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峿堂集/卷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九 峿堂集
卷十
作者:李象秀
1900年
卷十一

[编辑]

与尹幼常己酉[编辑]

凡读古人书。必要先知作者之本心。以究全篇之大义。得其要领。方不虚读。且如今读出师表。须知孔明缘何出师。出师缘何有表。宗旨何在。孔明以天命之才。膺时而出。负济世之器。隐居自养。苟非其君。没身而已。先主英闻盖世。为天下不惮三顾。云从龙风从虎。鱼水之遇。懽如合契。于是幡然而起。慨然许以驱驰。盖诛讨奸凶。振大义于将晦。重整神器。起残焰于已灰。廓清区宇。援生灵于水火之中。此先主所为访之孔明。孔明亦以自任者也。天不祚汉。奄尔崩殒。昔者君臣相与僇力者。并担于一身矣。逆贼不可不讨。中原不可不复。西蜀不可苟安。竭力向前。苟尽吾义而已。成败亦非所暇论也。彼区区一蛮酋。首先从事者何也。以边徼不靖。无以专力于中原也。然后张皇六师。义旗北指。顾以后主昏暗。忧不能释。必其平居。常自缩退曰我何能为。我无以进于事功。使忠臣解体。群下失望。宫掖之间。必多便嬖。溺爱徇私。为害不少。且忠邪黑白。惛不能分。举措颠倒。国无以为国。孔明亦安能成功于外哉。故指陈其病。庶几开悟。又举二三子之忠良。使知取舍。先后汉之得失兴亡。并无他道。其言沉痛入骨然后。暴白自己之所以际会于先帝。断然以讨贼兴复自任。于其君尽忠匡补。归之二三子。于后主只以深追先帝遗诏为勉。呜呼。阿衡之训太甲。周公之教成王。其何以加诸。此孔明之本心。一篇之宗旨也。若其言语。皆出肝肺。光明磊落。恻怛恳到。忠义争日月。精诚动鬼神。千百世以下。使夫忠臣烈士莫不废书而涕泣。诚足以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岂文章云乎哉。必须潜心熟读。融会其旨。终身可以得力。何必文理之为也。

与尹幼常[编辑]

为学欲静。读书欲专。而所处或不能然奈何。闻心有不能静专。未闻为学者必绝类离群也。有患心之移于物。未有读书者须屏绝人事也。何谓移于物。夫终日所闻。不出乎货财得失。科宦利害。女色淫亵。杂技争竞。及夫机险巧诈之说。鄙悖轻薄之谈。求其一言之出乎雅正而不可得。良知正觉。日铄月消。潜移默夺于众楚之咻而不自知。不其惜哉。又有甚焉。面谀容悦之言。日至于前。以贼我矣。彼誉我之门地者。导我以骄者也。讽我之俭约者。诱我以奢者也。或夸相貌。推以早达。或穪行能。托之公议。伺我眉睫。低仰其锤。触胃而津生。搔背而腋痒。入于耳而悦于心。必也亲其人德其意。而不知为其所愚弄。此吾所谓大患也。又有颜色姣好。举止便儇。修餙言辞。涂冶眉髩。曲伎小慧。工媚善迎。若此流皆灾人也。爱而狎之。足以移我之德性。孔子曰。远佞人。佞人殆。圣人岂欺余哉。凡此数者。患之当奈何。必潜心于读书则志向定而见识明。志向定则不迁。见识明则不惑。辅之以端人正士。不惮闻过。则是皆不能以病吾矣。

与尹幼常壬戌[编辑]

官事之鞅掌。此是䧺府。势所不免。而况又初手。安能无生踈之态。惟耐烦工夫最难。凡能做事者。必先能耐烦然后可以抵敌。终日役神于视听。无夜气所养。则殆难为矣。每于静夜。收摄此心。扫遣万念。澹然虚明。及朝视事。大觉有效。此即本原工夫也。日间胶胶扰扰。无片刻宁静。入夜又复以思念汩其方寸。天理几于昏塞。其何以酬酢万变而无差乎。虽于公事纷沓之际。或瞑目安坐。收视反听。以验吾本来面目果作何状。片时开眼。已自有效。此非迂阔之论。即至理之必然。而世人多忽之。甚可惜也。昔王阳明在军中。昼夜目不交睫者六日。神气如常。谓人曰吾在京师。目光常不过马首。此古人啬养精神得力处。无忽如何。

凡临事。惟有实心二字而已。朱子所谓朴实头做去是也。无论巨细。皆吾所当为者。则其间宁容拣择耶。到底尽吾心。不容半点虚伪。苟能如是。则其效能使暴慢者自服。狡伪者献诚。此是彻上彻下。第一等工夫。更无第二语。君子高居于广厦之上。而彼愚民。皆知吾心之如何。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是也。以实心行去而或有差误。此乃吾之未及也。其罪过犹小。明知其非而牵于私欲。故犯为非者。其罪过乃钜。居家理官。岂有二致哉。

