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宝训/卷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 宝训
卷六
卷七 

影印本:

宝训卷六

    栖霞郝懿行兰皋辑

木材[编辑]

古语云:移树无时,莫教树知,多留宿土,记取南枝。

崔寔曰:二月尽三月,可掩树枝。埋树枝土中,令生,二岁已上,可移种矣。
○《齐民要术》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阴阳易位则难生。从小栽者,不烦记也。大树髡之,不髡,风摇则死。小则不髡。先为深坑,内树讫,以水沃之,著土令如薄泥,东南西北摇之良久,摇则泥入根间,无不活者。不摇,根虚多死。其小树,则不烦耳。然后下土坚筑。近上三寸不筑,取其柔润也。时时溉灌,常令润泽。每浇水尽,即以燥土覆之,覆则保泽,不然即干。埋之欲深,勿令挠动。凡栽树讫,皆不用手捉,及六畜抵突。《战国策》曰:夫柳,纵横颠倒,树之皆生。使十人树之,一人摇之,则无生柳矣。

谚曰:木若稼,达官怕。《旧唐书》○案木稼,木冰也,亦名木介。

谚曰:正月可栽大树。

《齐民要术》凡栽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然枣鸡口,槐兔目,桑虾蟆眼,榆负瘤,自馀杂木鼠耳、䖟翅,各以其时。此等名目,皆是叶生形容之所象似,以此时栽种者,叶皆即生。早栽者,叶晚出。虽然,大率甯早为佳,不可晚也。树,大率种数即多,不可一一备举,凡不见者,栽莳之法,皆求之此条。

古语曰: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周谚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左传》

崔寔曰: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十一月,伐竹木。
○《四时类要》十二月,斩伐竹木,不蛀。
○《齐民要术》凡伐木,四月、七月则不虫而坚韧。凡木有子实者,候其子实将熟,皆其时也。非其时者,虫而且脆也。○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或火煏皮逼反。取干,虫皆不生。水浸之木,更益柔韧。○凡作园篱法,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凡耕,作三垅,中间相去各二尺。秋酸枣熟时,收,于垅中穊种之。至明年秋,生高三尺许,间斸去恶者,相去一尺留一根,必须稀穊均调,行伍条直相当。至明年春,剶敕传反。去横枝,剶必留距。若不留距,侵皮痕大,逢寒即死。剶讫,即编为巴篱,随宜夹缚,务使舒缓。急则不复得长故也。又至明年春,更剶其末,又复编之,高七尺便足。欲高作者,亦任人意。其种柳作之者,一尺一树,初即斜插,插时即编。其种榆䇲者,一同酸枣。

