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趋访古录/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吴趋访古录
◀上一卷 卷二 吴县 下一卷▶

姑苏台[编辑]

(一名胥台。在横山西北。越献楠楣,夫差遂起此台,造九曲路以登,望见三百里。吴破越,焚之。)

歌舞烟消失霸图,空将遗迹吊姑苏。
君王自信能禽越,臣妾谁知已豢吴。
终古荒台惊走鹿,至今废苑剩啼乌。
献楣不堕仇人饵,未必功成范大夫。

郊台[编辑]

(在横山东麓。吴僭王时郊祭于此。)

泰伯置西时,僭妄悖古人。
谁知燔燎典,惟后懋德馨。
勾吴长荆蛮,蕃卫犹外臣。
一旦霸中国,竟欲歆天神。
假王意不足,还侈封禅文。
升中祀南郊,何物称明禋。
再传不旋踵,遗址荒山榛。

鱼城[编辑]

(在横山下。吴王筑以养鱼。《续图经》云:吴王控越之地,本名吴城。方言谓鱼为吴,故讹称耳。今山旁有冈如城,又有射台,宋周益公《南归录》云在田间,基厚而方,高二丈,博倍之,土极细,故久不坏。)

不信吴将沼,豪奢尚矢鱼。
崇基秋草蔓,涸辙乱兵馀。
事等如棠戏,威知控越虚。
方言休误注,荒乐及佃渔。

苦酒城[编辑]

(在鱼城西南。吴王筑以酿酒。又有酒城在坛塘边,名坛城。夫差祭子胥处,又名陌城。)

别筑糟邱抵百城,酿王独闯步兵营。
酣歌不省吴宫怨,醉梦浑忘越甲呜。
长夜饮偏耽壑谷,崔嵬车已撤弓旌。
酒泉终竞无完土,苦口翻辞纳谏名。

吴趋坊用陆士衡《吴趋行》韵[编辑]

(在阊门内皋桥南。列肆甚盛,元宵灯市尤伙。)

四座噤勿喧,听我歌吴妪。
巍巍金阊门,车马争奔趋。
土风纪其始,论古有缘起。
山高同岷峨,水深沿江沙。
名家晋台沼,硕人卫涧阿。
飞楼矗云上,画舰随流过。
地灵久锺秀,物产尤称嘉。
让皇启端委,道衍西河沙。
汇成文学薮,千载生光华。
伯符冠江东,英名被迩遐。
三分峙鼎业,才俊归搜罗。
名臣盛唐宋,先后扬芬葩。
陆范相业懋,白苏宦迹多。
风骚采南国,坛坫推专家。
淮张始割据,信誓空山河。
何如会皇图,恺泽沾滂沱。
请编十道志,还赓八风歌。

采香径[编辑]

(在香山旁。吴王种香于此,使美人采之。自灵岩西望,一水直如矢,俗名箭泾。)

不断生香古渡头,美人曾系木兰舟。
芙蓉平槛奁开镜,风月凝眸水绘秋。
尽有奇芬夸别种,更无曲港潴安流。
搴芳顿触蘼芜恨,春草年年绿未休。

走狗塘[编辑]

(在城西。吴王游猎处。《越绝书》:阖闾走犬长洲。)

吴王荒色复荒兽,逃鹿坡前麋鹿走。
兔肥草浅猎火红,载猃歇骄纵淫狩。
岂知越骑自西来,十万貔貅伺攻斗。
水犀任听逐围场,忘却指纵猘狂寇。
弃人用犬欲何为,夸美庐令计亦谬。
长洲古苑乱乌啼,犬吠荒郊忍回首。

金阊亭[编辑]

(在阊门。陆龟蒙谓梁鸿墓距金阊亭一里。恐城址视昔或迁徒尔。)

吴阊十里繁华地,画航银蹬子夜歌。
缥缈危亭街夕照,三层楼阁涌金波。

百花洲[编辑]

(在胥、盘二门间。)

百花洲上百花开,花落梧宫没草莱。
往事鹧鸪啼茂苑,新词杨柳唱苏台。
乱红十里烟迷棹,惨绿三春碧绣苔。
惆怅锦帆何处歇,东风吹过劫灰来。

邓尉山[编辑]

(在光福里。汉有邓尉者隐此,故名。又因晋青州刺史郁泰元葬此,名元墓山。)

昔隐邓公里,今来元墓村。
梅花千万树,相对月黄昏。
翠羽啼残梦,明湖络远痕。
万山环拱处,一磬出云根。

灵岩山[编辑]

(在县西三十里。一名石鼓山,又名研石山,又名石射堋山。山之绝顶为琴台,可以远眺。石壁峭拔曰佛日岩,其平坦处为灵岩寺。山有吴王井、西施洞、馆娃宫、响屟廊遗址。)

琴台草长寒烟绿,重叩岩扉吊芳躅。
梧叶秋风冷故宫,馆娃尘莽荒山麓。
当时歌舞盛苏台,香径明妆采艳来。
曾起修廊夸响屟,曾携苦酒赌深杯。
芙蓉露浥娇花醉,消夏湾头恣酣戏。
玉井莲开日月池,射堋影落东西寺。
秋月春花梦等闲,微颦浅笑总嫣然。
蛾眉生受君王宠,鸾线难持顷刻缘。
一朝越骑传烽至,鹿窜乌啼不知处。
猿鹤千军作阵云,蘼芜十里迷蒿露。
苍凉无数乱峰排,碧嶂丹崖逦迤开。
履迹空怜西子步,山灵不祚霸王才。
祇今怀古凭高望,万岫参差呈异状。
不见倾城侍辇来,青山亘古仍无恙。