刑杖一事。临别时亦已贡愚。而莫难者体下情也。莫易者责下人也。威权在手。喜怒由己。动手则易滑。吾言一出。莫敢不从。最于此处。着眼十分照检。每欲杖一人。必几回致思。常有不得已之念。存于胸中。方为仁人之用刑。必慎必重。无有蹉失。是所望也。

与尹幼常丙寅[编辑]

忧愁之频仍。调度之匮乏。令之所处。殆有甚于此汉。相勉惟有坚固二字而已。朱子临易箦时教门人。亦举此二字。常令义理浸灌胸中。自然于外物之至。捍御省力。省力处即是得力处。此等语岂向人人可举。惟与意中人共之。令则似不至河汉及之尔。

与尹幼常丁丑[编辑]

人情常从哀疚中。思善向道。追已往之愆尤。勉将来之受用。台荐罹险衅。积尝坎屯。亦惟久矣。今焉否尽泰来。坦道在前。车不摧于太行而康庄折轴。舟不覆于滟滪而江湖臭载。故君子战兢临履之功。无时可辍。惟望于此乎慥慥勉崇令德。永终茂禄焉。

与尹幼常[编辑]

台执事为先大事。诚力果断。绝出寻常。叹服不可量。独于风水之说。窃覸其有深信笃好。数十年不衰。惟此甚不可也。常从求福上起见九分人欲。文之以一分天理。是自欺而欺人也。诚看古昔先贒凡有识。未尝役心于此。役心于此者。皆流俗人也。即此可以知取舍矣。台执事所务。在于正己匡俗先公后私。上有以报塞。下不失家䂓。岂宜用心于身家祸福。自甘与流俗无识同归乎。两世山事既了矣。愿勿更留心利害往来较计于中。屏去山书。斥远地师。方寸虚静无事以治本原。深企深企。始兴占山。仁人之所不忍也。伏龟亭迁葬。见诳于妄男也。此二事为台执事累德非细。遂为不可改之过。岂尝闲居自省而及此乎。惩于前者必改于后。愿台执事深察焉。

贵人之病。恒在不闻其过。名位愈尊则承奉愈众。趍走满前。唯诺如流。我之责人甚易。而人之责我则绝无。于是终日终年。无一过矣。天资既非上知。学问未尝用功。而终年终日无一过。天下无此理也。安知非我之过失多。而视壅聦塞。恬然常居于自贤之地。人之背面窃议者。吾皆不知也。如是则喜怒任情。爱恶徇己。日用酬酢。率多出于私而失其正矣。既无严师畏友。若何以救此也。常观圣贤之言。以为之鉴一也。时刻提省此心。随事照管二也。乐闻䂓箴。虚受人言。勿敢狠愎自用三也。庶人好学。利及其家。士好学。利及乡党。宰相好学。民国蒙其利。岂不大哉。台执事具近道之资而少学问之功。凡立身行己之美。由天资也。不免有过失者。文学不得力也。先大爷典型已远。敬畏观省。既无所于得。而端人正士未尝至门。门下左右。率皆年少。无有老成识见者。私忧过计。常恐台执事之有过。故为此披沥焉。倘不以陈腐而察纳幸甚。

与尹幼常庚辰[编辑]

承以孝文公墓表见属。秀何人冒应是役。窃惟碑志未成。孝思甚殷。故欲先就斯役。而碑志已有所托。义难重请。桓圭数公九原不可作。顾此世。受公知知公深者无其人。事又不容已。所以破俗例而为此也。若以无名位终辞则岂执事所望于秀者乎。且生平蒙知遇之深。略晓文辞。实皆公赐也。没身不能报答。诚少效力于公身后文字之役。则英灵不远。亦必犂然。抑又子孙自为父祖表志者亦多。秀于公何异于子侄。是家门事也。公所树立。自宜不朽。非有资于墓文善否尔。行状状其实。无以复易。若故欲改异则文虽工。失真相矣。故全用其文。特机杼变置。便成他文。恐碑志亦止如是耳。近世表墓。几于与碑志无别。今不能顿去时俗。致文字稍多。谅之也。

与尹幼常辛巳[编辑]

义利如冰炭。不能同器。无两得之理。世间未有杨州鹤尔。苟吾所行合义。内省不疚。则古人有蹈白刃而无悔者。况恤其他乎。然大处既得则小失不足为病。此自夫论人者而言耳。若自治则不然。大处虽得。自是吾分内当为者。无足自有于心。或小事过失。有可以招谤。则正宜内省加勉。期于无可指之瑕而已。槩闻执事狼狈。其实坐不能徇俗以致之。若尔则是有辞而无愧。谤议庸何伤。但未知贝锦之成。果无萋斐。盗瓜之疑。不由纳履耶。尝观古人前辈始能以直道自持。被一番挫折。往往苶然陨获。遂丧其所守。为识者所惜。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士大夫晩节为最难。愿执事益加意焉。区区之祝。

与申元中戊午[编辑]

