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一一○年总统二二八事件谈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109年二二八事件谈话 中华民国一一○年总统二二八事件谈话
中华民国110年(2021年)2月28日于高雄市
发布机关:中华民国总统 蔡英文
发布于总统府新闻:总统出席“二二八事件74周年中枢纪念仪式”
111年二二八事件谈话

我们现在站在高雄历史博物馆前面,我们如果认真看,看到大门旁有几处补丁,这是74年前,高雄二二八的历史现场,这些补丁是为了掩饰当年的弹痕。

1947年3月6日,在二二八后的不安气氛中,高雄要塞司令部扣押了前往沟通的社会贤达,军队也随即进入市区。

市政府、火车站、高雄中学,都是军队的目标,市民牺牲惨重。我们王文宏理事长,他的父亲就在这个事件中遇害。在座也有当时进行沟通的高雄耆老的后代、家属。

侥幸活下来的人,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彭明敏前辈,他的父亲彭清靠先生,就是当年的议长,也是被扣押的沟通代表之一,在被放出来后,心情粉碎,他再也不理会公共事务。

二二八事件之后,以及后来数十年的威权统治,不但让台湾失去一整个世代的菁英,也让大多数的台湾人,像彭清靠先生那样不再说话了。

已经离开的人无法说话,还在的人,变成不敢说话。不仅“二二八”三个字是社会的禁忌,所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警总”。

不过,在威权之下,台湾人民没有放弃,一代又一代的台湾人民,都是为了我们的民主自由继续打拼、奋斗。

在高雄发生的“桥头事件”、“美丽岛事件”,都是台湾走向民主化的关键。

现在,我们谈起二二八,经常提起我们要记取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其实,在今天的民主台湾,军事镇压、或是国家暴力无端的逮捕和杀害,都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

但是,我们应该要理解,二二八事件,不只是1947年春天发生的单一事件,后来的清乡、白色恐怖和威权阴影,是生活在台湾的每个族群、每个地方的人们最伤痛的回忆。

今天我们聚集在高雄,纪念受难者、抚慰遗族,也要互相提醒三件事情:

第一,我们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历史。

这几天,很多人注意到,在二二八以及后来的威权时期,军法官判死刑的纪录,还有政府高层违反权力分立,介入政治案件判决的纪录,都已经被公开了。

这是促转会所推动的“台湾转型正义资料库”的内容。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威权统治下“压迫体制”,到底是怎么样侵犯人权。这样才能提醒大家,只有民主制度,才可能出现一个自我节制、勇于反省的政府。

第二,我们必须充分保障人权和人性的尊严。

去年,符合联合国巴黎原则的“国家人权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这个独立机关不只要撰写报告,也要持续检验各项人权保障的规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同时,还会协助各个政府机关,让公务人员有更多的人权意识。

国际上的经验告诉我们,民主有可能倒退、威权也可能复苏,要避免悲剧重演,就要把人权意识,内化成政府体制的DNA,这也是我们推动转型正义的重要目标。

第三,我们必须坚守“民主自由不能交换”的价值信念。

民主制度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辛苦的调适,也可能“进两步,退一步”。或许有些人会觉得社会太纷扰了,怀念起威权统治下的秩序。

但我们始终要记得,恳切地倾听民意和人民对话,让多元的声音自由地呈现,让创意可以自然地发挥。这样的民主和自由,才是台湾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最基本的价值,不能被交易,也不能被交换。

二二八距离现在,已经74年。每一年举办中枢纪念仪式,不仅代表国家的反省,也代表台湾人民不会忘记威权曾经带给我们的苦痛,更会珍惜得来不易的自由民主。

刚才陈其迈市长有提到高雄中学,在高雄,雄中的老师和学生,都要记得校园里,红楼墙上弹孔的由来。来参观历史博物馆的人们,也应该要知道门口的补丁是怎么一回事。

当年牺牲的英灵,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们安息在故乡山河的怀里,活在同胞的心内。今天生活在台湾的我们,以及未来一代又一代的台湾人民,我们要团结、要努力,继续定义出我们自己的历史,让自由民主的花朵,持续开遍美丽岛。谢谢大家。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

第九条(著作权标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
  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
  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
  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
  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

本作品来自上列各款,在中华民国,属于公有领域。详情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著作权法第九条释义。另外请注意司法院释字第5号解释:“行宪后各政党办理党务人员,不能认为刑法上所称之公务员。”所以自从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施行以来,各政党党务作品,不能认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