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东象纬考/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天东象纬考
卷二
作者:崔天壁
1708年
卷三

地变异占[编辑]

地震者,地积阴,以静为体,地动者,阴有馀也。主弱臣强,外戚擅权,后妃专政,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入。阴阳相搏,故地震动也。京房《易妖占》曰:“地动惊禽兽,天子失位。地动于宗庙ㆍ朝廷,邑有叛臣。”

地震以六癸阴极之干。或巳ㆍ亥。阴阳气穷之日,皆主兵起杀戮之事。震于阳岁则熟,震于阴岁则人灾不熟,震于阴极亥日则兵饥,震于阳极巳日则有兵而岁熟。君弱臣强则地震于春夏,臣欲纂叛则震于秋冬,皆阳失而阴盛之兆也。

地震坏城郭,京房曰:“天下亡地。”

地动蹶室,天下兵。

地动有赤水出,司马戮。

地以春动,岁凶;夏动,人主忧。五谷不熟;秋动,兵起;冬动,其邑有土功。一曰:“大水。”

地裂,《传》曰:“地折裂者,士庶分离,大臣专恣。”

地裂有声,天下不宁,四方兵起。其国易主。

地陷,《传》曰:“地陷者,臣下专政,君失其地。”

地燃,《天文录》曰:“地燃者,阴行阳政,臣下自恣,终以自害,故地出火燃,终以自焚也。”

山崩,《传》曰:“山者,宰辅之位。崩者,失职之象。”刘向曰:“山崩者,臣下背叛散落,不事其上之象也。”

山徙,《传》曰:“山徙,不出五年,有走王。”

山鸣,其方大乱,贼起。

地变异占[编辑]

靖宗二年丙子六月戊辰。京城及东京ㆍ尚广二州ㆍ安边府官内州县地震,多𡒂屋卢,东京三日而止。占曰:“国乱。女主亡。天下兵行。”是年七月。惠妃韩氏薨。九月。东女真将军阿骨等百三十五人来,献骏马。十月。东女真奉国将军等七十四人来朝。十一月。女真将吾乙耶等七十八人。十二月。女真将军姚乙道等七十四人来朝。翌年二月。西北兵马使捕东女真交通契丹者抄伊逻等五十五人,送于西京。

高宗十三年丙戌十月己丑。地震,屋瓦皆坠。乙未。又震震。

十四年丁亥二月庚寅。地大震。癸卯亦如之。占曰:“兵起。”是年四月。倭寇金州。五月。倭寇熊神县。九月。东女真寇定长二州。命将以御,或捷或败。

元宗元年庚申六月庚戌。地大震,坛屋崩颓,京城尤甚。占曰:“兵行。”是时,丹使东里大来屯,恐喝无比矣。

忠肃王五年戊午二月己亥。地震。夜大风而球庭东西廊颓。占曰:“兵行。”是时,济州民啸聚凶徒以叛,逐星主王子。星主王子奔告,遣宋英安抚。未至,贼党自斩魁渠来降。

辛禑二年丙辰五月庚午。地震,鸱岩吼。占曰:“其地大乱。”是年七月。倭贼二十馀艘寇全罗道。又寇荣山ㆍ夫馀,至公州。又寇石城,趣连山。又寇东莱ㆍ朗山ㆍ丰堤等县。九月。又寇古阜ㆍ泰山ㆍ兴德等地,焚官廨。又寇保安ㆍ仁义ㆍ金堤ㆍ长城等县。

十一年乙丑七月伐寅。地震,声如阵马之奔。墙屋颓圯,人皆出避。松岳西领崩。己卯。地震三日。占曰:“兵起大战。”是时,倭寇端州。又寇咸州ㆍ洪原ㆍ北青等地。

山鸣占山鸣,其方大乱贼起。[编辑]

文宗二十三年己酉六月丙辰。京城东北山鸣,声如鼓,旬日而止。占曰:“大乱贼起。”后三年壬子七月。校尉巨身谋逆,伏诛。

睿宗十六年辛丑十一月庚子。王轮寺北罔岩石鸣。占曰:“国乱。”翌年四月。王薨。

忠肃王后七年戊寅七月乙卯。龟山寺门石鸣,声如鼓。占曰:“其邦乱。”翌年三月。王薨。

忠惠王后三年辛巳正月。钟楼钟撞不鸣。八月戊戌。夜,松岳鸣。占曰:“邦国之危。”此时,君不君,臣不臣,纵淫荒亡,不知国事。生灵涂炭,未有甚于此时也。翌年十一月。元帝遣使八人,缚王载去。有国以来,岂有如此无前之厄耶?帝以槛车流王于揭杨,自燕京去南二万馀里。又翌年正月。行之岳阳,食橘而薨。怨尤何及!