结邻集。近日尝浏览矣。始读之。醒心刺眼。多可喜。稍久亦已厌。盖其作者。率当有明末运。姚江学派转而归梦幻泡影。一路文章则海内方祧王李而祢袁锺。入破新声。皆作幺弦仄调奇警小慧。无复敦厖隽永之气。又往往身经甲申。便是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李后主去国。听教坊词曲。挥泪对妃嫔。风景顿殊。举目有山河之感。一往悲哀呑声哽咽。而音响自然逗漏于笔腕。风气所运会。性情趣向。并与同归少年。轻俊人。不可令贪爱。恐如饱嚼哀家棃。有析酲止渴之妙。而脾宫中冷。其害亦复不少。惟刘念台,左忠毅,顾泾阳及魏叔子,汪苕文数公。既贤人名家。其语皆典实可观。外此亦或有格言伟论。可以发省。在读者著眼慎择之尔。

答申元中别纸壬午[编辑]

公父子继掌五营。殚心奉公。无毫发怨恶于民兵。举国所知。遽有此事。劫运所会。非可测度。然满盈必损。亦理之常。抑通倭自丙子始。而时大官。实公家也。虽事非由己。而不能辞其名则岂亦以是欤。窃念公忧国殚诚。鞅掌尽瘁。忽然遇此凶变。管下军卒。胁从于覆载不容之罪。此何理也。秉论之士谓赵宣子以亡不越境反不讨贼。蒙恶名而不敢穪屈。以此绳之。则其日将臣。当先受罪然后讨贼可论。某闻此为之缩颈骇汗。徐思之。其言亦不可谓妄也。承别纸所教。三复不知涕欲下。人臣致身之义。不择夷险。尽忠竭力。如其不幸。以身殉之。自尽之道如是而已。至若所处者。欲尽诚而无其道。欲竭力而无其由。泯然进退。拊床窃叹而已。及其事发不虞。变生仓卒。身当其地而不与知。目视其事而不能救。从而议者只据体统而为之辞。未必原其心也。引名义而加之罪。未必谅其势也。则吾不可家置一喙而自解于众。遂俛首受谤而不能辞矣。是人世之极苦。遭罹之至艰也。于古或有之。而不意公当之矣。然出城待勘。已经投畀。力控而不蒙许。公则既为其所当为矣。然俯仰义分。不自慊于心。以生平皭然冰霜之志。不忍受物之污浊。至以自靖之义。询及鄙陋。呜呼。此如人飮水。冷煖自知。骨肉至情。且不容有所左右。况在知旧乎。然公僚友满朝。独以及于此汉。非苟然也。中夜反复。起而旁皇。为公思恰好之策而未见尽善也。公于当日。不能碎首彤陛。以雪举朝无一人为主辱臣死之耻。已有愧于古人矣。舍生取义。既失其便。而祸乱未有涯畔。果有取熊之心则未晩矣。盖有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楡者。岂宜径庭乎。易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既委致其命于君。则当磊落光明。使足以暴于世。遂吾之志可也。何为黯黮不明。如沟渎之谅乎。事稍定。必为去官。而乞递之章。不可不痛引义理以自罪然后。稍可安于心而物议亦少餍矣。观洊雷之象。恐惧修省。益思改勉己过者。勿留滞为病。安数顺理。旷然自在险而不失其所悦。则亨屯济蹇。未必不由于此矣。愚贱之见止于此。愿公熟思自爱也。

与韩元七善宗○丙辰[编辑]

谨询元七。读业坚苦。颇闻近寓文山甥馆。果然否。读书最急惟文义。文义之通不通。乃学人梦觉关。凡玩究思索。记诵制作。皆文义通后事。文义之通。亦无限量。但能知人所知。看人所看。是为文义中等。足下向学颇切。只是文义尚居下等。欲至中等。隔几重云雾。此病正坐自幼学书。一味粗卤。不曾细心参核。穷其意旨也。岂惟足下然。是我东方文士之通患。然不拼死力透脱此障。终无长进时。如是读如是作。作之不已。岂患不为文人。而其实平生在梦呓中。如是为文人。亦足贵乎。欲医此病。别无妙策。只于所读书。不敢放心顺口过去。无疑处讨出疑来。无妙理处索得妙理。翻来覆去。上刷下爬。逐节照管。毫不遗漏。欲令一点一画。皆若有所关。果能行此则向前多少麤心。稍就精细。渐渐有得力处。此不过一二卷事业一二月功力。于一二卷。勘破得通则其后豁然。愈读愈豁。天下书籍。皆吾度内。岂不乐哉。于足下所最急。在此一公案。故玆以贡愚。勿谓汎然。试依此言行之。久而无效。他日相见。责我以妄言。吾当伏矣。

与尹彜好,景组。壬午[编辑]

艰书并一幅。冀棣室联照。霜令始严。亲堂起居调将康安。埙箎匀福。纳稼不大损否。此中有甚于两年者。鄙穑亦零星可笑。䟽草览已如何。文既浩汗。修辞未精。无与商确就正可恨。指陈剀切。批鳞者多。甚可惶悚。盖朝绅有不敢言。而亦不能言。徒恃圣度包荒。以其草野愚昧。不责以体礼。批下无可否例用优奖。而反加谕召勤挚。懔蹙懔蹙。蔑有丝毫裨益。祇取怒谤于世。孰如初不着耶。然辞执义之章。复因星变火灾。有所陈戒。又犯过矣。愚衷有不能自已。都由不识世情也。然亦止此已矣。口不宜复开也。老谷轿夫往荏岛者当已还。疏草果附去耶。京闻苦不真。有近报的确者示及也。不宣。