谚云:东家种竹,西家治地。为滋蔓而来生也。竹性爱向西南引,故于园东北角,种之。数岁之后,自当满园。

谚云:栽竹无时,下雨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

《尔雅》笋,竹萌。注:初生者。簜,竹。注:竹别名。莽,数节。注:竹类也,节间促。○数,音朔。桃枝,四寸有节。注:今桃枝节间相去多四寸。○粼,坚中。注:竹类也,其中实。粼,音吝。簢,筡中。注:言其中空,竹类。○簢、筡,音闵、徒。仲,无笐。注:未详。○笐,音杭。䈚,箭萌。注:萌,笋属也。《周礼》䈚葅雁醢。○䈚,音待。篠,箭。注:别二名。
○《说文》冬生青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箁,蒲侯切。
○《淮南子.俶真训》竹以水生。
○《释名》竹曰个。
○《本草》竹叶,一名升斤。竹花,一名草华。
○《庄子.秋水篇》注:练实,竹实也。
○戴凯之《竹谱》竹曰青士,类有六十一焉。
○凡竹最初种者曰竹祖。唐诗:竹祖护龙孙。
○赞宁《竹谱》竹根曰鞭,八月鞭行,故竹以八月为春,二三月为秋。百物皆以始生为春,成熟为秋也。又《笋志》竹根有鼠,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诗所谓:笋根稚子也。
○《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案:又谓竹迷日。
○黄山谷诗:夏栽醉竹馀千个,春粪辰瓜满万区。又曰:竹须辰日种。案:竹未闻辰日种,殆瓜误为竹欤。
○《齐民要术》宜高平之地。近山阜,尤是所宜。下田得水即死。○案:此说与《淮南子》异。黄白软土为良。正月、二月中,斸取西南引根并茎,芟去叶,于园内东北角种之,令坑深二尺许,覆土厚五寸。其居东北角者,老竹,种不生,生亦不能滋茂,故须取其西南引少根也。案:馀注移于篇首“西家治地”下。稻、麦糠粪之。二糠各自堪粪,不令和杂。不用水浇。浇则淹死。勿令六畜入园。三月,食淡竹笋,四月、五月,食苦竹笋。其欲作器者,经年乃堪杀。未经年者,软未成也。
○《四时类要》种竹:去梢叶,作稀泥于坑中,下竹栽,以土覆之,杵筑定,勿令脚踏。土厚五寸。竹忌手把及洗手面脂水浇,著即枯死。
○《博闻录》月庵种竹法:深阔掘沟,以乾马粪和细泥,填高一尺。无马粪,砻糠亦得。夏月稀,冬月稠。然后种竹。须三四茎作一藂。亦须土松浅种,不可增土于株上。泥若用䦆打实,则不生笋。
○《梦溪》云︰种竹,但林外取向阳者,向北而栽,盖根无不向南。必用雨下,遇火日及有西风则不可。花木亦然。
○《志林》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故种竹常择雌者。凡欲识雌雄,当自根上第一枝观之,有双枝者,乃为雌竹,独枝者为雄竹。案《述异记》有子母竹,谓之孝竹,慈竹。○竹有花,辄槁死。花结实如稗,谓之竹米。一竿如此,久之则举林皆然。其治之法,于初米时,择一竿梢大者,截去近根三尺许,通其节,以粪实之,则止。案:竹六十年一易根。
○《琐碎录》引笋法:隔篱埋狸或猫于墙下,明年笋自迸出。○竹以三伏内及腊月中斫者,不蛀。一云:用血忌日。

语曰:培娄无松柏。《左传》

《字说》松,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
○《说文》柏,椈也。
○《六书精蕴》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也。案:《春秋纬》诸侯墓树柏。又《东方朔传》柏者,区之廷也。
○《尔雅》柀,煔。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疏云:煔,俗作衫。○柀,音彼。○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
○《齐民要术》崔寔曰:正月,自朔暨晦,可移松、柏、桐、梓、竹、漆诸树。
○《博闻录》栽松,春社前带土栽培,百株百活。舍此时,决无生理也。○斫松木,须五更初,便削去皮,则无白蚁。血忌日尤好。○插杉:用惊蛰前后五日。斩新枝,斸坑,入枝,下泥,杵紧。相视天阴即插,遇雨十分生。无雨,即有分数。
○《农桑辑要》种松、柏:八九月中择成熟松子,柏子同。去台收顿。至来春春分时,甜水浸子十日。治畦,下水,上粪,漫散子于畦内,如种菜法。或单排点种,上覆厚土二指许,畦上搭矮棚蔽日。旱则频浇,常须湿润。至秋后去棚。长高四五寸,十月中夹薥秸篱以御北风。畦内乱撒麦糠覆树,令梢上厚二三寸止。南方宜撒盖。至谷雨前后,手爬去麦糠,浇之。次冬,封盖亦如此。二年之后,三月中,带土移栽。○桧,种如松法。插枝者,二三月桧芽蘖动时。

