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冶隐先生言行拾遗/卷中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上 冶隐先生言行拾遗
卷中
作者:吉兴先 吉宗先 吉冕周 吉再
1858年
卷下

附录[编辑]

请追赠笺金性源[编辑]

圣主龙兴。既尽尚贤之道。愚臣虎拜。恭陈显忠之方。庶赐优容。用广敷奏。窃观帝王之作。咸㫌节义之臣。姬周圣朝。诞封比干之墓。李唐盛治。特赐君素之官。岂徒崇德之嘉猷。实是励贤之良策。曰玆吉再之出。适当丽运之衰。以謇謇匪躬之忠。表断断无他之念。自夫太祖梦尺之日。即招伯夷采薇之贤。惟一其心。宁知帝乡之乐。不二其操。无慕人爵之荣。忠魂虽已在于九泉。劲节尚独高于百世。宜崇爵位。以树风声。臣伏望涣发纶音。特降明诏。获沾縻爵之宠。以为励俗之䂓。谨当夙夜在公。朝夕从事。唯礼可以为国。愿广晏婴之言。非道不敢陈王。窃效孟轲之敬。

追赠牒[编辑]

故高丽门下注书吉再。本曹所申宣德元年十二月初三日。左副代言臣许诚。敬奉教旨。前朝之臣故注书吉再乙良。追赠为只为下吏曹。敬此稽诸古典。可赠通政大夫司谏院左司谏大夫知制教兼春秋馆编修官。宣德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知申事通政大夫经筵参赞官兼尚瑞尹知制教充春秋馆修撰官兼判奉常寺事。知吏曹内侍茶房事臣郑钦之。奉教依允。敬此追赠故牒者。

宣德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赐祭议[编辑]

领议政权辙议。吉再以前代之臣。坚守志操。不事我朝。忠贞之节。亦足嘉尚。致祭其墓。以励风教何如。

左议政洪暹议。吉再当国家革命之初。乞归田里。以遂不事二姓之志。其忠贞之节。足为矜式。不可谓之不死于王事者。致祭其墓。亦激励风教之一助。

右议政卢守慎议。不事二姓。人臣大节。伯夷陶潜。不死为商晋忠臣。吉再以高丽门下注书。抗节终身。以遂不臣之志。其清风高韵。足以扶百世名教。亦颇闻其教授学徒有功云。遣官致祭。以励风教。实为国家盛典。

领府事朴淳议。吉再能全节义。为人臣之表。今者遣官致祭。特垂褒嘉。实是饬励风教。

传曰。依议施行。

万历五年丁丑二月日。朝廷命祭前代节义之士。或以为先生非死于王事。不必致祭云。故令大臣献议。

三纲行实[编辑]

洪武己巳冬。注书吉再。弃官归家。岁在庚辰。恭定大王在东宫召之。再至。启于恭靖大王。授奉常博士。再启东宫辞职。恭定大王曰。子之所言。实关纲常。但召之者吾。而官之者殿下也。宜辞于殿下。再乃上书曰。再擢第辛朝。为门下注书。臣无二主。乞放归田里。终养老母。以遂臣不事二姓之志。明日。恭靖大王御经筵。问知经筵事权近曰。吉再抗节不屈。未审古人何以处之乎。近对曰。严光不屈。光武从之。再若求去。则不如使之自尽其心之为愈也。恭靖大王乃许归。仍复其家。永乐戊戌。殿下即位。承恭定大王命。官其子。宣德丙午。赠左司谏大夫。

舆地胜览[编辑]

吉再。海平人。仕高丽伪辛朝。为门下注书。以母老弃官。来居府南仇旀里。奉养焉。本朝太宗在东宫。召之至。启于恭靖大王。授太常博士。不诣阙谢恩。乃上书太宗曰。于昔日。得与邸下读诗泮宫。今之召臣。不忘旧也。然于辛朝。登科筮仕。及王氏复位。即归于乡。若将终身。今者记旧征召。欲上谒即还。从仕非志也。太宗曰。子之所言。实关纲常。义难夺志。然召之者吾也。官之者上也。告辞于上可矣。遂上书略曰。臣闻女无二夫。臣无二主。乞放归田里。终养老母。以遂臣不事二姓之志。恭靖大王嘉之。优礼以遣。命本州复其家。世宗朝。官其子师舜。特赠再左司谏大夫。以㫌其闾。