别纸[编辑]

孟子谓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昔疑其辞之过严。今乃知其痛切可惧。邪说必至灭天常。讹言足以亡人国。请言其所以然。试留心察之也。国母惨被诬蔑。君父积遭㤪讟。政令之失。不如是之甚。讹言居十之七也。曾子杀人。成于屡报。市中有虎。三传而信。况今千万人辗转增附。愈往愈深。举国靡然一辙。曾无一人斥之者。遂使人人皆有仇国怨上之心。合成一团。坚如铁石而不可破。于是肠胃都变。天理遂丧。为邪说陷溺。如中蛊毒。如醉醇酒而不自觉也。六月之变。岂非因讹言而成者乎。一闻谤国讪上。则顿然目明。跃然心喜。不问其说之为何。辄曰直言也。忠臣也。此其积伤于中。触之便发。白乐宽之疏。是向君父恶詈。无复人臣之义者也。曾不惊骇。反谓其忠直。以其积伤之见。加以文理瞢然。不识高低。不谋而同声。反以斥乐宽者为诟怒。自陷于无父无君之地。甚可哀也。经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民情固自如是。不足异也。然不思五百年戴此天食此土。是谁之惠也。君父虽失德。何忍无毫发为君主不忍之意。一朝化为异类乎。呜呼。彼小民蚩蚩尚矣。自号为衣冠之流。稍识文字者皆然。奈何至此极也。古者楚之南。有狂国。一国皆狂而有一人不狂。乃指此人为狂。执而针刺火灸。昔笑其说矣。何图身亲当之耶。夫吾亲有过而被外人所辱。则为子者犹应恶闻而拒之。若以辱吾亲者为是。而曰此直言也。此忠于吾亲者也。则为何如乎。虽至愚者。无不知此。而今若是者。陷溺之久。天理灭也。天理灭则大乱将起。不几于率兽食人耶。此吾之所痛伤不能已者也。昔李尔瞻欲废仁穆后。造作诬蔑之言。播之内外。使市井军兵伏阙请废国母者万馀人。此时讹言。岂止于如今日耶。国论百年然后大定。则三尺小儿。皆知是非。方其未定也。邪说澒洞。如洪涛巨浪。滚滚崩颓。在其中者。无不随流。于此乎最宜拏得定见。明着眼箚着脚不倒。方是有识。惟君勉之也。朱子曰。邪说害正。不能攻讨而唱为不必攻讨之说者。是亦贼之党也。今稍有知者皆曰彼疏固非矣。请罪则过矣。是皆不必攻讨之说也。岂非于义理有未透故耶。吾言如一苇障河流。极知其无益。然区区所执在此。设以之取祸害。亦无悔恨矣。此书示天赉及梦尧清诸子。必为之详说而告之。若非亲好者。勿尔也。

与尹景组丙子[编辑]

近世所谓时体二字。乃迷人之蛊毒。坏物之蒸窑。不知平日或能自加省察否。万鸦嗤一鹭。众黑怪其白也。千凫诋孤鹤。众短危其长也。智愚同波。贵贱一辙。黄芦白苇。弥望皆然。洪炉所鼓。钢铁亦镕。身入鲍肆。与之俱化。景组处此已久矣。果能不见镕乎。能不俱化乎。吾有未敢必也。见质朴而能不鄙之为乡野乎。见真实而能不斥之为古佛乎。大笠麁袍。能不色然而笑乎。直言忠告。能不咈然而怒乎。冶貌穷奢能耻之乎。优媚狯谲能恶之乎。于此数者。有不能焉。则是景组已非前日之圣习。自谓吾未尝然。而具眼者视之。已为别人而不自觉也。醉人何尝自言其醉乎。若然则不失为今世宰相子弟身分。而大非先祖考阁下家法。尊府公素行也。勉旃勉旃。无坠此臼。宜时反观。痛自警省。必以和而不流。挐定服膺。五味相调。以适众口。斯之谓和。萍梗漂水。不能自持。斯之谓流。此在读书得味。自立定见。胸有秤锤。不可移夺。无谓我耄。幸深察焉。

与尹景组戊寅[编辑]

朱子曰。辅汉卿处都城俗学声利场中。闭门自守。能味众人所不味。深可敬服。所谓近日时态。误了多少子弟。贤处此几何岁月矣。能保其不受染乎。日夕闻见。潜为移夺。如醇醪醉人。肠胃都变而不自觉。甘为下流则已。不然者大有事在。第一十二时刻。自提此心。如携儿入市。步步回顾。其次手不释卷。圣贤义理不离于心。古人言语不离于目。不如是则不免墯落也。惟终岁不闻䂓刺之语。是大可忧尔。

答尹景组己卯[编辑]