附:馆娃宫和皮陆韵[编辑]

(今灵岩寺即其地。吴人呼美女为娃,以西施得名。)

离宫歌舞如云散,遗址荒凉裂断崖。
流水无心窄玉井,落花有恨点瑶钗。
地更兰若雕甍改,梦入蕉隍古剑埋。
不分女戎能蠹国,捧心亦自解伤怀。

附:响屟廊[编辑]

(相传吴王建廊,以楩楠藉地而虚其下,令西施与宫人步屟之则响。今圆照塔前西上小斜廊即其址,亦称鸣屟廊。)

吴娃娇步总倾城,艳说风流响屟名。
一自越溪鸣铁甲,空廊寂寂不闻声。

附:西施洞[编辑]

(在山麓。洞右有眠半石,前为出洞龙、猫儿石,东西为二划船坞,相传吴王潴水戏龙舟处。)

草蔓苔荒石壁摧,当年曾此冶游回。
如何越骑排山至,不见潜身洞里来。

附:吴王井[编辑]

(一圆一八角,水早不竭。或曰一吴王井,一智积禅师并。)

吴宫秋草已平芜,占井空教转辘鲈。
若为兴亡论水监,胭脂流恨一齐枯。

附:琴台[编辑]

(在山顶。东为走马街。旧有偃松卧其下,骨干甚奇。)

轸断弦摧冷劝灰,青琴遗恨乱山隈。
毫高若有屏风障,不见当时越甲来。

支硎山[编辑]

(距城二十五里,以晋支遁居此,有石磅礴平广,泉流其上如磨刃然,故名。亦名楞咖山,又名临硎山。有石室、寒泉,又有放鹤亭、白马涧、马迹石诸胜。)

支公去我久,遗迹荒山扃。
楞伽署梵刹,磨刃思临硎。
吴都旧号传,名未湮图经。
参禅证韧地,石室涵虚灵。
弄马犹扰龙,鹤化空冥冥。
南峰接北峰,中有寒泉淬。
濯之皈净七,冉冉升云耕。
公来山有主,公去山常青。
独借方神骏,不复策郊垌。

附:寒泉[编辑]

(在支硎山。支遁诗云:“石室可蔽身,寒泉濯温手。”泉上石刻宋虞廷臣书“寒泉”二字。又有碧琳泉、南池、新泉、马坡泉。马坡俗名马婆。)

支公石室示禅定(支硎西有山,名定山。相传支遁禅定于此),中有寒泉落明镜。
松风水月悟真诠,半响流泉万峰应。
碧琳别派马婆连,清泠同占兹山胜。
当时曾设八关斋(遁尝在山下集同意者合八关斋),洗钵将毋临石磴。
径丈摩崖石骨棱,欧虞腕力何遒劲。
总为灵山有化人,冰壶心迹原同映。
持颜来照古龙潭,一碧澄泓见真性。
寒山别业绕盘陀(寺门下右一支为寒山盘陀石,赵宦光所凿),木叶流波送清磬。

天平山[编辑]

(在支硎南。群峰拱翠,俗呼万笏朝天。范文正祖墓在焉。有望湖台、照湖镜、白云泉、华盖松、穿山洞诸胜。)

群峰岌嶪耸层霄,胜境犹疑万笏朝。
镜面湖光平远树,山头云影幂轻绡。
亭亭华盖孤松老,滚滚清泉玉洞遥。
古墓夕阳埋断碣,范村一路送归樵。

玉遮山[编辑]

(在横山南。横列如屏。今但呼为遮山,又名查山。有千年松、百丈崖等景。)

千峰层叠落岩花,赢得屏风号玉遮。
松老千年巢鹳鹤,崖开百丈卧龙蛇。
探幽疑入山阴道,积翠犹封洞口霞。
此是江南平远景,夕阳满地乱云斜。

穹窿山[编辑]

(山高而深,形如钗股。吉《吴地记》:两岭相趋,名曰同岭,产自然铜,又曰铜岭。《越绝书》:赤松子取赤石脂处(或云张良从赤松子游处)。《神仙传》:赤须子,秦穆公鱼吏,在吴山升仙。即此山。顶有三茅峰,头如浮笠,俗呼为箬帽岭。垒石为龛,为国师龛。半山有石膝痕,相传茅君礼斗处,名双膝泉,注水不涸,产石蟹如钱大。又有拄杖泉、法雨泉、百丈泉、紫藤坞。岭下有盘石,朱买臣读书其上,号读书台。又有藏书庙,即买臣藏书处。)

穹窿之高高可排天阊,俯视众山部娄无崇冈。
其间化人羽客来往著灵迹,吴编越纽采摭穷微茫。
卓如钗股锐欲削云际,又如浮笠圆与天体参形相。
昔闻赤松子,栖真煮石来仙乡。
又闻三茅君,双膝注水寒泉香。
先秦鱼吏亦奇士,升仙乃竟达上方。
自然铜原不易铸,采樵翁子挟策空旁皇。
负薪讵比负书逸,读书无力将书藏。
迄今荒台宿莽蔽遗址,不如神仙踪迹千古照回光。
山灵如此信奇特,顿令三吴岩岫相对增惭惶。
惜不移向泰岱衡华共一处,絜长度短两两分低昂。

横山[编辑]

(一名踞湖山。《隋书·十道志》云:山四面皆横,故名。吴越忠献王葬此。建寺曰荐福,又名荐福山。山九岭,各有墩,中空为藏翠处。有五坞,曰芳桂、飞泉、修竹、丹霞、白云,后又总名为九龙坞。《续图经》云:此山临吴控越,贵为要地。隋尝迁郡于此。)