忠穆王三年丁亥七月己巳。松岳鸣。占,上同。翌年十二月丁卯。王薨。

辛禑元年乙卯八月己丑。松岳有哭声。占曰:“危亡之象也。”

八年壬戌三月癸丑。阙内地中有鬼啸。占曰:“兵将起蹂𨅬之象也。”

山涌出占[编辑]

穆宗十年丁未六月。耽罗端山涌出海中。遣太学博士田拱之往视之。耽罗人言,山之始出也,云雾晦冥,地动如雷,凡七昼夜始开霁。山高可百馀丈,周围可四十馀里,无草木,烟气幕其上,望之石硫黄,人恐惧不敢近。田拱之躬至山下,图其形而进。是岁,镐京地震。

传曰:“昔唐武后垂拱二年,雍州新丰县大雨,震电,有山涌出,高二十丈。后以为休应。荆州人兪文俊上言曰:‘天气不和而寒暑隔,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位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而山变为灾。陛下以为庆,臣以为非庆也。’是后,无休应之端。”

后二年己未正月庚午。王幸崇教寺。及还,中路,暴风折伞盖柄。壬申。大府油库灾,延烧千秋殿,王悲叹成疾。二月己丑。日色如张红幕。康兆领兵,阑入宫门。王知不免,与太后号泣出宫。未知是应之象耶!太后皇甫氏擅权乱政之所致,无让于唐,亦可验矣。

山崩占[编辑]

熙宗六年庚午三月己酉。三角山中峯崩。占曰:“离散之象也。臣下背叛,不事其君之象也。”翌年十二月癸卯。崔忠献废王,迁于江华紫燕岛,放太子祉于仁州。

恭愍王二十三年甲寅七月癸巳。三角山中峯崩。占,上同。是岁,崔莹领诸军,至济州,奋击大破之,斩其魁,传首于京,得马三百匹来,献大明。九月。王暴薨。

辛禑六年庚申七月乙巳。三角山墨岭峯崩。是岁,倭寇列邑,杀掠无量。国势土崩,竟至于垂亡矣。

十四年戊辰六月壬申。三角山国望峯崩。是年,禑遇迁于江华。

水斗占[编辑]

京房易传曰:“天子弱,诸侯力政,厥异水斗川渴。”

伯阳甫曰:“昔,伊ㆍ洛渴而夏亡,河渴而商亡。”山崩川渴,国亡之验也。

刘向曰:“山川连体,下渴上崩,乱之兆也。”

水赤占[编辑]

水赤如血,京房曰:“君湎于酒,淫于色,贤者潜,国家危。厥异流水赤。”又曰:“水化为血。兵且起。”《五行传》曰:“水赤,火沴水也。法严刑酷,伤水性也。五行变,阴阳相干,气色缪乱,皆败亡之象也。”

秋大水,有兵起。臣下忧。

潦水大涨,其邦有乱,臣将亡。

仁宗元年癸卯四月癸巳。金吾卫池水变为血色数日。占曰:“兵且起。”六月。女真兵船三十艘来犯境,命兵马判官杨齐宝等御之。

明宗八年戊戌六月辛卯。开国寺佛杋上,有水流出。赤如血。占曰:“兵且起。”是年十一月。金遣八将军兵,来屯义州。翌年二月。西贼复起。

九年己亥正月癸亥。南部里井水赤沸三日。四月庚戌。莲花院池水赤。五月。龙化院池水赤如血。占曰:“君湎于酒,淫于色,贤者隐,国家危,兵且起。”是年四月。兵马使患西贼复起,思欲皆诛之。闻其乏食,为公牒,绐贼屯,曰:“某日受粮于某城。”贼来入城,仍为闭门,尽诛之。贼帅免之,复哺聚为贼。兵马使奏,发诸城兵,击破之。

