务文缉、兔山监务吴思敏,流边郡。以送役徒不及期也。

8月29日[编辑]

○壬寅,幸寿昌宫宿焉。

○遣前密直副使曺彦,管送辽东逃来人口。咨礼部曰: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钦差内史黄永奇等至,钦奉手诏内一款节该:“近者,暗遣人说诱女真,带家小五百馀名,潜渡鸭绿江,罪莫大焉。”钦此,臣与一国臣民,惊惶震惧,措身无地。谨遣陪臣密直提学南在,奉表陈情去讫。窃照,本国军民节续逃往辽东,投充军丁,其有怀思乡土,或复逃来,山谷之间潜隐者。臣初不知,节次据辽东都司来文,往往尚且擒获解送。况女真人等,言语异别,本非同类,安敢遣人说诱,潜渡鸭江前来?今钦奉诏旨,划即差人于西北面各府州郡县,缉捉到年月不等逃来原系本国人朴龙等一百二十二户,幷家小三百八十八名,枷杻赴辽东都司交割。昨前起取脱欢不花之时,其所在人民,皆非脱欢不花父祖管属。虽有管属人民,于洪武十六年间,被千户徐便、胡拔都招引前去。或有不即随行,安居本土者,亦非小国勒留。今来钦奉圣旨,随即差人,取勘到女真人仇乙吐等二十五户幷家小一百一十六名,就付右军都督府差来,千户王脱欢不花管领及僻屯口子原把截千户金完贵,一同起解。

九月[编辑]

9月1日[编辑]

○癸卯朔,遣同知中枢院事朴永忠,贺千秋。上拜笺于寿昌宫,还时坐所。

○颁朝廷所赐马价。

9月2日[编辑]

○甲辰,奏闻使南在回自京师曰:“帝厚待之,且命曰:‘尔国使臣行李往来,道远费烦,自今三年一朝。’”

9月4日[编辑]

○丙午,命都评议使司,给筑城役徒粮。

○命都评议使司,移牒庆尚、全罗道按廉使,发役徒赴新都。

9月6日[编辑]

○戊申,书云观上言:“道诜云:‘松都五百年。’又曰:‘四百八十年基。’且王氏绝祀之地,而今方兴土工。请新都造成之前,移幸吉方。”下都评议使司议之。

9月10日[编辑]

○壬子,以皇曾祖翼王忌辰[2],停朝市。上观城,幸寿昌宫。

9月11日[编辑]

○癸丑,日本国遣使来献剑二十柄,上赐诸大臣,还时坐宫。

9月13日[编辑]

○乙卯,罢按廉,复观察黜陟使。杨广道韩尚质,庆尚道闵开,全罗道安景恭,西海道柳爰廷,交州、江陵道柳亮,京畿左道河仑,右道李彬。又以洪永通为南阳伯,安宗源判门下府事,权仲和领三司事,郑道传判三司事,柳蔓殊、成石璘门下侍郞赞成事,南訚知门下府事,南在判中枢院事,李稷中枢院学士,李懃大司宪,韩尚敬都承旨。

9月14日[编辑]

○丙辰,改三军摠制府为义兴三军府,罢重房。

○改和宁府为永兴府,改永兴县为永平县。

○倭寇西北面定州。

9月16日[编辑]

○戊午,上观城,幸寿昌宫。

9月17日[编辑]

