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98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11冊.pdf/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造成千光玉佛像,置於彼中藍婆寺。忽大雨浹旬,村民烟火盡滅,惟此佛前燈不滅,軍中乃得火。因迎像還大理,建寺奉之。

  • 寶慶寺。又名石乳寺,在府城北蓮花峯麓。
  • 大慈寺。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唐時南詔建,內有卓錫泉,相傳僧慧普者,以錫卓地而泉湧出。
  • 報德寺。在府城北作邑村。元至正二十七年建。
  • 再光寺。在府城正西。
  • 尊勝寺。在府城東南月溪鄕。弘治間建,歲造春牛卽焉。
  • 弘圭寺。在府城北四十五里。唐南良創壇場之一。
  • 圓照寺。在府城西南。元世祖嘗駐驛於此。內有羅扇井。
  • 光明寺。在府西一里。
  • 國母寺。在府城西大紙房。
  • 地藏寺。在府城南。
  • 崇恩寺。在府城南九里。一名藥師寺。昔有神僧乘三角靑牛至此,禪坐石床而化。後段思平當逃難至此,自分必死,頃之而追者不入,免難出視,則門封蛛綱矣。
  • 神通寺。在府城南十二里。爲感通寺之別院。
  • 法眞寺。在府城南佛頭峯麓。
  • 三仙堂。在府西北。
  • 鶴頂寺。在府城南佛頭峯之半,盤龍禪師所建。佛殿中禮拜石上有禪師足印,深六分,嘉靖間重建。〔李逸民畧記〕:鶴頂寺在太和村之上,亦名和頂,點蒼山十九峯之一也。余嘉靖乙已春日尋山至焉,嘉其地勢之美,於草莽中見破殿一楹,因刮蘚而坐,有拜石焉。石有手足印痕,知其爲得道人所居也。時隨吾遊者吳生懋、張生斗兒,粲粲粻煌也。諸子奉觴,跪而合辭曰:盍復古觀,以答山靈。余然之。明日,召工僦功,命羽士馬鶴林董其役。山逕峻折,運負爲難,蓋至丁未冬而後落成,計費約百餘兩,計日蓋三載矣。羽士苦村人之侵擾,拂袖而去。余乃招僧明中住持,頻年以樹松爲業,歷十有七年,始蔚然成林。林無雜木,一望皆靑松。東抵山麓,南抵澗底,西抵門限山,北抵小澗,集翠連天,白雲縈帶,一入谷中,翛然不知其爲人世也。夜宿,雖風天霜冬,寒氣不到,信棲眞之美地也。於是緝治田疇,以資焚修,得田若干塍,以其坐落及其輪之官、取之佃之數目並列之石,以吿其後來云。
  • 靈鷲寺。在府城南馬耳峯之半,世傳舊有千僧道場。
  • 寶華寺。一名金龍寺,在府城北二十五里,段氏時建。
  • 陽南寺。在府城南馬耳峯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