湖上青山贮白云,荒墩旧说是藏军。
九龙风雨排空出,十道关河设险闻。
黛泼千岩青四面,烟霏百草绿孤坟。
玉鱼金碗前朝赐,曾勒穹碑荐福文。

楞伽山[编辑]

(一名上方山。在吴山东北。上有楞咖寺,亦名宝积寺。寺有浮图七级,隋司户严德盛撰铭,司仓魏瑗书。山有望湖亭,八月十八日观串月登此。又有五通庙,香火甚盛,汤文正公奏毁之。)

上方钟磬白云封,古刹浮图卓远峰。
悟彻楞伽名自古,围来螺黛秀常锺。
楼船报赛成巫觋,宝积书铭有正宗。
遥向望湖亭上望,烟波荡碎月华重。

何山[编辑]

(在狮山北。一名鹤阜山。梁隐士何求、何点葬此。坡有资福寺。一云何楷读书此山,后为郡守,因以其姓名山。)

求点琴尊杳莫寻,乱峰无际暮云沈。
尚留遗蜕埋荒草,不见残碑卧夕阴。
古寺钟鱼敲梦短,梅花香雪印泥深。
东篱门巷今何处,闲煞空山老鹤吟。

寒山[编辑]

(在支硎南。明赵凡夫葬父于此,偕其配陆卿子家焉。前为小宛堂,茗碗几榻,超然尘表。盘陀、空空、化城、法螺诸庵,皆其别墅也,而千尺雪为最胜。)

一片寒山石,风流属赵家。
洞天高士宅,茗碗故乡茶。
守冢云埋玉,飞泉雪滚花。
鹿门偕隐处,手挽短辕车。

附:石涧寒泉[编辑]

(在寒山。凡夫隐此,凿石为涧,引泉为池。)

石涧飞泉雪万重,凡夫曾此寄高踪。
如何一片清凉界,都付寒山半夜钟。

眷属刘樊共隐居,蓬头霸子亦通书。
寒泉留拓摩崖字,八十宫单点笔初。

西碛山[编辑]

(在邓尉西。旁带吾家诸山,梅花最盛,虽高大少景,然在湖滨。潭西聚坞差胜。潭西一隅色如铁,名铁山。)

邓尉探梅谁胜境,无过铜坑与铜井。
就中西碛尤出奇,万玉山头回倒影。
西围香气郁崔嵬,岳色湖光随意领。
六浮高阁凌苍穹,足下白云乱俄顷。
山僧煮茗烹石泉,一片禅心印花冷。
梅花到此萃成窟,环带群山弄光景。
英飞百谷散琼瑶,云压千岩耀明靓。
不减罗浮蛱蝶游,清磬一声催梦警。

吴山[编辑]

(在石湖南陈湾村一带,俱谓之吴山。上有褒忠岭,每岁重九,吴人登高于此,还憩治平寺,有博羊会。)

石湖烟雨乱云封,足蹑丹梯策瘦筇。
重九客携高齿屐,夕阳僧打上方钟。
霞明占寺枫千树,秋落吴山影万重。
遮莫江南好岩岫,西风独上最高峰。

洞庭东西山[编辑]

(西山,一名林屋山,山有林屋洞。又名包山,以四面皆水包之;又以包公居此得名。东山,一名莫厘山,隋莫厘将军居此。又名胥母山,谓子胥尝于此迎母。其称洞庭,则以湖中有金庭玉柱。左太冲赋云:“指包山以为期,集洞庭而淹留。”是也。)

洞庭东西屹相峙,襟带五湖环百水。
此中往往多仙俦,林屋奇踪纪其始。
莫厘缥缈两孱颜,万仞嵯峨矗云起。
其馀峦岫纷参差,复岭重冈百馀里。
下涵湖气洗岩光,山水清音辨宫征。
武陵源外此神区,七十二峰渺如此。

附:林屋洞[编辑]

(在洞庭西山。洞有三门,同会一穴,中有石室、银房、金庭、玉柱等异。吴阖闾使灵威丈人探之,行七十日下穷而返,得素书三卷上之,相传即禹书也。)

古洞窟灵(阙一字),元象韬其精。
石室滃云气,地轴殷湖声。
中空百怪集,诡状难具名。
金庭与玉柱,万古留真形。
探奇三素书,委宛编瑶瑛。
谁谓百六遘,竞使越甲呜。
谶纬纵无据,神矣讪有经。
飞来白蝙蝠,导我穷幽冥。
惜哉灵威叟,不及赋偕行。
至今三洞门,云护荒苔扃。

附:缥缈峰[编辑]

(西山最高处,登其巅,则吴越诸山隐隐在目。)

绝顶逶迤路百盘,阆风缥缈起层峦。
空蒙影射鼋鼍窟,杳霭云迷橘柚滩。
天半笑蓉吹不落,秋高木叶下应难。
支筇试展凌虚步,陡觉阴晴变万端。

附:石公山[编辑]

(在洞庭山南。有石公庵、归云洞、联云嶂、一线天、石公石婆、落照台诸胜。)

此山何太占,乃以石公称。
翁媪沿讹久,儿孙在列曾。
丈人峰可接,玉女掌犹承。
欲访联云嶂,扶筇与共登。

附:毛公坛[编辑]

(在包山寺后。汉刘根得道处。根既仙,身生绿毛,人因呼之为毛公。有镇坛符存坛上,今有石坛在灵祐观旁。)