按阳村诗叙及行状。称臣称伪朝。三纲行实。称名而又称辛朝。舆地胜览。称臣称辛朝。此乃先生辞职一疏之辞。而散出诸书者若此其不同。何也。三纲行实。既曰再擢第云云。则不称臣可知。而诗叙及行状胜览。何所据而云然耶。南秋江有诗曰。辛朝注书吉冶隐云云。则伪朝辛朝之称。恐非先生本语。而特出于撰者之追述也。或者以此为先生措语未莹。则不亦远乎。

彝尊录语占毕斋金宗直[编辑]

乡先生吉公再。以尝事高丽。辞禄于本朝。累征不起。卜筑金乌山下。教授子弟。童丱云集。其教自洒扫应对之节。以至蹈舞咏歌。不使之躐等。公亦往受业焉。公即司艺金俶滋。占异公父也。

慵斋丛话成伣[编辑]

吉先生再。痛高丽之亡。以门下注书。投绂居一善金乌山下。誓不仕我朝。我朝亦以礼待之。不夺其志。公聚郡中诸生徒。分为两斋。以阀阅之裔为上斋。以乡曲贱族为下斋。教以经史。课其勤惰。受业者日以百数。公尝作闲居诗曰。盥手清泉冷。临身茂树高。冠童来问字。聊可与逍遥。

续蒙求眉岩柳希春[编辑]

元末高丽。吉再字再父。善山海平人也。性颖悟清若。少好读书。负笈寻师。不惮遐险。年十八。就商山司录朴贲。受论语孟子。又随父元进至松都。游牧隐,圃隐,阳村诸先生之门。始闻理学之至论。事父母至孝。事庶母卢氏。起敬致诚。使不慈为慈。以礼率妻。变富骄为俭谨。登第官至门下注书。洪武庚午。知国之将亡。辞以母老弃官。退居凤溪。除官不赴。为旧君方丧三年。不食酰果。远近学徒四集。相与讨论经传。入孝出恭。乐以忘忧。我太宗朝。以太常博士被征。再上笺自陈不事二姓之志。上嘉其节义。优礼遣之。居家淡泊安精。轾财重义。室庐萧然。生理屡空。怡然不以为意。笃于亲故。谨于丧祭。一从朱文公家礼。不用浮屠法。每中夜而寝。鸡鸣而起。具衣冠晨谒祠堂。遂及先圣。退于书室。对案危坐。讲学辨疑。竟日忘倦。务合程朱之旨。以明道学。以辟异端。缁流感悟而反本者数十人。寻常一言一行。莫不以忠孝礼义为主。年五十七。闻阳村卒哭。泣曰。古者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乃行心丧三年。年六十五。朴公贲卒。又行心丧三年。其老而勤礼如此。学者称为冶隐先生。君子曰。冶隐质美而学粹。好义而崇礼。孝于亲。忠于君。隆于师。尽臣子在三之节。既以此终身。又以此教人。虽古之醇儒。不是过也。

对诏使问[编辑]

吉再。庆尚道善山府人。高丽末。为注书。志操高㓗。学问醇正。乡人化之。虽庸妇。亦以贞烈自守。国初。屡召不赴。卒于家。

隆庆丁卯。华使许国,魏时亮到我国。问东方孝子节义及孔孟心学之人。礼官以孝子五人。忠臣五人。烈女五人。孔孟心学十六人为对。而先生亦在心学十六人之中。时退溪先生李滉为礼曹判书。○烈女药哥。凤溪人也。哥之事迹。具载续三纲行实。谨按世传哥常诵烈女不更二夫之语。以此自励。或问之曰。汝乡曲贱女。何以知此言也。哥曰。吾里吉注书尝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吾是以知之。先生精忠至诚。能感发人心。扶植世教如此。所谓虽庸妇。亦以贞烈自守者。盖指此也。

太学生疏语[编辑]

赵光祖之学之正。其所传者有自来矣。自少慨然有求道之志。受业于金宏弼。宏弼学于金宗直。宗直之学。传于其父司艺叔滋。叔滋之学。传于高丽臣吉再。吉再之学。得于郑梦周之门。梦周之学。实为吾东方之祖。则其学之渊源类此。此太学生请复赵光祖爵。今截取道学渊源一节。

善山请建书院文[编辑]