○己未,进表使李至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兵曹典书、知制教、同知春秋馆事尹绍宗卒。绍宗字宪叔,茂松县人,文贞公泽之孙。聪敏好学,年未冠,诗文已老成,文忠公李齐贤见而称奇。恭愍庚子,中成均试,乙巳年二十一,中乙科第一人。对策高出前辈,遂拜春秋修撰,累官至左正言。时幸臣金兴庆恣行威福,骄傲无礼;宦者金师幸巧诈逢迎,专掌工役,俱病国害民。绍宗草疏极言,欲皆斥去。同僚知之,托以称疾不仕,劾罢之,疏不果上。伪朝己未,起为典校寺丞,迁典仪副令、艺文应教。辛酉,丁母忧,居庐锦州。服阕,南方学者多从而受业。丙寅,以成均司艺召还。戊辰夏,上回自威化岛,驻军东门外,绍宗怀《霍光传》进见。上既执退崔莹等,乃行陞黜,擢为典理摠郞,寻升右司议大夫。己巳春,上书论李仁任,请斩棺潴宅,不允。移成均大司成。上与赵浚等欲革私田,令百官议可否,俱以为不可,绍宗与郑道传等,力请革之。恭让君立,授左常侍、经筵讲读官。恭让欲迎僧粲英为师,抗疏止之,恭让积不平,改礼曹判书,寻窜锦州。上即位,召拜兵曹典书,许列原从功臣。绍宗慷慨有大志,常以格君心正风俗为己任,每当言路,极陈得失,无所忌讳。其居家不治生产,虽至屡空,不以为意。博览经史,手不释卷,尤精于性理之学,辟异端甚力。年四十九,病卒,士林惜之。所著诗文八卷,自目曰《桐轩集》。子淮登辛巳科,今为佥知承文院事。

9月18日[编辑]

○庚申,上率群臣,贺圣节于寿昌宫,还时坐所。

○遣门下侍郞赞成事成石璘于东北面咸州,书桓王定陵碑立之。其文曰:

上即位之二年春正月辛未,命臣摠若曰:“予以否德,荷天休命,肇造邦家,惟祖宗积德是赖。谨已追谥四代,皆上王爵。汝其铭我先烈考定陵碑,昭示永世。”臣摠承命祗栗,不敢以鄙拙辞。尝观孟氏之言,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前朝自始祖王氏以来,垂五百年,运祚既衰,恭愍绝嗣。妖僧辛旽子禑冒姓窃位,荒淫戾虐。岁戊辰,与其相崔莹谋,兴师妄动,将犯天子之境,生民之祸,靡所纪极。维时我主上殿下,为右军都统使,仗义还师,禑乃知罪,逊位子昌。越明年,天子责以异姓为王氏后,殿下以侍中任国政,与诸将相议,立王氏之裔瑶为君。初自禑时政在权臣,鬻卖官狱,浊乱朝廷,攘夺土田,笼络山野,纪纲大坏,毒痡日甚,民胥怨咨,日夕思治。及殿下作相,革除旧弊,更新治道。罢私田以正经界,汰冗官以重名器。登崇俊良,放窜顽凶。奋武威以却边寇,施仁政以厚民业。整顿纪度,修明礼乐,三韩之民,父母爱之。瑶乃以昏迷,暗于大体,崇信奸回,废黜忠直。听妇寺而乱田制之正,任私昵而紊名器之公。政令无常,以坏国法,用度无节,以伤民财。信群小浸润之谮,忘殿下匡复之功,乃与其相郑梦周,常谋陷之。梦周阴嗾其党之在台谏者,欲加罪功臣及直言者,罗织上书,将及殿下,祸在不测,国人莫不愤怨。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左侍中裵克廉、右侍中赵浚等五十二人,知天命之所在,察人心之所归,倡以大义,百官父老,不谋而同,合辞劝进。殿下让至再三,众志弥固,勉即宝位。市不易肆,兵不血刃,会朝清明,民乃大悦。即遣知中枢臣赵胖奏闻,帝乃诏曰:“三韩之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迺帝命也。”未几,中枢使臣赵琳继还,又敕:“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即令艺文学士臣韩尚质,奏请国名,赐以朝鲜之号,且曰:“体天牧民,永昌后嗣。”其获天人上下之助如此,诚所谓应五百年而兴者也。臣谨按璿源所自,全之望族。有司空讳翰,仕新罗,娶太宗王十世孙军尹金殷义之女,生侍中自延。侍中生仆射天祥,仆射生阿干光禧,阿干生司徒立全,司徒生兢休,兢休生廉顺,廉顺生承朔,承朔生充庆,充庆生景英,景英生忠敏,忠敏生华,华生珍有,珍有生宫进,宫进生大将军勇夫,大将军生内侍执奏璘。执奏娶侍中文克谦之女,生将军阳茂,将军娶上将军李公讳康济之女,生知宜州讳安社。后仕元朝,为南京五千户所达鲁花赤,即我殿下皇高祖。今封穆王,陵号曰德。配李氏,千牛长史讳公肃之女。今封孝妃,陵号曰安。皇曾祖讳行里,袭封千户,今封翼王,陵号曰智。配登州崔氏,今封贞妃,陵号曰淑。皇祖赠赞成事讳椿,今封度王,陵曰义陵。配文州朴氏,封敬妃,陵曰纯陵。皇考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赠门下侍中讳子春,屡立边功,以长万夫。至正庚子四月甲戌,病薨于朔方道,年四十六。其年八月丙申,葬于咸州之东归州之原。今封桓王,陵曰定陵。妃崔氏,赠判门下永兴伯靖孝公讳闲奇之女,封懿妃,陵曰和陵。世积勋德,肇基王迹,积善锺庆。源远流光,笃生圣哲,以建大业,天之眷佑有德至矣。女适三司左使赵仁璧。殿下配韩氏,赠领门下府事讳卿之女,先薨,赠节妃,陵曰齐陵。生男曰芳雨,封镇安君,上王讳。,永安君,曰芳毅,益安君,曰芳干,怀安君,曰今殿下讳。靖安君,曰芳衍,早殁,赠元尹。女二,皆幼。继室康氏,判三司事讳允成之女,封显妃。生男曰芳蕃,抚安君,曰芳硕,幼。女适京山李氏济,封兴安君。镇安娶赞成事池奫之女,生男曰福根,元尹。永安娶赠门下左侍中金天瑞之女。益安娶赠门下赞成事崔仁㺶之女,生男曰石根,元尹。怀安娶赠门下赞成事闵璿之女,生男曰孟宗,元尹。靖安娶艺文馆大学士闵霁之女,抚安娶归义君王瑀之女。臣窃观帝王之兴,祖宗积累之远,本支蕃衍之多,未有若周家者也。爰自后稷,历数十世,以至文、武而兴王业。振振麟趾,诜诜螽斯,实基苍姬八百年之历,亦有先世仁厚之德以致之也。今我国家,自司空至于桓王,积善悠久,而我殿下以英明之资、神武之略,远绍遗烈,光膺大庆,以开亿万世无疆之休,金枝之衍,既蕃且茂,诚与周家并隆。是其积之者久,故发之者大;树之者固,故传之者远。於戏盛哉!臣摠拜手稽首献铭曰:于皇仙李,本固根深。粤自司空,世茂德音。长发其祥,至于桓王。诞我明主,奄有东方。历数攸归,不试戎衣。与民更始,昭布德辉。王曰不穀,获膺天禄。是繇祖宗,毓庆之力。迺稽旧章,追谥以王。潜德昭著,不显其光。振振公姓,即笃其庆。维本维支,万世有永。瞻彼归州,有峙其丘。王气郁葱,无疆惟休。臣拜稽首,我铭不谀。刻此贞珉,以示后人。

