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邻水县志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康熙邻水县志
康熙卌六年邻水县志
作者:徐枝芳 章暗然 周衢

辑者:冯志章 吴存珌 锺应朗 胡士奎 甘克家 王学敏 王学开 杜需枚
1708年

邻水县志序〔顺庆知府-袁定远[编辑]

邻水首连夔达,尾引巴渝,为果州岩邑,海宝崑楼峙其北,岷江垫水会其南,自昔风气所钟,英贤辈出,彬彬乎称盛美矣,迨寇逆屠戮后,人烟寥寥,井里荒芜,迄今登卧龙之坡,而望玉屏之胜,问当时衣冠礼乐之盛,犹有存焉者乎,吏兹土者,守残救敝,日不暇给,又何遑及纂辑之事,此一邑之志遂至湮没无传也,不侫忝守宕渠,距邻三百二十馀里,其邑之土田贡赋、山川人物、吏治民风,既不能亲履其地而稽其故,又不能与其长吏时时晋接,共相究度,虽古今兴革、风俗淳漓、人材盛衰、政治得失已登省志,亦多未详,倘圣天子陈王会之图而考职方之掌,将何以报,载乘缺失,诚守土者之责也,闽浦徐令于甲申秋抵任,以英才剸庶政文,学餙吏治,扶偏举废,迄有成緖,遂念邑之土田贡赋、山川人物、吏治民风不可无所考信,乃谘询耆老,搜采遗编,裒成一书,虽文献无征,未免挂漏,而大略已具可备,异日𬨎轩之采而襄国史之成,且使宰是邦者,酌古凖今,惩前毖后,以求尽善,则不佞将与同事诸君子共勉之矣,是为序,峕康熙丁亥(四十六年)嘉平月,赐同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知顺庆府事檇李袁定远静庵氏撰。

邻水县志[编辑]

  • 邻水县知县徐枝芳可斋氏纂修
  • 儒学教谕章暗然、儒学训导周衢仝校
  • 举人冯志章、吴存珌;贡生锺应朗、胡士奎、甘克家、王学敏、王学开、杜需枚;生员秦学渊、杜需材、杨伯撰、蒋弘德、鲁代眭、杨伯龙、锺士槐、王继緖、王学山、吴存瑾、刘兴祖、吴振家、包兰台、吴宗璿、杨崇采辑

邻水县志目录[编辑]

沿革(星野附);形胜(疆域乡里附);城池(图附);贡赋(户口附);公署(职役附);祠祀(坛壝附);山川;铺舍(关梁附);古迹;学校;风俗;土产;乡贤;名宦(邑宰附);人物;科第(武第附);节烈;隐逸;流寓;仙释;寺观;艺文(诗词附);补遗:重建明伦堂记;复广安州书;

沿革志(星野附)[编辑]

画野分疆,所以奠万姓也,但城郭宫室,自古递迁,礼乐车书,因时屡变,忠更为质,质变为文,三代且有异,尚况蕞尔之地,安能久而不变乎,惟善于裁酌,经不失宜,商権不失常,制虽改而道实同也,因作沿革志。 邻水古邑也,参井分野入参七度,禹贡梁州,周雍州之地,汉属宕渠,晋巴西郡,齐宕渠郡,梁始立邻水县,置邻州,兼辖渠、竹、垫江,魏改邻山县,置邻州,宋元复立邻州,倂邻山入焉,明成化丙戌始置邻水县,编户十六里,隶顺庆府,我朝因之,编户二里,曰:邻山、石舡。

形胜志(疆域乡里附)[编辑]

一邑建而一邑之形胜具焉,或平原,或险谷,俱为天地之生成。若陆地,若水滨,不无山川之秀气。其地虽狭,其地虽僻,而一邑之井然,列耸然起者,自足以壮耳目而固疆隅,因做形胜志。 邑首连夔达尾引巴渝,海宝崑楼耸于西北,卧龙邻谷,界在东南。枕玉屏而跨天,西登黄陵以饮清泉,大山环顾,溪水奔流,地间于宝,垫水会于岷江,地纵一百三十里,横一百里,东至垫江县界六十里,西至巴县界七十里,南至长寿县界七十里,东至大竹县界四十五里,北至广安州界三十里,去顺庆府三百二十里,至成都府布政司陆路计九百三十里,若到京师共五千二百一十里;旧隶四乡编户一十六里,东为邻山乡,连垫江界,统邻山、新民、石舡、嘉会四豊四里。西为怀远乡,连巴县界,统豊乐、豊禾、袁市、长寿四里;北为伏兴乡,连大竹界,统伏兴、太安、荆山、会贤四里。兵燹之后,里存人亡孑遗无几,今仅编集邻山、石舡二里,分五乡十甲,曰太安乡编两甲,邻山乡编两甲,怀远乡编两甲,善庆乡编两甲,伏兴乡编两甲。

城池志(附县治图)[编辑]

司空度地,居民必先版筑事,似劳民荩,一劳而永逸也,虽曰诗书可以成城而设险亦,所以守国载稽邠诗,睹流泉度夕阳,而百堵兴其事,不可师与诚先之,以德辅之,以险乃百代不易之经也,作城池志。

县治旧制有三,一在邻山里,一在豊禾里,唐宋时所置,然山突水斜,土壤硗薄,至明成化,始建于州,治东北二十里,崑楼山下古镇,地知县于福削山砌石为城,南临溪岸,北裹玉屏,周围四里,高一丈七尺,其门四,明末之变,城廓街舍尽属灰烬。我朝康熙二年,知县李时亨复城招民,二十馀年,知县周世泽重建四门,逆变尽毁;康熙二十三年,知县蒋棣招民入城,复修四门,以司启闭。今二十年馀年,城垣倒坏,一望烟蔓草,知县徐枝芳四十三年到任,目击荒凉,渐次将城垣修整,重建四门,城楼东曰发育、南曰迎阳、西曰㒰马、北曰星拱,以故店户渐增,四乡来观者,地方觉有起色。

图 (略)[编辑]

贡赋志(户口附)[编辑]

  • 则壤开自禹,甸赋式定于成周,上下之分然矣,逮官山府海之。𢔖兴于往代,而用一缓二之,改废于今时,然未致重焉,民困良可幸也,故征所当征,不必损上以益下,输所乐,输靡不恐后,而争先则生齿,愈繁国储愈裕月要,岁会之计,又何事焉,作贡赋志。