本府古称文献之方。道德文章。代不乏人。而冶隐先生吉再。当丽季。不事二姓。树万古忠义之节。至诚事母。倡人子终养之孝。师事圃隐。传东方理学之波。训诲诸生。课读童孩。多所开发。家僮门仆。亦习闻其说。以诗相杵。人比郑公之乡。岂特可祭于社而已哉。白云安先生。临皋郑圃隐。皆已立院享祀。使诸生知所向方。而吾乡独阙。斯岂非名府一大欠事乎。玆欲幷力殚财。创立书院于冶隐先生终老之地金乌山麓。庶几使先生有享。诸生有学。

请建书院牒[编辑]

冶隐吉先生。忠孝兼全。加之以性理之学。于斯文亦大有功。今若立庙建院。使先生有享祀之所。诸生有藏修之地。其于化伦成俗之方。庶几有所补益也。时宋期忠为府使

万历三年乙亥。赐金乌书院额及书册。

吴山书院事迹略县监柳云龙[编辑]

冶隐吉先生墓。在县西十四里洛江下流漆津之右。往在隆庆己巳。县监赵天启始为封植立小石。题曰高丽忠臣吉再之墓。又方建书院于花洞山下。未就而赵君卒。所立矮屋数椽。上雨傍风。人不堪居。神不可妥。万历甲戌。监司尹公根寿令本县于茔域筑墙以护。其后渐至荒废。或有颓圯不修者。县之人士皆断断焉。乙酉春。云龙分符到县。首询访得实。诚不自量。慨然有兴替意。即具牲醴。展省先生之墓而修治之。旋与同好者。谋卜地于先生冢墓之前吴泰山麓萝月峯下。移创院宇。后立祠宇五架三间。庙西立神厨三间。稍下立有司厅库十馀间。直庙前立会堂。揭以尚州板本忠孝堂三字。东西各有温房二间。东曰明诚。西曰直方。堂下又立东西斋。东曰涵一。西曰省三。斋前立横楼五间。楼前为门三间。楼曰清风。门则薰德。东斋东偏作堂。堂之左右。各有挟室。以待童丱之来学者。扁以养正。前后左右。皆缭以墙垣。揔以名之曰吴山书院。戊子三月。讫功。四月十四日丁卯。大会境内诸生。奉享冶隐先生于庙。萝月峯之东。有山斗起。走入江心。清爽壮快。江湾回环。有同岛屿。观者以为远与滦河形胜相为伯仲云。深欲立一石碑于其上。以颂先生德美者久矣。偶得中原夷齐庙砥柱中流碑墨本四大字于郑寒冈逑。禀于监司李公山甫。以善山府使柳公德粹干其事。先生六代孙吉云得为有司。伐石于海平县地。前刻砥柱中流四字。后刻柳西厓成龙所作阴记。乃凝川人朴道生所书也。丁亥四月日。建于所谓斗绝八江处。𤦹珉屹立。影落波中。舟行陆走。无不瞻仰。山川动色。风彩顿变。真所谓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者也。赵君所立墓前小标。直书先生姓名。事乖尊尚。殊非所宜。而以讳事神。义所当然。故易树小碣。改书前刻曰。高丽门下注书冶隐吉先生之墓。于是礼始归正。而征诸后世。不甚无稽矣云云。

祭文[编辑]

赐祭文万历丁丑春。司仆寺正朴应福奉命致祭。[编辑]

藐予御极。扶植名教。匪为观美。实劝忠孝。念昔丽季。天命已离。皇矣圣祖。肇造丕基。济济殷士。奔走祼将。一介斯人。独保首阳。朝承鹤书。夕反旧栖。至治方隆。下有夷齐。岁寒松柏。挺然不渝。拳拳累朝。赠爵恤孤。列圣之意。贞臣之节。并行宇宙。轰轰烈烈。在于后嗣。益深倾仰。临朝咨嗟。梦寐精爽。眷彼吴山。曰维其藏。樵苏不禁。丘垅就荒。为我心恻。玆遣廷臣。瞻视堂封。肴醴具陈。三纲所系。万世作程。神肯少留。惠以光明。

又赐祭文万历癸卯秋。弘文校理曺倬奉命致祭。[编辑]

志㓗行淑。学䆳道尊。松岳讫运。金乌闭门。天命有归。祼将殷士。独辞周粟。屡辟不起。扶纲宇宙。揭义日月。七里清风。三迳高节。一身二君。彼何为者。褒贤劝忠。其在斯乎。玆遣从臣。敢荐浻酌。不昧者存。庶几来格。

李甫钦祭文[编辑]