仲儿归。细承迩节。兼奉情函。慰抵面会。科场已过。冗扰随息。倘得收摄神精。会理册子否。不能专一做业者。莫如小立课程。虽一日不过看五行。必令百忙中。亦不许亏阙此程。积累日月。则大有可计。非此则便无准的矣。第一提警此心。逐时照检。毋使昏昧放逸以徇物不反。此天下万事之大根本。患在人人认此语为烂套。不肯亲切用功。故卒无得焉。必宜无忽。如何如何。

与尹景组庚辰[编辑]

吕新吾戒子曰。门户高一尺。气焰低一丈。华山只让天。不怕没人上。凡遇荣盛者。不可不恒存此念。若有矜高相着心。便已形于外。为识者所鄙矣。

与朴景谟戊辰[编辑]

间阻悬仰。昨荷尊府丈枉存。从审间候。侍馀以感冒有损。甚为贡念。近日所看在何书。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亦可憎。此山谷言也。日以古人言论。浸灌胸中。方可矣。故手不释卷。然后心与文字为一。左右逢其源。资之不穷。所望于贤者。惟欲务在该博群书。终归于约。功勿安于小成。遽以自足。如何如何。罪人近以诸儿相继苦痛。殆无间隙。且妇女皆患阳毒。身亦先已经此。尚此圉圉。苏完无期。长儿亦常在不健。满心熏恼。逃遁不得。奈何。有禄以此中不宁故送之。闻方受读于案右云。并教其解释。令背诵后。又诵其释。此便是蒙学之䂓也。科行欲何以决耶。馀昏眩不次疏仪。

与朴景谟庚午[编辑]

尚书了几篇。文献通考。岁时浏览一次如何。博学虚受二语必勿忘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非外来。乃吾自满之心是已。凡学者最怕这个坏事。慎防之也。怀山从游者。惟贤有长进之望。心常为喜者。毋负此一念也。此中文风极寥寥。如周星比亦难得。况贤于是者耶。可为慨然。七律一首寄去。别秋社诸君序。此则览后传送于周星。以及金谷如何。贾岛诗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不宣。

与朴景谟癸酉[编辑]

韩文程子谓其不可漫观。晩年所见益高。温经馀暇。必以此旁习如何。有禄自应为贒担着。望须吃紧用力。使其卒业。则足为贤后殿。岂非大事耶。小学汔功后。换孟子为宜。集注句读。稍稍可以自了矣。寒暄书式。教他日课习学。亦系最紧耳。

与朴景谟[编辑]

谨问景谟尔时平安戾止。客居清晏。间观何书。作何生活。文字万般。只寻个一归宿处。外境万变。只守得一主人公。读书法如是。此世界何地非苦海。亦何地无乐土。只怕吾人没真见识。不能自做主尔。可叹。𢈪上人闻竟作䯻而来。发狂以去。果然否。是被去年香农与。贤辈坏了也。然可坏则非学。几年坐禅。终不得真正路术。故有此狼狈。贤宜鉴此。勿看作别人事也。秀暑热渐迫。不知何以吃过。家儿近节未闻。甚郁。楮先生交绝。卒卒止此。领照焉。

与朴景谟戊寅[编辑]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博而不能约。是书肆而已。贤既已博矣。宜稍稍反求所谓约者。以为归宿。不亦可乎。文字乃适道之津梁。非所以终身。汎滥词章。如贫人为富家筭帐簿。及起空手而归何也。非我故也。从事身心。俱有路术梯级。贒皆已知之。但身在其外。未尝实入其中下手也。在其外拟议揣摩。虽烂熟不济事。不如一日亲寻其门径行去。乃知其曲折甘苦也。以贤才识。止得名文人。大可惜也。得无有意乎。受形洪匀。幸得为人。冥暗中过活一瞬。失之万劫。何可复得。念之心痛。愿贤猛省回头也。

答朴景谟庚辰[编辑]

四眺雪山皓然。此时恋想愈悬。即奉书。备审近节在旅清卫。慰感慰感。秀间承疏批于往怀山之路次。自怀至石南留数日而归后。受内下缎疋及酪乳药蟹惶感。方呈辞单于本牧。俾为转达于朝房。冷不须言。虎溪间以连有掣碍未往。将为来往计。而此亦人言不一。苦矣哉。呵冻暂草。另具别纸。不宣。

别纸[编辑]

似闻辇下訾谤。于三抄选内。最丛于此汉云。贤虽罕出入。所已闻者。当已盈耳矣。语曰羊质而虎皮。则人之攻之也。十倍于虎。固其理也。吾岂有介于心耶。然不能修身。不能教子。不能齐家。不能固穷。此数者固皆自讼自反。愧悔日交于胸。思欲收桑楡之益而不得者。若以此等谤我。则我所以怵然瞿然者。又甚于自讼自反者矣。为我省察加勉之助。岂不大欤。如有此等之闻。必勿见讳。随报于吾。深企深企。已以此告于景组。贤与景组。何可自待以馀人乎。幸相与交修于余。有毫发可裨于我者。知无不言。可矣可矣。一以蔽之。曰于我极不幸。处之之道。又无过于恐惧修省四字而已。