  • 原额税粮:玖千叁百叁拾捌石柒斗伍升陆,合肆勺贰撮壹圭折徴,加增并棉花银壹万贰百贰拾柒两柒銭捌分伍釐叁毫柒忽肆微伍尘。
  • 原额人丁:伍千伍百陆拾壹丁。
  • 原额□征丁银:陆千贰百玖拾肆两叁钱肆分伍毫壹丝肆忽。
  • 原额鱼课钞银:陆钱壹分伍釐,有閠加银伍分壹釐。
  • 鱼油银:肆钱玖分。我朝顺治拾捌年,经丈起,至康熙肆拾陆年,应征止。
  • 中下水山乡田地:叁百肆拾壹顷肆分肆釐伍毫捌丝。
  • 税粮:壹百柒拾肆石贰斗伍升壹,合柒勺肆抄陆撮陆圭。
  • 人丁:壹百柒丁柒文肆丝柒微肆尘陆纎
  • 实征丁粮条银银:叁百叁拾肆两叁钱陆分玖釐壹毫叁丝捌忽肆微叁尘肆纤壹沙壹【氵耿】。
  • 遇閠加征银陆两壹钱贰分伍鳌叁毫叁丝陆忽捌微陆麈玖繊
  • 实征鱼油课:壹两壹钱伍鳌
  • 学下田贰亩
  • 实征□□□贰斗糓壹石贰斗。

户口[编辑]

旧黄册已被焚毁无□□,现在达□户口共壹千三百九拾伍户。

公署志(职役附)[编辑]

□茅茨土皆非险也,丹楹刻桷非奢也,向明□出治朝廷之体统系焉,倘非巍峩辉映,何以粛观瞻乎?但地经兵燹,堂署间为豊草,欲建广厦,民力何堪,唯勤心抚字庶免素餐之罪已,耳作公署志。 县署在崑楼山南,明成化初知县朱莹建。周园石墙,内正楼,厅五楹,东库楼,下分两庑,为六□,左为主簿厅,右为典史署,前建仪门,右为监禁门,左为宾馆,外有樵楼,明未尽毁。我朝康熙二年,知县李时亨重修半为茨屋。康熙二十四年知县蒋擢修后,大堂六房焚毁,头门鼓楼倾圯,二堂盖茅三间,内署尽倒坏,兹四十三年冬,知县徐枝芳到任,重建六房,修理鼓楼、库楼,𩕚复旧制,惟大堂费繁不能即举,其二堂茅屋朽滥不堪,与东楼下一带房屋倒坏者,尽行重建,至于西边客厅及厨房吗,俱袭旧修葺,聊可安身而已。

义学[编辑]

旧无,康熙二十三年知县蒋擢设立一栋于城内正街,义毁。兹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重建,内供帝君像,堂右建魁星阁楼房数间,延师锺应朗系邑贡生教习经蒙五十馀人,又置有义学田两处给义学公用。

乡约所[编辑]

旧无,但邻俗好斗徒讼,知县徐枝芳到任,详请学宪刘 设立,讲生吴伯默、甘学畴两人给与衣顶,著令朔望,将圣谕十六条在县前正街,细加讲解、宣扬、劝化,小民始知礼仪,竞风稍息。

常平仓[编辑]

治东,康熙二十四年知县蒋擢修,今设在县堂下两边。

预修仓[编辑]

今缺

申明旌善亭[编辑]

俱毁

僧会司[编辑]

旧在延福寺

道会司[编辑]

今缺

阴阳学[编辑]

今缺

医学[编辑]

今缺

养济院[编辑]

治南,今毁。

察院公署[编辑]

旧在治东,康熙四年,知县李时亨迁于治侧。

知县壹员[编辑]

岁支俸银肆拾伍两。 门子贰名、皂隶十六名 马快八名、灯夫四名轮伞扇夫共七名、禁子贰名。

教官贰员[编辑]

每岁共支俸银三拾壹两五钱贰分。 门斗贰名、膳夫贰名。

典吏壹员[编辑]

岁支俸银三拾壹两五钱贰分。 门子贰名、皂隶四名、马夫壹名。

僧道会各壹员[编辑]

今缺

廪生增生各贰拾名[编辑]

馀俱附学生

衣顶讲生贰名[编辑]

县吏贰名[编辑]

儒学吏壹名[编辑]

祠祀志(坛壝附)[编辑]

古者宫室未卜,先建庙社,所以重祀典也。但巫邪易以惑人,而裸献宜从,其正必有功有德,乃洁粢盛以肃,将或为祈为报,务因时序而修峰,何敢淫祠是媚,而为戏渝嬉漫之事乎,作祠祀志。

社禝坛[编辑]

县治西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编辑]

县治南一里。

邑厉坛[编辑]

县治北一里。

城隍庙[编辑]

在县治中,为贼焚毁,知县李时亨重修正殿三间,年又头颓;康熙二十四年知县蒋擢捐资重建正殿,知县徐枝芳于四十三年修建下殿三间。

汉寿亭侯祠[编辑]

在县治侧,知县李时亨重修。

张恒侯祠[编辑]

在县治东,知县走世泽重修。

川主庙[编辑]

明建在北关外,贼毁,康熙六年知县李时亨迁建于城东。

山川志[编辑]

九野定而山川以分,则山川者,办地绦,西正界纪也,或群峰特起而吐烟霞,或清流浩荡而浮日月,则山川之秀丽,何可谓无关于风气,作山川志。

邻山[编辑]

县治东北六十里,其山土色如铁,唐邻州及邻山县,以此名。

邻水[编辑]

县治南一百里,其中有大石碛,悬流十馀丈,流入岷江,唐有邻水,以此名。

黄陵山[编辑]

县治南三十五里,崕半石窟微有泉水,百人饮之不竭,经年不汲不盈。

挂榜山[编辑]

县治西三十里,邑有登科者,则大雷雨,洗尽沙泥,赤土耀日,状如金榜。

五华山[编辑]

县治东南五十里,上有五峰秀色如华,因名。

宝榖山[编辑]

县治东四十里,相传有老僧携一徒倚石建,庵忽有榖,自石隙出日,可给二僧之用。

海宝山[编辑]

县治西四十里,无济禅师成道处。

崑楼山[编辑]

县治北五十里,步其形如楼。

老君洞[编辑]

县治东南六十里,老君山下,其水冬温夏凉。

鸳鸯池[编辑]

县治东七十里 方圆数丈。每有鸳鸯楼浮于水中。

关门石[编辑]

县治南四里,两溪夹谷,石壁如削,中有大石劈立,下有土洲,状若鱼,是岁水扑,其首尾可决,登第先后。

玉屏山[编辑]

在县署后,其形如屏。

石舡[编辑]

县治东五十里,宝谷山下,溪中有石,形如覆舟,俗云石舡载宝谷。

天马山[编辑]

在县前二十里,形如马鞍。

铺舍志(关梁附)[编辑]