昔闻汉刘根,全真莫厘峰。
结坛住林屋,古洞呼猿从。
飘飘学轻举,往来白云封。
灵符辟外道,内景通元宗。
清泉汲丹井,甘液开心胸。
长生阐秘箓,羽化真人逢。
绿毛生肘腋,白日能飞冲。
至今灵祐观,遗址留仙踪。

附:消夏湾[编辑]

(在缥缈峰南。吴阖闾避暑处。湾深九里,口阔三里,中多菱芡、蒹葭、烟云、鱼鸟,三面峰环,别具幽致。)

奇境逶迤九里湾,一湖风色万峰环。
招凉馆启云弥窟,避暑宫成月掩关。
橘柚千头烟外树,芙蕖四面画中山。
金舆玉辇曾游地,水榭笙歌落照间。

附:明月湾[编辑]

(在石公山西二里。有大明湾、小明湾,吴王玩月于此。或以湖堤环抱如月,故名。)

五湖深处尽勾留,清绝双湾古渡头。
两界青山波上下,一泓明镜夜沈浮。
峰回九曲云移树,棹转三湘月挂钩。
迎得锦帆江上去,多应更作采莲游。

附:可盘湾[编辑]

(在五女坟东。吴王游湖,以险阻军不可渡,于此眺望,曰:“亦可盘桓也。”故名。)

谁唱公无渡,盘桓此一湾。
君王行自乐,士马老应还。
设险山川古,忘机鸥鹭闲。
越兵来倏忽,涉水正非艰。

附:练渎[编辑]

(在鸿鹤山西。南入平湖,北通官渎,为吴王练兵之所。王充《论衡》:阖闾尝试士于五湖之侧,加刀于肩,血流至地。即此地也。或曰以水色如练带,故名。)

吴王恃战雄霸图,水军组练争先驱。
鸿鹤山前列巨舰,洪波滚滚翻平湖。
舳鲈衔尾似鱼贯,水犀十万驱刑徒。
冯夷负弩河伯鼓,剑光直欲摇天吴。
何图再造势不竞,六千君子肝脑涂。
采莲不习美人战,苏台歌舞穷欢娱。
一朝台下鹿惊窜,艅艘何处重追呼。
叮知荒战本尖计,荒淫况复耽妖姝。
至今凭吊向官渎,渔人散纲翻菰蒲。
虫沙化尽浩劫换,昆明馀烬犹留无。

附:龙潭[编辑]

(在林屋洞侧。唐时岁遣使投龙醮祭,至吴越尤谨。宋时于山下获一银简,篆文隐然,明正统中又获之,篆刻如前。盖当时祭祷所用。又有大小龙渚,在消夏湾。)

神龙本窟水,灵迹乃在山。
有潭裂深崖,幽邃通仙寰。
万丈俯澄碧,倒插峰孱颜。
疑是鼋鼍宫,波涛泻屈湾。
或疑老蛟室,风雨助往还。
下通五湖源,岩壑倾潺湲。
岁时致醮祭,银简何谰斑。
投龙获龙佑,旱潦雨不悭。
天地灵区(阙一字),此境谁能攀。
七十二峰外,云水相回环。

附:绮里[编辑]

(在上真宫西。绮里季隐此。季姓吴名实,字子景,绮里季其号也,今石桥马迹犹存。)

上真宫外白云封,遗老商山采药逢。
太息石桥空马迹,人间何处访仙踪。

附:甪里[编辑]

(一名禄里。在郑泾西。甪里先生居此。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周泰伯后,一号霸上先生。今有甪里村。)

洞庭烟水渺孤村,乱荻荒芦掩夕痕。
肯向青宫成羽翼,可从黄石悟尘根。
紫芝曲罢商山古,皓首人归漠殿尊。
底竟逃名犹未得,几曾巢许侍金门。

附:东村[编辑]

(在凤皇山南。以东园公名。东园公姓唐名秉,字宣明,陈留襄邑人。)

高卧东山作寓公,闲将羽翼卫东宫。
紫芝红似凌霜橘,谁向秋风弋断鸿。

附:莫厘峰[编辑]

(在洞庭东山。一名莫里山。相传隋莫厘将军居此。又名胥母,谓子胥尝迎母于此。为东山最高处,与西山缥缈峰相对。)

万顷湖波万顷陂,岚光落水影迷离。
潮通七泽迎胥母,翠压千峰住莫厘。
下界鱼龙排浪出,上方钟磬遏云迟。
丹梯咫尺升仙路,杖策浑疑历九嶷。

附:橘社[编辑]

(唐仪凤中,柳毅应举不第,过泾阳,见一妇牧羊,盖洞庭君女也,托毅寄书云:“洞庭之阴有大橘焉,曰橘社,击树三,当有应者。”今橘社树犹存,故名其地曰社下。)

谁假空桑一宿缘,蹇修好为牧羊传。
洞庭缥缈还家梦,橘社凄迷故国天。
不遇定知同弃妇,有情原未碍游仙。
柳郎祠畔轻舟过,留证人间玉女禅。

太湖[编辑]

(在府城西南。《禹贡》曰震泽,《周礼》曰具区。周三万六千顷,北有百渎,纳建康、常、润诸郡之水;南有诸凄,纳宣、歙、临安、苕、霅之水,东南之泽莫大于此。)

