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98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11冊.pdf/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王建。

  • 道紀司棲霞觀。在府治西北,宣德七年劉淵然之徒芮道材創建,有印。
  • 阿叱力僧綱司大我寺。在府治南,有印。
  • 朵弓薄道紀司銀相寺。在府治北五十里,有印。
  • 感通寺。在府城南十二里,又名蕩山寺。漢時摩騰竺法蘭由西天竺入中國時建,有高皇帝御製詩十八章,碑於殿前。今不敢與臣下詩並錄。有〔僧無極記畧〕:洪武十四年,上以穎川侯傅公董六師征雲南。旣平,以西平侯沐公保麓之。越明年,又以吉安侯陸公鎭大理,昭勇將軍鄭祥爲大理衛指揮使,中順大夫杜瑜爲大理府知府。於時臣無極請歸欽篆御賜詩一十八章幷序記,將欲石刻蕩山,永傳不朽。指揮使曁太守曰:然。乃拜手稽首而言曰:我皇御宇,譬如日月之無不照臨,萬邦統焉;譬如天地之無不覆載,萬類囿焉。萬機之暇,賜雅以長江之韋,奎章燦焉;賜臣以蒼山之詩,琳琅響焉。虞書之所歌,周雅之所詠,孰知其古與今也。然聖上之所以崇上佛法之意,豈臣無極之所得窺其萬一。雖然,敢不勉焉。謹拜手稽首記。〔張紞奉命存問存無極有記〕:洪武壬戌,天兵下雲南。明年,取大理。大理爲郡,負山面海。由唐以來,蒙段氏據而有之,殆六百年。二氏皆白人,西南夷爲類雖雜,知文敎者惟白焉。其俗事佛而尙釋,段氏有國,用僧爲相,或已任而更出家,故大理佛敎最盛,而僧之拔萃者亦多收附之。初因見其地多浮圖,人皆善良,故有征無戰,其梵字婚流,悉獲安堵。律師無極,能知性學,兼通詞章。歲次癸亥,率其徒入覲,上大怪,試以詞賦,皆立就,屢寵錫之。曁命爲僧官,重以奎壁天章,所以光賁之者甚備。無極本居感通寺,寺之由來尙矣,而石有未記。歲庚午,無極持狀請曰:大理山明水秀,稱於前聞。城西南陬可六里許,有蕩山寺,又名感通寺,宗輩相傳爲漢摩騰、竺法南由西天入中國時所建,或又爲李成眉賢所建。至蒙氏時,有僧趙波羅更葺之。元末兵燹,而中殿世尊火燭不及。後段武威公感其異,因舊址構殿,而華飭有加焉。中殿之後爲大藏,北有香積,南有法堂。無極居香積之北,曰白雲、方丈,其餘芸房花塢,景之奇勝,不可枚舉。然一事最爲靈異,此寺所成之日,住持者焚香默禱,一夕有佛像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