周设遂人量里道而分远近,隋置邸舍因早晚以宿行人,为商旅者,不畏露处奉简书者,可稽日程,此铺舍之设维盛所弗废也,且抱□攀柝以稽异人,水门穴梁,以便利济,又补其铺舍之所不及,而为王政之所必详乎,作铺舍志。

县门舗[编辑]

在县治樵楼五十步,治东大道,历桂林舗、嘉会舗、天皇舗、鼓响天舗、歪风门舗共六十里,交垫江县界(山路崎岖)

津梁[编辑]

(缺序等,疑中有漏页)

永安渡[编辑]

治西二十五里,知县徐枝芳四十三年到任,捐造渡舡一只,雇觅渡夫一名,行人无阻。

官渡口[编辑]

治南三十里,知县徐枝芳四十四年,造舡壹只,雇夫一名以渡行人,现又试建石桥。

合流渡[编辑]

治西三十里

古迹志[编辑]

古人往矣,而旧迹尚存,历百世之义不至磨灭,其遗迹之异观与斯人之雅致,亦与俱傅矣,虽世达人湮,弗获觌止而亭楼台榭,犹得按迹以稽之,庶昭然在人耳目也。俯仰古今,宁无动其流览,慨慕高望远志之思与,作古迹志。

白磁洞[编辑]

县北二十五里,路旁有石孔,石色如磁,炯雾白云常覆其顶,中有滴泉甚甘,春秋不竭。

书岩[编辑]

城西二十里,杜工部石刻有书岩二字。

流杯池[编辑]

县西南二十里,陈子昂凿池游饮处。

卧龙坡[编辑]

县治南三十里,武侯常经此,山畔有大石高二丈,书“卧龙坡”三字,其山到顶最高,今知县徐枝芳立武侯祠,茶亭著人看守,设茶済渴。

学校志[编辑]

彰德育才而学校兴焉,但其地不一,其法各殊,大学小学,羽篇诗书之训,何详也。移郊移逐之法,何严也。盖经术明而肄业者,无匪夷之行,才德偹而书升者,鲜负弃之。盖其权得人之效不诚在于斯舆,作学校志。 自明建学,取士定额,科岁分考,每考取入贰拾名。廪贰拾石,增广生员不拘额数,贡三年一人。我朝顺顺治初年,考取不拘额数。顺顺治四年,定额小学十二名、十七年定小学五名,武学如之。十八年科岁并考,额数仍旧。康熙十二年,科岁分考,定小学八名、贡三年一人。

儒学[编辑]

治东,宋崇宁初建,明万历戊申年,知县尹俞重修,至明末,庙毁,仅存戟门下石坊。康熙二年,知县李时亨重修大成殿、启圣祠、名宦祠。康熙贰拾三年,知县蒋擢捐资重修,二十馀年,两庑及乡贤祠俱皆倾颓。知县徐枝芳四十三年到任,四十四年重修,焕然一新。

风俗志[编辑]

致治之道,必先正其所尚,故风俗为急务焉。粤稽往代击铎吹竽者有之,閗鸡走狗者有之,舆图殊而风俗亦殊,往往然矣,然上下古今未有时,雍于变,永清大定之隆也,惟道之以仁义化之,以礼让,虽弹丸之地,亦皆比屋可封矣,作风俗志。 邻邑民,气勇徒士,习耕读,男务农业女勤纺绩,尚俭朴,不事仪文,如婚用羊豕,以贫富为差。丧以尺布加首,吊亦如之,或设齐追鸢于杖期内亦,以家之豊歉为隆杀。至于元夕,上巳履端诸节,舆他郡同。昔多律讼,及寡妇□醮翁,𡛮亲戚,勒索不止,且有夫妇口角,妇人短见自缢,外□告状,需索竟至破家者。知县徐枝芳到任,力为劝戒禁止,勒索之风稍息。

土产志[编辑]

天不爱道,地不爱宝,生物之功诚大矣。但寒煖燥湿不一,其宜而所产亦异,粤稽禹代,高燥种置诸𠛼梁,早湿禾施雍豫,因地制宜,而九州之生殖日盛,是知地之肥硗,气之早晚,皆所当察者,何可以人事之失宜而谓地道之无功耶,作土产志。

棉布 纸 铁 䈓布 五棓子 蕨 香附子 麦门冬 竹笋

乡贤志[编辑]

世之盛也,有一善言,必录有一善。行必纪,无非贵德尚贤,以示劝耳,矧崇礼义敦伦,富不娇贵不挟焉。当时景从焉,后世模范者,而不急搜表扬之,则问里中之有道仁人,亦与庸众者等,岂贵德尚贤之盛心,作乡贤志。 明 杨纯 谈伦 杨一钧 刘三才 孔宏颐 刘明节 杨继夔

名宦志[编辑]

仕宦而食采,郡邑以至,将相皆有致君泽民之责,非以沽名也,然实至者而名始至。千载下,有闻其事而不能忘者,非□业之遗爱,犹在人心与崇祀之典,岂曰虗文而。所以报功风有位者,意在斯乎。作名宦志。 明

朱莹 南丰人,由监生成化初知邻水县,创立县治,抚字勤劳施为有序。 于福 隆德人,知邻水县,□能勤慎,政善民安。 曾伦 云南人,邻水教谕,持身有礼,接士以恩,学规严谨,讲论详明。 魏溶 蒲圻人,正德间知邻水,性刚毅,取与不苟,邑多盗,公设岩捕,遂解散;岁旱祷雨,天应民大悦;有弟兄争田,公谕以难得之义,各泣谢而退,卒官。 李国英 事见蜀有通志 李时亨 直隶真定府枣强县人,己亥进士,于顺治十八年任邻水县,招集人民,初复城垣,不事奢靡,重学校,省刑薄敛,士民安堵。 周世泽 顺天府大兴人,辛丑科进士,于康熙七年任邻水县事,才能优长,贤奸立辨。 劳温良 广东人,由庚戌科进士知邻水县事,性𨠺嗜学。 胡荣龙 辽东人,由荫生于康熙二十一年任邻水县事,坦直敏惠,士民悦服。

邑宰[编辑]

  • 蒋擢 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由官监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任邻水县,二十五年丁艰。
  • 许允元 直隶府顺天昌平州人,由廪膳生员,于康熙二十六年任邻水县事,三十二年升授巴州知州。
  • 姚鸿烈 奉天人,由岁贡于康熙三十三年任邻水县事,四十一年升授河南河南汝州知州。
  • 郭锳 镶蓝旗,汉军都统,杨洁佐领下,由岁贡康熙四十二年任五月到任,九月丁艰
  • 徐枝芳 字天桂,号可齐,福建建宁府浦城县人,由甲子科举人出身

儒学教谕[编辑]

旧志无传,康熙二十七年复设。 赵暄 剑州人,甲子科举人,康熙三十二年升叙州府教授。 古慥四 酆都人,丁卯举人。 章暗然 字子章,嘉定州人,甲子举人.