○桓王有孽子二人,元桂,婢内隐藏出;和,婢古音加出。元桂子四,良祐、天祐、朝、伯温。和子七,之崇、淑、澄、湛、皎、淮、渐。良祐子,兴发、兴济、兴露、兴美。天祐子宏轩。之崇子寿长。淑子吾望、之发。澄子义敬、微童。湛子孝孙。淮子福同。渐子实坚。

9月19日[编辑]

○辛酉,置司译院,肄习华言。

9月20日[编辑]

○壬戌,以皇曾祖妣贞妃忌辰[2],停朝市。

9月21日[编辑]

○癸亥,遣中枢院学士李稷,赴京谢恩,仍请依旧朝聘。表曰:

陪臣南在,回自京师,钦蒙宣谕切至,臣与国人,不胜感激者。圣训谆谆,廓示包容之量,臣心断断,玆怀感愧之私。臣于当年六月间,遣陪臣金立坚,谢赐马价,七月,又遣陪臣尹师德,进贺圣节,俱蒙辽东都司称有圣旨,阻当回还。钦此,遣陪臣李至,备具情由,即行闻奏。抚微躬而罔措,冀睿鉴之灼知。今者,陪臣南在传奉宣谕圣旨节该:“尔回去对他说三年一贡。看尔至诚,我使人叫尔来。”钦此,许通行李往来之途,深荷圣人怀绥之惠。玆盖伏遇皇帝陛下,仁以字小,明以烛微,察臣卑忱,俾臣再造。但岁时之疏也,在臣心而缺焉,愿修贡之如常,供祈天之有永。