具区之浸古泽国,襟带江海跨吴越。
北连百渎南诸澳,吐纳五湖势喷溢。
汪洋三万六千顷,分走荆雪及宣歙。
七十二峰峙其中,洪波汇人蛟龙窟。
山头橘柚迎秋红,湖上银鳞当夏白。
灵威古洞记神仙,委宛瑶编竟谁得。
漫空雪浪撼蛟宫,出水鼋鼍多似鲫。
苍茫怀古吊吴宫,一舸谁挽鸱夷迹。

石湖用范石湖韵[编辑]

(在郡西南十二里楞伽山下。山有望湖亭,每岁八月十八日看串月于此。湖中昼船箫鼓,游人最盛。)

湖上青山插远峰,天风吹堕碧芙蓉。
分明照彻江心镜,翠叠螺鬟分外浓。

万顷湖光一笛风,画船箫管按玲珑。
云衣石发空无际,祇在烟波浩淼中。

上方钟磬尽催诗,久住浑忘日影移。
记自范公开别墅,清溪非复越来时。

越来溪[编辑]

(在楞伽山东南。与石湖通。越伐吴,自此入。上有越城,雉堞宛然,溪上有越城桥。)

湖上青山溪上兵,豢吴终得沼吴名。
霸才无主空倾国,流水何心更溃盟。
雉堞已迷荒草渡,渔灯犹照越王城。
银涛白马长遗恨,潮入胥江作怒声。

夏驾湖[编辑]

(在西城下。吴王避暑于此,故名。昔时截河筑城,外壕为长船湾,连运河而水浸广。旧产菱芡,今多湮为民居。)

鳞鳞雉堞枕平流,避暑宫成别殿秋。
销夏几湾飞鹢渡,招凉何处乱萤投。
金舆玉辇曾留梦,荷叶菱丝亦起愁。
岂独吴王伤往事,西风吹恨满汀洲。

白洋湾[编辑]

(折北汇于楞伽山下,曰石湖,南界吴江县。相传范蠡由此入五湖。)

两界湖山万顷流,五湖曾此泛扁舟。
功成越国飞鸿影,梦冷吴江落叶秋。
香径尘深荒草蔓,屟廊人去暮烟愁。
铸金永息藏弓恨,云水依稀古渡头。

胥江用吴梅村《送友人归胥江草堂》韵[编辑]

(即胥门外濠,姑苏驿临其前,对岸为大日晖桥,一名怀胥桥。)

吴王玉辇姑苏游,云堋阁道胥城楼。
下俯江流照歌舞,孤臣血泪纷难收。
银涛白马江干去,属镂之赐来何遽。
抉目遥看越甲鸣,捧心即是魂归处。
秋风萧瑟水西𣸣,仿佛云旗卷暮曛。
谁遣风波兴故国,空留忠谠鉴吾君。
吹箫颇忆芦中客,渔父当时夸特识。
一剑终收复楚功,廿年苦为亡吴惜。
春潮曾送越溪船,一棹鸱皮绝可怜。
莫道蠡湖胜胥口,危祠独倚故江边。

横塘[编辑]

(在盘门西五里。有桥颜曰横塘古渡,为游湖入山之路。)

溟濛春水横塘路,芳草凄迷绿未凋。
试唱望江南一曲,吴娘莫雨更潇潇。

画舫银监碧玉箫,清游从此占河桥。
山光如黛波如镜,几度佳人倚短桡。

木渎[编辑]

(去县西南三十里。)

小市通湖口,青山水底天。
云迷光福岭,梦落洞庭烟。
古戍春无主,空廊月不圆。
采香何处是,一径入斜川。

新郭[编辑]

(距县西南十五里。隋平陈,改吴州为苏州,开皇十一年杨素移治于横山,即此。)

改筑曾留新郭名,吴州风雨压平城。
江山玉树仍歌舞,雉堞金汤几变更。
六代春愁隍鹿梦,五湖秋水野鸥盟。
祇今村市鱼虾贱,无复当时战舰横。

范村[编辑]

(在越城桥东。以唐胡六子涉海所遇为名。范文穆公有《范村记》。)

越城桥畔水云屯,两界河山记范村。
最忆石湖风雪夕,消寒诗句忏梅魂。

皋桥[编辑]

(在阊门内。汉皋伯通居其侧,梁鸿所寓也。)

梁孟志偕隐,赁舂非所耻。
独异受佣者,能以只眼视。
定交杵臼间,风尘出佳士。
藉非伯通知,埋名长已矣。
空致五噫叹,谁为一廛倚。
纵令眉案齐,更无足音企。
至今皋桥月,流照遍吴市。
不有贤主人,安识隐君子。

虎山桥[编辑]

(在光福。与元墓、铜井诸山相连属。两峡一溪,画峦四匝。有湖在其中,为西崦湖,阔十馀里。堤上桃柳相间,红绿灿烂如万丈锦,落花染湖水作困脂色,画船箫鼓,往来游燕,不减武林西湖。)

灼灼桃花滟滟波,胭脂十里荡明河。
昼船箫鼓东风软,翠幕云山西崦多。
梅墅照残铜井月,莺簧踏遍柳枝歌。
虎山名迹凭谁占,可有神僧杖锡过。

越城桥[编辑]

(石湖水东注,曰越来溪,溪上有桥名越城,盖今新郭,即勾践筑以伐吴者。)

越王城外越城桥,断瓮苍凉梦寂寥。
溪水涨应平雁齿,蔗花寒欲渡虹腰。
虫沙浩劫元黄血,桑海微尘早晚潮。
西去石湖明月上,有人倚棹正吹箫。

横塘桥[编辑]

(桥上有亭,横跨塘之东西,其水三面合流,贾舶皆会于此。)

