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启蒙揲蓍辨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启蒙揲蓍辨
作者:韩百谦 高丽

己酉夏。余守制江上。晋阳郑景任见访。相与讲礼之馀。遂及启蒙揲蓍之法。所见不无异同。顾哀皇造次之间。未得究其说。其后因舍季叩疑。说来说去。颇得洁净之妙。言之不足。又形之于笔。既而读之。阴阳造化之端。或可即此而求之。如使景任见之。复以为如何也。夫挂一之一。初变则弃之。再变三变则倂之。一弃一倂。初无法象。而只出于本数之赢缩。此小子之疑一也。挂一。乃象人之位。所以参赞乎阴阳者也。本无与于积分成闰。今乃并计为数。此小子之疑二也。象四营。则曰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而及象五岁。则去分二而分左右揲扐并挂一。以求合其数。此岂法象之自然乎。此小子之疑三也。扑子之法。本不经见。据朱子图说。老少阴阳。亦多参差不齐。虽以阴阳之饶乏虚实。反复论辨。仅乃得通。而亦不能无惑于安排。此小子之疑四也。天象圆。故一阳参之为三。地象方。故一阴围之为四。阳以一为一。故阳用其全。阴以二为一。故阴用其半。参天两地之义则然也。今乃一四为奇之中。去一为径而取三为数。此则犹之可也。二四为偶之中。既去四为围。而又以四取其半为数。则是于八数内只取二。实四分之一。安在其围四用半之义耶。此小子之疑五也。经曰。再扐而后挂。其着而后二字。政是更端起后之意。今若三变皆挂。则此二字。实为冗长无用之衍文。此小子之疑六也。经曰。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少成云。则十八变似只为少成之卦。今乃以十八变为六画之卦。而复溯三画时言八卦。则岂得文义之正乎。且易与变。其字不同。则其义宜有别。恐不可混而言之也。若直以变为易。则当曰十有八易。何必以变为易。眩乱其文乎。此小子之疑七也。有此七疑横在肚里。昼算夜思馀三十年。终不得其说。出于僭妄。敢为变通之说曰。归奇乃所以积分成闰之象。则疏家所谓三变之馀。分措三指之间。以为一爻之终始。恐未必为少误也。既同扐一手之中。则初挂之一。足以经纪三指之用。郭氏所谓后二变不挂。亦未必为甚戾也。况此非郭氏之说。乃程,张之说也。非特程,张之说。虽邵子之说。亦恐如此也。邵子曰。五与四。四去挂一之数。则四三十二也。九与八。八去挂一之数。则四六二十四也云云。若三变皆挂。而或去或不去。则当云去初挂之一。而今云去挂一。则只初变有挂。而后二变无挂。断可见矣。其证后变不挂。无过于此。而朱子乃反取此以证彼。抑何欤。郭说虽与朱子之说有违。而还得程,张,邵子之意。则亦不为无所受也。以五十蓍。虚其一而不用。一者。数之源也。故尊之而不用。用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考其文。求其义。其为四营成易之象。无可疑者。凡有四营。易之大体已成。于是就其上揲而归之。变化斯出矣。揲左而归其扐。此为一变。揲右而归其扐。此又为一变也。如是者三。乃得一爻。则一爻之内。实有三易六变。而积三爻。得十有八变。此所谓十有八变而成卦也。易在变前。卦在变后。变在易卦之间。进退分合之妙。有不可得以乱者也。以四十九蓍。除挂一。分左右揲之。有六次过揲。亦有六次归奇。六次过揲。非六十朔之象乎。六次归奇。非六十日之象乎。六十朔为五岁。六十日亦为二闰。则五岁再闰。既无馀欠。而其于四营成易。十有八变成卦之文义。亦庶乎为顺矣。经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云。则其以过揲为五岁之象。归奇为再闰之象。皎然明甚。圣人法天取象之意。夫岂偶然哉。今乃以挂与揲扐。错杂取象。以为五岁再闰。则恐不合于经文之本义也。其曰再扐而后挂云者。第一所揲之馀。既与挂一同扐少指之间。以起象闰之例矣。后面又必有再扐。然后积分始满。恰成再闰。而回视过揲之数。则亦阅五岁矣。于是视其所得之奇偶。画成一爻。而更合四十九之全数。挂一更端。悉如前法。盖合左右手二变。同扐一指。故以一指为二扐。所谓再扐。正指后二变而言。谓不挂而只为扐者再。初非以再扐象再闰为文也。然则三营六扐之疑。将不攻而自破矣。至于六七八九。只以过揲为断。亦有其说。老阳为九揲。少阴为八揲。少阳为七揲。老阴为六揲。而其归奇之数。特其馀分而已。则以过揲之策。定为七八九六之数。实与经文当期之策。自相符合。恐不必以挂扐参错于其间也。老阳。过揲三十六而扐为十二。则四分四十八。扐得其一而策得其三也。老阴过揲二十四而扐亦为二十四。则四分四十八。扐策各得其二也。二少。扐策或进或退。交其中焉。其判合如符节。低昂如权衡。以此为径一围三。围四用半之义。则夫谁曰不可。今乃曲喩旁引。必欲以此法并与挂扐而通之。故说话愈多而本义愈晦。岂非千古之一大恨也。余所愿则学朱子也。岂敢故为无稽之说。自取不韪之罪乎。顾疑而不辨。苟焉自欺。实非读书之法。而亦朱子之所深戒。故漫录以记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