○陞显妃乡谷州为谷山府。

○刘敬左散骑常侍,李居易右散骑常侍,郑擢直门下,朴信兼司宪中丞,金陞司宪中丞。

9月23日[编辑]

○乙丑,以节妃忌辰[2],停朝市。

9月27日[编辑]

○己巳,宥二罪以下囚。

9月28日[编辑]

○庚午,上不豫,令都评议使司,相避居之地。

9月29日[编辑]

○辛未,都堂合坐于松林佛日寺,观移幸所。

○千秋进贺使朴永忠,至甛水站,不得入而还。

9月30日[编辑]

○壬申,召书云观员于阙内,卜移幸吉地。

○雷。

冬十月[编辑]

10月3日[编辑]

○乙亥,木稼。

10月4日[编辑]

○丙子,杖正尹英、前将军朝。朝与英,夺前判事安义之妾,上怒杖之。

10月6日[编辑]

○戊寅,斩筑城逃夫六名。

10月9日[编辑]

○辛巳,置武工房,肄习武乐。

10月10日[编辑]

○壬午,以青城府院君沈德符子淙为驸马。

10月11日[编辑]

○癸未,上诞日,门下府及各道观察、节制使,上笺贺。宥二罪以下囚,饭僧一千五百于广明寺。

10月13日[编辑]

○乙酉,放杨广、交州、西海道筑城夫。

○幸寿昌宫。遣参赞门下府事庆仪、商议中枢院事郑南晋赴京,贺明年正。

10月17日[编辑]

○己丑,饭僧于演福寺,披读《大藏经》,以王师自超主讲。先是,营五层塔,藏《大藏经》,至是落之。

○虹见东方。

○改下诸节制使所领军官职衔。以永安君为三军府中军节制使,抚安君芳蕃为左军节制使,兴安君李济为右军节制使。沈淙青原君,李舒安平君,金稛鸡林君。

10月19日[编辑]

○辛卯,驾移敬天寺。令都评议使司以下各司还都。留台省、刑曹各一员,义兴三军府更番宿卫。

○西北面体覆使张元卿报:“泥城万户李龟铁击倭寇,斩获四十馀级。”上悦,即以佥节制使白彦麟,往赐龟铁衣酒厩马,仍赐元卿衣酒。

10月21日[编辑]

○癸巳,都堂、百司以衙朝,诣时坐所。

○金、土抗东相。

○命各司一员,更直寿昌宫,令司宪府,考其勤慢。

10月22日[编辑]

○甲午,太白犯左角。

○上击球。

10月24日[编辑]

○丙申,流星西射。

10月26日[编辑]

○戊戌,幸寿昌宫。

10月27日[编辑]

○己亥,上请王师自超设斋,施以䌷绢。

○上坐殿,赐京城修筑都监判事绮绢各一匹。

○都评议使司享上。惯习都监判事郑道传、王康、副判事郑士倜率典乐署武工房,进《文德》、《武功》、《梦金尺》、《受宝箓》等新乐。

○设六学,令良家子弟肄习。一兵学,二律学,三字学,四译学,五医学,六算学。

○谢恩使李稷至白塔,不得入而还。

10月28日[编辑]

○庚子,上还敬天寺。

10月29日[编辑]

○辛丑,以星变屡见,集僧徒于时坐所,设消灾道场,上与中宫,礼佛行香。

十一月[编辑]

11月1日[编辑]

○壬寅朔,都堂各司以衙朝,诣时坐所,上不视朝。以往来之烦,停衙朝。

11月2日[编辑]

○癸卯,命都承旨韩尚敬、左副承旨宋文中,讲《大学衍义》。

11月4日[编辑]

○乙巳,大雾。

11月5日[编辑]

○丙午,上在敬天寺,率群臣贺千秋节。

○左散骑常侍刘敬进曰:“臣蒙至恩,职居显秩,无补国家,但縻廪禄,心实卑陋。乞辞本职,退学仙术。”上曰:“尔之遇知于我,固非一日,臣庶亦谓我相待甚厚。今尔忽然遁去,人将谓何?且学仙者,必遗君父。尔弃我则不忠,弃亲则不孝。尔欲学仙,何也?”