三洪十里跨横塘,古渡斜阳下石梁。
市舶帆樯明鹭堠,画船箫管沸鸥乡。
潮平雁齿春波绿,水落虹腰秋叶黄。
摇曳酒帘风外引,青山倒影泻湖光。

辟疆园[编辑]

(晋顾辟疆筑,极林泉池馆之胜。王献之尝造之,辟疆方集宾友,献之游瞩,既毕,旁若无人,辟疆怒曰:“不足齿之,伧尔。”献之径去,曾不介意。后属泾县尉任晦,令为六觉奄。)

昔为辟疆宅,后属任氏园。
亭台今古异,泉石晋唐尊。
大令曾游地,青莲旧句存。
苍茫吊遗址,兰若寂闻根。

石湖别墅用杨诚斋《寄题石湖精舍》韵[编辑]

(宋参政范成大,因越来故城筑别墅,随地势高下为台榭,孝宗御书“石湖”二字赐之。)

山色溪光画不成,春风吹遍越王城。
北来兵甲空遗垒,南渡诗篇有正声。
水国云深鸥梦熟,钓台月落夜灯清。
石湖终古留宸翰,曾与君王乞此生。

隐圃[编辑]

(宋枢密蒋堂所居。堂两守苏州,谢事家焉。圃中有水月庵、烟萝亭诸胜。宅南溪上,名溪馆,有芝生于馆中。知州李仲偃集宾僚赋诗为寿,立灵芝坊。)

两守名邦爱土风,别营溪馆隐诗翁。
一庵水月三生梦,四壁烟萝十亩宫。
颇忆桐乡葬朱邑,欲教汾上老王通(自题有云:王通昔不偶,时亦坐汾亭)
菟裘计遂岩扉敞,留与灵芝特地红。

乐圃[编辑]

(在清嘉坊。北宋朱长文所居。此地在钱氏为金谷园,其父光禄唧始得之,有邃经堂、华严庵等二十景。元末属张适,为乐圃林馆。明杜琼得其东隅地,名东原。后申文定居此,有赐闲堂尚存。)

金谷吊遗址,重寻乐圃坊。
故应名父子,来占旧池塘。
琴鹤前期在,亭林后会长。
平泉馀草木,归老赐闲堂。

怡老园用王文恪韵[编辑]

(在西城桥。明王文恪致政归,喜居山墅,子尚宝卿延哲仿山中景物为园以娱之,旁枕夏驾湖,临流筑台,雉堞环其前。)

独乐园开接绮□,名家台榭小平津。
湖临夏驾怀前事,墅辟东山属后人。
风月依然林屋胜,莺花别擅午桥春。
廿年老去裴中令,气味浑教绿野亲。

桃花坞用尤西堂韵[编辑]

(在阊门内。郡人春游看花于此。明唐解元寅居之,有学圃、六如阁。)

桃花坞,别墅苍凉吊伯虎。
疏狂玩世才不羁,豪气时从酒边吐。
杂遝弦,参挝鼓,满目风尘谁是主。
落托长安老谪仙,一别金门泪如雨。
才大何须书画传,吟残不觉江山古。
且莫哀,幸毋苦,
君不见金阊亭外桃花红,片片飞英乱云舞。

艺圃[编辑]

(在阊门内,即明文文肃药圃。后为莱阳姜给谏侨寓,更名敬串山房,中有枣树数株。其子安节筑室,名思嗜轩。)

鼎湖龙去桥山杳,药圃荒凉空宿草。
丞相园林属寓公,再世音容思嗜枣。
当时草木记平泉,修竹垂杨年复年。
响月廊空凉鹤梦,度香桥下稳鸥眠。
沧桑浩劫红羊换,可惜名园撄世乱。
祠堂竹坞杜鹃啼,池馆阊亭狐兔窜。
试将后果续前因,此地偏宜放逐臣。
三月丝纶归废籍,百年涕泪剩孤身。
莱阳兄弟真仪厚,给谏忠诚明主弃。
乱离何处觅枝栖,仓卒还将等侨寄。
宣州遣戍老穷尘,移取山名署敬亭。
客子江湖头尽白,故园杨柳叶垂青。
相公旧是同朝贵,台沼风流馀老辈。
邵平不种故侯瓜,阮籍曾从老兵队。
一庭封树尚依然,风雨南村夜擘笺。
故国河山长寂寞,不堪啼乌冷秋烟。

范蠡宅[编辑]

(在太湖包山。任昉《述异记》:洞庭湖有钓洲,范蠡乘舟遇风止,钓于上,刻字记焉。《洞庭记》云:在杜圻洲马迹山南,多桑苎,有海杏大如拳。又前志云:在东山翠微寺。)

杜圻洲北水云流,终古湖山一钓舟。
旧侣鱼虾朝市贱,故宫麋鹿管弦休。
捧心士女能偕隐,尝瞻英雄卒复仇。
底竟冥鸿无定所,高踪何处觅闲鸥。

梅福隐居[编辑]

(在西市坊。)

抗疏归来义绝裾,吴门旅迹竟何如。
姓名羞说南昌尉,风雨愁禁北市居。
汉腊鸡豚龚胜传,故山鱼雁婿乡书。
神仙幻化谁能识,莫便吹箫认子胥。

蔡经宅[编辑]

(在盘门外蔡仙乡。今名仙人堂。一云在朱明寺西,王方子、麻姑尝降其家,与同仙去。)

沧桑倏忽几变更,蓬莱清浅扬尘轻。
金丹解脱仙骨成,重来旧里吹鸾笙。
群真荏苒下玉京,左跨白鹿右赤鲸。
云冠月帔丹霞明,本师前导麻姑迎。
须臾钓乐振入瀛,地肺欲裂天鼓鸣。
行厨杂遝荐玉羹,手擘鳞脯指爪精。
痴心一涉冥想倾,破除色界示薄惩,
九天阊合同飞升。