南明史虽经剪裁。未能更加校阅。意必不能无疮疣。所以著书不可易言也。贤须求明季南北略,南疆绎史,启祯野乘等书。从头一次梳栉。其有误处。随付以签。如是然后。方成完书。虽入梓亦当以此也。欲为此则须舍置他事。专以为务下一番之功可也。上所云诸稗史。欲借观则想不难矣。了此役则明季事参错胸中。亦是一事。且为我成一个完书。结局于贒手中。不害为交相益之道也。必须图之也。

与朴景谟壬午[编辑]

所托志文。即为构成。而老笔颓唐不从心可叹。原草久留于此则甚可慎重。故今并付吕明哲送去。勿谓已完之篇。有可指摘者。后便示及。以为改正之地。甚好矣。墓文主简严。简严则文必少。文少者贵其有骨力精彩。而今不能然。何以冀能久耶。尝谓近世诸公之文。至碑志则必推梣溪尹公为第一。执笔供其役者颇多。故稍有得于其间。但本领原不及。故终不可企尔。

答金舜华戊寅[编辑]

麦雨频来。绿阴已涨。方深颎恋。意外伯氏见访。兼奉惠音。从委近节清晏。甚慰甚慰。闻移舍有容膝处可喜。而家产米塩之细。便是初手。其滋味果如何。语云在家贫亦好。信矣。然亦安能久坐此岩谷间乎。俗离之行。闻甚仙然。不禁神驰也。此中免有他故。而长子宿证近添。熏闷何喩。仲儿分户。极为荒凉。科行三兄弟一不能作。其艰窘推可知矣。开砚在初旬。而视昨年。尤为零星。新来者三四员。而一是岩上竹钉。岂非先生道益卑故耶。究是此汉之身数。不可掉脱奈何。山行归后。其诗卷得一览则甚好。而远莫致之尔。有友人约于晦间。为屯浦观海之行。而动有掣肘。恐未可谐矣。分户后感旧振触。有短律玆录寄。馀相逢知在凉后。临纸冲怅。不宣。

答韩寿卿辛未[编辑]

来时失握别。咎实由我。而怅觖何可言。顷奉情翰。奚翅为空谷之跫音。书后岁新。侍彩迓休增庆。溯祝溯祝。仆见迫于上弦之箭。凌寒犯雪。挈眷移来。妄人也妄举也。到此巧逢鹤语之岁。数口炊桂。几几为冻鬼。乃是自投穷苦。秋社诸友得不拊掌笑之。亦无以分疏矣。此汉就温于准家。随来学人。借读于邻舍。其吃苦又甚。故妻之服已阕。悲悼伤怀。况在孤寓。药儿仅以晦日来到。是为岁况。前头整顿之计。溢目愁恼。不知何时渐就头緖。髩发又添白矣。馀生苦哉苦哉。所望诸君年齿既加。务学之志。亦随以新。自强自厉。自得自修。勿靠父师之劝督。孜孜日进。以副此区区之望。则虽在千里相阻。便同同堂。毋忽毋忽。

答梁擎霄甲戌[编辑]

舜华至得书。审秋晴。重侍清晏。甚慰。承以秋穑废学。可叹。然奈何。此亦吾分内当行。掉脱不可得。不成袖手坐观曰我为学而已。古人皆从这里过。读书执事。原是一般。道理非截然二物。苟于执事无失。则是乃读书之得效。学也者。非专靠文字可了也。所可忧者。此心不免为事物所迁。渐失其初矣。此非大段牢固。则鲜能不然。故必时刻照检。使终日躬亲庶务。而其中却泰然无私欲。如是则虽往往废书而不足为吾累矣。见所示杂文数篇。知别来于文字有进。但引用故事。多不衬贴者。此由临文。辄有夸心。奔凑于笔下也。亦宜戒也。行状略为涂抹。览可悉矣。穑务毕。十月以后则复宜开卷。作业则用心当倍于前乃可尔。切不可以吾已当家。毫发自松于心。如逆水行船者。担平生气力。拼死曳上。若稍住手则便退了十数丈。弃却前功矣。吾门下学徒不少。没一个立志如君者。是所慨然。故未尝不相聚学习。无作辍者几年矣。日日月月。只是旧人。以岁计则寸进而不能以尺。一篇文不能自读。一札书不能自缀。光阴逝矣。孰能常负先生而行者乎。然其于文理也。盖皆一二年事尔。特无奋迅必为之志故尔。其病都由懦而无耻。天下不可以为者懦也。以君之才。若又兼懦性焉。则今所云云。岂可议乎。君既不懦。故其所得如是。望须益勉不惰。期有树立可也。作此书。不知几时可达。而偶自𫌨缕至此。谅裁如何。不宣。

答梁擎霄[编辑]

览此诸作。其造于是境者。亦可谓难矣。然掘井者先得浊水。浊水既尽。乃见清泉。不见清泉而止。则终不免为弃井。其前功可惜也。以此示于不知文者。则足谓之能文。示于能文者。则犹隔几重案矣。得赞美于不知者千人。不足恃也。一朝为能文者一人所摈。则向之千人所赞者。皆为虚事矣。故独学无成。孤居无得。可叹者矣。虽然不宜以此自废。虽不知而作。作之不已。则积久之功。终必有得。吕纯阳六十四岁。遇钟离真人得道。栽松道者七十。遇二祖惠可得法。此皆不知而作之者。而至诚不息。积久之功力深造。卒然遇良师。一言点化。豁然通悟。此理不可诬也。一年之中。或作十馀首。或作四五首。此岂至诚之谓乎。功力亦岂深造耶。