周武受命。夷齐采薇于首阳。汉光中兴。子陵垂钓于富春。超当世而独立。绝后代而无伦。嗟丽运之衰微。会圣朝之清明。群臣奔走以服命。万汇欣欣而向荣。惟公冠不及二梁。位不过注书。乃为旧君而守节。不为鹤书而登车。梦断青云。高卧草庐。尚巢许之高风。鄙王魏之达权。忘机凤溪之如斯。抗志乌山之不迁。大节可比于伯夷。至孝无愧于子骞。扶植纲常于既坠。激励士风于靡然。盖玆忠孝。实本于天。秉彝之性。孰不同焉。念我皇祖。询玆南服。赋诗两章。以美一德。上三纲之新图。光一代之简策。嗟余小子。叨承遗迹。诵诗慕德。心焉怵惕。恭修薄具。庶几来格。呜呼尚飨。

孙舜孝祭文[编辑]

自古忠臣义士。不幸生于昏乱之朝。革命之际。或见危授命。杀身成仁者有之。或委弃爵禄。抗节不仕者有之。虽所安之不同。其所以明人臣之大节。立万代之纲常。其致一也。是故。伯夷叔齐。食西山之薇。终身穷饿。而为商家之忠臣。龚胜陶潜。退在田里。不应征召。而为汉晋之忠臣。岂不以慷慨赴死易。而从容就义难耶。先生生于丽运之末。策名为吏。飘缨纡组。见朝廷浊乱。国命将绝。而翩然匹马。归卧乡曲。遁世无闷。及真主受命。万化一新。搜罗贤俊。欲共天职。以礼见召。而敷陈大义。贡章阙下。终遂不臣之志。其见几之明。则不让于申屠蟠。而不事二姓之忠。当与夷齐龚陶。同垂于千载之下矣。呜呼。周德至盛矣。华阳归马之后。不闻有首阳之聘。先生生有聘召之荣。汲有褒赠之典。录用子孙。立祠祀之。岂非我朝之德。因先生而益隆。先生之节。因我朝而益光也耶。崇德象贤之美。终始出处之正。皆足以垂范万世矣。余以无似。素仰高风。今者承命。持节是邦。思欲敦民风而扶世教。尽臣职而报圣明。虽匹夫匹妇之微。如有一行之可观者。必歆慕而加敬。况卓卓如先生者哉。拜瞻祠下。髣髴仪刑。唯乌山洛水之如昨。念先生兮安在。奠蕉黄与荔丹。冀英灵之不昧也。

孙舜孝祭文[编辑]

呜呼。先生之时。即夷齐之时也。先生之心。即夷齐之心也。大道君子生天地间。孰不欲明君行道。垂功名于后世。自三代以下。盖纷纷如也。虽以魏徵之贤。犹未兔后世之讥。况其下者乎。当殷之亡周之兴也。十乱共辅。天下宗周。盖武王应天顺人除害救民也。先圣孤竹二子。独叩马而谏。饿于首阳之下。万世非之而不顾。是何心哉。从周武而食粟。顺而易。为商受而饿死。逆而难。懿哉。夷齐之舍易而从难如是夫。不有夷齐。纲常其颓。纲常其颓。鸟兽同群。前有夷齐。后有先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万斯年。乾坤不易。呜呼盛哉。微末后生。景仰高风。斋沐肃心。恭奠一觞。灵其如在。庶其居歆。

金乌书院奉安文降庆壬申春○乡人崔应龙[编辑]

学造笃信。义析毫厘。时危世乱。㓗身言归。富贵不淫。贫贱亦乐。采薇空谷。终始一节。纲扶大东。德显吾乡。立宫尊祀。昭格洋洋。

金乌书院享祀文吉诲先生五代孙也[编辑]

气质粹美。学问精纯。决于取义。勇于成仁。志坚金石。心质鬼神。周家夷节。孔门曾孝。扶我民彝。揭我名教。猗欤先生。万世师表。

[编辑]

夷齐之节。曾闵之孝。扶我民彝。万世师表。前文句繁略用此文

祠堂重修还安文万历癸未○府使柳德粹[编辑]

学传邹鲁。道臻精一。曾闵之孝。夷齐之节。一村田园。名教之域。于赫祠宇。清风穆穆。第经久远。未足妥灵。玆用修葺。敢冀来宁。祠堂在善山仇旀里栗谷洞。永乐元年癸未。监司南龟庵在所构也。

