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0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卷上[编辑]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行品第一[编辑]

尔时世尊,为令四众各得欢喜,说是般若波罗蜜经使获利乐。即说伽陀曰:

“所有菩萨为世间,灭除盖障烦恼垢,发净信心住寂静,当行智度彼岸行。

诸江河流阎浮提,华果药草皆得润,龙王主住无热池,彼龙威力流江河。

亦如佛子声闻等,说法教他方便说,乐最圣行求果报,此诸如来胜威德。

云何佛说此法眼,令诸弟子如佛学,自证教他及方便,此亦佛力非自力。

最上般若不可知,非心可知非菩提。如是闻已不惊怖,彼菩萨行知佛智。

色受想行识皆无,不著纤尘无处所,彼若不住一切法,行无受想得菩提。

菩萨若求出家智,照见五蕴无实相,知此不求于寂静,彼是菩萨之行智。

复次云何智所得?照见一切法皆空,不著不惊照见时,自觉觉他诸菩萨。

色受想行及识蕴,是蕴见行而不知,菩萨照见蕴皆空,行无相化不著句。

无色受想行识等,不行是名无相行,若行不得最上智,无相寂静三摩地。

若菩萨行自寂静,过去诸佛咸授记,身苦乐等皆不及,由知因果法本性。

若行于法不可得,行如是行乃佛智,行无所行了知已,是行最上般若行。

彼无所有不可得,愚痴著相谓有无,有无二法皆非实,出此了知乃菩萨。

菩萨若知诸幻化,色受想行识亦然,寂静行离种种相,此名最上般若行。

善友方便令知觉,使闻佛母不惊怖,恶友同行及化他,坏器盛水非坚牢。

云何得名为菩萨?一切乐行皆无著,求佛菩提无所著,是故得名为菩萨。

云何得名摩诃萨?得第一义众生中,断众生界诸邪见,是故得名摩诃萨。

大施大慧大威德,佛乘最上而得乘,发菩提心度众生,是故得名摩诃萨。

幻化四足俱胝数,多人众前悉截首,一切世界皆幻化,菩萨知已得无怖。

色受想行识缠缚,知不实已不求解,行菩提心无所著,此名最上诸菩萨。

云何得名为菩萨?乘大乘行度众生,大乘体相如虚空,菩萨由得安隐乐。

大乘之乘不可得,乘涅盘往诸方所,行已不见如火灭,是故名为入涅盘。

菩萨所行不可得,初后现在三清净,清净无畏无戏论,是行最上般若行。

大智菩萨行行时,发大慈悲为众生,为已不起众生相,是行最上般若行。

菩萨起念为众生,修诸苦行有苦相,是有我相众生相,此非最上般若行。

知自及诸众生等,乃至诸法亦复然,生灭无二无分别,是行最上般若行。

乃至所说世界等,名离一切生灭法,最上无比甘露智,是故得名为般若。

菩萨如是所行行,了知方便无所求,知此法本性非实,是行最上般若行。

若不住色亦无受,亦不住想亦无行,复不住识住正法,是名最上般若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帝释品第二[编辑]

欢喜地摄布施波罗蜜伽陀

“常与无常苦乐等,我及无我悉皆空,不住有为及无为,住无相行佛亦然。

若求声闻缘觉等,乃至佛果亦复然,不住此忍不可得,如渡大河不见岸。

若闻此法彼定得,成等正觉证涅盘,见于一切如自身,是大智者如来说。

“佛子当住四补特伽罗,是行大智行:一真实善法;二不退心;三应供离垢无烦恼无求;四善友同等。

“大智菩萨如是行,不学声闻及缘觉,乐学如来一切智,是学非学名为学。

学不受色不增减,亦复不学种种法,摄受乐学一切智,若此功德出离者。

色非有智非无智,受想行识亦复尔,色性自性如虚空,平等无二无分别。

妄想本性无彼岸,众生之界亦复然,虚空自性亦同然,智慧世间解亦尔。

智慧无色佛所说,离一切想到彼岸,若人得离诸想已,是人语意住真如。

彼人住世恒沙劫,不闻佛说众生声,众生不生本清净,是行最上般若行。

佛说种种之语言,皆具最上般若义,过去佛为我受记,于未来世证菩提。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持无量功德建塔品第三[编辑]