11月6日[编辑]

○丁未,以郑臣义为中枢院副使,全伯英为谏议。

○陞峰城县为瑞原郡。

11月7日[编辑]

○戊申,禁笺文细书。

○遣人筑城所,历问役徒疾病。

11月9日[编辑]

○庚戌,判三司事郑道传言于上,择诸节制使所领军士有武略者,教阵图。

11月10日[编辑]

○辛亥,冬至。上率群臣,向帝阙行贺礼,停群臣贺。

11月11日[编辑]

○壬子,吾郞哈来。

11月12日[编辑]

○癸丑,月掩昴。

○郑道传集军士于球庭,设阵图,使习鼓角、旗麾、坐作、进退之节。

○放义州、泥城、江界道军官番上者,只留掌务。

○定各道界首官:庆尚道,鸡林、安东、尚州、晋州、金海、京山;全罗道,完山、罗州、光州;杨广道,广州、忠州、清州、公州、水原;交州、江陵道,原州、淮阳、春州、江陵、三陟;西海道,黄州、海州;京畿左道,汉阳、铁原;右道,延安、富平。

11月15日[编辑]

○丙辰,命世子宴王子诸君,以节妃三年丧毕也。

11月16日[编辑]

○丁巳,命行朝廷揖拜礼。都评议使司及各司会于寿昌宫,三品以下,入使司厅行揖礼,出阙门外相揖,乃罢。

11月19日[编辑]

○庚申,内愿堂监主祖生进见。先是,上欲营新都,虑用民力曰:“僧徒游手者众,宜集而役之。”各宗僧闻之,有欲劝募僧徒赴役者数十辈,祖生引进,上悦,饭祖生,赐各宗僧绢及绵布。

11月20日[编辑]

○辛酉,以无冰且雾,遣左承旨崔迤,醮太一于昭格殿,以祈时令调和。

11月21日[编辑]

○壬戌,司宪府请罪赵胖、赵琳、具成老:“胖等会赴辽东,受马价段子,私窃易换,请治其罪。”上令明察得情。是日又请,上曰:“二百馀匹,岂能尽换?若尽征纳,必有冤枉。独其在逃押物,可疑,宜出榜谕示,三日内自来者,从末减,以不畏官令论,其不出者,乃行征纳。”

11月24日[编辑]

○乙丑,昏雾。

○以权僖为检校门下侍中。

○始置东北面诸陵直权务各二人。

11月25日[编辑]

○丙寅,月犯房。

11月26日[编辑]

○丁卯,幸寿昌宫。

11月28日[编辑]

○己巳,赐左仆射金凑衣酒。

○左侍中赵浚请行朝士疾病遣医胗试之法。

○都评议使司以救弊事宜,条陈上言:

其一曰近来倭寇稍息,实赖兵船之力。船军或有在逃身故者,万户、千户移文守令,即充其额。都观察使、都节制使无时点考,守令如有阙立船军者,一名笞一十,每一名加一等,罪止杖九十,还任,十名以上,杖一百,罢职。二曰各道侍卫军官于番上往来之际,擅入州郡,骚扰人民,踏损禾谷,民甚苦之。今后悉令屯宿草野,毋入州郡,违者,身及牌头,依律论罪。三曰宫司仓库之奴,因收田租,分往诸州,多率人马,横敛多端。今后奴一名马一匹,以为定数,田租之外横敛,痛行禁断。四曰民无恒产者,彼此相移,户口日减。自户口成籍之后,如有流移者,家长杖一百;许接者,罪同;里正于里内有移去移来,不即告官者,杖七十;守令许接而不还本者,移去而不推核者,各杖六十,还任。五曰今岁诸道,因旱年荒。如不早图,饥馑荐臻。且无知之民,不顾后患,以祀神、香徒契内等事,糜费不小,州郡守令亦因宾客送迎,糜费亦多。愿自今冬,供上及祭醮、上国使臣宴享外,禁酒。