谚曰:不剥不沐,十年成毂。

陆玑《草木疏》榆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尔雅》释榆者三。一曰藲,荎。○藲,音欧。荎,大结反。郭注:今之刺榆。疏:《诗.唐风》山有枢,是也。一曰:无姑,其实夷。郭注:无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而厚,所谓芜夷是也。案《诗疏广要》有姑榆、郎榆、耶榆,无荚。一曰:榆,白枌。案注:榆先生叶,却著荚,皮色白。疏:《诗.陈风》东门之枌,是也。
○《嵇康养生论》榆令人瞑。
○《博物志》啖榆则眠不欲觉。
○崔寔曰:二月,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蓄。收青荚,小蒸曝之,至冬以酿酒,滑香,宜养老。色变白,将落,可作𨡭䤅。𨡭,音牟。䤅,音头。榆酱。随节早晏,勿失其适。
○《务本新书》榆叶,曝干,𢭏,罗为末,盐水调匀,日中炙曝。天寒,于火上熬过,拌菜食之,味颇辛美。案:荒岁,榆皮磨粉可食。又,榆面如胶,用黏瓦石,极有力。
○《齐民要术》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植。随其高下广狭,东西北三方,所扇各与树等。种者,宜于园地北畔,秋耕令熟。至春榆荚落时,收拾,漫散,犂细㽟,劳之。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杀,以草覆上,放火烧之。一根上必十数条俱生,止留一根强者,馀悉掐去之。一岁之中,长八九尺矣。不烧则长迟也。后年正月、二月,移栽之。初生即移者,喜曲,故须藂林长之,三年乃移植。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捋心。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不用剥沐。剥者长而细,又多瘢痕。不剥虽短,粗而无病。必欲剥者,宜留二寸。于壍坑中种者,以陈屋草布壍中,散榆荚于草上,以土覆之。烧亦如法。陈草速朽,肥良胜粪。无陈草者,用粪粪之亦佳。不粪,虽生而瘦。即栽移者,烧亦如法。

语曰:世有两俊,白杨何妥,青杨萧赉。《史》何妥住白杨巷,萧赉住青杨巷。

《夏小正》三月萎杨。注:杨则华而后记之。○萎,一作委。
○《尔雅》杨,蒲柳。注:可以为箭。
○崔豹《古今注》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栘杨,圆叶弱蒂,微风大摇。案:此种今俗谓之响杨。
○《酉阳杂俎》青杨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
○《博雅》白杨,刀也。
○马融〈广成颂〉珍林嘉树,建木丛生,椿梧栝柏,柜柳枫杨。
○《齐民要术》白杨,一名高飞,一名独摇。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凡屋材,松柏为上,白杨次之,榆为下也。○种白杨法:秋耕令熟。至正月、二月中,以犂逆顺各一到,𤳈中宽狭,正似葱垅。作讫,又以锹掘底,一坑作小壍。斫取白杨枝,大如指,长三尺者,屈著垅中,以土压上,令两头出土,向上直竖。二尺一株。明年正月,剥去恶枝,一亩三垅,一垅七百二十株,一根两株,一亩四千三百二十株。
○《尔雅》杜,甘棠。注:今之杜棃。○杜,赤棠。白者棠。注:棠色异,异其名。
○《齐民要术》棠熟时,收种之。否则春月移栽。八月初,天晴时,摘叶薄布,晒令干,可以染绛。必候天晴时,少摘叶,干之,复更摘,慎勿顿收。若遇阴雨则浥,浥不堪染绛也。
○《说文》楮,榖也。
○陆玑《诗疏》幽州人谓之榖桑,或曰楮桑。荆、扬、交、广谓之榖。中州人谓之楮。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𢭏以为纸。
○《酉阳杂俎》叶有瓣曰楮,无曰构。
○《齐民要术》楮宜涧谷间种之,地欲极良。秋上候楮子熟时,多收,净淘,曝令燥。耕地令熟,二月耧耩之,和麻子漫散之,即劳。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若不和麻子种,率多冻死。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杀,放火烧之,一岁即没人。不烧者瘦,而长亦迟。三年便中斫。未满三年者,皮薄不任用。斫法:十二月为上,四月次之。非此两月而斫者,楮多枯死也。每岁正月,常放火烧之。不烧则不滋茂。二月中,间㔉去恶根。移栽者,二月莳之,亦三年一斫。

长安百姓歌曰:长安大街,夹路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晋书》苻坚自长安至于诸州,夹路皆种槐、柳,百姓歌之。