无垢地摄持戒波罗蜜伽陀

“若人常受持般若,所作上应诸佛行,刀剑毒药水火等,乃至诸魔不能为。

若人于佛灭度后,建七宝塔以供养,如是圆满千俱胝,佛刹恒沙等佛塔。

众生无边千俱胝,以妙香华涂香等,供养三世无边劫,所有功德之数量,不及书写于佛母,诸佛由此而得生,若受持读诵供养,功德倍胜于佛塔。

大明般若诸佛母,能除苦恼遍世界,所有三世十方佛,学此明得无上师。

行般若行利有情,使学大智证菩提,有为无为诸快乐,一切乐从般若生。

譬如大地植诸种,得和合生种种色,五波罗蜜及菩提,皆从般若所生出。

又如轮王出行时,七宝四兵为导从,若依佛母最上行,一切功德法集聚。”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功德品第四[编辑]

发光地摄忍辱波罗蜜伽陀

帝释有疑问佛曰:

“恒河沙数等佛刹,佛界圆满如芥子,能受佛刹般若力,如是了知般若已,此界云何不供养?”“譬如人王人所重,住般若者合亦尔。

佛界般若摩尼宝,具一切德价无比,经函安处经有无,供养悉获宝功德。

佛灭供养于舍利,不及供养于般若,若乐受持供养者,是人速得证解脱。

首行布施波罗蜜,次戒忍进及禅定,受持善法不可坏,彼一一生一切法。

如阎浮提种种树,百千俱胝无数色,虽一一树影皆别,无量影同一名摄。

五波罗蜜五名异,般若波罗复一名,一切回施为菩提,一味同归菩提名。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福量品第五[编辑]

焰慧地摄精进波罗蜜伽陀

“彼色受想行识等,菩萨观照悉无常,各各现行而不知,非法非生智者见。

无色无受想行识,是法无得复无生,了知一切法皆空,是名最上般若行。

如化恒沙等佛刹,诸众生证罗汉果,若能书写此般若,令他受持功德胜。

如佛修行云何学?信重般若诸法空,速证声闻及缘觉,乃至无上正觉尊。

世间无种不生树,枝叶华果悉无有,无佛谁指菩提心,亦无释梵声闻果。

如日舒光照诸天,普使成就种种业,佛智菩提心亦然,从智生诸功德法。

如无热池无龙主,即无河流阎浮提,无河华果悉不生,亦无大海种种宝。

世间无佛无大智,无智功德不增长,亦无佛法诸庄严,无菩提海等等宝。

譬如世间萤有光,一切萤光集一处,比日一光照世间,微尘数分不及一。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随喜功德品第六[编辑]

难胜地摄定波罗蜜伽陀

“所有声闻众功德,布施持戒观照行,不及菩萨发一心,随喜福蕴之少分。

所有俱胝那由他,无边佛刹千俱胝,过去现在佛说此,法宝为断一切苦。

先发最上菩提心,至成正觉及入灭,彼量所有佛功德,咸成方便波罗蜜。

及彼声闻学无学,有漏无漏诸善法,菩萨等一普回施,当为世间证菩提。

菩萨施已不住心,住心即名众生相,有见有念名著相,非是菩萨之回施。

如是施非无相施,是法当知有灭尽,若作非法非施心,乃可得名为回施。

作有相施非真施,无相回施证菩提,如上妙食杂毒药,自法著相亦如是。

是故回施应当学,如佛众善悉当知,若生若相若威力,悉皆随喜而回施。

以功德施佛菩提,菩萨之施皆无相,此施佛许而印可,如是得名勇猛施。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地狱品第七[编辑]

