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39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5冊.pdf/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暮錢乙矣。故當此任者,恐恐然懼他官之已奪矣。垣之足事乎?君諭之曰:吾以里選出身,得此官,在吾爲望外之福矣,吾又敢望富乎?吾與汝約,汝欲保汝之家,而又自愛其力,不可也。各量汝居之廣狹以垣之,曰土,曰力,曰畚鍤,先事備具。其以冬從事,其弗勝者吾給之。民乃樂於趨事,一日之內,百堵皆興。然未及瓦覆,果又有奪者至矣。君旣別署,民日望之。及奪者以賄敗,乃君復其故署,則垣有頹於雨者矣。君乃日夜皇皇,闕者補之,欹者扶之,未覆者甓以固之,然後千室有庇,牛羊馬牸盈於衝巷。君又敎令具甲兵,選其丁之壯者得千人,俾諳金皷進退之節。是歲,三百里之內,盜賊莫敢近,民用歌謠。時郡守定川順菴羅公喜得良倅,而里居治生都御史趙汝濂、侍御高崶、參議張拱文、趙周、太僕丞高波、錦衣經歷楊珂,謂君有功於民,不可無述。屬邑太和令雅州劉君璧,徵言於逸史李元陽記之。君名民,表字子敬,別號認所云。

  • 洱海城。在州南一百里,洪武二十年建。周圍九里三分,高一丈三尺,池闊四丈。四門:東曰鎭陽,南曰鎭海,西曰淸平,北曰仁和。其上各有樓,洱海衛守之。
  • 大羅城。在賓川州鍾英山下,弘治七年築。未城之先,其地爲荒原。比築,掘地得石碑,有古刻大羅城三字,莫考其始,因以名城,亦以名衛城。四門,門各有樓:東曰迎,南曰永安,西曰西城,北曰柔遠。但茲地密邇賊巢,宜高城深池以防之。今城未高,而池爲人所占,此賓川之先務也。

倉儲

  • 崇盈倉。在府治西北。
  • 太和縣預備倉。與崇盈倉連廒。趙州、鄧川州、浪穹縣、賓川州皆有。
  • 雲南縣泰安倉。在縣內。

〔衛倉見兵食志〕

驛堡

  • 洱西驛。在府治南。
  • 德勝關驛。在府治南三十里。
  • 定西嶺驛。在趙州南六十里。
  • 雲南驛。在雲南縣東南四十五里。
  • 鄧川驛。在州南八里。
  • 下關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