谚曰:槐花黄,举子忙。

《尔雅》櫰,槐大叶而黑。注:槐树叶大色黑者名为櫰。○櫰,苦回切。守宫槐,叶昼聂,宵炕。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聂,音辄。炕,吁郎切。
○《春秋说题辞》槐木虚星之精。
○《艺文类聚》槐,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规,二旬而叶成。
○《梁书》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九十馀,目看细书,鬓发皆黑。
○《齐民要术》槐子熟时,多收,擘取数曝,勿令虫生。五月夏至前十馀日,以水浸之,如浸麻子法。六七日,当芽生。好雨种麻时,和麻子撒之。当年之中,即与麻齐。麻熟刈去,独留槐。槐既细长,不能自立,根别竖木,以绳拦之。明年斸地令熟,还于槐下种麻。胁槐令长。三年,正月移而植之,亭亭条直,千百若一。若随宜取栽,匪直长迟,树亦曲恶。宜于园中割地种之。

蜀人语云:有三千官柳,四十琵琶。陆游诗自注。○案:柳,亦名官柳。

《夏小正》正月,柳稊。注:稊也者,发孚也。
○《尔雅》柽,河柳。注:今河旁赤茎小杨。○陆玑疏云:一名雨师,枝叶如松。○案:一名因观音柳、西河柳,又名三春柳。旄,泽柳。注:生泽中者。
○《说文》柳,小杨也。本作柳,从木,卯声。
○《尧典》宅西曰昧谷。徐广云柳谷。案:宋祁《笔记》古文卯,本柳字,后借为辰卯之卯。北本别字,后借为西北之北。虞翻笑郑元不识古文,以卯为昧,训北曰北,犹别也。
○陶朱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
○《博闻录》杨柳根下,先种大蒜一枚,不生虫。一法:劈开其下皮,夹甘草一片,入土则不生虫。
○《齐民要术》种柳:正月、二月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埋之令没。常足水以浇之。必数条俱生,留一根茂者。别竖一柱以为依主,以绳拦之。一年中,即高一丈馀。其旁生枝叶,即掐去,令直耸上。高下任人,取足,便掐去正心,即四散下垂,婀娜可爱。六七月中,取春生少枝种,则长倍疾。少枝叶青气壮,故长疾也。案:种柳法,亦一亩三垅,治垅宽狭,与种白杨法同。○柳性耐水,杨性宜旱。
○《尔雅》槐,小叶曰榎。注:槐当为楸。楸细叶者为榎。○榎,同槚。大而皵,楸。注:老乃皮粗皵者为楸。皵,音鹊。小而皵,榎。注:小而皮粗皵者为榎。
○《说文》楸,梓也。
○《埤雅》楸梧早脱,故楸谓之秋。楸,一作萩。
○《述异记》中山有楸户,著名楸籍者也。案《史记》淮北、常山、巴南、河济之间千树萩。
○《齐民要术》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楸即无子,可于大树四面掘作坑,取栽移之。方两步一根,两亩一行。一行百二十树,五行合六百树。十年后,所在任用。
○《尔雅》椅,梓。注:即楸。
○陆玑《草木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梓。案《说文》梓,楸也。或作𣙼榟。
○《埤雅》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罗愿云:屋室有此木,则馀材皆不震。案:林中有梓树,诸木皆内拱。
○《齐民要术》种梓法:秋,耕地令熟。秋末初冬,梓角熟时,摘取曝干,打取子。耕地作垅,漫田,即再劳之。明年春,生。有草拔令去,勿使荒没。后年正月间,斸移之,方两步一树。此树须大,不得穊栽。