答李周星乙亥[编辑]

朴君便。即奉华札。详探近节。何等慰贺。所示外物之侵睡魔之困。此读书人之通患也。然若能立志坚确。进于勇猛。专以致工。雷霆轰訇。听若不闻。则彼外物。何敢动我主人翁乎。天君既整顿。胸怀清虚。如明镜秋水之无一点查滓。则彼睡魔。何敢恼犯耶。志既定而精察勇行。则百事可做。而何难经学之不成也哉。

答梁必成壬午[编辑]

人物千万品。各有其分。皆一定于有生之初。不可移易。虽至虫鱼草木之微亦然。特人未察耳。故凡循其本分则无咎。否则无不招尤。天下所以多事。患不达乎此也。今见示以日者始有安分窒欲之意云。此岂非大好消息耶。朱子曰。在识其端而推广之。又曰因其所发而遂明之。即此一念。乃所谓其端者也。其发者也。正要继续勿舍。推而明之。则火然泉达之效。可期矣。此一念。即猛省入头处也。必其心灵忽开。道理中得罅缝也。急宜紧守固执。时刻提省。勿令复失。使乍明者还塞也。若所读者论孟及程朱书为当务道理。罅缝既开然后读圣贤书。始皆渐渐有着落。视前日意味自别矣。如此久之。根基始立。逶迤行去。则大有事在矣。君器性可与共学。常所在心。向者以数语提劝矣。得此示。不觉跃如而喜。亟以示儿子曰必成。庶几有好光景矣。此生可嗟。此时可惜。此道可宝。勉旃努力。以副老友之所望。深祝深祝。

答尹汝新庚辰[编辑]

放榜日登堂之欢尚矣。拜庙之怆云何。承奉庭训。克追志事。仰贻怡悦于先灵大矣。此特外物耳。望须毋以是自足。益勉自修也。前人有云壮元二字。十年驱遣不去。此言大可自省。虽有掀天事业盖世功名。一着想于胸中则非丈夫。罗整庵少年魁天下。妇翁贺曰郞了此大事。对曰男子有许多大事。此三年一有。何足为大事。此又爽然矣。古人致远者。少小已不凡如是尔。顷书领慰。鲜民之生遇甲年。有悲无乐。此苦衷非知旧所能具谅。惟尊叔父丈知之。来书不觉自涕。贶诗非可加于此汉。特为儿辈珍藏。便面则当奉扬清风矣。不宣。

答尹天赉乙亥[编辑]

鲁论温习甚善。治家读书。初非二事。而只患此心不能不牵缠。此非大故用功则鲜乎免矣。然何可以此遂抛之而不为耶。勉须担夯着实。收效于这里。是所望也。二妙之多睡。亦无如何者。猝难改革。分读于圣道许。亦事势之不得已者。但读工似胜于此室之纷扰尔。

答尹天赉己卯[编辑]

三夏源源。终有一别。怅觖之甚。惟在净名默然中尔。非非想中承书。谨审日凉。侍候一卫。慰泻何喩。家常苦恼如猬毛。不可言不可言。但古人为学进德。皆从这里过。要于此处熟然后。始无渗漏。平生知得如此。而竟至今无所得。强为故人举似。愈觉䩄然尔。诗社致如此之多甚盛。而务令不乱为好。米斗之馈感厚意。所谓如飨太牢者矣。海岳有是。尤属意襮。无以为谢。准拟以此酿酒痛飮。而恐釜空不能及此尔。景组诗考评附送。一览如何。

与金元春永殷○戊寅[编辑]

一日十二时。自提此心。心存处即严师也。又多取古人至言。揭之左右。常目而心念。则犹或为独处救病之药矣。然此实为有志者言。若自家不肯近里。则左列庸学。右拥论孟。亦何为哉。

答赵叔度庚辰[编辑]

奉书审夏中。与家儿数数相晤。旅候文安。慰豁何可量。改业固无不可。而波荡芬华之中。自非硬脊梁则未易见效。古云不下死功夫。安得生境界。望须立志勇猛。必期入虎穴捉虎子。毋或悠泛度日。以孤亲庭之望。致后悔靡及。是所深祷。某穷鱞孤露。虽值周甲。此世俗之所谓胜事。而百感塡心。有何可懽也哉。惟幸儿辈在前而已。不宣。

答李圣安白三辛巳[编辑]

霜风破佳菊。佳节迫吹帽。此韩诗也。政当今日要用。忽见手书。从委新凉。侍愉棣节护安。慰濯不浅。科行之停。岂惟不狼狈。直是若先见者尔。向者吾所劝之言。岂以为陈腐而遂弃之耶。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但痼于久习。直推之高远。如望兜率天宫。非尘土人可升故也。岂不可悼乎。仆劣状如昨。而家督自沃川归。仍不健。寒愁已迫。可闷可闷。今初七日。祇受敦谕。本官来宣。辞疏已治送矣。明日欲为怀仁省墓。往返似当为历访计。谅之如何。馀不宣。