张硕宅[编辑]

(初,渔父于岸侧得三岁女子,至十馀岁有青童携之上升,曰:“我仙女杜兰香也。”后降硕家,出薯蓣三枚,曰:“食此不畏风波,避寒暑。”既成婚,授以举形飞化之术,旋复去。年馀,硕舟行,见杜乘车山际,惊喜欲往,其奴捍之,始退。)

碧城咫尺飙轮御,眷属三生盟薯蓣。
旧籍张郎隶古吴,生长灵妃降真处。
记从阿母侍云旗,小谪人间梦落晖。
三岁娇啼渔舍隐,千秋幻化鹤云飞。
重来不觉银河浅,红尘小住由前谴。
授汝灵霄冲举功,胜他尘海风波险。
仙缘聚散信无常,顷刻人天路渺茫。
鸾胶难续青麟髓,琼佩空悬金凤皇。
三山远梦凭谁寄,香消兰露挥清泪。
安得飞琼降彩霞,恨无青鸟通幽意。
闲移雀肪迟鸾车,云帔花冠态绝殊。
欲展旧情通一语,留仙愁煞翠罗裾。

张融陆慧晓宅[编辑]

(在承天寺。中有池,池上有二柳,晋庐江何点曰:“池便是醴泉,木便是交逊。”沛国刘琎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陆慧晓并宅其间,水必有异。”命驾往酌之,曰:“鄙吝之萌尽矣。”)

江南甲族陆与张,两家池馆临斜阳。
结庐廉让绝人境,绿云一半笼垂杨。
池是醴泉木交让,四时风月归平章。
消除鄙齐寄杯酌,此中臭味谁分尝?
当时才地重吴会,高门直拟鸣珂乡。
望衡对宇共晨夕,榆枌旧社倾壶觞。
地以人重筮曰萃,比邻水木清风长。
南朝荏苒几千载,雕甍甲第皆摧藏。
吾来访古向兰若,空馀古佛尊萧梁。
绿杨依旧醮池碧,伊人遥溯水一方。

张籍故居即用籍韵[编辑]

(在胥门。籍诗云:“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胥门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十载韩门步后尘,莺花吴苑滞归身。
诗名郊岛同寒瘦,谁过西塘问此人。

生涯无计了穷尘,入道空馀物外身。
底竟门墙夸籍湜,元和体格属斯人。

范氏义宅[编辑]

(在卧龙街。宋范文正公宅。中有岁寒堂、君子树、松风阁。后广其居为义宅,以聚族人,置义田以赡之。即宅立祠,以祀公焉。)

木水有本原,畴能体斯义。
五世属籍疏,告赴或不至。
敬吊承赙赠,或亦偶然事。
惟公笃天亲,收族敦古谊。
分俸置膏腴,按给筹所费。
谓兹待哺者,一本所推致。
奕叶共云礽,富贵忽捐弃。
以此对祖宗,毋乃恩慈异。
百年𫗴粥谋,量口冀有济。
嫁娶及丧葬,一一为代匮。
迄今普济桥,遗宅共钦企。
建祠报公功,修举赖哲嗣。
展谒岁寒堂,胜读义庄记。

停云馆用文待诏韵[编辑]

(在德庆桥西北。明温州守文琳宅。子征明勒《停云馆帖》十二卷。)

宦越归来寄此身,幽居不羡五侯宾。
溪山况有琴尊伴,翰墨能回天地春。
尽许烟峦开别墅,好凭风月老诗人。
法书合署停云馆,金薤琳琅未算贫。

六浮阁[编辑]

(在查山之阳。具区浸其石。六浮者,七十二峰有长浮、白浮、箬浮、苎浮、茅浮、箭浮之名。明李长蘅爱其胜,欲建六浮阁,不果。国朝张松园暨子吁三买山建阁,仍以六浮名之,尽揽湖山之胜,于看梅尤宜。)

旷览湖山胜,风光聚六浮。
长蘅今不作,杰阁此来游。
铜井梅千树,金波月一楼。
凭高吟兴剧,七十二峰头。

报恩寺[编辑]

(在府城北。俗称北寺,吴赤鸟初为乳母陈氏建。)

赤乌遗构为黄𧟌,建业风云一刹那。
尘染已空观自在,华严共礼佛伽陀。
烟开北寺青山色,月涌南朝古井波。
缥缈浮图凌九级,遍将沙数阅恒河。

承天能仁寺[编辑]

(在皋桥东。梁卫尉卿陆僧瓒舍宅建。明崇祯戊寅浚井,得郑所南铁函《心史》。)

瑞云重布辟禅扃,舍宅曾留古塔铭。
佛说传灯铜铸像,客来投辖铁函经。
恩慈合并能仁祝,忏度还凭大藏灵。
惆怅名蓝几兴替,上方钟磬不堪听。

开元寺[编辑]

(在盘门内。吴大帝母吴夫人舍宅建,名通元寺。寺有石佛、石钵。至唐开元中易今名。)

离合神光石佛尊,建兴遗迹漫重论。
熏修帝母能延福,寂减空王说报恩。
沧海浮杯僧洗钵,青山度世月当门。
斋坛法雨今何处,留取开元旧额存。

瑞光寺[编辑]