吴童谣云:梧宫秋,吴王愁。《述异记》吴王有别馆在句容,楸梧成林,故名梧宫。或云即馆娃宫,宫有梧桐园。

长安童谣云:凤皇凤皇止阿房。《秦记》曰:初长安谣云:凤皇凤皇止阿房。苻坚遂于阿房城植桐数万株以待之。其后,慕容冲入阿房城而止焉。冲,小字凤。

《夏小正》三月,拂桐芭。注:拂也者,拂也,桐芭之时也。或曰:言桐芭始生貎,拂拂然也。
○《尔雅》槻,梧。注:今梧桐。荣,桐木。疏云:桐木,一名荣。
○《周书》清明之日,桐始华。不华,岁有大寒。
○陈翥《桐谱》列六种: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赪桐、梧桐。
○《淮南子.说山训》梧桐断角。注:柔胜刚也。
○《齐民要术》梧桐:桐叶花而不实者曰白桐。实而皮青者曰梧桐,今人以其皮青,号曰青桐也。青桐,九月收子。二三月中,作一步圆畦种之。方大则难裹,所以须圆小。治畦下水,一如葵法。五寸下一子,少与熟粪和土覆之。生后数浇令润泽。此木宜湿故也。当岁即高一丈。至冬,以草围之。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后年冬,不复须裹。成树之后,树剥下子一石。子于包上生,多者五六,少者二三也。炒食甚美。味似菱芡,多食亦无妨。白桐无子,冬结似子者,乃是明年之花房。亦绕大树掘坑,取栽移之。成树之后,任为乐器。青桐则不中用。

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义、陈重事见《汉书》本传。○以下漆、杂木,附。

《说文》桼,木汁可以䰍物。从木、氽,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案《广韵》桼,通作漆。
○《农桑辑要》春分前后移栽。后树高,六七月,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则成漆。
○《尔雅》栩,杼。注:柞树。○栎,其实梂。注:有梂汇自裹。○或曰柞栎也。○梂,音求。
○《诗辑》柞,坚韧之木,新叶将生,故叶乃落,附著甚固。
○《齐民要术》柞,俗呼为橡子,橡壳为杼斗。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宜于山阜之曲,三遍熟耕,漫散橡子,即再劳之。生则薅治,常令净洁。一定不移。斫去寻生,科理还复。
○《周礼》其植物宜荚。注:荚物,荚物,荠荚王棘之属。疏云:即今人谓之皂荚也。
○《博闻录》树不结,凿一大孔,入生铁三五斤,以泥封之,便开花结子。即实,以篾束其本数匝,木楔之,一夕自落。
○《农桑辑要》种者,二三月种。不结角者,南北二面,去地一尺钻孔,用木钉钉之,泥封窍,即结。
○《尔雅翼》楝,木高丈馀,叶密如槐而尖。三四月开,花红紫色,实如小铃,名金铃子,可以楝,故名。案《淮南子》注云:楝实,凤凰所食。
○《东皋杂录》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凡廿四番,以为寒绝。
○《农桑辑要》子熟时,雨后种,如种桃李法,成树移栽。
○《类篇》椿,同杶。《禹贡》作杶,《左传》作橁,《说文》作櫄,皆一物也。
○《农桑辑要》木实而叶香,有凤眼草者,谓之椿。木疏而气臭,无凤眼草者,谓之樗。皆可于春分前后栽之。又云︰有花而荚者谓樗,无花不实谓椿。

晋童谣云:官家养芦化为荻,《征祥记》○谓卢修为敌也。○以下苇、荻、蒲,附。

《夏小正》七月,秀雚苇,注:未秀则不为雚苇,秀然后为雚苇,故先言秀。灌荼。注:灌,藂也。荼,雚苇之秀为蒋褚之也。雚未秀为菼,苇未秀为芦。○案:四月取荼。注:荼者以为君荐蒋也,其即此荼与。
○《尔雅》苇丑,芀。注:其类皆有芀秀。○芀,音调。葭华。注:即今芦也。蒹,薕。注:似萑而细,高数尺。葭,芦。注:苇也。菼,薍。注:似苇而小,实中。其萌虇。注:今江东呼芦笋为虇,然则萑苇之类,其初生者皆名虇。虇,音绻。
○《农桑辑要》苇,四月苗高尺许,选好苇,连根栽成土墩,如椀口大。于下湿地内,掘区栽之,纵横相去一二尺。欲疾得力则密栽。至冬,放火烧过。次年春芽出,便成好苇。十月后刈之。○荻,栽与苇同。蒲
○《农桑辑要》四月,拣绵蒲肥旺者,广带根泥移出,于水地内栽之。次年即堪用。其水深者白长,水浅者白短。
○《尔雅》莞,苻蓠。其上蒚。音翮。○注: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蒚谓其头台首也。用之为席。又,郑康成《诗笺》云:莞,小蒲也。
○《淮南毕万术》酒薄复厚,渍以莞蒲。注:断蒲渍酒中,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