上从之。

○改书房色为奉书局。

11月29日[编辑]

○庚午,遣金凑于鸡龙新都。

十二月[编辑]

12月1日[编辑]

○壬申朔,上与归义君王瑀、赞成事柳蔓殊等击球内庭。

12月2日[编辑]

○癸酉,西江潮溢,溺民户。

12月4日[编辑]

○乙亥,上如昭格殿旧基,相宗庙之基,定督役官。

12月5日[编辑]

○丙子,命宪司:“时方大寒,且使臣入京,其除禁酒之令。”

12月6日[编辑]

○丁丑,赐绵布于东北面宿卫军士。

12月7日[编辑]

○戊寅,贺正使庆仪等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12月8日[编辑]

○己卯,朝廷使臣内史金仁甫等四人赍左军都督府咨文来,上率百官,具仪卫郊迎。

12月9日[编辑]

○庚辰,月犯昴。

○赐金仁甫等父母米豆一百石。

12月10日[编辑]

○辛巳,上宴使臣于寿昌宫。

12月11日[编辑]

○壬午,遣大将军沈孝生如鸡龙山,罢新都之役。京畿左右道都观察使河仑上言:“都邑宜在国中。鸡龙山地偏于南,与东西北面相阻。且臣尝葬臣父,粗闻风水诸书。今闻鸡龙之地,山自干来,水流巽去,是宋朝胡舜臣所谓水破长生衰败立至之地,不宜建都。”上命进书,令判门下府事权仲和、判三司事郑道传、判中枢院事南在等,与仑参考,且覆验前朝诸山陵吉凶以闻。于是,以奉常寺诸山陵形止、案山水来去考之,吉凶皆契,乃命孝生罢新都之役,中外大悦。胡氏之书,自此始行。上命以前朝书云观所藏秘录文书,尽授仑考阅,更览迁都之地以闻。

12月13日[编辑]

○甲申,镇安君芳雨,上之长子也,性嗜酒,日以痛飮为事,飮烧酒病作而卒。辍朝三日,谥敬孝。子福根。

12月14日[编辑]

○乙酉,百官吊慰。

12月15日[编辑]

○丙戌,葬镇安君,百官送于门外。

○使臣各觐其乡。

12月16日[编辑]

○丁亥,赐吾郞哈十馀人绵布衣。

12月18日[编辑]

○己丑,上还敬天寺。

○户曹给田司状启曰:“愿将京畿馀田,给于受田科不足者及初仕未受田者。其中乡吏子孙无免乡明文者、公私贱口、工商、巫觋、倡妓、僧尼子孙冒受官爵者,幷不给之。”上曰:“免乡之吏,有功于国者,虽无免乡明文,给之;初仕人曾有功劳者,从仕以后,国耳忘家者,不问从来,并宜给之。”

12月19日[编辑]

○庚寅,以殿中卿金承霔为泥城万户,司宪监察曺致为西北面验察别监。

12月21日[编辑]

○壬辰,囚缮工监官吏于巡军狱。缮工监治镇安君椁,隘小不能容棺也。甲午,释之。

12月27日[编辑]

○戊戌,谏官、宪司劾政堂文学李恬曰:“臣等窃谓,孔子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惟我殿下即位以来,奉使天朝者,皆蒙至恩。今恬奉使入朝,进见应对之际,有所违失,至被欧杖,取笑中国。自是中国,不许朝聘。所以致此者,必有其故。罪宜重论,反居宠秩,一国臣民,莫不痛心。乞收其职牒,鞫问其故,以砺士节。”上只令罢职。

12月28日[编辑]

○己亥,宥二罪以下囚。

12月29日[编辑]

○庚子,上与中宫至自敬天寺,下辇于柳井洞权逊第。

太祖康献大王实录卷第四

注释[编辑]

  1. 原本「籍」
  2. ^ 2.0 2.1 2.2 2.3 2.4 2.5 原本「晨」
  3. 原本「亭」
  4. 原本「晨」
  5. 原本「晨」
  6. 此处原本多一「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