二十四年甲寅五月癸酉。龙化院南池水赤如血,凡十馀日。占曰:“兵起。”是岁,南贼为忧,命将讨之。十月。收贼妻孥三百五十馀人,黥。配西海,充诸邑奴婢。

神宗二年乙未五月。南部北井水赤沸,声如牛鸣,凡十馀日。占曰:“贱人将贵。”翌年。密城官奴五十馀人盗官银器,投云门贼。金州贼起,耽罗叛。命将往抚之。

四年辛酉二月壬寅。廉湖寺南池水赤。四月癸卯。开国寺南池水赤。六月己卯朔。马市池水赤。占,上同。翌年十月。庆州贼引云门,攻永州。十二月。遣三将,分道讨之。

康宗二年癸酉三月。东海水赤如血。占,上同。是年八月癸酉。王不豫。丁丑。薨。

高宗四十六年己未五月乙卯。玆云寺右小池赤。沫如血。宝文阁校勘姜度云:“新罗虎景王时,大观寺水赤,其年王薨。今玆王疾,殆不瘳乎?”是年六月壬寅。王薨。

元宗十一年庚午五月丙午。玆恩寺池水赤如血。占曰:“兵起。”是岁六月己巳朔。将军裴仲素指谕卢永禧等,领三别抄叛,逼承化候温为王,署置官府,摽掠子女财货,乘舟南下。舍人李淑真等将兵,尾击馀贼,临海耀兵,贼恟惧遂遁。癸酉。元将领兵二千,入江华,从兵收掠财物,人心恟惧。又焚江华城内民家,几米谷,皆被烧,不可胜计。三别抄入据珍岛,转战频年。国势渐衰焉。

恭愍王十六年丁未五月丙子朔。雨血于泥岘。六月庚午。涟州澄波岛水赤三日。占曰:“兵起。”翌年正月。元使来。论大明兵盛,请悉心备御。八月。王闻大明兵围皇城甚急。以曹敏修为义州安慰使,林坚味为安州巡抚使。九月。大明舟师万馀艘泊通州,入京城。元帝奔上都,遣使大明。十一月。遣使吴王。又遣使元朝。

十七年戊申六月戊申。即知县井赤沸。占,上同。后二年庚戌二月。倭兵船三十馀艘来,寇宣州。

二十一年壬子二月庚寅。开城井水赤沸三日。是年三月。倭寇顺天ㆍ长兴ㆍ耽津ㆍ道康郡。四月。耽津叛。六月。倭寇安边ㆍ咸州。七月。又寇杨广道。十月。倭寇杨川。

二十二年癸丑四月癸未。梅竹井沸涌,赤如血。傍有莲池水亦赤。占曰:“兵且起。”是年六月丙申。倭寇杨川,遂至汉阳府,烧庐舍,杀掠人民,数百里骚然,京城大震。九月。倭寇海州,杀牧使。

辛禑三年丁巳十月癸亥。开城大井赤沸。是年十一月。倭寇夫馀ㆍ定山ㆍ鸿山ㆍ守安ㆍ童城ㆍ通津等县。我太祖击倭于智异山,大败之。

五年己未五月癸巳。梅竹井水赤沸三日。六月丁亥。梅竹井水赤。七月丁巳。梅竹井水赤沸。是年六月。倭寇清州。十月。倭寇沃州ㆍ珍同ㆍ怀德ㆍ青山ㆍ林川。又屠全州。

十一年乙丑七月戊寅。开城井赤沸。

十四年戊辰五月甲申。大同江水赤。是年七月。倭寇金堤万顷仁义县。又陷光州。

恭让王二年庚午六月甲戌。碧澜渡潮水赤二日。己卯。礼城江水赤沸三日。后二年壬申。天清地宁,日月并明矣。革鼎之际,戮血之赤,复何可论?

井水忽自沸溢,或忽然而浊及有声,在军将死。在家主人死。

水浊沸占[编辑]

明宗六年丙申三月庚戌。东海水黄浊三日,变为血色。占曰:“在军将死。”是年六月。尹鳞瞻攻破西京,擒赵位宠,杀之。十二月。南贼首孙清自称兵马使。

高宗十年癸未四月辛丑。东池水浊三日,鱼鳖尽出,或有死者。占曰:“在军将死。”后翌年四月。倭寇庆尚道沿海州县,发兵悉擒之。

二十二年乙未四月庚午。玆州池水赤三日,变色鸣喉,陷漏尽涸。占曰:“其邑家破散。”是年八月。蒙兵陷龙冈ㆍ咸从ㆍ三登等城,执其守令。又陷龙津。东女真陷镇溟城。蒙兵攻破州城。

忠烈王十五年己丑六月甲寅。丹山县石下有水涌出,色黄赤,异常弥日。占曰:“兵且起。”是年十二月。倭寇莲花ㆍ楮二岛。翌年正月。哈丹贼将来侵东鄙,命大将军韩慎,将西京兵,御哈丹于东界。