与朴敏学乙亥[编辑]

今冬工课。已属空矣。然岂可曰岁前无几日。开卷亦无益耶。有所干事则功夫在事上。事已则功夫在册子上。何必事未来而心中预有纷扰。事已过而心中犹有纷扰乎。其间放心又久。必收拾精神。以立根本。以读书为主。而应务为客。既欲读尚书则先读其序。后读将去。不必以岁前后为限定。而以汔此书为限定。日日有程课可也。庵中所日诵者。其间遂至废去耶。吾则不废矣。

答朴仲彦永福○庚辰[编辑]

理遣说意思亦佳。词锋往往爽利。惜不能下一番功夫也。读了不觉凄然动怀。举似景绅。昔某人对月高咏。妻告以明日绝粮。遽曰明日事有明日在。且无负今夜梧桐月色可也。妻笑而去。此乃老山人。与细君藉以理遣。好事者记之为词林韵语。少年不当有也。仲彦妙龄高才。方当承欢具庆。夫妇但知读诵织作。相见则面赤无语。若衣饭不省其何来。乃以米柴交谪。殊可短气也。遂相与叹息尔。朱先生曰。吾人当此境界。只有固穷两字是着力处。如其不然。即堕坑落堑。无有是处矣。仆与仲彦俱宜勉此。但仆馀日不多。仲彦尤不可不用心也。古语云少年多疾乃寿征。今者困苦。安知不为后来受用耶。惟在忍耐善处耳。

答李圣谦乙亥[编辑]

今冬。共家儿暂做同窗之缘。稍慰恋诵之怀。向奉惠函。尤叶慰浣。谨问腊晴。侍馀读候清重。攻苦食淡。不难于耐受。此为大可欣贺者。非独为读书也。平生受用之益。不可不周知。望须恒存此念。以立根基。深祝深祝。但岁无馀日。不免分张。甚觉怅然。某状碌碌。无可仰闻。只冀侍省饯迓增福。不宣谢状。

与尹梦赉己卯[编辑]

病枕。闻君入山读书。甚喜。第当秋漫游之时。能办此行。可以有为。须一番大着力。期在今冬中透得方寸地。透明窟竉乃可尔。不然则终身坐在梦中。诵尽六经。只是虚事耳。若欲如此。非徒能诵读可了者。从前苦苦提耳相警者。岂云少乎。但不能行之故也。且诗经不如四书。诗最难读。朱子谓之三重四重文字者也。然既已始之。不可不终。若能就此书。得有透悮。则反而读四书。必大异于前矣。朱子说数则录附。须揭之坐右。依此行去。如何如何。他烦不及也。

朱子曰。读书第一项。用十分工夫。则第二项。只费八九分工夫可了。第二项。用八九分工夫。则第三项。只费六七分可了。

又曰。读上句。不知有下句。读下句。不知有上句。

又诗曰。读书不见行间墨。始识当年教外心。个是侬家真宝藏。不应犹羡满籯金。

与李和之鸣善○辛未[编辑]

左右留弊庐才数旬而归。同学者皆恋恋焉。何止坐处三日香。同学者如是。仆则又可知也。左右得此于人者。必有所在。其必不以容貌言辞也。南山之竹。不揉自直。镞而羽之。其入更深。生长阛阓。能不泥滓乎纷华者。以天资之美也。此仆之所以致叹乎左右者。而不能离阛阓游学四方以肆其力。此又仆不能不致惜于左右者也。尔时天寒。道涂不平。归装利税。侍彩清晏多福。羲春几时得相见否。仆之状复无足仰报。得家督书。审其安归家计在岁前矣。温旧业在何书。语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以其有定法也。左右出门与闭门时相櫽括。果皆合而不差否。抑有矛盾不合者否乎。此宜精心理会者。是亦学也。因便略申。万望自珍。

与郑羲春秉殷○辛未[编辑]

谨复羲春。岁寒侍事清晏。所业精专。能无外事相扰否。孔子曰。无小大无众寡无敢慢。此彻上彻下之道也。事无小大精粗。吾既担着焉。则乃吾事也。宜尽心力。无得苟简怠忽。便是学也。况有父兄之命。如或以非己之志之所在而厌倦不诚。则道理已为亏缺可乎。常时闲出入。一切断除。专心所事。务令精通无碍。使有司者欲黜之而不可得。然后为顺乎亲。然后为尽吾道。若其得失则不宜存诸心。所谓先事后得者如此。使贤读破六经。操笔千言。若亲心有不悦焉。则是不可谓学。非吾所望也。李君和之意外相访。与之处数旬。甚有益。知贤之前所穪不虚也。然今告归。恐其不能复来。亦坐于贫。不能成其志。略与贤相类可叹。吾问字者视居怀时倍之。昼夜酬应甚劳。然亦已担着者也。只得尽心力。毋敢有慢也。家督为服药往保宁水营。归家未知早晏。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