儒学训导[编辑]

旧志无传 国朝 安贞国 张天鹏 四川达州人,岁贡,丁艰。 黄月辉,中江县人,岁贡,二十八年,丁艰。 周衢 字庚侯,成都府崇庆州人,岁贡。

典史[编辑]

旧志无传 国朝 陈鼐 直隶天津卫人,由史员,康熙二十二年到任,二十五年回籍。 洪经芳 江南池州府东流县人,由史员,康熙年二十七年到任,三十三年病故。 陈友 保定府祁州人,由史员,康熙年三十三年到任,三十六年解任。 洪永年 归德府永城县人,由史员,康熙年三十七年到任,四十三年解任。 沈非龙 字膺望,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由礼部儒士,康熙年四十四年到任。

人物志[编辑]

一代郅隆其间必有名世之士或以世胄 拜爵或以布衣崛起类能文章著绩卓异 于一时若苌弘杨雄三苏辈载在史册者 亦云盛矣犹虑其山陬僻野湮没弗彰何 能以继前人而鼓舞后世耶作人物志

[编辑]

彭戢[编辑]

彭戢 元祐进士为两浙提举奉祠以归常畜 双鹤江右大夫送行有扁舟载双鹤句

[编辑]

杨纯[编辑]

杨纯 成化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巡按贵州断 决如流任满百姓乞留一年上许之谣 曰邻水杨但愿年年巡贵阳贪污畏法 军民安康陞陕西副使去之日黎庶遮 道扳留

谈伦[编辑]

谈伦 弘治进士知潮州府筑海口堤数 丈民居获安砌广信桥往来便之

杨一钧[编辑]

杨一钧 弘治间进士官汉中知府御侮救荒民 赖以安陞浙江副使汉人为祀名宦

孔承宣[编辑]

孔承宣 先圣六十一代孙教谕麻城拜扫东鲁 先茔捐俸以资寒士归家益笃孝友还 文载之遗金解宋忠之大难好赈贷 甲寅丙辰间水旱频仍多所全活

科第志[编辑]

乡举里选之法,非不善也,然以处士而盗虚声者亦不乏人,何若以文征行、以言征德者之为实而有据耶?历代取士,或以词赋策论,或以诗艺八股,其法虽殊,无非即此以征行征德耳。处士虚声之弊,又何自而开焉?得贤豪以奠宗社而康民物者,莫善于此矣。作科第志。

[编辑]

  • 彭戢,元祐进士
  • 李景,元祐进士

[编辑]

  • 杜景贤,进士,科分失考
  • 杨一钧,弘治壬戌进士
  • 谈伦,弘治壬戌进士
  • 鲁竑,天顺壬午科举人,官陕西凤翔府知府
  • 陈万岐,嘉靖癸未进士,任江西南昌府知府
  • 刘三才,万历壬午科解元,癸未科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
  • 冯从龙,甲辰科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
  • 刘明节,中应天乡试,仕衡山县知县
  • 刘明简,举人,任宛平县知县
  • 甘学阔,明万历戊午举人,己未进士。初任行人,两封藩王,补御史,巡按云南,滇民有清严简静之颂。及巡顺、永、保、河,有铁面之称。督学江南,拔寒士,不阿权贵,置天监在兹于𬨨文堂,李清、吴贞启、吴伟业之俦,皆出其门,江南绅衿请入名宦。后任大理正卿,未数月,特简陕西巡抚。赈饥民,除巨盗王三锡于终南山,招抚大贼过天星,秦民赖以安业。上疏乞归,闲居读书,至老不倦。寿终时七十九岁。
  • 杨继夔,己丑科进士,官至贵阳察院
  • 孔宏颐,丁未科进士,公安县知县
  • 杨一儁,少年异才,十二岁登庠,有小试草垂世,后中戊辰科进士,官至七省巡漕
  • 刘嘉会,甲子科举人
  • 曹一举,甲子科举人
  • 刘嘉宾,丁卯科举人,任邵武府同知
  • 陈加邵,天启进士,任云南察院
  • 陈治道,崇祯壬午举人,任陕西凤翔府同知
  • 陈桂栋,庚午科举人,任内黄县知县,有美政,崇祯十七年升徐州知州,适甲申之变,李贼围城索印,义不屈节,望北泣拜,负印坠城而死,民怜其忠,葬于城北

国朝[编辑]

举人[编辑]

  • 冯志章,府学,壬午科中式
  • 吴存珌,县学,乙酉科中式
  • 杨伯龙,县学,戊子科中式

明经[编辑]

前代失考

  • 孟学时,任桐梓训导,升贵阳府经历
  • 杨曦垣,康熙八年岁贡
  • 周文衡,顺治二年任綦江县教谕
  • 甘惟治,康熙十二年岁贡,因吴逆变乱,高隐不仕
  • 孟士骥,康熙三十六年岁贡,未仕
  • 甘惟元,任资县训导
  • 王学珣,任黔江县训导
  • 冯士岱,任荣县教谕,选拔
  • 王学开
  • 锺应郎,字比竹,康熙二十九年分岁贡
  • 王学辟
  • 吴存中
  • 胡士奎
  • 吴存性
  • 杨宗美
  • 王道崇
  • 甘克家,府学
  • 冯天纵,府学

武职[编辑]

  • 包永才,邻山乡人,将材出身,任江南镇江府游击

节烈志 🦀[编辑]

柏舟之风,已云逸矣。然自古有之,亦自古难之。即丈夫辈而降志辱身、屈节败名者,不可胜道。矧一女流,其志苦,其守贞,其行奋迅而无所顾忌,则其有裨于人伦,无愧于名教者为何如?岂曰仅足以磨砺风俗也?作节烈志。

[编辑]

  • 吴门谈氏,邑吴湝之妻。万历年间奉旨建坊旌奖。冰霜自守。
  • 侯门吴氏,邑增广生员侯世延妻。万历年间奉旨建坊旌奖。柏舟勤操。
  • 周门陈氏、彭氏,邑周在邠之妻陈氏,男之健妻彭氏,姑媳双节,崇祯年间旌奖。
  • 烈女周五女,年十四丧父,誓奉孀母不字,年七十四,骂姚黄贼,举火自焚。

本朝[编辑]

  • 节妇汪氏,生员杨伯玄妻,年少丧夫,遗腹一子,苦节抚养数十年,教以成人,即贡生杨宗美也,志之俟奖。

隐逸志 🦀[编辑]

