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2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2冊.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爛,數聲長嘆白雲閒。乾坤不蔽西南境,金碧平分左右班。萬古難磨眞蹟在,峯頭鶴鳳幾時還。

  • 太華山。在碧鷄山西北。有〔張沈詩〕:太華嵯峨一望遙,到門猶擬過溪橋。慈雲長見堦前起,擊火都來海上消。屋近樹陰晴亦暗,硯涵竹露夜還潮。從今剩買遊山屐,野客無妨屢見招。〔楊黼迴文詩〕:東西隔岸兩林花,翫賞同遊勝境佳。紅蓼躍魚金漾水,白蘋宿鷺玉堆沙。松邊院鎖深雲洞,柳外雲橫暮日斜。鐘扣每聞山寺遠,峯高接漢聳飛霞。〔楊愼詩〕:野寺鳴鐘報夕闌,危峯暝色釀餘寒。春愁窈宨回靑女,鄕夢依稀到錦官。漁父舡舷空外唱,化人宫闕海中觀。天敎金碧供圖書,誰把丹砂駐老殘。

〔衆山〕

  • 商山。在螺山北。連峯疊巘,丹崖翠壁,若鸞停鵠立。下有冷泉,土人云:浴之可去風疾。〔支森商山樵笛詩〕:蒼苔路滑廕長松,不見當年避世翁。樵子暮歸橫短笛,數聲吹散夕隔紅。
  • 石鼻山。在府城西十里,山有白石,狀如人鼻。
  • 進耳山。在府城西二十里許,上有廟,俗傳有漢使卒于此,土人春秋祭之則豐稔。其土地神進耳事實,詳見紀異。
  • 聚仙山。在府城西二十里,一名筆架山,北有神魔洞,下有泉,流入鴛鴦池。
  • 抺蔥山。在城府東二十里。
  • 樂錯半山。在府城北二十里。
  • 文殊山。在府城北二十五里,一名蒙滯雄山,有文殊堂及文殊泉。
  • 靈芝山。在富民縣西南二里,舊名赤晟化山。
  • 洞口山。在富民縣東南三里,下有洞,水從中出,流經縣南,西北入安寧何。
  • 顚臥山。今名滇和山。
  • 魯臥山。今名魯和山。
  • 蒙課臥山。今名無法和山,俱在富民縣西十餘里。
  • 黃弄山。在富民縣北五十里。
  • 客爭容山。在宜良縣東一十里,爲縣鎭山,今名犂摩攬山。
  • 觀音山。在宜良縣西一十里,山頂有泉,今名水井山,南有嚴泉山。
  • 北樂山。在宜良縣北三十里,名播雄山,今名保紅山。
  • 笮箐山。在宜良縣西五十里。
  • 玉龍山。在羅次縣東三里,中有碧石竇,湧泉如玉龍水之狀焉。
  • 九戌山。在羅次縣舊治南五里,又名九峯,今名九湧。
  • 穹盪山。在羅次縣