(在开元寺南。赤乌四年,吴大帝为报母,建舍利塔十三级,名普济禅院。宋元丰间,延圆照宗本禅师说法,有白龟听讲、法鼓自鸣、翠竹合欢、宝塔放光诸异,故堂名“四瑞”。后又有白牛助役,工竟即毙。今白牛冢尚存。)

舍利光中宝相呈,浮图金碧俯雕甍。
堂开四瑞经坛静,佛散千花慧镜莹。
岂有白牛能助役,况闻翠竹已争荣。
粥鱼斋鼓频频奏,赢得人间普济名。

永定寺次韦苏州《永定精舍》韵[编辑]

(在铁瓶巷。梁天监中,吴天郡太守郡人顾彦先舍宅建。唐乾符间赐今额。后人于寺建五贤祠,祀顾彦先、陆鸿渐、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于此。)

古寺阅兴替,慨然感无生。
昔贤此高寄,身世证化城。
香火佛有缘,太上常忘情。
断碑蚀苔藓,留记古姓名。
巍然拓祠宇,缔构良独精。
长与空王宅,脱屣尘纲撄。

朱明寺[编辑]

(在郡城隍庙西。晋朱明舍宅建。相传明孝友,弟求析爨,明悉以管钥付之。一夕,风雨卷弟物悉还兄所,弟惭自经,明遂舍宅为寺。后发地得须菩提碑,刻五百罗汉,朱明字迹在焉。)

佛说须菩提,义可证常寂。
嘎然晋朱明,孝友志弗佚。
重修罗汉果,不受恒沙劫。
舍宅梵王宫,神光曜碑碣。

寒山寺[编辑]

(在枫桥。相传寒山、拾得当止此,故名。)

十里枫江早晚潮,乌啼月落夜迢迢。
客愁不为钟催起,梦断寒山第几桥。

谁向都蓝证色空,寒山拾得话南宗。
世间祇有渔家傲,不管僧寮饭后钟。

灵岩寺[编辑]

(晋司空陆玩舍宅建,后毁于火。梁天监间,有异僧入憩,画像于壁而去。胡僧曰:“此西土智积菩萨像也。”唐陆象先弟遘危疾,一僧以杯水噀之而瘳,曰:“我灵岩僧,他日当过我。”访之不得,惟画像肖焉。陆施五十万钱建智积殴。)

千年古寺郁灵岩,山色湖光境隔凡。
见说神僧能画像,况闻智积已题衔。
云迷远岫沈斋鼓,月照空廊冷舞衫。
曾是吴工游幸地,馆娃遗迹草同芟。

包山寺用吴梅村《赠真如和尚》韵[编辑]

(梁大同二年建,初名福愿寺,唐上元元年[1]易今名。)

洞庭秋色好,古寺暮云平。
坐对溪山胜,浑教名利轻。
禅机僧已走,客梦鸟先惊。
回首岩花落,悠然悟此生。

福源寺[编辑]

(在毛公坛南攒云岭。梁大同二年吴县令黄桢舍山园置。岭有福源泉,寺名以此。梁时罗汉松尚存。)

峻岭盘云出,孤松倚月栽。
旧传毛女迹,曾谒到公来。
十亩山园地,千秋般若台。
泉源清且泚,供佛酌金罍。

落木庵[编辑]

(在天池山中。明徐元叹丙舍,竟陵谭友夏题额。明末竟陵派吴门四家诗,元叹为巨擘。灵岩继和尚刻元叹诗,庵因归灵岩。)

诗格徐元叹,江枫落木庵。
四家推巨擘,一磬出香龛。
丙舍沧桑改,只林戒律谙。
空馀题额在,犹说竞陵谭。

神景观[编辑]

(在林屋洞旁。唐乾封二年建。旧传宫廊百间,环绕三殴,故名百廊三殴。堂前有垂丝桧三株。)

百廊三殿势穹窿,林屋仙源有路通。
老桧何年移种此,参天古黛碧云封。

上真观[编辑]

(在穹窿山三茅峰,祀三茅真君。汉初平中建。)

穹窿何处最高峰,鸾鹤曾栖世外踪。
上界星辰丹阙曜,下方钟鼓白云封。
汉家佐命师黄石,羽士开坛礼赤松。
安得三茅凌绝顶,步虚声里策枯筇。

泰伯庙[编辑]

(在阊门内。东汉永兴二年,太守麋豹建于阊门外,吴越钱氏徙置今处。)

泰伯让天下,宣圣有特识。
当其窜南荒,岂期崇庙食。
孰知千载后,民皆称至德。
勾蛮介僻远,本无文教泽。
自伯治端委,文身俗乃革。
纲常手自持,启圣肇邰室。
使季则友心,不以传序易。
难弟联其踪,末孙踵厥辙。
宏开礼让风,历祚至周末。
遂令江南北,质行比望国。
峨峨金阊门,堂皇起层叠。
礼秩古诸侯,名留今轨则。
再拜让皂祠,顽廉更懦立。

圣姑庙[编辑]

(在洞庭鼋头山。晋王彪女得道处。或云李氏祈祷不诚,则风回其舟。)

灵旗招展古花枝,疑是云飞洛浦时。
晋代衣冠神女庙,洞庭山水圣姑祠。
漫从湘瑟传遥怨,不向巫阳惹梦思。
长与江河司逆旅,好风祇有布帆知。

白马庙[编辑]

(今称龙女词。相传柳毅寄书系马于此。庙设女像,以柳配食。)

千里曾看跃马来,泾阳远嫁亦堪哀。
龙宫消息何劳递,多事传书一秀才。


◀上一卷 下一卷▶
吴趋访古录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高宗674年,或肃宗760年,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