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42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8冊.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訪使。至大四年,陞中奉大夫、陜西行臺待御史。先是,八百媳婦爲邊患,右丞劉深往討之,兵敗而還,坐罪棄市。及是,右丞阿忽台當繼行,世延言:蠻夷事在羈縻,而重煩天討,致軍族亡失,誅戮省臣,藉使盡得其地,何補於國。今窮兵黷武,實傷聖治。朝廷第當選重臣知治體者,付以邊寄,兵宜止勿用。事聞,樞密院臣以爲用兵國家大事,不宜以一人之言爲興輟。世延聞之,章再上,事卒罷。後官至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平章政事,封魯國公。辛諡文忠。

  • 程思廉。至元二十六年,立雲南行御史臺,復起思廉爲御史中丞。始至,蠻夷酋長來賀,詞若遜而意甚倨。思廉奉宣上意,緩懷遠人,且明示禍福,使毋自外,聞者懾服。雲南舊有學校,而禮敎不興,思廉力振振之,始有從學問禮者。
  • 劉正。字淸卿,淸州人也。累官行御史臺中丞。大德元年,改同僉樞必院事,尋出爲雲南行中書省左丞。右丞兀突魯迷失請征緬,正以爲不可,俄俱被徵,又極言其不可,不從,師果無功。雲南民歲輸金銀,近中慶城邑戶口,則詭稱逃亡旬寨,遠者季秋則遣宮領兵往征,人馬芻糧往返之費,歲以萬計。所差官必重賂省臣乃得遣,徵收金銀之數,必十加一,而折閱之數又如之。其送迎餽贐,亦如納官之數,所遣者又以銅雜銀中納官。正首疏其弊,給官秤,俾土官身詣官輸納,其弊始革。始至官,儲肥二百七十萬索、白銀百錠,比四年,得肥一千七十萬索、金百錠、銀三千錠。七年秋,還淸州。
  • 支渭興。字文舉,號龍溪,郃陽人。至順庚午科進士第二甲,授承事郎、成都路漢州同知、四川儒學提舉、嘉定路總管府判官、長寧州知州。同考試四川行省鄕試者三,主考陜西鄕試者一。至正二十九年,爲雲南行省考試官,道梗,留雲南省憲,權中慶路總管,除臨安、元江、車里等虞宣慰司副都元帥、雲南諸路肅政廉訪司僉事,陞副使,以中奉大夫、四川行省參政致仕。有詩集行於世。
  • 李京。字景山,河間人。大德五年春,由樞廷宣慰島蠻,尋陞烏撒烏蒙道宣德副使,佩虎符,兼管軍萬戶。時其地隸雲南行省,京方下車,會羣蠻不靖,按行調發,餽給鎭撫,周履雲南境。後悉其見聞,爲《誌畧》四卷以進,翰林學士虞伯生、元明善序之。
  • 三旦八。字山堂,號飛山子,西夏人。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