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41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7冊.pdf/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統九年,時爲金齒司學。今上改元之明年,罷鎭置郡爲永昌,始得稱郡學云。諸人土炳炳蔚蔚,出而表見於時,以彰我今上神敎作人之盛,視昔有加焉。嗟乎,諸士何遭逢至此哉!至己酉,明倫堂圮,而階序浙不可辦矣。同知戴希顯具言改建之由於予,而辛淳等各輪貲以行終事之義。予諾而許之,不足,乃益以贖金,檄知事趙忠、千戶方謐董其工。越四月,落而成之。

經籍、雅樂、祭器。皆備。

學田。五段:大海子山麓一段,副使林俊置;諸葛營二段,知府嚴時秦置;馬房屯一段,臥佛寺一段,通判殷相置。歲入租銀共九兩三錢五分。嘉靖三十一年,副使郭春震措銀新置二段,歲入租榖二十九石。

正學書院。在明倫堂右。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楊朗卽傾圮饌堂號舍改爲之。

射圃。在學東北。嘉靖二十六年,御史劉廷儀建。〔知府嚴時秦記畧〕:永昌學宫後故有射圃,歲久鞠爲荆榛,更數校師,罔有興之者,以非舉業所急故也。今督學政西洲先生唐公飭學之蟲而次及焉,命某官鳩工庀材,構堂若干楹,堂之下階其左右,中爲射道,繚以崇墉,臨通衢而門之。凡射所需之具,悉如法制,費不及官,民不吿勩,皆公有以處之也。未及落成曰,集諸生於他所而豫敎之,踰月敎成,而圃亦訖工。

社學。四所俱在府城內外。嘉靖二十六年,兵備副使韓廷偉於老姚、施甸、阿思郎、木瓜郎四寨各設社學。

保山縣儒學。在府學南。嘉靖十一年,都御史顧應祥奏建。次年,都御史胡訓卽廢寺遺址建立。二十九年,知縣焉冕鑿泮劵橋。有〔都御史汪文盛記畧〕:皇明聲敎合字,文思啓天,大興學流,弘施聖澤。惟滇徼外西南夷,天子用夏變夷,聿追往昔。初,嘉靖甲午,巡撫右副都御史南山胡公訓再奉璽書,重蒞開府,文端武淑,隋社,錫羨萌民。先是,巡撫右副都御史箬溪顧公應祥以保山縣建學請命於朝,實惟經始。公至,下令事事分財用,平板幹,程土物,議遠邇,畧基址,度有司。地取之佛宮,費取之府庫,力取之奇人,時取之水昏。正搏植之工,取有虞民上陶也;攻木之工,取夏后民上匠也;刮摩之工,取殷人上梓也;設色之工,取周人上文也。水地徵平,𣙗縣審曲,㫝景辦方,考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