改竖墓标祭文万历丁亥○县监柳云龙[编辑]

噫嘻先生。百世之师。行同子骞。节幷伯夷。道义崇深。山高水长。闻声者肃。感德者良。藐余懵陋。来守玆彊。丘垅不治。行道嗟伤。曰惟封植。实我识事。营祠建碑。岂尽微志。顾念旧碣。直犯墓讳。其在瞻聆。孰不忌畏。玆焉改图。易竖三尺。镌刻粗完。功在今夕。端由斯告。荐此菲薄。其始自今。庶贲幽宅。有泚顽颡。有激颓俗。生忠降孝。锡类振振。清风穆如。凛凛千春。

吴山书院奉安文万历戊子夏○西厓柳成龙[编辑]

皇降民衷。奥有恒性。维忠与孝。曰人所秉。心为欲昏。若汤狂澜。常既鲜尽。变或尤难。卓哉先生。秀起颓波。纯诚自植。履道无颇。在家底豫。感彻神明。为君无二。肥遁居贞。烟霞契心。鸿鹄摩天。求仁得仁。㑥剬谁贤。孤臣正色。万乘难夺。介士行志。千驷不屑。俯视纷纷。风雨一叶。人或感槩。此实从容。意气一时。徇道长终。真知笃行。学则在是。微响虽湮。大范攸轨。迨今纲纪。有炳无䃣。民彝同好。莫论遐迩。矧玆吴原。实安冠履。高山𪩘𪩘。云水苍苍。风流如在。典刑难忘。依归有所。岂宜无作。百年旷发。有待今日。修荒斲坚。创庙构堂。妥灵愉神。日吉辰良。祀事孔嘉。桂肴兰籍。青衿坌集。肃雍静暇。瞻慕咨嗟。若睹英姿。其香始升。歆格靡迟。嗟我先生。道不坠地。示我景行。呼我大寐。自今以始。永世无坠。

吴山书院享祀文西厓柳成龙[编辑]

道尽忠孝。身任纲常。风声永树。报祀无彊。

尹根寿祭墓文万历甲戌[编辑]

丽箓告竟。圣人受命。万物咸庆。一世所趋。冠盖京都。名教孰扶。特立维公。独抱精忠。不昧帝衷。眷眷所事。质之天地。岂敢或贰。宗社烟沉。黍离哀唫。惨惨其心。西山饿夫。泽畔之枯。异世同符。自天召之。慷慨陈辞。凛不可移。匹马南还。却扫闭关。匪为清寒。亲承圃隐。得闻道蕴。持守益谨。竹坞移床。静对缥缃。妙契天光。秉义葆贞。学以成之。烈烈轰轰。自靖于己。再辟人纪。百世以俟。吴山一方。披厥榛荒。繄公所藏。金乌崇崇。上磨苍穹。永婫高风。奠此琼羞。公不少留。我思悠悠。时公为监司。既祭。旋令缭以垣墙。

祠堂重修奉安文府使金涌[编辑]

恭惟先生。天资粹纯。幽兰自香。贞玉不磷。孝亲忠君。隆师诲人。为仁有本。取义靡慝。进退从容。俛仰何怍。见几之明。信道之笃。所立之卓。所守之毅。伯仲孤竹。凌驾七里。清风宇宙。闻者兴起。矧余小子。来莅此壤。仪刑入眼。翠壁千丈。发竖神清。朝嚑景仰。维山之东。旧墟依然。靖节栗里。文山富田。披榛觅路。为吊忠贤。破瓦颓垣。兵火载经。寒松苦筠。犹自青青。感叹徘徊。潜然涕零。希文古事。我敢不继。飮冰复祠。我忍终废。爰咨孑遗。工毕阅岁。庙庭隘陋。英灵肯顾。伛偻瞻拜。庶慰我抱。挹彼江流。西山有草。诚微物薄。享仪则多。猗欤大节。终古不磨。庙之兴废。何损何加。拔地支天。乌峯崒嵂。朝宗于海。洛水不歇。先生在是。香火千亿。呜呼噫噫。

吴山书院重修奉安文旅轩张显光[编辑]

先生之道。天尊而尊。先生之教。人存而存。世或丧乱。理岂泯没。天犹古天。人不灭绝。其尊其存。此道此教。今也吾院。复俨庙貌。奉安新版。旧号旧位。节义弥光。纲常不坠。乌岳崇崇。洛水悠悠。道宜共隆。教宜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