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巫恒/史書/大周皇史/卷0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宗廟之制[编辑]

周初,太祖皇帝以明制,於皇城西南設三廟,祭皇祖、皇曾祖、皇高祖三代。以皇高祖親廟居中,以皇曾祖為昭,以皇祖為穆。廟皆南向,每廟中室奉神主,東西兩夾室,旁無廊,三門,門設二十四戟。外爲都宮。正門之南齋次,其西饌次,俱五間,北向。門之東,神廚五間,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元貞二年七月,太祖皇帝命內閣議宗廟制度,內閣總理宋逸嘉等言:

「商制,以始祖契及太祖湯居中,為六廟,始作廟號。而周制,天子七廟,天子七廟,可以觀徳,」

於是,追尊皇高祖考諡曰獻文皇帝,廟曰肇祖,妣曰獻穆皇后;追尊皇曾祖考諡曰昭武皇帝,廟曰宣祖,妣曰昭寧皇后;追尊皇祖考諡曰桓肅皇帝,廟曰顯祖,妣曰桓思皇后。神主曰「考某祖某皇帝神位」、「妣某皇后神位」。

而祭器,以銀製,以金塗之。酒壺盂盞皆八,硃漆盤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篋笥幃幔浴室皆具。後又詔器皿以金塗銀者,俱易以金。祝文稱臣孝子(尊號)皇帝或作臣孝子嗣皇帝。若以皇太子代祭,則作臣孝孫皇太子。

元貞二十七年,太上孝武皇帝崩。諡曰光文皇帝,廟曰仁祖。二十八年,入太廟,位於昭第二室。二十九年,寧獻皇太后薨,諡曰光懿皇后。三十二年,淳皇后附廟。

元貞四十九年,韓皇后崩。諡曰宣皇后。太祖讓其入太廟。眾臣皆不允。太祖怒曰:「世宗的孝烈皇后都可以入廟,何況是我的宣皇后」。迫於壓力下,眾臣允。元貞五十一年,宣皇后入廟。

元貞五十五年,太祖崩,諡曰太祖武烈皇帝。元初三年,入廟,武宣皇后附廟。

元初二十一年,太宗崩,諡曰太宗文宣皇帝。元獻二年,入廟。

元獻六年,追諡裕妃曰和思皇后。是年,詔曰入和思皇后太廟。

元獻八年,追諡越宣王曰宣熙皇帝,廟號裕宗。是年,詔曰宣熙皇帝入太廟,與太宗同昭穆。

牌位[编辑]

居中設「大周肇祖獻文皇帝神位」、「大周獻穆皇后神位」

左一設「大周宣祖昭武皇帝神位」、「大周昭寧皇后神位」

右一設「大周顯祖桓肅皇帝神位」、「大周桓思皇后神位」

左二設「大周仁祖光文皇帝神位」、「大周光懿皇后神位」

右二設「大周太祖武烈皇帝神位」、「大周武宣皇后神位」

左三設「大周太宗文宣皇帝神位」、「大周皇后神位」、「大周裕宗宣熙皇帝神位」、「大周宣閔皇后神位」

尊上諡號[编辑]

元貞元年,追尊上四廟及妣諡號。皇高祖考廟追諡曰肇祖獻文皇帝,妣曰獻穆皇后;皇曾祖考廟追諡曰宣祖昭武皇帝,妣曰昭烈皇后;皇祖考廟追諡曰顯祖桓肅皇帝,妣曰桓思皇后。冊文曰:「臣孝子啟天弘道聖文神武大孝高皇帝,再拜稽首上言:維元貞元年,歲在壬午,臣聞人著天下,即先祖之天下,始自先祖,傳至子孫,則子孫世代世襲。追尊先祖乃古之禮法,尊祖護幼,此古今通議。臣起兵創功,立業定國,四方皆平,國泰民安,至尊天冊。諸臣推舉臣稱帝,而先世祖宗未有尊稱。奉天承運皇帝,今遣禮官黃陽明奉金冊金寶,祭於太廟,謹上皇高祖考府君諡曰獻文皇帝,廟號肇祖,妣曰獻穆皇后;謹上皇曾祖考府君諡曰昭武皇帝,廟號宣祖,妣曰昭烈皇后;謹上皇祖考府君諡曰桓肅皇帝,廟號顯祖,妣曰桓思皇后。伏惟靈熙有序,受命中興,體元贊化,定功追思!」

元獻六年四月,皇太子上書議嫡母裕妃之追封。元獻皇帝不允,讓皇太子不要再次上奏。皇太子不理,議諡曰昭烈皇后。六月,皇帝在與眾壓力下,定裕妃為先皇后,議諡曰孝哀皇后、孝靈皇后、孝幽皇后。皇太子皆不取,則自議曰孝惠皇后、孝徳皇后、孝景皇后。宣惠皇后則支持太子,逐元獻皇帝取孝惠號。七月,謹上裕妃曰孝惠皇貴妃。八月,追尊為孝惠皇后。冊文曰:「臣孝子康毅昭獻皇太子,再拜稽首上言:維元獻六年,歲在壬寅,臣知母則雄之靠山,無母則無天,母禮大、則慕思母,惟孝惠皇裕貴妃,侍奉陛下,體天知禮,福澤天下,育二哲王,該受天下人之拜,也育秦國和恪公主殿下,知書達禮,品行林德。奉天承運皇帝,今遣禮官和孝公主奉金冊金寶,祭於太廟,謹上嫡母皇裕貴妃諡曰孝惠皇后。伏惟天玄悻悻,榮嗣徳成,靜敏洋洋,彰功顯道!」

追尊太王、皇、王[编辑]

元獻元年,追尊周文王為文皇、追尊巫彭為太皇、追尊周公旦為周文宣太王、追尊魯太公為魯太王、追尊魯煬公為魯煬王、追尊魯魏公為魯微王、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