泉石间,恒曰:出不如处,尚志也。巢、许循迹于中天,夷、齐抗节于商季,后先继美,殆有同心。彼隐无实行,而假之以沽名吊誉者,何足取焉?若衡泌之下,果有避地避世之贤,独清独醒之士,宁忍任其湮没而不表之,以为世风之助?作隐逸志。

  • 甘明鹤,字羽嘉,明贡士。屡经选用不出。安贫乐道,筑室于老君山,讲学于天逸齐。凡有贵显造访,不得觌面,只隔户闻其书声,悠然自适。以博古训后为事,远近莫不闻风受业,文人才士以及甲第,多出其门。常自叹曰:古人之作已备,我何以是为?受业者请曰:愿留籍垂后。乃作时艺百馀篇,可以追秦汉而隶唐宋。每遇佳节,率弟子登山临水,随景抒怀,可以并初盛而抗中晚。有天逸齐真稿传世。享年六十四岁,乃明进士甘学阔次子也。

流寓志 🦀[编辑]

安土重迁,非有志之士也。盖地以人传,非人以地传。生于斯而囿于斯,安知名山大川之可流览,文人才士之可遐交?惟越故国而适他邦,家室□□,□贤豪而广咨访,风雨顿忘,以视夫□□□梓者,不大相远耶?其飘然远举,磊落不群之概,诚不可没矣。作流寓志。

[编辑]

  • 杜甫,事见古迹
  • 陈子昂,事见古迹

[编辑]

  • 雪庵,名守牧,字懒牛,始不知何许人,及临寂时,徒问之,曰松阳。考其建文时松阳地,乃叶师贤也。官至御史。帝逊位,贤走蜀中,历巴邑,寓邻水善庆里白龙洞松柏滩,创寺静诵,闻者以为佛经,或往观之,正读易经乾卦不辍。又嗜楚词,日袖一本登舟,中流朗诵一叶,辍,投一叶于水中,投已复笑,笑已复诵,终卷乃已。

仙释志 🦀[编辑]

仙释之说,世俗所以骇耳目而感人心也。三代以上,未闻宗仙释,而人无夭扎,物无疵疠。自魏及汉唐,仙释频兴,家趋户信,而治不古。若云斯道之有补于世教,不亦妄与!然相沿既久,一旦略之不录,又非备考恐遗之意矣。祗不为怪诞虚无所眩,则幸甚。作仙释志。

[编辑]

无际禅师[编辑]

无际禅师,静居海宝山,结庵修道。庵前一池中有莲一,茎瓣俱盛水如珠。苦行二十馀年,得道昇去。后人猎于山中,言其迹尚存。有心访之,遍寻不遇。

不贰禅师[编辑]

不贰禅师,无际徒也。通小乘法,知未来事。释语录记上召际入京,不贰请于师曰:玉殿毡褥,不可履也。下有乘法,御赐清茗,不可尽饮,当沃之以救吴灾。际诣阙,如言而行,启毡视之,果有经卷。覆茗后,果有吴人驰报,南有火灾,得黄雨灭其焰。

西怀禅师[编辑]

西怀禅师,髫年削发,朝四山,通三教,隐居海宝,悟上乘禅,受法于天童顶无际二十五代派。圆寂时,先命众僧集薪十乘,是日曳杖就焚而去。月馀后,有客遇于楚鄢郢间,归语其故,即禅师脱化时也。

寺观志🦀[编辑]

佛自西方来我南国,信从者日众,凡珠林兰若,即动费万金,亦所不惜。试问其所以获报者,果亦有据耶?但痛蚩蚩斯民,过庙社而不知敬,闻钟磬而反生慈,以象为敬,则浮屠之建,亦不可少耳。作寺观志。

  • 延福寺,县治东一里许云台山,创于元时明末兵毁,康熙二年重修。
  • 观音寺,明建文逊国之臣隐于此,建刹名雪庵
  • 东岳庙
  • 水口寺
  • 多来寺
  • 张家庵
  • 应家寺

文艺志(艺文)[编辑]

旧志无传 文与人相得益彰者也,览其议论,可以知学术,咏其音律,可以识性情,且以验世运之盛衰,图治者,所宜殷殷致意焉,蜀自杨雄相如以及子昂𨋅,既赫赫千古矣,嗣此岂无踵而继之者乎?何敢谓僻壤,竟无其人也,作文艺志。

[编辑]

重建义学碑记〔儒学训导-周衢 撰〕[编辑]

今上肆十有三年,闽浦徐公以名孝𤎉出宰邻水,虽曰邻水属边鄙,而人心风俗实费调剂焉。公甫下车,问民疾苦,革毙除奸先之,以礼教申之,以王章不阅月悉,就条理维时政事之,班班可考者大,而圣宫城垣小,而桥梁道路,靡不釐然,毕举识者,谓其本,学术发为经济初,非徒博升斗者可比也,当月朔请约时,谓人曰:邻之山明水秀,宜乎科第蝉联,胡杨都宪、冯𠫭政、甘中丞,而后竟至今绝响乎?揆厥由来,实由于不学之故,而其所以不学者,又实由于父兄不知,教与不能教之故,夫不知教与不能教,是则牧民者责也,爰是鸠工庀材,择隙地以建义学,颜其堂曰栖凤,俾不知,教与不能教之,子弟咸集于学,延师训迪之,且置义田,为诸生𫗴粥资,每月两课,必亲其地,与诸生童,晰疑辨难,反复申明,务使晓畅而后止,一日辍讲,复谓生童,曰:尔辈之学,所以学文也,彼司文衡者,孰有通于帝君乎?赞帝君以昌大文运者,孰有如□奎乎?今义学内,何妨奉帝君、魁星以阴相尔辈耶,因又建阁于义学之右,而同帝君像焉,凡此皆捐俸,甘淡泊,毅然为之而不辞。今则钟磬悠扬,弦诵铿锵,谓非本学术以弦经济者,能如是之计又远乎,故登其堂者,见王屏雄于后,文笔峙于前,清溪环绕于左右,巍然一大观也,彼肆习其闻者,自能笔生五彩,屏翰王象于以嗣美杨冯君,夫自可决其𫠼于影响矣。而况登乙酉贤书者,业有人乎?夫以一日之创造,新百年之俎,豆裕一代之人材,意良厚矣,功莫大焉。余铎是邑有年见公,每事实心实政,而焉此义学,计更觉深远,敢为一言以记之。庶今日邻水,戴此义学,异日之邻水,长有义学,将家诗书,而人礼乐,又何患人心风俗之不进于淳庞也哉,吾知义学,且藉而帝君千古矣,若公之流馨奕禩,实非邻人之私也,又奚庸馀之,多赘请勒贞瑉用垂不朽。