现前地摄智慧波罗蜜伽陀

“无量盲人不见道,无一得入于城郭,修六度行阙般若,无力不能成菩提。

譬如画像不画眼,因无眼界无功德,若有受行于智慧,得名有眼及有力。

有为无为黑白法,如微尘等不可得,智慧观照如虚空,故名般若出世间。

菩萨谛信行佛行,度那由他苦众生,如是若著众生相,此非般若最上行。

菩萨若行最上行,过去未曾求大智,今闻般若如佛想,速证寂静佛菩提。

过去信佛那由他,不信般若波罗蜜,或生瞋恨或诽谤,是人少智堕阿鼻。

若人乐证诸佛智,不能信重诸佛母,如商入海欲求宝,返失于本而复还。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清净品第八[编辑]

(此品摄第九叹品)

远行地摄方便波罗蜜伽陀

“色清净故果清净,果色二同一切智,若一切智清净时,如虚空界不断坏。

菩萨出过于三界,断尽烦恼而现生,无老病死现灭度,斯即是行般若行。

世间欲色之淤泥,愚人处中如风旋,亦如鹿在屋中转,智者如禽飞虚空。

若不著色无受想,亦无行识乃清净,如是离诸烦恼垢,解脱名佛大智行。

菩萨如是行大智,得离诸相脱轮回,如日解脱罗睺障,光明普遍照世间。

火烧草木及树林,如一切法性清净,作如是观亦非观,如是最上般若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称赞功德品第十[编辑]

不动地摄愿波罗蜜。善慧地摄力波罗蜜伽陀

帝释天主问佛言:

“云何菩萨行智慧?”佛答:“微尘数蕴界,无此蕴界之菩萨,菩萨久行应可知,于俱胝佛作胜缘。

新学闻此生邪疑,或不乐求而不学,又如人行深恶道,忽见边界牧牛人。

心得安隐无贼怖,知去城郭而非遥,若闻最上般若已,复得乐求佛菩提。

如获安隐得无怖,心超罗汉缘觉地,譬如人往观大海,先见大山大树林,见此所爱祥瑞境,必达大海知非远。

菩萨若发最上心,闻此般若波罗蜜,虽未授记于佛前,此证菩提亦非远。

如见春生诸草木,知有华实而非遥,若人手得此般若,得证菩提亦非远,亦如女人怀其妊,十月满足必诞生。

菩萨若闻宝德藏,速成正觉之祥瑞,若行般若波罗蜜,见色非增亦非减,见法非法如法界,不求寂静即般若。

行者若不思佛法,不思力足及寂静,离思非思无相行,是行最上般若行。”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 魔品第十一[编辑]

法云地摄智慧彼岸伽陀

佛告善现:“汝谛听!凡夫声闻缘觉地,斯即名为如来地,一切如一彼无疑。

所有称赞离言说,从彼遍照如来时,乃至成所之作智,住持大金刚佛地,观察无相住虚空,应知不断佛种故。”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之魔事?”佛言:“菩萨魔事多,我今为汝略宣说。

有无数魔种种变,当书最上般若时,速离天宫如电灭,来于世间作魔事。

或有示现乐欲说,或不听受返瞋恨,不说名姓及氏族,如是魔事咸应知。

愚痴无智无方便,无根宁有枝叶等,闻般若已别求经,如弃全象返求足。

如人先得百味食,或得稻饭为上味,菩萨先得般若已,弃舍乐求罗汉果。

或为乐求于利养,心著族姓留种迹,舍彼正法行非法,是魔引入于邪道。

若人闻此最上法,当于法师深信重,法师知魔不应著,身适悦及不适悦。

复有无数种种魔,娆乱无数苾刍众,欲求持诵此般若,不能获得无价宝。

佛母般若实难得,初心菩萨欲乐求,若十方佛而摄受,一切恶魔不能为。

佛母宝德藏般若伽陀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