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38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4冊.pdf/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南海。二江蒙氏俱以瀆封之。

〔衆川〕

  • 順寧河。在府治東,源出甸頭村山箐內,流入大候孟佑河,卽府之帶水也。
  • 西添河。在府治西北五十里,源出喻甸都甕村。
  • 阿鐸河。在府治南一百八十里,其山下水勢急迅,土人構籐度之,中有魚似鯉,肥美可貪。
  • 甕磉河。在府治南一里,水出南山,與順寧河會流東注。
  • 洛甸河。在府治南三十五里中河山,下流入順寧河。
  • 阿魯使泥河。在府治北一百八十里阿魯使泥山,下流入黑惠江。
  • 虎墟河。在府治北一百九十里阿城舊村南,其流入黑惠江,傍舊有虎墟,因名。
  • 龍湫。在府治南山之麓,方可一畝,林木叢蔚,人至其地,毛髪竦然。相傳有龍居其中,旱禱輒應。
  • 溫泉。二所,一在阿枉村,一在西添村,水皆如湯沸。

古蹟

  • 觀音井。在府治北九十里,水泉甚艱,行者多苦於渴。有夷人忽見一老以杖觸地,心甚異之,及往視,則老人不見,而泉水湧出,至今行者利之。說者以老人爲觀音大士也。
  • 象腳井。在府治北一百八十里,昔有商人經此,見一白象,衆往逐之,其所踐之處遂成非,後人因名爲象腳井。
  • 江浮佛像。有夷人漁於闌滄江,忽一物泝流而上,物體况重,漁者意爲大魚,綱而取之,乃一觀音木像,雕刻最古,蓋自南海逆流而至者也。知府猛鄕於萬慶寺奉之。
  • 廢寶通州、廢慶甸縣。在府治南八里,俱元天曆元年建,今廢。
  • 中河山銘石。正德初,土民於中河山耕田,得一石,方可一尺,厚寸許,上有銘曰:襟滄江,帶鐵河,爲崑崙,山衆子,厥名曰中河。下尙有十餘字,皆剝落難曉,但不知出於何代何人也。
  • 觀音接路。在阿魯使泥山。兩山道絕,中有路可百武,平直如砥,有非人力所甃。道之左右皆生細草,而中獨無,相傳觀音接路也。

風俗

境內男耕女織,漸習文字。其夷名蒲蠻,體黑性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