重建邻水县二堂记〔三山沈天晙,字则光〕[编辑]

徐侯,予之世交也。少砥砺品行,攻举子业,不尚咿唔呫哔,言行视听,每欲求合乎古人,父兄宗党,莫不严惮敬爱之。予先君尝曰:徐子之学,非为名也,他年经济必大有可观,惜予未能见也。予窃异之。甲申岁,予从叔署中阅《邸抄》,知侯出宰邻水,趋而候之。侯喜曰:邻邑虽小,不可相助而理乎?遂挈予同行。当其未入境也,闻邻邑负山僻之险,俗健讼,命盗两案,无间岁月。侯闻之测然曰:邻之风俗不可问矣。甫入城,一望蓁芜,荒烟蔓草,刺人心目,三五民居星见罶,邻之城垣不可问矣。及莅治所,鼓楼斜插,六房堂庑,颓然一块土坪。进内署,则茅茨萧疏,草高过人,风雨求寸地栖身无从,邻之衙舍不可问矣。讲学行礼,文武生徒十馀人,话言不经,衣顶不全。自我朝定鼎以来,中乡试者不得一人,邻之学校不可问矣。巡视五乡,断崖千尺,溪涧汎滥,茅塞径,人呼渡,苍茫急遽,邻之桥梁道路更不可问矣。侯每饭蕉思,念焉出涕,谓,古先帝王渺矣难追,岂教养之施久未有逮,故至此也?于是修其大政,自庙社以迄城垣,渐次就理,废者兴,坏者葺,设义学,宣圣谕,进弟子员而课程之。三年来,乡城皆有气色,侯之心亦可以少慰矣。而犹念二堂倾颓,茅舍渗漏,非所以出政也。予唯唯乐勷厥事。邻山有木,工则度之;邻岩有铁,陶则冶之。朝察惰,夕考功,无废事,无旷时。凡一木一石,一瓦一砾,罔或不敬,罔或不良,未阅月而观厥成。侯曰:不伤财,不扰民,而栋宇聿新,皆子之功也,当浮数大白以酬之。予皇然曰:侯之德足以感人,侯之功足以集事。后之宰是邑者,无兴作之费,无修举之劳,岁时伏腊,民咸安其居,朋酒燕享,相安于无事之天者,皆侯之赐也。予何功焉?予是以益叹先人之言为不谬也,故为之记。

重修东门桥碑记〔儒学教谕章暗然撰〕[编辑]

尝闻天下事摧折者固造物之常,而补救者赖人功之懋,触类推之,大扺然也。邻邑东门桥接圣庙而连城郭,其来久矣。曩时烟火辏集,芟两岸之荆棘,决壅塞之泉流,凡步趋络绎,驰驱载道者,往往叹前人修造之坚且久也。迨兵火凋残,地广人稀,沿溪一带尽属荒烟蔓草,芟决者既无人,冲渍者复不少,桥之圮坏殆有年矣。幸荷我侯来守兹土,莅任未几,百废俱兴,目击斯桥,尤不忍吾民之病涉也,旋即捐金命工修造。迩时我侯振作于上,绅士耆民乐助于下,欢欣鼓舞,如子来趋事,不阅月而桥成。通邑人士咸颂我侯之功大矣,其德溥矣。以至公至诚之心坦然而行之者,人皆体至公至诚之心,翕然而应之也。而侯之大功不功,大德不德,直曰不过身先之已耳,于我何与焉?第观远近之奔走于杠梁者,咸曰:是桥也,何前之废坏日久者,今忽一旦聿新也。熙熙而来,穰穰而去者,各相忘于不自知耳。爰镌石以志不朽云。

重修建广济桥碑记〔儒学训导-周衢 撰〕[编辑]

桥梁之利涉也,尚矣,国侨古遗爱也,孟子以为溱洧之济,不若杠梁之成,良以济有大小,而惠与政聿分焉,是亦平政之君,子所宜致意也,邻之城北有桥,名广济,倾圮于明之末,我朝定鼎六十年,于兹尚尔,断石沉潭,荆榛满㟁,夏秋之交往来者,求一济而不可得焉。能望其广济乎,民之病涉,亦匪伊朝夕矣,且芳与家,谓是桥,有关于人文独是倡之,无人亦听其阙焉,弗讲甲申秋,邑侯徐公来守,兹土修废举坠,凡事之有关于人文,有利于民生者,悉力行之,即如大江之长安与东门诸桥,皆继圣宫与义学,一时告成,惟城北之桥,邑侯未之知也,庠生甘惟屏跃然曰,我侯举事,知未弗行,行未弗力,北挢之不复,吾辈不告之故也,爰缮簿进请候,果慨然许之,随捐俸鸠工,令其速成,鼓舞之下,绅士商民,观感兴起,不阅月而工竣。甘生谓是桥,既复济,从此广矣,文从此兴矣。而谓可泯没无傅乎?因丐言于馀以志,不朽馀曰:济人以大德,不以小惠,孟氏言之矣。斯桥之复诚济之,大者也,谓非平政之君子乌能?事事惬人,有如是哉。异日者侯秉国钧,凡所以衽席兆庶磐石国家者,已于今日兆之,也功德,岂仅在尔邻也哉,然即此已可以传矣,因援笔记之。

重修长安桥记〔冯志章 撰-壬午科〕[编辑]

环邑皆山也,去邑东二十里许,渐闻水声奔腾澎湃于众山之中者,河也。长虹卧波,复道行空者,桥也。桥何名?曰长安也。名何昉乎,创建于明,一劳永逸,故日长安也。长安为东路之通道,而断锁斜梁,有年矣。孰捕吞蚊之剑树砥柱于中流乎。今天子之甲申岁,闽浦徐公来守,是邦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而利济苍生之念,既不欲吾民之褰裳,而尤恐吾民之濡首也,爰捐囊俸命,里人鸠工而复新之,不匝月间,工已告竣,第见水涨,桃花咸归,泻荡流波,泛溢群咏,乘空桥长安矣。诚一劳而永逸也,虽然人知是桥之长安,而不知其所以,长安是桥者,伊谁之功也,昔李冰治蜀造七星桥,上应七星,至今犹昭昭耳,目徐侯是举夫,岂出其右哉?邻民饮德思报,嘱记于余,馀躬际其盛,不禁为之歌曰:邻山苍苍,河水泱泱,徐侯之功,山高水长。

重修永安桥碑记〔门人吴存珌撰,乙酉科〕[编辑]