二十八年壬寅五月庚戌。龙化水边为五色,盈缩如潮。翌年七月。洪子藩ㆍ元冲甲与诸宰相率三军,围王宫,执吴祁,遣护军崔淑千,押送于元。吴祁者,离间王父子,事觉,被罪。

恭愍王十一年壬寅四月丙申。开城太井浊沸。是年五月。红贼来侵。倭人寇边。七月。纳哈出领兵数万,屯于洪原。我太祖往击,大败之。

十四年乙巳三月庚午。演福寺池水沸。是年四月。倭寇桥桐ㆍ江华,至于东ㆍ西江,命安遇庆ㆍ李龟寿,领兵御之。

辛禑八年壬戌正月戊子。演福寺井浊沸,群鱼斗跃四日。是年二月。倭焚宁海府。又寇江陵道蔚珍ㆍ三陟ㆍ平海ㆍ盈德等地。倭自智异山,逃入无等山,树栅主峯寺岩石间,三面峭绝。全罗道巡问使募敢死士百人,乘高下石,以火箭焚其栅,贼窘坠崖死者甚众。是后,倭寇州郡,不可尽记。

恭让王二年庚午四月壬戌。籍田甑池沸涌,声如雷。闰月丙寅。夜,甑池摇动,两虹幷见,水声如鼓,色如血,气如烟蒸。戊子。蔡房井如牛吼。是年以后,天地新辟,又何议焉!

石占[编辑]

山石起立,庶人为天下雄。立于山为同姓,立平地为异姓,立于水为圣人,立于泽为小人。

石无故自移,其地有兵乱。

显宗三年壬子六月。高城西大石自行十馀步。

六年乙卯五月。通州有大石自行。

十一年庚申六月。丰州海边平地大石自行百步而止。

三年六月甲午。契丹主怒诏索六城。

六年九月。契丹遣使来,索六城,仍攻通州。大将郑神勇等出契丹后,击杀七百馀级。神勇等六人死之。丹兵又攻宁州,不克而退。

十一年六月。弗柰国首长来献土物。翌年正月。靺鞨来献弓马。二月。女真率众来朝。三月。女真又来献土物。七月。女真又来献土物。

仁宗二年甲辰三月。东海中两石进退相击。是年七月。册李资谦为朝鲜国公。后二年丙午二月。李资谦拓俊京举兵,犯阙,焚烧宫殿,劫王移御,杀安甫鳞十七人。其馀军士死者,不可胜计。五月。李资谦又遣兵,将犯御寝。王密论拓俊京,执李资谦,囚之。

明宗十六年丙午正月。西京仁王寺南川东石大如瓮。夜自移于川西。是月,朴元实以飞语告重房曰:“张彦夫等八人谋乱。”重房捕诘对,以贪鄙受银卖爵之罪,竟坐杀。翌年九月。顺州贼起,发兵捕之。

康宗元年壬申十月。有石自移于敦化门内。

二年二月。西京杨命浦水中,石大如瓮。自出陆,移一百二十尺许。翌年八月。王薨。后五年丙子八月。丹兵大来,屠宁德城,围安ㆍ义ㆍ龟三州。

高宗六年己卯闰三月。西京长命浦水中,有石出登陆,向北行一百六十七尺。又有二石,出多庆楼南渊中,转沙石间,宛然成蹊。始则并行一百步许,终则一石向北行八十三步,一石向东南行八十三步。是年七月。蒙古乘秋复来,镇溟城。十月。义州贼起。金就砺往讨之。

元宗二年辛酉四月。西京羊血浦石出水陆行。后三年癸亥二月。倭寇金州,掠诸州贡船。

忠烈王十九年癸巳二月。西北面铁州烽串浦,有大石自移一千七百八尺许。是时,元朝欲征日本,督造船备粮。无柰是其验耶!

忠穆王元年乙酉正月。有大石自涉长湍渡。后四年。王薨。地生血。天下大乱,兵起。

地火异占[编辑]

地燃。《天文录》曰:“地燃者,阴行阳政,臣下自恣,终以自害,故地出火燃,终以自焚也。”

地火[编辑]

仁宗八年庚戌十一月庚子。白州免山西南方火从地中出,焚草水。燃沙石泥土,赤如灰。入地二尺,其下润湿,而土色黑,东西一千三百二十尺许,南北三千三百六十尺。自六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五日,通昼夜,光明遍地,至今三日,因雨渐息。占曰:“自恣终害。”是后,僧妙清自西京叛,竟伏诛。赵匡复叛,亦被诛。

明宗十年庚子三月壬午。西京衣渊村,地烧,烟煤不绝,长广并六尺许。是年六月。内嬖明春死。王哀恋不已,失声号哭。太后惊骇,宽嬖之,曰:“虽是情钟,不可使闻于重房也。”,武臣之专恣,可知矣。武臣之自恣,仍袭郑仲夫之馀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