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97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10冊.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雲南通志卷之十一

人物志第七

其目四:人物、鄕賢、孝義、列女。

雲南當兩漢之世,其人能以節義、文辭自表見者,代不絕書。晉散騎侍中常璩作《華陽志》,於南中侏離之民、井𦥑之婦,荀有行誼,合於名德,一一彙列,若不勝書。唐之中葉,中原多故,邊吏誅求,遂使夷怨四興,因而割據。宋畫大渡,棄而外之。鳴呼!士生斯時,其泯滅無聞者,可勝道哉!卽野史有戴,不敢遽謂信然。孔子曰:多聞厥疑,愼言其餘。故今作人物志,但據史志所傳,不敢自貽傅會之誚也。

雲南府

人物

〔漢〕

  • 許叔。善闡人。元和中入中國,授五經,歸敎郡人。

〔唐〕

  • 張志誠。善闡人。太和中入成都,學義之書帖,歸敎國人。
  • 王仁求。安寧人。爲河東州刺史,敎民以生聚阜財之道,賦役均平,恩義兼濟,人心成服,夷風丕變。子善實,以雲麾將軍持節河東諸軍事,亦爲河東州刺史,有治蹟。

〔宋〕

  • 張俞。益州郡隱士。康定中,上宰相吕夷簡書曰:今日機務之計,宜有內外。先治于內,後治于外,則天下可安。所謂內者,百官也;外者,夷狄也。古之制亂,莫不先自內而成于外也。閣下宜近舉太祖、太宗之故事,開導天子之聰明,使大善有非常之賞,大惡有非常之戮,則百官可正,守宰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