天下事每待人而后兴,苟非其人,虽丛脞遗讥,亦因循而不知惜。惟振作之君子,必取事之有关于国计民生者,毅然为之而不遗。窥其意,以为必如是而后无愧于为人臣,无愧于司民牧。然而求是人于道德中则易,求是人于利禄中实难。若我邑侯徐夫子,诚道德中人也。侯八闽世胄,清时伟人,甫莅任,百废俱兴,不可枚举。即如桥梁一事,重新者业经三四见。邑中父老私相谓曰:昔之倾圮在一时,今之修复不崇朝。天下事果待人而后兴,良不诬也。兹复虑芭蕉河山水汹涌,大病行人,旧虽有桥,久已石梁荒断,湮没碧潭。倘遇夏秋,其不致葬于江鱼者几希。因捐俸薪,鸠工建之,匝月告成,题其桥曰永安。从此行人不病,永庆安澜,籍非振作之君子,乌能利济有如是哉?是诚无愧于为人臣,无愧于司民牧矣。吾知当时佩之,奕世传之,其泽远流长者,盖不啻若芭蕉河之长留天地间也。余沐教泽之馀,钦其人,重其事,不揣疏陋,敬为之记其事云。

西堂答问(徐枝芳)[编辑]

或有诘于徐子者曰:古之人忧民如有病,见客若无官。今吾子抱有用之才,处偏僻之地,胸次洒落,揖缙绅,培学校,有客必见,见则必饮,饮则必歌风问月,兴尽而止。以云结客则善矣,若以语于忧民,恐未也。徐子曰:嘻!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夫民之可忧者莫如饥。今邻水之人,有田可耕,有井可饮,君相无非时之征,督抚有农忙之诫,春耕秋敛,裕如也,有何饥?无饥则奚用予忧?且民之可忧者莫如寒。今邻水之地,负山者多,其高坪之处,人皆种绵,绵成则有花,有花则可织为布为绵,各适其用,奚畏寒?无寒又安用予忧?虽然,子之未见予忧者在面,而予之用自忧者在心也。夫浑噩远而侥薄起,道德衰而狱讼兴,盗起而不知息,俗悍而不知变,民穷财尽而不知恤,跼蹐偏隅而不得遂其安静爱民之志,是则予之深忧也。鸣呼!有志而莫能遂,有忧而无可言,而徒于语言周旋之末,闻子之相责,庸讵知梁肉之食甚于堇茶,歌拍之声远过悲哭乎?又安见予结客之乐,非忧民之尤者也?或于是正襟改容,恍然若有所得,遂唯唯而去。

[编辑]

旧志无传,惟存明雪庵三首,亦不知为何题也,姑存之

七言绝句[编辑]

(明雪庵题)[编辑]

弃却春光独爱秋,至今不改皱眉头。主人若将金刀剖,点点酸心对客流。独立沙丘雪一团,被风吹得骨毛寒。想他未到忘机处,水动还须侧眼看。

白磁洞(徐枝芳)[编辑]

盘旋鸟道上平原,古洞幽深静不喧。自有甘泉来活水,何须载酒问桃源。

东楼杂咏(楼在三堂内)[编辑]
  • 青山当牖竹沿溪,坐对群峰孰与齐。春静幽禽多怪语,声声飞过石桥西。
  • 一声雀噪过楼东,卷被开窗日已红。独有桃花情易惹,年年无处不春风。
  • 花时置酒破春寒,楼静风高燕子闲。日暮山头新月上,焚香直坐到更阑。
  • 楼阁风微燕语喃,晴和正好试春衫。深红浅绿相辉映,山外风光迥不凡。
公署感怀(时奉调入闱,即成都府三官庙也)[编辑]
  • 桑竹迎风动翠微,晓天秋色更清晖。同僚呼酒三更月,独坐秋风卷绣帏。
  • 西风吹雨送新寒,任著衣衫尚怯单。自唉穷经曾未信,敢云校士列贤班。
经卧龙坡怀古绝句(沈非龙)[编辑]

诸葛行军此地过,至今山号卧龙坡。莫言勋勋业成黄土,犹胜当年马伏波。

七言律[编辑]

卧龙坡(章暗然)[编辑]

古迹龙坡险亦奇,云烟四幕万山低。未能采药眺幽兴,忽有煎茶慰渴思(山顶有茶亭,邑侯徐公新建)。明识三分伸大义,故教百战答君知。拜瞻正喜清阴处,勒马徐行且赋诗。

重阳前五日,同广文章子章、周康侯、县尉沈膺望登玉屏山纪事(徐枝芳)[编辑]

四郊红树又深秋,握手高冈作胜游。一望紫烟横百里,徐行清酒酌千筹。令严金谷官无序,曲误梨园顾有周。此正重阳催菊候,好山好景莫虚酬。

乙酉中秋棘闱同寅蒲富顺、刘盐亭、王彭水、李东乡、沈广元、乔太平、谢黔江招同话雨[编辑]

佳节何缘聚一堂,蒹葭绿水正苍苍。锦江风雨千层浪,棘院文章万顷光。良夜未能邀月色,新秋早已喷天香。曾闻珠榜安排定,共剖西瓜荐酒尝(时抚宪赐瓜酒进内帘)。

首春同广文章子章、周康侯、孝廉冯子成游玉屏山纪事[编辑]
  • 半醉归来意气真,眼前景物尽宜人,辋川胜事已难继,桃李名园尚可亲(是晚同人俱赴尉席约桃李盛开再游)。
  • 一路夕阳千嶂锦,四郊烟树万家春,别君顿起豪吟兴,思发花前月色新。
秋日周广文招赏菊花[编辑]

冒雨寻花兴欲狂,更逢晚霁好秋光。筵开玳瑁酒千盏,屋绕蕉阴绿一堂。花木有情皆向主,梧桐无意自朝阳。公馀幸获同心侣,琬液琼苏亦曷妨。

游宝谷山石灵寺写怀二首(沈非龙)[编辑]
  • 登高端似上青天,俯瞰环山尽野田。境僻客稀无吠犬,云深僧少有啼鹃。偷闲半日思离俗,息足连宵欲悟禅。一自谪居来此地,六桥三竺久无绿。
  • 曾闻开创自金仙,突兀奇峰上逼天。不用力农山泻谷,何须刳木石为船。谿流澄彻明如带,树色苍茫碧似烟。夜尽钟声云外度,独为迁客倍凄然。
余友人君玺黄子与邻阳陈君子方有葭莩谊。孟秋月自邻归,语予曰:邑侯徐公惠政班班可考。值兹大比之年,捐囊赠士,躬自宾兴劝驾赴棘闱者数十人,邻之文风为之一变。垫邑散人高子闻之,不觉鼓掌懽呼,代为欣幸,因赋里句颂之(邻治布衣高科具草)[1][编辑]

忽听邻阳乙酉秋,入闱多士赖徐侯。宾兴久歇虚朝典,征茹徒怀马足忧。良牧弘开鹏羽路,英才喜上凤池头。贤书渐荐丹书至,四境声传达帝州。

过邻水县即事(营山张琪)[2][编辑]

孺子高风振北川,旅人歧路景名贤。民安物阜来三异,政简刑清继五弦。桃李翩翩馨市埜,弦歌在在彻林泉。澹台相赏风尘外,堪与文翁合传传。

五言律[编辑]

卧龙坡(离县治三十里,在山顶上其岭最高)[编辑]

遥望卧龙胜,巍然霄汉间。松涛疑作雨,云势欲吞山。马蹶人皆倦,亭新树自闲(予新建一茶亭在山顶)。我来存感慨,丞相渺难攀。

顺庆府坐月[编辑]

虽则秋声动,芰荷尚带香。三年亲梦绕,万里客情凉。望月天同色,思家路各长。今朝歌顺庆,何以慰萱堂。

赋别洪县尉回籍[编辑]

穷通原有数,何必作悲欢。老去心犹壮,途穷兴自宽。我来君又去,情挚意难安。把酒频相劝,归期且莫观。

晚眺[编辑]

一望南关外,新禾翼翼良。黄鹂穿绿树,紫燕唱华堂。岩壑晚来霁,楼台雨后凉。官闲能领略,且喜日方长。

秋杪雨怀[编辑]

不得催花句,无人独倚阑。东篱谁送酒,西署有馀闲。寒菊雨中放,青山霁后看。高堂如咫尺,禄薄可承欢。

秋日感怀(周衢)[编辑]

西陆几经过,游人尚异乡。鬓毛星渐短,心绪□添长。莫尽晨昏礼,徒依名利场。故园飞入叶,应砌彩衣堂。

冬日奉调过凌云山[编辑]

路入深山去,烟云足下飞。悬岩逼马首,垂棘系人衣。古木经霜瘦,老梅带雪肥。奔驰应不倦,敢望故庐归。

[编辑]

旧志无传,今录数首以俟后之作者

如梦令·春日柬周广文(徐枝芳)[编辑]

为问海棠开否。又值去年时候。九十好春光,曾记与君消受。依旧。依旧。莫负花前花右。

点绛唇·西署看海棠[编辑]

花影深沉,风微摇曳琴书架。疏帘低亚。明媚春增价。绿艳红籹,浅淡难描画。休惊讶。游蜂浪蝶。触目皆诗话。

谒金门·蕙兰[编辑]

香意好,不似艳芳花草。剑叶翩翩风韵袅,独怜春去了。寻到清芬意悄,梦入空林影小。且喜深山离俗扰,无人开更早。

如梦令·春游(周衢)[编辑]

堪爱春光明媚。陌上行人如织。际此杏花天,侬也思量沉醉。休迟。休迟。莫令芒鞋空窴。

蝶恋花·忆旧[编辑]

岁月重新思故友。对此春光,争奈分离久。鸿雁不来书又杳。沉吟几会空回首。想像生平如左右。水远山遥,无计重携手。花鸟当前谁共酒。相逢最怕折杨柳。

鹧鸪天·春日游玉屏山[编辑]

日暖风和兴欲狂。扶笻踏破百花香。苍头漉酒高峰上,撇取今朝醉一场。山锦绣,鸟笙簧。落红遍地是文章。雄谈不觉天将晚,恨少长绳系夕阳。

补遗[编辑]

重修明伦堂记[编辑]

邻之学宫前庙后堂,署事侯同寅以启圣。不宜居,伦改堂为启圣公祠,而明偷堂遂废,治邻五九载,凡俗桥梁、道路、城垣、庙宇无不修举,独此堂任其荒废,心甚歉,然戊子春末,予捐金命匠构之,凡木石灰鐡之属,悉予友沈子亲自督理,而大成殿两庑与灵星门外栏㹪,仍复𠔥葺重新,是岁八月告成。墙垣物料㮀共完固,四配十哲石座以及两庑先儒神主圣人帐幔噐,具无不周偹而清㓗,今而后庶可告无罪于神人矣,逐书之以记于石。

复广安州书[编辑]

自大竹回,拜读翰教,谓白公盘缠不足□□□员敢不免副众议,奈敝治十馀年来毫无□□,近得侯公粗定规模,遵循罔𦌙,不敢纎毫逾越,竭尽神力,构得此数,𥨸以为不辱台命,而诸君子愿少之耶。承教云邻水之例与广安同,不识冋寅有何所见而云然也,敝治自姚任内,继以张,又继之以郭,并未有例,诸公俱在,三四年内,赴任者何以知邻水之侧,上同广安也,即欲以邻水同广安,且勿论山川之广狭,人文之盛衰,出产之优绌,而缙绅所载胡为独居其末也,窃又闻同人中有谓,某应补中秋节礼者。呜呼,何其亲某之𫘤至于此也,虽有大才大用之,□人到任数日未有便开差徭者,纵有阿谗謟䛕之小人,到任数日未有便,送中秋者,诸□□□府尊数载庇下,尚各硁硁推诿,某与白公素未谋面,音问未通蕞,尔微城两月,县令送此成数,不为或过,亦不为不及,倘不得已,而必□□□偹,未免再取于民间苛索之名,上宪肯焉见□乎?诸君子肯代任过乎?结爱于同人而构□□百姓,某生平自矢不敢为也。某日以清慎勤□□细省,虽各宪之,爱憎犹且听之,而肯拂百姓以从众议乎?如此局者,静夜三思,过得心去,虽泰山压来,其志不移,幸焉。某委曲以覆诸君子,何如?岁在甲申小春月事。 邻水县志终 缺满吏房典吏刘兴振

[编辑]

邻水县志序[编辑]

邻之失志也久矣,甲申秋予甫下车,即与邑之绅士,求志书徒,为修补之计,亦欲得,前言往行而私淑之也,诸绅士唯唯否否,及遍访老成断简残编,茫无一得,是邻不以志书为急务,予亦姑置之而未及𠫭稽,今奉府宪捜讨各属遗迹,以成一郡之全书,甚盛举也。予又何敢辞劳,而与邻人同目,为不急之务哉,爰遍采古碑石坊及邑之世族乡士大夫俾,各举其所知而大略,纂为一集,信者必录,疑者宁阙,以俟后之君子云。闽浦徐枝芳天桂氏文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高科,垫江岁贡,眉州学正
  2. 张琪,营山举人,灌县教谕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